实践教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4-02-23 17:5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践教育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围绕当地农业生产发展需求,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通过各种简便、易行、管用的方式,组织专家教授、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教师结合农时季节,进行田间培训。同时发挥好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手机网络、科技书屋、移动硬盘等现代传播手段作用,将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信息及时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远程教育站点培训。开展非全日制招生,充分发挥和利用农广校媒体资源优势和现代化设备,组织专家、学者统一授课。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并完成规定的作业,经考试考核发给中专学历证书。
3. “送教下乡”开展教育培训。根据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和农时季节,按照农民的意愿需求到村社、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乡镇教育培训场所,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如今年4月25日,焦作市农广校“科技大篷车”开进武陟县大虹桥乡中后村,当晚市农业科技“流动大学”的专家就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及小麦的“一喷三防”等内容举办“夜校”。利用村民晚上的闲暇时间,科技专家结合当地的土壤特性详细讲解小麦中后期赤霉病、吸浆虫的预防和夏季花生的防蛴螬等田间管理实用技术。
篇2
关键词:创新培训;创新团队;立体式创新教育;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王玉凤(1978-),女,内蒙古赤峰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范必双(1978-),男,福建南平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004)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68-02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电子类学科毕业生。近年来,国家在大学生创新培训和动手能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了各种各样的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机器人竞赛等,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但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电子设计大赛培训,虽然这种培训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但由于过分看重最终比赛的结果,因此在培训时往往围绕往届竞赛题目和预测参赛题目进行,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提高。挑战杯竞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很多有想法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缺乏一个能够提供给他们实践的平台。另外,有很多挑战杯的项目不是学生自己创新性的作品,而是教师的研究成果,这种以参赛和获奖为目的的培训很难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要想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必须建立一个让多数学生能够参与学习、让更多教师能够参与指导和引导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而以自己的设计思想为主导,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利用机动和业余时间,自己预约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活动,独立地完成具有一定创意的电子设计,从而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了达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以本科生为主,以教师、研究生、学工、企业为辅的立体式电子创新培训思想。
一、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创新培训的主导力量,是电子创新实验基地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保证。教师的水平和投入是决定创新培训成败的关键。通过选拔和培养,建立一支具有不同的学术背景和研究方向、专兼职相结合、专业功底扎实、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并具有奉献精神的指导教师队伍,使其制订的创新培养方案能够充分满足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
学校方面必须加大创新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关心教师队伍的成长。必须加速教师队伍知识的更新,不断扩宽其知识面,注重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随着参加创新培训学生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出现教师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因此,必须坚持以教师为指导核心,发动一切可能利用的力量。教师在创新培训过程中,尽量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精力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面,让学生明确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该如何学习,为其提供精炼的学习参考资料,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学习模拟电路知识,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和生产实际自拟题目,比如有学生想要采集人体脉搏信号,教师只要告诉学生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进行采集,如压力传感器或者光敏电阻等,采集的信号属于微弱和易受干扰的信号,必须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剩下的工作如器件选型、电路设计等则均由学生自行完成。电路设计完后要求学生先根据原理进行电路参数计算如放大倍数和滤波截至频率等。计算完后,教会学生如何使用Multisim软件,让其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和所计算的电路参数在该软件上仿真验证实现。最后让其购买元器件,进行实物制作和测试验证。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只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实验教学条件建设
要进行一个完整的创新培训,必须建设一个完全开放性实验室平台。包含基本调试设计的实验设备,如计算机、示波器、信号发生器、可调稳压电源、电压表、焊接台、实验桌椅等。在实验设备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验室要提供不同的实验设备。对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的基础训练开放实验室要提供计算机、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源等常用的电子仪器,数量以保证基本够用为度。对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的实验室除配备常规仪器外,还要配置较高级的开发设备,如单片机、DSP、EDA、ARM开发板、毫伏表、PCB制作系统、常用的电子设计类软件等。另外,为了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创新实验室建立器件库,利用实验室的专项经费购买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接插件和常用芯片等,免费供学生使用,同时对器件的进出建立详细的明细表,以提高器件的使用效果和效率。
三、建立自主、开放型实验教学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创新实验室运作主要采取自由开放和预约开放,并将开放时间公布。自由开放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电子协会成员,他们可以在开放时间随时到实验室工作。而预约开放的对象是全校的电子爱好者,他们可在创新实验室的网站上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才能进入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管理系统配备指纹刷卡门禁系统、实验仪器设备电源控制系统、网络摄影机监控系统以及相应的软件管理系统。通过相应的软件管理系统对想进入创新实验室学习和培训的学生进行身份登记备案和授权。采用网络实验预约管理模式,提高了实验教学的开放性。获得授权并且预约成功的学生准许进入实验室学习,但不允许在实验室做过多的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如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可以通过网络摄像头监控,一旦发现则取消其进入实验室的资格。实验室要做到完全无人值班是很难的,但是实验室教师又不可能全天候包括晚上在实验室值班,因此可以制定值班表,安排学生(包括研究生)轮流值班。另外,对实验设备进行编号,且不允许学生随便搬动实验台的设备。
四、采取递进式的教学培养模式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建立了递进式创新实践培训体系,明确了学生从入门到提高等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对一年级新生开展了电子焊接工艺、制图制板工艺、小功能电路等基础性培训,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二年级学生中开设了“电子系统设计”等课程,以功能电路、单元电路、小系统设计等为主要内容,通过课程化的培训,旨在提高学生的应用电路设计能力;经过严格选拔,在三年级学生中开展了综合性培训,以综合电路、大型应用系统为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五、采取多级开放式团队运行管理模式
实行从指导教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低年级本科生的多级开放式创新团队运行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还可以形成传帮带、便于知识与技能传承的长效机制。在这个创新团队里,不仅要强化上一级团队成员的权威,更要重视团队核心成员奉献精神的培养。每个团队核心成员必须定期制定培训计划,负责团队培训和知识的有效传承。任何团队成员都必须严格服从团队核心成员的任务安排,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提交总结报告。
对高一级的创新团队给予政策上的优先扶持,对能力突出的创新团队成员,允许其进入高一级的创新团队,而对表现不佳的成员也可降到低一级的创新团队,甚至从创新团队中剔除出去。
创新基地采用网络化管理,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公布创新基地的全部实践活动,包括培训时间、内容、各类创新项目申报情况、学术研讨活动、仪器设备现状等,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网络化管理、创新项目审批和申报、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组织等工作由学工部门带领校内电子协会来完成。
对于每个创新团队,均可以申报创新实验基地科技项目,开展申报、立项和研究等工作,并在规划时间内完成预定目标,提交科技成果。对确定立项的学生创新实验基地科技项目在科研经费上给予资助。从经费、政策上重点支持优秀学生从事原创性科技项目,激励学生做出重要创新成果。以项目为依托,实行“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分级管理、滚动发展”的良性机制。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自定计划,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促进其个性的充分发展。坚持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实践;把教学与生产劳动和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将专业课的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生产实践进行;让学生走出校门,把实践教学拓展到社会经济建设的各个层面,从而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创新的机会,缩短学用差距,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依托各类创新性项目和学科竞赛平台
依托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创新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生课外科技制作项目开展项目创新训练,通过对创新项目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逐步具备“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同时,通过项目小组的共同研究,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通过强化实践教学、实施创新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学校多种教育资源,开展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结合湖南省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智能汽车大赛及挑战杯大赛等参赛活动,创造优良的创新工程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活动及应用研究工程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学生自主选题,培养学生系统的掌握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和创造力。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活动环境建设,提高装备水平,配置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在全校开展各类设计竞赛(如机器人设计大赛、电子竞赛、创业设计大赛等),鼓励学生报名参加比赛,创造一切条件开放实验室为其提供良好服务,使每个学生融入创新氛围。
七、学校增加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投入
学校以学生为本,在实验的策划、资金和设备等各方面给予有力支持,改变以往实验指导单纯依靠实验人员的模式,派出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定期给学生讲课和指导,并且参与实验项目的设计和筹备。探索创新性自主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设立学生科技活动专项基金,用于资助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支持并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有影响的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表彰在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奖励优秀的学生科技学术成果,同时创造条件扶持有发展前景的应用性科技成果的转让与开发。每年不定时、不限项地开展学生科研立项申报工作,并制定学生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对课题进行阶段性的跟踪指导、监督、检查和评审。
八、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
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和运作机制,加强与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解决资金投入与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教学资源、派遣与培养师资、基地实训、企业实习与就业等完整的人才培养链。通过校企合作,开拓了实验室建设的新途径,提升了教学层次,节约了建设资金,推动了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进度。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拥有了直接的工作经验,提前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协助企业开展商业策划、产品开发、技术指导和员工培训,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和企业管理,使其在企业的工作中学习企业文化,掌握基本操作,培养创业技能。与企业的项目合作是创新基地发展的有力补充。学校围绕企业生产申报科技项目、设定创新课题,不仅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也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的放矢,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可直接为企业所用,使创业具备了实际应用价值。
九、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学生创新培训考核合格、学科竞赛获奖、发表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申请各级创新项目等,都能获取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学分并给予精神和物资奖励,对于指导学生取得科技成果和获得竞赛奖励的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奖金鼓励,同时将指导工作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业绩考核。
十、结论
立体式电子创新培训依托教师的科研条件和指导力量、结合创新团队先进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学校政策的扶持与激励,以及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形成了一个可以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基本科研技能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等多层次训练的平台。通过强化创新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其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知识、优秀的管理及沟通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敏锐的创业意识和良好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单耀军,张小升.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问题及对策——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看高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新发展[J].教学研究,2008,31(2).
