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23 17:4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共享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水电站;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
一、提高对竣工财务决算工作的认识
水利设施基本建设项的目竣工财务决算,可以综合反映竣工项目财务情况和建设成果,属于总结性的文件,是对新增资产价值和及时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正确核算的依据,也成为了水利工程竣工验收重要因素之一,还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所以,把水电站建设项目竣工决算进行编制的必要性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认真对待。
二、掌握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依据
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工作涉及到合同、建账及结算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整个过程,与计划合同、资产管理、工程建设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涉及项目建设各个阶段和多个部门,所以必须在相关政策规范的前提下进行。编制的主要依据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初步设计、招投标文件书;预算调整及其批准文件;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的项目支出预算;历年投资计划;承包合同及工程结算等资料,还就是相关的财务核算办法及制度等。
三、财务部门做好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的资料收集
由于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属于一项综合性工作,关系到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内容,因此要求财务人员要从建设期开始就注意手记与整理和竣工财务决算相关的项目资料,按照要求进行分门别类,当然除此之外还要收集以下方面的资料:设计文件,主要包括项目的建议书及施工图设计,以及各阶段的设计文件及审批文件,尤其是初步设计文件与重大变更文件的收集;投资计划与预算,包含各年度的投资基本建设的计划、基本预算的编制、上报及审批等情况;招投标文件;合同资料;工程验收资料;征地及拆迁安置资料等。
四、竣工财务决算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计划、资金的核实与核对工作。要在项目竣工时,对投资计划进行逐项、逐年的核对,检查资金的到位情况及资金的利用情况及资金利用是否超标。其次是已完工程及财产物资的清查工作。对完工的工程进行清理核算,这就对整体工程决算的顺利完成是十分有利的。再就是对合同的价款的结算、债权债务清理及竣工结余资金的分配。
五、撰写竣工财务决算分析报告
竣工财务决算需要一份书面性的说明,也就是竣工财务决算分析报告,它是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主要内容之一。分析报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基建项目整体概况,投资预算、计划及预算的执行情况,债权债务的清偿及财产物资清理情况,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基建结余资金的分配等情况。分析和计算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找出基建项目管理与决算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分析概算与决算的差异,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对项目建设中的重大经济纠纷及经济责任都要加以说明,经过对以上因素的分析说明,基建项目在竣工财务决算中才能够比较客观完整的对项目的情况反映出来,为以后的决策提供参考。
六、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表
财务报表应该按照水利部颁发的编制规程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报表编制,主要包括:封面、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表、水利基本建设竣工项目概况表、水利基本建设竣工项目成本表、水利基本建设竣工项目投资分析表、水利基本建设竣工项目待核销基建支出表、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成本表、水利基本建设竣工项目转出投资表、水利基本建设项目预计未完工程及预留费用表、水利基本建设竣工项目交付使用财产表。以上各表格的要按照大、中、小型项目分别进行填写,各项内容的填写都要完整,表与表要核对无误,并与账簿内容反映那出的情况及数据要保持一致。
七、加强对竣工财务决算的审核工作
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后,项目建设单位应及时报送财务部门审核,审核后才可进行竣工验收。报送主管财务部门需要报送基建项目竣工决算报表,并提交书面请示,同时准备好相关资料,等待审查通过。
总之,竣工财务决算是建设单位实施项目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应该由建设单位组织各相关部门共同配合才能完成。
参 考 文 献
篇2
【关键词】多元化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
【中图分类号】F275
一、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普遍必要性
对于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必要性,学界、业界均有很多探讨。尽管观点各异,但是有两点已成为共识,即节约人工成本、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一)节约人工成本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推进和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工成本高企已成为国内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许多企业在成本控制过程中,已将人工成本视为刚性成本。一方面伴随物价上涨,员工个体无法接受降薪,强制降薪将会引发离职等一系列问题。另一方面在用工数量上,除非组织结构发生调整,否则企业也很难在不影响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实现较大幅度裁员。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实际是用一个新型组织代替企业各分支机构中传统的财务组织,他可以从三方面起到节约人工成本的效果。一是财务共享中心的规模效应能带来效率提高,从而有效减少财务人员数量。二是财务共享中心承担的工作多是同质性强、重复性高的基础工作,其需要单一型人才而非复合型人才,此类雇员目标薪酬也较低。三是财务共享中心选址时可以考虑薪资水平整体较低的地区,从而进一步节约人工成本。
(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随着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务方面的发展,财务工作特别是会计工作已经由传统的核算型向侧重分析的价值创造型转变。然而转变本身并不意味着基础会计工作的消失。一方面企业内部的财务分析工作仍有赖于账、表等基础数据,另一方面企业外部监管的刚性要求也决定了收付款、对账、报税、缴税等工作不可能被取代。
基于此,企业有必要将核算型财务和价值创造型财务相分离,将价值创造型财务人员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鼓励其向业财融合、战略支持方向发展。而建设财务共享中心无疑为这种分离提供了合适的机会。除此之外,企业原有的财务管控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共享中心带来的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可以增强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可集成性;另一方面共享中心的结算集中功能可以保障资金安全,提升使用效率。
二、多元化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特点和内生需求
多元化企业集团与其他一般企业相比主要具备两方面突出特点:一是执行多元化战略,二是具有较大规模。基于此,多元化企业集团在财务管控方面也存在相应的特殊性:
(一)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
资源有限性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假设之一,也是企业管理中时刻都要面对的问题。多元化发展必定导致企业将有限的资源分散于每一个发展的业务领域,从而使每一个意欲发展的领域都难以得到充足的资源支持。在企业集团中各业务板块通过向总部上报预算反映自身对于资源的需求,而总部则会评价各板块的增值能力,从而确定资源分配的优先顺序。尽管各企业集团在预算文化和管理工具上都不尽相同,但其核心通常不会离开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方面。在评价过程中,评价者的主观性和片面性都可能对最终的评价结果产生影响。
(二)复杂风险的有效管控
尽管大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分散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是单就风险点数量和复杂性而言,企业规模越大风险管控难度越高。通常情况下,企业集团都会根据自身管控要求设计一系列风险监控指标。一旦触发这类“负向指标”,被监控企业在获取资源乃至业务运营方面都可能受到限制。因此被监控企业理论上存在利用非常规会计处理或特殊业务安排等手段掩盖风险的动机。而企业风险一旦得不到及时介入和干预就有可能爆发风险事故,给企业自身乃至整个集团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从自身特点看,共享中心完全有可能帮助多元化企业集团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共享中心可以通过财务信息在会计、资金、评价等领域的共享,帮助决策者全面了解资源使用者(分支机构)情况,合理确定资源配置优先顺序;另一方面共享中心可以通过完善、统一的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利用风险指标,实现风险的自动揭示和预警,防止风险被人为掩盖。
