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消费市场范文

时间:2024-02-23 17:5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线下消费市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线下消费市场

篇1

关键词:金融市场;非有效市场;行为金融;认知能力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01-0066-04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

金融市场存在着一类基于个人认知能力偏差所引发的特殊的非理性风险,如市场噪音交易风险和羊群行为风险等。这些市场风险产生的一些共同基础包括:个人决策者受不同心理特征影响的认知能力偏差、非贝叶斯决策方式、信息处理能力有缺陷和群体非理性传染等特征。可以将这些由于个人决策能力造成的市场风险归结为非有效市场条件下的行为金融风险。这里的市场非有效条件具备3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人决策不符合传统的理性思维方式;二是投资者的非理并非随机发生的;三是市场套利机制的有限性。

在有效市场假说条件下,资产价格充分反映了对信息的理解和基本价值,没有人能持续地获得超常利润,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不可预期的基本面变化。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在基本面没有变化的情况下,金融产品的价格经常非正常地偏离其基本价值。越来越多的市场“异象”,例如股价“波动性之谜”、噪音交易、投机泡沫和羊群行为等等,都会导致传统理论无法预期的金融风险。因此,从个人行为模式出发进行非有效市场条件下的风险分析,可以得到一种独特的风险形成的经济解释。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非有效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微观层面的非理性,即市场微观主体由于个人的认知能力偏差,在市场中作出与理性假设不一致的行为选择。这个层面的非理性是市场宏观非理性的基础。第二,宏观层面的市场总体运行非有效。这是建立在众多的市场个体非理累积基础上的,主要表现为市场整体运行的跳跃性和非理性特征,例如噪音交易和群体性从众行为所造成的市场风险等。

一、认知偏差、信息不对称和市场风险形成

非有效市场的经济特征可以用信息不对称和认知偏差来概括。市场或经济的演进是一连串认知与投射的过程(周宾凰等,2002)。具有各种认知偏差的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受到调节系统、情绪系统和知识经验及记忆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处理能力,并最终决定个人的市场决策行为。心理学实验已经证明了个人认知模式和心理偏差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个人在认知或决策过程中常常丢失一些信息和记忆、以直觉推理代替贝叶斯法则,并经常出现一些情绪化行为,做出的决策在理性“经济人”看来是违反最优化或理性原则的。

在有效市场假说遭受越来越多的市场“异象”质疑时,信息经济学在延续经济人最大化效用假设下,提出客观的信息不对称或不完全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在决策博弈中导致机会主义风险。而建立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实验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多学科关于人类行为与决策判断模式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行为经济分析,提出了认知偏差和信息不对称共同产生了导致金融风险的各种市场“异象”。

存在认知偏差的世界必然是信息不对称的世界。不但个人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其所能接受和掌握的信息量存在差异,相同的信息接受经过不同的信息处理过程也会导致不同的决策依据。除了初始信息获取方面的不完全,在不同的认知能力支配下,个人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模式千差万别,因而产生市场主体间的信息分布结构和质量的不对称。这样,信息不对称和心理偏差的结合,导致了各种差异性的非理性市场行为。

在所有的非理性市场行为中,一部分心理偏差的作用仅仅对个体产生作用,并成为该个体区别其他个体的行为特征基础。但也有一些心理偏差在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发生机制和运行机制相类似,在同一个诱因的作用下,可能会在大范围具有这类心理特征的群体之间同时发生作用。这样,一些偶然的随机因素和特殊的心理偏差便可能导致市场层面的波动性风险。对个人而言的非理,在特定的市场条件和内在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一旦被数量和规模足够大的群体所感染和控制,并在市场中传播开来时,群体性的非理就演化为整个市场的非理性波动风险。或者说,具有不同心态特征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形成了市场风险。具体的传播特征是以认知偏差为基础,信息分布为核心,信息传递导致个人非理性向市场非理性演化。

非理产生的风险是常见的,这些市场异常波动都没有如有效市场那样在短期内回归均衡水平。基于不同的认知差异,非理性投资者在不同的信息状态下对市场价格波动产生不同的反应(包括过度反应和反映不足)。在一个由“信息挖掘者”和“惯易者”组成的市场结构中,如果“信息挖掘者”首先在利好消息到达时买入证券,随后“惯易者”如果很幸运地立刻跟随买入证券,这样就对在后面跟随他的交易者产生一个负面影响。他引起了一个更大的价格变化,使得后面的交易者有可能曲解为更多的好消息到达。这推动了交易者买入,价格也远远超出了最初的信息所引起的应有的价格变化部分。最后的结果是,价格由于最初的连续上涨表现为过度上涨,然后再跌落。反之则反。

我国的金融市场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各种制度还很不完善,市场主体的投资心理也是很不成熟,投机色彩重于投资行为。没有经过长期金融市场磨砺的投资者在认知能力上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偏差,并影响到其投资决策行为。这种心理偏差又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提高,因而我国转型期金融市场的非理性风险将十分严重。制度缺陷和认知偏差导致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反应十分敏感,超越理性分析甚至近乎条件性反射处理。我国的证券市场素有“政策市”之称,信息来源和信息披露不透明,大量的投资者处于盲目跟风和从众的地位,因而也很容易被信息优势方所利用,最终则是由一般的市场投资者来承担市场风险后果。

二、金融市场中的噪音交易风险

市场噪音是对正常市场价格波动的干扰。市场噪音可能产生于标准金融市场,也可能来源于非有效市场。前者表现为具有高昂交易费用的信息不对称特征,后者来自市场主体的非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具有信息优势的交易方利用信息不完全市场的搜寻成本约束,有意识地给处于信息劣势的交易对手制造市场噪音。由于获取信息需要成本,市场交易者在分散化价格体系中为降低市场噪音而采取行动时,不完全信息的事实(有成本的搜寻过程)限制了交易者克服市场噪音的目标。投资者或多或少承担了相关投资风险。

除了信息传递是有噪音和不完全的特征外,现实中的个人在收集、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同时,市场中的个人经常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因此,将信息不完全问题和个人认知偏差问题综合到非有效市场条件下,就可以更清晰地辨别金融市场中的噪音交易风险。这里噪音交易者定义为没有获得内部信息,却非理性地把那些噪音作为信息优势进行交易的市场投资者(Black,1986)。噪音交易风险主要描述市场中的理性套利者和非理性投资者两大市场群体之间相互博弈所产生的违反常规变化特征的市场风险。而这些噪音可能是其他参与者主动制造的虚假信息,也可能是被错误理解和判断的信息。就其价值而言,对资产投资没有联系,仅仅是一些虚假或失真的信息。由于投资者在决策时容易产生的认知偏差和相互感染,一些噪音会被部分投资者所吸收并在更大群体之间传播。

现实中金融市场上不仅存在基本价值变动风险,还存在噪音交易者非理性预期产生的风险。在一个存在噪音交易者的非有效市场中,噪音交易者根据自己的错误理念来选择证券组合。噪音交易者对未来资产价格变化有一个错误理念①,可能是在收集处理信息和预期收益的某一环节出现认知偏差,或者由于过度自信而错误评估了与收益相关的风险性。

