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范文

时间:2024-02-23 17:4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工程研究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工程研究方向

篇1

我国的建筑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工程项目品质及施工效率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却在工程项目管方面多有疏忽,特别是安全管理,近年来,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报导有很多,伤亡人数很多,建筑行业已经成为继煤矿业之后的第二大安全事故高发行业。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如建筑施工人员大多数为农民工或外出务工人员,他们通常没有经过专业的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意识淡薄,工作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很低;施工单位安全施工管理不到位等等,都提高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大安全施工的宣传力度,创新安全方式和制度,实行规范化操作,从而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现代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衍生出工程项目管理这种新兴的管理方式,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我国相关工作开展的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建筑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环节的重视往往低于对经济利益的关注,这样,很容易出现为了提高经济利益而盲目的追赶工期,使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展。为了提升我国建筑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必须加强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细致分析,创新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创新

(1)“合理双赢”模式。

“合理双赢”模式是建立在企业和政府之间寻求自愿协议均衡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的缓解因安全评估标准存在的差异,而产生的建筑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一系列矛盾。有效的提高收益,降低风险。并保证双方各自履行合同的同时,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提高施工质量,实现企业与政府的双赢。

(2)“安全小区”模式。

“安全小区”模式是建立在整个建筑项目系统上的,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是由施工企业指派专人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的,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是项目安全负责人与施工人员缺乏积极的沟通与交流。而“安全小区”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双方发生的矛盾,提高交流程度,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传达给施工人员,从而提高了安全管理效率。

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创新

(1)结合行业安全管理标准,并结合企业本身的特点,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岗位职责标准,明确安全管理标准,对部门之间及管理人员之间的安全责任和权利进行清晰的界定,将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到人,使得整个施工单位都积极的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及安全监督工作,从而更好的完成工程施工。

(2)制定和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人要随时心系安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随时随地的检查,如施工场地设备管理、施工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等等,并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行调研,使安全管理者及施工人员都自觉的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建立施工项目安全事故应急制度,并创新安全应急方法,当出现安全事故时,相关的安全人员要及时的做出反应,尤其是发生火灾、有害气体泄露等较为严重的状况时,安全人员不要慌乱,要按照已有的安全事故处理预案进行处理,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员受伤及经济损。

(4)建立健全高效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部门,并有效运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整个系统分为三个平台,分别为网路通讯平台、综合集成信息资源平台和外部信息资源平台,其中,综合集成信息资源平台为系统的核心部分。网络通一讯平台分为国家级和企业级两个级别,综合集成信息资源平台中的国家级别子平台由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支持平台和应急管理平台组成 ; 企业级子平台由安全监控应急预警平台、内业管理平台和项目管理平台构成。 外部信息资源平台包括以下七个子平台 : 重特大型灾害国家预警和应急平台、重特大型危险源 ( 区域 ) 分布国家级及省级监控网络系统、国家级及省级自然灾害监控网络系统、城市安全 GIS 综合防控网络系统、城市基础数据,规划,地质资料库、城市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和城市应急系统平台。

结语

篇2

关键词: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存在问题;改变方法

一、引言

安全工程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素质要求高的新兴学科,近几年来,我国对安全工作不断重视,社会对高素质的安全工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开设安全工程学科的高校也越来越多。虽然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以来,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校研究生的人数15年内增长了将近10倍,2010年已达到153.8万人次[1],从总体上来说,研究生规模的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在安全工程领域,尤其是安全工程硕士及博士生教育方面,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各高校研究领域狭窄,学生自主创新性不强等原因,导致了在研究生培养教育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其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就业要求,因此,分析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缘由,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良好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比国外安全工程高素质人才教育落后将近半个世纪。同时,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方法基本上都沿袭了研究生教育发展初期采用的模式,随着国际化交流的不断增多,学术竞争的不断加剧,我们开始逐渐认识到我国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与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的研究生之间的差距。无论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还是市场需求的角度,我国安全工程研究生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竞争需求,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入学标准单一化,安全工程研究生数量较多,生源质量较差。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仍旧沿用国家统一招生考试入学的方法,然而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存在很多弊端。首先,这种规定科目的考试方法使得许多学生仅仅注重考试需要的科目,对于其他与考试不相关但是重要的专业知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全面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其次,这种单一的考试模式导致许多只善于考试的人通过考核,而这类人并不一定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反而使一部分科研能力强但有偏科现象存在的人没有办法进行研究生教育深造。同时,在部分院校中,尤其是安全工程师资力量较强的院校,往往会出现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远远超过其他专业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情况,这样就造成了招生生源良莠不齐。2、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教育落后。研究生课程教育是研究生培养中重要的一环,安全工程更是一个涉及面广,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的专业,其对学生的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及与安全理论相关的知识掌握都提出了较高都要求。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中,研究生的课程教育依旧存在着以下几点弊端。第一:课程选择中的随意性和局限性,许多课程的选择是由导师的主观想法和科研兴趣而决定,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第二:教学手段方法落后,填鸭式的知识传授法仍然是现在课程教学中的主流方法,这种继承式教学方法难以引起学生的真正兴趣,无法使学生了解到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进展,教学效果往往较差。第三:缺乏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对于教学效果的考核只有单一的考试一种方法,难以真正的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全面掌握情况。3、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缺乏创新性和自主性。不同于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研究生而言,科学研究是其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做好科研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对自身所在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发展趋势有良好的认识,这就需要学生自己不断的阅读专业相关的最新论文,自主的去思考需要研究的问题和方向。然而就现在大多数院校而言,许多研究生所做的工作或项目仍然是导师规定好的题目,这就导致学生只注重于该课题相关的论文及知识,大大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主性。4、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缺乏实践,与社会脱节。就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而言,其偏重于理论知识,重点是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学术论文的发表,方便日后继续进行学术研究方面的工作,但安全工程作为一个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并不能使学生能够完全胜任工作后的需要,学生依旧需要较强的工作经验和现场实践。从近年来研究生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研究生的就业方向没有选择继续进行学术研究相关的工作,而是从事工程实践,企业管理等,这些岗位对理论知识的需求并不是很高,取而代之的是实践经验方面的要求。然而大多数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进行实验等方面,很少有现场实践的机会,而学校片面的将数量作为单一的考核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研究生现场实践的机会。这就导致了研究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对工作后的帮助较小,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无法胜任相关工作,出现了与社会脱节的现象[2]。5、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院校研究领域较为狭窄。由于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开设时间较晚,虽然近几年以来,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数量快速增长,但是绝大多数院校都是在自身强势专业的基础上,以安全工程作为辅助或附属专业而衍生的,这就导致了安全工程专业院校研究领域较为狭窄,而进入该高校学习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自然而然的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局限。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该校安全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煤矿安全,虽然在其他方面,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等也有所涉猎,但是无论在师资力量,学生人数,发展时间方面,都远不如煤矿安全方向。这样的情况会导致该校毕业生在煤矿企业较为受欢迎,但是在其他行业,其综合实力不足的缺点也就暴露了出来。

