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俱乐部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4-02-23 17:4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俱乐部工作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了更好地落实“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关注每位学生身心健康,带领全校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培养全体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度俱乐部工作计划。
二、工作要点:
1、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基本掌握一项锻炼身体的技术,让每一位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积极开展学校的群体活动,让每位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计划落到实处,掀起校园锻炼的热潮。
2、加强俱乐部的内部管理,健全和完善学校体育俱乐部组织与制度,培养和发现体育人才和体育积极分子,推动本部年级、班级体育工作的积极开展。
3、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活动,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富有趣味的体育小型比赛活动,探索一条由教师指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和锻炼学生素质的新路子。
4、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竞赛活动,通过运动会、校际联谊、小型竞赛等形式加强会员单位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5、加强与体育局、教育局主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争取上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进一步加大投入,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三、具体工作安排:
2月
1、研究、制定俱乐部活动计划。
2、组建田径、球类等运动队并开展训练。制定各运动组队的训练计划。
3、运动队队负责人、教练员工作会。(第4周)
4、冬季长跑
3月
4月
1、春运会
2、年级组学生小型竞赛活动。
5月
6月
7月 假期运动队训练
8月 假期运动队训练
9月
1、组建田径、球类等兴趣组队并开展训练。制定各运动组队的训练计划。
2、组织开展年级小型体育比赛活动。
10月
1、组队参加区田径运动会
11月
12月
1、研究制定开展冬季体育活动计划,并实施计划。
篇2
关键词:职业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在职业院校实行以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技能、丰富学校的体育生活、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1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体育俱乐部是具有共同需求和共同兴趣的体育爱好者通过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而结成的带有社团性质的自立性体育组织。学校体育俱乐部是把娱乐体育、保健体育和生活体育等纳入活动体系,借鉴国外新体育的思路,为学生创造更多运动的机会,并帮助学生“为自己开运动处方”,作为自己相对稳定的锻炼内容,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医疗救助、身体状况评定方面的知识,体育社会化已逐渐成为学校体育俱乐部的新走向。
2职业院校体育俱乐部的构建模式
2.1职业院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
将职业院校体育俱乐部分为教学型、健身型和竞赛型三种类型。
2.1.1教学型俱乐部
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选择体育项目,学习体育知识、技能、锻炼方法等知识,完成体育课程学习。
2.1.2健身型俱乐部
每周固定时间组织2~3次体育锻炼,锻炼内容除延续课堂教学内容外,以竞赛为主。使体育知识从课堂得以延续,巩固所学技术、技能。
2.1.3训练型俱乐部
面向部分具有运动潜质或特长的学生开设。使有特长的学生继续提高专项竞技水平,代表学校参加各种比赛;同时,特长生也可以担任各项目俱乐部的指导员。
2.2体育俱乐部组织管理机构及成员
俱乐部按不同体育项目进行组织管理,管理人员由俱乐部主任、指导教师、指导员和会员构成。俱乐部主任负责俱乐部总体规划,制定俱乐部工作计划,督促检查俱乐部的工作;指导教师负责俱乐部的日常教学与训练,对会员进行指导和技术传授,指导员为俱乐部里的学生体育骨干,组织会员参加活动,起到“小教师”的作用。
2.3体育俱乐部体育项目与内容安排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工作,大多数以企业的第一线员工为主,因此,他们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技术操作能力,而且还应当具备职业所需的身体素质,并且具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只有职业技术与职业体能相适应,劳动者的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出来。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必须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来制定体育俱乐部各个项目的教学内容,突出其职业体能,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根据不同的专业特色为学生安排相应的体育项目,如导游专业的学生,属于站姿对外交往型,因此要注重仪表姿态,发展学生的腰部和腿部力量,可以参加健美操、体育舞蹈等项目,以增强自身的职业体能要求,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要针对学生的职业特色来安排体育的教学内容。将体育运动中的运动素质迁移到职业体能上,如羽毛球锻炼快速反应能力;游泳锻炼耐久能力;健美操、体育舞蹈锻炼动作协调配合、形体健美等。学生要根据自己选择的职业,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自练。教师让学生学习体育项目技术的同时,提高职业所需的各种体能。
2.4体育俱乐部教学内容,强调“以职业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根据各类型俱乐部的特性和学生实际自行安排教学内容,去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同时,由于职业院校所设专业门类繁多,体育教师应加强与专业课老师的沟通。根据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特点,对学生体力、体能等要求分成相关类别,编制出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在教材的处理上可分为以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主要教材的必学必练部分;再结合专业劳动特点和预防职业病发展的部分制定选修部分。教材要具有实用性和补偿性,还应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力求使学生在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中学有所得,练有所获真正对学生职业技术学习和职业体能提高有帮助、终身受益。
2.5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以“分层次教学”为主要方法,有利于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对不同能力、基础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应用不同的教法,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不同职业增强学生的职业体能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其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他们具备适应专业岗位所需要的身体素质。
2.6体育俱乐部的成绩考核和评价方法
体育俱乐部在考核评价的时采用“分层次评价”,针对不同素质和水平的学生,制定针对性的评价办法。根据不同的组别建立对应的测试标准,使不同的学生在考核时都有素质的提高和增长;并把每学期的平均成绩作为该门课程的成绩,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体育对健康的重要意义,确实将体育作为健康的第一需要,由被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变为主动、积极地坚持体育运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以职业院校以就业为主的特色,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改进教学手段、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职业体能,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单小东.从职业体能视角谈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
篇3
摘 要 学校体育工作是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学校体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高体育工作效率,抓好学校体育工作重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学校体育工作作出探讨,希望对体育工作顺利开展作出指导。
关键词 学校体育 高效 理念
一、前言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国颁布了《教育法》、《体育法》、《教育发展纲要》、《全民健身纲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指导各级领导部门做好体育工作。但是如何把工作落实到位、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把工作更快、更好的完成,这就需要一套“高效“的学校体育工作理念。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做好体育工作的根本
(一)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素质教育理念
学校的办学思想,育人目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标、校歌等。构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校园理念文化体系,时刻指引着广大师生员工向更新、更高的目标前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制定行之有效的各项制度与强有力的措施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二)贯彻学校体育工作课程改革精神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上级教育部门在大量调研论证基础上慎重做出的政策调整,是学校体育工作发展与创新的关键。为此,学校坚持以体育课为突破口,认真地组织课改实验工作。利用多种途径对教师进行新的教育理念和当前教育形势的学习教育,适时加以引导,使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从教学观念上加强教师投身课改的自觉性。在各自的教育教学岗位上,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行为。
三、科学管理、资源共享是做好体育工作的前提
(一)肯于投入
场地设施是做好体育工作的基础,一切体育活动都是围绕体育设施进行的,无论学校还是上级领导部门,都要重视体育设施建设,只有高投入才会有高回报。没有良好的体育环境,开展体育活动,做好体育工作是不可能的。
(二)机构健全,管理科学
硬件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为此,学校应成立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把体育工作纳入全校工作计划之中,把体育工作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立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体育俱乐部章程、体育场馆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办法、安全保障措施、工作例会制度以及工作奖惩办法等等。各体育部门要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各种项目培训计划、训练计划及活动计划,并设立档案材料保管。