[2]刘必清.从创新教育的要求看大学教师角色的变化[J].江苏高教,2003,(2).
[3]由继红.实验室与创新教育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9).
[4]王春明,杨杰.高等学校课外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3,(9).
篇3
Jiang Rong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南京 210033)
(Sinopec Jinling Company,Nanjing 210033,China)
摘要: 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生产工艺性质企业,属高危生产企业。安全是企业生存与科学发展的最根本前提和基础。努力打造生产本质安全,除了要建立和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体系的规范化和强制性作用,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形式,持续不断地扎实开展教育和培训工作,使全体员工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增强领导和管理者安全生产责任感、使命感。本文主要就高危生产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创建与实践作基本阐述。
Abstract: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with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poisonous materials, and flammable and explosive materials are regarded as high risk manufacturers. Safety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precondition and basis for enterprises surviving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make manufacturing essentially safe, on one hand, we should set up and give full play to standardization and compulsory requirement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on the other hand, we should adhere to people oriented, innovate forms, and continuously and steadily conduct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bring all staff to always maintain safe manufacturing consciousness in mind,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safe manufacturing, and to increase the sense of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safe manufacturing for leaders and managers. This paper would give basic elaboration to creating and practising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in high risk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关键词: 安全 培训 体系
Key words: safety;training;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142-02
0引言
安全教育培训是以安全生产为目的,按照一定要求对员工思想和行为施以影响的有计划的活动。组织安全生产,抓好安全培训,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立足之本,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尤其是高危生产工艺企业,要做到安全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真培训、真考核、真兑现”为工作要求,抓实创新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加大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加强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形成系统、规范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确保生产本质安全。
1实施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夯实企业本质安全基础
切实提高员工生产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前提。因此,实施全员素质和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开展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等各类人员培训,努力打造企业本质安全的基础,应成为企业安全生产和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战略任务。
1.1 着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是直接从事于一线生产工作的骨干力量,是保证生产安全的重要卫士。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努力建设一支爱岗敬业、技能过硬的技能操作人才队伍为目标,在组织培训、考核评价、使用待遇等方面加大力度,抓实创新,形成学习有目标、晋升有通道、发展有空间,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开展等级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与技师(高级技师)评价、基本操作技术与技能培训、装置系统操作培训、关键操作技术培训、事故预案学习与演练、仿真模拟训练、新操作法培训、岗位练兵与竞赛等内容形式,推动技能操作队伍能力的全面提高,努力营造高技能人才辈出、人人争先进位的良好成长环境。
1.2 着力抓好关键技术人才培养关键技术人才是企业专业技术队伍的中坚力量,在安全生产、清洁环保、节能降耗、工艺优化、设备保运以及推动技术创新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以提高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为重点,大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目标,按照“数量满足、专业配套、梯次合理,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要求,围绕岗位胜任能力标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通过组织专题技术讲座、新技术研修、集中系统培训、选送外部培养以及“导师制”等方式,大力加强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环保、计量、化验分析等关键专业技术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同时,建立专业技术人员职位上升通道,促进专业人员立足岗位,成就事业。
1.3 着力加强管理骨干人才培养经营管理队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要坚持以“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为原则,以提高履职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目标,突出科学决策、高效执行、开拓市场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通过采取领导干部年度分期分批轮训、网络在线学习等形式,了解社会和经济形势发展动态,深刻领会企业年度方针目标和中心工作内涵,切实提高管理科学和领导科学水平。结合实际,通过有计划地举办内部控制制度、ERP系统、资本运作、财务金融、市场营销、法律事务等专业管理培训,推动各项管理水平提升,促进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在全面实施各类人员培训的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努力造就一支专业齐全、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为企业安全生产和持续有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围绕企业安全工作特点,创建和落实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创建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并结合企业自身安全工作特点加以部署和落实。要切实抓好企业领导干部、中层管理者、专业管理人员、技能操作人员、新入职员工以及外来劳务用工等各类人员规定性、常态性、基础性安全教育培训,同时,要紧密结合企业安全生产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强化安全专项技术培训,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技术水平,提升防范事故能力。
2.1 开展生产人员日常安全教育学习日常安全教育学习是安全培训体系的基础。要充分利用交接班、晨会、班会以及在岗时间及时组织学习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精神、安全生产制度与禁令、企业安全生产动态、安全生产经验、事故情况通报、事故举一反三要求等。利用答题卡等形式,通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2.2 落实领导干部和安全管理专业人员培训学习领导干部和安全管理专业人员担负着安全生产的重要责任,尤其是单位和部门主要领导更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因此,要按照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对领导干部和专业管理人员取证要求,严格落实安全培训考核工作。要建立定期学习和基层生产单位定点联系制度,掌握企业安全生产动态,不断增强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生产领导水平。
2.3 加强生产事故处理预案演练在编制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处理预案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分面分片定期开展事故处理预案演练,要做到演练有计划、有方案、有讲评、有总结、有改进措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确保演练的真实性和实战性。“拳”不离手,方能手到擒来。
2.4 加强特有安全技术培训高危生产工艺企业有着其有特有的安全技术性质,如高温高压的生产技术条件、易燃易爆的工艺介质、受限空间的作业、有毒有害气体的中毒、设备腐蚀泄漏造成的燃爆条件、装置设备检维修的安全部署等,对安全技术工作要求很高。因此,要加大诸如关键生产装置和重要部位危险点监控、安全风险技术评价等针对性地专项培训考核力度,深刻理解安全技术含义,增强作业风险的认知和分析评价能力,切实把教育培训、提高人的意识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加以认真落实。
