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重复实验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4-02-23 17:4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重复实验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重复实验的目的

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虚拟实验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77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物理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个性特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探究与创新的能力。众所周知,物理实验是实现以上基本要求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是实现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重要方式,这也是一线物理教师关注的焦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虚拟实验”是一种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实验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一、紧扣原则。有序开展“虚拟实验”的开发制作

虚拟实验的运用必须适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样才能促进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效益的提升。虚拟实验开发与制作的工具主要为:Powerpiont、Flash、Authorware等。作为一线的初中物理教师,在虚拟实验的制作中应该遵循:科学性、仿真性、易操作性、实用性等原则,灵活运用制作工具制作虚拟实验。在开发制作虚拟实验时,应注意信息真实可靠,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特征,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热情。

例如,在M行“光的直线传播”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涉及“小孔成像”实验教学,物理教师可以借助Flash或Powerpiont软件进行虚拟实验的开发。实验的设计需要让学生懂得小孔成像的基本原理和影响成像大小的因素,并且要达到“轻松、认真、仔细、高效”地完成物理实验的教学目的。当然,虚拟实验的开发与制作还要注重实用性和易操作性,让学生简单拖动鼠标就能轻松完成“小孔成像”的每一个步骤,让学生通过电脑操作虚拟实验,享受亲临物理实验的真实体验。

二、激发兴趣。巧用“虚拟实验”进行仿真演示

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由于物理学科知识的抽象性,给不少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物理实验一直是初中生学习物理的难点;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遇到物理实验时,自己动手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学生的观察相对于教师的演示,有滞后性,当学生经过仔细观察依然难以掌握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时,其学习积极性便会骤减,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若能用虚拟实验来仿真演示,通过软件操作的重复性,让学生多次观察与思考,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测量物体的质量”章节时涉及“天平的使用”这一物理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准确使用天平的能力。若采用传统方式,物理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实物仪器的测量演示实验,就不能保证教室内每一个角落的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这不利于学生学习。此时,教师若能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虚拟实验演示,学生就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观察与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确定好虚拟实验目标,即会调节使用天平,会运用天平称量固体、液体质量,并学会增减砝码,科学记录测量结果。另外,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角度进行分析思考,控制好虚拟实验与讲解的次数。

三、提升能力。活用“虚拟实验”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兴趣;效率;能力;创新

物理学是一门基于科学实验的自然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刚刚接触物理课程的初中生而言,将物理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等诸多信息传递给学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演示实验也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抽象的物理知识和规律的有效办法,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方面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以下几点,不难看出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一、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物理课程对初中学生而言枯燥而又抽象,很多学生时常抱怨初中物理难学、学不会,导致初中学生从一开始就出现偏科的情况。这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出现这种原因主要就在于物理的抽象性让学生难以单纯的依靠文字描述而想象到物理的实际作用。很多时候,物理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和经历,但是如果不用演示实验的方式将这些抽象的物理理论和概念更生动具体的展现出来,学生很难联系到生活中的片段,造成学的不明白更不用说深刻理解和运用。如果在物理课堂上多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可以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毕竟初中物理是学生初次接触的新鲜课程,趣味性的产生比教学内容的掌握更重要,学生兴趣的产生是今后学生学习物理的不竭动力,也是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兴趣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大大提高物理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教学目的。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将演示实验作为教学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初中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

二、通过演示实验将抽象理论变得简单形象,提高教与学双向效率

物理课堂上多采用演示实验教学,可以将一些枯燥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生动,提高物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向的效率。对教师而言,采用演示实验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解释所花的时间。物理理论和规律如果依靠单纯的口头或者板书形式表达,学生一时半会儿很难吸收掌握,教学质量事倍功半,教师需要不断的重复或者变换方式来灌输。如果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很多物理理论和规律可以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这种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快速联系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经历,从而加深对物理理论和规律的认识。其实,物理课程上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关键是教师如何将学生的思维从课本带入生活,而演示实验则恰好承担起纽带桥梁的作用。从而减少教师为解释物理理论和规律而大费周章,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物理课堂采用演示实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和规律的掌握及运用。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感兴趣并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才是成功的教学方式。演示实验对初中生而言,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对物理的正确理解,能够让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达到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因物理课堂中演示实验可以有效提高教与学双向效率,从而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可见物理课堂采用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十分明显。

