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化运营体系范文

时间:2024-02-23 17:5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据化运营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据化运营体系

篇1

关键词:油品储运 数据采集 可编程控制器 数字滤波 油品调合

一、引言

新技术革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延续至今,石油产业也正在向纵深发展。新概念、新工艺、新理论也层出不穷。油品的储运作为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工程科学,是在石油化工企业中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提高石油化工油品储运自动化的技术、管理水平,对石油化工企业来说,可以减少损耗、增加效益、降低成本。民用油品的储运和军用油品的储运,矿场石油的储运和炼油厂油品的储运,尽管在基本理论上它们是大体相同的,但是在技术措施和设备上各有各的特点。同时液态介质的存储、核算、计量和管理上的工作都是油品储运业务中的重点组成部分,这就能证明提高油品储运自动化和管理水平对石油化工企业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PIG 扫线原理及原则流程

所谓的PIG扫线,就是通过压缩惰性气体获得动力,推动紧密充填在管道中的弹性海绵柱,使其以一定的速度前进来实现一次性清管/置换的技术。

PIG扫线原则流程及操作程序:

(1)PIG装置的设计

PIG装置是用作于发射/接收PIG芯而设置的,它的使用压力等级和直径等均与其他工艺管道是完全相同的,强度的计算及补强可取等径三通公式:

St0= PDw/(2[σ]tφ+P);

St0:主管段理论计算壁厚mm;

φ:强度削弱系数,对于单筋、蝶式等局部补强的PIG装置,φ=0.9;

[σ]t:基本许用应力MPa;

P:设计压力MPa;

Dw:主管外径mm;

本公式之适用于以无缝钢管焊制的PIG装置,并且主管外径≤660mm,支管内径和主管内径之比≥0.8,主管外径和内径之比≥1.05且≤1.5。

为了防止PIG芯到达末端后发生扭曲进入支管,在设计时应沿三通的焊缝内侧适当增设栅条。

设计氮气管与主管道管径之比在1:4、1:5之间为宜,这样是为了控制PIG芯的运动速度,目的在于延长PIG芯的使用寿命。

三、储运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石油化工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分为鹤管装卸车的控制以及销售管理自动化系统和罐区监控管理系统,个别还包括了储运污水处理管理系统。这其中罐区的自动化水平大体上代表了油品储运系统的整体自动化水平。这是因为罐区的监控与管理工作是储运自动化系统中最为基本的工作内容。下面就以PLC技术在罐区监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作为典范,简要的介绍一下PLC技术在石油化工油品储运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小鹤管装车具有着节能和安全等显著的优点,石油化工企业内的储运装车基本上都以它作为基本灌装设施。目前这种灌装设施的鹤管有两种规格:通常我们把口径大于Dg12O的鹤管称之为大鹤管,此类鹤管主要用于火车罐车的灌装工作;另将口径小于Dgl20的鹤管称为小鹤管,其常用的口径有Dg80、Dg50,此类鹤管主要用于火车罐车及汽车罐车的灌装工作。目前因此相应的分为大鹤管储运装车自动化微机控制系统和和小鹤管储运装车自动化微机控制系统。

(1)PLC应用在常见的储运自动化系统中

PLC技术紧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同步发展,已开始替代传统的继电器控制装置。PLC作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工业控制装置,如今它既能采集控制开关量,还能采集控制模拟量以及数字量,同时还可以实现过程控制、顺序控制、逻辑运算、计数、定时、联网通信等功能,将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凭借着抗干扰能力强、I/O组态灵活、结构紧凑、高可靠性及调试维护方便等众多优点,越来越受到众多工业用户的认可。在现代工业自动化领域中与工业机器人、CAD/CAM一起被称为现代工业化三大支柱。

在石油化工油品储运自动化控制系统中,PLC技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PLC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定量程序装车控制、防静电、防溢及联锁控制,完成数据采集和对现场控制执行器的程序控制等内容。

(2)PLC的计数单元详解

PLC高速计数单元对应采集管路上流量计的低位及高位通道单元都需要清零,高速计数单元计数通道清零的子PLC应用程序如下:

LD IR200.00

OUT TR0

ANDNOT IR203.00

AND IR206.00

TIM 001 DM398

LD TR0

ANDNOT IR210.00

@MOVB(82)#1#300 IR330

BIN(23)IR356 DM309

BIN(23)IR357 DM310

选择模式6计数方式,输入IN-IR330.03作为内部触发方式,微分型指令@MOVB(82) 是位传送指令,当执行条件IR200.0由“OFF”变为“ON”时,@MOVB(82)传送一次#1到IR130通道的第3位,即IR330.03单元置1,就实现了使计数器从零开始计数。IR356与IR3576是采集累计脉冲的低位与高位的BCD码,使用BIN(23)指令转换成16进制数,并将其映射在DM309和DM310单元之中。

1、直接从空分制氮企业来引接氮气总管;

2、从运输距离小于等于400公里的深冷制氮企业来购置液氮,同时设置液氮储罐以及蒸发器等设备准备氮气供应系统;

3、自备变压吸附制氮装置,以供自产自用。

通过以下公司计算出液氮储罐的最小容积:

VNh≥ 0785d2*L*Pc/(PNh-PC)

Vnh:氮气储罐最小容积m3;

d:储运系统最大输送管道内径m;

L:储运系统最大输送管道长度m;

PC:吹扫压力,NPa通常以(PL+0.2)即可满足;

PNh:氮气储罐长备充装压力NPa;

(3)PLC应用在分布式小鹤管装车自动化系统

对于分布式的小鹤管装车自动化系统,操作人员可以在装车现场操作撞车和监控装车情况。各个鹤位均设置一台定量装车控制设备来执行本鹤位的定量装车控制任务。这样可以达到实现系统操作的功能分散管理且集中见识的目的。

针对定量装车控制设备可以采用定量装车控制仪,但现市面上定量装车控制仪价格昂贵,可以采用西门子S7-200-CPU224的小PLC加西门子DT-900来实现,将其安装在石油化工油品储运装车现场的每个鹤位,以完成现场自动化装车控制的管路温度、体积流量、质量流量、静电接地、液位防溢、阀门开关状态等检测,通过以上的方式来完成安全联锁以及定量装车控制等功能。

(4)PLC应用在火车大鹤管装车自动化系统

火车大鹤管装车自动化系统相比前两种控制系统要复杂得多。在火车大鹤管装车自动化系统中,PLC相比之前还有很多任务要完成,包括对大鹤管的位置的上升、停止、下降和左、右位移的控制及位置的检测,接油斗的位置控制以及位置的检测,火车油罐牵引车位置控制,液压泵的开关控制等。

四、PLC在石油化工油品储运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PLC在石油化工油品储运监控系统中应用的原理:采集石油化工油品储运罐区现场的数据,并传至上位机,再由上位机编程、组态、连接,把实际流程形象的展现出来,并显示动态数据和设置PID控制参数、过程参数,除此之外还可以查看历史报警报表、趋势等。具体的应用程序如下:

篇2

摘 要: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网络互联的运用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高速公路运营如果把握这个机遇,利用大数据来强化运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提高盈利能力,提高服务公众水平,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大数据为背景与技术依托,探讨其关键技术在高速公路运营方面的应用可能,旨在在保障公众隐私、国家安全的前提下,最大效用地利用各单位各部门的数据,运用到高速公路运营当中,并切实的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营效能,为后续的科学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大数据 高速公路 运营 应用

