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策略分析范文
时间:2024-02-23 17:5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媒体策略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为中心的信息技术以迅猛之势快速发展,计算机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在此推动下,近年来,以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技术也飞速发展。新媒体以其传播形式及内容多元化、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传播效率高等优势,对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形成了强烈冲击,因此,必须探索出应对新媒体冲击的策略,才能使广播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1 新媒体的产生带来的积极作用
当今时代已进入数字时代,新媒体技术对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影响日益加深,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的产生使得受众群体对于信息的抓取更加深入,得到更大程度上的互动,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其中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
1.1 传播形式及内容多元化,拓宽了传播途径
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新媒体具有强大的融合性,以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多种网络的融合。包含了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元素,并能把各部分融合于一体,还可以通过链接,实现信息的分享与拓展。
从传播形式上,新媒体更灵活、更多元。相较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不仅能以广播电视媒体的声音、视频等方式传播信息,也可以通过报刊的声音、图画来实现信息传播,还能把各种传播形式融于一体,大大拓宽了信息的传播途径。
从传播内容上,新媒体更丰富、更实时。新媒体融合了声音、画面、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可以把信息内容变得更丰富、更直观。同时,借助于先进的数字技术,新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实现信息的传播和更新,大大保障了信息的实效性。
1.2 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效率高
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比如,一则新闻从发生到传播的过程,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需要制作、印刷等流程,而新媒体可以完全不受这些因素的限制。尤其是一些移动互联设备,可以随时随地最新信息,并能快速更新补充。同时,由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多元,受众很容易获取资讯,并能通过互动交流,了解掌握更全面、更实时的信息。
同时,传统广播电视的传播方式是一对多,而新媒体可以实现多对多的传播,并能实现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实现信息的快速发散辐射。并且,新媒体的传播不受空间限制,目前一些大的门户网站基本上都可以实现音频和视频的实时传播。一则信息在网络上以后,能瞬间传遍全世界,不同地域的人可以在同一时间了解到同一事件。
由于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样,传播范围广泛,新媒体的传播效率是传统媒体难以超越的。
1.3 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新媒体以其高效的传播效率,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娱乐方式等各个方面。借助于新媒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生活资讯,了解国家动态及经济趋势,享受视听娱乐,了解其他国家的奇闻异事,借助新媒体还可以用来工作和学习。新媒体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同时,受益于先进的数字技术,人们已不再是传统媒体时代下被动的受众,而成为了新媒体时代里信息的接受者、传播者和者。人们不仅可以接受信息,还可以通过传播信息,更新补充信息,可随时随地信息,并实现信息分享,互动交流。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人们的生活正变得更高效、更便捷。
2 新媒体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冲击
新媒体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一些传统行业带来了冲击。作为以传播信息为主要业务的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受到的冲击尤其强烈。
2.1 对传播模式的冲击
在传统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模式为线性传播和一对多传播,传播者带有强烈的信息垄断者色彩,而受众是被动的,只能根据传播者的安排来接受信息。而新媒体不仅可以实现多对多传播,还能实现互动传播,这种开放性对广播电视造成了强烈冲击。
由于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强烈,而广播电视媒体在技术条件、节目制作方式等方面的局限性,难以满足人们的期望。而新媒体的双向互动传播则开启了一个开放的、个性化的传播时代,这对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
2.2 对经营模式的冲击
伴随着数字科技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传播的精细化、分众化优势日益明显,这对广播电视媒体的粗放式经营模式造成了冲击。
由于发展历史较长,传统媒体具有一些比较稳定的受众群体,比如地域性的广播电视媒体,基本上在当地都有一些相对稳定的受众。然而,新媒体小而精的分众经营模式越来越赢得市场,与此相比,广播电视媒体则缺乏灵活性和专业度。如果不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以及经营模式,广播电视媒体将遭到严重的打击。
3 广播电视媒体应对新媒体冲击的策略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已经对广播电视媒体造成了强烈冲击,但只要广播电视媒体顺应潮流,借助新媒体,及时完善经营模式,调整发展方向,依然能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3.1 整合内部资源,提高信息内容竞争力
虽然广播电视媒体遭受了新媒体的冲击,但其内部依然有一大批具有专业素养的编辑、记者、主持人等资深媒体人,这些人才资源将是广播电视媒体重获新生的重要保障。因此,整合人才资源,提高从业者的新时代意识,将是一项重要工作。
同时,要重视分析信息源,创新传播方式。围绕信息源,分析内容与受众群体,采用更新颖的理念、更有效的表述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播,增强信息内容的竞争力。
3.2 打破区域壁垒,实现资源联合
以城市台为基础的广播电视媒体具有较强的地域局限,不同媒体之间存在较厚重的壁垒,这使得广播电视媒体各自为战,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不堪一击。因此,打破地域壁垒,促进广播电视媒体之间的强强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互动交流,可以促进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
3.3 主动与新媒体融合,在竞争中合作
新媒体的发展虽然迅猛,但广播电视媒体依然有其自身长处。因此,广播电视媒体应主动向新媒体靠拢,借力使力,与新媒体在竞争中合作,形成“竞合关系”。
首先,要借鉴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广播电视媒体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建设自身网站和移动应用平台,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等优势,实现信息的再传播。同时,在创新传播方式的基础上,要丰富、优化信息内容,提高信息的专业度、全面性。
其次,采取分众经营模式,精细发展。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分众经营、精细发展成为传统媒体的改革方向。广播电视媒体要改变以往的运作方式,细化内容,分众经营,探索并创新分众服务模式,强化传播效果。采取分众服务,细化频道,采用付费方式经营,把排斥广告的观众分解出来,吸纳进新的频道,由此形成了新媒体。
