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化运营管理范文

时间:2024-02-23 17:50: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据化运营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据化运营管理

篇1

关键词:大数据;轨道交通;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出行需求总量和城市交通客运量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速度快、污染低、乘坐方便等特点,在解决大中城市布局优化、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能源紧张、效率与环境问题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成都市“778”交通出行模式提出后,成都轨道交通建设被提高到了更高的层次。

在成都市第四期建设规划的获批后,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速,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方式正逐步从单线独立运营到网络化综合运营方向转变,依靠轨道交通出行市民日益增多,各系统运营设备型号日益多元,各线路间相互关联日益密切,这些对都给我们运营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风险和挑战。伴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到来。大数据技术将为解决这些类似的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大数据的概述

大数据(big data)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从数据的生命周期来看,大数据技术从数据源经过分析挖掘到获取最终价值需要经过5个环节,它们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计算处理、数据挖掘和数据展现。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有3个主要的特点,分别是全体数据、混杂数据和相关关系。

第一,重视全体数据,而不是随机样本。即去收集和分析全部的数据。这个数据都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数据,这个数据点绝对的数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多少数据点是和研究的现象相关。譬如我们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流数据就需要记录所有乘客每次进出站刷卡的时间、车站及耗时等相关数据。通过对全体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到很多细节,这些细节是在之前随机抽样得不到的。

第二,接受混杂数据,而不是精确数据。在抽样调查时期人们总试图收集一些非常干净的数据、高质量的数据,然后花费很多金钱和精力来确定这些数据是好数据,是高质量的数据。在大数据时代的客流预测,可能要求我们使用的不仅仅是往日的客流数据,还有外界的天气、季节、展会等信息,当接受外界信息越多客流信息越准确。当宏观上失去了精确性,微观上却能获得准确性。

第三,关注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因为更加混杂,因果关系转向相关关系。人们不要认为可以真正地、容易地找到因果关系,其实那只是发现相关关系。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什么,而不是关注为什么。

2.轨道交通网络化下的运营需求及大数据思维

2.1网络化下的乘客安检

面对当前日益复杂的安全形势,当前被动式的安全防范机制,导致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被消耗在低危险等级人群中,特别是“逢人必检”的场合,安检人员体力消耗和精神压力极大,同时又与轨道交通快速出行的初衷相矛盾,导致乘客满意度降低,并且在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后,轨道交通客流还会存在一个急剧的增长,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技术和方法筛选出高危险系数的目标进行检查,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预防”,使用大数据是其中的一种途径。

方式一:使用票卡信息进行危险人员抽检。从国内外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大多数的高危人员来自于流动人口和无业人口。我们可以通过对譬如临时卡、低频度储值卡、高频度储值卡、工作卡等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人工抽检频度,从而在减轻安检人员压力的同时提高安全防范等级。

方式二:采集手机信息进行危险人员抽检。使用该种方法需要获取公共安全机构授权,虽更有效,但实现难度更大。由于当前手机已实行实名制,并几乎人手一部,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通信技术,通过采集手机信息与电信部门和公共安全部门的信息进行比对,识别出高危人群,从而主动进行人工检查,增强安全防范等级。

2.2网络化下的客流组织

随着当前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的加快,轨道交通组网日趋加密,客流日益增加,给我们当前依靠经验进行客流组织的方式带来了挑战,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通信技术可以有效地应对线网化的更高要求,可以将“被动的客流组织”转变为“主动的客流引导”。

首先,由于采用了大稻菁际酰我们记录的每张票卡数据的信息量更大,因此可以从历史信息中分析出较为准确的某个时间点某张票卡通过某个换乘站到某个目的地的完整信息,通过对所有票卡信息的汇总,从而预测得到将来某个时间段较为准确的客流信息,从而给我们的线网客流组织、行车调度带来方便。

其次,通过大数据分析出乘客的最优路径,利用乘客的手机短信、手机APP或第三方导航APP进行主动客流引导。该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弹性,可以给乘客规划出行最优路径而不是最短路径,从而充分扩充线网的容量。还可以在高峰期或者拥堵站点提早通知目标乘客及时进行应对调整,避免乘客积压车站,从而提高轨道交通服务的满意度。

2.3 网络化下的设备维保

在网络化运营的思路下,我们的设备维保体系将由“线路维修”向“区域化维保”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的维保人员在维保过程中面临着多种类型的设备和日趋复杂的系统,从而给我们维保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和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手段。

首先,我们可以给所有的设备和部件建立体检档案,定期提醒维保人员进行检修,当设备或部件到达生命周期后,提醒维保人员进行设备更换。

其次,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故障处理的专家库,对每台设备的每次故障现象和处理步骤等信息进行记录,当设备故障出现时,结合厂家的故障处理指导书,我们就可以及时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处理建议。

2.4 网络化下的应急处置

在网络化运营条件下,任何孤点的故障应对不得当、不及时,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但是线网的复杂性又是我们快速、准确解决问题的拦路虎。这除了要求我们在全线网设立若干个区域化应急值守点,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外,还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对大量、多样数据高速处理的特性进行应急辅助决策,提高应急处置效率。

我们可以在大数据系统中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当事故发生时,系统可以通过采集多方信息作为输入量,然后利用大数据技术自动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应急预案,给决策人员提供参考,并进行处置。譬如当某列车出现故障时,大数据系统可以采集列车故障信息、线路信息、客流信息等,准确判断出采用就地抢修、列车救援、乘客疏导等方式进行应急处理,同时自动通知待乘和未到站的目标乘客及时改变出行方式,为应急处理提供准确、高效的处置方式。

结语

在轨道交通领域使用大数据技术,不仅仅有利于乘客安检、客流组织、设备维保和应急辅助决策,还可以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对我们的票价制定、广告投放、商铺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将大数据技术更好更全面地使用于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中,将给其提供一种有效地解决问题思路和有力的解决问题手段,从而给网络化运营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优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2

当前,综合交通枢纽在某些城市作为机场或高铁的配套项目进行建设,枢纽的信息化建设滞后,导致建成后的综合交通枢纽的日常运营日益复杂和无序,主要存在管理部门缺乏协调、交通管理方式落后、应急指挥无法统一、信息服务不够完善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行效率,须将一体化融合进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组织、运营和管理全过程,在此过程中,须用各种技术、经济、管理手段调节控制枢纽的交通需求,增加运输效率较高的公共交通的交通承担比例,以达到综合交通枢纽各交通方式总体上的供需平衡,宏观上优化综合交通枢纽的资源配置。笔者认为应该在承认综合体的系统性同时,强调一种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功能-行为体系。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应是现代交通枢纽发展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综合交通枢纽的设施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管理一体化和综合交通枢纽的信息建设一体化几个方面。