一、引言

所谓的大数据主要是指通过多维的数据体系来对特定的事物进行监控与描述的方式,并通过适当的手段对其进行数据挖掘,进而形成对企业经营或者决策的帮助的方式。通过大数据的支撑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客户的消费习惯,实际需求等内在影响因素,并通过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帮助且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达到经营效果的提升。就目前的建设情况而言,无论是各个部门与机构的数字化管理体系云存储与处理技术还是人们的数字化生活习惯都为大数据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后续的具体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以高速公路运营为研究对象,探讨大数据环境对其今后发展方向的影响,从实际应用角度对具体的作用进行探讨,旨在从理论上填补现阶段由于行业区分存在的针对性空白;从实际上指导高速公路基于大数据的现代经营体系构建。

一、大数据在高速执法中的应用

在高速公路执法的过程遇到的主要问题无外乎号牌的遮挡,特种车辆的逃费等,在大数据背景下,此类问题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一方面,通过大数据体系的构建建立基于车辆的完整数据库,一方面包括车辆重量,号牌,成员等基本信息进行搜集,同时还应该基于车辆运动抓拍系统对其外部抓拍表象进行存档;另一方面,在出现高速违法情况下,对于号牌不在数据库内的车辆(遮挡或更换号牌)建立独立的检索系统,进而对车辆外形特征、时间段信息等进行识别来得到有效的检测结果,对套牌等违法行为绝不姑息。另外,高速公路在运营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的与外界数据库进行联通,获取特殊收费标准车辆信息,在实际的收费过程中则表现为数据的调用与判断,即增加了有效性又能够提高分辨的效能。此外,大数据在高速公路执法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云平台等方式与交警系统进行互动,共同建立驾驶人或者基于车辆的黑名单系统。对于驾车违规甚至违法现象较为常见的车辆可以适当的采用提高费用、限行等方法予以限制;相对应的对于遵从度较高,驾驶习惯文明的车辆则可以采用减免等相关政策。

二、大数据在高速监管方面的应用

高速公路监管是对车辆安全以及乘客生命财产负责的一种方式。从现有的数据来看高速公路事故,尤其是特大、重大事故往往是疲劳驾驶等不遵从因素造成的。而司机是否存在违规现象,驾驶状态如何仅能够以车辆为单位进行控制。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根据与运营商等方面的数据联动来实现对司机的提醒与控制。从高速公路角度,通过交管局等单位获取车辆的所有人信息,尤其是运营车辆的单位信息,此后对车辆的上路时间进行记录反馈,供运营公司调用。同时,当发现疲劳驾驶等不遵从行为时可以通过高速广播、高速屏幕等对司机进行提醒,必要时强制其休息;从运营商角度,可以通过与高速公路的联网来获得车辆的实际走行时间,并以此为基准对司机的驾驶行为进行规范与提醒。通过车载视频系统对司机进行监控,进而为司机驾驶的合规性保驾护航。同时对司机的驾驶特征进行上传和反馈。以便运营单位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司机驾驶行为进行综合管理。

三、大数据在高速运营方面的应用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除了收费之外,还需要对高速安全等状况进行规划,这就需要对气象、交通以及路况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掌握,这也需要我们对数据的需求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需要与气象部门进行联动,对未来一周内的显著气象变化进行判断,并采用分级的方式来对其进行处置,如果对行车造成严重的影响则需要按照气象范围实行封路、限行等方式;如果对行车有一定影响,则可以采用限行、限速的方式来进行,如果对行车影响不大,则仅需要对司机的驾驶行为进行提醒便可。另外,在对交通情况进行联动尤其是对高速公路下道口的周边交通情况进行了解,并采用高速屏幕等方式对驾驶员进行宣传,使其提早进行准备与规划,必要时进行必要的分流进而从根本上提高高速公路运营效能。同时,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对人们的出行习惯以及目的地进行预判,形成基于公路网的全国调配系统,不仅能够有效的对高速公路的车流量进行引导,还能够对旅游景点的相关规划与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

四、大数据在跨行业领域的应用

在高速公路的运营过程中,除了必要的交通环境之外还需要对司机进行服务,其中服务区的建设便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而采用大数据方式与跨行业进行联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高速公路的整体服务水平,进而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营效能。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与农业、林业部门进行联动,配合地方的惠民政策和经济发展体系特点,对绿色农业运输车辆进行免费等;第二,与餐饮、4S店等第三产业联动,构建更为人性化的服务体系,进而提高高速运营的整体效果;第三,运用各省政府或企业联合会等机构,构建各省高速公路系统的大数据,分析、认定绿通车辆有助于减少假绿通现象,提高营收,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另外,在实际的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其主要的收入为零散的现金流,现金流量相对较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也需要运用大数据的方法与手段对其进行构建。通过对市场,尤其是金融市场进行控制与把控,通过我们的大数据构建能够对整体的资金流进行有效控制,进而增加高速公路的非经营收入,为后续的持续经营与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五、总结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经营需要进行数据化改革才能够适应当下的市场竞争环境,而大数据体系与手段的应用是数字化改革的必经之路,也是必要的手段与发展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大数据体系在高速公路运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大数据体系的引用能够有效的对高速公路的合规性、执法、以及服务等多方面进行提高,进而增加高速公路运营的合规性与效能。

参考文献:

[1]康伟才.高速公路行业与大数据[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4,(6):15-16.

篇3

【关键词】检修公司 内部控制 运营监控

一、现有内部控制指标采集、监控存在的问题以及运营监控指标的建立背景

随着国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的深入推进,公司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范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导致公司内部控制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建立。例如,在内部控制体系指标的采集、监控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反映考核的指标繁多,数出多门,其统计时点、统计口径、计算方式、指标层级、渠道、目标设置上不尽相同,导致生产经营过程监管视野狭窄,顾此失彼,急需建立一个能整合各类数据,全面反映公司运营情况的监控平台。其次,公司绩效考核指标权重设置,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撑,无法直观地准确地发现核心问题,导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滞后。最后,由于有相当一部分指标,虽有统计数据,但指标完成的优劣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深度剖析问题根源,分不出高低,管理得不到提升。

为解决以上问题,公司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建立覆盖公司、基层单位、班组各层级、各专业、各领域运营监控机制,实现与绩效体系无缝对接,与个人业绩挂钩,并综合国网公司及省公司对标指标及考核指标、公司的核心及关注指标的要求,全面监控、科学把脉生产经营各环节、各流程实施情况,简化一些不必要的指标,强化对标分析,强化指标管控,促进管理提升,实现健康发展。

二、运营监控指标的基本框架以及目标

指标体系分为基本信息指标、业务支撑指标、基础管理指标三类。

基本信息指标。重点是反映各单位日常业务量、工作量、员工人数、设备数量、关键数据等核心信息。此类指标原则上只统计,不进行评价,主要作为指标分析诊断时的参考。

业务支撑指标。依据各级单位的职能职责、业务内容设置指标,重点设置反映关键业务和核心业务完成质效的指标。

基础管理指标。基础管理指标是服务于基本信息指标和业务支撑指标的,是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在业务支撑指标以外,与各级单位核心业务紧密相关,反映企业在安全管理、经营管控、成本效能(资产经营)、队伍素质和人员效率、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基础管理水平指标。