此外,由于新媒体的信息内容过于碎片化,广播电视媒体可发挥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上的优势,以稳定、高质的内容为核心,不断创新传播介质,实现传播途径和内容的多元化,打造“全媒体”平台。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网络 电视 媒体 突围
一、网络对电视媒体的冲击
网络对于电视媒体的冲击有目共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了5亿,而网民数量与电视受众数量二者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上网的人数越来越多,自然意味着电视媒体受众人数的减少。调查表明,有超过60%的人将网络作为自己获取信息的首要渠道,网络正在以其电视媒体难以具备的优势虏获越来越多的人。观察网络之所以能够给电视媒体带来如此大的冲击,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时效性,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是电视媒体难以企及的,几乎所有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新闻都是首先在网络出现,时效性成为了网络战胜电视媒体的法宝之一;二是选择性,网络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网民的受众,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来查看自己喜欢的信息,而且还能够发表议论,与网友进行互动。而电视媒体做不到这一点,电视媒体的观众基本上是被动的接受信息的传递,更谈不上与其他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三是网络一般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有网络网民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获取,而电视媒体却在时间方面比较固定,过了一定的时间就没有办法进行查看,这也导致人们更加偏爱网络。
二、网络背景下电视媒体突围策略
网络背景下,电视媒体与网络相比虽然存在很多劣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电视媒体在网络的冲击下毫无还手之力,电视媒体同样也有自身的优势资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将这些优势进行放大,就能够在网络的冲击下实现突围,获得新生。
(1)加大节目创新力度
在众多媒体节目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只有创新才是电视媒体的唯一出路。节目是电视媒体的生存之本,电视媒体要想在网络的冲击之下获得生存与发展必须要在节目创新中下大力气,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推陈出新,依靠良好的节目来吸引观众。电视节目创新应坚持受众至上的基本原则,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来来对观众的收视喜好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节目的创新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在节目创新中应注意借力,即为了确保节目创新成功的概率,电视媒体可以借鉴分析一些成功的电视节目的成功经验,通过将这些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来实现创新的效果。“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对于电视节目的创新而言同样如此,同时电视媒体对于电视节目的创新失败给与一定的容忍,毕竟“失败是成功之母”,通过不断的试错来逐步的提升电视节目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电视媒体的持续发展。
(2)构建网络互动平台
网络本身的很多优势是电视媒体所不具备的,这一点电视媒体人应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既然如此,那么电视媒体就可以通过建设网络互动平台来弥补自身在此方面的短板,毕竟实现电视媒体以及网络平台两条腿走稳要比一条腿走路更加稳妥。电视媒体通过构建网络互动平台,将电视节目放到网络上,这样可以将网络优势为我所用,使得观众可以上网随时的观看查询电视节目,同时还可通过网络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反馈给电视媒体,电视媒体通过对这些反馈意见进行分析整理,然后对节目进行调整,这样能够大大的提升观众的满意度,带来客户忠诚度的提高。
(3)加强人才引进培养
人才对于电视媒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面对网络的冲击时,电视媒体只有储备了足够的既有网络知识背景,也有丰富电视节目制作经验的人才,才能有效的化解网络的冲击。电视媒体无论是在节目创新方面,还是在网络平台搭建方面都需要专业的人才为依撑。目前电视媒体在相关人才方面还处于一个缺乏的状态,鉴于此,有必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通过引进高效能的人才以及加强内部人才的培训力度来为电视媒体的突围奠定人才资源基础。
(4)注重民生节目报道
电视媒体具有权威性、官方性等网络媒体不具有的优势,对于这些优势,电视媒体应注意发挥。针对目前电视媒体民生节目报道偏好的问题,电视媒体可以利用民生节目作为突破网络封锁的一把利器。事实上,网络之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就是因为网络不断的传播民生相关的新闻,对此电视媒体也应加以借鉴。
总而言之,对于电视媒体而言,要想在网络的冲击下不断的获得更多的观众的关注与喜欢,必须要在节目形式、节目内容创新以及网络建设等方面不断的努力,才能获得更多的观众的认可。当然,电视媒体应要想实现顺利突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求电视媒体人在心理层面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不断的在摸索与探索来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惠雨燕.网络媒体的发展对电视媒体的冲击和影响[J].科技资讯,2012年12期.
[2]曾一果.电视媒体在网络时代的生存与发展[J].中国电视,2006年4期.
篇3
关键词:制播分离电视媒体策略
一、制播分离,新环境下电视媒体的必然选择
制播分离在英语里是Commission,最早起源于英国,原意是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在我国,制播分离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产业经营的一种管理制度,它是在党和国家政策的统一指导下把除新闻节目以外的其他电视节目的生产和播出分别由不同的单位(或机构)负责的管理制度。
总的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播分离是电视产业自身发展的必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电视产业界就提出了实施“制播分离”的问题。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广电系统内外从上到下积累了一些制播分离的改革经验,制播分离的瓶颈正在逐步突破。
首先是政策规制进一步松绑,我国广电政策的总体导向是支持制播分离的。中央和广电系统的相关领导在很多场合就制播分离的问题提出若干意见,为各级广电媒体自上而下进行的“制播分离”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基础。例如2005年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分开;2006年在全国广播影视局长会议上,副部长、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指出:“要根据广播电视的特点,积极探索制播分离改革。除新闻类、社会访谈类等节目外,其他如文艺、体育、科技类节目等可逐步实行制播分离,引入市场机制……要根据有关政策法规,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 200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李长春同志谈到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时也提到:“积极推进电台、电视台 ‘制播分离’和党报发行体制改革……”;2009年7月16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文件《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修改稿)》,有力地推动了制播分离的发展。
