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实践教育范文

时间:2024-02-23 17:51: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实践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实践教育

篇1

关键词 大班幼儿;交通安全教育;实践;研究

幼儿园大班时期的孩子已经处在5到6岁期间,这个阶段的成长对一个人的一生尤为关键,是在整个人生中发展最快、最基础的时期,家长和老师为了让孩子可以拥有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努力着。可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没有生活经验,因此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无法预料,也导致了危险的高发。加强安全意识,建立安全防范措施,共创和谐校园成为了幼儿教师的首要工作。

一、实施交通安全教育应当从大班幼儿开始抓起

交通安全应当从幼儿抓起,当今社会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站在路口,凑够一群人,不论是不是红灯,大家一起闯过去。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如果以这样无所谓或者侥幸的态度带着孩子过马路,那么如果有一天家长没有在孩子身边,孩子也会毫无顾忌的过马路,这样错误的观念不仅干扰了交通秩序,并且对孩子来讲非常危险。对于这样模式交通法则的家长以及成年人对幼儿造成的影响,会直接危及到幼儿的生命、健康乃至家庭的幸福,更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学前儿童因为其矮小的身体,对交通意识薄弱,对于交通工具所造成的危害意识不足,并且这时期的孩子多为好动,一旦事情发生变化时感知能力会非常弱。所以,此时的孩子成为了交通事故高发群体。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儿童14岁以下的就超出了1.85万人,并且,死亡率逐年增加。如此惊人的数据,残酷的现实在向我们宣战,对于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关键性习惯、对待事情的态度,大多是在6岁之前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阶段成为了人对安全情感的基础阶段,也是最适合学习安全教育的阶段。

二、对大班幼儿实施交通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通过形象的场景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场景一:幼儿容易发生在马路上嬉戏打闹或者边走边看书的事情。幼儿的天性比较喜欢嬉戏,尤其是在园内被“关”了一天之后,放学后孩子们都喜欢你追我赶。这都是天性使然,所以很多时候,幼儿在马路上也毫不避讳,对来往的车辆不注意避让,而由于幼儿的身体发育还没有完成,因此身形较为矮小,在他初级车身时,驾驶员很难在车内发现幼儿,就会造成交通事故。正确方法是:幼儿在上下学期间,就算在大人的看护下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可以同小伙伴们并排行走,不可以在马路上互相打闹,过马路时一定要走人行横道;并且,幼儿在马路上行走时,不可以低头看书或者玩游戏,不可以戴耳机行走,要避免因此发生的意外。幼儿在马路上行走时,其监护人要认真看护,避免意外的发生。

场景二:横穿马路或者跨越交通护栏。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横穿马路,甚至在遇到道路交通护栏时,为了图省事,放弃走人行横道,抱起孩子横跨护栏,这样危险的动作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每年有1万多名儿童死于交通事故,而横穿马路以及横跨护栏的事故发生率占主要交通事故之一。正确的方法是:家长一定要按照交通规则过人行道,要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意识,不可以横穿马路、也不可以跨越护栏。应当遵守信号灯的指示过马路。

场景三:有些家长带孩子乘坐公交车时,让孩子自行上下车。并且现在很多公交车为了不让车门一下子开到最大,会控制车门进行分段开启,大约在车门开启到1/3处时固定,可是一旦没有开到指定位置,车门很可能会关闭,由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力气很小,一旦出现车门回弹的事情发生,很可能会夹伤幼儿的身体。并且孩子在下车时都比较着急,往往会忽略过往的行人或车辆,因此在下车的过程里极有可能出现碰撞的事情发生。正确的方法是:在幼儿乘坐公交车上车时,家长要先等待车门完全打开再让孩子上车,而下车时,家长一定要先下车再让孩子下车。

三、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要将交通安全变成一种信念深入到幼儿的心里,并且,作为家长、老师以及成年人都应当思考:

(1)我国对交通安全非常关注,并且也透过不同的形式定期对百姓进行《交通法》的教育宣传工作,在交通方面不断进行整治,可是每年依然会有上万人命归车祸,所以,交通部门要将交通宣传的工作贯彻始终,全面提升百姓的素质。

(2)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具备交通安全意识,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的影响非常重大,老师作为幼儿的保护者、监督者、教育者,一定要做好交通安全的监督、实施工作。

(3)从细微处做起,把交通安全意识稳扎稳打的融入到幼儿的生活当中。不要只走形式,而应当从幼儿身边的细微处做起,给予正确的引导,并坚持下去,不断的用图片、故事、标识、游戏来激发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

(4)加强家长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创办一些交通安全活动,让家长积极的参与进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对幼儿的影响非常重要。在家长会上也要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工作,让家长签署交通安全责任书,让家长从根本上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从小做起,从细微处做起,用正确的交通安全规范约束自己,约束孩子,才可以让孩子健康的成长,让我们的交通环境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

篇2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收费;监控

一、当前交通收费监控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交通收费监控系统是交通类高职教育中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实践后才能真正理解、掌握。目前,交通收费监控系统教学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亟待改善。

1.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目前的交通收费监控系统课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知识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直观感受所学知识和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因此常常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距离感,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被调动,学习效率低下,创新性思维难以得到激发。

2.实践教学环节缺失,工学脱节,不能很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优势

交通收费监控系统这门课本身是面向高速公路收费与监控站点的,内容上对实际操作要求较高。但因相关设备复杂、成本较高,加上教师本身职业技能条件有限,很多学校并没有建立专门的实训基地,仍以理论教学为主。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差,学习与实践脱节,职业技能素质没有得到全面提升,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交通收费监控系统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1.依托多媒体,以网络为平台,采用直观教学法

多媒体因其可复制性和对图片展示的便利性,目前在高校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但多数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时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是把传统教学的板书、图片搬上多媒体,教学方法并未得到真正改进。而在交通收费监控系统课程教学中,笔者以网络为平台,注重发挥交通类院校与交通部门同系统的优势,收集大量收费监控站点的第一手资料、图片与视频,将它们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看到了所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实例,较好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建立收费监控网络实训室,引入“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针对传统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缺失、工学脱节的问题,我们在交通收费监控系统课程改革中注重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需要采用与实际高速公路收费站点完全相同的设备和软件平台、等比例缩窄车道,构建了自己的收费实训室。同时,通过若干个球机(摄像机)等设备,将收费站点各部分的实时监控图像和紧急报警信号发往监控室,由监控网络实训室实时监控收费员的收费情况和车辆信息,并对过往车辆自动拍照,对特殊车辆自动录像保存。

在实训室现场教学中,笔者引入了“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法,主要是将专业课的教学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紧密结合起来,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

由于受场地和设备数量的限制,在该教学模式中笔者以学生自助或组成互助小组的形式开展教学,将学生按兴趣、能力等分为10个小组,每组4到6人,设组长1名,组长主要负责帮助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学习和实践任务。具体到教学过程的实施,笔者从以下五个环节开展教学活动。

