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概念范文

时间:2024-02-22 18:0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护理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护理概念

篇1

【关键词】 护理干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8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1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参见研究的患者来自我社区自2010年2月到2012年1月间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共计97例,均资源的参见此次的研究。患者都被确诊为高血压且行药物治疗,97例患者这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中有烟酒史患者42例,患者年龄在48-82岁,平均年龄58.3±5.8岁,高血压病程在3-28年,患者中有冠心病、支气管炎、糖尿病、脑梗死等合并症。常规组和干预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常规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性的护理措施。

1.2.2 干预护理组 在常规的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为期3月的护理干预。主要护理措施有:为患者宣传讲解糖尿病的知识,让患者及其家属清楚糖尿病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护理办法;1-2周为患者行健康教育的授课,主要包括日常饮食,运动、合理用药指导、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办法、卫生行为的矫正等方面的知识;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其体重,运动计划、血压监测计划、情绪及心理调节计划,可以采取面谈示教、电话指导等措施,并建立患者执行情况记录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适宜的指导;充分的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及心理情况,个体化针对性的做科学的心理疏导和护理;1-2周到患者的家中进行探视,评估当前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就医及服药等情况,做专门的记录。

1.3 护理效果评估标准[4] 对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生活质量的评定按照生存质量见表进行评估,主要有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四个方面,每项指标的总分为100分,并测定患者总的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分为优、良、一般、差、很差5个等级[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X2检验。

2 结果

2.1 干预组在护理干预之后在卫生行为即锻炼、膳食、监测等方面明显地要优于常规组,两组存在的差异及每组在干预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干预组在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好于常规组,详细结果,见表2,两组生活质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进行性发展,对于血压的控制非常不易,常常会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十分的显著。该病受到患者的遗传、生活习惯、膳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也作为一种心身病,非药物治疗法现在在社区或者综合性医院都得到普遍的重视。一个正常的社会人的生活质量指的是其在社会生活及日常生活中所具备的功能和感觉,是囊括生物医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综合性概念。在社区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体指其对自己目前的物质生活、精神状态、健康程度、生活环境等诸多方面的满意度的感觉及评价。老年人作为特殊的人群,在护理干预中会有很多难以避免的问题,针对患者年龄、个性、文化水平等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可以明显地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恐惧的情绪,增强患者对生活的希望,提高患者克服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新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和卫生行为,有效地控制血压的水平,减缓甚至消除高血压,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显著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护理干预的有效措施可以让患者改变其以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卫生行为,让患者及其他的健康人都有了一定的自我保健意识,提升了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也增加了治疗的效果,将血压保持在一定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护理干预让患者清楚地了解到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演变的过程及改变过对人体的危害和预后的护理,患者能动性地积极控制血压,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恶化,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月仙.护理干预在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51-52.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1.36.119.

[2] 肖元满.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2):121-123.

[3] 付丽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J].中国医学创新,2010,07(21):137-138.

[4] 张珍.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22).

[5] 阙秀芳.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J].内科,2012,07(3):318-319.

[6] 张红梅.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6):26-27.

篇2

关键词:社区护理工作独特性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46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317-01

特殊性社区护理是适应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需要而逐步发展的,因此,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术上看,它既是护理专业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将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结合在一起的一门新兴学科。笔者通过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从事20多年的医院护理和近几年的社区护理实践的对比,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护理者,应熟悉和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了解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这对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概念

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一词源于英文,也可称为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根据美国护理协会的定义,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社区护理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

2社区护理的特点

社区护理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因此,社区护理既具有公共卫生学的某些特点,又具有护理学的某些特点,但与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相比较,社区护理在以下四个方面更为突出。

2.1以促进和维护健康为中心――社区护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所以预防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

2.2面向整个社区人群社区――护理的对象是社区全体人群,即包括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

2.3社区护士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在社区护理过程中,社区护士往往独自深入家庭进行各种护理,故要求社区护士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高度的自主性。

2.4社区护士必须和其他相关人员密切合作――社区护理的内容及对象决定社区护士在工作中不仅仅要与卫生保健人员密切合作,还要与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密切协调。

3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3.1社区护理客体方面的特殊性。

(1)深入社会。社区服务对象是社会基层,社区护理是一种公益型服务,它不同于医院护理工作,医院护理的对象是患者,而社区护理对象是社区的每一户、每个人以及一些公共场所。因此,社区医护人员是深入到社会基层,直接面向社区居民群众的。

(2)关系多样。社区居民是相对稳定而又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的客体,另外年龄结构和健康状况亦不同,所以每人的护理需求也不一样。因此,上述情况决定社区护理工作的人际关系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又不同于医院护理医患关系的临时性、短期性和个别性,而是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反复性和全局性。因此,社区医护人员的热心服务、任劳任怨、持之以恒的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

(3)区别一般。老人、儿童、残疾人、特困户等卫生健康问题深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而妇女健康直接影响到孩子健康,这群人应成为社区护理服务的重点对象。

(4)预防保健。社区护理不仅是医疗护理,而是将医疗护理、预防、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从而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卫生护理服务。

3.2社区护理主体方面的特殊性。

(1)以健康为中心。要求社区护理机构具有“多功能”,社区护理的主要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使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教育的方法,直接对社区内个体、家庭和群体提供协调、连续的护理,使居民达到健康。社区护理是以维持和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医院临床护理多以恢复人的健康为主,而社区护理不是单纯治疗护理患者,而是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并受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承担所辖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社区护理一般具有社区健康教育、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家庭护理、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心理卫生与精神保健、患者临终服务以及患者入院前急救护理等服务功能。

(2)以群体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成为“全科护士”,社区护理的基本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而不单是个人和家庭,因此,社区护理工作就要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然后解决这一群体中主要的健康问题,即使社区护士照料个人与家庭,也是帮助整个人群解决健康中的一项工作。社区护士的工作任务是从一个患者扩展到照顾整个人群[2]。因此,这就对社区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业务素质要求。一个合格的社区护士应当能充当照顾、教育、咨询、组织、管理、协调、合作、观察、研究等多种角色。在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条件下,社区护士充当角色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则取决于她的知识、技巧和灵活运用情况。

(3)以“独立”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具有自主性医院护士经常是在医嘱下进行工作的,而社区护士则因社区护理工作的管理层次少,工作范围广,经常处于独当一面、单独执行任务的状况。许多工作从准备到操作,从实施到结束,都靠自己去把握。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4)“以人为本”。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医院护士接触的除患者外,主要是院内医务人员,但社区护士除医务人员之间要配合外,社区护士还要与当地行政、福利、教育、企事业以及社区居民等很多人员联系。只有尊重别人的意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人员合作,才能做好社区护理工作。因此,一名社区护理人员不仅要有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社区工作经验,还必须要具备强烈的人文感情和执着的敬业精神。

参考文献

篇3

社区护理是指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的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及人群提供的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在各地已蓬勃发展,但由于我国社区护理保健工作的发展起步较晚,从理论到实践上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通过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的理论学习,结合自身从事十多年的护理工作和近几年的社区护理实践的对比,深刻体会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护士,应熟悉和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和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这对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促进社区护理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1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以及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宣传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服务。

1.2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保护和促进三方面的内容①预防是指防止疾病和伤害的发生,具体体现在社区门诊及家庭病床等护理服务和参与周期性体检、消毒、防疫、预防接种等保健活动上;②保护是指保护居民免受环境中有害物质的侵袭。具体体现在担负社区签订服务合同、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禁止公共场所吸烟、检查饮水和食品卫生、限制社区居室装潢环境污染等卫生管理工作;③安排一些活动促进社区居民健康,具体体现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一些全面健身的有益活动以及宣传计划生育和一些卫生保健常识。