(三)资源共享,服务社会
为更好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提高青少年的生活质量,充分开发和利用体育场馆资源、人才资源。让优质资源实现共享,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为广大青少年服务。在保证教学、训练所需场地外,体育俱乐部应常年对外开放。为广大群众、青少年学生锻炼身体、休闲娱乐,丰富业余生活又提供了一个好的场所。
四、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做好体育工作的保障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的质量和效果。为此,学校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体育工作队伍,不仅可以教授学生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指导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只有健全的师资队伍,才是学校体育健康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
(二)依托科研促进体育工作发展
科学研究工作对于教学和训练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资料,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地总结整理,撰写出较高水平的论文,积极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有力地促进了体育教学和训练工作地开展,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训练质量。
五、灵活的竞教结合体制是做好体育工作的关键
(一)特色教学开创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
学校积极创设体育特色文化,并延伸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理念,教育宗旨,使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需要。把课程内容拓展丰富,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国家课程标准来规划教育教学工作,以提升学生的身体全面发展为教育宗旨。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合格人才为教育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交往、锻炼过程中,掌握以“健康第一”为主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课外体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续,是巩固与提高学生知识技能,达到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组织性、纪律性与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是开展校园文化的先锋之一,它能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力军。将社团活动与体育活动、新课程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配备有一定素质和能力的指导教师,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
浓厚的群众体育氛围为体育竞技提供了更广泛的生源,为各类体育特长生的脱颖而出提供了基础保障。学校重视群众体育的广泛开展,重视体育的普及与提高,各类体育传统运动队,有规模、有层次,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势头强劲,为俱乐部长盛不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刚才,同志宣布了篮球协会组成人员名单,标志着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正式成立并开始工作。在今后几年里,我们将肩负新的历史使命,为我市篮球运动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篮球运动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青睐,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爱好者越来越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市篮球运动水平与兄弟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篮球运动的要求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面对如此情况,上届协会的领导同志做了大量工作,为推动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很大努力。
篮球运动的发展,既需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又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因此,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时代要求,本届协会将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胆创新、锐意进取,积极推进我市篮球运动的发展。在目前财力、物力还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作为单项运动协会,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协助体育部门大力推进本项目的社会化进程,提高本项目的竞技水平。为此,要充分发挥协会的优势和特点,广泛争取大企业、大公司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积极推进我市篮球运动的进程。
二、狠抓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通过青少年比赛和夏令营活动选拔优秀苗子;大力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开办篮球俱乐部和运动学校,规范管理,扩大影响,着力培养优秀人才,不断提高全市篮球运动的整体水平;同时,联合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扩大两项运动在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中的影响力,使之成为全民健身尤其是学校体育的主要项目。
三、规范赛事制度,形成品牌效应。要继续组织好各项赛事,扩大参赛队伍,提高参赛水平和赛事知名度;同时,灵活多样地组织开展俱乐部比赛、中学生比赛和青少年比赛。比赛要形成制度,深入人心,要宣传项目,扩大影响。
四、在市体育局指导下,切实抓好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着力培养自己的优秀教练员,并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提高运动水平争做贡献。与此同时,切实加强裁判员的培训和管理,坚决防止和打击裁判执法不公的行为,确保运动项目沿着正常的轨道发展。对于严重违反竞赛纪律的裁判员,决不姑息,坚决清除出裁判队伍。
五、协会必须加强自身队伍建设,加大体制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制订长远规划;要广泛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真诚合作,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篇5
一、组织领导
1.落实国家政策。学校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有关规定开展体育教学和校园足球工作。
2.纳入发展规划。将校园足球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严格执行。
3.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在校长领导下,学校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的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本校校园足球工作的开展。
4.完善规章制度。学校制定有校园足球工作组织实施、招生、教学管理、课余训练和竞赛、运动安全防范、师资培训、检查督导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并且不断完善。
二、条件保障
1.配齐配强体育师资。在核定编制总量内配齐体育教师,能满足教学工作需求,并至少有一名足球专项体育教师。每年能提供一次体育师资参加培训机会,学校定期开展体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能。
2.落实体育教师待遇。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和足球训练和活动要计入工作量。保证体育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3.场地设施建设完备。场地设施、器械配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能满足体育工作的需求,不断得到补充,并建设有适合学校条件的足球场地,足球及基本训练竞赛器材数量充足。
4.体育经费保障充足。设立有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原则上年生均体育教育经费不低于10%,保证体育和校园足球工作的正常开展。在为学生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为学生新增购买运动意外伤害险。
三、教育教学
1.教学理念先进。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坚持健康第一,把足球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保证体育时间。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每周用一节体育课进行足球教学;高中阶段学校开设足球选修课;足球运动纳入大课间或课外活动。
3.开发足球课程资源。根据国家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因地制宜,开发和编制足球校本教材,实施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足球教学和课外活动。
4.营造校园足球文化。经常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摄影、绘画、征文、演讲等)。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校园足球信息平台,动态报道足球活动、交流工作经验、展示特色成果。
四、训练与竞赛
1.成立足球组织。学校有足球俱乐部或兴趣小组,吸纳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足球活动。小学三年级以上建有班级、年级代表队,学校建有校级男、女足球代表队;学生基本达到全员参与足球。
2.开展科学训练。学校制订有系统、科学的训练计划,常年开展课余足球训练,注重提高训练效益,并配备有安全、医疗等应急方案。定期邀请校外专业教练员提供技术指导。
篇6
摘 要 本文首先从校方重视程度、体育教学硬件设施器材、体育课程设置过于片面等方面对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然后从贵阳学院课内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较好,贵阳学院体育师资水平得到了提高,贵阳学院的体育运动硬件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三个方面对贵阳学院公共体育课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还对贵阳学院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更好地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 公共体育课程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可行性