(1)分组讲解,认识设备

针对学生对实验设备、流程及交通收费监控系统运营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教学的第一步就要向学生详细介绍收费监控系统的结构、各部分的原理和作用、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等,使学生对该系统的原理和操作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然而,由于该系统比较庞大、复杂,涉及的设备和知识点较多,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那么多信息。因此,笔者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学习,每组学生只负责认识系统的一部分设备、担任一种工作角色,以重点学习本组设备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2)现场操作,融入情境

经过上述学习,学生就可以正式“上岗”操作了。当驾驶组的学生推着各种小车经过时,收费组的学生就开始进行判断车型、操作设备、发牌、收费、打印单据等一系列操作,监控组的学生则负责监控收费的全过程,发现问题及时呼叫收费员,以规范收费行为。

(3)组内探讨,提高能力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常会模拟一些特殊情况,鼓励学生组内探讨应对方案。比如,提前几分钟告知学生后面会有一辆车闯关,让各组学生作好准备,然后开始闯关,以检验各组学生的应对方案是否及时到位。

(4)组间互助,交互学习

经过前面三个环节的学习,每组学生对于本组负责的仪器设备、操作流程等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掌握。这时再重新调整各组岗位,以前组带后组、组间互助的方式继续进行实践教学。这样,每组学生都能全方位地理解交通收费监控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操作方法,并能通过组间互助讨论、交流心得、深入思考,以体验学习知识的趣味性和成就感。

(5)自评互评,总结不足

该环节是“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交给学生来完成。在完成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后,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不足,组间互助的效果如何,前组与本组学生学习帮扶情况如何,则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总结提高时,可引入组间竞争机制,评出最佳互助小组,并给予口头表扬。

3.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制

高职教育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符合社会生产、生活和服务实践职业岗位所需要的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交通收费监控系统课程教学中,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河南省高速公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建立了校外顶岗实习制,学生在毕业前可自愿报名到各单位实习。以在收费站点实习为例,最初的几天由收费员以“一带一”方式指导学生操作上岗,解答疑问,处理特殊问题。待学生熟悉适应后就单独上岗、顶岗实习。实践证明,这种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职业技能。

三、新型教学法的优点与实施效果

在交通收费监控系统教学改革中,笔者主要采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学、“一体化”实践教学以及学生顶岗实习制三种新型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法各有所长、互为补充。

多媒体教学法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对相对抽象的理论问题具有很好的表现力,又由于其可复制性,便于学生课下复习,因此非常适合在侧重理论教学的相关内容章节中使用。

“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专门的实训教室进行“一体化”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交通收费监控实训系统构造的完善性和特殊性又使得该教学法在实施中具有突出的优点。首先,由于本系统所采用的设备和操作平台都与高速公路实际收费监控站点相一致,因此可以完全模拟现实场景,使学生理解和熟悉相应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近距离观察各控制设备的工作情况。其次,本系统设备和网络结构齐全,学生在这里不仅可以清楚地观察、理解收费与监控站点间的信号传输控制情况,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分别担任收费员、监控员和网络维护员等角色,全方位、多角色地体验各工种,从而全面学习验证所学知识。

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制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缩短工学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独立承担工作任务,在工作中验证所学知识、积累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复杂特殊情况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

篇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225-02

目前,我国正在大规模地兴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安全运行需要优质的工程与设备条件,更需要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技术水平过硬的运营维修技术队伍。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大专院校兴起了建设轨道交通专业的热潮。《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培养目标是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培养信号系统设备操作员、施工工艺员、检修员、维护员等,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施工、设备检修、维护、实验调试等工作。合理的课程设计为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建设专业课程。

一、校企合作,组建课程开发团队

结合学院校企合作体制,组建专兼结合的课程开发团队。首先要选拔本校专业理论水平较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讲教师,并且从合作企业聘请具有现场工作经验的专家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其次,课程开发团队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理论学习,提高课程开发能力。为保证课程开发的质量,课程团队人员的稳定性尤为重要,在课程开发期间,尽量减少他们承担其他工作任务。

二、工学结合,制定符合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标准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课程开发团队根据课程涉及的工作内容及完成该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引入轨道交通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将职业资格融入教学内容,完成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标准中涉及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是教学、教材及评价的核心,对课程的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三、结合工作任务,明确课程教学内容

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及技术人员与校内教师一起共同确定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对企业岗位工作任务调研与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总结,整合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职业素养,从而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确保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务必征求行业企业专家及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意见,并与之一起进行论证。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具体教学内容如下表所示。

课程内容分为信号基础设备、信号联锁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三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又细分为具体的教学项目,按照每个项目所对应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要求,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

四、理实一体,更新教学组织模式

从表1可以看出,每个教学项目所对应的学时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通常理论部分内容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完成,主讲教师通过运用讲授法、对比分析法、图示法、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完成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实践部分通常在学院实训中心或轨道交通企业工作现场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边讲解、一边演示,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通过现场操作,能够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采用教室、实训室、工作现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符合职业教育规律。

五、多元综合,改革考核评价标准

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将考核评价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主讲教师综评、企业兼职教师参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综合的考核评价标准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明确学习目标,肯定学生在每个阶段的进步,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成长。真正把“评价考核”变为指导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学模式的方法和手段,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六、资源重组,建设网络课程平台

优化教学资源建设课程网站,为教师备课、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网络平台,提高项目化课程建设的质量。通过项目化课程改革,课程教学完成从以知识讲授型为主到以知识应用型为主的转变。以完成项目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操作,渴求新知识,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专业教师在项目化课程开发过程中,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教科研能力大大加强。经企业反馈,我们培养的学生素质高、专业技能过硬、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同时,为企业节约了新员工的培训成本,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创造出了专业品牌。

参考文献:

[1]陈伟珍、罗芬.高职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篇4

作者:王再礼 王中文 刘继杰

一、活动的提出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到来,人民生活的水平日渐提高。交通工具像雨后的春笋与日俱增,而交通设施建设的相对落后,再加上人类素质及交通意识的淡薄,逐渐导致交通情况的不断变化。虽然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随之而来的交通事故逐渐增多,给人民的生活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我校地处“榆江公路”的边缘,校门距公路不足四米,车速快,人流密,交通隐患多,这些不断恶化的交通环境,正在深刻地提醒我们时刻要把自己的人身安全和生存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那就要“关爱生命,安全出行”。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知识方面

(1)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常识。

(2)学会简单的调查走访的方法。

(3)学会简单统计方法,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4)认识交通路标,知道交通标志及含义。

2.情感教育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悟安全教育从小抓起,遵守交通规则从我做起。

(2)通过活动了解每年三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3)通过活动,呼吁全社会都要了解交通安全常识,注意防范,增强遵守交通责任感。