目前,公司运营监控指标体系共设公司指标732个,其中基本信息指标360个,业务支撑指标346个,基础管理指标26个,涵盖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教育培训、行政管理、集体企业经营等53个专业领域;基层单位共设运营监控指标784个,其中基本信息指标29个,业务支撑指标609个,基础管理指标46个。综上所述,公司2014年初步建立并实施了公司及基层单位的运营监控指标体系,并逐步优化完善。最终将建立一个导向明确、成熟可比、可控的覆盖业务全过程的运营监控体系。

三、运营监控指标的工作流程以及保障

专业管理工作的流程。公司运营监控的工作主要是由办公室牵头,所有指标数据的统计结果和评价结果最终都会归集于公司办公室。其主要职责就是对运营监控工作的总体组织和策划协调,并需要对收集了的统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通过与各部门之间的现场沟通,且结合与运营指标相对应的月度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联合评审后,将下达公司月度绩效事件考核表进行说明,最终进行通报。而运维检修部则主要负责基层单位运营监控工作的组织策划和监督协调。公司管理部室的其他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基层班组则主要是协助办公室和运维检修部按期按质采集、统计、上报运营监控数据,并提出相关分析评价报告和运营监控指标的完善建议,促进管理提升。各部门、各单位之间,互相协作、互相监督。

流程说明:由图1所示,运营监控体系的基本工作流程分为四步。四个步骤循环运作,从而达到高效、实效的管理体系。

图1 运营监控体系的工作流程图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公司运营监控工作由办公室牵头,对运营监控指标建设情况和分析评价成果进行统一,实行分管领导监督指导,责任单位实施上报,监督部门把关鉴证的管理。各管理部门之间实行交叉监督管理,例如:运维检修部(生技)、输电检修中心指标数据由安全监察质量部鉴证;人力资源部、财务资产部、运维检修部(计划物资)、党群工作部指标数据由监察审计部鉴证,以此类推。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专业管理绩效考核与控制。为了保证运营监控指标的有效实施和深化运用,公司将运营监控系统的指标纳入了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全面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各类绩效考核均采用量化绩效指标考核为主,综合评价为辅的方式。根据考核内容的性质和重要性,将指标分为月度、季度、年度三类,根据指标来源按上级对标考核、公司业绩考核、专业管理三个层级分别确定为A、B、C级指标,设置不同的权重。对难以量化的指标由上级负责人进行定性综合评价或单事件考核。绩效考核指标由各管理部门从公司运营监考指标库中提取,经公司绩效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正式生效。绩效考核实行过程监控,按月度看板跟踪、季度分析、年度综合考核的方式进行。各类绩效考核对象按月进行绩效总结与分析,考核组织责任者将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排序,并在相应的单位、部门、班组公布。

公司运营监控体系建成后,由信通中心负责从信息系统中采集。财务专业指标中主要涉及的信息系统有财务管控系统、ERP系统和PMS系统。例如,通过财务管控系统的深化应用,结合标准流程合规率这一指标,公司能够全面开展财务管控标准流程应用自查,分析实际应用与标准流程差异,通过监控线上流程,杜绝非标准业务,财务管控标准流程合规率保持100%。从而对内部控制进行集成、转化和提升,提供了一个信息化管理的平台。

四、评估与改进

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定期开展评估诊断,持续完善和提升专业管理。在运用指标体系全面监控、科学把脉生产经营各环节、各流程实施情况的同时,也定期进行运营监控体系的诊断评估,主要采取填报指标把关鉴证和数据抽查、指标体系监控覆盖广度及效果测评、指标采集可操作性的问卷调查、各单位指标完成情况评价分析等措施,重点分析指标体系的全面覆盖性和指标设置的科学性、对应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确保运营监控体系得到有效应用和持续提升。

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运营监控指标体系的建立、修编以及半年以来实际应用,结合定期评估诊断情况,目前这一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的指标体系定期修编制度规定每年年末集中修编一次,而作为新建的内部控制指标体系,运营监控指标还需要在实际运用中进一步完善,所以一年修编一次难以及时修正和完善相关指标。二是,指标设置的方式以及针对性仍需进一步提升完善。例如ERP项目财务凭证强制归档指标,在运营监控指标建立的初稿时设置为强制归档率,在试运行过程中发现该指标计算取数较为复杂,且不如直接按照强制归档笔数进行统计直观。三是,目前的运营监控指标体系注重对于结果的统计及与上期数据的对比,在指标异动的原因分析方面还需进一步的完善提升。

改进方向或对策。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之处,今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是,对于定期指标修编方面,建立重要指标或重大缺陷适时完善,一般指标及缺陷定期修编的机制,做到指标体系完善及时。二是,建立系统的指标评估体系,采取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问卷调查、标杆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辨识、分析和评价,为持续完善提升指标体系提供依据。三是,强化指标异动的原因分析,强化指标结果的应用,为提升专业管理水平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上述改进手段,在保持指标体系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根据公司业务的变化和运营监控的实际操作情况,对指标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

篇4

一、SNS社区产品类型

SNS社区从产品类型(非技术角度)可以粗放性分为三个大类:

1、SNS社区

1)带插件APP可扩展型SNS社区

2)不带插件APP型SNS社区

2、SNS社区游戏

3、战略平台型(运营平台型)SNS社区

1)纯运营平台型SNS社区:常见在webgame(9Wee、91wan)、网络游戏领域

2)辅助型运营平台SNS社区:常见传统互联网领域

二、产品架构及商业运营逻辑

通过丰富的娱乐内容(APP)(如MMOGame、WebGame、MINIGAME、其他娱乐内容、视频、音乐、书籍)拉动吸引垂直性用户,通过创建功能赋予玩家自由发展的空间,通过SNS社区联动用户的社会关系拓展和交互,实现用户沉淀及交互效应,通过不断丰富的APP、任务、活动体系引导深化用户与系统、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数据交互、成长深化、消费互动、产品架构完善丰富化的开发及运营结果,形成企业旗下的统一用户数据样本库,并不间断推出版本和补丁,提供更丰富用户服务和社区活动,并不断推出更多社区服务模块,并通过道具收费和增值收费模式、IGA(BD)、商务/广告(BD)、会员体系分类细节化组合不断完善逐步实施赢利模式。

(带APP)SNS社区以"用户"为独立个体(个体属性),以朋友、访客、粉丝群、圈子(群组)为关系链辐射对象,以TAG/检索/排名/推荐/动态/公告/喇叭体系帮助用户获取其他用户及群体信息.所以产品在架构是要先以独立用户(可设想为一个独立星球)为中心圆点思考个人需求、成长,如何让个人实现群体辐射需求,互动(如动一下、礼物、访问、痕迹、偶像、印象、邀请、牧场、家族...).如何进行交互性拓展及深化.最终思考如何整体各环节收费及收益比例(用户消费性).

如果是在旧基础上升级SNS体系,建议可以从个人中心入手及架构,在进行结构及数据整合,可避免破坏原始体系.

配套思考:如果设计一个以视频为主消费点的虚拟星球SNS(每个星球就是一个用户),如何以最优化方式便捷性实现建设一个完美的星球来实现以上流程?

