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17:3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发展趋势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发展趋势论文

篇1

关键字:中水污水回用

0概述

在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的时候,当今世界却有80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资源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预计到2010年,还将增加8个国家,缺水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节水是缓解这一问题较现实的办法,而污水回用是一条有效的节水途径。采用建筑中水系统,使污水处理后回用,有着双重意义既可减少污染,又可增加可利用的水资源,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建筑逐步向绿色生态建筑发展的同时,建筑中水系统成为建筑给排水的一个发展方向。

不少国家已着手建筑中水道系统的研究和实施,各国根据自己区域特点确定出适合其国情的中水回用技术。早在192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CrandCanyon国家公园将处理过的废水回用于冲厕所、草地喷水、冷却水和锅炉给水。1960年科罗拉多州修建了一套中水回用系统提供高尔夫球场、公园、高速公路等的景观用水。美国在1975年的中水利用量占总取水量的38.7%,并以每年4%~5%递增。1977年,佛罗里达州建成一套200km长的中水系统为公园、高尔夫球场、校园、住宅区草地、冷却塔提供水源[1]。目前哥伦比亚城有1/3经生物处理的城市污水回用作为城市杂用水;加利福尼亚州约有200余座中水工程,城市污水回用中水量占污水总量的31%。南非温得和克市已建成处理能力为450m3/d的污水回用作中水的系统。印度孟买已建成7座处理能力为150m3/d~250m3/d的中水工程,用于补充空调冷却用水[2]。英国需用淡水量以每年2.5%的比例增长,其给水量的1/3不得不取自含有污水处理后排放河流的河段。前联邦德国70年代时的地面水污染较为严重,所取河滩渗滤水和人工地下水都是地面水经过不同处理后,再经渗滤和回灌地下的。这说明英、德两国的污水回用是客观存在的[3]。日本在1989年有844套中水设施,东京市就有日处理量约为200m3的中水系统建筑物60余座。我国北京市目前已建成首都机场、中国国际贸易中心、清华浴池等几十项中水工程,总设计能力约3000m3/d。大连、天津、青岛、太原、深圳等城市也先后建成一系列中水工程。《北京市中水设施建设管理试行办法》规定:新建的面积20000m2以上的旅馆、饭店、公寓等;新建的面积30000m2以上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型文化体育建筑等;按规定应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的住宅小区、集中建设区等都应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现有建筑属前两项的可根据条件逐步配建中水设施。

1中水水源及用途

中水水源可取自生活污水和冷却水,一般可按下列顺序取舍:冷却水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医院污水不宜用作中水水源。中水水源可分为3类[4]:A不含厨、厕排水,以冷却水、雨水、洗浴水为主的优质杂排水;B含厨房排水的杂排水;C杂排水+厕所排水。

全世界人均用水量约为100L/d。加拿大埃德蒙顿市1994年人均用水量为434L/d,漏水率为4.8%;新加坡1994年人均用水量为135L/d,比1993年增加6.5%,漏水率为8%;1981年日本东京都人均用水量为250L/d,千叶县人均用水量为205L/d;广州市1997年为350L/d[5~6]。根据不同的处理程度、出水指标和各用途的用水水质标准,中水可作不同的用途,见表1。中水的最大用途是冲洗厕所,占使用量的90%以上。以东京都为例,冲厕用水为90.6%,冷却用水为3.0%,消防用水为2.4%,洗车用水为1.2%,清扫用水为1.2%,绿化用水为0.7%,其它0.9%。

表1各种用途用水水质标准

用途冲洗厕所空调冷却洗车、消防洒水北京中水

水质标准

国家美国日本美国日本美国日本美国日本

浊度/NTU20<5~3010<1010<5~1520<5~25—

pH—5.8~9.0—5.8~9.0—5.8~9.0—5.8~9.06.5~9.0

CODCr/mg/L—<20~60—<20~60—<20~60—<20~6050

余氯/mg/L—————>0.2—>0.2管网末端>0.2

硬度/(以CaCO3计)mg/L—<300~500300<300—<200~500—<300~500—

悬浮物/mg/L10

蒸发残渣/mg/L—<500~1000800<300500<500—<1000—

氨氮/mg/L—<20—<20—<10—<10—

ABS/mg/L<1<2<1<1<1<1<1<1~2<2

大肠杆菌/个/L—0~1———0~1—0~1<3

细菌总数/个/mL—<100——————<100

BOD5/mg/L—<10~20—<10—<108<10<10

色度/度40<10~5030无不30<20~3030<20~50<40

注:嗅除北京中水水质标准为无不外,其他各种用途用水水质标准皆为无异臭味。2处理工艺流程与水质

中水原水水质不同,处理流程也不一样。我国一般采用以下几种中水处理流程[7]:

流程1(物化处理为主)适用于A、B类原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处理或气浮过滤消毒中水

流程2(生化处理为主)适用于A、B类原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流程3(二段生化处理)适用于B、C类原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一段生物处理沉淀二段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流程4(物化+生化处理)适用于B、C类原水

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处理或气浮沉淀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

日本、美国、南非等国还采用活性炭吸附、臭氧消毒、反渗透等方法进行中水处理,其中日本在中水处理及应用方面较为突出,一些实例[8~9]见表2。日本中水原水多为生活杂排水,也有试验用水和研究用水。处理流程中多采用了活性炭吸附和混凝沉淀法。我国80年代起建立了一些中水回用试点工程并逐步推广,主要采用物化与生化相结合的方法,其实例[10~11]见表3。

表2日本中水处理利用实例

单位名称中水用途原水水质处理量/m3/d处理流程出水水质

东京工业大学长津田地区研究用水

冲厕用水生活杂排水pH7.7,SS250,BOD200,COD150,硬度614,氨氮191200原水活性污泥生化脱氮混凝沉淀砂滤活性炭吸附

栗田工业会社大楼冲厕用水冷却水pH7.7~8.1

BOD33~84

电导率390~840100原水快滤消毒pH5.8~8.0

BOD20~60

电导率<823

A制造会社总部大楼冲厕用水生活杂排水BOD200,COD150,SS250140原水油水分离旋转圆盘快滤活性炭吸附BOD5,COD5,SS1

日本住宅公寓芝山住宅区冲厕用水

垃圾箱

冲洗用水生活杂排水最大161原水活性污泥混凝沉淀砂滤臭氧处理活性炭吸附pH5.8~8.6,BOD10,COD20,SS5

神户制钢所机械研究所化学部门研究楼试验用水

冷却水研究楼排水140试验用水中和混凝沉淀反渗透活性炭吸附再利用

冷却水砂滤再利用pH6.7,电导率65,COD<0.5,TDS49,Ca6.8,Mg1.8,Cl-15.9

横兵国立大学冲厕用水

冷却水试验排水BOD20,COD20,SS20500原水过滤调节pH混凝沉淀2次过滤活性炭吸附臭氧杀菌BOD<5

COD<5

SS<5

大阪市公园局二级出水城市环境用水10000二级出水快滤去除ABS消毒

东京都中央市场芝浦处理厂

二级出水清扫水池

洗车冷却水150二级出水过滤

注:表2、表3中SS、COD、BOD、TDS、Cl-、各种金属含量、硬度、氨氮含量的单位是mg/L;电导率的单位是μS/cm;大肠杆菌的单位是个/L。

表3中国中水处理利用实例

单位名称中水用途原水水质处理量/m3/d处理流程出水水质

北京结核病医院冲厕所、绿化、洗车、景观、施工用水二级处理出水COD40~50,BOD10~20,SS30~40,氨氮4~10,余氯6~8,大肠杆菌<500200二级出水调节池管道反应器平流沉淀池过滤消毒COD12~28,BOD1.6~16,余氯0.8~2,大肠杆菌<5

首都机场冲厕所、绿化二级处理出水COD24.1,BOD9.7,SS18.7960二级出水调节池管道反应器(消毒)平流沉淀池过滤消毒COD12,BOD1.1,SS4.5

北京市劲松宾馆冲厕所、绿化、景观、喷泉浴室宾馆淋浴水COD33~103,BOD50~80,ABS1~2.7,大肠菌2500,油脂20.5~33.5,SS200~318120原水曝气调节池一级接触氧化二级接触氧化纤维球过滤余氯0.5~1,COD1~20,BOD0.75~10,ABS0.08~1,大肠杆菌<3,油脂0.3~1,SS<5

北京市万泉公寓冲厕所、绿化、洗车洗浴水COD150,BOD80,SS60120原水调节池接触氧化沉淀过滤消毒COD<50,BOD<10,SS<10

北京市亚洲大酒店冲厕所、绿化、洗车、景观洗浴水COD150,BOD80,SS60120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过滤生物活性炭消毒出水达北京市规定的标准