其次是广电媒体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广电媒体不但要应对行业内的激烈竞争,还要应对新媒体环境提出的种种挑战。在基于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媒介融合趋势下,内容传输的手段和渠道迅速增加,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数字互动电视、移动电视等都可以成为影视内容的播出平台。因此,传统广电媒体过去的“平台为王” “渠道为王”的绝对强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另一方面,媒介融合的趋势对节目制作机构的内容生产能力提出了挑战,播出平台的增多必然进一步加大对媒介内容的需求。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播出内容贫乏、供求之间的矛盾将更加激化,这种结构性矛盾导致传媒业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如果说在传统电视媒体中,制播分离主要是政府在推动,由政策引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举措,那么在新的媒介市场环境下,传统广电媒体寻求制播分离的突破将是由市场力量调节,由需求决定的自发性的必然选择。
第三是广电行业经过之前在传媒市场上的“摸爬滚打”,为系统内的体制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目前,大多数广电传媒都建立起了包括节目播出、节目制作和广告经营三大块主要业务平台,具备了实施制播分离的客观条件。大多数电视传媒都推行频道专业化、栏目制片人制,一部分电视节目制作从体制内向体制外演化、逐渐实现制作社会化的过渡;电视台在人事、财务和制度等方面的调整一直都在进行,例如新进人员一律采用企业聘用制,明确其企业职工的身份;在电视台内部,事业编制人员同样按照企业要求统一竞岗、双向选择、按岗考核等等,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电视台工作人员的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节目制作和广告经营等板块剥离出来时遇到的阻力就会大大减少。
2009年广电总局下发《广电总局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修改稿)》后,上海文广率先进行改革,整体转企改制,由此,制播分离的改革很快在全国有条件的广电媒体推进,新一轮的广电变革迅速展开。如何应对制播分离体制的转变,成为各级广电媒体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分析
1、及时调整角色,转变格局
制播分离对于电视台来说,从角色到思维方式都意味着深刻的挑战。因此必须要熟悉市场竞争逻辑,从简单的电视媒体运营者分化出多重角色:在频道经营上,从频道管理者转向频道运营商;在内容生产上,从为播出而生产的内容制作者转向为市场而生产的内容提供商;在资本运作上,从有一分钱办一份事的事业化的经营管理者转向面向金融大市场的资本运营商。对电视台而言,任何一种现有格局的变化都有可能意味着发展的机遇,都有可能在突破固有壁垒的基础上寻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2、明确定位,有效选择满足观众需求的节目
明确自己的频道定位,对准目标观众群,了解他们的收视需求后确定用什么样的电视节目去满足他们,这是电视媒体赢得市场的正道。在制播分离前,电视台找定位、找目标观众、了解观众需求的目的是为了节目制作有准确的方向,制播分离后,这一切的目的就是在购买或定制节目时有的放矢。从市场的角度说,就是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角色定位,并且将这一定位准确地传递给受众。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自己打造成具有特色的品牌电视频道――因为品牌既具有区隔性,又具有象征性,它可以给电视观众以最实在的情感归依。
这一点,在制播分离浪潮中领风气之先的广州台已经开始了实质性的步骤。在2009年12月举办首届节目资源采购洽谈会之前,广州电视台就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将台属的9个频道做了定位规划。所谓频道的定位规划,实际上就是电视台根据自身收视市场的特点,在观众收视需求与竞争频道的现实框架中,为自己的频道做区隔性的品牌设计,从而更有效地吸引目标观众。
3、采用市场化的节目运作模式
电视台还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从电视台分离出来的节目生产企业,当内容生产不是为播出而是为市场的时候,如何才能在转制过程中寻找先机?这一点,欧美的经验可以提供一些启发。
欧美国家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往往是和电视台(网)事先有充分的沟通,包括对电视台目标观众群的了解和把握、与电视台整体品牌定位的协调、节目形态与电视台已有节目之间的协同效果等等,当然也包括对同一收视市场同时段竞争性电视频道节目形态与收视表现的评估;并且在一系列对电视节目收视市场预期的评估基础上,才开始电视节目的生产。节目播出之后,还会不断地根据观众反应作出不同程度的调整,以此赢得电视台(网)满意的收视效果。
在节目销售阶段,在前期合作的电视台网播出可以完成基本的投资成本的回收,此后,将节目销售到不同的收视市场,这是电视节目生产商获取超额利润的途径。这种模式对于当前我国电视台的影视制作实体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4、加强资本运作,提高核心竞争力
制播分离前的电视台,在经营方式上更像是自给自足式的自然经济。自己制作节目供自己的电视频道播出,自己的经营收入供给自己的节目再生产。这种状态下的电视媒体依靠自身的特点,半垄断式的进行经营。制播分离实现后,电视媒体的市场空间有了大幅度的扩展。从自然经济状态转向开放的市场经济时代,节目制作从为播出而制作转向为市场而制作,自身定位也会从电视播出机构转变为面向全国的内容提供商和内容发行商。
然而,发展的空间越大,对于资源的控制能力要求越高,对资源的品质要求也越高。人才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创意资源……所有这些资源的最终配置都要通过资本的力量完成。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电视节目市场上竞争,“大投入,大产出;小投入,小产出甚至无产出”的马太效应会更加凸显,对于资本的饥渴会是在真正的节目市场遨游的电视内容生产商的第一感觉。在通过多种方式获得资本支持之后,怎样让这些资本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并保证资本获利,会成为电视内容生产商更为深刻的焦虑点。所以,熟悉市场的规则、电视传播的规律,学会向社会资本借力,是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赢得先机的前提。
三、结语
总之,在制播分离这一新的制播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各级电视媒体应该重新调整自身的角色,及时转变经营思想,以受众市场为前提,明确定位,把握受众的需求,并以市场化的机制进行资本运作和节目运营,从而充分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新一轮以市场化和企业化为价值取向的制播分离面前,熟悉市场规则并且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好充分调整的电视台会抓住机遇,获得跨越式发展的机会;而那些市场神经迟钝的电视台,生存空间将越来越窄,甚至将在竞争中逐步被淘汰。
参考文献:
[1]唐世鼎,黎斌.制播体制改革与电视业发展问题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2]张雷.从制播分离看中国电视业30年改革与变迁.视听纵横.2009年第1期;
篇4
1戏曲的文本传播与舞台传播
中国戏曲的传播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以戏曲文本为主体的案头传播,其二是舞台传播”。[1]近代以前的戏曲传播方式主要是文本传播,比如从明代中叶到清代乾嘉时期是中国戏曲选本的黄金时期,就选本而言,主要包括出选、曲选和剧选,正是众多全本戏和折子戏选本的留世给中国戏曲史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随着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宽了戏曲观众审美途径的同时,也给戏曲的传播方式带来了巨大变化。
1.1文本创作中多维文化题材的发掘
戏曲的文本创作是戏曲整体活动的发端,文本的优劣对接下来的戏曲活动会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文本创作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旧时戏曲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删改;另外一种是结合旧的故事题材或者现今热门话题来创作新文本,使其更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趋向。第一种类型比如青春版《牡丹亭》,对曲词“只删不改”,第二种类型比如《西京故事》,高昂的秦腔中内蕴了人性坚强与善良的力量,那棵紫薇树象征着万千人心中所固守的精神净土,这是一部是极具现实主义和教育意义的现代新戏,两种类型相比较,后一种类型具有更大的可塑性,新题材和新故事带给观众新的审美愉悦。优秀的戏曲剧作会对戏曲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何有效挖掘新题材,笔者认为应该在“文化线”的基础上,紧扣时代的最强音,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打造为观众所喜闻乐见的现代新戏。