三、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方向

1、考试与申请相结合,采用综合素质评定招生办法。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立体的体系,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先进的方法,如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在招生方面的做法[3]。没有统一的入学招生考试,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网上自主提交申请材料,学校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标准,通过审核申请材料来决定是否录取。而申请材料也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包括曾经发表过的论文或成果,推荐信,本科及本科之前取得的考试成绩,学历证书副本等多个方面。立足于我国国情,将考试与申请相结合,通过这种办法,学校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的杜绝只善于应试,在一年之内突击考试科目取得优异成绩,但是科研能力较弱,综合素质不高的学生。同时,秉承宁缺毋滥的理念,严格控制招生人数,在报考学生中优中选优,有利于提高生源的质量。2、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通过核心课程加多种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更多的加入互动,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和专业发展的把握程度。学生在学习专业必须的核心课程之外,学校鼓励学生自主选修多种多样的课程,并不必要限定在本专业之内。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综合知识的获取,了解其他行业的最新动态,并与自己专业的发展有机结合,从而更好的把握自身专业的动态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加入互动的手段,如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等,使学生动起手来,真正的参与到课程的教学中去,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3、以导师制为核心,同时加强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在研究生在读期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研究生的指路人,其对安全工程方面知识的掌握和丰富的经验对研究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要建立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但同时导师也不能对学生过分的束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安排成长,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选择。对于研究生而言,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是其工作的中心,但完全按照导师安排的项目进行研究,会抑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该鼓励学生全方位的了解安全工程专业的相关动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充分的发挥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样做不但有利于避免研究生自主性的丧失,形成思维僵化;同时还可以多方向的研究本专业相关领域,有利于推动安全工程专业科研的持续发展。4、加强现场实践的机会和次数,做到实践与论文并重。论文是考核研究生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应该作为唯一手段出现。为了使研究生适应社会的需要,避免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要不断的加强硕士研究生进行实践的机会和次数,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手抓。对安全工程的硕士研究生而言,应增加其在安监局,安全评价公司,化工企业,煤矿单位,建筑单位等与安全息息相关的企业的实习机会和次数,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对现场问题的处理能力,培养过硬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够适应多方面的社会需求。5、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应在加强以自身特色为主的安全工程专业实力同时,不断的向其他方向拓展,将本校安全工程专业打造成能为各行各业输出合格的安全工程人才的专业。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个人尚且如此,对于专业而言,更需要将自身发展为复合型的专业,从而能够输出更多合格的复合型人才。若培养出的安全工程硕士毕业生只能在某一特定的行业有较出色的发挥,而无法很好的满足其他行业的需要,那么该校安全工程的竞争力就会不断地下降。如一所院校若以煤矿安全为特色,在不断深化该特色专业的基础上,也要向建筑安全,消防,金属矿山,火灾预防等不同的方向不断发展,多方向齐头并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安全工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安全工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今天,社会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要求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因此,认清在其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不断的改进教育方法,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这不仅仅是安全工程专业研究生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而做出的变革,同时也是中国建设一流的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一流大学,提升自身素质的必要改变。

参考文献:

[1]洪煜,钟秉林等.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现存问题与改革方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2-07.

[2]平,张建兵.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问题探讨[J].高教探索,2005-02.

篇3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机械工程材料;教学改革

安全工程专业属于涉及面极广的综合交叉专业,注重培养能够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设计与生产、工作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检测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随着国家、企业和个人对安全工作的日益重视以及全国300人以上高危企业的日益增多,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巨大,即使近年来毕业生数量已大幅度增加,也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类型很多,但主要为理工类院校,而且各个院校的安全工程专业都有其自身的特色,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在煤矿安全领域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在火灾科学和城市公共安全研究领域居于国际先进水平;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在瓦斯地质与瓦斯突出防治、通风理论与技术等领域有着鲜明的优势;中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主要聚焦于安全工程方面的设计、研究、检测、评价、监察与管理等方面;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形成了煤火科学与防控、矿山设备安全与救援、智慧消防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作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和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郑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面向机械、材料、土木、交通等工程领域,培养具有扎实的力学基础理论、安全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工程结构与设备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在提高工程结构和设备及其零部件的寿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2]。郑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已与宇通集团有限公司、卫华集团有限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等河南省知名制造建筑企业联合共建了多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致力于服务本省的优势产业并与之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机械设备在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航空航天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普遍,是人类探索和利用大自然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重要工具[3,4]。然而人类的血肉之躯在冰冷的钢铁之体面前却是非常的脆弱,一个小小的机械事故常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难以挽回的人员伤亡。许多高校的尤其是以设备安全为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都开设有机械类基础课程,如: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安全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和设备结构安全分析等,而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应针对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进行适当的调整[5,6]。下面就以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为例,探讨其面向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一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介绍

(一)机械工程材料材料的发展水平和利用程度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人类社会依据制造生产工具的材料可划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钢铁时代和新材料时代。机械工程材料是用于制造各类机械零件、构件的材料和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所应用的工艺材料,相关研究跨越机械和材料两个学科:一方面从机械工业的需求出发,推动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借助材料科学的新进展,推动机械工程技术的革新。

(二)课程内容及特点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主要讲授零(构)件和器件在不同服役条件下的失效方式及其对性能的要求,以及机械设计者和制造者必须具备的材料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介绍各类工程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与冷、热加工(或合成)工艺、性能特点和应用范围,并以实例说明如何根据零(构)件或器件的不同服役条件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选材。该课程在讲授方面概念多且较为抽象,前后内容逻辑联系少,没有数学公式推导;在考试方面记忆点多,文字作答多,数学计算少;在实验方面由于金相实验对实验设备要求高,热处理实验对实验场合和操作要求特殊,因而不便让学生动手操作。以上特点使本科生在学习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时容易感到枯燥而不够重视,尤其是非机械类的学生会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感到迷茫,从而丧失兴趣和主动性。

