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分析作用范文

时间:2024-02-23 17:51: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盈利能力分析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盈利能力分析作用

篇1

【关键词】英语;听力;阅读

英语听力能力是大学阶段学生必须获取的一项重要技能,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塑造而言,其价值不言而喻,因此在我国高校教学体系中,一直都得到了诸多方面的共同关注。这种关注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甚至于贯穿了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从中学一直到大学,可以说从学生接触英语开始,听力能力就作为一个培养重点对待,到了大学环境之后,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听力能力的训练,甚至于这种训练已经走出了课堂,延伸到了校园环境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更需要教师保持警惕的视线,寻找能够切实推动学生听力能力的方法。

一、英语听力和阅读的共性分析

1985年,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首次提出了二语习得的概念,在这个理论体系中,输入假设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依据这一思路,学生想要实现有效的第二语言学习,必须能够实现合理水平合理总量的输入,而阅读和听力,同样属于输入的阵营,从这个角度看,二者应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种相辅相成的状态。

首先,听力和阅读二者都具有主动和被动相融合的特征。看似都属于输入领域,存在一定的被动接受的特征,但是深入分析,又会发现二者均具有极强的主动特征。无论是文字的视觉输入还是语音的听觉输入,都要求学生调用其自身具有的对应语言能力,主动获取到输入语段中的内容和思想,同时当遇到不熟悉的内容的时候,还需要语言信息的受众进行推断,这同样也是一种意义的学习。

其次,阅读和听力同样都是一种基于语言的沟通与交流。虽然二者只是输入而不注重输出,但是不管是听还是读,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是语音的发出者或者文字的作者想要传达给听众和读者以对应的思想或者信息。虽然对应的输出没有完成,但是沟通过程本身已经形成。

最后,阅读和听力两个环节,本身都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特征。这种不平衡特征大多与文化背景相关,或者说,与学生的经历和认识形态有关。对于听、读的内容,在文化背景、题材都熟悉的情况下,学生作出的反馈也很快,反之,如果对于材料里面的思想文化背景不熟悉,则无法很好地获取对应的思想作出反馈。这种特征同时存在于阅读和听力两个看似并不相同的环节中,并且表现一致性十分突出。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阅读和听力具有很多共同特征。这些共同特征都决定了二者的训练,会对于学生同一个方面的能力有所加强,因此想要实现切实可靠的听力能力提升,可以考虑通过加强二者之间的合作,或者借由阅读手段,来对听力能力进行提升。

二、优化阅读与听力的协同作用

通过上述对于阅读和听力之间共性的分析,可以基本确认在二者之间必然存在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方面的协同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当考虑加强二者之间的合作,形成彼此之间相互推进的局面,切实成为推动英语教学体系向前发展不断成熟的重要力量。

1.加强文化教育

基于学生在阅读和听力两个领域中同时表现出来的不平衡特征,以及语言本身的对于传递信息和思想的价值体现,都决定了文化的教育必然是英语教学活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对于这一方面的加强,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听力和阅读材料中相关信息的获取能力。对于这一方面,应当在学生完成对于相关材料的获取之后,依据材料中的内容来实现对于文化的补充。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英语教师长久和英语以及西方文化接触,可能对于某些文化细节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仍然属于空白领域,因此需要教师细致深入地考察材料中的文化背景,才能落实在教学活动中,才能推动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洞悉深度。

2.加强协同作用

既然阅读和听力存在有诸多共性,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必然能够实现协同价值。实际工作中,应当打开阅读和听力之间的壁垒,避免单一的学习形态隔离。对于阅读而言,可以在阅读训练结束之后的最后环节鼓励学生朗读,或者挑选某一个学生进行课堂朗读,通过朗读实现声音的输入。而对于听力教学活动而言,则可以在完成听力的测训练和测试之后,给出对应的听力材料文本供学生阅读。这样能够充分发挥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不同功能,使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同时储存在大脑中,从而加速听力理解过程、提高听力理解能力和综合语言能力。

3.加强听力材料选择

听力是输入假设中的重要环节,想要实现学生对于英语的习得,听力的价值不容忽视。但是听力输入,同样需要遵循输入假设中的思路,保证一定量的合理水平的力材料输入,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实际工作中应当切实面向学生水平进行考察,在获取到其能力状况的基础之上,合理选择听力材料。需要注意的是,听力材料的选择应当与阅读材料的选择加以区分。虽然二者面对同样的学生群体,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其阅读水平通常都会高于听力水平,因此在材料的选择方面,也应当适当做出调整,才能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论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一方面应当面向学生的学习进度展开更为密切的关注和测评,另一个方面还要充分深入英语学科本身,深入发现其不同教学环节中的内在联系。唯有如此才能获取良好效果,不断推动学生能力塑造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高宪礼.中国英语学习者听力速度与阅读速度关系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1(2).

篇2

关键词:能量法;土钉墙;微型桩

1 引言

微型钢管桩超前支护复合土钉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北京地区应用效果非常不错,但是人们对其微型桩超前支护的作用机理的理论研究并不成熟,可以说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与实际应用。

目前,对微型钢管桩超前支护的作用机理的认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提高了土体的强度和面层强度

施工工程中在微型钢管桩和桩孔中注入水泥浆液,微型桩附近的土体强度提高,从而增强了开挖过程中土体的自立性,减小了土体的变形。土体的增强使混凝土面层与土体的黏结强度增加,钢管的插入使支护结构的刚度增加,这都会非常有利约束土体的变形。

1.2 钢管桩自身可以承担受力

在开挖过程中,可以承担部分侧面土体压力,并且其刚度比较大,所以变形比较小,从而减小基坑的变形量。

1.3 阻止坑底的隆起、管涌和渗流问题的出现

微型钢管桩以一定长度插入基坑底部一定深度,非常有利的限制坑底的隆起、管涌和渗流问题的出现。

1.4 调动并协调土钉的支护作用

2 能量方法的运用

在自然情况下,土体都积蓄有一定的应变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应变能可以释放出来做功。在进行微型钢管桩超前支护复合土钉墙开挖时,发生的土移,微型桩、土钉以及面层等构件的受力变形,都是土体应变能量的释放做功的结果。如果土体初始地应力很大,那么它积蓄的应变能量就很大,开挖以后土体的变形或是破坏现象就越强烈;否则,就不强烈。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释放的能量主要与土体原始状态所处的深度H,土体的重度γ,和土体的自身性质有关。H 越深、γ越大积蓄的能量就越大。

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的应变能量主要以三种方式释放:土体的变形、支挡结构的受力变形和消耗散失。可以以公式(1)表示:

Q=Q1+Q2+Q3 (1)

Q-开挖土体释放的应变能量

Q1-土体变形需要的能量

Q2-支挡结构受力变形需要的能量

Q3-开挖过程消耗掉的能量

讨论:

1)如果在开挖时,开挖土体释放的应变能量、土体变形释放掉的能量、开挖过程消耗掉的能量三者比例一定,也就是Q1:Q2:Q3=常数,那么开挖释放的能量大小直接决定着土体的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变形。随着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加,在开挖相同量土体,开挖释放的应变能量,会不断增加,那么引起基坑临空面的土体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受力不断增大。这与人们在现场监测到的微型桩下部受力要大于上部,下部位移要大于上部位移,开挖下部土体引起的位移变形和变形增量要比开挖上部土体的变化明显等结论是相一致的。

2)开挖下部土体比开挖上部土体引起土体的变形和位移要大,从而调动下部的土体范围也比上部大,使面层后面的土体随深度增加不断向内部延伸。这会造成基坑面层后面下部土体比上部疏松,引起上部土体下降,最终引起上部地面的下沉并不断向后方移动。与实际监测的地面现的现象是一直的。

3)开挖面土体的变形是不相同的,微型桩附近受其约束比较大,土体变形比较小,甚至不会发生应变,即Q1 很小或为0。在同一水平位置的开挖面远离微型桩的土体约束比较小,到一定距离甚至不受约约束,此时Q2=0,也就是说 微型桩在开挖时影响范围是有一定范围的。当开挖时,由于在微型桩影响范围可以吸收一定量的应变能,使能量转化为土体的变形位移的能量减少,最终减小基坑的饿变形,增强开挖过程中的土体自立性。

4)微型桩将自己吸收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自己的应变能,同时可将能量传递给面层和土钉,很好的调动各构件发挥作用。

3 结束语

从能量分析来看,微型桩起到了连接土体、面层、土钉等各构件纽带作用,很好的调动各构件功能,增强了整体性。我认为将能量法应用在微型钢管桩超前支护复合土钉墙的研究中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懿,张宏朝.能量方法在岩土体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06(9):15~16

[2]孙铁成,张明聚.深基坑复合土钉支护模型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

[3]魏成国,郭增玉.填土边坡土钉支护的模型试验研究[J].山西建筑,2005.

[4]肖毅,邹勇.钉锚结合支护的模型试验研究[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9.

[5]汪班桥,门玉明.土钉墙模型试验研究[J].西安工程学院学报,2002.

[6]李冉,赵燕明.复合土钉支护的有限元分析[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5.

[7]吴琦琪.复合土钉支护结构有限元数值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

[8]陈礼建.微型桩配合土钉支护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建筑,2000.

[9]郑坚,徐刚毅.土钉与桩锚联合支护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J].铁道建筑,2002(8).

篇3

一、仅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

对企业销售活动的获利能力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点。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营业利润是主要的来源,而营业利润高低关键取决于产品销售的增长幅度。产品销售额的增减变化,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许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比较关注销售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试图只根据销售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然而,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因素还有产品成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因素,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因素还有对外投资情况、资金的来源构成等,所以仅从销售额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不够的,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忽视税收政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任务,选择确立的税收分配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调节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纳税环境,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则被要求缴纳高额的税收,从而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然而,由于税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很多财务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容易忽视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三、忽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只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而忽视对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如果从总量上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四、忽视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

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许多财务人员也忽视了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只注重对企业借入资本或只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独立分析,而没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结构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忽视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资产运转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企业营运能力的好坏,也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通常情况下,资产的运转效率越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就越好,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越强,所以说企业盈利能力与资产运转效率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往往只通过对企业资产与利润、销售与利润的关系进行比较,直接来评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忽视了企业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从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角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这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进而推动盈利能力。

六、忽视对企业盈利模式因素的考虑

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式,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要素通过巧妙而有机地整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模式。独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即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但若没有一个独特的盈利模式,企业也很难生存。显然,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不是指从表面上看到企业的行业选择或经营范围的选择。因此,要想发现企业盈利的源泉,找到企业盈利的根本动力,财务人员就必须关注该企业的盈利模式,要分析这家企业获得盈利的深层机制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从其经营领域或企业行业特征上进行判断和分析。

七、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

篇4

关键词:上市公司; 财务指标 ;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将报表数据转换成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帮助报表使用者更进一步的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而做出科学的决策。

一、上市公司重要盈利财务指标的解读

盈利能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上市公司与其他形式的企业相比有着自己特殊之处,在每股收益、市盈率、股票获利率、股利支付率、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股利、市净率、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盈利能力指标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这几项指标一直受到证券市场及各利益相关者的关注,证券信息机构也是按照这三项指标高低定期公布上市公司排行榜。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中,每股收益表明每股普通股本年度获得的净利润,反映普通股的获利水平,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相对客观、直接的比率指标,但它不反映股票所含的风险,每股收益的大小受公司所获净利润、股利分配政策、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股净资产是股东权益与期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总数的比值,该指标反映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所代表的净资产成本。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公司一定时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充分体现了投资者投入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

二、上市公司重要盈利能力指标的局限性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指标中的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在上市公司财务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几项指标是否能真实的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关键在于上市公司是否有利润操作的行为,这与指标本身存在的缺陷息息相关。

三、盈利能力指标中存在的缺陷

在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中,常用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标基本上都是对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报表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价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中除了以上所述的几项重要指标外,还有许多分析指标,如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净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不能反映出公司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只能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量”,不能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通常,公司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显然,运用这些不能反映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的财务指标分析公司盈利能力是不全面的。上市公司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获得配股资格及出于避税的目的而进行利润操纵,粉饰会计报表,使得会计报表反映的信息失真,导致所运用的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缺乏正确性和科学性。

四、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存在的缺陷

营运能力指标是财务分析体系中重要的一项指标,营运能力指标主要有总资产产值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及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这些指标在财务分析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应收账款周转率作为企业营运能力指标之一,在财务分析中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进行财务分析时,没有考虑公司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及风险状况,不能准确地反映年度内应收账款的收回进度;二是实际经营活动中销售具有季节性,各个季度的销售情况都不一样,其赊销情况也不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当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大时,仅通过该指标是不能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的收回情况进行联系的反映;三是由于实际经营活动中往往不能及时提供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变化情况,该指标只有在年末根据本年的销售额和应收账看的平均占用额计算得出。此外,与应收账款周转率一样,存货周转率作为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指标,在实际应用中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存货周转率受存货计价方法的影响很大,企业的不同时期或是不同的企业的存货计价方法可能不相同,在分析存货周转率时,该指标就会因存货计价方法的不一致而缺乏可比性。另外,企业管理层为了改善资产报酬率,就会对存货周转率进行调整,降低存货水平和周转期,这样该指标就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存货营运效率。