三、多元化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难点
尽管财务共享中心可以为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带来诸多帮助,但是其建设过程也需要面对一系列困难。《2015安永财务共享服务调查报告》中列举了七大挑战,按照突出程度依次是信息系统、沟通机制、人员管理、流程优化、服务层级提升、绩效考核和人员招聘,这些基本涵盖了共享中心建设难点的各个方面。在这些共性问题中,多元化企业集团由于行业跨度和自身规模的特点又衍生出一系列特殊难点。
(一)成本、效率优势难以发挥
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是财务共享中心的一大管理优势,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业务可复制可批量处理是一个重要前提。多元化企业各板块业务同质率低,仅以会计核算而言,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核算特点。一些业务甚至需要核算人员在熟悉行业惯例、了解业务实质的情况下施加职业判断。如果要同时面向多个行业,则无疑给共享中心的核算人员提出了很高要求,而引进这类人才与共享中心低成本运作的理念和特点不符。同时由于业务之间不可简单复制,工作无法批量处理,共享中心的处理效率势必会受到影响,难以发挥集中优势。
篇3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铁路企业会计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铁路企业跨越性的发展,铁路企业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计划经济逐渐地转向了市场经济,作为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如何规范铁路企业的会计工作流程、加强对企业的会计监督,做好成本的预算与控制,成为了铁路企业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化环境下加强铁路企业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1.目前我国铁路企业会计所面临的问题
(1)铁路企业的会计监督过于形式化。企业的会计监督作用主要体现于,有效的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正常、规范的运行。而在很多的铁路企业当中,却没有规范的会计工作流程以及生产经营制度,加之监督工作过于形式化,监督的方式过于呆板与落后,从而使得铁路企业的管理部门不能够及时、准确的掌握企业的财务动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管理。
(2)缺乏对企业资金的实时控制。由于铁路企业所成立的资金结算中心与其他的业务系统没有直接的关联,因而对于铁路企业的财务数据很难做到及时的反馈,资金结算中心往往是进行事后反馈与分析,从而无法对铁路企业的资金做到实时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经营带来了风险。
(3)会计监督考核体系缺乏实用性。尽管在很多的铁路企业都有其完善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但从具体的执行情况来看,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激励与约束的作用,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务指标体系的设定不合理,另一个原因就是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健全的财务信息系统,很多的信息都无法实现共享,对其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使得财务指标考核出现一定的滞后性,导致了财务指标考核系统的不实用。
2.加强铁路企业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加强铁路企业的会计监督是每一个企业的法定义务。在我国的《会计法》中明确规定,每一个单位都应当建立起健全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同时,也是铁路企业进行内部优化管理的需要,由于目前我国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是很好,其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铁路企业内部的管理所导致的。因此,为了提高我国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不断规划会计监督工作,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从而为铁路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份保障;除此之外,加强铁路企业的会计监督也是实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需要,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真实性与完整性。
二、信息化环境强加强铁路企业会计监督的有效策略
1.财会信息化对铁路企业会计监督的影响
首先是对监督对象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会计监督,只是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活动进行了关注,而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监督,还需要对价值链中各个企业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关注,例如产品的配送、材料的供应等,只有把这些相关联的主体时行紧密的配合,才能够实现铁路企业的会计监督目标。除此之外,传统的会计监督一般注重的是企业的现金流,而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监督,对于客户的需求会及时的做出反应,由此可见,企业的信息流也是目前信息化环境下铁路企业会计监督的对象。其次是监督范围的影响,传统的会计监督只是完成企业的会计核算,很难做到市场环境与宏观经济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而信息化环境下的铁路企业会计监督,能够把企业不同部门的数据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从而扩大了会计监督的范围,同时也实现了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另外,信息化的会计监督能够对的资金达到实时监控与共享的效果,同样对于会计监督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加强铁路企业会计监督的方法
(1)有效的强化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在2007年铁路企I已经通过银行的网银系统实现了财务的统一管理,但由于其银行账户过多,为企业的资金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分散的资金,增加了企业资金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铁路企业的会计监督应当依托互联网信息,加强对企业资金的归集,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与控制。
(2)通过预算系统加强会计监督。在信息化环境下,可以有效的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铁路企业内建立起完善的预算监控系统,从而加强企业的预算监督。并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迅速、准确、智能化的管理,通过管理系统中数据的实时变化,进而实现对企业预算的监督。
(3)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系统功能。面对铁路企业日益紧缩的人员编制的情况下,通过信息化工具,才能够有效的推进企业财务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例如通过一些软件系统、设备硬件与网络系统的构建,把信息化平台覆盖到整个企业当中,从而能够准确、实时的从基层单位获取相关的财务数据,与此同时,也实现了财务数据与业务处理的数据化连接,有效的铁路企业的经营起到了监督与监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4)加强财务数据的信息化共享。在信息化环境下,可以有效的实现铁路企业的财务数据共享化,进而对企业的经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例如铁路企业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化环境,把内部的审计软件与下属的财务系统、数据库等相关联,从而达到对下属单位的监督,有效减少下属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与弊端,同时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有效的减少了铁路企业的人力与财力,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经营节省了成本。
三、结语
信息化环境推动了铁路企业会计监督的改革,同时也为企业的会计监督提供了丰富的管理手段与方法。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的会计监督的滞后与不合理性,因此,作为铁路企业,在日益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应当有效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对会计监督的管理,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会计监督质量,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樊晓蓉.铁路企业完善内控制度适应企业发展[J].中国外资,2013(13).