国际服务中心冲厕所、绿化、洗车SS100~150,BOD100~1501500原水调节池曝气池混凝沉淀砂滤活性炭吸附消毒SS<5,BOD<5,余氯<1

3中水的回用方式

3.1单独循环方式

单独循环方式是指在单体建筑物中建立中水处理和回用设施,这种方式不需要在建筑物外建立中水管道,但其处理费用较高。如日本电气大楼、日本电视大楼、北京劲松宾馆等。

3.2小区循环方式

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大规模的住宅区、较新的开发区等范围较小的地区,区内建筑可共同使用一套中水处理系统和中水道。如日本八王子市多摩新城区、千代田区、大手町地区等。

3.3地区循环方式

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三级出水、雨水、河水等作为中水水源,供给某个区域的建筑或住宅。如日本新宿副都心地区、幕张新都心地区等。

4中水供水方式

中水的供水方式由建筑物高度、室外中水配水管网的可靠压力、室内管网所需压力等因素决定,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4.1简单的供水方式

当室外中水配水管网所具有的可靠水压大于室内中水系统所需总水压时,可采用不另设泵和水箱中水供水方式。这种方式具有设备少、维护简单、投资少的优点。其水平干管可布置在首层地下、地沟内或地下室天花板下,也可布置在最高层的天花板下、吊顶内或技术层中。

4.2单设屋顶水箱的中水供水方式

当室外中水配水管网的水压大部分时间可满足室内中水系统所需水压,只是在某一用水高峰时间不能保证室内供水时,可采用单设屋顶水箱的中水供水方式。当室外中水配水管网压力较大时,可供水给楼内用户和水箱;当水压下降时,高层的用户可由水箱供给中水,该方式的水平干管一般为下行敷设。

4.3设置水泵和屋顶水箱的供水方式

当室外管网水压低于室内所需水压时,靠水泵抽水到屋顶水箱(见图1)。

图1设水泵和水箱供水方式

4.4分区供水方式

对于多层和高层建筑,为缓减管中配水压力过高,可将建筑竖向分区供水。低区由室外配水管网直接供水,高区通过水泵和水箱供水(见图2)。

图2分区供水方式

5经济性分析

污水处理作为中水原水,无疑增加了处理设施建设费、运行费和管道铺设费。但从长远来看,中水回用在经济方面具有以下的优越性:

(1)中水就近回用,缩短了运输距离,而且由于减少了城市供水和排水量,从而减轻了城市给水排水管网的负荷,对总投资而言是经济的。

(2)以污水再生作为水源,经济上低于开发其它水源。为了取得水源,一些城市不惜远距离调水,取水费高达0.10元/m3(上海市)。由于水源的污染,一些水厂不得不花费重金将取水口上移。北京从怀柔水库引水修建的供水规模为100万m3的水源九厂,工程投资为7亿元,张坊水库总投资为7.2亿元。每天处理1m3污水的投资大约为1200元~1500元,处理相当于1m3自来水的污水投资约为960元~1350元(按80%~90%计),那么城市每日供应1m3自来水,不包括供水管网和排水管网,其总投资约为2160元~2850元,而中水处理工程造价约为同等规模上、下水工程造价的35%~60%。

(3)中水道的维护管理费低于上下水维护管理费,而随着上下水价格的提高,中水的成本逐步接近上、下水费。使用1m3的中水就相当于少用1m3的上水,同时少排放接近1m3的污水,这就相当于2m3的上下水的价格和维护费用,故利用中水是合算的。

(4)可节约用水,有利于可持续性发展。中水回用可节省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污染,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般而言,商住小区设置中水系统可节水70%,研究单位可节水40%,民用住宅区可节水30%,日本某些建筑物节水率达76%。深圳市规定建筑面积大于2万m2的商住区,4万m2以上的办公建筑,日排水量250m3以上须设置中水设施。1992年符合此规定的有200项,可节水3.2万m3/d。

6结语

(1)中水道技术是污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在我国由于多方面原因,尚未得到普遍推广应用,应从立法、政策、宣传等方面加以解决。

(2)中水设施可设置在建筑的地下,以减少占地面积。中水系统设计和施工时应防止中水污染上水。中水管道与上、下水管道平行埋设时,水平净距应大于0.5m;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上、下水管道的中间。为了防止中水处理系统故障,应设以上水作为中水水源的切换装置。

(3)不断改善中水的处理工艺,尽量降低中水系统的造价和运行成本。在保证中水水质的同时,提高上水的水质,并拉开上水和中水的价格,以推动中水道技术的应用。还要注意解决中水对设备、管道的腐蚀和结垢问题。

(4)中水回用作为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将成为城市建筑给排水的发展趋势。首先在单个建筑中应用单独循环方式;并在一些新建小区中应用小区循环方式。走一条从小循环到大循环,从新建区向旧城区,从缺水地区到其它地区,从经济富裕地区向贫困地区的路子,最终建立完善的城市中水系统。

(5)大力加强节水宣传和中水道知识的普及,改变人们认为中水很脏、都用自来水也多花不了多少钱的观念,提高用户对中水回用的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Metcalf,Eddy.WastewaterEngineering.ThirdEdition.USA:McGRAW-HILLInternationalEditions,1991.1137~1139

2汪广丰.中水道技术的应用.西南给排水,1994,(2):21~23

3高明远.建筑中水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2~258

4范懋功.日本中水处理技术.西南给排水,1995,(3):27~29

5水处理技术录特别委员.カテダのエドモントン市の水道事情にっいワ.水处理技术,1998,(4):41~49

6水处理技术海外文献抄录委员,シンガポ一ルの水道事情にっいワ,水处理技术,1997,(8):49~52

7建筑中水设计规范CECS30:91.北京: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1992.7~11

8宇田川,等.杂用水道の现状.水道协会杂,1995,(6):2~21

9浦野平,等.排水再利用の现状と课题.用水と废水,1992,(2).11~25

篇2

办公楼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目的、意义及相关研究动态:

目的:

意义:毕业设计是对我们大学四年来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的,彻底的,综合的考查,也是对我们在学期间的最后一次大练兵。通过这次设计,熟悉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全过程,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集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

毕业设计对于培养我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积极、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也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出必要的准备。

相关研究动态:办公楼建筑的发展趋势:围绕着绿色生态和节能的主题,建筑形态会更加多样化,功能构成会更加丰富,更加强调人性化和令人身心愉悦的空间环境创造。政府行政办公楼与其他办公楼一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适应性、灵活性、高效性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充分展示建筑功能与建筑形象的亲和力与开放性,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创造亲切宜人的建筑形象和舒适自然的办公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主义、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现代化、功能复合化办公建筑的设计理念将是今后现代办公楼的发展趋势。

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创新之处:

课题项目:邵阳市财政局办公楼设计,主体采用框架结构,房屋总层数5-6层,底层层高4.5m,其它各层层高3.6m,总建筑面积约为50002m

主要内容: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地理位置、朝向、体型等因素的要求,完成建筑总平面图设计、建筑方案、结构方案等的确定。

创新之处:

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研究方法:建筑物所在地区-邵阳市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按第一组地区考虑可以;拟建场地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平坦,Ⅱ类建筑场地,建筑等级为Ⅱ级,耐火等级为二级;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1、建筑抗震采用7度设防,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采用D值法。

3、荷载作用下采用迭代法计算,活荷载作用下也采用迭代法计算,恒载和活载共同作用采用组合法计算。

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本设计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烈度为7级 ,属三级框架丙类建筑。在设计中,遵循先建筑、后结构、再基础的设计过程。建筑设计以建筑设计方案为基础,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要求、建筑物重要性等级、地质条件、抗震设防要求、施工条件及材料供应情况等方面的条件,参照有关设计规范、资料的规定或建议,并通过调查研究,参考以往相近工程的经验。按照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对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结构构造等项目进行设计,包括建筑平面选择平面柱网布置、平面交通组织及平面功能设计;然后考虑建筑分类、总平面布局、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进行防火设计;最后设计楼梯间。

力求做到建筑功能与建筑形象的亲和力与开放性,创造亲切宜人的建筑形象和舒适自然的办公环境。设计出符合现代建筑风格的建筑设计方案,绘出建筑施工图。按照设计的建筑方案和结构设计的弹塑性理论进行结构计算,通过手算和机算的结果,绘出结构施工图。

篇3

关键词:工业厂房;方向;设计;趋势

长期以来,工业厂房设计被广大建筑师忽略,导致了不少缺乏系统考虑的工业厂房对城市、社会环境带来破坏。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工业厂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研究现代工业厂房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不可回避的问题。工业厂房是为生产产品提供工作空间场所的建筑物,是为满足生产活动需要的建筑类型,所以工业厂房的设计本质是在创造一个生产和生存空间。我们应当从工业厂房的生产空间及生存空间的发展中寻找规律,把握工业厂房的时代脉搏。