三、SNS社区产品运营、市场推广注意

SNS社区已经超出常规社区站点性质,已经很偏向类似一款在线游戏(OnlineGame)产品,因技术可分为有端和无端两个大类,以下是通用注意事项:

产品运营、收费环节

1)以数据分析为对象进行产品基础架构(任务、活动、收费),并以数据进行产品调整及扩展,产品运营人员应该协助开发人员用数据方式梳理产品需求及版本计划合理性.APP模块注意如安装量及ACU、PCU、首消、消费及更多数据监测.注意结合调研反馈模块协助app模块供应商改进版本及更新

2)建立调研和反馈体系

3)不要过度在意部分支付通道的益价,建立合理分布的直充收费体系

4)(APP)SNS社区一定要建设VIP体系及积分乐园体系(积分乐园体系未必集中在一个频道里,可以页面活动形式分布在各SNS图文广告区或者文字链区)

篇5

关键词:集约化;数据应用;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1

The Data Application Support Program of

Intensive Operation

Xiao Hong

(Guangdong Telecom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IT) Operations Center,Shantou Division,Shantou515041,China)

Abstract:With the focus on projects of Guangdong Telecom MBOSS on-line,2011,Guangdong Telecom Information Work theme is"to enhance the value of the data"focused on deepening the targeted marketing to maintain the local network data applications,competitive analysis,customer service quality analysis applications,all network data analysis applications,enhance data integration,data after the reunification of the province,the data application to become a focus of attention.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play the data set after data mining,application support.

Keywords:Intensification;Data applications;Program

一、绪论

2011年广东电信企业信息化工作主题是“数据价值提升年”,工作重点是深化针对性营销维系、本地网数据应用、竞争分析、客服质量分析应用、全网数据分析等应用,加强数据整合,强化基础数据管理,提升EDA运营能力,以发挥数据价值。

二、面临挑战分析

1.数据展现分散、口径不一致,业务发展情况不能实时掌握;

2.缺乏统一的渠道管理支撑系统,一线营销人员生产力急待提升;

3.移动、宽带市场竞争激烈,存量客户保有面临严峻挑战,营销资源非常有限,迫切需要精确的数据分析挖掘和营销管控平台辅助精确营销的高效实施;

4.数据资产沉默,数据价值没有充分体现。

三、总体目标:强化数据应用实现“IT数据价值提升”

1.部署常规经营分析模板应用,实现省、市、县经营分析一个体系、一套数据,提升全省经营分析的数据支撑水平;

2.强化分公司数据应用,提升精确营销的数据支撑能力;

3.持续增强数据分析挖掘能力,支撑市场前端深入开展客户洞察;

4.设立专项人工成本激励,对数据分析工作进行专项激励。

四、数据应用重点项目

(一)部署常规经营分析模板应用

建立全省统一的常规经营分析模板,实现省、市、县经营分析一个体系、一套数据,统一排名通报,经营分析数据时间提前,提升对经营发展的数据支撑水平。

(二)建设营销维系支撑门户高效支撑渠道数据应用

建立清单式精确营销、维系IT支撑体系;扩展增值业务主动营销能力;增强市场销售拓展IT支撑能力,提供“两达图”支撑:业务房间到达图、资源房间到达图。

(三)建立全省收入预估机制辅助经营决策

部署收入预估应用,支撑省、本地网管理层提前掌握收入;实现每月26日预估当月全业务收入,准确率达到99%以上。

(四)提升数据分析挖掘能力

基于客户细分的差异化营销,已成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相应的数据分析挖掘支撑需适度提前部署;分析挖掘的能力提升,关键在于有先进的建设理念。具体实施:建立客户信息共享库、流失预警、维系挽留、渠道分析、客户价值视图、增值业务客户画像。

五、数据运营集约化工作

(一)优化日报集中运营流程,提升数据时效性

建立ODS7×24小时运营保障机制,每日8:30向管理层昨日量收数据。

(二)建立集约化运营管理规范,提升数据质量

建立统计口径归口管理制度及元数据管理 的应用机制,从流程上规范,在系统上固化;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统计、数据各环节设立质量稽核点。

(三)人工成本专项激励,提升数据分析应用价值

建立一套可量化的指标体系,评估IT数据应用效果;实施人工成本专项激励机制,提升数据分析应用价值。

(四)加强数据支撑队伍建设

按集团公司数据应用专业关键岗位设置的分类,充实数据应用人才队伍;建立专业化的培训体系,持续提升数据应用队伍的专业能力。

六、总结与展望

2011年,数据应用工作将围绕着“紧盯企业核心目标,持续创新引领业务发展,加快价值驱动的IT集约化运营模式转变”的工作方针,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为检验标准,改变被动的、需求驱动的IT支撑模式,主动参与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全过程,在为广东公司企业运营提供数据支撑的过程中,实现和证明数据应用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阮.电信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模式探讨[J].中国通信,2003,3

[2]张成波.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模式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6

篇6

关键词: 数据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熵权; 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TN911?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22?0039?04

0 引 言

随着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建设逐步深入,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数据环境。信息数据的大量产生,以及从各种渠道收集获取的不符合系统要求的数据造成了维度不完整、数据取值范围不一致、历史数据缺失、频度不一致和计量单位不一致等问题,从而对企业的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影响非常严重。

数据作为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对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质量的高低直接对整个系统有直接的影响。好的数据质量是各种数据分析能够得到有意义结果的基础条件,而质量低劣的数据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因素。

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在公司生产经营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级数据资源已成为公司重要的核心资源,为公司领导及各业务部门及时全面掌握生产经营情况以及科学分析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因此,公司确定将对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数据开展数据质量评价、通报、考核工作。

数据质量评估是为了保障电力企业两级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及时、完整、准确地接入,提升数据质量,为了准确而客观地评价数据质量,有效地指导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工作开展,必须在建立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本文基于当前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研究的成果,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法[1]和层次分析法[2]分别确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的客观指标权重和主观指标权重,然后综合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而建立了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的熵组合权重评价模型。

1 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1 数据质量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作为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模型,需要通过对一组关键性指标的监测和分析,以此来反应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水平情况,因此建立科学的公司数据质量水平评价指标是建立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水平评价模型的重要环节。本文根据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数据现状,在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以下原则建构了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全面覆盖、重点突出。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范围覆盖运监中心所有业务数据,包括各源业务系统线上自动接入的系统数据和各业务部门以线下方式手工录入的各类数据;重点核查系统自动接入数据,并进行数据溯源、分析和数据评价,以逐步提高线上自动接入比例,减少线下手工录入数据,支撑运营监测(控)工作及时有效开展。

(2)统一规范、客观高效。制定统一规范的数据质量规则和评价工作流程,并将规则和流程固化到运营监测(控)信息支撑系统中,依托系统对数据质量进行在线监测,客观、真实、即时反映数据质量情况。

(3)循序渐进、持续优化。以运营监测(控)数据需求为基础,根据数据接入实际情况,不断丰富数据质量核查规则,完善和提升评价标准,动态调整评价指标,持续优化评价体系,实现以通报评价促进数据及时、完整、准确接入,逐步提升运营监测(控)数据质量。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中,根据不同评价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性质的评价指标,能够更准确地反应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的现状和趋势。

(5)实用性与可比性原则: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设计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实用性以及能够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指标要简化以及数据易于获取。

1.2 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指标分析

根据以上原则和数据质量原理,结合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的指标维度包括以下四个维度:

(1)数据接入情况要求数据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入全部接入系统。主要从数据应接入数量、实际接入数量、指标历史数据等方面进行核查。数据接入情况用指标数据自动采集率和指标历史数据接入率两个指标来度量,其定义为:指标数据自动采集率反映指标通过系统接入的自动化程度,是指实际由源业务系统自动接入的指标数据占指标体系中应接指标总数的比例;指标历史数据接入率反映历史数据接入情况的指标,指历史数据在规定的时间和频度周期内接入系统,由月指标历史数据接入率、周指标历史数据接入率、日指标历史数据接入率等构成。

(2)数据质量及时性规则要求数据在规定的时间和频度周期内接入系统。主要从各源业务系统数据接入及时性及各省(市)公司数据上报及时性等方面进行核查。数据质量及时性用指标数据接入及时率来度量,其定义为:指标数据接入及时率反映数据接入及时情况的指标,指数据在规定的时间和频度周期内接入系统的比例,由月指标数据及时率、周指标数据及时率、日指标数据及时率等构成。

(3)数据质量完整性规则要求数据记录内容完整。主要从数据业务维度组合完整、单位维度完整、指标值完整等方面进行核查。数据质量完整性用指标数据完整率来度量,其定义为:指标数据完整率反映数据接入完整情况的指标,指数据记录内容完整,包括数据业务维度组合完整、单位维度完整,指标值完整等,由月指标数据完整率、周指标数据完整率、日指标数据完整率等构成。

(4)数据质量准确性规则要求数据符合各业务规则和业务实际。主要从数据间业务逻辑准确和数据内各种维度、频度、字段之间业务逻辑准确,以及数据值、精度属性准确等方面进行核查。数据质量准确性用指标数据准确率来度量,其定义为:指标数据准确率反映接入数据准确情况的指标,指数据符合各业务规则和业务实际,包括各种数据间业务逻辑准确和数据内各种维度、频度、字段之间业务逻辑准确,以及数据值、数据精度等属性准确,由月指标数据准确率、周指标数据准确率、日指标数据准确率等构成。

本文依据上述原则和文献[3?5]的研究成果以及结合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实际情况,确定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2 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模型

2.1 层次分析法及应用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匹茨堡大学教授T.L.Saaty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将决策者的决策思维过程与经验判断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层次分析法在信息系统数据质量综合评价领域得到广泛应用[6]。采用层次分析法将目标问题分层逐步分解细化,将专家经验知识引入不同的层次中。问题分解的最低层元素是可以明确获取和度量的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的各个单项指标,以相对标度作为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度量的测度,从而回避了绝对量求解的困难。

2.2 熵权法及应用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对专家经验水平要求很高,评价结果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而信息熵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信息熵是用来度量随机变量不确定程度,可以用来解决信息量的度量问题,即对不确定性的了解所需的信息量,可以被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多少来表示。如果某评价指标的熵越小,说明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就越大,在综合评价中所起的作用就越大,权重就越高[1]。应用熵权法[7?13]可以尽可能消除人为因素对应用层次分析时计算各指标权重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为实际。熵权计算方法如下:

设有[m]个待评对象,[n]个评价指标,则原始数据矩阵为:

2.3 组合评价模型

基于直接计算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的困难及采用层次分析法的不足,本文采用组合权重法对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进行度量,主要步骤如下:

步骤1: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识别,确定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xi],建立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步骤2:应用层次分析法获得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Wj],[j=1,2,…,n]。

步骤3:根据式(1)~式(3)应用熵权法计算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wj,][j=1,2,…,n]。

步骤4:计算综合权重

[ω=W1w1j=1nWjwj,W2w2j=1nWjwj,…,Wnwnj=1nWjwj=(ω1,ω2,…,ωn) s.t. j=1nωj=1; ωj>0] (4)

步骤5:计算评价结果。利用式(4)可得第[i]个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Ai]:

[Ai=j=1nωjX*×100i=1,2,…,m;j=1,2,…,n] (5)

式中:[ωj]为综合权重;[X*=(xi1,xi1,…,xin)]为预处理后的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度量值。

3 算例分析

以电力企业8家下属单位运营监测(控)中心基本信息为依据,根据本文所建立的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这8家单位进行综合数据质量评价。

(1)获取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数据。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部分指标数据通过人工线下收集,经过预处理后的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度量值见表1。

(2)对图1所示的5个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向量为:

该评价结果和公司下属8家单位的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从而证明了该评价模型的有效性。

4 结 语

本文将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结合起来建立了电力企业公司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充分发挥二者的优势,取长补短,使构成的模型具有两者的优点。应用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支撑信息系统的数据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适用有效,能够较全面反映电力企业运营监测(控)中心数据质量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文军.基于熵权法的航空公司绩效评价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22):6939?6941.

[2] 张永艳.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39?241.

[3] 黄武锋,郑华.面向企业信息化的数据质量评估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21(1):186?188.

[4] 王继民,赵运革,徐波.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在水利普查中的应用[J].水利发展研究,2012(7):11?14.

[5] 杨青云,赵培英,杨冬青,等.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9):13?15.

[6] 高起蛟,严凤斌,池斌,等.层次分析法(AHP)在数据质量评估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11(3):168?170.

[7] 冯义,李洪东,田廓,等.基于熵权和层次分析法的电力客户风险评估及其规避[J].继电器,2007,35(24):67?73.

[8] 陈文斌,龚代圣.基于AHP熵权法的信息化厂商评价模型及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2):102?106.

[9] 冯义,李洪东,田廓,等.熵权系数法在湖北某高速公路投标决策中的应用[J].工程造价管理,2009(3):34?36.

[10] 刘宁,高飞燕.基于AHP?FCE的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与应用 [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19(11):11?13.

[11] 朱强,阎子刚.基于AHP与TOPSIS算法的供应商选择决策方法[J].物流与信息,2008,17(2):197?199.

篇7

作为网络服务商,公司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其中开放式通信平台“张江新网”已覆盖了张江高科技园区内每一栋楼宇,可为用户提供多种方式的接入服务。公司还按ANSI/TIA-942国际标准倾力打造了设施一流、具有电信级运营保障、运营商中立的国际数据中心(IDX),使之与强大的网络资源一起构成了完整的数讯综合业务平台。

数讯致力于结合用户需求研发“网络服务产品”,发展中国国情的“网络增值服务产品”。

2007年,为了拓展业务及加强网络增值应用产品的研发;数讯建成了具备一流通信环境和保障条件的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内实现与国内所有知名电信运营商及上海本地各运营商的互联,成功地提供了跨运营商的网络应用,可为用户提供从数据灾难备份、数据汇聚到信息等灵活的网络增值应用产品。

今天的数讯已成为为数不多的具备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数讯不仅致力于自身在技术及运营管理上达到业界领先,更通过与国内各大运营商及国际运营商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汇聚多方通信资源互连互通,在为客户提供独具优势的全方位通信及数据托管解决方案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网络管理和安全检测等增值管理服务,使网络应用为客户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

十年来,数讯综合业务平台逐渐发展壮大;从这个平台上不断涌现出新的增值服务产品,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精准的服务。用户喜爱数讯,因为这里不仅提供宽带接入等数据通讯业务,更有高效、优质的网络增值产品及服务。

篇8

对于信息化和运营管理,丁元刚有自己的独到理解。其中一条就是信息化一定要和业务结合起来,在推广信息化过程中,多年来丁元刚一直坚持完全基于业务需求来打造IT系统。他的策略是:战略指导规划、业务引导需求、开发依托供方。他认为这种“自上而下”的企业信息化方式更能和企业的业务部门融合在一起,在实施过程中也会更加顺利。

