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智能化与财务共享范文

时间:2024-02-23 17:44: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智能化与财务共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智能化与财务共享

篇1

[关键词]智能财务;财务共享;财务转型

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各行各业,财务领域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方式从传统的手工记账过渡到会计电算化,逐渐摆脱了重复而繁琐的计算。互联网技术的深度挖掘,推动着财务领域迈进了会计信息系统及其协同时代。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涌现,开启了财务领域业财融合、财务共享的变革浪潮,智能财务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探讨的热点,越来越多的企业布局智能财务建设,推动企业财务转型,实现财务与业务融合,提升财务服务水平与效率。当前我国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情况不尽相同,信息化水平良莠不齐,但基本已完成会计电算化建设,过渡到会计信息系统及协同时代。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多呈现信息孤岛效应,制约了高校财务共享平台的建设。高校作为科研与创新重地,应紧随时代变革潮流,紧跟企业财务智能化改革的步伐,运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实现财务智能化,进而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本文结合具体高校,以HB大学为例,分析该高校智能财务时代下财务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转型策略,为其他高校推动财务智能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1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转型的必要性

智能财务是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运用于财务工作中,对传统财务工作进行模拟、延伸和拓展,以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降低会计工作成本、提升会计合规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促进企业财务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作用发挥,通过财务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智能财务有五个特点:全面共享、高效融合、深度协同、精细管理和力求智能[1]。智能财务的提出为实现业财融合、信息共享打开了新天地,大型企业集团正全力实践智能财务建设。同时,高校正布局数字校园建设,而信息共享是关键。高校财务处作为核心部门,与各个单位都有密切联系,业务方面与多部门都有交集。高校财务智能化建设不仅可提升自身管理效率水平,更能加深与其他业务部门信息化融合,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因此,高校应积极加快财务转型,紧跟财务变革要求,将智能财务管理模式应用到自身财务管理中,推动智慧校园的建设。

2智能财务时代下HB大学财务转型面临的挑战

HB大学是某省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全校在校师生有2万余人。该校财务处积极探索信息化建设,当前信息化水平位居省属高校财务处前列,现已具备账务核算系统、网络报销系统、学生收费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银校直联等系统,基本覆盖各个业务板块,该校财务信息化水平已步入会计信息系统及协同时代。然而相比于企业财务改革转型,高校财务滞后较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存在着更多制约高校财务转型的问题,本部分结合HB大学,对照智能财务建设要求,具体分析该高校智能财务时代下财务转型面临的挑战及问题。

2.1各部门间系统相互孤立,信息交换不畅

智能财务是建成智能财务会计共享平台和智能管理会计共享平台,以业务驱动财务,进而驱动财务管理、规范业务。数据的交换、共享是建设智能财务平台的关键。目前HB大学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及科研管理系统等相互孤立,与财务管理系统未能实现互通互联,形成信息孤岛效应。例如,教务管理系统学生信息无法直接导入学生收费系统,对于延迟毕业、专业调换等变化,需要财务人员根据学校文件在收费系统修改,学生欠费信息也无法传输到教务管理系统,只能导出相关数据通知学院负责人催收欠费。科研管理系统项目信息未能与网络报销系统、账务核算系统对接,对于项目余额不足的问题,只能由财务人员通知报账老师修改、重新提交。这种孤立的系统管理模式不利于财务系统收集学校各方面财务数据,对资金管控、降低管理成本增加了难度,同时降低了财务工作效率,制约了业财融合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建设。

2.2技术支撑不足,缺乏创新

智能财务是涵盖“大智移云物区”等新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的单独运用或综合运用,包括与预算和成本相关的RPA,与报表报告相关的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交互等。智能财务对技术要求很高,高新技术的深度运用可以使财务人员彻底从重复、烦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真正发挥管理会计职能。目前各高校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应用比较欠缺,HB大学主要依赖于第三方软件服务商,财务人员运行信息系统时发现问题只能寻求该软件服务商解决,财务人员对技术方面不甚了解,容易发生问题沟通交流不畅,导致问题解决不及时。同时该软件服务商在技术开发应用方面不成熟,网报系统目前在运行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例如劳务费累计扣税存在差异、自动生成凭证摘要提取信息不明确等。因此,技术是影响高校财务转型的挑战之一。

2.3经费配置欠缺,制度不健全

企业积极致力于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智能财务通过业财融合,把控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以财务监控资金流向,借助专业洞察和大数据分析辅助业务部门、管理部门和高层领导决策。目前,许多高校对“成本管理”理念认识不足,只重视增加教育经费投入而忽略了教育经费管理。高校通过成本管控,可以优化教学资源,合理配置教育经费,从而实现最大效益。目前HB大学领导对这方面认识不够,未能深刻认识到财务在成本管控方面的重要性,导致建设智能财务信息共享平台缺乏合理的经费配置。同时,校领导也未能从学校全局把控,没有合理的保障制度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

2.4专业化、复合型财务人员匮乏

智能财务建设是财务领域的一场重大变革,其核心任务是规划建设创新型智能财务平台,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索。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企业在财务人才培养方面投入更多的成本,积极培养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熟悉财务管理模式。HB大学对财务人才明显重视不足,未积极引进专业性人才,现有财务人员偏老龄化,对计算机方面知识掌握不足,无法更快适应信息化改革,也无法投入更多精力参与信息化建设。因此,专业化和复合型人才匮乏成为HB大学当前面临的问题之一。

3智能财务时代下的HB大学财务转型策略

HB大学建设智能财务共享服务平台面临着诸多挑战,“智慧校园”的建设催促着高校财务必须转型,以财务为中心,连接其他业务部门,实现数据交换、业财融合,提升财务服务水平与效率。本部分先分析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转型方向,然后结合HB大学提出具体转型措施。

3.1高校财务转型的方向

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转型需明确转型方向,从管理理念、财务职能、数字化技术及人才培养等方向开展。校领导应转变管理理念的认识,积极推动财务职能转变,投入较多的经费满足财务数字化技术的需要,同时加强人才的吸纳与培养,为早日实现财务智能化做准备。3.1.1管理理念转型高校财务转型首先要转变对财务的态度,校领导应重视财务部门的作用,现在财务已不是简单的账房先生,财务管理职能日渐突出。财务资源是否合理分配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校领导要从学校全局出发,科学合理地分配财务资源,以财务为中心建立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联通相关部门信息管理系统,把控学校各方面资金进出状况,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财务对于成本管控有着重要作用,校领导不仅应重视经费的投入,更应重视财务对成本的监控,从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3.1.2财务治理模式转型传统的高校财务管控模式无法满足当前管理的需求,高校财务应结合现有业务特点,建立新的财务治理模式。智能财务时代下高校财务要积极转变财务治理模式,高校财务类型要从核算型财务向管理型财务、战略型财务转变;财务功能从简单的记录报告升级为参与控制与规划。财务角色要从管好账、用好信息,成为管好钱、管好风险、管好财产。转型后的财务治理模式,更加符合当前高校管理需求,也更加符合高校战略发展规划,以战略的视野、全新的理念、开放的心态推动高校迈入“双一流”建设。3.1.3财务数字化转型高校财务智能化升级需要技术的支撑与保障,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管理会计应用平台,大数据的运用可以消除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联通财务信息系统,推动业财信息系统集成与融合。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价值不言而喻,数据已经成为分析决策的依据。高校财务应深度挖掘数字资源价值,财务管理系统联通其他部门信息管理系统,获取相关财务数据,严控财务风险,推动数字校园建设。3.1.4人才培养转型为适应财务转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人才是推动改革、提升服务水平的关键。高校对财务人才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缺乏系统的培训与提升。高校财务应根据业务需要,重新设置岗位职责与要求,制定合适的岗位规范,加强对人才的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尽快胜任信息技术的操作与运用。现有的财务人才不能只学做账,更应该了解业务,激励财务人员熟悉业务提升管理理念。

3.2智能财务视角下HB大学财务转型的具体措施

3.2.1做好统筹规划,加强制度保障财务转型的目标之一是建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校园数字化建设。这一项改革需要各部门的积极参与,不可避免会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组织结构和管理权限,因而会有部分人的利益受到冲击。HB大学财务转型应得到校领导的全面支持,站在学校层面上整体规划布局,打破原有的组织结构,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给予合理的经费配置,推动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财务智能化建设,保证工作的彻底执行。3.2.2联通财务信息系统,推进财务共享平台建设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打破财务信息系统封闭的现状。HB大学应借鉴企业业财融合的建设思路,将财务信息系统与相关部门信息系统对接联通,使预算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等系统中的财务数据集中归集和协同应用,便于校领导及时获得基础数据,有助于提高决策分析的精准度,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降低财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效率。3.2.3寻求技术支持,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和技术支撑,HB大学目前主要依靠第三方软件服务商,在技术支持方面财务人员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积极与软件商沟通交流,梳理工作流程,将烦琐、重复的工作标准化,通过信息技术来代替人工操作。HB大学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功能比较欠缺,缺乏分析统计功能,网报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在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多经费寻求更有利的技术支持商。3.2.4招聘复合型人才,提升财务队伍水平HB大学为适应财务转型需求,应当招聘复合型人才,吸纳计算机方面人才投身于财务实践工作中,可以更容易发现财务工作中信息技术的不足,更便于与软件商沟通合作。同时,该校财务处积极组织开展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使其业务能力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学习,备考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等,丰富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更加适应新时代财务人员要求,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

4结语

智能财务为高校财务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使财务工作更加智能化与高效。高校财务应顺应时代变革潮流,对照智能财务建设要求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合理的制度保障、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先进的信息技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推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力争早日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梅玲,黄虎,佟成生,等.智能财务的基本框架与建设思路研究[J].会计研究,2020(3):179-191.