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发展脉络,它由众多“文化线”架构而成,比如从文化内容来看,涵盖了英雄侠义,忠君孝善,文人风月,世俗民情等等,中国古代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传播与古代文化传播休戚相关,古代文化跨地域传播主要依赖商路和水路,戏曲也是如此。商路比如丝绸之路,它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和希腊三种主要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三个区域是古戏剧文化的圣地,世界三大古剧均诞生于此,丝绸之路的贯通,必定对中西戏剧的交流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水路比如京杭大运河的,它连贯南北,流经江南文化圈和齐鲁文化圈,对于明清时期南北文化交流有非常大的作用。
以水路为例,自运河开通以来,南北的交通多依赖于此,运河两岸的商贾云集、人口增多和会馆林立带来了沿岸戏曲的大繁荣,从史料来看,当时就有不少南方的戏班顺河而上到北方演出,这种职业性的戏班以戏谋生,到了运河的某个商埠后就会停下来做演出来补贴班用,至今运河两岸有些保存下来的会馆墙壁上还刻有当时会馆常演出的剧目。现代新戏山东梆子《运河老店》,就是依托运河文化,以济宁州的河都酱园参加万国博览会并获得金奖为主线,讲述了因运河而兴的百年老字号的传奇故事。诚然,运河“文化线”中内蕴了许许多多有待挖掘的戏剧题材。
1.2舞台演出中新元素的纳入
时代在发展,整个戏曲活动中的诸元素势必会发生变化,这是戏曲发展的必要条件,舞台演出的影响力是戏曲能更好传播的首要前提,旧时戏曲舞台的影响力取决于演员的演唱,若演员的演唱能博得观众的认可,那么这出戏必然会再搬上舞台,甚至还会跨地域演出,在一定时期内,舞台传播基本等同于演员传播。随着科技的发展,戏曲的舞台演出融入了诸多新元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戏曲的舞台艺术魅力,同时对于戏曲的传播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舞台传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参演该剧目的演员,舞台演出中整体的舞美效果,剧作编排主要面向的受众,当然还会受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比如青春版《牡丹亭》的巨大成功就不是偶然,因为老戏新演,又附以“青春”话语,所以受众老少皆宜,它不仅在各省市有影响力的戏曲舞台演出,而且还走进校园,在海内外都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较之文本传播,戏曲的舞台传播更能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与传承,虽然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体观看戏曲的演出,但是戏曲是一种非常注重剧场氛围和观众效应的艺术,它非常注重舞台价值的塑造,同一个戏在同的剧场中可能有不一样的观感,这种独特的艺术特性更加彰显出舞台传播的价值。
2戏曲传播媒介的多元共荣和有效利用
2.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双向互动
传统媒体通常又称“平面媒体”,包括报纸、广播和电视,在近代的戏曲传播中,传统媒体是其主要传播方式。报纸是最富近代气息的戏曲传播媒介,清末民初时期的申报中,有许多有关戏园剧院演出剧目的广告,有的广告为了能更好地吸引观众,经常把精彩剧目和名角演员都放在显眼的位置,甚至占据大半个版面,戏园之间的广告竞争异常激烈,这虽然是在市场化运作下戏曲营销的一种方式,但是也同时间接地扩大了戏曲的传播,不仅如此,还产生了以刊登戏曲内容为主的报刊,比如《二十世纪大舞台》、《俳优杂志》、《剧学月刊》等等,虽然刊登得多是戏评和戏曲理论,但是这对于戏曲文化地位的提高和戏曲的传播普及都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戏曲电视节目是电视作为媒介在戏曲传播中常见的形式,当然这种传播形式有其局限性,观众的戏曲审美具有被动性,无法实现主动选择,在一定意义上说,戏曲电视更具有知识的普及与教化作用。
新媒体是在互联网科技和数字技术支撑下出现的新型媒体形态,对于新媒体概念的界定,至今莫衷一是。新媒体的介入为戏曲的传播提供了更好的平台,相对传统媒体,最重要的特征是观众已然成为选择的主体,获得了主动审美选择的权利,这其实更符合戏曲艺术的最本质特性,传统媒体在戏曲的传播中存在“硬性”,观众被动得去接受,这样会给戏曲传播带来很大的限制,新媒体带给戏曲传播很大的“弹性比如观众可以自由选择喜欢听的演员和剧目,新媒体使戏曲传播真正进入了由观众主导的时代。
当然,因为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同时新旧媒体有其不同的受众群体,熟悉并经常接受新媒体信息的多以中青年群体为主,然而当下戏曲剧院观众多以中老年群体为主,所以短时间内新媒体在戏曲传播方面还不可取代传统媒体,但是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推崇,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也在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新媒体无疑就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平台,这样相关新旧媒体的戏曲传播中都有了相应的受众群体,坚持新旧媒体的双向互动,必将极大益于戏曲的传播。
2.2“微”媒介与戏曲传播
中国已然进入“微”时代,戏曲的“大”舞台如何在这样精简便捷的时代下与“微”实现对接。从一定角度看,折子戏的盛行就是戏曲“微”化的一种表现,虽然连台大戏能够保持故事的完整性,但是很难激发观众的观戏激情,这种“微”化的折子戏在古时确实推动了戏曲的传承,因为折子戏多是全本戏冲突最强烈或者感情最充沛的部分,所以它很容易迎合观众的观戏期待。如今的小剧场戏曲也是“微”化的最集中表现,而且当下改编和创作的新戏在时间上也有了一定的“微”缩,戏曲的“微”传播时代已然来临。
以“微博”为例,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演员与观众的交流方式,传统戏曲演员与观众的交流多集中在演出过程中,演员的哪个动作,哪个唱腔,能博得观众喝彩,就说明这个动作或唱腔就非常完美,因为各方面原因,观众很难有机会与演员直接交流,演员也就很难获得观众观戏后的第一感受,这就给观众参与戏曲活动带来很大不便。现在各地区的许多院团开通了微博,院团的名角大部分也都有自己的微博,通过关注剧院微博,可以了解到剧院的排戏情况,一些精彩的场次剧院还会特别提醒,通过关注演员的微博,不仅能互动交流舞台演出中的表演心得,还能了解到演员们台下的生活,微博的群体效应还非常有力地推动了戏曲的传播。微媒介的介入打破了戏曲活动中演员与观众的时空结构,这为粉丝和观众提供了方便,极大有益于戏曲演艺水平的提高。
3后戏剧时期戏曲传播的现实意义与展望
陈多先生就在《戏曲美学》中引入“‘媒介论’——研究戏曲本质特征的方法”来探讨戏曲艺术的最本质特征,这里的媒介是戏曲的内部媒介,是以“歌、舞、诗为主要物质媒介”,[2]这样就为戏曲支撑起以演唱、舞蹈和曲词为基础的牢固的三角架。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在重视戏曲外部传播媒介的同时,更要关注戏曲本身的发展,从戏曲本体出发,实现戏曲本身的自我完善与跨越。后戏剧时期为戏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后舞台式的剧场话语形式慢慢形成,有关戏曲如何传播的探讨越显重要,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宝贵的财富,凝聚了一代代先辈们的心血传承到现在,后辈有义务将它发扬光大,“一部戏曲传播与接受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华民族文学审美心理特别是俗文学审美心理的演变史;也是戏曲作品优胜劣汰、接收观众与读者选择、经受时间检验的历史;还是戏曲这种精神产品生产与消费双向互动的历史”,[3]由此可见,戏曲的传播中内蕴了丰厚的文化价值,这就要求在对剧本创作和舞台演出关注地同时,也应该给予戏曲传播足够地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传播也必将面临更加严峻地挑战,对戏曲自身的改革要把握好度,重视戏曲剧作中现代意识的渗入,要“认真地、严肃地并且是有一定深度地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4]对戏曲外部的传播媒介更要积极合理地利用,注重保护和传承,坚持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努力打造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新戏。
戏曲传播作为戏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研讨新媒体语境下戏曲传播的多维度内涵,不仅能在新时期给戏曲以准确的文化定位,而且对于戏曲艺术的创新与传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观众是戏曲传播的重要推力,正确把握当下观众的审美要求,从戏曲本体出发,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打破“夕阳艺术”的悲观意识,努力创造更多具有时代意义戏曲剧作,相信中国戏曲会以更加辉煌的姿态屹立在世界艺术之林。
篇5
但是,网络广告也应更加注意特定品牌与特定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方式以及形态上的创新。而这两点正是“Nokia3510”广告做得成功的地方,它不仅重点突出了品牌的形象定位、个性塑造,而且通过战略营销的方式达到了与特定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在为客户“打品牌”和“做行销”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到位。
媒介选择:为何选择网络媒体?
