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法律法规范文

时间:2024-02-23 17:45: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安全法律法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建筑工程安全法律法规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一、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法规条例仍需完善

据统计显示,在1997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与2004年所实行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我国建筑市场通过以法律性建筑建设管理法规条例的约束,从当时的时间以及市场角度去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建设工程的施工安全与质量问题,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但现今形势下,随着社会不断飞跃发展以及建筑行业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现有的法规制度、法规条例已然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建筑行业部门的规章制度与行业管理机制,从而暴露了不少弊端和不足之处,如建筑安全法规条例中的内容就只是从某一特定的人或某一特定施工工序来进行规范,并没有囊括建筑生产的全过程以及人员管理的相关具体法律法规;现行建筑施工法律法规体系并不健全、完善,而部门法律法规还存在着重复、交叉甚至两相矛盾的情形,这从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以及发展,因此,现行建筑施工相关法规条例仍需完善。

(二)生产为先,安全为后的意识普遍存在

虽然说企业法人是安全生产的首席负责人,但是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同时又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就会必然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在这之际,有的企业领导为了“抓”自身政绩,片面性的追求生产效益,加大生产规模,只抓生产,只重效益,自身对安全生产意识不到位、本质上不够明确内涵,生产为先,安全在后,从而忽视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一味的下达生产指标,强调施工进度,而对安全生产防控、防范却忘在脑后,甚至挪动专项资金。有些重视生产,忽视安全,加强施工现场进度,一味的盲目指挥施工人员蛮干、乱干、抢工期,严重的影响了施工建设的客观规律,而在侥幸中求安全的完成施工作业任务;还有些现场施工人员紧急、野蛮施工,现场施工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到位,保护意识、观念差,在模板工程、外架工程等的高危高空作业时野蛮施工,时常性发生安全事故,这种生产为先、安全在后、重视生产、忽视安全的思想意识为企业加大了施工安全隐患。

(三)检查力度与监督职能还需强化

做好建筑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企业应该做到严格自律并与政府监管实行相统一的监督管理执行原则,政府的监管原则基本上还挺还留在传统单一的突击性检查阶段,缺少日常性的监督、监理效用与有力举措,而现行的安全执法检查监督力度明显不足,只停留在形式,做好表面上的工作。作为政府检查监理执行部门,就应按照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行动下去,落实安全监管资金,不能运用落后的管理方式、手段,对于安全事故要客观、公正并尽快的解决处理,检查监管行动不能日常性的落实下去,就客观上使政府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出来,从而缺少了严肃性与权威性,在无形之中就助长了事故瞒报与不报行为的发生,致使了安全监督、监管人员不秉公执法,存在相互结党营私、的现象并故意虚报事故处罚标准,甚至是替建设施工单位逃避惩治责任。另外,政府在监督执行检查的时间方面,只注意到地区部门的安全局势,对辖区内的建筑项目的实际施工作业开展进度相结合,从而促使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监理失能,违背了监督与检查职能的深层安全意义。

二、施工安全管理的改革思路

(一)设立健全管理机制

近些年,我国对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法律条例建设都已比效完善,内容也普遍囊括了安全生产的诸多环节,但是随着建筑建设行业市场的规模延伸、不断发展壮大,现有的建筑安全法规条例就更需要进一步对其细致化的结合现行实际生产施工特点进行改进完善,而《建筑法》的实施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具体的体系制度,并不是那么明确到位,这就需要设立以现行市场为主体的各种安全行为制度,明确违法事故行为的具体惩治措施,并加强建筑法律法规、安全标准以及管理规范制度的制订、修订,明确具体实施内容,如企业违反安全生产许可证法律规定的处罚措施等。

(二)施行有效安全经济政策,实现制度管人

根据建筑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建筑安全生产施工的经济政策,积极推行促进建筑建设行业的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的费用提取、施工过程风险抵押金、意外事故伤害险、工商险、以及意外安全事故死伤等的经济赔偿标准幅度,并依具体实际可操作情况再作出部署,以充分发挥政策的对施工安全过程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总之要不断借鉴法律法规,结合现行管理体制设立新的生产安全管理机制,同时要纳入具体的奖惩制度,实现人与人管理走向为制度与人的管理机制。

(三)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实现事后查处向事前控制的转变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项目是基层,现场是基础,应通过抓好项目,管住现场来实现安全生产的标准化管理。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充分发挥出监督职能,对施工的建筑质量要实行全面性控制,以确保施工过程安全、质量、规范、合理,最终完成质量标准建筑工程,全面预控建筑施工质量问题,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从而降低施工成本,不延误正常施工进度、常规流程作业。另外,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尽职的监督和考核,以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监督职能、防控到位、施工安全、控制质量保障等。

篇2

【关键词】建筑;安全监管;问题;对策

1.我国建筑安全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目前,在建筑安全生产方面,我国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相关的规定或要求往往比较抽象化,缺乏可行性和操作性,一些时间较早的建筑安全生产的行政规章已经不适合当前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发展趋势。例如作为建筑业的根本大法,199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虽然规定了施工、建设、监理部门、勘察设计等方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却没有规定劳务承包、工具租赁、建筑咨询等建设参与者的安全生产责任。2011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只修改了第四十八条为:“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缴纳工伤保险费。鼓励企业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没有切合当前的建筑业实际做全面的修订。目前虽然有一套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但是不够健全,并且没有规定相应的违反责任,可行性差。再如,国务院第393号令《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3年11月24日),列举的各参建单位违法行为远少于工程建设实际,比较粗浅,参建单位的很多违法行为找不见相关的处罚依据;条例中违法单位的法律责任处罚金额较大,实际监管行政执法中,违法单位抵触很大,拒绝缴纳罚款,可操作性差。