(三)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对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而言,他们的就业领域大都为建筑和制造行业,而碳钢、铸铁、合金钢、铝合金等材料在这些行业中使用普遍。从事这类行业的本科生若要评判建筑结构和设备是否用材合理和安全,就要熟悉这门课程。机械工程材料是联系其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的必不可少的桥梁,该课程的内容是工程人员经过大量实验总结而成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在安全评估和提出改进设计时可作为工具书进行参考。对于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而言,他们在将来的研究生阶段大都从事力学、材料、机械、土木方面的研究。在此类研究领域中常要对材料或结构进行力学试验以及进一步改进,因此需要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使用性能、工艺性能、显微组织以及性能改进方式等,这些正是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教授内容。该课程能够有效指导研究人员在工程结构/材料的设计和试验中如何选用和改进材料,使结构和设备更加安全可靠。

二重点讲授内容及教学方法探讨

(一)针对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基于从“问题”和以“问题”为归的思想,在给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讲授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时,要从设备零件失效着手,重点讲解零件过量变形、断裂、磨损、腐蚀和蠕变等的具体失效形式、失效原因和相应的材料抗力指标,使学生能够根据零件工作条件和失效方式合理选材与使用材料。为进一步使学生能够合理制定冷、热加工工艺路线以改进材料,需重点讲授铁碳合金相图、压力加工的影响、奥氏体转变图和钢的普通热处理等内容。最后从实际案例出发对机械设备关键零部件的工作条件、常见失效形式以及选材及改进材料的方式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能够将重要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加深印象并能活学活用。除了上述重点讲授内容,还需使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熟悉了解合金钢、铸铁、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等工程中常用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能特点和适用场合。通过讲解合金元素的作用、铸铁的石墨化、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等理论知识,使学生在以后工作研究中遇到此类材料时能够有目的地查询和学习相关专业书籍,以进一步深入掌握相应的知识体系。

(二)面向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首先,在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了提高该专业本科生的学习兴趣,要从机械零件(或器件)的失效分析开始讲解,建议采用西安交通大学沈莲主编的《机械工程材料》教材[7]。在首次课上先播放典型设备零件的失效视频,并展示一些由零件失效造成的安全事故案例,使学生直观认识到起这门课与安全工程专业之间的联系。在具体讲解不同的失效类型时,可通过播放视频动画和讲述相应案例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他们对知识理论的理解,比如:在讲解冲击韧性和韧脆转变温度这类重要知识点时,先播放一段泰坦尼克号撞击冰山而快速沉没的电影桥段,然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判断这个事故归咎于材料的韧性断裂还是脆性断裂并进行解释,最后给出答案和详细分析,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一些难以预料的安全事故进行思考。其次,对于重点核心内容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并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学方法的选择因内容而异:对于马氏体、奥氏体和铁素体这类相近的概念,要采用异同比较法找出它们的共性和区别;对于“热加工”和“冷加工”这类正好相反的概念,要采用相反相成比较法对它们的定义进行界定;对于铁碳合金相图这类知识点多而难以记忆的概念,要采用口诀记忆法并反复进行训练。此外要让学生在课下做好温习和预习工作,并定期进行检查、答疑和总结,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所学知识对真实案例进行设计和分析,以提高他们对知识理论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火箭发动机壳体的选材,工程师在初始设计时为了减轻自重而选择了超高强度钢,但在实际打压试验中,壳体在远低于工作应力的情况下发生爆裂。于是人们依照经典设计思想选用了强度更高的钢,结果爆裂发生在更低的应力下。这个案例可作为课堂讨论题目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分析,加深他们对断裂韧度等指标的认识。类似话题还有飞机机翼为何采用刚度不高的铝合金,汽车板簧为何不采用弹性模量较低的橡胶等。在案例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再系统讲解材料强度、塑性和韧性的合理配合,以及如何根据材料的使用性能、工艺性能和经济性进行选材等知识点。

篇4

关键词: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66-03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过去一直定位于培养学术型研究生,1991年国家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旨在改变研究生教育类型单一的不利局面;从2009年开始,教育部进行了研究生教育的结构改革,扩大了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比例[1-2]。目前,我国已设置40种专业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占硕士研究生年招生总数从2009年的11%提高到2015年的50%左右[3]。目前,全国已有51所高校设置了安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招生人数逐年稳步增加。但是,在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1)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与国家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求有一定差距;(2)在课程体系设置上缺少职业性,与学术型硕士没有区分度或者不明显;(3)师资队伍不足,“双导师制”落实差强人意;(4)生源结构单一、质量相对较低、学生认同度还不太高;(5)校外创新基地还不完善,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

南华大学于2006年获首批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资格,学校在该领域最早开展铀矿山通风与辐射安全、核电安全人因可靠性分析研究,形成了以铀矿冶通风与辐射安全、气载放射性安全监测技术、核电站安全人因工程、核电建设安全技术管理等具有核特色的研究方向。学校拥有“国家核应急教育与培训基地”、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实验室“核设施应急安全技术与装备实验室”,“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4]。该专业领域每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人左右,其中一半以上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此外,学校还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合作,每两年联合培养40名左右的安全工程在职硕士研究生,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近年来,学院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虽然处于同一层次,但是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其目的是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5]。

二、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它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流程,主要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问题[6]。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近年来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习创新基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其中培养目标着重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习创新基地着重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要求“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研究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具有定向、调控和评价等功能,处于培养模式的核心地位[7]。本学位点对人才培养目标前后经过两轮的修订和优化,修订过程中主要调研了兄弟院校的做法及结合了南华大学的实际情况,使该目标能满足国家和行业需求,特别是我国核电发展的需求。南华大学对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

第一,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安全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工程应用研究、安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高层次安全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人才。

第二,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要求掌握现代安全工程和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熟悉国家的安全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生产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火灾与爆炸、公共安全应急等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和趋势,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以及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为各级政府部门、各类现代生产企业以及各类安全机构服务。

第三,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应该拥有扎实的安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多种能力:(1)有应用自然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2)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安全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3)有进行安全系统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4)有根据安全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5)有多种安全科技训练的综合能力;(6)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安全工程问题的能力;(7)有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深层理解;(8)有很强的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包括外语能力;(9)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知识;(10)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对研究生的培养要实现以上全部10项能力确实比较困难,但是要求学生达到以上大部分要求,或者在培养过程中要求相关方注意培养学生以上能力。

(二)课程体系设置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经过两轮的修订,形成了如表1所示的课程设置。工程硕士研究生应修满不低于32学分,其中实践环节为必修,不计入总学分。总体上来说,课程的设置较好地体现了南华大学的核特色。

