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缺点范文
时间:2024-02-23 17:5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优化卫星 通信技术 通信现状 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2-0044-01
1、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卫星通信技术方面的发展有着显著的提高,不断的推动着移动卫星的发展[1]。由于卫星通信优点,包括有:覆盖的范围极其广泛,通信包含的容量大,传输的效果极佳,抗干扰的能力也很强,基于这些普遍性的优点,卫星通信被人们普遍认为是通讯道路上不可缺少的技术之一,为人们的生活带了方便。所谓卫星通信是人类利用人造卫星,以地球作为中继站,从外星转发大量的无线电波,进一步达到传递大量信息的目的。任何事物的产生都会伴随着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能够使卫星通信为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多的便捷,需要了解其现有优缺点,对缺点进行改善和优化。
2、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
我国现在在卫星通信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还有很大的进步和提升的空间,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我国的卫星事业取得的成绩硕果累累,卫星通信技术也呗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中。
2.1 卫星通信的优点
卫星离地球表面的距离很远,但是通信的范围不管是海洋还是森林都可以接受到卫星发来的信号,只需安装接收装备。这点也能说明卫星通信优于其他通信的一点,同时其容量大,受用的范围极大,同时由于微波在太空中传播的效果稳定,信号质量优,不会受到其他介质和外界的干扰[2]。因此,地球是否发生了变化对人们的通信都不受到直接影响。从成本的角度讲,卫星通信的成本不高,没有实质性的线路需要搭建,也无需维护,信号只是由相关设备发出微波进行接收进行通信。
2.2 卫星通信的缺点
太空距离地球的远近直接影响到卫星传播的效果,距离远,即使传播的速度再快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微波是以光速在传播,但是往往设备之间的传播都会造成时差,使得通信双方不能满足实时通信,时差一般是有0.6秒的时间。微波本身存在其局限性,发射的强度不够,因此在接收的时候需要良好的技术设备和优秀的技术人员,这样才能满足其不足,才可以使得信号稳定正常的传播,人才和技术的需要从某个方面来讲是需要投资的。
从理论的角度出发,要覆盖整个地球的通信范围,仅仅需要3个卫星足以,但是理论和现实之间是存在一定的距离的,事实上并不能满足整个需求,球体的上下两端不能接收到信号,部分盲区也是一样的,卫星之所以不受到地球地理因素的限制,主要是卫星处于太空中,外太空的受限因数很少,有可能会破坏卫星设备不能正常发挥,同时相对而言,卫星的维修是很困难的,损失也会相对较大。和传统是通信技术比较,卫星通信不会因为距离的变化而投资成本发生变化,而卫星通信的发展事件较短,普遍性还不及其他传统的通信技术,千家万户还不能都享受到卫星通讯带来的方面,这点也是卫星通信的局限性。
3、卫星通信技术的优化
3.1 采用合理的卫星轨道
通信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距离的长短,由于卫星本身存在在外太空中,与地球的距离是通信质量受限的原因。为了避免距离问题造成的限制,可以利用地轨道卫星解决,缓解距离问题带来的困难。使用高轨道卫星可以减少卫星的使用数量,同时把卫星覆盖的范围变大,但是换成低轨道卫星的话,卫星数量增加的同时可以将地球的覆盖面积变大,低轨道卫星的使用可以使得卫星体积变小,轨道的范围也会变小,这样可以不断的缓解微波因为距离的问题而产生延时的缺点。同时,数量的增加和高轨道的同步卫星相比较,可以较少盲区的范围和区域。增加卫星的数量本身就是一项技术性的活动,所以需要技术人员有完善的计划才可以实施。
3.2 采用合理的网络拓扑结构
卫星通信技术的优化主要是指在成本方面的优化和节约,这点也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首先针对卫星的网络拓扑结构分析,选择最优的结构,方面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其中包括有三种形式的网络拓扑结构,分别是星状网,网状网以及混合网。三种形式合适的范围和状况都是不同的,各有其优缺点,因此在选择合适方式中需要高瞻远瞩。
3.3 优化卫星通信的调制和编码技术
在优化卫星通信的技术方面需要了解和熟悉调制和编码的技术,通信技术中这两点是应用广泛的技术,需要在卫星通信技术中应用恰当。调制技术是需要和差错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的,这样可以保证了信息的可靠传输和有效传输,为通信的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对于信道的编码技术也是在卫星通信技术中引起注意的。对于任何通信技术,在调制和编码上的要求都是很高的,为了保障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两个方面的技术发展直接制约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优化卫星通信技术的根本是能够不断提高卫星的工作效率和节省工作开销,最终可以使得通信的保密性更加安全。
4、卫星通信的前景
高轨道同步卫星的存在优势还是很显著,因为其成本较低,容易控制,而且高轨道同步卫星在未来的长期规划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低轨道卫星的出现虽然弥补了其很多缺点,但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其发展是需要时间不断验证的。
5、结语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卫星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本文主要从当今卫星通信的现状和卫星通信技术的优化上进行探讨,总结出卫星通信技术的优缺点和优化的策略方案,当代卫星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对局限,大部分是用于国家级别的事业单位,比如有国防事业等,优化卫星通信技术不断发展是为了让卫星通信技术应用的范围更广,造福百姓。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移动信息互动 泛在学习 原型设计
信息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在教育领域引发了重要的变革,其中基于web2.0的交互功能、便携移动设备加速普及等技术而来的,就是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的日益广泛。这种学习方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5A(Anywhere、Anytime、Anydevice、Anyo和Anything)。作为高校学生也逐步接受并广泛采用了这种模式。为配合这种新的模式,教师也在努力尝试使用各种新的移动信息交互渠道与学生进行沟通。本文在总结现在市面上较为广泛使用的适合师生之间交流的软件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移动信息互动APP的原型设计。
一、现有移动信息互动平台的优缺点比较
根据互联网上公布的移动应用覆盖率和我校师生沟通实际调研情况,本文选择了QQ、微信、飞信、超级课程表等四款移动交互软件进行详细分析。
1.1QQ
据独立第三方移动数据服务平台TalkingData在2015年9月的《2015中国移动互联发展指数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7月,腾讯系应用的用户覆盖率占据最多席位,其中QQ和微信分列一二名,覆盖比例超过了75%。QQ的优缺点如表1所示。
1.2微信
微信自2011年推出以来,凭借其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可以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诸多功能快速占领了大批移动客户,高校学生使用者也非常广泛,据统计智能手机装机率已超过90%。其优缺点如表2所示。
1.3飞信
飞信(Fetion)是中国移动推出的"综合通信服务",实现互联网和移动网间的无缝通信服务。飞信不但可以免费从PC给手机发短信,而且不受任何限制,能够随时随地与好友开始语聊,并享受超低语聊资费。由于中国移动很早就开始布局高校市场,而且较早在教师群体中推广使用,所以目前仍是部分师生沟通的必选渠道。其优缺点如表3所示。
1.4 超级课程表
超级课程表是广州超级周末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一款针对大学生市场的校园应用。其宗旨是开发课表交友新方式,认识同班同学;快速了解大学新鲜资讯,让学生充分享受大学生活,这一应用获得了大量大学生的热捧,其优缺点如表4所示。
二、移动信息互动APP的原型设计
通过对南京工业大学以及部分其他高校的调研,以及借鉴现有软件的优缺点,本文拟面向高校师生,设计一个移动信息交互APP原型,本原型设计着重突出消息反馈的及时性,试图使师生关系之前的互动更加高效。
2.1教师端原型设计
教师端的主页功能的选择上主要分为近期消息、个人联系人和群组。
近期消息如图1所示,主要显示近期最新的联系消息。
教师端中间功能为联系人功能(图2),为了更加方便的快捷的让教师的信息传达,并了解是否传达到学生手中,我们进行了功能上的创新,即已读和未读功能。
点击群发后,可以选择两个功能:选择联系人和查看未读成员。
选择联系人发送消息时,可以直接选择分组或者单个选择想要发送的人,在输入框内可以输入文字,同时也可以添加图片,这样更加方便了教师一对多的将信息传达给学生。
消息发送成功后还可以查看自己发送的文字或有图片的消息,点开消息界面后,可以查看学生已读或未读消息。点开消息列表,对于未读的学生可以选择再次发送,同时也可以清晰的查看到同学是否收到消息。
教师端还含有一个群组功能,在群组功能中,为了解决之前总结中提到的不能够做到像平时面对面交流的情况,我们特地增加了视频和通话功能,视频为一对多,而通话功能为群组一起商讨,但是同时也会有一些缺陷现在仍就未能解决,例如,通话时人员如果过多会较为混乱。在学生端也含有群组界面。
学生端与教师端不同的是,学生端的消息页面所含联系人多为老师,较少,也可以在接收消息后,自我勾选消息是否已读,如图6。
勾选后,消息由未读变成已读按钮。
这款软件原型着重从提升师生之间交流的及时性、高效性出发,借鉴了现有软件的通用设计界面,同时针对高校师生交流的多种需求加以改进,后续开发中还应进一步考虑界面的风格特点以适应使用者的实际偏好。
