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品质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3 17:51: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德品质个人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道德品质个人总结

篇1

关键字: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职业规划;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D412.62

引言

随着社会形式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自己的职业方向及职业规划,对于高职同学来说,学生经过教师的指导或者自主的择业,基本上在自己毕业之前就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实现自己的就业问题,因此,中职教育在职业规划中是十分重要的。

一、职业道德素质培育要求进行项目教学化人才模式培育

职业素养,要求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循的规则,是人们具备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要求人们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有的道德品质,好的职业素养能够帮助人在工作中获得好的工作机缘,进而取得成功。换句话说,就是要求人们在职业工作生涯中必须有工作的尺度和衡量方法。具体可以表现为,职业素养可以表现为政治道德基本素质、科技文化人文素质、道德品质的养成、内心的情感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劳动能力的培养、与他人合作能力的培养、有较强的心理素质等方面概括。从构成职业素养的基本要素方面来说,除了劳动培养的基本素质以外,其他的各项发展目标我们在法治道德建设中都能够进行学习。通过这些可以看出,法治道德品质建设对于人们的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法治道德建设的教育来说要改变传统道德教育中的不足,要对传统的理论进行推陈出新,积极的进行发展开拓,补充新的知识,帮助在校的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辅导,在社会中很好的完成角色的转换;要从社会中的学生慢慢的学习道德文化知识,变成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学生更好的了解工作岗位,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做了很好的铺垫。

中等职业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中专教育应该以学生的要求为主体,以学生对职业的道德标准为尺度,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为基本方向,以不断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为主要作用力。实施项目教学法,有效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以教师教学的工作目标位基本的方法,有效的进行教学发展,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法中死板的学习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个人的道德品质的素质,通过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升级,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模式。

二、职业素养培育要求人才培养的方法

法治与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个人的整体品质水平以及对职业的品质素质等方面,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模式,要将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放在首要位置,但是对于发展职业素质道德培养学校一般不会做规定。一般中等学校的思想道德培养要通过法治政治教育课进行培养。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充分进行道德素质的培育、爱护公物的培育、对于道德准绳的比较、中等职业学生全方位发展的义务,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出发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人才强国的战略,培育的内容要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对学生的教育能力和改变能力,加深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通过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使大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辨识能力,教育每个学生有较强的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对学生的人格和社会的发展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善恶美丑和社会的各方面的好坏的辨别能力。使大学生在社会中不断了解各种人情世故,要充分的进行个人能力的提高,为社会不断做贡献。

三、职业素养培育的项目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路径

项目化教育要求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做到各种能力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社会能力发展机制.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综合,不断提高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来说,学校的教师应该对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法治道德教育要求老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理论知识要有较强的分析能力。能够在领域内进行较宽的拓展。如果掌握的知识不够,教师在项目教学法中就不能对学生进行较好的引导。而法治教育课程的教师要有较深的教学经验。

另一方面要敢于对教学进行创新发展。思想教育课程要和学校的其他课程相互合作发展进行共同发展。通过与学校内的教师团体、学生会以及学生自己的组织进行深度的学术探讨研究,依靠这些学校内的活动组织。从而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成熟发展打好基础,为教学提高了较好的实践经验和教学方式,又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外的知识。充分的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

第三是要建立健全校内的思想教育方式。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相互结合起来。与高校学生的专业知识相互结合,为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创立学习的氛围和机会,思想道德课程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和教育,对理论知识进行生动的讲解,为法治道德建设做好工作。同时,法治道德教育要和学生的社会创业能力相互结合起来,要教导学生与实际生活中的思想相互结合,要求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规范,实现思想道德宿舍和实践精神进行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

总结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了职业道德素质在学生的职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中等教育来说,要不断提高发展思想道德素质,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全面发展,不断为社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苗圩.加强稀土行业管理促进稀土工业健康发展——在首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J].稀土信息.2009(08)

[2]潘鸣,陈兵.新加坡国民道德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

篇2

[关键词]:思想道德 幼儿教育 品德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高历高智商的人,缺乏应有的基本道德修养,这种种有失道德水准的现象让人触目惊心、痛心不已,面对这一切我们必须要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培养的不单单只是学科领域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一个有高尚情操,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我们的教育重点不应该仅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教育是基础,也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核心。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道德品质的教育对于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关系着全民的素质及国家的未来。道德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道德信念形成的最终结果。

一、关注孩子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不失时机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孩子入园是迈入人际交往的第一步,第一次在集体的生活中体验与人的相处与合作。目前多数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家庭的呵护关爱过多,优越感很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互助协作,更不懂得在获取爱的同时,也要付出爱。扩展和深化幼儿道德情感为切入点,注重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养成教育”,看到不好的行为及时抓住教育点,给予纠正和适当的引导。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形成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为培养幼儿良好品行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应善于在细微处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表现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鼓励,使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需要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