此外,学院定期举办一些学术讲座,以丰富研究生的知识,提升他们的学术水平。近年来,学院先后邀请了校内外专家作了“台湾核电发展与核专业人才培养”、“改变观念,夯实基础――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铀矿通风技术体系”、 “大气扩散物理模拟技术与进展”、“人因安全工程”、“现代安全管理概述”、“铀矿开采中的辐射安全”和“安全核能源的发展与可替代前景”等学术讲座,这些学术讲座是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机补充,进一步彰显了安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的办学特色。

(三)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包括研究生理论课程授课教师及实验指导教师、研究生导师(含校外导师),文中没有对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展开讨论和研究。

在近年来,安全工程系结合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先后从中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引进和培养了数名安全工程专业以及相近专业(如安全技术及工程、矿业工程、地质学、土木工程、核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博士。安工系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超过80%,4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接近50%。毕业于不同高校和专业的博士加入可以优化研究生理论课程的教学队伍,增加师资的多元性,改进教学效果。

在校内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学校有一系列的鼓励措施。比如学校在岗位津贴的评聘等方面,对于研究生导师有一定的要求,学校的关键岗位中的第九级、第十级岗位都要求是硕士生导师,且必须领衔指导一名以上的硕士研究生。近年来安全工程系先后有四名年轻教师被遴选为硕士生导师,进一步充实了导师队伍,指导教师队伍进一步年轻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学位2010[49]号)中明确提出了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要求[8]。安全工程系近年来在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鼓励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如中核272有限公司、中建一局等,经费由学科建设平台经费进行资助。近年来,有两位教师取得国家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七位教师取得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证书,六位教师取得国家注册安全评价师资格证书,五位教师取得高、中级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作业证。在校外导师队伍建设方面,近年来先后聘请了中核272有限公司、中核北京化冶研究院和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十多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近年来指导十余名硕士毕业,成效显著。

(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近年来学院建设了三个校外实习基地,分别是与中核272有限公司建设的“铀尾矿库退役治理技术中心”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与中国核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AP1000建造安全技术中心”校级研究生创新基地、与中核北京化冶研究院合作建设的“铀矿通风与安全环保技术中心”校级研究生创新基地。近年来,有10名学生在基地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且情况较好。近三年来学生在基地完成的论文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近三年来学生在基地完成硕士论文情况一览表

三、成效

近年来,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全日制硕士培养模式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表现在:

第一,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优化,能满足国家发展和核工业发展的需求。第二,课程体系设置具有明显的核特色,以专家讲座的形式对课程体系形成有效补充。第三,师资队伍科研能力明显提升,硕士点办学基础得到巩固和加强。目前,安全学科领域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8人,硕士生导师15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项目20多项,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签订了横向科研项目近30项,年均科研经费600余万元。在国内核心专业期刊和国际会议150余篇,出版专著6部。第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取得进展,基地承担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系统内就业渠道拓宽。2014年有2名学生分别就业于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和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2015年有3名学生分别就业于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中核深圳凯利集团有限公司和国家核电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四、建议

第一,文中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全日制工程硕士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必须结合国家的需求和学校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进行改革。

第二,结合学校的核特色,对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全日制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主要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外实习基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第三,该学位点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工作:(1)课程库的开发与建设;(2)实习基地的拓展与巩固;(3)提升导师的科研能力,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为培养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筱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师资队伍结构的

挑战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

[2]杨国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

浅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2).

[3]崔华华,刘信鹏,施晓娟.权力制衡理论视角的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重构[J].研究生教育

研究,2013,(5).

[4]李向阳,蒋复量,旷梅华等.“铀尾矿库退役治理

技术中心”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J].湖南

科技学院学报,2013,(12).

[5]蒋承,罗尧.专业硕士的就业意愿研究[J].北京

大学教育评论,2014,(4).

[6]别敦荣,万卫.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

培养模式改革[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4).

[7]杨秋波,陈金龙,王世斌.职业能力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

生培养目标生成机制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3).

篇5

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教学应坚持以创新模式培养“专业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为目标[6]。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建设及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创新实验教学,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优化实验教学资源;扩展实验教学地域范围;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安全工程专业开展创新实验教学要体现实验教学“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的主导思想。

(一)丰富的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反映实际工程需要,具备多种类型、多种层次、针对性强等特点。根据安全工程专业特点构建三个层次系统化的实验体系,如图1所示。主要根据实验内容、特点及应用性分为第一层次基础性实验,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第二层次技能性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第三层次综合性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及实践性实验。第一层次基础实验是指,由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以验证某一科学结论为目的实施的实验形式。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其是技能性实验及综合性实验的基础。第二层技能性实验,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针对该内容进一步进行设计性研究,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实验原料的选取,实验步骤的安排,实验结果的认定等。目前大多数工科专业都采用的是验证性及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模式。而综合性实验中包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即在完成了技能性实验后将总结的实验方法及过程应用到工程实践中,进行实践性实验。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与特定企业联合建立综合实验园教学体系,结合工程实践并在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施。获得的实验结果也可以得到推广及应用。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未来工作中面对的是实际的生产事故及安全问题。因此,在本专业实验及实践内容的选取上一定要结合实际,充分与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相结合,制定有现实意识的校内实验及校外实践活动内容。保持实验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才能保证所培养的学生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岗位需求。

(二)完善实验教学的管理体制

安全工程专业实验中,经常涉及到一些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实验项目,为保证实验教学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体制,从实验原料的选择,实验设备的维护、实验人员的安排,到实验管理性文件制定及整个实验过程控制体系,均要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文件。其中实验过程控制体系的建立是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的核心,是保障实验教学质量而形成的文件化的体系,是创新实验教学实现其管理方针、目标和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创新实验教学过程控制体系文件包括四个层次:综合管理文件、程序控制文件、实验指导文件、反馈检验文件。各层次文件的性质及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三)优化实验教学资源

开展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即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单纯依靠专业自身实验条件很难满足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构建校内实验室联合、校际及校企间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等实验教学资源优化模式来满足创新性实验教学的需要。首先是校内各专业实验室实行开放性管理,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学生及教师间的互选,各实验场所及实验仪器设备可以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在网络上提前登记预约,即可以满足各专业实验内容的要求,又可以使实验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除此之外,可以通过促进校际及校企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各学校及企业技术人员、设备仪器、实验场所的优势,来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实现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校际间的合作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及设备资源的共享以及管理上的权利及义务。由于安全工程专业教师数量有限,研究方向各异,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需要和其他院校的该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师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形成具备完整专业知识结构的教学团队。仪器设备方面,由于各高校均具有不同的办学特色,专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不尽相同的,实验仪器及设备的种类精度要求各异,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仪器设备的差异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实现实验教学的多样性及层次性。校企间的联合注重实现实践性实验教学内容及目标,将实验教学环节作为企业与高校合作的平台,将知识与技能合理融合,一方面使理论得到应用,另一方面使实践得到升华。在校际及校企之间联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权责的分配,明确各自的权利及义务,促进创新实验教学过程健康、良性的发展。