参考文献:
[1]刁雅琴."超级课程表",别人做不过我.[J].中国学院,2014,(16):16~17
[2]杜利月,赵学军.飞信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教育管理与评价,2012,(19):42~43
[3]林群.基信互动平台的移动辅导教学实证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34~37
[4]郭禹汐.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超级课程表"手机APP案例研究.[J].科技风,2014,(15):55~56
[5]刘国仕,倪晓红.如何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飞信.[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76~77
[6]梁梦璇.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赢得大学生受众.[J].中国报业,2015,(06):14~15
[7]何克奎.基信平台上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J].时代教育,2011,(08):112~113
作者简介:严沐蕾(1994.4--)女,汉族,江苏泰兴人,学生,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在读
王巧昱(1995.12--)女,汉族,江苏南京人,学生,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在读
蒋晨龙(1994.10--)男,汉族,江苏无锡人,学生,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在读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任务驱动;教学研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不但理论性非常强,实践性也比较强。在进行此课程教学时,如果教师还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举趣不高,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尝试使用任务驱动法来授课,取得良好效果。
一、任务驱动法的定义
“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由“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作硬性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知识,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寻求知识转变。根据课程的设制内容,以及该课程的独特性,就需要教师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那么学生就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发地学习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就是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计算机应用课程。为了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除了要很好地把握本门课程的特点以外,还必须结合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因此“任务驱动法”很适用于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
二、任务驱动法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法”则是教师将教学内容根据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目标,学生强烈的质疑动机,自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内容自学,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任务驱动法,教学目标更加具体,生动,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技能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阶段任务的完成,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完成任务,而且还通过在某些问题上的协作,学习交流、讨论、沟通,从而拓宽学生的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做网络实验,所有的实验都是以组为单元来完成。这个任务将涉及如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协议配置,RIP动态路由协议配置,OSPF动态路由的配置,它会遇到如何给IP分层、设置子网掩码,路由器命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时,必须各组沟通、讨论和交流,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这个过程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线索和资料,培养发展自己的识别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自学能力
我们可以把课程内容分为一个个任务,如双绞线的制作、 不同拓扑结构的优缺点、TCP/IP的安装与设置、IP地址分配与 子网掩码划分等等。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会应用到很多网络概念,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过程,就会主动 去自学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三、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步骤
(一)设计任务阶段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教师首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一个个的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与技能。
(二)合理分组阶段
由于网络设备价格昂贵,不可能实现一人一套的条件,而在不同的任务中,一般来讲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顺利完成的,一定要相互探讨、沟通、交流才能解决。同时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老师如果把全部任务留给自己去解决,其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适当的、合理的分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反馈与调控阶段
采用“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由度非常大。 为使老师能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反馈与调控方面的 设计极为重要。平时老师应该多通过QQ、MSN、E―mail等通信 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以利于所布置任 务的完成。
(四)效果评价阶段
恰当的评价一方面对学生探究学习有很好的约束作用,同时也能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制定考评方案时老师要解放思想,不能只盯着分数,应更多考虑如何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来 指导学生完成《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学习。
四、任务驱动法应用实例
下面笔者以实验“对等网的组建”为例,谈谈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对等网组建”是学习完局域网技术章节后需要完成的一个实验,在做这个实验之前,需要给出这个实验任务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阶段
学生在做这个实验之前。已经具备了局域网技术的理论基础,对网络设备及网络组件的配置安装有了理性认识,并且对 组网有一定的兴趣,这个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任务:把实验室20台计算机组成一个工作组.能相互 共享硬盘、打印机和应用程序。 实验设备:交换机、网卡、网线。 操作系统:Win2003 Server。
(二)合理分组阶段
首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由于一个班有40名学生,而实验室中计算机只有20台,因此我将他们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 组有10人左右,每两个人共用一台设备。每个小组都能有一名班干部和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起到核心带头的作用。
(三)评价阶段
在每个小组讲述完自己的方案后,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评 论,对其各自的优缺点及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对准备好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对准备不好的或不认真的小组同学进行必 要的批评指正。
(四)完成实验及总结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准备好的完整的实验方案。当学生完成布置的实验任务,教师应对各实验小组进行点评,主要对他们的存在的问题,实施计划的可行性、实用性。引导他们去思考,加深其对“对等网络组建”实验的认识,形成技能。
篇4
什么是P2P技术?