幼儿期是培养孩子高尚人格的初始阶段,也是道德意识形成的萌芽期。在教育过程中,那种只流于形式,没有让孩子从内心被良好道德行为感染,是幼教领域中德育低效问题的关键,我们要有好的德育内容,更重要的是有好的方法承载。那种枯燥、抽象的说教对于幼儿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幼儿阶段的孩子们思维方式以直觉行动和具体形象为特点,如何将抽象的道德行为规范转化为具体道德意识,并能够形成自觉能动意识是我们德育教育的目标。孩子们在幼儿段的道德体验很有限,教师尽可能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对道德有初步理解,感受与同伴之间友好、互助、分享、协作的体验,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收获快乐,感受到在大家的心目中受欢迎的愉悦。如游戏“玩具要回家”,孩子们在游戏中懂得幼儿园的玩具不能随便拿回家,否则它会哭着找不到家,小伙伴也不愿再做你的好朋友。在形象化、童趣化的游戏中,孩子们懂得什么是道德的行为,什么是不道德的行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在思想意识上对“善恶、好坏、美丑”有初步的判断和理解。在活动“我为妈妈过生日”,孩子们知道在获得爱的同时,也要付出爱。妈妈为我们过生日,我们也不能忘记妈妈的生日,让妈妈也能感受到孩子对她的生日祝福;“妈妈的一天”中,体会到妈妈一天的辛苦与忙碌,为家庭和孩子付出的爱。懂得宝宝在小时候需要妈妈的照顾,但当妈妈生病或年老时要体贴关心妈妈的道理,并争做妈妈的小助手。在游戏中开发适合孩子的德育资源,寓品德教育于幼儿游戏之中,在游戏中反复训练强化。培养和巩固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提高德育的实效,进而促进幼儿品德的最佳发展。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德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营造生动活泼、和谐友善、团结合作的竞争氛围,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通过“穿越障碍”和攀、爬、跳、跃的运动,培养孩子们不怕困难、坚强勇敢、勇于战胜挫折的精神,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在体能得到锻炼的同时更是一种精神意志的磨练。

三、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孩子们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建立,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受到幼儿园、家庭、社会风气及社会道德评价取向的影响。需要家庭、教师、社会的关注和通力合作。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如“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争做文明市民”等活动,让孩子沐浴在道德的春风里,并能使颗颗幼苗茁壮成长。但社会上一些“拜金”思想、对人的歧视、利己主义思想等,都会对孩子有负面的影响,全社会应重视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弘扬。家庭是培养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摇篮,是德育教育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阵地。父母的道德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对于儿童思想道德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父母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做好孩子的榜样。鼓励家长日常生活中抓住教育契机,肯定儿童点滴的道德进步。对道德言行不足的,及时纠正。就目前我国家庭道德教育的现状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孩子众星捧月般被呵护,孩子惰性、依赖性很强,家长重智轻德现象尤其严重。如何使家长的意识提到提高和转变,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力度,做好幼儿园与家庭之间配合与共建工作,开展与道德教育有关的观摩课并邀请家长参加。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德育工作的计划及安排,邀请思想道德教育专家来为家长和老师进行宣传讲座。开展“小手拉大手一起来环保”,“我为灾区献爱心”等活动,做到家长与儿童互学互动,共同提高思想道德意识。

四、教师个人思想道德情操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园把思想道德教育纳入到重要的教育目标,并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有时候一些习以为常有失道德水准的行为会被我们忽略,教师要具备对自己行为举止的检省意识,不断总结自己,提高个人道德综合素养,作好表率作用,用言行感染教育孩子。孩子最初的行为是以模仿开始的,教师的言行会被孩子效仿,一位具有良好道德敬业负责的教师,会直接对孩子们思想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应担负起把传统思想道德的精髓进行传承和发扬的责任。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要用高尚的品行和人格之光点亮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幼儿时期思想道德的培养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先育德”是教育的基础,是需要做长期不懈的努力。一个国家民族的强盛,离不开全民思想道德意识的提高,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幼儿期的德育工作需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我们不应忘记自己的使命。

篇3

一、 儒雅教育内涵

儒雅教育的内涵主要是指通过现代教育培养人的儒雅意识、儒雅风范与儒雅精神的过程,通过儒雅教育打造儒雅的现代人,进而打造儒雅社会。儒雅教育的基点是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等,将这些道德品质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优秀的教育思想以及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相结合,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展开儒雅教育,从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有素养的教育环境,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博学多才且举止优雅的高素质人。在学校开展儒雅教育,通过创建儒雅校园环境、打造儒雅课堂、建设儒雅师资、举办儒雅活动等方式进行开展,从而培养教师与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二、 实现儒雅教育的方法