(四)扩展实验教学地域范围

在优化教学资源的同时必须要扩展实验教学的地域范围,要建立校内及校外综合实验基地,强化对学生实践工程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学基本原理及安全工程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采取“校内实验为先,校外实验居后,内外实验结合”的方式,即在校内专业实验室进行基础性实验及技能性实验,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在此基础上将实验基地转移到校外即具有实际生产能力的工厂企业,与企业实际状况相结合,进行模拟或演练,学会解决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即进行实践性实验。同时,在校外实验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又可以转移到校内实验室内进行细致的分析、检验和总结,得出的结果既可以提高到理论层面又可以指导实践。实验教学基地的扩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相互转换及结合的能力,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五)创新实验教学手段

篇6

[关键词]国家重点学科 回顾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5-0021-02

重点学科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和积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建设人才高地的主要载体,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综合平台。重点学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龙头,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一、我校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发展历史回顾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于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其源于1938年西迁的北洋大学等高校的采矿冶金系。1957年在全国最早设立了矿山通风与安全、机电安全本科专业,1979年开始矿山通风安全方向的研究生培养。1984年设立矿井通风与安全本科专业,1985年开始研究生培养,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批陕西省重点学科,2000年本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获得西部第一个矿业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本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具有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机构资质和安全评价机构资质。

本学科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以国家西部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矿山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为显著特色,一直是国家西部地区安全工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基地。由安全工程系、矿山应用技术研究所、采动损害与荒漠化研究所、矿山机电安全研究所和“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成。长期以煤矿为主战场,针对西部矿藏地质条件复杂、安全技术相对落后、人才缺乏等不利因素,开展了大量高水平、多层次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形成了安全工程理论与计算机方法、矿井火灾及爆炸事故防治理论与技术、围岩灾害安全监测及控制工程、矿山设备安全运行理论及方法等4个相对稳定且特色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同时,本学科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具有较强的团队协助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获得了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代表的一批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励,研发了一批实用性强、矿山急需的安全生产装备并在国内外广泛推广使用,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新建了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技术西安研究中心、“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业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重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拥有煤炭自燃火灾防治实验室、矿井瓦斯治理实验室、围岩灾变控制实验室、安全管理人机工程实验室,形成了一支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培养了一批支撑国家矿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圆满完成了建设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

二、目前本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底子薄,环境差,历史欠账多,发展包袱重。同时,作为非“211”的省属院校,又难以从中央和省级财政中获得国家重点学科发展的足够经费支持。重点学科投入不足,缺少大师级人才,在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仍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还需进一步努力。

三、对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制订重点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确保重点学科学科建设顺利发展的首要条件,在于制订一个切合学校发展实际、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规划重点学科建设,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前瞻性。规划重点学科建设时要充分预见学科发展的趋势,瞄准科学发展前沿和重大应用问题。要敢于创新,高起点的构建规划。二是克服盲目性。在制订重点学科规划时,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体现自己学科的特色和优势。三是强化科学性。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先论证,后决策”的原则,坚决杜绝“边投资,边论证”、“先决策,后论证”等行为。四是注重可行性。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不仅是一个战略性的纲领,还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具体方面紧密相连,因此也需针对这些方面制订详细的发展目标,注重具体可行性。

(二)重视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整体水平

学科的研究水平实质就是学科水平的标志,因此,科学研究建设是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带动学科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影响力主要通过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实现。学科建设经费中应该划出专门部分用于策划、组织和培植重大项目。通过制订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重点学科团队积极承担科研项目。要通过明确科研目标、落实科研计划、强化科研支撑,使重点学科不断丰富学科内涵,冲刺学科前沿,拓展学科方向,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篇7

关键词:特色栏目;高被引;优质稿件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6-0135-02

高校学报是学校学风、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学校对外学术交流的窗口,是学校的“脸面”所在。说过:“办好一本文学期刊,不亚于办好一所大学,也许更为重要”。厦门大学校长王亚男说过,看一所大学看三点:一是看教学,二是看图书馆,三是看学报。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是一所高校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的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特色专业,每个高校都有特色鲜明的特色专业,高校学报可以首先根据自己学校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办特色栏目。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1981年9月创刊,“面向地矿,突出实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学报》的办刊宗旨。在组稿方面,《学报》经历了从形式到内容的发展过程,目前主要针对安全工程、采矿工程及地质工程等学科的文章进行组稿,凸显学校的安全、地矿特色,特色栏目以每期一个重点选题为中心,多角度、全方位组织稿件介绍选题内容,集系统性和综合性为一体,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这就要求组稿策略也要进行相应转变,既要循序渐进,保持传统的品牌栏目,适应读者的阅读习惯,又要大胆创新,以获取读者感兴趣的高水平文章为中心,开辟新的组稿途径与方式。

一、组稿的定位

组稿要根据国内外专业领域知名专家研究的当前的研究热点,制定年度重点选题计划,邀约知名专家细化组稿专题, 编辑部集根据组稿的实际情况精细调整,体现组稿的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和导向性[1-3]。组稿还要注意选题所涉及的重点方面要齐全、文章题目定位要准确、拟选作者要合适,避免组稿的盲目性。编辑有专业基础,掌握组稿的相关专业知识。

二、多层次组稿模式

地矿类高校学报依托高校专业、重点实验室及课题组,对于期刊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报》编辑部紧密围绕特色栏目建设,走进相关学院、重点实验室及各级课题组进行专题组稿[4-5]。进学院主要是加强与专家学者的交流,密切与高被引作者,既提高了组稿针对性,有与读者和作者相互交流,了解专业发展态势;进重点实验室是与专业学科最前沿的专家学者交流,使得编辑能了解科学前沿,掌握学科发展新动态;走进各级课题组,进行国家重大专项的专题组稿,了解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