一、工业厂房发展方向

1.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和产业结构、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工业生产正以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这对工业厂房设计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一个个造型活泼生动的、洁净优美的现代化工厂在祖国的工地上展现出来。业主为创造自己的品牌、树立企业的形象、加大对生产空间及生存空问的人性化投入,在工业厂房设计中更加考虑了人的需求,这不仅体现在人们对生活物质的需求,更体现在人们的精神世界对美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对事业的进取,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工业厂房体现出来的。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业厂房设计从以往的以生产设备为中心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人的因素在建筑中越来越重要,工业厂房的人性化设计要求建筑师摒弃只重生产工艺的需求,轻人得行为和心理需求的倾向,注重人对空间环境的体验和感受,创造方便、安全、健康和舒适的工作空间,使工业厂房空间环境与人相融合,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生活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

(1)自然环境的引入与渗透。

在工业厂房的内部空间环境中,应重视开放空间的创建,使内部空间与自然环境相互交流和渗透。通过设置一些自然景点,观景窗、观景台、内庭园以及落地窗等措施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此外,引进自然改善内部生产环境还可以借鉴我国传统园林的一些设计手法如;渗透、借景、对景等。

(2)工业厂房外部空间的和谐统一。

在工业厂房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中,应结合环境要素和内在的生产工艺,综合考虑建筑空间布置、群体组合、突出项目自身的功能空间及环境要素特质,以统一的空间建构、色彩构成等处理手法来强化其自身风格的整体性,增强工业厂房外部空间环境的可识别性和亲和力。

3.工业厂房是为生产产品提供工作空间场所的建筑物。设计人员在设计工业厂房时应该根据实际任务书和工艺设计人员提供的生产工艺资料,提炼出建筑专业的设计信息:平面形状、柱网尺寸、剖面形式、建筑体型,选择合理的结构方案和围护结构的类型,以及细部构造设计,协调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工种,认真贯彻“坚固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应能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2)满足建筑的技术要求;

(3)满足建筑经济要求,尽可能考虑缩小建筑体积,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合理减少结构面积,提高使用面积;

(4)满足卫生及安全要求,保证厂房内工作面上的照度以及条件相适应的通风措施。

二、工业厂房外观的设计

工业厂房形象效果直接影响到厂区整体艺术质量,现在工业厂房的发展已不再是过去人们印象中的纯生产容器,只有机械、简单朴实的想象,而是把建筑艺术中的风格、意义、内涵、形式融进设计中。

工业厂房遵循“形式服从功能”的建筑原则,建筑形体简洁、明快,运用美学观点处理好工业厂房的大尺度、大比例、大色块、大空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建筑造型表现建筑的特性。

(1)入口和门的处理:主入口部分进行适当的变化处理,可突出入口位置而增强指示性,改善墙面虚实关系,并可丰富立面效果。

(2)窗的组合:合理的进行窗组合可有效的协调墙面的虚实关系,同时可增加厂房立面的建筑艺术效果。

(3)墙面的划分:利用建筑构件、线脚、抹灰等手法,将墙面采用水平或垂直或混合进行划分,以达到简洁舒展、挺拔雄伟、和谐等艺术效果。

(4)工业厂房的色彩处理应强调其整体性,在统一种中求变化,产生均衡、适度、和谐的韵律感、序列感和统一感。

工业厂房外观的艺术处理如果得当,它不仅使整个厂区的色彩、造型都赏心悦目,人在其中工作心旷神怡,而且有特色的厂区、厂房造型、色彩等,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提升企业的形象与品牌知名度大有好处。

三、现代工业厂房的趋势

(1)工业厂房高科技趋势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论的应用,材料工业的发展和压型钢板生产工艺和能力的提高,也使工业厂房向轻质高强、结构体系大跨度、大空间、多层甚至高层、多功能方向发展;技术及设备上的发展也更好的满足了生产与管理的微型化、自动化、洁净化、精密化、环境无污染化等要求;而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现代通信、环境监控等技术与工业厂房艺术融合在一起,就使工业厂房出现了智能化的特点,人们就能获得提高工作质量的环境。

(2)工业厂房设计的人性化趋势,人性化设计的本质是将人类工程学引入现代工业厂房中去,人性化设计必将要求建筑师将建筑设计的中心从以往的生产设备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在建筑的内部及外部空间的设计中,创造让人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的良好环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的目的。

(3)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

①节能设计:节能是可持续发展工业厂房的一个最普遍、最明显的特征。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筑营运的低能耗,二是建造工业厂房过程本身的低能耗。这两点可以从一些工业厂房利用太阳能、自然通风、天然采光及新产品的运用中体现出来。

②绿色设计:指从建筑的原材料、工艺手段、工业产品、设备到能源的利用,从工业的营运到废物的二次利用等所有环节都不对环境构成威胁,绿色设计应摒弃盲目追求高科技的做法,强调高科技与适宜技术并举。

③洁净设计:洁净设计是强调在生产和使用工程中做到尽量坚守啊废弃物的排放并设置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系统,以实现无污染。这是工业厂房科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强调对建设用地、建筑材料、采暖空间的资源再生利用,因此有效的利用资源、能源,实现技术的有效性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造负责人的,具有生态环境一时的工业厂房常成为必然。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要求也不断发展,对工艺建筑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建筑设计应当是注入了认人的思想和理念的过程,工业厂房业不单单是工业厂房,那么简单,它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建筑师只有将上述发展趋势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现代工业厂房的艺术美,这是现代工业厂房的必由之路去。才能创造出于时代相适应的工业厂房来,让人们享受现代工业厂房的艺术美,这是现代工业厂房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费麟工业建筑设计的现状与发展[期刊论文]-工业厂房2003(4)。

2郑敏楠工业建筑设计的新时代[期刊论文]-工业厂房1998(5)。

篇4

【关键词】生态住宅 设计技术 策略 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年来, 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们知道,住宅建筑可以说是人和自然环境相互关系中的重要因素, 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所以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清新优雅的自然环境成为了人们追求的趋势,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回归自然, 来享受轻松舒适的生活。近几年, 我国建筑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建筑行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已经进入了生态建筑时代。所以就如何真正做到保护生态环境、节能节地已经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关注的焦点问题。由此“ 生态住宅” 的新概念就产生了。以下就结合新江湾九里以及宁波•卡纳湖谷的生态住宅项目作简要的分析。

二.背景项目

2011年6月 - 2012年4月:华润置地新江湾九里

项目描述:华润新江湾九里延续“九里系”的高品质内涵,法式建筑,结合宫廷园林设计,讲究十字对称的仪式感和尊崇感,产品均以160-300平米左右的大平层为主。华润新江湾九里从规划到设计,从地块到户型,均致力于为“生活充满传奇“的城市精英们打造一个符合他们居住梦想的“家”。

2012年4月 - 今:华润置地宁波•卡纳湖谷

项目描述:华润•卡纳湖谷 总占地面积为487亩,内拥稀缺至极的90亩内湖和70亩天然山林,整体项目规划约300余户,也是目前宁波最大的纯别墅社区。华润•卡纳湖谷采用地中海式风格,立面结构敦实、质朴、大方、浪漫,展现纯粹的坡地原生庄园世界。

其在具体的工作中主要运用的是生态学原理,在设计时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平衡的原则。也就是要遵循综合系统效率最优的原则。在设计和组织建设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主要是指使得物质和能源在建筑系统中能够有秩序地循环转换规律,这样就可以达到一种无污染、高效、节能的生态平衡建筑环境。我们在这里的所说的环境不仅包括住宅区的自然环境, 比如土体、水体、空气、绿化、能源以及动植物等, 还包括住宅区中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经济系统环境。在这种的设计理念下,住宅建筑的建设和发展始终都会保持以生态平衡为中心,使得住宅生态环境保持在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三.项目设计原则

所谓的生态住宅设计, 就是指综合的运用当代建筑学、生态学、人工环境学以及其他科学技术来设计和建设住宅建筑, 这样可以把住宅建筑打造成为一个小的良性的生态系统, 能够为居住者提供比较健康、节能、环保、高效、舒适的生活环境。如下图所示:

图一:住宅示范房

图二:规划设计绿化用地

图三:减轻居住区环境污染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所以在追求高效节约的同时不能降低生活质量,如果以牺牲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代价这是毫无意义的。