所谓“课内外一体化”主要指的是以学校体育基础设施为基础,同时需要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导之下,给予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多方面指导,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通过体育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学生能够在自主地选择喜爱的体育课程的基础之上,对不同的教学策略或者教学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将体育教学同时贯穿于课内课外的一种教学模式。假如贵阳学院的公共体育课程能够采用这种“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便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来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这对于提高贵阳学院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自觉性都具有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够较为系统地学习其自选运动项目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这也更有助于学生掌握训练方法,从而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这对于提高贵阳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校方重视程度的影响
学校方面,对于课堂体育教学通常都有一个统一的且较为详细的标准,但是对于课外体育活动,不同学校的重视程度却不尽相同,许多高校对于课外体育活动没有制定出明确的目标以及任务,同时也缺乏规范的管理与组织。许多课外体育活动、体育俱乐部活动,都是学生自发组织进行的,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专业指导,往往开展效果不大理想,因此要想取得较好的开展效果,校方就应该加强重视程度,以促进课外体育活动较快较好的开展。
(二)体育教学硬件设施器材的影响
场地器材是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无论是课内体育教学还是课外体育活动都需要场地器材的保障。但是近些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许多学校在体育活动的开展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场地器材不足的现象,这就严重制约了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因而,要想较好地实施公共体育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校方部门,应该加大对体育场地建设、器材采购的资金投入,以确保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的需求。
(三)高校体育课程设置过于片面,缺乏特色的影响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已经开始实施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高校,他们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通常都已经突破了传统体育课程设置的单一发展模式,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更加注重其运动项目实践性的突出。同以前相比,虽然许多高校在体育课程项目的设置上尽管已经有所增加,但是仍然不够全面,且缺乏特色,主要项目仍然是以三大球、三小球、武术类、健美操类项目为主,而当前流行的跆拳道、高尔夫、拓展训练等运动项目的开展较少,由于项目的单一,自然难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想使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并使其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积极开展一些当前流行的运动项目,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高校学生课业压力、就业压力的影响
通过分析近些年来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发现,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高校学生,他们往往在大学一、二年级的时候身体素质能够处于一个上升或者保持不降的趋势,但是到了大学三、四年级,其身体素质就存在便会逐渐下降。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一点便是大一、大二学生,他们的专业学习任务相对较轻,课余时间比较充足,除了积极参加体育课堂学习之外,还能够利用课外时间来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他们的体育锻炼基本上能够得到保障,因此身体素质便也能够逐渐提高。但是在大学三、四年级,学校已经不再开设体育课,学生只能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但同时受到课业考试压力以及就业压力的影响,他们也鲜有时间与心情去参加体育锻炼,在缺乏体育锻炼的情况下,其身体素质自然开始呈下降的趋势,因此,高校学生课业压力、就业压力也是影响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学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贵阳学院公共体育课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一)贵阳学院课内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较好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贵阳学院的体育课程教学开展较好,除一些传统类体育项目之外,还根据学生需要增开了多门当前较为流行的运动项目,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学校还有多个体育社团,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之下,学校体育社团活动也得到了较好的开展,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对于弘扬校园体育文化,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课内体育课程以及课外体育活动较好的开展为其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条件。
(二)贵阳学院体育师资水平得到了提高
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改革也得到了推进。在贵阳学院的体育教学改革当中,首要的便是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业务水平。近年来,贵阳学院不但积极引进了一批优秀的体育教学人才,同时也积极对老教师进行职后培训。在这一举措之下,贵阳学院体育师资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也就为公共体育课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师资保障。
(三)贵阳学院的体育运动硬件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体育课作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课程,其地位也逐渐得到提高。在此背景之下,贵阳学校也加强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积度,加大了对其场地器材的投资建设。现如今,贵阳学院已建立新的体育场馆,并且置办了多项运动器材,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这便为公共体育课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提供了硬件保障。
三、贵阳学院公共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施对策分析
(一)提高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重视程度
要想使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便需要提高学校领导以及学校体育教学主管部门人员对其开展的重视程度。学校各极领导都能够认识到体育课程一体化教学的作用,而且积极地给予政策上以及资金上的支持,才能够保证课内外正常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校方应该加强对学校体育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视程度,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活动纳入到学校体育工作计划当中,并且形成规范的规章制度。
(二)加大投入与宣传力度,拓宽学校经费来源途径
首先,学校必须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入,要不断完善学校体育场馆建设,不断促进运动器材的完善,从而有效改善学校体育硬件设施条件。同时应在保证课内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将学校体育场馆无偿向学生开放,保证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以及学校社团、俱乐部的体育活动能够得到顺利的开展。
其次,学校主管部门还应该不断加强宣传力度,在当前条件允许的前提之下,要充分发挥出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经济功能。可以跟学校周边社区进行合作,将学校的体育设施逐步地向周边社区群众开放。与此同时,还可以引进市场化动作模式,通过提供体育消费的形式来获得相应的报酬,且可将这部分收入作为俱乐部运作的经费。学校应该鼓励学校俱乐部采取自主经营的模式,通过多种渠道来筹集经费。
(三)将课内体育教学同课外网络课堂学习有机结合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内容深度的不同将项目分成不同的等级,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同一课程的不同深度,从而使得学生的运动水平能够得到逐步地提高。当前,许多高校大学三、四年级都没有开设体育课程,但是尽管没有开设体育课程,但也要求体育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运动处方,让学生能够进行身体锻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了信息传播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因此建立高校体育网络课程也是大势所趋。通过体育网络课程的开展,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而且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及指导老师,这对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以及持久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平
在教学活动当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也起到了一个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要想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就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工作。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体育教师能够做到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也可有效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组织能力、教学管理能力等的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贵阳学院体育教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在一系统的改革之下,贵阳学院的体育教学硬件设施、教学师资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也便为贵阳学校体育课一体化教学提供了条件,促进了贵阳学院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课题名称:贵阳学院公共体育课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参考文献:
[1] 宋忠良.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158.