2.5 落实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作业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法律法规,压力容器操作工、电工、焊工等11个生产作业工种为特种作业工种,必须经过培训考核方能持证上岗。因此,要严肃认真地组织开展有关取证和复审培训与考核工作,要从培训内容、形式、考核、奖惩等方面严格管理与控制,确保持证上岗、确保培训效果,确保不走过场。
2.6 实施全员消防气防能力建设高危生产工艺企业,除了需要有专业消防气防队伍的能力保障,更应使全体员工掌握各种防护和器材使用,创建全覆盖立体式消防体系,在第一时间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对配备的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各种灭火器材、各类防毒防爆报警仪等器具和现场人员急救知识进行培训和实际操作演练考核,增强全员消防和气防能力。
2.7 做好季节性特点的安全培训工作针对季节安全生产特点和要求,要及时组织开展防冻防凝、防滑、防雷、防静电、防洪防汛等专项安全培训工作,切实保障异常气候条件下的安全生产工作。
2.8 注重对承包商单位人员的入企教育和培训外来劳务和工程承包单位人员往往是安全教育与培训的薄弱环节,经验告诉我们,违章作业及安全事故多发于承包商单位。为最大限度地保护承包商员工生命安全,增强法规和风险意识,提高消减风险的能力,确保施工安全,必须对在企业内部从事施工作业的各类承包商同样进行严格的安全教育管理,包括作业资质审查和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用典型事故案例教育人,用明析的法规制度约束人,严把安全作业关。
2.9 创新教育载体,推进安全文化的形成和传播通过组织开展“安全宣传月”活动、“安全零距离”知识竞赛、“我要安全”“关爱生命、安全发展”全员汇智大讨论、防范隐患立功竞赛、纠正身边的违章、安全工作经验交流等活动,丰富安全教育形式,创新安全教育载体,推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人心。
3完善制度与加大投入并举,建立有效培训保障机制
制度是保障,问责是关键。要根据企业实际,制订并完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规定、承包商反“三违”奖惩管理规定等。尤其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部署,要纳入年度员工培训工作计划,并以文件形式印发。对其中的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形式、时间和考核要作出具体安排,对企业各类人员胜任岗位工作所必备的安全知识、操作技能以及持续性安全教育培训提出工作要求。按照“管理生产必须管理安全”原则,明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不仅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对干部履行培训职责要进行专项检查,与干部考评任用和经济责任制考核直接挂钩,促使各单位切实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如同抓生产经营工作一样抓好抓实。必要的投入是保证培训质量的条件。要从学员管理信息化、培训手段现代化、训练装备标准化、教学设施配套化等环节,加大资源投入,规范培训行为,保证培训质量。近年来,在部分企业实施的仿真培训系统,成为员工身临其境、实练实用的良好平台,为员工安全培训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培训效果。
篇4
一、微课简介
(一)概念
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是指针对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网络课程,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一般称为微课件。
(二)主要特点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短”指教学活动需要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小”指教学内容主题小,资源容量小;“精”指内容精选,设计精心,活动精彩;“悍”指交互性强,应用面广,效果良好。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其碎片化的内容和移动化的传播途径满足了现代人们对学习方式的新需求,为学习者的个性化自主高效学习提供了途径,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组织创造了条件。
二、微课的发展
(一)微课的起源及发展
类似“微课”概念的提出及应用最早可追溯至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LeRoy A.McGrew提出了60秒课程的说法。真正意义上的“微课”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他们将原本几十分钟、几个小时的课堂,提炼要点制作成十几分钟的微型视频课堂,他本人也因此被人称作“一分钟教授”。自此,微课以一个正式的概念开始进入全球视野。创作微课,在国外比较著名的有可汗学院(Khan Academy)、TED-Ed、Teachers Tv、InTime、Watch Know Learn等。
(二)国内对微课的探索及应用
国内主要有中国微课网、全国高校微课大赛官网、VKO微课、第九课堂、博览微课、Skillshare、微众移动校园-微课堂、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平台等。2013年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是微课在高等教育领域建设和应用的一个典型,众多新闻媒体对微课进行了大量的跟踪报道,与微课相关的研究课题和论文数量呈井喷之势,所以2013年堪称“中国微课元年”。随后,凤凰视频和华南师范大学推出的“凤凰微课”,内容涵盖基础教育、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国家开放大学现也建设完成了4000多个五分钟课程,课程时长为5至10分钟,涉及经济学、茶文化、百家姓等近60个系列。
三、微课技术开发
到目前为止,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微课的拍摄与制作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上均取得了重要突破。国际上,主要有美国的LiveScrive SmartPen与瑞典的Anoto智能笔,日本东芝公司设计开发的东芝玲珑微课制作系统等,并已经引进到国内,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录播教室的迅猛发展,也为微课设计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和系统环境。
同时,微课制作方法也得到了普及与发展,录屏软件录制、摄像工具录制、录播教室录制、专业演播室制作、智能笔录制、专用软件录制、iPad录制等一系列微课制作工具深受广大教师喜爱。在微课的形式方面,除传统的视频微课之外,Trivantis公司、Articulate公司等又开发出了更适合用于移动设备上的互动微课开发软件,移动互动微课主要采用课件开发工具进行微课件开发,不再以微视频为主要教学载体,而是更加注重微课的互动设计,利用互动来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相对于传统微课,移动互动微课更易于开发,因占用内存小,更利于在移动设备上存储。
微课件的开发技术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探索适合应用于气象教育培训的微课件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气象教育培训微课件开发现状
在气象教育培训领域,微课件开发的设计和应用依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干部学院远程教育中心在研究开发用于气象教育培训微课件的同时,还开展了面向省级师资的培训工作。现已完成部分移动互动微课及视频微课的开发,气象远程教育微课开发与学习系统正在建设中。
(一)干部学院微课件建设情况
干部学院远程教育中心针对视频微课件和移动互动微课件的特征及制作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别使用录屏软件、Lectora软件、Articulate Storyline软件三种工具进行微课件的制作,并将制作完成的微课件应用于手机客户端。由于气象培训微课件客户端尚未建设完成,目前制作的移动互动微课件均为HTML格式,可通过手机浏览器学习。
正在建设的气象远程教育微课开发与学习系统,分为气象远程教育微课开发系统及微课演示系统两部分。其中已完成的微课件以视频微课件为主。
气象远程教育微课开发系统采用C/S架构,包含开发、转换、管理三大功能模块。微课演示系统是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一代在线教育培训系统。系统由学员管理模块、内容管理模块、任务管理模块、在线学习模块、统计报告模块、过程管理模块、智能搜索模块、社会化学习模块等组成。
学员可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按照提示从浏览器中打开下载客户端到手机中,登录后进入平台学习。客户端支持苹果iOS及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的专属名称和形象的客户端,支持PC或MAC端的web学员端,页面采用响应式web设计,可通过微信服务号接入平台。
远程教育中心已完成500个视频微课件的制作及部分移动互动微课件的制作,微课件资源建设工作正在持续进行中。
(二)微课件制作培训
为了培养基层气象人才队伍制作课件的能力,丰富气象远程教育平台的教学资源,干部学院通过举办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班,对各省(区、市)气象局从事气象远程教育的课件技术人员进行微课件制作技术方面的培训,并自2013年起连续三年举办微课件评比,将各单位报送的微课件作品进行展示与交流,由专家进行点评,评选出优秀微课件作品。并开设专题,将获奖优秀作品放入中国气象远程教育网供大家交流,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三)各省市微课件资源建设情况
干部学院的微课件制作培训和评比工作,调动了大家制作微课件的积极性,部分省(区、市)已开始着手进行微课件资源建设,大部分单位报送的参赛微课件作品多为依托培训而作,部分获奖微课件已用于培训或本地科普宣传活动中。
2015年福建省气象培训中心依托福建现代化建设气象科技和人才支撑建设工程,申请了福建天气气候多媒体课件制作项目,该项目共25个课件50学时,每个课件包含了多个微课件。运用多媒体元素包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形式,以及动画短片、展示特效等方式对课件内容进行重点及要点的形象阐述。以微课的形式将学习内容模块化、碎片化,每个微课件控制在15分钟左右。
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新疆分院2015年在干部学院的支持下启动了《新疆基层台站学习资源建设》。该项目根据前期对新疆基层的远程学习示范点调查,结合县级综合岗位的培训需求,将开发新疆地区基层亟需的自动站维护微课件和民族理论与政策微课件,自动站维护的课件预计制作9集,民族理论与政策的课件预计做8集,每集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五、微课为气象教育培训服务的展望
基层气象职工由于平时工作任务繁杂,占用大块时间专门学习较为困难,希望能够利用零碎时间学习,而且目前网站的网络课件仅局限于在电脑上学习,不便于在外工作期间使用其他移动设备翻查阅览,因此开发出可用于手机等移动平台的学习资源很有必要。微课因其网络化、碎片化、视频化、可移动性,正好解决了基层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很有实用需求。