提到在旭辉角色的成功转换,他认为这和旭辉董事长、总裁等领导层的支持以及旭辉的企业文化氛围分不开,让他顺利适应运营总监的角色,没有感到任何困难。

CIO的选择

近几年,伴随政策调控和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房企自身规模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地产百亿军团开始优化管理,IT部署获得提速,更鲜明的是,诸多地产百亿军团CEO开始亲自主抓信息化管理。地产百亿军团开始高调启动信息化管理战略,以期凭借高效信息化平台让整个集团业务和管理“看的清、合规化、透明化”,最终有效解决或缓和企业做大过程中的诸多管理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碧桂园、保利、招商、旭辉等地产企业开始建设业务管理系统和知识管理平台等信息化项目,通过这些项目能够让地产行业的新理念、新组织和新流程固化下来,提升地产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减少企业的成本支出,实现管理水平从百亿元向千亿元企业规模靠拢。

“不管什么样的企业,上信息化一定要比不上信息化要好,而且信息化水平一定跟业务管理水平紧密相关。我们一定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一定是解决我们的管理问题和业务问题,一定是考虑我们当前的管理现状,决定到底做什么样的信息化。旭辉的信息化体系是以全面预算为核心的、一体化业务系统。”

这种务实的精神和态度在旭辉一体化信息化规划设计过程中一直得以保留。经过近3个月的调研,丁元刚为旭辉量身定做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化规划,这个规划在2012年底出台,相关的业务系统和公司战略目标规划体系紧密结合,形成旭辉业务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据了解,在对平台的解决方案选择上,是选择之前一直合作的明源还是金蝶的地产ERP系统,丁元刚为此颇伤脑筋。最后从技术架构、财务和业务信息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等各方面进行了周密思考,他还是选择了金蝶的解决方案。

在外人看来,丁元刚现在的工作和信息化有关,但工作范围大大超越了信息化的范畴。“目前我在旭辉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分为流程、运营和信息化三个方面,运营会涉及到企业规划和项目中的具体指标,需要我们严格规划,落实也要高效;流程包括企业的采购、财务、成本管理、销售、客服等各个环节;而信息化作为一项辅助手段,涉及到的范围会更广泛,它会通过各种信息化技术和工具帮助企业落实各种管理目标。”

要管理的事情比过去多了,责任也比以前要更大了,这就是目前丁元刚作为CIO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

用数据说话,平台化管理

在为房地产项目和企业运营提供管理技术和工具的时候,大数据被丁元刚认为是地产未来的信息化方向之一。

“旭辉集团在内控管理特色上可以概括为四化,即体系化、流程化、标准化、数据化。”他接着表述说,“体系化是形成旭辉自己特色的应用体系;流程化都是一步步做出来,规范业务动作,使得速度提高,降低我们的风险;标准化就是做的每个动作都是有规范可依循的;而数据化是所有的成果都应该用数据来描述。”丁元刚补充说,信息化和数据化不能简单等同,如果加上信息化,这就是旭辉内控管理的“五化”。

在经过旭辉高层主管协商之后,丁元刚及信息化部门负责规划和落实,今年旭辉ERP系统成功实施了“计划编制与调整、计划执行、计划达成率(考核节点、主项计划、专项计划、里程碑计划)、里程碑计划地铁图”等功能模块,建立了一整套规范的业务处理流程(纵向合理分工、横向相互承诺、抓大放小、层层聚焦),实现了旭辉集团计划运营管控,计划及时汇报、多维度评价及集团报表展现,进一步加强了旭辉集团运营管控的力度和信息化水平。

在运营计划管理体系中,系统要对关键业务点进行管理和监控,选择各主要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实行具体负责人制度。对各关键业务点设立体系目标,由负责人对目标任务的进展和实现全程监控。以地块招标过程管理来说,就是严格按照“4861”的管理监控目标来进行,即:在取得土地中标书后4个月开工;取得中标书后8个月开盘;开盘当月完成推盘量的60%去化率,中标书取得11个月后净现金流为正。上述工作严格按照分级管控;分段考核;逐步分化;考核到人的体系方针来完成。

“关键是所有的工作都是在系统中完成的,不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真正是通过数据来说话,用平台来管理。”丁元刚表示。

在旭辉企业流程管理过程中,系统充分发挥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统一的协同优势,打通研发、开发、销售、物业等流程环节。通过流程业务知识库的积累和帮助,实现资源协调、过程增值、客户导向的目标。

篇9

一、企业业财融合概述

1.业财融合体系框架

业财融合是指通过将财务管理深度融入业务运营中,支撑企业战略和运营决策,实现业财精益协同,助力企业价值创造。如下图所示,业财融合体系应分为目标层、内容层、方法层和支撑层。其中,深化协同、支撑决策、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推进业财融合的终极目标,位于业财融合体系金字塔的顶端,为明确其他层级的边界提供方向;内容层是业财融合的重点领域,是企业的核心价值点;方法层为业财融合实施提供具体管理工具,并随企业的管理特点和业务变化不断更新;位于金字塔底端的支撑层是业财融合体系的坚实基础,为业财融合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上述四层相互影响,有条不紊地推动业财融合的管理闭环。

2.业财融合体系特点

全局性。业财融合涉及范围广、层次多,影响整个企业的经营发展,因而获取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尤为重要,业财融合体系的构建和应用需作为企业级项目来推动,业财融合的管理机制也需上升至企业层面,在整个企业推动贯穿执行。

开放性。业财融合体系框架具有稳定性,但同时也应有开发性,业财协同模式、业财融合工具方法都将会随企业的发展持续更新,动态变化。

过程性。业财工作协同对企业影响广且深,会对企业现存管理模式造成冲击,如战略规划、信息系统、人员分工和数据管理等。企业的业财融合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分步开展和稳步推进。

协同性。业财融合强调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深度交互融合,双方需要解决语言不一致的难题,统一业财口径,达成共振,实现深度的协同。

二、企业业财融合的意义

1.业财融合是企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抓手

随着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化,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企业资源配置压力日益增大,原有粗线条管理方式已不再适应发展需要,企业需搭建精益化管理的运营体系为转型升级服务。业财融合要求财务将价值管理相关要求融入业务管理中,在资源配置、转型提升等方面提供专业化、常态化的全流程支撑,业财协力帮助企业科学进行资源配置、合理评价资源效能,实现精益化管理和战略转型。

2.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实现高效低成本

行业竞争和市场竞争激烈,对成本效益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加强成本管控、提高资源使用效益、践行低成本高效运营,已逐步成为许多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业财融合的降本增效管理,通过管理会计准确反映成本投向,清晰揭示成本动因,客观评价成本效能,引导全员树立成本意识,形成闭环成本管理机制,为优化成本管理模式提供支撑,在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助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

3.业财融合有助于打造高质量的产品服务

打造高质量产品、提供高水平服务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诉求,业财融合作为财务传统职能的延伸,与以往最大区别在于站在业务视角,用财务理念和方法助力业务活动提升价值创造能力。财务和业务站在同一视角,使财务工作进一步向业务线条纵深延伸,全方位了解业务需求,在规划设计、采购管理、投资运维、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等各环节,为业务运营提供支撑,参与全流程闭环管理,有效提升内部价值链各环节的协同,促进业务多样化及商务模式创新,助力高质量产品服务的打造。