[2] 刘成,熊曼丽,蒋荣清等.构建实施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审视与思索[J].体育世界・学术.2007(04):4-6.
[3] 管庆富.吉林省高校实施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可行性研究[J].古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1):102-103.
篇7
王登峰介绍,校园足球自去年7月交由教育部牵头以来,已先后进行了全国校园足球专项调研;组织编制了校园足球10年发展规划纲要;研究起草了发展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形成了校园足球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筹备举行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顺利召开了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研制印发了关于遴选认定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通知;组织研制了校园足球发展配套管理规范;论证启动了校园足球工作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总结宣传了部分地方校园足球工作经验。
对于2015年校园足球工作,王登峰指出,要以广泛开展足球教学训练活动和建立健全四级联赛体系为重点,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完善政策措施和加大投入为保障,坚持因地制宜、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着力开创校园足球工作新局面。
王登峰对2015年校园足球发展的任务进行了解读:
一是建章立制加强管理。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修改完善《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研究制订《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设置学生运动伤害险种和保险机制。
二是遴选足球特色学校。将在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遴选建设标准基础上,在全国遴选并支持建设首批6 000所左右的特色学校、10个左右的试点县(区);依据学校申请重点支持建设200支高水平足球运动队。
三是健全四级联赛体系。分大学、高中、初中和小学四个层级,组织实施全国大中小学生足球联赛。从2015年9月开始,按新的竞赛体系全面推进校园比赛。鼓励所有学校开展班级比赛,加强校际比赛,组织区域间的选拔性比赛。
四是培训校园足球队伍。举办“城市校园足球整体推进管理人员和校长培训班”;对全国每省各4个地(市)级城市的教育部门领导、业务负责人、特色校校长进行培训;在北京延庆等5个县(市、区),举办校园足球管理人员和校长培训班。
五是推进足球教学改革。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为学生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将组织全国教育、体育、行业、企业等领域的专家,编写中小学校园足球教学指南、训练大纲,并着手研制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等级评价标准。
六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教育部已经与意大利全球传奇巨星足球俱乐部签署了《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项目》合作备忘录,年内将邀请国际30余名全球足球巨星来华比赛,指导训练;将聘请100名国外高水平足球教练员面向40个城市送教上门服务。
篇8
1.1新型城镇化与体育文化的概念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产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体育文化是渗透到人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的一种特殊的人体活动文化。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的袁大任把体育文化定义为“以强身健体、振奋精神、建立积极生活方式为主旨的体育运动及其产生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1.2新型城镇化体育文化建设的目标如何把城镇化的最大内需动力和改革的最大红利释放结合起来,这是未来发展必须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目标是指个人或群体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以预测为基础,以动机为诱因,按一定价值观所确立并力争实现的最终结果的标准、境界或状态。我国体育文化建设的目标有“社会体育文化”“竞技体育文化”“学校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化产业”五大领域目标。而新型城镇化体育文化属社会体育文化范畴,其目标是:满足民众基本的体育文化需求;使民众基本观念更新,健身意识增强;提高民众生活质量。
1.2.1诉求新型城镇化安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近日,我国广大城市群备受雾霾天气问题困扰,空气质量、大气与水环境质量、区域生态污染、城市环境容量等成为社会敏感话题。新型城镇化对社会各领域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城镇化发展中涉及人口健康素质的提高,对健康、知识、财富的需要,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健康又是人的第一需要,没有健康,一切都失去意义。新型城镇化应开展生态体育,即人类———体育———环境的相互协调、共生共融、共同发展。人类在开展社会体育运动时,应多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等方面考虑,来寻求社会体育的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平衡点,实现人类进步与自然发展和谐共赢。如在森林、河流、名胜风景区等地进行体育活动,以自然的形式开展,亲近自然,贴近自然,重视阳光、空气、水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价值。
1.2.2政府加大新型城镇化体育文化建设的导向作用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强提升体育社会形象的宣传与推广,完善体育宣传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加强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以及重要法规、政策和条例的宣传。城镇体育发展不是一个自然过程,而是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城镇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具有时效性和地域性。城镇体育管理部门应对现行的体育政策和体育行为进行必要的调整,把城镇体育工作计划纳入居民体育发展规划中,加大对城镇体育发展的重视、扶持力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策关注程度,利用体育的社会功能促进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体育健身理念的转变,促使众多企业不断寻求新的体育文化投资热点,例如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表演团体、民族传统体育学校等,这将使城镇体育呈现出政府、企业事业单位、集体、个人等多元化投资的新格局,逐步形成由城镇政府宏观调控、规范指导,体育协会俱乐部积极参与并具体实施的城镇体育文化建设的新格局。