2系统架构

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平台以枢纽运营管理系统为核心,以空间数据/图档库和综合交通信息库为基础,通过GIS共享服务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整合综合交通枢纽的业务信息,实时展现综合交通枢纽的运营状况。空间数据/图档库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工程图档为基础,通过清洗、整理、转换和网格化,同步建设基础地理信息库,构建最根本的基础支撑平台;综合交通信息库基于大型关系数据库,全面采集各交通方式的交通班次信息、旅客流量信息、调度应急信息、监控视频数据,实现枢纽业务数据的整合。运营管理系统的定位:面向交通班次信息、旅客流量信息、调度应急信息、监控视频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主要包括指挥调度、应急指挥、信息等。

3系统功能

3.1GIS共享服务平台

GIS共享服务平台的定位:GIS共享服务平台以空间数据/图档库为基础,为满足多个业务系统对空间数据/图档库的访问需求,基于SOA(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把软件功能和数据需求制作成一种服务,而不是在多个地方冗余地提供同样的软件功能和数据资源的架构,构建一个GIS基础服务平台。通过建设GIS共享服务平台,盘活了各种零散的空间数据资源,增强了综合交通枢纽空间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力,促进了空间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利用。GIS共享服务平台是综合交通枢纽数字化的基础,GIS共享服务平台的总体功能是空间地理信息管理和GIS的共享服务。

3.2业务应用服务平台

业务应用服务平台的定位:业务应用服务平台根据运营管理平台的建设要求,结合运营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以综合交通信息库和视频流为基础,基于SOA的架构和业务规则构建业务应用服务平台。业务应用服务平台的架构如图3所示。业务应用服务平台的总体功能是建立公用信息集成平台、综合交通信息库及业务应用服务平台。公用信息集成平台就是在综合交通枢纽内建立一个信息共享、交换和服务的环境,增加综合交通信息库获取分散信息资源的能力,提供资源共享的便利性,它是实现运营管理平台的基础。业务应用服务平台基于SOA架构,采用J2EE或同类架构,将应用业务逻辑处理按服务类别进行颗粒细分,保障了数据操作的安全性,应用业务逻辑的重用性、客户端的简便性,减小了客户端软件的数据处理压力。

3.3运营管理系统

运营管理系统应是运营管理平台业务处理关键环节(全面采集、安全传输、智能处理)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满足综合交通枢纽的日常运行、应急指挥和信息服务,都取决于运营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营管理系统通过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综合交通信息库,对各交通方式的信息资源进行汇聚、集成和融合,完成数据、视频的关联分析和存储,建设一套综合性的可视化的应用管理平台。功能上包括指挥调度系统、应急指挥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指挥调度系统是实现综合交通枢纽运营一体化的核心,通过全面获取各交通方式信息,根据交通换乘模式生成交通调度计划辅助决策。并且工作人员能基于指挥调度系统全面、实时、准确地掌握枢纽内的各种信息(系统提供多扇区、多维度的综合业务(数据、图形、视频)查询)。应急指挥系统通过建立综合交通枢纽的应急模型,实现应急预案的管理,基于各交通方式的应急事件和报警信号,完成枢纽的统一应急指挥。信息服务系统是面向旅客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可为旅客提供全面、实时、准确的枢纽信息服务。系统充分利用各交通方式的班次信息和调度信息,提供显示信息、自助信息查询。

4结束语

篇3

移动化、云计算、大数据和全球化,正改变着企业的运营管理决策方式。由于数据处理分析和管理等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企业内部的管理运作数据、业务运作数据,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及互动数据,客户或潜在客户在企业经营业务之外的生活方式、活动、情感、社交等大数据,正为企业所采集和分析。

二、大数据分析的必要性

数据分析专业有句行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数据原材料的丰富多样性和质量对数据分析在企业中所发挥的价值起到关键的制约作用。对于电信企业来说,可拓展的大数据源有哪些,可拓展大数据源与企业原有传统数据源之间存在什么差别和联系,下文将详细介绍。

(一)目前电信企业大数据分析的可拓展方向

(1)社交网络分析模型。大数据伴随社交网络的风行而发展。对于电信企业来说,客户的社交网络分析(SNA)即一个重要的大数据分析方向。

(2)客户体验分析(CEA)模型。近年,电信企业一直倡导客户体验管理。客户体验管理以提高客户整体体验为出发点。

(3)客户价值分析(CVA)模型。客户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企业根据客户的不同价值,提供不同营销方案及销售和服务等级,所以客户管理的核心依据在于客户价值的测算。传统数据时代,电信企业一般先计算出客户使用电信产品的消费额,再从中减去有关网络、营销、结算等成本,测算客户带给企业的利润,依此判断客户价值。

(二)目前电信企业可拓展的大数据源

前文提到,电信企业从传统数据时代走向大数据时代需遵循的原则为:围绕分析需求,结合大数据可获得的条件,规划所需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各阶段的运营管理步骤,是拓展大数据源较以往传统数据尤需谨慎的问题。因此,围绕大数据时代目前电信企业可拓展的社交网络分析、客户体验分析和客户价值模型完善等分析方向。

(1)CDR、RFID、Wi-Fi等社交网络信息。以往电信企业采集的CDR、RFID和Wi-Fi数据通常用作业务统计和用户行为分析,随着社交网络分析模型的逐渐成熟,以移动用户为对象,以发展和完善电信客户社交网络分析。

(2)地理位置信息和移动终端上的各项应用信息。智能移动终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移动终端已经成为指导人们生活并记录人们生活轨迹及人际关系的大数据库,电信运营企业若想洞察客户,当然不能忽略移动终端这个数据库中详实且非常细致的数据。

(3)各类企业网站(尤其是社交网站)数据。作为企业新的销售和服务渠道,企业自身网站,如网上营业厅之类的各类电子渠道、企业微博之类的社交网站页面,甚至实时为用户推荐个性化产品或信息浏览服务。

三、企业应用大数据分析的必要性

第一,实时大数据分析支撑的营销运营管理应用。第二,客户体验管理应用的真正落实。第三,大数据分析促进智能管道运营应用的落实。

四、大数据对企业IT系统支撑的更高要求

大数据时代是企业IT系统运营管理完善和优化的时代,因为大数据涉及的所有技术几乎都属于IT范畴,技术的进步和业务部门对IT系统支撑的更高要求,必然推动企业相关运营管理的进步。

(一)对IT系统支撑提出的更高需求

(1)大数据采集范围更广。前面讲述的大数据,采集范围不再限于以往B域业务系统的客户订购、行为、服务销售互动以及账务、竞争等结构化数据,采集到社交网络、互联网以及手机应用等文字、图像、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

