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23 17:5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殊教育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对全州特殊教育发展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实施方案》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全州将通过实施特殊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程、特殊教育体系构建工程、教育质量提高工程、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工程、残疾学生资助工程5大工程,实现“到2017年,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全州视力、听力、智力3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以上,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人顺利接受高等教育,残疾人就业能力及水平明显提升”总体目标。为确保目标实现,文件明确了州、县(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和经费保障、监督考评机制。
《实施方案》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亮点:一是在继续完善州特殊教育学校、禄丰县特殊教育学校基础设施的同时,各县市均要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并在随班就读残疾学生10人以上的普通中小学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基本满足残疾学生入学需求。二是在巩固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就学保障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三是创新发展,积极支持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开展“医教结合”“送教上门”等试点工作。四是将建设一支随班就读资源教师,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
马关县教育系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本刊讯(通讯员 徐永春) 春季来临,万物开始复苏。近日,马关县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带着树苗、锄头、水桶等,到马关县城饮用水供应水源地大丫口山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力争为马关的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在大丫口山上,大家干劲十足,热情饱满又默契配合,挖坑、立苗、扶正、盖土、踩实、浇水,有条不紊、认认真真地种下每一棵树苗,确保树苗的成活率。本次栽种的树苗有八角树、木兰、冬瓜树等树苗,共计栽种8亩1 000株。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参加植树的干部职工纷纷表示,植树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植树的意义深远重大,不仅能绿化山林,建设美丽家园,保护水源和生态环境,还能增强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泸西县举办2016年中小学 校园足球联赛
本刊讯(通讯员 杨正亮 张永俊) 随着裁判员一声哨响,泸西县中枢小学代表队球员李怡达从容带球,灵巧过人,最终足球如一道闪电落于对方门中,精准的射门引发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这是泸西县2016年中小学“梦想杯”校园足球联赛上的精彩一幕。
今年寒假期间,泸西县举办了2016年中小学“梦想杯”校园足球联赛,共有来自全县中小学的90支参赛代表队、1 080名运动员参与角逐。该项赛事旨在以赛促练,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使“热爱足球”“体验足球”“参与足球”的浪潮更加热烈,使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家长大力支持、社会共同关心的足球氛围更加浓郁,带动全县校园足球运动的普及提高。
篇2
今年新增10万个幼儿学位、制定消除“大班额”专项计划、艺术考试纳入全省中考改革……2017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昨日举行,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表示,教育是的民生,寄托着千家万户对美好未来的期盼,新的一年,全省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让人民共享更好更公平教育,努力让每个学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新增幼儿学位10万个
在基础教育方面,将启动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力争年底前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00所,新增幼儿学位10万个。
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
将制定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全面改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为7000所贫困地区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城镇中小学600所,新增城镇中小学学位54万个。
艺考纳入全省中招
将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考试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稳妥推进中考改革,制定出台中招艺考方案,将艺术考试纳入全省中招。
试办一批综合高中
将编制实施河南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计划,试办一批综合高中,推动普职融合发展,加快普及有质量的高中阶段教育。
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将实施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按照“一人一案”的办法,精准施策,重点解决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力争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稳定在90%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办学规模明显扩大。
优化中职学校布局
在职业教育方面,通过撤销、合并、转型、共建等办法,力争到2018年将全省中职学校调减至420所左右。同时,深度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开展10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能人才。
争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
在高等教育方面,启动实施《河南省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施方案》,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有条件的高校争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压缩生均办学条件不达标和严重超过核定规模高校的招生计划,压缩人才培养过剩专业的招生计划。
篇3
一、对聋哑儿童生存发展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关注