1.3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为社区范围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和每一个公共卫生场所。

1.4社区护理的必要性一是随着人口的变化,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出,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区保健需求;二是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社区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三是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家庭结构扩大化,一对夫妇应照顾4位老人,这就需要“简、便、廉”的社区护理服务;四是目前医疗费用高居不下,居民难以承受,加之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这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也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2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2.1社区护理主体方面的特殊性

2.1.1以健康为中心,要求社区护理机构具有“多功能”社区护理的主要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使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教育的方法,直接对社区内个体、家庭和群体提供协调、连续的护理,使居民达到健康。社区护理是以维持和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医院临床护理多以恢复人的健康为主,而社区护理不是单纯治疗护理患者,而是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并受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承担所辖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2.1.2以群体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成为“全科护士”社区护理的基本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而不单是个人和家庭。因此,社区护理工作就要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然后解决这一人群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即使社区护士照料个人与家庭,也是帮助整个人群解决健康中的一项工作。社区护士的工作任务是从一个患者扩展到照顾整体人群。因此,这就对社区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业务素质要求。一个合格的社区护士应当能充当照顾、教育、咨询、组织、管理、协调、合作、观察、研究等多种角色。在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条件下,社区护士充当角色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则取决于她的知识、技巧和灵活运用情况。

2.1.3以“独立”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具有自主性,医院护士经常是在医嘱下进行工作的,而社区护士则因社区护理工作的管理层次少,工作范围广,经常处于独当一面、单独执行任务的状况。许多工作从准备到操作,从实施到结束,都靠自己去把握。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1.4“以合作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医院护士接触的除患者外,主要是院内医务人员,但社区护士除医务人员之间要配合外,还要与当地行政、福利、教育、企事业以及社区居民等很多人员联系。只有尊重别人的意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人员合作,才能做好社区护理工作。

2.2社区护理客体方面的特殊性

2.2.1预防保健,扩大了社区护理服务的内涵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而进行长效式的护理活动。因此,社区护理不仅是医疗护理,而是将医疗护理、预防、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相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从而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卫生护理服务。

篇4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区照顾探析

Agedpopulationandcitycommunitycarepatternanalyse

XuZu-rong

(HangzhouAcademyofSocialSciencesHangzhouZhejiang310006)

Abstract:Underagedpopulationoftheglobalagedbackground,communitycarebecomesakindofmainstreamgraduallyliveinretirementpattern.Theagedpopulationofourcountryandold,familycareweakfunctionmelttomakethedailylifeaccommodationproblemofoldpeopleprotrudingshow,developingcitycommunitycarehavebecomecommonrecongnition.Thispapersuggeststhroughcaretheanalysisofdemandforthedailylifeofoldpeopleonthebrieffoundationofelaboratingcommunitycaretheoryandoriginthatnow,ourcountryhashadthebasicconditionthatdevelopscitycommunitycare,preliminaryexplorethegoalpatternofcitycommunitycaredevelopment.

Keywords:theagedpopulationcommunitycareanalyse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老年人口规模的日益膨胀,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社会对老龄问题更为关注,其中老年人口的养老护理问题更是所有老龄问题的热点与焦点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1.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凸显

由于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步伐极为迅猛。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6299万增加了2512万,比重比1990年的5.57%上升了1.39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已从成年型步入了老年型。[2]杭州市“四普”时,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总量为61.8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61%,“五普”时,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84.3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26%,预计到2010年将达总人口的16.90%,到2020年将增长到24.99%,即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根据预测,在2030年左右,杭州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达到高峰。[3]

人口老龄化会增加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照顾的需求程度:就个体老化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心理功能会逐渐衰退,甚至会患有各种慢性疾病,从而降低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他人的依赖程度就会提高。与人口老龄化如影随形的人口高龄化会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越发凸显出来,一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老年人超过75岁以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会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会上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往往就会下降,从而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对日常照顾、生活护理等各种服务的需求。

2.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

在整个老年人的照顾系统中,虽然家庭是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需求的主体,但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家庭照顾能力已经受到严重削弱。

(1)从家庭的结构和规模来看,传统的几代同堂的大家庭正在日益减少,而由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正在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主体模式。从全国“五普”数据来看,有80.23%的家庭户为四人及四人以下户。[4]杭州市家庭户均人口由“四普”时的3.35人下降到“五普”时的2.98人,减少了0.37人,比全省平均数2.99人、全国平均数3.44人分别少0.01人和0.46人;一人户和二人户的比重分别由“四普”时的8.29%、14.59%提高到“五普”时的13.13%、22.33%。[5]

(2)由于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家庭养老护理功能日益削弱。庞大的老年人口加上在21世纪必须面对的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家庭结构的变化(“四二一”的家庭人口模式),以及仍在完善之中的社会保障制度,打破了固有的家庭养老模式。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老年父母可能不再与他们的成年子女住在一起。居住上的代际分离倾向虽然并不一定妨碍成年子女照顾父母,但地理上的隔离在客观上会给成年子女照顾老人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家庭规模小型化致使家庭内能够照顾老人的人手减少,每个家庭成员照顾老人的负担将会加重。

(3)从家庭照顾者的状况来看,许多调查发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顾者主要是配偶和子女,但提供主要照顾的老年配偶本人的健康状况也十分令人忧虑。[6]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传统上作为照顾老人日常生活主力的女性已大规模地加入了劳动市场,这使女性为老人提供的照顾越来越少。此外,工作的流动性和激烈的社会竞争使不少子女陷入了“事业人士”的社会角色和“孝顺子女”的家庭角色的冲突,许多子女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根本无暇照顾老年的父母。

3.养老护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滞后

社会养老护理机构在现实中并不受老年人的青睐。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是大多数老年人希望在家养老护理;二是社会养老护理机构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养老护理条件好的收费就高,而条件差的服务质量又不好。许多调查显示,老人一般只会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身边又无人照顾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去养老护理机构,只要不是迫不得已,首选的还是家人照顾和社区上门照顾。[7]

二、社区照顾的概念与起源

1.社区照顾的概念

“社区照顾”在西方国家是一个被广泛运用的概念。苏珊·特斯特认为:最广泛的社区照顾,包括室内保健、居住地保健和福利机构服务、家庭外医疗服务、日间照管服务,以及有助于保证老人生活质量的社交的、休闲的和教育的设施等等,换句话说,社区照顾包括了对居家老人的所有照顾。[8]

在完整的意义上,社区照顾是“社区内的照顾”(careinthecommunity)和“由社区来照顾”(carebythecommunity)两方面的结合。它既包括由政府、社区甚至市场化的企业等各种非营利和营利的社会服务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也包括由社区内的居民提供的非正式服务。我们可以将“社区内接受照顾”看作是动用外来的专业人士提供的正规照顾,而“由社区负责照顾”则是依赖家人、朋友、邻居及社区内支援者提供的非正规照顾。理想的“社区照顾”应该能够同时融合“社区内接受照顾”及“由社区负责照顾”两种概念及策略。[9]

本文将城市老年人的“社区照顾”界定为:在国家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下,以社区为依托,为满足日常生活自理有困难的城市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而提供的养老服务,包括建立和发展老年福利设施、开展居家照顾、日间托老服务等一系列的照顾项目。包含两层涵义:①不使受助者脱离他所生活所熟悉的社区,在本社区内进行服务;②动员社区力量,运用社会人际资源(包括正规照顾资源与非正规照顾资源)即社区支持体系开展服务,终极目标是协力让受助者尽量维持在社区内,过最大程度的独立自主的生活。