三、演示实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物理演示实验是为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形象的展示,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要点。而学生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各种感觉意识和思维能力就被极大的开发出来,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分析能力都会随着演示实验的进行而被不断的提高。在演示前,教师要将演示的目的和要求为学生讲明白,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演示掌握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伴随演示实验的进行,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不断的思考,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演示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作业,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类似实验,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动手找出课堂上演示环节中没有弄明白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和理解物理要点。一场演示实验的完成,基本可以将某一个物理知识要点准确的传授给学生,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四、演示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初中物理的很多知识点都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各种演示实验也十分简单,操作方式和实验器材的选择可以很容易就地得到。两只竹筒一根线就能成为演示声音传递的物理实验,类似实验既简单又有趣,能够在趣味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动手操作和选择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做同样一个声音传递的实验,可以用各种器材,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够选择的器材设备来完成,还可以分析选择什么类型的器材能够更好的传递声音。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五、结束语

初中物理需要建立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之上。演示实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学习过程中来重要方式。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王传银. 物理教学中如何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16)

[2] 李彩玉. 浅析目前我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03)

[3] 叶瑞英,胡再国,卢鹏飞,田野中,张志芳. 物理演示实验开放教学的探讨[J]. 物理实验. 2003(03)

篇3

关键词:平面镜成像实验;实验教材;实验过程

在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探索科学规律,提倡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特别是对“平面镜成像”这一实验做了大胆改进,《平面镜成像》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要想让同学们很好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光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而应该通过实验来达到目的。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致使该实验存在着一定误差,因此,我尝试着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一、改进实验器材

传统的实验器材是蜡烛,蜡烛燃烧时教室内烟熏火燎,而且蜡烛消耗量较大,资源容易浪费。针对这一点,我对实验教材做了改进,改用两幅大、中、小三种型号的象棋子,因为象棋子比较便宜,而且能够长期使用,避免了资源浪费。

二、改进实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我把学生分为两人一组,让他们在桌面上铺一张纸,把纸对折后平均分为两部分,然后让同学们在折线位置竖上一块玻璃板,这条折线就表示平面镜位置。把中号棋子的正面朝上放于玻璃板左边,这时就能看到玻璃板右边出现了一个棋子的像,然后调整一下玻璃板和桌面的夹角,使棋子的像成于桌面上,想法稳定玻璃板,并测量棋子和桌面夹角。同样的分别拿出大、中、小不同型号的棋子在右边桌面上做移动,直到与左边棋子的像完全重合为止。重复实验过程,把每次得到的数据填入分析表中,这时就很容易地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

总之,改进后的平面镜成像实验弥补了传统实验的不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了,他们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积极探索新课标精神,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大胆改革,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月梅,何晓燕,欧阳艳.一组中学物理实验的改进[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2(03).

[2]胡远富.对初中物理一个演示实验的改进[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3).

篇4

关键词:物理学科;电学实验;教学分析

一、教学中的问题

对于目前的教学来说,在电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往往把物理实验课仅仅当做一门理论知识的教学课程,在教授的时候都是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讲解进行了解,然后完全按照教材上面要求的步骤进行按部就班的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的教材完成最终的实验报告。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没有主动地去用心的学习,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收获。通常情况下物理电学实验都会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组内的学生一起进行实验,而实验的目的、内容等都会在书上有所指示,老师在实验课上对于实验的讲解占了大部分的时间。这样在每次的实验过程中学生都是在重复的操作步骤,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对于实验的观察能力、实验数据的记录能力等也并没有得到提高,这样就导致了学生虽然完成了实验却并不会对其有着深入的思考,这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实验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学生的思维扩展能力,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和实验的根本目的是相悖的。所以如今的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往往很低。

二、教学优化方案

(一)培养创新能力

我国目前一直在进行课程的改革,在物理的实验方面老师也在尝试着对其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对其进行改革主要体现在不是对实验的步骤进行单纯的讲解,而是对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以及意义。通过让学生对实验进行操作,使其真正的掌握实验。并且来时还应该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操作,向学生进行演示并且在演示的同时进行讲解。这样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学生对于实验的探究能力就会有所提高。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因为在目前的我国的教学中,通常都是升学考试考什么,老师就会着重的交什么。因此老师的教学重点往往还是在对于学生的成绩的提高上,而不是对于学生的能力的提升上。在新课改中,将物理实验的重点进行了收录,主要是为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提高。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不仅仅是学到了物理的知识技能以及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得学生经历了学习的过程,从而学习到真正的能力。并且老师不能单纯的着重于对学生的物理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的是对于学生的物理实验探究的能力的培养。否则学生可能只是掌握了物理的电学实验的动手操作,却没有进行动脑,这对于学生的未来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