P2P是互联网整体架构的基础。在TCP/IP协议层,网络内的每个节点都是平等的,没有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区分。P2P技术实际上是在应用层面展现了这种平等的关系,通过在节点之间直接交换来共享资源和服务。在P2P网络结构中,每个节点都具有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双重功能,可以同时作为服务使用者和服务提供者。P2P技术的核心就是分布式对象的定位机制,这也是提高网络可扩展性,充分利用网络闲置资源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P2P网络已经经历了4种不同的网络模型,各有优缺点。
集中目录式结构,1999年开站的音乐分享网站Napster是其典型代表。其特点是只在服务器端存放用户所拥有的文件信息,而实际的文件则存放在各个节点中。下载过程是直接在各个节点之间进行的,不需要通过服务器进行。这种网络结构非常简单,但是它显示了P2P技术巨大的优势和吸引力。不足之处在于,仍然具有中心化的特点,需要依赖服务器来对文件信息进行搜集和检索。
纯P2P模式的分布式网络模型也被称作广播式的P2P模型。它取消了集中的中央服务器,每个用户随机接入网络,并与自己相邻的一组邻居节点通过端到端连接构成一个逻辑覆盖的网络。对等节点之间的内容查询和内容共享都是直接通过相邻节点广播接力传递,同时每个节点还会记录搜索轨迹,以防止搜索环路的产生。2000年3月出现的Gnutella网络就属于这种模型。它解决了网络结构中心化的问题,扩展性和容错性较好,但是Gnutella网络中的搜索算法是以泛洪的方式进行,控制信息的泛滥消耗了大量带宽并很快造成网络拥塞甚至网络的不稳定。同时,局部性能较差的节点可能会导致Gnutella网络被分片,从而导致整个网络的可用性较差。
混合式网络模型的典型代表是Kazaa模型,它在纯P2P分布式模型基础上引入了超级节点的概念,综合了集中式P2P快速查找和纯P2P去中心化的优势。Kazaa模型将节点按能力不同(计算能力、内存大小、连接带宽、网络滞留时间等)区分为普通节点和搜索节点两类(也有的进一步分为三类节点,其思想本质相同)。其中搜索节点与其临近的若干普通节点之间构成一个自治的簇,簇内采用基于集中目录式的P2P模式,而整个P2P网络中各个不同的簇之间再通过纯P2P的模式将搜索节点相连起来,甚至也可以在各个搜索节点之间再次选取性能最优的节点,或者另外引入一新的性能最优的节点作为索引节点来保存整个网络中可以利用的搜索节点信息,并且负责维护整个网络的结构。由于普通节点的文件搜索先在本地所属的簇内进行,只有查询结果不充分的时候,再通过搜索节点之间进行有限的泛洪。这样就极为有效地消除纯P2P结构中使用泛洪算法带来的网络拥塞、搜索迟缓等不利影响。同时,由于每个簇中的搜索节点监控着所有普通节点的行为,这也能确保一些恶意的攻击行为能在网络局部得到控制,并且超级节点的存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网络的负载平衡。
结构化网络模型,其与非结构化模型的根本区别在于每个节点所维护的邻居是否能够按照某种全局方式组织起来以利于快速查找。结构化P2P模式是一种采用纯分布式的消息传递机制和根据关键字进行查找的定位服务,目前的主流方法是采用分布式哈希表(DHT)技术,这也是目前扩展性最好的P2P路由方式之一。由于DHT各节点并不需要维护整个网络的信息,只在节点中存储其临近的后继节点信息,因此较少的路由信息就可以有效地实现到达目标节点,同时又取消了泛洪算法。该模型有效地减少了节点信息的发送数量,从而增强了P2P网络的扩展性。同时,出于冗余度以及延时的考虑,大部分DHT总是在节点的虚拟标识与关键字最接近的节点上复制备份冗余信息,这样也避免了单一节点失效的问题。
新技术促进P2P的应用发展
P2P网络因为其去中心化的特性以及泛洪广播的技术机制,使得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新的网络架构的实施,P2P应用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也在逐渐的得到改善和解决。
IPv6的应用将促进P2P的发展。IPv6把IP地址由32位增加到128位,从而能够支持更大的地址空间,增加了P2P网络可用的节点数。IPv6 地址的编码采用类似于CIDR的分层分级结构,如同电话号码。简化了路由,加快了路由处理速度。自然也就加快了P2P网络中每个节点之间的查询和传输速度。使用IPv6的节点之间,不再需要NAT技术。在IPV4阶段,为了解决IP地址资源不够的问题,产生了NAT技术。借助于NAT技术,私有(保留)地址的"内部"网络通过路由器发送数据包时,私有地址被转换成合法的IP地址。这种IP地址转换技术,使得很多的P2P网络无法大规模应用。因为对于一个内网的节点来说,其他节点根本无法直接连接到它。随着IPv6的应用普及,NAT技术将会逐渐被取代。此外,在 IPv6 中还加入了关于身份验证、数据一致性和保密性的内容。这对解决P2P的安全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篇5
关键词: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网络采购;电子竞价平台
中图分类号:F81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4-0000-01
一、背景概况
我国政府采购于1996年率先在上海试点,至今全国各地各级财政大都建立了政府采购的专门机构,推行现代政府采购制度。1998年全国政府采购额仅3l亿元,2001年则超过了600亿元,截止2012年,仅中央国家机关集采规模就突破200亿元。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采购,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采购制度,推行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采购手段,避免财政资金浪费和腐败现象滋生,是政府管理部门和每一个采购管理人员面临的必要课题。
在本文中,首先探讨了传统政府采购的含义及优缺点,随后笔者从定义、发展现状、发展模式等方面,不断深入研究近年来出现的政府采购新形式――网络采购。最后,通过文献调研和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政府网络采购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一)政府网络采购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电子政府采购建设的仍处于发展初期,虽然已经不再是简单地搭建一个采购信息平台,但要达到全过程电子化、透明化,以方便供应商了解政府采购的意向,实现采购手段的创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政府采购网”作为政府网络采购的门户网站,已经比较规范和完备。经过多年的建设,该网站从最初只具有信息等功能,发展到了具有计划申报、信息、信息统计、自动生成合同验收单、网上竞价、采购人对本部门采购项目的信息管理等多种互动功能的网站,有力地推动了集中采购的透明度建设。
从地方情况来看,2001年1月厦门开通了国内第一个政府采购网站。随后,很多省市也建立了自己的政府采购网络系统。2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地的采购中心都在致力于电子化采购发展,努力推行真正的网上采购。
(二)政府网络采购的问题分析
政府网络采购是政府采购的必然阶段,也是政府采购制度发展的大势所趋。而要实现真正的网络采购,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整严密的法律法规和配套的采购制度,同时政府网络采购更要向专业化、信息化不断发展。目前,我国政府网络采购正处于网络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很大机遇和挑战,所以也存在一些问题。
1.完善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网络采购,从本质上讲,先要做好政府采购行为。当然,随着电子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必将由原来的信息网络公示发展到网络询价、网络竞价、电子合同乃至电子化招投标。由于要约发出和要约承诺都在网上进行,如何确定其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法律的有效性,都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来约束。同时,由于电子化的不平均性,如何规避采购风险、如何保护往来信息、如何检验报价发出的信息的真实性、怎样排除非诚信信息干扰等等问题,这都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来加以规范。否则,一旦出现纠纷,不但各方正常权益难以得到法律保护,更会对政府采购甚至是政府诚信出现负面影响。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实施条例》等,虽然对招投标及采购过程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在网络采购方面还是一片空白,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采购的发展。
2.网络安全问题。自1982年蠕虫病毒,到前不久发生的“棱镜事件”,网络安全一直是令人关注的问题,。而且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手段也越来越先进。然而,我们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和防范措施并没有同步发展,网络安全意识良莠不齐,管理水平也高低不一。要做好政府网络采购,与原有采购模式最大区别就在于要解决网络采购安全问题,否则网络采购只能是纸上谈判。
3.网络采购软硬件基础。对于政府网络采购,这里指的是广义的软硬件――即网络的普及和相关专业人员的培养,二者缺一不可。网络采购也可以理解为以电子媒体代替纸质媒介的一种采购方法。要实行政府网络采购,就必须建立在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网络发展总体水平来说,虽然大部分城市已经可以满足条件,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城市、乡镇电子网络覆盖率较低,无法完全取代纸质媒体,而双轨并行,则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网络采购公正、高效、透明、节约的初衷。
更加严重的是,我们现阶段对于专业人员匮乏。现阶段我国采购管理人员的专业性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对于很多基层采购人员,由于原来的模式可以满足要求,知识能力有限等限制,对于新方法、新工具的掌握较慢,对继续学习采购知识的求知欲不强,更谈不上对国际采购规则和先进采购发展状态的掌握。也为我国政府电子化采购的实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障碍。
(三)政府网络采购的研究方向
