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批评发言材料范文
时间:2024-02-23 17:44: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自我批评发言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尊敬的学校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X班的X。我性格活泼开朗,处事沉着、果断,能够顾全大局。
这天我很荣幸地站在那里表达自己由来已久的愿望:“我要竞选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我在那里郑重承诺:“我将尽全力完成学校领导和同学们交给我的任务,使学生会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用心团体,成为学校的得力助手和同学们信赖的组织。”
我已经在团委会纪检部工作了近一年的段时间,从工作中,我学会了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学会忍耐,怎样解决一些矛盾,怎样协调好纪检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好纪检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怎样动员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怎样提拔和运用良才,怎样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这一切证明:我有潜力胜任学生会宣传部部长一职,并且有潜力把学生会发扬光大。
假如我当上了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我要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热情,以饱满的热情和用心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要进一步提高职责心,在工作中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虚心地向别人学习;要进一步的广纳贤言,做到有错就改,有好的意见就理解,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
假如我当上了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我将以“奉献校园,服务同学”为宗旨,真正做到为同学们服务,代表同学们行使合法权益,为校园的建设尽心尽力。在学生会利益前,我们坚持以学校、大多数同学的利益为重,决不以公谋私。努力把学生会打造成一个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高度自治,体现学生主人翁精神的团体。
假如我当上了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我要改革学生会的体制。真正的做到“优胜劣汰”,做到“日日清,周周结”,每周都对各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考核,透过其部门的成员反应状况,指出他在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以朋友的身份与他商讨解决方案并制定出下阶段的计划。经常与他们谈心,彼此交流对生活、工作的看法,为把学生会工作做好而努力。
篇2
关键词群众路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众所周知,群众路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作为一种认识论同时也是一种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指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应该始终如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本质上也是学生工作,必须始终走群众路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外不良因素的干扰,高校思政工作频频出现脱离群众路线的现象,降低了思想教育工作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对群众路线给予高度重视。随着轰轰烈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活动的结束,但结束不是终结,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仍然任道重远,仍需要弛而不息。
1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1.1高校学生政治意识弱化
随着网络媒体的介入,各种海量的信息充斥日常生活中,导致人们的思想意识差异性和多元性,许多高校学生的政治意识弱化,与此同时经济意识、个人意识和利益意识不断强化,这直接导致部分高校学生道德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或扭曲,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许多青年人精神上的追求。另外,当前大学生面临就业和择业的双重压力,很容易因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导致对学校、社会乃至国家产生不满情绪,这些都对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①基于这样的现实困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关系到学生的成才发展,也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1.2思想政治工作者建设懈怠
目前高校存在着形式主义和,这严重背离了大学培养人才的宗旨。部分高校思政工作者忽视政治理论的学习,更不用说掌握理论的精髓,更有甚者,对于党的理论一知半解。于是,群众路线活动会议开了不少,但这只局限于会议材料上。在实际工作中,群众意识依然薄弱,没有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联系学生的意识不强,与学生的交流不足,对于学生合理的建议,仍然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落实到实处。
1.3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感召力
当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但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课停留在空洞的理论说教,从实际调查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成为学生休憩的天地,玩手机、睡觉的现象比比皆是,高校的思政课堂,正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此外,组织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往往脱离了学生思想实际,并且与学生的心理要求不相适应,无法触及学生的内心。学校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往往是上级要求的,大多数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形式大于内容,每月的主题活动无外乎已经成为每个时间点的活动,强调次数和形式,忽视学生的需求,最终效果不显著。
1.4高校学生利益诉求增加
高校扩招的推进和实现,生源人数增加,利益诉求增多。然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是辅导员)要面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恋爱等方面的问题,这当中既要注意一般学生的共性,又要照顾部分学生特殊性。在时间和精力有限下,许多辅导员的工作趋于表面化。与此同时,作为公共课的思想政治课,采取大班教学,难以兼顾到每个学生,学生对党的理论的理解,只是只言片语,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创新思政工作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利益诉求,坚持群众路线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2群众路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2.1重视思想引领,凝聚学生正能量
高校从事学生思想工作的领导、辅导员、教师要深入领会群众路线的精髓,将群众路线的工作思想应用到学生工作中,以学生为根本,认真学习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始终充分相信学生的价值和实力,重视对他们的思想引领作用,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要始终保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同时要充分传递学生群体中的正能量,积极领导学生梳理正确的三观,使他们理解党的理论,认同党的思想,使党和国家的主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要重点关注党员和优秀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他们以点带面,帮扶困难学生,实现面上开花,最终在学生群体中,营造向上的氛围。
