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30 18:35: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一场8.0级的特大地震,死伤无数.就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中,却上演感天动地的一幕幕,其中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
地震后,抢救人员发现她时,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再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后高声地喊道:“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用自己的身体庇护着,所以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篇2
五冶医院的空地,在短时间内搭起了3 个临时帐篷,专门救治在地震中受伤的市民。前一天晚上10点35分,五冶医院已收治了12 位来自彭州的地震伤者。其中2位重伤,还没脱离生命危险。
院长助理曾荣蓉介绍,当天下午3 点半以前,医院以最快速度搭起了3 个帐篷,收治地震伤者。由于彭州、都江堰受灾情况严重,医院4 台救护车全部出发赶去抢救伤者。截止到晚上,已经来回三趟。昨天晚上9点的时候,医院总共收治了12名彭州的伤者。
“你千万不要有事啊。”在帐篷搭起的临时病房,几名地震中的伤者着。67岁的李成贵颅骨受伤,满面鲜血的他刚从昏迷中醒来,意识还有些迷糊,只不断地喊:“疼……疼……好疼啊……疼……”他的老伴杨蓉芬在一旁紧张地拉着李成贵的手。
篇3
95岁的老人-----冯三秀他虽然已在家乡捐了2万元,但是后来他又捐出了10万。这年过九旬的老人拥有这样大的“爱”,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更让人感动的是:
一位43岁的男教师,“李国林”,他为就自己的学生,却牺牲了自己的儿子!当他听到儿子呼喊着:‘救我’,难道会忍心失去他吗?”“不,因为他明白---如果其他家长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的伤心。当他把三十多名学生成功解救后。谁?谁知道,那年轻的生命已经悄悄离去。这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父亲,更是一位伟大而让人敬佩的教师!
“是谁?”给了那些婴儿滋润的露水;是谁?哺育了一个由一个的婴儿;又是谁给了他们无数慈母般的温暖与爱?是一位女警察,她给了那些地震中的婴儿无限的爱,无限的温暖。这位警嫂还年轻,她对每一位没有亲人在身边的孩子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如果没有她,那些无辜的婴儿会怎么样?
篇4
---《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荆州实验小学三(四)班 谢一文
星期天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荆州人民剧院看了《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这部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电影。
影片讲的是一个发生在汶川大地震中一所学校里的感人故事。2008年5月12日下午,漂亮的娥曼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上课。一刹那间大地似乎承载不起所有的重量开始摇摆,猛然间,同学们才反应过来:地震了!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往外跑,几秒钟后,楼梯也塌了,大家只好纷纷往回跑。只有不到二十秒的时间,教学楼彻底倒了,成了一片废墟……
看到这儿,我的泪水不知不觉间打湿了眼眶,真不忍看那凄惨可怕的镜头,不忍看那泪水纵横绝望之极的面孔。 被掩埋在废墟中的师生们不屈不挠,他们唱歌、聊天,彼此鼓励,表现出了无比的坚强与团结。
在整个救人与自救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勇气、爱心、毅力、乐观、坚强等高贵品质。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作为学生,我们的职责就是好好学习,这部影片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篇5
二.活动背景:
近年来,地震给我国人民的出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自唐山大地震后汶川又发生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在地震中因为不懂得如何更好的自救、急救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导致许多同胞在地震中失去宝贵的生命。因此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在专业学好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了解这些应急措施,防范未然,对灾难来临能做出迅速应对,懂得自救和急救,是让学生逐步树立起送关爱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意识和环境道德意识的重要途经之一。
三.活动时间: 5月12日下午5点~7点
四.活动地点:活动地点待定。
五.活动主办:北京市地震局,北京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