(一) 创建儒雅校园环境

学校想要开展儒雅教育,首先就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儒雅校园环境。学校可以从精美的校园布置着手,通过设计新颖的校园布置,使学生感受到儒雅教育的意义。例如,在教育长廊、校园板报墙等公共区域,设计相应儒雅主体的宣传语或宣传板报。学校还可以通过上下无的校园广播时间,播放学校的校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校园荣辱观。学校的课间铃声也可以使用有学生录制的儿歌,将校园文化植入到学生的心间,激发学生的爱校情怀。学校还可以坚持进行写字、背诵、阅读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阅读习惯。学校还可以将儒雅教育放在娱乐活动中,开展具有儒雅教育意义的运动会、艺术节等,不仅使学生参与到其中,感受文艺活动的娱乐性,还使学生感受到儒雅性。通过抓住点滴的教育细节,创建儒雅的校园环境,拉近学生与儒雅教育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儒雅就在身边,从而更好地开展全面素质教育。

(二) 打造儒雅课堂

课堂教育仍然是当今社会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结合我国优秀的传?y文化、国学启蒙教育等,开展新型教育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探究精神,在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教学的整体进步,从而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经典的语文国学开展教学,《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都是学生可以接受,并且包含了重大的教育意义,让学生感受古人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良好品德,并将他们在今天不断发扬光大。诗歌教学也可以很好地于儒雅教育结合在一起。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诗歌不仅是诗人记录情怀的一个载体,更是历史的见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诗歌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要对诗歌进行赏析,更要追溯诗歌的本源,使学生了解诗歌作者的思想情怀,从而使学生了解诗歌中体现的道德品质,并将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今天发扬光大。

(三) 建设儒雅师资

尽管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要求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仍然起到指导的作用。因此,要打造儒雅教育,就要建设儒雅的师资队伍,教师用自身行动带动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好的开展儒雅教育。建设儒雅师资,不仅要提高教师的专业职业技能,还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职业境界,培养教师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首先,学校要定期组织相关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让教师参与到其中,使教师不断学习他人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自身情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所学到的经验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教师加强儒雅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专业职业技能,并提升自身道德品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 举办儒雅活动

开展儒雅教育,学校与教师应该积极主动举办儒雅活动,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举办儒雅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例如,学校组织开展“儒雅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论语》《弟子规》等优秀传统国学教育读本,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学校还可以组织大型的儒雅专题演讲活动,先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都参与演讲,教师和同学们选择表现良好的学生,参加以学校为组织单位的演讲,不仅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教师还可以组织观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频,并让学生写观后心得,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儒雅教育中。通过举办儒雅活动,使全体师生都参与其中,从而全面提高师生整体儒雅品质。

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意识;道德品质;价值取向;心理健康

一、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一)从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方面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大学生在政治态度、道德品质及心理的成熟度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积累的社会经验还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思想信念还不够坚定,知行脱节现象普遍。这就需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期,受到各种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一方面,西方国家对我国“西化”、“分化”的影响,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思想文化的渗透。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有盛行趋势,这些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因此要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把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教育,具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等精神方面的信仰教育相结合而形成的一套全新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教育。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突出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意识。当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热情不高,一次调查结果中只有16.67%的学生喜欢关注政治,其他的都对政治冷漠。这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大学生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意识较差。其主要原因是人生观、价值观、就业问题及社会环境有关。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对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进步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作用。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道德品质。良好道德品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使大学生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礼貌、诚信、对待友情和感情的真情以及孝敬父母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更有些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能自拔。作为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本身就应具备判断是非得失的能力以及优良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该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的学会做事。在任何时候道德是不能丢失的,否则就会失去方向,误入歧途。

(三)价值取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历来是与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相伴随的,大学生活条件的多元化必然会在具体的、单个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状态方面显露出来。从目前的高校实际看,大学生这种复杂的思想观念突出地表现为信念、信仰、理想的多元化。一部分大学生一味的崇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攀比心强,奉献精神缺乏等等。这些不良的现象误导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总的来说,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必然会使当代大学生政治上、道德上、心理上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四)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高校学生顺利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事业成功的内在保障。然而,在社会经济气候多变,中西文化冲突,各种思潮碰撞,各种矛盾现象不断出现,造成了大学生各种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如人际关系中的闭锁心态,职业选择中的焦虑情绪,恋爱中的人格裂变以及各种精神上的疾病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成因的分析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社会塑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思想无时无刻不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由其中不良因素影响产生的,因此有必要了解这些不良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沃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子女产生重要的影响。现代家庭的父母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但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的现象增多,导致了父母对子女的过于溺爱现象严重。使孩子从小就缺乏锻炼,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物质攀比等等不良现象,孩子从小就灌输了不良的教育,自私自利的行为严重,这也阻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但

[1] [2]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而是各个教育阶段共同联动的问题。大学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中学以及中学以前的学校教育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道德教育一直在搞,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重提升,轻生活基础;重成绩,轻道德培养。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社会本位”,忽视人的德育,导致德育功能缺乏,市场泛化,也使学生感觉到道德教育的虚假性。这些都严重阻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生活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等多样化的新特点。这些特点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情况、新问题。社会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在学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政府应制定有效地措施,使思想政治教育顺利有效地开展。社会团体更多的是注重大学生的能力问题,却忽视了道德缺失的问题。