当噪音交易者的市场数量达到足够规模时,风险资产的供需博弈导致了一个仅仅依赖于外生变量和被噪音交易者错误预期的关于目前和未来价格的公共信息的风险资产价格表达式①:

pt=1+■+■-■

其中,噪音交易者的力量(?滋)和错误预期程度(?滓■■)决定了价格波动的风险特征。

噪音交易者对风险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当预期价格?籽t的分布逐渐向0收敛时,均衡价格函数也将收敛于基本价值1。式子的右边第二项表示由于噪音交易者认知偏差的波动造成的价格偏离,即错误估价改变而引起风险资产的价格波动。如果噪音交易者看好后期价格,他们将推动市场价格上涨,反之则反,而价格无偏估计的结果为0。这样,当市场噪音交易者数量占据主要部分时,资产价格的波动也越厉害。第二,等式右边第三项表示,当噪音交易者错误估价的平均值不为0时,价格pt对基本价值的偏离程度。当噪音交易者普遍预期市场价格要上涨时,这种价格压力效应将推动风险资产的价格高于它应该有的水平。第三,等式右边第四项为市场噪音交易风险的核心。除非对由噪音交易者看淡未来而引起的风险资产价格下跌所形成的风险得到补偿,否则套利者将不会去持有风险资产。即使噪音交易者和理性套利者都已知道风险资产的价格已经出现偏差,但因为下一期资产价格的不确定,双方都不愿意在此时持有更多的赌码。在边际水平上,增加这种每个人都相信定价有偏差(不同认知能力的人认为偏差的方向不同)的资产的持仓量所带来收益被额外承担的价格风险正好抵消。这样,噪音交易者为自己的操作创造出了赢利空间:下期噪音交易者心理的不确定性使得从本质方面来看并无风险的资产变得充满风险,价格也由此走低,收益提高。从经济整体来看,其实并无风险存在。

进一步,存在大量噪音交易者的市场中,套利者对证券价格操纵对市场反而造成更大的不稳定影响,并表现为证券资产的非理性泡沫现象。当市场中的套利者对正反馈投资者进行利用时,会加剧股票价格对价值的偏离程度。套利者对于市场套利机会及正反馈投资者的正反馈投资策略的综合利用可以通过将价格高于价值的证券出售给正反馈交易者以获得超额利润。这一过程本身就会引起证券价格过度波动。当正反馈交易现象存在时,理性套利者会顺势搭便车,结果使得价格波动更加剧烈。这样,当噪音交易者的投资理念进一步偏离它的均衡值时,套利者对噪音交易者的对抗力量也将受到削弱。一个理性投资(机)者面临非有效市场环境时,不仅要面对基础性因素变动的风险,还要面对噪音交易者非理性预期变动的反常规市场风险②。

三、羊群行为的形成及其风险效应

另一种导致市场非理性风险的特征是羊群行为(Herding Behaviors)。金融市场中的羊群行为③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受到其他投资者采取的某种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即投资者的选择是模仿大众行为,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即市场中的压倒多数的观念或随大流) ,而不是基于自己挖掘的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涉及多个投资主体的相关,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也和金融风险有密切的关系。

参与羊群行为的投资者可能是理性的,也可能是非理性的,这取决于其行为是否可以增加收益。如果参与羊群行为能够增加收益,则为理性羊群行为,反之则为非理性的。根据理性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可以分别归纳出三种分别对应于不完全信息、基于声誉的考虑以及补偿结构等方面的羊群行为及其风险效应。

第一,基于信息瀑布的羊群行为模型。如果个人可以观察到其他人的行动,但不知道其他人收到的私人信息或信号。如果投资者通过对其他人行动的观察作为他人私有信息的推断,并以此作为自己的投资参考策略,这样就很可能出现羊群行为。但是这种行为容易受到其他不同信息冲击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随机事件和最早行动的投资者(被他人观察并模仿)的选择就决定了羊群行为的类型。

当一个投资者发现前面进行投资的人数比不投资的人数多两个或以上的时候,个人投资者处于一个投资决策“瀑布”(或不投资决策“瀑布”)中。这个投资者及以后的投资者都认为这些投资者都接收到了同样的信号,并开始对这些行为所暗示的信息给予更多的重视,一旦这些信息的重要性积累到超出自己的信息时,投资者就会无条件地模仿。这样,这个投资者以及后面的投资者都按照理性行事而不管自己的私有信息。一旦一个投资决策“瀑布”形成以后,投资者的决策就难以反映自己获得的信号。

第二,基于声誉的羊群行为模型。对一个投资经理来说,如果他怀疑自己正确选择股票的能力,那么和其他投资专家保持一致将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因为这样至少可以保持平均业绩而不至于损害自己的声誉;如果其他经理也处于同样的状态并且有同样的考虑时,羊群行为就顺其自然地发生了。

如果基于认知能力差异的不同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决策时,不能确定自己的能力的高低,但可以通过观察来修正关于其他投资者的类型。高能力的投资者能够从一项投资中捕捉到灵敏的信息,而低能力者则只能获取噪音信号。当一个投资者先选择一种投资决策时,只能基于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而后面的投资者可以参照自己的信息(可能不同于前者,也可能与前者相同)和第一个投资者的决策。这样,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一个均衡解是:第一个投资者遵循自己的信号,而后面的投资者模仿。对后行者来说,这种选择对他来说更加保险,即使他自己的信息告诉他不应该这么做。如果两者都被证明是不正确的,后者可以将这归结为运气成分,这也增加了他对自己能力水平的后验信仰。

这种放弃自己的私人信息而模仿法人决策的行为,尽管可能是无效率的,但从关系个人职业声誉来讲却是理性的。这种羊群行为成立的诱因是“责备分担效应”。如果投资者进行逆潮流投资,一旦失败了,通常会被认为是一种能力低下的表现,并因此承受责备。但如果他采取从众行为,即使失败了,自己会因为大家都失败而得到一些心理安慰,同时也较少承受他人的责备。这实际上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心理。

第三,基于报酬的羊群行为模型。如果一个经理人的报酬依赖于其业绩和其他专家业绩的比较,那么这种激励将会扭曲人的投资目标,最终做出一个无效率的投资组合,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导致羊群行为。假设奖励一个随投资绩效变化的风险规避投资者,考核业绩根据一个设定的基准投资者(作为参照系)的业绩,双方都有各自的私有信息,且对市场信息的掌握都是不完全的。基本投资者首先作出投资决策,风险规避的投资者观察到其行动后再选择自己的投资组合。与基于信息瀑布的羊群行为一样,当观察到基准投资者的行动后,该投资者由于报酬激励,而将倾向于模仿基准投资者的行为,以获得较接近的投资组合结构。

羊群行为影响金融资产价格的市场效应可以分为稳定作用和非稳定作用两种。前者在机构投资者层面提出,当机构投资者在恰当的时候对同一基本信息进行交易时,可以通过加速价格调整过程而使市场更加有效。而后者认为投资者之间行为的模仿、传染产生了价格泡沫,使价格偏离基本价值。羊群行为时模仿别人的行为,在别人购买时购买,别人抛售时抛售,放大了外来价格波动的冲击。

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羊群行为现象十分明显。羊群行为的风险效应对我国本来就已经十分脆弱的证券市场造成了更大的潜在风险源。当市场出现异常波动信号,无论这个信号是否真实,一旦羊群的头羊或者炒作者做出抛售证券资产的行为,跟随的大量群羊将随之对市场价值造成一个巨大向下压力,迫使市场价格遵循羊群行为发生跳跃,从而产生巨大的风险。由羊群行为造成的非有效市场环境同样给投资者的风险控制造成了不可预期的结果。传统的风险控制方法如各种衍生工具将会在市场定价和对冲操作中失去原有的功能。理性投资者面对非有效市场的风险环境将不得不寻求其他风险控制替代方法。

参考文献:

[1]Black,Fischer(1976), “The Pricing of Commodity Comtract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

[2]Bradford DeLong, Andrei Schleifer, Lawrence Summers, and Robert Waldman (1990): “Noise Trader Risk in Financial Market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98,no 4, p. 703-738.

