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建设范文

时间:2024-02-23 17:5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规划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规划建设

篇1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20*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部署20*年度建设任务。今天上午,我们参观了*区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刚才,市水利局朱宪生同志就去年的水利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就今年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安排意见。*区、*区政府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介绍了经验,希望各地互相学习借鉴。会议还对20*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获得表彰的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根据会议主题,我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紧迫感

农田水利历来是制约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通过各级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治山治水、改田改土活动,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持续不断的改善。尤其在去年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后,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大反思、大行动”,狠抓宣传发动,加强机制创新,加大资金投入,各地广泛掀起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热潮。20*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呈现出四个“多年未有”的特点:一是组织领导力度之大多年未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专题研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发展的决定》和《建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各地党政主要领导都亲自走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主战场,分管领导更是靠前指挥。二是资金投入之大多年未有。一年来,全市实际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近80亿元。

其中,完成国家补助70亿元,群众自筹3.65亿元,社会资金投入1亿元;完成水利建设投资40.9亿元,交通建设投资25亿元,生态建设投资15亿元。三是完成任务之重多年未有。水利设施建设方面,全市修复水毁水利工程8056处,整治病险水库214座,建成各类饮水安全工程4.5万处,解决了11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小型水源工程2.9万处,维修改造机电提灌设施13.2万台48.9万千瓦,新增蓄水能力935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21.3万亩,恢复改善灌面119万亩。鲤鱼塘、玉滩水库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公路建设方面,新修村级公路6749公里,新增通公路的行政村400个。生态建设方面,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8万亩,新增保护面积1880平方公里,完成成片造林130.5万亩,新建农村沼气池10万口。农田建设方面,改造中低产田54.4万亩,完成国土整治3.1万亩。四是群众参与热情之高多年未有。全市共有300万农村劳动力直接参加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累计投入劳动工日4000多万个,日高峰出工人数达到200多万人。

成绩固然可喜可贺,但是问题不容忽视。我市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还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广大干部群众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认识不能保持一种常态。去年之所以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有很大的提高,是因为特大旱灾的逼迫,是被动的提高认识。没有发生灾害的时候,不少同志的认识程度就会降低,思想上也会放松。二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运行机制普遍缺失或操作性不强,存在主体不明晰、责任不清楚、投入无保障等诸多问题,农民群众和社会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片面依赖国家投入,依赖政府实施的状况在一些地方还严重存在。三是工作方法不当导致效果不好。一些地方从规划到建设都分不清轻重缓急,突不出重点,把有限的精力、财力用于撒胡椒面,搞遍地开花,其结果是工作效率低,投资效益低,造成年年兴水不见水、年年栽树不见树的尴尬局面。

在总结回顾过去一年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正确把握新形势,努力开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局面。

首先,要正确认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新任务。总书记对我市新一轮发展作出了“314”总体部署,提出了“加快”和“率先”的殷切期望,特别指出要“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有基础先行,“加快”和“率先”才可能实现。农田水利所涉及的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基础,又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更快一步,更先一筹。据有关资料,目前我市人均蓄引提水能力居西部12省市(自治区)倒数第一、全国倒数第二。人均旱涝保收面积仅0.17亩,比全国平均水平少0.3亩,居西部倒数第一位。全市拥有达标堤防仅128公里,居西部第11位。全市现有严重病险的水库1564座,占水库总数的56.2%。尚有13%的行政村不通公路,18个扶贫重点区县的公路网络密度仅为每百平方公里35公里,比全国平均水平少2.1公里。因此,从我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现状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从“加快”和“率先”的要求看,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十分紧迫。

其次,要正确认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新挑战。一是在现行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农民群众的思想分化,目标分化,难以形成统一的意志,给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发动增加了难度。二是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就业,给农田水利项目的实施增加了难度。目前,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超过70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力,留守种田的劳动力已经难以承担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三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有所提高,强度有所加大,导致农田水利设施边建设边遭受破坏。我市暴雨洪涝灾害多发,每年都不可避免地导致一批水利、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地损毁。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克服这些困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可能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第三,要正确认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新机遇。当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机遇很多,一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启动建设,必将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从政策上、投入上给予更多的倾斜;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农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总体形势将得到长期保持,农田水利的基础地位将长期巩固。三是去年特大旱灾后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势头还将延续,惯性作用还将继续体现,今年部分地方遭遇百年不遇暴雨洪灾再次触动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有利于对农民群众的组织动员。四是广大农民群众有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好传统。这些机遇是我们做好20*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条件,值得我们好好把握和珍惜利用。

总之,我们一定要以科学的态度、以发展的眼光,客观、正确地研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通过查找差距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通过分析挑战增强制定对策措施的前瞻性和针对性,通过挖掘机遇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信心和内动力,为搞好20*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明确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

根据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联系我市实际,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揽,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手段,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坚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土地规模经营相结合、与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农村水利、道路、生态和基本农田建设,努力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夯实基础。为此,我们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突出抓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突出抓好水利建设,切实增强自然灾害防御能力

长期以来,水利是我市农业发展最根本的制约,水源工程少、水资源利用差、水利设施病险失修,导致我市农业长期处于靠天吃饭的境况。去年的旱灾、今年局部地方的洪灾导致农业严重损失,教训十分深刻。而我市一些水利建设搞得好的地方,应对自然灾害就从容得多。比如,南川区近几年通过加强水利设施的整治维修,改革水利管理体制,在去年的大灾之年粮食产量不减反增。今年的时间只剩下一个季度,而剩下的这个季度正是一年一度大搞水利建设的黄金时段。我们一定要把治水摆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中之重的位置,抓住有利时机,扎实开展水利建设工作:

一是加大病险工程整治力度,恢复和提升现有水利和农机设施的效益。今后几年,中央将加大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的投入,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利用这个机会对我市现有病险水利设施进行一次彻底的整治。当前,各地要逐一摸清病险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找准“病根”,登记造册建好台账,按照轻重缓急列出先后顺序,按照中央提出的3年销号的限期编排出倒计时进度计划,研究制定有力的办法举措,确保这项顺符民意的好事实事有序推进,落到实处。要全面修复水毁水利设施,为确保明年的农业生产用水奠定基础。在抓好病险水利工程整治的同时,各地还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农村机电提灌设施的维修和更新改造力度,恢复和提升机电提灌在抗旱排涝中的保障能力。

二是加强农村人畜饮水建设,更大程度地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保障农民群众人人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应尽之责。各地要实行“整乡推进”与分散解决相结合,按照缺水程度分类指导,分步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让无水的农民群众有水喝,其次是让农民群众饮上安全水、卫生水、放心水,在此基础上提高取水方便程度,逐步改用自来水,有条件的地方实行自来水一步到位。坚持联户解决与单户解决相结合,努力以最少的投资解决更多群众的饮水问题。