2.设计时要做到生态化。生态住宅首先必须要遵循的原则就是生态化,也就是节约能源、资源,做到无污染以及可循环。

3.在规划设计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在进行绿色生态住宅在设计时要了解当地气候、地形、水文、植物以及当地的经济、人文、历史、习俗等条件, 再结合一些健康的建筑材料和环保的施工技术作出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

4.坚持整体设计的原则。在住宅设计时应该强调“整体设计”的思想, 要结合气候、经济、文化等许多因素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不能盲目的追求先进生态技术,所以不能只着眼于局部而是要顾全整体。

5.要减轻居住区的环境污染。在生态环境建筑设计时减轻污染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所以要尽可能的使环保的材料和设计方法,争取做到零污染, 做到资源的再生、循环使用。

四.存在的问题

1.很多人认为占地大, 容积率低才能建设生态住宅。所以片面追求住宅区大规模、低容积率、绿化空地大、楼宇间距宽, 忽视绿色住宅区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要求。

2.有些人把建造生态住宅区等同于建高档豪华住宅小区。事实上,高档豪华住宅并不等于绿色生态住宅,房子建的再高档, 如在开发时不注意自然生态保护,甚至为追求高档装饰使用有放射污染的装饰材料或在住宅中装氟里昂空调, 就背离了绿色消费的真谛。

3.一些人认为洋建筑就是绿色的、生态的。不少新开发的住宅崇尚欧式、澳式风格, 并将此作为楼盘的卖点, 生搬硬套, 而不考虑当地的实情, 结果建起来后只好看不好住, 造成了新的浪费。

4.有些人认为生态住宅就是多种花草、树木的绿色园林式住宅。这比过去只管建房, 不顾环境的做法是一大进步。但生态住宅除了自然景观, 还有环境保护, 实行防污、排污、治污, 甚至使用无毒、无污染、节能的建筑材料。

5.一部分人认为生态住宅只能到空气比较清新、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城区或城市郊区开发建设。其结果是在这些规划相对滞后和基础设施不够配套的地区, 涌现一个个规模大、封闭式、小而全的新住宅, 形成了发展商因建大住宅而办起了小社会的现象。

五.生态住宅设计技术策略

1.住区物理环境与能源系统设计, 包括建筑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建筑能源系统的设计等, 同时又与绿化设计以及建材的选择息息相关, 是当前生态住宅设计中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生态住宅中的住宅物理环境设计, 指的是按人体舒适要求及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可持续建筑设计的系统方法。其实质就是合理调节与处理各种影响住区物理因素使局部环境朝有利于人体热舒适方向转化, 从而提高居室内外物理环境的热舒适质量以满足适居性要求。

2.绿化系统及绿色材料系统。绿色生态住宅的绿化系统应具备“ 生态环境、休闲活动、景观文化” 等三大功能。因此, 其建设的重点除应满足绿地率、种植保存率与优良率、植物配置的丰实度、植物种类等指标要求外, 更应注重绿化系统的防晒、防尘、降噪、通风、水土涵养、空气保湿等生态功能的建设, 应减少硬质铺地, 加强垂直绿化。在建设绿色生态住宅中, 对于材料、用品的选用要强调两点: 一是要提倡使用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材料; 二是要选用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有益人体健康的材料和产品,并充分贯彻执行“节能、节水、节地、治污” 的方针, 强调可持续发展原则, 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

3.水资源的节省以及废弃物处理。节水的技术策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节水设备的使用; 二是住宅中水处理。值得指出, 生态住区里处理的是中水而不是生活污水, 不能为简化水系统的设计、节省投资而把二者混在一起处理, 这是水资源的节省中应该注意的。由于生态建筑是一个宏观概念, 因此在考虑能. 循环、材料再利用、废弃物处理时, 不应停留在单体建筑和个体住区的尺度上, 而应将其置于区域乃至城市的大环境中来全盘考虑。污水、垃圾、废弃建材的分散化处理势必造价昂贵、效率低, 不符合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要求。需格外指出的是, 不应追求垃圾在住区内无害化就地降解处理。因此, 集中处理住区废弃物才是生态住区设计中的明智之举。

4.智能化住区, 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化等。采用高科技自动化将住区内所有的物业、家务、服务设施、生活及工作设施连接起来, 从而有效地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管理和通讯自动化、物业管理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控制、安全防护自动化以及家庭智能大化等。

5.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对传统民居的积极保存和再生, 并运用现代技术使其保持与环境的协调适应。继承保护城市与地域的景观特色, 并创造积极的城市新景观, 保持景观资源的共享化。保持居民原有的出行、交往、生活习惯, 让居民参与设计方案的选择。

六.结束语

本问结合新江湾九里以及宁波•卡纳湖谷的生态住宅项项目,对生态住宅设计技术策略作了简要的分析,首先分析了设计原则和理念,在介绍了在设计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就结合这些问题作了简单的策略分析。当前生态住宅环境已经成为了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所以通过这个案例对我国的住宅建设生态设计策略作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明、饶永 浅议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安徽建筑》 -2005年5期

[2]马会军 节能住宅设计中的技术策略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年10期

[3]张敬民 试论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0期

[4]王钲日 浅谈生态建筑理论与建筑住宅设计 [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2期

[5]黄茂英 官斌 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运用 [期刊论文] 《民营科技》 -2012年4期

[6]刘玉苗 竺昱 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运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12期

篇5

关键字:高层建筑 转换结构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转换层结构的应用

1 转换层结构的应用

伴随高层建筑发展,建筑物功能亦发生巨大改变,不再是单一居家或写字楼。 如公寓、旅馆、办公楼等均在建筑体下部设置商店、银行、大型超市,停车场等需要大跨度的公共区域。特别在一些多用途建筑物中, 办公、旅馆、公共娱乐设备、商业设施等交错其中。各不同功能需求对建筑要求各不相同,旅馆等建筑其要求轴线布置较多以满足自身要求;下部银行、公共大厅、会议中心、停车场等商业设施和公共娱乐设施要求大空间,且墙体应尽可能少。

建筑物功能需求改变要求建筑结构形式上也应作出相应改变。而上、下结构形式的转变,应需要一个转换结构,以完成上部结构力与下部结构力的传递要求。

2 转换层结构应用功能

从结构角度上看,转换层结构的应用功能主要包括:

(1)上、下层结构形式转换这种转换层现阶段广泛运用于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将上部剪力墙转换成下部的框架结构。

案例:深圳市的彩福大厦,整体建筑结构为37 层(包含3 层地下室),其地上1~4 层和裙房均为商场,采用框架结构(含核心筒),其中6~34 层为住宅,采用剪力墙结构,第5 层为梁式转换层结构, 转换梁长度高达2.4m。此种典型的混合墙体设计在现阶段高层建筑中普遍运用。

(2)上、下层结构轴的转换转换层结构

即上下结构形式未发生任何改变,但通过转换层使下层柱柱距加大,形成大柱网,此种形式常用于外框筒下层以便形成较大入口。

案例:香港新鸿基中心大厦,整体建筑结构为筒中筒结构,51层,高214m,此建筑第5 层设立为转换层,1-4 层为商业建筑,5层以上为办公建筑结构,为了在底层布置大的出入口,建筑结构上采用2.0m × 5.5m预应力大梁进行结构轴网转换,将底层柱距扩大成12.6m 和16.8m。此种转换层有效实现不同建筑需求的完美结合。

(3)上、下转换层结构形式和结构轴网同时转换

在上部楼层剪力墙结构通过转换层改变成下部框架结构同时,下部柱网轴线应与上部剪力墙轴线搓开, 并形成上、下结构层不对齐布置。

案例:在深圳云景大厦毛体建筑地下1 层和地上34层中,此结构形式采用框支剪力墙的结构。其中,5层以上为轴线布置较为复杂的剪力墙结构,4 层以下为大空间建筑结构, 柱网轴线较为简单。由于结构形式和上、下轴网变化较大,在4 层设置了2.2m 厚的厚板式转换层形式。

二:转换层结构形式

实际高层建筑工程中,应用的转换层结构形式较为丰富, 常用有梁式、桁架

式和板式结构。

1 梁式转换层

梁式转换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转换层结构,设计和施工较为简单, 各部受力也较为明确, 一般采用底部大空间框支剪力墙结构。当建筑结构需要纵横方向同时转换时, 采用了双向梁布置。并且单向托梁、双向托梁连同上、下层较厚楼板梁共同工作, 可形成刚度较大箱形转换层, 这一形式在铁路工程中是常见的结构形式, 而在房屋结构则很少。

