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00:50: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保健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保健论文

篇1

医保制度的伦理内涵浅探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医疗保险制度是国家政治经济改革的必然成果,诚如xxx所说:“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是一对孪生体,不搞好社会保障,市场经济体制就建立不起来。”由此可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医保改革也相应具有责任感和紧迫感。

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强制性的国家制度的制定,为什么要制定这个制度和怎样推行这项制度,属于制度伦理的范畴。再一个是医疗保险机构和参保人员之间关系,则带有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属于契约伦理。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两个方面都存在着诸多理伦和实践上的矛盾,因此提出来同大家一起来探讨。

第一:制度伦理

社会保障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制度,不论什么国家,什么制度性质,都有一个社会保障的问题。我们国家也不例外,此前的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现在搞市场经济,医疗保险制度应运而生。

首先,从国家伦理来看,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为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稳压器。从制度确立来看,一方面反映了国家为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而作出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增长的成果为全社会各阶层共享的意愿。

其次,从个人伦理来看,医保制度体现了对人的生命权的尊重,敬重生命、保障生命,乃是人之为人的最低限度的生存权利。1976年《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规定:“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剥夺一个人民自己的生存手段”。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白皮书《中国的人权状况》也指出:“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没有生存权,其他一切人权均无从谈起”。所以,医保制度体现了一种最基本的也是至上的伦理原则,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不可作庸俗化的理解的。

从上可见,无论是从制度制定者,还是从个人角度来看,医保制度都体现出了社会道德伦理内涵,特别是在具体实施中,它体现出了互助共济,风险分担的社会关系,参保人员特别是重病患者在这种关系中自然享受社会救助。所以,从制度上看,它表现出了对生命的关怀,从社会关系上看,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风尚。

但是,在实践的层面上,往往是很难实现这种普遍的伦理意义的。

首先,医疗保险制度不是无偿的公共福利,不是“阳光普照”,单位不缴费,个人不缴费,就不能获得参保主体资格,相应地也就不能享受最基本的医疗保险待遇。因此,这种医保制度只青睐有支付能力的且愿意参保的企业和人群,而那些不愿参保的企业内的职工或低收入缴不起费用的人员,只能在“医保局”的大门外望之兴叹。

这个矛盾和现状反映了医保制度伦理实现的有限性,也即其表现出的不公平。这个不公平除了上面提及的收入阶层不公平外,还有城乡不公平,地区不公平。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191个会员国卫生系统的公平性进行评估,中国排名第188位,倒数第4。这个排名给我们最强有力的启示应当是:加大医保改革力度,努力实现医保制度对社会全体人员的惠利。

任务艰巨,时间迫切。副部长xxx说:“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不仅仅是量的扩大,而且也是质的提升;不仅仅是实现大数法则的内在要求,也是体现制度的公平性、包容性的内在要求,不仅仅是扩大基金支撑能力的业务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大局的客观要求”。这段讲话不仅说明了医保改革的业务要求,而且也指出了医保改革要实现的制度的伦理目标。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第二:契约伦理

契约,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契约制度早在我国先秦时代已有,政治活动中,各诸侯国订立的盟约,就是一种政治契约。商业活动中,各种地契,借贷契,卖身契等均是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契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的范围很小,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今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契约的作用也逐渐发挥出来,经济生活逐步契约化,并引起社会生活诸多领域的契约化。市场经济就是一种契约经济。契约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

就医保法则所界定的参保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来看,其实际内容也即是医保机构和参保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从理伦层面上讲,它是一组承诺,是就医疗活动中缴费与享受,权利与义务的双方的一种约定。契约一旦形成,双方就应履行契约所包含的法的规定性,这种信守就是契约的伦理精神。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医保在诸多方面没能体现这种伦理,并因此成为制约医保改革的路障。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

契约双方的合作关系决定契约者必须遵守双方共同的约定,也即欲使契约生效,双方必须协作。但我们在医保实践中,看到了许多不合作行为。

例如医务人员在为病人开方治疗中,开出大量非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之外药品,增加参保人员的负担(医药费)损害参保人员利益,败坏了医保声誉,严重影响了参保职工与医保机构的关系。