1.2 缺乏完善的监管体制

目前,在我国建筑安全监管工作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管体制,致使建筑安全监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如在部分地区,由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兼管安全监督职能,或建筑工程管理站兼管安全监督职能,因此容易忽视建筑安全监督工作[1]。近年来经过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努力,有些地区设立了独立的建筑安全监督站,但存在人员编制少、监管的建筑工程面积大,执法装备差,缺乏专业的建筑监管人员诸多问题。受相关法律法规制约,建筑安全监督站无法限制不重视安全生产管理的施工单位进入建筑市场,同时无法限制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拒不整改的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建筑安全监管部门权利过小,政府对其安全监管资金投入少,监管人员待遇差,政治地位低,致使建筑安全监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1.3 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是指对本单位内部施工行为的监管和对分包单位施工行为的监管,而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机制都流于形式,同一施工现场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合作又不够。建筑施工企业对自己承包的工程进行的安全方面的监管,依赖于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企业进行监理,而不是对自己的施工现场进行直接的监管,以包代管,包工头管工地的现象依然存在。而监理企业所担负的安全生产职责受到自身利益和业主的限制,未能有效地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2.建筑安全监管工作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建筑安全监管工作中,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根据建筑业的实际,及时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规范,使安全监管工作更加的体系化、法制化及标准化。完善、科学的法律法规体系,不仅可以有效地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各项施工工作,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为建筑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可靠的法律法规依据,促进建筑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2]。

2.2 完善建筑安全监管部门的运行体制

建筑安全监管部门是建筑安全监管工作的直接执行部门,是落实国发[2010]23号文件,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之一。建筑安全监管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监管部门的运行情况,因此加强建筑安全监管工作,必须不断完善监管部门的运行体制,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建筑安全监管部门的执法地位。监管部门作为建筑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行政执法部门,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威性,因此应鼓励其积极执法,加大对建筑安全监管工作的支持,按照当地建筑工程规模,政府应相应增加安全监管人员编制;根据建筑工程产值,按比例提取安全监督资金;配备完善的安全监督装备,改善安全监督人员的待遇;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重用安全监管人员,提高安全监督人员政治地位;落实国家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将安全监督部门由传统的事业单位类型转变为行政执法单位类型,提高监管部门行政执法的法制性及合理性。

第二,维护建筑安全监管部门行政执法的权威性。切实落实“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将安全监督执法权真正下放到建筑安全监督站,形成“行政处罚权在安监站,发生事故责任在安监站、出了成绩利益在安监站”的新格局,摒弃权利从上到下,责任从下到上的不公平现象;切实落实“安全一票否决制”,赋予建筑安全监督部门对监理、施工单位进入建筑市场的否决权,对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的否决权;让不重视安全管理的企业没有市场,存在安全隐患拒不整改的工程无法投入使用。使安全监管部门在工作中能够有权、有责、有利[3]。

第三,提高建筑安全监管人员职业素质。建筑安全监管人员代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其在工作中的言行影响建筑安全监管工作的效果。工作性质要求其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土木工程知识,而且必须拥有丰富的行政法律、法规素养。建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大约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人员来源于建筑质量管理部门和建筑工程管理部门较多,安全专业知识和安全法律法规知识较弱,而其对建筑工程技术知识较熟悉,应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安全理论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建筑安全监管的整体水平。可以通过培训或学习的方式,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培养[4]。

2.3 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施工企业是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地整改、提高其安全生产工作,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才能更好地开展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因此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对此,施工企业可以按照国家颁布的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科学、合理地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职责,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头上,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在建筑安全监管工作中,施工企业处于主体的地位,是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其应负起施工安全的重大责任,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配备经过安全生产知识考核的建筑安全监管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与管理。同时,施工企业应派送专业人员对施工项目部进行督促及指导,使其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5]。同时应在建筑项目安全监管工作中,明确项目部关键岗位人员安全生产职责,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奖惩制度,使项目部管理人员自觉地负起安全生产的职责;依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对项目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实施严格的考核;不断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安全管理,使其符合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或要求,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韦小敏,罗强.我国建筑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10 (21):123-125.

[2]杨晓华,淡寿全.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现状及完善措施[J].科技资讯,2009,9 (20):56-58.

[3]郑广锋,赵岚.试论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其对策[J].建筑安全,2009,8(11):524-525.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安全;控制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建筑行业获得良好的发展。然而建筑工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受到关注,这一方面说明质量和安全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得到日益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尽管多年来一直强调质量安全的重要性,但现实中的质量安全问题却并未得到十分有效的解决。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的剖析,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以更有效地对质量与安全进行控制。

1、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现状分析

1.1 建筑工程外部环境现状

本文所指的外部环境不是指自然环境,而是指社会环境,即法制环境、社会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毫无疑问,我国法制环境正在逐步完善,但显然还存在不足,《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已颁发实施多年,并在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方面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也经常发生监管不力的事情,不少工程是发生了质量安全事故后有关监管单位才追加处罚,实际上涉及监管单位的专门法规是缺失的,建筑质量安全法规体系方面也未尽完善,对于一些安全质量问题缺少科学的解释依据[1]。从市场环境上看,无序竞争、恶意竞争的情况还比较普遍,由于竞投标时竞相压价,导致中标价格过低,于是违法分包、转包现象不绝,质量安全方面投入不足,再加上不时赶工和高强度作业[2],质量安全问题就屡见不鲜了。

1.2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问题

我国不少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现场安全管理机构不能发挥实质作用,安全检查常常流于形式。在安全管理人员安排上也有不足,常将企业闲置人员安排在安全管理岗位上,这些人多不具备安全管理的专业技能,在施工现场仅凭个人经验无法完全胜任工作岗位。另外,建筑工程结算经常被拖延,以致难以进行绩效考核。由于考核机制不健全,也必然影响工程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造成质量安全工作不得力。

1.3 建筑工程从业人员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素质偏低,目前一线施工人员基本上是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加上流动性大,培训不足,质量安全意识较差。建筑工程露天、高空作业多,受天气影响大,施工过程中又追求进度和效益,时而违章操作、冒险作业,所以极易产生质量安全问题。