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创新融合共同推动的产物。当今,我们生活在被称为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或微时代的社会里,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易用、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环境的发展为微课发展做好了技术支撑,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微课在气象教育培训领域的应用和服务价值有着广阔前景。
篇5
关键词:国有企业 党员教育 方式创新
目前,随着各种价值观和许多不良风气的影响,遵循主流价值观的人也越来越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动摇。因此,随着社会风气的不断变化,应该注重对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工作的加强,争取提高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建设完善、有效的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体系,不仅为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中坚力量,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1.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内容概况
1.1加强党员思想基础建设,注重党员的思想教育
关于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总书记在关于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报告会上曾经明确指出:第一,必须要坚定不移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第二,则是要不断的加强自身学习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坚持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
1.2依据党员类型,实施特色教育
我国的党员依据其自身所在的领域和具体岗位的不同,也有着类型各异的区别。因此在党员的教育上,国有企业也采取了分类施教的相应方法。首先在国有企业内的党员具体可以划分为高级管理层的党员、行政机关层的党员、生产线的党员和离退休性质的党员等,因此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党员应该注重在党性教育培训中实施不同的方法。
1.3不断探索党员教育培训的完善机制建设
国有企业首先注重的是本企业的生产发展,因此在对企业内部党员培训时应该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育方法,应该注重把党性教育和企业内部的文化观念相结合,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以党性教育来有力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2.我国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也在不断的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当今经济竞争不断加大的今天,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在改革中不断的获得活力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可是在国有企业的飞速发展中,其自身并不是方方面面都兼顾的很好,由于其生产经营发展不断加快的同时,给其企业内部的党员培训工作也带来了较大的改革。国有企业现今对党员的党性教育培训在如今这个大环境下也有许多的新考验等待解决。
2.1国有企业的党员多且分散,组织其接受培训有一定的难度
我国国有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大,且部门类别较多。各个部门间各司其职,党员比较多且流动性相对来说就比较大,若不能够获得较连贯的党员培训教育,其效果也是不好的。而党员的教育培训需要相对固定和连续的时间安排,这就给国有企业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造成的一定的困难。
2.2国有企业内部党员的自身学历有高低,其接受能力也不一而同
由于国有企业规模就决定了国有企业的员工数量较多,这就造成了国有企业的党员年龄和学历不同,因此在进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时,应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年龄和不同学历的党员进行分类培训。保证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效力。
2.3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模式较单一,党员培训师资有限
我国很多国有企业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使用的还是以往上党课、学习党的文件和看看党员教育的录像带等老方法,这些教育方法在基础阶段是有必要的,但是长期这样的培训教育,就难以满足党员学习的需求,而且由于企业内部党员培训的师资相对比较匮乏,这就造成培训内容不够新颖,实用性也比较差,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对实用党性知识培训不足的后果。
3.国有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创新性的途径探索
3.1注重党员教育培训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国有企业内部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中,无论其方式多么灵活多变,其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才是重中之重。一些比较偏向于书本知识的理论往往对参与培训者是没有吸引力的,因此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应该注重培训内容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3.2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随着现代科技和媒体的发展进步,这些优质资源都可以利用到党员的培训教育中。这些迥异于以往的培训方法不仅能够加强党员培训的影响力,而且通过现代传媒手段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党员能够获得更多有用的资讯,并且互动性也能够大大的得以提高,这就可以使党员的培训不仅仅局限于现实,还可以通过相关的党员教育论坛或者博客来进行学习,这种灵活且多样化的网上学习法,不仅能够改善时间难统一的难点,还能够使更多党员干部积极的参与互动。
3.3注重企业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和长期连贯性
在国有企业内部应该注重建设完善的党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机制,才能保障党员培训的连续性和获得知识的完善性,所以国有企业应该完善健全的学习培训机制,并且加强党务培训者的学习能力,以保证国有企业内部党员培训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要想在当今激烈的各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注重对国有企业内部的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国有企业内部员工的党性建设,最大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带动整个企业的党风党纪建设,并成为整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政治保证。
参考文献:
篇6
继续教育培训困境教师管理心理建构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家长及社会对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日益增加的教学压力,学校教师们必须要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目前教育部虽然规定了每位教师每年继续教育学时必须达到72学时,但是继续教育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很多老师参加继续教育非常被动,甚至消极对待。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常陷入形式化,难管理的境地。本文分析了目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教师队伍管理中面临的困境,并就如何对继教工作中对教师队伍实行管理进行了心理上的建构做了详细的论述。希望能够填补目前继续教育研究的空白,促使更多的人来关心继续教育工作。
二、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困境
1.教师的参训前的心理状态
继续教育的工作对象是教师,教师的心态直接影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成效。
目前,受教师社会地位偏低的影响,很多教师对所从事的工作不喜欢,缺少职业自豪感,甚至根本就看不起教师职业,缺乏积极体验,不能形成坚定的教育信念。让他们来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劲头肯定是不足的。
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性,教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方向表现都不同,加上社会浮躁家庭复杂,学生思想状况更加复杂,所以教师工作压力增大,容易产生焦虑。
另外,教师工作具有长期性,很多教师在自己漫长的职业生涯里,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他们缺乏长远打算,得过且过,没有方向感。而这个时候他们又不得不服从要求,调开课或者停下课来参加继续教育工作。这就难怪他们怀有抱怨的消极心态了。
2.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继续教育工作本身具有短期性、变换性等特点,造成管理难。由于继续教育是一种短期的非脱产培训,教师要继续工作或者暂时离开工作岗位参加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现有的工作生活规律。培训期间教师往往要工作学习两兼顾,有时候短时间内学员的心刚刚定下来,学习就结束了;而有些学校课时紧,教师难以放下心进行学习,所以管理未免流于形式化。
(2)教学不能切合教师工作实际,理论多于实践。目前,继续教育内容设置上渐渐已能考虑培训对象的需要,但是在教学上缺乏创新,缺乏有效的形式把理论和教师的实际很好的相结合。很多培训课堂仍然是概念的讲授,理论的分析,操作性的课堂少见。培训课堂往往是教师在台上讲,学员在下面瞌睡。远程视频学习的,常常是视频在放,自己在干其他。教学成为空泛,学员过后就忘,培训未能真正为教师所用。
(3)管人不管心,管理不能人性化。由于继续教育是短期培训,人员流动大,管理者往往着意于出勤,不着意于学习。教师对点名制度心存反感,又迫于压力不得不面对。这就使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非常被动,大家心知肚明,来上课是为混学时。人在课堂心不在,或者干脆干其他的现象常见。
综上所述,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可以说是陷入两头难的困境。学校难管理学员,学员难安心学习。针对以上问题,下面就解决的办法进行论述。
三、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教师的心理建构
1.让教师安心——从教师实际出发,进行管理
