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实践教育范文
时间:2024-02-23 17:50: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外实践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十一月十三日,这一天,我大老早的就起了床,为了参加校外实践活动—去明思克航母世界学习,就快马加鞭地赶到了学校。
导游说他姓林,于是我们就叫他林导。上了车。在车上,林导和我们一起唱了几首歌曲,有《狼爱上羊》等。唱着唱着,我们大家有点累了,林导对着我们说:“同学们,离明斯克航母还有一段时间,如果大家累的话,可以休息一会”。霎时,校车沉入一片安静。半个小时过去了,由于太闷,我根本睡不着,张开眼睛,已经到了梧桐山隧道了。刚进隧道,整个校车就变得火红的,过了一会,我们就出了隧道了,我一直看着路边的风景,真美!
一下车,我们并没有看到明思克航母,只看到了一个大的广场。来到明思克航母面前,顿时我感到惊讶不已,明思克航母比我脑海中想像的要大上几十倍,林导告诉我们:这是前苏联制造的,它有几千吨重,有二百多米长。!然后林导带着我们来到4D影视排队,轮到我们了……开始了!因为是立体的所以这些东西是会在我们身旁飞过的所以有点恐怖!原来是说明斯克航母世界的打仗的,能看上这种电影让人不敢相信我们并没有摘下眼镜,看到几只只战斗机在我们眼前飞来我不禁躲来躲去。哇!太好看了!……进了鱼雷发射厅,一个大的鱼雷呈现在我们面前。鱼雷看起来很旧,还有点生锈,许多同学都和这个鱼雷拍了合影,唯我没拍,因为我没带照相机。中午了,我们就去吃饭了,饭一点都不好吃,菜只有一个鸡腿,一些白菜箩卜。鸡腿没味道,白菜箩卜太难吃。为了填饱肚子,只能将就着吃。
参观了许多地方,也该回学校了,林导马上带着我们前往停车场坐上车,虽然今天相没照好、中午饭没吃好,不过今天总算玩得很开心!
篇2
[关键词] 校外实践活动 教育 纽带
综合实践活动是诠释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是素质教育体现的一个载体。为贯彻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的精神,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在课程结构上提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将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校外实践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的纽带,是现今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一项。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真知,以实践与训练为主的教育,对学校教育是一次熔炼。有史以来,书本传授的教育模式禁锢着学生动手的能力,发展至今,学校应试教育仍然没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校外实践活动的出现补充了现今教育当中薄弱的环节,以实践为主的教育融合了理论知识的运用,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在现阶段,校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对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大力深入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加强与学校教育的相联系、融合更多理论知识开展实践活动等,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着力开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教育相融合的教学研究,是进一步发展校外综合实践活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校外实践活动是对家庭教育的一次升华。家庭教育是教育学生的一个基点,有意或无意的家庭教育都是会影响学生的发展,都是教育中的一部分。在家庭教育中有形与无形的付出,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而家庭教育对这份真实存在的现象不能全面深刻地挖掘、广泛地引导。在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够把学生心底的感恩意识又进一步提升或重新唤醒,加以深入地引导至学校中老师的付出、社会中促进社会发展而辛勤付出的人士,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的同时也感恩于老师、感恩于社会。
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使教育拓宽到学校与社会,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三者之间起到重要的纽带作用。校外实践活动是对社会教育的一种净化。社会教育本应是优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对社会有一种美好的向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运用的普及,糟粕文化也在侵蚀着学生的思想。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不仅延伸了社会教育中实践的积极作用,而且还在教育思想上起到正面的引导、对社会教育的净化过滤作用。
在对本论题的论证中,主要以郑州市中小学生生产实践教育基地为核心展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对其课程里设置的“毕业墙”活动进行典型的案例分析。此课程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融合一起,是三者教育融合与连通的平台。
“毕业墙”项目是让学生在没有其它外界帮助的情况下,通过班级伙伴的智慧与相互帮助,共同翻越一面高4.2米的光滑墙体。在活动中,有的学生甘愿在墙下做底座,让自己的伙伴踩到自己肩膀上进行攀爬,可能到最后做底座的学生肩膀被踩得青红发紫甚至被踩出血丝,却依然咬着牙撑起自己的伙伴;有的学生在攀爬到墙上以后去拉扯正在攀爬的同学,可能手臂都在墙上磨得流血了,拉扯的无力了,但他们给自己呐喊着、鼓励着,去拉上来最后一个人。最后他们成功了,流泪了,相互地拥抱在一起。为了成功的喜悦,也为了同伴之间的感动,泪水与哭声浸满了整个活动场地。通过活动当中学生之间真实的付出,引导到现实生活中父母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老师为班级为学生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延伸至社会中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以及以后可能会帮助过我们的人,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等,同时也从活动中告诉学生应该学会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此活动中,学生用亲身的经历写照现实,去理解感恩的必要,让他们在情绪上有一个爆发,以此触动内心,重新洗礼自己的心灵。这样的活动,必能够在学生内心深处留下一个永久的烙印。
这样的校外实践活动能够很好地把学校中的德育融合进来,同时把家庭中无形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因素得到升华,还把社会当中美好的一面传达给学生,让社会教育得到净化。校外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间起到一个纽带的作用,让三者相互交叉又不会产生矛盾。
“告诉给我,我会忘记;展示给我,我会记得;让我参与,我会彻底明白。”校外实践活动就是以参与为主。参与就是学习、互动,人人受益,诠释出体验在教育中重要作用。校外实践活动以体验为核心育,追求全面教育,加快了素质教育发展的脚步,成为教育改革中强有力的推动剂。
[参考文献]
篇3
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重要补充——校外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学生实现角色转换,践行理论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场所,越来越被国内各类高职院校所重视,与专业领域内的企业合作,寻求建立一种“产、学、研”相结合,互惠共赢的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是当下高职院校不断探索和研究的共同课题,因而对影响校企合作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问题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发展,业内专家、学者针对校企合作中的资金保证、教学改革、安全保障等不同问题进行很多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仅从实训的主体学生自身素质教育方面影响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2学生素质教育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90后”毕业生,他们在择业观、价值观、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和以往毕业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作为90后毕业生他们更自信、独立和奔放,成功的事业与高质量的生活是他们的梦想,同时,敏感又脆弱,依赖性过强、心理承受能力差、没有了向上的动力,缺乏信仰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产生这些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一是社会因素,“90后”大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社会环境相对复杂。在家庭的小环境里,他们往往是父母的中心,从小衣食无忧,可以享受到丰富的物质产品。