1.2.3加快新型城镇化体育文化的社会化进程构建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能充分保证城镇化社会体育管理体制,正确反映国家、新型城镇化、市场和群体活动之间的各自责权及其相互关系,发挥城镇化社会体育运行机制,认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新城镇化的本质,理清城镇化对居民体育活动管理的运行机制与要求;认清新型城镇化社会体育运行机制的要素及构成与作用,积极发动和支持企业、集体、个人办体育,兴建更多的体育文化活动健身场所,激发群众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体育文化社团、体育俱乐部的组织与管理,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文化活动,提升体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以适应新型城镇化社会体育的运行机制,使城镇政府、社会体育、市场经济的各自功能在结构体系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以加快新型城镇化体育文化的社会化进程。
1.2.4建立新型城镇化体育意识在新型城镇化体育发展中,文化教育程度和对体育认识的观念是影响新型城镇化体育发展的深层因素。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书籍、网站等媒体对体育文化的传播功能,坚持多管齐下,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造良好体育环境,通过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是新型城镇化体育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1.2.5建立健全新型城镇化体育文化发展的各种法规国家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口号,这对于体育文化建设同样适用。城镇政府管理机构应根据国家及城镇具体情况出台相应的体育健身政策、立法监督、依法办体育,使城镇居民能够自觉主动地维护国家及地方的各项法规制度。届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法规将会被认真、合理地贯彻、实施。对自发的群众体育活动及一些民间行业组织活动,政府不应限制,而应大力支持。用立法规范,监管控制,保证社会体育组织、团体等行业有序开展,使城镇化社会体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1.2.6建立新型城镇化体育文化发展多元融资渠道根据城镇化的发展证明,多元投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最佳途径。在政府引导下,本着“取于何处,用于何处”的原则,广泛吸引乡镇企业、个人、外商参与新型城镇化体育文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进一步发挥大中小城市对城镇体育文化的吸引和辐射作用。乡镇企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我国农村走向城镇化的速度和水平。未来的乡镇企业;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这扇窗口,推动企业发展,同时也要为体育文化的发展承担义务和历史与现实赋予的责任,展示文化传承功能。
1.2.7发挥新型城镇化学校体育的辐射作用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曾说过:在工业社会里,学校要发挥新的功能,要成为社区“中心”,提供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其思想在工业国家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文化底蕴的不足是一个现实,学校为那里创造知识、精神财富,开创文明之先进风气,及时表达政府意愿与党的方针政策,这是一种增强自信心与凝聚力的潜在力量,学校是有效地发展城镇体育,促进城镇体育由单一传统民俗型向现代休闲型体育、竞技体育、娱乐体育等多元化体育形态发展的关键环节。积极发展学校体育,使现代体育项目、体育意识从学校渗透到城镇是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校是体育文化教育活动的传播基地,建设健康的、完善的新型城镇化体育文化不能脱离学校的巨大作用。
2结论与建议
2.1结论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作用和功能,让体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成为时代精神的倡导者和先行者。体育文化不仅是体育文艺、体育文学,不仅是体育宣传,体育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基础、系统、长久问题上。体育文化不是简单的体育加文化,不是一件外套,而是将文化融入整个体育发展和百姓生活,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它与价值观、生活方式密切相连。城镇化后的体育文化精神层面主要反映居民的体育观念、精神、道德风尚、知识等方面;体育文化的制度层面主要表现在城镇体育的传统、制度和规范等;城镇体育文化的物质层面则以城镇的体育环境、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体育服装、体育用品等表现出来。体育对城镇人口素质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积极的直接或间接体育参与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改善体质健康,完善人格塑造和身心健康,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价值。体育可以有效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交往,广泛的人际关系互动可以积极地影响人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在减缓个人生活和工作的社会压力的前提下发挥出维护社会安定的效果。体育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提高,对优化城镇化内涵有积极价值。体育是提升现代城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对促进城市绿化景观有积极作用,健身公园绿地等建设为城镇各个阶层民众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是现代城市生态环境优化的表现。各种体育赛事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通过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为引导社会形成健康积极的风气发挥作用。蓬勃发展的体育产业则通过更加丰富的体育用品、体育服务为满足人们多元化和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提供支持。可见,体育应该是城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其他社会文化活动形式所不能取代的。
2.2建议
2.2.1政府体育管理模式创新发展如果完全依靠政府投资建立完备的体育设施,举办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显然是不现实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有效地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1)政府体育职能是其社会管理的组成部分,政府应积极的从管理体育的全能政府向有效政府、有限政府转变,重新审视政府定位与政府体育职能与功能,应该成为城镇体育服务与产品的管理者、提供者,推动大众体育服务的社会化,同时加快监督制度与体育法制建设。2)要明确政府的社会事权划分,实行管办分离,把不应由政府行使的职能转移给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3)建立一种“行政搭台+市场拉动”的新型发展机制,运用广大的人群消费资源,吸引社会各商界、各媒体的积极参与,使体育文化成为居民的自发行为和生活方式。通过运用市场经济的力量实现体育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努力构建有效政府,为新城镇化体育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需政府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与配合。
