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品质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3 17:5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德品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道德品质总结

篇1

关键词 益智答题类节目 引进 创新 本土化

一、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现状研究

1、滑稽类节目成为综艺频道的王牌利弊分析

综艺节目应追求幽默,而非搞笑与滑稽。《开心吧》是时长为十分钟的搞笑哑剧,作为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老少咸宜的王牌节目,因内容滑稽、搞笑,而收视率较高。尽管该节目收视率高,但内容简单、重复,缺乏创新内涵,与“家庭恶搞DV秀”无异,没有出彩之处。该节目运用滑稽方法使人发笑,这是获取收视率的最基本方法,却让受众放弃思考,而这类节目受众群低龄、老龄,使这样的受众为栏目赢得了高收视,但无法带来盈利,因为这样的受众群购买力不强,广告厂商不愿投放。对于一家定位专业化的省级综艺频道,这样的节目却常年挑起收视大梁,实在难以置信。

《开心吧》成为广东广播电视台的收视王牌究其原因:第一,这样的节目制作成本低,仅需几个固定的演员和录制人员,无需过多硬件设备,表演部分录制完毕,后期合成即可。对于尚未制、播分离的广东电视媒体,这样的制作既经济又省时、省力,还卖座,自然就不必花大成本制作原创节目。第二,节目制作从试水到常态播出,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节目效果如何完全未知,既然《开心吧》制作简单,成本小,收视好,为规避风险,何必再花精力制作新的原创节目。管理层明知《开心吧》收视高不盈利,但弃之可惜,缺乏开拓创新精神,这其实也是一种不作为的表现。

2、引进原版节目没有本土化是产生视觉疲劳的主要原因

2011年8月广东广播电视台首播了《快乐邀请》,为广东第一个水上明星访谈节目,节目打破传统访谈节目“排排坐聊心事”形式,采用嘉宾答问“

关键词 ”或“动作”来“惩罚”主持人,以搞笑形式达到快乐的邀请嘉宾并进行访谈节目宗旨。该节目引进韩国《危险的邀请》节目版权,做了大量本土化处理,制作方除了刺激的采访环节设计外,强大的嘉宾阵容也是节目的一大亮点。但这样的访谈形式,没什么效果可言,因为明星经纪人已把问题过滤,无法真正问出明星不喜欢且有爆点的问题。明星把上这个节目当成了娱乐,所以定位为访谈节目就显得四不像。《快乐邀请》播出近一年后停播,变换为《快乐邀请之超级现金车》,嘉宾改为有话题性或者有名气的艺人,主持人团队都是知名度不高的二线主持,如文翰、细龟、汤面、黄喜、李希等既是该频道的主持,也是广东广播电视台内部主持,有“只捧内部人”的嫌疑。而韩国原版节目全是一线主持人,其本身品牌已具备和艺人嘉宾同等关注度。

二、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发展措施

1、优秀的制作团队是原创节目的重要保障

2012年全国最火爆的节目《中国好声音》,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传媒旗下灿星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同样属于引进节目,是中国电视史上真正意义的首次制播分离。虽然灿星核心成员只有15人左右,然而《舞林大会》、《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都已列在这个团队的履历中,这样成熟的制作团队是中国电视业一支真正的独立编制“电视雇佣军”。广东六大名嘴之一的陈扬,自2009年从广州广播电视台离职后现身广东广播电视台节目《求其是但生活空间》,一向以犀利评论著称的陈扬在新节目中的定位却是以分享为主,变成一档软绵绵的谈话节目,不久该节目因收视率低而暂停,陈扬之后又奔赴香港卫视。而原广州台《新闻日日睇》因其制作班底并未改变,几任新主持虽频繁更换,但是节目收视并未出现想象中的大波动(目前平均收视是3个点左右,陈扬在时最高峰为7,但收视的下降也跟现今电视行业整体收视下降有关,不能单一从绝对值的下降来评估)。可见优秀的制作团队完全可以打造一个王牌节目,但具有品牌价值的主持人并一定在离开原有节目后还能继续开辟新的辉煌,也就是说名主持重要,而制作团队更重要。

2、原创取代模仿是本土化综艺频道节目发展的根本

原创取代模仿应该成为本土化娱乐时代的一个标志,这是由模仿、借鉴、引进再进一步进化的结果,是本土化的最高境界和必然结果,如浙江卫视的《我是大评委》、《爱唱才会赢》就是依托《我爱记歌词》的模式原创的新品种。中国的真人秀节目实践走过了一个从兴起到衰落再到复兴的发展过程,节目形态也进行了单纯模仿、引进模式和自主设计的多种尝试。因此,原创应该成为本土化娱乐时代的一个标志,是本土化综艺频道节目发展的根本。

