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4-02-23 17:45: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共享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共享的看法

篇1

【关键词】 财务共享服务; 服务模式; 管控模式

几年前,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发展迅猛,效益提升;相形之下,其财务体系仍然羸弱,呈现出管理分散、观念落后、力量薄弱的状况,不仅不能适应企业集团快速发展,其管理还有被“空心化”的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财务集中管理迅速加强财务监管、防范企业风险成为国资委乃至企业集团的迫切需求,而舶来品财务共享服务也就作为借鉴成为许多大型企业集团加强财务监管的首选。

一、定义、动机与差异化共享模式背景

对于财务共享服务的定义,学术界较多采用布莱恩・伯杰伦(2003)的看法,即“共享服务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公开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一样,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以及提高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

张瑞君、陈虎、胡耀光、常艳(2008)的研究认为,财务共享服务最基本的作用在于降低成本;除此以外,还可以使企业集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系统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强化核心能力等。

业界一般认为,财务共享服务的第一个实践者是福特公司,其于20世纪80年代已在欧洲设立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其分支机构提供财务服务。从那时起,全球绝大多数跨国公司、500强企业均实施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财务共享服务。正如Barbara E.Quinn,Robert Cooke,Andrew Chris(1998)所说的,共享服务是“Mining for corporate gold”,根据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2002年的统计,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美国企业平均降低成本50%,欧洲企业则为35%~40%。

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本来就是经济发展缓慢和全球化扩张的产物,成本因素是上述企业推行财务共享服务所考虑的首要因素,泰勒主义和福特主义是其存在的理据和根源。与这两者有着很深承袭渊源的福特公司率先采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绝非偶然。

反观国内,财务共享服务是经济迅猛发展、企业集团规模迅速扩大、财务监管理念和手段落后且大有“被空心化”之虞带来的产物。2005年在国内率先推行财务共享服务的中兴通信其时正在享受电信行业的快速发展期,是2004年底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企业,其国际收入占全部收入近半,2006年更被《商业周刊》评为“中国十大重要海外上市公司”;中粮旗下合资企业中英人寿于2003年开始营业,其2006年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本来就是为了支撑其快速业务扩张战略,带有较强的“管理发展”的味道。

这个动机差异与国内外财务共享服务实施背景特别是企业集团对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定位和目标存在不同。考虑到国内大企业集团的国有背景和传统,财务共享服务带有较大的“财务集中管控”特征,故其考虑不仅仅局限于对效率提升、规模经济的追求和成本节约,更主要的是希望藉此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以协助其完成战略扩张或转型。

混合了财务集中管控和成本节约等需求的国内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实施可能将原本极富泰勒主义和福特主义色彩的财务共享服务复杂化,将以集约、规模、标准化、简化为特点的源于西方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以下简称“服务模式”)变成具有国内特色的财务共享服务管控模式(以下简称“管控模式”),在实施决策中更多地考虑企业集团战略实现和经营管理要求、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内部不同机构之间差异化的管控需求或流程、不同机构之间差异化的人员成本和组织结构定位等压力、财务共享服务方和被服务方之间的事权安排和主次要内控角色设定等问题。

二、服务和管控:两种共享模式的比较分析

无论哪种模式,其形式都是标准化和集中,但由于共享模式目标本身的差异性,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集团的最终定位和功能有所不同。

(一)服务模式

1.模式特点:标准化和集中条件下的服务目标和利益点定位

所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起点都是以标准化为手段、按照不同业务类别统一处理日益集中的财务功能,整合、精简原来分散的财务资源和处理能力,对内部业务“客户”(以下简称“被服务方”)提供标准化的内部服务。服务模式的主要特点是财务共享服务实施方(以下简称“服务方”)无须考虑企业集团及其财务职能的经营管理目标、风险管理等目标,而仅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下追求效率提升和规模经济优势。

如果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等目标已经作为服务水平协议①内容的一部分约定下来的,说明企业集团及被服务方已经清晰明白这些目标作为服务模式所包含的服务内容对自身经营管理的必要性,且不会因此对财务共享服务有任何服务满意度方面的质疑。这时作为服务方,其目的就是提供标准化服务,其利益点就是最大限度精简、集中和优化服务流程,从效率和规模上寻求自己的价值定位。

2.流程化处理:追求流程精简、创新、优化,强调服务客户

服务模式特点决定其对内部交易处理流程化模式进行不断整合、优化和提升效率的需求,势必让财务共享服务具有流程创新和再造的内在动力,在持续追求流程精简、创新、优化甚至重组过程中取得成本节约。

需要阐明的是,流程化处理强调的是对客户提供服务的流程,而不仅仅是服务方完成工作的流程。很多财务共享服务方是由传统财务机构转化而来,早期的服务模式也确实是在追求规模经济前提下对不同业务类别逐项提供服务,②更多站在财务职能和内部工作流程角度考虑,要求被服务方③按照各种财务共享服务内部工作流“享受”服务还是主流。可喜的是,部分服务方已经注意到客户感知问题,正在将以往以业务类别为导向的业务处理流程转向以经济事项为导向的客户服务流程。

3.去职能化

定位于基础平台,服务模式无须过度考虑财务共享服务实施对企业内控和安全、参与财务共享服务范围的各级企业的人员或组织机构定位与压力、各级企业个性化的内控要求或主次要角色设定等标准化、效率化以外的职能管理、架构设定、风险管理等问题,无须过于考虑被服务方在服务水平协议以外的其它感受和需求。

上述具体问题(包括内控的设置问题)更多应该交给企业集团相关职能部门和参加财务共享服务的各级企业考虑,服务方只是在服务水平协议框架内考虑其追求的主要目标――服务、效率和规模。

4.相对中性的组织结构定位

标准化、集中、服务和去职能化,以及与之联系的相对独立的标准化流程,服务模式下的服务方会更少介入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事务,并更多体现出很浓的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处理”平台特征。由于与企业集团核心经营相对分离并较少介入企业集团核心决策事务,其在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内部具有相对中立的倾向。

5.开放性与跨部门

标准化、服务和效率的服务模式最终吸引企业集团内部所有具备集中处理可能并追求规模化处理效率提升的其他内部职能,如标准化采购、储运调度、人力资源基础职能、基础性内控等进一步参与流程再造,通过业务内部承接等方式进入服务模式下具有开放特征的标准化集中处理“大流程”,共享服务成为企业集团内部基础、交易和数据处理综合性平台。

服务模式的基础性和开放性特征最终导致其练就“跨部门集中服务能力”,便于其在流程效率提升之外继续取得规模经济优势这一成本节约之路,为企业集团进一步提升内部效率打下基础。

6.整合

跨部门集中服务能力可能导致服务模式在企业集团内部同时提供多种不同性质的服务内容,其业务处理流程在服务模式下存在并行、交汇甚至部分重合,服务方作为企业集团内部的总“外包商”,具有进一步超越财务领域的局限,在共享服务范围内对企业集团内部原来跨部门、跨职能的多种流程进行整合、精简、优化,提高企业集团业务流程的内部效率。

服务模式在追求其规模经济过程中最终使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因其内部若干流程和价值链不断标准、精简、优化、整合,突出企业集团核心能力并推动其实质性战略性重组。

7.小结:发展路径和方向

服务模式以承接、运营企业集团内部共性、重复、可简化优化的基础会计业务起步,并以此为核心对企业集团内部其他各种复杂的、相互矛盾、交叉的不同业务处理的关联流程进行梳理和“相关性”整合,最终达到企业集团内部以单一平台处理企业集团内部多种基础业务、减少内部消耗并优化流程的效果,提升企业整体效率并突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管控模式

1.模式特点:以标准化和集中为手段,实现企业集团管控目标

尽管同样使用标准化手段并按照不同业务类别统一处理日益集中的财务功能,管控模式强调的是在整合、精简原来分散的财务资源和处理能力过程中对管控能力的完善和细化,在此过程提升数据整理、分析、经营管理和决策支撑等能力,并对企业战略经营管理方面的需求给予更多协助支持。