又如医务人员(定点药店)与参保人员“合作”,改头换面以药换生活用品,或非参保人员冒名使用参保人员的证历挂号就诊住院,造成基金流失等。以上两例都是违背契约伦理的复杂形态,这种不协作行为,其破坏性切不可轻视,它直接影响医保基金的安全健康运行。

结语

对社会保障(包括医保)作伦理学的思考,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人是我们的目的,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关怀是医保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身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篇2

①为克服这些天然缺陷,在医疗服务市场中引入医疗保险作为第三方购买者,是世界上很多国家采取的做法。社会医疗保险作为第三者,不仅内在地具有对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的制衡作用,而且可以对医疗服务行为与就医行为主动地进行监管。与普惠制的福利型医疗保障服务模式相比较,社会保险模式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因此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有实践。在1998年之前,中国长期实行的是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为主体的医疗保障模式。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医疗保障体制也由国家承担主要责任的公费医疗与劳保医疗转向了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责任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1998年中国建立起统一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覆盖城镇就业人员;2003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以覆盖广大农村居民;2007年建立起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覆盖城镇非从业人员。再加之医疗救助制度,中国用三大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以及医疗救助制度实现了全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制度全覆盖。可见,我国医疗保障的发展之道在于“全民医疗保障”②。全民医保大大拓展了国民医疗保障的覆盖面,且医保支付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是:随着全民医保的发展,医药费用快速增长;并且在医疗卫生费用快速增长的同时,医疗服务的质量却并未因此而得到同步提升。长此以往,社会医疗保险基金会入不敷出,全民医保体系将遭遇严峻挑战。因此,在全民医保制度框架基本建成的今天,我国医疗保障与医疗卫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好医疗保障之需求方、供应方和支付方三者之间的关系,③使医疗保险作为支付方起到制衡和监管医疗服务行为并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的作用,以促使医疗机构和医生作为供应方为作为需求方的参保者提供性价比更高的医疗服务。换言之,从医疗保险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医疗保险建设的重点应发生改变,将从以制度推进与扩大覆盖面为建设重点,转向以强化管理、提升服务为重点,以加强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供给方的制衡与监管。由于理论上缺乏对医疗保险制衡作用机理与机制的系统研究和探讨,难以对实践形成指导意义,使得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尽管采取了一些监管医疗服务的措施,但效果有限,且缺乏持续性。因此,探讨医疗保险如何通过完善第三方制衡与监管机制、以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并同时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医疗费用支付方与医疗服务提供方之间的关系

一个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模式决定着医疗卫生体系功能的发挥。从世界范围来看,根据政府和市场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范围及其具体实现形式,各国医疗卫生体系模式主要可以分为垄断整合型(英国为代表)、市场主导型(美国为代表)、公共合同型(即社会保险型,德国为代表)、公私互补均衡型(新加坡为代表)等,各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缺陷。④由于医疗市场的特殊性,无论实行那种模式,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控制“供方诱导需求”或“过度医疗”。世界各国都在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和尝试。如英国在其全民免费医疗体系中将医疗付费者与医疗提供者分开,然后让政府专门设立的付费者模仿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的运作方式,采用多种新的方式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包括家庭医生和医院)付费。⑤而德国作为典型的社会保险型国家,其措施主要有:一是医疗保险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分离得比较清晰,两者是合同关系。二是从服务提供方来看,医院所有权清晰,分为公立医院、私立非营利性医院、私立营利性医院。且其医院补偿机制主要采用“双重补偿”的方法,即医院的投入成本和运营成本各有其补偿来源。⑥三是从费用支付方来看,德国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是公益法人,实行社会化的专业管理,在坚持政府主导之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竞争。医保经办机构为了争取更多的参保人,进而获得更多医疗保险资金,就会为参保人选择优质的医疗服务供方,有动力加强成本的控制,降低卫生费用的支出。德国的医保经办机构已经达到专业化、竞争化和法人化的标准。⑦可见,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卫生体系模式,厘清费用支付方和服务提供方的关系,通过内在机制加强两者之间的制衡,以达到费用控制和质量保证的双重目标,是国际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反观我国,2009年的新医改明确规定我国将采取社会保险的卫生体系模式。而当前,国内无论是公共政策部门,还是理论界,对社会医疗保险的认识多偏好将其作为资金筹集及风险分担机制,强调其医疗费用支付功能。然而,从比较卫生体系的角度来看,社会医疗保险是一种代表性的卫生体系模式,其制度设计不只是包括资金筹集,还有服务提供与管制方面。并且,更为关键的是,社会医疗保险实际上对服务提供与管制有着自己的要求与特色。⑧我国全民医保时代已经到来,并形成了基金管理人、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患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衡的新格局。基本医疗保险作为卫生体系中的重要一极,其行政与市场方式相互渗透的规制特点,为其在信息不对称的医疗市场发挥独特作用提供了基础。⑨而要发挥医疗保险的这种作用,实现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制衡与监管,必须建立起长效机制。2010年5月,同志在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建机制是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的关键。必须建立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运行机制,推动提高服务效率和运转效能。”⑩2012年5月,同志在医改领导小组第九次全体会议上再次强调,医改的核心就是转换机制、建立机制。也正因为如此,新医改方案从谈判机制、支付机制等方面规定了如何加强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制衡作用。如第十一条: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第十二条: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輯訛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制衡与监管贯穿于两者互动过程的始终。好的制衡机制通常具有激励功能、约束功能和协调功能。要具备这些功能,有效发挥医疗保险内生的制衡与监管作用,应该构建包括事前的谈判机制、事中的支付机制、以及事后的考核评价机制的系统、全面的机制体系,以平衡各方利益关系,达到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目的。