———短短15秒的电视广告,无法让受众深刻地了解手机的多种功能
诺基亚以“3”打头的手机,一般都是以年轻人为目标对象的时尚产品,“3510”属于诺基亚在2002年推出的“真我风采”系列里的一款手机,产品目标消费群定位在18岁至25岁的大学生和时尚白领阶层。
此前,Nokia3510曾一个主题为“友趣乐不停”的15秒电视广告。广告表现一群年轻人在迪厅中欢乐劲舞,舞跳正酣,迪厅突然停电,正在劲舞的年轻人毫不在意,拿出Nokia3510,在“3510”和弦铃声、节奏闪灯及荧光彩壳的交错中,尽情欢愉。
一个短短15秒的电视广告,无法让受众更深刻地了解Nokia3510手机的多种功能,尤其是无法让受众对“3510”的多种时尚功能有任何感性认识。选择其他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广播、户外等,也无法充分做到。
实力媒体通过CMMS数据分析发现,18岁至25岁年轻人对网络媒体的偏好度非常高,它的彩色屏幕、互动性及其他独特优势,决定了网络媒体不但可以打造和提升品牌知名度,而且可以使消费者对产品有更深入、更感性的体验。
实力媒体确定的策略是挖掘产品特性,针对目标群体,将产品个性化;通过与消费者互动,在愉快的沟通经验中传达Nokia3510的特色,让受众产生更深切的体会和共鸣。
创意:你适合哪一种彩壳?
———在消费者眼里,品牌不仅仅代表某种产品,实际上也是各类型消费者微妙心理需求的折射。
用鼠标点击广告,跃入眼底的是5种彩壳手机和广告语等组成的跳跃活泼的广告画面。其中位于画面中间“你适合哪一种彩壳?”的广告文字最为醒目。整个画面用最直接、最明确的表述,撩起网友的好奇心。
广告运用5个不同性格的卡通人物,分别传达出5种彩壳的特别功能。当网友点击自己感兴趣的手机彩壳后,屏幕就会出现一段flas,配以简单的文字,可以清楚地传达出选择这款彩壳手机人群的个性特点。例如,讲品位的人会喜爱黑白色、背后有荧光感应图案彩壳;游戏迷自然会选择灵键的游戏彩壳;歌迷对有荧光棒功能的荧光感应彩壳倍感兴趣;舞迷则离不开节奏闪灯彩壳;而反射炫光彩壳,则被“酷一族”趋之若鹜。创意将Nokia3510手机的鲜明个性极好地塑造出来。
实力互动行销部总监吴湘玲表示,客户最初是想主打黑色荧光感应彩壳,但考虑到这五种彩壳各有特色,如果只主打其中一种,很有可能会在无形中失去很大一部分潜在消费者,于是决定,让消费者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一款手机。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在消费者眼里,品牌不仅仅代表某种产品,实际上也是各类型消费者微妙心理需求的折射。品牌只有具备为消费者认可的个性,消费者才会接受它、喜欢它,并乐于购买。广告创意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消费心态。此外,这样的设计还进一步精准地确定了5类目标消费群,为日后的族群区隔行销和扩散宣传奠定了基础。
运用网络的下载功能,受众在下载广告游戏后,每一次打开游戏,都是接受广告的过程。
网络的下载功能是否对Nokia3510的广告宣传有促进作用呢?
随着对此问题深入思考,广告出现了新的“精彩点”———会跳舞的手机游戏———运用下载功能,让广告延续影响受众。
效果:什么时候“鸣金收兵”?
———电子邮件是非常棒的扩散广告的工具,通过它还能得到大量的邮件地址。
这个创意果然受到网民喜爱,超过45万网民将跳舞游戏下载到电脑里,也就是说,将有45万人会多次打开这个游戏。
网络还具有另一个重要功能———电子邮件,利用电子邮件的通讯传播功能,可以让广告进行高效扩散。而且,由此得到的大量邮件地址,为建立数据库行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完成以上创意后,实力媒体并未“鸣金收兵”,他们的思路在继续延伸:网络媒体是否还有其他有利于促进广告宣传的功能呢?电子邮件是非常棒的扩散广告的工具,通过它还能得到大量的邮件地址。
篇6
作为广告营销手段,微电影的传播效应不能仅以电影本身的创意质量和表现质量来衡量,而应立足于数字化时代全媒体的传播语境,从传播流程的角度对其营销运作进行考量。本文力图从生产与消费的复合、多媒体表现手段的综合、传播渠道与终端的融合、内在支持点的整合四个方面探讨全媒体语境下微电影广告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
微电影广告 全媒体 传播策略
一、微电影广告传播效应的考量
微电影,也称广告电影,“电影”“广告”和“微”是这个概念构成的三个关键要素。首先,微电影必须具备完整的电影叙事结构;其次,微电影生产的终极目的是实现对产品或服务的宣传、对企业与品牌形象的塑造;再者,微电影的播放时间短,一般为30秒至5分钟左右,它可以在电脑、手机和其他一切兼容无线移动功能的视频设备上播放,满足受众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的传播需求。
与电影植入广告相比,微电影改变了广告在电影这个内容平台中只能隐性植入的从属地位,将二者置于重合的界限关系,电影就是广告,广告就是电影。在微电影中,情节构思、叙述方式、人物关系、场景与演员造型、音乐等元素皆围绕着品牌要实现的广告目标而展开,广告是本体,电影是载体。这种重合式的关系定位超越了电影植入广告对产品外观、品牌标识蜻蜓点水式的简单展现,可以让品牌在微电影中与受众达成深度交流。同时,这种重合式的关系定位改变了电影中品牌与受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在电影植入广告里,电影是本体,广告这一外在元素往往因为破坏了情节的连贯性、氛围的自然性而引起受众的反感,进而影响品牌与受众之间的和谐关系。而在微电影中,场景、人物、音乐等诸种表现元素都是围绕着广告目标精心选择、巧妙构思后而呈现出的视听映像,广告主的宣传诉求与制作方的创意构想被系统整合,这种一体同位的关系使受众欣赏体验的完整性得到尊重,品牌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在电影植入广告市场因监管缺失、过度植入而日现疲软时,微电影的上述优势逐渐被广告商重视。仅2011年就有凯迪拉克《一触即发》《66号公路》、路虎《极光之城》、益达“酸甜苦辣”系列、中华牙膏《狮吼达人》《会笑的画笔》《爱的相亲季》等多部微电影出现并引起强烈反响,带来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相对于电影植入广告,微电影广告能更为出色地诠释广告诉求,但作为一种广告营销手段,微电影的传播效应不能仅仅以广告创意质量与表现质量来衡量,还应该从以下角度来考虑:1.微电影广告是否引起了目标受众的注意;2.微电影广告是否能够激发目标受众观看的兴趣;3.微电影广告在播放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目标受众观看的兴趣;4.如何提高微电影的广告到达率;5.微电影的诉求效果能否产生累积效应。显然,我们不能仅将视角囿于微电影的视听效果,也不能仅将视角囿于微电影的表达元素与广告目标的关联性,而应该重视从传播流程的角度对微电影的营销运作作出考量。而全媒体,恰是当下微电影传播流程中不可忽视的传播语境。
二、全媒体语境下微电影广告的传播策略
结合全媒体传播语境的具体表现及微电影营销效果衡量的具体尺度,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探索微电影的传播策略:
1.生产与消费的复合。DV、手机等拍摄设备性能的提高和价位的平民化降低了影像创作的门槛,web2.0时代的互动特质使得大众的影像创作获得传播的渠道,数字化时代接受并积极应用新媒体技术的大众显示出巨大的传播能量,个人化的影像书写与表达成为可能,信源与信宿逐渐走向传受一体。在这种传播语境下,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应倡导生产与消费的复合。但微电影广告不同于大众自发创作的DV短片或手机电影,它必须围绕特定的广告目标展开策划与创作。因此,微电影传播中生产与消费的复合严格而言应是带有“任务主题”的“征集定制”。比如360安全卫士在2011年6月出资赞助了“‘无懈可击’微电影定制活动”。定制活动题材不限,但要求以“无懈可击”为主题提交140字~700字的创意故事,最终入选的故事将被改编为360首部微电影正式推出。最终优胜者将获万元大奖并可签约成为360首部微电影的编剧。生产与消费的复合可以在微电影的征集定制阶段就引起目标对象的注意,激发他们关注和参与的兴趣。
2.多媒体表现手段的综合。全媒体传播语境下,微电影的创作手段不能局限于影像、台词、画外音、音乐等传统的视听语言要素,而应整合图片、动画、网络交互等多媒体表现手段。《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过去5年内10-29岁群体互联网使用率保持高速增长,30-39岁群体的互联网使用率逐步攀升,将成为下一阶段网民增长的主要群体。可见,成长于数字时代全媒体传播语境中的中青年群体是现在及下一阶段互联网使用群体的中坚力量,而这一群体同时也是微电影的主要目标传播对象。他们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不喜欢灌输式的被动接受。多媒体表现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微电影广告对目标传播对象的亲和力,还能在互动传播中深化传播对象的浸入感,激发并保持传播对象的兴趣,强化传播信息的刺激强度和记忆效果。例如,中华牙膏“我的微笑,闪亮未来”系列微电影广告借助Flash技术在电影画面中加入微笑金币,网友可以在观看过程中收集微笑金币,也可在观影结束时写下自己的梦想,未来在SNS社区分享并获得更多的微笑金币。微笑金币可用来向自己或好友写下的任意梦想未来投票以赢取中华微笑奖金。由于运用了多媒体表现手段,微电影的传播过程摆脱了灌输式传播方式的呆板与生硬,代之以契合产品特点和品牌理念的亲切互动,受到了许多网民的欢迎。在8月8日至9月10日的活动期间,总计有750万人观看了以“我的微笑,闪亮未来”为主题的微电影,其中有350万用户完整看完了整个系列,并收集了约3500万枚金币。