(2)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时限要求更高甚至实时。前面讲到的3个应用方向――实时大数据分析支撑的营销运营管理应用、客户体验管理应用的真正落实和大数据分析促进的智能管道运营应用。

(二)IT系统对大数据支撑的体系规划和趋势

(1)梳理并整合业务部门对大数据的需求,立足分析需求,做好大数据IT体系架构的3步规划。大数据相关技术条件的成熟、大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分析应用经验的积累等多方面因素,都是制约企业建设大数据IT系统的条件,要充分抓住大数据带来的机会并避免“心急吃不得热豆腐,反被热豆腐伤害”的问题。

(2)以职能部门提供整体IT支撑方式向嵌入业务流程实时数据的分散能力支撑方式转变。这种转变趋势又称IT支撑“消费化”趋势。所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要真正改变企业运营管理决策方式,使企业上下形成以数据驱动的企业文化为标志性特征,每个人都要做好与数据打交道的能力和心理准备,而IT系统运营管理部门也将不得不面临大数据从数据采集、清洗、存储、处理到分析、提供和管理的过程,在各业务运营管理流程、各部门、各类用户间如何高效运行、高效交互、高效支撑的更复杂的IT系统支撑问题。

五、结论

篇4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9.122[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9-0220-02

1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轨道网络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服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城市轨道网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国省干线城市轨道等级逐步提升,农村城市轨道行车条件不断改善。截至2012年底,全国城市轨道总里程突破423万千米,其中高速城市轨道9.6万千米;二级及以上城市轨道50.19万千米,占全国城市轨道总里程的11.9%;国省干线城市轨道水泥、沥青路面铺装率达到96.9%,乡镇城市轨道通达率达到99.97%,以高速城市轨道为骨架的干线城市轨道网络基本形成。同时,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国省干线城市轨道通畅率达到96.6%,干线城市轨道运营管理更趋规范,全国18个省市实现“有路必养”的目标。路网管理与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有效应对处置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和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交通保障,以及汛期防洪与冬季强降雪等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

2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轨道交通车站将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技术创新、高效化、智能化”为指导方针,利用依托单位的科研条件及人才优势,建立一个开放的、行业资源共享的技术研发转化平台,与科研院所进行责权利明确的产学研合作,以理论与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技术转化为目标,逐步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尽管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与快速发展的城市轨道建设和日益高涨的公众出行需求相比,城市轨道运营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交通车站缺少轨道交通管理的实施资质和大宗智能设备,智能化车站实施和业务推广相对较难,企业影响力和业务开拓渠道会受到一定限制。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1)交通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城市轨道网尤其是普通城市轨道的监控设施不够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数据库的动态更新机制和应用支撑体系尚未建立,路况信息采集和机制缺少自动化和智能化,城市轨道服务信息量少且更新不及时,服务难以满足公众出行服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2)交通运营管理的基础支撑仍然薄弱。地方城市轨道管理体制不适应城市轨道网络化运行管理与应急处置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轨道运营管理标准规范体系有待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特别是轨道施工技术和工艺难以满足快速、安全、环保的要求;预防性运营管理技术体系和科学决策体系尚待完善;城市轨道网运行监测与应急处置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部分城市轨道安全技术难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

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的意义

为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两型”和“低碳”交通发展,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更安全、更畅通、更便捷、更高效、更经济、更和谐”。其中,交通车站需遵循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发展理念,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构建智能绿色交通体系,做到既节约资源,又节能环保。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受到各级城市轨道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开展了科技攻关以及国外先进运营管理技术的引进应用,解决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的一些问题。虽然运营管理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运营管理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研究不系统、不完善,没有进行跟踪评估;二是由于我国路况等因素与国外的差异,部分引进的运营管理技术不一定适合我国国情;三是运营管理人才储备不足,急需一批运营管理的高素质人才。为解决以上问题,迫切需要开展以下技术难题的研究:①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行业需要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②搭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平台,为全省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提供一流的人才、技术、装备和管理;③增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产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交通化水平,加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关键技术环节,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4结语

在推进城市轨道智能化运营管理与科学决策上,相关人员需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部省两级城市轨道数据库,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以下是建议:①以轨道交通车站运营管理技术和“高精尖”技术难题为依托;②充分利用合作单位及社会优势资源,开展相关产品的关键技术研究;③充分发挥交通车站的作用,加大成果转化应用力度,拓宽产品范围;④加强与国家和省部相关部门联系,争取政策支持。本文的研究尚存在资料收集的难度,但本文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可为日后的实践提供研究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周利锋.浅析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J].民营科技,2014(2):118.

[2]任红波.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创新体系的构建[J].都市快轨交通,2014(1):4-7.

篇5

因此,这里不仅成为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的落户地,同时,也吸引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及华为云数据中心项目总部、中国(高通)总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

依托大数据资源,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积极探索建立绿色数据中心,着力打造中国南方数据中心和全国领先的绿色数据中心基地,目前已建设成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国家大数据发展集聚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国家南方示范中心数据基地和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走出了一条绿色、节能、生态、高效的发展之路。

贵安速度,缔造“第一”

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坐落于贵安新区南部科技新城的青山绿水之间,规划面积约42平方公里。南部科技新城与贵安新区生态新城区、花溪大学城三足鼎立,共同支撑着贵安新区核心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在产业布局上,园区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按照“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互动发展”的理念,重点布局电子信息制造、软件服务、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保、先进制造等产业,逐渐构建起电子商务、数据中心、端产品及配套、智慧城市、软件及服务外包、北斗导航、大数据研发及培训7大产业集群,实现了产业聚集的裂变式发展。

这种裂变式发展,不仅体现在产业集聚规模上,更体现在发展速度上。

在贵安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一个可视化平台已经建立起来。通过这一平台,人们可以随时了解贵安新区城市应急、环境资源、产业项目、经济发展、智能资源、政务大数据、发展愿景等7个方面的实时数据和分析结果。

这个占地1815平方米的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已经缔造了无数“贵州第一”――

这里,是贵州省第一个完全基于云架构平台的市州级政府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第一个全方位接入“云上贵州”省级数据平台的市州级智慧城市云平台;

第一个实现政务数据全汇聚、兼具数据综合处理与成果展示功能的国家级新区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中心;

第一个提供“呼叫云”服务的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而让人惊叹的是,这个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从建设到建成只用了短短30天。“这样的项目建设速度,在电子信息产业园是家常便饭。”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经济发展部部长吴勇介绍。

中国智慧园,生态科技城

近年来,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坚持国际化、生态化、产业高端化原则,按照“新兴产业示范区、IT产业引领区、开放创新前沿区、科技成果孵化区、高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绿色环保居住区”的战略目标,结合“基础构建、集群集聚、创新突破”的思路,科学规划引入新区的大数据项目及相关产业,同步带动大学城区域内的教育培训、研发及大数据关联产业发展。