就其目标体系而言,管控模式的服务对象首先是企业集团及被服务方的战略实现、经营管理、决策支撑、风险控制、结构调整和成本节约等目标,效率和服务仅仅排在目标体系的第二位。很多情况下,为支撑被服务方经营管理、结构调整甚至成本节约,管控模式下的服务方还要为响应更多额外经营管理和支撑服务要求而变更自身工作流程,增加本身所承担的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管控模式追求的一种服务④。

2.流程化处理:注重内控细化和完善,强调对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支撑

如前所言,国内企业集团推行财务共享本来就带有避免“财务空心化”,在发展过程中“管理发展”的背景,管控模式以标准化和集中手段实现管控目标的特点对其内部交易处理流程机制和模式有很大影响。尽管也需要追求交易处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但以管控目标为主的需求势必要求管控模式首先追求对内部业务和被服务方进行完善管理和控制,对其业务经营、结构调整、决策能力进行支持,甚至于其对被服务方感知更加敏感,并为此增加各种服务和成本,使管控模式下所追求的处理流程模式和优化方向与服务模式有很大区别――即更加注重完善、强化流程的管控能力、支撑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管控模式的执行成本并减少流程优化和效率提升带来的成本节约。

3.不断强化的财务职能

与服务模式下的“去职能化”不同,管控模式仍然立足于财务领域和职能,并在提供标准化财务共享服务时考虑企业集团内部其他专业性财务管理要求。比如会计基础业务在进入共享服务机构之前的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管理、资金调度等的设置情况,后续共享流程取代原有分散流程后如何保持对原有财务管理和内控职能的承接、融合及标准化,以及与此关联的种种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管控模式考虑问题的基点是财务共享服务是在财务领域内履行企业集团赋予的各种财务职能,其内部交易处理职能的意义远不如财务管理职能的强化明显和重要。

由于很多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过程中都采用保留原财务职能部门从事职能管理、共享服务机构相对与之分离的模式⑤,考虑到管控模式下专业化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已内含多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以及支撑功能,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职能实际上已经被二元化了,必须通过共享服务模式设计、部门结构设置、流程开发与协调等方式予以磨合。

4.与企业集团的联系更加紧密

与服务模式在企业集团组织结构内部的相对中性比较,管控模式下的财务共享服务继续保持部分财务管理职能,并以其在财务集中后所整合的资源和能力对企业集团经营管理和决策进行支持,帮助企业集团实现其基本战略。在这一过程中,管控模式下的财务共享服务必然与企业集团的核心经营能力和决策过程紧密联系,有别于服务模式在企业集团组织结构中相对中性的定位。

5.专业性和职能部门化⑥

优先服务于企业集团管控目标、在标准化及不断集中处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细化流程并发展各种对经营管理和决策的财务支撑职能,这一切沿共享服务流程发展起来的以纵向为特征的专业化是一种基于职能的新的部门化,并因此减少与企业集团其他内部职能进一步融合的可能。管控模式的专业性最终导致其在财务职能领域内进行新一轮部门化,管控模式下的共享服务成为企业集团内部专业性财务处理和管控平台。

6.相关职能流程整合

尽管专注于财务领域,管控模式一样存在追求规模经济的要求,并可以就与财务职能相关的审计、风险管理、收入管理等流程在企业集团内部考虑整合。由于管控模式下的财务共享服务具有职能部门化特征,与开发性、跨部门的服务模式区别明显,这种整合只能在企业集团基于价值链流程的研究和协调基础上进行,且增加规模的实际效果并不容易确定。

由于会计基础工作的特殊行业要求,管控模式实现其追求规模的梦想可能得以在企业外部实现。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标准化的数据处理要求以及数据处理业务在规模门槛方面的限制可能使部分中小企业愿意使用企业集团已经成熟的专业化处理平台。当然,这种外包在管控模式下的财务共享服务工作品质已经得到社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实际认可情况下会更容易发生。

7.小结:发展路径与方向

管控模式下的财务共享服务也是以承接、运营企业集团内部共性、重复、可简化优化的基础会计业务起步,并不断在会计基础工作、内控和风险防范、资金管理、收入管理等方面进行流程和功能的完善、细化,同时整合、强化财务及相关业务的流程化管理。

管控模式下被整合强化的财务管理职能、内控职能等一方面会进一步推动企业集团财务脱离“会计核算型”轨道转向战略财务管理,协助企业集团实现其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另一方面,由于财务行业的整体性外包趋势不断增强,会计基础工作及财务业务、数据处理需求增加,其会计基础工作部分可能成为企业集团内部率先市场化独立运营的专业外包平台,外接其它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以求得规模化处理所带来的成本收益,降低管控型财务共享服务整体处理成本。

三、共享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正如艾尔弗雷德・钱德勒在其经典著作《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企业历史的篇章》中提出的观点,企业组织结构变迁随企业战略变化而变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选择也与企业集团自身战略目标和定位有着较大关联。

企业集团战略直接影响组织结构,影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选择。企业集团根据不同战略考虑,其组织结构可以分为战略规划型(针对相关多元化战略)、战略控制型(针对单一业务战略)、财务控制型(针对无关多元化战略)三种模式,不同组织结构模式下的企业集团财务组织职能和定位不同(汤谷良、付阳,2005)。战略规划型企业集团具有总部高度介入业务经营单位计划和决策的特点,业务权利高度集中于企业集团总部并广泛运用整合机制,所以选择管控模式运营较为适合;战略控制型企业集团总部较少应用整合机制,集权化倾向不明显,财务控制型企业集团一般采取分权模式,基本不采用整合机制,这两种组织结构选择服务模式可能更加适合。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现状与环境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选择因素。柯明(2008)的研究认为,由于目前存在诸如法律环境、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内部流程等不完善、不到位等因素,中国集团企业的现状更需要实行集权管理为主的财务共享管控服务模式,实现财务控制型管理,以保证整体发展战略在分、子公司得到贯彻和实施,有效降低分、子公司的财务、运营风险。

企业集团所处的环境变化及其自身调整压力能力和方向是财务共享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基于环境、技术和规模属于被共同认可的影响组织结构的因素的基本认识,尚直虎(2010)研究了高新技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进行自身调整的方式,发现企业组织结构正在出现部门无边界、网络化、类市场组织结构等趋势。当前,国内企业集团大多为科层制或矩阵式结构,采用管控模式进行内部职能和资源的整合集中效果良好,且执行和转换成本相对较低,容易见效。

但在目前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面对市场发展机遇和巨大经营压力并存的情况,企业集团也可以重新考虑共享模式的目标和定位,采取具有部门无边界、网络化特征的服务模式,并使之向类市场组织结构方向发展,在收缩企业集团规模同时降低成本并提高流程效率,最终达到重组企业集团内部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突出企业集团核心竞争能力的目标。

企业集团内部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可能带来的风险的认知及态度对财务共享模式选择有较大影响。财务共享服务实施存在战略、组织和执行等三个层面的风险,具体包括选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选择、高额初始投资与较长时间的盈亏平衡期、冲击原有体制等(何瑛,2010)。选择不同模式意味着日后推行财务共享服务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力度和范围存在差异。比如为避免冲击原有财务管理体制并造成财务共享实施后可能形成的管理真空,可以采用管控模式;而要求以取得盈亏平衡为第一目标的企业集团则应该考虑服务模式。

此外,企业集团内部结构调整方向和模式、各部门对实施共享服务为企业带来影响的评价和认知异同等也是影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成功实施财务共享涉及人员、流程和技术三大核心要素,并面临对原有体制冲击的风险和内部机构、人员抵制的压力(何瑛,2010),需要企业集团根据对财务共享服务的期望和定位,并结合自身战略和内部结构调整做整体考虑。

有些对财务共享服务的片面看法也会干扰共享模式选择决策。不少人对财务共享实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企业集团内部所有问题都可以等待财务共享一起解决、财务共享服务不会增加企业集团成本等等(矫艳、王兆蕊,2010)。⑦这些片面看法导致模式选择决策上的错误,比如为一揽子解决所有现存问题而要求同时做到管控与服务模式等错误决策,或者在选择服务模式的情况下却又要求同时达到诸多管理目标等。这些问题都应该在共享模式选择过程中加以考虑,努力甄别和反思。

总之,共享模式的选择与企业集团自身发展要求和定位直接相关,影响企业集团内部结构的调整及核心竞争力培养,也影响企业集团财务组织功能和目标的实现。其最终确定应该与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环境、自身发展要求和定位、企业集团资源状况和企业文化氛围、企业集团的核心经营能力培养方向、整体风险的认知和抵御能力,以及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的动机等相联系。

【参考文献】

[1] 布莱恩・伯杰伦.共享服务精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瑞君,陈虎,胡耀光,常艳.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及实践[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6).