(二)完善教学体系

物理的电学实验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目,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很困难。因此对于电学实验的教学应该从电学实验的现象进行讲解,然后透过实验的现象去对实验的本质进行讲解。然而,目前的教学过程中,物理的电学实验教学还没有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很不利的。所以,老师应该对其进行重视。老师应该对于教学的前期工作准备好,并且在教学的后期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学生可以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究、学习,但是应该保证整个物理实验的过程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完成的,并且学生应该亲自动手完成整个过程。只有这样的经历才能够使得学生真正的了解到实验的魅力所在,真正的喜欢上物理实验,从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升学生素质

对于学生的物理实验素质的提升是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应该掌握了实验的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使得学生真正的掌握实验的原理、实验的内容是什么以及对于实验的具体方法的熟练操作能力。并且对于物理实验的技能的培养还应该包括对于物理问题的提出、对于实验设计步骤进行假设的能力等,并且还应该包括对于实验的信息的收集。老师应该着重对于学生“探究性能力”的培养,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来对学生进行训练。除此之外,对于物理电学实验得教学还应该包括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习惯的培养,使得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有着良好的习惯,这样会防止很多错误的发生;并且,学生应该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自行的对实验的连接仪器进行检查,对于错误的电路进行及时的纠正。在确保了实验的连接电路正确之后,在进行下一步的物理操作过程。然后在对数据进行记录之后,学生应该互相之间进行讨论,彼此交流遇到的问题,通过互相的借鉴互相的学习来使得自身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结论

在初中的物理实验过程中,物理电学实验是他们这时候需要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在近几年的考试科目中经常出现。然而对于目前的教学来说,在电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应该对其进行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主要对于九年级物理电学实验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希望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马学正.九年级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设计分析[J].中学物理,2015,14:79-80

[2]王挺,杨晓雷.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探索[J].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2,02:6-10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提问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是多年以来对物理学的基本界定。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成为知识构建的一个坚实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就是很多不做实验或者只在黑板上做实验的老师,也能让学生在考试中考出一个很好的分数,即使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部多次强调要让实验与学生的成绩直接挂钩,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愿。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实验确实不需要做?还是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理解太过狭隘?笔者认为必须思考这个问题,让物理教学的思路更加清晰。笔者在此对初中物理实验提出一些本原性的问题,以便帮助教师对实验教学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物理实验最重要的是不是“做”

提到实验,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做”,仿佛不做就谈不上实验。于是有一段时间初中物理教学中最时髦的一个口号就是“学生能做的实验都要让学生做”,因此实验器材的提供以及实验室的升级成为许多地方改善办学条件的一个重大举措。那么,这么多的投入对于学生的物理知识构建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呢?从近年来的中考数据来看,作用可能是有限的。当然,中考成绩不仅取决于实验,也与其他因素相关,可能不完全具有说服力,但可以从侧面说明实验条件的改善只是学生物理成绩提高的充分条件,并非充要条件,更谈不上是必要条件。因为当年在“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实验教学指导思想下,学生的物理成绩依然优秀,且这一思想到今天依然充满着活力。

事实上,透过这一实验教学的思想,我们更应当看到的是实验的关键并不在“做”,更在于对实验思路的理解、对实验过程的设计以及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以对实验思路的理解为例,其中包括了初步步骤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在现在的实验教学中恰恰是容易被忽视的。例如在“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实验中,有教师在鼓面上洒了一些纸屑,然后让学生到前面敲一下,让其余学生根据看到的现象去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实验,事实上即使不做这个实验学生依然能够记住该结论。但在这个实验中包含的思想却是丰富的:其一,为什么选择鼓?其二,为什么选择纸屑?其三,实验有什么现象?其四,可能的现象分别说明什么结论?这四个问题在笔者看来是本实验的核心,只有学生认识到选择鼓是因为其振动幅度较大,现象较明显(事实上选择其他声源理论上都是可以的,但有些不适合作为演示实验);选择纸屑是因为纸屑较轻,可以在鼓面的振动带动之下跟着跳动,从而起到放大鼓面振动的作用,这其中有转换的思想;实验可能的现象是纸屑跳动或者不跳动;其结论则是如果纸屑跳动,则说明鼓面在振动,即说明了鼓发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纸屑不跳动,则还需要进一步探究(而非否定猜想)。意识到这些,才能说学生看懂了这个实验,而对实验的理解也不至于停留在表面现象和最后结论上。