2.社区照顾起源

社区照顾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最初是针对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实施住院式集中照顾,较好地解决了被照顾者的日常生活需要,但是政府的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同时由于使他们脱离了长期生活的社区,精神生活难以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开始逐渐改变住院式照顾,推行社区照顾。社区照顾使被照顾者能够像正常人那样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里生活,而不再产生被抛弃感,从而受到了普遍欢迎,成为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社区保障的一个范例。

英国社区照顾模式的变化与发展,与西方福利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普遍反思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基本一致。随着福利国家政府对福利给付系统与服务系统庞大开支的不堪重负,以及来自意识形态观点对福利国家的批判,越来越多的私人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参与提供社会福利产品和服务的行列,政府提供社会福利的给付与服务方式开始采取与私人的、营利性组织合作。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提高,有服务需求的人群越来越多,服务体系运转的资源就成为重要的问题;而节约资源的最好方式就是正规与非正规的服务的结合,市场与非市场的运做的结合,这就是“混合福利经济”(mixedeconomyofwelfare)的核心内容。[10]“混合福利经济”意义上的社区照顾是“由社区负责照顾”,提倡志愿、非正式与商业部门共同负起照顾的责任,主张志愿部门与地方政府应扮演主要角色,特别在许多地方政府没有责任提供的方面,志愿服务部门是最主要的提供者。1980年以来,英国社区照顾政策日益完善,建立了一整套新的服务框架,其基本精神是经济效益与管理,主张福利产品的供应可以来自四方面:国家、家庭、商营部门和志愿机构。

三、发展城市社区照顾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社区照顾模式的现实意义

强化社区照顾服务功能,建设和发展社区照顾,对于我们“未富先老”的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1)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养老护理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因此,社区照顾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解决老年人养老护理问题的最佳途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完善社会养老护理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社会保障事业近年来虽有长足的发展,但相对于人口老龄化加速过程中大量增加的照顾需求,其养老护理规模和能力又显得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老年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老年福利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现实需要有很大差距,现有社会养老护理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足要求。同时,随着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和政府机构改革、转变职能,企业剥离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转移出来的服务职能,大部分也要由社区来承接。因此,社区照顾是我国社会养老护理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3)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

完善的社区照顾服务应该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学习教育、健身娱乐、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生活援助、参与社会等职能,而不是单一的养老护理。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要求,更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养老护理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和道义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养老护理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社会风尚,使社区老人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中安度晚年。

(4)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措施

我国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铃化社会的,如此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承受如此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决定了我国不能象西方国家那样由政府包办养老护理福利事业。即使在属于较发达地区的杭州市,近年来养老保险基金也出现了收支结构失衡与有效支付能力下降的现象。养老保险基金的储备期越来越短,社会养老金的支付面临“空洞”的危险。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就是在设计“统帐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时,没有考虑到巨额的转制成本。目前是由“统帐”制度中社会统筹部分的保费收入来消化,用现阶段的资金去完成原来现收现付的目标,去支付已经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实际造成了“空帐运行”的现象,即转制成本的填补实际上还是来自于代际之间的转移。这无疑损害了就业者的利益,产生双重负担,显然与“统帐结合”的养老模式设计的合理性相违背,也无法来应对杭州市人口老龄化发展对社会保险制度的需要。[11]强化社区为老服务功能,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同时也为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营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为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2.社区照顾模式的优势

社区照顾模式的优势体现为功能的全方位性、资源的多元性及体系的多层次性、开放性和优势互补性。

(1)社区照顾功能的全方位性

社区照顾功能的全方位性,就是满足老年人在养老护理过程中的各方面需要:一是物质经济上的供养需要;二是生活照料和护理上的需要;三是精神支持的需要,包括情感上的慰藉、充实精神生活的娱乐和教育、老年生活调适的心理辅导、应激——应对社会支持等;四是保护生命的需要,包括医疗服务和治病药物的使用。

(2)社区照顾资源的多元性

在传统家庭照顾模式中,对老年人的经济奉养、生活照料和精神关怀由家庭提供,家庭是完成养老护理功能的资源所在,而社会化照顾模式的特点是社会提供养老护理资源。此两种模式的养老护理资源均是单元性的。与我国现今社会经济发展形态相适应的社区照顾模式,其完成各方面养老护理功能的资源既来自个人、家庭,也来自社区、政府,因而是多元性的。社区照顾资源包括社会保障、社会保险、家庭供养、个人储蓄、自我供养,涉及国家、社区、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

(3)社区照顾体系的多层次性、开放性和优势互补性

社区照顾根据老年人的具体生活状态、条件和需求,合理分配资源,规划设施,择取方式。

社区照顾的“家”概念,不再是仅由亲缘关系成员所组成的狭义的家庭概念,而是在生活功能上,扩展到其所处社区的广义的家庭概念,在这样的“社区——家庭”环境中,社会人际关系层次更多,人际交往互动方式更为多样,更能满足人际互助与沟通的多元需要。居住条件好、子女照料较周到的老人在家中养老护理是居家养老护理;居住条件差、子女照顾不好或是失去亲人的老人,由社区向他(她)提供具有家庭氛围的养老护理也应归属于居家养老护理的方式;另有一些自主性较强的老人,不愿麻烦或“连累”子女、亲人,而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前提下愿意住在设施良好的社区照顾场所中摆脱家务牵累、休闲养性、安度晚年,也不失为一种合适的居家养老护理方式。本着以老人为中心的原则,养老护理方式的择取不必固守不变,应该是动态发展的。从根本意义上应该确定的是,社区照顾模式的“家”不是一个物理空间概念,而是具备人际关怀、情感交流,同时具备物质养老护理和精神养老护理条件的社会环境。

3.基本健全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的社区照顾理念逐渐演绎为我国政府对老年人社区养老护理导向的一些前瞻性思考和计划。1993年8月,民政部等14个政府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该文件提出:到本世纪末,基本建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服务门类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服务网络;85%以上的街道兴办一所社区服务中心、一所老年公寓(托老所)、一所残疾人收托所和一所以上托幼机构。目前,全国城市街道一级建立社区服务中心和托老机构的计划基本实现。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启动制定并下发了“全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该计划提出的主要任务是:在3年时间内,从中央到地方,民政部门发行福利彩票筹集的福利金(约40—50亿)和地方配套资金、社会力量投入的资金、以及街道——居委会自酬资金,总额将达到100亿元。在全国10万个社区居委会和农村乡镇新建或改扩建一批供老年人娱乐、健身、学习的福利服务设施、活动场所,以建立老年人福利服务体系。届时全国将有1.32亿老年人受益。以杭州市为例。近年来,坚持“以民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杭州市基本形成了覆盖社区居民衣食住行医等切身利益的社区服务网络。至2006年末,全市36.31万企业退休人员中移交社区管理的人数为32.89万人,社区管理率在90%以上;主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用房和预防保健经费得到进一步保证;社区医疗机构全科医师培训率达到81.37%,护士岗位培训率达到82.27%,落实了984名社区责任医师,组建了367支社区责任医师团队;主城区共有为老服务设施11681个,其中养(托)老院55所;社区志愿服务站已建成423个,组建各类社区志愿者服务队1800余支;各类社区的服务设施与服务实体的专职服务人员已达2251人,由社区干部、居民组长和各类服务组织组成的兼职服务人员已发展到15396人。[12]

四、城市社区照顾模式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社区照顾模式,既是解决城市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困难的主要出路,也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体现,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发展的必然产物。

1.发展社区照顾模式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

社区照顾要从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及他们的切身需要出发提供养老服务,所提供的服务要具有针对性和敏感度,以便回应有需求的老年人的不同需要;同时所提供的服务要具有弹性,让老年人有从中选择的余地;所提供的服务不应多过老人的所需,以免产生过分依赖社区照顾的负面后果。