篇2

【关键词】 艺术市场 艺术管理 当代

随着我国在国际政治上地位的日益突出和经济上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艺术品市场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历程。全国各地的艺术品市场均迅猛发展,而作为地处中国西北的甘肃省,其艺术品市场却在以一种本土化的态势低调而缓慢的发展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应该依托“一带一路”构想和甘肃建设文化大省主题思路的崛起与拓展以及华夏文明创新区建设的平台,使甘肃艺术品市场日益形成相应的渗透力和辐射力。结合本省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和不断积淀的人文认知,对当代艺术品的关注、品鉴以及收藏也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与热情,也必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探讨。

一、甘肃省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甘肃省当代艺术品市场发展真可谓是举步维艰,尤其是当代绘画作品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能是症结所在。

1、甘肃省当代艺术品市场发育尚不成熟

从美术家群体力量来看,甘肃省进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人数为12人,远超过上海等直辖市及其他东部省份,甚至远超过我们的邻居――文化大省陕西省。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的当代艺术品市场是否有同步的进展与提升?事实上,仅保利一家,在2011年的拍卖成交额就达到了121亿元,甚至与兰州紧邻的西安,单场文物艺术品的拍卖成交额也突破“亿元”。而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是:在甘肃省,多年来坚持做艺术品拍卖的仅有几家,其中,四方拍卖公司的单场拍卖成交额也不过千万元,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整体水准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比差距非常明显,而且也与甘肃省文化艺术总体发展态势相去甚远。

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呢?资深收藏家刘建新先生认为,组织一场规范的艺术品拍卖会投入较大,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而属地性拍卖公司需要有经济实力,同时也需要市场环境和不断提升的文化环境。这可能是制约甘肃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的主要原因。

2、总体文化影响力孱弱

实际上,发展的根本不是简单的一场拍卖会就可见一斑的,艺术品市场之所以进展缓慢甚至滞后,除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主要还是文化影响力不足。目前甘肃省当代艺术品市场并不缺精品,也不缺资金和信心。近几年,甘肃省总体文化层次提升还是有比较可喜的进展的,但总体文化影响力相对孱弱,会暴露出很多问题。

收藏家徐胜表示,现在社会整体比较浮躁,这种浮躁造成大家不关注艺术品内在的文化价值,更多在琢磨它到底值多少钱,“不挖掘实际的文化内涵就没有收藏的意义,卖文物艺术品跟卖白菜没区别,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各界重视。”

3、艺术品拍卖市场对当代书画名家的信息拓展和定价引导作用发挥有限

甘肃本土文化底蕴深厚,更不乏有实力和个性的当代书画名家,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本省书画名家的整体市场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应有的关注度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所需要做的不仅是要提升拍卖质量,更是要整合本省艺术家资源,通过积极的态度和途径开拓甘肃省整体的文化影响力。

二、甘肃省当代艺术品市场的新常态

通过一段时期的研究,联系到甘肃本土近几年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关节点,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这样或许更有助于我们横向与纵向的观察和探讨。

首先,国内总体艺术品市场出现新的审美要求。

对于艺术品市场的终端――投资者和收藏家来说,他们中的中坚力量正在把目光放到更多70后、80后中轻年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上,如2012年中国嘉德秋拍推出“油画雕塑”专场,青年艺术家作品占21席,成交15件,吴成伟作品《思念》以218.5万元位居本板块首位。北京华辰也专门设立“新视界――青年艺术家新锐作品专场”展出51件青年艺术家作品,成交26件,成交总额为222.76万元。

不难看出,一方面这些艺术家自身的本土化,使得他们的艺术表达带有极鲜明的本土DNA与地域特质;另一方面,这一阶段艺术家的作品基本都在本土市场流通,没有形成诸如前辈艺术家作品70%~80%集中于馆藏或者学术的局面,这样的艺术品存量与其后的持续创作,有助于当代艺术购藏者从整体上把控其作品的品质、层次与流向,其可行性也更有潜力。

2014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再次推出一系列来自尤伦斯夫妇私人珍藏的当代中国艺术品,涵盖著名艺术家如方力钧、曾梵志、张晓刚等的早期作品。此次上拍的37件拍品均是首现拍场,总估价为1亿1150万港元。尤伦斯方面也因此再三强调:其多次出售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实为收藏的调整,基金会在过去30年间一直专注于支持年轻艺术家。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负责人表示,尤伦斯现在是处于作品调整阶段,目前整个方向是以年轻艺术家为收藏重心。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最大藏家,尤伦斯夫妇的每一次出货都能引起国内艺术品市场庞大的连锁反应,而这次更是引来海啸般深层的审视和考量:抛售还是洗牌?笔者是认为,假如这些首次现身拍场的作品真的如业界所议论的,是尤伦斯夫妇作为“抛售”的筹码,那么中国当代艺术板块将面临大整合,新晋艺术家和收藏家的关注点和投资或将决定未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行情走势。

三、促进甘肃省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策略

1、当代重要的艺术家群体力量尚未充分发挥,其市场空间不容小觑

国画大师赵望云先生之子、陕西著名画家赵振陆对于甘肃的艺术品市场,曾有过很中肯的评价:甘肃的艺术品拍卖可以盯有名望的地方老书画家,也可以盯有个性的中青年书画家,因为他们的作品增值潜力不小。

2013年6月16日在宁卧庄宾馆举行的未来四方集团兰州第32期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就已隆重推出了“杜元、魏翰邦、郑虎林三人书画”及“李伟、张兴国、王万成三人书画”两个当代书画作品专场,受到现场300多收藏人士热情追捧,所有作品悉数成交,总成交额近150万元。不难看出,这是很重要的尝试和探讨,也为当代陇上书画力作的市场推广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以打造“敦煌画派”为基点,推进当代艺术品市场的拓展

众所周知,为助推“一带一路”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甘肃省正在依托敦煌莫高窟美术遗存等丰富的资源,全力打造“敦煌画派”。“敦煌画派”的主体定位也正是以敦煌壁画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表现敦煌历史、敦煌壁画内容及现实生活的,具有甘肃地域特点的美术群体。随着打造“敦煌画派”工作的深入,一批甘肃省优秀中青年画家的潜力将会不断凸显,其作品在甘肃省艺术品市场的需求量也将水涨船高。

未来四方集团艺术品部部长晋学英说,“敦煌画派”作品总体风格是厚重大气、华彩典雅,富有西部文化个性和视觉冲击力、感染力,具备这样风格的作品在全国艺术品市场一定能够占有重要一席。