1.热点问题组稿。热点问题组稿是在专业编辑结合专家学者研究方向,准确把握研究热点,格局研究热点进行组稿。热点问题组稿要求编辑人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具有甄别热点问题的能力。甄别出热点问题后,要积极寻找和联系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积极主动约稿[6-9]。可以使用电话约稿、邮箱联系、甚至主动与科研工作者联系面谈,商约文章的内容、题目及撰写实践等。如《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刊登的“采场覆岩离层演化的光纤光栅检测实验研究”一文依托家自然科学基金“巷道锚杆锚索支护结构光纤在线监测研究”,刊出后效果明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编辑部也借此契机连续邀约这个方向的优秀论文。同样的方法用于其他热点文章的约稿。

2.学术会议组稿。专业编辑借助高层次专业学术会议向与会专家开展选题组稿,简便易行[10]。专业编辑既可结识新的专家学者,充分利用会议期间的间隙、茶歇及中场休息时间同专家们沟通交流,又能了解当前的研究动态和研究热点,便于把握组稿方向。编辑部积极安排专业编辑参加紧扣特色栏目的专业专题学术会议,让专业编辑既能从学术会议中提高专业知识,丰富知识面,又可以与更多的本专业的专家学者取得联系。会后及时跟踪专家,及时沟通联系,便于组稿、约稿。以《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借助2016年第9月召开的“第四届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会议”开展“创新安全管理、安全行为规范”的微型专题组稿,目前已邀约高水平稿件4篇,其中邀约文章“舱室有害气体泄漏数值模拟”针对舱室有害气体泄露问题,利用计算流体力学理论方法,分析舱室内有害气体各组分在舱内空间分布及舱室内有害气体泄漏扩散的一般规律。。本文与特色栏目安全工程专业紧密契合,预计能收到良好效果。

3.填补空白组稿。填补空白组稿主要是寻找新的研究方向的组稿。专业编辑要善于发现当前最新研究方向及研究人员的分布状况,捕捉最新的研究进展,及时与研究人员联系,并组稿、约稿,这样的稿件一定是填补一定范围内的研究空白,文章一旦刊出,能引起很大影响。如约到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合作完成的“壳源氦气成藏问题及成藏模式浅析”一文,文章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支撑。文章初步提出了氦气成藏概念模式,认为有效氦源岩、高效运移通道和合适的载体气藏是氦气成藏的关键。这篇文章的发表,不仅为寻找氦气资源提供参考和指导,也为以后发表该方向的文章提供理论支持。

4.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组稿。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组稿主要是根据生产单位的最新突破点组稿。厂矿企业的生产实践与理论是紧密结合的,生产时间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支撑,专业编辑要经常性下厂矿企业,了解生产进展及与理论结合的契合点,此类稿件的发表往往能引起生产单位的重视,形成很好的效应。如《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第5期刊登的“陕西省铜川-黄陵地区延长组长7油页岩特征及资源潜力”一文,文章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铜川―延安地区三叠系油页岩资源调查评价”专题,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铜川-黄陵地区是油页岩分布和规模进行了报道,引起当地厂矿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对于发展当地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撑,文章在我刊刊出后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三、多层次组稿实施措施

1.向特色专业知名专家约稿。高被引、高影响力作者的优质稿件对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作用很大,专业编辑要与特色栏目专业的知名专家联系交流,密切关注这些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方向及动态,及时邀约最新研究成果。密切与高被引作者的联系,知名专家学者向期刊投稿。《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编辑部安排专人对发表的文章紧密跟踪,找出近期本栏目特色专业方向的高被引、高影响力作者,根据被引频次情况,向相关高被引作者约稿,这些高被引作者的文章往往影响力大,利于提高刊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2017年第1期刊登的“郭家河煤矿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层顶板突水机理及突水危险性分区预测方法研究”,从知网的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这些文章无论下载次数还是被引频次,均远高于同期文章。

2.制定吸引优质稿件的措施。为提高《学报》的稿件质量和学术水平,激发高职称、高学历作者的投稿积极性,实现稿件良性循环,促进《学报》持续健康发展,制定吸引优质稿件的实施办法。

(1)特约稿件免收版面费,给与优质稿酬。特约稿作者一般是两院院士、长江学者、三秦学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者、“三五人才”、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项排名前10位者、或省部级奖项排名前5位者或相关学科领域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免收版面费,并按有关规定付给作者优质稿酬。

(2)高学术水平作者免收版面费。高学术水平作者是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高学历、高被引作者,且论文受国家级基金项目资助的投稿者,稿件符合办刊要求并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经编辑部同意录用发表者,免收版面费。

(3)优稿优先出版。对于在一级学会会刊3篇以上或主持国家级项目或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的学术水平高的作者的稿件,在严格 “三审”的前提下,优先刊登,以此吸引高影响力的优质稿源。

3.联系与读者、联系作者。编辑是读者与作者联系的桥梁与纽带,编辑部要强化服务意识,为作者和读者提供投稿和下载文章的便利通道。开通网上投审稿系统,便于作者清楚稿件处理进展,吸引优秀作者将论文投稿。

4.加强文章的推送与传播。编辑部通过专业学术会议、编委及其同行、朋友、同事、学生积极推介本刊专家学者推送期刊,同时加强互联网媒体推送,如微信、手机客户端推送等。文章推送不仅扩大了论文的传播范围及传播速度,同时对宣传期刊的学术知名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利于组稿。

四、结 论

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组稿要依托高校的特色专业、重点实验室及课题组,加强与专家学者的交流,密切与高被引作者,了解专业发展态势,与专业学科最前沿的专家学者交流,使得编辑能了解科学前沿,掌握学科发展新动态,了解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可采用热点问题组稿、学术会议组稿、填补空白组稿、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组稿等方式,并制定吸引优质稿件的措施,吸引优质稿源,扩大期刊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陈烈臣,罗慧敏,熊楚才.农业科技期刊的国际化选题与组稿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5):602-604.

[2] 辛明红,张淑敏,王燕萍等.选题组稿与创办精品科技期刊[J].编辑学报,2005(2):97-98.

[3] 李子尧,王晓梅,张扬等.国际化网络化环境下学术期刊的组稿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3):522-523.

[4] 张九庆.科技学术期刊的质量控制[J].编辑学报,2005(6):407-409.

[5] 金生,游苏宁,张大志等.编辑在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中的作用[J].编辑学报, 2005(4):246-247.

[6] 蒋巧媛.学术期刊编者如何把好期刊的学术质量关[J].编辑学报,2006(5):357-359.

[7] 王大锐,缪昕,王孝陵.《石油勘探与开发》的组稿与编辑运作[J].编辑学报,2005(5):377-378.