(2)依托社区

社区照顾的基本思路是以社区作依托,立足社区,依靠社区。一方面要将各种养老服务设施建在社区中,尽量与社区居民的生活融合;另一方面社区要充分利用正规与非正规的照顾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支持。

(3)互助而助

社区要积极动员年轻人和年轻型老年人自愿参与社区助老服务,进行自我养老的积累。

2.社区照顾模式的基本框架

从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出发,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社区照顾模式宜分成两个子系统:一是社区居家照顾体系,二是社区养老机构照顾体系。

(1)社区居家照顾体系

社区居家照顾体系是由老年人生活的社区向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入户的或者说上门的照顾服务,使老年人尽可能延长留在家中养老的时间和在社区生活的机会,同时也是对家庭养老护理功能弱化的有力补充。社区居家照顾的对象主要是那些日常生活部分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当然日常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也可以利用社区照顾来满足他们的某些需求,比如文体保健、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居家照顾的提供者主要是社区服务机构(包括政府主办的、非政府主办的、企业性质的)、志愿者队伍以及其他形式的慈善、互助组织。

社区居家照顾体系的功能体现:①老人医疗保健中心。为老人提供送医送药、体检、康复护理、心理疏导、健康跟踪及保健教育等方面的服务。②老人家务助理服务中心。到老人家中提供各种服务,诸如给老人做(送)饭、个人清洁、料理家务、帮助购物、维修等。③老人日间护理中心。为白天缺乏家人照顾的体弱及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护理、生活照顾及社群活动,服务包括膳食、个人卫生、健康护理、护送看病等。④老人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这是集文体、教育、社交与日常生活辅助于一体的服务场所。中心除了为老人提供各种娱乐运动设施和开展一般性的文体活动外,还提供多样化的辅助服务比如老人食堂、浴室、洗衣等。此外,还提供个人辅导及老年教育,如举办老人退休讲座、养生保健讲座、养老权益的法律维权咨询,设立护老者组织及义工小组等。⑤应急支援中心。主要是开通24小时老人服务热线,建立事故预警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并紧急处理老人遭遇的各种意外生活事故,有效地进行危机的干预。

(2)社区养老机构照顾体系

社区养老机构照顾体系,是指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高、健康状况的恶化终会陷入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困境,无论是单独生活还是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其晚年生活的照顾都不是子女可以完全承担的。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通过设在社区内的养老院等专业化的机构养老设施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照顾。与社区居家照顺体系相比,社区养老机构收住的对象主要是日常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而家庭又无力照顾的老年人。服务的提供者是专门的养老机构。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社区养老机构照顾虽然也属于“住院式照顾”,但与传统的大型福利院舍照顾不同,它是分散在社区中的小型养老院,而且是开放型的,住院的老年人可以走出院舍进入他们生活的社区,这一点是显著区别于将院舍与老年人生活的社区隔离开来的传统院舍式照顾的。之所以要将养老院等养老机构设在社区内,是因为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在亲人的照顾与关怀中,是最利于身心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社区是老年人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一般而言老年人的地缘人缘观念很强,他们一般不愿意离开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网络,设在社区内的养老机构既保持了老年人与社会接触、进行正常社会牛活的条件,又可以使老年人经常与亲人、朋友、熟人见面,同时也方便家人探望。

五、发展城市社区照顾模式的具体策略

社区照顾模式是老年人养老的服务“安全网”,是保证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它在整个城市老年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应当重点发展的一个保障体系。为使其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规范和发展:

1.明确服务重点

城市老年人社区照顾应以居家照顾为主,以社区养老机构照顾为辅;在为居家老人提供照顾服务的方式上,又应以上门照顾为主,日间照顾为辅;在服务的内容上应包括家务型服务和护理型服务两大类。不论是居家照顾还是机构照顾,其主要作用都是为了弥补家庭照顾的不足,支持和减轻家人照顾的压力。

2.重视并做好健康预防,维持和保护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社区照顾模式的职能,不能再像目前一样基本上局限在补救方面,而应当同时开展预防保健方面的服务。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且有利于节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开支,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照顾压力。因此社区照顾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进行相关保健知识的教育宣传,指导其开展有助于机体功能改善和增强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康复训练。

3.制定一套衡量社区照顾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

要使社区照顾走上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是必要的工具和手段。只有有了可供测量服务水平的指标,社区照顾工作的开展才有对照的标准,才能更加客观地评价社区照顾的水平,了解社区照顾的现状,从而制定进一步的完善措施、确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高社区照顾的质量和老年人对社区照顾的满意度。

4.确保社区照顾的专业化

在社区照顾和其他社会化养老护理服务同时进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对社区照顾作出一些规定,使其具有专业特征是社区照顾得以生存发展的保障性措施和自励性措施。因为在自由竞争的商品经济条件下,专业化就是服务业的“护身符”,只有专业化才能提高社区照顾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因此对社区照顾人员尤其是专职人员进行老人护理知识和照顾技能的专门培训,将有利于提高社区照顾的专业化品质。

5.加强部门协调,整合照顾资源

社区照顾的开展不能只局限于社区内部的服务资源,而应同时加强与民政部门、卫生部门的沟通协作,在社区层面搞好与民政福利服务资源和国有卫生保健服务资源的整合。比如,可以充分发挥市级、区级养老机构与综合性医院对社区居家照顾、日间托管照顾、社区机构照顾的指导和辐射作用,促进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养老院与托老所之间的密切合作,促进上门护理服务与设置家庭病床服务的紧密结合,全方位地搞好在家老人和入院老人的照顾工作,使有限的照顾资源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参考文献:

[1]陈树强.老人日常生活照顾的另一种选择——支持家庭照顾者[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82.

[2][英]霍华德·格伦内斯特.英国社会政策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86—187.

[3]王思斌.混合福利制度与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发展[C].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研究(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

[4]王树新.社区养老是辅助家庭养老的最佳载体[J].南方人口,1999(2):32.

[5]于学军.中国老龄化问题研究[C].于学军.中国人口发展评论:回顾与展望.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5.

[6]张恺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家庭养老与社会化服务[J].人口研究,1996(4):46.

[7]中国老龄协会.中国的养老之路[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176.

--------------------------------------------------------------------------------

[1]作者简介:徐祖荣(1965—),男,浙江省杭州市人,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社会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研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41.

[3]姚凤珍、李建国.杭州市人口结构变化与老龄化趋势浅析[C].史及伟.杭州蓝皮书:2007年杭州发展报告(社会卷).杭州:杭州出版社,2007:232—245.

[4]龚静怡.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养老模式[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72—74.

[5]姚凤珍、李建国.杭州市人口结构变化与老龄化趋势浅析[C].史及伟.杭州蓝皮书:2007年杭州发展报告(社会卷).杭州:杭州出版社,2007:232—245.

[6]陈树强.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顾问题初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3):134—138.

[7]丁美方.社区照顾:城市老年人的赡养方式新选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7—70.

[8][英]苏珊·特斯特.周向红、张小明译.老年人社区照顾的跨国比较[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9.

[9]方奕霖.社区照顾概念的反思及对香港的启示[C].夏学銮.社区照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49.