2 桁架式转换层

桁架式转换构件具有传力明确, 传力途径清楚等优点, 但构造和施工技术较为复杂。桁架转换层自重较轻,抗侧力刚度比转换梁要小, 因此桁架转换层高层建筑质量和刚度突变力比梁式转换的高层建筑小,由此地震反应也相对较小。 另外,从工程实际情况来看, 转换桁架钢材和混凝土用量也比转换梁经济。另外转换桁架不仅具备开洞与管道设置等条件, 而且在位置和大小上均有较大灵活性, 使充分利用转换层结构建筑空间成为可能。

3 板式转换层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当上、下柱网轴错开较多时,托梁难以直接转换,因此需要采用厚板承力,构建板式承台转换层结构。板式转换层其下部柱网可进行灵活布置,与上层结构尽量搓开。但这种形式的板的传力会变得不清楚, 因而板受力也异常复杂, 结构计算会相对困难。

从抗震性能上看,板式转换层在竖向荷载和地震作用下,不仅会发生冲切破坏,而且可能形成剪切破坏, 因此板内必须三向配筋,使得板式转换层结构自重过大,材料耗费很多。由于以上的原因,板式转换层结构在国内应用并不广泛。

三: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建筑业尝试使用底层大开间剪力墙结构(即梁式转换层结构),转换层结构工程应用发展迅速,而工程实际转换层结构的应用朝形式多样、方法多样和结构受力等方向发展,在未来发展趋势上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1. 钢骨混凝土转换层应用

现代建筑朝着高层和超高层形式发展,因此相应的转换层结构中转换构件承托层数也相对增多;由于建筑功能对层高及建筑空间种种要求和限制,迫使工程应用阶段引入钢骨混凝土材料势在必行。钢骨混凝土梁不仅在承载力高、材料刚度上可减小建筑截面尺寸,并且在塑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等方面也优于钢筋混凝土材料,是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材料发展趋势。

此外,由于钢骨混凝土梁在施工过程中自身刚度强,定位准确,可减少支模等使用,加快施工进度和施工精准度。

2. 预应力转换层应用

预应力技术在结构和施工上的优点包括:减小截面尺寸、控制建筑裂缝、减轻支撑负担等等。因此,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适用于承建大跨度转换层结构。伴随我国预应力技术发展,以及预应力材料和施工费不断下降,使用预应力转换层成为高层建筑的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傅学怡. 带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建议[ J] . 建筑结构学报,2005 (4) .

[2]魏琏, 王森, 韦承基. 高层建筑转换梁结构类型及计算方法的研究[ J] .建筑结构, 2001, ( 11) .

[3] 唐兴荣,何若全.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结构的现状和发展[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1,(9).

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发展趋势

 

0引言

随着人类文明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土木工程材料的不断进步与改善。现代土木工程中,尽管传统的土、石等材料的主导地位已逐渐被新型材料所取代。目前,水泥混凝土、钢材、钢筋混凝土已是不可替代的结构材料;新型合金、陶瓷、玻璃、有机材料及其他人工合成材料各种复合材料等在土木工程折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位置。

1 土木工程材料现状及要求

与以往相比,当代土木工程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也已获得明显改善,随着现代陶瓷与玻璃的性能改进,其应用范围也有明显的变化。例如水泥和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及其他功能均有所改善。随着现代陶瓷与玻璃的性能改进,其应用范围与使用功能已经大大拓宽。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应用方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现代施工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也使得材料在工程中的性能表现比以往好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尽管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在品种与性能上已有很大的进步,但与人们对于其性能要求的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首先工程中的性能表现比以往好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尽管目前土木工程材料在品种与性能上已有很大的进步,但与人们对于其性能要求的期望值还有较大差距。

1.1 从土木工程材料的来源来看

鉴于土木工程材料的用量巨大,尤其在应用方面,经过长期使用的不断累积,单一品种或数个品种的原材料来源已不能满足其持续不断的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历史发展到今天,以往大量采用的粘土砖瓦和木材等已经给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论文参考网。从另一方面来看,由于人们对于各种建筑物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建筑材料的性能也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此,以天然材料为主要材料的时代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将是各种人工材料,这些人工材料将会向着再生化、利废化、节能化和绿色化等方向发展。

1.2 从土木工程对材料技术性能要求的方面来看

技术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各种物理性能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表现为未来建筑材料的发展具有多功能和高性能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材料向着轻质高强、多功能、良好的工艺性和优良耐久性的方向发展。

1.3 从土木工程材料应用的发展趋势来看

为满足现代土木工程结构性能和施工技术的要求,材料应用也向着工业化的方向发展。例如,水泥混凝土等结构性能向着预制化和商品化的方向发展,材料向着半成品或成品的方向延伸,材料的加工、贮存、使用、运输及其他施工技术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劳动强度逐渐下降。这不仅改变着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性能表现,也逐渐改变着人们对于土木工程使用的手段和观念。

2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绿色建材

土木工程材料行业对资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产值、能耗、环保等方面都是国民经济中的大户,为了保证源源不断地为工程建设提供质量可靠的材料,避免新型材料的生产和发展对环境造成危害,因此“绿色建材”应运而生。目前正在开发的和已经开发的绿色建材和准绿色建材主要以下几种:

第一、利用废渣类物质为原料生产的建材,这类建材以废渣为原料生产砖、砌块、材板及胶凝材料,其优点是节能利废,但仍需依靠科技进步,继续研究和开发更为成熟的生产技术,使这类产品无论是成本上,还是性能方面真正能达到绿色建材标准。

第二、利用化学石膏生产的建材产品,用工业废石膏代替天然石膏,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可生产各种土木建筑材料产品。这些产品具有石膏的许多优良性能,开辟石膏建材的新来源,并且消除了化工废石膏对环境的危害,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利用废弃的有机物生产的建材产品,以废塑料、废橡胶及废沥青等可生产多种土木工程材料,如防水材料、保温材料、道路工程材料及其他室外工程材料。这些材料消除了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还节约了石油等资源,符合在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基本要求。

第四、利用各种代木材料,用其他废料制造的代木材料在生产使用中不会有害人的身体健康,利用高兴技术使其成本和能耗降低,将是未来绿色建材的主要发展方向。

第五、利用来源广泛的地方材料为原料,利用高科技生产的低成本健康建材,不同的地区都可能有来源丰富、不同种类的地方材料,根据这些地方的性质和特点,利用现代技术,可生产各种性能的健康材料。如某些人造石材、水性涂料、某些复合性材料也是绿色建材的发展方向。

3 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向

众多现象表明进入21世纪以后,在我国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应具有以下的一些趋向:

研制高性能材料,例如研制轻质、高强、高耐久性、优异装饰性和多功能的材料,以及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材料的特性,采用复合技术,制造出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

充分利用地方材料,尽量减少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尾矿、废渣、垃圾等废弃物作为生产土木工程材料的资源,以及保护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论文参考网。

节约能源,采用低能耗、无环境污染的生产技术,优先开发、生产低能耗的材料以及能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的节能型材料。论文参考网。

材料生产中不得使用有损人体健康的添加剂和颜料,如甲醛、铅、镉、铬及其化合物等,同时要开发对人体有益的材料,如抗菌、灭菌、除臭、除霉、防火、调温、消磁、防辐射、抗静电等。

产品可循环在再生和回收利用,无污染废弃物,以防止二次污染。

总结:总而言之,土木工程材料往往标志一个时代的特点。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的过程是随着社会生产力一起进行的,它和工程技术的进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工程中选材料时通过对环境的影响对后来人的影响来决定土木工程材料的好换,在未来,基于材料原有的性质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将是衡量建筑工程的一把尺子。

参考文献:

[1]《土木工程材料》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王福川著

[2]《土木工程材料》重庆大学出版社 彭小芹主编

[3]《土木工程材料》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陈志源、李启令主编

[4]《土木工程概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罗福午著

[5]《土木工程材料》天津大学出版社 阎西康、赵方冉、伉景富、韩龙军

篇7

关键词 图书馆学 研究热点 研究趋势

分类号 G250

Hotspot Analysis about Nearly Five Years of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Trend Prediction

Li Qian, Xu Fang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journal of Library Trends's articles from2008 to 2012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irst of all 207 articles have been organized and counted. Then it analyzes data from aspects such as time, state, and cited number, and finds out the research focus of library science in it.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organized data and results of other researchers, and makes roughly predict ab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library science.

Keywords Library science. Hot issues. Study trend.