篇4
关键词:财务管理 信息化 理论 实践
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伴随着企业对外扩张发展,资源配置呈现出多样性和分布广的趋势,同时市场环境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作为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就必须要有信息化的管理理念,财务管理领域首当其冲要运用好“信息化”这一理论。当前,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据获取的滞后导致决策失败、财务与业务口径不一致引发信息失真等。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使企业立足实际,加快决策时效、加强协同管理,取得先发优势。可见,信息化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只有走好这一步,自身的发展才会长远。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阶段
西方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起步早于我国,这和其为了解决物料需求计划的瓶颈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我国在这方面相对较晚,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采用单机财务信息化软件。软件编写通常都是单机程序,可以完成以下工作任务:核算、会计记账、财务分析、编制会计报表以及计算机程序化的管理,相对手工处理的方式有明显提升。局域网的建立。依托LAN技术的应用,在各分散的单机上部署统一的网络财务套件,建立起可传递、可查阅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内外流程一体化应用。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数据仓库技术和WLAN实现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使数据流与业务流同步,提供给企业管理层高效、高质量的决策依据。这三个阶段是渐进式的过程,真正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应当指的是第三个阶段。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组成模块和建设目标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若干个模块的集成对于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财务管理有两个重要的维度,分别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而财务管理信息化应当完整的包括以下八个模块:财务预算、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合并报表)、成本费用控制、资产管理、经营决策支持、风险预防与管理。这些模块体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也与企业经营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构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信息流的应用规律:横向集成、纵向贯通。此外,还要建立严格的财务管控体系,即资金集中化、核算标准化、内控流程化以及业务一体化,才能真正满足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建设综合性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当围绕满足内部管控需要和对外信息披露两大主题,其实现的核心基础是预算口径和核算标准的统一。
(一)模块集成方案
通常而言,财务预算和资金管理最能体现企业的管理特色。在模块集成中,应当体现预算目标与资金平衡的联动关系,业务滚动规划往往是作为预算的前提,决定了企业当年的生产和开发规模,由此形成了年度投融资计划和中长期资金管理目标。为实现盈利和现金流平衡,再对成本费用、资产管理等模块进行动态调整,搭建起几大模块的互动关系。
(二)信息流的应用
信息流传递过程中是否能够及时触动控制活动的开关,决定了财务信息化方案的成败。事前管控和事后管控是控制活动开关有效性最显著的分界岭。
(三)标准的统一维护
要实现预算口径与核算标准的统一,需要企业的其他部门都必须纳入全面预算管理活动,各部门、各环节的分类标准都能按照分工和职能统一汇总到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统一核算管理。
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一)网络财务的推广
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为日后推广网络财务带来更大的便利。能够较为顺畅地实现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实现对资金的动态控制、提供企业级的分析决策信息等在内的网络财务主要功能。
网络财务具有多重优点:信息共享与反馈。发达的网络系统可以在相对独立的业务软件之间进行协调,实现信息推送的目的。中央式监控。在保留各子公司的财务独立性和业务多样性的前提下,通过网络财务与系统的配合可以实现集中监控并及时发现异动。更灵活的业务支持。改变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方式,能够对企业的业务活动及时反应,提供包括移动办公、移动采购、移动销售和远程在线管理等在内的任何一个经济接点支持。节省运营成本,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二)评估决定系统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有别于企业采购标准软件套件的实施方法,需要提前对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进行评估,由评估的结果决定八个模块的分步实施计划,并完成对现行管理流程与工作流程的梳理,将其中具有企业管理特点的核心活动列为系统应当满足的重要内容,作为下一步系统实施是否合理的评审标准。也要考虑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其他业务系统的兼容问题,大部分企业都已经部署了OA办公系统、EHR人力系统或CRM客户服务系统,所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解决与异构系统的共用共享,而非大规模的推倒重来,不能强行要求所有的审批流程都在财务系统中完成,这样既保留了其他业务部门的使用习惯,又节约了实施成本。
五、结束语
笔者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发展阶段、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组成模块和建设目标以及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模式一网络财务4个方面出发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进行分析,希望对同行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曹越.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3
篇5
关键词:财务管理;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2.7-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100-02
一、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现状、问题及研发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已经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正在努力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或改革,但其财务管理系统却并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或者只具备最基本的简单财务记账功能,不能为煤炭企业的高管层提供及时、准确、完整而有效的决策信息,导致整个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并不协调。
二、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1.企业高管层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煤炭企业高管层通常较注重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生产技术改造过程,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仅关注财务目标是否实现,资金是否充足,而往往忽视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事实上,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落后将导致企业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最终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研发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并坚持系统的运行与实施十分必要。
2.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我国煤炭行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落后,财务人员的观念陈旧、财务知识更新慢、缺乏信息化知识、业务处理方式落后、工作效率低下。而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记账、统计、编制报表,进而带来企业管理模式的革新,并提高高管层对决策信息的全面性、及时性和时效性。
3.企业未形成统一而完整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大多数煤炭企业在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缺乏沟通,导致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兼容性差,各个部门的信息缺乏共享,出现了“信息孤岛”现象,最终影响到各级管理部门的决策需求。
4.财务管理体系相对落后。我国煤炭企业规模较大且具有离散性特点,因而财务信息传递缓慢,缺乏可靠性,导致决策失误,对于跨国企业集团而言,难以掌握各个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状况,则无法通过财务信息的分析做出科学而有效的决策。
三、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研发的必要性
我国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财务管理的目标不够明确,集团公司因无法及时了解子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而难以合理规划整体资金的使用。现有资金利用不够合理等问题。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的各种弊端,通过对相关财务子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将财务资源综合而有效地管理,同时整合各类财务信息资源,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以实现信息的存储、查询以及再利用等操作。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企业有效分配资源、配置各项资金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还能降低财务风险,增强财务信息的保密性与安全性,为企业高管层的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煤炭企业只有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坚持不懈地进行财务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实施,才能给企业高管层提供及时而有效的科学决策。可见,在煤炭企业中进行财务管理系统的研发已势在必行。
四、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分析
1.用户登录系统。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可采取单点登录的方式通过用户身份和权限的认证来登录系统,并针对在线服务和Web应用系统提供服务,通过统一认证子系统,将各个应用系统的用户进行统一管理,进而避免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
2.财务人员管理系统。在系统规划阶段,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给各个子公司的各级财务人员划分相应的权限,保证各种财务信息录入的安全性以及各种增加、删除、修改、传递、分析以及查询信息的顺利实现。同时在系统管理中,可以随时根据企业的组织机构的变动调整财务人员的角色和权限划分,以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3.数据库管理系统。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信息较特殊,一般的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营业利润、营业成本以及经营成果,运营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数据库可以实现各类历史财务信息的存储和查询,同时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与跟踪,根据有关资产的各项比重,系统可计算出百分比等稻菀粤私飧飨钭什、资金的使用状况。通过应用系统数据集成等方式可将财务数据通过财务管理中心资源数据库进行整合,从而提供给企业领导更加及时、科学的决策信息。因此,在系统研发的数据库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4.财务报表分析系统。财务报表分析系统能提供各个子公司、各级部门定期的重要财务信息,包括财务三大报表,同时还可根据集团公司管理的需要,临时增加相应的财务状况报表,针对各种财务信息进行营业成本、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等多项指标的对比、分析与合理预测,提供及时而高效的各项数据。
5.决策分析系统。通过对企业工业产值、营业收入、成本计算、营业利润、费用等相关数据的分析与计算,为企业提供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的占比统计,工业产值计划的完成情况以及成本的发生情况、营业收入的完成情况、营业利润的完成情况等重要信息,以满足各级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高管层的决策需求。系统通过提供一定的数据集成、分析和多维图形分析功能,为企业领导以及相关人员构建个性化财务数据综合展示页面。根据煤炭企业的各种报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图表的方式形象地展现给企业各级决策者,将更好地辅助决策者的各种重大决策活动。
五、结论
鉴于我国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煤炭企业通过进行财务管理系统的研发来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煤炭企业领导者应该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加强财务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实施,不断完善财务软硬件设备,在加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同时,注意该系统与企业其他子系统的兼容性,避免“信息孤岛”现象,通过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系统的辅助决策作用,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屈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3,(11):66-68.