因此,实验最重要的并不是“做”,如果将实验的重心放在“做”上,那可能只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而对实验思路难以理解,对实验中用到的方法缺乏感知,对实验现象的猜想与结论的描述能力也难以得到切实提高。

二、物理实验最重要的是什么

从以上分析来看,物理实验最重要的应当是实验思路的设计,其中就包括了实验器材的选择,因为不同的实验设计思路往往意味着不同器材的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实验教学中先确定实验原理,再选择实验器材的教学思路往往不是探究性的,而是操作性的。

谈到实验思路的设计,就不能不提实验设计的思想。事实上,再简单的实验都是有着思想支撑的,以“电路”知识教学中“简单电路”的教学为例,怎样让学生认识简单电路呢?也许有的教师觉得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不需要如此费心费力。可事实上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就是在这个简单电路上,不少学生都会翻h斗,有时要通过多次的重复,学生才能理解简单电路中电流的走向,尤其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当电流通过灯丝灯泡才是会发光的。这一认识要么通过讲授来完成,要么通过实验来完成,显然后者更加能够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笔者引导学生完成了这样的一个实验:第一步,给学生提供简单电路的“四大件”――电源、灯泡、开关、导线,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让灯泡发光(由于是简单电路,因此还涉及不到器材的选择,而在其他一些电学实验譬如探究电路中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影响电热大小的因素等实验中,就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实验器材选择的过程);第二步,让学生分析比较成功与失败的实验过程,判断失败的原因;第三步,用电路图表示电路连接情况并用电流流动的方法理清简单电路中灯泡发光的原因。

显然,这是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第一步当中学生有自主探究与体验,有试错的经历,这些都是实验的必要因素;也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烦恼,这些都是与实验相关的非智力因素,对实验品质的提高也有着影响;第二步实际上是对实验的自主评估,也是比较方法的实际应用,学生可以在比较中发现灯泡发光的正确做法,也可以通过比较发现原有思路的错误;第三步则是将实验建立起来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是实验现象向理论描述转变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做”是服务于“思考”的,学生实验中的主要事情不是单纯地做,而是思维引导下做。

三、物理实验教学最重要的是什么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理实验中最重要的不是纯粹的做,而是思维引导下的做。那么,这对实验教学又意味着什么呢?笔者以为,这意味着物理教师实验教学的思想要发生转变,不能就实验论实验,而应当从学生建构知识的角度去看待实验教学。

篇6

[关键词]物理 实验技能 培养 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这就是当前我们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实验素质的正确教育思想。下面试从两个方面浅谈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一、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方法

1.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

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物理大纲要求“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要让学生了解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

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过程必须掌握的技能

(1)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一般原理、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技能

首先,要求学生明确各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或理论根据,根据实验的原理、要求对实验进行设计。还要搞清哪些是已知量、被测量,然后选择所需的仪器和实验条件,进而设计好实验步骤,画好记录表格等。

其次,培养学生正确调整和安装仪器,正确连接电路的技能。正确的实验,首先是安装、调整好仪器或正确连接电路。 这种技能的培养,从初中开始应先有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然后逐步提高到由老师讲述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去安装、调整。

(2)培养学生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进行运算和分析,以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这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按实验步骤有条不紊地操作和读取测量数据,有的实验则要求测量或操作时动作迅速,要把握时机。要按实验先后顺序将需要测定的各量测出,并记录下来。读取数据和记录必须注意:①读数要及时,并马上记录;②要记录完整数据,按有效数字的方式记录;③数据的单位要正确。一般要求学生实验前列出表格,表格设计要求:能记录直接测出的各物理量,能记录各次测出的量,能填写计算出来的中间数据和最后数据等内容。

进行数据处理、运算,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在整理数据时,如发现有不合理的数据,应对该数据补测。要指导学生按有效运算法去处理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适当分析讨论。对一些成绩优良的学生,还可让他们设计某个达到相同目的的实验。对实验能力强的学生,许多深一层次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分析研究,从而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巩固知识,技能更加熟练。