五、改善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财务指标在财务分析中存在着种种缺陷,这就要求在进行财务分析时,财务分析者应该考虑到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分析得出客观真实的财务信息。对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相关利益者来说,通过企业的财务指标获得上市公司的真实的财务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体系进行改善就显得很重要必要。本文就改善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体系的建议归集为以下几点:

1.上市公司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一是不应仅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数据进行分析,还应该集合现金流量表来分析比较,不应仅局限于静态的角度看问题,更应该从动态的眼光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二是应该将近三年的财务数据结合起来,注意有关数据的勾稽关系和产生不正常变化的指标,重点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三是对财务指标进行统一的定义,增强财务指标的可比性,统一计算指标的口径,这样对比分析才有意义;四是要将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结合起来分析,使二者在财务分析中发挥相互作用,全面反映公司的具体情况。

2.建议用主营业务收入代替净收益进行重新计算。通过对净资产和净收益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每股净收益、净资产收益率这两个财务指标的决策相关性。

3.在进行偿债能力分析时,注重分析各项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要充分认识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属性,集合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从静态和动态两种角度分析比较。此外,还要对财务分析方法进行改进。

4.从会计法规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进行严格规定,加强社会监督,防止内部人对财务数据的人为操纵,特别是对于关联交易的有关信息应该及时而准确的披露。

参考文献:

[1]余凯.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分析问题研究.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J)2008年第7期.

[2]王靖楠.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研究.当代经济(J)2007年第5期.

篇5

【关键词】 盈利能力; 利润分配; 职工薪酬

中图分类号:F2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5-0034-04

一、引言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中国上市公司整体规模的扩大,上市公司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领域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无论从上市公司市值和主要产业领域的影响力方面,还是从职工就业规模方面,都成为衡量中国经济整体运行的重要指标。上市公司通过自身发展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给广大股东提供现金和股权的回报,而且可以为上市公司职工平均薪酬水平的提升提供必备条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盈利能力提升可以带来较为丰厚的利润,而利润如何分配必须权衡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股东回报和职工平均薪酬水平之间的关系。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和中国上市公司整体公司治理水平差强人意等问题导致公司盈利能力、利润分配和职工平均薪酬水平关系上存在诸多不尽合理的地方。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的“一股独大”问题上。无论是传统国有企业上市融资脱困还是民营企业上市发展,控制性股东都对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控制性股东往往过度考虑企业长期发展战略,而忽视对中小投资者的回报和公司职工的利益,其结果是造成对投资者不分红或少分红,对公司职工薪酬提升的动力缺乏。近几年来随着证监会不断推进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大股东减持造成的股权集中度下降和职工对薪酬水平提高的压力增强,利润分配和职工平均薪酬方面已经得到有效改善。

因此,本文基于对盈利能力、利润分配和职工平均薪酬水平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2009―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三者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公司盈利能力对职工平均薪酬水平的影响,以及利润分配政策对公司盈利能力与职工平均薪酬水平的关系产生的影响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

二、相关文献和理论假设

(一)盈利能力与职工平均薪酬水平

在职工平均薪酬水平的影响因素方面,一般宏观研究较为关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等方面的影响(Knight et al.,1995;Meng et al.,2001;Zhao,2002;Chen et al.,2005)。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职工的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财富(Becker and Murphy,1992)。作为一系列“契约关系组合”的企业为职工提供较为满意的薪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契约形式(Jensen et al.,1976)。当企业家通过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使企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时,必须通过适当提升职工薪酬水平使职工强化对企业和企业家本人的认同(Cheung,1983;Bowen et al.,1995)。企业盈利能力与职工薪酬之间是一种不完全的甚至是隐形的契约关系,如果盈利能力的提升没有兑现成实际薪酬的增长,必然会导致职工在工作中的消极态度(Hart,1988)。高水平薪酬成为企业送给职工的重要礼物,作为回报将换取职工的努力工作(Schmidt,1995)。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理论假设:

H1: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越高,职工平均薪酬水平就越高。

(二)盈利能力、利润分配与职工平均薪酬水平

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为利润分配和职工平均薪酬水平提高带来可能,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微妙(Jensen et al.,1976)。如果企业领导者与职工之间达成某种隐形协议,就会侵蚀中小股东利益,也就是企业盈利能力提升后带来利润分配前的收益被企业领导者作为礼物转送给企业职工,那么用于利润分配的资金必然缩水,导致利润分配方案不利于投资者(Hellwig,2000)。当然也存在这种情况,企业领导者与投资者之间达成某种契约,为了保证将盈利能力提升获取的好处留给投资者,势必导致职工工资提高的预期落空(Pagano et al.,2005)。到底盈利能力提升如何平衡利润分配和职工平均薪酬的关系问题,即使在较为发达的证券市场中都很难定论,甚至较有影响力的理论分析也是十分缺乏的,对于新兴的证券市场来说就更难把握(Jacoby,2001)。

H2: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利润分配越高,职工平均薪酬水平越低。

H3: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对盈利能力促使职工平均薪酬提高的影响是负面的。

三、研究设计

基于相关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本文以2009―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样本和数据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利润分配和职工平均薪酬水平进行实证研究。为了保证研究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数据样本以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总体样本,以国泰安数据库为基础,剔除当年上市公司、ST公司、当年未进行利润分配的公司和数据不全公司,最终获得2009―2013年各年数据样本分别为:1 654家、 1 688家、1 745家、1 786家和1 847家。

(一)计量模型设定与相关变量定义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利润分配与职工平均薪酬之间的关系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基于文献综述和相关假设认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势必会对公司职工平均薪酬水平有推动作用,而利润分配的程度成为职工平均薪酬提升的制约因素,同时结合其他相关理论研究,设定计量模型,构建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利润分配对职工平均薪酬水平的影响模型:

构建含有交叉项且反映公司利润分配对盈利能力与职工平均薪酬水平关系的影响模型:

在上面两个式子中,因变量Wage表示公司职工平均薪酬;自变量中,PROA表示公司盈利能力,DISP表示公司利润分配以及盈利能力与利润分配的交叉项。根据经验研究和相关文献加入若干控制变量,Size表示公司规模,Lev表示公司资产负债率,TOP1表示大股东持股比例,Out_ratio表示外部董事比例,SOE表示国有股比例,Industry表示行业,District表示地区。