[2]秦锂,马红红,蒙福亘,等.财务共享视角下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探析[J].教育财会研究,2020(10):11-16.

[3]毛成银,叶剑.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财务转型的思考[J].会计之友,2020(18):100-103.

[4]陈旭,郑雪佳.智能财务视角下集团型企业财务转型策略研究[J].商业会计,2021(3):23-27.

篇2

关键字:数字化医院; 建筑智能化; 医院信息化

引言:数字化医院作为一种全新的医院管理模式与理念,通过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院服务水平和效率,促使医疗服务从形式到内容上发生结构性变化,进而达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1.数字化医院融合架构

数字化医院是由医院建筑智能化、数字化医疗设备、医院信息系统有机结合而成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医院运营体系。在新一轮的医院变革历程中,数字化已被明确定位为变革的重要环节。而信息化技术与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医院正致力于楼宇智能化与业务数字化的建设,以期改进就医环境、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整合资源,提升患者满意度,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化服务型医院转变。

延华智能作为专业系统提供与集成服务商,多年来在探索医院业务及智能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通过深入了解各类医院各科室的工作性质、功能、流程及发展需要,并结合医院管理者的要求,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医院智能化和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它集成了医院管理流程中诸多复杂的环节,将诊疗信息化和管理智能化集为一体,“以病人中心,以医疗信息为主线”,以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实现医院诊疗自动化、建筑设备管理智能化、管理信息集成化,并以信息的互通和互操作构架各类应用系统,形成诊疗手段完备,管理科学,信息一体化、高效节能的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

数字化医院总体架构

2.数字化医院基础平台解决方案

数字化医院基础平台建设解决方案针对医院的基础硬件平台建设和现状,从弱电综合管线、综合布线、无线信号集成覆盖、计算机网络、数据与语音整合、信息安全、数据存储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医院基础平台的系统整体构架, 为医院用户提供端到端品质保证的融合数据、语音、视频等多业务的融合通信平台。

2.1医院公共区域智能化解决方案

医院的公共区域主要包括门/急诊大厅、候诊区、公共走廊/通道、停车场、就餐区等场所。这些公共区域是医院人员最密集的公共场所,同时又是医院多种流线的交叉点。根据公共区域与各功能科室的相互关系,通过智能化技术,从多媒体信息系统、安全防范(视频监控、门禁管理、防盗报警、巡更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一卡通系统、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和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公共区域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系统整体构架。

2.2门/急诊数字化解决方案

门急诊数字化解决方案既是一个面向医院医疗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又是一个面向医疗服务的信息服务系统。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和网络,自动分诊、信息和语音导航等手段,设计出合理的工作流程、管理流程和数据流程,尽量避免操作的繁琐、数据的重复和信息的冗余,使患者在挂号、候诊、就医、检查等各环节都感受到安心、快捷、有序的一流医疗环境和服务水准。

门/急诊数字化解决方案包括:触摸屏多媒体导诊与查询系统、预约挂号系统、排班系统、门急诊挂号系统、分诊排队叫号系统、门诊信息系统、门急诊收费系统、门急诊医生工作站、门急诊护士工作站、门诊电子病历、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门急诊手术管理系统、门诊部管理系统、体检管理系统等。

2.3住院数字化解决方案

住院数字化解决方案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和智能化技术进行住院业务流程的优化与再造,业务流程涉及医疗、护理、检验检查、药房、收费和病案管理等医院多个部门,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使病人获得更为适宜、便捷和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延华智能住院智能化解决方案包含了住院处管理系统、住院医生工作站、住院护士工作站、住院电子病历、住院药房管理系统、配液中心管理系统、临床路径管理系统、PDA临床支持系统、无线查房系统、RFID无线定位系统、重症监控及家属探视系统、病区医护呼叫对讲系统、可视对讲式病房家属探视系统、病案收缴归档及借阅系统、病历数据分析挖掘系统等。

2.4手术智能化解决方案

医院手术智能化解决方案根据手术部的业务流程和其功能需求,从手术洁净空调系统管理、手术室的群呼/专呼/背景音乐系统、手术麻醉系统、手术示教系统等多个方面整体建立手术智能化系统总体构架。

2.5医院医技管理解决方案

该方案为医院各医技科室提供实验室管理系统(LIS)、医学影像管理系统(PACS/RIS)、超声信息系统、内镜信息系统、病理信息系统、核医学信息系统、心电信息系统、血库管理系统等完整的数字化医技建设架构。

2.6医院物流智能化解决方案

根据现代化医院的需求和国内外医院物流发展趋势,解决方案提出院内物流信息化管理及其自动传输系统。其中医用物流传输系统用于医院内各种日常物品传送,可传送药品、医疗器械、单据、标本、血液、血样、X光片、敷料、处方等等,实现医院内绝大多数物品的自动化快速传递。而物流的信息则通过药库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卫生材料管理系统、制剂和试剂管理系统的有效集成,实现物资流向监控与质量管理,达成院内物资的高效流转

2.7医院节能和设施管理智能化解决方案

医院人员密集、设备密集,医院建筑设施管理和节能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对医院建筑设备如:HVAC设备、供配电及照明设备、给排水设备、电梯等进行统一管理,用能量计量系统对医院内的用电量、水量(冷水、生活热水)、医用气体(氧气、压缩空气、负压空气、笑气)、空调热能实现量化管理,建立自动抄表系统,即时提供系统的能耗数据,建立单床能量消耗的统计数据和节约分析的意见。是提高后勤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的重要手段。最终创造一个高效、节能、环保、舒适的医院环境,并对医院设施的突发事件做出紧急反应。

2.8多功能厅/会议室/应急指挥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

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建筑,设计和配置完整的多媒体电子会议系统已成为医院内部实现资源共享,满足医院综合业务的基本要求。

本方案根据各种会议室的规模和功能定位,从多功能电子会议系统、远程诊疗支持系统、应急指挥中心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多功能厅/会议室/应急指挥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的系统总体构架,在满足医院日常会议需要的同时,可按需与上级主管部门或相关管理机构的应急指挥中心联网,形成统一指挥立体应急体系,提高医院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9医院管理中枢智能化解决方案

信息中心机房和消控机房是医院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中枢。机房建设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各类计算机网络、通信、自动化设备只有通过稳定、可靠的运行才能发挥其效益,机房的环境条件是设备的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保障。方案针对医院信息中心机房和消控机房的需求,从机房装修、机房电气、机房空调、气体消防和机房环境监控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建立管理中枢的系统整体构架。

2.10医院办公管理解决方案

医院办公管理解决方案旨在为医院提供一个专属于医院的定制开发的全数字化无纸办公办公系统。它包括了自动化系统(OA)、医务科管理系统、护理部管理系统、医院感染管理及疫情报告管理系统、医院医疗信息查询系统、医院药品信息查询系统、医院物资信息查询系统、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医院财务信息查询系统、绩效考评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管理系统、经济核算管理系统、医院经济和经营分析系统、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和分析系统、患者关系管理及市场预测系统等。在数据单点录入多点授权后共享的建设方针下,提高全院协同工作的效率,真正建立涵盖全院的简洁、有序、资源高度共享的办公自动化体系。

篇3

(一)整合财务系统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共享平台

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条件就是开发出适合集团企业自身需要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与硬件系统。这就需要集团企业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考虑到集团企业现状,同时兼顾未来发展,打造一个“动态平衡”财务信息系统平台,使财务、供应链管理与生产等相关信息在处理或者监控上实现同一平台统一与同步,进而使集团企业在信息流动、资金流动以及物流流动等方面实现有效的统一。财务管理模块支持各种财务报表在系统中的综合运用,能够将集团企业中的财务信息进行汇总,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再通过录入相关的财务信息,自动生成相应的账目,以及相应的财务报表。从而促使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能够及时的获取相应的准确的财务信息,进而增加企业财务数据统计的有效性。

(二)引导管控与决策支持走向智能化

当前企业财务信息化下各类信息处理往往停留在综合阶段,信息过载而没有分析其可供决策的关键信息,导致信息处理量大,可供决策的信息提取效率低。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充分考虑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也就是数据基础的集成化与数据处理、分析的智能化,使得系统具有良好交互性和可视化用户界面。通过图表、图形的形式更方便于决策者的使用,不仅方便了决策相关者间的信息沟通,而且报告形式不拘泥于报告和表格,防止信息数据过多、导致决策者对某些关键字信息辩别不清、致使决策出现失误。如,某项目财务指标异常,则系统通过图表、图形提示预警信息,比较直观提供给决策层参考。