而他们身处的社会大环境,则是市场经济、信息爆炸、网络时代、个性偶像等各种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这使得他们可以有更开阔的视野,但也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诱惑,成为高职院校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直接社会因素;二是高考压力释放后的学生们,认为步入大学的殿堂,就已经是天之骄子了,致使自我约束力和学习之上的动力不足,使他们在校企合作中难以适应企业的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及工作方式,进而表现为学习工作懒散,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三是传统的校内管理和教育,难以适应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书本式的说教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家长式的管理,老生常谈,难以驯服思想活跃,行为激进的学生;四是作为实践基地的企业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校企合作中,监管错位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把对学生培养的重心放在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上,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3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充分借助企业资源,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懂施工,会管理,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能迅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技术视野较宽,爱岗敬业,道德修养较高,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迅速补充到基层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实现毕业即就业、毕业即上岗的“零距离”就业的目标。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维持长期、稳固、持续的校企合作关系,促进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最终实现校企合作互惠共赢的目标,是当下校企合作中应该重视并予以重点解决的问题。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第一,要紧紧抓住校内育人这个中心,坚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突出重点,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师德传统,按照时代要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教育学生;要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组织实施人才培养工程。第二,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新时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第三,要抓好校外第二课堂的素质教育工作,与企业共同探索建立大学生学习、实践、生活与就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
如学生进入校外实践基地前,要组织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明确实践任务和要求,提前与实践基地单位联系落实各项实践事宜,并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纳入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推出,企业要将学生实训期间的思想政教育和德育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规章化、制度化。第四,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建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当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行为端庄、生活严谨的作风,讲求实效、雷厉风行的作风,艰苦朴素、大公无私的作风,平易近人、以诚待人的作风等高尚的职业道德。第五、加强学生创业观教育,培养他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现代化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岗位从事的劳动,不再是简单劳动、重复劳动,要在第一线岗位作出重大成就,同样需要有奋斗、拼搏精神。
篇4
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方面具有针对性,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的教学宗旨是服务,导向是就业,在教学方面也是以应用为基础的。许多的理论实践都证明产学研结合教育有着很多优点,它在职业院校中起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作用,它也是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之一,还在社会经济服务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是职业院校保持其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所以对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机制研究非常必要。
一、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培养特点分析
(1)首先是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培养人才的目标。职业院校的本质使得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与普通的院校是不一样的。职业教育主要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的零距离接触。职业院校从人才目标培养方面来进行分析的话。职业院校是以生产实践的需要来进行人才培养的,它是针对不同的岗位来进行相应的岗位培养,所以这就造成和其他普通院校有不同的办学模式,也使职业院校具有产学研结合的鲜明特征。在如今的社会,已经有很多职业院校都在开始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们通过探索找到了一些适合职业院校进行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他们的成功使得职业院校的教学体系得到创新,更能帮助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成功建立,院校科研实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椭?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机制的不断完善。
(2)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相结合能够使双方实现“共赢”。职业院校的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和企业都是它的主体,但是企业是它的主要服务对象,而校外的实践教育就主要体现在企业上,所以企业和学校在职业教育中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职业院校在产学研结合中主要是对学校人才的培养,而企业在其过程中主要是对生产和经济效益最为关注的。但是双方都能够通过产学研结合来进行合作,实现学校在优化教学以及生产过程中培养出适合企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也能够进一步帮助企业实现经济和生产效率提高的目标。所以校企双方共同的需求是双方建立合作的基础。因此,职业院校要加强和企业的合作,要不断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相应的人才;还要坚持产学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企业人才资源充分利用,同时帮助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3)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校外实践教育机制的特点分析。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的重点主要是“学”,是以教学和生产、科研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它的主要模式是“工学结合、校企的合作”,通过这样的模式不断向社会传送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但是职业院校也要关注科学的研究,要意识到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所以,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教育的“研”就是教学科学和生产技术。对于教学研究来说,它最主要的目的是找寻职业院校的教育规律,以此来帮助职业院校提高办学水平和专业水平,以及帮助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对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是其生产技术研究的主要对象,而推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及企业技术改造则是它的目的,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二、职业院校产学研结合与校外实践教育的基本模式分析
(1)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立。学校各院建立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的组成有来自企业的技术专家,还有高校的学术专家。在这种企业也参与的模式下,采取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学校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这种机制下企业参与研究培养的目标,也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教育内容等。这种专业指导委员的建立有利于校企合作优势的发挥,帮助行业重点人才需求的计划调查,也可帮助校企合作双方的技术项目开发,还可帮助学校企业及实习基地的建立,使得学校职业教育有了更加稳定的发展。
(2)成立培训中心。对一些企业来说,他们需要很多专业人才,通过与职业院校合作成立培训中心,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从而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发展。企业在职业院校成立培训中心,不仅能够帮助培训中心提高证书含金量,还在师资不足方面有所帮助。通过成立培训中心,企业和职业院校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能够共同对人才进行培养,从而使得两者实现“共赢”。