(二)相关变量定义和使用指标说明

根据计量模型设定,对涉及公司盈利能力、利润分配与职工平均薪酬水平的相关变量及其适用指标整理如表1。

表1中反映出的因变量为职工平均薪酬水平,用公司年平均薪酬体现,即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员工工资减去高管薪酬后除以职工总人数;自变量中的盈利能力,在本文中选用总资产利润率予以体现,即当年利润总额除以总资产;自变量中的利润分配选用股利分配率予以体现,即当年现金股息总额除以当年净利润;其他相关控制变量详见表1。

四、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研究模型所涉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通过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职工平均薪酬水平,还是盈利能力和利润分配情况,在上市公司整体上都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职工薪酬水平在上市公司中确实区别很大,最小值为15 827.45万元,最大值为402 754.21万元,平均值为103 668.29万元。

(二)回归分析

运用国泰安数据库,基于理论模型(1)和(2)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3。

通过上市公司职工平均薪酬水平影响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可以较为明确地考查公司盈利能力、利润分配与职工平均薪酬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表3的(1)栏中,公司盈利能力(PROA)与职工平均薪酬(Wage)在1%显著水平下正相关,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确实有助于提高职工平均薪酬水平;利润分配(DISP)与职工平均薪酬在1%显著水平下负相关,说明利润分配的程度确实影响职工平均薪酬水平的提高。此外,公司资产规模(Size)、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和国有股持股比例(SOE)均与职工平均薪酬水平在不同显著水平下呈正相关关系;而资产负债率(Lev)和外部董事比例(Out_ratio)与职工平均薪酬水平在不同显著水平下呈负相关关系。以上回归分析结果与理论假设H1和H2吻合。

在表3的(2)栏中,公司盈利能力(PROA)与职工平均薪酬(Wage)在5%显著水平下正相关,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职工平均薪酬水平的结论较为可靠;公司盈利能力和利润分配的交叉项(DISP×PROA)与职工平均薪酬(Wage)在1%显著水平下负相关,说明利润分配会对盈利能力与职工平均薪酬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而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与(1)栏的回归结果类似,说明理论假设和回归过程的可靠性,具体结果详见表3,不再赘述。以上回归分析结果同样印证了理论假设H3命题。

五、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本文通过运用2009―2013年上市公司数据对公司盈利能力、利润分配和职工平均薪酬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确实对职工平均薪酬水平有提高作用,而公司利润分配水平的提高则会抑制职工薪酬水平的提高,同时利润分配水平也会对盈利能力与职工平均薪酬水平的正相关关系产生消极影响。该结论说明在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以及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公司领导者对待股东和作为重要利益相关者的职工之间的态度确实存在十分微妙的关系。公司领导者在面临“股东至上”原则和来自公司职工有形和无形的压力前往往处于两难境地,如何在两者之间进行科学有效的权衡是摆在公司治理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的学者和企业人士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当然,本研究还有一个重要但容易忽视的结论,就是困扰中国证券市场的“一股独大”问题正在悄悄发生改变,随着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控制性股东持股比例的不断下降,控制性股东单纯考虑自身利益,唯自身利益诉求行事而忽视企业职工和中小投资者的态度已经发生变化,公司管理层在考虑长期发展战略的同时,已经受到来自公司职工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压力,在职工工资薪酬水平和利润分配方面有了较为明显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Knight, John, Lina Song. Towards a Labor Market in China[J].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1995,11(4):97-117.

[2] Meng, Xin, Junsen Zhang. The Two-Tier Labor Market in Urban China-Occupational Segregation and Wage Differentials between Urban Residents and Rural Migrants in Shanghai[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1(29):485-504.

[3] Zhao, Yaohui. Earnings Differentials between State and Non-State Enterprises in Urban China[J]. Pacific Economic Review, 2002,7(1):181-197.

[4] Chen,Yi, Sylvie Dmurger, Martin Fournier.Earnings Differential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in Chinese Enterprises[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2005,53(4):933-958.

[5] Becker G. S., Murphy K. M. The Division of Labor, Coordination Costs, and Knowledge[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07(4):1137-1160.

[6] Jensen, Michel,William H.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305-360.

[7] Hellwig, Martin. On the Economics and Politics of Corporate Finance and Corporate Control in Xavier Vivesed: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8] Cheung, Steven N. S.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the Firm[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26(1):1-26.

[9] Bowen, Robert M., Larry Ducharme, Shores D. Stakeholders'Implicit Claims and Accounting Method Choi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5,20(3):255-295.

[10] Hart,Oliver D. Incomplete Contract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Journal of Law, Economic and Organization,1988,4(1):119-139.

篇6

关键词:企业价值;盈利能力;风险水平;局限性

在证券市场非常发达的情况下,企业本身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买卖,这就涉及到企业价值的分析。作为普通投资者,定期公布的财务报表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但如果仅依据财务报表来分析企业价值是不够的,有时甚至会出现严重的错误。本文就财务报表在企业价值分析中的局限性展开讨论。

1.企业价值的理解

企业价值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认为有取得价值、经济价值及市场价值等。取得价值是指企业在购买资产时所付出的代价,表现为报表上的账面价值;经济价值是指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所承担的风险;市场价值是指企业产权在市场上的交易价格。作为普通投资者,购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并不是为了获得公司的资产,而是为了通过购买股票获得回报,包括企业股息及股票差价。因此,我们关心的是企业的经济价值,并通过与市场价值对比之后做出决策。

企业价值关键在于经济价值,在于企业能否给投资者带来盈利,盈利越多,企业价值越高,但是在盈利的同时,如果面临的风险过大,也会使人望而却步。因此,企业盈利能力与面临的风险水平是企业价值分析考虑的两个主要因素。

2.财务报表在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局限性

2.1财务报表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的盈利能力,笔者认为可分为两个方面,即现实的盈利能力和潜在的盈利能力。财务报表通常反映现实的盈利能力,用如毛利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进行反映,而潜在的盈利能力却反映的很少。潜在的盈利能力主要指行业的市场潜力,技术领先优势,企业管理层综合素质等,这些无法在财务报表上充分体现出来。

2.2财务报表不披露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

现行的会计收益概念以权责发生制和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为基础定义的,只能确认当期已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其采用的是实现原则,对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不予反映。但从企业价值分析角度来看,这或许就是其未来的潜在盈利或者风险所在,是对未来进行判断的重要信息。