六.活动意义:学校是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是地震发出时最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公众场所之一。因此,加强学校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普及与应急避险演练工作,对于进一步增强各学校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防震避震,自救互救能力,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活动安排:
1.前期宣传:
(1)5月1号到5月11号,由北科大青协工作组自导自演《地震紧急自救小品》节目(自救的方法都是错误的方法,以供地震局讲解人员现场批评指正)。
(2)5月11日中午给全校学生公寓楼每个宿舍发一份《防震避震宣传手册》,同时在上面贴上活动时间地点的小纸条。
(3)在学校篮球场地和7斋活动中心南侧摆放活动展板。
2、讲座活动现场安排:
(1)播放幻灯片的设备全套。
(2)舞台上摆放讲台及讲座所需的设备,舞台前嘉宾坐席设两排并备好饮用水(由青协工作人员负责)。
(3)准备好现场模拟培训所需的物品(由北京市地震局安排)。
(4)5月12日下午4点安排讲座地点周围人员到场,组织和引导学生入场。
3、活动流程:
(1)主持人做活动简介并介绍到场的地震局领导及到场嘉宾;
(2)由校青协主席致辞;
(3)主持人讲解活动主题及意义,播放历史大地震纪实短片;
(4)主持人在场人员起立,为512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默哀一分钟;
(5)默哀结束,由北京市地震局的工作人员开始讲座,讲座期间设互动,进行有奖问答环节和现场提问环节。
(6)讲座结束播放青协栏目组的小品短片,专家现场教授正确逃生方法并现场模拟地震中的部分自救急救、急救措施;
(7)主持人做最后总结,并代表全校全体师生向地震局领导表示敬意。
(8)青协在场人员组织到场人员安全退场。
八.后期宣传:
1.邀请校记者团在人人主页网站发帖宣传活动目的和意义
2.由学生会新闻部在爱贝壳校园网发帖作活动总结,宣传部岀活动后期宣传展扳;
3.由青协宣传部负责后期512大地震献爱心活动(后有简介)
九.经费预算
十.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主要负责由北科大青协负责人负责。
2.保证现场活动次序,做好安全措施。
篇6
关键词:透析课题;追根溯源;顺藤摸瓜;关联;类推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9-0023-04
课文标题是课文的眼睛,是作者言语智慧的浓缩。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透析课题能比较便捷地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内容,体验作者情感,领悟文本意蕴,学习文本表达,达到钻研文本的目的。
一、点明中心为题――追根溯源
所谓追根溯源,意指追究事情发生的根源。如果中心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根源,那么,以点明中心为题的文章,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点明的中心,追究文本的内容是如何表达中心的,让追究的过程,成为学生钻研文本的过程。
比如人教版(下同)四年级下册P59《小英雄雨来》就是以点明中心为题的课文。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探寻小雨来为何能从一个普通的儿童,成长为一个小英雄。课文写了六个小故事:“游泳本领高”“上夜校读书”“掩护李大叔”“与敌人斗争”“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引导学生读第一个故事,概括这个故事讲述的两点内容:一是雨来游泳本领高;二是介绍雨来的家乡。从第一点学生不难看出,雨来是一个活泼可爱顽皮的孩子,与他们很相似。对于第二点学生很容易忽视,认为这只不过是讲雨来的家乡美而已。其实不然,我们要从“晋察冀边区”这几个字入手,让学生联系第二个小故事中“区上的工作同志”,第三个小故事和第四个故事中的日本鬼子等描写,体会到雨来出生的时代背景――。这为雨来成为英雄作了伏笔。第二个故事,课文着重写了雨来上夜校认真读书写字及读写的内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作为特写就是要强调雨来在学校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他成为英雄的思想基础。第三个故事,从爸爸的打扮和让妈妈通知区上以及区上的交通员李大叔常到雨来家落脚这些细节描写中,让学生感受到雨来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感染。也就是说,前三个故事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为雨来成为英雄作足了铺垫。因此,学生阅读第四个小故事,就能感悟到雨来为什么能坚强不屈与敌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成为英雄的。按理说,前四个故事已经回答了雨来为什么能成为英雄的问题,可为什么还要写后两个故事呢?这就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匠心了。一是每个读者都很关心雨来的命运,因此作者要作交代。二是作者与众不同之处,就是第五个小故事的结局是“悲”,而第六个小故事是“喜”,这就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增强了艺术表现的魅力,戏剧性的结局让读者会心微笑。三是这两个故事都从侧面丰富了雨来英雄的形象,同时照应了第一部分,使六个故事围绕“英雄”融为一体。