从我国教育部门所颁布的特属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已经成为了特殊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目标。从《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的有关规定来看,对聋哑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了特殊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对聋哑儿童的生存发展能力问题的关注,也是由这些特殊儿童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在缺乏专门化的教育训练的情况下,这些特殊学生可能难以对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经验和技能进行充分了解。对此,在生存发展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特殊教育机构的教育人员首先需要对聋哑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强化。第二,在聋哑学生的培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向他们讲授一些日常生活的基本常识。在聋哑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对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变化进行了解,以便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时展给他们的日常生活所带来的优越条件。为了提升聋哑学生的生存发展能力,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也需要对他们的团结互助意识、关爱他人的意识和集体意识进行有效强化。
二、对聋哑儿童的心理素质培养问题进行关注
(一)引导聋哑儿童正确认识对待自身的缺陷。对聋哑儿童的生活信心进行强化,是教师在构建聋哑学生培养目标的过程中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针对聋哑儿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会在对残疾、障碍形成原因有关的书籍进行查阅以后,通过将相关资料传递给学生的方式,让他们对自身的缺陷问题形成正确认识。在让聋哑学生对身体残障问题给日常生活所带来的不便之处进行了解的同时,教师也需要让聋哑儿童对自身存在的一些长处进行了解,以便让聋哑学生在对自己身体状况这一事实进行客观了解以后提升自身的自信心。帮助聋哑儿童构建符合其自身特点的发展目标,并在学生达成目标以后给予一定的奖励,可以让学生在对自身的成就感进行充分满足的基础上,对自身的潜能进行充分了解。(二)对聋哑儿童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进行培养。对于聋哑学生而言,特殊教育与他们的终身发展存在着至关重要的联系。从聋哑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对聋哑儿童感受美好生活的能力进行培养,可以让这一群特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因而这一工作也是聋哑儿童心理素质培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在对聋哑学生的这一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聋哑学生对身边自然环境的变化进行观察,进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大自然的造化之美进行充分感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社会对残疾人士的关怀入手,让学生从身边的实例对人性的善良进行感悟。也可以以聋人大学生周婷婷、残疾人舞蹈演员邰丽华等残疾人士的事迹为案例,对聋哑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强化。
三、对聋哑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关注
(一)尊重聋哑儿童的独特性。对特殊儿童的独特性的尊重,也是新时期特殊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所表现出来的一大特点。最新出台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要求特殊教育学校要从聋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对教学课程进行设置。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的相关要求,教师需要对聋哑学生自身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进行充分尊重,对聋哑学生自身的独立人格和精神世界进行充分尊重,也是特殊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所要关注的问题。为每一个聋哑学生都提供一种相对公平的成长发展机会,可以让聋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二)利用个别化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聋哑儿童的发展。针对聋哑学生之间个别差异相对较大的问题,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教师也需要对个别化的教育手段进行运用。对此,特教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首先要对儿童的障碍的形成原因(先天性因素或者是与事故、疾病等因素有关的后天性因素)、自身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状况进行了解,进而在对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解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
对生命的尊重是特殊教育所标新出来的主要特点,从聋哑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来看,在尊重聋哑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发展能力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对聋哑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提升的一种有效方式。
作者:文婕 单位:桃江县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王静.加强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之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5:10-12.
篇4
一、特殊教育现状分析
特殊教育应包含对盲童、聋童、智力落后儿童、超常儿童、言语障碍儿童、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多重残疾儿童等所有残疾儿童的教育。
我国政府非常关注并重视特殊教育问题,但其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有:(1)因重度残疾无法到校上学。(2)现有特殊教育资源不能够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3)部分学校不愿意接受残疾儿童随班就读。(4)家庭意识等方面的一些特殊原因,部分重度智力残疾儿童连家长都不认识,无法接受任何教育。五是由于残疾状况的多样性和残疾人的个体差异,目前的教育机构还非常缺乏对各类别残疾学生分别采取不同的特殊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二、特殊教育措施
1.注重“因材施教”
教育机构应提供与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相适应的多样化的教育,要给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特殊教育手段,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条件。如,学校为无臂或双臂残疾的学生提供低位桌子,以供他们用脚握笔书写;为低视力学生提供放大设备和台灯;……这样可以为残疾学生在普通教育机构机会均等地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2.整合资源,建设特教中心
探索各相关部门整合的特殊教育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开展医、教等多学科结合的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与服务的研究。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和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建设,在设施设备配置、专业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方面建设适应残疾儿童教育康复需求的保障体系。