3、建立“当代艺术家―经纪人―策展人―评论家―拍卖公司―收藏者”的艺术品市场有机生态链

作为艺术品市场运行的必然结果,艺术品价格将会集中体现这个市场中的参与者――艺术家、经纪人、策展人、评论家、投资者和收藏家以及拍卖行的所有行为和信息。如果能建立完善和有效运作的艺术品市场有机生态链,将会对本省艺术创作―艺术收藏―艺术推广,乃至文化强省产生无形的庞大推力。

现在的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目前我们艺术品市场高速发展,而相应的人才培养却没有跟上。从业人员更是缺乏系统化的知识储备和系统培训。

艺术品市场发展靠的是人才,其中包括了专业的拍卖、鉴定、艺术管理和咨询等诸多的相关领域。甘肃省文博单位、艺术院校等机构应该重视这样的问题和契机,加强艺术市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为艺术市场的良性发展壮大储备力量。

其二,应普及本省整体艺术素养,提高投资者和收藏者的文化艺术知识储备,正确引导其科学、理性地进行艺术品的投资,有益于推动文化艺术产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近些年以来,甘肃省先后建立了各类综合性或专门性的艺术场馆,甚至还不断涌现民办美术馆、博物馆,甘肃省的文化艺术事业得以持续稳步的提升,也对甘肃省深层的艺术培养产生了强大的推力。基本艺术常识的普及已难以满足消费者不断提升的艺术需求,我们需要建立本省艺术品市场的学术支持体系,在学术探讨与艺术市场之间建立互动关系,为艺术市场建立价值评价体系,同时也为收藏家和投资者的审美趣味与收藏方向提供强有力的学术引导,促使学术价值与市场价值逐渐合一的趋势。

4、制订艺术品市场准入标准,加强行业自律

目前,甘肃省艺术品经营企业的准入门槛较低,有的企业因为前几年艺术品市场的火爆而盲目上马,规模小、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更是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甘肃省必须提高艺术品市场的准入门槛。首先,制定行业资格标准,对申请的企业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其次,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使整个行业在协会的领导下,制定行为准则,对各企业经营进行监督,加强行业自律,营造一个规范、有序的艺术市场经营环境。

当代艺术品市场是一个高层次、高要求的市场,其间的艺术创作领域、艺术流通领域、艺术消费领域、艺术市场环境四部分密切相连。甘肃的当代艺术品市场正处于发展的攻坚阶段,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参与各方对市场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对现存于甘肃本省当代艺术品市场各环节中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解决方案,其中的关键在于:引导甘肃省艺术创作者们在艺术市场化环境中建立健康良好的创作心态;帮助甘肃省现有的艺术中介认清市场发展趋势并加快实现自身完善;改善甘肃省艺术市场文化提升大环境,以求甘肃省当代艺术品市场各环节的运行更加顺畅。

篇3

在这其中,支付是炒的最火爆的领域,一方面,线上支付是电商产业链的必然环节,随着零售电商的发展线上支付普及度已有大幅提升,在电商转型过程中支付环节自然移植到线下。另一方面,传统行业转型中,收银台成了数据流、资金流汇聚的主要平台,支付再次成为系统服务商的争夺焦点,其数据价值无可估量。

那么,支付是否在当下真的已经成为O2O的入口级服务呢?巴人认为,线上支付这一领域其成为O2O入口的说法仍尚早,无论是巨头、还是中小创业者更多的是在给未来布局,但对于从业者而言,对于线上支付高度关注是非常有必要的。

■巨头很努力,但线下移动支付比率仍是硬伤

阿里腾讯借打车App布局线下支付培育用户习惯的目的已是众人皆知,但这一方法是否真的奏效?

一位的哥对巴人表示,事实上,自从补贴下降乃至取消后,使用支付宝及微信支付的人数就发生了大幅下降,从补贴高峰的几乎全部使用线上支付,跌落到50%左右。此后,支付宝因其产品属性相对独立,加之此前教育市场时间较长,部分司机在不是用打车app的情况下,仍鼓励用户使用支付宝付款。但微信支付在这个层面比率相对有限。当然,虽然支付宝目前略占上风,但两家对于线下的培育目前看来只是9牛1毛。

在重金培育的打车App市场尚且如此,在更多消费领域则更是惨淡,巴人曾探访多家已经打通支付宝、微信支付的餐厅和零售企业,大部分的消费者仍停留在现金或刷卡层面,尝试使用移动支付产品的用户在店员推荐下比例仍在10%以下。可以说,从目前来看,整个线下消费市场尚未形成移动消费习惯,教育市场工作仍待进行。

■独立成为入口可能性不大,需要依赖更多服务

一方面,支付产品本身内部必须融合更多服务、数据接口才会更具意义。移动支付产品本质上仍属于工具范畴。其产品属性相对单一,目前,阿里与腾讯在支付层面都或多或少的融入了其它服务,如微信支付本身嫁接在社交产品中,同时还融合了卡包、缴费等支付后市场服务。而支付宝则在支付后市场领域做的更好,相对独立的产品融合了大量消费服务产品。可以说,相对支付本身,支付背后的服务及数据加之要远远大于一个独立的支付产品。

另一方面,支付本身需要消费拉动,支付宝的流量来自于阿里系电商产品,那么移植到线下后,仍然需要类似动力。事实上,巨头们非常明白,独立的支付产品很难生存,支付宝最初的用户和流量来自于淘宝、天猫,微信支付的流量则来自与腾讯系社交产品及少量电商产品。依赖相关服务、依赖流量来源已经成了支付产品最大的特点,也是该行业发展的门槛之一。

■巨头门下成规模支付产品落地较难

目前,支付宝与微信支付说到底仍是纯粹的线上产品,是否能够嫁接到线下消费市场仍需观察。支付宝的方式是通过商通道等第三方服务商进行推广,同时嫁接线下硬件产品。同时与此前收归门下的树熊wifi捆绑推广。

从O2O企业的布局我们不难看出,与线上互联网独霸流量则独霸行业的逻辑不同,传统线上流量优势很难牵引至线下。百度是做流量生意起家,但巨大的流量目前已成为其落地的累赘,地图产品能否实现落地仍待观察,而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百度钱包似乎难觅踪影。

■用户消费行为变化仍需时日

担心与机遇从来都是并存的,用户行为正在缓慢接受移动支付,正如人们此前接受刷卡无现金支付一样。80后在pc互联网的呵护下起家成就了电商蓬勃后的线上支付。90后在移动互联网的滋养下,同样将成就线下移动支付的爆发,巴人此前在多个场合表示,O2O是典型的慢行业,我们很难用户此前pc互联网的速度去衡量这一行业的进步快慢。随着年龄层和主流消费人群的不断迭代,移动支付将在5-10年后真正爆发。

■O2O入口将是组合式的,单一产品很难独霸

与线上互联网流量入口相对单一情况不同,线下互联网因行业、消费场景的不同触网的角度也有各自差异,例如商超零售利用商用wifi可进行室内定位,同时推送购物信息引导消费,餐饮领域利用线上预定产品可以提前实现用户的支付和下单,提高店内的翻台率。在这之中,支付是相对普适性的用户行为,但绝对不是唯一的O2O用户行为,作为传统企业和O2O领域从业者如何能够整合支付周边的需求才是首先需要考虑的。