篇5

俗话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对一名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应当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应当以人格的力量,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应当把言传和身教完美地结合,以身作则,行为示范。对于一名教师,一名优秀的教育而言,道德品质有着其更为具体而重要的含义,那就是——礼貌、谦虚、正直、善良、上进、细心、有耐性、负责任,这不仅是工作的态度,更应当是生活的态度,试想,这样的老师会有孩子不喜欢吗?这样的教师会有家长不满意吗?这样的教师不正具备了一名优秀教师的品质吗?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去爱学生”。爱,是无声的语言,行动的指南;爱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灵魂与灵魂的交流。也许当你面对众多的孩子,吃饭、睡觉、穿衣上厕所什么都要教;中午要哄他们入睡,不停地将他们整理被褥;要帮他们清洗大小便,观察他们生病的状况,这一大堆繁琐小事时,你会觉得厌烦而辛苦,但是当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能干起来,给你灿烂的笑容,告诉你他们喜欢你时,当你将他们拥在怀中和他们亲密接触时,当你与他们聊天,和他们分享生活的经历和成功的快乐时,你的心中难道不是充满了喜悦与感动吗?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才改变了他们,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爱,才实现了我们作为一名幼教的真正价值。对于一名教师,一名优秀的教师而言,这样的爱应当是给每一个孩子的,这样的爱应当是民主的,这样的爱更应当是无私的。

在这样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知识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生存条件,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以前我们都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而现在我们要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仅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对于教师来说,这样的知识不仅是专业的知识,它还应当是专业以外的文学、数学、科学、艺术、生活等等各方面的,五花八门的知识,可谓是越多越好。此外,这样的知识还应当伴随着创新精神。知识从哪里来,这就要靠学习与积累,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更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使自身的知识面愈加广泛,并且得以不断更新,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在现代社会中教好书,育好人。

单靠知识渊博还不行,如果不会将自己的拥有传授给学生,那我们的工作还是不成功的,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的教而且要会教,因材施教,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美好的情趣,创新的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教会孩子热爱学习,让他们掌握生存的技能等等。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会对孩子循循善诱,要会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教育效果,要会与孩子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要会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这一切都可概括为教书育人的方法。

篇6

关键词:价值观 思想道德 渗透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既要明确施教的对象又要理清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充满幻想的学生,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充满了极大的好奇,他们的头脑又像一张洁白的画纸,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习惯和培养正确观念的关键时期,只有了解和把握这一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施教。小学生不同于大学生,高深的道理和说教对他们讲是无效的。我们只有探讨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才能把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生活,使他们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十报告首次以几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魂。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给我们提出了要求,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要从自身做起,“爱岗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是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严格要求自己,品行端正,为人师表,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二、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创设德育教育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生活的智慧,锻炼和培养学生道德生成的自觉性、习惯性,构建德育教育的有效环境,我校始终把“崇德尚学,有声人生”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墙壁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爱科学”的四有新人,引导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互助合作、尊老爱幼、团结友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使学生在欣赏图画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挖掘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走廊文化设置《弟子规》《三字经》便于学生诵读;名人故事时刻感染和熏陶着幼小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先贤憧憬未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的智慧设置文化园地、生活园地、图书角、展示台等活动板块。留给学生自由发展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像小鸟一样在环境优美、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活中,汲取营养,自由飞翔、快乐成长。

三、小学德育教育方法的探讨

2010年开始,我校就开始探究小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教育优先,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采取布置“家庭生活作业”为基本内容的探求方法。家庭生活作业不同于家庭作业,重在生活与实践。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教育。它的基本特征具有导向性、针对性、教育性、长期性、实践性和可操控性。各年龄段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水平不同,所以我们要求“家庭生活作业”一定要适合每个学龄段分层布置。

我们为学生设置了《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卡中内容体现在六个方面:1.生活作业的内容;2.完成时段;3.生活作业完成的过程;4.我的收获;5.家长评价;6.教师评价。

一、二年级教师布置,学生完成,通过定期召开班级生活会,邀请家长参加的方式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实践中收获的快乐。三至六年级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生活作业内容自己填写记录卡。另外,学校给教师配发《家庭生活作业记录本》,让教师记录填写每次布置作业的时间、内容、目标、学生完成的时限,教师检查跟踪记录,阶段性总结。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归档整理,载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再在总结反思过程撰写德育教育论文。

学校对“家庭生活作业”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期中、期末进行总结,并对教师学生事迹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学生奖设金卡、银卡、铜卡三个奖项。