[8] 都春屏.高校学报编辑组稿刍议[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3):89-91.

篇8

(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2)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从完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加强导师、副导师队伍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探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从完善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和实践教学的教学管理体系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督及评价体系,以期实现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目标。

关键词 :专业学位;实践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09

中图分类号:G64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20—0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价办法”(JGXM-HKD-2014006)。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YB-14)。

收稿日期:2014—11—20

作者简介:(1985— ),女,河南焦作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煤层气地质与工程,瓦斯灾害防治。

刘佳佳(1985— ),男,河南焦作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安全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矿山通风理论及技术,瓦斯灾害防治。

从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至今,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数量和培养规模逐渐扩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专业学位研究生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分工更为精细,对技术等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次,学术型研究生的实践经验较少,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最后,社会对高级专门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专业学位研究生更适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历时不长,各方面都处于探索阶段,这也就造成了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不高,没有达到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要求,尤其是在实践教学质量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实践教学质量是决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面向行业领域进行效果良好的实践教学也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在培养过程中,需要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有效地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学制为2~3年,绝大多数高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的第一年主要进行理论教学课程学习,对于大部分教育学制为两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在第二年就完成实践教学课程、毕业论文、就业是非常困难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质量大打折扣,研究生对实践环节的积极性也不高,考核方式更是形式主义。因此,要改变我国教育领域传统的“轻视实践、重视理论”的思想,缩短理论教学课程的时间,取消部分纯理论教学课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重点考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多样化考核方式,使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真正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质量。[1][2]

(二)实践教学质量和规模不达标

部分高校为了满足研究生基本的实践教学需要,不仅建设了基础实验教学实验室、综合仿真模拟实验室等,还建设了校外实践基地。但是这只是从表面上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达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条件,实际上这些实验室和实践基地都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尤其是一些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践基地,企业实践教学基本上是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

(三)导师、副导师队伍相对匮乏

自2009年教育部首次面向本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大部分高校没有专职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副导师队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基本上与学术型研究生一样,只是在毕业要求上略有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副导师一般要求是企业的教授级高工或者高级工程师,一般由学院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联系,这就造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副导师队伍更加匮乏,有些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副导师只是挂个名字,基本上没有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因此,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副导师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四)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部分实践课程有固定模板,相互之间抄袭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实践教学也就没有起到效果。因此,完善一套真正适合研究生的实践教学监督与评价体系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

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完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

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的特殊性,应加强实践环节的创新能力、实践经验的锻炼,在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要穿插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合理安排基础实验实践、实习和参与导师科研的时间,根据以往积累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经验,两年制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周期很难达到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在条件和环境允许的高校,可以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学制调整为三年,这样才能培养出受用人单位欢迎、能服务于社会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3]

(二)加强导师、副导师队伍建设

对于具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要求其校内导师不仅要具有理论基础,而且需要有较为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能将理论和现场实践相结合,能对研究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副导师要具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具备指导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能力。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副导师队伍比较匮乏,这就要求高校要与企业加强沟通,开展挂职锻炼、兼职等合作。

(三)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加大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的经费投入,使理论基础实验、综合仿真模拟、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在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高校与企业达成一致,使研究生真正深入到一线工作岗位上,接触到企业的核心技术,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其实践教学质量。

三、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

(一)完善实践教学的目标

教学实践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十分重要,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要具备从事专业技术或管理的基本素质,具有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目标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和行业的发展,结合实践教学的反馈,随时进行调整。

(二)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

完善的考核体系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部分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之所以不高,主要是因为没有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只是在其毕业的时候有毕业答辩而已。

要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首先需要变终端考核为全过程考核,实行严格的考核体系,对于实践教学过程不合格的研究生要求其延期毕业。其次,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要客观公正,可以将本科阶段的评教和反馈系统运用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同时量化考核指标,保证考核的可操作性。[4]

(三)完善实践教学的教学管理体系

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内部管理应该实现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对于实践教学导师,应该从导师的德育素质和实践能力、导师的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管理;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从成绩考核、模拟实验和毕业论文等方面进行管理,同时要求其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来源于工程实践。

参考文献]

[1]徐敏娜.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创新教育,2013(13).

[2]刘明杰,宋英兰. 提高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质量的途径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8).

[3]刘玉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研究[D].西南大学,2013.

篇9

虽然政策上已经开始允许民办院校申办硕士点,但国家资源支持力度仍较小。使得民办高校设立硕士点存在许多顾虑与制约,这就需要国家政策持续推进民办教育公平发展,来改变社会舆论;另一方面需要举办研究生教育的民办高校应以教育质量和特色来做出回答。从我国民办高校的定位看,目前举办研究生教育的学校,其研究生教育多采用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即培养应用型硕士研究生。而我国公办学校多培养学术型研究生,教学师资力量足,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较成熟。但随着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教育培养模式需要转向应用型;因此,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院校在申办专业型硕士点时起点相近。如果民办高校能在这方面做出探索,形成特色,不但能树立自己的品牌地位,也是对专业型硕士教育的贡献。因此,民办院校想继续求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其优势,集有效资源和资金为一体,重点发展优势专业,才可能在申报硕士点与培养硕士研究生上有更多突破。

2、民办院校优势专业申报硕士点的不足

交通工程专业是我院的优势特色专业,以“人”为主体的研究对象,区别于以传统的“车、路”为研究主体的交通工程专业。随着长三角地区交通事故防治人才需求量的扩大,我院已重点发展交通工程专业,希望抓住申办硕士点的契机,将其打造为综合性试点专业。目前该专业距申办硕士点有以下几点不足:(1)作为硕士点来发展,专业定位主要以“人”的安全为重点,研究范围较狭窄,应发展多个研究方向。(2狮资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青年教师人数比例较大,中年教师比例较小,符合硕士生导师人数不足。(3凌通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偏离申办硕士点建设,急需改革。(4)实验室资源不足,包括实验设备不足、实验人员素质不高等;在建设本科实验室的同时,应当增设满足深层次科研需求的实验室。(5)教师科研团队没有形成,科研资源不足,尤其是国家级或省级科研资源较少。由于教师代课任务较重,科研能力与精力不足,科研经费较少,导致科研动力不足。利于民办高校办学主体和灵活机制,适应于申办硕士点后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课题研究,交通工程专业将采用“校企合作联盟”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基于这一需求,我校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校企平台。教师科研力量不足,科研教师精力不够,导致交通工程专业国家级或省级课题太少或没有;因此,就需要加强硕士生导师的科研能力,完成硕士生科研能力培养。提高团队科研能力方法:首先建立适应科学研究的实验室,配以完善软硬件;其二,鼓励高职称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项目,同时学校配套资金要及时到位;其三,积极邀请外校教师参与我院的科研课题、同时我院教师也走出去参与外校教师科研课题,通过相互参与提高科研交流。最后完善教学、科研双轨双重激励改革,完成产学研一体化资源共享的管理制度。