■支付市场份额一边倒,但创业机会仍不少

PC互联网造就了众多互联网巨头,到了移动O2O时代也仍然遵循着巨头效应。支付领域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同时领跑这一行业,支付宝依靠传统用户群优势处于相对领先位置,微信支付崛起时间较晚但依靠船票级产品仍有爆发力,百度钱包依靠线上流量优势尚在跟随,整体格局基本上仍呈现与pc互联网时代类似的寡头风格。对于众多支付创业者而言,如何在支付领域周边找到生存机会或许比与巨头产品硬碰硬要容易的多。同时,正如上文所说巨头的落地能力依然有限,获得了线上市场份额不等于获得了线下支付的领先定位,如何巨头垂直的生态中分一杯羹或许也是创业者的机遇所在。

■新技术是支付领域的最大变量

目前的支付产品大部分仍然基于传统的电商支付习惯,线下支付技术也基本仅单一使用二维码扫描支付。而从去年开始,包括nfc、指纹支付、刷脸支付等技术就已经开始出现,包括手机厂商、新技术创业者都在对此积极布局。

巨头当然也看到类似机会,采用收购或者合作的形式掌握相关技术进行布局。从目前的业态看,新技术在产品垄断、政策限制的背景下尚不足以改变目前格局,但仍然是市场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和变量。值得创业者和更多从业者关注和布局。

总之,移动支付在整个O2O行业内属于相对成熟的领域,对于巨头而言深耕线下教育市场仍需时间,对于创业者而言,市场缝隙仍然很大,巨头缓慢行走的空档仍有大量机会可以入场。对于这一行业,机遇与危机并存。

太多产品妄图成为O2O入口,从纯工具类的商用Wi-Fi、二维码,到独立服务类的支付、导航,乃至集成服务类的体验店、便利店,无不希望自己是最大线下O2O流量来源。

在这其中,支付是炒的最火爆的领域,一方面,线上支付是电商产业链的必然环节,随着零售电商的发展线上支付普及度已有大幅提升,在电商转型过程中支付环节自然移植到线下。另一方面,传统行业转型中,收银台成了数据流、资金流汇聚的主要平台,支付再次成为系统服务商的争夺焦点,其数据价值无可估量。

那么,支付是否在当下真的已经成为O2O的入口级服务呢?巴人认为,线上支付这一领域其成为O2O入口的说法仍尚早,无论是巨头、还是中小创业者更多的是在给未来布局,但对于从业者而言,对于线上支付高度关注是非常有必要的。

■巨头很努力,但线下移动支付比率仍是硬伤

阿里腾讯借打车App布局线下支付培育用户习惯的目的已是众人皆知,但这一方法是否真的奏效?

一位的哥对巴人表示,事实上,自从补贴下降乃至取消后,使用支付宝及微信支付的人数就发生了大幅下降,从补贴高峰的几乎全部使用线上支付,跌落到50%左右。此后,支付宝因其产品属性相对独立,加之此前教育市场时间较长,部分司机在不是用打车app的情况下,仍鼓励用户使用支付宝付款。但微信支付在这个层面比率相对有限。当然,虽然支付宝目前略占上风,但两家对于线下的培育目前看来只是9牛1毛。

在重金培育的打车App市场尚且如此,在更多消费领域则更是惨淡,巴人曾探访多家已经打通支付宝、微信支付的餐厅和零售企业,大部分的消费者仍停留在现金或刷卡层面,尝试使用移动支付产品的用户在店员推荐下比例仍在10%以下。可以说,从目前来看,整个线下消费市场尚未形成移动消费习惯,教育市场工作仍待进行。

■独立成为入口可能性不大,需要依赖更多服务

一方面,支付产品本身内部必须融合更多服务、数据接口才会更具意义。移动支付产品本质上仍属于工具范畴。其产品属性相对单一,目前,阿里与腾讯在支付层面都或多或少的融入了其它服务,如微信支付本身嫁接在社交产品中,同时还融合了卡包、缴费等支付后市场服务。而支付宝则在支付后市场领域做的更好,相对独立的产品融合了大量消费服务产品。可以说,相对支付本身,支付背后的服务及数据加之要远远大于一个独立的支付产品。

另一方面,支付本身需要消费拉动,支付宝的流量来自于阿里系电商产品,那么移植到线下后,仍然需要类似动力。事实上,巨头们非常明白,独立的支付产品很难生存,支付宝最初的用户和流量来自于淘宝、天猫,微信支付的流量则来自与腾讯系社交产品及少量电商产品。依赖相关服务、依赖流量来源已经成了支付产品最大的特点,也是该行业发展的门槛之一。

■巨头门下成规模支付产品落地较难

目前,支付宝与微信支付说到底仍是纯粹的线上产品,是否能够嫁接到线下消费市场仍需观察。支付宝的方式是通过商通道等第三方服务商进行推广,同时嫁接线下硬件产品。同时与此前收归门下的树熊wifi捆绑推广。

从O2O企业的布局我们不难看出,与线上互联网独霸流量则独霸行业的逻辑不同,传统线上流量优势很难牵引至线下。百度是做流量生意起家,但巨大的流量目前已成为其落地的累赘,地图产品能否实现落地仍待观察,而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百度钱包似乎难觅踪影。

■用户消费行为变化仍需时日

担心与机遇从来都是并存的,用户行为正在缓慢接受移动支付,正如人们此前接受刷卡无现金支付一样。80后在pc互联网的呵护下起家成就了电商蓬勃后的线上支付。90后在移动互联网的滋养下,同样将成就线下移动支付的爆发,巴人此前在多个场合表示,O2O是典型的慢行业,我们很难用户此前pc互联网的速度去衡量这一行业的进步快慢。随着年龄层和主流消费人群的不断迭代,移动支付将在5-10年后真正爆发。

■O2O入口将是组合式的,单一产品很难独霸

与线上互联网流量入口相对单一情况不同,线下互联网因行业、消费场景的不同触网的角度也有各自差异,例如商超零售利用商用wifi可进行室内定位,同时推送购物信息引导消费,餐饮领域利用线上预定产品可以提前实现用户的支付和下单,提高店内的翻台率。在这之中,支付是相对普适性的用户行为,但绝对不是唯一的O2O用户行为,作为传统企业和O2O领域从业者如何能够整合支付周边的需求才是首先需要考虑的。

■支付市场份额一边倒,但创业机会仍不少

PC互联网造就了众多互联网巨头,到了移动O2O时代也仍然遵循着巨头效应。支付领域目前支付宝、微信支付同时领跑这一行业,支付宝依靠传统用户群优势处于相对领先位置,微信支付崛起时间较晚但依靠船票级产品仍有爆发力,百度钱包依靠线上流量优势尚在跟随,整体格局基本上仍呈现与pc互联网时代类似的寡头风格。对于众多支付创业者而言,如何在支付领域周边找到生存机会或许比与巨头产品硬碰硬要容易的多。同时,正如上文所说巨头的落地能力依然有限,获得了线上市场份额不等于获得了线下支付的领先定位,如何巨头垂直的生态中分一杯羹或许也是创业者的机遇所在。

■新技术是支付领域的最大变量

目前的支付产品大部分仍然基于传统的电商支付习惯,线下支付技术也基本仅单一使用二维码扫描支付。而从去年开始,包括nfc、指纹支付、刷脸支付等技术就已经开始出现,包括手机厂商、新技术创业者都在对此积极布局。