综上所述,政府集中采购实现全面电子化、网络化是大势所趋。然而针对以上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政府网络采购发展状况,尽快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同时从规范采购流程、加强政府采购队伍的人才建设、培育和发展采购机构、完善政府网络采购体系和评估机制、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结合当今国内实际情况,研究初一套适用于我国特点的网络采购体系,推动我国网络采购法制建设。
我们相信,如果加以正确的规划和管理,我国网络采购必将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二、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集中采购现状进行了分析及探讨,并对网络采购基本模式等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同时,在实际调研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也对网络采购的问题和发展战略等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当然,我国政府集中采购电子化进程非常复杂,市场规律变化莫测,本文仅做了最浅显的讨论。同时采购制度和政策的建立也绝非一时之功,仅仅依靠纸上探讨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只有将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采购工作中,并时时用实践检验和修正我们的理论,才能真正掌握采购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我国政府采购和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敏.浅析影响高校政府采购效率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
[2]张运凯,王方伟等.蠕虫病毒的传播机制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
[3]杨平.政府网络采购四大瓶颈[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3(5).
篇6
关键词:PLC技术;嵌入式PLC;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0-0000-01
Embedded PLC Application Prospects Research
Qu Jing
(Gui Zhou Sheng Dian Zi Gong Ye Xue Xiao,Guiyang550025)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dustrial control products has developed to a pursuit individuation,differentiation stage.The traditional PLC products have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 more a differentiation,to meet this demand,embedded PLC as the new direction of the industrial control products will come into being.In this paper,the current PLC technology and embedded technology,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e application from industrial control,based on the need of soft PLC system related technologies of embedded disadvantage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LC development research,draw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embedded PLC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embedded PLC offer some beneficial experience.
Keywords:Plc technology;Embedded PLC;Application prospect
一、引言
可编程控制器(PLC),因为它简单的编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控性等特点,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工业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局限性也强调:如兼容性较差,计算能力不强等,因此使用电脑作为硬件支撑平台,利用软件实现了标准的PLC现象的基本功能就此应运而生,但是PC缺乏PLC的实时性、坚固性和可靠性。所以设计一个新型的PLC,既具有传统PLC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开放性也有PC的强大功能,成为今天面临的重大问题。
嵌入式PLC使用嵌入式技术为平台,重点加强了过程控制操作能力,提供开放式扩展结构,融合嵌入板等特点,发挥PLC梯形图语言优势,也有PC的开放性,为对象控制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开发平台。本文在对各种PLC技术在国内和国外发展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的PLC在未来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前景研究。
二、PLC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相关缺点
可编程控制器(PLC)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长期以来,PLC始终处于工业控制领域的领导者,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了非常可靠的控制应用,其主要作用体现在它能够为自动化控制应用提供安全可靠和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适合于当前工业企业对自动化的需要。随着PLC的不断发展,PLC的应用已经扩大到各行各业,从低端到高端,可谓是无所不在,同时也确立了它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地位,并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适应时刻变化的市场需要。
进入90年代后期,由于用户对开放性的强烈要求以及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动,在保留原有功能的前提下,PLC采用了面向现场总线网络的体系结构,采用开放的通信接口,使得PLC功能更加齐全。其中,大中型的PLC功能更加完善,微型、小型PLC将由整体式向模块式发展,配置更加灵活,体积更小,价位更低等。
但是随着PLC的进一步广泛应用,PLC的缺点也进一步凸显:工控系统的控制任务多样化以及多层次集成结构的细分化,导致原来的PLC技术无法满足工控系统的要求。PLC属于封闭式架构,仅仅具备了制造商认为必要的性能,另外PLC性能依赖于专用硬件,应用程序的执行依靠专用硬件芯片实现,因硬件的非通用性会导致系统的功能前景和开放性受到限制,由于是专用系统,其实时性、可靠性和功能都无法与通用实时操作系统相比,由此嵌入式PLC就此诞生。
三、嵌入式PLC的特点介绍
嵌入式PLC是一个超小型计算机系统,支持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针对工业控制领域的控制器仪表的智能化和网络化的需要而构建的嵌入式平台,是一套成本低、稳定的、实时性好的、扩展性好、通用性强的软PLC。
由嵌入式PLC组成的系统,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功耗低、专用性强、开放性好等特点,另外它还具有传统PLC和工业PC机所没有的一些特征:
(一)控制性强。需要应用的高级控制技术不仅需要强大的浮点处理器,而且还需要占用大量的内存,嵌入式PLC就可以满足这些条件。
(二)提高生产率。一个通用的轻便控制引擎和综合工程开发的平台允许快速开发、实施和迁移项目;并且,由于它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确保了控制现场以及企业业务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优化了工厂的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降低了操作成本。由于使用了通用标准架构和网络,使用户能够从成本的角度出发来选择不同的系统部件,而不是专有的产品和技术,只要稍加学习,就可以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无缝的迁移路径,减少了用户在应用开发方面的投资。
嵌入式PLC提出了一种以梯形图语言为核心的新型潜入系统设计理念,嵌入式PLC不仅提高了开发速度,而且更贴近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差异化设计要求。面对工控市场日益细分的完备体系,嵌入式PLC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嵌入式PLC的应用前景
嵌入式PLC的横空出世,必将给工控产品领域带来一场革命性的变革。随着微型和超微型PLC技术的发展和数量的增长,并逐渐进入新的应用领域。
我国目前已将嵌入式PLC列入国家攻关计划项目果,主要分为通用PLC、专用PLC、嵌入式PLC芯片组三大系列。由于其社会经济价值巨大,2005年嵌入式PLC被列为国家攻关计划。迄今为止,基于该软件平台开发的嵌入式PLC产品,已在纺织、机械、电梯、中央空调、环保、冶金、交通等领域中成功应用。2007年通用PLC的市场需求40多亿元,专用PLC市场是通用PLC市场的1.5倍,再加上嵌入式PLC芯片组的市场6亿元,目前嵌入式PLC待开发的市场超过了100亿元。
随着工业发展的技术不断革新,嵌入式PLC必将在信息革命的浪潮中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廖常初.PLC应用技术问答[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字:网络隔离器;现场作业;跨网络;日志记录;数据交换;同步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19