[3] Barbara E.Quinn,Robert Cooke,Andrew Chris.Shared Services:Mining for corporate gold.1998.

[4] 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Accounting

[5] Profession,ACCA Report,2002.

[6] 艾尔弗雷德・钱德勒.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企业历史的篇章[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7] 汤谷良,付阳.基于战略的集团组织设计及安排[J].财会通讯,2005(6).

[8] 柯明.财务共享管控服务模式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8(12).

[9] 尚直虎.组织结构的效率和合法性――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结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

[10] 何瑛.企业财务流程再造新趋势:财务共享服务[J].财会通讯,2010(2).

篇2

关键词:公立医院;利用会计信息化加强财务管理

一、会计信息化在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优势

公立医院实现会计信息化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工作效率的提升

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升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医院财务工作有很多的核算工作,十分复杂。会计电算化转向信息化可以帮助财务工作者计算复杂的数学问题,从而大幅度节约了计算的工作时间,提升了企业决策制定和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业务联合体系的提升

会计信息化完成后的财务信息在不同工作部门之间迅速传递,各部门的业务联合体系得到有效保障,使整个公立医院的协同性提高。

(三)提高了集约化管理水平

传统会计业务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使会计流程发生了本质的改变,管理水平越来越朝着集约化方式发展。会计信息化不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传统会计电算化的简单模仿,而是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再次改造,使传统会计的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转变。

(四)减少了工作成本

会计信息化实现后,传统的纸质发票将转向电子票据,节约了纸的成本。医院工作人员依靠电脑网络技术办公,减少了医院的运营成本

二、公立医院传统财务信息化的缺陷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的财务会计信息化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

(一)财务共享面不宽

一款操作性能强,安全性能高同时功能丰富的财务软件是公立医院财务信息化的实施前提。现代技术已经能够确保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拥有这样的外在条件,而存在的主要内在问题则是信息化的财务共享面不宽。此问题主要来源于当今计信息化这一板块并没有得到医院管理层中的重视,没有让会计软件真正进入医院的核心信息系统部分,医院收费、保险和物资购买等信息系统并没有与财务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没有实现数据交换,所以即使医院有一款专业的财务信息化软件也无法实现财务信息共享。基层会计人员只有通过手工计算的方式实施财务信息处理,没有发挥出财务软件的作用,不仅没有合理利用它减轻工作量,又架空了医院财务软件,无法形成有效的财务信息化共享。

(二)会计信息化的管理问题

目前由于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时间还不长,所以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网络是会计信息化构建的基础。但是网络上存在着各种泄密和黑客攻击,都会对会计信息化带来巨大威胁。同时,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会影响医院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缺少理论的支持同样也会制约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比如传统的会计建立基础会计假设主要是在“时间、空间”的“二维”平面上单向传递。不过现在这种假设越来越难适应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系统在网络环境中能达到较高要求,使会计核算的结束时间从事后达到实时,让静态的财务管理工作走向非静态,这会造成会计假设中假设时间的消除。如果不加以正确处理这些矛盾,会计信息化在日后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艰难。

(三)全能型人才缺失

医院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充分发挥不仅需要一款操作性能强,安全性能高同时功能丰富的财务软件,同时还需要招募大量的全能型人才。使用公立医院财务部门软件的财务工作者应该是既有丰富财务会计知识储备,又懂得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全能型人才。然而现实确是当前公立医院相当一部分财务工作者由于先前都是从事电算化或者手工化会计计算,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无法有效使用财务软件,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医院的会计信息系统很难得到充分利用。在财务软件安装完成后的财务系统工作初始阶段,工作人员只能依据说明书简单操作。但在工作深入后,软件出现了故障或问题时,工作人员无法独自解决,只有联系软件供应商进行维修,这样就使得会计信息化的时间成本和工作成本双重增加。

(四)工作态度不对

信息会计化的作用不仅仅是促进会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还能促进整个医院的信息共享,完成整个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并与外界的商务信息接轨,促进整个公立医院的商业化进程。但大多数公立医院实际上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认为只需要负责医院的本来职责:救死扶伤,为社会提供医疗保健的服务这些就足够了,这种态度就使得医院的会计信息化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且公立医院的发展相对滞后。还有些医院管理部门虽然对财务部门有所重视,但是重视度不高,认为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已经是实现了会计信息化。这同样犯了很大错误。

三、关于公立医院如何深化会计信息化的几点对策

(一)增宽公立医院的财务共享面

为了应对公立医院财务共享面不宽的问题,笔者有两点想法:首先是医院需要主动和提供财务软件的软件公司合作,利用他们的技术能力结合医院实际财务状况,设计新的符合两方最大利益的财务软件,以当其在医院财务系统中运用时能够深度实现财务信息共享;其次是通过构建软件对接平台,增加软件对接接口,建设医院财务信息的“中转站”和“高速公路”,对财务信息“提速”、“提量”。笔者相信,在这两种措施的实施下,会计信息化能越来越多的发挥其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二)优化公立医院财务共享的管理方式

公立医院财务共享模式的缺陷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缺少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一个优秀制度的建立,首先需要公立医院拿出足够态度,结合同行业经验和自身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能管理、能促进医院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先进制度。同时,能否落实此制度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实施,只有理论上的设计,一切都是只有章程缺少实事的情况,那么这一切都将成为纸上谈兵。所以公立医院必须做好这两点,才能体现出财务信息化在医院财务管理模式中的重要地位。

(三)提高全能型人才数量

对于我们医院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而言,培养和引进会计信息化专业素质多功能型人才可以有效清除会计信息化发展道路上所存在的障碍。所以医院方面应该对工作人员进行有组织化的培训,以此来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还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教育,以此来巩固他们现有的技术层面,能够取得信息化技术水平上的提升。所谓的培训不能只是有名无实,而是要实事求是的做事情,切切实实的进行职业教育,才能提高目前在职会计人员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水平。医院必须根据财务部门的工作需求从不同渠道引进大量多功能型人才,而且将他们合理的分配到属下各个部门。只有这样,医院会计信息化系统才能得到更良好的发展。

(四)树立正确态度

公立医院自身所面对的外在环境充满着竞争,其生存环境复杂而又激烈。医院方面为了避免被淘汰,就必须有财务战略、预测和决策等方面的进步。公立医院方面为了取得有用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首先得实现财务信息化。而实现财务信息化的首要就是让医院管理部门明确财务信息化对医院的必要性。管理部门的有了正确态度,就能更好的反映会计的职能,加快建设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工作进度;其次,由于实现了会计信息化,财务自动化核算处理,曾经繁重、重复的会计工作将变得异常轻松,这将使会计人员有机会参与到医院的经营管理工作中来;会计信息化可以让财务信息被实时追踪,这样就方便财务人员利用其职能促进公立医院内部各信息系统之间的共享,做出正确决策,既强化了医院其余部门的职能,又提高了整个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婧如.Z公立医院集团化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

篇3

审计具有两大职能:经济监督与经济评价。事业单位开展审计工作能督促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财经法规与财务制度,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发生及财务漏洞的堵塞。本文试从如何有效加强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展开分析。

关键词:

有效加强;事业单位;审计工作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的职能,他能够加强预算管理,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监督相关负责人员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事,预防减少犯罪的发生和财务漏洞堵塞。审计一方面具有制约作用,能促使事业单位形成权力制约;另一方面有利于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蓬勃进行,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下面笔者就如何有效加强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事业单位开展审计工作的困难