2.3会计政策与方法的选择使盈利结果呈多样性

会计准则允许企业对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选择,如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投资收益的确认方法、所得税会计确认方法等,还有在会计估计方面主观性较强,如坏账的估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等。这些原因造成同一企业在选择不同的政策与方法或改变会计估计时造成盈利结果呈多样性。假如上市公司业绩达不到预期,企业会主动选择有利于企业的核算方法,假如上市公司业绩超过预期,也有可能为考虑以后业绩波动而有所保留。

2.4会计造假的存在严重影响盈利能力分析

一般会计造假都在利润上下功夫,比如通过虚增收入,将预收账款作为收入,在会计决算后冲回,或者虚列应收账款等手段致使账面利润增加,但它实际的盈利能力可能很差,这些虚构的数字严重干扰分析者的判断,根据这样的报表进行分析会造成严重的错误。

3.财务报表在企业风险水平分析的局限性

3.1财务报表不能全面反映企业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大致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有宏观经济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包括经济大环境、财政与货币政策及政府对企业所处行业的政策等;市场风险是指竞争对手的变化、消费者偏好的变化等;法律风险则是指企业所处的法律环境,内部风险则包括企业战略风险、运营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等。财务报表侧重于反映财务风险,至于所处的行业风险、企业战略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运营管理风险等却不能涵盖,但是这些风险有时会比财务风险要重要得多。

3.2财务风险披露存在缺陷

3.2.1财务风险披露不全面

财务报表侧重披露财务风险,但也并非都能全部涵盖。一般财务风险包括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信用风险、投资风险,而财务报表主要反映流动性风险、筹资风险,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反映,而信用风险与投资风险在财务报表上却很难反映。

3.2.2财务风险指标存在缺陷

财务风险中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有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但这些指标本身存在缺陷,如流动比率中流动资产的一部分不具有变现能力,即使流动比率很高也不一定代表具有很高的偿债能力,还有速动资产,虽然不包括存货,但是包含了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变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偿债能力。

4.提高财务报表在企业价值分析中作用的对策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多以定量分析为主,通过一个或多个指标与标准指标进行对比来判断企业情况的好坏,然而企业价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一两个指标能正确评价,甚至非一两张报表能够充分表述。笔者认为有必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来提高财务报表在企业价值分析中的作用。

4.1提高分析者的素养

财务报表虽然存在局限性,却是我们分析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分析者必须具备足够的会计学知识,能够将会计数据转化成会计信息,不但能读报表,更能够辩证的分析报表。除此之外,还要求分析者具备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洞悉企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仅仅依赖报表分析很可能会一叶障目。

4.2 重视企业背景分析

价值分析不应该被财务报表数字束缚,应从企业经营活动分析入手。如果缺少对企业的背景的了解,分析者很难能够透彻理解财务数据。总体来说需要掌握的背景资料有企业所处的行业背景,如行业的市场状况、竞争对手、技术特征等;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如企业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繁荣期还是衰退期等;企业的竞争策略,如企业是成本优势策略、技术优势策略、差别化竞争策略等,只有了解这些,才能深入理解财务报表。

4.3重视现金流量分析

一个稳定发展的企业,不但要有足够多的利润,而且还有足够多的现金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现金流量比账面利润更为重要。在企业价值分析过程当中,现金流量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评价获取现金的能力、评价企业偿债能力、评价收益质量、评价投资与筹资活动等,这些信息实实在在体现了企业的质量。

4.4重视非财务资源分析

企业除了财务报表反映的资源之外,很多优秀的资源不能在财务报表上体现出来。如优秀的人力资源、完善的销售渠道、产品的质量、市场占有率、顾客的满意度等。虽然这些资源无法在报表上反映出来,但却可能正是企业价值的核心所在。作为分析者,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些非财务资源对于企业作用,将它们与报表结合分析,或许使我们分析的结果更接近企业真实的价值。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营运资本管理 实证研究 综述

一、引言

营运资本管理是企业短期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各个组成部分几乎与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密切相关。国内外学者采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以及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企业营运资本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中,关于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研究多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因此,本文拟对实证研究方法在这三方面应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营运资本管理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

二、在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方面的应用

张宁在(2010)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9-2008年10年间营运资本管理的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营运资本融资政策和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采用回归分析法,在相关假设的基础上分别构建了营运资本政策与公司绩效、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与公司绩效的回归模型。作者采用托宾Q和权益报酬率(ROE)作为公司绩效的代表变量,使分析结果更具说服力;在回归分析模型中加入相关控制变量,剔除相关因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从而使结论更加客观。

陈晓霞(2011)采用实证分析法对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经营绩效进行了定量分析。在实证研究模型检验中,分别采用了描述统计、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并给出了经验公式。作者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分析软件Eviews较好地完成了营运资本管理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张红娟(2009)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表明,现金周转周期与企业资本回报率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而企业增长率与营运资本管理各方面都不存在相关关系,现金流量也只与现金周转期即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相关。

柯宝红(2009)以2007年沪、深两市所有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结论是:公司营运资本对企业绩效有影响但不显著,并就此提出了改善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绩效的对策及建议。

张梅玉(2010)以零售业沪、深两市A股2001年前上市的62家公司为样本,选取2001-2005年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表明:零售业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总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

可见,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方面,大部分研究主要采用了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能够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二者间的关系。

三、在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方面的应用

王帧(2011)利用2005-2009年连续五年上市的房地产公司营运资本管理财务数据,对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与多元回归分析。通过对理论假设的检验和实证结果诠释得出结论: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存在流动资产占总收入水平较高、易变现率较低、营运资本总体管理水平上升。

汪平等(2007)以截至2004年末在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制造业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论是:企业价值与营运资本周转期负相关,而与流动资产比例和流动负债比例无关。

韩庆兰等(2008)结合2003-2006年沪、深两市房地产公司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价值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价值受一年以上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预收账款与营业收入之比、预付账款与营业成本之比以及金融流动资产负债率等因素的影响。

王治安等(2007)从管理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对2003-2006年上市的1 050家A股公司进行了研究。通过Pearson检验分析,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GLS估计。研究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为:营运资本需求与企业价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董海婷(2010)对2003-2007年394家A股上市公司年度报表中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并进行经济意义检验、统计推断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通过描述性统计结果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营运资本管理越有效率,企业价值越大。

由上分析可见,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方面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分析、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从而较好地反映了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四、在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研究方面的应用

营运资本管理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可归结为两个方面:营运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和营运资本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一)营运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万玉晶(2011)运用散点图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现状;运用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实证分析法研究营运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并进行盈利分组研究。研究得出:盈利好和盈利差组盈利能力受不同的营运资本结构指标影响。