(1)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残疾儿童能否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权状况的重要标志。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其未来的综合素质、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贡献能力,也决定了残疾儿童的生存状况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性、意义、地位和作用,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营造全社会关爱残疾儿童、关心残疾儿童教育的氛围。
(2)正视现实,正确对待
世界上的事情没有绝对的公平,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苦难,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证明这个道理。在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大多数人应关心、帮助残疾的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然而也有人会用“瞎子”“聋子”“瘸子”这些不恭的语言甚至用动手动脚的欺侮行为对待他们,这是极不道德的。
(3)克服困难,提供机会
只要有可能上学的,家长要克服一切困难让孩子上学。最好上残疾儿童学校;没有残疾儿童学校的地方,可以随班就读。实在上不了学的,家长也要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学习文化知识,这对孩子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家长应该尽早给孩子选择学习一技之长的机会,这是孩子未来生活的依靠。
(4)认真呵护,努力培养
家长还应该收集大量的残疾人走向成功的事例,讲给孩子听,或让孩子自己学习。最大限度地减少孩子的依赖心理。树立自强精神。特别是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要以具体分析、耐心指导帮助孩子选择坚强。切不可以过分的怜悯和护卫,降低孩子的斗志。
(5)树立自信,追求成功
对残疾孩子不能要求太高,但如果一点没有要求,顺其自然也是不利的。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获得小小的成功,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觉得“我也能行”。日积月累,他们会获得一种精神享受,不断追求成功。
3.建立制度,送教上门
教育局应研究制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实施方案》,对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实行随班就读,实行回归主流教育,在普通中小学的正常班级里,招收少量(一般1~3名)的弱智学生或其他残疾的儿童随班学习。对无法到校有教育需求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实施送教上门服务的有关政策,采取纳入特殊教育学校学籍,由特教学校派遣专职特教老师开展送教上门工作。
4.家校互动,协调合作
针对重度残疾儿童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上下楼、上卫生间都需要有人协助,而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育机构都没有无障碍设施;有些需要倚靠才能坐,而学校只有统一的条凳;有的握笔困难,书写缓慢,有的交流困难,口齿不清晰等现象,家长应每日接送或陪读,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充分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使特殊教育落在实处。
5.加大政府投入
特殊教育机构的目的是在残疾学生未能适应普通教育机构之前给他们一个过渡,让他们学习如何融入,如何适应普通教育,如何与其他同学交流。对于确实不能适应在普通教育机构学习的残疾学生,特殊教育机构也应当是个开放性机构,让在特殊教育机构学习的残疾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接触和了解普通教育机构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娱乐。教育部门应当增设孤独症、脑瘫儿童特教学校,针对他们的特点实施特殊教育。可以对未入学的重度残疾人试行家庭非正规教育。政府对入户志愿服务给予适当补贴。
6.发挥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作用
将视野扩展到残疾人终身学习,远程教育可以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远程教育这一资源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机会的做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社区教育形式也是适合残疾人的一种方式,它为残疾人提供了就近就地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可以开展扫盲与技能相结合的教育,可以开展提高公民素质的教育。
总之,特殊儿童如果没有教育,生活本身依然会存在,但没有教育的生活可能会出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增强主体能力,不能超越缺陷,无法改变自身现实生活命运而最终失去生活,沦为“活着”的奴仆。特殊教育要注重引导和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激起并提升他们的内在欲求。正如金生教授所说的那样,它“从事的是思想的活动,是思想的事情,显然不是直接的现实的行动主体……它能够进行的活动仅仅是思想理论,以思想理论的方式来触摸生活,给生活和教育的出路提出种种思想或原则。”因此,关心是特殊教育影响特殊儿童生活的一个根本准绳,体验是特殊教育关心的根本办法,发现和培育特殊儿童优势潜能是最重要的内容。
篇5
——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宣传解读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希望你们在享受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大力宣传国家助学政策,关心和支持资助工作。衷心希望各位家长把助学金用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孩子不畏艰苦、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让他们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回报家庭,感恩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学前教育幼儿资助
政策依据:《湖北省教育厅
湖北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教财[2013]9号)。
资助对象:实施范围内接受学前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公办幼儿园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
资助标准:每人每年1000元,其中中央和省50%、地方配套50%,学年初评审、分学期发放。资助比例原则上为5%,有条件的县(市、区)也可在省定资助标准、范围的基础上提高资助比例和标准。
申请资助条件:同等条件下,对以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评定。
1、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或者纳入城乡特困救助范围的家庭子女;
2、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家庭幼儿;
3、孤儿、革命烈士子女、残疾幼儿;
4、其他经济困难家庭幼儿。
二、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以下简称“一补”)
政策依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办发[2016]14号)和《湖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鄂财教规[2017]6号)。
资助对象:具有正式注册学籍的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寄宿学生和所有特殊教育学生。农村地区按寄宿生人数25%的比例核定。
资助标准:小学生4元/天,初中生(含特殊教育)5元/天,每学期在校时间按125天计算,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含特殊教育)每生每年1250元。按基本标准核定“一补”所需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各承担50%。