[2] 裴新利.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J].煤炭技术,2013,(2):279-281.
[3] 章雯华,陈彬.我国财务信息化发展进程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1-44.
篇6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要性;问题;对策
当前时代是信息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面对的环境发生了彻底改变,这给企业管理带来了挑战与考验。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财务信息得到集成和综合,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信息技术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条件与机遇,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加强企业管理,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但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本文主要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需要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管理现代化的体现,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保证。财务信息化建设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合企业实际的财务信息平台,将财务人员从传统繁杂的报账、核销等琐碎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在财务管理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促使财务管理标准更加标准化,提高财务管理的准确性,为财务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因此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二)是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在市场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各行各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尤其对企业发展来说更是如此。可以说现代企业谁占有更多的、更全面的信息,谁就能获得更强的竞争力。因此必须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这是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企业顺利发展的要求。
(三)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资源共享的基础,是财务其中监管的重要手段。财务信息化建设是立足于企业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这个大背景下,以信息为纽带实现企业与社会的联系。与会计电算化不同,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立足于网络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及时的处理财务信息,使传统财务管理流程得到了改变。对管理者来说能通过信息系统,对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企业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正确分析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制定出合理的措施,为企业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提高企业整理管理水平。
(四)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不仅要应对国内竞争,还要应对国际竞争。为了跟上国际发展步伐,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依靠现代信息为财务管理提供支撑。经济全球化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发生了较大改变,业务信息、财务信息等需要在信息系统上运作,这就决定了财务管理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
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大的管理工程,涉及到管理理念、模式、资金运作等方面的变革,企业领导及管理人员必须重视这项工作才能顺利推进。但目前一些人员安于现状,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信息化建设,没有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财务管理信息化,有的企业虽然实行了财务信息化,但职能机构、岗位设置等还沿用传统记账模式,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这不利于财务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二)复合型人才匮乏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各类技术人才,还需要生产经营方面的专家与研发人员等,我国企业有很多技术人才,但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懂信息化管理的人才,企业这方面的人才严重匮乏。如一些企业财务人员学历不高,缺乏信息化管理思想,其财务管理理念已无法跟上时展步伐。还有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都接受了信息化建设培训,但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不多。很多财务人员只是停留在财务软件应用的表层,从事简单的网上财务信息处理等。而财务工作中的其他事项还是以传统手工核算为准,未能充分发挥此阿武软件的辅助核算、自动结转等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进而影响企业管理水平,因此企业急需大量的既有财务管理能力又懂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三)管理软件发展滞后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开发出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软件,但现在很多企业缺乏能自主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的统一软件的专门技术人才。国内软件企业规模较小,开发能力有限,所以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开发适合我国企业便于财务集中统一管理的财务软件,是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保障。同时财务管理软件又存在安全性与适用性问题,一些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不足,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容易导致企业财务信息外漏。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依靠财务软件,财务软件应设置防火墙,确保信息真实、可靠。
(四)管理体制的制约
国外大企业的组织结构比较类似于我国商业银行结构,虽然有庞大的规模,但实行的是总分公司体制或事业部制,这种结构便于集中、统一管理,为企业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合理调配资源等奠定了体制基础。与国外大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组织管理体制有很大不同。我国大企业实行的是多级法人制度,有的甚至有上百个子公司,每个子公司都有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这种组织结构形式下,资金与财务风险多会发生在子公司,而又不利于统一管理。所以在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下,管理体制必会制约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五)信息共享程度低
企业财务工作涉及面广,要综合处理财务信息就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各个部门,但有的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时只是财务部门配置了相关软件,而其他部门没有要求,这样核算信息时还是无法及时准确的获取,不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有的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时没有统一标准,各部门采用自己的信息建设标准,将自己所负责的业务模块反映到信息系统中,这样多个部门信息共享时,由于数据指标口径不一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信息的及时处理,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
(六)管理基础普遍薄弱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但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投入不足,一些管理者想用最小的投资获得最大的利润回报,所以投入时关注点在于资金回报率。由于资金紧张,一些企业比较注重生产投入,忽视管理方面投入,并且企业又缺乏信息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信息化建设变得比较困难。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管理者认为进行财务信息化投资是一种浪费,为了适应时展步伐,一些企业购置了财务软件,认为这样就解决了。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软件就能解决的,需要统一的指导思想,将财务信息化建设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统一起来。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管理意识
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加剧,谁占有信息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也就是说信息资源成为企业的生命线。所以企业应加强财务管理,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实行统一财务管理提供了条件,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作为企业领导者及管理人员应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摒弃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把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地位,抓好财务管理,以提高整个财务管理水平。只有建立切合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从整体上强化对资金的管理与监控,从而规避资金风险,做到资源共享。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与传统会计核算相比,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势在于技术人才的广泛参与,可以说人才是信息化建设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涉及到整个经营管理模式的改变,将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这对财务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必须转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并强化自己的财务管理水平与信息技术水平。作为企业应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不仅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成为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的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服务。
(三)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撑,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会涉及到信息安全问题,必须构建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可以自行研发安全预警程序,也可以通过专业计算机程序公司设计,为信息化建设提供安全保护系统。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从结构设置到人员管理严格把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并定期进行业务考核,避免舞弊事件发生。企业应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设置防火墙,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会计专业软件上应避免安装其他软件,做好授权安排与密码控制,防止重要信息泄露,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提高财务信息的安全性。
(四)规范管理运作模式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是单纯的技术应用问题,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理念、管理流程、管理方式的变革,会涉及到企业的所有部门。因此企业应规范财务管理运作模式,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体制,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建立企业财务结算中心,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财务的集中管理与监控。要做到这点,必须重组原有的业务流程,改革原有的财务管理模式,规范现有的财务管理方式与制度,其实就是改革财务管理制度,使其适应信息化建设的
要求。
(五)加大配套设施建设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核心,用信息化财务管理带动企业管理信息化,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要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必须加大配套设施建设,首先加大硬件投入。财务信息系统包括企业各部门的信息,涉及到多个方面,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将各部门的信息汇总起来,实现资源共享,这就需要加大硬件投入。其次加大软件开发。企业自行开发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或者在市场投入财务软件后,结合自己业务处理需要改进软件功能,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总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应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
地位。
参考文献:
[1]吴成莲.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理论探索[J].时代经贸,2008(6).