三是加快灌溉设施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坚持大中小并举,大力兴建一批蓄、引、提水工程,完善农田灌排体系。要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建成涪陵龙潭一期、永川孙家口等6座中型水库主体工程,力争新开工2—3个中型水源工程,尽快改变我市长期缺乏骨干水源工程的状况。要适应山区地形地貌特点,积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有效拦蓄雨水,切实解决广大山区农村面上水源问题,突出抓好30万亩烟水配套和柑水配套工程建设。有水源条件的地方要加快兴建一批机电提灌设施,多渠道、多形式保证农田灌溉。要加大水利工程渠系配套建设的力度,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规模。

四是狠抓堤防建设,提高防汛安全保障能力。我市城镇堤防普遍标准低,农村堤防建设严重滞后,洪水对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威胁较为严重。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书记在今年8月份就防洪问题做出了专门的批示。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有目的、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地段、重点场镇、重点产业的防洪安全问题,抓好防洪硬件建设,20*年全市要基本建成*、北碚等10处城市防洪工程,力争建成56个中心镇、百强镇的城镇堤防,新开工建设30处乡镇防洪工程。

(二)突出抓好交通建设,大力改善农村人流物流条件

近几年我市农村交通事业总体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差,交通基础薄弱,农村交通里程短、等级低、出行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改善交通条件仍然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为此,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要狠抓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公路覆盖率。要围绕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需求,进一步加快乡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覆盖率,加快消除公路“盲村”。二要狠抓农村人行道路建设,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根据各地反映的情况,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的农村人行道路建设很受群众欢迎。为此,今冬明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人行道路建设的力度,因地制宜取材,积极修建石板路或水泥路,联结农村公路与农房和田块,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三要狠抓改造升级,提高已成道路通行能力。我市农村公路等级普遍偏低,晴通雨阻的现象非常突出,有的公路因年久失修,已经不能通车;有的公路刚建成不久就不能通车,作为一个“摆设”长期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有的公路因通行能力极差影响了一些季节性农产品的适时销售,农民群众对整治公路、保障畅通的呼声十分强烈。各地要高度重视已成公路的整治维修和改造升级,有条件的地方实行路基改造与路面硬(油)化一同规划、一并开展、一步到位,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先搞路基,保证通行,逐步实施路面硬(油)化。

(三)突出抓好农村生态建设,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尽管近几年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生态建设产生效益的周期较长,我们至今仍在受到自然的惩罚。为此,我们要时时敲响思想的警钟,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建设。一是要加强造林绿化。要在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基础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实施三峡库周绿化带建设等重点工程,组织动员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其它各种形式的主题植树造林活动,不断扩大我市的植被覆盖面积。扎实开展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护,严格防范人为毁林、病虫害毁林和火灾毁林,努力增加森林资源蓄积。二要科学治理水土流失。继续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保土耕作措施相结合,科学治理水土流失。要突出抓好“长治”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和世界银行水保项目的实施,及早发挥项目的效益。三要改善农村能源结构。积极利用水能资源,加强农村小水电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搞好小水电代燃料试验工程建设。加快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大力建设农村户用沼气。

(四)突出抓好基本农田建设,努力提高土地产出能力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素,土地质量对农业生产效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受自然地理的客观影响,我市土地质量先天不足,我们必须通过加强治理来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一是搞好土地治理规划。今年8月,市里在江津区召开了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会议,把土地规模经营列入了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题。各地要围绕土地规模经营的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土地治理规划,项目布局与主导产业布局相结合,治理规模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相衔接,以土地治理为规模经营和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搞好重点项目的实施。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突出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围绕粮食生产重点县建设和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配套开展农田灌排系统和路网建设,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进一步管好用好土地出让金,扎实抓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实施,实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重点完成100个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总规模6.5万公顷,新增耕地6500公顷。加快三峡库区周边绿化带基本农田建设,库区各项目区县要加强项目管理,认真落实年度计划,严把项目审批关、资金使用关,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三是搞好土地高效利用。实施治理只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第一步,能不能真正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关键还在于土地治理后怎么利用。各项目所在地要通过筛选论证确定出前景好、效益高的主导产业,引导农民群众适度规模经营,实行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集约投入,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土地利用路子,把土地治理区域建成新农村现代农业的示范和样板,使项目区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三、加强领导,迅速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热潮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具有资金耗费大、劳动力需求多、见效滞后、公益性强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可能单纯依靠农民群众或社会力量来完成,而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求突破的工作格局。为此,各地要加强领导,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合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摆在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各级政府要审时度势,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负总责、亲自抓、牵头抓、带头抓,深入调查研究,亲自主持开展重大决策,努力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分管领导在今冬明春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上,靠前指挥,现场督导,及时协调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确保各项措施得以落实。

(二)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浓厚氛围。要加强舆论宣传,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大力宣传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发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内在动力。要加强动员引导,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广泛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达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村村有重点、社社有工程、人人有行动”的效果。根据以往实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百日战役”的经验,从劳动力供给、水利工程蓄水的季节性变化、植树造林的成活率等多种因素考虑,一年一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真正黄金时间就是冬春季节中的三个月左右时间,错过了这个黄金时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就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我们要抢在这个黄金时间到来之前,及早动员,充分准备,适时行动,确保效果。要搞好典型宣传,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抓得紧、进度快、效果好的地方,特别是对各地创造出的好做法和好经验,要广泛交流推广,努力营造起相互学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和生动局面。

(三)整合各方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支持帮助和指导服务。水利、林业、农业、农机、交通、农综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今冬明春的中心工作,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做好政策宣传、项目规划、资金筹措、技术指导等工作。发改委、财政等部门要汇同相关主管部门搞好国家投入的争取和安排落实,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早启动和顺利推进。其他各行业各部门要立足单位职能职责,找准支持、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要完善利益机制、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城镇个体工商户、农业龙头企业及社会各界参与公益性或经营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确定建设内容,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此外,我们还要进一步发挥市级各扶贫集团的作用,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开展对相关区县的对口帮扶,努力为贫困地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增添一份力量。

(四)完善政策制度,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投入。要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激励制度,对于农民群众通过“一事一议”实施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各级政府要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鼓励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兴办小型农田水利。要加快探索“以水养水”的水利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落实水利工程水费征收,积累水利设施运行维护和更新改造资金。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森林分类经营,引导森林资源依法有序流转,积极培育林业市场,努力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篇2

关键词: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新农村建设是村镇建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村镇规划直接影响并决定村镇建设方向,还会影响到村镇经济社会建设。村镇规划实质是对村民生产生活的规划,是对生活条件的发展规划,直接对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的安定造成影响,也是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能否健康向上的基础。因此,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建设对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为什么要做好村镇规划管理

