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专题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3 17:51: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学专题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学专题总结

篇1

今年学校安排我担任初一(8)、(9)两个实验班的数学教学兼一(9)班的班任,并参与初一级的管理工作。我常对自己说,我是健力宝中学的“骨干教师”,所以才有这样优惠的“待遇”!担子大任务重,我不能承诺我能出色完成学校交给我的任务,但我只能说我会用心把工作做好。

当今,我们不得不承认,青年教师也正经历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有的更多、更重的压力,一身兼多种角色,可以说集数种心理压力于一身,这些不断增大的心理压力几乎超出了我们所能承受的压力,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捆绑、束缚着我们,一时间令我们无法从容地面对急剧变化的现实,也许成长就是需要这样的一个过程。

其实现在我面对几大困难,一、由于对学生的情况考虑不足所带给我们的压力:在当前的招生制度下,我们学校的生存空间还有多少呢?我们的学生一年一个样,本以为实验班的学生会好一些吧,没想到实验班的学生对我们来说也是充满挑战的,实验班学生也难教了。

在开展工作前,我跟很多老师一样对我们的实验班充满期待,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发现实验班的学生并非我所想象的。我们也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怎么实验班的学生如此平民化了?”“怎么实验班的学生陋习这么多?”“怎么实验班的优生不尖?”“我们的优生那里去了?”“怎么入学成绩班的前几名,但这次考试‘大跳水’,跑到班里的30、40名后?”“为什么我们付出那么多的艰辛和努力却只受到一点点的回报?”面对我们的学生确实有点忧心和无奈,又或许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有意无意的把我现在所教的学生与去年的实验班的学生比较吧,造成了较大的心理落差。这样的景况确实需要一点点时间去适应。或许以前的那一套教法也不适合现在的实验班了,班级管理的做法也要随之而改变。这给我的教学和班级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和加大了我的压力。我们的学生必然需要耗你很大的精力去调教。所以我必须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去定位,重新去调整自己教法和班级管理的方法。

二、由于任务繁重所给我的压力:两个班的教学任务,班主任工作,级组的管理,平均一天三、四节课,每周的

篇2

关键词:中学数学;解题能力;习惯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善于解题”,而“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由此观之,解题是数学的核心,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始终贯穿于教学始终,例题讲解、习题求解、定理证明以及实际问题的建模解决等都是解题。众所周知,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并非通过传授可以直接获得的,而是需要通过长期培养逐步发展并且提高的,养成一些必要的习惯,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解题能力呢?

一、问题理解习惯:提高解题能力的出发点

问题的理解,指的是分析问题的组成和分点,就是平常所说的审题。对于问题的理解,要由浅入深着手,先要从问题的语言陈述着手,找到已知量、未知量及条件;再将问题提出的题干部分提取出来,分析题干细节,达到深入分析问题的目的。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程度如何。通过弄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从而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含义,有的放矢地解题。如果看不懂题,就无法去解答它,虽不能得分,但不做这道题倒是可以省下时间去做其他题。而一旦审错题,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结果,或者是把一些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解题就陷入了困境,引用波利亚的一句话:“对你不理解的问题做出回答是愚蠢的,为你不希望的目标工作是悲哀的。”

二、养成辩证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解题能力的灵魂

一个问题如果只是读懂或正确理解还是不够的,还要继续深入思考,所以必须发展思维能力,养成思维习惯。解题中的数学思维源于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所以解题要回归课本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在解题教学中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发散思维的表现就“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对比辨析、问题的延伸等方面。而这些方面都是衡量解题能力强与弱的重要指标和纬度。进行类似于一题多解训练,不仅能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可以开阔学生思维,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已知”猜想到“可知”,由“未知”猜想到“需知”的连接点就是养成数学思维习惯。若能将“可知”与“需知”联系起来,解题的途径就会水到渠成了。

三、解题回顾习惯:提高解题能力的“助力器”

回顾反思应当说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解题回顾,指的是在把某个问题成功解决以后,反过来再一次对于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得到的结果进行细心检验。即便是最优秀的学生,在得到题目的答案后,就会合上书去做别的事了。他们这样的做法,遗漏了解题中一个重要而且有益的阶段――回顾。回顾这一活动不仅关系到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而且关系到知识的巩固和发展。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解题不能仅仅满足于解题过程的完成或单纯追求结果的对与错,没有任何一个题目是彻底完成的,总会有些事情可以做;在充分的研究之后,我们可以将任何解题方法加以改进的;而且无论如何,我们总可以加深对答案的理解。而且解题过程回顾若能上升到思想方法的高度,抓住实质,揭示规律,从而更高层次上发挥解每一类数学问题的功能作用,学生的解题能力才会得到较大提高。