李治国(2008)对沪、深两市2006年上市的注册地为山东的企业2006年年报数据采用二步模型法进行了研究。第一步,用简单因子分析模型确定综合盈利指标;第二步,首先用多变量回归模型分析确定第一步确定的因子与资本结构变量的相关关系,提出回归模型假设;然后对样本公司盈利能力指标分析因子得分对其影响,并同时进行显著性检验。实证分析结论是:山东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同资产债率负相关,同长期权益负债比正相关。

张淑英等(2008)对安徽46家上市公司2003-2005年财务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研究,对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表明:资产负债率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存在负相关关系,而长期负债资产比率与盈利能力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宋晨曦(2009)将深市中小企业板块的268家企业划分为九个行业,以2003-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分别对这九个行业的营运资本结构指标和盈利能力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将营运资本结构指标作为自变量,盈利能力指标作为因变量,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表明:合理确定营运资本结构,选择营运资本政策对盈利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

不难看出,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结构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研究方面,主要采用的是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二步模型等方法,从而较好地分析了二者间的关系,结果更具说服力。

(二)营运资本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王丽娜(2009)对1998-2007年工业上市公司年度报表中的有关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法和极值分布模型,分析我国工业上市公司主要采用的营运资本政策盈利性现状;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出我国企业主要采用的营运资本政策类型;使用极大似然法求得概率模型参数,运用极值分布模型求出不同重现期对应的各指标预测值。

王丽娜等(2000)以沪、深两市1998-2004年90家样本A股工业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聚类分析与极值分布模型方法对其管理实践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政策以中庸型和稳健型为主,且中庸型多于稳健型,中庸型政策的盈利能力高于稳健型政策,大多数企业选择的是盈利性较好的中庸型政策。

辜玉璞(2006)首先对沪、深两市1995-2004年的14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年度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然后,建立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占用水平与资产报酬率和资本报酬率之间的关系模型,运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另外,建立流动资产持有水平与销售规模的相关性研究模型、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匹配模型、营运资本水平与现金流量相关性模型等。研究表明:流动资产比例与企业盈利能力无显著相关性;流动负债比例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现金周转周期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

高飞(2008)对1998-200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提出的假设加以验证,得出结论: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越稳健,其盈利能力越强;营运资本融资政策越激进,盈利能力越低。

可见,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盈利能力关系研究方面,主要采用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极值分布模型等方法,从而更准确地分析了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管理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盈利能力的关系。从研究现状看,使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是相关性分析、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就应用的主要情况看,较为科学规范的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管理研究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此外,在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中,我国学者比较关注长期财务决策,而对企业短期财务管理的核心和上市公司重要财务政策之一的营运资本管理,目前在我国的实证研究方面基本上还是空白。因此,加强实证研究方法在营运资本管理理论研究中应用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在营运资本管理实践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宁.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绩效分析[D].山东大学,2010.

2.陈晓霞.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相关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

3.张红娟.零售行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4.柯宝红.制造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与企业绩效研究[J].财会通讯,2009,(8).

5.张梅玉.零售业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南开大学商学院,2010,(11).

6.王帧.基于企业价值的营运资本管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

7.汪平,闫甜.营运资本、营运资本政策与企业价值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3).

8.韩庆兰,颜敏.房地产上市公司营业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08,(10).

9.王治安,吴娜.管理资产负债表视角下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J].财会月刊,2007,(11).

10.董海婷.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计量分析[J].财会通讯,2010,(1).

11.万玉晶. 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

12.李治国.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相关性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5).

13.张淑英,张菊,蒋蕊.公司资本结构对盈利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

14.宋晨曦.我国中小上市公司营运资本对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

15.王丽娜.我国工业企业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

16王丽娜,庞亮,高绪亮.营运资本政策及其盈利能力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08,(4).

篇8

【关键词】营运资本管理;盈利能力;外文综述

一、引言

企业将大量资金投资于应收账款和存货,同时将应付款作为短期融资政策(Deloof 2003)。因此,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运用(被定义为营运资本管理)已成为企业日常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Malmi.2003)。

营运资本管理通常具有两大作用。其一,营运资本管理直接影响公司流动性(Chiou.2006)。营运资本对于流动性的作用表现为:存货购买导致现金流向供应商而现金流入又源于存货销售(Richards 1980)。因此,推迟付款,应付账款虽增加,但现金流出时间却被延长。这种相互关系在财务危机时期将导致企业收缩信用政策,推迟付款来应对外部融资约束(Enqvist.2012)。营运资本对于流动性的长期影响还不明显。如严格的信用政策可能拒绝了潜在的客户,因而减少了未来的资金流入。其二,营运资本管理对于提升公司价值非常重要(Smith 1980)。一方面,营运资本影响公司销售额进而影响公司利润;另一方面,营运资本管理影响公司资本占用进而影响公司资本成本。可以设想在没有增加资本占用的前提下增加销售额将会使得公司利润大幅增加,但改变销售通常又会影响营运资本投资。

二、营运资本管理评价方法

营运资本管理被定义为“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管理”(Haley 1991)。因此,净营运资本等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务来看,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都被高度重视。尽管主流看法认为,净营运资本主要指应收账款、存货和应付账款(Deloof 2003)。但仍有学者认为应当将流动负债从营运资本中剔除出去,采用广义的营运资本方法(Van Horne.2005)。鉴于综述目的,本文将应付账款作为营运资本的一部分对待。运用净营运资本替代毛营运资本的好处是:流动负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存货存在以及未来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是密切联系的。当然,也可以发现使用净营运资本会忽视应付账款对于营运资本需求量的抵消效应。

营运资本管理计量的常规方法是现金周转期(CCC)。CCC源于营业周期,用于计量采购到销售收款的时间段(Richards.1980),运用存货周转天数(DSI)加应收周转天数(DSO)计算而来。然而,营业周期采用的是毛营运资本的方法,忽略了采购到付款的时间差。对于净营运资本,CCC计量的是现金从流出到流入的时间差。因此它运用经营周期与应付账款周转时间(DPO)的差额来计算。通常来讲,CCC以天数加以反映,计算如下:CCC=DSI+ DSO –DPO。DSI计量存货管理,等于存货余额除以销售成本再乘以365天;DSO计量应收账款,等于应收账款余额除以销售额再乘以365天;DPO计量应付账款,等于应付账款余额除以销售成本再乘以365天。

除上述方法外,理论和实务界也提出了采用净经营周期(NTC)来代表营运资本管理(Meyer and Ludtke 2006)。与CCC相比,计算NTC时统一采用销售额形式,然而这种方法缺少应有的准确性。