村镇建设是以规划和管理为前提的,而规划的管理工作在整个规划过程中起到了一个整合和导向的作用,也是切实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目前,在我市农村的住房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鉴于此,村镇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时代在变迁,农民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规划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要将群众对生活环境更高要求作为规划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努力打造出更加舒适宜人、风景优美的新农村环境。如果村镇规划管理脱离实际,导致村镇建设无序和混乱,造成新建的房子由于规划不合理重新拆除,势必会出现严重资源浪费,从而影响了新农村建设进度。

对村镇进行规划和管理,实质上也是贯彻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方针。农村的基本生活来源就是耕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多的重视自身的生活质量,因此人口的增长所带来的另一问题就是村镇建设用地的扩张,这就使得在生产以及生活上的基础土地资源数量更多的被用作其他。耕地资源本就有限,但是还是被盲目进行的摊大饼式的村镇建设所占用,造成土地大量的浪费、闲置。因此,对于村镇的土地利用以及建设如何规划问题就越来越重要,如何保护耕地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的宣传,成为了规划管理工作重要内容。

3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把握规划编制六个要点

村镇规划是进行村镇建设的前提,是整个村镇建设工作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不但决定了村镇建设是否科学合理,同时也能反映出村镇建设风格特点。因此,在编制村镇规划时主要应该把握以下几方面要点。

3.1严格保护耕地、注重持续发展 。规划编制必须突出保护耕地的主题,必须强化对村内空闲土地的充分高效利用,尽可能减少耕地占用。对村庄内已经建新房本应该拆除的老房,以及空闲地,搬迁户旧宅基地、无合法有效土地使用手续的各种临时性占地等都要纳入统一规划,合理安排使用,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的外延扩张,切实控制村庄建设规模。

3.2科学合理规划,因时因地制宜 。我市地形复杂,平原、山地以及丘陵都有所分布,属于“七山一水二分田”,由于地形不同,对经济的发展也不尽相同,造成建设条件也有很大差别。因此,规划编制时要充分结合当地实际,在深入调查当地的现实状况、地形地貌、资源禀赋以及人文风俗等基础上,在规划编制时才能对村镇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避免在规划编制中出现不切实际的盲目性。

3.3超前编制规划、高效有序管理 。规划编制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树立精品意识。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努力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大转变到提高质量和水平上来,适应我市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凡在村镇规划区内新建、改建、扩建农(居)民住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3.4两规充分衔接、高度协调一致。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村镇建设的两个法定依据,出发点不一样,但是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必须做到两个规划的沟通衔接,尽量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互相矛盾的"两张皮"问题,尽可能减少两个规划不一致造成的后遗症问题。

3.5符合法律规范、注重编制程序。编制的规划方案既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要求,又要让群众接受认可、操作性强,易于实施。因此制定规划方案必须实地踏勘,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按程序办事,认真履行民主程序,做到规划编制时村民积极参与,防止出现走过场、搞形式、脱离群众的现象。

3.6考虑农村实际,近期远期结合。规划编制要从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出发,着眼于满足群众现实生产、生活需求,注意村内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安排好近期需要实施的项目,同时为远期项目实施留有充分的空间。另外,应该注重村庄中村容村貌打造和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

4 做好村镇规划管理工作,重点做好"五个措施"落实

搞好村镇建设规划,是农村改善村容村貌环境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建设发展目标之一,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含量高,必须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具体工作上要做到以下五个措施的落实:

4.1思想上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在村镇规划的编制和管理上,要亲自组织,亲力亲为。对在平时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领导要及时组织协调,及时解决。同时应将规划管理工作列入主要领导任期目标,并确定为各镇年终考核目标,严格把好考核关,奖惩分明。

4.2政策上加强宣传。要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村镇规划政策法规宣传工作,切实增强广大农村群众的规划意识和依法建设意识,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政策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4.3人员上确保到位。有关部门及各镇要将抽调精业务、高素质,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规划编制队伍,并全身心组织好规划编制工作,以保证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4.4责任上狠抓落实。各镇及有关部门要协调联动、搞好配合。在具体工作上,各镇要加大力度,确保做好规划经费的落实、村镇地形测量、规划方案的编制、按程序报批、公示等工作;建设部门要在镇规划经费到位的情况下,负责收集和提供技术资料、专家评审、各种规划方案的技术指导、技术论证以及规划成果上报备案等工作。

4.5业务上加强培训。建设部门要经常做好规划编制和管理等业务知识培训,加大规划政策法规、专业技术规范和实际操作技能等业务学习,并保证村镇规划编制的科学合理、易于实施,切实提高规划编制和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结语

我省各地的发展条件差异大,而村镇建设量大而广,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较为突出。在具体实践当中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努力找准村镇规划建设的路子,特别是防止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做法,真正地将与群众利益最直接、最迫切、最关心的事情,摆到村镇规划和建设的首要位置。同时,应特别强调村镇规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领导随意修改规划现象。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村镇建设管理职责,规范村镇建设中无序的自发行为,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进一步体现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范裕和.如何加强村镇规划管理[J].今日科苑.2009.

篇3

关键词:银川市滨河新区;国土开发;格局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15.049

银川滨河新区核心区规划建设主体在黄河以东区域,部分在黄河以西(永宁县北部为主)。滨河新区核心区地势开阔平坦,可用荒地充足,适宜发展新型工业、新型城市,将被全力打造成为沿黄经济区核心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核心区、综合保税区配套区和全区生态移民承载地。作为自治区未来发展的重要带动龙头,滨河新区核心区的建设将按照“两年有名、十年成型、三十年成城”的建设时序,坚持“顺山、顺水、顺势;宜居、宜业、宜建”原则,沿黄河打造百里生态长廊、万顷碧波湿地,努力建设“依水而生、拥河而立”,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科技教育、生态和谐、产业高端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商宜贸、宜学宜游、宜养宜疗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田园城。为了全面及时掌握此区域时效性强、分辨率高、准确详实的基础资料,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手段,结合实地调查,对滨河新区核心区(以下简称核心区)的土地利用开展调查,分析核心区土地供给的数量约束、土地资源承载力,确定国土开发的约束空间,提出核心区国土开发的空间布局和管理建议。可为科学制定新区国土开发空间布局,实现资源与生态的科学合理结合,协调银川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加快建设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言献策。

1研究区概况

本研究范围为新区控制范围内的核心区,东起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西至兴庆区鸣翠湖,北至生态纺织园,南接鹤泉湖,围绕黄河自南向北连接永宁、灵武、贺兰、兴庆区等区域,包括“核心城市区、机场组团、发展备用地”三部分,面积163.99平方公里。