3.能力方面

(1)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2)培养学生调查走访、收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3)了解交警工作,增进对社会的了解。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1.活动准备阶段

(1)以班级为单位,每班组成五个调查小组,每组选出正、副组长,确定组员的分工(如采访员、观察记录员、材料整理员、图表统计员等等)。

(2)请交警走进课堂,进行交通法规教育。

(3)学生观看因违反交通规则而发生的事故的录像片,通过真实的例子,培养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2.活动实施阶段

(1)以小组为单位对“校门前——大桥”路段进行观察统计(按分工观察,合作填充调查表)。

(2)调查表如下:

考察时间:中午12点-12点45分 地点:校门—大桥 考察人:

(3)调查走访:以小组为单位采访警察,了解交通常识。

(4)观察确定路段的标志,了解其含义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见到某种标志该怎么做,加强认识。

(5)宣传交通法规(学生交通安全)。

①行人须知:Ⅰ.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右边)走。Ⅱ.行人不准在车行道上追逐、猛跑,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猛拐横穿。Ⅲ.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Ⅳ.学龄前儿童在街道或公路上行走,须有成年人带领,不准在公路上玩耍、嬉闹。

②乘车须知:Ⅰ.不准在道路中间招呼汽车。Ⅱ.机动车行驶中,不准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车外。Ⅲ.乘坐货运机动车时,不准站立,不准坐在车厢栏板上,不准跳车。Ⅳ.不准强行上、下车或攀援行进中的车辆。

③骑自行车十不准:Ⅰ.转弯前须减速慢行,向后了望,伸手示意,不准突然猛拐。Ⅱ.不准双手离把,攀扶其他车辆或手中持物。Ⅲ.不准并行、互相追逐或竞驶。Ⅳ.车闸失效时不准上路骑行。Ⅴ.不准撑伞骑自行车、三轮车。Ⅵ.不准在道路上学骑自行车、三轮车。Ⅶ.不准在车行道上停车交谈或与机动车争道抢行。Ⅷ.儿童玩具车不准上路骑行。Ⅸ.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Ⅹ.不准牵引车辆或被车辆牵引。

(6)交流思想:

①怎样才能使全社会的人都来重视交通问题?从我做起,大力宣传交通法规常识。

②以“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为题撰写综合实践报告。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通过本次活动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了交通安全要从我做起。为真正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我们结合实践活动,大力宣传交通安全法规常识,使其人人知道维护交通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切实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让学生养成文明走路、文明骑车、文明乘车、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篇5

德国的幼儿园实行的是混龄制,早上没有时间限制,孩子们只要在九点半以前到齐就行,有的孩子来了开始吃东西,喝水,有的孩子要抱着娃娃玩一会儿,有的孩子开始修建积木,随便你做什么,老师都不会干涉。十点半的时候,老师会敲一下铃铛,孩子们开始围坐在一起,说话,讲故事,分成几个小组,做手工或画图,或者由老师为孩子们读书。这过程中,孩子也仍旧可以自由活动。

德国幼教工作者认为:对孩子们来讲最重要的是玩,通过玩来教他们;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要充分发挥孩子们的天性。这一点在德国幼儿园的实践中表现得尤为彻底。德国幼教界很重视孩子独立性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他们的培养方式就是玩。

很多幼儿园的老师并不主张家长在孩子的幼儿园时代,就给孩子开始学习写字或者算算术,他们认为这样会破坏孩子对学校的新鲜感,并且造成对学习的厌倦,所以幼儿园不能给孩子作业和读写任务。

他们认为并且强调对孩子进行下面两个方面的基础教育更为重要,而且实用:

1 事实与环境教育

这是一个唤起孩子对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的教育: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访问不同的机构,增强孩子对身处的这个世界的认识,增加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地体验自然过程。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接触现实与自然,是促进孩子将来成为环境保护的主力军的前提条件,如让孩子认识能量与水的意义,避免制造多余垃圾的意义,甚至会让孩子直接参与分拣垃圾等。

三年的幼儿园生活中,孩子们参观了警察局,去观察警察的工作,学习如何报警、如何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真切地了解了警察是用来做什么的;

参观了消防警察局,跟消防警察们一起学习灭火知识,了解了躲避火灾的常识;

参观了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邮局,又从邮局被分门别类地投递到收信人手里;

参观了市政府,认识了市长,看看这个为他们服务的市长是什么样子的,他的日常工作是什么;

参观了教堂,在庄严的氛围中唱赞颂诗,感谢天主给他们的好日子;

参观了自由市场,拿着钱,学习怎样买东西,每周都要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选择货物,也了解了自由市场跟整齐划一的超市的不同;

参观了花圃,兴趣浓厚地参与了植物的种植,学习分辨不同种类花花草草;

参观了图书馆,学会了如何借书,还书;

去看了戏剧、马戏、儿童歌剧和魔术;

去坐了有轨电车,学会记住自己回家的路线;

樱桃时节,孩子们去采摘樱桃;

南瓜时节,孩子们跟老师们一起做南瓜汤;

狂欢节他们穿上好玩的衣服,扮成自己喜欢的角色;

万圣节要做鬼脸,当僵尸,去街上吓唬别人;

圣诞节等着圣诞老人的礼物;

圣马丁节要跟老师一起糊纸灯,纪念这位骑士圣人;

复活节要做彩蛋,等待复活节兔子带来的惊喜;

新年要给家人们制作贺卡问候亲友;

母亲节、父亲节,要制作卡片慰问自己的爸爸妈妈……

还有好多好多的传统节日,孩子们忙忙碌碌,几乎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节日,忙忙碌碌中,孩子一天天长大了……

2 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

幼儿园老师会设计有意义的情境,给孩子体会并实践,形成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自己穿脱衣服,熟悉使用各种日常用品,了解每年的重要事件,掌握家务劳动技能(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熟悉交通规则,掌握一些家用电器(如收录机、煎烤箱等)的使用方法,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幼儿园会给孩子创设机会,让孩子进行模拟练习。

为使孩子能够自由自主地活动,无论在哪个州,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山村里,德国的每个幼儿园几乎都会为孩子们专门设立一个大型的活动室,里面布置成各种各样的“兴趣角”,如厨房角、建筑角、图书角、生物角等等,孩子在兴趣角可以独自活动,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可以独自用积木搭出一条高速公路,孩子们也可以自由结伴活动,几个孩子合作用拼板拼出一个复杂的图形。

德国绝大多数幼儿园除了简单的几件乐器外,大都没有钢琴这样的复杂乐器,老师们教孩子唱歌的时候,喜欢用手打拍子,或者轻轻敲击桌椅,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儿童全神贯注学习内蕴深长的歌词,而不会被乐器弹奏出的乐曲分散了注意力。在小学,每个教室也会修建一个安静的角落,供孩子们独自静坐或者思考。