2.2贯彻“三自”的学生管理方针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因此一切依靠学生,就理应成为高校辅导员践行群众的应有之义。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在于学生产生积极变化,所以一切成效要通过学生行为来进一步检验。高校学生正处于心智趋于成熟的阶段,对于工作和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为了迎合这一特点,学生思想工作要敢于落实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个管理方针,要敢于给予学生锻炼的平台,让他们在自我的管理过程中,树立群众意识,特别是强化学生干部的责任意识,明白工作的成败,在于群体的智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在“三自”方针的指导下遇到问题时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2.3理论联系实际,融入学生学习和生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要与时俱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要仅仅停留在理论说服教育阶段,要学会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布置一些实践课题,让他们学会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深刻认识到工作的出发点在于社会现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高校辅导员,对于问题学生,要学会了解家长对学生建议、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更要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自己的思政工作。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广泛地开展第二课堂,与学生同生活、同学习、同活动,了解当代学生的时代性,从实际出发,找准学生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分析,形成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而满足学生在生活、学习、心理、精神等方面差异化需求。这样的思想工作才会更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2.4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构建长效机制
高校学生思想工作的重点,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解决好学生的诉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要努力关心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作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解决现实遇到的问题,在答疑解惑中交流思想,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要学会搭建全方位的育人平台,借助QQ、微博、微信、易班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主题教育,第一时间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形成“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长效机制,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超越物质、制度的不竭动力。古人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后,需要及时将其转化为生动的实践,这样才能体现其生命力和创造力。③高校思政工作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其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着力解决学生面临的不同问题,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为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注释
①宋星.群众路线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学报,2014(8).
②吴主敏.群众路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
③宋军丽.群众路线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时代教育,2014(1).
参考文献
[1]燕玉霞.高校思政工作的思路创新研究[J].老区建设,2013(10):11-12.
[2]张强国.关于新时期高校思政工作的探讨[J].学术交流,2013(6):32-33.
[3]刘明定.对大学生思政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0):54-56.
[4]邓红英.实现大学生思政工作科学化与精细化的新策略[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1.9(5):491-493.
篇3
“高中生化学学业多元化评价”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内涵概要
所谓“多元评价”是指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建立的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化学的学习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化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所谓“高效教学”,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即在课堂40分钟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们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教学”这种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但是,“高效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增进,而且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其显性标志应该是:课堂教学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教学”的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
二、课题研究预期并已基本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基本解决了以下主要问题:
1、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化学学习的自信心;
2、通过实践,使课堂变得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学习效果明显。
3、研究解决相应学科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4、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自己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更新了教育观念,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化学教学,做到学用结合,学用同步,注重实效,结合学校自身优势,不断进行改革尝试,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加快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项不断地发现价值、判断价值和提升课堂教学价值的活动;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对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也有很大意义。课堂教学评价具有多种功能,比如导向、激励、预测、鉴定、诊断、改进、考核、管理功能等。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一方面了解了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在课堂教学高效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解决化学学科高效课堂的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根据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和我校未来几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通过对我校课堂教学高效化发展的研究,结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去粗取粮、取长补短,可以更好地促进全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育和教学。
四、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也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化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化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2、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
该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简单的讲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设计轻松有意义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该理论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应具备建构性教学理念,通过教建构促进学生学建构,通过建构性教引导学生建构性学,在建构性教与学的偶联中,谋求教学效果的高效益。
3、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发展中有七种智能必须受到关注,而且同等重要,即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化学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每个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只有一种智能达到辉煌境界,而事实上几乎具有任何程度文化背景的人都需要运用多种智能的组合来解决实际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因此,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而不是只拥有单一的、用纸与笔可以测出的解答问题能力的个体,显得十分重要。
(3)有效教学理论。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①“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②“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③“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