四、系统化结构化知识网络习惯:提高解题能力的保证

知识的系统化,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每个知识点时,应当把它们放在一个大的结构框架中,重视对教材内容进行结构分析,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良好的整体感。为使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结构,还应加强知识间的比较和类比,揭示不同知识的共同性和相似知识的差异性。数学本身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和知识的连贯性,因此要引导学生学会进行单元总结、全章总结、学期总结和专题总结,使数学书上的知识条理化、方法系统化。比如在学完“三角函数”一章后,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①按学习顺序进行单元总结:基本概念、性质和公式,证明、化简和计算求解的基本思路;②按专题总结: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专题(包括弧长公式);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专题;和角、差角和倍角公式及推导专题;三角恒等式的证明常用方法举例专题;列表归纳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专题;三角函数计算求解举例专题。通过归纳整理总结,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体系结构更加清楚了,对知识的内在联系也加深了认识,消除了畏难情绪,提高了学习兴趣。渐渐地,也就掌握了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

五、积累常用数学思想方法习惯:提高解题能力的钥匙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在弄清问题之后,先与大脑中的知识体系对照、分析,然后提取大脑中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如果头脑中没有完善的知识体系,知识点和思想方法在头脑中只是零乱地堆放在一起,那么提取知识进行运用时就会遇到困难,解题时就会表现为思路不畅。数学方法是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式、手段、途径等。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紧密联系的,一般来说,强调指导思想时称数学思想,强调操作过程时称数学方法。一般情况下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不加以区分,统称为数学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有数学换元法、构造法、配方法、归纳法、反向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类比法、分析法、综合法、递推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法、补集法等数学方法。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积累常用数学思想方法习惯,就掌握的解题的“钥匙”。

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学生在亲自参与解题实践中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并不断进行反思,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 G.波利亚.涂泓,冯承大译.怎样解题――数学教学法的新面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2] 王林全,吴有吕.中学数学解题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针.2009

[3] 张同君.中学数学解题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人学出版社,2005

篇3

摘 要:数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无论是在小学、初中、高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高中数学,在高考成绩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主要以高三为例,以它第二阶段的复习为前提,从基础知识的更深层次出发,以专题为模块进行复习,狠抓一轮复习中不熟练的部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关键词:高三;第二轮复习;数学

一、《考试说明》作为出发点

高考试卷主要以《考试说明》为前提进行命题,如何有效地做好各项复习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考试说明》的研究,为了做好高三数学的二轮复习,一定要对考试说明特别熟悉,了解近几年的出题热点、出题思路、出题难点等几个重要方面,做好知识点难易程度的把握。每个知识点可能出题的思路、方向等做到清清楚楚,以便做好复习准备,做到有方向地复习,不做无用功,由易到难,充分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

二、从基础知识的更深层次出发

从前几年高考数学出题思路来看,出题方向主要以创新题型为主,难度相对较小,主要是对经常复习的知识进行转化和考查,有些题目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原型,根据以上总结可知,教材对高考试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以教材为根本,对题目进行转化和创新。以课本为整体,对知识进行多方面的总结和分析,对课后习题等进行研究,掌握它们的规律,不断在总结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题型的创新,做到课本各个章节题型的熟练运用,举一反三,二轮复习的重点主要是对基础知识更深层次的挖掘与研究。做到对课本知识的熟练运用,以不变应万变。

三、以专题为模块进行复习,做到熟练运用

以专题为模块进行复习,做到各个章节的熟练运用,采用这种方法在数学二轮复习中进行学习也是不错的选择,以专题为模块进行复习可以更好地把握该模块的知识,对一轮复习中模糊的概念加深印象和理解。做到更好地巩固各方面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进行各知识点的总结。

四、加快做题速度,把握准确性

高考不仅是对知识的考查,还是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考查,其中高考数学150分的分值中,计算题占了不小的比例,高考前几个题目主要是对计算能力的考查,这些题目本身不难,但往往由于学生计算能力偏差,计算时不仔细,导致出现一些不有的失误,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针对这些问题,二轮复习中要做到既加快做题速度,又提高做题的准确性,对前几个题目做到不无故丢分,把握好做题步骤,不该丢的分一分不丢。同时,在二轮复习时也要做好对选择题、填空题准确度的把握,认真分析和研究。