幼儿园的桌椅板凳都是木制的,因为环保又安全。刚入学的孩子们允许把自己的玩具和家里常用的被褥带在身边,以分散幼小的孩子离开母亲的焦虑。对于新入园的孩子,幼儿园允许其家长陪同学习,只要家长愿意,可以一起参加幼儿园各种活动。

每个学前班的孩子要“搭档”一个新来的更小的孩子,做他们的伙伴,负责带领他们上厕所、玩耍,这样一方面可以训练大孩子的负责精神,另一方面也会使小的孩子更有安全感。

老师们平时不能批评和呵斥孩子,说话时要求蹲下来,平视孩子的目光,必要时要把孩子抱在膝盖上,给予安慰。只要孩子做到了,都会得到老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在这样的氛围下,孩子们被鼓励着大胆发表自己的言论和看法,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我女儿在北京读小学的一年里,我也曾把儿子送到国内幼儿园一年,费用不菲,硬件条件的确不错,室内外布置非常豪华,书本都是美国原装进口的,但幼儿园里听不到孩子们嘻嘻哈哈的玩笑声,传出来的都是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被要求学习英语、数学、拼音和汉字,一天里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太少的时间来玩耍。孩子们接触不到泥土,也接触不到树木,更没有机会去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方式,几乎不接触自然,生活在完全封闭式的环境里。

我非常希望,国内的幼教工作者们能够以孩子的需求为教育基础,把幼儿园办成一个小孩童自由玩耍的地方,而不是学校,一定要把学校和幼儿园区分开来,说到底,幼儿园应该是孩子们快乐玩耍的地方,过早地开始学习,取代学校的功能,孩子们的童年就被过早地剥夺了。如果幼儿园取代了学校的功能,或者把学校的功能早早地下放到了幼儿园,那我们的儿童可就真的太可怜了,在他们人生的最开始,就被套上了枷锁,这漫长的一生中,孩子们在哪个阶段还能再拥有快乐时光呢?

篇6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69-03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大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更加需要既具备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知识、技术创新和知识、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具有更高的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2]。因此培养高等教育本科学生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级技能型人才对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

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早,例如,英国伦敦的城市轨道交通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教育机构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式。德国在企业与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技术型大学大都和企业共同设置专业技术研究所、培训机构等,培训机构同时服务于大学在校学生和企业的员工培训,这些培训机构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总之,发达国家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进入稳定运行阶段,企业与高校的合作非常密切。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轨道交通类人才需求量巨大,以天津为例,根据天津地铁的中长期规划,未来十年内将吸纳至少一万名专业人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国内外轨道交通车辆整车与零部件制造企业,各种相关的企业、事业单位也需要大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当前,主要由原铁道部所属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单位相对较少,造成人才培养严重滞后,同时给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带来很大压力。目前,对该行业企业的岗位种类、工作特点、各岗位的职业能力构成等相关研究十分少见,其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需求、培养方面,国内无可借鉴样本。面对国内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各种高科技技术的大量应用,按照现有的教育模式培养出的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城市轨道交通不同于普通铁路运输或城际高速铁路交通,它服务于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以客运工作为核心和主体,从客运工作的实施内容来看,这是一种应用型、技能型的工作,需要大量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同时又具有高科技密集的特点,从专业知识角度来看,本科层次的人才更利于企业日常工作。本项目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研究为基础,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等教育本科学生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办学条件与团队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实践。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从工程可行性研究论证到建设运营,涉及经济、规划、运输、土木、电力、机械、电子、通讯、自动化、计算机等10多个领域30多个专业,结合自身情况,通过理论研究和专题总结,我校开办的城市轨道交通本科专业,面向地铁、轻轨、城际高速运营企业及其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并最终确定了以运营管理为主线,兼具装备应用和车辆维修的宽口径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

1.突出专业特色,明确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实行“双证书”制,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双证书”是指,学生不仅取得毕业证书,还要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突出专业特色,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公民意识、道德水准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在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领域内,从事运营管理、装备应用、维修维护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将学校理论教育和企业在实践、职业能力等方面对人才培养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产学合作教育,使学生在一个较长的、完整的教育过程中既可以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在企业实践中进行职业能力训练,课程体系教学平台设置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教育模式,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各种岗位角色与学生的实践教学一体化,大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并根据实际情况考核领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其次,职业能力是通过与一定职业岗位相关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的,它不可能像知识那样可以依靠传递甚至是灌输的方式掌握,学校将通过积极引导个体面对职业活动的认知状态、情感状态和行为倾向产生积极作用,影响并推动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3]。最后,探索“校企”联合培养职业能力的模式与方法,更好地实现校企合作互补,充分、有效利用与企业合作办学的有利条件。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完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培养方案。

3.基于人才培养体系,探索“2+1+1/基础+专业+实践”的人才培养过程。精心设计人才培养的时间过程和空间过程,将四年的整体学程分为“2+1+1”,即前两年为基础平台和学科平台课程,后一年为专业平台课程,最后一年为实践技能平台课程。

4.服务人才培养过程,健全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弹性学制,建立以学分制管理为主、学年制管理为辅的教学管理制度[4]。充分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制,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实习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体制,不断优化考核目标,完善考核内容与考试改革,提高考核方式对教学质量评价的适用性。建立一套为保证专业建设质量的管理制度,学校与共建企业共同实施建设过程监控和管理,完善建设措施,提高建设质量。

三、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2010年6月,学校批准在交通运输专业增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并于2013年修订为城市轨道交通方向。专业建设四年来,目前已有08级至12级城市轨道交通方向学生。其中,08级到10级运营管理专业方向学生已经毕业,11级步入大四。现已逐步构建出有利于优秀人才培养、有利于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制订特色专业师资建设规划,重点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完善教师引进、培养、管理考核制度;建设有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团队;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修、培训、交流和参加实践锻炼;在制度上引导教师参与科研和生产服务,促进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形成一支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

2.培养方案修订。在广泛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多次组织由校内外的专家、教授和企业高工参加的有关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方面的讨论会,为培养有专业针对性的“双证书”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除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与原理等专业特色课程,还将开办“车站值班员”技能培训,结合学校特色,实行双证书制。

3.实验实训室建设。利用天津市“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和品牌专业建设实践基地建设项目,全面规划和设计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整合资源,发挥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综合实验室和城市轨道车辆实训室的资源优势,加强实验实训室建设。陆续购进各项实验设备和器材,同时组织团队进行实验设备开发,加强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实践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各类资源,扩展实践教学平台。(1)参观类教学实践。为提高专业兴趣,了解本地区的规划和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发展,增强学生的城市自豪感和专业自信心,参观天津市规划展览馆、中国铁道博物馆等相关单位。(2)实验类教学实践。为开拓视野,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和对现场工作情况的了解,培养动手能力,经实地考察和多方协调,在相关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实验教学环节。(3)实习类教学实践。为了使学生离校走入生产一线,深入了解轨道交通企业及现场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增强岗位意识,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强化动手能力,实习类教学实践完全在企业进行,教学大纲由校企协商制定,课程由企业工程师进行讲解。(4)产学研平台搭建。我校已经与天津市地铁集团等多家相关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办学协议,依托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建设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进行,共同建设国内领先、高水平的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实验实训基地,满足120人以上的教学实习实训及企业在职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四、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四年来,通过对该专业的实际建设,发现了制约该专业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问题。