三、谈判机制的构建

如前所述,医疗保险谈判机制的建立被纳入新医改方案之中。这为医疗保险和医疗服务提供方建立制度化的谈判机制,开展医疗服务谈判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重要契机。輱訛輥可见,谈判机制的构建是必要的,今后的医保改革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在综合考量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利益、改革的空间和手段,以及自身的制约因素的前提下,搭建一个平台,导入参与者相协商、平衡和讨价还价的过程。輲訛輥同时,谈判机制的构建也是可行的。当前,医疗费用的补偿者(提供者)主要由医保机构来承担,这为买方主导奠定了“资本”及“话语权”优势。此外,经办能力的提高为买方主导提供了人力基础,医保信息优势为买方主导提供了较多的知情权。因此,为了实现医疗服务适度让利的经济效应,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疗费用,让参保者得到更多的实惠,医疗保险有必要也有可能与医疗服务及药品提供方进行服务质量、服务价格等方面的谈判。实质上,医疗保险的医疗服务购买过程是一个市场交易过程。市场性质的平等协商谈判应该成为处理他们之间利益协调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受到管理体制层面因素的制约,谈判机制的建立并非轻而易举。一是部门权力的钳制。目前医疗保险的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有些地区医疗保险有人社部门和卫生部门两个行政部门管理。建立完善的谈判机制,前提是出资方和提供方都是独立的市场法人主体,政府管理部门与它们实现了管办分开。輳訛輥而我国的医疗服务提供机构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都未成为独立的法人,仍然是行政主导。他们还不能适应角色和管理理念的双重转换,开展医疗保险谈判的动力不足。推进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法人化是改革的方向,但这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目前我们只能做到政府职能相对分离,不集中在一个政府实体。輴訛輥由一个部门组织出资方,另一个部门组织服务提供方进行谈判,以抵消政府部门权力干预导致的利益偏向。因此,在卫生体制改革中,要实现医疗保险管理职能与医疗服务管理职能分别由人社部和卫生部两个部门分管,形成部门间权力制衡机制。二是部门利益的协调。谈判机制的建立涉及多个部门,包括发改委、物价部门、卫生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医疗保险谈判定价是一种类似于市场议价的定价方式,与我国现行的医疗服务(包括药品)实行政府定价相矛盾。当前,我国主管医疗服务(包括药品)价格的制定的行政部门是发改委与物价部门,如果全面开展医疗保险谈判,势必会弱化物价部门医疗服务价格制定权力。另外,医疗机构的药品采购实行由卫生部门主导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法,组织和管理药品招标采购是卫生部门的一项权力。而如果通过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议价来进行药名采购,势必会弱化卫生部门的权力。因此,要加快医疗保险谈判机制构建的进程,必须适当改变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以协调好相关部门的利益关系。在谈判机制构建过程中,一方面首先要明确谈判主体的角色定位。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医疗服务提供者应以平等的购买方和提供方的身份进行谈判。而由于医疗保险的谈判机制主要涉及的是价格问题,鉴于目前的价格管制机制,有必要让各地政府的物价管理部门参与谈判。物价部门可以做为中立的中介者参与到谈判的整个过程中来。不仅可以扮演协调者,而且还可以积极主动地推动价格管理体制的改革。輵訛輥另一方面是要明确谈判的主要内容。谈判一是围绕医疗服务支付方式、价格以及服务质量来进行。既包括单项支付价格,也包括医疗服务整体的支付方式与价格,更重要的还包括医疗服务范围和质量,以及对医疗服务的评价标准;二是具体的分担机制,医保机构的拒付标准以及拒付依据的监测方法,均是医保机构与医疗机构谈判的内容,而且都应该载入协议。