三、研究述评

(一)研究结论概况

表一运用关键词的形式按时间描述了大量研究。从表一可知,除Meyer.(2006)仅采用2003年的数据分析结论外,其他研究者均运用4到20年的面板数据。此外,大多数研究采用资本回报率作为因变量来计量盈利能力。更为具体的是,大多研究使用资产回报率(ROA)或毛经营利润(GOP)来反映盈利能力。

从表一可以看出早期学者对于营运资本管理研究大多采用CCC或NTC为替代变量,从近期研究来看,已经转向从DOS、DSI、DPO等方面进行细化研究(Wohrmann.2012等)。从整体结论来看,表一揭示了早期研究(Jose.1996等)表明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然而,值得关注的是Banos-Caballero (2012),他们的研究表明营运资本管理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不显著或呈U型特征。

(二)研究结论评述

早期研究从营运资本的三个方面建立了营运资本管理与盈利能力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首先,多数研究设计运用单一的变量来计量营运资本管理(CCC或NTC),但CCC是由营运资本的三个组成部分计算得来的。因而CCC能否与盈利能力建立负相关关系,关键取决于三个组成部分能否强有力影响盈利性。其次,当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了营运资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流动资产而言, Enquvist.(2012)发现DSO、DSI与企业获利能力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它的研究也为这些研究结论提供了额外的证据(Wohrmann.2012)。然而,对于应付账款而言,研究文献结论不一。从理论角度来看,应付账款增加,营运资本就会减少(Enqvist.)。由于CCC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那么可以推断DPO应当与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换句话说,如果企业推迟付款将能使企业更具盈利性。但令人不解的是,实证结果表明DPO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不显著或者显示负相关的关系。仅有Lararidis.(2006)研究表明两者存在正向关系。

注:CCC表示现金周转期,DPO表示应付账款周转期,DSI表示存货周转期,DSO表示应收账款周转期,GOP表示毛经营利润,NOP表示净经营利润,NTC表示净商业周期,ROA表示资产回报率,ROCE表示占用资本回报率,ROE表示权益回报率。,,,N/A,&分别表示正相关,负相关,不显著,不相关以及是否相关需要依靠商业周期等情形。

就线性关系而言,Banos.2012特别分析了中小规模的公司,他发现这种关系并非是线性而是一种U型的关系。因此,这种结果显示营运资本管理并不能一味提高盈利能力,相反公司可以保持积极的营运资本水平来最大化其获利能力。Enquvist.(2012)等考虑了不同的商业周期对于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经济下行时,商业周期对于盈利能力的影响更加强劲。说明在经济危机时刻,应收账款可以提升盈利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延长而不是缩短债务期限限来增加获利性。

四、总结与展望

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经营密切相关。本文整合了前人有关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研究。总的来看,实证研究结论表明从紧的营运资本有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Banos.2012的结论外,其它实证结果都支持线性模型。由于存在这种不同的结果,那么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与营运资本管理的关系时,需要对研究范围进行一定的控制。因此,未来的研究应当考虑这些不一致的结论。准确的说,在非线性模型下研究营运资本管理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值得的。从实务和理论的角度看,寻找保持多少营运资本能最大化企业盈利能力以及企业价值是非常有意义的。据此,未来的研究不应仅聚焦于怎样来衡量营运资本管理,而是应当具体的分析营运资本的每个组成部分,考虑保持什么水平的营运资本能够提升企业的获利性。此外,还应研究如何能够整合兼顾供应商以及客户的利益,制定出最优的营运资本管理政策。

参考文献:

[1]Banos-Caballero,s;2010.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in SMES.Accounting and Finance,50,511-527.

[2]Chiou,J.2006.The determinants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149-155.

[3]Deloff,M.2003.Does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ffect profitability of Belgian firms?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30,573-587.

[4]Enqvist,J.2012.The impact of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on firm profitability.Working Paper.

篇9

摘要:本文选取20家2009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2011年年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了解其综合盈利能力,确定了影响盈利能力的主要因子,得出创业板上市募集到大量权益资本应合理配置的结论。

关键词:创业板因子分析法盈利能力

自上市以来,创业板就颇受争议,其高成长性、高收益性与高风险性并存,且行业存在公司高管套现走人,将风险留给投资人的可能。本文筛选了2009年上市的20家公司进行因子分析,从盈利角度比较了创业板公司的盈利能力。因子分析包含许多减少维度以简化数据的技巧,同时探讨变量间的基本结构,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随意性,而且还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客观性的优点。

一、实验介绍

(一)数据截取与样本来源

本文选择2009年上市的20家创业板公司2011年年报披露的信息,主要来源为网易财经创业板。

(二)研究方法

因子分析法是以分析各变量之间相互关系为出发点,把许多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转变为较少的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研究方法。其步骤如下:1)导入数据,计算默认初始标准量,并进行K M O样本测度(Kaiser-Meryer-Olkin,K M O)和Bartlett球体检验;2)计算相关矩阵以估计共同性:若采用主成分分析,则共同性设为1;3)从相关矩阵中萃取共同因子。3)决定因素的数目;4)旋转因素以增加变量与因素间关系的解释能力;5)进行因素命名与结果解释;6)得出分子得分与综合得分。

(三)变量选择

本文选择了12项财务指标作为创业板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分别为:摊薄每股收益(X 1)、主营业务利润率(X 2)、总资产净利润率(X 3)、成本费用利润率(X 4)、营业利润率(X 5)、销售净利率(X 6)、净资产报酬率(X 7)、资产报酬率(X 8)、销售毛利率(X 9)、主营利润比重(X 1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X 11)、股本报酬率(X 12)。

二、实验结论

(一)2009年2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KMO and Bartlett"s Test(KMO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表一

对2009年2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进行KMO样本测度和Bartlett球体检验,KMO值越大时,表示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样本KMO=0.689,适合度普通,适合进行因素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观测值591.303,对应Sig =.000,可以认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存在着显著性。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初始因子方差解)表二

通过运用SPSS12.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公共因子特征值、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个特征值的解释变异量为65.846%,第二个特征值的解释变异量为14.822%,累积解释变量为80.667%。特征值大于1的共有二个,为共同因素。从陡坡图中可以发现第二个因子后,坡线变为平坦,因而保留2个因子较为适合。

将09年数据整理,得出表三,因子一上载荷较高的为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将其命名为主营业务资产获利因子,主要体现主营业务获利能力及资产获利能力。 因子二上载荷较高的为净资产收益率,摊薄每股收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权益报酬率,将因子二命名为投资收益因子,体现每股获益能力。