这样从“小英雄”这一中心入手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懂得了雨来怎样从一个调皮、可爱、淘气的孩子,成长为一位小英雄的历程,学生在追根溯源的研读过程中,也伴随着成长。
二、提示线索为题――顺藤摸瓜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二韵》中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课文标题提示了文本的线索,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于线索理清文章思路,顺藤摸瓜,理解文本内容,体验情感,学习表达,达到“识斯真”的境界。
比如,四年级下册P22《万年牢》,文章以万年牢为线索,写了父亲真诚地待人做事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时,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出文中三处提到“万年牢”的句子,即找出文章的线索;接着,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每一次提到“万年牢”相应的课文内容,理出行文思路:糖葫芦质量好是万年牢――做生意讲实在是万年牢――待人诚实、认真是万年牢。最后,引导学生顺藤摸瓜,懂得作者写糖葫芦的故事,其实质是写为人要真诚实在的道理。这样研读,不仅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而且学习到作者怎样层层剥笋式地呈现万年牢含义的写作技巧。
三、修辞手法为题――“义”“意”关联
语用学中的语义指的是语言在词典中的意思;语意指的是语言在语境中的意思。借用语用学中的语义与语意,我把修辞中表层的意思,称为“义”,而把修辞在文本语境中的意思称为“意”。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就是要引导学生探寻课题修辞中“义”与“意”的关联,探寻的过程,就是钻研文本的过程。
(一)双关为题
比如五年级下册P157《与象共舞》一文,就要引导学生探寻“与象共舞”的表层意思与深层意蕴的关联,也就是领会“与象共舞”的双关作用,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与象共舞》一文写了大象的五个方面。第一自然段描写公路边与树林里大象悠闲沉着的样子;第二自然段介绍大象是泰国的国宝;第三自然段写了在泰国人和大象之间没有距离;第四自然段写了大象是一种聪明而有灵气的动物;第五自然段写了看(和)大象跳舞。前四个自然段,似乎与课题无关,是不是离题了?这是很多学生阅读时产生的疑问,我们就要以此为切入点,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第五自然段,即人和大象跳舞的场景,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如“拥、混杂、陶醉”等所表现出的人与大象融为一体、和谐亲密的关系,学生就能明白,“与象共舞”不仅仅写人和大象跳舞,还蕴含着“人象和谐”的意味,从而体会到“与象共舞”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蕴之间的关联。再引导学生阅读前四个自然段的内容,学生就能豁然开朗:从开始人与象相遇,到人与象近距离接触,再到大象给人按摩、和人开玩笑,最后人象融为一体,作者就是这样以人和象和谐共处为意脉,层层深入地展现出要表达的意图。研磨作者的巧妙构思,对学生今后的阅读与习作将大有裨益。
(二)象征手法为题
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如,引导学生钻研五年级下册P72《金色的鱼钩》,就要引导学生找到“金色的鱼钩”与“老班长精神”之间的关联。阅读文本,引导学生首先懂得鱼钩产生的背景即艰苦的时代背景和老班长接受了指导员教给的任务背景。接着,引导学生理解老班长怎样用鱼钩来挽救三个小的生命,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而牺牲自己的感人故事,从中体会到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精神。最后结合把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意义的理解,发掘到金色的鱼钩与老班长精神的关联,从而领悟到作者的写作匠心。
(三)拟人手法为题
比如,四年级下册P53《夜莺的歌声》,课文标题中把夜莺的叫声比拟为人的歌声。引导学生钻研时,就要探明叫声和歌声之间的关联,从而还原作者的表达历程。学生阅读第一部分(诱敌),懂得了夜莺指的是小男孩,这位小男孩很乖巧,会学夜莺、杜鹃等鸟叫声。阅读第二部分(带路),通过游击队员间的对话,学生明白了小男孩原来是一个小游击队员,他用夜莺的叫声诱敌上当,把敌人引进游击队的埋伏圈,并巧妙地用夜莺的叫声来传递情报。阅读第三部分(歼敌),“突然从松树林里发出一声口哨响,像回声一样回答了孩子。孩子突然站住,转了个身,钻到树林里不见了。”学生懂得了小男孩与游击队之间的默契配合,也说明小男孩采用这种办法消灭敌人已经很多次了,从游击队员的话中也感受到他们对小夜莺的爱护。这种夜莺的歌声比自然的夜莺叫声优美(价值)何止百倍,因为这是消灭侵略者,保卫家园的声音!这声音里饱含着小男孩的爱国情感!阅读第四部分(再诱),“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有什么两样。”这两句,就能很明显地看出这是作者在点明课题,饱含着对小男孩的赞美,当然,不仅仅赞美他的口技,更是赞美他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爱国精神,因此,课题“夜莺的歌声”,就是“英雄的赞歌”。理解了叫声与歌声(赞歌)之间的关联,对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作者的写作构思,学生也就了然于心了。