(3)建立实训实验的基地。企业通过给学校提供实训、实习的方式、使得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根据学校的计划和目标完成人才培养的一部分任务。现在,我国很多职业院校都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企业和学校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帮助两者共同发展。
三、单对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合作与校外实践教育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198-0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从专业技能上考察应试者的能力,同时对求职者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对高职类院校如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校外实训基地对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作用日益显现,大力发展校外实训基地成为高职类院校人才培养的新策略。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现状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不同职业又有着不同的职业道德规范,而“爱岗敬业、刻苦学习、勤俭节约、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规范,是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循的。
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合格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情况令人担忧。
本文主要针对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调查共对2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3份,回收率91.5%。结果分析中显示现在高职类院校学生政治观有功利化倾向,学生社会公德有缺失。学生道德价值取向有偏颇。学生的诚信意识缺乏,学生考试作弊,争当“贫困生”骗取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就业中随便毁约等问题屡见不鲜。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效果不佳,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式方法手段落后,内容陈旧,以传统的说教为主,近年来,作为学生德育标本的师德师风也问题频出。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缺失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现代社会上“读书无用论”、“人情就业”等价值观和社会舆论不同程度地充斥影响着学生。一些反道德观念的不和谐因素侵蚀影响着广大学生,使得本来就缺乏分辨能力的学生感到迷茫,以至在不知不觉中偏移了思想道德规范的正确航线,导致道德行为失范。
2.家庭因素。当前高职类院校都是“90后”学生,从小在家长的骄生惯养下长大,形成了自私、冷漠的性格特点。
3.学生自身原因。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共性特点是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不好,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思想教育有逆反抵触心理,缺乏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和对道德思想品质提升的内在要求,部分学生的道德行为令人堪忧。
三、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德育功能
高职院校校外实训基地教学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形式,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而更多高职院校只注意到了校外实训基地在教学功能上的作用,而忽视了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育人作用,但无数事实证明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制度和企业有着共通性,许多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与意识,言行举止随意,作息时间不规律,相对于比较宽松的理论课教学模式,实训课教学更加强调规范性、纪律性,因此在行为养成方面对学生的约束力更强,实践证明效果更加明显。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
在校外实训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与“物”接触,无处“讲人情、拉关系”实训结果具有客观性,不能投机取巧,否则只会自食其果,因此实训教学能更好地促使学生形成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
3.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在校外实训教学中,更多的是与教学设备接触,这些设备大多价格昂贵,如果不按规范操作或者不爱惜设备而造成设备器材损坏,不仅要照价赔偿,更严重者会造成安全事故和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无法体会到,所以在校外实训教学中,学生更能体会到爱护公物的重要性,养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学习中更多地与实物接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技能,为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操作提供了平台与空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挥。
5.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校外实训教学比课堂教学更多涉及到团队合作,例如一项生产、制作项目需要团队配合完成、市场调研需要分工合作等。所以要完成一项实训任务,少则四、五人,多则十几人需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在过程中培养和锻炼了参与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良好品质。
6.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校外实训基地大多会设有开放性实训室,开放性实训室的管理更多的则是依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力,学生从严格遵守管理规定开始,到固化成行为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篇6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模式;认识实习;顶岗实习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是极其重要的。下面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粗浅的见解。
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利用集中反映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上。目前,各职业院校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同而不同,最为常见的有“2.5+0.5”、“1+0.5+1+0.5”、“2+1”等培养模式。我们采用的是“2+1+补充”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是“一认识、二调查、三培训、四顶岗”的实践教学模式。即是2年在校学习,1年顶岗实习,还要补充部分认识实习、暑假企业社会调查、顶岗实习前专项培训。
一、“一认识”的教学模式
第一学期,学生刚刚到校,对专业认识的认知非常肤浅甚至一点也不懂,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学什么的,自己毕业后去做什么。为了使学生认识这个问题,目标明确,有学习的动力和方向,除了进行较为细致的专业教育以外,到校外实践基地认识实习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们安排1~2周到校外实践基地认识实习,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参观、认识实习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结合专业教育,很容易就理解了自己所学专业是干什么的,自己以后的工作是做什么的。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热情和积极性,为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我们通过2届学生到济南慧诚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大汉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济南吉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青岛腾龙门窗制造有限公司等几家典型的实践基地参观实习,配备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现场指导和讲解,认真安排计划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和管理,详细周到考虑每一个细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搭配分组,取得明显效果。
二、“二调查”的教学模式