④“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步骤:
1、前期工作(20xx年6月—20xx年9月)
选定研究课题,搜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学习和调查研究,摸清了教情与学情,撰写了课题研究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6月)
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付诸实践,总结经验,。同时,开展课题研讨课及教学反思的交流活动,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论文。
3、成果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3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二)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研究
通过上阶段的研究,我们认为应考虑在以下五个维度上构建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标准:
(1)教学目标;
(2)教学策略与方法;
(3)教师角色;
(4)学生角色;
(5)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预先想要达到的结果。它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正确处理《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实际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知识、能力以及情感与态度这三方面作出统一的考虑。作为化学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单元的总目标恰当地分解为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 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标准》要求。
(2) 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要求恰如其分。
2、教学策略与方法
同样的教学内容,经由不同的老师讲授,达到的效果可能完全不同,这就是教学策略和方法重要性的体现。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在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闹思考,动流等多种感官参与下,完成对知识的主动构建,所以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评价就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结果,而且要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体验等。教学策略因势利导,照顾到学生的差异,为不同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给予充分的指导。
3、教师角色
对教师角色这一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思考,我们认为:教师在一节课中所承担的某种角色往往决定这节课的成败好坏。许多专家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有多种:
(1)教师是学生的亲密伙伴,扮演合作人的角色,帮助学生访问和处理信息;
(2)教师扮演“总设计师”、“舞台总导演”的角色,为学生的登台表演作准备。
(3)教师的“服务者”角色,所谓服务者是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访问信息的多种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我们通过对周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经过分析,发现当前教师特别一些老教师在对教师角色这一问题没有很好的把握,延续着以往教师作为课堂主宰,绝对权威的角色,课堂中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听。教师的这一角色使自己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而忽视了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师的这一角色定位注定了整堂课教学的失败。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正确合理的角色定位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条件。
4、学生角色
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中的学生角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何种身份,以怎样的形式来获取知识的。根据对部分教师的了解,他们对学生在课堂中以怎样的角色出现都有着较正确的认识,都认为学生应对自己的学习负有责任,也就是说学生应把学习当作一种内在的需要,而不是在外力的作用下被动的加以学习的,他们是主动的知识寻求者,他们有自己的选择,有获取知识,重新建构知识的需求和能力,他们有着对知识的自我理解,是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体。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老师认识归认识,实际课堂教学中却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储存知识的“容器”,学生很少以其原有的真正角色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搞请学生的角色,忽视学生的主体角色,将会对课堂教学的成败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5、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主要指通过教学过程的反馈信息检验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一堂课水平的高低,主要看教学效果,即“讲求实效”。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
(2)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好。
(3)学生应答面广、质量高。
(4)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课内练习正确率高。
(5)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构建化学课堂评价方法
做了前面的基础工作之后,着重分析当前学生在学习化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平时上课忘带书,不认真听讲,讨论时趁时讲话,分析时不注意倾听,作业经常忘做诸多现象,而教师方面则存在着课堂教学评价目的单一,缺乏情境化和规范性,根据以上情况初步制定了化学学科学生评价体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现基本已形成一个模式。
1、教师重新认识评价目的
不少教师认为评价目的无非是将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等级或选拔人才。这些认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并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下的评价目的是什么?“促进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评价观的精髓。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教学活动的反馈信息,检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何种程度?以及判断教学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若没有达到,具体的原因在哪里?有没有加以调整的可能必要等等。由此可见,评价起着诊断、反馈及促进的作用,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教学手段。要全面认识评价的作用,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领会并在新课程理念下大胆创新,如此,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摆脱条条框框的限制,才能如鱼得水地掌握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2、结果与过程并重。
以往过分强调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主要看课堂上学生学会了什么。而现在提出的关注学生化学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不要学习的结果。相反,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了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教学之中,运用一定的方法,经历化学知识的探究过程,更好的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说,结果与过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并不是一对矛盾,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没有学生的情感的积极投入,没有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有效参与,只专注结果,只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重走题海战术之路;而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到下课学生却一无所获的过程,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投入到化学学习之中,长此以往,没有深厚的知识底蕴,三维目标的落实只能成为一句空谈,因此,我们强调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是要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评价中不忘赏识每一个“主体”