其他还有用比喻手法为题的,比如六年级下册P152《林海》,还有用反复手法为题的,比如四年级下册P89《生命 生命》等,都可以采用寻找“义”“意”关联的方式去研读文本,从而透析文本的内在世界。
四、概括文本内容为题――“体”“目”类推
小学教材中以概括文本内容为题的占多数,文本的内容是文本中较浅显的层次,要引导学生向文本深处进发,我们可以采用“体裁类推法”和“课题类推法”,充分地利用学生的“前见”即体裁(课题)本身稳定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读。
(一)体裁类推法
比如《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等属于游记体。四年级上册学了《颐和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简要概括这类体裁的艺术特点:(1)游览的顺序;(2)观察点;(3)景物(点)特点;(4)抒情方式。引导学生钻研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时,可以用表格填写来进行。
采用同体裁类推法,要注意:一是看了课文标题判断体裁。调动“前见”或查寻相关体裁知识。二是学生形成阅读期待后,在阅读对话中要不断与自己的“前见”进行比较,体会异同。比如将 《桂林山水》这篇游记与上述游记比较阅读,就会发现游记体裁中另一面的风景。这样研读,学生收获必丰。三是这里所讲的体裁,并不要求非常严密、规范,只要大体同类即可。比如,可以把写动物的文章,也概括出稳定的形式,而后引导学生钻研后续同类课文等。
(二)题目类推法
在小学教材中以“XX和XX”为题的不少。比如五年级上册P93《地震中的父与子》、五年级上册P10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六年级上册P114《老人和海鸥》等,这类文本的钻研,就要让学生抓住三点共同之处:一是课题中的两种事物,文本是怎样写出它们各自的内容的?二是这两种事物是怎样统一在一起的?三是这两种事物作者写作时,详略是怎样处理的? 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在地震中,文本是怎样写父亲的?又是怎样写儿子的?他们是因为共同的约定,共同的信念,互相的信任(“无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在深层次中统一起来了。在详略的安排上,父亲详写,儿子略写,虚实相生,增强艺术感染力。
这类课文,编者安排小练笔通常放在略写的事物上。比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课后小练笔: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指导学生小练笔时,要把从作者学习到的详写事物的写作方法,迁移到练写略写事物上来,虚实相生变实实相应。当然,也可以把文本中详写部分虚写,与小练笔继续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篇7
残酷的命运让一个酷爱芭蕾的女孩失去了左腿,但她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在全世界面前重新起舞。
坐在轮椅上的侯斌,抓住那条长长的绳索,努力向上攀升,点燃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主火炬,这一幕同样感动了世界。
健全人或许很难真切体会到,失去一条腿、失去从此站起来的能力,对当时只是一个9岁的孩子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打击,但我们看到他终于从残疾少年成长为残奥冠军,并在点燃主火炬的过程中向全世界展现了动人风采。
人生有坦途,也有坎坷。春风得意或许引人艳羡,但生命的硬度与尊严却往往体现在人生遭遇挫折的当口。李月、侯斌们直面命运的残酷挑战,在努力抗争中重新获得人生飞翔的翅膀。他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强者姿态,带给我们的不仅有感动,更有深深的启迪:灾难可以摧残肢体,但摧不毁生命的意志、尊严;挫折或许可以让人一时失意,但却永远无法阻挡坚定的追梦者奋勇向前的脚步。
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让我们记住了李月、侯斌等原本并不熟悉的名字,而我们更该记住的还有他们在人生逆境中所展现出的顽强不屈和永不放弃。
记住李月、侯斌,记住这些名字背后的感人故事,我们会真切地理解“超越、融合、共享”的丰富内涵,我们更会从中收获坚韧不拔、携手共进的精神动力。
她原本是一位学芭蕾的孩子,在四川地震中失去了左腿,承受着巨大的内心苦难。然而,她一刻也未放弃自己对芭蕾的追求,一刻也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所有圆圈队形中的演员表现芭蕾舞演员的舞蹈。群舞的动作交替起伏,圆圈队形呈现向外扩展的趋向。演出的“主角”叫李月,是一位芭蕾舞学生。在四川汶川地震灾害中,她失去了左腿。然而,她心中永远不灭的是芭蕾的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关爱残疾人,做文明使者》。
人是万物之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用爱编制才能天长地久,如果 你留意,每时每刻你都在周围人的关爱中生活,你是不是也产生了关心他人的想法?
要知道和正常人相比,残疾人饱受生活的艰辛,他们更需要关心和帮助!
