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范文

时间:2024-02-23 17:4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 策略 实验教学 研究

在高中实验课上,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把课本上的抽象理论变得形象具体,从而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认识事物,巩固知识。高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针对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必须找出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策略,下面是针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几项策略。

一、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应做好教材中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并且在演示的时候提出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然后分小组开展讨论,由学生代表发言、辩论,在辩论中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调动学习热情。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这个驱动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发挥演示实验的功能,需要教师对演示实验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项目可以包括多方面,如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实验步骤,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用加热浓氨水或在浓氨水中加入碱性物质来代替加热固体铵盐和碱的混合物。要使演示实验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需要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或教师自行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认真观察,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合作能力

高中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这些能力。在化学实验中,进行分组实验可以使这些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在实验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探究过程的乐趣。在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自己组装实验仪器,根据实验,教师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并通过实验找出答案。例如,在实验“原电池的反应原理”中,可以将实验改为“水果电池的制作”,给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橘子、苹果、导线、铜片、锌片、电流表等,让学生自己组装,将两片金属与电流表的正负极连接,再插到水果的两端,观察电流表的变化和两块金属片的变化,、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学生会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实验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预习,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操作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多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认真思考,相互合作,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三、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发散性实验思维

自行设计实验,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当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时,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他们会更加热爱化学实验。在设计实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在进行“离子反应”实验时,给学生准备5种溶液:AgNO3溶液,NaOH溶液,CuSO4溶液, BaCl2溶液,Na2CO3溶液,设计实验,让它们之间互滴,从而达到鉴别溶液的目的,实验步骤越少越好。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不断完善设计方案,争取用最少的步骤鉴别出溶液。

四、在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中除了培养学生这些能力以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在“乙醛滴定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并进行加热”的实验中,颜色变化的顺序依次是先出现橘黄色,再出现砖红色沉淀。但是有些学生在做实验时发现有深棕色甚至黑色的沉淀出现。对这个问题,学生应该一起探讨原因,是乙醛滴加量不足还是温度过高使氢氧化铜分解为氧化铜还是其他的一些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实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大多数学生缺乏对实验现象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思考,实验结束后,往往弄不清楚产生某种现象的原因,也得不出实验结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问题和意见,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些观察活动,从细节做起对学生进行长期培养。在培养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加以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提出疑问,对现象认真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六、总结

总之,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该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教育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通过实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使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侃.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6).

[2]黄丹.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2(12).

篇2

关键词 : 高中;化学实验;重要性;教学策略;

一、实验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化学入门课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1.“捉迷藏”;2.“魔棒点灯”;3.“雨落红花开”;4.“巧点蜡烛”;5.“巧洗烧杯壁的白色固体”,先加入水,后加稀盐酸,使学生觉得新奇。随着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以激发他们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课的决心。

(二)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自始至终,从明显的到细微的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提醒学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在实验前,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状态、仪器形状、连接方法。实验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中产生的多种现象,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要作全面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底产生的黑色固体(Fe3O4)。又如:酸碱中和实验,反应恰好完全时,酚酞指示剂变色的时间很短,要指导学生捕捉瞬间突变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敏锐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看”,还要让学生“摸”(如反应中的放热、吸热现象),“闻”(气体的气味、如氨气、二氧化硫)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实验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教师须设计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学生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四)实验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实验课的教学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重视“实验目的”教学

每次实验都有明确的目的,实验课自始至终都应围绕如何达到“实验目的”而进行,但大部分学生预习实验时只简单照抄书上的“实验步骤”,而不注重“实验目的”的预习,因而不可避免出现了“心中无数”,盲目的“照方抓药”,使实验课教学流于形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除了反复强调“实验目的”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预习报告上写出外,还在学生实验中经常提问,在课堂演示实验时,我常问学生:“课本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演示实验?”就是在考试题中,我也常列出一段内容,让学生总结“实验目的”。经过这样的训练,大大增强了学生实验的目的性,减少了盲目性,从而“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这样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能力提供了基础。