申请资助条件:同等条件下,对以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评定。
1、革命烈士子女、孤儿、残疾学生、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子女;
2、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家庭子女;
3、父母一方死亡、离异的单亲贫困家庭子女
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
5、因天灾人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家庭子女
6、父母因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子女
7、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家庭子女。
三、中职学校国家资助政策
政策依据:〈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鄂财教发【2015】115号)。
(一)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
资助对象:具有中职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按对应年级在校学生的15%确定(扣除涉农专业学生、连片特困地区和比照西部政策地区及林区农村学生)。
资助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地方按6:2:2分担,资金直接打入学生资助卡。
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资助条件:同等条件下,对以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评定。
1、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子女;
2、孤儿、烈士子女及残疾人家庭学生和残疾学生;
3、家庭或学生遭受天灾人祸,造成重大损失,无力负担学费的学生;
4、家庭直系成员患有重大疾病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5、无稳定收入的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6、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库区贫困移民子女;
7、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家庭的子女;
8、其他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
(二)中职学校免学费
免学费对象:中职学校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三年级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地级以上城市新远城区的学生,以及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对于一年制的中职学校学生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一年的免学费资金补助;两年制的中职学校学生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两年的免学费资金补助。
免学费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地方按6:2:2分担。
四、普通高中国家资助政策
(一)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
政策依据:《省财政厅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鄂财教规[2017]7号)。
资助对象:具有正式注册学籍的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面占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20%,各地结合实际,可适当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
资助标准:
平均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我市实行每生每年1500元、2000元和3000元三档标准,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地方按6:2:2分担,资金直接打入学生资助卡。
申请资助条件:同等条件下,对以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评定。
1、农村建档立卡家庭学生;
2、残疾学生;
3、低保户家庭学生;
4、其他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
(二)普通高中学校免学费
政策依据:《省财政厅
省教育厅关于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的实施意见》(鄂财明电〔2016〕1号)
免学杂费对象:具有正式注册学籍的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
免学杂费标准:省、市级重点(示范)高中每生每学期900元,一般高中每生每学期630元,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地方按6:2:2分担。
五、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指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助学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为信用贷款,毕业当年九月份开始计息(国家最低利率)。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共同借款人,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贷款额度:国家助学贷款主要解决学费与住宿费。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含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申请贷额度上限为12000元。在读期间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还款期限原则上按学制加上13年确定,最长不超过20年,最短6年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向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咨询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办理程序:登录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信息网,注册后申请,导出申请表并由村(居)委会或镇(场)民政办签字盖章(续贷学生不用签字盖章)。学生和共同借款人持申请表、双方身份证、录取通知书(在校生持学生证)、户口簿到县资助中心现场办理贷款合同(续贷的学生或共同借款人来1人即可)。
篇6
社会的发展进步也使人民群众对特殊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部门免除残疾学生入学的一切费用,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特殊教育学校应积极为各类残疾儿童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教育要求。
一、郑州市管城区辅读学校发展回顾
郑州市管城区辅读学校是郑州市管城区唯一一所招收智力障碍儿童的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负责全区智力障碍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截至2010年年底,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5万元,拥有教学计算机11台,馆藏书刊2300册。现有6个教学班,66名学生。
郑州市管城区辅读学校有专职教师16名,特教专业毕业的教师占70%,其中本科毕业11人,两名教师被评为管城区十佳青年教师。
郑州市管城区辅读学校注重民主、和谐、制度化的人本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三位一体管理体制,校内各项工作高效运行。
郑州市管城区辅读学校先后参加了全国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特奥运动会,第十二届上海世界特奥会,共获得12枚金牌、15枚银牌和9枚铜牌,学校也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特奥工作先进单位。