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残疾人自学成才,自强不息,他们身残志不残,如战国时期的孙膑下肢残疾,却写下了著名的《孙子兵法》;酷爱音乐的阿炳虽然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但谱写出了响誉中外的名曲《二泉映月》;张海迪是当代身残志不残的典范,她坐在轮椅上写下许多著名作品,指引着少年儿童自强不息,拼搏奋进!我们身边的广大残疾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辛勤劳动、顽强拼搏,不仅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而且实现了自己壮丽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但残疾人由于自身功能障碍,使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还是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多数残疾人尚未得到基本的康复服务;因此,关心帮助残疾人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篇8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安全 意识 能力
近几年来,校园内外频频发生小学生安全事故。因此,各级政府要求学校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安全防范能力,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重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不断加强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并积累了一点经验,取得了很好成效。
一、传授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感人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抓住文中关于阿曼达等14名儿童被埋在垮塌教室的三角形空间里得以生还的描写,告诉学生在遇到房屋跨塌的时候,在室内的人尽量往房间的角落里避让,这样可以减少垮塌对自己砸伤的安全知识。另外,我通过网络查阅地震相关资料,向学生讲解有关地震知识和防灾自救知识,让学生知道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 “灭”字时,我让学生掌握读音后,又让学生观察一丛熊熊燃烧的火焰被一块木板盖住的图画,启发学生:“图上熊熊燃烧的火焰被木板盖住,火焰会怎么样?”学生齐答:“火焰要熄灭!”在让学生轻松掌握“灭”字的同时,我有机地向学生讲授了灭火方法、各种火险的防范及火灾自救等知识。
在教学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小马的安全防范意识:当小河挡住了去路时,小马不知道河水的深浅,没有冒然过河,向老牛和松鼠询问河水的深浅,老牛和松鼠的答案截然相反,使自己感到困惑,于是毅然回家找妈妈咨询,得到了自己可以安全过河的确切答案才过河。以此,我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小马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学习《跳水》时,总结了造成船长儿子身处险境的状况,表面是因为水手们开玩笑过分、孩子没有考虑安全就冒然追猴子而造成的,其实主要是因为水手和孩子的安全意识淡薄。我因势利导,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二、教给安全方法,提高安全能力
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时,我特意让学生思考:“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缸里而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一同玩耍的小朋友们应该怎么做,谁的方法最好?”绝大多数同学都肯定了司马光的做法。也有同学提出寻求大人来救。我充分肯定了同学们的各种意见,并告诉学生如果小朋友掉进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或者是水池什么的,同学们就要大声哭喊以引起周边大人的注意或者赶紧跑去找大人来救人。向学生说明:如果我们不能自救时,必须想办法向其他人呼救。
在教学《老山羊和狼》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体会老山羊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穿狼的阴谋诡计,没有上狼的当而引来杀身之祸。让学生明白:面对陌生人特别是不怀好意的人,要注意明辨善恶是非,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更不能接受陌生人的任何财物而上当受骗。
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的战友》中“这时候,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地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这段话时,我向学生解释说明,之所以没有自救,是因为为了完成这次军事行动的成功才放弃了自救,并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如果我们在平时遇到自己或者别人身上着火了怎么办?”学生发表了很多自救和救护的有效办法。我进行了总结,并要求学生牢牢记住。
三、激发学生爱心,倾注安全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老麻雀对小麻雀的舍身救助和保护,伟大的母爱终于战胜了凶手,保住了自己孩子的生命;在《斑羚飞渡》一文中,老山羊为了种族的生存不惜当垫脚让小山羊踩着自己的脊背穿过山涧。语文练习册中有这样一段:在一个旅游景区满载游客的缆车突然从高空坠落,在瞬间即至的生死关头,年青的母亲和父亲将自己的女儿高高举起。结果父母双双遇难,惟有小女孩存活下来。