0 引言

对国外图书馆学研究成果进行统计与分析,不但可以发现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规律与特征,便于了解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而且可以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为我国图书馆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事实上,国内图书馆学界一直有不定期对国外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总结的传统,代表性的文献有:2010年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1],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关键词分析[2],近五年来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的计量研究[3],2008年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4]等等。文献调查表明,国内目前关于国外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分析,有单独分析某年的,有分析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也有分析某个时期的,系统地分析某期刊近五年图书馆学研究热点与趋势的比较少见。《Library Trends》是由世界顶尖私立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出版社发行的季刊,致力于LIS(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学科理论与实践最新趋势方面的文章,其2011年的JCR为0.313。《Library Trends》上发表的文章能够一定程度上代表图书馆学趋势方面的研究,对其近五年的文章进行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与趋势。

1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当前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对《Library Trends》2008―2012年与图书馆学有关的部分文献进行定量统计与分析,并以各种图表的形式进一步分析国外图书馆学的研究现状与热点问题,使人们对图书馆学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做了大致的预测。

2 数据搜集与分析

2.1 按时间分布分析

某领域学术论文数量的变化是衡量该领域学术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绘制文献数量的增长变化曲线图可以更加清晰地反映出该学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图1是《Library Trends》季刊在2008―2012年五年内发表的关于图书馆学研究的论文数量年度分布图,比较清晰地展示了在过去的五年内文献数量的变化波动情况,总体上每年的发文数量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由此可以看出在近五年内国外图书馆学研究在文章数量上的发展呈现出相对平稳的趋势,图书馆学的学科发展也是处于稳定时期。

图1 2008-2012年间的论文数量

2.2 按国家或地区分析

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图书馆学领域的期刊上发文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该国家或地区图书馆学学科的发展态势,同时也代表着该国家或地区图书馆学发展的程度及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与水平的高低。因此,本文将2008―2012年内《Library Trends》上发表的文章数量按国家或地区进行分类,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08―2012年发文数量(按国家/地区分布)

由表1可以看出,在《Library Trends》上的作者大多集中在欧美地区。2008―2009年发文作者主要集中在美、英、澳等国家,2010年开始发文作者的国别开始增加,尤其是2011年在《Library Trends》上发表文章的作者来自15个国家,是2008年的3倍,这表明《Library Trends》期刊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笔者对近五年内发文量较多的几个国家进行了二次统计(见图2),从中也不难发现,美国、英国等国家发表的论文数量占有较大的比例。

图2 国家/地区发文量比例图

表1和图2显示:《Library Trends》季刊中的论文主要来自于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其中美国的文献贡献率最大;在2008―2012年五年间,美国共106篇,占总发表量的68%,远高于其他国家;其次是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的论文数仅占12%。这是因为美国的图书馆事业在世界各国的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也是世界上图书馆学、情报学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该期刊是美国的大学出版的,来自本国的稿源往往要丰富一些。

2.3 按被引用次数分析

从期刊文献的被引用次数,可以看出被引文献的作者在图书馆学领域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同时也能够看出发表该论文的期刊的水平与质量。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引次数越多,说明该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质量越高,同时也表明该期刊的水平越高。《Library Trends》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前十的论文情况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被引用次数排名前十的论文全部来源于美国,可见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处于国际领先位置,美国图书馆学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相比,质量和数量都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这10篇论文的内容来看,有的是讨论分布式环境中的机构库和研究数据管理的问题[5],有的是研究休闲活动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的[6],有的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不一致的相关性判断的影响对信息检索测试的结果[7]等。其中有许多论文的主题都很有吸引力,如:图书馆机构库面临着适应还是死亡的问题,大部分图书馆的持续低资源问题使分享数据的代沟进一步恶化了[8];黑暗数据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它有可能在你还没有充分利用完它的时候就消失了[9];三个重要人物对塑造图书馆评估活动产生的重要影响[10]等。

表2 2008―2012年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

2.4 按主题分类分析

对图书馆学某期刊研究主题的分析,能够发现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变化情况与发展趋势,笔者将2008―2012年内《Library Trends》发表的文章数量按主题进行分类,其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按主题分类分析

从图3中可看出,近五年《Library Trends》发表的论文主题主要有:图书馆服务、图书馆管理、图书馆技术和数字图书馆这四大类。通过对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图书馆服务不仅仅只是对读者的信息服务,还应该体现在对图书馆的总体质量、图书馆的环境、图书馆的宗旨等方面;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学从信息层面的研究转向对知识层面的研究,对知识资源的组织建设与开发管理成为图书馆事业的重点,知识管理成为重要的研究主题,图书馆管理已经从原先对信息的管理升华到对知识的管理;在图书馆学的发展过程中,图书馆技术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图书馆技术为图书馆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图书馆学的发展也在不断地使图书馆技术得到完善与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初产生了数字图书馆,此后数字图书馆便成了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

3 国外图书馆学研究趋势预测

3.1 美英国家的图书馆学研究依然是主流

从图书馆学诞生至今,美英等国家在图书馆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很多的图书馆学家对图书馆学的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美国的众多图书馆学家如谢拉、杜威、切尼克和皮尔斯・巴特勒等,英国的“公共图书馆之父”爱德华兹以及帕尼兹等都对图书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前期的优势加上后期的努力使英美国家的图书馆学研究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对图书馆学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引领作用。

3.2 图书馆事业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

通过分析近五年《Library Trends》发表的论文可以发现:①2010年对各地国会图书馆的研究非常频繁,相关研究表明国外国会图书馆的发展主要朝着两个方向:正在通过整合与其他议会办公室和部门的服务成为文档中心;扩展了自己传统角色,服务于公众[11]。②2011年研究监狱图书馆事业的论文明显增多,相关研究表明独特的监狱环境对图书馆事业的挑战越发凸显[12];经济和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囚犯是否能够从监狱图书馆获得满意的图书馆服务[13]。

3.3 出现了一些对图书馆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通过分析近五年《Library Trends》发表的论文可以发现:Gerould James,Lancaster和Webster Duane 等图书馆学家对图书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在2008年很多图书馆学者对 Lancaster进行了采访和研究,Lancaste对图书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出版的专著《图书馆服务的评量与评估》是最早将新观念和新方法用于图书馆服务评量与评估的研究著作之一,成为图书馆绩效评估的重要著作,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肯定。阅读与分析这些图书馆学家的研究成果,不但可以帮助人们对图书馆学相关研究领域有更深层的理解与启发,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测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

3.4 一些新的研究领域正成为国外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

数据分析表明: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依然是图书馆学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人们对图书馆建筑的研究也产生了兴趣。在图书馆学的发文中,信息素养、电子化、书目检索、数据保存等成为研究的热点。如:一个定性内容分析样本中的国民信息素质政策是否由国家或专业机构的认可[14];应用数字知识活动可以塑造和叙述过去和现在,从而影响未来的建设[15];对书目检索提供一个框架,确定具体的证据来支持购买建议的有效系统,充分识别问题与目录地址本地搜索[16]。因特网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服务手段向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数字化搜索引擎得到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促进着信息素养的发展。

4 结语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Library Trends》2008―2012年所发图书馆学的论文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从时间分布、国家或地区、被引用次数、主题分类等主要方面分析了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以美英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图书馆学事业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图书馆学事业的主要力量和重要角色;图书馆学的热点研究问题集中在图书馆管理、图书馆技术、图书馆服务和数字图书馆;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传统的图书馆学研究仍是图书馆学的研究重点,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的大潮下,图书馆学的研究重点转向了知识管理,对知识资源的开发、组织、利用和管理成为了重要的研究热点。本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预测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同时,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由于《Library Trends》是季刊,本研究分析的样本数量相对不够大,虽然该期刊发表的都是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发展趋势方面的研究论文,但是其他期刊上也有这方面的文章,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结合其他期刊关于图书馆学趋势方面的研究对国外图书馆学的发展趋势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解读。

参考文献:

[ 1 ] 柯平,贾东琴,李廷翰.2010年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J].情报科学,2011(9):1281-1288,1293.

[ 2 ] 王知津,李赞梅,谢丽娜.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关键词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6):116-123.

[ 3 ] 邱均平,侯婕.近五年来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的计量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47-52.

[ 4 ] 孙坦,黄国彬,盛小平,等.2008年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J].图书馆建设,2010(1):23-35.

[ 5 ] Witt M.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and research data curation in a distributed environment[J]. Library Trends,2008,57(2):191-201.

[ 6 ] Fulton C. Quid pro quo: Information sharing in lei-

sure activities[J].Library Trends,2009,57(4):753-768.

[ 7 ] Saracevic T. Effects of inconsistent relevance judgments on information retrieval test result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J].Library Trends,2008,46(4):763-783.

[ 8 ] Salo D. Innkeeper at the Roach Motel[J].Library Tr-

ends,2008,57(2):98-123.

[ 9 ] Heidorn P B.Shedding light on the dark data in the long tail of science[J].Library Trends,2008,57(2):280-299.

[10] Kyrillidou M, Cook C.The evolution of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libraries:A perspective from the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J].Library Trends,2008,56(4):888-909.