(三)建立基于企业管理流程的资金管理体系

对现今资金管理系统普遍存在的与管理流程契合度不高的问题,笔者认为通过建立基于管理流程的全面资金管理体系来实现集团企业对资金的全面管理。基于管理流程的全面资金管理体系是指资金管理体系的设计,向上要支撑企业决策,向下要深入业务流程,并借助于风险管理、预算管理、企业资源计划、银企直联的信息支持,保障其顺利实施。如此实现六个方面的效果。

(1)以集团企业的资金结算中心为主干,加强了对集团企业资金存量、流量、流向上的掌控。

(2)通过银企直联,掌握集团企业资金状况发挥其资金优势,为集团企业调剂资金余缺,及时为缺少资金的单位提供资金支持。

(3)敏锐的风险防范,通过各业务节点的信息搜集,进行集中的信用分析与监控,并从集团企业的资金结构入手防范潜在危机。

(4)降低财务费用,从集团企业整体利益出发,加强票据、借贷管理,并强化授权管理,杜绝舞弊。

(5)基于资金预算,进行资金计划的调整与管控,协助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

(6)作为业务与财务的联动中介,资金管理系统面向决策的信息支撑,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实时信息支持。通过建立基于管理流程的全面资金管理体系,一方面掌控了集团企业的整体资金存量和流量信息化,便于集团企业整体资金的运用和调度,优化了集团企业资金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基于企业的管理流程,在各个关键点设置信息搜集、分析及管控办法,彻底消除集团企业的资金运营风险隐患,构筑了一个安全的资源配置环境。

(四)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安全防范机制

安全问题对于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对此,集团企业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对其加强警醒防范。

(1)加强硬件的建设。如通过使用身份认证、VPN、入侵检测、防火墙与网络病毒检测等网络技术,加强对于网络的安全使用性。

(2)加强集团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控制。无论是硬件或是软件,机构或是财会人员,信息化管理的环境与病毒的预防,以及系统信息或是文档材料等方面,集团企业都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财务信息安全防范机制系统。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防范机制系统,有利于降低由于软件、硬件与财会人员等问题而导致的财务风险,进而确保财务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有序运行。

二、总结

篇4

校企合作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和发展趋势,西方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逐渐推行并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型”、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还是日本的“企业教育”,均为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案例。做好校企“双元”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对于现代高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具有重要意义。西方国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较为成熟,多元主体参与其中[1]。我国在探索现代学徒制时以政府、企业、学校一方牵头多方协同及校企“双元”培养模式为主。财会类专业难以找到特定的服务行业,各企业财会类人员岗位占比较少、人员需求量不高,导致专业就业相对分散[2]。在实施现代学徒制时,应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导,面向行业和企业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

二、构建科学有效的校企“双元”育人机制

校企“双元”育人现代学徒制模式实施中的一大困境是尚未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校企双方应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共合作、共育人、共管理”全面合作机制。1.校企共合作。学校成立领导小组,建立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研判,与合作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专项项目。为有效促进深度产教融合,实现企业服务学校人才培养、产出成果促进企业发展,校企双方应整合资源、挖掘共赢点、搭建平台,形成长效合作机制[3]。一是整合资源建设“校中厂”“厂中校”,学校购入所需平台、设备等,建设现代化企业办公区域;企业师资和“师傅”入驻,进行工作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实现员工在学校办公学习、学生在工作中实践学习。二是搭建平台建设产业学院,充分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将企业需求融入高职财会类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人才培养延伸至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企业服务、学生创业、员工培训等方面。2.校企共育人。校企“双元”育人应体现教育性和职业性。构建“工学贯通”“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有效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为想要提升学历的学生进行教育保障。结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岗位适应性和综合能力。聚焦新技术新要求,校企共建双师教师实践基地,培育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强化师资技能培训、社会培训、技术应用创新与成果转化,支撑新兴技术技能人才培养。3.校企共管理。在校企“双元”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实践中,通过签订专项协议、三方协议、师徒协议、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等,在工学结合的教学组织中,以学校为主导单位,企业全力配合各项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方式有利于划分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彼此分工明确,提升管理效率。学校作为主导的管理方式,在以企业的生产实际引领教学的“双元”育人模式中,有利于保障人才培养的连贯性、统一性和有效性,激发校企双方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4]。

三、以行业企业发展为导向进行专业建设

(一)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对应性

数字经济下,会计职能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技术由传统财务向智能财务转型[5],导致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不利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运行。学校应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分析学生就业方向,专业建设对接行业企业需求、课程体系对接职业岗位、教学过程对接业务流程、教学内容对接工作任务,形成“行业企业—岗位—业务—教育”四链闭环衔接,通过教学组织、课程建设与开发、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思政育人、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等内容,打造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当下,财会行业企业全面升级转型,企业财务呈现自动化、实时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财务自动化体现为利用设备和机器,预先编制好流程及程序,在人工干预较少的情况下,自动地完成部分或全部财务操作。财务实时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共享所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财务数据及时、动态、对称同步。财务数字化是财务信息化的进阶,业务转化为数字,利用智能化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财务智能化是人工智能在财务领域的延伸应用,包括可视化、机器学习、语言处理等技术。会计信息管理源于会计,专业人才具有很多的岗位选择,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呈现“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专业人才就业首岗面向传统会计核算和大数据业务财务技术人员,向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维护、销售岗位迁移。未来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发展,其中目标岗位包含会计信息主管、会计主管和ERP工程师,发展岗位包含首席财务官、信息技术总监和财务经理。数字经济下,企业财务业务大致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四个环节。第一,基于企业内外部会计业务和经济业务信息,以及其他数据源通道,通过业务分析、会计核算等进行信息采集。第二,通过数据清洗确保数据的有效性,通过数据挖掘等方式发现存在的问题,根据业务发展与数据情况建立业务数据算法和模型。第三,利用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化工具进行问题分析,并呈现可视化数据分析结果。第四,撰写如企业投资分析报告、财务报告等相关数据分析报告,为企业的风险管控、预算编制、纳税规划等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二)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新形势下,会计信息管理专业需要培养懂业务、擅分析、能设计、助管理的人才。首先,要熟悉经济业务和会计业务的流程与发展过程,并能厘清业务与数据的关系,搭建数据分析框架。其次,要掌握数据分析技术,根据实际问题运用有效的数据分析方法对数据展开分析,针对分析结论提出指导性意见。然后,要具有信息系统设计和数据可视化设计的思维,使信息的传达明确、有效。最终,要服务管理决策,能够依据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三)会计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需要如下三个层面的支持[6]。1.会计学课程。会计信息管理不能脱离财务会计,要熟悉企业经济业务和会计业务的流程及处理,能够完成账务处理、财务报表生成和企业纳税申报等业务工作。此类课程的基础课程主要有财务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等,核心课程主要有企业财务会计、智慧化税费申报与管理等,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智能出纳业务操作、云财务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等。2.数据管理技术课程。对数据的管理体现在两个层次,一是能够使用工具对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二是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维护与信息安全管理。此类课程的基础课程主要有统计基础、数据库基础、财务大数据基础等,核心课程主要有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业财一体化设计、会计信息系统应用、大数据技术在财务中的应用等,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信息安全与管理等。3.决策管理能力课程。面对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升级转型,会计信息管理人员更多的要向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服务,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要求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此类课程的基础课程主要有管理会计基础等,核心课程主要有管理会计实务、企业内部控制等,专业拓展课程主要有智能化成本核算与管理、ERP管理会计岗位技能训练、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实训等。

(四)会计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校企“双元”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校企双方深化产教融合,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及教材,企业挖掘工作岗位任务与技能,有机融入课程体系,教师编写课程讲义、开发相关配套教学资源,满足教学需求。同时,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建立数智化实践教学基地,打造“校中厂”“厂中校”和产业学院,增强实践教育应用。

(五)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打造

校企共同进行师资团队建设,利用各自优势,增强师资建设的产教契合度,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协商校企共同制定双师师资管理办法,完善双导师制,明确职责和培养任务,规范选拔、培养、考核、激励办法。有计划引聘校外行业名师、企业兼职教师,优化“双师型”教学团队结构。依托双师教师实践基地等平台,校企教师双向交流培养,综合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四、开展“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校企“双元”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特点为学校、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双重教育和管理,校企共同组建学工团队,建设“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分阶段实施教学[7],实现教学现场化和“教、学、做”一体化。第一阶段为第一学年,企业与学校联合招生,签订学生、企业、学校的三方人才培养和招工招生协议,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理论和技能课程,包括财务会计基础、管理会计基础等职业基本能力课程,高职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综合素养能力和技能课程,思想道德与法制等思想政治素养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企业师傅入驻学校,进行学生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参观、个人发展规划等途径,帮助学生体验核算处理、财务分析等岗位工作要求,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帮助学生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第二阶段为第三学期到第五学期,依托“校中厂”“厂中校”和产业学院,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基于典型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把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活动作为课程核心,将工作任务与知识学习相结合,校企共同开发、教授工作技能指导课程。以企业师傅入校或学生入企业的形式,积极探索校企轮换弹性学习模式,由学校教师主要承担企业财务会计、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由企业师傅主要承担智能出纳业务实操、云财务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等技能实训课程教学,学生半工半读,学练结合,为过渡到工作岗位做准备。第三阶段为第六学期,学生进入学徒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通过轮岗培养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由企业考核,双向选择就业。校企共同落实好实训工资、津贴、学费、社保、安保等工作,打通用工、就业渠道,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良性机制。学徒期结束时,学生应修满毕业规定的最低总学分,并取得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初级)、大数据财务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结语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受到高度关注与认同,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对会计信息管理等财会类专业有着重要意义,学校应探索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具备“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校企双方还应共同制定双元考核与评价方案;制定适用于现代学徒制的学分制管理机制,职业资格证书互通认证,科学合理设置学校修读、校企交替与企业轮岗等课程的学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学徒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水平,全面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永胜.破解现代学徒制开展困境的新思考[J].成人教育,2019(04):60–66.