为了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体验母亲孕育自己的那份艰辛,同时贯穿安全教育,我让每个学生自做一个布袋,然后放在自己的腹部,里面装上一个鸡蛋。告诉学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把装鸡蛋的布袋取下,能坚持一个星期的受表扬,能坚持两个星期的有奖状,能坚持三个星期的奖励一台学习机。结果一半学生不到一个星期就把鸡蛋给弄烂了。坚持最长时间的学生只有十天。
通过此项体验活动,同学们对母亲孕育生命进行了理性思考。认识到母亲十月怀胎孕育一个新生命是多么不容易!我们保护鸡蛋不到一个月就给弄烂了,可是母亲孕育自己的孩子却要坚持十个月,在这十个月里母亲还要忍受极大的生理痛苦,还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母亲孕育一个新生命是多么不容易呀!
生命是宝贵的,是来之不易的。以此,我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我们就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关爱生命关爱健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而且是对父母合和社会负责。
四、创设情景演练,掌握安全技能
篇9
2009年1月25日黄昏,我在北川陈家坝一处灾民安置点采访时,看到三个在街边玩耍的男孩,他们身上穿着政府发放的救灾冬衣。北川陈家坝是5・12地震中,除县城之外死伤最多的乡镇。因地震造成家庭人口不全的情况很多,但是,如果你不主动问起,他们决不会主动告之家中是否有人遇难――这是灾区人民心中永远的痛。而直入主题,无异于揭人伤疤,所以,靠近这三个男孩后,我先和他们玩了一阵,然后问道:“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好吗?”三个男孩异口同声地回答:“好!”话音刚落,其中两个男孩马上指着另外一个男孩说:“叔叔,他撒谎,他爸爸妈妈都死了!”那个穿着脏兮兮的蓝色羽绒服的男孩气呼呼地叫了一声:“我爸爸妈妈没死!”说完,扭头走了。
我尾随这个男孩走到安置点最边上的一个板房外。他知道我跟在后面,却一直没有回头,而是快速地蹿进房内,大声喊着:“奶奶,有人来了!”然后站在一位60岁左右的大妈身边,警惕地望着我。等这位大妈和屋里一位同样60多岁的大伯看过我的记者证,并听我讲明来意后,两位老人的眼圈红了……他们是这个孩子的爷爷、奶奶。
这个男孩叫张和源,是北川县陈家坝镇大竹村4组人,5.12地震发生时,刚刚7岁的他正在陈家坝中心小学一年级的教室里上课。该校有十几个师生在地震中遇难,他是最后一个跑出来的孩子,鞋跑丢了,被爸爸的一个生意伙伴背到了安全地带。当时的他还不知道,爸爸、妈妈已经在同一时间遇难。
张和源的爸爸张正勇遇难时32岁,地震前经营养猪场,年年被评为县乡两级模范。地震发生时,他正在位于山腰的家里清点刚借来的8万元钱,这笔钱和山下养猪场里的4万元是他准备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然而,那天下午14点28分,突然开裂的地面将他和全村大部分人的房屋吞噬后又迅速合拢,于是,这位年富力强的汉子带着8万元钱和全家人的梦想永远长眠在十几米深的地下!而他守候在山下养猪场的贤惠、漂亮的妻子原本已逃出来,但就在经过陈家坝中学时,被倒下来的校舍掩埋了……所幸,与张和源就读于同一所小学的姐姐、11岁的张潇也幸存下来――这个原本让人羡慕的家庭瞬间只剩下爷爷奶奶和两个小孩。
地震前,张和源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上前三名;地震后,他三天没说话,虽然很快被转到板房小学复课,却经常在课堂上发呆,成绩一落千丈。他夜里常常被恶梦惊醒,哭喊着要爸爸妈妈。自从姐姐被安排到青岛读书后,他便对陌生人抱有极高的警惕性,似乎自己也随时会被带走。他不敢承认爸爸妈妈已经遇难的事实,如果有人说他爸爸妈妈死了。他会变得疯狂――他幼小的心灵仍然沉溺在从前的幸福生活中。小和源是个自理能力很强的孩子,但是一遇到与他爸爸妈妈年龄相仿的人,他会暂时“失去”自理能力――这个幼小的孩子强烈渴望着父爱与母爱。
让人气愤的是,在张和源父母遇难的当天晚上,居然有人钻进山下他家的养猪场洗劫了包括那4万元在内的大部分财产,并偷走了圈里的12头猪!如今张和源65岁的爷爷张明益患有严重的哮喘病,60岁的奶奶杨进翠肚子里也正长着一个肿瘤,两位老人已无力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一家四口每月仅靠张和源400元、爷爷奶奶各200元救济金生活,还得应付络绎不绝的上门讨债者,生活极度窘迫。
请记住北川县陈家坝镇大竹村4组(邮编:622756电话:13158459146)这个可爱又可怜的孩子,请伸出您的援手!
绵竹韩王,12岁男孩需要家
见到廖顺宇时,这个12岁男孩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清秀、文静,却不愿与人交流。他妈妈说,廖顺宇在地震前不是这样的,他性格活泼开朗,爱跳爱动,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地震时,廖顺宇正在汉旺中心小学5年级的教室里上课。他所在的教学楼地震当时便垮塌了,朝夕相处的同学瞬间遇难大半,他和几名幸存者从倒下的楼梯缝隙中钻出来时,身上多处被擦伤。极度惊吓之后,很快知道了爸爸遇难的消息,廖顺宇在整整一天时间里没有哭,但跟着救援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的当天夜里却号啕大哭――到这时他才意识到,最爱自己的爸爸已经永远离开了自己。此后几天。他除了哭便是偎在妈妈的臂弯里发呆,不吃不喝不说话。