五、深化知识体系,狠抓一轮复习中不熟练的部分

各个模块方面的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的部分,相当于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各个体系之间的组合是高考出题立意的主要方向。综合进行考查更能体现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因此二轮复习时要着重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对各个模块的知识综合了解。多加积累,多做练习。例如,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和一次函数g(x)=bx,a,b,c是实数,且满足a>b>c,a+b+c=0(1)求证f(x)与g(x)的图象交于不同的两点A,B;(2)求证:方程f(x)与g(x)的两根都小于2;(3)求有向线段AB在轴上的射影长的变化范围。

分析:问题求解的难点:a>b>c,a+b+c=0中的隐含条件:a>0,cb知a>-a-c,推出2a>c,由b>c知-a-c>c,推出a

六、从解题思路出发,注重思路的整体严密性

学生的培养应从一点一滴做起,数学二轮复习应从解题思路出发,注重思路的整体严密性,应突出以下几点。首先,应从整体出发,讲究全面思维,以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在进行一些题目的讲解时,要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好题目的讲解,从题目讲解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通过一些具体题型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从题目的讲解中总结经验,总结做题的方法,尽量减少错误的出现。

高考对每一位高中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代表着自己三年来所有知识的积累,通过高考平台,展示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高考是对学生能力的整体考查,其中数学作为高考科目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占据有重要位置,因此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应全面掌握,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从基础知识的更深层次出发,以专题为模块进行复习,做到熟练运用,加快做题速度,把握好准确性,深化知识体系,从解题思路出发,注重整体的严密性,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为高考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考试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教师工作的总结。中考复习阶段是学生最关键的学习阶段之一,复习工作做得好,考试成绩会有明显的提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总复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呢?(一般采取三大轮复习方案)

第一轮 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与示范作用 【3月下旬—4月】

研究多年中考数学试题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原型,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中考数学试题不会超纲.同时意味着中考数学试题“源于”课本。因此,在复习中最好的资料是课本。

全面复习,打好基础,应真正回到课本中去,回到基础中去,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构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网络,其次在复习中必须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做到:搞清课本上的每一个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公理、定理.弄懂课本上的每一个例题.会做课本上的每一个习题.学会对课本上题目进行演变。如适当改变题目的条件。改变题目的问法。看看会得出什么结果.

在第一轮复习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复习无计划,效率低,体现在重点不准,详略不当,难度偏低,对大纲和教材的上下限把握不准。

2、复习不扎实,漏洞多,体现在:

1)高档题,难度太大,扔掉了大块的基础知识。

2)复习速度过快,学生心中无底。

3)要求过松,对学生有要求无落实,大量的复习资料,只布置不批改;无作业。

3、解题不少,能力不高,表现在:

1)以题论题,不是以题论法,满足于解题后对一下答案,忽视解题规律的总结。

2)题目无序,没有循序渐进。

3)题目重复过多,造成时间精力浪费。

第一轮复习中的几点建议:

教师必须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对中考“考什么”、“怎样考”应了若指掌,总复习能否取得较佳的效果,j是要看教师对《大纲》、《考试说明》、《考题》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要求教师们研究大纲,吃透新大纲的精神,对于删去的内容就不要再花时间复习了,对于调整的内容按调整后的要求进行复习;k是课堂容量问题,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面面俱到,而是重点内容得用时间,非重点内容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少做无用功,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l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问题,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拔要害;m是看练习检测与中考是否对路,要不拔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效果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n是不能让学生过早地做综合练习题及中考模拟题,而应以课本的编排体系为主线进行系统复习。这样抓纲靠本,分散难点,各个击破.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打歼灭战,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循序渐进地打好基础,使学生自然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

另外,代数部分的一元二次分程,函数及其图象是初中代数的主要内容。几何部分的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是初中几何的主要内容,要求按大纲进行复习,适当提高,讲深讲透,讲练到位。

第二轮 搞好专题复习,要有综合性 【5月】

专题复习,就是从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加以展开、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围绕某些典型问题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

(1) 专题复习要根据《大纲》,按照《考试说明》确定好专题。初中数学可确定下列专题组织复习:①方程思想及其应用②函数思想及其应用③函数、方程、不等式综合④几何中有关变换⑤解直角三角形⑥圆中比例线段⑦圆中有关计算⑧中考中的数形结合问题⑨中考中五大新题型问题⑩实际问题中转化思想的运用。

(2) 专题确定之后要以每一专题的教学目标为核心,编写专题复习教案,其中精选范例是编写专题教案中最费时费神的一项工作,专题复习内容量大、时间短,因此对例题必须精选,使所选例题具有代表性、联系性和综合性。