2土地约束条件评价

2.1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及空间分布现状

利用核心区建设前期2012年的卫星影像图,通过目视解译和野外验证等手段,得到核心区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如下:核心区总面积163.99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面积112.6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29.65平方公里、未利用地面积21.68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68.70%、18.08%和13.22%。其中,未利用土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东岸区域,由北部规划边界连续向南,直至白芨滩国家自然保护区东北界,空间连续分布,范围较广,有利于开发;水田与水浇地交错,分布在黄河西岸及东岸水面边界至河东黄河整治堤岸之间;林地、园地散布于黄河两侧近岸区域,局部集中分布在黄河东岸临陶公路以东、青银高速以北至宁夏体育总局河东训练基地附近;建设用地与林地园地交错分布。

2.2土地资源数量约束

土地的经济供给是指土地在自然供给和自然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因用途利益和价格变化而形成的土地供给数量,它是土地空间使用权及使用方式供给,是弹性供给。根据刘书楷提出的方法结合西北地区的土地类型特点,修正计算公式如下:

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地形坡度∩海波高度)面积-未利用土地中的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有林地面积-天然草地面积-人工草地面积;

可利用土地资源=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已有建设用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

根据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果,通过计算得到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116.70-29.65-12.7=74.35平方公里。

根据建设部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部分山地城市、人口较少的工矿业城市、风景旅游城市等具有特殊情况的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上限不得大于150.0平方米/人,且新建城市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应在85.1~105.0平方米/人内确定。据此,按照105.0平方米/人计算,核心区现有可利用土地资源可承载人口约为70.81万人。结合滨河新区总体规划中拟定的人口规模,表明现有土地资源的新区开发空间约束程度较小。

2.3土地资源空间约束

土地资源空间约束主要从工程地质要素和刚性保护类因素来考虑,将研究核心区高程、坡度、地震地|和断裂带这些工程地质要素面积累加,得到核心区不适宜开发建设用地面积为60.72平方公里,详见表1。

将基本农田、湖泊水系、自然保护区、文化遗址和风景名胜等刚性保护类因素面积累加,得到核心区最大控制面积为66.98平方公里,详见表2。

2.4约束空间范围与格局

综合考虑核心区高程、坡度、地震地质和断裂带的工程地质要素,基本农田、湖泊水系、自然保护区、文化遗址和风景名胜等刚性因素,进行多层次叠加,确定核心区约束空间面积为75.50平方公里,占核心区面积的46.04%,见表3。

核心区约束空间在黄河两岸均有分布。黄河以西备用发展用地基本全部纳入,相对应黄河以东至断裂带呈“窄带”状区域也应考虑作为次一级区域进入约束范围。面积最大的区域主要为核心区整个东南区域。与黄河断裂带基本垂直的头道湾水系周边也纳入了范围,其他区域零星分布于核心区范围内。总体上,核心区约束空间表现出“平行于黄河的两岸区域、白芨滩国家自然保护区深入新区规划范围部分、头道湾水系部分”三大区域,可大致认为:黄河两岸与垂直其的头道湾、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T”字形空间区域全部纳入约束空间。

3国土开发格局划分

根据国内外国土开发典型经验,结合当前我国新城建设的大组团式、集约化的趋势,作为核心区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指南”。结合核心区自然资源和刚性因素特征下的约束空间,将核心区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总体架构确定为“四大组团背景――三大板块基础――板块内部开发”。

核心区在银川城市总体发展框架之下,依托特色资源,汇集发展要素,吸引与辐射德胜、望远、河东机场和宁东四大组团,空间总面积为576平方公里,其中与核心区相P的分别为德胜组团20平方公里、望远组团22平方公里、河东机场组团140平方公里、宁东组团394平方公里,总人口33.5万人。未来将核心区建设成为四大组团的区域性城市中心。

三大板块:核心区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生活空间(城市商业居住区建设用地)占地面积29.4平方公里(人均105平方米、28万人),约束空间(即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为75.50平方公里,分别占核心区163.99平方公里的17.93%、46.04%(见图1)。剩余生产空间(产业用地)面积为59.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6.04%。国土开发的空间次序应按照约束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实施,突出现有自然资源禀赋的优劣与环境、生活、产业的对应性。

板块内部开发:在生态(约束)――生活――生产三大板块基础上,微观上根据 “从地理空间布局和人地关系的角度考察、以点线开发模式体现的重点开发战略,是西北国土开发的历史经验。”通过选择各板块内部的点线匹配区域,实现科学合理开发。

4结语

根据滨河新区核心区国土开发条件,将核心区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总体架构确定为“四大组团背景――三大板块基础――板块内部开发”。四大组团即德胜、望远、河东机场和宁东四大组团,空间总面积为576平方公里,未来将核心区建设成为四大组团的区域性城市中心;三大板块为基础,即明确生活空间、约束空间、生产空间分布,并确定三者之间的面积比例为1∶2.6∶2;板块内部开发,即在黄河以东适宜开发建设区,以现状人口集中区域为重点,突出人口与产业同时集中的点状与交通基础设施线状开发的国土开发格局,明确“产城一体”的发展理念。

基于以上国土开发格局设计,建议遵照“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格局、加强生态敏感区保护、提高适宜开发用地效率、科学规划土地利用”的原则,制定核心区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的规划和政策。

参考文献

[1]刘书楷.人地关系原理及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刘书楷论文选集Ⅱ.土地经济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66-78.

[2]汪一鸣.点线开发:西北国土开发的历史经验[J].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128(05):35-37.

[3]郑群英,周生路,任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生态效益考量方法研究――以南京江宁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9,31(4):634-640.

[4]米文宝. 西北地区国土主体功能区划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122-123.

[5]王宝强.基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空间管制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9(04):65-70.

[6]张春晖.城市新区规划发展研究――以郑东新区规划建设为例[D].南京理工大学.2012.33-34.

篇4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科;学科建设;战略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21-02

大学的学科建设是一项集学科设置、梯队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条件改善等于一身的综合性建设,其目的在于规范学科建设管理,优化学科结构,提高学科水平和学科功能。如此复杂的系统工程,假若缺乏科学规划,其行动和实践必然缺乏理性,最终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降低学科建设质量和效益,影响学科乃至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根据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正确的程序和流程制定一个既切合学校发展实际又具有远见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战略规划,是学科和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1]。

一、学科建设战略规划的概念及内含

学科建设战略规划是指对学科远景发展的科学规定和论证,使学科的发展纳入有目的、有秩序、有规律的活动轨道的过程和手段。实质上,学科建设规划是一种对未来的态度,一种活动方式,有了规划,学校的学科建设行为就得基于对未来的考虑,就要坚决地将其作为大学管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行持续、系统的规划[2]。制定实施学科建设规划的最终目标就是丰富学科内涵,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特色,发挥学科优势,提升学科建设质量和水平,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更好地发挥高校的办学职能,进而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服务[3]。