国家审计的最高原则是依法审计,国家审计的最高目标是促进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和依法履行自身职能。审计工作的进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的事业单位能够正常开展,但随着工作的深入,仍有一些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存在难点,无法顺利进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首先是审计工作任务庞大而力量不足;其次是部分事业单位不遵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给严格执法造成阻碍,甚至某些单位领导对单位的财务状况重视不够,使得有了滋长空间;再次是效益审计的开展难以解决铺张浪费的问题。

二、有效加强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策略

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开展虽然面临很多困难,但审计部门必须要勇于面对,迎难而上,依法开展审计。有效加强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审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专业水平高、敬业精神强、具有政治敏锐性的高素质审计人员。审计工作能否发挥显著作用,关键在人。所以,这就要求审计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要重视审计队伍的建设,提倡相关人员进行再学习与再培训,不断增强专业水平,选拔和培养年轻的高素质人才,打造一支优秀的审计队伍。一是要不断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单位表现出色的员工参加外出培训,开展专业竞赛,邀请相关专家教授进行讲座,增强专业素质。二是要开展定期轮岗。让单位的工作人员轮流值岗,对不同的业务要做到熟练于心,并根据单位实际组织内部交流,帮组工作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三是要利用先进网络科技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网上分享一些珍贵的审计经验和审计动态,让工作人员对审计的开展情况有一个及时地了解,实现整体素质的提高。四是要提高员工职业道德。在单位要着重选拔表现优秀、专业水平高、办事能力强的人才,做到准确选人用人,营造竞相发展、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提高凝聚力和竞争力。现今,我国审计人员较为缺乏,所以培养出色的审计人员首先要重视审计培训,快速提高事业单位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使每个审计工作者做到懂审计、精审计、熟练运用审计方法,不断扩充和更新专业知识,这样才能形成作风好、素质高、工作强的审计队伍。

(二)增设内部审计机构部分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对审计工作不重视,态度不积极,这种行为不仅增加了审计工作量,也使审计效率大大降低,使审计工作难以顺利进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这是新修订的《审计法》第二十九条对审计工作的规定。因此,在事业单位增设内审机构很有必要。为避免增设内部审计遇到问题,建立一个独立的内审机构显得更为必要。内审机构必须独立执行审计职能,与其他相关部门分开,由以前的会计导向型向管理导向型转化。事业单位只有依靠以管理为导向的内审机构的监督,才能得到有效发展。

(三)使审计工作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也应该走上信息化的步伐。不论是接受审计的事业单位,还是审计部门,都应该紧随信息化的时代潮流。第一,要创设信息共享平台。事业单位的内审信息是进行调研交流的重要资源,我们应利用其实现单位内的资源共享。拓宽共享信息渠道,建立信息交换网络,实现国内不同审计机关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第二,要促进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使信息获取更加便捷,为审计人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促进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四)减少审计成本,增强审计效率审计主体开展审计工作造成的一切资源消耗统称为审计成本,它可以看作是审计时间与审计时间之比。审计成本是平均单位审计成果中花费的审计时间,节约审计时间,扩大审计成果能使审计成本大大降低。1、节约审计时间。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树立成本观念,提高工作效率,采用较为科学的审计方法,节约审计时间。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严密组织审计项目,已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鼓励审计人员各施所长,利用互联网辅助审计工作,提高审计人员的办事质量和效率。2、扩大审计成果。要想实现审计成果的扩大,必须增强服务理念与监督力度。审计人员还应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新方法,分析新问题,凭借优秀的审计成果交出完美的答卷。3、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审计工作有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种。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应将三者相结合,思考严密,防微杜渐。除此之外,审计工作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因此,审计人员必须要具备严谨的职业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为事业单位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只有依法审计,秉持正确的审计观念,进行合理预算和支配,才能够实现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审计工作是否质量好、效率高关系到各级事业单位的命运。虽然目前我国审计工作存在一些阻力,但只要结合事业单位的具体实际,实行正确的方式策略,依法审计,就能有效加强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从根本上保证事业单位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张芸芸.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年14期.

[2]范丽梅.浅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篇4

 

讲话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体,通常指重要会议上领导的发言稿件。以下是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同志们:

此次全县厉行节省、避免浪费糜费发动大会,是经县委、县县政府研讨决定召开的一次主要的大会。大会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具体贯实上级和我县厉行节省反对浪费糜费有关文件精神,具体发动部署该项工作,推进超凡发展、跨更加展。刚才,书记宣读了《县党政机关厉行节省反对糜费的施行意见》,县财务、审计部分的负责同志从操作层面上,谈了很好的贯彻意见,我完全赞同。大会完毕前,县长还将作强调,请大家认真学习体会,切实抓好贯实。下面,我就扎实做好厉行节省、反对浪费糜费工作,谈三点意见:

1.认清情势,进步看法,精确掌握厉行节省的主要意义。

        厉行节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党的优秀传统。结合当时情势和详细县情,抓好厉行节省,削减开支,意义严重,尤为紧迫。

一方面,增收难度大,必需厉行节省。截止8月20日,财务总收入完成4.39亿元,增进34.48%,普通预算收入2.95亿元,增进41.13%,固然总体情势持续好转,财务盘子不时做大,但财务总量仍然偏小,增幅有所下降,尤其是普通预算收入中还计入了省级5种共享税,可用财力没有料想的那样多;

另一方面,支出压力大,必需厉行节省。各项刚性支出增进,特殊是重点工程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社会保证、任务教育、民生工程等支出大幅度添加,资金保证任务很重,财务情势仍然严肃。因而,不节省难以谋发展,不节省难以兴事业,同志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清醒看法、精确掌握当时经济情势,把思想看法一致到县委、县县政府厉行节省的决定计划部署上来,一直切记“两个务必”,结实坚持过“紧日子、穷日子”的思想,集中财力办大事,保证有限的资金用到最急需的当地。

2.突出重点,务务实效,严厉落实厉行节省的目的要求。

      《意见》明确提出了往后一个期间厉行节省、避免浪费糜费的详细办法和硬性规则,每一项都是针对当时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响激烈并且浪费糜费景象轻易发作的范畴,目的十分明确,办法十分详细。各乡镇、各部分务需要依照《意见》要求,认真抓好执行总的来说,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突出一大目的。围绕“清廉、节省、增效”,严厉节制普通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转本钱,进步公用经费运用效率,握紧拳头集中财力珍重点、办大事。

完善两套机制。坚持从机制体系体例动手,发扬财务调控功用,在源头上节制开支,削减糜费。一是完善财务预算约束机制。将预算单位一切收入归入预算治理,进一步扩展国库集中付出和县政府收购范围,稳步推进公事卡结算准则,完成财务预算精密化治理。对违犯厉行节省规则的预算追加或调整请求,县财务部分一概不再受理。二是完善资金运转监视机制。健全掩盖各级财务的资金运转动态监控机制,有用整合部分非税收入征管等信息资本,严厉执行“进出两条线”,全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单子电子化变革,保证财务资金高效运用、平安运用。

做到三个削减。削减开支不等于不花钱,紧缩本钱不等于不做事,完成三个削减就是要又快又省地办妥事、办成事,用起码的钱取得最大的效益。一是用车、招待和大会支出,要在近3年均匀数上削减15%,今后每年支出准则上不得超出上年度的5%;二是因公外出经费要在近3年均匀数上削减20%,今后每年支出准则上不得超出上年度的10%;三是电、油、水目标要比上年削减5%。

抓好四项工作。增强监视力度,规范审批顺序,保证落实到位,坚持高效务实的优越形象,做到“两严控、两推进”。

两严控,一是要严控楼馆建立。准则上禁绝新建办公楼,禁绝建立培训中间、宾馆、款待所等楼堂馆所。办公用房前提确有坚苦的,可在现有办公用房存量中调剂。二是要严控各类活动。大型活动由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评论决定,小型活动由县委、县县政府分担指导审批,并从严节制规划和经费支出。

两推进,一是要推进节能减排。增强空调、电梯、照明、办公设备和自来水运用治理,削减水电糜费,增强节能革新,进步公共资本应用效率。二是要推进财政公开。严厉节制非建立性、非开拓性项目开支。各单位必需在每年的7月10日和次年1月10日以前,公倒闭贴各项费用支出状况,盲目监视。