[10]林香生.社区照顾与社区发展[C].夏学銮.社区照顾的理论、政策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72.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b)-122-02

1 社区护理概述

社区的概念:由一群共同地域、价值或利益体系所决定的社会群体。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地域性、人口要素、同质性、结构要素。社区的基本功能:社会化、生产、消费、分配、社会参与及归属、社会控制、相互支持及福利。

社区护理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将公共卫生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限制残障等服务,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社区护理的特点: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所以,社区护理是由基层护理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社区护理强调以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护理,是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从而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医疗卫生护理服务。开展社区护理,有利于促进护理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社区护理设备简陋,护理涉及的学科较多,护理工作主要是以1名护理人员独立来完成。

总结社区护理的特点为:预防保健为主,强调群体健康,工作范围的分散性和长期性,是综合性、可及性护理服务,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及多学科协作性。

2 社区护理的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区护理逐渐向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和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建立了完善的社区护理人员培养及教育体系,实现了工作的专业化及角色分工细化。国外社区护理的发展经历了早期发展(公元后~1895年)、正式地段访视护理(1860~1900年)、公共卫生护理(1900~1970年)、社区护理(1970~)这几个阶段。我国社区护理发展趋势:社区护理的不断推广、完善和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组织管理;完善社区护理教育体制;管理的科学、规范、标准和网络化;家庭和老年护理的发展、完善和提高;多层次社区卫生保健体制的建立。

3 社区护理的原则

持续:建立居民持久的服务关系,不因单一疾病治愈或转移而终止,良好和亲密的情谊是提高医疗保健服务依从性的保证。

全面:包括预防、医疗、护理、保健、健康教育和康复服务,并以预防为主来导向整个社区护理服务,使三级预防得以全面实施。

协调:运用社会、社区、家庭各种资源为居民进行医疗护理保健服务,提供医疗护理、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并协助开展转诊和会诊,完成对居民的完整系统医疗保健服务。

4 社区护理方式

常见的社区护理主要有以下两种护理方式:① 综合性的社区护理方式。优点:易建立专业性的人际关系,便于发现和满足健康需求,减少对社区和居民的干扰,避免人力资源浪费。② 专科社区护理方式。优点:提供详细周到的专业护理;护士容易精通业务。

5 社区护理的工作范围

传染病的防治、社区精神心理卫生保健、社区环境卫生、慢性病的防治和护理管理、社区特殊人群的健康服务、 职业卫生与护理、学校卫生保健服务、院前急救护理、临终关怀及护理等9项护理内容。

6 社区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6.1 护理人员缺乏社区护理的理念

我国的护理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的观念还未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院内护理向社区家庭护理方向转变,在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

6.2 护理人员知识陈旧,距离社区护理的要求差距较大

据我们调查,当前,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的问题,难以承担健康促进、社区保健的重任,特别是高层次的护理人才短缺,影响了社区护理的开展。

6.3 社区护理还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和理解

目前,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单纯的技术性操作上,以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到促进人的身心疾病康复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仍属于从属地位,不被社会重视,这也影响了社区护理的开展。

6.4 护理人员积极性不高

开展社区护理工作很辛苦,待遇很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直接约束了社区护理的开展。

7 发展社区护理的解决对策

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是推进社区护理工作的有效措施。社区护理是促进和维护人民健康的一种全科和完整的业务工作。它的服务不限于一个年龄群,而是视人口群体为一整体,直接提供护理给个人、家庭或团体,以使全民达到健康。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是推进社区护理的一种手段,是护士作为护理学科的专业工作者,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帮助健康人群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种体现,是护理学从单一的疾病护理向针对人身心健康问题的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拓展。

开展社区护理研究是社区护理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手段。社区护理工作者要不断总结社区护理的经验,要在社区护理的内容、方法、技术、管理以及人才培训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促进社区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8 结语

社区护理要引导和促进社区人群建立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学会基本的保健知识和技能,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合理利用社区保健服务和资源,减低和消除社区健康危险因素。一方面协助个人提高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培养自尊、建立责任感;另一方面促进社区的健康责任感。培养人群对健康的责任感;促进医疗保健资源的有效利用;增进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促进社区护理发展。

篇6

 

关键词:社区护理学;教学方法;体会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增长,社区护理已成为21世纪护理的发展方向,中国将有大部分护士走出医院进入社区开展社区护理[1],因此,培养合格的社区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社区护理学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面对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时间短、带教师资力量薄弱、社区护理实践资源较少的特点[2],为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更趋于合理,培养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应用型护理人才,笔者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社区护理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教师素质,深受学生欢迎。

现报道如下:

    1教师讲授法

    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口头语言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学生思维,表达教学情感,完成一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行为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照顾教材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抓住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把要传授的知识讲清楚,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实施自己的教学内容,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针对本门课程中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如社区护理概论,使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 

    2体验式教学

    本课程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区参观、社区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根据不同班级学生实践主题不同,安排学生到西来寺社区、南街社区、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地进行社区实践。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组织结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布局、服务内容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社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病案教学法

    社区护理中居家病人的护理、社区灾害及其护理管理部分内容多,涉及面广,不仅包括内外妇儿知识,还包括家庭护理、康复护理的知识。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医学知识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领悟,根据临床资料选择既遵循教学指导思想,又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并体现该系统疾病特征的典型案例,运用临床病案的导入引出本次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不但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而且对以后的临床工作也有借鉴意义[3]。

    4PBL教学法

    为突出社区护理岗位能力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作为激发护生学习的动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及模式,突出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如社区慢性病病人的护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学生6-8人分为一组,每一组以一种社区常见慢性病典型案例展开学习,动态评估护生知识学习的关注点,在点评时以案例为主线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把握护理专业学习的侧重点,结合案例突出系统疾病护理的共性和不同,总结归纳各种社区常见慢性病的三级预防健康教育技术,使实践教学更突出实用性。根据每次讨论会学生发言的次数、质量及资料复习书面报告进行综合评估,从基本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思路等方面进行客观性考核。PBL教学法的开展使学生善于探索、概括,能娴熟应用现代图书网络信息,具备较强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流能力; 学生可在讨论中分享他人的意见和见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自我的胆量。除此之外,PBL教学使学生更易形成正确的专业思想和择业意识。

篇7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居民为中心,社区为基础,为群众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服务。有别于普通社区的高校社区,决定了高校社区护理具有其独特性,从而对高校社区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1 社区护理的概念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它是结合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的理论,应用于促进和维护群众健康[1]。社区护理是面对社区内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团体的服务工作。应用整体护理的方法做好促进健康、维护健康、家庭护理、康复指导、营养指导、心理咨询等,通过提供连续性的服务来管理社区中个人、家庭及团体的健康。

2 高校社区护理特点

2.1 高校社区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高校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区,服务对象相对固定、主要由大学生、离退休教职工、在职教职工及教职工家属四部分组成。人群文化层次高,社会支持系统较完善,离退休处、居委会、工会、学生会等部门均可发挥支持作用,给社区护理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由于教职工及大学生构成了社区人群的主体,他们是知识分子、准知识分子,对健康的含义理解得更透彻,对卫生保健知识的需求更强烈。

高校社区离退休教职工逐年增多,老龄化严重,空巢家庭多,患病率高。而多数老年病人由家属、保姆等照顾,他们往往缺乏医疗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急需来自社区医护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所以高校社区对家庭病房、家庭护理的需求日渐突出。

2.2 健康体检工作量大:高校医院每年都要为教职工、毕业生、入学新生进行健康检查。社区护士要承担多项检查工作,同时还要兼顾正常的治疗护理,护理人员不仅要保证各项治疗护理、体检工作顺利完成,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对他们实施健康教育,使他们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健康检查,可以早期发现个体疾病,以得到及时治疗。