2、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整肃建筑工程外部环境

良好的法制环境是建筑工程得以公开、公平、公正监管的前提,基于此,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始终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头等大事。当务之急是规范建筑工程监管单位的行为,而提高执法公信力是净化建筑工程外部环境的首要任务。建议抓紧制定涉及监管单位的各项法规,一是有法可依,提高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范围、对象明确了,将更有利于重点监督施工单位主要责任人质量安全方面的责任;二是有法必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虽然不够完善,但已有的法律法规也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在出现质量安全事故时,相关部门和单位相互推诿,即使经过司法程序,执行起来也有问题,基于此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且有法必依;三是执法必严,明确监管单位的责任,有利于其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对施工单位而言违法的代价大了,将更有助于其守法;四是违法必究,监管单位作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机构,对于施工单位不依法履行质量安全责任的,必须给予相应的惩处,如果监管单位只有权力而没有责任与约束,就不可能做到违法必究,反而容易滋生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

公平的市场环境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非常重要,也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来实现。法律应当规范建筑工程参建各方的作为,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设单位在市场中显然更为强势,应从法制上限制建设单位任意压价、长期拖欠工程款等不当行为,保证足够的质量安全资金投入。公平的市场环境也是建立诚信机制的基础,通过参建各方的责任和义务的落实,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2.2 完善建筑单位管理体制,落实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质量与安全都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只有确保质量和安全,企业才能长期稳定发展。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观念,始终把安全和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为此企业应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重点是明确责任和责任到人。首先,确立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目标,然后层层分解并签订责任书,全面落实安全和质量控制责任。其次,完善安全生产与质量管理规章制度,设立专职安全监督员和质检员督查制度的落实情况。还要设立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专项资金,并做到专款专用。严格监督检查,坚持从源头做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质量控制狠抓事前控制;查隐患、找不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施工安全、质量控制水平。

安全措施方面,应充分重视机械设备安全,做好检查维护工作。脚手架、安全绳等每次使用前和使用中都需仔细检查,不符合施工安全要求的坚决更换。施工用电必须由专职电工接线、拆线,其他人员一律不得私自接拆线;配电设施、导线必须符合临时用电规范要求;动力线与照明线分开设置,不得混接,设备接地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工程机械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应定机定岗。

质量控制方面,坚持例行的技术文件会审和质量交底,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和质量要求。材料采购、进场、入库、使用前严格质量检查。采购前供货商提供完整的产品说明书、质量证明文件、生产许可证,样品经确认后封存。材料进场进行抽样检验,并与样品对照检查。对重要物质设备,派人驻厂检查验收。所有材料、半成品、产品使用前必经检查验收。施工过程中坚持“四检”制——自检、互检、交接检及专职检。每道工序必经检查合格,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严格施工技术控制,对重要工序施工,如混凝土浇筑设旁站监理,多方共同监督。

2.3 加强施工人员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建筑工程施工属劳动密集型生产活动,具有场地狭小、人员众多、多工种交叉作业、高处作业多、劳动条件复杂等特点,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防护、职业健康教育培训非常重要。建筑单位必须严格、认真地开展三级安全、质量教育活动,重点是现场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为了增强宣传教育的效果,不让教育培训走过场,应注重教育形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施工人员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鼓励施工人员掌握更多的技能,对于学习优异者予以奖励和安排重要岗位。培训不仅传授基本安全防护知识,还要进行施工技术的培训,让施工人员掌握操作技能。培训后进行必要的考核,成绩合格者才能上岗。同时,更要为施工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3、结语

安全和质量始终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建筑单位的未来发展,更与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密切相关,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需要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质量及安全水平,并从根本上杜绝重大安全与质量事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各地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确保满足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要求,成为建筑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目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主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给出了一些解决的方式,希望找到优化建筑工程管理的方法。

1 建筑工程管理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建筑工程业,大多仍采取传统的粗放式管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给施工质量埋下了隐患,很多企业管理人员不足,管理部门设置、人员分配、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等均受到一定负面影响,导致了施工企业的建设成本不能有效控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不到提高,施工安全管理得不到有效的保证,造成了企业成本管理很难进行有效实施,使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较低。

1.1 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理念薄弱

一直以来,建筑企业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发展中没有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和展望,采取硬性指令的管理方式,只考虑如何追求眼前短期经济利益,忽视工程质量及安全带来的影响对工程管理产生的严重后果;为了节约开支,有些建筑工程部门想方设法精减

、压缩人员,致使人员不足;有的建筑企业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偏低、学历相差悬殊,有的从不同的专业转岗而来,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管理部门出于自身利益,不愿花本钱吸引和培养高智能人才,有的企业待遇偏低,很难留住高素质人才,造成高素质、项目管理软件的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缺位;有的管理人员身兼数职,使建筑企业缺少专业技术带头人和懂技术、懂法律、会经营、懂外语等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当遇到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拿不出好的解决办法,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水平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2 相关制度不完善,管理混乱

我国出台了关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但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管理方面的仍存在很多缺陷,如:不少企业缺乏相应的基建财务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有的单位的会计、出纳、主管以及项目经理由一个人来担任;有的会计报销手续不完善;有的私藏小金库,;有的建设单位出纳,材料、设备等物资不入库,拖欠工程付款;还有部分建设施工企业,无明细分类核算,这些失控行为导致企业资金大量流失。

1.3 缺乏先进成本控制手段,效率不高

有很多施工企业会计电算化水平较低,财务管理的会计核算仍处于纸质时代,使会计核算质量大大下降,不利于成本的有效控制。还有不少企业的基建会计人员,不熟悉具体业务,核算不规范,对建筑行业施工现场了解较少,缺乏扎实的财会专业基础知识、管理经验和对该系统的深入认识,不能很好地结合行业特点与专业知识,造成施工现场的费用增加,以至于不能及时控制施工成本,从而影响了项目管理的正常进程,导致成本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成本控制效果不显著。