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的学生收获了很多。在完成“家庭生活作业”的过程中,通过给爸爸妈妈洗脚,给爷爷奶奶端饭、倒水,学生学会了感恩;通过洗手绢、叠被子、洗碗活动,学会了生活自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动手完成;通过捡纸屑、清理街头小广告活动,树立了保护环境意识;通过洗脸、刷牙,学生知道了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唤起了人与人的友善;学种花、学种菜、饲养一种小动物活动,学生学到了种植和养殖的知识;通过开展公益实践活动,学生主动为灾区的小朋友捐出纸和笔,礼物虽小可彰显了学生的爱心;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电影,给同学讲一个故事和童话,培养学生渴求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参观革命圣地、祭扫革命烈士陵墓,点燃了学生爱国的激情,诸多事例证明了我们布置“家庭生活作业”的有效性。

篇7

一、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品德,良好的道德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经不再是人们成功的重要条件,更多的,是应该懂得如何做人,拥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只有建立了良好的道德观,才能真正的立足社会。这也就显示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就在于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人的尊严,人格更高尚,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只有人的价值提高了,才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从小的培养,所以小学阶阶段的德育教育就更加重要。首先,小学阶段是人思想最为纯洁的时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小学阶段,他们的心智还发展得还不完全,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朦胧的状态,任何因素都可能改变他们的道德观念,改变他们以后的人生。在塑造小学生人格的关键时刻,只要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他们将会受用一生。所以,这个阶段,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孩子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要的。其次,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的进程逐步加深,我们的中国梦需要少年儿童们的进一步托起,小学生是一群具有很大潜力的群体,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对祖国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小学生作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头等大事。在将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是社会的继承者,对社会文化具有改革和创新的作用。所以,在小学阶段,给他们涂上浓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色彩,不仅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而且,能有效的提高祖国下一代整体的道德素质,对我们国家、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现状

由于现阶段我们德育教育的发展不一,因而在德育教学的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德育教学观念陈旧,德育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往往通过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德育讲解,空范地讲很多的大道理,而忽视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从而不能引起对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兴趣。德育教学重点放在在课堂,就会脱离实际生活实际,变成泛泛而谈,疏离生活,甚至脱离生活。这种德育教育是单纯的约束的、规训式的德育,其方式方法是不科学的,这样的德育脱离了学生的需求,处于封闭状态,并没有成为促进人们生活完满和充盈的活动,这也是导致学生拒斥德育的原因。这种传统德育观念是缺少人性化的,促进德育过程人性化,需要每个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探讨如何致力于人性的养育,尊重学生的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改革传统德育中忽视学生需要的弊端,突显德育人性化理念,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

1.各科教师共同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不应是个别学科,个别教师的专利,各个学科都应该参与进来,重视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让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都应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学生年龄特点,探索出各自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学科可以结合本学科的思想内涵,激发学生的情感,感染和教育学生,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数学学科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挖掘德育因素,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独立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计算机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正确使用计算机,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品德与生活课更要发挥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家乡课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等等。让“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根植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小学生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

2.家校联合,促进德育教育的实施

德育教育不应只由学校来进行,要让家庭、社会都行动起来。家庭对于儿童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所以如果家校联合必将获得德育教育的硕果,可以利用家长会或通过平时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家长多交流,及时反馈孩子们的表现,共同督促孩子进步。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关爱,或多或少身上都会有些娇气任性,如果家长不能直面,任由孩子发展,那必将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我们学校有必要帮助家长正视孩子的不足,从而采取正确的态度教育孩子,同时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使孩子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

3.德育教育要以人为本

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往往只是一种道德说教,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少考虑如何激发学生道德学习的需要,在教育过程中缺少学生的情感体验,难以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内化为道德规范。在具体德育过程中存在灌输的情况,德育工作流于空泛,理论讲得多,学生实践少,德育缺失“人性化”。应该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具体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活动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需要的眼光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行为,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满足需要的不同行为,分别进行分析和引导,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产生德育的需要,并创造和利用条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在学生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再促进他们品德的进一步优化,进而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1建造师职业道德概述

1.1职业道德表现方式

现实生活中的职业是多种多样的,每种职业道德标准不同,但它们有共同的表现方式,包括: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品质。