Site operations reporting system based on the network separator YangLi, ZhaoWei, ShenYingquan, WangSen, DuanJiajie, YangZheng, DengFei Yunnan Electric Power Test &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Yunnan Kunming 650217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electricity operation, ease of use, standardization and traceability of work record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lean management of field operation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works and infrastructure hardware components of general network separator,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urrently used methods of reporting day field operations. The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ower companies at this stage, such as the power grid system, regulations of information safety and standards of 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electricity. This paper achieved a site operations reporting system which supported for real-time communication, multi-platform and accessible across the network security based on network separator. The system included authentication, log record of field operations submitted, log record of field operations used in the ERP, the interface dynamically display and daily field operations management system and other functional modules to solve the electricity field operations without logging across the network security, cross-platform applications and other issues. Keywords: network separator; site operations; across the network; log record; data exchange;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1 前言
电力系统中输电、配电和变电等领域存在较多的高空、高压现场作业,对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提出了挑战,对现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具有较高要求,由于操作流程有问题或现场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的电力事故在电力系统事故总数中占有一定比例[1]。但目前在国内的输、配、变电户外施工作业中,极少对现场作业过程进行日志记录备案,就给安全作业留下隐患,一旦出现事故,由于现场没有相关备档,责任无法追踪,且不知道失误出现在哪个环节,对事故的分析和总结难度较大,不利于输、配、变电作业技术的提高[2]。
管安全必须抓现场,生产现场处于生产、安全等工作的最前沿,做好现场安全方面管理至关重要[3]。现场作业日报告作为现场安全管理的一部分,由出差员工对现场作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等进行的记录,实现现场作业日事日清,事后可以对现场工作内容等情况进行追溯,同时经过长期的积累,也能达到通过工作日志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目前大多电力企业已经结合精益化管理和现场作业管理设计实现了现场作业标准制定、作业指导书维护、工作票签发等功能,但尚未建立跨内外网的规范安全的现场作业日报告系统,仅借助电话、短信等方式了解现场作业动态,无日报告记录。
针对上述电力系统现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研究实施现场作业日报告制度,对于现场作业,建立以项目为纲、以日期为目的作业日报告制度和系统。本文通过采用信息化建设手段对现场作业日报告进行研究,开发了一套安全跨内外网的现场作业日报告系统,实现了跨网络跨平台的现场作业日志统一录入接口,满足工作人员随时随地上传日志记录、驻内人员及时了解现场动态、事后追溯现场工作记录等需求,对现场作业精益化管理有重要意义。
2 网络隔离器简介
通过网络互连可实现电力内外网的数据交换,而如何保障网络互连时电力内网的安全是一大重点,本文研究采用网络隔离器实现基于物理隔离的数据安全转发,从而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网络隔离器是一种由带有多种控制功能专用硬件在电路上切断网络之间的链路层连接,并能够在网络间进行安全适度的应用数据交换的网络安全设备,用以实现不同安全级别网络之间的安全隔离,最终目的是创建一个内、外网物理断开的环境[4]。通用的网络隔离器由三个基本硬件部分组成,分别是内网处理单元、外网处理单元和专用安全隔离切换装置(数据暂存交换区),其中专用安全隔离切换装置分别连接内部处理单元和外部处理单元,网络隔离器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隔离器示意图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network isolator
3 现场作业日报告常用方法
目前现场作业日报告常用管理方法有纸质/电子表格填报、电话/短信汇报和现场作业管理系统三种,其中纸质/电子表格填报方法是指现场作业人员填写纸质或电子的现场作业日报、周报、月报(月工作总结、月工作计划)等表格,这些表格是驻外人员具体工作内容和安排计划的体现,通常以邮件或传真的方式将表格上报;电话/短信汇报方法是指现场作业人员采用打电话、发短信等随意方式汇报现场工作情况,无日志记录文件;现场作业管理系统方法是指现场作业人员登录系统进行日报告录入提交,该方法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现场情况的信息采集及工作日志记录上报统一入口。对现场作业日报告常用的三种方法进行优缺点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表1现场作业日报告常用方法分析
Table 1 Analysis of common method of field operations reporting date
常用方法
优点
缺点
纸质/电子表格填报
规范、有记录
上报方式受限、需表格管理
电话/短信汇报
方便、简单
随意、无记录
现场作业管理系统
统一规范平台、实时上报、
数据库记录、信息推送
需开发系统、需解决系统跨网络跨应用平台等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选定现场作业管理系统方法,再结合电力企业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如电力内网制度、信息安全规定和电力现场作业标准等,实现基于网络隔离器实时通信的支持多平台跨网络安全访问的现场作业日报告系统。
4 基于网络隔离器的现场作业日报告研究
4.1 架构图
SAP技术在电力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6-7],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该系统在SAP技术平台之上,通过研究网络隔离器,利用ABAP和.NET开发语言相结合,采用MVC和HTML5等技术手段[8-10]开发可视化系统前台供用户填写日报告,通过HTTP协议经由路由器和防火墙实现用户与现场作业日报告系统Web服务器之间的安全交互。开发Daemon程序调用网络隔离器的API实现现场作业日报告系统Web服务器和内网数据处理服务器的数据同步机制,内网数据处理服务器对同步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等处理后存入SAP ERP特定数据库中,最终通过SAP ERP ECC服务器进行分析展示。系统整体架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整体架构图
Fig. 2 Overall system architecture diagram
该系统采用网络隔离器安全通信技术实现基于内存的数据实时传输,实现外网数据实时安全写入内网ERP数据库,因此现场工作人员可通过手机等终端提交日报告,无需使用内网ERP,即可实现日报告数据实时存入ERP系统进行分析展示,同时也保证了电力内网安全。
4.2 功能模块实现
该系统支持电脑、ipad、iphone和android等大多数智能手机访问,方便现场工作人员使用,解决平台限制问题。此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几个主要功能模块:
1)身份验证:采用手机身份验证方式,通过发送动态短信验证码实现免密码登录,既保障系统访问安全又免除用户申请用户名和密码的工作量,避免密码管理和遗忘等问题。
2)提交现场作业日报告:现场工作人员通过网页形式访问,登录后选择相关工单,填写今日工作内容等信息即完成现场作业日报告的提交。该功能采用录入数据最优化原则,分析常用的现场作业日报表格,最终确定最简便录入方式和录入数据,简化员工操作。
3)在ERP中使用现场作业日报告:员工登录ERP系统后可查看本人或全院员工提交的现场作业日报告信息,方便驻内员工获知现场工作人员每天现场作业动态,同时为员工提供学习记录和生成工作汇总功能。
4)界面动态显示功能:智能判断用户所需操作,动态显示界面,节省用户操作时间。
5)现场作业日报管理制度:系统通过填写时间限定、短信待办提醒、标红提示等方式实现现场作业日报强制性、监督性、不可补填性和可追溯性等管理制度要求。
目前,基于网络隔离器的现场作业日报告系统已经正式上线使用,运行良好,达到预期效果,其应用效果如图3所示。
图 3 应用效果图
Fig.3 application effect drawing
5 结语
该系统基于网络隔离器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了支持多平台跨网络的现场工作日志记录上报统一入口,解决了现场作业无记录追溯、随意方式汇报现场工作情况等问题。具有强制性、监督性、不可补填性和追溯性等特点,最终在ERP中形成可追溯的现场作业记录,在研究院现场作业精益化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国忠. 电厂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模式分析[J]. 电源技术应用, 2012,(9):35-35.