[2]于晓平.高职会计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17):109–110.

[3]王玉龙,郭福春.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现实样态与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21(02):40–45.

[4]张函.校企合作不合伙——“单主导”模式破解现代学徒制“两冷”难题[J].科技视界,2020(23):76–78.

[5]区永亮.人工智能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纳税,2021(35):74–76.

[6]赵彩霞,吴杜,雷国琼.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5):34–36.

篇5

关键词:财务共享;企业管理;会计转型

引言

新时期财务管理会计转型能够对企业财务资金进行统一管理,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依据。财务共享形势下对于管理会计的转型和结合具备一定挑战和机遇。因此有必要探究企业管理会计转型中的成熟路径,通过不断发展、研究促进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人员的转型,优化财务管理服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一、财务共享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转型的重要性

新时期财务会计逐渐向管理会计转型,能够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具体优势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管理会计转型可以科学应用企业财务资金,明确各项财务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企业可以结合年度财务资金收入和支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升下一年财务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对资金的系统规划和使用,丰富资金的使用形式,突出财务资金管理的科学化、正常化。其二,财务共享形势能够帮助管理财务向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使管理者针对当前企业发展情况,预测今后企业经济发展前景。其三,管理财务转型可以帮助企业依托财务共享机制完成财务监管,对企业内部财务活动进行全方位监控,针对私自挪用财务和占用资金等违法操作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公平性、公正性以及严格性,突出财务资金真实、安全的优势,提升企业对于资金监管的能力。

二、财务共享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转型面临的挑战

(一)財务共享信息不统一

财务共享模式的实现需要依托在统一的信息条件中,但是部分企业财务工作尚未实现内部信息的规范化,缺少一体化信息共享系统。大部分企业的信息系统主要包含部门内部交流、层级传递、上级管理。这些内容会导致信息传输的速度变慢,内部交流使核心数据被固化在部门中,出现信息不对等情况,导致信息断层,使得企业内部信息无法实现统一化,对财务工作的合理性、有效性、准确性产生消极影响。

(二)企业财务工作和内部业务关系过于独立

理论上企业财务工作和内部业务应处于一同开展、相互指导的状态。不过大部分企业在实际运行中财务工作和内部业务未完全同步,没有结合时代特征加强对财务职能的了解,只负责成本信息、收支信息等表层财务管理内容,导致财务工作者无法深入业务内部进行管理,使财务和业务工作相互过于独立,缺少技术支撑和理论支撑,降低工作效果。

(三)财务工作人员管控能力差

财务人员的工作习惯、专业能力、自身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部分工作人员缺少管控能力。由于管理会计工作中财务数据核算工作占比较大,因此会导致许多财务工作人员丧失资金筹划、经济分析、资金运筹的能力,且许多财务人员自身工作习惯是事后分析,因此无法提前规避风险问题。

(四)财务管理技术无法契合财务共享新形势

财务共享形势下大部分财务工作需要利用计算机完成工作,传统财务工作的转型需要管理技术的升级。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技术无法契合财务工作多种层次和精细化需求,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能力的提升产生限制,影响管理会计的转型、融合。

三、财务共享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转型途径

(一)构建统一信息共享系统

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信息不统一会影响财务共享模式的构建和应用,因此在转型阶段,需要构建内部的一体化信息共享系统。以财务部门为中心,通过痕迹化管理形式,将其他部门的资金动向、资源数据在财务部门中完成备案,加强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联系的紧密性,降低层级之间信息专递的情况。通过信息备案可以实现企业信息的透明化,提升内部信息交流效率,赋予财务部门信息管理职能。企业可以结合备案信息设置统一标准,向财务管理部门划出一部分决策权,为财务部门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二)实现部门科学分工与合作

建议企业结合内部多种层级和会计工作的精细化功能,将财务管理分为基本信息提供者、业务合作者、战略支持者三种角色,完善企业的财务决策、会计核算、信息通报和风险管理工作。借助财务共享中心收集网络资源,构建云端管理形式,向企业提供规范、高效的会计服务。因此,企业管理会计转型需要对工作完成精准分工,确定部门内部管理职能和业务范围,加强业务集中性,避免部门之间过于独立的情况。企业可以将会计部门重新划分为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三层,相互之间的业务工作应适当区分,但有必要加强工作交流,完成共享财务转型工作。此外,财务共享目标对象可以定位在普通财务工作者中,对其工作进行精细化设置,如交易处理、会计核算、报表编制、资金结算、信息报送等内容,使工作人员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加强操作的规范性。

当财务共享中心建立完成后,一部分员工将会从财务部门脱离出来,进入非基础业务部门,因此企业需要结合自身财务转型战略,针对全部业务、财务、管理岗进行职能重新划分,在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上将工作划分为专业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三种形式。其中,专业财务主要进行交易处理和财务会计管理,并对投资和资金进行管理;业务财务属于管理会计;共享财务包含交易处理、财务会计,能够提升财务部门工作效率,实现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相辅相成,促进集团内部部门的相互协调建设,完成一体化发展。

(三)优化管理会计人员的管控能力

1.高学历、高层次财务人员的转型

由于高学历人才接受了高等专业教育,因此学习能力、综合素质较强,对于管理财务方面具有一定基础,既能够进行实务操作,也可以全面把握企业战略思想。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能对事务进行预算管理、价值链供应、绩效评估,提升其良好判断能力。因此,该群体工作升级属于企业骨干财务人员转型,促进其决策行为逐渐向会计方向靠拢,完成预算管理控制和运营策划,逐渐将其工作重心向成本控制领域发展。此外,对企业进行效益分析、经营评价的财务人员,属于财务共享新形势下的人才,应使其工作内容逐渐向规划、结果分析发展,提升企业价值信息的处理能力,及时对管理层进行信息反馈,完成业务决策。

2.业务处理能力不高的人员转型

对于财务部门的个人业务能力、专业素质、学历层次不高的管理人员,其学习能力和动力存在不足,因此他们在基础业务处理方面,如资产处理领域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可以向资产管理、财务报账、非财务信息收集和处理等领域贴合与发展。因此,加强此群体的转型可以提升业务处理经验,优化企业基础财务处理效率。

3.加强学习转型

当各种财务人员明确转型方向后,需要结合其具体能力进行专业学习和业务处理,具体内容如下:财务管理人员应依据时展趋势,学习新技术。由于财务共享形势下多种技术已经和财务工作充分结合,因此管理人员需要按照“以客户为核心”的原则,树立服务意识,使财务共享服务满足用户需求,实现针对化服务。同时,转型学习要求管理人员补充专业知识。大数据时代中,财务共享机制逐渐向增值服务、特定咨询等方面发展,因此财务工作人员需要在新业务环境中加强知识储备,不仅完成财务知识学习,还需要充分掌握基本管理知识、信息技术,明确管理新方法和新工具,优化实践工作能力。

4.构建应用类财务人才培养形式

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仅能促进财务职能的转变,还可以优化人才招聘需求形式,将业务量大、重复率高、标准化强的基础业务完成汇总,结合岗位和实际需求进行人才选择。企业可以与学校构建合作关系,实现人才类型的匹配,加强对信息化、管理型、研究型人才的培養,将财务共享机制与高校财务教育体系相结合。

(四)创新企业信息技术

1.创新财务管理技术

建议企业借助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会计核算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利用机器减少工作人员任务量,将流程优化作为前提,以智能化系统为媒介、数据驱动为主线完成财务管理工作。通过信息系统开展预算管理、数据分析、风险预警工作,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财务工作效率。例如,某企业财务系统团队通过制定财务共享系统解决方案,从采购、销售、收款、付款、费用报销等流程入手,将信息系统划分为管理层、决策层、业务层、核算层,实现财务基础业务、信息采集、决策支持、管理控制的相互协调,针对性构建转型支撑系统、核心共享系统。

2.构建双模IT形式

新时期大部分企业制定了数字化管理会计业务战略,其中包含数字业务转型和优化,可以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加快生产效率、构建业务新形势。当前财务工作数字化转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创新财务组织形式、提升财务工作人员能力、优化信息技术。由于人工智能是机器学习和大数据的基础,因此新兴技术对于管理会计转型十分重要。企业需要构建双模IT管理模式,将传统的核心运营模式和现代数字化管理模式相结合,创新财务管理的业务模式和工作方式。例如,某企业借助物联网技术构建智能财务物联网工作室,其中具备发票收机器人、智能报账机器人、智能印控机、扫描机器人等设备,降低人工工作量,加快管理会计工作的效率。因此,在双模IT视域下,企业需要构建全过程业务数据中心,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驱动性智慧运营,实现人工智能和财务共享服务的结合,完成企业管理会计转型。

3.通过新兴技术解放生产力

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帮助企业迸发生产力,借助此类技术代替烦琐财务核算工作。当前我国大部分财务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基础核算工作,当信息化技术全面应用和普及后,将会有更多的财务工作人员向管理岗位转型。财务共享形式下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人才需求量会增加,因此急需加快管理会计人才的转型,具体做法如下:其一,树立风险防控观念。例如,在资金运营监管系统中,管理人员需要认真核对资金流动内容,实现资金流通的安全性和畅通性,避免发票乱开、混开问题。其二,提升资产使用效率。建议清理无效资产,优化资产创效水平,制定合理的无效资产、低效资产签订细则。借助报废、签订、清退、盘活等过程,通过置换、调拨、翻新、云化、归并等方式处理无效资产。其三,建议企业充分使用内部设备,若存在闲置资产,可以通过出租、置换、转让的方式盘活资金,优化资产创效水平。

结语

新时期财务信息、数据共享为财务管理会计工作提供转型的前提条件。因此,若想确保企业在财务共享形式下的稳定、健康发展,需要对传统会计管理工作完成转型,促进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突出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达成企业战略目标提供人力、技术、理论和经验支持。

参考文献 

[1]曾银柱.新时期加强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创新途径[J].中国总会计师,2020(02):126–127. 