2.2.2创新群众体育活动的机制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体育文化事业的繁荣离不开创新,通过建立比赛机制,奖励、竞争机制来调动个体或集体参与群体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使城镇居民体育工作处于最佳运行状态。1)城镇主管部门在进行体育管理和开展体育活动中,除建立相应的比赛机制、奖励机制外还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通过这些实体之间的竞争,用创新的精神发展群众体育。2)积极建立群众体育的造血机制,改变体育部门“关门办赛、办活动”的局面,建立各种群众体育运动的实体,引导激发社会的实体力量,来组织举办体育活动,让这些实体能够健康有序发展。3)主管部门应为城镇体育运动提供良好保障,注重社会调研,制定一系列市场规则,应用社会,网上公开的申办制,以扩大社会的参与面,通过竞争申办等机制的创新,激发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体育活动由协会、俱乐部、企业等社会组织承办、协办和冠名的模式。以重大节日与长假体育和日常体育三个体育生活圈,营造出“节日办体育,体育是节日”的良好氛围,体育文化事业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篇9
班级口号:每天成长,每天快乐。
班训:认真学习严守纪律团结礼貌服务创新。
班级情况分析:
孩子们来到上教实小学习已有一年,从原来的“喜芽儿”长大为今天的“绿苗”。孩子在很多方面都成长很快,如:
1、很多孩子心中有他人,心里爱老师,爱班级。
2、有遵守学校纪律的意识,不少小朋友能懂得谦让。
3、养成了良好的作业习惯、写字习惯,字迹端庄。
4、能积极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积极加入每天的学习生活中。
5、多少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能认真参加每天的十分钟劳动。
6、能把学校生活、学习生活看成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
7、天真、充满着稚气与好奇又富有着幻想和求新意识。
存在问题:
1、个别孩子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缺乏自控性;
2、班干部以身作则的意识和管理能力都不太强;
3、自我满足的心态使部分学生止步不前。
4、行为规范上,很多细节的地方不注意。
学年目标:
因此根据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为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及积极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我在本学期想通过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小组活动,规范训练,使班级成为大家的艺园、学园、家园、乐园。
工作重点:行为习惯和学校兴趣的养成。
行为规范方面: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每天带好手帕、茶杯,每周剪一次指甲。
2、培养他们养成吃饭安静,饭粒不掉在餐桌上的好习惯。
3、规范做好眼保健操、课间操。
4、节约用水、用电,养成良好的饮水、用餐及随手关灯、关窗的习惯。
5、培养自理能力,学会主动整理自己的书包、课桌及抽屉。
6、课间活动文明、守秩序,不大声说话、不吵闹、不追逐。
7、上课铃声一响,能静等老师来上课。
8、乐意并主动地为班级做事。
9、做到拾到东西要交还失主,不随便碰别人的学习用品。
学习习惯方面:
1、每天带齐学习用品,及时做好课前准备。
2、课桌上摆放整齐,椅子随手摆放整齐。
3、认真完成每天的口头、书面作业,养成及时交、及时订正的习惯。
4、爱护学习用品,不随便撕扯作业本、橡皮等。
5、上课善于思考,大胆创新,并能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发言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认真写好每个字,能看清每个笔画、每个字所占位置。
7、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
8、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生活习惯方面:
1、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2、能自己整齐地叠放衣服。
3、能注意天气冷暖,根据老师要求穿着。
行事历:
九月份:
1、暑期工作总结、开学准备(班级文化建设:环境布置、班级风采录)。
2、教师节活动:开展我给老师表心意活动。小朋友通过为老师做一件好事、送老师一件小礼物、说几句礼貌温馨的话语,表达对老师节日的祝贺。
3、族月教育主题活动(9/26召开“中国,我为你骄傲”主题会):
结合胜利60周年纪念日,精心开展民族教育宣传月活动,加强学生
国家意识、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提高社会责任感。、
l上一堂民族精神专题课
l讲一个名人的故事。
l看一部电影。
l出一期黑板报。
l举行“中国,我为你骄傲”主题会,通过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怀,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确立远大的志向。
(1)、学生收集各类资料,准备参与的节目。
(2)、教师设计活动方案。
(3)、学生进行各类彩排。
4、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
5、开展上教实小“一日常规”宣传活动(午会课宣传、每日的诵读)
6、做好长假安全教育工作。
十月份:展示月
1、结合学期“感恩教育”三部曲,开展“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的宣传教育活动,增进两倍之间的情感交流
l了解重阳节风俗
l唱一首歌
l做一张感恩卡
2、以10/13队庆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队建活动,积极引导,自主能动。
l班级文化建设的展示
十一月:读书月
1、以民族精神教育为主题,以童话、古诗为主要内容,积极参加举办学校第九届读书节,开展“民族精神伴我行”“五个一”读书活动:
l举行一次童话故事比赛
l进行一次诵读古诗文的表演
l开放一次读书俱乐部
l举办一份读书小报
l开展一次读好书交流活动
2、积极准备中队主题会的展示。
3、完成班级网站修改极其补充,准备展示交流。
4、组织学生的秋游活动,做好活动前期的纪律教育极其活动资料的积累。
十二月:健身月
1、积极参与学校第九届体育节,通过“活力男生”“活力女生”挑战赛和文艺表演,充分调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积极性,让他们在趣味的活动中分享体育活动的魅力。
l游戏挑战赛
l能力挑战赛
l形象挑战赛
l歌声挑战赛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考察活动。
3、进行“魅力学习之星”评选活动。
4、参与学校“魅力爸爸”、“魅力妈妈”评选及交流活动。
5、根据家长开放活动的主题,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
6、织班级迎新活动。
一月份:挑战自我月
1、行规示范班、合格班申报小结。
2、复习动员,让学生有挑战自我的信心。
篇10
1学校体育文化内涵
文化是一个泛泛的概念,然而,加上学校体育的前缀则有着特定的含义,它既有学校与体育的特质,同时也涵盖了两者的相互关系。对于学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学者们给出了多种解释,本文通过对前人关于学校体育文化概念的梳理与分析认为,应该根据不同的学校体育文化性质与背景去理解。首先,学校体育文化对于学校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西方,部分高校以体育教育为首,称之为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展示学校形象、凝聚教师向心力、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譬如牛津与剑桥大学一年一度的皮划艇比赛。其次,学校体育文化是学校的体育服务行为,是对学生的一种责任态度。通过在学校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及学校自身的体育环境塑造的一种群体文化教育行为。[1]大而言之,展示了学校的育人准则、培养计划、管理手段、道德标准、文化氛围和校园生活方式、内容等[2],涵盖了体育在学校建设的全部内容、形式、价值和特征,是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最广义的概念。从学生角度看,则是培养学生身体健康的文化行为能力,提供知识、技能教授和进行身体活动的环境场所。最后,从微观文化视角上分析可以将学校体育文化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截面:其一是表层(外显)的物质文化层,包括学校体育建筑环境、体育场地器材、体育人群、体育商品等方面;[3]其二是中间的学校体育制度层,即学校体育行为文化层,包括体育教学模式、健身锻炼、运动竞赛、健身娱乐项目、体育行为的制度、法规等内容;其三是深层学校体育文化,即核心的精神理念层,主要体现在体育的观念、精神、道德风尚、群体意识、知识和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等方面。[4]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学校体育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以各所学校特有的文化导向、社会辐射、地域特色等诸多功能,在完成学校传播优质文化、锻造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学生体育与健康理念和精神面貌等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综上所述,学校体育文化就是通过学校的体育服务功能所呈现的一种文化力,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所处地域的文化特征。