篇6

【关键词】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平台实现

1、引言

IBM在2008年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随后“智慧城市”建设也蓬勃发展起来。而智慧园区建设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多地将其作为增加园区吸引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传统的科技园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1)信息化浪潮对科技园区传统管理和经营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科技园区的智能在信息化背景下产生了转变,由以前的单纯提供园区场地转变为现在的全方位的服务。(3)科技园区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的工作流程及其标准化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科技园区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智慧园区综合运营管理平台系统,此平台能够实现对传统科技园区的管理方式、服务模式等进行升级改进,有利于增强科技园区的吸引力。

2、系统建设原则

基于系统的要求及目标,提出如下设计原则:(1)先进性首先要保证系统的实用性,本文所采取的各种计算机技术在目前来讲都是比较先进的,而且能够确保这个先进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下去。另外,本文所设计的系统基本架构也是先进的,能够保证整个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平台系统的先进性。(2)可靠性随着运营管理平台系统的成功上线,园区内各个部门之间和各入驻企业之间的文件传输、申请、审批、合同签订等将会通过该系统操作,若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必然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进行系统原型设计时,一定要确保其可靠性、稳定性。(3)安全性由于整个园区管理部门和入驻企业的各种文件、合同等资料数据全部依赖于该系统,那么如何保证运营平台系统的安全性就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本文的设计方案中拟采用多系统容错机制和其他先进的防攻击方式,采用硬件防火墙,隔离非法访问,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性。(4)易用性在系统的设计中要求系统架构易于理解,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不需要过多投入即可实现。并且要求系统界面简单实用,功能完整,管理方便,自动维护。

3、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3.1体系架构设计

分层式系统结构是软件架构设计中最常见和重要的结构之一。本文也采取分层式的结构。本系统结构分为三层,从下至上分别为:数据访问层(DAL)、业务逻辑层(BLL)、表示层。系统的总体技术架构如图1所示。

3.2关键技术

(1)技术是一种建立在通用语言上的程序构架,能被用于一台Web服务器来建立强大的Web应用程序。具有跨平台性、简单易学和可管理性的特点。因为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其实现完全依赖于虚拟机,所以具备跨平台性的特征。而且可以采取多种流行的脚本语言,资源也比较丰富。本系统拟采用.net平台进行开发。(2)SQLServer技术SQLServer是Microsoft提供的一种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的功能。SQLServer为IT专家和信息工作者带来了强大的、熟悉的工具,同时减少了在从移动设备到企业数据管理系统的多平台上创建、部署、管理及使用企业数据和分析应用程序的复杂度。由此可见,SQLServer可以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一个完整的数据解决方案。系统拟采用SQLServer作为底层数据库。(3)AJAX技术AJAX技术是异步的JavaScript和XML技术的组合。采用JavaScript调用AJAX引擎来代替产生HTTP用户动作,例如将内存中的数据编辑、页面导航和数据校验等无需重新载入整个页面的请求。当用户给服务器发送请求,此请求并不会直接发送给服务器。而是由AJAX引擎将此请求处理之后再转发给服务器。当服务器将数据返回时,也无需更新整个页面,而只需更新网页的部分即可,能够让用户感觉到网页反应的快速性,可以提高系统响应的及时性。

4、智慧园区综合运营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实现

本系统为满足智慧园区对运营管理全方位信息的需求,为租房管理、物质管理、水电管理、合同管理、企业管理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化支持。所以将本系统分为以下功能模块:(1)租房管理模块:在主界面中点击楼层即可查看园区内楼层的详细信息,包括该楼层包含的房间数以及该楼层中各房间的租赁情况,白色表示“空置房间”,绿色表示“已预订房间”,红色表示“使用中房间”。例外还包括房间详细信息,包括楼层、面积、朝向、设备、备注等信息。用户注册信息后,可以在本功能模块中进行房间预定、租赁等。(2)物质管理模块:本功能模块主要实现园区物质采购的申请与审批。物质采购发起人填写必要信息后点击提交按钮,系统会根据实践生成一个唯一编号。系统会针对每个用户已提交的申请进行监管,显示每个申请的审批状态。用户可以查看未通过审批的申请。(3)水电管理模块:本功能模块是此平台系统的重要的模块之一。包括:数据录入及导出功能、数据查看模块、费用自动核算等。用户将本单位所用电量或水量按照给定的模板创建出Excel文档,就可以将数据导入到数据库中。系统自动计算需要缴纳的电费或水费。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选择将历史记录导出到Excel文档中供用户使用。(4)合同管理模块:本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查看最新预约信息、历史预约信息;企业入驻办理、修改合同、查看合同审批情况、查看历史的合同审批详情、根据合同编号进行合同查询、根据提供时间范围查询合同、根据企业名称查询合同等。(5)企业管理模块:本功能模块包括企业信息录入、企业信息查询、企业用户添加、企业用户查询;邮件功能中的写信页面、未读页面、已读页面、垃圾箱页面、已发送页面、联系人管理等功能。个人信息功能中的基本信息维护、修改密码等。智慧园区综合运营管理平台系统采用开发平台和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数据管理的主要工具,并且实现了Excel文档数据与系统内部数据之间的交互。采用C#作为后台业务逻辑实现的语言。本系统需要的服务器配置包括操作系统Windows2003,数据库SQLServer2005,客户端配置主流操作系统即可。系统运行的主界面如图2所示。

5、结束语

智慧园区属于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科技园区的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出发,设计并实现了以信息流为模型的智慧园区总体功能。该平台系统探索了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智慧园区建设中。本文所采取的这样实现方式为智慧园区的最终完整建立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郭建虹,王慧霞,侍必胜,徐红涛.基于智慧城市的园区综合管理系统设计[J].电气自动化,2015(37).

[2]艾达,刘延鹏,杨杰.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6(39).

[3]张凯书,张怡,严杰.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J].信息通信,2012(6).

[4]王霞俊.常州科教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4).