[2]杨磊.数字经济时代财务会计转型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0(05):111–112. 

[3]马晨佳,李霞.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策略研究[J].商业会计,2020(03):110–112. 

篇6

传统ERP系统是由MRP、闭环MRP、MRPII等企业管理理论发展而来的,主要注重了企业内部管理的改革和理论变迁,无法考虑到整个市场“价值链”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和冲击,特别是Intemet应用的革命性变化,为广大企业客户也为许多企业管理系统供应商带来新的挑战和机会。企业面对庞大的外部信息和快速变化,必须从传统的注重内部资源的管理利用转向注重外部资源的管理利用,从企业内的业务集成转向企业间的业务协同。

一、电子商务模式下的ERP功能需求分析

(一)多平台运行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平台运行,即:同一套程序编码可以在多种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运行,以便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和投资能力选择最佳平台,并且帮助企业顺利实现不同应用水平阶段的平滑过渡。在企业建设管理系统初期,可以选择普通的PC网络,投资相对较低,但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大的处理能力硬件环境,但并不希望更改应用软件系统。这样一来,跨平台的软件系统显出十分优势,也能充分保护用户的投资。

(二)与多种应用系统集成

不少企业已经建立了各自的应用系统。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将会要求新系统也能与原有系统进行数据交流和集成,从而有效利用已有投资。例如,已经采用财务软件的用户,希望整个销售和生产管理系统也能与目前的财务系统数据共享。企业间(特别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数据交换将帮助企业有效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与PDM集成

产品数据管理PDM将企业中的产品设计和制造全过程的各种信息、产品不同设计阶段的数据和文档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环境中。ERP需要和PDM进行集成,实现设计数据、产品构型、BOM、设计文档、有效性控制等。

2,与CRM进行集成

在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中,企业的客户可能分散在全球各地,企业不可能对他们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所以必须有一个系统来收集客户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利用。基于此,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又称前台管理系统,成了ERP市场上最新的亮点。一般来讲,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包含销售、市场及服务三类模块。其中,销售模块有很多功能,从最初的需求生成,到自主销售,到最后的销售人员佣金管理都涵盖其中。销售人员只要有一台手提式电脑,就可以随时得到生产、库存和订单处理的情况,可以随时随地与任何客户进行业务活动;而市场模块则偏重于对市场计划和市场战役的策划与管理,让企业心中有数;服务模块涉及到服务的方方面面,例如服务合同管理和电话呼叫中心的管理等,确保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此,新一代的ERP产品正在向客户端和供应端延伸,客户端的延伸是客户关系管理,而供应端的延伸则是跨企业供应链的同步管理。

3,与EDI的集成

首先ERP将企业内部的EDI集成。业务文件(如计划或订单)的传递和一般的公文传递,在内容、传递范围或是所运行的计算机环境等方面,都有区别,但又是交叉在一起的。ERP把原来分散的EDI连通,是企业办公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的进步。ERP系统的EDI具有与系统以外的EDI连通的功能。这样ERP用户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与本企业的非ERP软件用户交换信息。其次是企业间的EDI。EDI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功能,要求ERP软件在销售和采购模块中用EDI实现客户或供应商之间的电子订货和销售开单过程。因为EDI的格式非常多,软件商必须为用户开发和维护能支持含有数百种不同的EDI格式,所要求的专业技术水平很高。制造软件厂商们正在与EDI软件厂商联合。

(三)高度模块化

新的“模块化”的概念与现行的“可选择模块的套件”是不同的。软件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保证各子系统、子系统中的各项功能,甚至每一个应用程序的高度模块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对系统的自由剪裁和重新配置。对系统的剪裁不仅是对子系统的取舍,还包括对子系统内部各项功能的剪裁,这样可以达到根据大、中、小型用户的不同需求配置系统的目的。

(四)真正面向电子商务应用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企业各种对外的业务活动也已经延伸到了Internet上。新一代的管理软件应当支持Intemet上的信息获取及网上交易的实现。然而,电子商务并不简单是Web界面,其内涵比简单的Web界面要广阔许多,实际上电子商务关键在于经营。所以,新的系统要能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设计电子商务工作模式。

由于今后Intranet将成为许多大公司网络建设的选择,使用Web客户机具有费用低廉、安装和维护方便、跨平台运行和具有统一、友好的用户界面的优点,加之所有的数据库厂商对WEB技术的支持,使得目前几乎所有的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开发厂商都计划将Web测览器的前端安装到他们的产品上去。专家们预言,“Web测鉴器将来会完全代替传统的客户机”。几个大的制造软件公司Oracle、SALP和BAAN都在争先恐后地把他们的MRPII/ERP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客户机“Web化”。

(五)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大规模的系统、分布式应用、广泛的网络连接需要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强的安全控制。远程通信线路故障、多用户操作冲突、共享数据的大量分发与传递,需要管理系统有超强的稳定性,并能够对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正确处理。黑客入侵、越权操作等现象需要管理系统有健全的安全防线。对系统内部数据记录的存取及删改权限的管理,系统操作日志的建立都是必不可少的安全措施。

(六)支持企业的工作流程定义与企业重组

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企业不断地改变自己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兼并、内部重组、工作流程改变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企业间甚至可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临时组成跨越国家与地域限制的虚拟企业集团。新一代的管理软件应当能够支持小到某项业务流程重新定义,大到企业的合并、分离、重组以及虚拟企业的重组操作。

对工作流(Workflow)的需求是与无纸管理及EDI在ERP软件中的应用同时发生的。使用EDI后就出现了电子文档(电子的计划文件、电子订单或工程更改文件)在要求的时间按照规定好的路线传递到指定的人员处的问题,必须采用工作流管理进行控制。全面的工作流规则保证与时间相关的业务信息,诸如对采购订单需求的核准,能够自动地在正确的时间流转到指定的人员处。对工作流的管理使

ERP的功能扩展到办公自动化和业务流程的控制之中。

(七)面向个性化的设计

管理软件所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世界,不能要求所有企业都按同一模式运作。因此,新一代的管理软件需要有非常灵活的设计。在输出界面(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图形等)、运算公式、业务逻辑(限于一些可选业务逻辑)、业务关联等诸多方面都能留给用户足够的自由空间,允许用户通过设置建立符合自己需求的应用系统。

(八)支持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功能

电子商务时代所带来的巨大信息量是人力处理所不能完成的,管理系统中必须加入一定的智能化处理功能,才能协助人们有效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新一代管理软件中的商业智能功能主要包括智能化业务过滤和处理功能、智能化计划优化功能、智能化数据分析功能、智能化决策支持功能。

(九)具备可扩展的业务框架,有标准的对外接口

管理思想的发展、用户需求的变化与多样性,使得任何的应用系统都无法覆盖所有用户的所有实际需求,因此新型管理软件应当有一个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这种框架结构使得开发商今后对软件的维护和扩展变得更为容易,也使应用系统的客户化和二次开发变得简单。还可以为将来实现多种管理软件系统的彼此衔接,即所谓EAI(企业应用集成)打下基础。

这将改变向用户提供适于所有用户的通用产品的状况。而针对具体的用户市场对软件预先“剪裁”推出针对特殊市场的软件产品。专业化软件不需要用户进行针对性的配置就可得到可用的菜单、模块和报表等,可以更快地启用,可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十)支持更广泛的应用终端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企业对外的接口界面大大扩展。传统的系统一般只能提供电脑终端给系统使用者,而电子商务时代的终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固定的或可以移动的电脑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各类数字终端,如电话、电视、PDA、BP机等等,要求新一代系统也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更加方便系统用户的使用。

二、结论

篇7

电子商务模式下的ERP功能需求分析

1.多平台运行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平台运行,即:同一套程序编码可以在多种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运行,以便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和投资能力选择最佳平台,并且帮助企业顺利实现不同应用水平阶段的平滑过渡。在企业建设管理系统初期,可以选择普通的PC网络,投资相对较低,但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需要更大的处理能力硬件环境,例如:选择高档的AS/400服务器,但并不希望更改应用软件系统。这样一来,跨平台的软件系统显出十分优势,也能充分保护用户的投资。