2学校体育文化的地域特征分析
学校体育文化有着浓厚的地域特征,与地理历史学结合可以成为一门学科,与生活风俗包容会形成一种文化形态,在时间维度上又是一项“传统”,以及学校区域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因此,学校体育文化与地域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特征。
2.1地域性
学校本身具有地域性,是某特定地域特征所独有或独创,以学校为源头性地向外扩散,并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发展,文化区会不断变化。对于学校体育而言,不同的地域应该开发具有地域独特性的课程,将社会风俗、思维习惯、道德传统和价值观念等隐性文化融入其中,经过加工改造成为自身特有的体育运动文化,同时学校也应为本地的经济与社会服务,开发和创新本地的地域文化资源,立足于为人类服务。
2.2多样性
学校体育文化的地域性使其具备了文化多样性的特质,不同地域学校体育文化的多样性代表着人类适应周边环境的一种超越的样式,这是一种生存的经验和智慧,是多少年传承的结果,对于学校体育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样性的存在,可以使不同地域的学校在相互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学校体育文化中的优秀经验,摒弃落后、劣质文化形式,既发展了自身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又不拘泥于地域特有形式,更好地解决了地域文化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可以使人们消除地域偏见,达到更为广泛的社会认同,实现天下大同。[5]学校体育文化的地域多样性存在和繁荣,不仅是当地人生命存在力求保持和优化的要求,而且是学校体育文化共同体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在要求。
2.3层次性
学校体育文化在空间地域上存在着层次性的特点,随着学校体育核心的向外扩展而影响力逐渐减弱,甚至出现两种学校体育文化的重叠,从而诞生出新的学校体育文化形式。也许在主流校园文化中,学校体育呈现出某一项目的文化特质,但经过当地其他学校的交流与学习会呈现出类似的分流,也许是正迁移或创新该项目等等。学校体育不同层面的划分,是地域学校体育文化丰富多样的表现,也启迪我们应针对不同层次(人群、地域、生活习惯等)开发符合不同层次的项目、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构成完整的文化体系。地域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地域文化与体育文化的内涵,发挥地域文化在学校体育中的作用。然而,地域文化特征对学校体育文化的影响既表现为积极的一面,也表现为消极的一面。地域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随着时间和空间在不断地变迁,也可能由于自身文化的发展和域外文化的影响而更新、变化[6]。因此,基于地域特质下的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既要保持本地文化的相对独特性,又要合理适当地吸收域外文化的合理成分,在建设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现状
学校体育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中既有横向的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项目之间、学校之间、国家之间的传播与交流,也包括纵向的传承、比较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客观的和主观的问题。
3.1物质层面
第一,学校体育文化发展资金极度欠缺。由于地域经济文化差异,各地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常常遭受到体育文化建设资金紧缺的压力,社会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在体育文化建设上投入的资金也在逐年增加,以及学校体育设施的老化急需现代化设备更新[7],导致各地学校体育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学校体育文化发展。第二,体育师资配备严重不足。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进行转型时期,素质教育的普及、科学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文化事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亦严抓体育教学,创新体育项目,加大学生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建设力度,但随着学校招生数量的扩大,现有的体育教师根本无法满足在校学生的体育文化需求,何谈体育社会服务能力,严重影响了地域体育文化的发展。第三,基础体育设施条目单一、陈旧、混杂。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与设施是根本,没有教师与教学,何谈体育教学。然而部分地区学校领导狠抓教师教学业绩,缺乏对体育教学器材的重视,导致学生学习单一化。更有部分学校体育器材简单、陈旧,根本无法满足体育教学要求,譬如山西一农村小学篮球架是一根木头和编织框制作而成,既简单又危险。还有部分地区体育场馆、设施混杂,多种项目器械共同使用,很容易出现伤害事件。体育设施的欠缺严重地限制了地域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更造成了地域体育文化的发展差异。
3.2制度层面
其一,管理缺乏科学性。体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学校职能部门的体育管理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只是一味追求在校学生的升学与就业率,重视学生的生源和填鸭式地进行着文化知识教育。对文化教育而言,体育就是学生在打发时间,耽误文化课学习工夫。因此,学校领导不会将体育教学列入重要学科建设中,它的管理也仅停留在表层的教学工作上,以及学校高层领导中不会有体育管理者担任,更有甚者便是体育组的工作计划放在学校领导办公桌一年时间无人问津。其二,体育课程设置随心所欲。鉴于学校体育管理上的混乱,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也出现了众多问题,体育课根据教师的教授能力设置,有什么项目的教师开始什么内容的体育课程,学生学习内容过于单一,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再者过分强调体育技能的模仿学习,缺乏对学生体育基本知识的教授,导致很多学生在几年的一个项目学习之后还看不懂一场的比赛裁判规则,也有一些学校将体育教学纳入学校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没有设定长远的规划、正确的目标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制度层面的欠缺都限制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3.3精神层面