篇7

在深入探讨以上问题之前,理清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我们把生产制造有形产品的活动称为“生产”,而将提供服务等无形产品的活动称为“运营”。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T生产要素逐渐向服务业转移,向客户交付的“产品”已不再能区分出有形的产品及无形的相关服务了,现在的趋势是将两者均称为“运营”。基于以上“运营”的定义,针对广义上的IT运营管理,根据其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整体上分成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实现IT硬件设备的管理阶段。在这一阶段,IT的发展并不充分,企业对IT的认识只停留在不投资IT就有可能被淘汰的水平上。企业IT建设的行为表现为不断尝试各种各样新出现的技术,IT资产主要体现在各种有形的硬件形式上,IT系统处理的任务也相应较为简单。相应地,IT运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硬件设备的管理问题。第二阶段,是面向IT系统的管理阶段。企业在经历了技术驱动阶段后,进入了面向整体IT系统的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以业务驱动为特征。企业对IT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探索怎么将IT和组织的业务相结合,怎样利用IT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随着系统应用在企业的快速发展、网络在企业的迅速扩张,企业越来越多的核心业务完成了信息化的工作,IT系统处理的任务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系统及网络的稳定性变得越来越重要。相应地,IT运营管理的任务除了设备管理阶段的硬件管理外,更主要是对信息系统本身及网络的管理。第三阶段,是服务管理阶段。企业在经历了技术驱动与业务驱动两个阶段后,如今已走到了战略驱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依据战略发展目标制定业务流程,基于业务流程梳理IT服务需求、选择解决方案并加以实施。而IT运营管理的主要任务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从第一阶段的硬件管理、第二阶段的IT系统转移到以支撑企业战略保障高效运营为目标的IT服务管理上。从覆盖范围来看,我们也可以将第一、二阶段的工作内容统一称为IT运行维护管理,而将第三阶段内容称为狭义的IT运营管理。从企业治理的观点看,IT运行维护管理以成本为中心,即在一定成本的条件下,尽可能提供更高质量及更有效的服务;而IT运营管理则是在企业战略的指引下,以实现企业业务目标为最终目的而做好成本管理控制。

2IT运营管理现状及困境

回过头来分析Kelton研究所的调查结果,笔者认为IT运行维护管理与IT运营管理在架构上的脱节,是造成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长久以来,受制于IT有限的认识视野,我们的工作一直偏重于对IT的有效性管理,即IT的运行维护管理上。IT人员的核心工作一直是围绕着以下6大模块开展:①基于整体架构的硬件设备与系统软件管理,即对主机(服务器)、存储、网络、系统软件以及各种服务的综合监控管理;②数据及业务连续性管理,主要是针对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可靠性进行管理,包括统一的持久化保存,备份机制建立及统一备份,系统及数据的即时恢复等;③业务系统管理,针对企业的生产系统、OA系统、MIS系统、财务系统等各个核心业务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地监控及运行管理;④服务目录/内容管理,即对企业统一或定制化的内容或者服务进行管理;⑤IT资产管理:针对企业IT环境中所使用的各种IT资源/资产进行管理,这些资源/资产通常是物理存在的,但也可以是逻辑概念上的;⑥信息安全管理,目前的主要依据是国际标准ISO27001,该标准涵盖了信息安全管理的十四大控制方面113个控制点,涵盖了企业安全策略、安全组织、人员安全、资产管理、访问控制、加密、物理与环境安全、通信、供应商、运营安全、应用安全、安全事件、业务连续性、合规性管理等。但企业的治理,要求IT运营管理终归是以企业的业务目标的实现为核心,对于企业的各种IT资源,业务人员及客户更为关心及期望得到:①客户的业务情况,业务人员需要知道客户分布在哪里,IT资源如何帮助他们挖掘到目标客户;②客户的交易行为,业务人员需要知道客户的交易行为是怎么样的,然后制定相应的营销服务计划;③交易效率,业务人员需要一个高效的交易系统以满足客户对交易时间性的要求;④可用性,业务人员完成特定任务和达到特定目标时,所具备的正确和完整程度;⑤问题响应,当系统发生故障时,IT人员能快速定位故障;⑥问题解决,业务人员期待系统能迅速恢复正常以便能继续对外提供服务;⑦体验的改善。从上的分析可看出,基于不同的工作目标,IT与业务人员对同一IT资源对象的视角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的,而这种认识与理解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IT运营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

3构建有效性IT运营管理的建议

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IT运营管理人员必须首先立足于关心与改善客户从IT上所得到的体验这一核心原则上,将IT的有效性管理与客户体验管理两个方面,同时贯穿到IT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中。要做到对IT的有效性管理,笔者认为有如下“六化”的实施指导原则:①标准化。标准化系统配置、参数、补丁管理、SLA测试方法、作业操作流程等。②合规化。设置策略,及时发现及制止不合规的变更、建立审计追踪机制、定期收集配置信息,并追踪发生的变更。③主动化。对重要的系统进行监控,对隐患及时报警、建立审计追踪机制、定期收集配置信息,并追踪发生的变更。④集中化。建立集中监控平台,避免信息孤岛、对用户权限进行集中管理。⑤智能化。建立智能引擎自动分析系统存在的问题、关联各种故障,加速故障原因的发现。⑥自动化。根据事前审核的清单自动提交作业、实现周期性的自动检测、实现人工操作的自动化。而根据经典的客户满意度模型,在IT的运营管理中,要做到对客户的体验进行管理,以下5个关键环节的全面把握至关重要:①跟踪所有用户在所有时间里的各种体验数据并发现问题;②分析客户出现不佳体验的根源,主要包括网络资源、系统资源或者应用服务瓶颈;③基于原始日志或者记录,重现用户在任何时点的操作,必要时,甚至可以是屏幕错误重放;④定期对客户体验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并进行趋势分析;⑤采取配套措施,改进客户的体验并持续评估。要有效解决IT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除了要在战略上兼顾解决对IT的有效性及客户的体验两方面进行管理的问题外,在实际的工作中,解决各类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样重要。在IT运营的实践过程中,管理者常常又不得不面对人员短缺、系统复杂、工作内容繁杂、工作效率低下的局面。所以,为IT运营配置一套良好的管理平台,是解决这种人力资源短缺的有效办法。功能完整的IT运营管理平台架构需要整合以下5大基本内容:①信息的收集。主要完成对企业信息、楼宇信息的收集,包含系统/应用状态、配置、日志、输入/输出、SLA服务水平等信息。②自动控制。主要根据预先的设置完成对信息系统、楼宇管理系统的操作,包含配置、分发、安装、作业、巡检等操作项。③知识库。主要功能是通过信息、技能的分享,以提高运营管理的效率,包含知识技能、智能分析、基础架构对象库、安全对象库等。④流程控制。主要为IT运营提供流程管理平台,包含配置、变更、故障、问题、、服务请求等基本管理流程。⑤合规性。主要用于满足对IT运营的审计需求及合规性要求,包含供应商管理策略、容量策略、配置策略、SLA、超级用户管理规则、用户权限管理规则、性能策略等。

4结语

篇8

关键词:燃气安全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4-061-02

1引言

近年来,城市燃气使用的越来越广泛,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然而,由于用户燃气知识有限、燃气管网老化、城市建设对燃气管网的破坏等原因,城市燃气安全事故频发,显著影响了燃气公司的经济效益。