2.3 传染病的防治及计免工作非常重要:高校社区人口密集,特别是大学生,属于群居生活,集中居住,集中就餐,卫生条件有限。加上卫生知识的缺乏和不良的卫生习惯,很容易暴发传染病的流行,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健康。相关调查显示,传染病是大学生因病休学的第二位原因[2]。高校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抓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2.4 心理咨询、心理护理:由于高校近年来逐年扩招,教职工所承受的体力和心理压力也随之增加,在教育管理、科研、 职称评聘、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等方面都会带来心理压力,易产生心理问题;在离退休教职工中,慢性病的患病率高,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很难达到真正的治愈,他们易出现焦虑、烦躁、情绪波动等,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在校大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他们依赖性强,抗挫能力低,同时还要面对学习、就业、生活等诸多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就可能导致精神疾患。因此,社区护士必须重视对社区群众的心理咨询,心理护理工作,应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以保障社区群众的心理健康。

2.5 具有综合护理特点:高校医院分科不是很细,不论是在住院病房还是门诊急诊室,都会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各科病人,因此高校社区护理要面对多学科,多病种,年龄和性别不同的病人。体检、计免等工作呈大批量方式进行,而且护士还要深入社区完成家庭访视,社区护理等,所以高校社区护士必须具有全科护士能力,成为多面手,随时听从调遣,才能保证高校社区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3 对高校社区护士的要求

3.1 更新服务理念,提高职业道德修养:随着高校医院由医疗服务模式向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高校护理工作也随之转型为社区护理。服务对象从病人扩大到健康人群,服务范围由医院扩大到社区,工作内容从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到提高整个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所以社区护士必须摆脱旧的服务理念,适应“生物―心理―社会”新的医学模式要求,明确社区护理的内涵和职责,重视社区护理,热爱社区护理工作,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敬业爱岗,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病人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为病人服务时要做到“五心”,即对待病人热心,接受意见虚心,解释工作耐心,护理工作细心,一视同仁出以公心。“三及时”即观察病情及时,治疗处置及时,临床护理及时。尊重服务对象,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随意泄露他们的隐私。

3.2 良好的心理素质:高校社区是一个文化层次高,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群体,要想取得人们的信任,满足他们的卫生保健需求,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护士的心理素质是指护士从事护理工作的心理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护士的认知、思维、反应能力、注意力以及情态、意志、气质、性格等。在实践中护士应把所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环境的熏陶转化为自己相对稳定的内在气质,内炼修养,外树形象。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拉近护患距离,给人以平静、友善、和谐、愉悦的感觉,才能使社区的各项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3.3 丰富的综合知识:高校社区卫生服务对象的多层面性及护理职能的广泛性,决定了高校社区护士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要扮演多元化角色,这就要求社区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及内、外、妇、儿等专科护理知识,以及预防医学、营养学、康复医学等基础知识及人文社科知识。高校医院应积极开展全科护理教育,多渠道,多层次培养综合护理人才。可通过学历教育,全科护士培训,鼓励自学,进修,讲座等途径,做到医学知识要懂,护理知识要精,相关知识要博。

3.4 掌握多种技能:由高校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人员不仅要在医院完成日常的治疗护理工作,还要走出医院,进入家庭,完成家庭访视,家庭护理,健康指导等工作,因此,护士除了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外,还必须具有与人有效合作及沟通交流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组织能力等多种技能。

3.5 掌握计算机操作及网络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当代护士的基本技能,作为社区护士,更应掌握此技术。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均被输入计算机进行微机管理,通过计算机可随时了解社区居民的个人健康状况,了解病情的发展与转归,还可对社区内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统计学处理,为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直接依据,通过网络技术,可了解国内外社区护理的发展动态,学习先进护理经验,还可通过校园网对社区居民进行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的宣传活动。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社区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3.

篇8

【关键词】农村老年慢性病人 社区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49-01

农村老年人一方面对慢性疾病的认识、防治知识缺乏,另一方面农村老年人照料、护理资源匮乏、资源配置不全,缺少进行休闲活动的场地和组织资源,即使有老年人活动室、运动场所及老年人协会的农村社区,能够真正起作用,吸引老年人参加活动,丰富老年人休闲活动的也只是少数。另外农村地域广阔,人口比较分散,这就给我们的社区护理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社区护理是适应社区居民健康要求,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而逐步发展的。社区护理其发展历史不长,如果从学术上看,它既是护理专业的一个分支科学,又是将公共卫生科学和护理学结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笔者通过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从事20多年的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和近几年的农村社区护理实践,特别是农村老年人慢病的防治工作,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农村社区护理工作者,应该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了解社区护理工作,特别是老年慢性病人的护理干预工作的特殊性。这对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完善老年慢性病人的护理干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村老年慢性病人的概况

与城市相比,近几年农村居民慢性病的增长率更为迅速,特别是老年人,两者的差距逐渐缩小,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显示城市患病率为19.3%,农村为18.6%,差别已不显著。由于保健意识淡薄,医学知识缺乏,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的相对落后,农村居民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更低。另外,农村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水平普遍较高。如,吸烟,蔬菜、水果、鱼虾类和豆类摄入不足,油脂类、谷类、盐摄入过多,睡眠时间过少或过多,体育运动少,治疗不规范和病情控制差使慢病对农村居民健康影响更为重要,另外,对于经济收入、医疗保障水平较低的农村居民,慢性病在经济上的负担更为沉重,农村居民更容易因为慢性病而陷入家庭经济危机,因此,在农村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非常紧迫和必要。健康促进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确认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2 社区护理的概念

社区护理的基本含义 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以及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宣传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整体服务。

社区护理的必要性 一是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出,带来许多相应的社区保障需求,二是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社区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三是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家庭结构扩大化,一对夫妇应照顾4位老人,这就需要“简、便、廉”的社区护理服务,四是目前医疗费用高居不下,农村居民难以承受,加之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这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也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社区护理的常用措施有三种,一是采取教育措施,教育是给居民提供信息,鼓励他们自愿改变其生活方式,向健康化发展,如教育居民如何选择符合健康要求的膳食方法和体育锻炼方法;二是采取策略化措施,策略化是比较强烈的规劝方式,既通过一些护理活动来减少环境中导致危险的因素。如对疾病的预防注射,对餐馆的食具消毒;三是采取强制措施,强制是运用强劲的方法。如法律规定不准虐待老人、儿童,传染病的隔离,禁止吸入有害化学物质。社区护理运用这三种措施来保护居民,防止疾病及伤残,促进健康。

3 农村老年慢性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工作的特殊性

3.1 农村老年慢性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工作客体方面的特殊性

深入农村 服务的对象是农村老年病人。社区护理是一种公益,它不同于医院护理工作,医院护理的对象是患者,是在医院集中护理,而社区护理的对象是每一户、每一个人及一些公共场所,因此社区护理人员要深入到农村,直接面向农村居民群众的。

慢性病综合防治在经济发达的城市推广力度较大,建立了比较健全的防治网络,总结出了主要依靠城市卫生局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盲规模还很大,医疗资源相对较少,公共网络滞后,农民获得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和机会。因此,农村的健康教育应具有农村的独特性,在农村社区进行健康教育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健康教育模式迫切需要。在农村,过咸饮食和高脂膳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普遍存在。2002年中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豆类及奶类摄入严重不足,奶类消费仅相当于城市居民的十分之一,而腌制食品的摄入明显高于城市平均每周1.7次。2002年营养专项调查显示,公众对营养知识需求较高,但合理营养的知晓率偏低,膳食行为也不尽合理,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同时并存,急需科学引导

3.2 农村老年慢性病人护理干预工作主体方面的特殊性

3.2.1 这种护理是专业化的 慢性病人往往需要专业性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因此传统的家庭照顾者已不能很好的满足老人的护理需求,需要对家庭护理者进行专门培训,要推动老人照护专业教育培训体系,发展老年专业护理教育,同时要建立培训机构,对从事长期照护服务的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在培训。