2 强化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健全工程质量管理、考核监督体制

企业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规范各项考核监督机制和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各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完善的质量领导责任制,努力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确保工程质量落实到位,明确分工合作,完善规章制度,制定远景规划,优化部门设置,使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条不紊。构建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制。完善的管理体制既是基础也是保障,一套好的管理体制能够统筹安排,保证各项工程合理有序的开展;能够监督提醒,使各方面工作认真负责的完成;能够明确责任,使各方面人员积极行动,努力工作;能够突出重点,使各部门科学高效的运作。这能够极大地提升团队的执行力与纪律性,强化目标意识与责任意识,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提升工程的施工效率,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2 完善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现行工程法律已有《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安全法规,但仍有不完善之处,是远远不够的,安全法规体系仍有空白。应尽快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是建筑企业的首要任务,确保其能有效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针对日前建筑工程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控制与考核力度,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我们还应努力建立能与国际接轨的项目管理标准,尽可能地拉近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距离,使我国的工程管理水平能够早日达到国际化标准。

2.3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应把专业管理人员培养成既懂业务又懂法律各方面知识的优秀人才,要不断对他们进行培训和再教育,使他们树立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以此提高管理水平,企业应通过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热情,使大家都明确员工与公司的经济关系,树立分工明确、监督、制约、协作、沟通、合理调配的思想,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效率,最大限度的利用劳动力资源,把管理专业人员培养成懂设计、懂管理、懂经济、懂合同的复合型人才。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搞好建筑工程管理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明确它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做好基础工作,对工程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律法规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做到安全、文明施工,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解决,以便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工程管理,通过实施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保质保量使施工过程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企业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和职工技术素质,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施工任务,这个过程必须要企业的全员参与,来努力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合理施工管理机构,形成合理的施工管理长效的管理机制,保证充分发挥人、物、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真正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这样才能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黄伟恒.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见问题及对策的综合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2.

[2]何建辉.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分析[J].现代商业,2009.

[3]李祝江.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和控制措施[J].科技风,2011.

[4] 李方欣.现代工程质量控制———施工管理[J].工程监理,2008.

[5] 林颖波.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

篇5

关键词:消防监督;行政执法主体;行政处罚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of fire supervision and law enforcement,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outstanding issue that exists in job proceed with, serious research, in-depth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new fire law enforcement, as well as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there may be problems one one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trying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these problems deep reasons behind and put forward their countermeasures. Discussion on the new fire supervision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subject,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long-term mechanism of community fire safety sets out,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fire supervision and law enforcement main body management certain suggestions.

Key words: fire supervision; administrative subjects for law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ve penalty

引言

近年来,各级公安消防机构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狠抓规范化执法,严格依法行政,从整体上保证了消防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发展,社会职业、分工的不断复杂化、新型产业多样化、消防工作的社会化、消防监督国际化趋势、违法手段技术化、相关法律健全更新滞后等诸多因素,使得公安消防机构实施消防监督执法面临更多更复杂因素,面临更严峻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消防法制建设推行依法治火是依法治国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消防工作发展消防事业的必由之路。随着消防法制、执法体系的日益完善,社会消防安全责任制的逐步落实,我国消防监督执法环境将更加理顺。只要消防监督队伍的领导和全体同志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消防监督工作中,重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并及时予以解决和纠正,消防监督执法水平一定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消防监督工作一定会向更完善、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但是,我们在消防执法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影响了我们消防部队的形象,另一方面影响到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因此,我们必须找出这些问题并加以分析解决,进而使我们的消防行政执法工作更趋于合法化、规范化。

1.消防监督执法主体的现状

  1.1消防监督执法人员少,工作繁重

近几年,消防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监督检查任务日益繁重,新《消防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出台,监督检查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执法人员的数量却增长缓慢,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消防安全保障需求不相适应。消防监督执法人员的职责工作有日常监督检查、建筑工程的审核、验收、消防安全检查、大型活动举办前检查、社会培训、行政处罚、产品检测、火灾调查、处理、宣传教育等等,除此以外还要开展社会化宣传、派出所指导、城市社区和农村消防工作等,可以说每名监督干部都要身兼数职。有限的消防监督人员面对着日益增加的管理单位,经常疲于应付日常监督检查、隐患督促整改和火灾调查,工作压力、工作责任、工作量超出极限,不可避免的造成工作质量下降和失控漏管。

1.2消防监督人员配置不合理

专业人才缺乏由于现役体制的限制,基层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普遍编制人员较少,干部都比较年轻。

1.3装备建设相对滞后,执法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

近年来,尽管监督执法装备建设大大改观,但是与实际需要相比,仍然相对滞后。一是经费不足,消防监督检查仪器设备配置率不高,许多大队的配置还不足。二是由于监督人员怕仪器设备使用起来比较繁琐,而且有的仪器不会使用,监督检查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2.消防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篇6

【关键字】建筑安全施工;安全隐患;解决办法

前言:建筑安全施工管理监督施工过程中的一切有关施工安全的事情,它的是通过各种方法严格的控制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安全的各个因素,避免施工危险的发生,从而保障建筑施工安全目标的实现。

1、我国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施工人员对建筑安全意识薄弱

当前我国极大部分建筑企业对施工安全缺乏充分的认知,施工企业单位内部普遍存在只注重效益而把安全问题隐患置之度外,不做充分考虑。而我国建筑行业的建筑施工人员又多为外来务工农民,相对受教育少,自我保护意识,施工安全意识不强,施工过程中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并且企业的部分施工人员及项目经理对安全施工的法律法规缺乏深入的认识了解,安全意识薄弱,施工操作技能低下。