4.业财融合为管理决策提供重要支撑

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价值信息中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因而财务信息本身即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业财融合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企业管理决策的支撑,通过将财务触角深入到各项业务运营活动中,促进业财信息实现有机融合,专业性、全面性和综合性集于一体,为企业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提供重要信息支撑,对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益、实现价值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企业业财融合内容

1.目标层

尽管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价值最大化,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业财部门的目标并不一致,业务部门主要关注业绩目标的达成,而财务部门则更重视企业经营状况的反映和监督,二者皆对企业价值效益创造的关注不够。推动业财深度融合,是要从根本上打通业财部门的目标壁垒,统一认识、关注效益、密切合作,积聚双方力量共同提升企业的价值创造。一方面,通过深化业务运营和财务管理的融合协同,将价值创造及风险防控等理念,深置于企业的价值链(战略规划、采购管理、产品管理、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业绩管理),提升业务经营重要阶段对价值和风险的关注度,有力支撑改善企业经营决策和战略转型;另一方面,通过优化企业原有流程,将财务管理贯穿到整个业务流程中,利用财务信息协助业务部门,开展事前总体规划、事中实时调整、事后评估分析,发挥财务数据优势、推动业务持续增长,打通管理壁垒和沟通障碍,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2.内容层

业财融合强调以企业全局为出发点,以企业价值链中的关键价值创造领域为切入点,业财联动协同合作。通过梳理企业价值链,结合企业业务属性,明确业财融合切入的价值链环节,从战略规划、采购管理、产品管理、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业绩管理等维度贯穿企业经营发展。这些维度是企业价值链条上的主要价值点,战略规划是企业经营发展的起点和方向指引,在制定战略之初就辅以充分的财务信息支撑决策,有助于企业将资源运用到关键处;采购管理是生产经营的前端环节,业财数据联动分析对实现采购高效低成本大有裨益,帮助企业节省成本、创造利润;产品管理是企业经营的核心,基于业财大数据挖掘协助企业进行产品需求预测、盈分析等,打造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企业内外部信息,综合分析市场占有率、营销费用等业财数据,有利于提升营销的精准度和效益值;客户服务是企业联系客户的重要抓手,跟踪客户数据,在客户服务质量和服务成本间取得平衡,可在不减损企业利润的同时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业绩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的工作积极性,量化分析各部门创造的价值效益并据此进行业绩评价,集公平性和合理性于一体,引导员工切实致力于企业的价值创造。

3.方法层

企业业财融合体系具有全局性、过程性、协同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在推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高效优质的方法工具必不可少。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大数据的管理会计分析工具,成为业财融合的有力帮手。针对战略规划到业绩管理这一关键价值链,开展全面预算、运营支撑、风险防控和管理分析工作,利用贯穿始终的企业运营大数据,辅以搭建的融合信息系统,事前、事中和事后实时业财协同,并因此形成闭环,以管理分析的结果作为下一期全面预算的基础,实现信息交互流动的良性循环。工具方法的运用是开放性的,因企业而异、因管理而异,并随企业经营变化而调整。

首先,以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业财资源配置效益。全面预算管理是业财融合推进的重要一环。对企业而言,预算管理本身就是业财互动的重要节点,但目前企业实践中,预算管理的资源引导有限、全员意识不足、管控集中前端,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都亟待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预算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信息技术为抓手,实现业财数据集中处理、实时融合,从战略规划到业绩管理链条全方位进行预算管控。依托于大数据的全面预算管理内涵丰富,首先是全面资源管理,基于资源扫描大数据将预算管理范围覆盖公司所有可规划资源,通过资源数据挖掘分析,发挥资源引导作用,为战略规划的制定也提供了有力支撑;其次是全员预算管理,将预算数据颗粒度精细化,建立从上而下的全员预算关联机制,把预算管控嵌入业绩考核,致力于实现“人人都是预算员”;最后是全生命周期管理,根据整个预算周期数据分析结果找到预算管控的薄弱环节,加强立项、执行、调整、考核全周期管理,推进资源闭环管理,助力采购管理、产品管理等关键价值环节,实现降本增效。“三全”预算使得企业能够将财务管理深度贯穿于业务运营中,全过程对成本执行进行监控,及时响应业务变化需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益,实现价值创造。

其次,以运营管理支撑助力经营决策制定。为企业运营管理提供实时高效的支撑,是推进业财融合的核心。在企业实际运营中,仅依靠业务数据难以独立完成决策制定,简单的财务数据对企业决策支撑作用也十分有限。尽管部分企业在业财数据支撑运营管理方面已有一定实践,业财管理壁垒的存在、业财融合程度的不足,依然大大减损了支撑力度。因此,需发挥财务专业优势,紧密结合企业业务流程,实时、持续地将财务管理植入到企业业务运营中,针对各类业务需要建立业财大数据分析模型,以分析结果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力决策支持。企业关键价值链中,采购管理、产品管理和市场营销这三个环节的经营决策,尤其需要基于业财大数据分析的运营管理支撑。如企业营销模式的确定,企业可建立营销模式分析模型,用模型对不同营销模式下的营销成本和营销效果进行整合分析,判断不同模式给企业带来的盈利能力和产品、企业形象的综合影响,支撑企业选择最有利的模式。基于业财大数据的模型分析和管理支撑,企业在制定经营决策时,不仅可考虑到对业务经营目标达成的助益,也同时兼顾了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再次,以运营异动防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将财务信息融入运营异动的实时扫描和防控中,是业财融合推进的深化。目前的现状是企业监控运营指标时未结合业财大数据,导致分析视角局限于具体业务本身,部分风险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极大影响企业实际运营的效率效果。为此,首先需构建嵌入式风险管理体系,深度融入财务元素,基于业财大数据的历史分析及未来预测,设立指标的异动临界值。实际运营中,利用风险地图全方位实时扫描重要指标,深入挖掘指标异动中存在的经营风险,针对运营异动进行分析和预警,评估风险重要性和发生频率,实时响应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切实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以企业安全漏洞风险为例,传统业务运营中,通常仅考虑安全漏洞发生频率和漏洞大小,是否低于安全管理规定标准,业财大数据的综合分析,还将涉及漏洞发生后检查和修补的成本、用户体验下降的损失等,从而有助于企业将资源运用于关键漏洞的扫描和异动分析,切实降低经营风险,防止企业价值减损。

最后,以管理会计分析提供深度管理建议。运用管理会计分析方法复盘企业经营全过程,提供深度管理建议并进一步影响下阶段战略决策,是业财高度协同的关键步骤。企业在构建业财大数据库的基础上,反观企业各个阶段的经营过程和成果,深入挖掘客户维度、产品维度、营销维度、重点成本维度等多维度业务数据和财务信息的联系,深度揭示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机会,从业财双方角度提供深度分析报告及管理建议。以建立客户维度效益评估模型分析为例,效益评估模型深入结合业务实际,采用客户直接成本和间接分摊成本相结合的模式,计算单一客户效益,生成客户效益分析报表和报告,为营销资源重点投入分析、核心客户群效益监控和经营效果分析等提供精细化支撑。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管理分析应用实践并总结经验,吸取企业内部乃至行业标杆的优秀经验,积累一系列管理分析应用案例,不断推动价值管理向公司运营纵深渗透。