(3)要使学生了解误差概念,并学会初步的误差计算和分析

实验后,要指导学生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说明实验的误差主要有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本身的缺陷,实验原理、装置不完善而引起的。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是校准仪器,或是改进实验方法。改进实验的方法,可改变仪器的位置或仪器的布置,撤换某件仪器,改变所选取的某个参数,改变实验方法乃至改换实验操作人员等。

偶然误差是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由于各种偶然因素产生的误差。减少偶然误差的办法是多次重复测量取算术平均值,以其平均值为最终的结果。测量次数取多少,要根据偶然误差对被测量影响的大小来确定。如:测量值的有效数值较小时或测量值变动较大时等,应当多测量几次。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技能,必须让学生懂得减少误差首先要发现它的存在和来源,其次是确定减少误差的方法。

增加测量次数固然可提高平均值的可靠程度,但是作用是有限的,实际上,只有改进实验方法和仪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测量的结果,提高测量精确度。

(4)会写一般的实验报告

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根据原始记录和实验时的体会,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主要有:实验名称、目的、器材、原理、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数据计算和处理、实验结论及误差分析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对实验报告的写法、格式要严格要求,书写时,要求层次清楚,语言流畅,文字精练、正确,图文并茂,要总结出实验成功的经验或实验失败的原因,使学生将来进行科学实验时能写出自己的实践成果,并让别人看懂。

在批改实验报告时要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如对某个问题的独特看法,对某项操作的有益建议,对实验的改进意见等,要给予鼓励,并要及时与之讨论,让师生都有所收获。这样做,既延伸了实验课的教学,使之与理论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汇与渗透,又是提高学生动手技能的有效渠道。

5.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包括爱护仪器,遵守安全操作规则和尊重实验事实的习惯等。如:做电学实验结束时,应将仪器调到最安全的状态再切断电源,然后拆除连接线,整理好仪器和导线。要经常地对学生进行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以免损坏仪器及发生实验事故等。

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途径

1.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认真上好实验课,既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训练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

实验课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是学生使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典范,它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在长年累月的耳闻目睹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实验技能。

在分组实验中,学生的活动是多方面的,既有思维,又有操作,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时,教师可先介绍实验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在台上做示范,学生在台下跟着教师做,这种方法对于初中起始年级的学生是合适和有效的。学生在教师的步步指导下,养成良好的实验方法、实验修养。随着实验技能的不断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独立实验的能力。

2.尽可能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如:阿基米德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

3.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讨性的实验。先让学生去研究、探索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后总结出物理规律。

篇7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

1.“照方抓药”式地验证教学理念,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思维,很多实验还是有意无意地设计成验证性实验,缺乏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2.一些实验与现实生活脱节,让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是为学习而学习,而不是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缺乏学习的激情.

3.教学仪器不足,教师的演示实验代替了学生的分组实验,没能有效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一些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老旧.实验前教师详细地讲解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方法,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师没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制约了学生思维的能动性.

二、转变教育理念,激发学生学习

物理的兴趣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将实验器材准备得非常细致,在实验桌上只保留有用的实验器材.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要将所有的实验器材的名称、作用、用法、实验步骤与方法讲清楚,并演示操作,甚至手把手地教给学生.学生必须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操作,不得随意改变方法与步骤.表面上看学生答案统一,节省时间,效率高,课堂秩序好.教师不敢放手让物理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操作,长此以往学生厌烦了这种统得过死的束缚,认为实验无非就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教师的动作,验证一下实验结论,因而厌倦了做实验,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以上现象反映了教师落后的教育理念,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教师应帮助学生、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选择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过程.

例如,在讲“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时,教师可做这样的尝试,有意识地在实验桌上增加电压表,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部分学生错选了电压表,发现小灯泡不亮,得不出正确数据,他们或求助于教师,或效仿其他同学,急切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分析问题所在,困惑迎刃而解.这些经历了失败的学生,对电流表与电压表的区别及其功能有了更深的印象.由于这一干扰因素设置的难度适当,不仅没有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使其增强了信心,激发了探究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又如,在“让电灯发光”实验中,教师没有先示范连接电路,而是直接给出任务:谁能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最先让小灯泡发光?然后逐步增加难度,如何方便地控制灯的亮灭?能否让两个灯同时发光?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及时鼓励、赞赏学生.整个实验过程是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操作完成的,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就感,就会喜欢上物理实验课,对物理产生兴趣.