[11] Galluzzi A. Parliamentary libraries: An uncertain future?[J].Library Trends,2010,58(4):549-560.

[12] Lehmann V. Challenges and accomplishments in U.S. prison libraries[J].Library Trends,2011,59(3):490

-508.

[13] Ljodal H K, Ra E. Prison libraries the scandinavian way: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Prison Library Services[J].Library Trends,2011,59(3):473-489.

[14] Whitworth A. Empowerment or instrumental progress

ivism?analyz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policies[J].Library Trends,2011,60(2):312-337.

[15] Somerville M M,EchoHawk D.Recuerdos Hablados/

memories spoken:Toward the co-creation of digital knowledge with community significance[J].Library Trends,2011,59(4):650-662.

[16] Gallaway T O, Hines M F. Competitive usability and the catalogue:A process for justification and selection of a next-generation catalogue or Web-scale discovery system[J].Library Trends,2012,61(1):173-185.

李 倩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2011级本科生。江苏苏州,215123。

篇8

关键词:新型墙体材料;绿色建材

中图分类号: U283.5文献标识码:A

一、新型墙体材料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国秦砖汉瓦有着光荣的历史,实心粘土砖的生产和应用已经有两千年。中国住房建设材料中,墙体材料占70%,且这些材料中粘土砖占主要地位。我国粘土砖每年消耗10亿立方米以上的耕地资源,相当于毁坏耕地面积50万亩。中国的年度生产粘土砖消费7000多万吨标准煤。实心粘土砖是一个消耗资源的产品,不仅破坏大量土地、消耗能源和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且外墙砌体保温性能差。大力发展保护环境和改善建筑功能的新型墙体材料,是取代高能耗粘土砖和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

二、新型墙体材料的性能特点

(1)砖类新型墙材

1)烧结多孔砖、烧结空心砖这两种制品块体较大,密度比普通砖小约15%~40%,绝热性能较高;能节约粘土15%~35%,节约煤10%~20%;且施工效率提高20%~50%;可降低建筑自重,并改良墙体保温性能。

2)硅酸盐砖一般以含硅材料(如粉砂、粉煤灰等)和含钙材料(如石灰和石膏等)作为主要原料,再经制作并压制成的实心砖或多孔砖。生产此类墙体材料不需粘土,且不需经过高温煅烧,因此可以节省大量能源及原材料,还可将工业废渣等废品加以利用,达到降低环境污染目的,是很有市场前景的新型墙材。

(2)砌块类新型墙材

1)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重量轻且抗震性能较好,可降低建筑物自重,降低结构尺寸及配筋;导热性低,能起到隔热保温的效果,降低能耗;强度较稳定,抗冻融、耐火耐热性能较好;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适用于多层和高层建筑的各类墙体,主要用于非承重类墙体或层数较低的承重墙体。

2)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块强度高,达3.5~l0.0MPa,砌块密度小,热工性能好,能削弱建筑物遭受地震力,有利于抵抗地震和建筑节能。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用于非承重砌体墙和围墙,可用于建造多层砌体承重墙。

3)陶粒混凝土砌块以水泥为主要原料做成,分为空心和实心两种,可用于框架结构的填充墙,也可以用于建筑物隔墙。其主要特点:重量轻,抗震性能好,能有效减少建筑的基础承重、结构尺寸、规模和配筋等,从而降低成本,增加使用的建筑面积;导热系数低、保温隔热性能好,因此能减少能源消耗;有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耐用性、耐热性、防火性都比较优越,易于安装,能高效率并缩短工期。

(3)板材类新型墙材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轻质多孔隔墙条板(GRC板)按保温材料可分为水泥珍珠岩和岩棉芯板,按GRC板表面和底部的成型过程工艺分为两种:一是以耐碱玻纤网格布作为增强材料;二是用耐碱玻璃纤维束切断成短纤维和砂浆喷射而成型。GRC板重量轻、强度高、韧性好、性能好,且保温、隔音、防火;耐用,易于使用,快速干燥,可用于多层的高层建筑和非承重墙的外墙板。

三、新型墙体材料和传统墙体材料的比较

利用近代新科技和新技术,辅以各种先进设备,能不断开发出更加节约资源、效益更好的新型墙体材料,但同传统建筑材料相比,其特点如下:(1)材料制作复杂,工艺方法需要一定技术,制作工厂需要不断改进;(2)制作成本稍高,少部分新型墙材制作成本较高,导致推广制作可行性降低;(3)大大提高建筑节能效果,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效果优越,长期效益显著;(4)制作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大大降低,并能利用废土废渣等变废为宝;(5)需要集约化生产,以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四、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趋势

(1)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应用趋势。由天然材料进一步向合成材料发展。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进步,单一的建材不能满足人们对材料越来越多的需求。将两种或多种材料的复合在一起,可形成更卓越的性能。因此,材料革新的方向将是“复合型技术”、“复合类材料”等将成为各国研究发展方向。复合材料技术的研究开发将越来越广泛,对复合类板材,如铝塑复合板、钢丝网架水泥复合板、夹心复合板、瓷砖复合板、大理石复合板等。目前,对固体废料除了提炼出可用的能源、金属等物资外,还可将废料用于制造建筑材料也是一条重要出路。用粉煤灰矿渣等生产水泥、砌块和砖等墙体材料;用花生壳和稻草等农业废料生产轻质板材等,对固体废料的利用,将是建筑材料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2)向高科技、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新型建材的生产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高科技、高科技、高价值增值产品仍然较少,在国际市场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努力发展高科技产品,研究稀土技术、生化技术、纳米技术、光催化技术、信息技术、气凝胶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来生产更加高新的科技产品,以加强和改进其功能、质量和效果。例如进行抗菌墙体材料的研发,使墙体材料能够净化室内空气、气味,墙体材料表面自我清洁等;净化气凝胶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可保证保温、隔音并具有轻质特点等。

(3)绿色化发展趋势。虽然传统建筑材料对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未能实现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并产生大量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大力发展绿色墙体材料,走资源节约型、低污染型、高质量和效率、领先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材料发展势不可挡。绿色墙体材料应用绿色生产技术、安全环保、健康节能、可再生。从原料取用到成品制造到产品循环使用方面等各环节进行控制而设计,选用无毒或低毒的材料,使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尽量减少,尽可能回收利用副产物,并在使用中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和威胁,使得能源使用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本文针对新型墙体材料的特点及应用发展趋势做了分析。新型墙材的健康发展要通过对产业的政策扶持、市场手段的调节,技术的不断革新、节能环保理念的实际贯彻、现代管理营销能力的综合发展。

随着新型墙体材料研究的发展和新观念的推陈出新,必将在建筑业形成更加完善的政策机制和社会氛围,为最大限度地保护耕地和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虹.福建省墙体材料“十二五”发展规划论证会召开[J].中国建材.2011年09期.

[2] 张红.低碳墙体材料的两大使命[N].中国建材报.2010年.

篇9

论文摘要:建筑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传统支柱行业之一具有流动性强、活动分散、人员不固定等特点,然而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建筑业在信息化趋势发展的今天面临了越来越多的挑战。本文就针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设信息化系统的方法建议。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与传统的建设施工方式相比,信息化的建筑施工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它从根本上改造了原有的管理体制及生产方式,为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市场竞争力,让企业有能力应对信息化的挑战。

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局限和不足

建筑企业在业务和管理上的特殊性

首先建筑施工行业整体具有流动性强、活动分散、人员不固定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行业与那些相对固定的行业相比,在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管理上具有更大的难度。其次在建筑施工项目时它涉及多部门、多专业的、多方面的管理内容,从合同管理到施工过程中的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材料设备、计划、人员施工等管理内容,在传统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中,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则绝大部分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在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动,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效率较低,难以发现和改正管理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一旦管理出现问题,也会对整个企业的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2、建筑企业信息技术人才缺乏

长期以来,对计算机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培训相互脱钩,分开进行,缺乏对复合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人才过于单一化。使建筑企业信息化发展滞后于其他行业,因此,现阶段建筑企业信息化的投资发展策略,主要应该是根据自身财力、技术、发展战略、市场核心竞争力等,研究介入信息化建设的时机、投资的力度、建设信息化的模式等。企业实施信息化、网络化建设需要既具备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又熟悉本单位业务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转贴于

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1、加强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不仅仅意味着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首先,它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处理、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共享的信息为企业管理服务、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企业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企业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有效的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效益,而信息化正是能够通过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来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