震后,廖顺宇被送到湖南娄底市读书。学校老师很关心这个灾区的孩子,对他进行了适当的心理辅导,帮助他初步摆脱了灾难造成的恐惧。他的成绩在娄底市某小学名列前茅。但是,只要提到爸爸,他的眼泪马上就会滚滚而下。春节前,廖顺宇回到了妈妈身边,并不打算再回湖南读书,因为“爸爸不在了,我要承担起照顾妈妈的任务。”这个小小男子汉的天真想法让35岁的妈妈倍感欣慰,也倍感为难,因为在绵竹市汉旺镇集贤社区(邮编618201 电话 13778272057)灾民点做义工的妈妈苟静,没有自己的板房,只能暂住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板房里;又因为苟静和廖顺宇户口不在汉旺镇,母子俩也未能被列入住房重建计划之内。震前他们一家人在汉旺镇打工,从乡下搬到了镇里。现在,镇里没有他们的计划,乡下也没有他们的计划。他们的处境是:领完四个月救济金之后,母子俩便没了任何收人也将无处安身。希望大家向他们母子伸出援助之手。
北川春节行:可歌可泣的灾区人民及援建人员
48岁的赵义兴,北川大酒店老板,当初带着在外苦心经营赚取的4000多万元同到穷山恶水的北川县投资,就是想为家乡做点贡献。他的北川大酒店是北川县城的标志性建筑,即便现在,也是废墟中最醒目的一栋危楼,站在县城外的山顶上。仍然能看清“北川大酒店”几个字。地震发生时,赵义兴带领员工有序地撤离了大部分旅客。北川大酒店在5.12地震中伤亡较小,一方面得益于主体建筑当时没有完全垮塌外,更得益于这位酒店老板的沉着冷静。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他却坦然面对:“钱嘛,身外之物,如果我东山再起,肯定还会在家乡投资。我没总想那丢了的4000多万,我想的是怎么利用手头剩下的钱为灾民做点事。”
年三十晚上还在北川县临时医院值班的朱菊,她是5.12地震中该院所有值班人员中幸存的三位医护人员之一。北川县人民医院在地震中损失惨重,医护人员180多名,仅幸存60多名。朱菊是医院的收费人员,当时和另一位同事肖书菊在门诊部有一楼的收费室值班。地震发生后,她和肖书菊被埋在了废墟下。两人借着从外面透进来的光亮,取出保险柜里的8万元现金,拨开废墟从扭曲的钢筋缝里钻了出来。这些钱和一辆当时外出的救护车成为该医院仅存的财产。朱菊的丈夫是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被埋在宿舍楼废墟下,遗体至今没有找到;肖书菊的儿子也在地震中遇难。作为幸存的医护人员,她们很快便投人抗震救灾工作。她说:“领导安排我
年三十休息,是我自己要求值班的,因为我知道,我老公会在年三十这天晚上来看我,我怕住到板房宿舍他找不到我,我知道,他会来陪我的……”
这是一位在地震中失去女儿的年轻妈妈,叫李蓉,今年34岁。地震发生前,女儿在北川幼儿园读学前班。北川幼儿园是5,12地震中受灾最惨重的单位之一,地震当时就有70~80个孩子遇难,李蓉的女儿便是其中之一。李蓉的丈夫在抗震救灾中因劳累过度,造成视网膜脱落,手术后至今尚未康复,正在休息。失去女儿半个月后,李蓉便做了志愿者,在山东援建北川指挥部下设的一个抢险突击队做义工。李蓉是一个朴实的女人,说到女儿,这位妈妈声音一下子放低了,扭过脸去,强忍眼中的泪水,一边翻着锅里的煎饺,一边哽咽着说:“我女儿很乖,很可爱,我们邻居都很喜欢她……”“你为什么来做义工?”“我需要不停地忙碌,一闲下来,我就想我女儿……我不想提我女儿……”
孙建是山东济南人,37岁,退伍军人,性格豪爽。08年6月初到北川后参与了所有抢险任务。采访他时,他只字未提援建中的辛苦,倒是大谈他们从当地聘用的工程机械司机如何拼命、如何忘我。“北川人重建家同的决心太让人感动了!”这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最让孙建自豪的是,他是五十多人的抢险突击队中,唯一一个火线入党的人;最让他感动的是,对自愿留守队员,济南城建工程公司报销往返费用。让他们的家属来北川过年,“领导可重视了。只要家属过来,公司就给腾出专门的板房,置齐全套家具……可惜,我家属过年期间正好值班,来不了。”当问到他们在援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这位山东汉子黯然神伤:“从六月初拼命干到几月底,好不容易看到灾民住进咱援建的板房了,又摊上9.24特大泥石流……看着灾民受二茬罪,咱难受啊!”
徐培旭(照片中男子)在5.12地震前是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镇一位普通干部。地震夺去了他的父亲、姐姐和一个侄子的生命,但作为基层干部,他的岗位只能在抗震抢险第一线而不是救助自己的亲人。他和其他乡镇干部在第一时间组织灾民抢险自救。照片中,旁边是他妻子和女儿,身后是他们家的板房。告别前,他指着远处被地震改变地貌的山体告诉我:“我父亲、姐姐、侄子就被埋在那里了,找不到。也没办法找,连上坟都找不到确切位置……”
这位叫李俣的志愿者是四川广元人。地震把他的住房变成了危房,在绵阳打工的酒店也因地震关停,这位42岁的四川汉子干脆到北川做了志愿者,并积极参与了前期的抗震救灾工作。但因为错过了申报机会,他家的危房目前没有单位愿意负责,而他又不符合住板房的条件,只好把妻子和儿子送到岳父母家。自己仍旧留在北川做志愿者。前段时间,妻子患病住院,几乎花掉了他所有积蓄。岳父母因为他不能照顾妻儿对他心存怨气,甚至拒绝他登门。我问他今后有什么打算,他告诉我:“年后我仍旧找地方打工去,和北川的灾民比起来,我这个灾民算很幸福了,至少我还没有家破人亡吧?房子的事,迟早会有单位为我负责的。”不过,一提到妻子,他还是有点担心:“那个瓜婆娘不要我喽。我咋子办嘛!”
朱伟是现在北川县医院院长助理,前院长遇难后,朱伟担负起了带领医护人员抗震救灾及医院重建的任务。他年仅4岁多的女儿也在地震中遇难。作为一位年轻的爸爸,他与普通灾民一样,绝口不提女儿遇难的细节,采访中,他几次扭过脸去擦眼泪。他告诉我,这几个月来,他不敢想女儿已经不在了这个事实。“我真的很害怕今年的春节,去年的今天,女儿正坐在我膝盖上问我给她多少压岁钱,可是今年……”说到这里,他又哽咽了。他指着身后的板房对我说:“你看,这像医院吗?可我们必须把它当医院来使用,因为北川需要它……我们相信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况且我们并不孤独,山东省派来援建北川县医院的医疗队以及卫生监督专家用他们的敬业精神告诉我们:北川县很快就会重新拥有一所现代化的医院!”他一遍一遍地重复这句话:“感谢你们!”对医疗队,对援建专家,对志愿者,对媒体…一可我当时最想对他说一句话:“我们应该感谢你,是你,以及千千万万像你这样的北川人让我们看到了北川复兴的希望!”