四、支付机制的改革

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走向全民覆盖之后,医疗保险将成为参保者医药费用的主要支付者。正因为医保付费是医院的主要补偿资金来源,医保付费机制事实上就成为了医疗服务和药物的定价机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被赋予合理使用医保资金,甚至监管医疗机构行为的重任。2011年6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的方向,并强调改革的原则:在不增加参保人员负担的情况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輶訛輥2012年的医改政策,将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放在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国务院的《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提出把改革补偿机制作为此次公立医院改革的切入点,同时明确把“发挥医疗保险补偿和控费作用”作为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首要措施。輷訛輥所谓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是指作为付款方的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代替被保险人支付因接受医疗服务所花去的医疗费用,并对医疗机构因提供医疗服务所消耗的经济资源进行一定补偿的支付方式。輮訛輦当前国际通行的医保支付方式主要有:项目付费、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以及按服务单元付费等。由于各支付方式利弊不同,国内外均表现出单一支付方式向多元化混合支付发展的趋势。而究竟选择哪些方式、并如何加以组合,才能有效地调动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引导医生的诊疗行为,促进其合理诊疗,使之一方面控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服务或遏制过度医疗,另一方面确保医疗服务的基本品质,这正是医保机构的专业服务内容。具体到哪种类型的医药服务应该选择哪些付费模式的组合,则需要医疗机构与医保机构的反复博弈并谈判才能最终确定。支付方式改革的核心是在协商谈判、科学测定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功能,达到促进医院加强内部管理并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其顺利推进可以引导转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不正当趋利行为。实际上每一种付费方式都有其利弊,必须因地制宜,综合采用。如实践已证明,如果医保机构采用“按项目付费”方式主导,必然会导致供方诱导过度消费的概率大增。但项目付费也有其优势,对于一些费用较高的特殊医疗服务,医保机构可以依照其开支项目逐项进行审查。而如果采取单一的总额预付制,虽然管理成本低、控费效果明显,但由于总额预付在实现控费的基础上,并没有进一步形成其对医疗机构长效的激励机制,医疗机构迫于控费压力,在其医保基金剩余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推诿医保患者的现象。当前,国际上公立医院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主要将预期付费支付方式尤其是总额预算制结合按病种分组付费(DRGs)作为改革取向。輯訛輦我国各地也在探索改变单一的按项目付费的模式,拟尝试采用总额预付制、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多种支付方式并存的全新付费模式来支付医药费用。其中最主要的是:一是采取“预付制”(prospectivepaymentsystem);二是采取集团购买、打包付费的机制,打包的标准可以如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等。这两种付费方式各有不同的优劣,其正常运行也需要不同的支撑条件,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医疗服务。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均是针对某一类人群,为医疗机构提供一笔协商好的费用,医疗机构超支自理,结余归己。总的来说,当前支付机制改革的方向是通过不同支付方式的科学组合,建立激励与制约机制,引导医疗机构向参保者提供高成本效益比的医疗服务。