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后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特别是通过到校外实践基地参观认识实习,对专业建立了感性的认识。但是,要对专业有更深的了解,知道专业具体有哪些岗位群,有哪些典型的岗位和典型的任务,企业急需要哪些专业人才,企业的规章制度和企业的文化素养需求等都需要深入的调查、学习和在学生内心深处不断地积淀。我们安排学生通过暑假近2个月的企业实践和专项调查,不但收集到上述信息,还提前进入了社会,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为学生奠定了学好专业的基础和生存发展的基础。我们在安排这一环节过程中首先要精选实训基地和企业,也就是专业教师首先要确定调查的目标、方法方式、计划要求、调查报告内容和要求,然后进行企业调查,选出满足学生进行企业社会调查要求的企业。特别是组织安排,选择哪些企业,每个企业去多少学生,选择多少企业,有哪些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负责管理和指导,制订哪些规章制度和措施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等等。这些问题工作量大,还要针对实际情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这一“调查实习”环节的效果好坏和成败。通过2年的实践取得了许多经验和教训,也取得许多成绩。通过社会和企业调查实践,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初步确定了自己将来希望做什么,自己可能要做什么,哪些工作和岗位适合自己,自己今后要学习什么,重点要学习哪些科目、哪些知识,特别是今后要学习哪些技能、哪些技术。学习目标明确,动力增强,效果显著。通过社会和企业调查,大多数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认真听课的多了,提问题的多了,迟到旷课的少了,上课睡觉和玩手机的少了;课外时间自觉到图书馆学习看书的多了,上网玩游戏的少了,特别是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多了,破坏纪律的少了。许多学生变得明显成熟了,长大了,懂事了。我们的确尝试了学生进行社会和企业调查的甜果。但是也得到许多教训,比如组织安排的不好、企业课题选择的不当、指导检查不到位、经费不足,特别是领导和教师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更重要的是企业和社会不配合等等。这些都会大大降低企业调查效果。所以,“二调查”的教学模式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决不能“放羊”。
三、“三培训”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2年的校内理论学习、校内实验实训、间断的校外实习参观、专项校外教学和假期企业社会调查实践,已经完成校内教学计划内容,学生已经具备了去企业顶岗实习的基本条件。但是,为了使学生满足企业的需求,缩短熟练顶岗的时间,下厂前要对学生有针对性训练和培训。如要针对具体企业的产品生产进行基本工艺和设备的培训。对于专项技能如钳工、电工、计算机绘图、数控编程和操作等进行强化训练。经过3~5周的专项培训和强化训练可以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企业非常欢迎。针对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和设备的专项培训难度很大。因为企业产品工艺和设备变数较大,范围较广,特别是先进的技术和领先的设备,专业教师掌握十分困难。解决的办法是,首先要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建立和发展校外实践基地,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然后要求专业教师固定企业实习和下厂锻炼;个别情况可以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内或在企业对师生进行专项讲座和培训等。顶岗前的专项培训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性专业培训是校企合作的基础,是产学结合的基石,是建立良好校外实践基地的有效保障,是解决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单位难题的有效方法,是搞好后继学生顶岗实习的根本保证。所以,学校领导,特别是系部领导必须对这一环节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确保这一关键环节的有效落实。 转贴于
四、“四顶岗”的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其中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教学环节。目前,各研究机构和各职业院校都在不断实践和探索,力求寻找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归纳和总结了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
针对专业岗位群要尽可能宽和全面。学生顶岗实习不是就业,不能在一个岗位实习一年,学生要在专业岗位群不同的典型重要岗位轮流顶岗实习,进行较全面的实习和实训,以便毕业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保证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区别于中专和技工。在这方面一定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尽力协调企业的利益,确保企业的支持和配合。精选企业,和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适当给予企业和技术人员一定的经济补偿,以便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
2.教学指导
教学指导主要由企业导师、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兼职教师来完成。学院专职教师也要经常到企业现场实地指导,和企业兼职教师有效配合,做好教学内容的计划、组织和安排协调,进行理论、实践和思想等全面的、深层次的指导工作。同时,要求和学生通过网络、QQ等方式进行交流指导,保证达到顶岗实习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兼职教师的选择、培养、管理和附加待遇等问题,这也是完成顶岗实习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3.组织管理
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是极其重要的,直接关系到这一教学环节的成败。首先,学校要制订相关规定,保证有章可循。在学生确定实习单位时,通过双向招聘会进行初步定位,学校在根据学生和企业实际进行综合调整,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下和学生、家长签订三方协议,保证顶岗实习期间的稳定性。特别是严格控制学生自找实习单位的情况,在严格审批手续的同时,家长、学生和学校签订顶岗实习就业保证协议,确保学生就业的前提下才能自找实习单位。在实习过程中,实行专职教师定企业、定学生的方式,和专职辅导员以及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包括自找实习单位的学生。根据学生的过程表现、实际能力、实习周记、毕业答辩评定顶岗实习成绩,严格控制,对实习不合格的坚决不发毕业证。在此过程中,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初到企业,方方面面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必须依靠学校,特别是专职教师、辅导员的引导教育,逐步变成一个合格的企业人、社会人。学生的实习补助待遇、工作环境也要和企业友好协商,这也是保证顶岗实习稳定的重要方面。切忌使学生放任自流,要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习效果。
4.和毕业设计(论文)结合
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要结合顶岗实习的内容,编写研究报告、工艺或工装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建议、综合报告等。没有必要撰写不符合实际的研究论文。再说学生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和顶岗实习无关的内容和资料。学生也不一定必须回校集中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指导教师可以到学生集中实习点进行,也可以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这样既合情合理,也便于操作,确实是一个较好的方式。指导教师以校内教师为主,也可配以校外具有指导能力的企业技术人员为辅。重点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专业内容、格式和写作等方面,同时根据实际给予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和进行适当范围的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切忌走马观花、得过且过的做法,确保毕业设计这一重要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果。
5.与就业结合
篇7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外语教师队伍 建设思路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1]外语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主动与行业企业和专业学科合作开发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课程,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共建、共享高职外语教学资源,提高优质外语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
一、高职院校外语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产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大众化和国际化形势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数量逐步增加,全国现有一千两百多所高职院校。[2]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近三年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累积合格通过率要达到50%,优秀通过率要达到70%,或能证明多数学生外语应用能力达到相应职业岗位基本要求,应用能力较强。高职院校把该项要求列为事关学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设外语教师队伍,使硬件和软件均得到明显改善,中青年教师中研究生比例已经达到或超过70%。在现行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外语教学已达到总课时数的9%左右,各院校外语教师人数达到其总教师数的8%左右。许多外语教师既要组织学生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又要组织学生参加四、六级英语考试,他们在繁重教学工作中提高了个体教学水平。