应当明确的是:(1)学科建设规划并非要试图制定未来的决策,决策只能实时地在当时做出。规划只能提供处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几种选择,但针对它们的决策却只能在事情发生时做出。(2)学科建设规划并非完全是先预测学科建设结果,然后制定有关措施以保证实现预测。好的学科建设规划应该是超越了对当前现实的预测,消除学科建设理想目标与实现目标的差距空间。(3)学科建设规划并非完全是规划未来的蓝图,它不应成为一套固定计划,仅仅是日复一日地使用,而不考虑未来的一切变化。大学的学科建设规划应有一定的灵活性,要随时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加以调整。(4)学科建设规划绝不是各职能部门规划的简单堆积,也并非是对当前学科建设经费预算所做的判断,它更重要的是一套系统的方法,用以带动各学科应付外界的变化,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其既定目标[2]。

为此,我们判断学科建设战略的标准不能仅仅局限在经费、学科布局这些问题上,而更要重视两个根本性的问题:一是所做的规划是否有利于创造学科发展和实力增长的气候;二是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学科梯队成员及与此相关的人员积极投入到这一过程中来[2]。

二、做好学科建设战略规划的必要性

做好学科建设战略规划,是学科系统复杂性特征的客观要求,是学科重要性地位的必然选择。

1.复杂性:学科建设战略规划的客观要求

作为大学和社会的子系统,学科系统不是独立的变量,更不是社会系统中的“孤岛”,而是处于复杂的关系网络之中:一方面,学科系统拥有自己的边界,其发展要遵循学科内在发展逻辑,因循学科内在发展理路;另一方面,它镶嵌在社会系统之中,与社会其他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其运行发展要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学科系统是一个由内外部因素多种变量构成的复杂系统,表现出复杂的品性。学科系统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学科系统结构复杂,学科系统关系复杂,学科系统环境复杂,学科系统演进复杂[1]。

2.重要性:学科建设战略规划的必然选择

大凡有过高等教育经历的人,都不难体悟到:大学是以学科建制为基本存在形式的。大学功能的彰显,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乃至文化传承创新,大多是通过学科门类来实现的,其具体过程和环节也是按学科来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今天,所谓的单科性、多科性、综合性大学等分类,其依据就是大学的学科性特征。可以说,学科是大学的细胞,是大学生存与生长的原点。因而可推言,学科是大学地位和声誉的标志与象征,其发展水平决定着大学的质量与水平。从国际范围看,大凡世界一流大学必有一定数量的一流学科,一流学科可谓世界一流大学的标杆和旗帜。如此,学科建设逐步成为高校建设的龙头,学科发展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1]。既然学科建设如此重要,就必须做好学科建设战略规划,因为,战略规划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依据和蓝图,是学科建设科学、有序进行的先导,是加快推进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保障。

三、做好学科建设战略规划的路径选择

做好学科建设战略规划必须深入、全面地把握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坚持学科建设的原则,正确处理学科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加强学科建设规划的落实。

1.学科建设战略规划的原则

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既要因循内在发展理路,又要坚持外在发展逻辑。它不仅关系着高校自身的发展与要求,更关系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要求。因此,遵循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内外规律,坚持正确的原则,是做好学科建设战略规划的前提和保障。做好学科建设战略规划应坚持以下原则:前瞻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优化原则;把握趋势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坚持开放原则、重点建设原则、强化特色原则;注重基础、加强应用、发展边缘、促进交叉、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扬优支重、改老扶新原则;坚持自身发展要求与需要原则,适应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需要原则,坚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与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为最终目的原则等。

篇5

关键词 村庄规划;村庄特色;基础设施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3-0042-02

《城乡规划法》中确定,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内容包括: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

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近些年来,衢州市柯城村区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对新农村的规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柯城区总面积609km2,人口41万,下辖2镇、8乡、7个街道,310个行政村。柯城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辖区内的村庄的各具特色,有城区型、近郊型、远郊型、山区型,类型多样,所以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也各不相同。

那么,如何科学地编制新农村规划呢?这是值得思考与探索的。

1 提高设计者的技术服务水平,使设计真正地融入村庄

1)善于总结村庄存在的问题,正确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综合考虑村庄的用地,发展方向,从节约土地的角度,整合村庄资源。对于旧村改造来说,新村建设的目的,也是为了能给旧村提供调整空间,给旧村内部的梳理提供条件。怎样处理好个中关系,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尤为重要。

2)乡村规划,不同于城市规划,他有他的特点,尤其是村庄规划,一个村庄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他有其自身的历史,有其自身的文化,每个村都各不相同,村庄规划的编制不能笼统地颠倒重来,必须尊重他的发展逻辑,用科学的眼光编制适合于他发展的规划,包括建筑的风格,朝向的布置,市政设施的安排等等,只有这样才利于村庄的向前发展,才利于带动农村奔小康。

3)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以及上一层次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听取当地村民或者村民代表的意见。村庄规划是与当地实际情况紧密联系的,涉及到每户农户,涉及到村里的每条道路,每块想要利用的土地,怎么改造才最适合当地人的需求,只有当地人才最有发言权,所以在编制过程中,需要认真了解,在各个阶段都要征求当地村民的意见,及时的给予公示,同样也使村民真正地参与到村庄规划的过程中来。

4)将高质量的服务落到实处。村庄规划应该是动态的,在确定规划方案后,对村内每栋农房的建设,每条路的修建,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都应该做好衔接,及时地把规划中不合理的内容给予修整,使规划不断完善,使其更适应村庄发展的实际。

2 规划如何体现适合当地的村庄风格

2.1 建筑风格的体现

不同地理位置的村庄,建筑风格是各不相同的,如果纯粹地把城市的东西搬到乡村,也许就会与乡村特色格格不入,而且也不能使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得到传承。当然,也不能一味地生搬照抄。因此,在风格体现时,在外立面设计上要抓住当地的特色,在内部布局时要符合现代人的要求。事实上,从城市到郊区,再到山区,整个建筑风格是逐步变化的是有一定的逻辑可循的,也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当地人的生产、生活习惯相联系的。例如,衢州市柯城区的几条生态经济产业带,市区至七里,市区至石室、花园,都是很典型的。好的风格的体现,对于沿线、甚至片区的经济发展都能带来积极的影响。

2.2 文化风格的体现

其实,细究起来,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只不过有些浓一点,容易被人察觉到,有些淡一点,就被人忽视了。但是,在规划时都应该尽力寻找,并且通过规划,使它在村内有所体现,如从建筑方面、配套设施方面、甚至是村民家中,多种渠道都可以。例如,七里乡均良村,培养出了一批国家栋梁,从这个村里出去的博士、硕士就有多名,是一个有着良好传统的耕读文化村;又如华墅乡园林村,当地人多数为宋学家朱熹的后裔,有着兴学重教勒碑禁赌的光荣传统,也是一个特色文化村。规划通过对这类村庄文化的保护、引导和发扬,村庄文化特色的挖掘,和文化风格的体现,不仅能够使其成为村庄的名片,也可以让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3 为基础设施完善提供思路