3.精心组织,严厉审核,保证厉行节省工作获得实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做好厉行节省工作,关键就在狠抓落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乱抓;抓而无效,等于白抓。各单位必然要依照县委、县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不等不看,不观不望,敏捷行动,抓好落实。

一是狠抓组织施行到位。各单位要抓紧制订详细施行方案和相关配套办法,首要指导必需亲身干预,分担指导详细抓,其他指导协同抓,构成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优越场面。各有关部分要依照本能机能分工,严密共同,协同作战,构成强壮的工作合力。还,新闻媒体要将厉行节省作为当时宣传工作的重点,组织好开展全方位、深条理、广角度的宣传活动;

二是狠抓职责实行到位。要从全局动身,果断、自动和彻底打破部分好处,从群众反映最激烈的问题动手抓起,力图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完成打破,以重点打破带动全局。县发改、财务、审计、机关事务等部分。要摸清基础,坚持健全营业台帐准则,分类核准各单位近三年的支出数据,精确制订节制目标和紧缩比例,严厉依照核准的节制目标进行审批,切实催促治理对象落实节制目标,从源头节制违规超控问题发作。对不符合厉行节省要求的项目一概不予同意,经费一概不得拨付。还,进一步增强对已同意项目和拨付经费的跟踪问效,实时阻止执行中的违规行为发作。

三是狠抓责任追查到位。县委、县县政府将组织人员按期不按期的检查发展状况,不逃避问题,不流于方式经过发函督办、现场督办、跟踪督查等多种方式,催促有关单位整改到位。对结果分明的,要表扬奖励;对工作不力、发展不快、成效不大和完不成目的任务的单位,要进行传递批判并视状况扣减经费。

篇5

裁员涉及高昂成本

一个公司该如何评估裁员所涉及的所有短期和长期成本,从而确保其是一项正确的措施呢?从短期来看,公司将发生遣散费和福利费用,其他间接和直接的费用也随之出现,这些成本将使得解雇变得不那么吸引人了。而从长远看,一旦公司业务再次转暖,较之企业主将要花在重新招募员工上的费用,所节省的成本就太逊色了。

短期成本 "执行解雇的公司发现,要想降低成本,在短期内会付出一定的代价。"Center for Workforce Effectiveness的合伙创始人N. Fredric Crandall如是说。除了遣散费和福利费,还要付应计的休假和新职介绍费。

根据Bliss的看法,还有其他短期成本需要考虑。他说:"辞退员工需要花费时间。"经理们不得不花费时间坐下来,委婉地把坏消息告诉给员工、整理书面工作、重新安排工作给留下的员工、培训那些很幸运留下的员工如何完成他们已经承担的工作,而且还要处理其他与解雇直接有关的员工——所有这些既费时,又费钱。

裁员对于幸运留下的员工的不是很明显,但仍有很重要的短期财务影响。"士气直接影响生产率,"Bliss说。他估计,每个被解雇的员工每周将花费公司该空缺职位薪酬和福利的50%,即便有人在行使这些职责;如果该职位完全空缺的话,这个比例会上升到100%.其他间接的成本包括损失知识、技能、联络人以及顾客,这些都很难量化,但是在决定解雇员工的短期成本方面却是真实的因素。

长期成本从长远看,一个企业最初节省的成本可被随之而发生的费用所抵消。"我所见到的最可笑的事情是,公司也许在短期内使得平衡表看上去很漂亮,但是后来又不得不雇佣员工,"HR Advice.com公司的负责人,高级人力资源专家 Bob Hoffman说。本质上,只有公司不需要重新雇佣员工,成本节约才真实,而在多数情况下,这段时间并不长。Crandall说:"解雇员工后,大多数公司发现,在18个月内他们又回到了解雇员工前的用工水平。"他补充说,几乎没有公司可以从裁员上获得长远的利益。

裁员往往会产生混乱、猜疑、挫折、士气低落、生产率下降、忧伤以及组织冲突。全面理解裁员的切实缺陷,应当是任何劳动力管理决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对解雇者情绪和实际后果不作将会引起更严重的问题,甚至超出你的想象。

从裁员产生的长远影响可以看出,它对公司产生了一些重要费用,尤其是当组织决定需要重新雇佣员工时。老板将为吸引有价值的人才而支付额外费用,包括招聘和筛选应聘人员的成本。老板还必须使新员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且在这些新员工变得老练起来的过程中,还得让主管人员提供其他指导和支持。

根据Crandall的看法,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即如果公司保留已解雇员工可获得的生产率与新人在熟悉工作中的生产率之间的差额。"该费用可以达到两倍或者三倍于被解雇人员的年薪酬,是新人年薪之外的一项额外费用。"他补充道。

所以,裁员真的值得一试吗?乍一看,裁员似乎是个简便的解决办法,但是从长期看,其实不是一个合算的战略性决议。

避免裁员有法可循

Hoffman相信,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有助于公司避免裁员事件。他的建议是:出公司理想的用人水平,确定在不景气时供养他们的方法。

类似地,许多公司使用单位员工利润的计量方法。分析利润下降的确切原因可以揭示出更有效的节约成本的措施,Bliss如是说。或许公司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产品或者服务领域,而公司对处理该领域却准备得不充足。可能一个或者多个顾客已经成为公司的拖累,再与其做业务已无任何价值。那么,去掉一个产品或者服务线,或者过滤掉那些特定的顾客可能使得公司可以削减成本而不用裁减人员。

按照N. Fredric Crandall的看法,探索其他节约成本的措施——例如,各种选择性的工作安排,像任务共享、合同工,以及在家工作优惠而缩短上班时间——也显露出一定的货币效益。甚至减少加班或者降低年终红利也可对财务状况产生足够的积极,以保证留下员工。

谨慎构思裁员战略

缩减员工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公司需要确保在执行一项裁员策略前已经有足够的依据。HR Advice.com提出了在解雇之前、在其过程中以及之后的基本的技巧。

在行动之前细察原因。在进行解雇之前,要考虑公司总体的财务状态、操作准则以及行业基准。公司其他运行方式的变化能达到同样的目标吗?用更少的人员公司能保持其竞争优势吗?从长计议通常对决策过程至关重要。你的决策对用工周期有什么影响?如果你需要在周期变化时招聘同样的人,那么去掉一个职位或具有丰富阅历的人员真的很明智吗?在作减员决策前,需要评估一下培训新员工的成本、招聘的成本以及长期战略。

了解过程。在选择取消职位的员工时,有时经理们会使用不适当的标准。为安全起见,用工和重新委派的决策通常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工作阅历和技能、业绩以及在公司或者职位上的服务年限。

在裁员过程中传达真实的消息。实际的裁员行动是如何沟通的,这对解雇后的后果可产生巨大的影响。应当非常小心地告诉员工,公司选择裁员策略的确切原因。为你的顾客准备一份正式的通知单。关键是给所有的顾客发送一致的、有关减员行动的消息,避免你的客户因为间接地听到这个消息而导致不适当的结论。

在裁员之后准备好工作流程分配策略。评估裁员后的工作流程,以确定保持生产率的最佳,同时找出最不干扰和影响留下员工的途径。

与关键员工及时沟通。减员之后,许多有才能并且追求稳定的员工由于害怕经济的不确定性,可能选择一个更安全的老板作为避风港。对遭受影响的老板来说,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暗示一种风险与报酬的文化气氛。强调在最有竞争力和创业精神的组织中,那些做出巨大贡献的员工将获得最大的回报。减员之后的日子,是向员工解释公司认为他们必须留下来的极好时机。聪明的经理将定期与员工沟通,以确定不满程度和因其离开会对公司造成的损失。当知道一个人的意图时,可以准备好挽留计划以便留住组织中的最佳人才。

篇6

路透集团近日与《国际先驱论坛报》签约,从2008年1月7日起为后者的财经版面提供新闻内容,由此开创出一种新的媒体收入共享模式。双方将打破多年来的媒体内容供应协议惯例,《国际先驱论坛报》无需向路透支付内容使用费,而是与路透共享路透新闻为其印刷版和网络版带来的广告收入。这种不同寻常的安排为媒体行业在网络免费新闻随处可得的今天探索新的收入来源树立了一个先例。将有4名编辑负责为《国际先驱论坛报》选稿。