(3) 归纳知识,总结规律,概括方法。每一专题复习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解答范例之后要及时引导学生对本专题所涉及的重要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规律,概括主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的思想,具体的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等,使学生对这些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 加强练习、反馈改正、巩固提高。专题复习和其他阶段的复习一样,最终都是通过练习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每一专题复习中,要按照精选范例的要求,根据本专题内容精选题组对学生进行专题的训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老师通过巡视指导,抽查作业等方式进行反馈。根据学生练习中反馈的信息,通过作业点评及时矫正,以便巩固复习效果,提高复习质量。

在第二轮复习中,应防止出现如下问题:

1、防止把第一轮复习机械重复

2、防止单纯就题论题,应以题论法

3、防止过多搞难题

在第二轮复习中的几点建议:

1、变第一轮复习的“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一般,成绩居中上游的学生,应以“扬长”为主,居下游的学生,应以“补弱”为主,处理好“扬长”与“补弱”的分层推进关系,是大面积丰收的重要举措。

2、加强代数与几何的有机联系。压轴题的鲜明特点是代数与几何的联系,也是能力的体现,复习中代数、几何“各自为战”的现象必须转变。

3、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当试题的叙述较长时,不少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究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低。解决的途径是: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识图、强化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性,强化变式,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利用所给信息解题等。在当今信息时代,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每一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4、利用“最近发展区”原理,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1)大题小题化。大的题目及综合题都有小题目重组而成,把大题小题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

(2)隐含条件显性化。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3)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畅所欲言,敢于提出异议,共同讨论,重视情感激励,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第三轮 专题训练 【6月】

一般来说,影响考试成绩最主要的因素是:知识因素、速度因素和心理因素。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不但要解决知识问题,还要解决速度问题和心理问题。专题训练得当,可以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提高运算答题速度,稳定考试心理.正常发挥水平,专题训练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逐步解决问题.

(一)解题模式训练

有些试题的解答结构基本稳定,具有一类试题解答结构的代表性,如果掌握了这些试题的解答要点,加强训练,形成基本稳定的模式,再来解答此类试题就轻车熟路迅速准确,简明扼要,中考数学复习,要加强解题训练,但不能无目的地解题陷入题海,要学会一题多用、多题一用,举一反三。

(二)、模拟考试训练

模拟考试是按照正规考试有计划安排的模仿性考试,能综合检测学生的应试能力。在全面复习,专题训练之后,才能作这种考试,为了使检测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出好或选好试卷:测试试卷要在题量、知识覆盖面、难度、考查知识、重点、各部分知识的比例、分值安排等方面,尽量接近或达到中考试卷的要求。

2、认真评阅试卷:认真评阅试卷能有效地发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3、做好讲评工作:对存在问题及时纠正。

(三)、考试方法训练

考试过程,既是考知识能力的过程,又是考方法策略的过程,因此,知识能力故然重要,考试方法策略也很重要,复习工作中,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考试方法的训练:准备三份试题,第一份教师讲每题及每种题型怎样做,学生听,然后学生仿教师所讲去做;第二份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道题考什么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并用铅笔写在试卷上,然后套用知识点去做;第三份由学生在前二份的基础上独立完成。

在第三轮复习中,应防止出现下列问题:

1、过多做练习,以练代讲

2、以复习资料代替模拟试题,不备课,课堂组织松散

3、只注重知识辅导,不进行心理训练。

在第三轮复习中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客观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强化训练,中考采取了客观题起点低,减少运算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充分发挥选拔功能的作用,这就需要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功夫,定时定量强化训练。

篇5

学习课程标准建构知识网络

《课程标准》会反映命题的方向,不但可以使考生从宏观上准确掌握考查内容,做到复习不超纲,不作无用功,而且可以使考生从微观上细心推敲对众多考点的不同要求,分清哪些内容只要一般理解,哪些内容应重点掌握,哪些知识又要求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第一轮复习,在基础知识形成体系上花功夫,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网络还没有完整建立起来。第二轮复习,使知识不断深化是当务之急,所以每位考生应当结合课本,对照《课程标准》把知识点从整体上再理一遍,既有横向的串联,又有纵向的并联,这样才能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在解题时可由考题提供的信息,从知识结构系统中检索相关信息进行组合,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同时还应针对近几年上海市的高考走向进行研究分析,准确把握难度,虽说年年有新题型、新情景出现,但总体上还是稳定的,所以复习的着眼点是放在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上,“以不变应万变”,从而突破弱点,培养能力。

抓好专题复习领会数学思想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实质上是知识专题和方法专题的复习,在知识专题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第一轮单元复习的成果,加强各数学板块知识的综合。方法专题是指对高中数学中涉及的重要思想方法,主要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对此进行归纳、领会、应用,才能把数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素质更上一个层次,成为“出色的解题者”。