1.实验实训场地需扩大规模。由于轨道交通实验实训设备的特殊性,即使是按比例缩小,也需要很大的场地。但是就当前情况,实验实训室扩大,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2.教材建设急待加强。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教材和书籍较少,而其中大多数是高职高专类教材,与我校是普通高等本科类院校不符,与我校培养方案相适应的教材更加缺乏。因此专业教材的建设是当前亟待加强的环节。

3.专业师资队伍缺乏。轨道交通行业的特殊性和高校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导致专业教师引进具有一定困难。因此还需要继续通过人才引进、内部培养、聘请校外兼职教师的方式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专业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教学、科研队伍。

通过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建设,加强专业基本条件建设和内涵建设,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注重培养特色,积极树立品牌,更好地为天津市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文孝霞,杜子学.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86-192.

[2]张士献,李永平.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综述[J].高教论坛,2010,10(10):5-8.

[3]薛彩龙.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教育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5).

[4]刘英,高广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其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27-129.

篇7

关键词:教学资源;成人教育;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07-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渐复合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一方面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有较扎实的实践技能,在工作岗位上展现其竞争能力上的优势。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中的实践教学应以培养该类人才为目标,并与实际岗位、实习操作技能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锻炼职位和岗位技能,是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关键环节。成人高等教育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实践教学的落实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普通高校成人实践教学现状与特点分析

1.在整个社会环境和教学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现有普通高校成人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以下特点.①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不同的特性,其教育对象是极其特殊的。成人学员都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生活阅历,并且已经掌握本专业基本的操作技能,并能自觉地将所学习的理论与所经历的实践结合起来思考,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对理论以及实践都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②由于成人学员一方面要工作,工作本身比较忙,另一方面还要兼顾学习,实践环节的学习往往不能都参加,学习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也要比普通学生差,整个学习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③虽然成人学员不能像脱产的学生那样,长期系统地投入生产实习过程中,但由于成人学员一般都在岗,本身就是在实习,因此其接触实践的机会要大于普通的脱产学习的学生。④成人教育的学员对毕业论文的理解比普通专科学生要更深刻。由于成人学员工作中会经常遇到一些实践性的问题,他们平时也在思考,可能一直没有得到答案,但经过学习理论,或者在指导教师的指点下,更容易找到适合于毕业论文的切入点,或者说更容易找到毕业设计要解决的问题。

2.从普通高校成人实践教学的特点分析着手,我们可以发现现有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实践教学存在严重的不足,究其根本在于成人教育培养对象的特殊属性。其特殊对象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主要问题包括。①远程办学教育中,往往缺乏现场学习氛围,缺乏现场交流,不能及时沟通,与目前的面对面的实践教育模式存在差距。②目前我国的成人教育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也越来越多,这些与实践教学的具体性、个体性存在一定矛盾。③成人学员一般理论基础比较差,而且不同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别较大,在安排实习计划的时候很难全面兼顾。④成人学员都比较分散,很难集中较大时间实习,而实践环节往往需要集中。⑤成人学员一般都在岗工作,实习往往需要脱产学习。

三、资源配置理论下对高校教学资源与成人教育实践教学融合的指导作用

1.实践教学类型。实践教学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种。①形成性实践环节。形成性实践环节随着课堂教学进行,是课堂教学中某一知识点需要的时候随堂看着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时间比较短,且具有明显的针对性。②集中实践环节。集中实践环节是教学中的单独任务,是为了系统完善和加强理论而开展的在某一时段开展的实习环节,一般时间比较长。一般是综合解决、探讨一些具有一定讲解难度的实际问题。

2.资源配置理论对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指导作用。资源配置理论经过较长时间的研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一般可分为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资源在不同部门、地区、生产单位等之间的合理配置,就是使资源能够最有效地用于最适宜的地方。微观层面,是指资源已经分配给指定的部门或者地区等,其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使它们发挥最大的功效。教学资源整合应该说属于微观资源配置,即在高校教学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手段,使教学资源从较低效益的部门或者教学环节,向高效益的环节流动,把有限的教学资源配置到能产生高效益的部门,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对成人教育而言,如何有效利用高校的实践教学资源,包括高校的实验设备、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平台,充分发挥他们的功效,是高校成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有待解决的问题。

四、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与成人教育实践教学的融合方法分析

1.课程内容与实践操作相融合,改善成人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广大社会公民都有机会接受多样化教育和培训,提高全民素质。新时期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应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上打破原有的学科型课程设置模式,按照专业需求和社会需求,制定与实践操作相匹配的教学计划,通过加强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际操作与模拟演示相结合,提高成人实践教育的可行性。成人学员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但理论体系的构建往往是其薄弱之处。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学员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在实践的开展过程中学员已然形成思维定式,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操作之前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详细讲解,将实践操作与模拟演示相结合,加强学员对实际操作的宏观把握,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

3.成人实践教育与高校实验室既有资源融合,充分利用高校实验室资源。成人教育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实践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现存成人教育实践资源的缺乏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形成鲜明的反差。成人教育的实验设备远远无法满足成人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利用高校实验室既有资源来完善成人教育实践教学的实验设备,实现实验室的资源共享,将成人教育的实践教学与高校普通学生的实践教学统筹安排,充分利用高校实验室资源。

4.成人实践教育与高校校内实践基地相融合,充分发挥高校校内资源优势。实践教学是最能体现成人教育特色的教学环节,但现有成人实践教育的开展却遇到了一系列难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实践基地的建设不能满足成人学员对于实践教学的需求。高校成人教育实践教学缺乏相对稳定的实训基地,成人学员就难以从实践教学中深入了解专业相关生产过程的本质与规律,其实践效果远跟不上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将成人实践教育与高校校内实践基地相融合,充分发挥高校校内资源优势是解决成人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

5.加强成人实践教育与高校实践经验丰富教师的合作,改善成人实践教育的单一模式。成人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直接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这就决定了它对成人教育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严苛的标准。它要求教师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能加快专业方面知识的更新速度。高校是优秀教师的聚集地,高校教师在解决申请课题和承担外接项目的过程中累积了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加强成人实践教育与高校实践经验丰富教师的合作,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从而改善成人实践教育的单一模式。

五、结论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成人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就全社会范围而言,现有的教学资源总量是一定的,高校成人教育要从宏观层面合理分配资源,将普通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与成人教育实践教学融合起来,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从根本上提高成人教育实践教学的教学成效,更好地实现高校成人教育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吉林分校课题组.成人实践教学的特点和方法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5).