此次路透签署的协议覆盖《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欧洲版和亚洲版的整个财经版面,版面名称也将相应改为“路透商务”和“路透亚洲商务”。高顿说,与路透签署的这项协议将“有可能”减少《国际先驱论坛报》的编辑成本,但他同时表示,《国际先驱论坛报》没有缩减自己记者所写文章篇幅的计划。两家公司皆拒绝透露这项广告收入共享协议的具体财务条款。

根据协议,路透还将为《国际先驱论坛报》的网络版提供视频报道,而路透当前的公司客户也可享用《国际先驱论坛报》的文章内容。

据路透媒体执行董事莫尼克・维拉称,路透眼下还在全球各地寻求与其他报纸进行类似的合作。

《费加罗报》:中国将成为第二传媒大国

据法国《费加罗报》2007年10月24日报道,中国人、印度人、巴西人和俄罗斯人都对传媒和娱乐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未来5年,这4个国家在传媒娱乐领域的发展将会占到全世界增长的1/4。从2009年开始,中国将超过英国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传媒大国。

篇7

关键词: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235-01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一些高校相继在教学改革、行政管理以及后勤管理等方面出现了各种问题,导致学校的内部控制环境越来越复杂,怎样解决目前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成为高校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

一、内部财务控制在高校中的作用

从内部财务控制在高校中的运作来看,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和方针在高校内部得到贯彻和实施,通过健全完善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可以对学校的各个部门、各个教职员工进行有效的监督;二是实现了对会计信息的控制,确保了各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可靠性;三是保证了高校各种财产、物资记录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四是通过建立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对高校经济环节中的采购、计量、领用等环节进行有效监督,避免各种损失和浪费现象的存在及产生,继而杜绝各种贪污行为。

二、目前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对内部财务控制的高度认识

目前,个别高校的管理者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以及传统资金传统体制的影响,不能够清晰认识到高校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缺乏对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相关理念的正确认识和理解。部分领导将高校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片面的误认为是财务人员的工作,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导致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有部分管理者无视甚至破坏内部财务控制程序,导致高校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给高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对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导致内部财务控制的相关制度不能得到落实,内部控制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制约了高校财务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制度难以落实

虽然说很多高校都针对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按照制度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执行。这主要是管理者的观念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想到通过制度进行处理,对于一些重要的决策没有经过集体商议而是由个别领导说了算,从而导致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失去了自身的作用,进而引发一系列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甚至还出现个别管理者侵吞公款、行贿等违法行为。

(三)高校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

高校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高校的资金筹集、投资决策等环节缺乏风险意识。最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教学设施、高校建设以及师资匹配等方面所需要的资金都在不断增加,因此难免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这就需要高校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然而个别高校在实施多元化筹资的过程中很少考虑到投资带来的风险,因不能及时地对这些风险进行论证和预测,导致融资的数额和高校的还贷能力不能匹配,从而引发高校因负债规模增大而所需要承担的财务风险也不断增加。二是高校资产的利用率不高,资产存在闲置、流失情况。由于高校在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中关于资产核算方面的规定不够健全,对购入的资产缺乏资本化处理,而是采用一次性列入支出的方式,这样会导致资产流失和浪费。

三、解决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

针对上述问题,高校管理者首先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建设,要彻底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全校的教职工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性和作用,不断加强学习,养成自觉遵守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习惯。二是高校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关系着整个学校的运行,这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它还与高校各个部门和教职工有直接的关系,只有实现上下齐心才能将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三是要进一步加强高校领导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养成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习惯,并自觉抵制各种腐败行为,使其能够在全校遵守制度方面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二)完善高校财务组织体系,建立财务控制制度

高校要加强自身的内部财务控制,就应该从自身的发展和实际出发,结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对自身现有的财务制度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并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适应信息化环境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和财务审批流程,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建立建全财务组织,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相关个人,增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感。

(三)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控制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是高校管理领域里信息高度集成、共享和互动的管理平台,牵涉高校的各项管理,涉及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它可取代或整合各部门原有的管理系统,因此,高校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建立高校财务管理系统对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尽快推动管理系统的建立。高校可以通过该系统对与财务相关的业务进行检查和监督,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工作效率,对高校的财务状况进行反映,从而实现高校相关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信息公开。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内部财务控制作为高校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证高校资金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面对当前新的发展形势,高校管理者只有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理念,确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公共财政制度背景下现代高校的管理思想,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完善财务组织体系,建立建全财务控制制度以及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控制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等几方面人手才能实现高校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海燕.高校内部财务控制现状剖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114-117.

篇8

关键词: 信息化 一卡通 功能 延展

校园一卡通是采用IC卡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基于智慧校园的多功能应用管理系统,借助数字校园应用系统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1] 校园一卡通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理念的结合,从根本上改变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方式,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财务部门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下面是笔者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体会所谈的几点认识和看法,以推动校园卡功能的完善和高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一、校园一卡通现有的功能

校园一卡通通过一卡通中心来实现制卡、充值、结算、密码管理等功能,全校师生员工可通过触摸屏、网页、手机等方式进行自助服务,开展身份识别、校园金融交易、银行与学校联网业务等各项服务。其功能覆盖了教学、科研、后勤管理、学生管理及校园生活等各个领域。一般情况下,校园一卡通的功能和用途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校园消费

校园一卡通可广泛应用于支付校园内的各种费用。如餐饮收费、超市购物、上机收费、洗浴、游泳健身、医院诊疗、资料复印、班车乘坐、体育场馆进入、自行车存放、各类补贴的发放与领取等。

(二)校园管理

校园一卡通采用实名制管理,可用于身份识别、图书借阅、门禁出入、学籍注册、学生选课、学籍学分、考勤考绩、医疗信息等管理工作。

尽管目前的校园卡给广大师生带来了诸多方便,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式管理模式,也较大地提高了高校的管理水平,但它的功能还仅仅局限于高校内部,并且在管理、功能方面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二、校园一卡通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各高校相继建立起了自己的校园卡系统,利用计算机系统对校内各部门、各子系统进行实时的数据统计、财务结算及报表生成等。校园一卡通的广泛应用,使得学校财务工作的效率大为提升,财务管理也走向了信息化。然而,校园一卡通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多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一)充值途径单一

目前,校园一卡通多采用现金充值和银行圈存相结合的充值方式,理论上节约了学校的人力资源,弥补传统手工单一充值方式。事实上,这种低效率、多弊端的手持现金排队充值方式依然是各高校同学们钟爱的充值方式。每到周一、放假返校第一天、课间休息时间等,充值窗口都会准时排起充卡长龙。而快捷的银行圈存机几乎是无人问津,甚至还有一部分同学对银行转账心存疑虑。这样造成学校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同时也阻碍了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二)功能单一

由于校园一卡通系统属建设晚,发展快。初期规划又没有根据部门的管理要求,结合系统当前情况和实际需要,做出科学的整体和长期规划。规划及网络系信息基础的相对滞后,造成校园一卡通应用系统与传统的设备无法兼容,资源不能合理配置,技术上也难以实现财务系统和一卡通系统的对接。没有网络数据共享平台,无法实现总统计、全面检索的一次性操作的功能。各应用系统都有各自专用的卡或证,不能通用,用户必须牢记不同的帐号和密码,也加大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一方面,校园一卡通信息是以电磁化形式存储的,容易消磁,相关财务信息一旦丢失,势必增加了持卡人的资金风险,给持卡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一些软件公司维护人员太少,学校自身又无法提供后续服务支持,给高校的系统互联互通和升级换代带来了很大障碍。