1.2建造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其政策,不违背职业自律性规定,维护建造师的名誉,并且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遵守诚信、公正、敬业、进取的原则,争取将服务做到最好,业绩做到最优,赢得客户和公众对我们职业的尊重;勤奋工作,寻求创新性的方案,在承担建造师执业行为中,向公众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坚持文明施工,做到施工不扰民,作业不污染,现场规范有序;同行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项目上相互帮助,公平竞争不恶意诽谤,更不得以欺诈行为骗取相关单位信任,以损害他人的利益为目的;要做到廉洁自律,不私自索取与建设合同无关的钱、财、物,更不能利用职务之便谋取利益;诚实可靠,要掌握并且提供有关资料的全部以及全面的信息,不得刻意隐瞒;对于委托人的商业和技术秘密要保密;要树立用户至上的思想,为用户着想,积极采纳用户、监理方及参建各方的合理化建议;维护建设行业的信誉,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1.3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我国的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各省市建筑行业发展不均衡,由于建筑业的法津法规不够健全,所以,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多种多样的职业道德病,最终结果导致工程安全事故。影响建筑工程安全的因素很多,但职业道德应是首先考虑的因素,可见它的重要性。目前,建筑企业经济模式逐渐改变,摆脱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与日俱增的市场和经济效益的竞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职业道德更加密切相关。一个人如果想要生存,就必须要拥有职业,并且从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寻求一种职业是人的责任,若想发展的更好,职业是必不可少的。遵守职业道德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垫脚石,没有职业道德的人,他无法用心去完成每一项工作;职业道德是工作优秀的必要条件,职业道德更可以反射出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从而反映其素质与涵养;职业道德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人的思想道德品质,也可以增添人格魅力。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经济发展是本,而提高国民道德素质却是天。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要靠技术水平的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还要靠国民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增强,如果没有国民道德素质的提升,这个国家一定不是自强不息的国家、一个备受尊重的国家。相同的,建造师在工作中遵循职业道德,才能服务于行业,受益于社会,使自己的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

2建造师职业道德可以促进技术进步

2.1建造师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

建造师需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技术水平,按时参加建筑业协会举办的执业人员继续教育,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不能承担超越自己能力范围外的工程任务,在执业范围内胜任工作;在创新上,应重视并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建造师在施工阶段,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规定的内容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索取或者接受自己报酬以外的其他财物,也不能为了谋求个人和企业私利而采取行贿或其他不法手段;建造师要尊重同行的劳动成果,不得对同行者抱有偏见,更不得故意或无意损害他人信誉;在劳动成果分配上,不得擅自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要注重团结协作、互惠互利、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经营战略;建造师应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范围内问题,不能推卸责任,要认真对待并严肃处理。

2.2建造师职业道德促进技术进步

近年来,建筑业技术人员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却是一个担忧的问题。随着出现了各式新的建造材料、建筑结构形式、施工技术,建筑行业中一些有违职业道德的事频繁发生,不良风气逐渐蔓延,这样,就会严重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甚至,有的工程未完工便发生坍塌事故,所谓的“豆腐渣”工程随处可见,优质工程在短期内出现“跑、冒、滴、漏”现象,安全事故经常发生。不仅给家庭带来沉痛,也给国家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形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3建造师职业道德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3.1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个企业内,职业道德有利于增强职工的凝聚力,企业是具有社会性的生活大集体,企业员工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既相互协调又相互独立,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降低对企业的向心力。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员工团结一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用宽容、信任的思想,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总之,建造师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业之间的竞争力,提高建筑产品的生产、服务、生活质量,从而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全民生活质量,提升经济效益增长速度。

3.2建造师在执业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遵守职业道德

1)招投标环节。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中,存在许多违背道德的现象。比如,招标人与投标人串标,投标人与设标人之间串标,除此之外还有低价抢标。投标人以明显低于建设项目社会平均成本价格投标报价,如果中标后,再想其他办法改变设计或增加工程内容。建造师在招投标阶段,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

2)工程分包与转包。工程分包应在资质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违法分包主要包括:无资质分包或未经建设单位批准分包、或将工程主体转包、或将一个工程肢解后分包给多个施工队伍等。工程转包是指工程的承包人不行使建设工程的管理职能,而将其全部转让给另一个施工企业管理的行为,实际上是其他人成为建设工程新的承包人。这种行为违反了建筑法有关规定,是建造师必须遵守的职业行为。

3)施工环节。建造师应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工程质量问题;二是安全生产方面问题;三是设计变更、签证方面问题。有的施工企业只重视施工质量而忽视安全管理,还有的施工企业虽然低价中标,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变更、签证时采用加大工程量、高报综合单价、改变施工做法等,建造师在施工阶段的作用至关重要。

4)工程结算与验收环节。在工程结算环节中,为了尽快得到工程款,建造师不能采用行贿等行为向欠款单位或总承包单位负责人结算;在工程验收环节,为了保证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建造师不能弄虚作假,允许不合格的工程和设备验收合格。

4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需要自身和社会的力量

4.1职业道德修养概念

修养包括科学文化水平修养和道德品质修养。职业道德修养,指的是参加本职业的员工,按照职业道德必须遵守的规范,在工作中所进行的自身完善、自身改造、自身成长,使自己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从而更好地投入工作,树立良好榜样。

4.2职业道德修养方法和途径

职业道德修养途径包括:要确立奋斗目标,树立崇高的理想。增强自己的职业感,做好本职工作。培养职业义务感,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树立职业荣辱感,正确评估自己的工作。职业道德修养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不仅需要了解职业道德规范、还要掌握职业道德知识,努力学习专业技术技能,在实践中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4.3职业道德修养离不开社会的力量