理论上,学校是知识传承的圣地、人类理想的天堂,教师是天使,学生是受益者。然而,在实际学校教育中,体育教师是最低等的教学者,享受着“打折后的优待”,干着杂活、累活,又遭人看低。作为学校体育教学和文化知识传播的教师,常常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技术影响着一批批的学生,却无法享受同样的礼遇,这样就大大地削弱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严重妨碍了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学生层面上,由于长期接受应试教育的学习,学校体育教学根本实行不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的普及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只是为了配合升学率或应付升学考试而进行的单项训练,学生正常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经常停掉或被文化课、实训课占用。同时,受社会轻视体育的影响,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到体育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难以养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和形成终身体育思想意识。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域学校体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物质与精神财富结晶,需要各地学校加以传承与保护。[8]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学校体育文化的物质、制度和精神建设,主动走入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结合“引进来”“、走出去”模式,强化学校体育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血肉联系,实现共赢。
4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发展对策
4.1制定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
学校体育文化代表的是一所学校,甚至是一个地区或国家,是学校、地区、国家人文素养的最好体现,在竞技体育中体现为激烈的拼搏,群众体育中体现为寿命与健康的状况。因此,地区与学校必须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科学合理地设计我国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制定学校体育总的发展战略,同时结合本地区、校区的实际情况,取他校之所长,建立属于本校的体育文化实施与评价体系,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制度,完善职能部门的督导与考察工作。在这个设计中,要从能够满足学生与周边人群的体育文化需要,满足现在与将来工作、生活需要的实际出发,融入健身、娱乐、终身、合作、平等、公平的体育精神,借助课堂主导与课外自由的体育教学形式,打破现有的考核评价体制,全面关注学生学习与运用的评价手段,打破年级与学年选项课的态势,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接受能力、参与的主动性、身心特点等让学生选择初期可以“随心所欲”,直至完成对体育学习的喜爱与坚持;同时还要给教师发挥科研与创造能力的机会,让教师们接触和研究学科前沿知识,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
4.2创设优质和谐的学校体育环境
作为体育文化建设表层的学校体育生活环境,是外在的、显而易见的学校体育建设成果,学校体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习的动力[9],学校体育环境更是区域人群、学校师生荣誉感与向心力的体现,也反映了学校的精神文明状况。首先,要有充分的现代化体育训练场馆设施,分类项目的训练室、种类繁多的体育书籍馆、经常更新的体育宣传栏、智慧特色的学校体育装饰物,这些都是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与载体,也是实施学校体育教学的保障。其次,必须要有优质的学校体育教师团队、学生团体、俱乐部、协会等机构设置的软环境,教师团队要经常接触社会前沿的训练方法、教学手段、文化知识等,学生团体要经常性地代表地区或学校参加各类体育赛事,在比赛中学习,在学习中参赛,俱乐部与协会应该被学校高度重视,成为学生在校强化自我的重要方式。第三,有效发挥地域性体育项目特色,将其中优秀成果引入校园,在原有竞技类体育项目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创新,相对而言地域性、民族传统性项目更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向主动、积极地学习,培养琦独立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创造、创新能力。
4.3健全学校体育组织实施制度
学校体育是涉及人的活动,活动范围大,影响面积广以及体育活动本身的多样性特征,导致学校体育管理的难度相应地增加。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各部门协调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制度,引进优秀体育管理人才,改进管理理念,并根据各地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落实。[10]同时,完善各项学生体育组织机构,让学生也能参与到学校体育文化制度建设中,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学生成立各种体育社团,营造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发挥学校体育部门、学生会、团学、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等组织的作用,共同推动学校体育文化的开展。各校体育部则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学生课堂与课外体育锻炼情况,制定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和体育文化知识的教学目标、任务、手段、评价体系,更要以体育教师的拼搏坚韧精神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4.4锻造积极健康的体育精神
学校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一样,当体育锻炼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它代表的就是一种精神和信念,已经融入到人的身体中,不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体育,而这需要一个递进的过程,需要从认识、了解、摸索、喜欢、热爱、忠实体育,最后成为体育文化的“传教士”。学校作为学生认识体育文化的起点,对于人类体育的更好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学生的体育文化价值观、道德观念、心理行为等,通过接受学校体育教学的学习,学生的体育观逐渐从感性认识递进为理性分析,慢慢从整体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这就需要学校体育中做到:第一,做好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体验的整体规划方案,从本质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价值观;第二,日常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组织、有计划、全面地进行课堂与课外活动,并组织形式多样的学校体育文化节,使学生在文化节中认识本地或异地优秀体育文化,拓展知识面和接受外界多元化体育知识;第三,以学校为单位或者学生个人名义,邀请国内外、地区的优秀体育教育者、文化学者、运动员等开展系列体育知识讲座、报告、学术研究等,加强校内外体育宣传力度,拓宽学生体育文化视野,[11]启迪心灵,让学生真正地了解体育、接受体育、参与体育、乐享体育。
5结语
- 上一篇:对口支援帮扶工作总结
- 下一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市场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