3、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互换和搭配是综艺频道节目发展的基础

广播界节目主持人历经早期辛苦的成长与历练,转型入电视界做评论节目的很多,但广播节目主持人会强化自身观点,而进入电视界,节目是一个团队的工作模式,很多电台出身的优秀节目主持人无法摆脱固有的思维,很难融入编导团队参与选题,已成为一个根源性的问题。因此,具备策划意识并放下姿态融入制作团队的主持人才能发挥出电视主持的优势。既然是迎合本土受众,就该聘用广州或广东知名度高的主持人。如换成广东六大名嘴郑达、林颐、何浩鹏、任永全、阮星航、陈扬搭配其他二线主持,相信会是另外一番效果。有人或许要问为何不选择其余四位一起形成名嘴主持群的模式,答案很简单:一是六位省级名嘴同台主持一档节目,成本定超出预算;二是阮星航、任永全分属广州广播电视台和广东广播电视台,按目前体制使用不便。三是郑达与陈扬见长的是民生新闻节目,因《今日关注》和《新闻日日睇》为观众所熟知,而担任广东电台音乐之声的主持人林颐则常年主持省电台收听第一的王牌游戏节目《天生快活人》,电台出身的何浩鹏曾主持广东台一度火爆的益智类答题节目《五年级插班生》,通过该节目从广播跨到电视界,这样,主持人本身具备的知名度足以撑起节目的关注度。

4、制作人员对栏目的归属感、责任感、荣辱感是综艺频道节目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一个主持人、记者、编导而言,自己所在栏目经济效益不好,可进行多行业的兼职而获取经济利益并体现个人价值,但实际中好主持不能分身在多档节目中,这样势必会分散对其节目把控以及参与节目组策划探讨的精力。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以及国外的电视媒体其栏目可支撑一个制作人员的经济期待,并且还能从中不断得到技能提升以及行业、社会对其的认可。这是一种有形与无形财富的结合,让制作人员对栏目本身有归属感、责任感、荣辱感,更用心探讨节目的创意与制作,这也是综艺频道节目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1、应注意借鉴成功益智答题类节目经验

2012年3月2日江苏卫视推出益智答题类节目《一站到底》,采用场上参与者分别单独厮杀的模式,让不同职业、社会层次的参与者在限定时间内进行PK。该节目是一档益智答题的攻擂节目,其亮点在于打破答题类节目的固定模式,节目由不同年龄、不同身份、性格各异的10位守擂者和1位攻擂者参加,以PK的方式获得别人手中的奖品,一旦失败就掉下擂台,能否“一站到底”成为节目的最大悬念。采用攻擂方式让平民与平民进行激烈对抗,节奏很快,设置干脆利落,不易产生视觉疲劳,因时刻处于计时器下的答题状态,选手答错马上掉入陷阱,这样的悬念贯穿始终。在观看选手间博弈的同时,也能积累知识。因此,广东广播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应借鉴成功益智答题类节目经验,用悬念的贯穿形成心理刺激,使节目形成常态后还能长期吸引受众收看。

2、实施引进原版节目本土化的调整

对于原创节目的开发并不需要完全的创新,而是可以将各卫视台引进的节目加以本土化的改造。前几年广东广播电视台引进的美国《五年级插班生》节目,通过知识问答挑战成年观众的自信和基础知识水平,参赛者需连续答对11道小学五年级或以下水平问题,就能获得十万元大奖。口号是“你比5年级小学生聪明吗”。比谁更“蠢”是节目的亮点和形式,节目智囊团由小学生组成。节目看点在于成年人与小孩答题的落差,这是受众的猎奇心所在,但对于常态节目,这样的设置是特点,是风格,但也是一种致命的局限。小孩嘉宾难寻,常态节目题目设置很有挑战性,成年人答不出的题目真的有这么多吗?作为常态节目难以持续,节目在名称和定位上已被限制,这可能是该节目火爆后又停播的原因,也可能如制作人公开所说的受众视觉疲劳。因此,要注意实施引进原版节目本土化的调整战略,既然成年人挑战小学生过于极端,而且常态节目无法实现,那为何不尝试中学生挑战大学生、中学生挑战学者呢?中学生挑战大学生、学者的知识储备,更利于发掘优秀的青少年人才,同时针对中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常态节目,实操性更强。这样的看点虽不及《五年级插班生》那般有噱头,但一样有吸引眼球的地方,再借鉴《一站到底》的攻擂方式,将守擂者设为精心挑选出的大学生与学者,由5位中学生进行攻擂答题的方式夺得终极现金大奖。《一站到底》有掉入陷阱的悬念,新节目则可借鉴《快乐邀请》的设计,计时开始后答错题者弹入水面,每期邀请一位明星作为智囊团,打造一档全新的粤语全民益智答题节目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看点。