3.传播渠道与终端的融合。全媒体传播语境下,媒介竞争的概念被媒介融合的概念取代。微电影,在传播渠道和传播终端的运作上也应导入媒介融合的理念,让新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密切配合。这样才能通过对目标受众生活圈的覆盖提升微电影广告的覆盖率和到达率,提高传播的累积效果,从而让微电影广告在数字化时代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整合新旧媒体为微电影进行广告造势。在这方面,凯迪拉克对其微电影Ⅱ《66号公路》的宣传方案很有借鉴意义。凯迪拉克在电视和网络媒体中播放《66号公路》的预告片,在平面媒体上刊登这部微电影的海报和公关软文等,在广播媒体上投放了12条由莫文蔚亲自录制的radio,在终端展厅的显眼处做《66号公路》的主题布置。凯迪拉克的官方微博不仅了66篇公路笔记,其微博的背景图片也特意设置为66号公路的宣传海报以加深受众对于传播主题的印象。除此以外,凯迪拉克还拍摄了一部66号公路的纪录片,让中国的消费者对这条美国人心目中的开拓之路、自由之路有一个具体可感的理解。正是因为善于整合新旧媒体为微电影进行广告造势,凯迪拉克同期累计销量同比增幅高达88%,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豪华车品牌之一。(2)借助新媒体进行关系链营销。StanleyMilgram教授提出的“六度分割理论”认为:“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只需要6个人。”SNS就是基于“六度分割理论”,以用户生成内容(UGC)和人际关系为核心的虚拟社区。对SNS社交网络分享功能和社交功能的运用也是微电影传播推广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例如,中华牙膏的微电影在其活动网站上设定了这样的活动规则――观赏者可以将该活动分享到腾讯微博、新浪微博、QQ空间、开心网、朋友网等多个SNS平台或直接邀请QQ好友一起关注该活动从而增加自己账户中的微笑金币数量。凯迪拉克在为《一触即发》进行电影营销的时候,也曾运用其官方微博粉丝的人际关系链进行病毒式传播――网友若在2010年12月17日前成为凯迪拉克官方微博的粉丝,转发《一触即发》30秒悬疑预告版的视频且达到三位以上好友即可获得吴彦祖亲笔签名的海报。基于新媒体分享和社交功能的这种关系链营销,以快速复制的方式为微电影广告带来了巨大的关注能量。(3)线上线下多屏传播。微电影广告在电影时间向度上自我收缩,将自身锤炼成“迅捷影像”,以适应当下都市大众快节奏生活对快餐文化的需求。全媒体时代广电、电信与互联网络的三网融合及全屏手机的普及、户外大屏、楼宇液晶屏的推广为微电影广告这种迅捷影像的传播提供了丰富的传播终端组合方案。微电影不仅可以在电脑、手机上播放,也可以在电视上播放,甚至可以制订微电影在户外大屏联播网、卖场联播网、楼宇、公交联播网等线下媒体的系统投放策略。线下媒体能够区分受众,面对特定的受众族群进行精准传播,以“碎片化”的媒体裂变适应着消费者“碎片化”的生活轨迹,这种立体化、无缝化的生活圈传播有助于提高微电影广告在目标受众群体中的覆盖率和到达率,并能弥补线上视频重复传播次数少、累积效应差的不足。
4.内在支持点的整合。微电影广告不同于常规的电影创作,它是企业整体品牌营销战略中的一个环节。微电影在企业整体品牌营销战略中承担着特定的广告传播任务,这个特定的广告传播任务就是微电影创作必须立足的内在支持点。例如凯迪拉克的微电影Ⅱ《66号公路》就是围绕着凯迪拉克SRX“忠于自由”这个内在支持点展开的一部影片。《66号公路》作为一部微电影,有其不可违逆的生命周期,常规的电影营销手段主要是在影片首映和上映初期起到聚焦注意力的作用,当影片投放已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与期待感之后,微电影的传播能量是否已经耗尽?在这方面,凯迪拉克围绕品牌内在支持点于《66号公路》传播后期所做的整合性深度营销很有借鉴意义。《66号公路》于2011年5月20日首映,但凯迪拉克官方微博上在“忠于自由”这一品牌概念的整合引领下,围绕着影片的核心意境“开拓之旅”,设置了“在路上发现心中的66号公路”“纵横开拓之旅――中国109国道行”
“百年风范之旅”等话题持续微博信息与粉丝继续展开互动营销。《66号公路》上映初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风头已过,但在凯迪拉克官方微博围绕品牌内在支持点展开的这些延伸性深度营销的影响下,这部微电影广告依然继续引起了凯迪拉克目标受众群体的共鸣。时隔一年,我们还不时看到这样的评论――“一个好的广告,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耳朵倾听发自内心的呼唤,用心灵感受莫文蔚演绎的66号公路开拓精神”。成功的微电影营销在微电影的播映高峰期过后仍能抓住微电影的内在支持点继续进行整合性深度营销。
篇7
为幼儿提供生动丰富的素材
传统的幼儿美术教学的素材主要是通过书本、图片等手段向幼儿传输信息,其信息资源非常有限,而且缺乏灵活性、方便性和交互性。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师可以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例如,教师将幼儿较有创意的作品或其他网络上的幼儿绘画优秀作品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赏,并且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使幼儿在学习的基础上想象、创造。此外,教师可以将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制作成课件应用到幼儿美术欣赏课中,让幼儿在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
激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使幼儿能充分地利用和开发自己的天资、潜能。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生动、立体的效果,并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给予幼儿强烈的感染力,它不但能活跃幼儿的思维,还能极大地调动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动手动脑的参与欲望,使幼儿在创作过程中能更积极地表现自我。例如,在组织大班幼儿绘画活动“各种各样的房子”时,教师可以制作有关房子的课件,幼儿在生活中虽然也看到过各种房屋,但是不够丰富多样,不能轻易地激起幼儿兴趣。所以,在制作课件时,教师要搜集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房屋图片,如平房、不同造型的楼房、蒙古包、茅草房、木头房等国内外一些有特点的建筑,并在课件中插入好听的轻音乐和简单的讲解。当幼儿看到了许多好看有趣的房屋时会有很激动的表现,有的在睁大眼睛看,有的还七嘴八舌地讨论,完全被这些风格各异、造型有趣、材料不同的房屋所吸引。生动丰富的素材将幼儿从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使幼儿增加了感性的认识,激情高涨地参与到了活动中。
演示作画步骤,提高课堂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中,美术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常感觉到如果示范画画得太大会浪费时间,但画小了坐在后面的幼儿又看不清。而且在示范过程中,教师的身体常会挡住一部分幼儿的视线,幼儿看不到,就容易走神,以至于做小动作、说话,影响教学效果。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作画步骤,每个幼儿就都能看清,而且在较难的地方还可以重现。例如,在“盖棉被”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两个课件,第一个课件起导入的作用。教师将各种冬天的景象做成课件引出话题:“冬天了,我们给小动物设计一些暖暖的棉被吧!怎么设计呢?”接着播放第二个课件,出示几幅棉被的图片,让幼儿说说喜欢哪一幅。之后,教师再在计算机上演示怎样均匀地涂色。在计算机上作画的好处是能让每个幼儿看清楚,而且节约时间。
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多媒体课件展示的美术作品生动形象,在培养幼儿想象力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使幼儿从科学与艺术相融的视觉中感受抽象、理解复杂,有利于开拓幼儿思路,激发其想象和创造能力。例如,在中班美术《在动物园里》的教学中,要求幼儿画一画动物。动物虽然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但是如何表现动物的肢体动作,把动物的基本特征表现出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具体活动中,多媒体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又如,在组织《调皮的猴子》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先搜集一些关于猴子生活的视频,包括猴子怎样爬树、怎样睡觉、有什么本领等。并展示给孩子,观看后引出问题:“看看猴子们在干什么?”孩子们说:“它们在爬树,它们在趴着睡觉,它们在蹲着吃香蕉。”在孩子们对小猴满怀热情时,教师利用投影仪演示如何画小猴。孩子们看到活泼可爱的小猴用简单的几笔就可以画出来时,个个都很兴奋,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就这样神态各异的小猴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了。
篇8
1.使抽象转化为具体。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虚拟的假设来进行情境的模拟,以口头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想象,这种模拟方式的弊端在于所创设出的情境通常较为抽象,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一定阻碍。利用多媒体设备的视频、文本、图像、声音等特性,可将构建的情境通过具体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现,使抽象的情境概念在多媒体设备的传达中转化为具体的表现,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消化。
2.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局。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多以进行教材的灌输为主,课堂中较为缺乏新颖、有趣等因素,长此以往,便逐渐形成了一种枯燥乏味的课堂僵局,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影响下,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禁锢,学习方式也逐渐偏于被动,使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设备作为现代化科技的产物,其具备的高科技特性可有效为英语课堂注入新鲜的元素,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将多媒体用于辅助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的相关策略