篇10

关键词:新媒体;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一、传媒产业的升级转型对新媒体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现阶段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促使媒体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传媒形态呈现多样化。数字创意、数字出版、网络视听、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形式多样的融媒体、新媒体先后涌现,一批具有强大传播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呈现,新的传播体系与媒体矩阵形成,新媒体传播机制推陈出新,媒体的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发生显著变化;二是顺应新媒体的发展特点,陆续产生首席内容官、直播视频记者、微信微博运营、新媒体编辑、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自媒体推广等众多新的职位。新兴的新媒体岗位标准既需要掌握传统媒体的采写、编制、剪辑等基本专业技能,还要熟悉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懂用户会互动、懂数据会信息整合、懂内容会产品运营、能策划会短视频制作,并熟练进行可视化新闻报道等新技能。高等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职业性与实践性,面对新媒体产业的迅猛发展,专业人才的职业内涵需求的变化,高职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对应调整,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新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下,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也是最重要的改革突破口。

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媒体产生巨大冲击,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受众粘性、信息整合、内容形态、传播渠道等对传统媒体产生深刻影响,传统媒体已走上融合媒体的发展道路。目前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存在几个问题:一是“互联网+”式跨媒体型人才培养特征薄弱。融合媒体已向纵深发展,全媒体传播体系已成为趋势,“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对用户的诉求准确分析的能力也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技能,当前数字内容管理、数字信息存储等新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力也是“互联网+”式人才需求的特征,而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还局限在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媒介岗位的采编、播制、拍摄技能,缺少融媒体需求的具有复合型的“互联网+”式人才培养的特点。二是“专业+”式复合型技能特点不显著。现阶段,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还不能体现新媒体传播分众化、窄播化的特点,仍然以传统新闻写作、拍摄、视频制作为主的技能培养,对学生缺少用户分析能力、新媒体产品内容整合、策划与运营能力、新媒体小程序、微视频、微传播等产品的策划与设计能力、创意剪辑合成能力、网络能力的训练,实践教学观念滞后于产业发展态势,课程体系与新媒体市场需求的职业能力有很大差距,课程内容也缺乏与新媒体工作内容相关的项目实训,职业技能培养不能有效对接新媒体岗位的需求。

三、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于理论教学体系,是与知识理论体系相对应的一项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实训体系,包涵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保障、实践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既要体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统一性,又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职业性。为此,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应当主要从下以几个方面进行构建:1.构建基于新媒体职业需求的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构建的出发点是市场需求、社会需求和岗位需求,通过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岗位群能力需求分析而构建。现阶段,智能化、数字化的技术深刻变革传媒产业,新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已呈现数字化、网络化、碎片化、渠道化、可视化、多媒体形态化的发展,媒体生产内容以多元的形式展示,内容融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混合传播形式,内容报道丰富,尤其短视频、H5、VR可视化形态报道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对新媒体相关岗位需求较多的领域主要分布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娱乐、教育、生活服务等方面,新媒体岗位职责集中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多渠道与平台的内容更新、策划运营、产品推广等,尤其对用户、内容数据分析、线上活动组织、与用户互动的能力需求日渐明显。高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应聚焦现阶段新媒体产业的变革与发展,围绕融合媒体、新媒体领域职业岗位的新变化、新需求,确定新媒体人才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根据新媒体内容制作、数据分析、媒体技术、内容策划、新媒体运营等核心岗位技能,分析融媒体、新媒体就业岗位群的专业基础能力、行业通用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设计知识、能力、素质目标,构建高职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新媒体人才需求呈现“专业+”复合型,策划能力、写作能力、采编能力、摄制剪辑能力已成为专业通用能力,新媒体技术、融媒体内容整合编辑、文案策划、融媒体内容运营等能力为专业核心能力,数据挖掘与分析、融媒体产品设计、品牌策划、互联网市场运营等能力逐步发展为专业的拓展能力,高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应遵循“产业需求调研—行业人才需求分析—主要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专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确定实训课程领域与目标—确定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实训模块—开发实训项目及任务—开发单项、综合、顶岗实训项目”的流程,构建以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相结合,实训项目与职业技能相结合,实习平台与生产平台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媒体快速发展的复合型技能人才。2.构建“层次递进化”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是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每个实践课程不是独立割裂的,而是依据岗位能力、工作任务设计的体系化课程。从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网站对新媒体专业人才的职业发展需求分析,递进的职级岗位主要涵盖新媒体内容编辑、运营主管、新媒体总监。新媒体内容编辑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内容、用户、活动、推广”四个模块,工作内容为资讯的收集与整理,素材信息、数据的收集,文章的编排与排版,根据主题、活动等撰写新媒体文案;与用户互动并解答问题,建立粉丝交流群,策划与组织线上活动;撰写活动推广方案,对各新媒体平台、渠道进行信息推广与管理。新媒体运营工作内容主要有“分析、团队、运营、市场”四个模块,对行业网站或新媒体各平台进行市场分析定位;通过数据分析、用户访谈确定用户画像;对内容、活动数据分析,优化运营方案,对项目进行规划,确定每期内容选题,制定项目整体计划,制定管理团队并绩效考核;聚拢媒体资源,商务谈判等。新媒体总监的工作内容主要有“运营、管理、市场”三个模块,具体为制定项目战略目标,对行业市场预判,整合行业渠道、媒介等资源;独立带领团队,协调内外部资源,运营栏目或平台;开展市场、商务谈判等。基于新媒体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变化,高职新闻专业要培养具备复合专业能力的人才,就需要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引入岗位技术标准,对接新媒体内容生产、文案创意与策划、新媒体数据分析、运营推广、数字产品制作等核心职业能力的需求,开发与新媒体工作岗位对接的专业通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的模块化课程,每个模块化课程可采用三级化实践教学,即课程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暑期社会实践、毕业顶岗实习的方式,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层次递进化”能力培养,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3.打造校企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高职新闻专业要培养具有新媒体思维,具备新媒体复合专业能力的人才,就需要持续结合传媒产业发展,联合行业优质融媒体企业,建立校企融合多元化的实训教学平台。校企协同开发专业实践课程,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构建虚实仿真工作情景,训练学生适应复杂化的新媒体实践任务;引入新媒体行业资深人士,成立“大师工作室”,协同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复合式新闻实践能力;以教室、仿真室、实训室“三室”为基础,以识岗、习岗、顶岗“三岗”为途径,拓展课堂的内涵外延,通过仿真、模拟、实践能力训练、新媒体技术培训、社会技术服务等为主要功能,深度融合课内、课外、企业“三课堂”,学生通过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仿真”或真实的生产项目的教学实践,切实感受职业标准,才能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全面提升的实践教学目标。4.建立多维度的实践教学评价。实践教学评价是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衡量,也有益于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评价主要面向专业、实践课程、教师、学生四个维度来设计评价指标。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基于新媒体的岗位工作内容,高职新闻专业的实践类课程教学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尚需完善,需要以校企合作为抓手,联合新媒体行业、企业,建立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以新媒体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开发新媒体系列岗位的职业能力标准,依据职业标准构建课程体系,系统设计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在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时代的变革,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推进课程改革,才能培养出满足新媒体行业所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魏胜宏,唐红雨,王琳.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J].镇江高专学报,2016.

[2]杨静民,纪惠军等.基于“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