3.2.2 这种护理是长期的、连续的 慢性病人的主要特征就是病症的长期性,因此也需要护理者的长期、连续的跟踪护理,为了照顾到农村的弱势群体,对于老年人,护理人员要定期带着简易检测仪器入户进行查体,根据老年人营养及健康状况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并且,因人而异逐步调整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在饮食运动指导方面做到具体化、形象化、长期性。例如,建议每人每三个月吃盐不超过一斤,因地制宜开展健身活动(如散步、适量田间劳动、庭院劳动、家务活动等)这是农村本土几乎不花钱的运动,但是要长期、连续的督促他们。

3.2.3 这种护理以“独立”为主 需求社区护理人员具有自主性,医院护士经常是在医嘱下进行工作的,而社区护士特别是农村社区护士,因社区护理的管理层次少,工作范围广,经常处于独当一面,单独执行任务的情况,许多工作从准备到操作,从实施到结束,都靠自己去把握。因此,社区护理人员要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篇9

【关键词】 高等城市; 社区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8-0076-02

The Study of Higher City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 Content/GAO Shao-hong,ZHONG Xi-wen,YE J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8):76-77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higher city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 content.Method:In our province 2 higher city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4 community service center,the purposive sampling method,analysis of higher city community service content,specific include nursing,prevention,health care,home care,family planning.Result:The higher the service content of city community care more,the workload was relatively large,however did not high 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rsingservice in munity nursing service content of community nursesin the top 2 disease nursing(94.1%) and health education(88.6%).Conclusion:Community nurses the city more content,but does not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services,communityshould take measures to improve nursing quality,expanding communitynursing service content.

【Key words】 Higher city;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 content

First-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Xixiang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Shenzhen 518102,Chin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高等社区卫生服务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从而社区护理显得更为重要。社区护理不仅是医疗护理,而是将医疗护理、预防、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社区护理服务对象是为社区范围之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和每一个公共卫生场所。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从而为居民提供了综合、连续、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卫生保健护理服务。社区护理人员要准确掌握社区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建立居民个人、家庭、社区健康档案,随时掌握慢性病、手术患者及残疾人康复的管理信息。社区护理作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可想而知,高效的高等城市社区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水平,为实现我国高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目标奠定强有力的基础[1]。为了探讨高等城市社区护理服务内容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对我省高等城市社区护士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中,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表,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对在笔者所在省2所高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社区服务中心站,采用目的抽样方法进行研究,实验中,共发放293份问卷,回收258份,其回收率为88.1%,问卷经分析共有254份有效,有效率98.4%。

1.2 方法

实验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其中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疾病护理、预防、计划生育、临终关怀等项目。问卷调查时主要由课题组成员对调查单位、个人进行解释调查目的,并要求护士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其问卷可以当场发放及填写或者同意发放之后经填写后同意收集起来[2]。

2 结果

排在前2位的是疾病护理,共有239人(94.1%),健康教育共有225人(88.6%),后2位是社区卫生诊断和临终关怀,详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社区护士的工作量逐渐增大。如今的门诊量是以前的20倍左右。调查中,排在前2位的是疾病护理,共有239人(94.1%)、健康教育共有225人(88.6%),后2位是社区卫生诊断和临终关怀,这与刘秀娜等[3]在全国范围抽样调查的结果是一致的。

当前,受新的经济、技术的冲击下,我国医疗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方面,由于医疗制度不完善,技术相对比较落后,慢性病、传染病的患病率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医疗费用不断攀升,造成个人及社会不堪负重[4]。何宇芬[5]研究结果显示:居民需求的调查,居民对心理知识方面的需求为89.3%,而实际提供的为34.8%,说明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需求大,而现有的精神卫生资源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6],本次调查从事精神卫生服务的人员只有16.5%也与其一致。

综上所述,当前高等城市的社区护理是适应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并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需要而逐步发展,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7]。作为一名优秀的社区护理者,应熟悉和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了解社区护理的特殊性,这对提高社区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高等城市社区护理服务内容较多,且其影响因素也较多,但是社区服务中并没有彰显特色,社区应该采取措施提高护士素质,扩展社区护理服务内容[8]。因此,高等城市要做好社区护理工作应如下:(1)高等城市社区服务中药配备合理的社区护理人员;(2)增加高等城市社区从业者的培训力度,提高社区护士的业务素质;(3)加大高等城市社区投资力度,拓展社区护理内容。

参考文献

[1]陈良英,何促,赵红,等.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及任职资格的预测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1(6):490-493.

[2]高凤玲,谈卫华,谈晓霞,等.石河子市社区护理工作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6,12(8):1457-1458.

[3]刘秀娜,周娟,王仙园,等.重庆市社区护理管理者社区护理发展建议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0,17(10A):1-4.

[4]陈淑红,李薇,田永峰.北京市宣武区社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利用中的问题与思考[J].护理研究,2010,24(8B):2155-2156.

[5]何宇芬.恩施州及周边地区社区卫生护理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5,19(25):2342-2343.

[6]钟建群.嘉兴市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现况调查与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6,7(6):1979-1980.

[7]郭清,陈雪萍,章冬瑛.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5,8(21):1767-1769.

篇10

中图分类号:R734.204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7.01.027

2013年,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我国肺癌的死亡率为30.83/10 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发病率逐年增长,且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已成为十大肿瘤之首[1~2]。由于肺癌早期难以发现,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近2/3的患者已经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肺癌患者主要采取化疗和放疗,以及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方案。全身化疗仍然是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3~5]。但放疗和化疗对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延续性护理应运而生,它将以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延伸到家庭和社区,为出院放化疗肺癌患者提供护理。本文对肺癌放化疗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开展情况进行综述。

1延续性护理的概念

目前在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老年病协会提出的概念[6~7]:延续性护理是设计一系列护理活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顾场所和机构之间转移时所接受的健康服务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预防或减少高危患者健康状况的恶化。2008年,在英国国家卫生部门进行的癌症治疗倡议活动中,将延续性护理作为活动主题之一。从2009年起我国卫生部已将医院延伸服务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之一,并在2011年的医药卫生体制重点改革中鼓励卫生机构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巡回医疗。在政策的推动下,近几年来延续性护理在高血压、脑卒中、 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中的实践已经取得一定效果,而在我国恶性肿瘤出院健康照护中的研究较少[8]。对于出院的肺癌放化疗患者,延续性护理方案未有统一的指南和标准,目前实施的形式多样。

2肺癌放化疗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内容

延续性护理并不强调为出院后的患者提供直接而长期的护理,而是帮助患者及家属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从出院的准备阶段到转诊,回归家庭,贯穿整个过程。出院延续性护理需要评估患者的恢复情况,督促患者执行医嘱,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解答其在恢复期遇到的新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2.1心理护理

“谈癌色变”,患者不仅要面对肺癌本身带来的负面情绪,同时因放化疗历时长、次数多,医疗费用支出高,以及各种副作用,患者心理防御功能下降,高水平心理需求未得到满足,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因此,应及时发现患者出院后焦虑、抑郁、惊恐等情绪,给予相应疏导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9~10]。

2.2疼痛护理

放疗和化疗引起皮肤黏膜损伤,以及癌细胞转移、淋巴组织产生炎症等原因引起患者肌肉关节疼痛。患者出院后,需了解其疼痛情况,止痛药的使用,对常见止痛药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护理,指导患者掌握非药物缓解疼痛的方法,如放松疗法、分散注意力、物理疗法(冷敷、热敷、针灸按摩等)、环境舒适止痛法、饮食疗法、心理暗示等[11]。