参考文献

①王云峰,《从引进到原创——中国娱乐节目创新趋势》[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3)

②吴文瀚,《电视综艺节目的娱乐化现状与发展探析》[J].《新闻界》,2011(8)

③王杰、王君明,《浅谈地方台的综艺节目》[J].《电影评介》,2011(13)

④赵萌,《“洋点子”怎样救中国》[J].《世界博览》,2013-3-19

篇2

关键字: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职业规划;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D412.62

引言

随着社会形式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自己的职业方向及职业规划,对于高职同学来说,学生经过教师的指导或者自主的择业,基本上在自己毕业之前就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实现自己的就业问题,因此,中职教育在职业规划中是十分重要的。

一、职业道德素质培育要求进行项目教学化人才模式培育

职业素养,要求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规则,是人们具备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要求人们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有的道德品质,好的职业素养能够帮助人在工作中获得好的工作机缘,进而取得成功。换句话说,就是要求人们在职业工作生涯中必须有工作的尺度和衡量方法。具体可以表现为,职业素养可以表现为政治道德基本素质、科技文化人文素质、道德品质的养成、内心的情感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劳动能力的培养、与他人合作能力的培养、有较强的心理素质等方面概括。从构成职业素养的基本要素方面来说,除了劳动培养的基本素质以外,其他的各项发展目标我们在法治道德建设中都能够进行学习。通过这些可以看出,法治道德品质建设对于人们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法治道德建设的教育来说要改变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不足,要对传统的理论进行推陈出新,积极的进行发展开拓,补充新的知识,帮助在校的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辅导,在社会中很好的完成角色的转换;要从社会中的学生慢慢的学习道德文化知识,变成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学生更好的了解工作岗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做了很好的铺垫。

中等职业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中专教育应该以学生的要求为主体,以学生对职业的道德标准为尺度,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为基本方向,以不断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为主要作用力。实施项目教学法,有效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以教师教学的工作目标位基本的方法,有效的进行教学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法中死板的学习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素质,通过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升级,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模式。

二、职业素养培育要求人才培养的方法

法治与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个人的整体品质水平以及对职业的品质素质等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模式,要将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放在首要位置,但是对于发展职业素质道德培养学校一般不会做规定。一般中等学校的思想道德培养要通过法治政治教育课进行培养。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充分进行道德素质的培育、爱护公物的培育、对于道德准绳的比较、中等职业学生全方位发展的义务,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出发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培育的内容要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对学生的教育能力和改变能力,加深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通过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使大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辨识能力,教育每个学生有较强的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对学生的人格和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善恶美丑和社会的各方面的好坏的辨别能力。使大学生在社会中不断了解各种人情世故,要充分的进行个人能力的提高,为社会不断做贡献。

三、职业素养培育的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

项目化教育要求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做到各种能力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社会能力发展机制.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综合,不断提高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来说,学校的教师应该对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法治道德教育要求老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理论知识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能够在领域内进行较宽的拓展。如果掌握的知识不够,教师在项目教学法中就不能对学生进行较好的引导。而法治教育课程的教师要有较深的教学经验。

另一方面要敢于对教学进行创新发展。思想教育课程要和学校的其他课程相互合作发展进行共同发展。通过与学校内的教师团体、学生会以及学生自己的组织进行深度的学术探讨研究,依靠这些学校内的活动组织。从而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成熟发展打好基础,为教学提高了较好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方式,又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外的知识。充分的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

第三是要建立健全校内的思想教育方式。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相互结合起来。与高校学生的专业知识相互结合,为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创立学习的氛围和机会,思想道德课程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和教育,对理论知识进行生动的讲解,为法治道德建设做好工作。同时,法治道德教育要和学生的社会创业能力相互结合起来,要教导学生与实际生活中的思想相互结合,要求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规范,实现思想道德宿舍和实践精神进行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

总结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了职业道德素质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中等教育来说,要不断提高发展思想道德素质,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全面发展,不断为社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苗圩.加强稀土行业管理促进稀土工业健康发展——在首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J].稀土信息.2009(08)

[2]潘鸣,陈兵.新加坡国民道德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

篇3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关怀道德教育 培养措施

20世纪80年代,美国教育家诺丁斯创立了以关怀为核心的道德教育理论。它的中心思想是“教育学生学会关怀”,对整个教育领域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开创性的观点。它强调教育者要教导学生关心自己,关心身边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关心知识和学问,以及关心自己的精神生活,等等。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中显现出了对他人冷漠,对集体、国家、环境等缺乏责任感,追逐名利等特点。此时,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对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起着启迪、指导的重要作用。