篇9

关键词: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创新; 师德; 专业水平; 育人魅力

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实施,教师是主导,是主导,是关键,是核心,要发挥楷模作用。首先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道德情操,又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品德素质;既要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知识技能,又要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既要学习、总结、借鉴别人成功经验,又要敢说、敢做、敢创新。在探索实施道德教育的途径中,要做到能文能武,要善于总结,勇于开拓,为推动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不懈努力。

一、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工作要不断创新

第一、观念创新。就学校的领导来说: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淡化层级观念,强化服务观念,简化手续,提高服务质量,真诚为每一个教职工提供关爱和服务,突出人文关怀。要经常到教职工中调查了解他们生活、工作、学习、思想和家庭情况,帮助教职工解决当前的主要各种问题和困难,使思想政治工作步入人性化、服务化管理轨道,真正体现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真诚留人,形成用一流的服务留住教师、留住人心的校园风气。二是以人为本,注重教职工的个性发展。人是最为能动的力量,学校兴旺的根本在于教师,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力量。同时,学校又是教师赖以生存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出成果的地方。教师职业需要特殊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三是增强法治意识。要充分发挥法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把教职工思想政治纳入法制轨道,使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法可依,依法开展,形成依法治教、依法从教、依法执教的良好氛围。

第二、方法创新。就学校的教师来说:一是由经验型教学方法向科学型教育方法转变。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由静态的、狭隘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向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思维方式转变,当今的学生眼界更宽,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情况也更加复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须由经验型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科学型的思想政治方法转变。二是由灌输型教育方法向交流型教育方法转变。使思想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理解人,关心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激发受教育者参与、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三是由单纯说教方法向多种载体传播教学转变。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系统地运用多种多样的载体来做好说服、教育、引导工作,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趣味性、渗透性和感染性。四是由单一型方法向综合型方法转变。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锻的实际出发,从广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立足于团结的力量,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真正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二、教师的师德要起表率作用

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因此,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特别强调教师在言行举止上起表率作用。主要表现在:

1.服务精神。 教师向社会和个人提供教育服务,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性工作。学生是教师的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因此,教师的师德特别强调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教育服务的公共性,还要求教师对服务对象一视同仁,不容许教师出于个人的好恶不公平地对待任何学生。

2.奉献精神。 要求教师要有很高尚的道德修养,勇于奉献,甘为人梯,在必要时可以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服从或服务于集体或服务对象的利益。

3.敬业精神。 教育服务和其他服务一样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它为教育团队和个人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工作不仅是一种生活手段,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敬业精神”意味着教师必须竭尽全力提高执业标准,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4.团队精神或协作精神。 在教育领域,由于服务面广,且长期采取集体教育形式,内部职能分工较细,教师个人几乎已难以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教育服务基本属于团体服务。因此,教师不但要与同事和睦相处,而且要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是现代教育固有的特质。

5.以身作则。 教育服务有其独特性,教师运用自己全部的素养特别是道德素养,向学生提供服务。如果说大部分教学服务属于技术的话,那么教育服务归根结底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不断发挥楷模作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社会舆论经常把“敬业精神”、“服务精神”、“奉献精神”、“以身作则”,看成教师个人高尚的道德境界。其实不然。这些都是教师的职业美德,而不是教师的个人美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道德水平,是教师的职业特色所致。

三、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育人的魅力

教师要具有新的科学观念和新的文化知识面,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育人的魅力。

1.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学习中,学生大都处于被动状态,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教师的板书一字不漏抄下来有作业就完成作业,没有作业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不会评价自己的学习,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不仅会使学生个性品质上形成依赖、封闭、缺乏自信自立的心理状态,而且影响着人格的健全发展。

为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自学,会读书。比如,教材体现了教学大纲思维逻辑和思想教育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引导学生课前阅读教材,养成看书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读不惯、读不细、读不懂等问题,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明确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工作:(1)通读。新课前,及时布置预习提纲和思考题,使学生带着问题通读本课内容,大致了解知识结构和要点,疑难处做记号或拟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准备:(2)详读。要求将现象和概念规律联系起来,逐句细读,多思,将相关的知识联系对比抓住实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对基本概念了解表达方式和清楚应用范围和条件,反思多问,从不同角度思考;(3)精读。弄清重点字句,懂得术语涵义,把概念和规律活化,达到见“物”明其“理”,“知理”联系“物”,灵活地将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阅读时注意层次,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概念和规律,经过阅读,复习阶段达到对教材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今后独立有效地从浩瀚的书海中寻找和猎取必要知识,打开知识宝库的能力。

篇10

关键词:师德;评价;体系

一、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给教师职业下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传道”是三大任务中的首要,而要向人传道,自己的道德就要高尚,这也是教师受人尊敬的原因。教师如果缺乏高尚的职业道德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失去了灵魂的教师对教育无疑就是灾难。教师培养的对象是将来社会的建设者,而这些建设者会影响未来人类社会的走向,因此必须通过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对社会的未来建设者进行有效地引导。