[2]王艺,戈宝军,孙桂华,周雪梅.基于资源配置理论的高校教学资源整合优化政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2).

[3]贺宝勋,庄科君.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教学资源库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9).

[4]杜万祥.普通高校改革与发展成人教育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4,(8).

[5]北京化工大学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D].北京化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

[6]陆佳,段小平.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1).

篇8

关键词: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089-03

为贯彻《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和《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01]48号)文件的重要精神,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于2002年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其于2006年作了进一步的修订),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军事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1][2],之后国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提上了日程。但是,就目前国内普通高校整体的发展水平而言,国防教育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在《大纲》制定之初,国内除少数普通高校开展过或一直进行着国防教育或类似的课程教学外,对于多数高校而言,国防教育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课程建设层次较低,其中师资队伍更是层次不齐,这严重地制约着国防教育的发展。关于师资队伍建设,《大纲》的第八至十一条已经从教师的地位、职责、培养、聘任和管理等方面[2]做出了具体的规定。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怎样才能落实《大纲》规定,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发展呢?

一、保障相关文件政策的落实与稳定

首先,保障相关文件政策的落实是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如前所述,为了确保国防教育在全国普通院校的顺利开展,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确定了相关政策。如《大纲》中明确规定:“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军事教师是完成军事课程目标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学校应当在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内,按照军事课程教学任务配备相应数量的合格的军事教师;”“要建立军事课程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师培养聘任制度。”[2]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地方的落实和文件政策的稳定,国防教育的师资队伍能否建立起来,能否发展壮大,都与之密切相关。相关文件政策只有在各职能部门真正的落实,才能为国防教育队伍的建设、发展保驾护航。此外,为了更好地扶植国防教育队伍的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应在落实相关文件政策的同时,进行校内政策的暂时倾斜,在国防教育人才的引进、培养、待遇、职称评定以及校内地位、经费保障等方面予以优先政策的支持。

其次,相关文件政策的稳定则是队伍建设的定心丸。现在,国防教育工作者最大的顾虑就是担心政策的变化。笔者曾利用2007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学授课竞赛”的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国防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关注点,即相关文件政策会不会变,不少教师甚至担心将来因政策的变动会导致失业。特别是一名与会者提到一个事例,说的是某学院由于领导班子的变更导致了政策的变换,将原先办的有生有色的国防教育机构予以解散。这一事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涉及相关政策校内贯彻的连贯性问题(这固然与部分领导对国防教育的认识有关,当然也不能排除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当前很多院校都进行了新校区的建设,不同程度的造成学校经费紧张,压缩公共课成为许多院校节省经费的途径,国防教育也位列其中)。这种疑虑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而破除这种疑虑就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努力。

二、发挥队伍领导者在行政、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火车头”作用

对于国内多数院校而言,国防教育队伍是一支组建中或成长中的团队,所以选派合适的领导至关重要。为了今后的发展,担任这支队伍的领导者必须在行政、教学和科研等方面能力突出,能处处发挥表率作用带动国防教育队伍建设,而队伍中的成员反过来也应激发和监督领导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体讲,在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中,领导者应怎样发挥其“火车头”作用呢?

首先,在行政管理方面,领导者在理顺上下关系的同时,还应着力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部门队伍发展的有利空间,如前面提到的在人才的引进、培养、待遇、职称评定以及校内地位、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这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国防教育单位显得尤为重要;向下则应合理分工,成立教学、科研等相关的小组,调动团队中每个人的积极性,以期尽快形成和长久保持队伍合力。

第二,在教学方面,以身作则,带领和督促队伍成员下大力气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树立良好的教风,并且在严把教学质量关的同时,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国防教育之路。实践中要求领导者要发挥榜样、教师和督导员三重作用:榜样的作用,即要求领导者首先自身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成为队伍的表率,激励和带动成员提升教学能力;教师的作用,即领导者要传授成员一些教学经验、技巧等,指导成员摸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并及时帮助大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督导员的作用,即要求领导者要监督大家的教学工作,严把教学质量关,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平。

第三,在科研方面,领导者同样需要发挥表率作用,不断地激发队伍科研兴趣,鼓励和督促成员刻苦钻研,逐步提升科研能力与水平,以期最终结出硕果。在这方面,领导者一开始就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到科研在国防教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即科研是课程建设的引擎之一,如果让这一引擎熄火或者长期处于动力不足的状态,那么课程建设这架飞机的前途可想而知;帮助队伍成员理顺与教学的关系;整合力量,寻找科研突破口;带动出台相关内部政策,鼓励教师投身科研,这就需要灵活应对:可以制定科研奖惩制度;可以为部分教师的科研项目配套资金;也可以调整各教师的课时量,让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发挥特长,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同样要发挥领导者榜样、教师和督导员三重作用,此不再赘述。

三、组建专业队伍,不断完善队伍结构

组建专业队伍,不断完善队伍结构,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关于高校国防教育师资的配备和完善队伍结构,《大纲》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即“学校应当在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内,按照军事课程教学任务配备相应数量的合格的军事教师”[2];并且要“不断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军事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及学历、学位水平” [2],等等。

首先,形成一支专业队伍是完善队伍结构的前提。但是,就目前国内各高校国防教育的师资配备情况来看,不容乐观。业内人士对国内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37所(部属7所、省属28所、市属2所)普通高校调查后发现,有3所院校未配备相应数量的军事教师,而在所有的教师中,专职教师的比例只占47.1%,兼职或外聘教师占52.9%,专职教师的比例小于兼职或外聘教师的比例,这说明很多院校自身并没有形成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3]这很令人担忧,必须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成立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其职能就是要成为国防教育的“具体执行者和组织者”。一支专业教师队伍的形成对于国防教育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这不用笔者赘述。那么,怎样才能打造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呢?第一,上级要落实国防教育教师的编制。第二,关于教师的来源,队伍组建之初,可以先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从学校各院系抽调或借调一批精兵强将,以此来搭建队伍的支架;之后就可以以招聘的形式广纳人才,充实队伍,不断地完善队伍的结构。