为了取得高职院校在校生关怀道德品质的比较真实、详细的信息,我对某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年级的30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内容涉及父母、教师、亲朋对学生的关怀,学生对他人的关怀、对社会的关怀、对职业的关怀、对环境的关怀,以及幸福感,等等。另外,笔者对6位任课老师、8位辅导员及10位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在写作过程中,将访谈结果与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相关观点相结合,对高职院校学生关怀道德思想缺失的表现、原因、应对策略进行了表述、分析及制定,初步形成了本文的观点。

一、高职院校学生关怀道德思想缺失的表现

(一)对父母、教师的关怀感受程度偏低。

在父母、亲朋对学生的关怀程度的选项:非常关怀、关怀、一般关怀、很少关怀、不关怀中,20%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关怀,17%的学生选择了关怀,40%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关怀,13%的学生选择了很少关怀,10%的学生选择了不关怀。教师对学生的关怀程度一题同为以上的5个选项,其中7%的学生选择了非常关怀,10%的学生选择了关怀,26%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关怀,40%的学生选择了很少关怀,17%的学生选择了不关怀。

由此可见,63%、83%的学生认为父母、亲朋、教师对自己的关怀程度一般甚至不关心。而通过与教师、家长的谈话,笔者了解到90%的家长都非常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包括身体健康、学习成绩、日常生活、交友娱乐等方面;80%的任课老师与辅导员在岗位上辛勤工作,为学生各方面的收获与成长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学生对他人关怀感受程度偏低一方面与家长及教师表达、沟通、教导方式等存在偏差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学生自身缺乏关怀道德品质的表现之一。

(二)学生对他人的关怀。

对于“你认为自己关怀他人吗”这一问题,有学生回答“没有什么值得关心的”。多位学生表示,大学生活在给予他们更多时间、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交友困难、个人无法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等问题,同学之间的关系较之中学时更为疏离。每个人都带有较强的个人色彩,将自己与周围人隔离开来,对他人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

(三)学生对社会、职业、环境的关怀。

对于“你是否关心当前社会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一题,有学生回答,很少关注国内外的新闻实事,上网做得更多的事情是玩游戏、聊天、看影视剧。在“你选择工作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一题中,80%的学生毫不犹豫地表示:赚钱,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己物质条件的需要。而对于“你是否关心全球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问题”,77%的学生认为与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大关系,没有必要去关心。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0年的调查,有14.2%的青年崇尚“有钱就有一切”的人生信条,认为“不管采取什么手段,能挣到钱就是好样的”的青年占6.6%,另有9.3%的青年认为“人生短暂,当及时行乐”,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青年占5.2%。[1]青少年本处于求知欲望强烈,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初步确立生活目标,树立远大理想的时期。但当代青少年每天都面临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种诱惑,被无节制的消费方式、虚拟的网络世界、粗俗的电视节目、肤浅的流行歌曲所包围。这必然导致他们关怀品质的缺失,而且影响到他们的理想追求、精神提升和人格完善。

(四)学生的幸福感。

在“你认为自己幸福吗”一题中,有部分学生回答“生活平淡,很少有幸福的感觉”,还有少数学生回答“学习、生活的压力较大,没有幸福的感觉”。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思考,他们为什么认为生活没有意义,为什么感到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人或事值得他们关怀。只有教育工作者、家长、社会能够让他们感到自己被关怀、被期望,能够让他们吐露心声、倾诉烦恼,能够给他们以恰当的引导,他们才会对生活充满期待,对未来充满信心。

二、高职院校学生关怀道德思想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低。

随着部分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教育的门槛一再降低,对学生高考成绩的要求也越来越低。使得更多学习基础差,甚至毫无学习目标的学生也进入了高职院校。这些学生不仅缺乏基本的学习能力,而且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学习、生活、行为、道德品质管理能力缺失。

(二)学生成长过程中缺乏教师的关怀。

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来自于普通高校招生的最后一个批次。这些学生高考分数较低,在中等乃至初等教育阶段,已经是学习、参加集体活动、思想品德等方面表现较差的分子,往往受到教师的忽视,部分学生甚至受到过教师语言、身体上的侮辱。教师没有时间、精力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更不可能对他们进行专门的辅导。殊不知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与态度的影响是相互的。教师对学生持关怀、负责的态度,学生就会对教师有尊重、感激之情;教师对学生抱以轻视、敷衍的态度,学生也会对教师表现出冷漠、厌恶。同时,这些学生感到自己缺乏教师关爱,甚至从心理上失去了接受教师关怀的期待。

(三)父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在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心思、时间和金钱,但是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存在一些误区。笔者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工作繁忙,加之学生在校时间较多,双方深入交流、沟通的机会很少。家长可以在金钱上给予孩子充分的满足,但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却缺乏真实和全面的了解,也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无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出合理的指引。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但不能感受到父母的关怀之情,反而认为父母对自己缺乏关爱。