二、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制约因素
1.硬件设施还需改善。
2.由于学生的特殊性,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严重不足。
3.教师数量不充足、结构不合理。教师数量没有为学校进一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尤其是教师结构不能适应特教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艺术类教师缺少,尤其缺少美术、语训、康复等专业学科老师。
4.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5.特殊教育家校联系不多,尚未形成良好格局,不利于形成教育合力。
三、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方向
特殊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加快特教事业发展为中心,以提高残疾学生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为出发点,发挥特殊教育学校为社会进步和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功能,提升特殊教育的品牌内涵。
1.加大特殊教育学校政策的宣传力度
特殊教育学校要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发展特殊教育的意义,宣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的各级政府、社会、残疾儿童家庭对发展特殊教育所承担的责任,营造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提高全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形成领导关心重视、社会热情支持、学校积极接纳、家长主动送学生就读,残疾孩子愿意上学的局面。
2.改善办学条件,增加专业器材
按照《全日制培智学校教学仪器配备目录》,配全相应的教学仪器。补充、更新图书和音像资料。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身心特点,整体布局校园环境,营造校园特色文化。添置认知能力、多感官综合训练室等专业康复训练器械。对多功能活动室进行内部装修,作为大型活动、集会的重要场所。
3.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逐步建立适度竞争、合理流动的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注重过程管理,效能优先、奖励先进,进一步调动各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师徒共进”核心作用,做实师徒传承工作,在学科教学、班队工作等方面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熟。分层次开展校本教研,使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有发展空间,培养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骨干教师团队,积极研究适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打造特教名师,带动全体教师加速实现专业化成长。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给足精神空间,让他们体验民主管理,追求教育理想,启迪智慧,享受教育幸福。将教师引向读书、引向思考,让思想行动起来,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给每名教师定位,形成“金字塔”型的教师梯队,建立“造塔”机制。将个人规划与学校发展相连,让每名教师都有奋斗目标,都有光环与台阶,充满自信与追求。
以学习《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中心,建立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教研制度。把握新课程方案内涵,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案例分析、教学论坛等。加强学习培训,建立以教育科研、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为主题的专题学习制度,开展网络研修。持续打造更高层次的有效的特教课堂,积累课例、案例,将个人的实践与反思作为教育教学行动研究的着眼点,提升学科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与教学对口(或相关)的各种学历进修,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知识水平。
4.加强康复训练,探索医教结合之路
做好教育教学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工作,配足配齐各教室、功能室所需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根据学生实际及学校情况因地制宜添加康复设备,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构建医教结合队伍。建立康复档案,及时、准确、详细地记录学生的康复信息,为总结康复经验、寻找更佳的康复途径奠定基础。在与专业康复机构合作的过程中,整合多方资源,引进国内外先进康复技术并开展自主科研,为教师搭建国内国际的学术及经验交流平台。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让更多的智障孩子能够自食其力,提升残障儿童的生命质量。
5.开发生活实践课程,不断提升特教课堂的有效性
以生活自理、自食其力为取向,适当渗透职业教育与融合教育的内容,在原有“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科课程内容。针对本学科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注重实用与创新,运用集体智慧,形成可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加强特殊教育的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探寻残障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主动寻求医务人员的专业支持,发挥学校康复器材的作用,努力将特殊教育学校的知识教育、人格教育与康复教育有机统一,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6.继续发展以特奥运动为特色项目的体育卫生工作
继续开展特奥运动,普及特奥理念,创造更多的机会参加特奥比赛。救失长善、开发潜能,培育好运动员苗子,组织好训练和完成比赛任务,为省、市特奥事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让更多的残疾学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参与特奥运动,受益于特奥运动。
7.创新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形成团队工作特色品牌效应
篇7
一、以教育试验引领教育理念的更新
2010年国务院下发通知,决定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试点工作三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重大现实问题。二是坚持统筹谋划,确保改革协调有序推进。三是坚持因地制宜,鼓励各地大胆试验。