(三)信息系统缺乏整合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校园一卡通必须且只能有一个权威的电子身份和认证系统。在现实校园,每位成员都有一个固定的身份。对于数字化校园中的每位成员,在数字空间中也需要有一个固定的身份,即电子身份,要建立一套统一的身份管理系统,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电子身份访问数字校园中有权访问的任何系统。电子身份的确认需要身份认证技术,有一个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供各应用系统使用,并且有单一的注册中心统一为各部门服务。该中心必须全面收集所有人员和部门数据,建立共享数据库, 并且作为权威管理机构负责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目前,一些高校运行的一卡通系统实际上就是一卡多用系统,没有接口,系统间操作相对独立,数据的获取、加工、传输只能从一个系统导出后再手工导入到另一个系统,难以保证其数据的一致性。数据库没有实现实时连接、信息不能高度共享,直接导致信息不对称,降低系统性能,影响一卡通在管理中的功能发挥。

因此,完善一卡通的功能势在必行。笔者拟提出如下设想和建议,以进一步发挥一卡通的潜在功能。以达到高校管理的现代化。

三、信息化条件下校园一卡通的潜在功能

(一)信息查询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高校的财务管理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信息化手段,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校园信息资源数字化,校园网上信息将有更好的组织和分类,满足用户的需求。持卡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学校任一个校园网登陆进行个人信息查询。用户在网上也可快速查询到校园卡在校的充值、消费流水,密码修改、卡片挂失等操作及自己所需资料。

一卡通在校园网中起桥梁作用,通过它把校内各部门管理子系统信息连接,重要数据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形成统一规范的数据格式。有了共享空间,财务部门可以在校园网上直接收集分散于各业务部门的基础信息,进行一卡通相关业务的查询操作,直接为会计系统所使用,轻松实现相关费用划转、账务核对、数据统计等工作。

(二)网上充值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增加,原有的人工充值模式已经不能保证学生及时、准确充值了。为了节约时间,简化学生充值流程,有些高校和银行建立了网上充值转账系统。开通一卡通和网费的网上电子支付业务,连接外网后通过银行卡进行网上电子支付,实现网上充值。充值金额立即到账,即充即用,并可进行充值实时管理查询。这种方式很值得借鉴。

校园一卡通与银行系统顺畅连接,其与用户的银行账户绑定后,卡内保存了持卡人的详细身份信息,校园卡与银行卡直接关联,可以通过银行转账来实现卡内充值,可以在校内外进行各类金融活动。在本人授权的前提下,当校园卡内金额不足时,系统也能自动从绑定的银行卡向校园卡进行转账充值。这样减少现金流动,方便了持卡人,同时也拓展了银行业务。

实现网上充值不需要排队,直接办理充值,不仅节约了教职工的排队时间,方便同学用餐,更有效缓解了窗口拥挤状况,彻底减轻了学校收费员和查询人员的管理负担。同时为全校提供了一个安全、有序、舒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三)一卡通金融化

一卡通运行初期,为了便于管理,仅限于学校内相关部门的清算结账业务,无法进行教职员工工资管理、师生乘车、校园门禁、学生学费的批量代缴代扣、校外商场购物等,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校园一卡通。为此,高校可以借助成熟的网络技术和先进的卡技术,更新现有的网络设备,高校要主动与银行积极探讨并尝试增强校园卡自主收缴功能。采取在一张卡上设置不同电子钱包、不同安全级别的形式,实现银行卡与校园卡两卡合一。铺设银行专线,校园一卡通系统与银行端的前置机相连,形成银校系统的实时高速通道,银行卡与电子钱包、账户之间可以实时转账。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学生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一卡通实现有效对接后,新生录取时能方便地将学校招生时产生的数据转换为新生数据加入学籍数据库,系统实现了“批量自动快速发卡”、“学费批量自动扣缴”,并通过校园卡预存预缴学杂费、住宿费、教材费、考试报名费等,实现注册、缴费、建档、宿舍分配等迎新手续一次刷卡完成,实现了新生入学手续的规范化。在此基础上,学生管理系统对即将离校的毕业生也能提供实时准确的缴费信息或信用信息依据,采用批量退款的功能,轻松完成学生离校退款任务,而且大部分的离校手续都可以通过系统完成,方便快捷。因此,校园卡金融功能与校园管理功能充分结合,切实实现校园管理消费一卡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园一卡通。

四、结束语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全面建设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系统之一。校园一卡通的广泛应用,不但满足了学校不同管理层次的需要,对高校的财务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要实现校园内真正的数字化管理。高校除了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还需积极与软件开发商、银行加强沟通与深入合作,延展校园一卡通系统卡功能,共同促进一卡通的健康发展,为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幼娟.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研究[J].网络财富,2010

[2]陈军.校园一卡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12

篇9

【关键词】企业 会计信息化 企业管理

最近几年,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全面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其信息化的应用和拓展已经成为未来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而其中会计信息化建设也已经是会计发展的必经之路,由此可见,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对其未来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耗时长且复杂精细的现代化工程,必须要有专业的通讯技术人才以及会计人才作为工程的基础保障。而我国目前的信息化建设现状是:第一,会计专业素养过硬的人员不能很好的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软件和信息技术,对相关的会计软件操作过程中突发的状况也不能及时的反应和应对。第二,精通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软件以及通讯设备的人员对会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不够,对会计的认识也比较薄弱,不能将现代技术与会计知识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由此可见,企业极其缺少关于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复合型人才,而也正因为如此,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才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二)数据、信息交流困难。

企业目前应用的财务软件和会计软件的规范性和通用性都比较弱,数据和信息记录格式都不够标准和规范。但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去看,应用模块是限于财务数据分析和财务报表处理,但是因为企业的办公系统都是在不同的应用软件和操作平台下研发的,因此其系统的数据格式、数据形式以及数据类别都是各不相同的,且兼容性和安全性都得不到保障。各个企业为了保障公司机密不被泄露,很少与其他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共享,而且又因为没有相关的业界规定和协议,自然就不能够实现信息的沟通和共享,为实现企业数据、信息交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不重视领导支持。

部分企业将会计信息化片面的当做是纯技术问题,只关注技术的研发管理而忽略的领导的看法,得不到领导的大力支持。其实会计信息化涉及的内容比较复杂,并不能单纯的看成是技术问题,它涉及到企业的业务环节连接和重组、部门职责以及工作流程的管理、制定、调整、落实、分工和规划,倘若缺少领导的支持,单单是靠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会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领导享有对资金的支配和调动权,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领导支持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四)意识淡薄。

会计信息一直以来都被企业视为是商业机密,并对其进行严密保护。会计信息的分析、整理和处理以及会计系统的应用和操作基本上都是由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的,这样会使他们对会计信息化的意识比较单薄,感觉不到危机的存在,所以,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便成为了不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借口。有些企业推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也仅仅是为了减少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并不是真正认识到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这就进一步延缓了会计信息化的普及,不能使其有效的为企业管理和运行提供财务服务。

二、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主要又两个方面:第一,实现自动化生产管理,即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流程进行自动化管理、控制和调整。第二,实现财务、会计、规划、人事、资源、设备等方面的自动化管理,同时用过网络技术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物流监管、资金收支等方面的整理。

(二)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强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和整体性不但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而且是企业稳定运营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都应当充分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尤其是企业的决策人员,更应该对会计信息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并积极安排和组织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加强对自身数据信息系统、财务系统和管理系统的有效控制。企业应当针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特殊性为其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加大对计算机软件和会计软件的维护力度,及时更新和维护信息系统。

(三)完善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

企业在实施会计信息化以后,应当将会计档案进行更新和整理,将以往的会计档案信息重新录入电脑并储存。所以,企业必须要创建一套完备的信息化管理档案制度,防止因会计信息磁盘储存信息的不完整或不规范致使企业机密被外泄或损坏。企业还应当对信息和数据进行备份处理,确保信息能够被安全的保存下来。

(四)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

会计信息属于企业的机密,怎样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是所有企业关注的重点。目前因为信息安全引发的问题与日俱增,所以企业必须要提高对会计信息管理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建立健全的安全机制,例如加密技术、跟踪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应用,这些机密技术能够防止非法份子入侵对企业系统,确保企业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

(五)处理好财务会计信息化与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关系。

我国目前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仅仅是实现了会计核算信息化,即财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的完整内容是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管理两方面的信息化,财务会计信息化可以为管理会计信息化提供资金保障和财务数据,是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而管理会计信息化则是财务信息化的升华。

总而言之,会计信息化建设涉及的内容包括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切实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此看来,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乔雅辉.探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贸,2011,(8).