(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高中化学教材安排的实验,是教学大纲的规定,老师一般不得随意更改(有时可补充一些实验),每个实验的目的也是不可变的,但如何达到实验目的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了把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好,对其中搞不清的问题,有的问老师,有的和同学讨论,有的去图书室查资料。以前老师强调要认真看课本内容,学生总不在意,这时不得不认真仔细翻阅教材了。这样也让学生全面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控制实验的条件和使用的仪器和其它许多注意事项了。

(三)组织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学生设计出的方案虽然各自费了大量的心血,但毕竟“五花八门”,差别也大,为了使较差学生有所提高,较好的学生也明白易出错的环节有哪些,我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选出最佳方案,并在班上评讲,以此作为进实验室操作的基本方案。

(四)结合“第二课堂”小结回顾

篇3

关键词:多媒体;优化;实验教学;策略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于探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规律、途径、模式、策略、方法,最终实现信息技术和实验教学的优化统一。中学化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化学实验是一致的。但由于我省新教材的启用和现行实验条件和课时的限制,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探索性和操作性的特点以及教学实践的限制,在教学中很难真正体现,使现有的实验不能完全地发挥其教学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增加实验的时效性和安全性,加强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为学生提供进行实验设计的条件,同时还可以进行化学实验考核,丰富学生实验知识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势在必行。

1 化学实验教学条件日渐改善

多年来,由于教育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学校化学实验设备、器材和药品短缺, 致使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实验教学变成了讲实验、说实验,使学生学起来困难、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尤其 是 “两基迎国检”中加大了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切实解决了实验设备、器材和药品短缺、陈旧的问题,改善了教学条件,为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有效 结合、互相渗透提供了条件 .

2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 想或方法,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用于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使用多媒体课件本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 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技术,一般包括摄影、实物投影、摄像、放像、计算机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其优势有: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记忆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内驱动力,有效地提高 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其强烈的真实感、直观性和表现力,通过对学生多感官的刺激,既有 利于他们长期保持注意力,又可以同时调动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参与,形成合 理的教学过程体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通过观看铯与水反应的实验视频,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反应的剧烈爆炸程度.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 趣,也有益于学生掌握碱金属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

2.2 提高教学技术现代化

教育需要创新,化学教育更需要创新,化学教学需要引入新的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也在课堂上被广大教师所应用,吸引着学生集中精力潜心学习,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我校在多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了校园信息网络化。为了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学校在校园网中建立了一个信息资源库。其中包括成绩分析库、课件库、试题库、论文库、教案库、优质课录像库、学生作品库等,把老师、学生日常搜集的资料分类存放,便于师生查找和使用。提供教师与各种资源的连接,实现教师间的交互。

3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1 加大教学密度,增大课堂容量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如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板书、画图、例题、习题,特别是在复习课中,需要把知识穿成线、结成网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备课时把这些需要板书的内容制成课件,在需要的时候只要轻点鼠标就会一点一点地呈现出来,既标准又快捷。还可以重复点出或根据需要点出,这样既增加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在讲“元素”有关知识的时候,把元素周期表制成课件,让每一种元素都动起来,讲到某一内容时如哪些是金属、哪些是非金属、什么是周期、什么是族等,用鼠标一点相应的内容就动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

3.2 模拟展示,突破教学重难点

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最特别的思维方式。离开这个基本点,就谈不上学好化学。建立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是中学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也是其他课程不能代替的。多媒体展示也能帮助学生很快形成化学概念,如在讲“元素”时,笔者把不同的分子的模型展示出来,如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等,里面相同原子的颜色相同。然后把组成分子的原子分开并动起来,相同的原子聚在一起,帮助学生很好地形成元素的概念。

4 运用多媒体,可优化化学实验

4.1 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

演示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中,过去是钠与水在大烧杯中反应,而现在利用投影仪,可改在方型投影试管中进行,向盛有滴加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属钠,学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浮、游、熔、响、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提高。

4.2 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

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运用媒体课件模拟这些错误操作,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它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4.3 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的联系

化学来自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涉及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内容较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采用模型、挂图、板书等手段,真实性和直观性较差,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为配合教学,笔者上网搜集了大量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在学习到某一部分知识时,就播放有关的资料,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5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5.1 辅原则

计算机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它是为教学服务的,是辅助教学方式.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仍处于从属地位,所以不能用多媒体 完全代替化学实验操作,只能作为化学实验的补充和延伸.要正确把握课件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首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必要的讲解、提 问、比喻、分析等还需要教师完成,特别是对于课堂气氛的控制、学生的认知反 馈、非智力因素的激励等,电脑是无能为力的.其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尽 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5.2 科学性原则

播放实验视频时,操作要正确,现象必须明显,上课前一定要检查投影颜色有没有失真,防止出现差错.例如,在多媒体演示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要确保投影在屏幕上 的火焰颜色是苍白色的,如果是其他颜色,不仅没有起到优化课堂的作用,反而教给学生错误的知识.