(四)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各种西方文化的涌入,我国原来的主流文化的地位逐渐被大众文化所占据。网络的发展给青少年带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很多高职院校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一连数小时甚至数日坐在电脑前,导致形成新的精神空虚,无法适应真实世界。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大众文化的包围下,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往往会形成一种对社会、生活的错误理解。一些学生甚至成为思想枯萎、思维被动、情绪反应浅显的“平面人”。

社会用人单位在选择人员时,更注重高学历、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就业层次较低,择业的压力日益增大。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之下,高职院校学生容易对道德教育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比如,“在高职院校读书就业都很成问题,道德教育又有什么意义呢?”

三、高职院校学生关怀道德思想的培养措施

诺丁斯提出关怀道德教育必须以道德的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首先是指在计划和实施教育的人们努力道德地对待所有被教育者的意义上是道德的;然后才是一种培养被教育者的伦理理想,以便他们能够道德地对待他人的教育活动”。[2]诺丁斯认为教育者首先要将关怀道德融入到道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到与学生的交流、交往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被关怀、被尊重的情感,从而认识并产生关怀的思想。根据以上理论,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教育者要培养学生关怀道德思想,首先应提高自身的关怀素养、德育能力;其次在实施关怀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注意教育教学行为要具有关爱性,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幸福感教育,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一)教育者自身关怀素养、德育能力的提高。

教育者要注意将关怀的思想融入到行为处事之中,以关爱之心、公平公正的态度,正视学生的优点,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过错与缺点,显示出博大的关怀气度与风格。教育者要做到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益友,能够平等地与学生交流,积极地接受学生的批评与建议,必要时虚心向学生学习。这样,师生在交流、交往中就能增加彼此的理解之情和关怀之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对学习和生活的热忱和激情。

教育者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授课、管理等业务水平,而且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能力。教育者不能单纯地采取灌输式教育方法,也不能盲目地将一些高校的德育方式用于高职院校学生。首先,要分析、了解高职院校及其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采取恰当的方法实施德育。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点、性格特点、优势特长及缺点。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准确找出原因之所在,以有效的行动来解决问题。要常常总结工作中成功与过错的经验,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教育方式。

(二)关怀道德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注意要素。

1.注重培养师生间的和谐、融洽的关系。

师生之间真诚、和谐的关系,对提高关怀道德教育的成效起着重要的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轻松、安全的受教育环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进取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愉悦心情,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样,良好的师生关系,对生生关系也能够起到正面的影响,能够激发学生之间友爱、团结互助情感的产生。“师生关系具有示范性特点。单一师生之间和谐、融洽、崇高的道德关系对其他同学具有示范作用,影响其他同学按照同样的道德准则与人相处”。[3]师生和谐的情感关系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关怀道德品质的目的,进而促进学生与他人、社会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2.父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具有关爱性。

教师或家长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学生通过两条基本的途径:一是口头讲解或劝导;二是展示自己的行为。[4]教育者对学生关怀品德的教育不仅体现在思想道德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家长、教师日常的行事风格、言谈举止、工作态度、服饰装扮等都具有道德教育作用。如果教育者面对学生讲的是伦理道德的大道理,而自己在言行中却没有丝毫的体现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话,就会使道德教育失去应有的力量。因此,家长、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效仿的直接榜样,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言行一致性。

3.对学生进行道德责任感教育。

责任感是一个人意识到并下决心履行个人的社会角色时的心理反应,反复的反应便构成意志,对人的行为产生持续的推动力。诺丁斯关怀道德理论认为道德感高于道德认知,认知是为情感服务的,两者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5]当学生将道德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并产生道德责任感时,就会引起道德行动的欲望,在道德实践过程中,就会加强对他人、社会的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自身的道德品质。所以,激发学生的道德责任感是德育的重要手段及依据。

4.培养学生的幸福感。

我们的关怀道德教育总是让学生首先为他人、社会服务,给他人带来幸福,而忽视学生自身的幸福感,忽略了向学生说明在道德实践过程中道德主体也应注意幸福体验,将道德教育与道德主体追求幸福的目标割裂开来。德育的内容只是单纯从付出的角度来谈,这种德育方式对于多数学生而言是缺乏动力的。亚里士多德指出:“作为幸福,我们为了它本身而选取它,而永远不是因为他物的目的才是最后的,而永远不是因为其他别的什么。”[6]将幸福感教育作为关怀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能够调动学生对关怀德育不懈学习与实践的动力,让他们在接受关怀道德教育及自身道德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与幸福,进一步激发他们关怀道德品质发展的需要,不断加深他们的关怀道德品质的水平。