1.2 建筑单位对建筑安全投入太少

对于企业施工安全安全问题,和领导阶层对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安全危害缺乏全面的认识,甚至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危害存有侥幸心理。有的企业单长期拖欠施工的工程款欠款,而有的建企业故意压低工程造价,施工单位则只能减少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导致安全生产的资金过少,相应的安全标识损坏及施工的防护措施破坏后没有修补,为了节省预算施工单位购买了不合格的施工材料,更是为施工项目的安全埋下隐患。这就是因为建设单位太过于重视工期进度,而一味的忽略的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且疏于安全管理。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因为施工地安全管理不力,就导致施工项目建设没有满足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的基本要求,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得不到有效地保障。

1.3 建筑施工管理不够严谨

现下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相应的施工管理还不够严格,施工的安全设施资金投入也非常的少。在我国相应的建筑工程安全方面也严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而企业就相应的缺少安全管理的投入和措施,加上现场工程的监理人员对建筑

施工工地的监督管理不够严格,导致施工现场存在着很大的施工安全隐患。有的企业单位为了追赶工期提高施工速度,加上现有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够完善,导致企业老板更加忽略工人的安全,就会使施工事故频频发生。目前我国的很多家个体私营企业单位根本没有开设 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即便有的企业设有专职安全管理机构也不过走个形式,在日常平时及少会有安全管理工作人员亲临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在众多建筑企业中,不仅仅是私企,有的国企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没有安全管理的决策权,对于不安全的操作只能提出,却不能强制改正。并且建筑市场的安全隐患申报流程非常复杂,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如果发现施工安全隐患,首先要仔细了解,观察其影响性, 再根据施工的项目负责人的决策和施工企业的意思,决定是否进行上报,有的认为影响不大的安全问题往往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不能够解决。有的施工设计单位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 施工标准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就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不能保障施工员工的操作施工安全。在建筑市场,许多的建筑施工企单位在工地的管理方面是比较混乱的,相应的消防区域的设置不规范,有的施工现场并不没有消防措施,并且在有的危险地方根本没有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1.4 建筑施工安全相关法律不健全

我国的安全管理制度存在着很多的安全漏洞,相应的建筑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不是非常健全。虽然我国实施的安全施工法律法规很多,但所涉及的要点并不全面,相应的执行力度也不到位。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转换还是拖后,这就致使施工的安全管理发生真空现象。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单位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主要部分,而建设单位以及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已经成为建筑专项监督的机构。

2、针对以上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

2.1 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教育

在施工安全方面首先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其次就要提高监理人员的素质,来严格的规范施工的安全行为,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施工之前一方面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在施工作业之前要做好安全准备工作,不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使施工人员能充分认识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让其充分了解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危险。

2.2 企业要加大对施工管理的投入

施工企业要增加实施安全措施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安全保障能力。施工管理安全牵连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建筑施工中施工安全是整个企业的命脉。在施工管理上,企业一定要把安全工施工放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首位,要认真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大安全科技和资金投入、设备及时更新。工程现场一定要严格遵循设计图纸要求,明确设计内容。在整个施工技术管理中,明确整个建筑施工的设计意图,要在保证施工环节安全的前提下实施工程。

2.3 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的管理

企业要实时生产过程受监控,仔细排除施工中存在的潜在的安全问题,并找出安全隐患存在的根源,举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督促企业完善安全管理体制,用技术上有效、经济上可行的措施消灭隐患,招标单位必须由招投标环节开始就对投标单位的从业资质进行全面的审核,对于超范围施工以及层层包干可能出现的问题隐患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安全施工监督工作是否到位,关键在领导。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可以将安全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并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责任制落实执行情况。安全监督切忌走马观花、敷衍了事和形式主义。必须严肃认真,把检查与整改、检查与责任追究结合起来。这可以有效的对建筑施工中的安全性能做出评价,保障安全工作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实施。同时,还应该保障监督管理安全信息的可靠性。建筑工程安全信息是管理中的重要资源,一旦出现问题,将会造成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混乱现象的发生。

2.4 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的相关安全法律法规

国家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进行管理,就要加紧制定相应的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及一些必要的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真正的做到有法可依,施工单位须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把安全工作推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在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前,各级建筑部门要进行检查和监督。

总结:建筑行业在现代社会市场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直接影响到这个建筑的安全问题,若轻视了施工安全的管理,就是施工管理中极大的错误。所以企业要强化工人及管理者的安全教育,规范安全措施,才能保证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企业单位必须保证每一位工程施工的参与者都能接受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王玉杰,富立博.浅谈建筑工程常见问题和施工技术管理方法[J].民营科技,2012(02).

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优化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成为企业间竞争成败的关键因 素之一。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主体项目的建设质量,作为对原材料、劳动力等要素进行有机组合的土建施工管理,对现场管理的方法及其优化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无论在对降低整体工程造价、减少因材料浪费等带来的工程成本的增加方面,还是在提高整体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提升企业在全行业的美誉度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优化的意义

由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高空露天作业多,多工种立体交叉联合作业等特点,因此,有效改善施工现场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用功,降低施工材料的消耗,就越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同时也越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1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严重

从当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的构成来说,大多数都是农民工,而拥有建筑方面学历水平的本科生、专科生仅每年仅有3万多人,而与现状3千多万的从业人员来说,其比例相对的小,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短缺严重。

2.2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淡漠

在施工现场的设计上,由于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分项交底和安全教育走过场,现场施工不符合要求、专项安全技术方案不到位,私自搭用的脚手架不规范,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

2.3施工现场缺乏严格的监管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由于投入的劳动力较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每个操作人员实现有效控制和管理比较困难。如存在施工工具、材料随意放置、施工现场缺乏科学合理的施工步骤和计划、不按照标准和规章制度随意操作的混乱现象;此外,还有施工人员组合松散,随意搭配,相互之间没有严格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的约束,缺乏协同合作的精神。