2.与多种应用系统集成

不少企业已经建立了各自的应用系统。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将会要求新系统也能与原有系统进行数据交流和集成,从而有效利用已有投资。例如,已经采用财务软件的用户,希望整个销售和生产管理系统也能与目前的财务系统数据共享。企业间(特别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数据交换将帮助企业有效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1)、与PDM集成

产品数据管理PDM将企业中的产品设计和制造全过程的各种信息、产品不同设计阶段的数据和文档组织在一个统一的环境中。随着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和并行工程日益发展,PDM愈显重要。ERP需要和PDM进行集成,实现设计数据、产品构型、BOM、设计文档、有效性控制等。

(2)、与CRM进行集成

传统的ERP系统着眼于企业后台的管理,而缺少直接面对客户的系统功能。因为,传统的企业只是着力于买到物美价廉的原材料,快速高效地生产出产品,至于哪种产品更受欢迎,哪些服务最有待改进这一类的问题,却往往没有确切的答案,只能凭经验臆测。在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中,企业的客户可能分散在全球各地,企业不可能对他们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所以必须有一个系统来收集客户信息,并加以分析和利用。

基于上述背景,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又称前台管理系统,成了ERP市场上最新的亮点。一般来讲,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包含销售、市场及服务三类模块。其中,销售模块有很多功能,从最初的需求生成,到自主销售,到最后的销售人员佣金管理都涵盖其中。销售人员只要有一台手提式电脑,就可以随时得到生产、库存和订单处理的情况,可以随时随地与任何客户进行业务活动;而市场模块则偏重于对市场计划和市场战役的策划与管理,让企业心中有数;服务模块涉及到服务的方方面面,例如服务合同管理和电话呼叫中心的管理等等,确保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为此,新一代的ERP产品正在向客户端和供应端延伸,客户端的延伸是客户关系管理,而供应端的延伸则是跨企业供应链的同步管理。

(3)、与EDI的集成

虽然EDI是许多MRPII已经具有的功能。近年来ERP的EDI功能又有进一步的扩展。(l)ERP将企业内部的EDI集成。业务文件(如计划或订单)的传递和一般的公文传递,在内容、传递范围或是所运行的计算机环境等方面,都有区别,但又是交叉在一起的。ERP把原来分散的EDI连通,是企业办公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的进步。ERP系统的EDI具有与系统以外的EDI连通的功能。这样ERP用户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与本企业的非ERP软件用户交换信息。(2)企业间的EDI。EDI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功能,要求ERP软件在销售和采购模块中用EDI实现客户或供应商之间的电子订货和销售开单过程。

因为EDI的格式非常多,软件商必须为用户开发和维护能支持含有数百种不同的EDI格式,所要求的专业技术水平很高。制造软件厂商们正在与EDI软件厂商联合。

3.数据高度集成

进入系统的数据要能根据事先的设定以及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经过转换、整合再传递到相关的功能模块中,达到数据高度共享和系统的高度集成。

4.高度模块化

新的“模块化”的概念与现行的“可选择模块的套件”是不同的。软件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保证各子系统、子系统中的各项功能,甚至每一个应用程序的高度模块化。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对系统的自由剪裁和重新配置。对系统的剪裁不仅是对子系统的取舍,还包括对子系统内部各项功能的剪裁,如:对总帐系统内部的数量帐、银行帐、部门帐等功能的取舍。这样可以达到根据大、中、小型用户的不同需求配置系统的目的。例如,SAP公司的模块化具有以下特点:

(l)采用业务应用程序接口(Business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BAPI)将第三方软件集成到ERP中去。这是一个标准化的开放接口。有了BAPI,用户可以通过测览器、Exchange电子邮件来使用ERP系统,用户可以将这些软件模块与非ERP软件混合匹配使用。

(2)用户可以按需求单独更新某一个模块,而没有必要为了增强某一个功能对系统进行全面升级。用户用逐个模块更新的办法增强系统的功能,而不必更换整个系统。

BAPI技术对ERP软件的开发商说来是非常重大的进步。从MRPII到ERP,系统功能越来越多,一个软件公司无论多么强大,也无法独自开发包括企业全部专业的全部管理功能的软件。在技术上必须有能力把第三方软件接在自己的核心软件上。例如,SAP的BAPI和Oracle应用的30多个API能够使自己的软件具有“无限”的扩展能力。

5.支持分布式应用

新一代的管理软件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它将不再是集中在同一局域网络服务器上的系统,因此支持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是未来管理软件的一个特征。

6.真正面向电子商务应用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企业各种对外的业务活动也已经延伸到了Internet上。新一代的管理软件应当支持Internet上的信息获取及网上交易的实现。然而,电子商务并不简单是Web界面,其内涵比简单的Web界面要广阔许多,实际上电子商务关键在于经营。所以,新的系统要能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设计电子商务工作模式。

由于今后1ntranet将成为许多大公司网络建设的选择,使用Web客户机具有费用低廉、安装和维护方便、跨平台运行和具有统一、友好的用户界面的优点,加之所有的数据库厂商对WEB技术的支持,使得目前几乎所有的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开发厂商都计划将Web测览器的前端安装到他们的产品上去。专家们预言,“Web测鉴器将来会完全代替传统的客户机”。几个大的制造软件公司Oracle、SALP和BAAN都在争先恐后地把他们的MRPII/ERP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客户机“Web化”。

(l)建立能使现有应用程序结构与Internet协议进行通讯的桥连技术。例如,1996年3月SAP公司展示了其InternetR/3软件,为销售、产品配置、库存及采购模块提供Internet访问功能,R/3使用户通过客户端的Web测览器来访问R/3应用软件包,进行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访问。

(2)其二是增加新的基于Web的应用程序。例如,Oracle公司了OracleApplicationforWeb的3个以Web测览器为前端的应用套件,允许企业外部的授权供应商、客户或企业内部某些经授权的工作人员通过一个标准的Web测览器远程进入ERP系统,完成输入订单、监督装运、检查付款、查看供货协议、监督库存、查验收据、审批支付状况、测览产品目录等业务。

(3)三是改写原有的应用。应用软件厂商正忙着把应用程序建立在网络计算环境中,使应用程序的代码完全适合Internet。这些公司计划把他们的应用程序重新建立在数以百计的基于Java小程序的部件(cartridge)和模块上。例如,Oracle许诺在1997年底之前所有的软件都被Java化,并通过Oracle网络计算结构NCA将应用软件转换成更为分布化的系统。Oracle的许多功能都将变成能插入NCA的新结构。

以测览器为客户机的Internet网络计算方式将会成为ERP架构的主流模式,但对于繁杂的制造业应用软件分布化以及把大型应用软件分成为小构件,重建应用程序部件将是十分困难的,是各主要厂商将要走的最艰苦的历程。

7.多语种支持及个性化用户界面

跨国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跨国交易必然带来对管理软件多语种支持的需求。一套应用系统应当可以按照用户的设定,在不同的用户端显示不同语种的应用界面。由此还可以引申出另一种功能,即可以由用户来自行设定应用系统输出界面上使用的术语和界面格局,形成个性化的用户界面,不同行业的用户也可以面对的专业性更强的界面。

8.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大规模的系统、分布式应用、广泛的网络连接需要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强的安全控制。远程通信线路故障、多用户操作冲突、共享数据的大量分发与传递,需要管理系统有超强的稳定性,并能够对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正确处理。黑客入侵、越权操作等现象需要管理系统有健全的安全防线。对系统内部数据记录的存取及删改权限的管理,系统操作日志的建立都是必不可少的安全措施。

9.支持企业的工作流程定义与企业重组

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需要企业不断地改变自己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兼并、内部重组、工作流程改变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企业间甚至可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临时组成跨越国家与地域限制的虚拟企业集团。新一代的管理软件应当能够支持小到某项业务流程重新定义,大到企业的合并、分离、重组以及虚拟企业的重组操作。

对工作流(Workflow)的需求是与无纸管理及EDI在ERP软件中的应用同时发生的。使用EDI以后就出现了电子文档(电子的计划文件、电子订单或工程更改文件)在要求的时间按照规定好的路线传递到指定的人员处的问题,必须采用工作流管理进行控制。全面的工作流规则保证与时间相关的业务信息,诸如对采购订单需求的核准,能够自动地在正确的时间流转到指定的人员处。对工作流的管理使ERP的功能扩展到办公自动化和业务流程的控制之中。

10.面向个性化的设计

管理软件所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世界,不能要求所有企业都按同一模式运做。因此,新一代的管理软件需要有非常灵活的设计。在输出界面(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图形等)、运算公式、业务逻辑(限于一些可选业务逻辑)、业务关联等诸多方面都能留给用户足够的自由空间,允许用户通过设置建立符合自己需求的应用系统。

11.支持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功能

电子商务时代所带来的巨大信息量是人力处理所不能完成的,管理系统中必须加入一定的智能化处理功能,才能协助人们有效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

新一代管理软件中的商业智能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智能化业务过滤和处理功能。管理系统自动识别什么是普通业务,什么是特例业务。对普通业务能够按事先的设定好的方法进行处理,过滤出的特例留给人来处理。还能够通过用户的设置不断的学习新的普通业务特征及其处理方法。