2城市燃气公司安全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备的应急救援预案

城市液化石油气、燃气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城市燃气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因此,加强城市燃气的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应急救援预防是为了提高在燃气事故发生后,燃气应急体系和应急部门的反应速度与处理能力,通过反应快速、职责明确、处理有力、统一指挥的应急体系,把燃气事故导致的损失降到最低。然而,一些城市燃气公司的燃气应急救援预案措施在体系、机制等方面仍然欠缺系统性、协调性。一些城市燃气应急救援预案缺乏实用性,片面强调事故类型、救援队伍、领导组织等,忽视了应急救援的资源协调、外部力量、救援细节等,导致在应急救援中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有效的燃气应急救援综合体系。在实际的城市燃气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存在着救援力量分散,组织不协调,缺乏相应的应急预案启动、运作机制,难以在第一时间快速有效的反应。

2.2过于繁琐的安全运营管理流程

城市燃气公司安全运营管理需要公司中全体员工共同协作完成。在具体的工作中,一个步骤处理到下一个工作处理的连续步骤,就是工作流。将全部的工作环节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工作流程。在流程管理中,基本的流程与流程规范主要包括: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引、业务运作流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流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现代化手段对具体的工作任务进行有效的管理,进而提高公司运作效率,提高公司运营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然而,一些城市燃气公司的安全运营管理流程过于繁琐,组织机构庞大,官僚化程度加大,部门间合作不畅,决策时间长,流程执行不到位。这导致了有时即使发生的燃气事故较小,也会兴师动众,按照既定的流程将全部人员召集起来,导致权责不明,不利于及时处理事故。

2.3人员配备不合理

城市燃气公司安全运营管理中,存在着人员配备不合理的问题。燃气公司缺乏燃气安全管理的专业人才,有时有燃气专业的人才,却被安排在了公司的其他岗位,没有从事燃气工作。不合理的人员配备给城市燃气安全运营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弊端。人力资源配置的宗旨是人事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有效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调整人力资源结构,改善人力资源浪费和人力资源短缺的局面,实现人才、岗位、事情之间的合理安排,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主动性,让员工在合适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是城市燃气公司安全运营管理应当重视的问题。

2.4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为了更加有效地预防发生城市燃气事故,一些城市燃气公司开始在燃气管网运营和安全监控中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以高城市燃气公司的安全运营管理水平。例如,利用GIS系统、防腐层检测系统、客户服务中心系统、SCADA系统等,能够有效地降低城市燃气运营过程中的事故隐患。在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城市燃气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事前预防、事中保障的安全运营,并且提高了燃气事故处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提高了燃气运营管理的总体水平。但是,目前城市燃气公司的信息化系统仍然不够完善,存在着一些缺陷。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信息化管理系统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相关部分和管理人员仍然凭借经验预防、判断和处理燃气事故。城市燃气公司没有综合信息决策管理系统,不能有效地汇总来自各个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信息,从而制约了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不利于及时、准确地制定决策。

3城市燃气公司安全运营公理的对策

3.1应急救援预案完善

安全性、系统性、戒备性、长期性、紧急性是城市燃气应急预案的特点,在制定燃气应急预案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明确目的。应急反应需要准备充分,尽量降低燃气事故损失,避免燃气事故扩大,防止事故给环境和公众健康带来不利影响。(2)城市燃气事故预案应包括救援设备检查、维修计划以及实施程序等。(3)城市燃气应急预救援预案的有效性应以良好的应急组织协调、指挥为基础,应急救援预案需要涉及预案的演练、修正、检查等,涉及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训练、考核等。燃气公司在供气区域、供气规模、燃气输配设施等出现变化时,应当及时地调整燃气事故应急预案。在应急救援程序制定时,需要分析区域资源的可用性,综合考虑地域管理,不断地完善城市燃气应急救援预案。

3.2安全运营管理流程优化

优化城市燃气公司安全运营管理流程,能够提高公司运营效率,提高公司运营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公司资源的利用率,能够集中精力处理燃气运营的核心业务,进而降低成本,提高公司利润。城市燃气公司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改善不合理的内外部流程,缩短公司运营周期,降低人为延误预差错,更加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针对存在的流程问题,适当地简化燃气安全运营管理流程,明确权责,确保城市燃气的安全运营,预防发生燃气事故,有效、及时地处理燃气事故。例如,可以将城市燃气的带气焊接流程简化为:带气申请、查看现场、制定方案、方案审批、方案下达、现场指挥以及整理档案。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均有相应的部门人员负责,做到了权责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清晰明了,从而提高了城市燃气日常运营效率,提高了城市燃气事故预防、处理的效率。

3.3人员配备优化

城市燃气公司在安排岗位人员时,应当尽量做到专业对口,尤其是对燃气专业知识有着较高要求的岗位。如果难以做到专业对口,就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燃气知识、工作内容、燃气安全等培训。由于城市燃气公司安全运营管理的特殊性,员工需要掌握燃气安全使用检查、燃气储存配送、燃气管道安装、燃气经营等知识,避免应欠缺必要的燃气知识而导致发生燃气安全事故。通常,城市燃气公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培训:燃气管道岗位、燃气检修岗位、燃气用具修理工岗位、燃气用具安装岗位、燃气输送工岗位、燃气化验工岗位、燃气运行工岗位、燃气调压工岗位等。定期的培训是优化城市燃气公司人才配备的重要措施。在具体的工作中,城市燃气公式可以现将一些员工安排到基层锻炼,从中选拔技术掌握熟练、有责任心的员工安排到燃气运营、管理的一线重要岗位。

3.4信息化管理系统健全

为了改善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情况,城市燃气公司可以选用综合信息决策管理系统,将ERP系统、客户服务中心系统、防腐层检测分析软件、地理信息系统、微机监控和数据采集调度管理系统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生成燃气安全运营管理所需的分析报表,及时准确地制定决策。其中,ERP系统主要用于经营计划、设备管理、档案管理、工程管理、物料供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客户服务中心系统主要用于用户服务热线、业务投诉受力、业务申报受理、信息查询、业务咨询等;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燃气管网的围护和运行管理;微机监控和数据采集调度管理系统主要用于供气调度、质量管理、燃气运营管理等。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为燃气公司的安全运营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4结语

城市燃气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城市燃气公司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还需要加强燃气安全运营管理。为了解决安全运营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城市燃气公司应当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优化安全运营管理流程,优化人员配备,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龚晓钢.加大对燃气安全的管理力度[J].劳动保护,2005,(l):96-97.

[2]蒋宏.城市燃气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城市安全应急系统[J].城市燃气,2006,(l):18-20.