管理者,应该正视继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进行管理。教师是人,带有情绪走进课堂,在明确纪律的同时,要以一种轻快活泼的气氛感染他们。对他们参加培训存在的困难要重视,针对他们工作、学习、生活三边忙的现实,提醒他们处理好工作和学习以及生活的关系。生活上的关心,给教师心理上带来安定感,使他们可以真正安下心来参与培训。
2.与老师知心——准确定位,激扬理想,构建职业价值观
每一期培训,都有自己的培训目标。管理者应该对班级进行准确的定位。比如在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班的管理上,我把他们定位为未来的骨干,未来的校长,鼓励他们要好好利用培训,为将来自己的教师生涯打下基础。在新任校长岗前培训班中,我把校长们比喻为地方的大树,为地方遮荫避雨,撑起一片天地,提升他们的自我价值。适当的张扬理想可以满足培训对象尊重的需要,提升他们的职业价值感,把培训和自己的职业需求生活需要挂起钩来。准确的目标定位,使管理得到顺利实施,起到真正的实效。
2.让老师上心——提出要求,严格管理,养成习惯
虽然教师来参加培训多少带着些困难,但是这不能作为放松自己的借口,管理者对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表现要有期望有要求,并在开始之初就严格要求,形成习惯。
今年1月份,我带了一期的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班,出勤表现特别好。除了第一天有人请假有人迟到外,此外的时间没有人请假和迟到。我们班的学员每天都是早早来到教室等待老师上课,这和以前的培训班真的不一样。可以说他们真的是来认真培训的,不是来混培训证或者学时的。而我是通过粗放细抓,严堵细导做到这一点的。
一开始我就把管理制度详细的讲给大家知道,并把具体的措施告诉大家。第一天上午刚好有两位学员没有按通知按时到班,我就告诉大家,按制度这已经算是迟到了。下午又有一位老师迟到,我笑着在班上表扬了大家,说大家有进步,上午两位迟到下午一位迟到明天肯定没有。结果从那以后真的没有迟到的学员了。我把考勤的任务交给了班长,把自己放在管理者的位置上。班长每天都会把考勤表看着大家填好然后交给我。
有一天,班长告诉我说在他上厕所的时间里,有老师替其他老师签名了。虽然大家都真的没迟到,但我还是在班上强调不要出现这种情况。我细细的跟大家说,虽然大家都没迟到,但是也不能代签,因为签名代表着承担责任。同时我也告诉班长一定要看着他们签好。
就这样这一期培训班,我们没出现乱迟到乱早退或者乱请假的现象。这完全靠管理者和教师们的耐心沟通和严格要求。
3.让老师倾心——构建活泼课堂,提升培训质量
课堂教学应该改变讲师讲,教师听的模式。例如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模式,即学员既听又问,老师既讲又答,充分调动老师“教”的积极性和学员“学”的兴趣。
有一次在上《中小学心理咨询辅导课》的时候,我针对一个典型的自卑案例,让学员先进行私下交流,然后让多个学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边讨论边分析,课堂效果非常好。这样一问一答,学员感受深刻,学以致用。
篇7
【关键词】高校教育培训品牌 竞争力提升策略 精品课程 专业特色 培训平台
高校教育培训是高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其经济职能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一个新平台。凭借自身的发展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机遇,高校培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类型各异的培训机构快速发展,培训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与其他培训机构相比, 高校培训有自身学科与资源多方面的优势,但许多高校却淹没在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里,其主要原因是品牌意识薄弱,缺乏竞争力,培训特色不够鲜明,没有整体培训发展目标和准确的定位,追求短期效益,缺少清晰的发展战略和持续发展的能力。高校教育培训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边缘走向中心,必须实现教育培训服务品牌化,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属品牌,才能在众多培训机构中脱颖而出,这是未来教育培训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1
培训品牌是人们对某项培训服务的认知, 即对有关培训服务的内容、服务水平、培训机构实力、保障、文化精神等产生一个整体印象, 并由此形成不同的态度2 。它的核心是培训理念、内容和服务, 其核心价值要靠给与消费者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也就是社会影响力。3只有具有一定特色和信誉的品牌才能被认可和接受,培训品牌的影响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增, 品牌效应体现出强大的竞争力4]。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矿业学科门类最齐全、实力最强的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大学在长期坚持面向煤炭能源行业办学的过程中,历来重视行业人才培训工作,注重品牌建设,早在1951年全国首批50名厂矿干部培训班就在我校开班。目前,作为国家一级资质安全培训机构、全国煤矿总工程师培训中心、全国煤矿矿长培训中心,我校在实施煤矿能源技术培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优越条件,在近年的行业培训理论与实践中,深知品牌代表着学校的教育质量、社会信誉,通过树立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塑造品牌形象,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升培训品牌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探索我国矿业能源领域高端人才培训的方法与实践,对建立具有矿业高等学府特色的培训基地进行了初步尝试,建设了一批精品培训课程,形成了充分彰显我校鲜明的专业特色、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一流的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的培训品牌,对强化管理、提升煤矿能源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煤矿能源培训工作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经验。
1 明确培训理念与发展目标,构建培训品牌战略基础
培训理念与发展目标是塑造培训品牌的基础和方向。培训理念是发展的源泉,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运行体制是实现这种理念、完成发展目标的保障,其设置与运行方式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培训管理的功能与效果。许多高校教育培训管理组织机构弱化,缺乏统筹管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甚至出现各种违规行为,导致无法充分开发和利用高校培训办学的特色、优势和潜能。
中国矿业大学首先从理论高度上树立培训为生产经营服务的责任和观念,在把握成人教育培训理念和规律的基础上,以培训需求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面向市场去经营教育培训。学校根据能源行业发展动态和煤炭生产的实际需要,坚持“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培养高端实用人才”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综合学科与独特地位、多元雄厚的师资力量与科研水平、领先完备的教学设施与实验设备等教育资源优势,优化办学质量,彰显培训特色,为煤炭能源企业培养应用型、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作为培训发展目标,为煤炭企业安全发展和经济腾飞提供技术支撑与引领,使培训成为拓宽学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提升学校的品牌效应和核心竞争力,把学校打造成国家能源煤炭行业高端培训的重要基地。同时,学校不断完善教育培训的管理体制,持续创新培训管理模式,强调办学与管理的双重功能,保证培训体制机制能够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学校制定了《中国矿业大学教育培训管理规定》,健全符合市场特征的管理制度,引入市场运作机制,将培训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完善培训资源自我调节与更新机制,强化教育培训的管理与服务能力,建立市场需求导向的项目开发手段,畅通运行机制,在前期调研、招生与培训实施过程中,不断超越原有模式, 突破自我限制,构建高效充满活力的培训模式。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培训团队建设,提高管理队伍的市场开拓、课程研发、项目管理等培训经营能力,培养与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把项目管理的思想运用于培训管理领域,采取由团队与班主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班主任负责制,团队在充分调研、量化学员培训需求基础上,制定培训方案,班主任以此为核心开始对培训进行全面计划、协调资源并系统安排,包括课程安排、师资选配、组织实施、后勤服务、跟踪反馈等,团队负责全程监督控制和质量综合评估,以保证培训的高效实施。通过课堂评估、综合评估、回访机制、跟踪服务等措施收集反馈意见,作为监督与调整的依据,提高培训效果,彰显高校培训品牌的社会引领性。
2铸造专业特色培训品牌,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确保培训质量,注重品牌建设的创新性、长期性和战略性,是铸造品牌、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培训实践中,中国矿业大学根据能源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对技术与管理人才的综合需求,充分利用学校自身资源优势,找准学校与培训对象的最佳耦合点,明确品牌定位,突出学校特色,把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视为品牌塑造的过程,以具有开拓性、创新性以及强大竞争力的优质培训服务,为企业提供高层次人才培训平台,用品牌开拓市场,用市场锻造品牌,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2.1课程创新务实,彰显学科特色
培训内容是培训质量得以保证的核心与根本。我校以培训需求为导向,依靠学校的鲜明学科优势和资源特色,通过对课程与企业实际需求进行深入的研发、评估和完善,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逐步创建了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学科知识前沿性的“培训精品项目”,如:“主体专业进修”、“专题技术”和“综合素质提升”,使培训课程达到三个基本目标:更新知识体系、转变思维方式、提高素质和能力。每个精品项目中包含若干模块,专题模块下有若干门课程组成,为委培单位提供了充分的选课余地。培训课程的设计与研发既体现当前所需,同时着重未来发展,确保课程设计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7许多课程都涉及到学校在煤炭能源领域各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应用需求,一些属于新一代技术与科学,如低碳能源、新能源开发、我校世界排名第一的感知矿山物联网技术等,许多企业根据课程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煤矿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以及素质提升等系列专题培训。8有些委托单位在此基础上要求具有特色化、针对性的个性化课程,要全方位进行探索和创新,使培训价值体现在企业的持续发展中。2011-2014年,我校先后为永煤集团、神华集团、中煤集团、华晋焦煤等四十余家大型煤炭企业和华电、华能等五大电力集团举办了能源主题专业高新技术与素质提升专题培训班200余期,直接培训20000余人次,极大地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打造出专业化的特色培训品牌。