然而,随着教育形势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外语教师队伍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尽管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学历层次得到了逐步提高,但他们的教学研究能力整体上仍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大众化的需要。一些高职院校外语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固定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单独组织课堂教学,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一部分教师过分依赖本科或英语专业的教学方法,注重语言知识或考试技能训练,忽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辨能力,没能形成高职外语教学特色,他们培养的学生即便通过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或四、六级统考,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不能满足社会岗位的要求。有些教师缺乏社会工作经历和科技服务能力,他们一般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在企业服务的经验,不能与专业学科和行业企业联合开发高职外语课程资源,缺乏必需的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二、民意调查的启示
教师和学生是鱼和水的关系,了解学生的具体想法,是搞好高职院校外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我们对某高职院校2010和2011两个年级的390位学生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发出和收回390份调查表,一些反馈意见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学生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状况是认可的。在“你认为高职院校外语教师整体状况如何?”一项中,30.77%的学生认为“优秀”,51.28%的学生认为“良好”,15.38%的学生认为“一般”,2.56%的学生认为“较差”。在“你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是否满意?”一项中,28.21%的学生认为“很满意”,48.72%的学生认为“较满意”,12.82%的学生认为“一般”,10.25%的学生认为“不满意”。
2.学生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师队伍建设有一定的期待。在“你认为外语老师是否有必要自编教学资料?”一项中,76.9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23.08%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你认为外语教学是否有必要与社会企业联系?”一项中,94.8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5.1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你认为外语教学是否有必要利用网络技术?”一项中,71.7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28.21%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你认为外语老师是否有必要加强团队建设?”一项中,56.4%的学生认为“有必要”,43.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
三、对高职院校外语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教学思路主要是指教师和管理者的教学理念,包括对教师的作用、教学内容、手段、评估体系等方面的认识。传统的理念主张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决定教学内容、方式、考核评定,以组织学生参加统一考试为主要形式,以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学生的考试通过率为衡量教学水平的主要依据。现代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介,以学生为中心,对课程设置进行必要的修订,引导学生自主确定、调整学习目标,参与设计评估体系,以互评、考核作为自主分析的手段。[3]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要以现代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期待为依据,努力探索队伍建设的新思路。
1.以学促教,提高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教学水平。季羡林谈及1946年当外语教员的感受时,这样描述:“从表面上来看,自己的外语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子。对于语言,包括外国语言和自己的母语在内,学习任务是永远也完成不了的。真正的有识之士都会知道,对于一种语言的掌握,从来也不会达到绝对好的程度,水平都是相对的。”[4]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要把继续学习作为重要任务,利用现代职业教育技术,学习报刊、杂志、电视、计算机网络所刊登的外语资料,学习外语歌曲、诗歌、谜语、谚语等外语内容,学习其他学校外语教师的教学研究方法,“先学后教”、“边学边教”、“以学促教”,根据学情、教情推进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课程教学效率。[5]
2.与专业学科相结合,提高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外语教学不是孤立的,必须和某些专业学科连在一起才能发挥作用。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要学习建筑、纺织、化工、机械、计算机等专业外语内容,使外语知识与专业学科相结合,主动参加与专业学科相关联的课题建设。“至于搞科研,那就得把外语学得更透才行。教学和科研是一种工作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科研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学效果;教学能够指出科研方向,显示科研的作用”。[6]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应消除教学和科研互不关联的想法,在教学中搞研究,在研究中促教学,使实用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研究和谐发展。
3.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应用能力。高职教育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使命。[7]外语教师应走出校园和课堂,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社会企业工作经验。与学生、同事、教学管理者协作配合,与专业学科和行业企业外语工作者共同开发高职外语教学资源,共建、共有、共享实用的、与时俱进的外语教学材料,提高高职外语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
4.以点带面,增强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国际合作意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高职教育的国际交流日趋频繁。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要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为导向,以提高国际交往功能为主线,以提升整体素质为目标,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增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外国风土人情、国际商务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国情、民俗教育,培养开放的语言文化意识和国际交流观念,开拓出国留学、专业研修、出境培训等渠道,以点带面,重点培养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提升国际合作水平。
5.利用信息技术,增强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当今现代技术被广泛运用的时代,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应充分享受现代化设施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通过网络技术,构建相互交流、团队合作的平台,共同研究和开发高职外语教学课件,共享外语教学研究成果。与学生建立网络互动系统,以外语E-mail、QQ等方式,编制网上team work, group discussion等互动软件,增强自主学习、师生合作的机会,从而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
四、结语
人的因素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外语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现存的一些问题,克服“重学历、轻能力;重教学、轻研究;重个体、轻团队”等现象,拓展继续学习和教学研究的途径,以学促教,提升外语教学水平。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为核心,增加与建筑、纺织、化工、机械、计算机等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增加歌曲、诗歌、谜语、谚语等教学方式,构建网络交流平台,共同开发和利用高职外语教学资源,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以社会窗口和行业部门为重点,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教学合作活动,增加社会企业工作经验。以提高国际交往功能为主线,增加中外传统文化、外国风土人情等方面内容,加强国情教育、民俗教育、科普教育,培养开放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观念,开拓出国留学、专业研修、出境培训等渠道,培养骨干教师、学术带头人,提升外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
[2]钟名湖,王从容.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2,(5):15.
[3]张素敏.高校外语教学环境下的交互语言教学认知原则再思考.外语界,2010,(4):43-47.