篇9

关键词:区域生产运营;风电场;运行管理;生产运营管理;风电技术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1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6-023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6.115

随着国家风电产业政策落实和风电技术的发展,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已位于世界前列。但风电场自身有着与传统能源不同的特点,因此需对风电场的特点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而在现阶段,实施风电场区域生产运营管理,是风电场发展的趋势,能保障风电场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

1 风电场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风能资源丰富,但通过分析不难发现风电项目选址一般比较偏僻,环境较差,电场工作人员长期驻守现场,其工作生活都不方便,导致各电场人员招聘困难,现有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不利于吸引人才和队伍的稳定。目前风电项目面临着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电场生产技术力量薄弱等共性问题,客观上增加了项目运营的成本和管理难度。为进一步优化管理,改善运维人员工作条件,降低运营成本,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新的运行管理模式。同时由于风电场的建设地点分散,需要对多个场站的实时运行情况同时进行监控,要求把各场站各厂家的设备运行参数集中起来以便于比较分析。现有的分散监视与控制手段无法实现。而且目前风电机组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都是由风电机组制造商配套提供,各厂家的系统互不兼容,一个公司内多套生产监控系统并存,一旦投入使用后很难对其更新升级,不利于运行管理。

根据风电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实施区域生产运营管理,建设区域生产运营中心将是风电行业生产运营的一个发展趋势。

2 区域生产运营管理的概念

区域生产运营管理是指结合生产、检修及备品备件管理,遵循“统筹规划、集中管理、集控进城”的原则,在生活条件优越地区设置区域生产运营中心,实现对所属地域分散的多个风电场、光伏电站进行远方监视与控制的要求,提升新能源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实现“远程集中监控、现场少人值守、区域检修维护、规范统一管理”的科学管控模式。一是提供信息共享、技术支持、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对不同控制系统的风机在同一平台下统一监控、统一管理和调度,电场效率达到最大化;二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现专业化管理;三是提高生产管理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四是便于管理人员及时掌控所有风电场的生产运营情况,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提高管理层指导生产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区域生产运营中心建设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专业管理”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同时要为运营管理中心和场站的安全运营提前做好各项保障措施。

按照“区域维检、场站安保”的原则,根据新能源项目分布及规划情况设立区域维检中心,配备适量检修维护、安保人员,设置区域备品配件库房,开展片区新能源电站的就地维检工作,做到维检人员、设备及备品备件相对集中管理及调配,确保各新能源电站维检工作能够做到按时巡检、快速响应、及时消缺。

3 区域生产运营中心主要功能

3.1 基本功能

新能源电站设备和升压站数据采集和接入、监视控制、防误闭锁、事故追忆、报警处理、综合统计与查询、分析计算和报表管理。

3.2 安全生产管理功能

依托集控系统,实现对风电场设备状态信息实时采集,完成对多个新能源电场(站)进行监视与控制,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减少新能源电场的管理成本;可对公司所属场站主要电气设备、关键设备安装地点以及周围环境进行全天候的图像监视及安全警戒,以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需要监视关键部位设备的要求;能实现对公司风功率预测的集中管理及生产信息的综合展示。

3.3 人才培养功能

生产运营中心具有培训功能,能够对各场站值守人员和区域维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位维护人员成为能够独立完成风电场故障诊断、故障分析、故障处理的专业化技术人才。

3.4 区域维检管理功能

依托集控系统,完成设备管理、物资管理、检修管理工作。采用区域维检,当出现定检、大部件更换和大的设备缺陷处理时,指挥区域内的电场维护人员组成检修队伍。区域维检实现了一体化、专业化管理,既提高检修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同r利用新能源项目维检工作不均衡的特点,实现减员增效。

3.5 生产技术支持功能

通过集控系统数据的集中采集、处理和分析,利用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展故障分析诊断,辅助开展设备检修维护,及时发现风电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提高设备可利用率,实现增发电量,有效提高经济效益。

4 区域生产运营中心集控系统业务功能

在新能源场站区域生产运营管理过程中,对生产设备的管理和场站的日常管理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场站的定检、巡检、故障处理等日常工作都离不开集控系统的支持。集控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搭建基于风电机组监控平台,提升公司对新能源项目的管控能力,通过构建大数据平台,提高公司生产运营标准化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适当超前、专业设计、综合评审、专业施工、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

4.1 系统结构

集控系统本着区域化集中管理的思想进行方案设计,分为电站子站、运营中心主站两层对风电场进行远程监视与远程控制,并实现集中管理。系统采用分布式框架,功能应用可在系统内任一节点上配置运行,具备高性能、可扩展、容错强等特点。集控系统应为冗余数据架构,实时数据采用分布式设计,历史数据库采用备份冗余设计。

子站层:按照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要求,各电站子站按照安全分区分为安全Ⅰ区、Ⅱ区分别采集场内信息。Ⅰ区与Ⅱ区分别配置通信服务器采集各安全区内信息,并分别传输到主站系统的Ⅰ区和Ⅱ区。安全Ⅰ区配置数据服务器,具有断点续传功能,续传期间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主站层:部署运营中心的主系统,由各种功能服务器、工作站、网络交换机及相应的软件组成。安全Ⅰ区实现升压站及风机的监视、远程控制、告警等功能以及电能量计量系统监视;安全Ⅱ区建设风功率预测系统;安全Ⅲ区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及利用办公网络的IP电话系统等功能。网络结构采用双网冗余结构。为保证系统安全性,严格执行“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加密”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4.2 系统功能

4.2.1 实现数据采集及处理。集控系统能通过子站实时采集模拟量、开关量、电能量以及其他相关数据,数据电气特性符合GB/T 13729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需打破厂家技术壁垒,避免产生大量数据接入费。采集数据后对输入的模拟量信号进行数据合理性检查、越限判断及越限报警、数字滤波、误差补偿、工程单位变换、信号抗干扰等处理。

在经过数据处理后,在集控中心实现所辖子站的各系统数据、状态友好监视画面,并达到远程控制功能,对于报警信息实时显示提供处理意见。

4.2.2 建立与维护数据库。系统应建立实时数据库,不断更新采集到的全部实时数据;建立历史数据库,保存需要长期存储的数据,保存周期可调,存储时间不少于两年。留有至少200%的裕度,当存贮容量余额低于总容量的设定值时发出报警信息。数据库便于扩充与维护,并支持在线修改和离线生成。

4.2.3 控制操作。集控系统能远程操作所管辖子站的所有远程操作,包括风电机组的启停、复位和有功、无功的调节;断路器以及隔离开关的分、合;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位置的调节;无功补偿设备的投、切和出力调节等。控制操作分为两级,并支持相互切换,控制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站内控制、集控控制,两种控制级别应相互闭锁,同一时刻只允许一级控制。