[2]卢辉,平莉.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中国商贸,2013(21).
[3]闫珍立.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 2013(11) .
篇7
关键词: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 融合
我国近年来经济趋势正在经历着不断的变化与革新,伴随着经济趋势改革的同时,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职能的重心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的财务会计已经满足不了目前的企业需求,这就意味着要重新审视现代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工作。将目前所运用及掌握的新观念、新方法、新策略带入到现代企业的会计体系中去,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现代企业会计体系的作用。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目标
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管理会计是通过提供有用信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充分发挥管理会计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职能,支撑相关决策,强化和完善管理控制,促进业务协同,以实现单位战略。但与财务会计不同的是,管理会计一般作用于企业内部管理。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必要性
当下现代企业的生产连贯性与生产环节是密不可分的,以往的部门规划以及责任划分得十分模糊,所以,职能与业务之间的交叉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形成了必然的趋势。例如,企业现在需要管理会计对当下进行成本控制,但如果仅仅依靠管理会计所掌握的基本情况,不可能做出合理的企业成本控制,必须由财务会计提供企业日常的业务核算数据作为基本依托。
(一)会计融合对企业的信息控制
从会计的发展角度来看,财务会计的工作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其主要工作形式是对企业外部利益关系人提供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的实际信息,且信息需要满足连续性、综合性、准确与合法的原则及标准。并且在对外公开信息时需要遵循统一格式即以规范的财务报表的形式出现,同时按固定的时间对外报送。财务会计的工作更多地是反映过去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而管理会计的信息特征跨越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态,由管理会计对管理部门提供定量信息,根据部分单位要求,可提供具有选择性、满足特定的管理需要的信息报告。
根据以上所述,财务会计的实际工作中缺乏管理会计的灵活性,对目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数据量,没有办法从容的面对。而管理会计可运用自身的灵活性对其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与处理,但是又必须依托财务会计的日常核算与财务报表,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包括所使用和生成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充分的证明了两者融合的实际必要性。
(二)会计融合的策略性与认识
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实际融合,需建立在对会计的明确认识与了解的基础上。国内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认为会计只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计量、记录以及报告的阶段。在这种传统的会计体系当中会计的作用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真正工作重点更无法得到体现。因此,企业管理层必须改变对会计工作的理解,重新定义会计的实际工作及意义所在,并建立现代化的会计管理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技能,可促进企业更早一步达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实际目的。
三、实现会计融合的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会计制度与规范
企业若想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就必须拥有一套完整的会计管理体系及准则。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建立起了自己的财务会计制度,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以及各方面财务指标取得上都是有章可循的,但在管理会计上还依然有很大的欠缺。因此,企业要重点加强管理会计工作,要明确责任划分、专管,对相关管理人员的授权清晰,从而使企业管理会计能够明确工作方向并合理调用企业的各项资源,选择合适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开展管理会计活动,为企业提供可靠的信息与决策建议。
(二)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
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根本取决于人才的专业素养以及实际运用。需要拓展职业边界,充分借鉴国内外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成功案例,如:“京东集团价值链的全方位成本管理”案例等。通过外部招聘以及内部培养两个渠道同步进行,为企业管理会计以及财务会计的融合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与此同时要积极大力提高内部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学习,不断的增强会计人员本身对企业会计融合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自身职业竞争力。
(三)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
我国目前已进入全面信息化时代,各大企业逐步实现自动化办公,会计人员也会经常使用到计算机进行各方面的工作。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帮助会计人员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本身工作技能水平,弥补工作缺陷和不足。做好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资源信息共享工作。例如,财务会计对企业财务报表以及数据的填写与整理,管理会计对财务会计所整理出来的数据进行全面完善加工,两者之间相互协作,可快速促进企业财务报表和内部管理报表的生成。充分使用计算机为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会计搭建信息桥梁,实现信息共享,有效的提升两者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不断量化的电子时代,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可促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升信息透明化水平。两者之间的融合是企业的管理核心,对企业的信息收集,信息质量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社会经济趋势变化角度,实际分析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能够帮助企业提升行业竞争能力,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伟.浅析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商场现代化,2015
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财务预算
1概述
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是事业单位实现年度工作计划的基本保障,也是事业单位制定财政计划的主要依据,更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确保财务预算能够按照计划顺利实施。正因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国各界学者积极的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以内部控制为背景探讨了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优化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2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主要问题
2.1未构建完善的信息化预算编制体系
随着我国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也引用了信息化技术,然而现阶段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对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进行有效管控,从而导致信息化技术没有深入到财务预算管理中,仅仅应用在制作电子表格等表层工作上,相关部门之间也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给财务数据共享造成较大障碍[1]。另外,财务系统管理功能方面也存在欠缺,仅仅进行了年度预算管理,没有对月度以及季度财务预算进行管理,在项目预算功能方面,只是对数量以及资金方面进行管理,没有将财务数据与资金预算结合起来,导致信息化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2.2未制定健全的预算管理监督制度
现阶段,我国财务预算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对预算申报工作不上心、不认真,从而使得预算申报的资金数额和实际情况产生较大的出入,不利于对财务预算进行综合评估,也不能够为事业单位制定未来财务计划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在使用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时,由于未制定健全的财务预算管理监督制度以及考核体系,财务资金的流动情况不清晰,没有完善的预算审核以及执行标准[2]。
2.3预算管控与更改的信息化流程不严谨