2.4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隐患

由于建筑工程操作工序多、专业面宽、工作量大,对每一个层面控制和实现全面检查的难度大,比如采取抽检的方法,会导致一些质量问题的漏检。现场缺乏对施工过程实时的、科学的、合理的全面控制,即对施工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进行检查、对不合格项目引起的返工返修损失及对加强预防控制而增加的费用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的手段。

三、加强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3.1加强对进场施工人员的教育

对新入场的员工和调换工种的员工,上岗前应对其应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建立对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的制度,一级教育主要体现在,企业对新员工进行的安全教育,如劳动保护意识,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及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二级教育是二级单位对新员工的安全教育,如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操作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工程施工特点和现场环境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教育;三级教育是班组对新员工应进行工作前的安全教育,如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班组安全生产基本要求和需要遵守的劳动纪律,对机具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提出要求。

3.2建立完整的组织管理机构

建立高质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即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思想和科学化的管理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建立严格的现场管理规章制度和切实可行的管理程序,实现土建施工现场分工合理、协作到位,最大限度的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和提高企业经济的效益。

3.3编制科学的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方案是指导建筑工程管理以及施工全过程的技术文件,其内容因工程的性质、规模、复杂程度及自然经济条件等的差异而不同。因此,在施工前应组织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施工单位和部门、材料准备部门、施工人员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共同研究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经反复斟酌、优化和论证,形成施工实施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实施。

3.4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涉及建筑企业各层次的管理人员和施工现场的每个操作人员,其周期长、外界影响因素多等特点,所以,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分析研究并制定一整套适合本企业的科学合理、具有指导作用的、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方法。

3.5加强施工组织的协调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专业覆盖面广,应全面掌握工艺流程对各专业的工序特点和设计的要求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专业、各工种之间的最佳配合,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建立由管理层到各个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并加以考核。如不定期的检查,预先诊断、超前控制,将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3.6加强土建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应根据现场实际进度安排材料的进场。进场前,应对进场材料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品严禁进入施工现场,堆放时避免因违规堆放而出现的材料结块和锈蚀的浪费,按照施工进度严格凭材料出库单发放使用,避免材料丢失或浪费。

四、总结

由上可见,有效的建筑施工管理,不但能保证建筑项目施工质量,还能降低施工成本和缩短工期,对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收益和提升其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只有不断优化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才能有效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现场管理方法;探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各地不断涌现出新的工程与新的施工技术。这也就意味着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提高了,同时也对建筑工程的现场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水平是施工企业生命力的保障,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而在建筑工程中如何正确选择并高效运用管理方法是其中的关键。并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之上,把施工现场管理提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

二、目前我国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现场管理所要完成的主要的内容就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约束条件下,对劳动、各类设备、建筑材料等各种资源进行分配和优化组合,全面完成施工所规定的任务,并保证各项技术指标。目前我国土建工程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点。

(一)安全意识需要加强

第一,有些施工单位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质量和法制意识较为淡薄。我国建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一些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建筑施工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也进一步明确了施工单位在工程技术与质量管理上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或多或少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实际操作中违反一些应该遵守的操作规程,没有按照施工图或者是施工顺序进行正确施工,技术措施也没有保障,甚至是在搭设脚手架之时也为了图省事而敷衍了事。由此会带来一连串的后果。造成工程质量低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失。

(二)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由于施工现场内大量放置的砂土、石灰等材料会造成扬尘。如再赶上大风天气,对空气的污染就更加严重。如果施工现场附近有居民区的话,会威胁到附近居民的健康以及破坏周围的卫生。还有一些施工企业对污水的处理很不得当,把许多废水直接排入下水道,对于水质的破坏十分严重。而且有些工地的建筑废料随意堆放,无人清理。长此以往会导致居民的意见很大,而且破坏了交通环境。

(三)施工现场设备材料管理问题

目前,由于我国施工现场的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而且又是露天作业。在此种情况下,所承载的大都为砂石、混凝土之类。对设备有一定的侵蚀性。而且在建筑施工现场,设备种类较多;相关管理人员也较多,所以造成了一定的管理难度。而且施工现场的工人们流动性大、培训相对不足。而建筑机械对维护保养要求较高,技术难度也大。而且工人工作强度很大、待遇也不高,所以这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如何实现施工现场的优化管理

(一)加强材料的管理

第一,要加强材料的信息化管理。安排采购部门人员实时关注我国建设工程管理协会及地区造价总站的相关建筑材料价格信息,根据价格波动及工程的需要通过招标方式采购材料,这样能将采购公开化,从而避免暗箱操作问题。还要把好材料进场审查关。材料进场时监理人员要严格审查,对于甲方材料按货物清单当场点收,严格核对甲方提供的装饰材料、设备的报验技术参数及有关资料;对乙方材料,大宗材料、材料和特殊材料要核对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对一般材料要按比例抽查,根据不同材料特点采用计件、计数、计体积等方法进行验收。

(二)加强安全管理

第一,要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全面落实工程安全责任制是一种管理制度的革新,可以显著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他们按照建筑标准完成施工任务。安全责任制的推行需要弄清责、权、利等关系,如:各级各类人员、各部门层层落实并签署《安全生产责任书》等方式,对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监理人员的具体责任明确划分。第二,要严格落实对施工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制度。包括国家和地方相关安全法律法规,现场安全生产制度、工程施工特点以及相关工种技术操作规程等等。不合格者不得上岗。第三,重视机械设备的保养,到达报废年限的设备要及时更换。在起重吊装前必须检查机械保险、并且做试吊。第四,现场电工要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并每天记录《电工巡视记录》,大型用电设备应当一周一次保养。实行二级漏电保护系统,配电箱和开关箱漏电保护开关选型应与用电负荷相匹配,严禁使用铜丝代替。