张掖市在实施13项教育改革项目中,制定了符合上述原则并结合实际的五项原则和改革路线图。这无疑会改变过去以统一认识、统一部署、同步推进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改革观念,启示和引导各级领导和教育工作者,能够更自觉地从多元的视角观察、思考、处理教育问题,培养和树立新的教育改革意识:通过试验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努力解决深层次矛盾的意识;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出发点的意识;调动地方、学校和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教育事业改革发增内在动力的意识………等。从而使改革更切合当地(校)的实际、更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教育试验推进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张掖市教育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充分吸纳了2011年全市教育工作大调研的成果,梳理出了全市和各县区(学校)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在反复征求基层意见的基础上,筛选确定了13项改革试验项目,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为试验工作的开展制定了基本框架和改革路径。方案提出的“坚持专家引领,提升试点项目工作效能”,“积极创造条件,培养本土专家,使试点工作自然地成为本土专家涌现和成长的过程”,“坚持政府主导,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集聚改革思路……”等理念,为县区(学校)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积极开展试验拓展了思路,搭建了宽阔的平台。《临泽县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确定,力争通过四年时间的改革,形成校园核心价值引导体系,校园核心质量评价体系,教育质量提升管理体系,学校、社会、家庭共同育人“四大”体系,完成十四项具体任务的总体目标。精心选取课改基础较好、资源优势明显、特色亮点突出、办学水平在同等校园项领先的23个学校先行试点,着力突破32项素质教育综合改革重难点项目,扎实推进全县素质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稳步实施。《甘州区学前教育办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以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第一幼儿园和省级一类幼儿园——第三幼儿园和第四幼儿园为改革研究基地,分别成立幼儿教育管理咨询中心,托管部分乡镇新建幼儿园,力争用三年的时间使新办幼儿园达到优良教育水准,明显缩小全区幼儿教育发展差距。山丹县提出,建立中小学校长培训与任免挂钩、教师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与职称聘评挂钩新机制。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确定,依托本校和市特教中心,构建全市筛查、指导、培训、咨询、辅导一体化的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支持系统。肃南县、高台县、民乐县以及张掖中学、张掖市幼儿园等学校(园)的改革项目都明显体现了,以项目引领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改革取向。
三、以教育试验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
张掖市教育改革试点内容包括,素质教育4项、教育均衡发展3项、推进学前教育2项、师资培训1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1项、学校特色培育1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创新1项。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直面张掖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如,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缺乏后劲,学生能力素质提高制约因素多;城市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城乡差距明显;教师素质与构建高效课堂模式不相适应;学校缺乏办学活力,特色优势不明显的;现行办学体制和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不相适应;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困难重重等诸多问题。张掖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是这些问题,难点是这些问题,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也在这些方面。深化张掖教育改革,就是要紧紧抓住这些问题,盯住目标不动摇、把住关键不松劲、破解矛盾不放手,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持之以恒地推进改革,坚定不移地促进发展。
四、以教育试验加快师资队伍专业成长
有专家说,任何教育改革必须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基本条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的实施,为所有参与其中的教育工作者搭建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平台,解决了他们参与改革探索缺乏目标、缺乏指导、缺乏氛围和缺乏动力的困惑,使他们可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13项改革试点项目,无论“构建中小学高效课堂模式试点”,还是“区域均衡一体化办学试点”;无论“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试点”,还是“工学结合、合作办学模式创新试点”……等等,都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只有调动全市一万多名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汇成张掖教育势不可挡的改革大潮。
张掖市提出“到2015年,培养一支由名师30名、学科带头人100名、骨干教师400名、教学能手500名、教学新秀1000名组成的梯级名优教师队伍”的目标,13项改革试点项目就是最有效的试验场、最有力的助推器。
五、以教育试验促进整体教育水平提高
篇8
福建省龙岩市特殊教育学校注重让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身心得到更好的康复与发展,为学生量身打造了一系列艺术教育与康复课程,开创了艺术教育与康复特色办学新局面。
【关键词】
艺术教育;康复;课程
福建省龙岩市特殊教育学校积极落实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注重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艺术活动相结合,注重艺术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开展艺术教育与康复提供有力保障。学校近几年从全国各地高等院校招聘了一批按摩、美术、舞蹈、计算机等专业人才,同时聘请多才多艺、精通民乐和曲艺的专业教师及美容、手工(串珠、十字绣)等技能教师。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办法培养“双师型”教师,抓好职业教师和康复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同时,学校建立了“分管领导—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艺术教育教研网络,要求每位艺术教师都必须为每个学生在不同时期定制不同的教育方案,努力寻求艺术教育与康复训练相融合的途径,坚持为学生量身打造舞蹈(聋生)、器乐(盲生)、书法、绘画等特长教育课程,努力开创艺术康复特色办学新局面。
一、舞蹈———突出分层训练
舞蹈类课程,主要包括音乐律动、舞蹈等。教师从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进行分层训练,通过精心编排的舞蹈增强学生自信心。学校配备两位专职舞蹈教师,在聋部开设舞蹈课和舞蹈兴趣课,成立舞蹈队,对舞蹈特长生进行形体和民族舞蹈等舞蹈技能的训练;在培智部开设唱游与律动课,针对智障儿童的不同差异,开展音乐视听、节奏模仿、旋律演奏等音乐康复教育。学校学生的文艺节目多次参加国家、省残疾人文艺调演,在各类舞蹈竞赛中荣获一、二等奖。
二、音乐———给予美妙体验
学校将音乐和文学相结合,让学生在文学和音乐中感受美和实践美。歌舞、说唱、戏曲、童话剧、音乐剧、配乐诗歌朗诵等,都是音乐与文学结合的良好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逐步培养孩子的各种感情,给学生更多的生活体验。学校重视挖掘盲生在音乐、器乐方面的潜能,盲部每周开设3至4节的音乐课,还开设了古筝、二胡、笛子、树叶吹奏等乐器课。通过让盲生触摸键盘、拨弄琴弦、吹奏管叶,聆听美妙旋律,与大自然交流,与同伴合作,增强触、听觉功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增强盲生的自信心,康复盲生的心理,愉悦盲生的身心,丰富盲生的精神生活。一方面学校定期开展艺术节活动,为盲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加强对有潜质学生的个别辅导,培养一批音乐特长生。对于中、重度智障儿童和自闭症儿童,疏导和管理情绪是很重要的教育内容。学校在培养他们最基本的生存能力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对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的训练,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我们开设了唱游与律动课程,对言语障碍儿童,在唱游中促进呼吸发声、共鸣、构音,提高语言能力。对于社会适应障碍的儿童,采用集体游戏和律动,使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体验集体合作的默契。对个别有潜质的学生,进行二胡等乐器的个别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成立合唱、舞蹈等兴趣小组,充分创造条件让智障生有机会上台表演,展示自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书画———培养个性特长