第二轮复习中还要加强必要的针对性专题的复习,如最值问题,开放性、探索性问题,应用问题,阅读理解问题……最值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多,题型丰富,而解决这类问题需要较强的抽象、判断、运算能力,还要讲究技巧。开放性探索性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方法,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应用问题则是每年必考而且考查力度呈上升趋势的题型,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热点。阅读理解和类比推广问题重在知识形成过程,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视角,应当引起重视。

重视反思总结尽量减少失误

在复习过程中当然还要做一些高考模拟卷,应当挑选导向性好、难度适中的综合卷进行考前的适应性训练,两小时内完成,每做一份试卷力求达到一定的效果。完卷之后,应进行认真总结,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看一看自己在数学知识上还有什么薄弱环节,认真加以补上;看一看自己在解题方法上是否还有薄弱环节,在总结解题策略上提高解题能力;看一看自己在思维上是否还有薄弱环节,从变换视角、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对试卷中做错的地方进行纠正、分析、反思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千万不要做好试卷对一对标准答案就完事,对易出错的地方应扎扎实实地进行整理归纳,这样做可以减少失误,杜绝低级错误。

做好心理调适掌握应试技巧

考试的过程是紧张劳动的过程,既有体力上的,又有心理上的,想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出色的解题能力,还取决于考前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临场发挥。

篇6

在高中数学的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大致分以下几步走: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以教材的自然章节为线索,系统地复习了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完善了知识结构,初步形成了知识网络。一模结束,数学复习将从第一阶段的系统复习转入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这一阶段复习安排的科学与否,将对学生思维素质的提高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新的《考试说明》和学生的实际,做出合理的安排。

慎重选择专题的类型,复习过程中要突出以教材为重点,从中了解高考着重考哪些内容,需要哪些解题方法,考查的是学生的哪些能力,需要教师进行纵横交织联系,以横向为主,体现内容的综合性,以纵向为辅,体现方法的可操作性。在系统复习阶段,通过学生平时的作业和单元测验,会发现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薄弱环节,这可选为专题。

从大的方面讲,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有:函数与方程、三角与复数、不等式、数列和数学归纳法、几何体中的线面关系、直线与二次曲线等,这些都应进行综合性的专题讲授。具体到某一方面,还可以把它们划分为若干个子专题。例如,函数与方程这个专题,又可以划分为:集合与集合思想的应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函数应用性问题、函数的综合问题、函数思想、方程观点等六个子专题。这样安排,可达到纵向深入、横向联系的目的。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与掌握的程度。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把数学思想和方法提前到第一个专题来讲,就是为了使它能够在后面的复习中得到很好的重视,并通过渗透而达到深化。

篇7

在国家、省、市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指导下,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研究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实验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总结第一轮课程标准教材实验工作中的经验,深入研究、反思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努力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提升各自的研究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市小学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追求课堂实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科教研组回顾第一轮课改实验的实施情况,集思广益,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反思存在的问题。依托理论学习,首先从理念层面进一步更新认识。可以根据面上的问题,充分考虑教师们的需求,整体规划学期理论学习活动,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系统性。

2.各单位要健全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的校本教研制度,注重对学科责任人的培训和指导,引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行动研究,使数学校本教研规范化,制度化,有实效。在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发挥教科研基地学校和数学学科中心组的研究与辐射作用。

(二)重视教学常规管理,夯实课程实施基石

1.各单位要结合教学常规调研,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和研究《常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建议(常规)》,为深度推进新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加强学科教学建议的执行和管理,在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及时提出改进建议,使之有利于师生的共同发展。

2.各单位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减负”精神。严格要求教师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坚持杜绝随意加快教学进度、拔高教学要求,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现象,积极为推进素质教育创设宽松的环境与条件;同时要妥善处理好常规保证与教育创新的关系,确保基本学习要求的有效落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组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对各种课型的研究,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逐步形成“研究课”“公开课”与“常态课”“常规课”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新思路。组织形式上仍由各区、校自愿申报参加全市性公开教学研讨活动,在市教研室认可的情况下,组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根据省教研室相关文件精神,本学期市级公开活动以“具体的教学专题研讨”形式开展。本学期要重点抓好“整数计算的教学”专题研讨工作,在总结计算教学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具体围绕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具体要求、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关于计算教学的编写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与改进建议、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及原因分析等问题展开(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以小数会理事、学科中心组成员等优秀教师群体为骨干,围绕学科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开展专题研讨、组织学术沙龙等活动,深入反思、及时总结,形成经过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对教学起具体指导作用的教学建议。