还有,要做好外层关系的协调工作。可分为近外层协调和远外层协调两种。近外层关系包括设计、供应单位等。远外层关系协调包括交通、环卫等部门的协调。其中这一部分是重点。要本着绿色施工的原则,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严禁在中午和夜间安排产生噪音的作业。工程项目开始之前,就要与有关部门及时沟通。并签订相关协议。工程进行中发生争执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寻找一个利益平衡点来处理。对于一些重大问题,要向上级部门及时汇报,由专业机构来裁决。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我国的建筑施工工程量也会越来越大,对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我国建筑施工工程已经逐步从过去的老旧施工模式转变为全新的施工模式。即:较高的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严密,并且把风险系数降到最低。另外,还要加强相关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还要制定相关的工程安全责任制度,使得责任落实到人。并对需要改进的管理措施加以有效地改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真正实现施工现场的优化管理。

参考文献:

篇9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然后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类型,并探讨了安全风险识别的要点,最后提出了几点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 风险管理 防范

1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

建筑工程施工具有以下特点:①临时性强,工地的人员、材料、机具、设备及一些建筑物都具有临时性;②流动性大,项目部在一个工地施工完成后便迁至另一个工地;③变动性大,不同工程的工程概况、设计特点、平面布置以及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等都不一样;各个工程的施工作业人员、作业条件、作业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动;④人员组成复杂,包括企业自身的和分包单位的,他们的工种、文化程度及专业素养也不同;⑤交叉作业多,一项工程由多个施工单位、及不同的专业进行交叉施工。以上的这些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使得施工的安全风险也较大,因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针对这些特点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类型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包括的危险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2.1 存在于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如人工挖孔桩(井)、基坑(槽)施工过程中,因为结构失稳导致坍塌、倒塌意外,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物料提升机安装或运行过程中造成意外;高空作业因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导致高空坠落事故;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运过程中发生堆放散落、高处坠落以及撞击人员等事故;焊接、金属切割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不合格或使用不当,造成触电事故或局部火灾;工程拆除、人工挖孔及隧道凿进等爆破,由于操作不当或防护措施不到位而出现建筑及设施损坏甚至人员伤亡等意外。

2.2 人工挖孔桩(井)、室内涂料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气体中毒或人员窒息事故。

2.3 工地饮食卫生条件差,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存放或使用不当,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事故。

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危险源的识别

3.1 施工企业全面开展危险源识别。施工企业应在各部门之间进行明确分工,然后各自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危险源辨识。如项目部办公室负责办公、生活区的危险源的识别,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施工生产危险源的识别,项目部卫生队负责职业病方面危险源的识别,项目部运输物资部门负责车辆交通、施工机械设备危险源的识别。以上各部门应该严格按照自己的职责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工作,然后由项目负责人做好审核工作。

3.2 注意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危险源辨识应覆盖企业施工的全过程,分别从过去、现在和将来这3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状态这3种状态,以及化学、物理、生物及心理等方面对信息加以考查和识别,并紧密结合施工所涉及到的所有人员、所有的设施及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保证对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

3.3 合理采用科学地识别方法。识别建筑施工安全风险的方法有很多,如头脑风暴法、事故树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现场访谈、观察法等,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所以在危险源的辨识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来采用适当的辨识方法,如可采用现场访谈和观察、安全检查表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危险源辨识工作既迅速又全面地开展。

4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的对策

4.1 建立和完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过去30年来,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很多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了伤亡事故。但随着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不断的发展,各种施工安全事故也不断发生,相关的施工安全法律、法规及制度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笔者认为眼下最紧迫的是要针对建设领域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参照国际法律法规和相关惯例,完善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并建立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工程保险和工程担保制度。

4.2 提高风险管理安全意识。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经营者和项目管理者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缺乏系统性和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不利于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施工企业的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都应通过相关的教育和培训,强调安全事故的危害,来提高风险管理意识,树立风险管理的全过程意识,将风险管理意识贯彻到参与项目的各类人员中。

4.3 提高安全风险管理人才的素质。建筑业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尤其缺乏高素质的专职安全风险管理人员,这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的水平。所以施工企业要想提高安全风险管理的总体水平,就必须要有一批具备较高的风险管理技术的专业人才,企业可直接向社会招聘引进相关人才,也可通过与高校合作、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培训等手段来实现。

4.4 严格施工方案预控和规范劳动防护。有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现场管理结构混乱,专业施工方案无针对性,安全生产防护措施不到位,这些是导致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严把前期现场调查论证关,严格执行审批优化后的施工方案,规范施工现场的管理控制。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障措施,配备足够的各种劳保用品,设立专人来进行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对防护用品进行细心的保养;此外,还应对高层建筑施工、临边作业及洞口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可靠。

4.5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风险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化、程序化、制度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无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履行风险管理职责,降低了化解、抵御风险的能力。因而企业内部必须建立相应风险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并由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组成风险管理部门,专职负责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最后逐步形成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与机制,提高企业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及其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丘雄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05)

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措施;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6-0137-02

保证建筑的施工安全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其中包含了工程规划、建设施工、工程监理、监督审查等各项工作。从实际调研来看,许多施工企业在安全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够、安全管理的力量薄弱、安全投入不够。由于建筑市场没有程序的发展形成恶性竞争,很多施工企业为竞争到项目,通过低价中标的方式,同时为追求高额利润,缩减安全投入经费,存在施工安全设施标准降低、陈旧设备无法及时更新的现象,埋下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由此可知,为保证建筑行业的顺利进行,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监督体系方面的问题

监督体系作为行业安全管理的制度,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监督管理的种种问题,因此监督体系是否完善将极大的影响安全监督管理的效果。

1.1.1 层级监督机构的职能模糊

在国内,企业的层级关系仅仅在在行政机构方面比较明确。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不管是在横向还是纵向,每一个层级的管理分工界限都是相对的模糊概念。层级之间的监督工作存在比较薄弱的基础,职能的规定也相对不明确。这在主观上会严重影响监管机构行使相应的机构职能。