五、评价机制的建立

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参保人员很难对医疗服务提供方提供的医疗服务进行评价,医疗服务提供方也不会对自身进行客观评价。而医疗保险机构则可以凭借其信息、规模、专业优势建立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考核评价机制,发挥医疗保险制度的监督功能,引导医疗服务供给方提供合理诊疗,从而达到控制医疗保险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目的。輰訛輦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建立考核评价指标及标准。具体可包括控制医疗费用的评价指标、医疗质量的评价指标以及参保人员满意度评价指标等。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考核评价指标及标准。具体可包括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控制医疗费用的评价指标及参保人满意度评价指标等。二是建立定点机构医疗保险信用等级制度。定点机构医疗保险信用等级制度的核心在于通过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赋予医院自我管理的空间,促进医院间的良性竞争,以达到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目标。它依据考核指标标准,对定点机构遵守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执行谈判协议的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估,再将定点机构划分为不同等级进行分类管理。相关研究证明,医疗保险信用等级制度的实施对于不同信用等级医院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声望均具有显著影响,并能达到费用控制的目的。輱訛輦三是建立定点机构的奖惩机制。对于合格的定点机构,可采取提高其信用等级,延长合同期限、经济奖励等措施进行鼓励;而对不合格的定点机构,可降低其信用等级,甚至取消其定点资格。其次,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制衡监管不能仅仅停留在医疗机构,还应该延伸到医疗服务人员。医保不能决定医生的行医资格和行为,但医保可以从“是否及如何付费”的角度对医生的服务行为和质量进行监管,由此,医疗保险应该能做到引导医生的医疗行为,促进其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以及合理治疗。2012年4月,国务院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已正式提出要“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輲訛輦。目前已有8个省、57个统筹地区探索建立“医保医生”管理制度,许多地方采取实名制、实时监控医生医疗行为,这样就不会因为个别医生行为而处罚整个科室乃至医院,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保险机构和医院的关系紧张态势。輳訛輦这说明医保管理部门不仅有将监管延伸到医保医师的理念,更要有监管医疗行为的能力和经验。輴訛輦而要真正达到对医保医生行为的有效监管,实现费用和质量的双重控制,必须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使卫生部门、社保部门以及物价部门协同工作;对医生行为评估体系建立起具体考核标准,落实医生信用管理的有效性;建立信息化监测手段,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监管,全方位监测医生的医疗行为等。再次,加快完善医保信息系统建设,以实现医疗保险精细化管理是实现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制衡与监管的技术支撑。必须有一个能够支持全天候对就医和记帐数据进行大规模和全面处理并能够进行医疗费用控制和财务管理等的信息系统为依托,才能使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在保费结算、支付监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六、结语

篇3

引言

市场信息的不确定分析中,若假定损失概率是共同信息,那么损失概率就是外生的,也就是说保险双方的行为不能改变损失概率的大小,所以在按照损失概率确定的公平保险费率下就可以实现最优的保险安排。但是在保险市场交易中信息总是不对称的,投保人总有对方不了解的私人信息,这样损失概率就不一定总是外生变量了。就是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保险交易的均衡性就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保险人的有效供给,从而引发市场失效。如此状态,在医疗保险市场中表现也得非常突出。因此,很有必要分析信息不对称下的医疗保险供给问题,以期寻求一个可行的医疗保险的有效供给模式,满足供需双方的要求。

一、医疗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及其集中体现

1、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市场交易中的信息总是不对称的,即一些契约人总是拥有别人不知道的信息。比如医疗保险中,投保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清楚,但保险人知之甚少。而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可以从不对称信息的内容和发生时间两个角度划分。在内容上看,不对称信息可能是指某些参与人的行动,也可能是参与人的知识;从时间上看,不对称信息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前,也可能之后,即事前不对称信息和事后不对称信息。一般把事前不对称信息的博弈模型叫逆向选择模型,事后不对称信息的博弈模型叫道德风险模型。

2、医疗保险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医疗保险活动中,信息不对称也是普遍存在的,其参与人的行动会直接影响损失概率。参与人不仅包括保险人与投保人双方,且还要考虑医疗服务机构的参与。医疗服务机构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医疗保险合同双方的行为。假设医疗服务机构为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那么医疗服务机构的参与将会影响投保人的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