近几年,学校根据聋生的认知特点开设书法课,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级书法比赛有60人获奖。学生的美术、手工作品参加省、市、区级比赛多次获奖,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开发书法校本课程
学校自2008年起进行聋校书法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设置书法校本课程计划,拟定实施方案,在全市特教学校中率先开设了书法课,以“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为宗旨,对聋校书法教学进行积极探索。组织开展每周两课时的书法兴趣小组活动。在书法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书法教学的育德、启智、修心、审美等功能,着力培养聋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德艺相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开展聋生写规范字、工整字活动。语文教师和书法教师加强对低年级聋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握笔姿势,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另外,坚持每天开展20分钟的“天天练”活动,积极开展写规范字、写工整字竞赛活动,班级张贴学生优秀写字作品,举办学生书法作品展等,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成立学生书法社团。2011年3月,学校成立了书法社团——小荷书社,有35名聋生书法爱好者入社。小荷书社每周一辅导,每月一笔会,每季一参观,极大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社员的作品参加区、市书法作品展,12人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二)进行个性化美术教学
学校在实施美术教育时,依据“最近发展区”原理,对不同残疾类别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1.儿童画:面向聋部、培智部中低年级学生及盲部低视力学生实施儿童画教学,以培养孩子天真的、富有节奏感的色彩感觉,培养孩子在直观感受下的造型、色彩构图等能力,发展儿童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2.素描:聋部高年级学生学习素描。素描是美术基础,注重技法的学习与运用,可以开发学生的认识与表现性,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3.国画:中国画是我国的艺术瑰宝。聋生在高年级开始学习国画。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基本技巧,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怀。4.动漫:聋部高年级、高中学习电脑动漫制作。5.油画:聋高中部开始学习油画,掌握油画的基本技法、创作方法,感受色彩美。6.手工艺制作:主要有陶艺、串珠、布艺、丝袜花、十字绣、剪纸等。陶艺是手、眼、脑协调互动的过程。在陶艺制作时,学生的手部小肌肉协调发展,能促进左右脑的活动。儿童的智力发展起源于动作,学陶艺不仅可以开发残疾儿童的智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感知力、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在培智中低年级、聋低年级、盲中低年级开设每周两节的陶艺课,让学生在反复的欣赏—操作—再欣赏—再操作的过程,提高个人艺术素养。串珠、布艺、丝袜花、十字绣、剪纸等作为兴趣课进行教学,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取得很好的康复效果。
四、园艺———促进社会化发展
篇9
关键词: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实施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幼儿亲身参与为主要教育途径的特殊教育形式,是教育实践环节的必要补充。
一、充分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
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广泛利用所处地的社会环境和资源,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区域和单位,与他们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实践活动地点和内容的选择还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发生的新闻焦点和重大事件,让活动更加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还可以最大化地挖掘周边资源的教育价值,为孩子提供更大、更好的活动和学习空间,为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深入挖掘幼儿的兴趣点
社会实践活动要为幼儿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产生兴趣,有效地参与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关注的事物,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以幼儿的主动探究为主,让他们朝着自己的关注点不断地探索与发展,让他们与同伴、其他人、环境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只有找到了孩子的兴趣点,才能吸引他们去积极参与,整个实践活动才会生机勃勃,达到甚至突破预期效果。
三、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实施方案是社会实践活动成功的保证,制订一个详实、周密的方案才能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最终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在制订方案之前,应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召开会议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商量制订出最切合实际的活动方案。要求如下:①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开展活动,能够使幼儿在某些方面取得发展。②有活动时间、地点和参与对象。③有详尽的实施步骤。④有明确的任务分工。⑤有准确的经费预算。⑥有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四、开展活动前进行精心准备
准备工作是圆满完成社会实践活动任务的基础和保障,包括活动方案培训和物资准备两个方面。开展活动前,首先需要召集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和家长详细地说明整个活动的步骤,强调每个环节需要注意的事情,让所有执行者了解清楚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同时还要加强对幼儿、老师及家长进行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防溺水和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要求幼儿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确保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物资准备包括道具服装、食物、劳动工具等。