篇10
广东对口支援汶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开始后,在汶川这个只有10.5万人的山区县,广东派到汶川的公安、医疗、经贸、建设、水利、地质、地震等各类专业人员最多达7800多人。他们千里迢迢来到汶川,冒着频繁的余震,支援灾区,建设灾区,为汶川灾后恢复重建献出了浓浓真情。
板房搭建者:在汶川创下“广东速度”
“在7月20日前完成活动板房建设任务,同志们有没有信心?”“有!”7月11日,广东省佛山市援建汶川板房建设前线指挥部举行誓师大会,开展劳动竞赛,决战10天,全部完成活动板房的建设任务。
“5・12”汶川大地震使位于震中的汶川县受损十分严重,农村的房屋100%不能住人,城镇的房屋90%以上成为危房。“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佳的形象,在重灾区汶川建起第一批活动板房。”这是广东援建者的共同心愿。5月25日凌晨3时,从举行“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灾区活动板房动工仪式”开始,到5月25日16时,第一批活动板房就在威州中学矗立起来了。从接到对口救援指令到第一批活动板房矗立灾区,仅仅用了7天时间。在震中映秀镇,广东援建的活动板房――粤秀友好医院,从筹划搭建到正式开诊,也仅用了10天时间。
刚刚从雁门活动板房搭建点回到汶川县威州中学临时住地的广东佛山市建设局工程管理科科长王华翔,边放东西边和几个工程人员谈论板房搭建问题。在他们简陋的住地,一排排长条型饭桌上堆着安全帽、电脑,还有从广东带来的方便食品。
“佛山搭建活动板房的地方有汶川、理县、茂县3个点,在汶川已搭建板房4000余套。”他们这支队伍是由广东佛山市建设局的工程技术人员和8家企业的工人组成的,共有1300多人。王华翔说:“搭建活动板房,最苦最累的要数建筑工人。晴天,他们头顶烈日,在高温下工作;雨天,他们冒雨奋战。天气潮湿,他们没有床就睡在地铺上。因为条件限制,他们10多天都还没有洗过澡,但他们没有一句怨言,没有一个人退缩!”
深圳特警:与汶川人民心手相连
6月19日上午,映秀镇枫香树村70多岁的彭昌友夫妇冒着山体滑坡的危险,来到深圳特警映秀支队营地,送来了一面“人民警察,大爱无疆”的锦旗,感谢深圳特警对他们的帮助和照顾。
“地震无情人有情,人民警察爱人民”;“不畏艰险来灾区,一心为民铸警魂”……在这每一面锦旗里,都有一个深圳特警支援灾区、热爱人民的感人故事。
6月23日14时40分,汶川县七盘沟乡,一阵阵巨风刮过,疏松的山体发生滑坡,不时卷起漫天黄沙。深圳特警五大队三中队队长谢玮瑜带领队员林超、胡睦良在沙窝子村驻点。他们冒着风沙,同往日一样走访群众,了解受灾群众生活方面有哪些困难。此时,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只见不远处一户村民家中搭建的简易木制安置屋被风刮倒,6名群众瞬时被埋在下面。情况十分危急,群众的生命危在旦夕,救人刻不容缓。
“快救人!”谢玮瑜大喊一声,立即带领林超、胡睦良迎着大风和漫天飞沙,冲到房屋倒塌现场进行救援。3名特警队员不顾自身安危,在没有任何挖掘工具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用双手在倒塌的废墟里刨挖被压群众。1分钟、两分钟、3分钟……时间就是生命,3名特警队员的衣服被划破了,手和腿被划伤了,但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息,搬开一块块塌落的木板和一根根笨重的木头。50多分钟过去了,他们从废墟中成功救出了6名受伤群众,其中1名群众身受重伤。受伤群众被抢救出来后,3名特警队员又指挥调度了3部汽车,用警用摩托车开道,迅速将受伤群众送往5公里外的汶川县人民医院和第三军医大学联合医疗救治点。由于救援及时。6名受伤群众全部脱离了生命危险。
白衣天使:为灾区人民做事,心里踏实
“虽然我们是来支援灾区、帮助灾区重建的,但是,我们从灾区人民那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灾区人民自强不息、坚强不屈和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让我们非常感动。在灾区,我们感到无私、友爱和乐于奉献是最自豪、最快乐、最有意义的事。”广东对口支援汶川威州医疗卫生防疫队队长唐普润一说起在灾区的感受,心情就很激动。
“滴答、滴答、滴答……”天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打在帐篷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帐篷内。唐普润正忙着为患病群众看病。
今年6月28日,广东省卫生厅从各大医院抽调了118人组成支援汶川医疗队,唐普润抢在前面报了名。接到赴汶川的命令后,她匆忙将8岁的孩子托付给妹妹照看,来不及和丈夫告别,就匆匆踏上前往四川的行程。“来到汶川后,虽然对孩子和丈夫很牵挂,但比起身上的重任,自己的家事又算得了什么?”唐普润的目光中透露出无比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