三、封闭式实验改为开放式实验

封闭式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拓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要把封闭式教学变为开放式教学,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这样才符合新课标的“教育要以人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例如,在讲“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是这样设计实验教学的.

1.课前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学生可问教师、可上网查、可到阅览室去查资料、也可从课本上去查资料).要求组内各同学互帮互助,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2.课前要求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后,交给教师审核,以便教师充分地为他们准备实验器材.

3.上课时,学生按本组的实验方案,动手装配一套装置,并做实验,这样可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达到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动手、人人有收获的目的(整个实验过程,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不规范的实验操作).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1、前言

有别于一些充满情感和文学性较强的科目,也不同于数学等科目,学生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接触和理解,物理对初中生来说是较为陌生的,是一门全新的学科。物理的学习有较多的原理和改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性等等这些问题都一定程度的导致了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困难。同时,物理又是贴近生活的,可以用之于生活,也同样可以运用物理知识对生活的诸多现象做出解释。为迎合新课改所带来的教学变革,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作者凭借自身教学经验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做出了以下研究与建议。

2、注重实验,强化自主探究

2.1 变教学内容为实践活动

初中生处在一个好奇心较强的年龄阶段,结合其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套”单一的灌输教学方式,变课堂教学为实验活动教学。通过实验的过程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并让他们结合相关物理概念进行总结分析。在这样将实践和知识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当中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象理解及其实践动手能力的增强,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更容易在操作过程当中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和总结,对学生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和解决,并对他们分析过程中出现的纰漏进行适当的提点和纠正。另外,在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当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实验活动的组织者,而非简单的示范一次了事,这样则又重复回到了传统教学的路子。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拥有展现自我的空间和平台,使得他们敢于动手,亲身参与。显然,这样实验活动的教学效果是优于单调枯燥的传统教学方式。例如在“长度的测量”这一节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上台对讲桌进行测量,并让他们将各自的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当他们发现大家的答案都不尽相同时,则必然会对其标准的测量方法产生兴趣,激发起探究欲望,这个时候教师在适时的引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显然是效果更佳的。这样变教学为活动的方式同样是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式之一。

2.2 以疑问创设引学生探究

一切探究都源于质疑,在实验活动过程当中,教师还可以有意的制造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产生物理质疑,诱发其积极性,从而为寻求正确答案而进行主动探究。同时,应当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针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以及各自的分析过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对其思维创新能力上的锻炼和培养。不过,在问题的提出上应当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内容太容易起不到锻炼和引发其思考的作用,而太难则无从开口。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多关注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创设符合其认知情况的问题,诱发其思考。

2.3 拓展实验方向

要使实验教学能够真正发挥出其实质的作用意义,老师就要在学生对实验要求、实验原理、实验结论熟练的掌握了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拓展实验方向,开阔视野,争取用不同的实验途径来证明相同的物理理论。要指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所牵扯到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提高学生的全局意识,消除思维局限。使他们能够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能够自主应对各种实验情况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

3、授予方法,深化物理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则是在于“不教”。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仅仅是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引导者身份出现,让学生能够在了解方法后实现独立自主的学习探究。教无定法,然而就初中物理的教学而言,这是一门学生新接触的学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学习方法。

4、渗透科学研究方法

要在物理实验课堂上开展分组探究,重视指导科学研究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实验环节,逐步形成一般的探究方法:提出探究的问题—假设并猜想—制定探究计划并设计实验步骤—开展实验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并论证结果—评估实验效果—沟通、合作。

例如:在探究《串联和并联》的课堂上:首先,教师督促学生依据两盏灯都要亮起来这一要求把现有的实验器材连接成一个简单的电路,然后教师在各个组的学生完成的众多的电路中选择几个较为相似的,并要求学生开展自主讨论,通过比较分析法找出这些电路的相同处,从而总结出“串联”的连接电路的方法。其次,教师督促学生依据只让一盏灯亮而另一盏灯不亮这一要求适当改变电路的连接,进行自主的分析、探究,找寻出正确的连接电路的途径。这样一来,某一些小组的学生就可以积极连接出正确的“并联”电路,而有些小组的学生会出现电路短路的连接,造成其中的一盏灯不亮。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自主发现并联电路跟串联电路之间存在的不同,最终得出电路并联和电路短路的连接方法。