多元化评价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和为他人评价的主体作用。我们知道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因此,评价应以激励为主,应注意情感效应。例如,当学生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但表述得不够清楚,教师可以说“你的想法很有道理,老师已明白了你的意思,如果说得更明确些,那么大家就都能明白你的意思了,试试看。”如果学生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也应用委婉的口气说:“看得出,你正在积极思考,但这种结论是错误的,没关系,再想想。”如果有的学生的想法出乎老师的预料,但很有道理,教师可以欣喜地说:“好!有创新,老师也从你的想法中长了见识。”当然激励的语言要注意恰到好处。千万不要言过其实,给人带来虚假的感觉,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单调枯燥,总是把一些套语进行机械重复,如“你真棒!”“好的!”“很好!” 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只有相互交流、彼此沟通,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课堂上的提问、回答、评价,则是相互交流的最好时机。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应是多样化的,具有针对性和鼓励性。
可见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以鼓励为主的评价,要表达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而且还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对学生有独特见解和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回答,甚至有的学生对老师或教材有不同的看法,要敢于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的见解,给予高度的赞赏,使学生在教师的赞赏性评价中获得自信,感受自我价值的存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有被赞美、被鼓励的需求。作为教师与家长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强调“多在学生的位置上想一想”的想法,“宽容学生的失误,鼓励学生的成功”,能多元化、多角度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对学习、生活的自信。
4、评价不忘家校的沟通
在教学中通过问卷调查、家长进课堂、主题家长会等活动的开展,让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更爱自己的父母,让老师更能够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的表现。
家长对学生,对学校以及对整个教育都会经常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并直接对子女做出经常性的评价。让家长记录孩子回家化学学习的情况,做到化学教学向家庭与课外的延伸,架起了家长和老师的桥梁,让彼此都了解到孩子另一面的学习表现,能让我们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我们将家长评价可在“个体自评”的基础上穿插于“小组互评”和“教师导评”的过程中,或在之后进行。家长在评价之后,可以写简要的评语,也可以写意见或建议。“家长评价”主要侧重于评价学生在家庭的表现,让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增强了,体验到点滴的成功感,而且还逐步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
5、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评价的兴趣
在实验的初始阶段,我们尽量采用实物演示、动画演示、课堂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以这些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的时候,要求教师多采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对发言流利、声音响亮的同学给予表扬,由此建立起他们评价的信心。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评价的方法后,我们多采用小组竞赛、对组合作、大组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⑵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
要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就必须发挥“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评价的方向,点拨他们评价的方法和要领,我们主要采取三方面做法教会学生评价的方法:
①建立评价的常规
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全新的事物,建立一套完整的课堂评价常规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参与评价的步骤。课堂评价常规包括“听”、“想”、“评”、“听”。“听”是指听清楚对方的发言,这是做好评价的前提。“想”是根据别人发言内容进行思考,组织好评价的语言。“评”也就是以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最后的“听”是虚心地倾听别人的反馈意见。课堂上建立了评价常规,学生评价的内容就更具体充实,更具有针对性。
②掌握评价的基本形式和方法
评价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如果从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划分,有自我评价、同桌评价、小组评价、对组评价、全班评价、师生评价等六种评价形式。如果从课堂教学的方法上划分,评价又可以分为以下的七项:多项评价,即让学生围绕问题,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比较评价,即当问题的答案出现两种不同意见时,让学生进行比较。补充评价,即在听取别人的发言后,在赞同的同时,补充自己的意见。建议性评价,即对解决某些问题提供参考意见,或针对不足提出解决方法。争议性评价,即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异议,据理力争。赞赏性评价,即赞同别人的意见,并说明自己赞同的理由。创造性评价,即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6、评价中做到因人而异
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的制约,其身体发育或个性发展都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教师应根据情况做出期待式的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制作的作品进行及时合理的评价,对那些制作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及时的指导,并做出相应的纵向评价。
六、课题研究的结果
1、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从学生方面分析。新的评价方案的实施不仅让学生成为了评价的主人,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学生学习化学全过程的表现和成果,学生得到更多的是表扬和鞭策。学生可以大胆地发表见解,创新精神得到了较好的培养,个性得到了张扬,自主、合作和课外探究能力得到较快的发展。由于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兴趣盎然、热情参与、较好地解决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问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由原来被动的接受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在学生开始能主动地收集、处理和信息资料,懂得自己做知识归纳小结,自己给自己评价,能主动参与合作和交流,也敢于上台表演和展示自我。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自我批评的创新人格,而且使教师懂得了应当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从学科学习入手,通过主课堂主渠道的教育教学、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各方面素养得到全面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科学训练。有教师总结说“生命在评价活动中丰富,课堂在评价活动中生动,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发展,教师在评价活动中成长,课程在评价活动中回归。”
(2)强化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
教师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训练、组织、伦理、自主、服务、成长的专业专业人员。教师是持续发展的主体——生理已成熟、但心智上仍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教育的发展与创新都必须与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并进。教师既是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引导”的结果。教师始终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者。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加以思考、研究、改进。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专业的实际问题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自我培训方式。
七、研究体会与思考
1、观念需要更新。在教师中或多或少还存在着陈旧的评价和考试观念,以及对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进程的疑虑。
- 上一篇:人防工程主体验收重点
- 下一篇:体育局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