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071-01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需要突破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限制,转变过去以演示为主的实验教学方式,在实验课堂上给学生更多互动合作和亲自实践的机会,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化学知识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对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上,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以演示性的实验教学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这会让学生觉得化学实验课堂枯燥乏味,很难长时间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对此,在化学实验课堂上,教师要想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增强实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动力。例如,在讲述碘可用淀粉检验这一特性的实验教学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演示性教学,学生的认识一般只停留在感性和表面上。这时,教师不妨带领学生一起做“米汤作画”的小魔术,即先在白纸上用米汤作画并晾干,这时白纸上什么也看不到,但是随后加热碘液,当蒸发出的碘遇到米汤的主要成分淀粉时,用米汤所作之画就会显现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历史故事或谍战剧中传递情报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学科的趣味性和价值,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

二、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

化学课程作为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科学,如果教师能够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科学的价值,还能够降低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求知欲和探究欲。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生活化教学策略贯彻于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事件,拓宽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上的探究空间。例如,在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中,教师可以对教学中的实验流程进行生活化的“改进”,引导学生自制一些试验器械,如用废弃的塑料瓶、玻璃瓶和输液管来代替原有的实验器材。这些“生活小实验”不仅能让学生“边做边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三、坚持实验教学流程的绿色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基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等主要特征,以及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职能,教师在实验课堂上不仅要保证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促进学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有要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等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化发展。例如,在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性质实验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碳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形成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此时,教师可以改进实验流程和实验方法,在实验器皿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这样就可以避免有害气体的任意排放。

四、打破化学实验教学的时空限制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在教室或化学实验室中进行,所以容易受到时空条件的限制,进而影响到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实验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充分利用PPT、flas、影视资料等方式对化学实验的内容和流程进行仿真化的演示,也可以将实验指导材料上传到网络,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实验,这样,可以对很多危险性、污染性的化学实验进行安全性、环保性处理,能够实现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总之,随着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也需要实现相应的进步与提高,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传统实验教学观念,转变传统以单向演示实验为主的教学方式,在化学实验课堂上多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绿色化,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更好的引导,加快学生化学科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陆玉涵.精心设计实验 绽放化学之美[J].化学教与学,2013(10)

[2]陈宜菲.创新实验教学,实现化学实验室绿色化[J].广东化工,2013(15)

篇5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0-0-01

化学知识来源于实践,也应当服务于现实生活。对于高中生来说,上化学课是很有趣的,因为他们在化学课堂上可以观看教师做一些新奇的化学反应实验,也有机会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观察到许多奇异的化学现象。实际上,高中化学教师的任务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而是要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化学知识的印象,进而达到充分理解并熟练运用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目的。教师要讲究教学方法,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打牢化学知识基础,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和思考。以下将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进行简单地介绍。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不能进行主动思考与研究。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首先会讲明相关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结果,在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教师开始演示实验来验证自己所讲的理论知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教师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时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应该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在问题设置、实验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小组的讨论总结等授课环节上不断创新,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实验学习的兴趣,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主动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充分思考,并对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与探索,最终可以正确地解决问题。在进行实验之前,学生应该养成自主预习课程的习惯,这样在预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许多的疑问,进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

(二)在进行无危险且操作简单的实验时,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完成实验;而相比较那些有一定的危险性且操作复杂的实验,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实验。这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问题的归纳总结能力,使同学能够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吸收与理解。下面以“海带中提取碘”为例来阐述化学实验教学步骤:

1、上课之前,教师首先让学生对提取碘实验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对不清楚的问题要做好记录,在课堂的实验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2、在进行实验时,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如下:①通过分析,自己来选择实验中用到的相关仪器,并对海带进行灼烧、浸取与过滤;②选择正确的氧化剂来完成碘离子的氧化步骤;③将在化学实验反应过程中所生成的单质碘进行正确提取与隔离;④对实验中产生的诸多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3、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分析灼烧的作用,应该选择何种氧化剂进行实验才正确,碘元素怎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完成各种转化,并且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各个小组的讨论中。

按照这些步骤来进行实验后,学生不仅解决了课前预习产生的问题,并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进而研究出了实验过程的改进方案,并且这种方案与以往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十分可行。可见,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就会进行充分思考并寻找问题的答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与实验的操作水平。

二、进行分层教学

在以往的化学实验课上教师通常都将不同班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进行实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根本不符合课改的要求,造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因为对基础好的学生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会导致其学习能力更差,根本没有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认知能力进行教学。因此,在以后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每位同学之间的差异,根据每位同学的化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化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来因材施教,完成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方法。

三、理论联系实践

想要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做到将化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将化学的实验教学联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

例如:教师在讲解胶体的化学性质时,应该先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完成实验,对实验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反应现象应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分析。然后,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将生活中时常出现的一些现象作为参考对象,依据胶体的相关性质来进行分析,像入海口三角洲与夜晚光束的形成原因。到课程结束后,教师结合现实生活来进行实验的总结,最终研究出胶体所具有的化学性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让同学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化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也可以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化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化学水平。

四、总结

高中化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化学实验、理论讲解、习题演练和能力提升几个方面。这几种课程内容是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教学内容,有待于教师去探讨和适用。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部分。化学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探索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和深入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应当注意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引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化学的殿堂,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体会化学的奥妙。

参考文献

[1]李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中旬),2012,5(20).

篇6

现行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就是重视实验教学,它强调进行各种探究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新教材的实验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学生的发展,用实验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把实验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其教学目标更加侧重于实验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真正实现实验教学方法的转变,充分发挥实验的重要作用。

第一,重视基本操作知识与技能的实验教学,夯实学生进行实验的基础。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条件就是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知识、方法与技巧,有端正的实验态度、明确的实验目的,仔细观察,认真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安全而准确地做好实验,才能真正发挥实验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一阶段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学生初中已经有的实验基础进行实验基本操作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搞好高中化学基本操作实验,并进行“基本操作竞赛”,评选出实验优秀操作者,让学生以优秀者为榜样,促进学生共同提高,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知识与实验方法技能,使学生养成规范操作、认真观察的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方法与技能,为以后学生自行实验与探究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相结合。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通过实验来检验,以便真正地掌握知识。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并不是教师演示实验的“翻版”,实验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实验目的由传授知识变为检验知识。学生可以在亲自实验中加深对实验目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的认识。此外,还要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达到验证与探索的双重目的,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对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步骤等自行设计与安排,这样更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认真思考,主动进行探究活动,教师适时进行启发与引导。这样变单一的实验为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相结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知识得以检验与深化,其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第三,开展课外实验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得以延伸。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做好课堂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开展课外实验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例如,帮助学生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小实验与小制作。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实验提供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实验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做实验的乐趣,让他们发现知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同时又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而内化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真正爱上实验。例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当地土壤溶液的PH值,市场上所销售的含碘食盐是否含碘等等。这样将课内实验教学与课外实验活动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探究能力明显增强,为学生今后在化学方面有所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把握实验的时机性,优化课堂教学。实验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时时运用、课课运用就是成功的,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与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的运用,也就是要把握运用实验的时机性。首先,运用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激情。“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堂课的初始阶段,一个巧妙而富有情趣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怀着满腔的学习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验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学生往往容易被奇妙、有趣而充满悬疑的实验现象所吸引,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间的矛盾,从而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此种导入比直接讲述效果要好得多。其次,运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实验可以是我们创设情境的重要方式,在提供情境素材的同时,鲜明的实验现象具有趣味性与生动性、知识性与应用性。教师要多方收集资料,不仅要掌握教材上的实验,还要善于利用课外资源整理收集相关的实验,对实验进行再创造,以实验做铺垫,利用实验留白,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行研究与教师启发指导相结合,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激活学生思维,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篇7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88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实验是对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教育的良好机会。因此,有效的实验教学策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的实验教学中存在很多弊端,例如:

1. 做实验太麻烦,只要学生考试时会做题就行,为了简单方便,实验课就变成了教师画实验、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

2. 自己没有提前做,直接带到教室演示,以至于实验失败,出现尴尬场面。

3. 分组实验时,缺乏对学生的指导,任由学生发挥,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但缺乏了教师的指导。

4. 实验不严谨。某些定性实验中,不要求定量计算,教师为了方便溶液并不按照所要求的规格配制。

二、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演示实验教学策略

(1)确保实验成功率

演示实验发挥着示范的作用,能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已形成精确的实验结论。所以,演示实验一定要成功,而实验的成功率就是实验前教师认真备课,多次做实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2)提高实验观察率

演示实验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大多数学生尽可能的看清实验的整个操作过程及现象。为了让学生观察清楚,一个演示实验可以多做几次,让学生分组分批到讲台前观看,也可走到学生中去,重点是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整地看到现象。

(3)提高实验有效率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思考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方法及思路,从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2. 小组实验教学策略

学生分组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实验。这类实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自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做这类实验,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预习工作

做好分组实验的基础是充分的预习,实验前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预习,通过预习掌握实验的目的,明白设计思路,认识实验仪器,尤其是没有见过的仪器,在使用前要了解它的使用方法,还要明确实验内容。做好了预习工作,学生就有了目的性,不会在实验室乱成一团。

(2)做好保障工作

大多数学生都对实验感兴趣,在实验室要充分保证学生有机会动手,并且教师不要干涉太多,剥夺学生的操作机会。

(3)做好指导工作

正确指导是实验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方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以及一些细节变化。

(4)做好总结工作

分组实验课并不单单是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多数学生做完实验就知道实验现象,并没有分析原因,以至于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所以,在每个实验完毕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

(5)不要忽视写好实验报告

写实验报告的过程,是总结反思归纳的过程。一个实验做完后,如果不写实验报告,对现象记忆可能有,但不深刻,更重要的是对发生该现象的本质理解不到位。

3. 改进实验教学策略

(1)改进实验,让实验过程变的更简单、易操作。在做有些演示实验时,操作比较麻烦,这时我们可以进行改进。例如: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若按照课本上的设计来做,不仅操作过程繁琐,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而且实验不一定能成功,因此,可以设计出一种仪器操作方便、效果明显且无污染的实验方法,如:改进实验用品。250ml圆底烧瓶一个,玻璃导管,橡皮塞(单孔一个),酒精灯,棉花,250ml烧杯一个,浓氨水,酚酞试液,水。改进实验方法与步骤。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在圆底烧瓶中装入5ml左右的浓氨水,并在圆底烧瓶上装带有玻璃导管的橡皮塞,在玻璃管的管口塞上一小团棉花(注意不要塞太紧),用酒精灯给圆底烧瓶加热,当加热到棉花向外移动时停止加热,接着熄灭酒精灯,把棉花拿掉,立即将带有玻璃导管的圆底烧瓶倒置在装有酚酞水溶液的烧杯中,迅速会产生喷泉现象。这个实验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改进就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实验效果。

(2)把一些实验改进为魔术小实验。例如:在Fe3+的检验时,可以采用魔术“血手”进行教学,先将少量Fe3+溶液涂在手上,然后在水中滴入少量KSCN,表面看不出什么,但当把手伸入水中时,就会出现“血手”,这样提高了学生兴趣,也让学生记得更深刻。同样Na2SiO3的性质教学中,也可用“烧不烂的手帕”这个魔术等等。

(3)变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提高学生能力。教材中有丰富的演示实验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变验证为探究,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使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愉悦。例如,在学习SO2的性质时,就设置探究实验“如何证明气体中既有SO2又有CO2”,同理可设置探究实验“如何证明气体中既有CO2又有CO”等。

篇8

关键词 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多媒体

新课程中的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高中化学教材也在编排中设计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内容,同时化学知识也是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是构成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曾有阐述:“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这一论点说明了化学的实验是论证科学观点的途径和佐证。在高中化学中,重视实验教学就是赢得了化学教学的胜利。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这是新课改高中化学老师多面对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纵观我国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还是有很多问题存在的,如何克服这些问题,将要采取什么措施,是笔者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探讨的问题。