巨头当然也看到类似机会,采用收购或者合作的形式掌握相关技术进行布局。从目前的业态看,新技术在产品垄断、政策限制的背景下尚不足以改变目前格局,但仍然是市场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和变量。值得创业者和更多从业者关注和布局。

总之,移动支付在整个O2O行业内属于相对成熟的领域,对于巨头而言深耕线下教育市场仍需时间,对于创业者而言,市场缝隙仍然很大,巨头缓慢行走的空档仍有大量机会可以入场。对于这一行业,机遇与危机并存。

相关链接

篇4

一、关于大数据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所谓大数据,是与传统意义下通过市场调研、研究分析等方法所获得的规模和容量都非常有限的传统数据相对而言的。百度百科将大数据界定为:“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1]如今的营销策略很多都以数据作为战略发展的根据,比如现今很火的一档电视综艺节目—《女神的新衣》。这档以明星真人秀为主的娱乐节目,是制作方携手赞助商自己的“明星衣橱”APP让观众在羡慕女神的同时,实现即看,即买,即搭的全新商业合作模式。《女神的新衣》是将线下的消费能力引导到线上,再通过线上的互动影响力带动线下的娱乐节目,可谓是开创了一种新颖的独特节目形式。

《女神的新衣》用大数据编织了一张细密的网,这张网能随时捕捉观众、用户在线上线下对节目的及时反馈。《明星衣橱》活跃的社区也提供了更为生动的用户互动,能方便地洞悉用户背后的真实想法。这种基于用户的大数据与专业网站的实时、精准分析,为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提供了一条便捷之路:观众转化为用户,再将用户转化为流量,完成粉丝、观众。用户的无缝连接,实现电视到电商、移动互联的转化。

二、数据如何影响消费市场

大数据承载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涉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消费市场研究所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背景下,消费市场原有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法等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消费市场调研方法中,消费者是作为被动的行动者,其行动信息和关系只能依靠调查者在调查过程中经过筛选,并在数据分析和所得结论中基于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分析需要进行构建。通过市场调查,深入分析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价值倾向,内心诉求,来挖掘其市场需求,从而为企业的产品开发、品牌形象建立和维持提供依据[2]。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互联网作为交易的平台,每天都在产生着不可估量的数据。尤其是APP商业模式的迅猛发展,消费者、产品销售者通过自己个性化的、不间断的行动在创造着数据。移动客户端就会把主人的行动轨迹泄露地“一览无余”。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和卖方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可以很容易发现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轨迹,以此洞察和了解消费者,以及他们所属群体的消费偏好。

来自第三方调研机构艾瑞的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察报告中显示:据统计,至少有64%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在看电视的同时玩手机,拥有上网行为的用户占比更多。从节目播出的三期来看,在栏目开播20分钟后,百度与天猫的搜索指数同步上升。节目播出第三期,据伊芙丽买手介绍:其旗舰店访客量较之前增长100%,成交额增长50%,其中无线端访量占比75%,成交占比47%。看电视买衣服,占有用户视线,打动用户心理,刺激上网购物,《女神的新衣》作为一档电视栏目,做到了互联网的事情——观众导入、用户经营,视线流量转化。

“明星衣橱”APP是在数据库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移动应用,可以自动解读、关联时尚数据,实现时尚与大众消费间的有效对接——这就是独创的“时尚DNA系统”,它将非结构化的时尚数据结构化,然后在时尚大数据基础上建立起时尚购物应用。用户借此可以在时尚的直接引导下购物,用户无需再在海量商品中费力地搜寻、发现,也无需自身具有出众的时尚眼光,却可以沿着线索定向地买到时尚的穿搭。

三、女神的新衣的商业模式与明星衣橱APP营销

所谓的商业模式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战略性资源,结合市场状况与合作伙伴的利益要求,而设计的一种商业运行组织,这种商业运行组织一般会设计到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终端商以及消费者等综合性利益。因此,商业模式是一种多赢价值体系下,主导企业一种战略性构思。商业模式不同于单一的渠道策略,更多地是一种基于利润结构为导向的组织结构性设计,而不是简单的一种渠道铺货策略。

商业模式简单的分为两类:一是运营性商业模式;二是策略性商业模式。策略性商业模式是对运营性商业模式的加以扩展和利用。应该说策略性商业模式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每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都意味着一种创新、一个新的商业机会的出现。

女神的新衣属于策略性商业模式,采用APP营销模式,利用手机APP所进行的营销互动。这种营销是依托于移动互联网进行,使用移动终端呈现、以APP形式产品、活动或服务、品牌信息的营销方式。[3]APP商业模式是基于客户群基础,完成向通信终端市场的延伸,主要的目标用户是追求时尚、流行、对互联网等娱乐应用有较强需求的客户群体。

明星衣橱基于满足普通人羡慕明星着装方式的心理需求,抓住了用户的追随心理,以APP为平台,以用户需求为主,每天提供海量的图片,最明星范儿的搭配,直接引导用户无需费心搜索,也不用考虑是否具有专业的眼光,只需按图片搭配好的方式买到称心如意的服饰,并跟随明星学会穿衣搭配的技巧。女神的新衣与明星衣橱的合作刷新了传统而僵硬的品牌合作模式,不仅为品牌提高了知名度,也在合作的同时实现了双赢。

四、数据指导服装设计潮流走向

如果要看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女神们的设计买单,看天猫上的销售量和收藏量便知。“奋进女神”尚雯婕是众女神中第一个感受大数据力量的人。在第三期节目的跳跃传奇之校园轻时光系列中,尚雯婕专程到天猫商场上查看消费数据,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并结合自己的想法设计出一一系列服装。第三期9月6日节目播出当晚,根据天猫数据,尚雯婕同款礼服连衣裙尽管在零售价高达1299元,截止当晚八点,该款裙收藏量达12362次,销量72件。这种以用户为导向的思想,让她所设计的服装更具市场性。

这是一次成功的设计。但是,今后如何做好大数据导向,也是商家和设计师要思考的问题。如何获取用户最真实的想法?如何挖掘数据面纱下隐藏的消费市场?如何用数据指导设计潮流风向?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篇5

玛氏食品在1981年就开始接触中国消费者,1993年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巧克力工厂,现在德芙、士力架这些品牌也在中国巧克力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但中国巧克力市场依旧潜力巨大,中国每年人均消费巧克力0.1千克,而英国人均消费巧克力10千克。对于玛氏而言,最大的机会其实不是跟竞品抢市场份额,而是把整个市场做大。

把市场做大的方法是在糖果市场上不断创新。包装创新就是一种尝试,现在玛氏试图推出更多的袋装产品,方便消费者随身携带、随时食用。

虽然消费者很喜欢巧克力,但有些消费者只在情人节时才会吃巧克力。他们还在慢慢接受巧克力产品的阶段,通过产品创新,可以让消费者更好地接受巧克力。比如德芙新推出的水果系列就是一个例子。几乎每个人都喜欢吃水果,在巧克力里加果肉感觉怎么样?这些创新都是希望把巧克力这个市场做大。