(2)智能化计划优化功能。管理工作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寻找各项工作的平衡点。企业的计划工作就是依照各种平衡点来制定工作的指导方针。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化,企业各种平衡点的约束条件日益增多,企业的计划工作就变得日趋困难。以往的管理系统中制作的计划往往都是单约束条件的,新型的管理系统在制作计划时必须考虑多维约束条件和多种目标任务的同时并存,实现智能化的计划优化功能。

(3)智能化数据分析功能。所谓智能化数据分析就是指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对大量数据信息的分析结果做出判断,对于超出正常值范围的异常状况(包括好坏两方面)给出解释说明,并分析异常情况将会产生的影响,给出建议的应对措施。

(4)智能化决策支持功能。即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来提供各级决策需要的系统环境。

12.具备可扩展的业务框架,有标准的对外接口

管理思想的发展、用户需求的变化与多样性,使得任何的应用系统都无法覆盖所有用户的所有实际需求,因此新型管理软件应当有一个易于扩展的框架结构。这种框架结构使得开发商今后对软件的维护和扩展变得更为容易,也使应用系统的客户化和二次开发变得简单。还可以为将来实现多种管理软件系统(来自于不同供应商,应用于不同行业)的彼此衔接,即所谓EAI(企业应用集成)打下基础。

这将改变向用户提供适于所有用户的通用产品的状况,而针对具体的用户市场对软件预先“剪裁”推出针对特殊市场的软件产品。专业化软件不需要用户进行针对性的配置就可得到可用的菜单、模块和报表等,可以更快的启用,可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13.支持更广泛的应用终端

随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企业对外的接口界面大大扩展。传统的系统一般只能提供电脑终端给系统使用者,而电子商务时代的终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固定的或可以移动的电脑之外,还有更广泛的各类数字终端,如电话、电视、PDA、BP机等等,要求新一代系统也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更加方便系统用户的使用。

结论“”版权所有

篇8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近年来,随着高校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已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的财务管理也已经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对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建立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成为高校管理者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基于多年的财务管理经验与理论知识基础,对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高校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的策略,希望可以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制约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高校发展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参与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管理水平。但是,由于长时间处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知识的接受能力、协调能力等都不强,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在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过程中,解决不了一些专业问题,从而制约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第二,管理制度不完善,影响财务管理信息化作用的发挥。高校运用信息技术来管理财务,势必会出现新型的管理问题,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因此,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转移管理重点,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有效促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但是,很多高校在重视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并没有很好地完善管理制度,致使信息控制、人机处理、数据核算等方面都出现漏洞,影响财务管理信息化作用的发挥。

第三,专业技术水平不高,限制了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完善。高校发展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做技术上的指导,以保证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发挥其作用。但是,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都不高,尤其是在安全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上,其水平不能适应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发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完善,也限制了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发展高校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的策略

第一,提高对信息化财务管理的认识。高校财务管理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是国家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校所有人员都应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重视高校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建设工作,同时,高校管理人员还应该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培训,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向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发展较高的高校参观学习,并聘请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给予指导与授课,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高校信息化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高校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严肃的工作,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尤其是在引进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之后,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将转移到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管理上,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对财务部门内部管理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完善。一般来说,要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的规定,严格按照岗位责任制度进行工作,以保证工作绩效;同时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制度,监督人员需要对所有岗位上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并指导其财务工作,解决财务处理问题,共同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第三,开发新型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与安全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财务数据的处理效率,还可以节省劳动力,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为高校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给高校财务管理增加了新的难题。在发展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运用计算机网络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提高对财务信息安全性与保密性的管理,并不断创新信息系统软件,开发新型的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与安全系统。在完成对财务信息数据收集、加工、核算的基础上,提高系统对财务信息的分析与风险预测能力,提高信息反馈的时效性,同时运用安全技术避免财务信息丢失情况的发生,以满足高校对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三、高校信息化财务管理展望

我国高度重视国家的信息化发展,尤其是高校的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它是促进高校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保证。同时,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手段也需要不断地发展,所以高校创新观念与管理体制,积极发展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被应用到高校财物管理中,发发展成为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有效地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也将得到快速地发展,向着智能化与开放化方向发展。高校财务信息将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收集、加工、处理、核算,不断创新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拓宽财务管理的职能,使高校领导者能够更有效地做出财务决策,体系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的智能化;另外,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高校的财务信息有选择性地公布于众,实现财务信息共享,使高校财务管理向着开放性方向发展,提高高校财务信息的利用水平。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配合高校整体的管理体系,并以促进高校发展为主要管理目标,积极改革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手段,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高校财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并提高财务信息的利用效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纯熟,高校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将向着智能化、开放化方向发展,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将与其他部门协调工作,共同为提高高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高校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劳富顺.新形势下高校财务信息化改造的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06

[2]吴子景.关于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管理学家,2010;10

[3]孙峰云,刘微微.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及改革研究[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03

篇9

摘 要 本文详细阐述了财务软件在财会应用中的变化及财务软件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财务软件 应用 发展

一、财务软件在财会应用中的变化

财务软件在我国财会工作中的应用,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二十多年来,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从单项数据处理。逐步扩展建成完整的财务信息系统。计算机在财务工作中应用的初期,主要是用来处理那些数据量大,处理简单而又重复计算较多的业务。如工资计算、材料收发的核算等。后来逐步扩展,建成了完整的财务信息系统。从原始凭证输入,到财会报表的打印输出,实现了财会数据的完全自动化、电算化、

2.从手工操作,到手工操作与计算机处理并行,再到甩掉手记账本,完全靠计算机有效运行完成记账、算账、报账任务,从而把广大财会人员从抄写计算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可以把主要精力转向加强财会管理,为实现企事业单位管理现代化创造了有效的条件。

3.从计算机在基层企事业单位应用,为基层单位加强管理提供更加及时,准确,详细的信息,发展到用线路传输或磁盘报送财会报表,用计算机汇总财会报表,并进一步与“金桥工程”接轨,从而为国家宏观调控与宏观管理提供财会信息。

4.从一厂一店、自己开发、自己使用的专业财务软件,发展到一家开发、多家使用的通用化财务软件,继而组建了一大批专门开发与营销财务软件的专业公司,形成了庞大的财务软件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促进了我国财务软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在财会工作中的推广应用。

5.在软件开发方法方面,从最初采用简单的调查、编程开发方法,发展到采用软件工程学的周期法、原形法,以及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广泛使用CASE工具、软件构件与软件使用技术等,从而使得开发周期逐渐缩短,开发投资不断减少,开发设计出的财务软件水平不断提高。

6.财务软件从以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核算型”向着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与分析的“管理型”转变,目前已取得部分成果,虽然只是初步应用,但代表着今后财务软件发展的方向。

7.从初期把财会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来开发和应用,进而把财会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来开发和应用,进而把财会信息系统作为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小系统,和其他子系统同时开发,通过系统集成,形成统一的全面管理信息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可以相互支持,相互提供必要数据,从而实现财会管理与业务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强财会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

8.计算机用于财会工作,进一步扩展运营到审计工作,开发设计出一批成熟的审计软件并投入使用,从而促进了财会电算化与计算机审计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健康发展。

从上述发展变化情况中可以看出计算机在财会工作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数据上而且在业务技术水平上达到了一定高度。成为计算机应用中发展较快、较为活跃,国产软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最高的一个领域,成绩突出,为世界所瞩目。

二、财务软件今后的任务

财务软件的应用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当前面临的任务仍然是十分繁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步推动计算机才财会工作中扩大应用

目前我国虽有上百万企事业单位在财会工作中使用了计算机,但我国是一个疆土辽阔、企事业众多的大国,已经使用了计算机的单位占企事业单位总量的比重不过10%左右。1994年国家财政部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文件中提出,到2000年力争达到有40%~60%的大中型企事业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基本会计核算业务方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这是一项非常宏伟而艰巨的任务,为此必须首先提高事业单位各级领导和广大财会人员的思想认识,当前已进入信息时代,为了使用我国两个根本性转变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需求,必须尽快实现财会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其次,还要协助各单位解决实施财会电算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所需资金、硬件、配置、应用软件选购、专业人员培训等,促进企业事业单位财会电算化的尽快实施。

2.高企事业单位在财会工作中应用水平

目前国产财务软件就其核算功能来讲已经比较成熟,但有些单位并没有充分利用。有的单位只使用账务处理和财会报表编制两个功能模块;其余业务仍然用手工处理;随着财会制度的改革,新的软件功能,如合并报表、现金流量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等,没有既是吸纳到财会电算化系统中去;特别是有些单位长期处于手工操作与计算机处理并行作业状态,手记账本不能尽快甩掉,这样广大财会人员不能尽快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反而加重了负担。面对以上这些问题,财务软件开发商必须增强售前、售后服务力度,协助应用单位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是计算机在财会工作中应用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3.推动财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

我国计算机在财会工作中应用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财务软件目前仍停留在以事后核算为主的水平,管理功能不强,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迫切需要开发与应用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和分析功能的“管理型”财务软件。1996年以后,一些专业公司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作出了一些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距离实际工作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还需要继续努力,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开发出使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事业单位管理上需要的财务软件,进一步推动我国财务软件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尽快发展。