[4]季羡林.外语教育往事谈――教授们的回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
[5]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6]范存忠.外语教育往事谈――教授们的回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
篇8
关键词:体验式实训 市场营销专业 校外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专业教学而言,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体验式教学模式则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参与、着重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对于实训教学环节,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效果更加显著。
一、体验式教学理论及应用价值
1.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概念
体验式教学来源于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是指一个人通过体验而建构知识、获得技能和提升自我价值的过程。20世纪40年代初,迁居英国的德国教师Kurt Hahn移植二战期间训练年轻海员生存能力和生存技巧的经验,在威尔士建立“户外学校”用来训练军人、工商业人员、学生等群体的生存、管理能力以及心理、人格品质,开创了体验培训机构的先河。20世纪60年代,美国引进这种户外学习模式,通过学员在高山大海的户外实践,影响、改变其态度,这给嬉皮士盛行期的美国教育打了强心针,也使越战后人们的消极心理得到修复,对于重建美国教育的信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体验式学习模式不久便被运用到普通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美国教育界在理论与实践上对它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使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得到空前的丰富(李湘、袁志芬,2005)。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国内学者们一般认为,体验式教学概念涉及的关键词为体验、实践、环境和经历(张金华、叶磊,2010)。
体验式教学理论提出以来,已较多地应用于中小学的教育。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针对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尝试着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高校教学中,特别是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刘洋、鲍林将体验式教学理论应用于市场营销的教学(刘洋、王黎萤,2008;鲍林,2008),曹晓雪将体验式教学理论应用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曹晓雪,2010),韩燕将体验式教学理论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韩燕,2009),尹志红将体验式教学理论应用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尹志红,2010),等等。
2.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体验式教学方法具有如下基本特征(李湘、袁志芬,2005):
(1)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授课。而体验式学习则要求学生发挥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认为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
(2)强调学习过程的亲历性。所谓亲历性,是指学习者进入到某种情境,参与其中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用自己的心灵去体悟。体验式学习不是“坐而受道”的过程,而是“行而体道”、“做中学”的过程。
(3)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难题,原因之一是学生很少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时间和机会。因此,应该让学习者逐渐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实践、运用、循序渐进的过程。脱离了知识的应用,知识就永远只是一堆僵化的字符,并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从头脑里消失。体验式学习的优势在于,它为学生及时提供了一个运用知识的空间,使学生成功地进入活生生的现实环境和思想交流之中。
(4)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体验式学习还是一个始终伴随着反思的过程。这种反思可能是在情境中使他们产生的某种联想,也可以是在离开情境后的回味、品尝、反思。
3.体验式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以体验为理念进行的教学模式创新,可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教学方法从单一转向多元化、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合在一起(张金华、叶磊,2010)。因此,体验式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更加广泛。
(1)体验式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两大组成部分,学生的体验活动主要在实践教学中所产生。因此,实践与体验无论从哲学意义还是客观实际来讲,都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但实践不等于体验,实践是体验产生的基础,体验是实践过程获得认知的一部分,体验可以促进主体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化,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卢曼萍等,2011)。
(2)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内容。体验式实践教学是一个固化模式,即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环节做出整体安排,通过具体的操作程序协调、配置实践教学要素,发挥实践教学功能,优化教学成果。(王瑞丰,2008)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及体验式实训模块的设计
1.市场营销专业实施体验式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规模庞大,但要求很高。有数据显示,几乎在所有的主要城市的人才市场人才需求岗位中,营销人才的需求总是列为首位,而且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多年。同时,我们也发现,从业经验往往成为用人单位对营销人才的基本要求。接受过市场营销专业系统训练且有几年从业经验的大学生往往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而没有多少从业经验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则不一定能顺利找到理想的岗位。
因此,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市场营销专业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基于市场营销的专业特点,这种实践能力的训练,是很难通过专业实验实训室进行的,校外的实践训练必然成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鉴于校外实践时间、实践环境的限制,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实践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获得必要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体验式实训教学方式,将比传统的校外实习方式更加有效。
2.市场营销体验式实训模块的设计
由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及时辅以实践教学,将比传统的阶段式集中实习效果更好。因此,我们提出了市场营销专业 “核心理论课程+体验式实训课程”的组合式教学模式。
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销售管理、渠道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等,其中市场营销学为专业入门课程,消费者行为学是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余的几门课程都是专业的应用性课程,特别需要通过实践来体会市场营销技巧。
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理论核心课程,我们在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立了体验式实训模块,体验式实训模块包括5个项目,分别是市场营销岗位职能调查、市场调研体验式实训、销售管理体验式实训、渠道管理体验式实训、营销策划体验式实训,分别与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销售管理、渠道管理和营销策划等理论课程相对应。在开课时间上,按照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一般在理论课程开课学期的下一学期或在理论课开课学期的后半学期安排实训课程。
三、体验式实训在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实施要点
体验式实训的有效开展,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训项目的科学设计,二是高素质指导老师队伍的配备,三是合理有效的组织方式。
1.实训项目的科学设计
体验式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实践性思维构成要素为前提,与体验式教学目标一脉相承。实践性思维过程涵盖观察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拟订解题方案、实践解决方案,以每个阶段的构成要素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从而实现训练学生实践性思维的目的。
我们在设计市场营销体验式实训内容时,将实训内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观察阶段,主要通过多渠道收集研究对象的背景资料,明确研究的问题;第二阶段是调查分析阶段,通过设定的调查方案,深入企业相关营销领域,了解具体营销岗位的职能、任务和具体操作流程,结合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第三阶段是分析总结阶段,通过多次的交流、分析和讨论,对实训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达到训练学术实践性思维的目的。
2.校企联合导师制
一般来说,合格的实践教学方案的策划者和实施的指导者必须符合以下几项基本要求:第一,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素质和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二,具备较强的决策谋划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第三,熟悉经济管理的实际运作并同企业界经常保持广泛深入的接触和良好的关系。