1.以情境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味着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就必需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明确自身的学习方向。教师在进行教材讲解之前,可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相关的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利用视频、声音等多媒体形式将所创设的相关情境向学生进行展示,以强化情境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效果。例如,在进行“英语角”的相关讲解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英语角的纪录片,片中重点记录了在英语角中人们的主要活动方式与交流过程,学生在观看该纪录片的过程中可深入了解参与英语角交流的相关方式,可从片中人们的交流、对话中受到感染。
篇9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123-02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增大并得到普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规律相结合,以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本文将对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1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声音、图形、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通过计算机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并通过计算机以多媒体为手段来存储、传播和处理信息的技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领域为了适应市场人才竞争,也相应提高了对教育的要求。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比,现代高科技为教育领域注入新鲜血液,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多媒体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小学生有着自身的发育特点,注意力不集中,也不具备抽象逻辑思维。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比如数学公式、概念,法则等,导致学生无法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把抽象的知识以图形、动画等方式具体化,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理解并学会知识。从多媒体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来看,其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多媒体教学会使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小学生的年龄在7~12周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不善于集中注意力,更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知识,这是小学生从无意注意阶段向有意注意阶段的过渡。然而,在小学数学知识中存在一些不易于小学生理解的公式、概念等知识。结合小学生这一成长阶段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公式、法则等以图形、声音、动画等方式具体化,不仅会使本来枯燥无味的知识生动具体、形象趣味、易于理解接受,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感兴趣,理解吸收知识内容,以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已知学校的操场长为50米,宽为30米;现在因为要举办运动会,把操场长增加25米,宽增加10米,求增加的面积。教师以多媒体操作进行解答时,可以将操场延长部分与原来操场的大小用不同颜色画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易于解答,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给出答案。
多媒体教学能增强小学生的记忆力 首先,处于小学生阶段的儿童有意记忆的能力虽然不断发展,但是大量的知识信息需要进行连接,把学过的知识和新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总、积累,这就决定了教学中要把知识链条化;其次,小学生的记忆时间短,这一特点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积累记忆知识的框架要清晰;第三,小学生的记忆在这一阶段呈复数性,教什么就记住什么,像复读机一样,这就要求知识的内容鲜活,易于理解记忆。小学数学中概念、公式增加,学生的记忆水平直接影响数学的成绩,这时多媒体教学就会发挥重要作用。多媒体课件能够把授课的内容丰富多样化、具有感染力,把大量的课本信息转化成图形、动画、视频等,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这样,学生的记忆对象也就变得清晰,记忆的内容也易于理解和吸收。
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的想象力本来就很丰富,多媒体教学能够直接提供这些感性的资料,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公式的记忆都是学好数学的基础,通过对已有知识的综合、概括,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感性知识的积累和不断迁移就给学生带来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得以形成,且具有灵活性与独特性。
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帮助教师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教学课件与学生互动相融合,通过教学课件的演示,可以和学生更好地沟通、交流。这样会使教学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而学生通过在课堂的学习,学会使用搜索工具进行网上的自我学习,这样的信息综合利用,能高效达到教学目的。
2 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利用注意力的规律来设计多媒体教学的方案 数学知识本身逻辑性强,需要集中注意力。针对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尽量使用课件工具,比如利用不同颜色、不同字体来突出重点,使数学中的概念简洁清晰、图形一目了然。其次,在做多媒体课件时,要把其处理成精髓,运用在关键处,这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易于学生的理解吸收。
利用记忆、思维、情感的规律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置 既然小学生的记忆方式是有迹可循的,根据这一记忆特点,使多媒体课件在对知识的分析总结上更加系统化,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与方式,这样就能对知识产生清晰的记忆思路,使之形成结构性记忆。小学生注意集中性较低,集中的深度不足,他们善于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进行观察理解,对于数学中的抽象性思维很难理解,所以培养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深入思维很重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具体的性质,让学生由形象具体的逻辑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使学生形成结构性思维方式。在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良好互动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才能保证学生达到学习目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可以适当插入趣味性极强的图片、动画等,就显得很有必要。
提高教师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的水平 在授课时,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要做到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因材制宜。学校要进行统一的培训学习,教师也要进行自我培训。具体实施上就要求学校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工作的培训,制定相关的考核程序,提高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上的水平;同时,教师本人也应该提高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意识到运用好多媒体教学软件的重要性。
多媒体课件应该用作突出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做到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件设计、应用上都应按照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数学中概念的突出、图形的设计来吸引学生,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中遇到的重点与难点。