WangGuozhong. Analysis of safety management mode of power plant site operation[J]. Power Supply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2012, (9): 35-35(in Chinese).
[2] 陈建新. 现场作业安全标准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信息系统工程, 2013,9(4):24-25.
ChenJianxin.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safety standard operation control system[J]. Information System Engineering, 2013, 9(4): 24-25(in Chinese).
[3] 郭宝,周驰. 电力生产现场作业和终端安全防护研究[J]. 电力信息化, 2010,8(12):30-35.
GuoBao, ZhouChi. Research on job power production site and terminal security protection[J].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0, 8(12): 30-35(in Chinese).
[4] 何鹏举,王万诚,李高盈,等. 网络隔离器的设计与实现[J]. 控制工程, 2002,9(6):52-53.
HePengju, WangWancheng, LiGaoyi, el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network isolator[J]. Control Engineering of China , 2002, 9(6): 52-53(in Chinese). [5] 熊志坚. 网络隔离技术与信息安全管理浅析[J].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13,(5):61-62.
XiongZhijian. Network isol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J]. 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3, (5): 61-62(in Chinese). [6] 王磊,蔡维由. 浅谈ERP在电力企业的应用与实施[J]. 电力建设, 2005,26(4):51-53.
Wang Lei, Cai Weiyou. Application of ERP in electric enterprises[J].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2005, 26(4): 51-53(in Chinese). [7] 张扬,郭森,季平. 基于SAP ERP信息系统的双活数据中心研究[J]. 电力信息化, 2013,11(1):87- 91.
Zhang Yang, Guo Sen, Ji Ping. Research on data center with the active-active mode for SAP ERP[J].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3, 11(1): 87-91(in Chinese). [8] 安徽省电力公司合肥供电公司. 电力生产现场标准作业通用平台[P]. ZL 200820037086.5, 2009年5月20日. [9]楼平,张鹰,卢黎明,等. 信息系统现场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J]. 电力信息化, 2011,9(3):52- 54.
篇8
关键词:电力营销 远程自动抄表 方法
一、电力营销的远程自动抄表技术
远程自动抄表系统运用电量采集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建立了相应的电能表档案,实现对采集电量的分析处理,可监测计算母线电量平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现了对变电站出口计量客户的自动抄表.与营销信息系统连接进行电费计算,对高耗能客户“五天一抄表、五天一结算”。
目前,系统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通过光缆、公用电话网、移动通信网3种方式进行通信,可实现主叫与被叫。用于与采集设备进行通信的通信控制软件,可监测采集器及相关设备的运行。支持本地、网络多路径存放数据文件,实现数据共享,系统数据安全、可靠。
在应用的过程中,受客观条件限制,也存在着一些影响或限制系统稳定运行的问题:
二、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分析
1、 完善变电站远程抄表系统
针对新增变电站提出远程抄表系统建设要求,选用数据规约相符的多功能电能表,选用原有设备厂商提供的新型采集设备,统一纳入现有远程抄表系统管理。
对变电站各级关口电能表拟定分批更换为全电子式多功能电能表的工作计划,争取资金,对三相三线制计量方式进行三相四线制改造,在从互感器、电能表上提高计量精度的同时,将电能表分批更换为多功能电能表,以适应远程抄表系统的技术要求。
在相应网络连接的关口设置防火墙,防止因系统连接外网或网络之间连接使系统数据受到病毒侵入等安全威胁。
2、新建大用户和配电变台自动抄表系统
基于大用户和配电变台计量点较分散的特点,难以做到给每个分散的地点都安装固定电话或移动卡,根据当前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发展形势,计划采用适合配电变压器数据采集的新技术。有选择地在每个半径500~3000m的区域内,使用1台高性能的智能电表数据采集器,自动抄收区域内的多块配变电表数据。用微波通信无线抄表器完成配变电能表与采集器之间的预定时间信息传递和逻辑连接。采集器既可以使用GPRS无线网,也可使用有线电话网或电脑以太网传输数据。
配电变台及高耗能用电客户远程抄表系统主要由智能电表数据采集器、无线抄表器、通信控制软件、电量管理分析软件四部分组成。
3、 建设居民集中抄表系统
根据电能表型式及装设模式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终端采集方式,如:零散住户、旧的居民小区考虑到电能表分楼层装设,其采集终端数据信息可利用载波方式传输到集中器;而新的居民小区已经要求电能表全部采用一楼集中装设模式,故可以应用485数据线连接方式传输到集中器,大大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台区与主站的通信方式可根据网络覆盖情况和地区通信业特点选择有线电话拨号或GPRS方式。
4、 与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接口
目前使用的远程抄表系统与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中间库形式的接口,远程抄表系统通过中间库,根据营销信息系统的数据需求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要求新建的项目必须统一使用与现有远抄系统数据规约、技术要求相符的硬件和软件,以达到系统的集中规范,也便于与营销信息系统的数据连接共享。
三、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远程自动抄表技术在供电企业的应用愈加广泛,在变电站、大用户、配电公用和专用变台、居民小区等都有应用,但因投资、规划和技术发展等原因,使得很多地方在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 技术、设备
变电站远抄、大用户和配变抄表以及居民小区集中抄表所应用的远程自动抄表技术、设备的厂家不统一,存在着系统维护、应用分散现象,缺乏统一的数据应用平台,使得各个系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解决措施:应该在所应用的系统中确定一个主流系统,将其他应用整合到这个系统中来,形成一个综合远程自动抄表系统,与营销信息管理系统以数据接口方式进行连接,实现全部数据的综合分析,线损也可实现分电压等级、分线分台区的分别统计分析和汇总,使得系统可以集中为营销管理工作发挥整体作用。
2、采集终端
自动抄表采集终端采用全电子式电能表的适应环境能力还不能完全达到实际应用要求。根据电力行业标准规定,电子户外式多功能电能表工作条件为-25~55℃,极限工作条件为-25~60℃,这对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都能够满足,但在我国北方的部分地区,在温度超过其工作条件时,会导致电能表液晶屏幕停止工作或电子元件损坏。在逐步扩大远程抄表应用面的过程中,应用于室外的情况越来越多,针对过低温度超过标准工作条件以下时可能会出现的电能表停滞,应该做好一定的准备,防范在此过程中造成数据损失。
用全电子式电能表更换原有的机械表,无论从计量精度,抄表系统的维护量及自动监测数据的丰富性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并且结合某些电能表的负荷控制功能,系统还可以对指定线路的负荷进行控制,借助于智能电能表的预付费功能,系统还可以发展大用电客户的远程付费控制业务,这已经是当前发展的主流趋势。为了保证终端工作的稳定可靠,一是要在选型时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为供货商提供必要的技术要求,要求其供应产品的工作条件要满足当地需求。二是对安装在户外,尤其较偏远地段的台区,采取定制的计量箱,设置必要的防高温、防寒隔层措施,以保证电能表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3、 通信方式
自动抄表的通信方式各有利弊,不可片面追求通信方式统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面对的是城区、近郊以及远郊的不同区域,公用电话网、移动网络都会有难以覆盖需求区的情况,应该考虑因地制宜,考虑各种通信方式的优缺点,采取复合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通信系统主体一般主要有光纤传输、无线传输电话线传输和低压电力线载波传输4种。光纤通信频带宽、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抗干扰性强,适合上层通信网的要求,但因其安装结构受限制且成本高,一般只应用于变电站层面。无线通信适用于用电客户分散且范围广的场合,其优点是传输频带较宽,通信容量较大,通信距离远,主要缺点是需申请频点使用权,且如果频点选择不合理,相邻信道会相互干扰。目前,GPRS无线通信网络为无线抄表系统的实施提供了高效、便捷、可靠的数据通道。租用电话线通信数据传输率较高且可靠性好,投资少,不足之处是线路通信时间较长(通常需几s甚至几十s)。电力载波通讯最大的问题就是信号衰减和抗干扰能力,虽然很多厂商研制了抗干扰电路、中继功能、扩频技术的综合应用,但其实用性还有待于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检验。