3.1 电力、电信方面

这两个方面基本上在全区的村庄都得到覆盖,但是线路建设和村庄规划的不同步性,使得村庄建设时,尤其是新村建设时,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因此在规划编制当中,应该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避免土地浪费,或者重复投资。

3.2 给水方面

现状村庄的给水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市政供水;一种是采用压力井。目前,市政供水正在不断地普及,但是建设也有先后,在规划时,对于能够接入市政管网的,一定要考虑接市政管网,对于暂时不能接入的,应提出整治意见,并对水质提出要求。

3.3 排水方面

农村的排水,除了城中村和少量的集镇区村庄有条件接入市政管网外,其他的还是以自由排水和沟渠排水为主,那么,在规划中,就应该确定排水形式,对于以自由排水和沟渠排水为主的,需提出整治疏通意见,避免造成水体污染,并为今后建设留有余地。

3.4 卫生设施方面

新农村建设中,垃圾收集处理、农村卫生状况改善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并且,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增加了很多的卫生设施,农村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是,规划中应该进一步提出废弃物的收集处理方法,以及转运地点的选择等,为村庄垃圾真正有效地解决提供思路。

总的来说,一个好的村庄规划,一个真正能用的规划,他的编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只有设身处地地、全面地为当地老百姓考虑,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考虑,才有可能成为有用的规划、成为好的规划。

参考文献

篇6

江苏省溧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自2005年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以来,始终坚持“队伍建设规范化、业务建设科学化、执法建设程序化、内务管理军事化”目标,逐步探索科学规范、协调有序的城管执法体制,着力完善覆盖全面、务实有效的运行机制,全面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优、业务精的执法队伍,为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强化队伍建设,全力塑造执法队伍形象

城市管理执法工作需要与市民面对面地交流,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打造一流执法队伍,塑造文明执法形象,在城市管理中尤为重要。为此,大队从以人为本、强化素质、转变作风入手,强力推进执法队伍建设。主要做到“三抓”:一是抓班子建设。进一步完善了领导班子,落实各级领导责任制和带班执勤制度,做到分工细致、责任清楚、任务明确。二是抓学习培训。利用周一学习日制度、集中培训和邀请法学专家、教授及有关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开设法律和专业知识讲座等形式,去年先后组织举办法律知识和执法实务等多层次、多层面的各类培训10余次,培训率达到100%。三是抓作风整训。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管理规定》、《诫勉谈话制度》、《队容风貌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制定了《大队作风整训实施意见》,班子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带领全体执法人员进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把作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筑牢了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使全体队员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

二、强化机制创新,着力提高城管执法效能

一是引入竞争机制,激发队员工作活力。完善用人机制,实行单向选择用人制度;开展了大队中层副职竞争上岗、协管员末位淘汰制等活动。二是改革管理机制,提高管理处置水平。履行服务承诺,开通城管热线。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投诉畅通、处理有效、反馈及时;切实开展“城管进社区”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进镇区”活动,充分整合街道社区、镇区的力量,形成了从上至下“全方位、不间断”的管理网络。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加大内部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形成公平竞争、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格局。建立和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执法队员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四是完善督查制度,确保执法管理到位。成立了执法督察科,建立巡(督)查-通报-整改-复查-跟踪的督察机制,实行每日督查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解决。

三、强化依法行政,努力推进执法工作规范

一是建立案件把关机制,规范执法程序。对所查处案件坚决实行“大队长、分管副大队长、执法督察科、中队长”四级把关制和重大案件“会审制”。二是制定具体操作规程,规范执法行为。先后制定《溧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行政执法责任制》、《溧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全面落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责任,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队员依法行政能力奠定了基础。三是严格坚持罚缴分离,落实财务规定。对罚没收入,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要求,实行罚缴分离,严禁坐支和任何形式的帐外帐。

篇7

一、独立学院需要构建更为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机制

(一)构建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领导小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要求很高的工作,这就要求围绕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这条主线,立足独立学院系统实际,从独立学院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要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并纳入党政领导的工作职责之中,形成学校领导统筹、招就处牵头、各职能部门配合、院系层层落实的机制,形成全员参与、多管齐下、密切合作、同步运行的工作机制。

(二)招生就业处要联合学生工作处等部门共同落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1.招生就业处为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统筹部门。一般来说,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统归招生就业处管理协调,接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招生就业处负责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开展教学、促进就业、课程管理等环节。但是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科研开展不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新的情况并没有得到及时解决。

2.学生工作处为辅导员提供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计划安排。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辅导员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进行统筹安排,帮助解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深入开展,全面落实到学生学业、职业发展过程中去。

(三)在分院设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落实小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落实小组由院系领导负责,编制适合本院学生实际情况的实践手册或方案,根据辅导员专业背景和学院专业特色的实际情况,配备1至3名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开展专项特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果转化落实的骨干力量。让辅导员、班主任深入了解本院学生实际情况,对学业发展、职业发展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独立学院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础体系建设

为使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要把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大学学业规划、大学生管理相结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贯穿到整个大学学习过程。如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进行职业愿景探索,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指导学生撰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大学生学业规划书。二年级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实践教学,特别是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职业素质拓展与行业认知。三、四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与用人市场对接使大部分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另外,针对少部分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要进行专项教育培养,指导创业,提供支持与帮助。

(二)构建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测评系统

由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起步较晚,整个教育体系的架构发展方向不明,各个学校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能够运用职业测评体系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职业素养的学校寥寥无几,仅凭课堂教学是无法有效进行测试内容落实的。因此,有必要借助心理测量学科的研究成果,购买专业系统测试软件,全面检测大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帮助大学生对自己有个客观的定位。

(三)加强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咨询体系建设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学生的自我定位非常重要,它会因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所依赖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首先,针对职业发展经常遇到的共性问题,开展团体训练、团体咨询和宣讲,解决共性问题。其次,要为个性化咨询提供专门的场所,有目的、有规划、有计划地开展个性咨询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帮助大学生科学而有效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 园林规划设计;项目教学法;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59-01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在园林、园艺、风景园林、环境艺术等专业中都作为专业主干课。课程范围包括各类公园、小游园、道路绿地、工厂区绿地、居民区绿地、农业观光园等[1]。由于该课程综合技术、工程、艺术等内容,因而要求学生具备精湛的技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严谨的科学设计精神和创新精神。目前,在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对设计任务难以下手,对所学的理论无法运用自如,给实际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为此,结合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理论,对其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传统授课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仍然是以理论课时为主,授课的模式都是先讲理论,而抽象概括的理论不免空洞,缺乏感染力。尽管目前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有大量图片加以说明,但学生单从图片仍难以理解和掌握重要的知识点,在实践中比较盲从,无法将理论知识与设计实例相结合,由此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造成学生缺少主动思考、探究、创新的能力。