其次,要着力完善教师队伍的结构,具体则要在年龄、知识层次和职称等方面合理配置。年龄上,尽量是老、中、青梯次搭配。老一代是骨干,中年一代是中坚,年轻人则作为后续力量。三者的人员比例最好是1:1:1,这有助于减轻老一代的压力,有利于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时下许多高校实行定岗定编制度,对教师编制人数和职称比例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因此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老、中、青教师中任何一方比例过大,都不利于队伍的成长与稳定。老教师过多就会面临队伍老化的相关问题,如中青年的成长和集中退休后出现的空白等;中年人过多就会面临相关方面的激烈竞争,如职称等,影响队伍稳定;青年人过多就会面临队伍青年化的相关问题,如经验的不足。在学历方面,前者的调查发现,37所院校军事教师学位构成为博士占3%,硕士占33%,学士占51%,其他占13%,[3]可见当前学士和硕士学历的教师占主导。但是,从学科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今后应着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并鼓励现有人员提升学历。在职称方面,前者调查表明,教授占7.2%,副教授占22.6%,讲师44.3%,助教占25.9%,[3]可见讲师和助教是主体,高级职称不足30%,这不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今后应注重和增加高级职称比例,整体提升师资水平。

四、注重队伍的长期培养

在组建和完善国防教育师资团队的同时,也应注重队伍的长期培养,以使我们的队伍整体呈上升势头,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大纲》中也要求:“军事教师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开创科研教学新局面;”“普通高等学校和军队各有关大单位、省军区及院校应当有计划地安排军事教师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军事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及学历、学位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2]队伍培养的方式多种多样。

首先,着力提升队伍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如前所述,在当前的国防教育者中,有近三分之二人的学历低于研究生,这与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方向明显不符,面临着被淘汰的境遇。而国防教育的蓬勃向上,也需要一大批高学历、高专业素养教师的加入和推动。那么,在现有基础上,如何提升提升队伍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质呢?到目前为止,方式有二:一是鼓励一些教师报考普通院校研究生;二是通过其他方式提升队伍成员学历和素养,如可以与部队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吸收队伍中的一些成员参加,西安交通大学在这方面有成功的范例。

第二,为了提高队伍中教师的军事素养,可以经常选送一些教师到军事院校针对性的参加一些短期培训。国防教育队伍中的许多教师来自普通院校,缺乏一定的军事素养,在某些方面出现脱节的现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解决这一问题,除了靠内部的教育、学习外,还需要相关军事院校的协助,帮助培训来自普通院校的国防教师。双方要从实际出发,每次短训都要针对一个问题,循序渐进,不断提升后者的军事素养。这种培训最好制度化,定期进行,这有利于教师军事素养的养成、保持和不断提升。

第三,积极运用上级主管部门构建的平台,提升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其实,上级主管部门也十分关心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在积极想办法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如2004年教育部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举办高等学校国防教育课程教师培训班,全国100多所高校200余名教师参加培训班。这就是一个很好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先进知识、理念,也可通过相互交流,听取各方成功经验,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综合能力。

最后,加强与其他院校国防教育单位的交流联系,定期或不定期的派遣教师到全国各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相互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上级主管部门搭建的交流、学习平台固然很好,但是毕竟有限。为了队伍的长期培养,这就需要各院校国防教育单位发挥主观能动性,构建更多的平台,其中之一就是定期或不定期的派遣教师到全国各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学习人家的成功之处,交流心得,就共同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途径等。这既是一个相互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双赢的平台。

当然,培养队伍的方式肯定不限于此,这就需要各国防教育单位依据自身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建设的关键。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特点,从相关文件政策的落实与稳定、领导者作用的发挥、队伍的组建、完善以及培养等方面综合入手,齐抓共管,不可顾此失彼,或者厚此薄彼,否则将会出现“短板”,制约教师队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2)7号。

篇9

2009年5月7日,我们申请的广西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交通土建方向《钢结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了批准(序号15),此后项目组成员按照各自的分工,就“交通土建方向《钢结构》教学内容改革”和“交通土建方向课程体系改革”两个方面展开调研,先制订了钢结构的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大纲、教学进度计划。之后考虑到钢结构在交通土建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按照现时代对交通土建方向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了修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介绍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一些情况。

经过2009年以来参加项目的5位老师近三年来的共同努力,课程体系改革已经并且正在不断地取得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召开了“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专题研讨会”,就在交通土建课程群的教学中如何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举办了“当代道路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与交通土建教学改革”报告会,2010年11月26日还邀请了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海帆就当代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交通土建方向教学提出哪些要求以及如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等问题作了专题报告;修订了“关于交通土建方向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提出了更加完善的改革思路,制订了更加明确的改革方案。

(2)结合2011版交通土建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已经完成各课程的教学进程表,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构成表(见附表一),教学活动年度安排表,辅修专业课程计划表,即将完成系列改革教材的大纲。

(3)本项目中还研究了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内容,也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在深入开展转变教学思想和转变教学观念的研究基础上,还在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在进行教学手段现代化方面,正在加紧制定“钢结构与钢梁、混凝土结构多媒体面授式教学系统”和“钢结构与钢梁、混凝土结构测试与辅导系统”两套教学软件。虽然研制教学软件工作量较大,困难较多,但在承担这个项目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4)增加实践性教学环境

在钢结构教学方面,在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我们通过参观、调研,增加学生对钢结构的感性认识。我们与地处柳州的西江船厂、广西水工机械厂已经取得了联系,让学生到工厂去了解参观钢结构生产过程,并与铁路部门联系,让学生去参观柳州铁桥、雒容铁路桥、浪江桥等,力争让学生在学生钢结构课程时弄清构造,掌握原理。同时,对于桥梁工程等重要的专业课程,我们通过在我校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的柳州城市投资有限公司的经理,联系正在施工的雅儒大桥、白露大桥、鹧鸪江大桥等工地,利用周六、周日等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5)大力宣传、逐步推广教学改革成果

篇10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交通大数据;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6-0148-03

一、引言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尤为突出。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和载体,研究生教育对于未来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1]。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作为影响研究生能力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提升研究生全面发展能力的关键环节[2]。而关键环节的保障取决于如何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研讨式教学法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3]。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遴选主要研讨专题,学生选择搭配,先由学生进行简短报告,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讨论的教学形式[4]。对于研讨课的教学方式,一些高校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并摸索出了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比较典型的大致可以分为圆桌研讨式、小组报告式和师生角色互换式三种类型[5]。圆桌研讨式适合于小规模的授课,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参与度和研究探索能力。小组报告式能够锻炼学生的分工合作和人际沟通能力,但要求学生能力高、团队协作精神强。师生角色互换式锻炼了学生知识探索、组织策划和口头表达等能力,但对学生的时间概念要求高,同时避免一些学术讲授质量不高的现象。

大数据是复杂网络科学、人类动力学蓬勃发展的基础,也为交通工程提供了崭新的建模途径[6]。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大量宝贵交通数据得以保存与分析。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交通工程研究,特别是交通需求预测、交通状态估算与预测、交通出行行为分析、智能交通管理等方向的应用[7]。传统的、以讲授基础理论交通工程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难以让研究生在短时间内真正掌握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研究[8]表明研讨式教学法在医学学生中得到了普遍的欢迎,教学效果比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本文结合同济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对研讨式教学法在研究生交通大数据分析课程进行探讨与总结。