5、主体切换,强化学生主体

在现今的教育形式下,我们所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育模式,而教师仅仅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形式而存在,教师将逐渐从课堂的绝对主体,转变成为一个普通的课堂参与者和引导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将“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心转移,学生则成为课堂这个舞台的演员,而教师也不再仅仅是注重枯燥讲授和一味的知识灌输,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引导。在这样的模式下,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这样让学生大胆去做、积极参与,而教师则在一旁协作辅助,适当指正和引导的方式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有便于教师在这样的学生参与过程中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做出解决和引导,主体切换,这也是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

物理是一门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学好物理对于学生的后期成才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但由于物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使得许多学生对物理都产生了学习障碍。为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要加大物理教学创新力度,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高志宏.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的探究方法[J].教育革新.2011,(1):64.

[2] 郭杰兴. 浅谈在新课程下初中物理探究实验的教与学[J].科技向导.2012,(15):140.

[3] 陈首飞. 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J ].学周刊.2012,(12):110.

篇9

高一新生,刚从初中升学,是典型的初中教学与高中教学的转型过渡期。为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中物理教学,前期必须把握初中物理知识与方法,逐步实现初中到高中的跨越。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如何在短短的45分钟内将课本上的知识及应用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是这场战争的关键点,如果善用一些课堂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那么课堂效果将事半功倍。

对大多数教学,兴趣是前期教学最好的着力点,初中教学显著的特点是实验的丰富与趣味性,结合此点,高中教学依旧需要重视实验类方法。

一、多样化实验

物理必修一课本教学中安排了多个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也介绍了一些实验仪器实验思路等,这不仅是对初中实验教学的延续,而且是对以实验为重要核心的正确认知,善于利用教材中和教材外的实验,能够有效展示物理知识。同时实验的直观性与趣味性能够让学生更有意愿也更容易理解某些抽象生涩的理论知识,继而掌握巩固与应用。

伴随着教学技术的革新,实验教学迅速发展。在高中物理中,实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为教材核心实验,以教材中安排的核心实验为主。如必修一的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等。课本给出了较详细的实验原理、思路、器材、步骤、数据处理、结论分析等,对此类实验,教师和学生根据安排,执行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

第二类为教材扩充实验,以教材中安排的扩充实验为主,此类实验是对核心实验的补充。教材扩充实验目的一是对核心实验进行补充与优化,采用更先进或更易得的实验仪器,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二是扩展新的实验思路,扩充实验方法,避免对老实验方法的拘泥与束缚,体现教学的开放性;三是具有探究和应用性,体现物理知识的探索精神及由知识到运用的本质性。如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中,课本给出了借用传感器光电门等仪器优化对速度的测量。

第三类实验为开放性实验,以老师与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为主。此类实验是在学生分组讨论与老师指导下完成,故能很好地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明显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

第四类实验为模拟化实验,老师通过教学技术如视频动画等对实验模拟演示,此种实验可以方便展示一些难操作、过程复杂,仪器难获得,实验效果难达到的实际实验,这是对实际操作实验的补充。

以上四类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经常使用的方法,按层次,以教材核心实验为中心,注重其中心性与考核型;以教材扩充实验为补充,注重其对核心实验的优化技术与易得性;以开放性实验为考察形式,培养学生对实验思维的创造性;最后以模拟化实验为弥补,克服仪器与时空等弊端,增强视觉性与便捷性。若灵活利用这几类实验并结合交杂,则能够强化课堂效果。

例如对自由物体运动规律的探究中,根据课本安排,使用打点计时器对自由落体的运动过程进行记录,以对打点计时器使用及实验数据处理能力训练为中心,进行分析。又给出扩充实验,通过频闪相机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全过程进行精密记录;因为频闪相机的限制,可以继续推出开放性实验,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利用易得的仪器探究,建议使用手机拍摄物体的自由下落过程,然后老师对下落的视频进行处理,然后得到模拟实验视频,最后进行处理;若时间或仪器等条件有限制,则可以依托模拟化实验,通过flash等软件制作模拟实验,弥补不足,提升感官性。

有了实验为衔接,学生易于理解和思考,但高中课堂无法进行足够的重复性复习,这需要学生从课堂上进行必要的笔记,自主地进行后期回顾。

二、系统性板书

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很难做到对课堂知识的全记录,因此随堂笔记的有效与高效性非常重要。老师作为第一手笔记的制作者,除引导学生养成记录随堂笔记的习惯之外,自己也要掌控好板书的布局,便于学生的记录。