4.2.4 报警处理。报警分两种方式:一种是事故报警;另一种是预告报警。前者包括非操作引起的断路器跳闸和保护装置动作信号。后者包括一般设备变位、状态异常信息、模拟量越限/复限、计算机站控系统的各个部件、间隔层单元的状态异常等。报警处理应分类、分级、分场站进行,并应以列表、光字牌、语音等方式提供给用户,重要报警应提供确认操作。重复报警不能互相屏蔽,并应具有报警次数自动统计功能。

4.2.5 时间顺序记录及事故追忆。事故追忆的范围和采样周期能自由设定,至少记录事故前1min到事故后3min的所有相关模拟量和开关量,并能反演事故过程。事故追忆可由定义的事故源触发,也可设置为由人工触发。

4.2.6 软五防功能。集控中心对子站一次设备远程控制应具有防止误拉、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拉、合刀闸,防止带电挂接地线,防止带地线送电的功能。系统能对运行人员的电气设备操作步骤进行控制、判断和分析,以确定该操作是否合法、合理、安全、正确。子站设备控制必须具有“软防误操作”校验功能。

4.2.7 运行管理。集控系统能根据运行要求,实现事故记录检索、运行操作指导、在线设备管理、操作票开列、模拟操作、运行记录及交接班记录、参数配置、权限设置等管理功能。

通过上述集控系统的各项功能实现对区域风电场的集中控制,现场保留少量z维人员完成接受生产运营中心指令、就地操作、安全措施实施等工作,逐步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综上所述,针对新能源项目单机规模小、发电设备数量众多、场址分散的特点,设立区域生产运营中心,实现区域内风电场的集中监视控制、综合数据分析和统一运维调度管理,为开展区域规模化检修维护、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管理效率提供数字化管理平台,逐步将当前分散式、扁平化的生产管理模式转变为区域化、集约化的精细生产管理模式,解决管理主体过多、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效率偏低、经济效益增长受限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寇兴魁.风电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篇10

【关键词】新市场 运营管理 战略

一、什么是企业的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是指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有计划性的、有组织性的、全面的实施以及全面控制的一种管理方式,保证产品的正常有序的生产和有效的对外服务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和,保证企业正常有序的运作以及健康的发展。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企业的运营管理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生产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高效设计,健康的运行,准确的评价以及能够做到合理的改进。

二、新市场形势下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运营管理是以企业的健康发展为基点,以企业未来为目标的,对任何一个想在市场上立足的企业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也是需要企业的有效的运营管理,在新市场形势下,尤其如此。

(1)企业运营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是有利于企业未来发展的,一次为依据制定相关的战略和规章制度。一个好的战略对企业长远的发展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企业要想长远的生存和迅速的发展也是离不开这些的,同时,企业要了解企业本省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所处行业的变化,以此来制定战略,抓住机遇,利用自己的优势,建立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快速的发展。

(2)企业的运营要符合企业本身的情况,符合时代的要求,这样的企业运营机制会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良好的运营管理体制也有助于企业的管理人员处理一些不可预见的事情,使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3)人们已经对不同时期的运营管理做了相应的研究,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方法,要想在这复杂且动荡的社会中生存发展,企业就该有一个完成的符合时代背景的企业运营管理体系,主动迎接和适应未接的各种变化,以及各种挑战和机遇。

(4)企业的各种活动也是离不开运营管理的,日常的生产活动,人员的调度。都需要企业的运营管理,对于员工的管理,同样需要一种良好的机制来保证。可以说企业运作过程中无时无刻都与企业的运营管理有这一定的联系。所以说,企业的运营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三、企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对于风险的控制有所缺失。在企业运作工程中,收益的高低和风险的大小往往是矛盾的,是市场机会和各种环境不确定性影响的,从而这种不确定性的正面结果就是收益,而这种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就是风险了。在大型企业中,因为企业大了,管理起来就会出现众多的问题,往往会出现各个部分的目标和计划与企业总体的目标和计划不一致,企业的各种决策得不到落实,企业的上下之间得不到有效的沟通。而对于小企业往往管理上不正规,太过于感情化,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

(2)销售方面和回款方面效率低下。这个流程是一个主要的业务循环,数据表明,该业务的循环效率影响这一个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和利润水平,同时在资金和业务的流程过程中失误也是比较多的。

(3)应收账款方面的问题频繁出现。应收账款严重影响这企业的净利润和现金流的,在企业中,往往会出现利息的损失和一些坏账的出现,同时会产生一些信誉方面的影响,损耗企业的资金。企业中的这些问题比较常见,如应收账款的总量总是居高不下、应收账款的期限比较长、总出现时候管理,出现前清后欠的现象以及其中员工的责任为分配到个人,收账的效率比较低。

(4)客户管理方面不到位。客户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影响这企业的运营管理,但在现实中企业对这一块的管理不到位,不能做到有效的集中统一的管理,客户资源不能整合到企业中,作为企业的一部分,往往是客户贵个别的业务员,那么,当这个业务员离开的时候,企业会失去一部分客户,这对于企业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的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企业中对于客户的信息管理的也是不到位的,一是对信息的收集不到位,二是对信息的管理不到位。出现许多的假信息和许多没用的信息,不能充分利用收集到的信息保持老客户,更不能很好的开发新客户。

四、新市场形势下企业如何做好运营管理

(1)企业中,可以成立专业的风险评估委员会,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活动和一些管理目标,同时还可以建立比较科学的制度,用一些科学的方式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内部的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应控制企业外部的风险控制,对各种业务风险的评估,对市场的各种变化评估,做出最好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瞬息万变的风险。

(2)对于一些效率低的流程,我们可以该流程的关键环节,如销售方面效率往往是低的,我们可以采取集中力量解决这样几个关键的地方,客户的开发和管理订单业务迅速处理以及对货款的管理。

(3)对于账款的管理,更应该悉心处理以及对一些有问题的款项及时做出反应。并且,建立专门的款项管理体系。

(4)企业中常常流传着这样的话,客户是上帝,对于客户的一切合理要求都要尽可能的满足,能做的要做到,不能做到的想办法也要做到。对于客户这一资源要由企业集中来管理,企业本身来掌握和管理客户资源,实现客户与企业单向的沟通,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客户的信息,要及时的更新,及时的收集,用有限的资源开发无限的资源,建立客户专门的管理制度和数据系统;对于客户的选择,要有最优化意识,选择真正的客户,有价值的客户,在这里要申明一点,不是客户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对于客户的管理,要规范化,高效化,客户信用的低风险化以及进行有效的评估。对市场,对客户也需进行有效的调查,不断的改进,使企业能够根据实际作出相应对策,使企业适应市场的变化,使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