3、基于申报专业型硕士点的交通工程专业综合建设

3.1师资力量建设

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师引进及培训计划,希望通过2一3年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团队拥有2一3名知名学科带头人,巧人以上组成多专业融合的交通工程师资队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人,高级工程师3人,讲师及博士生以上职称6人,60%以上教师符合硕士生导师要求,同时双师型教师占60%以上比例。具体措施见表1,引进知名专家1一2人,作为学科引导人;借助安徽三联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安徽三联交通事故预防研究所的优势,将一定数量的科研工作人员作为交通工程专业教师的有益补充,进行柔性引进;针对中青年教师制定一系列培训计划,比如资助部分优秀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参加各类前沿课题、会议等,提高青年教师视野和教学质量,同时提高科研能力。

3.2课程体系建设

交通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目前以应用型为主导,满足理论够用即可。但在硕士点建设时,需要形成2一3个研究方向,为满足硕士生的科研能力,这就需要加强理论课程内容。因此,课程体系建设中,需要坚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既满足本科生的就业需求,又满足硕士生科研能力培养;同时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时,可以加上大量选修课程,满足不同需求的本科生需求。

3.3实验室模式改革建设

交通工程本科专业偏重实践教学,专业课中实践教学占50%以上。目前交通工程专业在原有的高危环境监控实验室、驾驶员安全素质检测实验室、安全素质训练实验室和智能交通实验室的基础上,又增设道路工程测量、交通控制、交通仿真、汽车碰撞模拟等一系列的适应交通工程专业发展的应用型实验室。在现有的实验资源基础上,我们要探索一条交通工程人才培养与实践能力提升相辅相成的教学思路,方法上逐步形成以“实物教学、案例教学、课题引人教学”的特色教学模式。实现本科生“以实践教学为引导,实现学生早进实验室、早人课题”的实验教学方式,为下一步硕士生教育模式奠定实验室基础。

3.4加强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建设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我院已经开展多个平台,其中包括“国家车辆驾驶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三联事故预防研究所“等这样有利平台,这样的研究机构有利于民办高校办学主体和灵活机制,适应于申办硕士点后研究生培养环节中的课题研究,交通工程专业将采用“校企合作联盟”的方式培养研究生。基于这一需求,我校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校企平台。

3.5加强科研力量建设

篇10

关键词:农村饮水工程;安全机制的构建;具体措施

农村饮水安全,旨在落实“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原则,农村饮水安全指的是农村居民能够及时稳定的,方便的获得足量,安全,洁净,家庭条件负担得起的生活饮用水,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就需要既要保证水质的安全性,还要考虑生活饮用水的充足供应,还要估计到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收入水平,将农村居民可承担的水价划在考虑的范围之内。

1 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农村饮水工作密切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活健康问题,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着重点之一,既是全面实现奔小康社会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构建饮水安全机制,有利于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从而也有利于提升农民的素质,有利于我国经济城乡协调发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将农村打造成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和坚不可摧的大后方。

2 农村饮水中出现的问题

2.1 供水能力不足:在新时代下,索然农村自来水的普及率高于以前,但由于自然原因或者是自身浪费等主观和客观原因,供水仍没有满足农业用水,特别是春夏农村需要大量用水的季节,经常出现断水的现象,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水资源利用率低下:现在到处都在提倡节约用水,特别是农村有些缺水的地方,可是,虽然水资源比较缺乏,但是,由于没有新型科技的支持,没有循环利用理念的支持,水资源的利用率仍处于低下的水平,没有做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3 农村的生活饮用水水质较差,特别是税务蓝迅速蔓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浅层地下水普遍受到污染,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和水化学成分的影响,高氟,高碘,苦咸水渐渐成为构成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因素,群众长期饮用此类不安全的生活用水,将大大增加农民的患病率,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还会诱发和家中心脑血管疾病等,这就间接的增加了农民的生活负担和经济压力。

3 目前农村饮用工程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村的发展速度让人叹为观止,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但是农村饮水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问题仍然存在,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前进步伐。工程处处显现粗制滥造的情况,没有配套的处理水的设备,一旦地下水发生变质的情况,将无法正常供水,也就大大影响到人民的日常生活;同时,农村饮水工程的材料和设备耐用性和持久性不达标,这就会让农村饮水问题具有反复性,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重新建设,这就大大浪费了经济发展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第三,水费的征收标准不明确,管理机制不健全,这就导致水费的征收不到位,工程得不到资金支持,也就无法正常运行下去。农村的生产生活都是呈小家小户型的,规模化程度较低,这就导致饮水工程的艰涩分散,供水保证率也不高,给工程管理和日常维护的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这就产生了饮水隐患,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没有了长期运行的条件,也就不利于饮水工程长期的发挥其作用和效用。在新环境的农村饮水工程构建中,要考虑到目前机制产生的问题和情况,才能构建出长效安全的饮水机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农村饮水工程长效安全机制的构建

4.1 在构建农村饮水工程长效安全机制中,采用自动化测控系统,这种自动化测控系统主要依靠电脑,智能等高科技产品,这样就能及时准确的反应各地水质水位的监控,通过对各个监控站点的信息分析,来实现对农村水资源的掌控从而实现整个农村饮水过程的 自动化供水安全控制与管理的目标。

4.2 保证农村饮用水资源工程的资金来源,拒绝或者说积极打击浪费水的现象,反对喝“福利水”“大锅水”的现象,要保障构建农村饮水工程的材料和设备的耐用性和持久性,增加其使用寿命。

4.3 适度规模的集中供水。在农村要积极宣扬规模化的好处和优势,是小家小户型逐渐变成规模化的经济发展,兴建集约化、大规模、高标准集中供水工程,实现集中供水,统一供水,扩大集中供水的范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规模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构建长效安全的饮水工程机制的基础上,还要配备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和水价制度,制定一项合理的水价制度能够保障供水工程的良好运行,根据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制定一套责权利统一的管理系统,加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利于工程的可持续利用,也对经济的高效发展有一定的保障效果。

参考文献

[1] 廖德兵.刘鑫.自动化测控系统在XX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的应用.(j).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