(1)投保人的逆向选择问题。不同的人面临着不同概率的疾病风险,有高,有低。若信息是完全的,保险人可以根据公平精算原理分别对高风险的人收取与其损失概率相同的高费率;对低风险的人收取与其损失概率一致的低费率,如此所有人都会购买足额保险。现实上身体状况或疾病风险的损失概率是投保人的私人信息,保险人并不知道。要想获取投保人的私人信息,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如体检费)。如果保险人按平均的疾病风险损失概率和预期损失制定保险费率,这时高风险人群将愿意购买足额医疗保险;低风险人群因保险费率高于其保留价格,将不愿意购买医疗保险。保险人的收支不平衡,医疗保险供给就产生危机,以至形成投保人的逆向选择。

(2)投保人的道德风险问题。保险合同成立后,被保险人的行为和医疗服务机构的行为都会改变疾病风险的损失概率或损失幅度。第一,不考虑医疗服务机构行为下,却存在被保险人隐藏行为的道德风险。疾病风险的损失概率或损失幅度成为内生变量,被保险人的行为可以改变疾病风险的损失概率或损失幅度。因医疗保险存在的情况下,由于医疗服务中采用第三方付款人(保险人)付款的方式,被保险人无须为接受的服务付款;或者付出的费用远低于服务的全部成本。无形降低了患者也是被保险人寻找价格信息的积极性。医疗保险降低了个人支付医疗费用成本,人们所消费的医疗服务量就会比自付时多,直到医疗服务的边际效用等于购买医疗服务的边际成本时才停止。可见真正的边际成本比边际效用大,造成了卫生资源的浪费。此时就形成了投保人的道德风险问题。第二,考虑医疗服务机构行为下,存在被保险人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集中在:一是医疗服务的边际收益难以估测。对整个社会求得一个适当的医疗服务最优值较难,所以保险人无法准确估测出疾病风险的损失幅度。这也是计算医疗保险的有效、最优供给量的一大难题。二是医疗服务市场中供给创造需求。因医疗服务的提供人不仅为消费者提供医疗服务,且还向消费者建议如何消费。所以,医疗服务供给可以直接创造需求。如此加剧了医疗服务市场的信息与价格的扭曲,人为地增加了医疗服务的需求,这将影响和改变医疗保险市场中投保人可能的损失概率的估算。三是医疗服务市场进人门槛高。与其他市场不一样,医疗服务市场的进入常会遇到障碍。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必须严格符合资金、许可证或其他限制市场进入的监管。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特许专营权,导致了进入的障碍,从而在医疗体系中产生价格上升和服务质量下降的诸多问题。

二、医疗保险的有效供给问题

人们对医疗保险产品的大量需求越来越大。商业的寿险公司却因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信息不对称问题造成了很高的赔付率望而却步。因此,医疗保险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自由供给,则需要有政府的参与和支持,以及政府有义务的直接参与医疗保险供给。

1、政府的参与能解决其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通过强制权力,可使医疗保险中不论风险高低人无法选择,这就解决了逆向选择问题,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分散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改革,限制和约束医疗服务机构的行为,解决引发的道德风险等。

2、政府的参与能有效地支持商业医疗保险的供给。可以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医疗卫生状况等因素,适时地设计和规划医疗保险市场的一些总体特征和总体规划,从宏观上把握住发展方向,并用法律形式对医疗保险的三方地位、权利、责任和相互关系做出总体规定。政府还可以积极教育和促进商业医疗保险市场的建立;协调医疗保险市场中“三方”的矛盾和利益冲突;还可以通过严格的法律和行政手段监督、控制医疗保险市场,尽可能地减少各种违规行为;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直接支持和鼓励商业医疗保险机构承办企业的补充医疗保险,从而增加医疗保险供给;可以进行主动的疾病预防工作(如卫生防疫、社区保健等)。以多种途径减少疾病风险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从而降低全社会的疾病支出成本。