2.2师资完备雄厚,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培训师资是制约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我校始终秉承组织、师资、教学均要一流的原则,建设高水平、多元化的培训师资队伍,充分利用学校学科与师资资源优势,建立培训专家资源库。首先根据课程设计选聘专业领域知名权威、理论与实践能力深厚的学校优秀专家教授担任主讲教授,选拔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发挥自身优势承担培训任务。同时,为加强培训课程的前沿性、实践性与实效性,我们还特邀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相关政府官员与企业家等进行现场授课,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师资队伍。为确保培训质量,对培训师资实施动态化管理,根据教学效果实施末位淘汰法,这一举措得到了学员充分认可。在教学中采用讲授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三一教学模式”,教师主讲三学时,课堂讨论一学时,就所学内容及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难题进行互动与交流。在具体教学方法上,还采取案例教学、直观教学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充分调动了学员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9强化了培训实效,提高了培训质量。
2.3全方位提升品牌效应,重视品牌推广传播
培训品牌作为一种能创造长期价值的无形资产,需要不断提升和维护,也需要不断的宣传与推广。为提高培训质量,塑造培训品牌,学校成立专家咨询小组,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学者、行业权威、企业家等,对行业发展趋势与创新进行咨询与讨论,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学校建立培训工作联系会议制度,不断加强课程开发与教学沟通;对于大型培训项目,在学校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部署下,全力协调学校人力物力,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保持品牌影响力,学校对培训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建立了详细档案,经常沟通和互动,了解学员需求,及时进行新的培训,有效链接不同培训目标节点,建立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成为影响煤矿企业战略发展与安全生产经营的重要举措。
品牌推广是保持培训品牌活力、提高知名度重要举措。学校在对培训进行宣传推广中,首先明确品牌定位,创新设计并制定营销方案,塑造品牌形象,通过广告、公关等手段进行推广传播,充分体现学校培训服务的价值观、文化理念及长远发展目标,致力打造被社会公认的教育培训品牌。通过不断追加品牌投资和创新发展,加大品牌营销推广力度,推进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凝聚力和竞争力,学校在煤炭能源教育培训的销售和市场占领中逐步处于主动地位,成为能源行业值得信任的、独特的、有价值的教育培训品牌,引领行业发展。
3建设特色化多元化高端培训平台,追求品牌卓越影响力
高校在实施教育培训中,通过自身优质资源、平台优势和社会影响力,在与政府、企业、社会的联系和合作中,搭建更大的培训平台,满足市场和社会对高质量培训的需求,引导其他培训机构实现可持续的市场正常化发展。中国工业大学在每年的常规培训外,面向国家、企业集团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积极与政府、企业与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为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为普通高校与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提供借鉴,拓宽学校社会服务功能,构建国际化、多元化培训平台。
3.1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构建国家级安全培训平台
中国矿业大学作为能源和矿业领域不可替代的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基地,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主动申请承担国家级培训任务,实现国家重大发展战略。2011-2014年期间,分别承办全国总工程师培训工程与全国5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主要负责人培训班,充分体现出学科的优势地位和国家级服务平台的影响力。
在“科技兴安”、“人才兴煤”的战略指导下,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11年4月正式启动了全国“万名煤矿总工程师安全培训工程”,中国矿业大学作为承办单位,精心组织培训、严格规范管理、创新培训模式,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和行业权威进行授课,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开创了我国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方面的历史之最,至2014年,我校共举办了
27期培训了2230名全国主要煤炭企业的总工级高端人才,也为以各省市和各大煤炭企业自主组织实施的第二、第三层次的安全培训提供了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行性的范本与师资支持,基本建构起了全国、省级和各大煤矿企业的三级安全培训体系。11培训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扩展了学校的影响力,进一步彰显学校特色和行业地位,突出了培训特色,发挥了品牌优势,同时,通过总工程师建立了全国26个涉煤省份的信息联络平台,为举办全国性高端培训以及科研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与便利条件,形成了特别的国家级高端培训平台。
2014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决定对煤矿安全“重灾区”全国50个重点县煤矿负责人开展再教育再培训,作为承办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紧密结合50个重点县煤矿安全状况,以“小煤矿的升级改造”为中心,针对煤炭企业负责人安全文化观念、综合能力和知识结构的需求,以解决学员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实施的培训课程具备很强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激发了学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提升50个煤矿安全重点县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3.2创新发展思路,搭建国际培训平台
我校充分利用在国际上的学科地位,借助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培训渠道,为企业学习借鉴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搭建国际培训平台,增强国际竞争力。
2008年4月,中国矿业大学与德国鲁尔集团、德国波鸿工业大学共同建设“中德能源与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此框架下,我校与鲁尔集团、波鸿工业大学共同策划了以“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培训”为核心内容的“徐矿集团安全高级管理人才赴德国进修班”,以德国鲁尔工业区的转型经验为基础对徐矿集团进行培训。2011-2012年我校共组织7期徐矿集团中层管理和技术干部赴德国开展“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培训,学习德国煤矿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煤矿设备制造技术、鲁尔工业区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煤矿塌陷地生态恢复等独具特色的资源枯竭型企业成功转型经验,对我国资源枯竭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为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大型煤炭企业转型积累了经验。
篇8
作为皖浙两省合作项目的凤台电厂为此成立了企业大讲堂。大讲堂成立以来,企业领导登上讲台,针对素质提升与全人教育以及以企业变成一个大学校为主旨进行讲课。同时根据企业发展理念,大讲堂不定期邀请外部讲师、行业内专家来讲课,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达着企业文化。凤台电厂的培训始终围绕“博纳、和谐、活力、创新”、“企业以人为本,发展以人为先”的理念,结合企业多元文化背景,以创业、创造、创新的“三创”文化为根本,以事业心、进取心、责任心的“三心”文化为取向,以朝气、正气、大气的“三气”文化为引领,努力打造人文校园、和谐家园、平安乐园和建企即建校、建企即建家、建企即树人的“三园三建”企业文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以团队学习打造企业文化的特色
善于学习的组织才能创造和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发展出超出成员才能总和的集体智慧和能力。基于此,企业文化建设应通过团队学习展现特色,企业组织的持续培训工作正是学习型团队建设的有力保障,这种培训应贯穿于企业管理和生产实践的全过程。要加强组织上的培训,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在决策层的规划引导下,主要依托企业中层和管理骨干去实施。这部分人的执行力如何是学习型团队得以形成的关键环节。中层和管理骨干是团队学习的关键,选用哪种培训内容有利于学习型企业建设?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笔者认为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是抓手。标准化是高效组织的行为特征,一个卓越的管理团队,没有高效统一的标准是不可想象的。标准化建设、宣贯、实施的培训过程,可以作为团队学习建设的有效途径。凤台电厂自2011年提出“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目标以来,始终把企业标准化工作作为强化企业管理提升的重要手段,始终坚持“标准领先,效率优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日固日进,持续改进”的工作方针,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网络人员;加强宣贯培训、提高思想认识;规范体系运作、夯实基础工作;牢抓标准实施、坚持监督检查。目前,已全面建成了符合企业实际、体现自身特色,并融合“三标一体”管理体系,科学、合理的企业标准体系。此外,还研发投运了系统完善、功能齐全的企业标准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标准三稿定标及标准修改建议提起、审批、的全过程网络化管理,实现了标准、法律法规、统一表式等信息快速查询、检索、汇总统计功能,满足了企业标准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需求。通过标准化建设以及全员、多维参与的培训工作,为凤台电厂建设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企业文化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三、员工全面进步的文化是培训的出发点