但是当前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完全符合上述要求的非常缺乏,大部分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上没有太多的营销实践经验,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学校需要建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建设一支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我们根据校外实践教学的需要,成立了校企联合导师组。校企联合导师组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其中:
校内导师:优选理论水平较好,社会实践水平较高的双师型教师作为学生小组导师,出台校内导师指导职责管理规范。在校企联合导师组的统一规划下,每位校内导师指导一个小组成员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同时协调推进本小组的校外导师指导工作,每月确保最少2次与小组同学指导沟通并分配学习实践任务和督促检查工作。
企业导师:选择实践基地的企业营销部门的经理或业务主管担任企业导师。在校内外导师组的统一规划下,每位企业导师指导一个小组成员的企业实训工作。
3.学生项目组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由于体验式实训是针对具体的任务而开展的实践活动,必须将学生的传统班级组织改为项目学习小组,便于有效地开展组织活动。项目学习小组有助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个人专业技能和增强小组学习能力的目的。
我们将市场营销专业的试点班级,按照自愿组合、统一调配的原则,按每组6~8人的规模,将40人左右的班级分为5~6组,各项目组成员在项目组导师指导下,结合各学期专业课程安排,在三年的专业学习过程中,以企业导师所在的企业为样本企业,在校企联合导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开展管理实践活动及研究工作。
四、结论
推行体验式实训教学是我们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的一项教学改革项目,在我们对这项教学改革进行试点时,充分调动了参与体验式实训的校内外指导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较短的实践时间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实践证明,体验式实训的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专业实习针对性不强、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实践与理论结合不紧密等诸多问题。当然,由于体验式实训教学组织工作复杂,项目组的安排方式又使得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需要多名指导老师,同时还必须得到校外实践基地的积极配合,这对于很多学校来说,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师资力量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是很难推行体验式实训教学模式的。
参考文献:
[1]李湘,袁志芬.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策略.教学论坛,2005,2
[2]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3]刘洋,王黎萤.市场营销专业体验式教学研究与实践.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1
[4]鲍林.体验式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商业经济,2008,3
[5]曹晓雪.体验式教学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讨.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2
[6]韩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7,4
[7]尹志红.基于实践性思维的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国市场,2010,13
篇9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土木工程 实践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182-01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重要的教学环节。相对于过去培养“专才”的择业教育,目前,土木工程本科教育倾向于培养“通才”的素质教育,即以“宽口径、厚基础、淡化专业”为原则,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综合训练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1]。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学习不仅要为学生以后的择业或继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更主要的是要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如自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所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来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快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实践基地建设是实习教学的前提,是实施工程训练、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实践基地的条件直接影响实习教学质量。在实习基地建设中应采取校内、外实践基地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资源开展实习教学,节省实习经费,提高实习效果。
1 实践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许多院校认识到了实习基地的重要性,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往往不够完善,实习场地不够,经费投入不足,试验仪器和设备数量也不够,不能完全满足实践建教学的要求。而在校外,由于建筑企业担心学生安全问题、担心妨碍工程进度等原因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再加上实习地点往往不固定,现场管理难度大,考核形式单一等原因,使得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很薄弱。这就大大制约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 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
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基本的实践教学任务需要在学校里完成,因此就必须建立校内实践基地。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要注重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校内可以建设的实践基地包括两部分。一是实验室,包括土工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力学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等,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在完成学生培养计划中的教学任务的同事提高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知识。二是土木工程施工技能实训中心,在实训中心可以建立建筑物各部分的实物模型,例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实物模型、砖混结构实物模型、基础结构实物模型、柱(梁、板、楼梯)构件的配筋实物模型等,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另外,在实训中心还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实验项目,例如配置混凝土、配置砂浆、砌筑砖墙、加工钢筋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走向校外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外实践基地是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重要途径,它也能够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同时,它也是高校与建筑企业的纽带,是人才培养能够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场所。因此必须建立了多个长久的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基地,使学生在不同实习阶段有不同的实习内容。
与校内实践基地不同,校外实践基地非学校所属,而往往是属于建筑业。因此,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上与校内实践基地是不同的,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在具体建设与管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沟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既然校外实践基地是属于建筑企业,那么实践基地的建设就必须有建筑业的支持。这就要求本着互惠互利,保持联系的原则,建立学校与企业固定人联系制度,保持联系渠道畅通,使企业与学校始终保持良好的多方面的合作关系。在实践教学安排上与企业沟通,将教学活动与企业生产有机地协调,从而使实践项目、实践岗位和企业指导教师能够落实到位,校外实践基地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2)校外基地建设要稳定。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要与建筑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书,实行挂牌制度,建立良好而长久的关系,以保证实践基地的相对稳定性,从而保证实习环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加强信息的反馈。
在建立实践基地过程中,以及在学生实习过工程,以征求意见、调研等形式,收集实习企业、基地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评价及意见,并认真分析、总结,对后续实践教学提出改进建议。
(4)多元合作,资源共享。
高校和建筑企业各自具有优势。高校具有人才培养、技术咨询与支持等优势,校外基地具有专业技能人才、实践场所、设备先进等优势,在开展学生专业实践的同时,充分利用双方优势进行项目合作、人才交流等,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双赢的局面。
4 提高教师能力,培养双师型人才
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走向了教师岗位,没有经历过工程实践,缺乏实际工程经验,这对指导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培养学生工程素质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借助于校外实践基地,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可以进行挂点锻炼。通过参加工程实践以及同基地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促进教师“双师型”素质的整体结构的全面提高与优化。这样既加强了高校的师资力量,又可以极大的促进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学质量。