5.开展关怀道德教育的相关活动。

培养学生的关怀道德责任感、道德意志力,以及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因为急于求成而长篇累牍地向学生讲道理,也不能仅仅感染学生的情感而不进行说理教育。教育者要在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同时,适时让他们参加关怀教育的活动。比如,向学生提供关怀道德品质学习的榜样,最好是与学生距离较近,能够让学生切身看到及感受到的人物;进行关怀道德品质的谈话与讨论,让学生总结学习的心得,为自己制定道德行为任务;带学生到孤儿院、养老院等需要关怀的群体之中,让他们的关怀行为有施展的空间,由此使其关怀道德责任感得到加深,关怀道德意志力得到锻炼。通过不断的道德实践,学生的关怀道德思想能得到强化,形成稳固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宣传部课题组.当代中国青年思想道德状况与特点[J].中国青年研究,2000,(4).

[2][5]张钠.论诺丁斯关怀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高职学生德育的启示[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3]鲁洁.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486.

[4]章志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思想品德;道德教育;法律常识;道德水平;思想活动;青少年道德品质;德育阵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057-01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呢?下面我就我个人几年来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索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利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利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是充分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径 。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主要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 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对待成功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对初二的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是他们了解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培养学生的护法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初三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写学习心得、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能及时的进行思想反馈,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二、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一节课灌输一个道德观点或观念,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亲身体验,用心感悟,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例如:我在上《做诚信的人》这一课内容时,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撒谎、作弊、违纪等不守诚信的现象,开展了一次《诚信伴我成长》的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会活动中,学生们对身边各种不守诚信的现象进行分析,就如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踊跃发言,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更真实、更深刻地体会到诚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从而增强了诚信意识。

又如,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结合学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组织学生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面对庄严的国旗,把自己心里想对祖国说的话,热情洋溢地说出来,从而在学生心里逐渐树立起对国旗对国家的神圣感、自豪感和责任感,升华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再比如:结合学校“献爱心学雷锋小组”成立七周年的实际情况,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爱心一小步,道德成长一大步”的专题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表示以后要把每月的一些零花钱省下来捐给“献爱心学雷锋小组”,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同学,还有更多的学生通过捐书,收废品(将废书、废纸、饮料瓶积攒起来)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参与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等良好道德品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体验,只有在实践中体验,不断获得自身感受,并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三、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德育教育

篇5

在学校教育环节中,教师是非常关键的教育元素,其能所体现出的教育作用不单单是在学科教学中,更体现在德育教育中。从班主任角度出发,其可以通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来进行德育教育,从任课教师角度出发,起可以通过学科教学来实现德育渗透。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做好系列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全面的道德品质。系列性德育教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劳动观念教育等等,这一系列的教育不仅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更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前提。在德育教育的具体形式上,教师可以借助“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等特殊纪念日来组织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例如演讲、红歌演唱、知识竞赛等等。因为初中教育阶段,学生对于教师具有非常高的依赖性,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除了基础德育教育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道德品质模范作用,来感染和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

二、发挥课堂作用,实现德育渗透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基地,任课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时,可以通过德育内容与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来发挥出课堂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实现德育渗透。例如在初中语文课文中《人民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以及《孟子》两章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渗透内容,其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道德品质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再比如初中历史学科内容当中的《中华民族的》、《民族团结与统一》等内容也都是非常好的德育渗透教育内容,其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也都具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实践探真知的思想意识,这些也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三、构建良好环境,营造德育氛围

德育作为品德教育的一种方式,其在基于品德这一抽象概念的基础上并不具有具象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德育教育的复杂性的无形性,也正因如此其没有办法形成一个系统性教育学科。针对德育教育的无形性特点,学校教育环境这一无形性客观条件会对德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来完成德育教育,实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例如可以定期在校宣传栏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爱国主义板报评比,或者在植树节组织学生进行植树,在学雷锋纪念日组织学生做好人好事,并建立志愿者协会长期性的去到敬老院当中做志愿者,为爷爷奶奶们服务等等。这些事情看上去虽小,但想要真正的做下去并非易事,学校开展上述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优良品质,为学生良好个人品质的建立打好基础。

四、实现德育创新,开展网络教育

在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现代教育已经离不开网络。对于德育教育来说,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教师予以正确的把握和控制,来发挥出网络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支持。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园网站,开设德育教育专栏的方式,通过制作一些思想性好、趣味性高、适应性广的多媒体德育软件来有效增强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吸引与感染。例如“爱国主义电影板块”就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登录校园网,随时随地查看《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鸡毛信》等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五、注重心理教育,实现德育目标