优秀而富有远见的企业文化,应以员工的全面进步为出发点。每个企业各有不同的特点,反映在文化上各有特色,在人才开发与培养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规模、人员结构、地域、股权治理结构等特点,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全面开展人文教育、人格教育和人才教育活动,不断促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秉持培训是员工自身价值不断得以实现的必由路径,是企业发展目标得以达成的切实保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员工的全面进步为出发点,要求个人素质能力必须适应企业的发展,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通过制度进行压力传达,在具体工作中,以文化的视角设计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任务、开展培训工作、完善培训评估。在选贤任能上,通过健全的培训架构和完善的评估平台,积极推行公开、公正、公平的遴选标准,使企业的压力变为职工发展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始终通过培训来提升,最终成为员工的发展机遇。凤台电厂以建标杆,创卓越为目标,以“全人教育”为培养方向,促进员工的全面进步,在企业全体员工中形成了厚植、共享、全人、卓越为底色的培训文化。为促进员工的全面进步,可以系统设计企业全员职业素养提升工程中长期规划,以全面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全方位、分层、分级、系统打造全体员工职业素养提升工程。配合此类规划,企业应编制员工多层多要素行为评价指标,完善职工多渠道发展通道,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将个人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要求紧密结合起来。
四、文化融合以知识共享为纽带
企业文化要融合,知识的交流、共享是纽带。企业内部应积极培养内训师队伍,倡导员工是主体,人人上讲台的培训氛围。凤台电厂每月通过公开的信息渠道(OA、教培网)公布各部门的内部讲课计划,包括讲课人、内容、时间、地点,内部课堂面向全厂公开,对课堂内容感兴趣的员工都可以参与。内部课堂学习形式多样,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现场教学,鼓励员工相互之间无私传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凤台电厂的内部课堂在生产部门、管理部门都开展的有声有色,对于授课人和听讲人都有非常大的收益。部分课程根据员工要求会安排循环讲课,由员工自主安排听课时间。员工的学习热情很高,讲课室内往往座无虚席。讲课过程中,组织者不时地结合实际进行提问,引发员工们深入思考,也时常有员工积极地提出问题,不断探讨,力求学懂、学精。讲课人的课件在课后将由教培专职上传到培训网络,并定期组织对授课效果的评比打分,根据评比情况予以奖励。浓厚的学风已经深深影响着该厂还在见习期的新员工,他们不但传承了老员工工作一丝不苟的好传统,还在专业学习中互帮互助、共促进步,充当着“小培训员”的角色。在完成部门规定学习任务的同时,主动根据各自专业学习进程,互相出题摸考,互相批阅并展开讨论。这正是企业文化通过培训这个桥梁传递融合的例证。
五、创新培训手段引领班组文化
班组是企业最小的行政单元,在统一的企业文化理念指导下也会形成班组文化。提高基层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增强内部凝聚力,应以班组工作的核心——班员岗位技能的掌握和提升为切入点。提升岗位技能应创新培训手段,激发职工兴趣,让班组职工从培训中不断提升素质,赢得自身的成长。要结合日常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岗位练兵、案例教育、观摩学习、分析讨论、预案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做到寓教于乐,使员工有新鲜感。为激发学习热情,巩固培训效果,班组内可不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劳动竞赛、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处处体现企业文化,拉近彼此的距离,完成阶段培养目标,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风气。在班组中,老员工与新员工的协作开始于师傅与徒弟的授艺跟班学习、理论实践的传授。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否,都与老师傅的言传身教密切相关。培训对文化的传达,应采用体现企业文化的师徒合同,然后对师带徒培训效果从职业素养到技能掌握,多维正向考核激励。师傅要认真履行带徒义务,徒弟考试测评不合格,师傅负连带责任。每次考试成绩测评结果既是新员工定岗的依据,也是师傅进行评先推优和绩效评定的依据之一。
六、教培信息化建设要体现企业文化
篇9
关键词:建设行业;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F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189-02
一、继续教育培训机制
(一)树立正确的培训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建立健全建设行业教育培训体系。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主线,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建设人才队伍,加快职能转变,为服务民营企业和推动行业跨越发展提供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智力支持。
(二)建立适应行业发展的培训机制
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行业主管部门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培训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统筹安排的原则,明确职责分工,各项培训任务规范、有序、保质、保量,保证继续教育基地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各项培训制度建立和完善,制定长与短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脱产与业余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年初拟定年度培训计划,年中严把教育培训计划的实施,年终进行总结,归纳成效,找出不足,不断提高教学与管理水平。配合继续教育制度体系建设,及时向政府人事部门报送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协助人事部门做好建设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二、适应行业特点继续教育培训模式
(一)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
1. 继续教育对象。建设行业涉及建筑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招标、造价咨询、房地产开发、房地产中介、物业管理、房屋拆迁等。继续教育对象主要针对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建筑施工企业关键岗位人员、生产一线操作工人,以及具有相关执业资格的人员。根据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项目,加强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十分重要。
2. 继续教育内容。根据本行业长远规划和近期工作需要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的实际情况,对在职人员进行知识技能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使专业技术人员结合本职工作学习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提高业务技能、创造能力和管理水平。培训内容要适应当前行业需求和发展动态,注重行业特点难点,依据行业岗位职责特点,与教育培训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思想状况紧密结合。在培训教育过程中,注意内容的统筹安排,各有特点。对专业技术人员着重学习行业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信息,提高业务技能、创造能力和管理水平,更新和深化本专业的科学知识;对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着重学习现代化行业管理知识和法规;对生产一线操作工人着重提高和强化其安全生产意识和操作技能,帮助掌握现代化的工艺方法与技术。
3.继续教育要点。主要围绕当前行业城市规划、市政工程、建筑设计、建筑节能、环境保护、施工安全、施工技术和招标投标等领域的发展,紧跟行业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开设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专业科目培训。同时,以行业难点为着眼点,推出一批创新攻关与培养训练相结合的研修课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中高级研修班;并根据需求情况,有计划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推动区域间教育培训工作的交流。
4.继续教育形式。继续教育的形式应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原则,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实操式等,在创新培训方式上做到“三结合”,即:培训机制上要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相结合,培训内容上要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培训方式上要集中培训和网络培训等相结合,积极推广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现代培训手段,提高培训的信息化水平。针对建设行业从业人员人多面广、专业复杂的特点,灵活采取集中和分散、基地办学和企业办学、公共课和专业课、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相结合的形式,为广大建设行业人员提供优质继续教育服务。
(二)师资队伍的建设
1.师资队伍管理,在自有专职教师的基础上,加大兼职教师的聘用管理工作,建立素质优良、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专兼职师资队伍。聘请有较高理论水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和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教师。广泛吸纳高等院校的教授学者,建设部、建筑科学研究所的高级专家,建筑施工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及业务骨干,确保提高培训的教学质量。