1.1.2 考核指标不能统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省市建立起来的安全管理系统都没有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的量化指标不仅少而且不科学,指标只是结合施工的伤亡情况进行量化。这其中有关的考核指标体系的操作性很差,建筑安全施工的监管工作不能做出够科学的反映。

1.1.3 各机构之间缺少配合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行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和综合安全管理部门都要负责到相关的安全工作,但由于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职能不清,所以双方就不能确定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

1.2 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安全方面,虽然在安全生产法规中明确规定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但在这些法规中只是强调承包商应在安全生产中起到主导作用。目前很多企业没有相应的施工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管理工作人员。

1.2.1 企业相关主体的责任没有落实

施工安全生产包含工程的各个阶段,涉及到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验等每个程序。有些施工单位制定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相关的组织机构也只是个形式,也没有负责安全的管理工作人员。

1.2.2 农民工缺乏安全意识

目前,建筑业从业人员几千万人,农民工占百分之八十,大量农民工没有接受安全培训教育就上岗作业,或者安全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难以满足施工安全的需要。

1.2.3 安全文明施工的专项费使用有问题

目前安全文明施工专项费用的落实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目前该项费用直接由发包方支付,承包方使用。关于实际施工过程中此项费用建设单位是否支付、施工单位是否专款专用,安管部门无从知晓;安全文明施工专项费用作为一项独立费用,需要用于安全施工和用于文明施工,而实际中,施工单位只注重对文明施工的表面工作的投入,而对建筑安全防护的实体投入明显不够。

1.2.4 意外伤害保险不完备

建筑行业意外伤害保险对于维护施工人员的权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对改善建筑安全现状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单位为农民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的情况不容乐观;意外伤害保险浮动费率并未全面落实,由于目前关于意外伤害保险的配套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导致浮动费率的落实情况并不乐观。

2 应用的主要措施

由于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内容复杂,所以监管手段也应该多样化。不同的监管手段会起到不同的作用,所以各种手段必须相互配合,以便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1 法律措施

法律手段包括法律和制度的制定及法律和制度的执行两个方面。安全监管的威慑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通过严厉的法律惩罚形成对事故单位核心利益的触动。但是目前还存在着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建筑安全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善、建筑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不健全、行业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执法不严谨等。针对目前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2.1.1 完善建筑安全相关的法制

现有的建筑安全方面的法规操作性比较差,在不同的地区执法的力度也不能统一,所以就会时常发生执法不严的现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生产法》,建筑业也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确保施工的安全。同时要注意有关施工安全的建筑中介机构,保证这些中介机构可以健康持续的为建筑安全生产事业服务。也要制定相应的法律约束其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应该通过整合修改旧版的法规,统一有关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最终制定一套完善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

2.1.2 扩大宣传建筑安全方面的法律

加大对建筑施工安全法律的宣传对减少安全事故有重大意义,而我国关于这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存在一些问题。为有效的扩大宣传力度,在实际宣传中应确保如下几点:重点加强对农民工的法律宣传和培训教育;宣传要有针对性,对建筑业不同的从业群体,要重点加强对与其自身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宣传中突出强调责任问题,政府应重点对各方的法律责任进行宣传,使其充分意识到违法违规将承担的法律责任。

2.1.3 加强安全执法力度

政府在有关建筑施工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些法律法规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关键手段在于执法。由于政府人员的失职导致重大施工安全事件的,要依法追究他的法律责任;由于单位或者个人忽视安全造成伤亡事故,要依法追究他的刑事责任。现阶段全部的从业人员普遍缺乏安全意识,严厉的法律惩罚和其所能产生的警示作用,将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2.2 经济措施

根据经济规律原则,通过国家对税率、贷款等方面的调控,实现建筑施工安全的目标。目前应用的经济手段包括很多方面,下面介绍一些主要方面。

2.2.1 监管部门对承包商的奖励和处罚

为进一步规范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应有监管部门不定期的进行安全业绩考核。如果一个承包商的安全评价业绩不合格便对其警告,两次警告以后还是不能合格,便将其列入黑名单。一旦承包商被列入黑名单,就会失去对此项目工程的投标资格。如果一个承包商的安全业绩考核全是优秀,则应考虑给以经济奖励和颁发荣誉奖励。

2.2.2 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建筑施工安全监管部门应该对企业相关的安全信誉进行等级评价,将投保费率和安全业绩挂钩。对于等级优良的企业,承保方可以给投保方一定的经济利益;相反对于等级比较差的企业,则抬高该企业的保险费率。建筑业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作为一种经济激励和制约机制,可以有效促进建筑业企业加强安全管理。

2.2.3 建筑工程安全的专门费用

为了保证施工方面相关的安全费用,可以在招标过程中就将文明措施费用和安全专项费分开,安全专项费用不列入竞标的项目。监管部门在进行安全监督时,应要求建设单位提交相关的安全专项措施费支付凭证,若监督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单位严重改变资金使用用途,则扣除其剩余的安全施工有关的专项费用。

3 施工安全监管体系的必要性

政府安全监管的定位应当以对各参建方的行为监督为主,实体监督为辅。安全监管弥补市场手段调节的失效之处,对市场有培育和引导、监督作用。政府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制定科学的法律、政策以及完善市场规则等措施,规范从业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同时为企业提供有利于建筑施工安全的各种指导。

政府监管对参建各方进行行为监督,通过严格执法确保各项法律和政策的贯彻,规范各主体的建设行为,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最有效的手段,建筑安全监管体系的建设必须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建筑行业实际,对安全监管进行重新定位,转变过去实体监督为行为监督,提高监管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方东平.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 廖可兵.人机安全工程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3] 卢岚.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综合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9):46-50.

[4] 贺耀荣.基于BP网络的建筑安装施工安全系统的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05.

[5] 张晓艳.安全员岗位的实务知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