(四)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

1.组织市青数会开展“同课异构”、“主题沙龙”等小型研讨活动,注意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点带面,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与教学业务水平,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2.组织常州市小学数学教学评优活动(具体时间、办法另行通知)。积极准备,群策群力,参加省优质课评比活动。

(五)有序推进课题研究,深化数学教育教学改革

1.各辖市(区)校已立项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要继续扎实抓好研究过程的落实,有条件的要在认真做好阶段小结的基础上,及时推广成功经验,以提高研究效益。

2.在教学中积极推进由市教研室领衔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研究”,特别是已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实验小学的学校要先行一步,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提高教师教学预设的水平和驾驭课堂生成的能力,探索实现师生主体性张扬的途径和实施策略,同时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在学习理论、总结经验基础上,组织教师进一步开展教改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论文评比活动。本学期将组织市“小数会”20xx年论文评比(截稿时间10月30日)和召开市小数年会(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三、日程安排

八月份

1.各年级教材分析(由各区安排)。

2.各区、校教研计划交流(请各辖市区、校在9月1日前用电子邮件将计划发到邮箱jyszhl@czedu.gov.cn,以便大家网上交流)。

九月份

1.教学常规调研活动。

2.市“整数计算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一)。

3.直属小学数学教学评优活动。

4.上报省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实验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材料(截止日期9月10日)

十月份

1.教学常规调研活动。

2.市“整数计算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二)暨苏教版教材实验经验交流。

3.市小学数学教学评优活动(高段)。

4.省课堂教学观摩活动(10月中旬)

5.市“小数会”论文评比(截稿时间10月30日)

十一月份

1.教学常规调研活动。

2.市青数会活动。

3.省秋季苏教版教材培训(整数计算教学研讨会)。

十二月份

1.教学常规调研工作及总结。

2.学科基地展示活动。

篇8

关键词:专题复习、等腰三角形、模型、数学思想

所谓专题复习,从知识层面上看,就是让学生从整体上系统地把握所学知识,进一步明确每部分知识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知识的交叉渗透,构建起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能力要求上看,就是突出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整体意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

数学专题复习课不是知识水平的简单重复,而是更高层次上的知识回归与整合,它不仅要做好基础性巩固练习,而且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教材的主干知识做好提高性强化练习,使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提升学科综合能力的过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专题复习与传统的复习课模式是不一样的,它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其中的规律和方法,从而获取基本模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学科的思想、方法和技能。

现结合《等腰三角形的专题复习》这一精彩的公开课为例,并联系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专题复习的教学模式。

一、动手操作,抛出问题

数学实验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参与学习的平台,学生通过折一折、找一找的环节进行数学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材中或教师叙述的现成结论,而是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通过动手、动脑,用观察、实验、猜想等手段获得经验。

活动:把长方形纸片,通过折叠,在纸片上能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与大家交流展示一下吧!(课前完成)

生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沿着直线AC折叠)

生2:沿矩形对角线折叠,重叠部分就是等腰三角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折叠会产生等腰三角形,还有其他方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不少同学根据原有的知识,当然可以立马证出为什么这样折叠后的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但大家并不会深入去分析这里所存在的规律,它需要同学们去观察、去体会。在这里老师故意不直接说出答案,让学生产生疑问,这么简单的证明题我们为什么还要研究一堂课,从而感到疑惑,并产生了期待,不知道老师会让他们做些什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引出了本节课――等腰三角形的专题复习。

二、基础练习,从中体会

苏沃洛夫说过:“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是在这个仓库里有许多隔断,因而应当尽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然有序。”可见,对记忆的信息碎片进行重组和整合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但由于复习是一种“再研究”,若对知识体系的整体回顾,学生没有了新鲜感,容易产生厌倦,所以教师可以抛出一些基础题,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去体会数学知识点的应用,从而有助学生的认知进行有效的内化。

老师先和同学们一起回顾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通过表格的形式整理要点),接着一起练习了4个基础题。

一题多解有利于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可以优化学生的思维,因此要将一题多解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去训练学生。当然,不仅要注意解题的多样性,还要重视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题思路和方法,提炼最佳解法,从而达到优化复习过程,优化解题思路的目的。

五、反思体会,轻松解题

从学生层面来看,数学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在学生那里体现,只有学生吸收、消化、理解、掌握了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后,才能运用知识。

师:同学们,像刚才的拓展题,你能给大家总结一下解题的方法吗?

生:套用基本模型,让角平分线“遇上”平行线,产生等腰三角形。

师:我们运用了转化的思想轻松解决了这样的难题,大家都很棒!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你能轻松解出下题吗?