根据建筑企业实际情况,分步骤有层次地开展信息化系统建设

建筑施工企业在借鉴国际先进信息化系统经验的同时,也要根据自身情况建设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信息化系统。 企业信息化系统模块设置一般包括:合同管理、施工管理、材料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财务管理、办公管理、报表中心、系统设置与维护、基础数据等系统主要设有这几大类的基础功能模块,实际建设时,还要注意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有步骤有层次地展开,从具体项目到个别企业再到全行业,最终实现整体信息化和全国联网。

构建企业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为实现信息化提供保障

实现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首先就要在该行业内部完善人才技术队伍,引进信息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建立专门的管理队伍,为建设信息化系统提供人才保障。其职责首先应该是建立完善针对企业信息化系统,对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证和日常维护,以保证该系统能够正常有序运行,并在企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将技术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也要保证该系统的安全运行。其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也应该和其他部门的人员进行协调合作,沟通学习,使信息能过第一时间通过该系统实现共享,做到快速准确传播。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把原有的独立、分割、零散的部门分工管理纳入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将各部分有机地、规范地相互联系,对施工过程和建筑企业运行的全过程实施科学的管理和控制,及时准确地为企业决策层提供数据信息,把握机会、做出决策、增进运行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水平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钱方杰.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策[J].建筑科学.2011(02):76

[2]张奇伟.浅谈建筑施工的信息化管理[J].工程建设与管理.2010:177

篇10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绿色生态建筑发展趋势

 

前言

钢结构住宅是以工厂化生产的H型钢梁、钢柱(包括H型钢柱、钢管柱、箱形柱、钢骨混凝土柱或圆、方或矩形钢管混凝土柱)为承重骨架,同时配以新型轻质的保温、隔热、高强的墙体材料作为围护结构,并与功能配套的水暖电卫设备和部品优化集成的节能和环保型住宅。同传统的砖混和混凝土结构住宅相比,钢结构住宅是一种更符合“绿色生态建筑”特征的结构形式。它具有自重轻、地基费用省、占用面积小、工业化程度高、外形美观、施工周期短、抗震性能好、投资回收快、环境污染少等优势,具有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一、轻钢结构住宅的特点及技术经济性能

1、重量轻、抗震性能好

钢结构住宅是以工厂化生产的钢梁、钢柱为骨架,同时配以轻质墙板等新型材料作为维护结构和内隔墙建造而成。它与同面积的建筑楼层相比,钢结构住宅楼的重量可减轻近30%。由于轻钢结构住宅自重轻,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做桩基,可减少地基处理的费用,且抗震性能好。因属于柔性结构、自重轻,因而能有效地降低地震响应及灾害影响程度,有利于抗震。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区国家,在地震区建筑中应推广应用钢结构住宅,可以大大减少地震灾害和人员伤亡。,绿色生态建筑发展趋势。。同时,由于钢材具有较强的延展性,能较好地消除地震波力,放震性能好,尤其适用于高层建筑。

2、占地面积小,具有良好的空间感,净使用面积大

钢结构住宅布局灵活,净使用面积大。利用型钢优良的承载性能,可以灵活布置大开间、大柱距的建筑平面;非承重轻质墙体的设计为设计师和住户提供了根据不同用途灵活布置室内空间的可能;型钢构件接点构造简洁,在垂直方向可方便地布置跃层和错层体系,结构构件截面较小,相对于传统结构方案,其净使用面积提高5%~8%,得房率高。

3、工业化程度高,设计制造安装周期短

现代轻钢建筑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借助网络计算机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手段,可实现设计、生产、施工安装一体化,具有极高的效率和精确度,项目建设周期短可缩短工期1/2~1/3。这样将极大地减少投资融资成本,使业主或建筑开发商在享受回报上具备很大的优势。

4、符合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钢结构配件制作工业预制化和机械化程度高,商品化程度高,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加工量,现场主要为于作业,能减少施工用水、噪声、垃圾污染,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可大大缩短。钢结构在超出正常使用期限后的处理过程,无论是钢材还是与之相配套的建筑物品,都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和可降解性,适应现代环保要求。,绿色生态建筑发展趋势。。

二、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和主要构件

1、结构体系

应用于多层钢结构住宅的体系可分为:冷弯薄壁型钢体系、纯钢框架体系、框架--支撑体系、钢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周围抗侧力体系等。

①冷弯薄壁型钢体系。构件采用薄钢板冷弯成C形、Z形构件,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杆件间连接采用自攻螺丝。这种体系节点刚性不易保证,抗侧能力较差,一般只用于1~2层住宅或别墅。

②纯钢框架体系。目前,这种体系在多层钢结构住宅中应用最广,纯框架体系常用于4~8层住宅。纵横向都设成钢框架,门窗设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开间,便于用户二次设计,满足各种生活需求。

③框架—支撑体系。该体系主要由焊接工字型梁柱组成,多数情况下,这种体系为横向承重,梁柱节点在横向上为刚接,纵向为铰接。因此,结构在纵向相当于排架,抗侧移刚度很低,需设置侧向支撑抵抗水平荷载,限制结构的水平变形。

④框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部分或全部代替钢支撑,就形成了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筒)体系。它适用于小高层住宅,一般将楼梯或电梯间设计成钢筋混凝土墙(筒),这样既有效地加强了建筑物的侧向刚度,又解决了楼梯间的防火问题。

2、主要构件

钢结构住宅是以钢结构作为承重骨架,以轻质体材料作为内外墙,与功能配套的水暖电卫设备和部品优化集成的节能、环保型住宅钢结构住宅,可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易于实现产业化,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①梁、柱。,绿色生态建筑发展趋势。。钢结构住宅结构一般设计为强柱弱梁形式,梁柱均取等截面形式。梁主要选用高频焊接和热轧H钢,它是工字钢的升级换代产品,具有抗弯性能好,翼缘宽,侧向刚度大,翼缘表面相互平行,构造方便等优点。我国目前采用的H 钢梁大多为Q235和Q345钢,翼缘宽度为60~180mm,截面高度为100~800mm。

钢结构住宅一般为大开间,框架柱在两个方向都承受较大的弯矩,同时应该考虑强柱弱梁的要求,目前广泛使用焊接H型钢或I字热轧钢截面。对于轴压比较大、双向弯矩接近、梁截面较高的框架柱,采用双轴等强的钢管柱或方钢管混凝土柱。

②楼板。楼板结构的选择至关重要,它除了将竖向荷载直接分配给墙柱外,更主要的作用是保证与抗侧力结构的空间协调作用。所以,楼板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并且与钢框架实现可靠连接,确保结构体系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绿色生态建筑发展趋势。。另外从抗震角度来看,还应采用相应的技术和构造措施减轻楼板自重。,绿色生态建筑发展趋势。。同时楼板还要应该满足住宅功能的要求,如防颤动、隔音、隔热等。我国钢结构住宅的楼板,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体系的传统做法。常用的楼盖结构有:压型钢板-现浇混凝上组合楼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以及钢-混凝土叠合板,而以第一种最为常用。

③支撑体系。支撑分轴交支撑和近年发展起来的偏交支撑两种,前者耐震能力较差,后者在强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吸能耗能性能,而且为门窗洞的布置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国内用得还很少,建议在高烈度区首选偏交支撑。

④墙体围护结构。钢结构住宅的墙体围护结构,应采用具有自承重和抗冲击能力,并能保温、隔热、隔音、防火、防渗漏等多种功能轻质的墙体材料。目前,墙体主要分为自承重式和非自承重式两种。自承重墙体主要包括用于外围护结构的加气混凝土块、太空板、轻钢龙骨加强板等,以及用于内墙的轻混凝土板、石膏板、水泥刨花板、稻草板等。,绿色生态建筑发展趋势。。外挂的非自承重式的墙体材料主要有彩色压型钢板、彩色压型钢夹芯板、玻璃纤维增强外墙板等。采用非自承重式的墙体材料,需设置墙梁用以悬挂外围护结构。门窗洞口上下要布置墙梁,多采用C或Z型冷弯薄壁型钢,尺寸取决于跨度(刚架间距)和墙距(板跨)。

三、钢结构住宅的应用前景和建议

住宅产业化是我国住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钢结构住宅体系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制作,而与之相配套的墙体材料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型材料,它属绿色环保性建筑,可再生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若是在城市中采用钢结构住宅,因为其工厂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的优势,将能很好地解决城市市区,尤其是中心市区人口稠密交通繁忙、施工生产不便的问题。因此钢结构住宅应该是城市住宅设计的主要方案之一,同时钢结构体系住宅成套技术的研究成果必将大大促进住宅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住宅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前途。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与生活的方式也将不断更新与变化,对住宅总体质量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钢结构住宅具有环保、易于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发展钢结构住宅不仅可加快国家和城市的发展速度,还可提高住宅质量和人们的居住水准,钢结构住宅必将成为我国建筑业发展的一个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