3、政府可以直接参与医疗保险的供给。因商业医疗保险需要盈利,不可能为所有的有医疗保险需要的人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险产品。即使有政府的支持,商业医疗保险公司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社会中存在的疾病风险及疾病引发的其他风险。为了解决个人的疾病风险,防止转化为社会性的风险,政府在鼓励和支持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的同时,还必须直接提供社会性的基本医疗保险。即便如此,医疗保险的政府供给也是不可能无缺陷,根本无法完全兼顾“公平与效率”,会出现失灵现象。

篇4

论文摘要: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布七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千民决,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中医药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中医药教育中应重视的一些问题。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生育率在下降,而人的寿命在延长,世界人口正在加速老化,这其中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人群,现有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己证明,在相同基础疾病的情况下,高龄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高龄人群具有“三最”特点:即最高患病率、最高伤残率和最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实现“老有所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理应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鉴于此,笔者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谈谈中医药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保障老年人健康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和重大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日益强盛作出了卓越贡献。老龄化社会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医疗保障方面面临如下挑战:慢性病患病率高、老年人残疾率高、老年人医疗费用消耗大、病残弱老人的基本护理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卫生资源与卫生需求不成比例、资源分配不合理等,相对而言,中医药“简、便、效、廉”的特点,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卫生保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表现在:一是中医药学在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对老年人慢性病具有个体针对性极强的治疗,同时注重整体调护,有利于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二是应用中医药养生保健和中医药预防医学知识,中医“治未病”是祖国医学在为全人类保障健康方面始终重视的研究领域,从《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中医治未病的记载,加之目前我国大力鼓励开展中医治未病工程,这必将为提高老年人预防保健、自身养生水平和能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三是中医药资源较为丰富,同时药材价格和诊疗费用相对较低,可以极大地缓解老年人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还为老年人的卫生保健起到积极的作用;四是全国各省几乎都有中医药高等院校,每年培养大批的中医药人才,这些中医药学子能够普及到医院、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对于平衡我国卫生资源与卫生需求比例、合理分配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

2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中医药教育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2. 1在中医药教育中重视的养生保健教育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之一。在中医药这座宝库中,与当前老龄化社会和大众日常保健关系密切的内容,是养生方面的知识。养生是健康之本,是幸福之源,更是快乐之门,懂得养生才是懂得人生。老龄化社会对整个国家的全面及深层次影响是相当大的,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特别是要满足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卫生保健的需求,面对老年人最高患病率、最高伤残率和最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的“三最”特点,目前培养的中医药学子即是2015年以后的中医师,他们毕业后走上医疗卫生岗位,要面对更大基数和更复杂的老年人“三最”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九五”攻关项目的资料表明,达到同样的健康标准所需保健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用的比例为1: 8. 3 :100,即如果在预防保健上多投入1元钱,将来就可以在治疗上少支出8. 3元和可以节约开支100元钱的抢救费用[2],故而需要重视预防工作,将预防工作做到位,即做好中医药治未病工程,将极大地减少老年人医疗费用的支出。因此,在中医药教育中要高度重视养生保健,尤其是老年人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培训。

2. 2在中医药教育中重视对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教育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老龄人口增多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区保健需求,而健康老龄化观点的提出,使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更需加强,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探索。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做好老年医疗保健,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减缓老年人的痛苦、延长健康寿命、改善生命质量。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疾病谱和临床症状也在改变,要不断发现、总结和完善老年病的防治规律,研究和认识高龄老人临床中出现的特殊症状。对于中医药教育而言,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必须重视在中医药教育中的老年医疗保健的学习,如前文所述,目前老年人健康中影响较大的主要还是慢性病发病率较高的问题,故而要重视由于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引发的老年人健康问题,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特点,运用中医理论,熟练处理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问题。

篇5

[关键词]社区 老年群体 服务需求

中图分类号:G81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284-01

1、老年群体服务需求调查工作安排

1.1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及方式

本次活动共进行了4次调查,2013年11月16日和2014年3月22日,两次在花溪公园进行调查活动,第一次采取访谈法,第二次采取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2014年4月19日,进入花溪区明珠社区调查活动,采用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2014年5月25日,进入花溪亲情敬老院进行一次调查活动。