篇10

一、企业本质与公司管理

公司不完备契约组合中各个资源要素使用权的转让形成了公司契约组合中的原始契约,而原始契约的核心理论之一就是保本理论,即在各项投入要素增值保值最大化的过程。然而,由于公司初始契约本身存在不可预测性、不完全性等特征,依据阿宏-博尔顿模型,如果无法预期复杂的投资行为而无法明确各权责,那么可以通过适当的调节控制权的配置来达到管理企业的效用最优,即根据企业的不同状况,将公司管控权适当的分配给管理层、投资人,或根据情况制定相机政策。然而,获得了管理公司的权利并不意味着这项权利能够有效落实,这就需要相应的公司治理机制来予以保障。因此,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能够做到优化配置各个资源要素管理公司的权利,不同本质的企业,其资源要素在公司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因此,企业本质就是公司管理的逻辑出发点,是探究如何更好地发展企业的理论基石。企业中的每一个要素所有者都追求着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企业的本质取决于哪种要素所有者占据公司的主导地位,即公司的管理权分配问题。学术界给出的企业演进过程是:首先应当转变传统的股东权利至上的观念,将公司的主导权变单一集中制为多种资源所有者共享制,即让财力资本所有者证券化、虚拟化。随着发展模式的成熟,一直附属于人力资源的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源必将凸显。资本裂变的过程体现出了企业本质的变迁。古典企业的本质表现出股东权利至上原则,其余资本依附于财务资本。传统的公司契约组合体现出财务资本所有权和非财务资本所有权相分割,并形成了独立的资本要素;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经济发展的成熟,财务资本从公司管理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证券化、高虚拟化特点。新的公司经营模式不但让人力资源所有者的功能更凸显,组织资本所有者的作用更显现,社会资源也开始在企业的边际动态中体现出来。

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公司本质的认识也将越加的深入,企业也将以动态的管理模式来治理集团公司,治理动态的发展就是新时期对资本观念的深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企业作为资本裂变的各项要素的不完备契约组合,利益链当中的相关人更加关注公司的运营状况和收益水平,即确保投入资本在保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获益,这种现象可以用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斯最优理论”来解释(强以华,2006),如图1所示。把图1中切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曲线OAOB,即由两种资源要素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点的轨迹所组成的曲线就叫做交换契约线。在交换契约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交换处于均衡状态。若沿着契约线进行交换,一方效用的增加以另一方效用减少为代价。若离开契约线进行交换,总效用将减少。在交换上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MRSXY(A)=MRSXY(B)。

二、企业本质与财务会计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1990)曾经在其学术著作中写过:“财务会计理论的进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蕴含着需要深入讨论的理论问题:财务会计理论与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及财务会计理论的进步与企业发展的逻辑对应关系。应当从企业本质的角度来看待一些问题。

WilliamR.Scott从给社会带来的效益的角度将公司描述成由财务资本、人力资源、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源四个不同的资源要素的不完备契约组合。这是对企业本质的宏观性描述。实际上,公司不同发展阶段将会对应着公司不同的特性,也决定着不同的资源在不完备契约组合中所处在怎样的地位,并借助财务会计的信号理论表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资本内涵与财务会计有着本不离质的密切关系,笔者认为企业本质与财务会计理论的发展进程有着相对应的关系。从深层剖析,财务会计信息衍生于资产所有权,是资金标价分工和专业化的成果。在资本市场上资源要素拥有者通过权益的形式体现于不完备契约组合中。这种约定通过货币计量方式对公司财务以及资本形成了初始合约。这种不完备原始契约的出现也使社会流动资本转化为固定资产并予以标价,同时也出现了专用性资产。显然,最初的各类资源要素是以物质形态出现的,若仍未落实物质形态或货币标价计量的可借助资本市场的拆分。其资源的拥有者将会变成企业的实际出资者,来拥有公司的实际掌控权。很明显,在这种控制理论下,对资产定价及考评的要求衍生了按照资金、资源拥有者的意愿确定和计量属性传达的财务会计消息,归属于单方面私有契约属性。企业所有者的核心目标就是所投入的资本和公司资产在保本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获得收益,与此同时,以企业资产拥有者利益为核心的企业中的会计理论体系,就是财务会计理论传统上的“资本基本主义原则”。但是,现阶段企业理论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人力资源的特征和功能不断地被发掘,找到了创造公司剩余价值产生的动力源泉。

当代的公司契约组合中,财力资源已经表现的越来越虚拟化、被动化。而公司发展的前途终究还需依靠于人力资源的推动。因此,不应该把人力资源结合与企业剩余的关系简简单单用“激励”二字来形容。更应该是让人力资源的所有者取得公司所有权。因此,随着对企业本质的深入了解,不同的发展阶段公司会体现出不一样的政策安排,而机制的核心就是确认哪种要素的所有者在契约组合中占主导地位。从最初的简单的财务资本所有者为主导的公司掌控权集中制度逐步将要素分裂成财务资本、人力资源、组织资本以及社会资源,并形成了较为复杂的不完备契约组合,单独的核心资本理念在公司中难以分辨,因为不同要素的所有者在企业中逐步建立了所有权共享机制。然而,精确确认与计量企业剩余以及在各个资源所有者配置之间需要一个计量方式或者量化部门,这无疑就应该是财务会计部门的专长。

三、公司管理与财务会计理论

公司管理与财务会计理论密切相关,因为自愿性披露体现出不同资源所有者相互制约的财务会计职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模型理论的实现程度,简而言之,企业持久性经营的良性发展依赖于财务会计的披露。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司管理可以被看作是为了公司持久性经营而贯彻信息披露的一种政策性安排。合格的财务披露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公司管理的目标,换而言之,企业财务披露是管理公司的一个重要的项目。财务会计披露的优劣影响着公司的运营。同时,公司治理的好坏也影响着企业财务披露的要求、内容和质量。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优化、相互推动。许多实证性分析都予以了证明。从实证性研究的角度而言,许多国外学者以外国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审计委员会和企业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发现合格的企业财务报告大多是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经常沟通交流、监督评价的结果。并通过研究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公司财务报告的关系,发现越是处于困境的企业,其非独立性的董事成员就越多。这两个研究都表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有利于公司财务报表质量的提高。中国社会科学院李群教授等(2009)以亚洲1000家企业为单位研究了公司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含量与企业所有权之间的关系,发现了集中的所有权形式和金字塔模型的交叉控股结构导致了控股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益,破坏了财务报表的高质量性,使得企业财务会计披露的信息量降低,这无疑损害了外界投资者的利益。由此来看,公司管理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中,更加依赖于财务会计理论。因为公司的持续经营依赖于各个要素所有者之间相互制衡,而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恰恰能体现出这一点。换而言之,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是管理公司过程中的一项制度安排。

四、企业本质、公司管理及财务会计的逻辑契合点:资本保全理念

笔者已用实证性研究分析了企业本质与公司管理、企业本质与财务会计以及公司管理与财务会计间的逻辑契合点,那么,企业本质、公司管理和财务会计三者之间的契合点又如何呢?著名经济学家WilliamR.Scott先生的资本保全观念将这三大板块融为一体,并归纳为以下三点:资本的价值要借助企业这种不完备契约组合才能实现增值保值。对于当代企业本质的了解也从过去传统的资本观念向现代的观念演进,简单的财务、人力资源二分法在逻辑上有着明显的缺陷,然而财务资本、人力资源、组织资本、社会资源的分权掌控企业的理念则是解决企业现有问题不足的方针。资本演进从过去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为现如今的财务资本、人力资源、组织资本、社会资源。它们虽然有各自的内涵和范畴,然而对于不同治理理念的企业来说,它们四者在企业表现的地位也不同,并且相互间存在着依存关系。具体表现在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源权重的优化配置问题,以及人力资源与组织资本、社会资源的内联性,即人力资源是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基础,而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源的创造条件的前提是人力资源发展具有成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