二、研讨式教学设计

研讨式是以目标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及交通数据,然后师生共同查找文献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汇报,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9]。研讨式教学要求以“导”为主,即教导、引导、指导、诱导等,而不是传统的讲授,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意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要激发学生从被动思维向积极主动思维转变,学会主动、自觉地获取知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面向交通大数据分析的研讨式教学主要步骤可分为:(1)设置贴近日常交通问题的情境及准备相应的交通数据。(2)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是问题的答案不能是简单的“是”与“否”或“对”与“错”。这就要求教师有全面、深刻、独到的见解,同时需要了解学生原有专业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对于同一情境,可分为多个小组同时准备。(3)学生利用相关的教学工具报告自己的观点或研究进展,鼓励学生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展示自己的观念,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汇报。教学工具一般包括黑板、网络、多媒w课件等。(4)针对报告内容,课程参与者(教师、学生等)向报告人提问,可针对报告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或要求报告人对某些内容进行解释或表达看法。对课堂中出现的有关学术问题的争论一般不作“是”或“否”的绝对评价,以免影响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进行学术思维和交流。(5)教师进行专题评点,简短地对讨论分组小结,并对比分析每个小组的优缺点,最后对情境问题进行总结,给出分析类似交通问题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三、案例分析

交通运输行业大数据来源主要在三个方面: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出行服务数据;基于行业运营企业生产监管数据;基于物联网、车联网的终端设备传感器采集数据,包括车辆相关动态数据。为提供全面的交通信息服务,需要处理分析这些类型多样的大量数据。《交通数据处理分析技巧与应用》是同济大学面向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选修课。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交通大数据背景、掌握处理分析交通数据的基本技能、了解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结构、熟悉面向学术论文写作的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基本技巧。教学内容包括MATLAB数值分析、数理统计基础知识、数据缺失处理技术、数据修补技术、数据异常处理技术等方面。将课程的这几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建立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件制作的讨论制度,形成教学内容互相支撑、教学形式基本一致但各具特色的研讨式教学方法体系。课程的亮点是将加强教学过程的阶段考查(以课外作业为主),重点加强综合性较强的研究型、开放型习题,充分利用课外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并拓展课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每个方面教学安排1个以上案例或作业,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数据处理分析技术与应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应用能力。作业情况占成绩的50%、学生参与度占成绩的25%、学生表达能力占成绩的25%。由于本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的特点,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和教学手段,提高有限时段内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结合案例教学的手段,通过开放性议题和专业性问题设计作业,鼓励课后分组讨论,以此来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教学方法上以互动教学为主,同时,与课外讲座结合,引进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作为实践教学的手段,保证学生能获得最系统、最新的知识和方法。

1.设置6个案例,基本上平均2周完成1个案例,以保证整个课程的全程紧张度。第1个案例为辛普森悖论(课后练习时间约为2小时),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结论,甚至是相反的结论,以此来促使学生思考什么是正确的数据处理技术。第2个案例为MATLAB练习集(课后练习时间约为36个小时),让学生掌握一门数据处理分析基本工具。第3个案例为数据缺失集(课后练习时间约为6小时)。这个集合中包括若干数据缺失项,学生通过一定的数据处理技术,找出缺失的数据,并利用一定数据修补技术来填补缺失的数据。第4个案例为异常数据集(课后练习时间约为8小时)。这个集合包括若干数据异常项。学生通过一定的数据异常处理技术,找出异常的数据,并利用一定异常数据处理技术来填补异常的数据。第5个案例为综合练习(课后练习时间约为24小时)。在课程结束前6周布置该案例,不分组汇报,而是每个学生都单独汇报(每人约3―5分钟,加上1―2分钟提问)。

2.案例设置原则。尽量做到连续5年的数据集不雷同,避免学生抄袭往届学生成果。同时,案例需要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答案不具备唯一性,避免同届学生的抄袭,同时便于学生互相讨论。例如,基于视频采集的交通数据中包括了每辆车的车速,可提出一些交通流理论流密速的基本图分析,但不限制用何种时间颗粒度来将微观单个车辆参数转化成宏观交通流参数。这样就避免了答案的唯一性,其中的时间颗粒度问题可供学生之间讨论。

3.每个案例都需要进行汇报讨论。建议小班化教学,尽量做到每个学生在一个学期中都能单独讲2次,锻炼学生的多媒体制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提纲结构框架、突出思想方法、给出观点结论等。在课件制作上,既着眼内容上的简明扼要,又注意形式上的美观大方,为课堂交流打好基础。该部分是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以及作风、礼仪、形象、现场驾驭能力等总体水平的检阅,这也为研究生后续学位论文答辩打下了基础。

4.师生活动讨论。每次案例讨论,鼓励引导学生提出题。由于每个学生都在完成一些共同的开放性问题,因此学生能提出一些与案例相关的问题。另外,部分在完成案例时遇到的问题,也可能在其他组的成果中得到了体现。教师在这个环节上,注意时间的掌控、及时引导、启发、点拨学生提问,以免出现冷场或偏题、跑题等现象,使研讨不断深入。

5.归纳总结。教师需要对每个案例的报告进行梳理和综合点评后,进行归纳总结,给予制度化的反馈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建议,引导学生自主独立思考习惯,培养自主创新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讨论与总结

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对研究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而适宜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研究生人才质量、培养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根本。研讨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讲授式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确定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研讨式教学法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需要从三个层面来建立保障体系:第一层面是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需要教师在充分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同时不拘于传统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第二层面是解放教师。需要从体制机制上把教师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使教师能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中,同时也需要从财政上来解放教师,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能安心在教学科研岗位上。第三层面是荣誉感和使命感。除了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关心教师生活、提高教师待遇等手段,也可以为新进教师或退休教师举办入职或退休仪式等,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使教师富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参考文献:

[1]顾红,孙光民.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4):92-93.

[2]徐清,喻萍,刘天宁.将研讨式教学方法带进研究生课程教学[J].昆明大学学报,2006,17(4):67-68.

[3]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Seminar Teaching[EB/OL].2016.

http://english.heacademy.ac.uk/explore/resources/seminars/index.php.

[4]单甘霖,齐晓慧.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研讨式教学方法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0):103-104.

[5]孙绍荣.高等教育方法概论(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王璞,黄智仁,龚航.大数据时代的交通工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42(6):806-816.

[7]唐要安.大数据在交通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2013,(24):126-127.

[8]Brunton,P.A.,L.A. Morrow,G. Hoad-Reddick,J.F. McCord,and N.H.F. Wilson,Students' Perceptions of Seminar and Lecture-based Teaching in Restorative Dentistry[J].European 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2000,(4):108-111.

[9]研讨式教学[EB/OL].百度百科,2016.

http:///link?url=xWboAMQZtCHPZVzcy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