中国巧克力市场的增长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玛氏在中国的主要销售渠道仍然集中在传统线下,比如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对比发达国家来说,中国那么大的消费市场品类还是少了很多。我们遇到比较大的挑战,是渠道的变化,特别是电商的变化,对我们冲击很大。这无疑让休闲食品这一品类遭遇挑战,原因简单明了:休闲食品并非粮油、调料等生活必需品,消费者在逛店时的冲动消费占据主流。如果线下客流减少,冲动消费就会减少,所以线上渠道成为了玛氏的营销重点。

营销人要随时根据热点抓住营销机会,这也让玛氏卖出更多的巧克力。比如,2015年“双十一”晚会上,《纸牌屋》里的“总统”提到了M&M豆,隔了几个小时,玛氏就在社交媒体上推出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在“双十一”还没有结束时,抓住机会做一些电商推广。最终的效果是,2015年的双十一,玛氏食品的电商销售渠道达到了和天猫平台上一样的增长速度。

2016营销关键词

电商

通过研究消费者的行为变化,怎么配合调配我们的资源?其实不是消费者购买意愿减少,他们看到产品的时候,还是愿意购买的。他们在什么时候买呢?比如双十一就有很多机会。我们也利用到渠道对于线上购物节的投入,让他们给我们多一点配合,多一点支持,同时我们也投入到线上营销。另外,我们还引入了更多的玛氏品牌来到中国,让消费者购买一些他们在线下买不到的产品。比如玛氏中国2015年开始把“麦提沙”从澳大利亚引入中国。这种带有夹心的巧克力在英国和澳大利亚做的非常好。因为线下资源比较有限,不可能推那么多品牌,但是线上有很好的机会。

2015营销感悟

篇6

近几年,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初见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5~2010年间私人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仅有32%,而这一数字在2010~2015年间攀升至41%,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报告》认为,未来5年,上层中产(家庭可支配月收入为1.25万~2.4万元)及富裕阶层(家庭可支配月收入在2.4万元以上)消费者、新世代消费者(80后、90后和00后)以及网络购物将是拉动2.3万亿消费增量的主力军,上层中产及富裕家庭将贡献81%的城镇消费增量。从年龄上看,新世代消费者将带来约65%的消费增量。另外,网络渠道将在零售领域占据重要地位,贡献约42%的消费增量。

根据预计,到2020年,上层中产及富裕阶层的数量将翻一番至1亿户,其消费额将以17%的速度增长,为中国城镇消费贡献1.5万亿美元的增量。小城市这一阶层的家庭总数增长更快,2020年5000万新增上层中产及富裕家庭中,约有一半来自TOP100大城市以外的城市。

日渐成熟的中国人口结构将为消费增长提供另一股重要推动力量。新世代消费占比将从现在的45%激增至2020年的53%,其消费力将以年均14%的速度增长,这一速度是35岁以上消费者的两倍。与上一代相比,新世代消费者的教育水平更高,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群比例为25%,而上一代消费者中这一比例仅为3%。另外,新世代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更强,对品牌的平均认知数量为20个,远超上一代的7个品牌。

网购依然是拉动消费增长的强劲动力。未来5年,私人网上消费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接近1.6万亿美元,并占私人消费总额的24%。同期,线下零售销售额增长预计仅为每年6%。网络渠道起到了刺激消费新需求的作用,典型案例是高端食品。淘宝数据分析显示,有机及进口食品的线上人均花费约以10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在过去3年翻了8倍。

更富裕、更年轻、更具网购经验的消费者正蓄势待发,准备重塑中国消费市场。未来,他们对中国消费市场的影响将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服务品类将成为消费的主要引擎。BCG董事经理郭又绮表示,当消费者从中产阶层步入上层中产阶层后,他们的服务类消费将会翻倍。当上层中产阶层步入富裕阶层时,他们的服务消费又将翻一番。未来5年,中国服务消费平均每年增长11%,相比之下实物商品的增长速度每年只有8%。

篇7

新常态、新技术、新资本带来数据化、国际化、平台化和IP全面变现的新娱乐时代。我们认为,三大原因带来了新娱乐时代:

(1)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娱乐文化消费需求有望穿越经济周期;

(2)崇尚个性化、社交化和娱乐化的80、90后人群开始步入消费高峰期;

(3)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带来了精准营销和产业链向C2B的转变。

新娱乐时代的文娱产业面临四大特征:

(1)数据体量维度的上升和数据分析技术进步,使得大数据精准营销和以数据分析为导向改造产业链成为可能;

(2)国内文传行业望遵循引进消化吸收到海外投资和文化融合输出路径,龙头文传公司已开启国际化步伐,自身具有深厚文化积淀、与国外资本有深厚合作以及具有雄厚资本实力的文传公司有望率先迈入国际传媒巨头之列;

(3)互联网渗透率提升,线上已成文传产品宣发主要渠道,线下渠道构建了体验式娱乐消费的主要场景,借助数据分析,线上线下渠道构成统一整体;

(4)IP运营已经迈向全面变现化,由单一变现模式进化至游戏影视等衍生产品变现;进而通过IP全面运营,打造IP体系,实现IP在文化娱乐产业的全面变现。

篇8

当然,网络市场这块大蛋糕也很难完全置之不理,网络购物在消费者中日渐加深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部分品牌已经在有步骤地调整,如专门开发网络品牌,和实体品牌形成区别。

家纺网店多数是依托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的货源发展而成。如淘宝家纺网店中有3成是在南通地区,也就是1万家左右,主要集中在叠石桥家纺城周边。有意思的是,大部分的叠石桥实体商家都没有淘宝网店。主要是叠石桥的商户,对网络市场上的零售、零批还不太适应。

而在电子商务网上,小螃蟹、水晶、宝尔、玲珑阁等几个叠石桥的网店却销售很好,每天销售量在40至300件不等,赢利在1000元至3000元左右。

和网络上迅速发展的经营户网店相比,已经成熟的家纺品牌入驻却慎之又慎。

在互联网商城,笔者看到有罗莱、凯盛、鑫缘、紫罗兰、恒源祥等品牌家纺的网店,但恒源祥的宣传部门负责人明确告诉记者,淘宝网店只是商所为,网上市场目前还不是品牌发展的重点。更多的品牌网店目前还仅是个人行为,一时有些真假难辨。

如中国名牌罗莱家纺就有近20家网店。罗莱家纺市场部负责人说“罗莱”目前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网络营销,因为集团需要考虑各地加盟商的利益和对客户的售后服务等事宜。目前网上有真“罗莱”,也有假“罗莱”,其中仿制的罗莱居多。

反思:是什么裹住成熟品牌触网的步伐?