首先,物理教学涉及知识理解记忆、公式、图像、数据计算等多样复杂的板书,把控好板书的布局,将板块分区方便学生记录非常重要。如将黑板分为知识要点区、画图区、计算区、习题区等,制定好分区并固定,按区板书,让学生了解记录的重点,避免盲目杂乱的记录。其次,在板书中要化繁为简。减少多余内容的出现。如在公式计算当中,在不影响学生理解的前提下,可以省略部分过渡步骤,这样既避免浪费时间,又简化板书,体现结构的整洁性与科学性,便于学生记录和掌握。此外,如允许也可以设计板书化学案,促使学生提高效率。

课堂的实验与板书都对课堂教学效率有很高的要求,合理借助现有的信息化手段有助于效率的提高。

三、信息化技术应用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对于物理这一门与信息技术关联度很高的学科,灵活使用新兴的教学装备辅助教学,能够明显帮助教学效率。

篇10

【关键词】物理教学 信息技术 整合 意义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这种做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素质,而且能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将教师从重复性的知识传授中解脱出来,更多地投入到关注学生和引导学生的教学中,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借助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增加体验,刺激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学起来很轻松,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新教材中呈现在问题中的研究对象不再只是传统中抽象的物体,更多的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能感知的物体。但书本上的东西始终是静止的,要把他们变成生动的、有趣味的多媒体,就要运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诱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有利于生动地再现物理过程,揭示物理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基础学科。物理学所涉及的内容虽然和客观世界联系紧密,但是其包含的物理规律都是从客观世界中经过“定性”、“定量”、“建模”的过程中抽象出来的。这对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初中生来说,的确是有难度的。所以,学生普遍觉得难学,教师也感到难教。但利用计算机课件,用模拟的形式将一些较难理解或实现的物理现象规律生动再现给学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透镜成像”一节中,可以动态演示物体靠近及远离透镜过程中像的变化情况;又如在“波的叠加”一节中,既可以以动画形式演示波的叠加过程,又可以在叠加过程的任一时刻暂停进行分析提问,亦可以分步演示叠加过程,完全按教学者教学要求而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有利于拓展物理实验的范围,形象地展现微观过程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础,可以很好的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但是,不可能每个实验必做,一来需要很多的实验室准备工作,二来某些演示实验在教室中进行,效果不是很明显,教学秩序不易控制。所以我在物理中很多重要的实验如用天平测固体液体的质量、牛顿第一定律、焦耳定律等在实验室进行,其他诸如安全用电等物理性质的示范性实验,则通过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既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又能合理安排课堂教学计划,使教学过程能够按照预设的思路前进。特别是对很多无法进行实验的理论知识,多媒体课件教学更是凸显了其极大的优势。如,在讲解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原理时,空洞的理论很难让学生理解,这时,完全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制作让学生有非常详尽的了解,对于这样的课堂教学,还会有学生觉得枯燥么?再者,利用多媒体技术代替某些演示实验的操作,还可以有效的控制课堂节奏,因为物理实验的很多因素可能会导致实验现象的不明显,实验时间的无法控制,而多媒体课件则完全避免了这些可能的因素,使教学时间能够有条不紊的安排。有些需要十分钟才能出现明显物理现象的实验,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瞬间实现,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4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破重点难点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学生分组实验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由于学生受思维发展的限制,使得教师必须用许多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同时教师的演示有时受客观条件的局限,效果不够明显,应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和语言描述的困难,形象地展示素材,再现前人所做的实验,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得到对现象的认识。如发电机中线圈的转动方向、磁感应线的方向和线圈中感生电流的方向间的关系,用讲解和挂图的效果就没有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效果直观、形象。

浮力知识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去揭示浮力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等内容时,涉及的知识点多,学生理解难度依然很大,不易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而采取虚拟实验环境则可为学生提供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学生通过人机交互调整参数,探究不同参数状态下的物理状态,并获得相关的实时数据,使物理学中一些不可见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呈现于学生面前,从而发现、总结一些规律。起到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形象,突破了难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5有利于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工作是要讲究效率的,根据当前教改的动向,在不增加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只靠教科书、黑板、粉笔是比较困难的。

采用信息技术后,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以其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视频展示可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活动时间,从而达到增加课的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可以及时评测和反馈,应用操作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课堂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确定学习目标,教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