国家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方面具有明确的规定,要求事业单位严格遵守专项拨款资金的使用方向和范围,事业单位以及个人不得私自变更专项资金用途,当出现确实需要变更的资金项目,必须要严格按照变更流程进行。但是,现阶段绝大多数事业单位没有认真落实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制定的财务预算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对预算使用阶段出现的误差没有立即改正,仅仅在计算机系统中将错误的数值进行更改,降低了财务预算管控的力度。
3内部控制背景下加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策略
3.1制定全面的信息化战略规划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预算信息化平台设计与实施时,制定全面的信息化战略规划是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能够为事业单位完善财务预算管理方案指明方向。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本质含义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事业单位的战略规划主要从局部业务到部门业务,最后到整体业务的集合,这样的步骤是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基本规律,在制定财务信息管理战略规划前,必须要对信息进行深入了解,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信息化管理平台[3]。在制定长久的财务预算信息化管理平台时,必须要结合事业单位10年以内的战略规划,将其作为工作的重点和基础,从而制定出合理的年度财务预算。在制定事业单位年度财务预算时,必须对原有的预算管理模式进行改变,采用动态管理的方式设定年度财务预算,根据资金的实际流动情况,及时的更改与完善下一阶段的财务预算,牢牢掌握不同时期下的财务预算最新信息,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获得有价值的结论,促进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4]。
3.2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信息化
调整制度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实践时,当财务预算管理与实际的流动资金差别较大,同时无法满足当下的预算管理标准时,需要利用财务预算管理软件对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出错误的地方,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平台进行深层次的开发,也可以将自身的特殊要求下达给软件开发企业,让其进行量身定做,使得信息化预算管理平台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事业单位,推动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3.3构建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功能
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要求的各不相同,必须要结合各自的特点建立符合要求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实现各个信息化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确保每个部门都可以观看到其它部门的财务数据,同时要对部分部门提供有用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进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不断发展[5]。信息化财务预算管理平台的构建是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方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必须要将国家政策与现代网络技术相互结合,构建出符合事业单位需求的财务预算管理系统。
4结论
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加强策略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希望能对我国事业单位能够有所启发,从而提升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代玲玲.新预算法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J].财会学习,2018(23):67+69.
[2]王海霞.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的必要性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6):248-249.
篇9
(一)财务分析理论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现代化企业而言,财务分析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同时现代化企业制度中财务分析有着较为巨大的作用,直接关乎着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所谓的财务分析就其实质性而言,主要是从企业实际的发展方向以及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并通过特定的目的,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整体性的分析。一般来说,财务分析主要是对会计资料以及相关的其它数据资料加以处理,并通过某些财务计算指标,进而达到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一般而言,财务分析主体的不同,其财务分析的目标也是不尽相同的,主要的主体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有关方面等,财务分析的过程中,其程序主要分析目标的确定、分析方案的制定、资料的广泛搜集、实际调查和理论分析的相结合、关键部分和总结的分析。
(二)价值链理论分析所谓的价值链主要是对顾客价值加以描述,并实现企业整体上的生产营销价值。价值链在某种程度上主要是对价值创造的过程,主要有供应商、制造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等。一般而言,价值链实际的分析过程主要有纵向价值链分析、横向价值链分析以及内部价值链分析三个部分构成的,任何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对各环节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进行正确合理的辨析,并将企业业绩关键价值活动找出,进而总结影响企业成功的关键部分。
二、财务分析中价值链分析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化企业竞争的加剧,财务分析成为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现阶段财务分析中价值链分析并不同于传统的财务分析,一般而言,传统的财务分析难免存在各种各样的弊端,首先传统财务分析和现阶段企业目标的关联度相对较低,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企业战略决策并没有实质性的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传统的财务分析不仅仅将企业内外部联系直接忽略难以实现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同时其财务报表本身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企业整体上的经营生产。就其实质性而言,财务分析中价值链分析有着一定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具体体现:
(一)将企业目标关联度增强,并将财务分析决策意义提高一般而言,价值链管理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相关业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同时又是对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确定,并为顾客提供更大的经济价值。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主要借助于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并分析整合企业价值链上的活动,通过在某种程度上对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以及信息流加以分析,最终将企业出现问题的根源直接找出。企业目标关联度的增强,同时企业市场竞争力也就有所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也就有所提高,因此财务分析中价值链分析有着一定的必要性。
(二)对企业内外部联系加以整合,并将企业管理水平提升随着社会经济多元化的发展,现代化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企业复杂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同时企业通过对内外部联系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整合。不仅仅将企业的管理水平着重提升,同时对于企业管理将传统思维束缚突破有着实质性的积极影响作用。
(三)将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加以突破,对于非财务信息有着极高的关注财务分析价值链分析通过将财务报表的局限性直接性的突破,及时关注企业的市场地位、人力资源管理、顾客满意度以及生产管理能力等,并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时的关注企业的非财务信息,着重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经济地位和核心竞争力。总之,财务分析中价值链分析有着一定的必要性,不仅仅顺应当今时展的潮流,同时又是对传统财务分析方法不足的直接弥补和对财务的完善处理,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实质性的积极影响和必要性。
三、基于价值链导向下财务分析模式
一般而言,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主要的决定性因素为产品设计、供应、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在企业世界价值创造过程中,经过的一系列活动则为其价值活动,基于价值链导向下财务分析模式的构建主要有纵向价值链导向下财务分析模式构建、横向价值链导向下的财务分析模式构建和内部价值链导向下财务分析模式的构建三种。