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注重心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针对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学校可以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咨询室,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测试等方式,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实现德育教育目标。从初中教育发展来看,开展心理咨询室是德育教育的一项新举措,但其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至关重要,对于一个优秀的学生来说,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恰恰都是德育教育当中的基本内容,因此学校十分有必要开展‘心理咨询室’这一德育教育模式,帮助学生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同时,实现德育教育目标。

六、总结

篇6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也面临着较多困难,思想品德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应承担起青少年道德培养的主要任务。为此,我们应深入分析当前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不足和影响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而提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一、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目前,思想品德教学中,多延续了老师按照课本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初中生对知识的渴求,反而影响了其学习热情,为此应转变教学理念,逐步丰富教学方法。

2.学生考核方式合理性不足

多年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多以考试分数为准。这种评价缺乏科学性,不能真实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程度。同时,由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果应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挂钩,因而单纯分数考试难以反映真实情况。

二、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教学环节与情境

针对当前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现状,思想品德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理念,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注重教学环节的创新性和层次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教学情境,并设置多层次的教学环节,通过层次的递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课题内容都要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寻找课题的生活原型,设计教学案例和情境。注意情境要有较为有趣、学生自由思考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而非让学生被动学习。在教学层次设计方法,通常应结合讲、看、听三部分,尽量使理论知识回归生活。此外,应强化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性,教师应身体力行地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环境中体验思想品德课程知识。

2.完善学生考评体系,加强道德品质考核

当前,教师考核及评价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情况时,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道德品质分别进行考核,并逐渐形成一个完善的学生考评体系。评价及考核学生的道德品质,可结合日常的学习及生活进行,充分参考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其行为、思想动态、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应重视初中思想道德教育,并积极寻求提升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方法,真正改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作为现代思想品德课,不仅要积极总结教学经验,还要与时俱进,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以国内外时政作为参照资料,不断完善思想品德课教学,真正满足现代初中生的德育学习需求,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篇7

(1)用启发式教育替代“灌输式”教育

新时期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因此,要保障德育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将“灌输式”教育改变为启发式教育,老师在给学生讲道理的时候要善于诱导、启发学生对其中的道理慢慢理解和体会,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对学生展开积极、正确的引导,可以设置道德情境。如:在课堂上设置某一位同学生病了,班上很多同学将其送到医务室,并帮助生病的同学打热水,帮助其服药的情境,让学生对该现象进行分析: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帮助生病的同学?学生就会想到,该同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团结同学、友爱他人、积极奉献,因此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得到了全班同学热情的帮助,让学生在横向比较和纵向对比中提高道德意识。

(2)改变单向教育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老师输出和学生输入为主,在新时期要改变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将其转变为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的双向互动教学,营造愉快、活泼的德育氛围,逐步把教学课堂转变为展示和提高学生思想情感的有效平台;同时可以在课堂学习中以游戏和小品的形式增加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亲切感,从而提升德育的实践效果。初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同时也很脆弱,其心理特点决定了学生喜欢得到表扬和赞赏,因此老师要适当地放弃思想品质教育的批评和训斥,使用鼓励教育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当学生受到表扬后就会逐渐提高道德意识,其他的同学也会进行模仿,以此来形成德育的良性循环。

2.学校要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学校要积极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如: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班级小能手活动等,要大力拓展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可靠、稳定、长久的活动载体,将少先队活动的主题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对学生开展理想信仰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党史教育,为学生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和好的行为习惯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新时期下,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学校要把少先队的阵地建设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开展互动的过程中利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充分挖掘少先队员的个人优点,使其具备校园主人翁的意识,让教师平时渗透的德育思想在少先队活动中变为实际的行动,促使学生将优秀的思想品质转化为内在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家庭要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学校承载着家庭照顾学生的责任,同样家庭也履行着学校教育学生的义务,因此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当中,家庭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的生活主要是由家庭和学校组成,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受父母的行为影响最大,家长就成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点要放在孩子的思想品德和健康心理培养上,在教育孩子正确做事之前要先教会孩子做人。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教育,要让孩子形成一种以理服人的意识,逐渐提高对不同事物处理方式的认知水平。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家庭教育方式使用得最广泛,也是社会和学校提倡的家庭教育方式,对于家庭育德来说意义重大。在说理的同时,家长要能够做到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处处做好示范。

4.总结

篇8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一)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方面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大学生在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及心理的成熟度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积累的社会经验还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思想信念还不够坚定,知行脱节现象普遍。这就需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受到各种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西方国家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影响,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思想文化的渗透。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有盛行趋势,这些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要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具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方面的信仰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一套全新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教育。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意识。当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热情不高,一次调查结果中只有16.67%的学生喜欢关注政治,其他的都对政治冷漠。这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大学生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意识较差。其主要原因是人生观、价值观、就业问题及社会环境有关。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对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进步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作用。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道德品质。良好道德品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使大学生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礼貌、诚信、对待友情和感情的真情以及孝敬父母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更有些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作为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身就应具备判断是非得失的能力以及优良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该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的学会做事。在任何时候道德是不能丢失的,否则就会失去方向,误入歧途。