三、财务软件今后的发展态势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今后我国财会电算化事业和财务软件的发展,将会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上的综合化和技术上的集成化

以往单独开发的财会信息系统,实际上只是一个信息“孤岛”,不能充分发挥其在企业单位管理中的作用。今后管理信息系统在功能上相综合性发展。一个企事业单位的后产经营活动,客观上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单位内部的供、产、销每个环节经营的好坏,人、财、物各项消耗的节约与浪费,都直接影响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而要管好财务,开展企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不能仅从财会信息入手,而需要掌握供、产、销、劳资、物资、设备、新技术等全面的信息,管理要从决定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源头抓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而开发与应用“管理型”财务软件,必须建立在企业全面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之上,同时还要辅助以决策支持系统、内部控制系统和分析等系统。

2.信息系统数据的大量化和结构上的多样化

为了满足预测、决策、控制与分析的需求,不仅要采集和积累企事业单位内部数据,也需要外部数据,为了便于存储、处理和运用,越来越需要采用大型数据和数据仓库;为了有效地支持预测、决策、控制与分析的事实,需要对各项数据进行多维分析与观察。例如对生产费用支出,可以分别按产品品种、成本项目、管理部门等不同角度进行归类分析;对销售收入可以分别按产品品种,销售渠道、销售方式、销售部门等标准归类分析,生成各种多维分析表,为进一步寻求降低产品成本途径、扩大销售提供有效数据,这就需要学习和运用在线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等国际先进技术,作为数据多维观察的有力工具,同时要实施数据输出的实时化与多元化。

3.信息系统的网络化与智能化

在我国财会电算化工作中,早已使用了局域网和网络版软件,实现了各个工作站点的开发操作、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今后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大发展,对网络财务软件的需求将会大量增加。最近一些大型专业的开发与应用网络财务软件的经验,这是非常可喜的,随着形势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兴起,还需要把企事业单位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货款等按照电子商务的要求融入到网络财务软件之中,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要求。

随着农救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项经济改革措施频频出台,影响经济变化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实施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难度越来越大,除了要加大数据量的采集和运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信息处理水平与分辨、判断、人事经济 活动发展变化的能力外,还要逐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利用智能研究的科学成果,条令专家的经验和智慧,归类存入计算机。

4.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提高软件的兼容性、增强各个系统之间的连贯性,充分利用各种系统资源,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提高软件功能,为加强管理创造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管理的要求日益提高,财务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复杂,需要联系的系统越来越多,在软件的设计中必须不断提高会计核算软件的兼容性和各个系统之间的连贯性,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在设计中采用模块化、集成化设计方法,分布式结构,多语种支持,跨多种平台运行,支持多种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向个性化、智能化发展,以适应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多种不同系统功能的利用,发挥系统整体优势,更好的加强企业管理服务。

5.管理信息系统的国际化与本地化相结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个国家间交往日益增多和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增强,经济信息处理需要向国际标准靠拢;但同时还必须注意做好本地化工作。我国是实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国家,以公有制为主体。长期以来在企事业单位内部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管理风格、管理思想和管理习惯,国家根据各单位管理上的需求,制定了一系列法令、条例、规章、制度,对经济信息管理、数据计算方法和数据处理流程等,也提出了一些与其他国家不完全相同的要求,因此,必须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与我国具体情况合理巧妙地加以结合,简单地搬用或模仿外国的作法,一般容易取得好的效果,在财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过程中曾积累的一些经验,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

6.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逐步走向分离,各自形成独立的工作职能

财会电算化推广初期,企事业单位多采用专业软件,自己开发自己使用,开发与应用结合在一起。1988年以后,发展了通用化、商品化财务软件,组建了一大批专门开发与营销财务软件的专业公司,集中了一批有经验的财务软件开发设计人员。企事业单位可以购入财务软件,只负责组织应用,从此开发与应用分离。随着“管理型”财务软件的发展,系统的规模加大,功能要求增多,设计内容更加复杂,要求设计人员应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而开发与应用二者要求不同,各有侧重,逐步走向分工,各自形成独立的工作职能,这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

篇10

关键词:物业;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物业化信息;智能小区

如何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物业管理水平,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物业管理,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在某种意义上,信息与科技在物业管理与现代化建设中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物业管理方面的信息化与科学化,已成为决定现代化生活水平步入高台阶的重要标志。

物业管理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已成为物业公司迫在眉睫的任务,通过提高日常物业管理工作中的科技含量,促进当前物业管理的现代化,使物业管理能够适应现代科技和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潮流。因此,对于整个物业管理行业来讲,仅靠简单的单向、手工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物业管理需求水平的提高,必须走规模化、网络化的计算机综合管理道路。物业管理公司要实现对分散的下属物业管理处进行统一高效的管理,首先必须实现管理的网络化和标准化,保证公司信息的上传下达快速准确、不失真,同时也可以实现物业公司与住户间的“零距离沟通”,为物业公司实行个性化服务打好基础。当前,物业管理工作大多还应用“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方法,从而造成了许多的问题和不便,加之物业管理涉及的管理范围较为广泛、管理内容繁杂、政策性易变动等因素,导致日常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采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管理手段,绝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深为人知。计算机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正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和学习方式。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个方面,使用计算机对企业单位的物业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比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的效率。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物业管理的管理模式逐渐成熟和完善。在物业管理管理水平方面英国、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比较发达和成熟。由于我国的物业管理业起步比较晚,研究物业管理的理论,以及相应的实践操作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房地产管理体制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同时也不能满足房地产开发以及广大住户对生活、工作环境质量的要求。新型的物业管理系统具有提高房地产经营效益,繁荣和完善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功能,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房屋商品化、住房制度改革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具备现代化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智能化住宅小区在全国各地也不断涌现。但是,许多智能化住宅小区在运行方面都存在搭好了平台却没有运行在相应的智能化软件上的现象,或者说缺少相应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在建设智能住宅小区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如果住宅小区智能化管理水平不完善或不健全,那么住宅小区智能化的功能效果就不可能充分发挥。智能化的真正内涵是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对于智能小区来说,简单的硬件拼凑是缺少实际意义的。

使用计算机(网络)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全方位的快速查询,减少重复劳动。物业管理中房产资料、业主资料、住户资料以及文件档案的数量庞大,手工整理、统计汇总工作量非常大,而且繁琐,查询某房产或业主资料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可以随时按业主名称、房号、房类、朝向、面积等条件任意查询,减少大量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也可利用其完善工程及服务档案,提高管理水平。物业管理除了涉及房产、业主和客户管理之外,更需要提供工程设施维护、维修、装修服务与管理。而计算机网络完整的工程档案与服务档案可以使管理人员随时了解最新的情况,更可以规范维护、服务标准,帮助管理人员合理安排上门服务的时间。各项费用自动计算,减少人工差错与负担。而计算机管理利用了计算机运算速度快、准确率高的特点,使得各项费用的计算、统计、汇总工作,既简单、方便,又能轻松自如的控制各项费用收缴,保证公司收益。管理费用的收缴是管理公司能够正常运营的保证,通过客户自觉交费和人工催收,往往效率较低,难以应付自如。管理面积越大、户数越多,财务收费工作就越繁重,大量水电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的收费,不但繁杂且容易出现差错。而用计算机管理收费,灵活性、准确性大大提高,客户不但可以分项付款,还可以预付各项费用,大大降低了财务收费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量。全面的统计分析,提供决策依据。在物业管理的市场竞争中,计算机快速、自动、强大的统计汇总功能和丰富的报表打印系统,使各项数据的统计汇总、分析表格一应俱全,物业管理公司的领导可随时查阅最新的详细情况,以便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与竞争力。

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还没有形成规模。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的:信息系统不能直接产生效益,因此网络对企业来说是锦上添花,可有可无。其实,这是粗放型经济模式下产生的误区,他们不了解管理出效益的真谛,不了解管理与技术的内在联系。网络虽然不能直接产生效益,但它可以产生间接的、无形的、长久的经济效益。

目前,物业管理方面的数据库基本没有什么标准和规定,完全是各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开发的一些小型应用。但这些数据库各自为政、互不兼容,如租金管理、基金管理、售房管理等,各部门的数据,尤其是基础数据不共享或不能共享,这就造成了许多重复性工作,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物业管理有关费用计算的难点不在于计算机软件,而在于物业管理收费数学力学模型的概念化和准确界定。一般来说,数值计算的数学力学模型确定之后,根据确定性模型再去编制计算机程序都不是困难的事情,甚至许多数值计算问题根本用不着自己去编程序。随着物业管理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的发展,这种服务的计费模型将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文档资料管理是物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历来是各单位技术档案管理的重点之一。一些重要物业的技术档案还有保密性,有严格的管理规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受到冲击。物业管理的网络系统应用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进行网络设计环节的优化是必要的。利于网络物理拓扑结构的优化选择,保证网络的正常工作的开展,保证其信息业务的正常开展势在必行。在网络结构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重其复杂性,从而进行投资及其运营维护成本的应用,实现其建设环节及其维护环节的协调性,但是,这种方式的应用,很可能会导致一定的资源浪费,但是如果进行简单的网络结构的应用,又难以满足企业信息的工作需要,就需要进行网络结构的优化选择,实现物业企业的建设及其运营的协调,实现其经济性及其可靠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