3 结论
目前,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适应小学生这一发展阶段,使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加强记忆的同时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师把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针对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与学生互动交流,创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更感兴趣。这样才能听进去,记住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目的才更容易达到。总之,多媒体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利用好这一优势,将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慧.小学数学教育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5):100-101.
[2]夏心军.小学生记忆心理及教育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9(12):34-36.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综合性;语文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概述
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有意识地深入理解和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进行课堂学习。人文、生活、自然、社会等都是要理解和利用的。以前这些都要靠教师的指导才可以完成,现在不是这样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会形成一些能力和经验,比如读、写、说、听和各种知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自己选择对自己有利和有兴趣的课题和问题,然后积极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从以前的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孩子学习起来又快又好。现代语文学科的学习就要综合性学习,综合学习包括综合学习语文素养和综合发展全面素质。它联系了其他学科和学生生活,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对运用多媒体网络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优化的必要性
基于以上种种问题,又加之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普及,多媒体网络教育的广泛应用,如何运用多媒体网络手段优化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已成为广大一线教师热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如果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优化,那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会大大地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体现如下优点。
1.综合性学习就是将某一个专题和其他的知识联系起来,建立完整的知识脉络,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能系统,思维才能发散。这就是所谓的关联性。它主要是通过学生的系统复习,在多媒体网络的帮助下进行的。
2.多媒体网络包括视频、声音、文字和图像等,学生通过多媒体学习就是综合性的学习。多媒体使知识更全面,更广阔。学生就爱学习,课堂上也互动起来,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也多了,课堂氛围也开始活泼起来。
3.多媒体网络可以查询、修改、总结一些学习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这样能开阔学生的知识面,这是传统的学习不能比的。不止这些,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自己查询、修改、总结这些信息,使很多信息融合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创造能力。
4.多媒体网络教学学习内容丰富,使课堂生动有趣。学生自然喜欢这样的学习氛围,所以也就积极地和老师互动,在课下也很喜欢谈论这些,这样就增加了学生和学生的互动,从而学习了教学内容。这样知识才能够共同享用,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作战能力也增强了。
三、以网络为手段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的途径
1.以前的教材上总是把写、读、听单独的分开,有的分在一本书里,但是没有交集。有的分别分在不同的书本里。这样就没有什么关联,有的知识重复了,都不知道,学习起来费劲费。其实写、读、听是有一定的关联的,把它们整合在一起就可以互相促进,学习起来也简单很多,但是需要一种好的学习方法来完成。综合学习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它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写、读、听连在了一起,可以充分利用手、嘴、耳等感觉器官,学习起来更集中。还可以点出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这样就不用学生再浪费时间去寻找。这样教材中的知识就很好的运用在课外学习中,语文真正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了,语文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2.以前我们教学的时候都是学科课程之间是独立的个体,这样学习起来就很烦琐,经常重复学习重复使用。我们应该改变这个观点,整体共同发展,学生的道德、智力、审美意识、敏感性、精神价值等品质才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全面的提高,这就是所说的“综合性学习”。我国针对“综合性学习”制定了《标准》,可见国家对它的重视程度很大。《标准》强调要全面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培养自己的兴趣,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标准》还对课程的“阶段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部分进行了分析,充分说明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内容、形式以及评价方法。
3.多媒体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它通过动感、音响、色彩等艺术效果来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比如人物形象、战斗场面、艺术意境,各种场景、自然风貌等。在多媒体的帮助下,知识就像有了生命一样,形象生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知识,知识以外的东西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散思维。这样就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了。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加速了知识的理解和掌控。学生就像看电视一样,很感兴趣,每天都想学习。还可以永久的保留,如果在想看的时候可以回头再看。以前的学习是用黑板写的,地方有限,学生有时候记不住,再回头看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怎么才能合理运用多媒体呢?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想一些与课文知识相关的情境,然后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看起来有趣,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课堂氛围也就很浓厚了。不只是老师要用多媒体,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只有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才能记得牢固。
四、结语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我们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接受时代的新鲜力量,这样才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产物,它结合现在流行的网络,对我们的行为方式、思想意识、教育实践产生了很多的影响。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参考文献:
[1]余红兵.创设良好学习环境提高语文教学实效[J].宁夏教育科研,2005,(02).
[2]吕志平.网络环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放策略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4).
[3]温立三.综合性学习与语文课程资源开发[J].语文教学通讯,2006,(04).
[4]蒋艳.语文综合性学习简论[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