一、做好高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的学习主要是验证前人的科学观点,通过实验的开展,进一步或者是再现科学家的科学论断。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观察和亲自操作实验,可以增强他们对科学观点的直观认识,亲历知识建构的全部过程,增强感性认识的,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研究的素质,为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高中化学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上好实验演示课,让学生在直观、真是的环境中,体会学习的快乐,感受知识的形成,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目前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探析

高中学生的学习带有明确的目的性,那就是未来的高考。学生十几年的学习要在在这个时期经受一次重要的检验,因此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正是这样明确的目的性严重影响了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在教学中广泛地存在着低效或无效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一是不能完全体现实验的探究性,实验变成了一种教学形式,没有实践的过程。比如有部分教师对照考纲的内容,考纲里有的实验要求必做实验,而这样的实验也仅限于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形式,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从目的、原理、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等入手,一步一步地在黑板上画实验、讲实验,一切都是图解,没有器材的使用。学生只是一个听众,他们的学习方式是听实验、背实验、记实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部分老师没有从意识深处重视实验的开展,他们认为,学生仅仅是学习化学,又不是搞科学研究,不一定非要做实验才行,学生只要了解了就行,实验与否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上,没有体现出用教材教的新课改理念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不越规定一步,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兴趣,实验开展了也是枯燥乏味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都不能激发出来。第三是一部分老师惧怕实验,因为一些化学实验内容要求高、难度大,不容易成功,比如实验过程中对试剂浓度、用量、滴加顺序、温度等要求十分严格,一旦操作不当,那么就会导致实验的失败。因此有一部分老师为了避免实验的失败,从而回避实验,还可以避免一些实验带来的有毒物质和气体。第四是实验的成功率受限制,因为化学教学是受课程时间限制的,一些实验可能是不能一次成功,加之老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无法在课前进行预先的实验,所以导致教师对实验失败的惧怕。第四是多媒体的辅助,将实验内容用多媒体演示一遍,学生看实验,老师播放实验,没有实际的操作和体验,因此也就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三、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策略

1.重视化学实验的开展

新课程改革以来的重要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形成,关注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的教学要更新教学理念,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不断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在实际中还有一部分老师是穿新鞋走老路,嘴上积极倡导贯彻新课改理念,而在实际教学中则依然是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转。他们还是重视考试内容,重视学生怎样在高考中获得高分,所以就是高考考什么教什么。要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老师必须要重视实验教学,从意识上开始转变。认真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探讨深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优化教学模式,不仅要准备教学设计的内容,还要准备实验的教案,争取在教学前,教师预先做一遍实验,然后在课堂上就知道怎样避免实验的失败。一些无法开展的实验才可以考虑其他的方式。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对实验中存在的困难,要想方法克服,正确能做的实验都做,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也有学生亲自做。

2.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有些内容、在有些学校里是无法开展的,鉴于这样的情况,老师适当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教学的辅助是完全可以的。多媒体技术运用在实验教学中优势很多,可以直观、准确、精确地演示实验,给学生一个近似于实际的直观效果。这种教师模式适合那种特殊的化学实验,比如试验后会产生毒气、有毒液体等的实验。通过多媒体进行实验步骤的演示,可以避免学生因此而受到伤害,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实验的真是效果。使用多媒体的视频技术辅助教学,结合教师一步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现象和相关知识内容。而对于一些重要实验,不能用视频代替实验操作教学,而是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应该出现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带着“结论”探索实验,提高实验的目的性和有效性。此外,在实验进行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对学生的实验进行细节上的指导,并及时提醒学生每一步的实验目,以防止学生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实验的表面,进而帮助学生做好实验操作与相关理论知识内容的衔接。

高中化学是高中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的部分,做好实验内容的教学至关重要,关乎教学效果、学习效率、学生知识构建、知识建构的亲历等内容,不容老师不重视。

参考文献:

[1]毕殿春.浅议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科技投资,2013(Z4)