1.2 实践课程虚拟化

在实训阶段,所给的设计任务大多是虚拟的,与现实联系不紧密,学生无法到真实环境中去体会,没有体验设计过程,也无法掌握实践设计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设计作品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实践课程也出现诸多问题,如建筑小品的尺度把握不当,植物、建筑材料、铺地的选材没有考虑到经济实用性,主题的表现抽象等。一些学生也反映学校的实践实习课程缺乏实用性,与社会脱节。

1.3 考核形式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是理论试卷和图纸形式,考核方式单一。理论考试通常是临考前背诵,考试结束后也很快忘记理论知识。图纸形式的成果也不明显,学生经常套用其他的优秀设计作品,或没有章法的随意“填充”,缺乏创新,学生的潜能没有完全发掘。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很难准确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削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园林规划课程改革的建议

2.1 构建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以现代认知心理学为基础,达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2]。在园林规划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即教学过程全由学生自主设计、实践、操作,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直接传授知识的方法。新型教学方法的授课地点不再局限于教室,将组织学生在外界环境中实地调查、测量、拍照、记录,由此做到按需教学。学生可以亲临设计作品中,分析设计目标的整体布局、景观小品、综合规划、造景手法等内容,通过亲身感受空间尺度,客观评价园林设计的优劣。最后学生可以实际测量设计,绘制平面图,结合自己的观点和知识进行创作。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明显增强,发挥的空间也明显扩大;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的身份,将以指导、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同时教师要制订设计项目的整体内容,设计任务的每个细节均由学生操作,由教师管理和调控整个动态教学过程。项目教学的初始阶段,学生对设计项目的整体操作制订计划,然后再思考、建构知识体系,最后组织小组交流,每个组对负责内容要作最终总结、演示和答辩,最后由师生研讨评价小结等自主过程。

孝感学院项目教学法课题组在教学中实施了项目教学法,以校园内生态园景观规划为题,以实际项目为例进行教学。首先,分析项目设计的知识点,明确教学目标,确定具体任务,分发设计任务书,监督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核对、补充所收集的图纸资料。如:现状的建筑、树木等情况,水文、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同时,带学生到现场,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条件,进入艺术构思阶段。项目设计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场地及环境行为分析,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所收集到的资料,根据设计的布局、设计的原则以及苗木的情况,确定全园的总构思,经过分析、研究,着手绘制图纸。学生有差异,进展有快慢。教师要巡回,了解、检查、督促、指导学生操作项目进程,把握教学动态,掌握全局,帮助后进,解决困难,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各小组完成初步方案后,组织一次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其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各小组将方案以多媒体演示的形式,派1名同学讲解,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适当指导。教研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提高了学生参与整体设计活动的效率和综合能力。

每个组的设计任务完成后,由组员代表在30~40 min内向其他小组展示规划设计成果、阐述构思、叙述过程,由教师主持、引导、鼓励。其他学生可针对项目作品提出问题,由主讲人解答问题。通过小组式交流讨论,对设计项目的每个步骤均获得比较清楚的认识和理解[3]。

2.2 与设计公司合作

设计公司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且具有一定的市场导向,便于学生毕业后顺利进入岗位。学生首先对设计任务书解读、分析,与甲方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带领学生对现场进行勘测、记录,对相关项目进行市场调查与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再结合各类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充分发挥创意思维,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形成符合设计任务要求的创意构思。创意构思成熟后,运用图形语言,将创意构思形成设计方案。获得甲方签字确认后,进行施工图设计,将方案具体化。依据国家相关设计标准,用规范的图形、符号语言对设计方案进行深入具体的图形表达。配合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协助甲方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督,选定各种面材的样式、质感、色彩。通过引入典型设计实例,使学生最直观地接触到实际的设计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可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使学生掌握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法和原则,效果较好[4]。

2.3 建立多层次考核体系

实施项目教学改革后,检验教学成果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过程,考核体系是考查学生的课程学习成果的标准和依据。传统的考核方式比较重视教学结果,不仅容易造成设计的形式单一和抄袭风气,还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和思维方法[5]。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主要传授设计过程和思维方法,教学过程不仅重视教学结果,还应更加重视教学过程。实施项目教学法后,在考核方面,将教学内容分解,每个小节由具有专业优势的教师担任指导者,即节点教师。每个节点的教学中,由指导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依据包括学生的调研报告、基址分析、课堂陈述、课余讨论、方案生成、最终的表现图纸、小组合作及社会实践能力等。当结束一个设计项目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结果包括多名教师的考评,可有效降低教师的主观性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而且便于因材施教,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势和缺点。该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观念和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设计潜力[6]。

3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的目标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能够有效激励与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欲望,使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就业意识,明显提升了教学质量[7]。通过明确设计任务,基于专业的理论知识,构造以设计过程为主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实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项目设计教学”[8]。通过设计和实施每个项目,力争使学生的设计思维建立在对现场的理解和地形尺度的把握之上,也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景观规划的原则和理论,最终使其设计的作品具有可实施性。另外,通过学生的交流以及与教师的互动,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胆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从而增进其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与认识。

4 参考文献

[1] 赵丽艳,汪殿蓓,李国元.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214-215.

[2] 焦泽昌,李艳.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3(4):44-46.

[3] 陈建新.项目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实训》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6):199,201.

[4] 罗德泉.以项目为核心的室内设计教学法――室内设计课程改革探索[J].天府新论,2008(6):245-247.

[5] 李春梅.21世纪园林专业面临的新形势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园林,2001(4):13-14.

[6] 商书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0):106-108.

篇9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研究型教学模式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顶岗实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和谐生态环境的渴望,给景观园林规划设计行业提供了很大的市场需求空间。风景园林的建设不再局限于街头绿地、大小公园的建设养护上,而随着大地艺术的兴起,生态环境系统的营造,旅游经济的崛起,风景区建设,古城再开发与保护等工作也随之增加。此外,不断加速的城市建设也拓宽了园林景观设计师的业务范畴,如居住新区的外部环境设计,城市公共生活空间规划,生态园区建设,已成为很多风景园林设计师展现各自设计才华和风格的舞台。随着现代人对风景园林的审美标准不断提高,设计师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而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需要教师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渗透并融入到实验课程的全过程,努力为国家培养出色的创新型人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创新方法如下:

一、适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法与传统型教学法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它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教学过程,它能够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造热情和积极主动性。教师注意的不再是知识的简单复制、粘贴以及对学生的机械灌输,而是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安排、组织、实施过程中体现出知识的再发现,再整合,学生注重的也不再是简单地从书本上找出现成的结果,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思考,努力探究,创造性地综合运用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与此同时,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才能也得到运用、巩固和提升。