09年因子分析结果 表三

三、数据分析

2009年上市创业板公司盈利能力可分解为主营业务资产获利因子与投资收益因子。我们可以发现:(1)创业板高成长性是吸收权益资本的主要原因,但要保持高盈利能力离不开主营业务获利能力的提升。稳定主营业务市场份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2)资产获利水平需要保证。将吸收的权益资本有效地利用到资产的配置中去,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资产周转效率是企业提高盈利的基础。(3)长期获利能力强的企业更受投资者青睐。创业板上市公司多为高新技术企业,通常上市后马上吸引大量投资者,多数股民被高收益吸引,大量投资,导致其刚上市时投资量猛增,所有者权益迅速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提高,获益能力提升。但在投资者对风险意识的进一步了解后,或者大量投资得不到预想的收益后,其投资将会退出,使得公司盈利能力减弱。

本文从单纯的创业板企业盈利角度,选择09年上市的公司,了解创业板盈利能力在上市后的变化,了解其成长性,揭示其高收益的背后。可以说,创业板上市后盈利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特别是在资金的募集、资产使用效率与主营业务收益方面。如何合理分配使用上市募集的资金对创业板企业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白世秀,章金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来自黑龙江的数据[J].财会通讯·综合,2012(2)

篇10

关键词:因子分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8-0141-04

上市公司的健康与繁荣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各利益相关者所重视。任何一个上市公司的良好的经营业绩,从根本上看,都离不开其较强的盈利能力,它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也是各方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甘肃省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相关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对策依据。

一、建立因子分析模型

(一)因子分析模型的引入

因子分析是研究如何以最少的信息丢失,将众多的原始变量缩成少数几个因子变量,以及何使因子变量具有较强的可解释性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是通过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通过矩阵变化找出能影响相关系数矩阵内部结构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通常把少数几个随机变量称为因子。然后根据不同的相关性将变量分组,使相关性较高的变量在同一组。

(二)数据来源及指标选择

本文选取甘肃省21家上市公司(除去ST公司)为样本,以新浪财经网公布的2011年前三季度的财务报告为基本数据,利用SPSS17.0软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了与企业盈利能力相关的5项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主营业务净利率(X1)、资产净利率(X2)、 主营业务毛利率(X3)、净资产收益率(X4)、每股收益(X5),限于篇幅所限,原始数据在此从略。

二、实证分析

(一)可行性检验

文章采用KMO测度和Bartlett球形检验对进行因子分析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经检验,KMO值为0.613,虽然较小但大于0.5,考虑到变量个数本身较小,因此着重看球形检验。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74.561,对应的概率值P接近于0(Sig=0.000),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概率P值远低于显著性水平,应该拒绝Bartlett球形检验的零假设,可以认为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原有变量还是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二)提取因子

文章通过SPSS17.0软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因子变量:将原始数据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原始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矩阵,并求其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根据得出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到由原始变量组合而成的主因子(见表2)。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2个主成分入选,并且这两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8.256%,可以反映原指标88.256%的信息量,因此上述5项指标可以综合成公共因子F1和F2。

(三)因子解释

为更好地解释因子,使其具有更加明确的含义,需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文章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的方法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3所示)。

通过观察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发现:公因子F1载荷较高的指标为X2(资产净利率)、X4(净资产收益率)和X5(每股收益);公因子F2在和较高的指标为X1(主营业务净利率)和X3(主营业务毛利率)。公因子F1主要反映了上市公司资产营运的盈利能力,各项资产利用的越有效,其盈利能力越强;公因子F2主要反映了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的盈利情况。

(四)因子得分与综合评价

根据表4因子得分系数矩阵,可以建立因子得分模型:

F1=0.114X1+0.219X2-0.246X3+0.403X4+0.406X3

F2=0.349X1+0.165X2+0.734X3-0.168X4-0.217X3

为了从不同侧面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可以将各公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综合评价值,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F=0.55578F1+0.32679F2

我们可以将各个因子代入以上的模型,可以得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大小。我们可以根据F值的大小来判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F值越大,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就越强。

根据上述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因子得分模型可以计算甘肃21家上市公司的得分并可以得到按因子1和因子2得分以及因子综合得分排序的结果(如下页表5所示)。

三、结论

从下页表5中可以看到:

1.按因子1排名,2011年第三季度祁连山、银亿股份、方大碳素、酒钢宏兴、靖远煤电五家上市公司分别占据前五名。由于因子1主要反映了公司的管理者运营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与效率,反映了资产的回报情况,因此排序表明了这些上市公司的资产利用效率较高,具有将强的盈利能力。相反地,莫高股份、海默科技、荣华实业、兰州黄河、敦煌种业这五家上市公司在运用资产盈利方面排名最低,表明这些企业还需进一步改进,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增强资产的盈利能力。

2.按因子2排名,2011年第三季度,独一味、莫高股份、荣华实业、兰州黄河、蓝科高新五家上市公司分别占据前五名。因子2主要反映的是各公司的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以及主营业务毛利率的情况,得分越高表明其主营产品的附加值高,主营业务发展越有优势,获利能力越强。三毛派神、兰州民百、国投电力、祁连山、酒钢宏兴这五个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净利率和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较差,表明其主营业务产品附加值不够,没有形成主营业务产品的成本竞争优势。

3.按综合得分排名,2 011年第三季度中祁连山、银亿股份、方大碳素、独一味和蓝科高新五家上市公司得分最高,分列前五名。通过分析可知,祁连山、银亿股份、方大碳素这三家公司的综合得分排名与因子1得分排名保持一致,都是分列前三名,但这三家公司的因子2得分排名在21家上市公司中却分列第20名、第15名和第7名,说明这三家公司虽然盈利能力表现突出,但其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较低,需进一步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的竞争优势。亚盛集团、兰州黄河、西北化工、长城电工、敦煌种业这五家公司综合得分最低,在所有上市公司中表现最差,分析发现这5家公司因子1得分大都较低,排名较为落后,导致其综合排名落后,这表明这些企业在今后发展中需着重提高资产利用率,增强其获利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伟,莫蓉,黄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J].经济评论,2003,(6).

[2] 于海燕.江西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公司价值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10).

[3] 薛云帆,阿孜古丽,刘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指标选择的实证分析[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6,(20).

[4] 罗英婷,杨钰娟.SPSS统计分析从基础到实践: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5] 马胜春.中国旅游业上市公司绩效评价[J].财会研究,2011,(1).

[6] 方文彬.甘肃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实证分析[J].财会研究,2011,(23).

[7] 黄世英,秦学志.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统计特征研究[J].财会通讯,2010,(6).

[8] 白世秀,章金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财会通讯,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