(一)纵向价值链导向下财务分析模式构建一般而言,企业价值链和供应商以及销售渠道价值链之间的关系构成一种纵向联系,纵向联系相似于内部联系,而成本效益直接受到供应商以及销售渠道等各种活动的影响。但是就其实质性而言,价值链的纵向联系不仅仅对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有着实质性的积极影响,同时对于经济一体化的共赢更是有着一定的实现作用。纵向价值链导向下财务分析模式的构建过程,首先就要对成本的纵向价值链进行正确的识别和划分,并对企业纵向价值链进行确定;其次就要对成本和资产进行分摊处理;再其次就要分析成本,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并对最优化方案加以寻求;最后就要重新构建价值链。总之,企业更应该将战略联盟加以组建,并将其共享成本进行削减,逐渐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并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横向价值链导向下的财务分析模式构建所谓的横向价值链,主要是对同类产品不同产生者之间价值活动的直接反映,同时横向价值链优势企业竞争对手底数确定的最基本工具,其主要的意义在于将企业竞争对手的作业活动进行找出,尽可能的对本企业的竞争策略进行合适的选择。横向价值链导向下的财务分析模式的实现过程首先是对行业价值链环节的确定,并对合适的财务指标加以选取,对企业在横向价值链的地位进行评估,最后对实际的盈利能力以及竞争程度进行合理性的综合考虑,着重提高企业的战略地位。
(三)内部价值链导向下的财务分析模式构建内部价值链导向下的财务分析模式构建过程首先对价值链作业进行区分,标准划分的过程中采取价值创造方式,并分析价值链影响的效果;其次将区分的价值链进行结构性作业、过程性作业以及经营性作业的划分。最后对战略性价值链作业进行确定,并对价值链作业成本进行追踪,进而实现根本上的有效管理。
四、财务分析中价值链分析法的应用
以国美电器集团为例,对其财务分析中价值链分析法的应用进行着重的分析,在现实生活中,节假日和周末一旦来临,商品的价格将会大幅度降低。首先就其纵向价值链经营的财务而言,国美电器集团作为一个相对下游的企业,主要采取零售终端,同时又是对强大上游价值链经营能力的直接展示,其纵向价值链经营主要表现为低价采购、通过年底返利以及和制造商进行合作推出专供机。其次就横向价值链经营的财务而言,国美电器集团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有着相对成熟的零售经营层面,同时其集团在不同行业价值链上有着不同行业的分工经营,进而将规模扩张,并实现多盈利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房地产的开发、资本的运营两个方面。最后就内部价值链经营的财务而言,主要是借助于各个行业间的资产经营状况,不仅仅做到优势互补,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一定的资源共享,而国美电器集团内部价值链经营优势主要是对连锁店的扩张,将企业自己人员的开支减少,并向各家企业将促销人员管理费用加以收取,同时辅助于电器配件和家电的销售,全面增高其利润,并销售数码类产品,基站贷款获利,全面增加该企业集团的整体经济利益。
五、结语
篇10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共享中心;升级;优化
伴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过去很多需要依靠人力重复执行的单一性质工作开始由电脑、网络云平台等载体完成,大幅提升了系统运算能力,降低了结果误差率,能够保障信息的高效输出和促进决策的准确性。财务共享中心作为搭建在电脑硬件和网络平台上的集成软件系统,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互联网时展特征,其实用价值被企业接受,很多企业开始基于这样的契机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大跨步变革管理思路,调整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目的都在于确保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把握先机,降低成本,提升软实力,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游刃有余。
一、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价值
企业共享是指通过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将具有重复性、简单性以及同质性的工作进行流程化建构以及标准化处理,通过对软件以及网络技术等的深度应用,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实现规模效益,提高工作效率。财务共享中心一般为人员素质较高的企业所属各分支机构、办事处等服务,这些分支机构、办事处一般只会承担销售任务,而不需要较高的财务核算需求。对于企业而言,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加强内部控制,有效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企业财务共享中心作为内部一个相对独立,但又与各业务系统相关联的组织单元,其成立目的是为协助管理者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帮助企业提升财务管控能力,让管理者可以了解企业内部各个运营模块的财务情况以及经营情况。在过去一段时间,相关部门持续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能力提升的要求,特别是央企和国企对内部控制的关注达到了历史高点,财务共享作为互联网时代产生的管理工具,很好地契合了提升内控水平的诉求。
(二)提升会计核算效率,有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标准化、流程化、集成化是每一个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基本逻辑和底层思维。从目前主流的共享模式看,集中管理的运作模式强调对信息技术以及高科技的有效应用,辅以标准的业务处理流程,精准按照会计核算要求处理每一单业务,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同时,通过统一的会计处理机制,减少了原来会计核算处理模式下的资源浪费。
(三)推动核算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相互分离以及财务人员转型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可以将更多接受过系统财务培训的专业人员从基础、重复、烦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能够从财务后端前移到业务一线,在整体提升一线业务人员素质的同时,能够通过业务知识和财务知识的整合,为企业的决策、分析等提供专业意见,有效促进会计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
二、“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是一个为互联网环绕的时代,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出现,为信息共享构建了强有力的技术平台,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其建设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文化和先进技术的影响,在完成既定的企业阶段性目标的要求下,更好地构建财务共享中心体系,企业急需解决一系列的问题,直面新时代的各项挑战。
(一)传统思维模式与网络文化的高度冲突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个性化,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与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因此,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集成系统的规则与企业和人员的个性业务需求有机结合,提高共享的运作效率,让共享中心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地释放,是企业在建立运行共享中心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二)“互联网+”时代管理层和基层员工诉求之间存在差异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层的真实需要和基层员工的诉求会存在明显差异,如果员工能够掌握熟练的技能,对于优化共享中心和其他平台的对接会产生积极的促动作用。但是当下一些企业组织更多的是关注共享中心在系统前端的互动,很难及时处理大量的内部管理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整合,容易忽视基层员工的诉求,员工个人成长受限制,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基层员工失去工作信心,造成人员流失,不利于公司发展和共享中心职能发挥。
(三)共享管理模式和手段容易固化,缺少必要的创新
在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管理模式一旦确定以后,容易形成固定的系统集成机制,业务模式转换成本高,由于财务核算内容的相对固定性,成形的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将面临缺少必要创新的窘境。
三、企业财务共享中心优化和升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一)组织结构设计存在的风险
企业在对共享中心进行优化升级时,必须先对管理方向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定位,并围绕共享中心的建立做好组织结构的设计工作。一般情况下,服务模式的框架会比较简单,但是共享中心所主导的管理系统框架会相对复杂,应该呈现出扁平化的特征,如此不仅能够满足基础的服务要求,提高信息平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组织结构的设计以及模式的存在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
(二)信息保密领域存在的风险
企业内部的各类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是经营管理形成的核心成果,在财务共享运行过程中,大量内部信息会在网络平台传递,一旦出现财务信息泄漏的情况,会直接给企业管理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带来巨大损失。很多行业的重点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面临更多的外部“入侵”,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提升信息防护水平提出较高要求。
(三)财务与业务不融合所导致的风险