(三)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历来是与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相伴随的,大学生活条件的多元化必然会在具体的、单个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方面显露出来。从目前的高校实际看,大学生这种复杂的思想观念突出地表现为信念、信仰、理想的多元化。一部分大学生一味的崇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攀比心强,奉献精神缺乏等等。这些不良的现象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总的来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必然会使当代大学生政治上、道德上、心理上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四)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然而,在社会经济气候多变,中西文化冲突,各种思潮碰撞,各种矛盾现象不断出现,造成了大学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如人际关系中的闭锁心态,职业选择中的焦虑情绪,恋爱中的人格裂变以及各种精神上的疾病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成因的分析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社会塑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由其中不良因素影响产生的,因此有必要了解这些不良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产生重要的影响。现代家庭的父母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现象增多,导致了父母对子女的过于溺爱现象严重。使孩子从小就缺乏锻炼,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物质攀比等等不良现象,孩子从小就灌输了不良的教育,自私自利的行为严重,这也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而是各个教育阶段共同联动的问题。大学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中学以及中学以前的学校教育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道德教育一直在搞,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重提升,轻生活基础;重成绩,轻道德培养。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人的德育,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市场泛化,也使学生感觉到道德教育的虚假性。这些都严重阻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等多样化的新特点。这些特点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情况、新问题。社会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在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政府应制定有效地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有效地开展。社会团体更多的是注重大学生的能力问题,却忽视了道德缺失的问题。

结束语: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必须高度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为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篇9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公司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活动指导小组,建立了完善的督促检查机制、考评奖励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部门、供电所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形成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正面引导,精心组织传播活动。

公司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传播网络文明为目标,精心开展网络文化自律承诺签约,绿色网络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活动,开展了“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主题教育知识集中宣讲等活动。

三、举行专题绿色网络文化讲座活动。

通过专题讲座,就如何建设绿色网络文化等话题与职工进行讨论和互动,倡导和弘扬健康向上的绿色网络文化。引导职工培养健康的人生情感、良好的生活态度、高尚的道德品质,打造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绿色网络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四、推行文明上网,增强网络文明意识。

公司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举行“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知识讲座,对全体职工进行了培训;引导职工提高网络道德素养,自尊自律,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增强自护意识,为营造一个健康纯净的网络空间积极贡献力量。

篇10

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对一名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当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当以人格的力量,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应当把言传和身教完美地结合,以身作则,行为示范。对于一名教师,一名优秀的教育而言,道德品质有着其更为具体而重要的含义,那就是——礼貌、谦虚、正直、善良、上进、细心、有耐性、负责任,这不仅是工作的态度,更应当是生活的态度,试想,这样的老师会有孩子不喜欢吗?这样的教师会有家长不满意吗?这样的教师不正具备了一名优秀教师的品质吗?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去爱学生”。爱,是无声的语言,行动的指南;爱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灵魂与灵魂的交流。也许当你面对众多的孩子,吃饭、睡觉、穿衣上厕所什么都要教;中午要哄他们入睡,不停地将他们整理被褥;要帮他们清洗大小便,观察他们生病的状况,这一大堆繁琐小事时,你会觉得厌烦而辛苦,但是当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能干起来,给你灿烂的笑容,告诉你他们喜欢你时,当你将他们拥在怀中和他们亲密接触时,当你与他们聊天,和他们分享生活的经历和成功的快乐时,你的心中难道不是充满了喜悦与感动吗?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才改变了他们,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才实现了我们作为一名幼教的真正价值。对于一名教师,一名优秀的教师而言,这样的爱应当是给每一个孩子的,这样的爱应当是民主的,这样的爱更应当是无私的。

在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知识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以前我们都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而现在我们要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教师来说,这样的知识不仅是专业的知识,它还应当是专业以外的文学、数学、科学、艺术、生活等等各方面的,五花八门的知识,可谓是越多越好。此外,这样的知识还应当伴随着创新精神。知识从哪里来,这就要靠学习与积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自身的知识面愈加广泛,并且得以不断更新,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在现代社会中教好书,育好人。

单靠知识渊博还不行,如果不会将自己的拥有传授给学生,那我们的工作还是不成功的,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的教而且要会教,因材施教,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美好的情趣,创新的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教会孩子热爱学习,让他们掌握生存的技能等等。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会对孩子循循善诱,要会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教育效果,要会与孩子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要会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这一切都可概括为教书育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