五、按照步骤有序地开展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是将方案变为实际行动的过程。活动过程中,从总指挥到各个班组每一位老师的具体管理,都必须步调一致,不能出现有任何班组脱节现象。园长扮演的角色是总指挥、总导演,老师们既是导游、导师,又是参与者、合作者,两者都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师德修养及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六、活动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
幼儿园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围绕着既定的活动目标而展开。活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等,都需要最后进行总结评价。活动总结要分析本次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寻找理论依据,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的重点是幼儿、家长、社会、教师的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质量,以及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和效果。
总之,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弥补幼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不足,能够充分挖掘孩子的天性,开拓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体验社会生活带来的乐趣,能够让孩子们学会遵守社会基本规则,获得情感体验,在生活和实践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篇10
2005年6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2007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教育厅制定的《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正式启动县(市、区)教育现代化评估。6月8日,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开展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的通知》,并于2007年10月份组织首批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
根据省教育厅部署,教育现代化评估工作2007年主要在苏南开展,2008年苏中为主、苏南扫尾;2009年苏北为主、苏中扫尾。据了解,苏州、无锡、南京等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势头迅猛,2007年全省共有36个县(市、区)首批申报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苏州、无锡、南京三市就占了31个,其中已有26个县(市、区)通过了评估并获得省政府确认,而南通市至今还未有一个县(市、区)申报。为此,南通市在时间部署上,考虑从今年开始至2009年底,用2年的时间,整体推进,分批达标;在工作策略上,重点打好2008年攻坚战,力促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区作为我市第一批申报单位在2008年通过省级评估(海安、海门、如东、崇川、港闸),其它县(市、区)确保在2009年通过。我市李雪峰市长已与南通市人民政府签订责任书,明确2009年必须完成创建任务。
二、评估的基本内容
区域教育现代化评估是对一个区县整体教育水平的考察,现有的16条指标是经过无数次多类型研讨会之后确定的,历近5年形成的,省政府已于5月份发文公布,反映了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指标体系可分为3大板块。
1至6条为第1板块,表述了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目标,描述了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既有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社区教育、职工培训、特殊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覆盖面的关注,又有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数量上的要求。省教育厅要求提供近三年来教育事业年度报表复印件和县(市、区)财政预决算报告复印件。
第7到12条为第二板块,表述了教育的质量目标,反映了上级对各区县政府建设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期望,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这一板块从两个方面分别表述,7至9条是对幼儿园和学校整体创优的要求,10至12条提炼出了构建优质教育体系的3个核心要素,即素质教育、师资质量和信息化水平,将此3要素作为独立指标分别列出,说明其在优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极为重要。这块指标中,全省很多区县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优质幼儿园和优质学校的比例较难达到。(2)认为素质教育是个软指标。实际上,这次将从5个主要方面进行考察,要求各地做到“5有”:有督促学校开齐开足规定课程的措施;有合理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规定、作业量规定、考试评价规定;有督促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学生每天开展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措施;有足够的青少年课外活动场所和教育实践基地;有科学合理的评价学校制度。这“5有”都是实实在在的、一点不软。(3)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不到。其中,研究生在读人员和研究生课程结业者不算,但有学历没学位或有学位没学历的均可计算在内。(4)义务教育学校和信息化建设水平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较难。这块验收时,要高度重视省教育厅基教处和教育装备中心提供的相关数据。
第13至16条为第三板块,表述了对区县政府重视、支持和保障教育的管理水平目标,主要考察4个方面:投入水平、均衡教育、规范办学和安全保障。重点考察“三个符合度”:一是看地方政策与上级要求是否符合,二是看政策规定与实际措施是否符合,三是看政策实施与实际效果是否符合。
三、评估验收的程序及办法
让大家了解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大家能站在宏观上抓好推进工作。
(一)评估程序
评估程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区县自评;第二阶段为专家组现场考察;第三阶段为教育厅审定阶段。
(二)评估过程
1、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受教育厅委托于每年9月份接受各县(市、区)申报。
2、省教育评估院接到申报资料后,组织人员对资料进行初步审核,向教育厅提出是否进行现场评估的建议。
3、现场评估专家组一般由7-9名专家、2名秘书组成。2007年,验收组专家是由省教育厅邀请的教育部、北京市、上海市的专家和本省处级以上干部组成。
4、现场考察时间一般为3天,主要活动为:
(1)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县(市、区)汇报创建工作,对各指标达成度进行说明,回答专家组提问。
(2)实地考察。考察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现状,考察点由县(市、区)与专家组共同商定。
(3)查阅资料。主要查阅与指标相关的统计资料和日常管理资料。
(4)召开座谈会或进行个别访谈。专家组根据需要分别召开校长与教师代表座谈会、相关部门(教育、财政、劳动、公安等)代表座谈会、家长代表座谈会,或进行个别访谈,深入了解情况。
专家组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对各指标达成度进行评议、表决,形成《现场考察报告》,并向当地通报。
5、现场考察结束后,省教育评估院及时整理评估资料,向省教育厅汇报,由省教育厅审定评估结果。
16项评估指标每一项分三个档次:A、B、C,16项中只要有一个C,或者两个B,均视为不通过。
6、省教育厅审定以后,省教育评估院将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向接受评估的县(市、区)寄送《评估报告书》。
四、当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