如图,把长方形OABC纸片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OC分别放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O为坐标原点,已知OA=8,OC=4,沿直线OB将OAB翻折,点A落在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D处,OD与CB的交点为E。

(1)直接判断OEB的形状,并求点E的坐标;

(2)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OEP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此时,同学们的情绪都很高涨,觉得这样的题目很简单,对自己很有信心,而且在心里已经想着让角平分线“遇上”平行线,产生等腰三角形这一基本模型。我想这节专题复习课,让更多的学生觉得学数学并不难,有些学生还在思考如果所有的数学难题都有这样的模型可以挖掘的话,那就不是难题了,也给学生留下了这一重要的想法,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会更喜欢观察和思考的。

实践证明,仅让学生停留在机械的回忆知识点,复习的效果不佳,而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基础练习――观察发现――收获模型――拓展应用――反思体会,既梳理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又强化了基本图形的本质理解,期间通过一些变式练习,来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其中渗透的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思想以及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则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能较好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方法的内化,使学生达到“做一题,通一片,会一类”的目的。这种专题复习方式设计,值得借鉴。

当然,“复习有法,但无定法,不管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只要把握这样的原则“解出的是题目,巩固的是基础,训练的是思维,提高的是能力”,这才是复习课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

参考文献:

[1] 邢成云《题组引领,梯度推进》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0.7-8

篇9

一、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基础知识的复习方法

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基础知识的复习方法就要是做好并切实抓好小学数学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复习,数学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是学生实施数学进行运算和推理的基础,是学生小考备考和总复习的基石 ,更是建立六年级学生数学能力的源泉。复习六年级数学基础知识准备小考,主要应该注意按照以下要求复习基础知识:

第一,必须紧扣数学教材进行复习,依据数学教材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反复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老师要注意引导六年级学生在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上采用的方法:突出数学复习的特点、难点和重点,教师还要根据双基知识帮助学生自我总结知识新意,引导学生提高复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数学双基复习的效率。

第三 ,从六年级数学的复习步骤上看,系统复习是做好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复习的依赖,教师要引导在学生弄清系统复习中的知识结构,从数学的知识结构中寻找数学知识的性质,由其性质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进而由熟练运用复习方法进化成掌握数学能力。在针对数学每章每节的系统复习当中,要想让学生在短期清楚地掌握数学知识的结构,教师一定要首先腾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不足寻找自己数学知识点的缺陷,针对这些影响成绩的缺陷展开系统复习。学生在查缺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把数学复习的重点放在弄清数学的要领和定义 ,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上面。系统复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自由复习情况加以辅导,及时与学生沟通复习心得,及时了解并反馈复习信息,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类总结数学的各章节知识,弄清各章节之间的数学结构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加深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结论并提高数学理解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熟练运用,适当练习,不要往深和难上引导学生 ,否则一些的学生可能会产生压力进而怠学。系统、基础复习要依据知识的纵横关系把各章节串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清楚掌握其中的共同和不同,归类总结 。

二、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综合题的训练

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数学知识系统的进行的第一阶段部复习,而综合题的训练也是数学第二阶段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地说,就是纵深展开数学某个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方法,灵活综合成试题,用数学知识的内在深入剖析数学技能,进而督促学生集中训练一些典型的综合题。引导学生从综合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上总结解答综合题的内在规律从而提升解答综合题的能力。

1、选好综合题专题,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综合题复习首先要按照确定好专题。六年级数学备考的综合题训练可按照以下专题题型进行: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和小考新题型。要注意引导学生归纳综合题的知识,总结综合题的规律,概括综合题的解题方法。教师要在综合题的复习教学里引导学生解答、分析综合题之后,总结、归纳本综合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知识基础和知识重点,梳理出学生对综合题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思想均是常见的数学思想。

2、精选例题,培养数学思想

解答纯数学的综合题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所以教师在训练学生进行综合题的训练时要注意精选例题,提高学生解题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要挖掘综合题训练的功用,既要大幅度提高教学训练的质量,又是使之成为学生应对数学考试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挖掘综合题的解答与演变过程,在解答时训练学生学会熟练运用数学知识的点、线、面的转换,使学生在巩固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充分训练综合知识技能并纵横联系。这方面选用与生活中联系密切的题目,比较吸引学生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避免题海战术,掌握解题方法;

教师在训练学生解答综合题时要注意不要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一定不要采用题海战术,教师要根据训练重点和学生的实际复习情况,制定和选用合理的综合题题量用于引导学生分析数学综合题,提高数学复习和训练效率。对可变性强的综合题,变式训练学生练,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感知数学综合题的思维和思路、方法。教师训练学生解答综合题时要及时、有效地给予学生问题反馈。