2.队伍建设: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创造条件给教师参加有关交流培训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水平。除参加人事部门的培训活动以外,还派出教师参加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如建造师继续教育师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等。
3.教研活动:积极组织教师结合本基地实际,根据当前行业的发展动态,探讨继续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做好课题选用和教学组织工作,编写专业讲义和教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准确把握继续教育培训需求,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创新民营企业继续教育
1.当前民营经济发达,建筑施工企业中民营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6%。要加强政策性支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民营企业继续教育最大限度的支持,推进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有效服务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培训机构要在加强政策宣传的同时,加快开发适合民营企业继续教育的班次与课件,采用弹性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方便非公有制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工作。
2.加大非公企业继续教育指导力度。加强对非公企业继续教育政策宣传和宏观指导,推动非公企业继续教育常态化发展。培训机构要主动加强与建筑行业协会、工程质量协会、招投标协会等联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与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广泛、专业特色明显的优势,共同制定相关专业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要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加强行业特殊人才的培训,拓宽专业技术人员知识面,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精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3.鼓励深入基层按需培训。继续教育基地要深入建筑施工企业了解培训需求,与企业现有的培训体系紧密结合,开发一批与企业关联性强、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课件,从一些大型知名企业中选聘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师资,围绕企业需求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按行业系统分类开展各种业务知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
(四)建立继续教育评估制度
随着继续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继续教育质量成为继续教育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目前开展的继续教育教学评估活动,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员对办学宗旨、课程设置、授课教师、授课质量、学习成果、教学服务、办学设施以及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了解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情况,学员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水平,通过综合分析和考评,写出评估报告,提出建议,最后得出评估结果。另一种是采用调研访谈的方式,与相关单位和人员互相沟通反馈,提出发展和改进的建议,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当前建设行业主管部门设有专门的培训管理机构,评估大多以主管部门自上而下推动,即政府主导型的评估,办学方向和指导思想主要根据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办学机构的特点和优势没有体现,对教学质量关注不够,不能起到促进培训机构改进的作用。下一步必须根据行业继续教育的运行机制,研究质量管理控制策略,建立适合本行业的继续教育培训教学评估体系,不断推进继续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结语
篇10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尊重、接纳他人,建立真诚、信任的人际关系,相信他人有积极向上的潜力和资源。遗憾的是许多培训者在培训过程中没有遵循这一原则,而是延用传统的师资培训模式,把教师看作被动接受培训的客体,这样的培训很难达到好的效果。
近几年来,我们与部分实验学校密切协作,运用参与式培训方法进行师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参与式培训与传统培训的比较
参与式培训是国外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和社会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它的典型特征是强调受训人员的参与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现行的传统培训模式大相径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需求评估,确定内容
传统的培训,其内容是由专家自己根据一个大的主题,凭猜测“想当然”包办全盘内容,忽视学员的心声,参与式培训则是先征询学员的需求,再确定内容。在随后的培训活动中,学员会被内容所吸引,因为这是他们的需要,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受尊重的感觉。
2.学员参与培训过程
传统的培训主要由专家讲授,稍好一点的情况是学员可提一两个问题,但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灌输,没有多少切身的感受,参与式培训则是让学员参与到专家设计的活动中,成为主动的思考者、行动者和体验者,双方共同探索。
3.多向交流,资源共享
传统培训的交流是单向的:专家向学员单向输出信息,只开发了专家的部分资源;参与式培训的交流是多向的,专家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都是双向沟通,激活并开发的是群体的资源,收获无疑会更大、更多、更快。
4.平等、温暖的人际关系
传统培训是上对下的权威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是主动与被动的关系,这种关系极大地限制了人们的思考,参与式培训则从一开始就体现了对学员的尊重。在一种平等、温暖的人际关系中,指导者鼓励学员开放自己,激发学员的创造性。总之,学员自始至终参与其中,他们感到自己是培训的主体。
二、参与式师资培训的过程
为了探索新的培训模式,我们与昆明市盘龙区东华一小合作,对参与式培训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效果非常显著。
1.合作资源
东华一小领导对这个项目非常重视,在时间、人员、开支上提供了有力保障。该校教职工以中青年为主,大专以上学历占一半,他们既有一定的教育理论背景,又乐于吸收新的理念。
指导者为我院李辉教授。李教授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其研究生予以协助。
2.实施过程
(1)项目启动
2000年1月,项目技术人员与东华一小校领导、教师接触,让他们了解项目的目的、方法和步骤等,以期获得他们对项目的理解和支持。
(2)现状及需求评估
为了从多角度了解目前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能力水平及对培训的需求,我们在干预前对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分组访谈。具体为:A.对领导访谈:主题为“希望我们做些什么?”B.对教师访谈:访谈对象是除两名行政领导外的全体教师,分低、中、高年级教师组进行,访谈主题为:“为什么要参加培训?”“小学生中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工作中存在哪些心理困扰?”C.对学生访谈:从3~6年级各班随机抽取成绩在上、中、下游的学生各2名,组合成三组分别访谈,其主题围绕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劣行为来展开。这一阶段要注意访谈技巧的运用,不宜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应注意措辞委婉。
(3)确定内容
以对领导、教师和学生的现状了解和需求评估为基础,结合他们所能提供的时间,将培训内容和活动方式确定为(见下表):
(4)确定评估
根据访谈结果,我们自制了两份问卷。一是《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评价问卷》,此《问卷》采用了自评和他评的方式,通过三维评价(自评、学生评价和领导评价)旨在了解小学教师在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师知识问卷》,此问卷由10个知识性问题组成,如“学生考试期间没有焦虑能考得更好’、“精神科大夫对心理不健康的人提供帮助”等,旨在了解被试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在培训干预前对另两个学校也做了调查。
(5)培训干预
2000年3月至2000年7月我们对实验组全体教师进行了参与式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每周一次,每次1.5~2小时,共12次主题活动(见上表)。培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也重视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的辅导能力与具体方法的指导。在培训时,我们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个案讨论、情境分析、实践作业等多种参与式教学方法。在一种轻松、自然、平等、和谐和开放的氛围中,让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活动中。
例如,第八次专题“心理辅导课的原则及分析”的培训,培训时不是专家抽象地、枯燥地讲授,而是先让教师观看一堂心理课录像“我爱我家”,然后由教师讨论它与其他课的异同,最后专家协助教师总结出心理健康课的四个原则。
第12次专题培训中专家留出最后20分钟,将事先准备好的、覆盖以前各专题的38个小题抛出抢答,教师在热烈的气氛中既复习了以前的内容,又为这次培训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6)参与实践
每次专题培训活动结束时都会布置课后练习,以巩固所学内容和技能:而且教师们还主动将所学内容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比如有的教师在学习了“变单一评价为多侧面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的原理后,在班级中评选“学习星”、“守纪星”、“体育星”、“创造星”、“优秀小厨师”、“故事大王”等,创造性地开展了“亲子踏青,情意浓浓”等活动,这些做法深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7)后测评估
《教师日常教学行为评价问卷》(自评、学生评价和领导评价)、《教师知识问卷》同前测。实验学校新增加《团体后测问卷》和《培训心得体会。
三、参与式培训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