篇9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集团;管控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024-03
集团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国资委成立以来,培育了一批初具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显著增强。作为大型企业,创新集团管控模式、增强集团控制力,成功地进行集团化运作,是中央企业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因此,探讨信息化条件下的集团管控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信息化条件下集团管控模式类型
按照集团对成员企业管控的紧密程度各有不同,主流观点有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运营管控型等三种典型的管控模式。运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是集权和分权的两个极端,战略管控型则处于中间状态。但是,有的公司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便于管控,将处于中间状态的战略管控型进一步细划为“战略实施型”和“战略指导型”,前者偏重于集权而后者偏重于分权。
(一)财务管控型
财务管控型,指母公司完全以资本为纽带对子公司进行控制。通过资产投资收益对子公司进行考核,以追求投资资本增值为唯一目标的控制方式。总部主要负责资产运作,因此总部的职能人员并不多,主要是财务管理人员。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有头脑,没有手脚”。
(1)控制方式。母公司不直接控制子公司,而是以控股股东的地位获得子公司股东会及董事会的人数优势或表决优势,继而取得对子公司控制权,子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在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中起核心作用、具有较大经营自。这是一种相对分权的管理控制体制,母子公司关系极不稳定。(2)管理界面。母公司仅在人事和薪酬安排、重大筹资、子公司重大资产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最终决定权;子公司可在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如一般投资、财务管理、资金管理方面自行决策,拥有较大的自。(3)优缺点分析。有利于子公司经营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增强其市场反映速度与能力;有效降低企业集团整体风险;但此种控制模式对子公司的控制力度较弱,无法进行集中统一的控制。(4)应用环境。一般资本型企业集团采取这种管控模式。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可以很小。采取这种模式的公司投资控股的对象多为上市公司,股权流动性高,可通过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它适用于综合性、多元化经营的集团企业,国际上采用这种模式的公司一般是一些大金融财团,如摩根、杜邦、洛克菲勒、三井、住友、三菱等。
(二)战略管控型
母公司对子公司实施较为直接的控制,严格要求子公司与母公司协调战略立场,服从母公司战略安排。这种控制贯穿于子公司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控制力度较强,也称为“干预型控制”。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
(1)控制方式。母公司保留对子公司重大决策核准和评价的权力,成为集团公司的投资中心、决策中心、发展战略中心。母公司通过对核心权力和重大决策的核准来对子公司进行控制,子公司在战略、财务、人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权限范围,限上项目需经母公司审批方可实施。(2)管理界面。母公司的职能定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审批职能。母公司具有在战略、财务、人事等方面限上项目的核准权,各子公司仅在权限范围内具有自主决定权力,超过权限后上报母公司审批;第二,指导与服务职能。集团总部建有利于集团资源统一配置的职能机构,服务于集团统一的计划投资、战略研究指导、市场开拓协调、财务分配及人力资源开发;设有科研开发中心、融资及清算中心、人力培训中心等为集团内部所有公司统一提供服务。(3)优缺点分析。避免了子公司的内部人控制行为,有效保证了集团利益最大化;保证了集团的正确决策;降低了集团公司的经营成本;合理的母子公司管控界面较难界定;母公司承担的风险较大;不利于母公司宏观控制职能的发挥。(4)适用范围。尽管这种模式存在着一些缺陷,但由于它能够在不影响子公司经营自的情况下对子公司实施有力控制,目前国际上大多数集团公司都采用或正在转向这种管控模式。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目前采用这种模式的典型公司有英国石油、壳牌石油、飞利浦等。
(三)运营管控型
运营管控型,又称为行政管控型。母公司对子公司具有绝对控制权,对子公司的所有经营活动进行直接控制,子公司没有自主经营权力,只负责执行母公司决策。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是头脑,下是手脚”。
(1)控制方式。母公司以直接控制的方式对子公司战略、财务、人事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掌控,子公司的产品和经营方向由母公司指定,收益全部归母公司所有。(2)管理界面。这是最为集权的一种方式。子公司没有经营自,所有权力归母公司,子公司在母公司的指导下进行经营。(3)优缺点分析。母公司的决策能够在子公司得到最为全面、快速的实施;子公司可以依靠母公司的资源优势获得迅速发展;母公司资产、经营一体化使得母子公司产权关系不明晰;子公司的成败对母公司产生直接影响,加大了母公司风险;过度的集权限制了子公司的经营自主性与能动性;子公司的所有权与收益权归属于母公司,这使得子公司只重眼前利益;本位主义严重,对公司远期发展动力不足。(4)适用范围。适用于母子公司关系较为紧密的企业集团。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另外,采取该管控类型的企业集团往往都从事大规模产品生产或网络性自然垄断业务,如电力、电信、铁路、钢铁、煤炭等。
总体上讲,不论企业集团采取何种管理控制模式,最终目的是达到整体的和谐发展,不同的管理控制模式又具有各自的控制特点。
二、信息化条件下集团管控模式特征分析
信息化条件下集团管控呈现出以下特征:(1)组织结构扁平化;(2)更加强调精细化管理、集约化运营,以实现决策科学化;(3)集团业务管理实现协同,集团企业协作效率提高;(4)整个集团建立起数据共享的内部信息交流机制。
三、信息化条件下集团管控模式发展趋势
信息化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更意味着管理的变革,它必将触发企业组织架构的改变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条件下,集团管控模式发展趋势如下:
(一)组织向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学习型转变
扁平化:管理半径扩大,管理层次减少,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手段的提升,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及人力资源的协同管理能力提升所带来的。
柔性化:企业集团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能很快的进行变革,适应变化。
网络化:在传统的纵向等级、横向分工基础上,通过网络方式实现了相互链接,在大型组织基础上保留了小型组织的优势。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有效地实现组织网络化,实现在组织基础上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
学习型:彼得·圣吉等在1994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是通过培养弥漫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有机的扁平化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习型组织必须要以系统思考为核心,信息系统为手段,在组织内确立共同愿景、目标和目的。
(二)管理思想发生改变
公司管理决策时刻以协同为出发,进行系统思考,从战略到具体的经营管理都要有协同意识,在战略及战略实施过充中,充分考虑协同实现协同效应,提高集团竞争力。
每项管控内容都存在有限资源协同、无形资源协同和能力协同,即每项管控内容都存在协同机会。包括纵向的母子公司的协同和横向的子公司间及子公司内部的不同业务的协同。按照系统论观点,结合母子公司管控流程,可以得出管控的具体协同点。
(三)企业集团着眼于实现集团整体框架下的资源的整合效应与管理的协同效应
1.人力资源管控模式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从“人事”管理向绩效管理、员工发展、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决策支持的发展历程。在未来,集团将建立起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招聘、人力资源培训及人力资源绩效考评等的方法和原则,然后开展人力资源活动,从而达到优化管理流程、简化管理环节、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目标,实现系统效益最大化。