我国历来重视师德建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

二、目前师德评价的误区

目前,师德评价内容单一,评价方式过于主观,评价导向为总结性质。师德评价不能有效推动师德建设,也无助于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1.评价内容单一

师德内涵丰富,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然而目前的评价主要侧重于便于量化考核的科研成果、教学质量、考勤等内容,由于德这个方面缺乏评价的方法与标准,导致德的评价无章可循,往往每年评选的师德标兵也好,师德先进个人也罢,多数是科研教学先进,因此评选出来的师德先进个人并不能体现师德的先进性,也就不能体现关爱学生、道德垂范的典型效果。

2.评价方式片面

师德评价方式,目前多为领导意志的体现。虽然也有民主推荐,但执行起来往往是“你好我也好、今年你上明年我上”的结果;也有通过学生问卷的形式开展,然而学生缺乏参与评价的积极主动性。这些现象导致评价结果无法真实反映师德情况。

3.评价导向偏差

目前,师德评价导向多为结果性的,是针对教师个人过去职业道德情况的总结评判,这种评价方式固然可以对教师以前的职业道德进行肯定和表彰,但这种关注过去成绩,过分注重结果的评价导向,并无法对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炼起到更好的促进与推动作用。师德评价导向应该着眼于教师个人长远发展和提高的需要。

三、定性与定量综合的师德评价体系设计

鉴于目前师德评价内容、方法与导向不能有效推动师德建设,我们有必要设计一个定性与定量综合评价、多方参与、需求导向性的师德评价体系。

1.评价观测点的选取

首先明确师德评价内容,从原来仅注重业务能力的评价转向德、能、勤、绩的全面考察,确定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为人师表、团结合作、爱岗敬业师德评价体系的评价指标,并设立相应的观测点。

思想政治觉悟直接关系到能否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系到是否能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关系到培训对象的政治立场与思想觉悟。因此将思想政治觉悟设为师德评价的首要指标。

学生在求学阶段正处于人生观的建立阶段,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坚持求真务实、诚实守信,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精神榜样,所以道德品质也是师德评价的重要指标。

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行为主体,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一言一行都要符合教师职业规范,关心学生成长,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坚持做到为人师表,用得体的行为方式、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引导学生,为人师表就是师德的直接体现。

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多属于个体行为,然而教师本身又属于特定的团体,如某个系部或某个部门,因此教师团结合作的能力与精神也是考量其职业道德的一个指标,是否关心所属集体、具有合作精神、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都是对其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依据。

教师的核心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才能积极主动开展教学研究,才能认真执教、履行教师的职责;只有遵守教学工作规范与纪律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避免出现教学事故;没有科研作为支撑的教学是没有灵魂的,因此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与否也是衡量其爱岗敬业的一个具体指标。

2.不同观测点权重的确定

根据师德评价指标明确主要的观测点,针对观测点的差异,采用分类权值的计算方法,对师德评价体系参与者:教师的工作对象(学生)、直接领导、同事及其本人,分配不同的权重,从而完成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最后生成一个师德评价报告,指导其自身整改提高。报告在总结过去优点的同时,要根据教师个人发展的要求与特点提出改进与提高的建议。

由于评价指标的各个观测点适用的对象不同,因此参与评价的各方的权值也存在差异。思想政治觉悟这个指标属于定性指标,不便于量化考核,因此在其权重的分配上主要参考主管领导、学生及本人的评价。

道德品质与为人师表都是无法量化考核的指标,这些观测点主要观测对象为学生、同事与本人,因此应加大这三个评价方分数的权重,并根据观测点差异对权值做具体调整。团结合作指标的观测对象为同事、领导与本人,其权重也根据观测者参与程度来分配。

爱岗敬业这个指标属于可以量化考核的指标,教学工作量、教学评价效果、教研项目、教研论文的数量、教学改革参与次数、是否存在教学事故、作业批改情况以及科研成果都是可以具体进行统计和排名的,因此这些观测点的权重可以采用公式进行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权重=(总人数-名次)/总人数。

通过师德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弥补了单纯定性评价的随意性,克服了单纯量化考核的片面性,综合考虑教师德、能、勤、绩多个侧面,构建了全方位的师德评价标准,为师德建设明确了方向,为师德评价提供了依据。师德评价不仅可以表彰先进,而且可以为落后的教师指出改进的方向,实现对教师个人发展的支撑作用,有助于师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喻永红,汪庆春.大学生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5).

[2]王志国,林长海,靳永山.师德评价模型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

[3]陈玲,马莉.数学分析在师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4]华卫军,欧阳子龙,陆伟锋.高校师德综合评价模型应用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9,(6).

[5]冯传亭.高校师德建设:问题、遵循原则和长效机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