原因有二:其一,正如罗莱负责人所说,要考虑加盟商的利益。网络市场的优势就是降低了销售成本,而越来越多的厂家网上直供,清洗的正是中间商的利益分成,因此,网上销售以比实体销售低10%~70%的价格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而这样的价格差势必会打破目前市场的价格稳定性,影响加盟商的利益。

这样的担忧在逻辑上是成立的,线上对线下的可能冲击也是很多服装品牌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

但还是有很多服装品牌发展了网络市场,如佐丹奴的在线销售与实体销售只有2%的价格差,并不是以价格吸引消费者,而是以线上宣传推动线下交易。

李宁在淘宝商城的店,主要商品与实体销售的价格相差无几,只是定期有优惠,以一波一波的促销推动网上交易,包括了对每款产品做详细的介绍,设计理念、设计细节甚至品牌故事等,也是其做品牌宣传的内容。

没有任何优惠的要属优衣库,和线下产品同步价格同步,但开店3个月销售额就赶上了实体店。

这样的案例证明,线上并不一定会对线下造成冲击,不一定会打破价格稳定,采取合适的营销模式,也会推动线下交易。

从长远的发展来说,网络销售不会只以价格差为最大卖点,随着网络商城在考虑新的销售模式,越来越多的情景销售、娱乐休闲成分融入其中,网络购物吸引消费者将更多的是一种消费方式,而并不仅仅是价格。

根据统计分析,目前我国网络消费的主力是23岁到35岁的年轻人,这也是整体消费的主力,他们追求时尚,重复消费能力强,将占据消费市场相当长的时间,而正在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消费群体,他们对网络更熟悉,面对这样的消费主体,家纺品牌安能漠视。

其二,目前家纺网络市场待规范化。首先在淘宝上3万多家的网店中,同样的床上四件套价格从50元到上千元不等,店铺多,造成价格透明化,一些店铺为了赚取信用,零利润甚至亏本的生意也做,在淘宝上,100元以下的床上四件套比比皆是,竞相压价也打破了店与店之间的平衡。

篇9

“精众化”需赋予品牌更多探索意义

今天,大众市场的碎片化加剧,市场正在被瓦解与分化,消费者因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价值观而呈现出精众化聚合的趋势,而互联网思维进入各个领域,互联网思维深度浸入大众市场,带来的是潘渴谐〉募度繁荣。原有的消费秩序正在被瓦解,而有品质的消费市场目前还处于稀缺阶段。消费群体的重新聚合,在推动产品和品牌的升级与转型,品牌需要去思考如何激活和创造精众消费的新需求。

对于面向精众时代的产品和品牌而言,不仅仅是要解决产品是什么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中国很多品牌在过去主要面向大众市场,解决了“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但是,面对精众市场却缺乏吸引力。

很多引领趋势的品牌,则重点把精力放在了“为什么”上面,例如,苹果的“Think Different”就是很好的例子,在未来中国很多本土品牌都要思考如何解决精众消费者对于产品和品牌的终极价值的追求。

另外,对于精众而言,消费不简单是一种需求的满足,更成为一种探索,以及发现自我的过程。例如,这几年在旅游行业,自助游、自驾游兴起,旅游服务行业正在面对精众市场做新的产品定义,核心点在于为精众创造更有体验感的探索,发现新的内容比看到更美的风景对于他们而言会更有意义。

再比如,华为手机对其品牌进行升级再塑,推出主打爵士人生的Mate7,使华为在精众手机市场牢牢站住了脚,对于精众而言,他们需要和品牌建立“更具品味的生活”以及“创造了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科技体验”的联系。

品牌需融入“年轻化”的语境

如何能够融入年轻化语境,使用年轻人所习惯的沟通方式,是品牌年轻化升级的首要任务。对于85后、90后人群更加个性化的需求,品牌与产品需要具备三个要素,第一,需要有独特风格;第二,需要具备有情感态度的表达;第三,需要具备高颜值,无论是在产品包装上,还是在广告内容传播上,都需要展示极致和简洁的品牌形象。

同时,在品牌融入“年轻化”语境的过程中,品牌需要关注和了解年轻人的流行文化,在他们特有的“文化”中寻找品牌立足的机会。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关注自我,品牌所塑造的形象,一定不能高于他们,品牌需要与消费者玩到一起,建立相互的认同与匹配。

如今的年轻人已经无法被品牌所标签化和符号化,他们所需要的品牌,一定是能够让他们可以深度表达自我、展示自我。对于新形态下的年轻营销是让年轻人自己加入到品牌传播战役中来,发挥他们的才艺和特长,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成为品牌传播的一员。不管是高逼格,还是高大上,让他们自己去定义,让年轻人为品牌做创意,让年轻人来塑造他们所需的品牌,而品牌只需为他们提供平台和产品,以及肯定与认同。

品牌如何应对互联网商业?

所有的传统企业和本土品牌都想拥抱互联网,而目前互联网更多的是被用于品牌营销的通路与平台。对于部分传统企业而言,互联网成为它们线上销售的渠道,将线下的产品搬到互联网进行电商销售。这样的模式对于企业而言其实是把双刃剑,如果只专注于提升线上的销量,反过来又将会冲击到线下经销体系,其中利弊需要企业主平衡把握。

篇10

这是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

这并非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

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新业务。

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

在未来,可能出现以下这三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1)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

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2011年为1059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将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到6169亿美元。

(2)P2P小额信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

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P2P小额信贷在商业上成为可行。

(3)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

众筹融资在近年成为热门。2012年4月,美国通过JOBS法案,允许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获得股权资本,这使得众筹融资替代部分传统证券业务成为可能。

移动电商&O2O

中国互联网从PC端渐渐转入到移动端。

随着人们对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增加和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移动端的互联网网民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基于移动电子商务和线上线下(O2O)结合的商业模式会持久发力,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引爆点。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规模达到3.5亿人,庞大的移动用户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服务领域越来越广泛,衍生出移动视频、游戏、阅读、位置服务等各种虚拟产品和服务,拥有了一定规模的消费群体,成为吸引网上用户赢利新模式。

并且,移动电子商务在公共交通、公共事业缴费、消费购物、一卡通、电子票务、旅游、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开展的多项试点应用。

云计算、大数据产业

国内云服务一般分为两个市场,一个是个人消费市场,一个是企业消费市场。

在个人消费市场,有腾讯、百度、阿里、奇虎等等,在企业的消费市场,有金蝶、用友、SAP、Oracle等等。

从国内和国际趋势来看,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在内的云计算正在逐步扩大整个IT产业份额,正在成为共识。

传统产业正在逐步与云计算结合,例如制造领域的云制造,教育领域的在线教育等。

大健康产业

它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中国科学技术战略研究院研究预测,至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形成约8万亿元的支柱产业。按此估计,2020年整个大健康产业市场将突破10万亿元。

在医疗支出方面,我国医疗人均支出为139美元,日本是中国的22倍、英国是中国的30倍。中国大健康拥有巨大的市场。

环保行业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内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十五”以来,国家加强了对城镇污水、垃圾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拉动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国内城市环保行业以资源综合利用、洁净产品为主,这两类子行业的产值在国内城市环保行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3/4。

有分析称,我国环保产业投资未来5-10年每年增长10%以上。其中,环保服务和环保产品在工业领域用于前端治理的发展空间会最为广阔,国内环保工程服务市场也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内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十五”以来,国家加强了对城镇污水、垃圾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拉动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国内城市环保行业以资源综合利用、洁净产品为主,这两类子行业的产值在国内城市环保行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3/4。

有分析称,我国环保产业投资未来5-10年每年增长10%以上。其中,环保服务和环保产品在工业领域用于前端治理的发展空间会最为广阔,国内环保工程服务市场也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这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在未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高的生活理念和生活追求催生了生态农业的市场,人们越来越愿意为健康的生活理念付出相应的成本。

分析称,引领新技术、新理念、新生活的公司将催生出一大批的千亿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