4、以学生为主,自主学习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题的训练和复习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不要把自己的训练强加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各种综合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自身解综合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讲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以收集训练资料,精制题目和批改学生的习题,巩固训练成效为主。教师精选综合题要注意:第一,要选择针对性强、典型性突出,规律性明显的综合习题;第二,综合习题的难易度要有层次,使学生由浅到深训练;第三,综合习题要可以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学生灵活运用综合知识解答试题。

总之教师根据训练选择有典型的综合题,根据综合题的教学难点和重点举一反三,以精取胜 。

三、学生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培养

教师要在六年级数学备考总复习中充分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进而形成数学能力是教师进行数学思维教学的核心和重点。须采用合适的策略与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编织成知识体系,将数学思想根据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汇集成数学能力,以便于应用能够随意自如。

篇10

一、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

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以教材为中心,以高考为参照,由教师按习题的难度组织起来布置给学生,组成一个基础型、提高型的训练链,通过机械重复来加强记忆、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下表是我所任课班级过去的作业布置情况: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38节数学课的作业大多是直接从《课本》上选择的,尤其我校生源学习基础一般,没有能力独立完成练习册习题;自编的练习卷实际上也是搜集到的所有练习题的剪拼。这种作业与片面追求升学率或应试教育相适应,但它有许多弊端,如:问题的提出是课本和教师;数据的提供是课本和教师;作业形式单一。这种“题海战术”浪费了学生多少宝贵的时间,而由于学生对作业意图不能准确体会,从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了上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的被动学习,也就谈不上作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了。

我课下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对数学作业感到厌烦,抄袭作业问题严重。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虽然已形成了许多较具操作性的模式,在培养学生有效识记策略方面,功不可没;但它已不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实践

以“问题解决教学”为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形成了一些较典型和生动的高中数学作业新模式。

(一)“copy”作业

做法:教师把每天的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教材上的例题,课下再留做作业,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再与课本订正、改正;也可以直接抄到作业本上。

特色与优势:我校学生大部分没有严谨的解题习惯,经常是会而不对、或者是会而不拿满分;这样操作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时总结,要比老师枯燥的强调几遍效果好的多;同时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完成作业,符合我校学生特点。

(二)自选作业做法:教师按教学单元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特色与优势: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

(三)分层矫正作业

做法: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总结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优秀”和“需努力”两个层次。教师提供矫正作业,要求“需努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给“优秀”的学生批改讲评。

特色与优势: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会整齐划一的,教师不在教学单元开始时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而在教学单元结束时划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而矫正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

(四)自编“总结”作业

做法:章节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学结。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章节知识内容的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可小组分工合作总结,也可个体独立完成。每次总结要求学生提交章节知识内容整理、典型习题和考查的知识点等成果。教师取样测试、讲评。

特色与优势:学生在总结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复习巩固了知识的运用过程;总结后的测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愉悦身心;学生参与了对测试的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以上四种作业模式,“copy”作业、“自选作业”、“分层矫正作业”、“自编‘总结’作业”是对传统作业的改革。开始时学生不适应这种改革,他们突然从传统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不知所措。通过多次指导,为学生学习目标定向,学生慢慢的懂得了如何选择作业,他们做作业变得积极主动,有针对性,达到掌握水平的比例逐渐上升。以上四种作业模式均属于巩固性作业,以巩固“双基”为目的。

(五)研究性作业

做法:①教师给定范围或专题,学生选题;②学生搜集整理资料;③反馈与修正;④形成作业成果;⑤汇报交流,进行评价。

特色与优势:教师给定范围,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完成时空跨度大,可以寻求合作伙伴,有创造性,与生活紧密结合,加速了个体的社会化,可以培养学生信息利用等能力,同时开阔农村学生的视野。与传统作业比较,研究性作业有明显的优势:①探索研究性作业往往是综合的专题学习,学生在驾驭专题学习中容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②作业完成时间较长,作业反馈相应延迟,时空的广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广泛搜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③重视从单独完成到合作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④作业过程、完成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同时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不在乎能不能取得什么成果或发现。顺应新课程的需要设计研究性作业,它是对传统作业的结构性调整;学生带着问题,边学习,边研究,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层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交流、共享,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念,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三、高中数学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以往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通常以答题正、误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作业;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能力等并不能从中反映出来。那么,如何进一步改进批阅学生的数学作业呢?实践中我改变作业由教师一个人评判为教师批改、学生互批、学生讲评交流等多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