2.供应链管控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解决了集中采购处理、异地仓库管理的瓶颈,使集团的采购管理可以采用集中采购、分散采购等多种采购模式;而目前企业集团供应链发展正以集中采购或者集中仓储为特点在开展。另一方面信息化使得集团公司能够有效地利用和管理供应链资源。它打破了子公司的界限,将企业集团内供应链上的各个信息孤岛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业务链。同时加强了子公司间的合作关系,以共同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3.生产管控模式
集团生产管控主要是进行生产系统内部的计划和控制,其内容主要是关于生产的日程管理和在制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将打通核心业务链,解决生产过程中数据生成和传递的瓶颈问题,实现核心业务的集成。同时,信息化的发展能强化企业运行过程监控功能,提升生产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使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
4.营销管控模式
信息化的处理海量信息,快速准确统计,精准反应,为集团企业管理庞大的销售组织、跨区域销售提供了有效支撑。在现代“渠道为王”的竞争特点下,集团营销管理的分销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采用。
5.财务管控模式
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在财务中的应用,集团将致力于建立以“一本账”为核心、以全面预算管理为主线,以优化配置公司整体资源为目标的集团化、网络化、一体化财务信息系统,进而运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推行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财务和业务的综合管理水平,对整体的企业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管理、控制和优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集团管控模式的类型和特征,探讨了集团管控模式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运营管控型是集团管控的三种典型模式。在信息化条件下,集团组织结构扁平化,更加强调精细化管理、集约化运营,以实现决策科学化,集团业务管理实现协同,集团企业协作效率提高;整个集团建立起数据共享的内部信息交流机制。集团管控在信息化条件下主要呈现出组织向扁平化、柔性化、网络化、学习型转变、管理思想发生改变以及企业集团着眼于实现集团整体框架下的资源整合效应与管理协同效应等趋势。
参考文献:
[1] 白万纲.集团管控之国际化管控[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2] 白万纲.集团管控大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 奉继承.集团管控的IT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4] 冯雷鸣,常明.跨国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必要性及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8-10.
[5] 胡浩,赵昊彤,汪刚.集团管控模式下跨国企业信息化策略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9):75-77.
[6] 潘岳.企业集团的管控模式[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1):14-16.
[7] 苏士勇.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型企业集团管控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0.
[8] 王钦,张云峰.大型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比较与总部权力配置[J].甘肃社会科学,2005,(3):212-214.
[9] 许利波.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选择问题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63-65.
篇10
【关键词】滨海新区艺术设计产业群;艺术设计专业群;有效对接
一、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随着新的教学体制的改革优化,国家早在“十五”规划中提出了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管理方式。在“十二五”期间又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十三五”规划称为信息化发展的黄金期,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快速深化,信息化加速向互联网化、移动化、智慧化方向演进,从而引发经济社会结构、组织形式、教育方式发生重大变革,高度信息化社会将在“十三五”期间引领我国教育迈入转型发展新时代。这就要求各高校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学校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其中加快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成为了校园信息化的重中之重。
二、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展的研究对策
查阅资料表明,在国外一般有强大的技术队伍为校园信息化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技术支持,所以国外的各大院校已经基本引入了ERP系统,用以提高教务系统在内的校园信息化水平。相比国外,国内的教务系统的信息化实现的比较晚,人力、物力的投资比较少。近几年来,教育部和有关院校通过直接购买国外或软件公司的成品软件或者自行开发一些教务软件,积极推动了教务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但是,这些教务软件还是存在一些适用性差、功能不全、特殊问题得不到解决等缺陷,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共享,和国外高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本文正是在这种新经济环境下,通过研究国内外高职院校教务信息系统的现状,结合国内“十三五”信息化规划的要求和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机制、运维保障机制、区域应用机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结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热潮,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实现学生和企业的信息沟通和监控,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不断改进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教务管理软件充分依托校园网,和学生使用手机的普遍性,不断开发适合学生使用的教务管理系统的手机用户客户端,让学生、老师及访客,更方便快捷的随时随地的了解学校的政策和观看学校的优质网络课程,学校也能更好的了解学生、教师的动态,以及访客等潜在客户的兴趣点,让学校的制度信息更加人性化,可实施操作性更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高校努力寻找建立适合自己的教务管理系统。本文正是通过在工作过程中的不断积累和实践,发现只有充分发挥网络在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信息化中的作用,减少办公的地域限制,扩展办公的时空,合理分配资源,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促进教师和学生,上级和下级,校内与校外的沟通,才能使教务系统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这就要求教务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功能可以不断扩展、多个系统可以相互兼容,不断更新、并注重与新技术的结合应用。所以本课题针对教务管理系统的各个工作环节和用户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又对各个工作模块进行需求分析,给软件公司提供最有利的数据反馈,加强校园网络的支持作用,制定出可行的方案。最终使我们的教务系统跟上时代,采用最新的 B/S 架构模式,三层(多层)的结构体系,结合英特校园网技术,真正解决高职院校信息不共享、管理工作内容繁杂以及不同院区工作不能达到有效协作的问题;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实现教务管理工作的数字信息化,合理利用校园网实现各教学管理部门的日常教学教务管理工作,打破教务管理人员与师生间信息传递的繁杂,让教师、学生及各有关部门通过网络查询校园教学信息,用快捷的无纸化办公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使教务管理人员从日常复杂的工作中摆脱出来,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的教务管理水平。
三、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发张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