2.3饮食和营养护理

肺癌放化疗的周期为6~7周,不良反应较大,常对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产生很大影响,患者迅速消瘦甚至出现恶液质[4],需加强患者营养补给,提高免疫力。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生理和饮食特点,配合营养师制定单独的饮食护理方案,鼓励其进食低脂、低盐、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指导患者加强营养[12],减少辛辣饮食[13]。同时,指导患者食用富含粗纤维的食物,防止便秘发生。

2.4皮肤护理

放化疗累积到一定计量时,可产生皮肤局部反应,主要表现为脱屑、皮肤瘙痒,重者局部皮肤出现水泡糜烂等,或全身出现皮疹、斑丘疹,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皮肤,注意有无皮肤反应,倡导局部保持清洁,如局部皮肤出现皮疹和斑丘疹,建议使用醋酸氟轻松软膏外涂,以减轻局部皮肤症状[14]。嘱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宽松全棉内衣并定r更换,禁止擦刺激性物质如肥皂、碘酒,保护受照射部位皮肤,忌搔抓刺激,避免局部皮肤外伤。另外避免强烈阳光直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2.5健康训练

经放化疗的患者常表现出疲乏无力,抵抗力差,生活质量下降。临床研究表明健康训练培训能有效应对癌症化疗或放疗及与疾病治疗相关的症状负担。Jensen Wet等[15]为患者进行走路和平衡锻炼计划,运用瑜伽和抗阻力训练,效果良好。

2.6PICC/CVC管道护理

平均住院日的缩短,使肺癌患者化疗一周期结束后尚未完全康复,对化疗后的注意事项以及PICC/CVC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掌握不足。若患者不进行很好的维护会增加堵管的风险,导致非计划性拔管。对患者开展PICC/CVC管道护理教育,告知患者保持置管部位清洁干燥、不擅自撕下贴膜、贴膜如有卷曲松动及时换药、避免盆浴泡浴、不用置管侧手臂提重物、睡眠时注意避免压迫置管侧肢体、每周按时换药、发现异常及时就诊等[16~17]。

3肺癌放化疗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形式

3.1电话随访

电话随访为延续性护理的主要模式。回访工作主要由护士担任,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回访,体现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开展一对一的服务,主动跟踪患者,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同时提供有针对性的疾病咨询。电话随访在放化疗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较丰富[18]。陈斌等人[19]设定以生存质量KSP患者症状体征、生活自理能力、正常工作状况、需要住院与否、家人照顾情况等10个问题为具体随访内容。黎贵等人[20]为放化疗患者制定规范的电话随访稿,随访内容为2个切入性问题,6个症状评估问题,3个健康教育问题,2个开放性问题,以及结束语。回访必须设置统一规定,承担回访的医务人员必须理清回访程序,规定回访的要求,如遇到超出护士回答问题的能力时,不能当场回答,注意回访技巧,做好回访记录。

3.2网络远程护理

近年来,随着远程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远程护理也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护理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mbulatory Care Nursing,AAACN)将远程护理定义为“在护理实践中通过电子通信技术的传输、管理和协调为服务对象提供的保健和护理服务”。电话、QQ、微信、传真、电子邮件、互联网、视频等是远程护理的常用电子通讯方式,借此可消除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交流时间和空间距离的限制。这些技术的应用都基于患者或其照顾者主观收集患者的信息,并能准确地传递给医务人员。有研究表明,很多患者难以准确回忆病情,且大部分肺癌患者都是老年人,出现认知障碍等原因,不能有效表达,医生表示患者所提供的信息只有50%的可用性。国外近几年有研究者使用新型电子计算机设备远程动态监测技术有效地应对以上难题,此技术用于自动监测居家肺癌患者的脉搏、血压、温度、体温、氧饱和度等生理体征,通过GPS通信设备自动传输采集的数据至指定中心,由中心的人员高效率获得病情资料,并做出及时处置[21~22]。然而受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如GPS的覆盖率和准确率,普遍应用程度等,因此推广程度也受到限制。

3.3社区医院

社区医院承担着为回归家庭的肺癌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的责任,对肺癌患者的护理有重要意义。然而国内外社区医院资源的利用率存在很大差别。国外社区医院建立肺癌中心,邀请部分外来医疗专家与本社区的医务人员共同组建多学科医疗团队,参考最新的学术动态,与患者共同制定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医疗团队包括外科医生、肺癌专家、放射治疗师、病理学家、肿瘤专家、肿瘤专科护士等,肿瘤专科护士参与患者的全程护理。社区肺癌中心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每周开展医疗团队和患者会面病案讨论;社区医生必须在48小时内开始治疗已确诊的肺癌患者,减少因等待而产生的负面情绪[23]。然而,国内社区医院资源有限,缺乏接受高等专科教育的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患者主动到社区医院接受基础治疗不多。

3.4门诊随访

门诊随访是较传统的延续性护理方法。通过定期门诊随访可以收集患者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检测指标,对患者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同时了解患者的需求,给予相应的指导。在患者门诊复查时,可结合护士评估和指导,对于持续性护理中病情不稳定的患者,护士可结合电话随访[10]。

3.5医院社区一体化

医院社区一体化的模式为:患者出院后,医院与社区协作重点管理、定期评价,建立医院社区双向转诊制度。医院为社区提供患者诊治记录的电子档案,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诊疗经过等与疾病相关的信息。社区医院利用其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开展家庭随访和治疗。部分医院也联合社区开展家庭随访工作或电话随访,与社区医院共同决策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方案。该模式建立了全新的医院社区康复互动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使患者能得到及时便利、全程、连续性的医院社区康复服务[20]。

4肺癌放化疗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的评价指标

肺癌患者出院延续性评价指标与患者存在的问题及研究者关注点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遵医行为:黄旭芳等[23]使用遵医行为评估表评价,能执行5项内容配合治疗为完全遵医行为,2~4项为部分遵医行为,0~1项为不遵医行为。完全遵医行为和部分遵医行为统称为遵医行为。(2)护理满意度评分:何陆英等[10]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的舒适度,评价方法:护士用长10 cm的标尺,由患者根据自身舒适感受在标签上指出相应的位置,1 mm为1分,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和舒适度越高,表示护理越满意。(3)服药依从性:药物占有比(MPR)可反映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具体计算公式如下:治疗期间所获药物覆盖的天数/治疗的总天数×100%,MPR越高,服药依从性越好[24]。(4)患者生活质量:采用EOPRT QLQC43和FACTL两种国际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越明显[25]。(5)负性情绪评分:主要评估焦虑抑郁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分值越低,患者的负性情绪越小[8]。

5小结

尽管延续性护理的规模在不断发展和壮大,但就目前来看,放化疗出院肺癌患者延续性护理尚无统一规定。大多还局限于健康教育强化方面,且只注重患者的参与,忽视了家庭成员和照顾者的延续。国外设立肺癌护理专家[26],国内尚未开展肺癌专科护士培训,应加强承担肺癌放化疗出院病人延续性护理工作医务人员的教育。国外的研究注重不同机构间多学科的合作以团队模式共同致力于为患者服务,而我国的研究各机构较为分散且患者回到家中后社区保健资源未能充分利用[27],主要依靠以医院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因此,我国的延续性护理应制定统一的方案,建立完善的体系,使延续性护理不断规范化和制度化。

参考文献

[1]万青,张思维,邹小农.中国肺癌发病死亡的估计和流行趋势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0,13(5): 488493.

[2]钱桂生.为提高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而努力[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2,5(1): 13.

[3]Hong Q,Wu G,Qian G,et al.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in China[J].Cancer,2015,121(S17):3080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