篇9

关键词:化学;探究性实验;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112-01

化学实验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规律、培训实验技能,还要使学生通过实验在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上获得深刻体会。因此,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就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几点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策略。

一、发挥问题在探究教学中的作用

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而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对问题进行探究、解决。

1、激发学习兴趣,激起探究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在于要讲授多少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充满新颖的教学课堂,要引导学生关注、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问题,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探究创新意识、探究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

2、走进生活,培养意识

学习的真正目的是要使学习者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化学现象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最好材料,因为它们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只要细心观察身边化学现象,留意分析化学问题,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探求规律,从而提炼出相关问题,不仅能充分利用课堂所学知识,也能在生活中培养探究意识,形成一种学习实践探究学习的良性循环。日常生活中场景、经历、自然现象、化学事实等,都可以让学生体验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化学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激发改造自然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培养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良好的学习气氛能融洽师生关系,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的智力活动不受压抑,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最佳学习环境。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习的兴趣;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以积极的态度、真挚的情感与孩子们进行交流,形成默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学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内化、表征,发现实验问题并提出实验问题。学生对各种化学现象有自己的想法和解决策略,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要肯定学生的这种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正确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使其发现真理。

2、营造良好的课外气氛

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的授课者,课外是学生的朋友,这样能全面发挥教师在传授知识中的作用。良好的课外气氛能让学生一直处于轻松状态,学生可自觉、主动地学习,和老师、同学进行交流,提出疑问,共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在课外不要拘泥于课堂教学模式,应开放学生的手脚,不断激励学生以多种方法捕捉信息,参与探索,让学生自主选择渠道,提供给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

三、发掘素材,自主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与生俱来的认知方式。学生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奔放的幻想激情和出色的表现能力。化学科学不仅仅是一堆事实和理论,更是一个过程,必须通过学生在现实的化学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通过探究活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

教材,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要工具,它作为落实课程标准的范例和教学内容的载体在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材的使用中,教师既要坚持“依据课程标准、灵活使用教材”的原则,同时还要发掘教材中的资源进行咀嚼、开发和利用。

1、利用与开发课本中的插画素材

插图是化学课本中重要的教学素材,丰富多彩的插图,不仅能直观的表现出各种实验器材,也能体现出化学实验图(装置、操作、现象)、物质图、化工生产设备与工艺流程,图片给予的学习空间是编排教材的作者和教师无法想象的,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图片,学生很容易形成许许多多的结论,加深对图片相关知识的掌握,一看到图片就想起了内容,起到突破重点和难点的效果。

篇10

一、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学生为主体,参与实验

传统教学方式是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结果往往是教师唱独角戏,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则被动接受,容易遗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高中化学学科课程标准强调实验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协作,共同探究

分组实验是化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把实验能力强的和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分为一组,做实验时以优带差,即以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为主体,动手弱的学生为辅,然后互换角色,让实验能力弱的同学为主体再进行实验。这样就可以真正做到互相协作,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三、多增加传统实验的改进,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

课本上不少传统实验操作繁琐,而且都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通常由老师演示,即使学生动手做也是按照书上的步骤单纯模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传统实验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加以改进。比如NaO性质探究实验中NaO与CO反应,传统实验是制取CO气体并通入NaO,收集产生的气体并通过做木条复燃实验证明产生了氧气。这个实验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设计实验加以改进。有学生设计了直接用棉花包裹NaO粉末,用玻璃管伸进NaO粉末中然后吹气,可以看到棉花剧烈燃烧。新设计的实验不仅证明了NaO与CO反应生成了氧气,而且证明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改进后的实验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实验现象具有趣味性。一般用水来灭火,有的同学打破常规,改进了NaO与水反应的实验。同样用棉花包裹NaO粉末,然后滴几滴水到棉花上,棉花剧烈燃烧,即水能生火。传统焰色反应是用无锈铁丝蘸取溶液或固体粉末,然后置于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该方法由于蘸取的药品较少,不利于观察火焰的颜色。针对上述问题,有的同学作了如下改进:将一些浸有酒精的棉花置于点滴板上,再将要用的药品溶液用滴管滴几滴于棉花上,然后点燃棉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火焰的颜色。

教师对学生传统实验的改进,可使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意识,而且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培养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