此教学法是发展学生应付新情境的首创精神,不是以牺牲学生的理解力为代价来培养机械技能的教学法,所以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就需选择与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任务关联度高,复杂但又不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水平,难易程度适度的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内容。这样的内容学生容易感兴趣,容易操作,也比较容易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避免设计的难度太大使研究教学举步维艰,耗时费力达不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在师生平等、宽松、融洽、愉快的气氛中自始到终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勇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使用,提供创新平台

我们以往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是承载知识的硬盘,教学以语言文字等符号为媒介,教学楼是教学的主要场所,符号化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教学过程中,培养的学生能力不够突出,学习主体也不能体现,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能力低下,不利于下一步的就业和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院大胆引进国内外成熟的教育模式。作为影响全球教育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就成为我们发展首先借鉴的模式。“双元制”是指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培训目标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它所强调的是岗位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学以致用。这正是我们平日教育里所缺少的,也是学生们所困惑的,他们总是想:“学完了大学课程我们能做什么?”为此学院加强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如重视扩建植物园、青梅实习实训基地等,把课堂搬到实习现场去。大一、大二学生的认知实习,参观实习,综合实习都选在这些基地进行,并适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不仅使基地的“教学性”得到充分发展,而且也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由此体现了实习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的物质基础,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包括自主创新能力的理想场所,也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三、在校企合作的顶岗实习中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我院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开设本课程之前,学生一般已经学习了?园林美术?、?园林制图?、?园林植物?、?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待学完本课程之后又学习了?园林工程预算?、?园林工程设计?等课程,学生利用两年学完这些课程后,就进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是我院走出办学形式较为封闭单一,行业企业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形成职业能力的局限,所迈出的坚实一步。在岗位能力的要求下我们积极探索多方位学习与实习,增强岗位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所做出大胆的创新改革。近年来,我院本专业与天津、青岛、哈尔滨、大连、北京、厦门等城市的园林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2011年与哈尔滨大恒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凤河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了委托培养协议,2012年对济南平安花卉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大恒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委托培养协议,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感受真实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项目、企业管理、市场化评论标准等,不仅满足了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职业素养熏陶的要求,实现理论与实践,学与做的高度统一,更是使学生在真实项目的历练中,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资源整合能力、学习能力、科技信息运用能力、个人素养包括进取心和责任感,安全意识、应变能力、灵活变通能力和工作习性上的培养,再加上以学促用,以用促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利用手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利用电脑绘图软件设计绘制的图纸比较逼真,且效率较高,使得许多教师要求学生从草图方案到设计成品,一概利用电脑绘图软件,这不仅不利于学生手绘素材的积累,更是阻碍了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手绘作为一项基本技能,是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人员表现设计意图的一种图形语言。设计师借助手绘将自己的设计思想,场地的空间特性表现出来。手绘表现有助于设计师设计素材的累积。设计师随时记录下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以及各种空间特定印象,这不仅能使设计师的表现手法日趋娴熟,而且还能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庞大的素材库,这样在做设计的时候,才能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整合大脑已储藏的表象等信息,做出能充分体现设计师个人风格的,更具原创性的,更加灵动的效果图。同时也培养了空间思维能力,对场景的认知能力,及对场景的表现能力。可以说手绘是表现设计师空间、形象思维的过程,是记录灵感延续与完善的发展过程,这一切都是电脑绘图无法比拟的。

通过以上的改革创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而且还使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大幅度提高,毕业与就业基本同步,优化了师资队伍,节约了成本,使得我院在创业教育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籍建东 研究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职教论坛》,2011、5

[2] 王贵斌 孙峰 高职顶岗实习过程中融入关键能力培养探析,《职教论坛》,2011、6

[3] 刘小洋 金晓玲 手绘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山西建筑,2207年4 月

篇10

让激情张扬青春.激情,孕育着希望;青春,张扬着热力。

青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充满活力、激情和憧憬,意味着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们拥有年轻的梦,还有那淡淡的云,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在那水木年华里。青春需要热情和激情,但也需要冷静与思考。每个人的青春价值和青春亮度是不同的,有的人虽然拥有美丽青春的外表但无青春热力的底蕴,他们的青春暗淡无光,有的人虽然拥有响亮的青春年龄,但未能创造应有的业绩,他们的青春黯然失色。这些人的青春可以说是可悲的渺小的,而这种可悲与渺小不在于别的原因,而在于他们的青春缺少了奉献缺少了激情。

我们需要奉献着的花样年华!新的城市建设需要拥有着奉献激情的年青人!区委区政府年初目标已定“做大做强元坝新城、做活做靓昭化古城”,元坝正迈进“十一五”发展新的征途,争创“两个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的新农村,建设新的工业园区,打造昭化古城,创造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新的目标和任务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我们年青人的激情要在元坝的经济建设中燃烧!在这14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悠久的人文地理,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元坝城市由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发展成为今天的规模,一代人奉献了他们的青春,然而昔日的辉煌已经载入史册,元坝美好的未来需要新一代青年人共同创造。今日的元坝大地,孕育着加快发展的极好机遇,涌动着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展示着灿烂美好的发展前景。这一切,都给予我们青年人展示能力的机会、发展事业的舞台。我们可能在不同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但是,不管我们从事什么职业,都是元坝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元坝的青年人,凭着对这块土地的满腔热情,在传承父辈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创业精神的同时,开拓具有新时代特色创新的精神,把学习、竞争、拼搏作为时代的主旋律,把敬业、创业、奉献作为奋斗的主题,我们的激情就能在元坝的经济建设中充分燃烧。

在“十一五”发展的新征途上,元坝的激情在她建区十八年来的青春岁月中燃烧,作为年轻人,我们只有把自己的青春融入到元坝的青春中去,把自己的激情融入到元坝的发展激情中去,才能更好地创造灿烂明天。把我们的激情与元坝的青春相结合,让激情在我们的工作中得以充分发扬。拥有激情,才能展现活力;拥有激情,才能摒弃陋习;拥有激情,才能创造卓越的成绩!

拥有激情的青春永不枯竭,拥有激情的元坝更加青春。步入中年的我,面对着工作、学习和生活,扪心自问,我的激情还能充分燃烧了吗?从开年后调到政务中心,这里体现勤政高效、便民服务的宗旨。但、显得机械枯燥,一时不安心,通过领导的教导同事们的示范,为什么他们能安心、能熟练掌握业务技能、能评为先进个人,得到了领导的好评,我为什么不能,通过先进的示范,我不禁从心底涌起了一股火热的激情。虽然工作有时机械而平淡,但是这是我们所肩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责任感让我感到自豪。这种自豪就是让我充满激情的动力。充满激情就是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孜孜不倦地学习,不断的更新观念、改变自己,要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拥有工作的激情让我不再对简单枯燥的劳动而抱怨,这就是本职工作;拥有工作的激情让我不再对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感到厌烦,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思路豁然开朗,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工作中的激情给了我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我得到了不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