5 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客观上要求加快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而强化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完全依托高校自身来完成已不适应社会发展[2]。因此,实现与社会资源共享,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有效途经,也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双师型人才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摘要 临床实习教学是护理学专业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环节,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这一环节的重要保证。为研究和交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本校护理学专业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做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建设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思想认识基点,应把握的标准,建设与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法等,尤其是对实习促进就业,建设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一体化的新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
护理学专业临床实习教学是护理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临床教师的指导下用于临床,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由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培养其认知、做事、合作与生存能力的关键环节。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护理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而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是完成这一过程的唯一重要场所。因此,临床教学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在高等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性勿庸置疑。北华大学护理学院近10年来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和学生就业需求的实际情况,在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实习与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已基本形成了具自身特色的教学基地建设模式。
一、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选择
护理学专业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是经学校与医院商定,与学院建立稳定教学协作关系的地方、部门、工矿、部队所属的医院,承担高等医学院校的部分学生临床见习、临床实习和毕业实习任务。
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医院一般应是大中城市的二级以上医院,内、外、妇、儿各科设置齐全,并有能适应各种实习需要的医技科室。医院的设施和设备先进齐全。诊疗范围宽,病种较齐全。有健全的护理组织管理系统,临床护理方式先进,使学生有系统地照顾患者的机会。有一支较强的卫生技术队伍,有一定数量的适应教学需要的临床护理教师队伍,能保证直接指导毕业实习的教师是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有良好的教学意思,学术氛围、学习气氛浓,能进行护理教学查房、修改学生书写的护理文件、护理专题讲座、组织病案讨论等工作。有临床带教经历和带教经验。
有必要的图书资料、教室、食宿等教学和学生生活条件,教育机会与教育资源能满足学生实习教学需要。医院的地理位置、交通、安全及物理环境优良。
二、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确定
确定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应通过既往已有的友好交往或关系人为中介,进行充分的走访调研,真正摸清拟建基地的各方面条件,切实能够满足适合本校临床实习需要,才能考虑建立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医院。
在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择机正式与拟建基地医院主管领导与相关部门负责人洽谈,阐明建立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目的和意义、责任和义务、利益和好处等,展示学院办学的优势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素质,提高医院方领导对建立临床教学实习基地重要性的认识,找到双方的结合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进而达成建立教学基地共识。
在征得双方主管部门同意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书面协议,由双方单位法人签订协议书,明确建立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关系,加挂学校临床教学实习基地牌匾。
三、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管理
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医院应有一名院领导负责教学工作,并在医院教学管理机构或护理部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学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管理的人员。在护理部主任领导下,组织科室护士长,成立该基地的实习指导小组。每个科室均有一名专门负责实习带教临床教师,执行和落实教学计划,做出具体的实习安排,保证实习质量和实习任务的完成。医院应把教学工作列入医院带教人员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奖金分配、教学津贴发放挂钩。
学校对医院的带教人员,享有在学校借阅图书资料、进行科研协作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的权利;可参与学校有关科室组织的教材与实习指导的编写工作,享有获得有关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权利;学校有责任通过多种形式对实习医院进行人员培训、教学和临床护理指导,安排专题讲座、示范性教学查房和教学交流活动,帮助实习医院切实提高教学和医疗护理水平。
高等医学院校对教学医院和实习医院的教学工作应加强管理、指导、监督和检查。一般是结合学生进实习医院时进行实习工作安排与协调;实习中期专程进行教学检查,重点解决临床实习中的管理问题、进行实习指导、检查实习计划执行情况,听取带教人员和学生的意见,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
四、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效果
我校的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已建立了稳定的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先后与北京、广东、海南、吉林等省市的地方、部门、企业、部队所属的14家医院签订了协议。每年进驻实习学生300人左右,为完成临床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医院主管领导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和任务,按实习计划完成了毕业实习各项任务。在临床毕业实习期间,校院双方在完成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荐学生就业。几年来,我校毕业生在实习单位或通过实习单位推介在实习单位所在区域医疗机构就业的毕业生达70%以上,形成了实习促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与就业基地建设一体化的新模式。
五、讨论
1、提高认识,是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前提
临床实习教学基地是实现护生培养目标的最后一道关口,是护理学院的延伸。学校和基地双方领导都要充分认识基地在临床教学中的重要性,找到承担临床教学工作有利于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有利于增强医院发展的活力,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利于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等教学相长的结合点,真正把教学工作同医院的建设与发展结合起来,把教学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医院应为培养护理学人才承担教育责任,学校应为基地医院提供智力服务,双方互惠互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教学基地建设才能得以顺利进行。一旦签订了教学基地医院的关系,学校就要把握机遇,改善与基地的关系,密切与基地的协作,通过各种途径,利用自己的技术、知识、人才优势扶植教学基地,使医疗、教学、科研同步发展,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护理学人才。
2、把握标准,是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关键
护理学专业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选择,目前还没有明确而具体的标准。此前由国家教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普通高等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基地管理暂行规定》可供作为基本条件。单一就护理学专业来考虑,还应侧重于包括临床护理带教人员、临床护理人员、医生系列人员、医技系列人员、护理服务对象、其他实习学生,以及由以上人员组成的人际关系、护理类型等人文环境的层次与水平。良好的实习环境将使护理本科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并获得护理专业所需要的不同能力。
3、有效沟通,是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保证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双边关系的协调在护理临床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会面临学院与医院之间的沟通和协调问题,学院应主动协调好双边关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如学校教务处、学院教学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主管领导和辅导员老师应有计划地经常与实习基地医院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带教老师保持联系,定期到各实习基地医院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个别交流、现场检查等方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切实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保证实习计划的实施质量和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