企业在构建共享中心时必须保证财务和业务工作具有足够的协调性,才能充分发挥流程管理的作用,调动业务资源。从共享中心建设的过程来看,必须要督促企业各部门人员思想统一,一起努力推进共享项目,才能正常促进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及后续运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业务体系和财务体系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专业差异、结果差异,不同职能部门人员之间往往对企业的业务内容和管理流程有不同的意识偏差,不能有效形成业务财务的闭环链条,难以形成完整高效的融合体系,因此会导致财务共享的建设和运行形同虚设,难以完成期初建设目标。
(四)业务系统管理存在的风险
企业共享中心在实际应用中与传统的内部运营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旦共享系统没有高质量的管理系统作为支撑,就很难有效开展内部管理业务。在共享业务处理过程中,如果因为客观原因造成系统不稳定、业务流程紊乱或数据差错,会对实际的业务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后果甚至比传统业务更严重。
(五)流程管理存在的风险
因为企业原有的内部管理制度、流程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契合财务共享管理的实际诉求,尤其是当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管理流程和内部制度方面存在问题时,如此很容易触发其他方面的危险。除此之外,流程管理所面临的风险与企业共享中心的实际运行效果也是关联甚深,究竟怎样让流程以更加合理、科学和规范的状态出现,减少控制风险,提高共享中心应用的效果,是非常关键和值得思索的问题。
四、企业共享中心优化和升级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一)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减少资源浪费
在对企业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功能定位时,要坚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强调其能够在运行的整个过程中都能贯彻这一原则。对于企业而言,战略可以视作对企业发展予以支撑和引导的手段,存在的意义在于解决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各项信息资源诉求。首先,企业架构影响到共享中心的管理架构,也间接决定了业务流程、组织人员、运营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的建构方向,对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以及发展方向十分重要。共享中心离不开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需要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参考和支持,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增值;其次,共享中心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将企业战略贯彻始终,这样有助于降低成本,减少冗杂环节,也会降低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更能减少对公共资源的占用。
(二)加强技术应用,提高信息系统的整合水平
企业共享中心必然包括多种业务子系统,必须对其进行高度整合,而且要与企业实际管理情况相符合,如此才能保障共享中心的顺利运行。比如进行数据信息的编码必须要多个系统的数据进行相互融合以及流通,保证数据流通的高效性以及全面性。首先,企业必须提高共享中心的控制以及承压能力,确保提高系统运行的速度和衔接的合理性;其次,不断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确保共享中心数据储存和传递的安全性;再次,借助网络技术实现移动办公,有效提高业务的处理效率,不断提高广大客户以及员工的满意程度;最后,酌情加大有关技术研究和创新的投入。技术的发展需要相关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对于发展中的企业而言,节约成本最佳的突破口就是积极鼓励企业的财务会计进行转型,因为这些人员在处理财务信息、应对相关流程会更加轻松自如,并且共享中心所承担的一部分工作原本就是由他们来完成的,所以这有助于刺激他们提高自身的能力,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三)克服共享中心优化与升级所面临的实际障碍
1.变革管理方式首先,通过和企业员工进行沟通能够及时了解其思想、心理方面存在的情绪以及障碍,要在促使其了解财务共享运行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基础上,让他们真正意义上接受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的变革,可以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工作;其次,围绕财务共享所需的相关操作对企业员工展开专业技术培训,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讲座、交流会等方式打消广大员工对于自身工作技能以及无法适应共享中心工作模式的焦虑感,促使其能够提前适应变革。2.变革管理节奏任何管理节奏的变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必然循序渐进,如此会导致管理者有更多的时间慢慢发现问题,发现不足,也更有助于改进共享中心,促使其能够在助力企业管理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共享中心的存在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存在,倘若要在企业当中立刻贯彻执行,就必须进行相当长时间的铺垫和推广,如此及能够让广大员工慢慢适应,也不会在短期内造成不同职能人员之间的思想冲突。3.变革管理的范围企业共享中心的管理和服务范围从小到大有助于发现中心本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很大程度上能够控制不必要的管理成本,而且一旦发现管理有待改进之处,可以在全面推广之前节约掉不必要的投入。
(四)加强团队管理建设,实现财务共享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共享中心是一个非常相对独立且庞杂的机构,只有加强团队建设才能确保其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其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予以贯彻和落实:首先,必须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以及持续教育工作,确保其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其次,生成共享中心轮岗机制,可以让员工接触到更多的业务模块,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与此同时,也可以激发更多员工的潜能,促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展现更多的价值,这样也有助于促进企业团队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其凝聚力。最后,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估体系,鼓励广大员工积极学习,提高服务管理质量,在让广大员工看到自身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帮助企业减少人才的波动和流失。随着共享中心业务的不断增加,其必然需要更多经验丰富的员工、善于思考的员工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引导更多拥有良好心态、创新思维的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处理工作。要引导企业的原有工作人员积极应对转型的压力,及时调整心态,在变革中寻找更多的发展契机。
(五)持续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单位内部多方管理的参与度
财务共享中心相关工作的开展以及业务处理必然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这套标准并非一成不变,也需要结合业务的特点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更新。因此,企业共享中心需要设置专门的用于流程优化的团队,定期对共享中心操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工具以及流程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重点关注流程改造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一旦出现新增业务时要将其纳入共享中心的管理和服务范畴当中,及时精简冗余的流程;其次,企业必须明确共享中心后台的职能分工情况,要将重复的、不需要办理较多手续的业务尽可能交付给后台进行自动化处理,如果是内容比较复杂的业务,则可以委托其他管理人员代为完成;再次,企业有必要发挥规模效应以及优势,在不断规范流程、精简流程的过程中,发掘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尽可能使用内部人才来解决共享中心开发、建设以及后期维护的问题;最后,企业在应用共享中心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内部管理措施进行优化和改善,不仅要实现多部门联动,还要对内部岗位职责以及绩效管理方式进行创新。结语总而言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化和升级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变得十分有意义。所以,企业需要构建财务共享,提高内部管理和其他工作的效率,这既是顺应时代的选择,也是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前行的关键之举。
参考文献
[1]高玲玲.如何做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管理[J].今日财富,2020(02):166–167.
[2]陈佩欢.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化研究[J].纳税,2020(23):97–98.
[3]冀娜.运用大数据思维推动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建设与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04):222–223.
[4]张倩,东野广甜.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经济效果研究[J].管理科学与工程,2021(1):12.
[5]李娟.财务共享中心下的共享财务管理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2020(10):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