1.2 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简单随机的方法,在公园、社区和敬老院选取60岁及以上的老人作为调查对象,采取现场随机和社区入户方式进行。共307位老人,共取得有效样本297个。调查过程中分别以性别、年龄、收入、健康状况、家庭常住人口、子女等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以上调查的内容都是老年群体比较关注的问题,对调查老年群体服务需求有很大的帮助和符合实际情况(调查情况见表1)。

本次调查为了了解老年群体对服务需求情况,随机抽查过程中对老年人开展了老年群体对服务需求度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老年群体在医疗服务、生活帮助、精神文化、家庭关爱等方面需求较大。

2、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在问卷列出的医疗保健、生活养老、精神文化、家庭关爱4大类11项中,受访老人对家庭关爱需求最大达到53%,医疗保健方面需求度为51.7%、精神文化方面需求度为52%,生活帮助方面需求度最小为18%。

3、老年群体服务需求分析

3.1 家庭关爱类需求分析

本次调查有有11.7%老人是一人居住,有20.5%是两个老人在一起居住,有80%的老人没有和子女常驻。很多老年人过着“空巢”生活,老人对情亲的需求期待很强烈,受访的老人都希望子女在自己身边。有专家指出,家庭的深度关怀,可预防缓解老年痴呆。对于老年人的关爱,时刻表现在社会沟通之中,与家人的沟通,情亲的关怀。常回家看望父母成了老人们最大的需求。

3.2 精神文化类服务需求分析

(1) 逾一半的受访者很需要社区组织夕阳红旅游活动。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社区离退休老人逐年增加。多数“低龄”老人身体仍较为硬朗,退休后又有大量闲暇时间,较适合外出旅游,但目前旅行社适合老人的旅游项目较少。社区开展专门针对老人、价廉物美的夕阳红旅游既可满足老人旅游需求,又可以结识同社区的老人,满足老人社交需求。

(2) 近四成受访者很需要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休闲活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度亦逐步提升。社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休闲活动既能丰富老人精神生活,又可给老人间交流提供了平台,使老人的退休生活更为充实。调查显示,受访者对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休闲活动的需求度为50.8。

(3) 逾二成受访者很需要社区组织各类培训讲座。所谓“活到老,学到老”,部分老人退休后会重新培养兴趣爱好,希望学习摄影、电脑操作等技能,参加舞蹈、唱歌、绘画等文体类培训;部分老人更注重养生保健,希望参加生活保健类的培训讲座。调查显示,受访者对社区组织生活、技能、文体等各类培训讲座的需求度为45.7。

3.3 生活养老类服务需求

(1) 有35.2的老人需要提供生活补贴和需要设立老年助餐供应点。

(2) 近五成受访者很需要社区增加养老床位。随着独生子女父母步入老年,“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使养老护理需求更为迫切。调查显示,受访者对社区养老床位的需求度为53.2。

(3) 逾五成受访者很需要社区提供住房修护、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住房修护、家电维修等服务,居民有需求的概率较小,可一旦需要,想找一家既信誉良好、又价格实惠的服务机构并不容易。社区若提供此类便民服务,无疑会成为多数居民的首选。调查显示,受访者对此类便民服务的需求度为85.3。

(4) 近四成受访者很需要社区提供家政服务。很多社区为方便居民,同时为辖区内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将保洁、上门做饭等家政服务拓展为社区提供的服务项目,受到居民欢迎。不少居民认为,通过社区聘用家政人员比通过家政公司聘用更让人放心。

3.4 医疗保健类服务需求

(1) 近七成受访者很需要社区组织体检、保健知识普及服务。随着步入暮年,身体健康成为老人最大期望。因此,社区组织体检、开展保健知识普及服务成为最受老人欢迎的服务项目,也是老人对社区服务需求度最高的项目。

(2) 逾六成受访者很需要社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诊疗、急诊联络等医疗服务。家庭病床、上门诊疗等医疗服务以家庭作为护理 、诊疗场所,可让病人处在比医院更熟悉、温馨的环境中接受护理和诊疗,更利于康复,既可减轻病人家庭财力和人力负担,又可缓解住院难现象,因此深受老人欢迎。此外,在老人突发疾病、身边又没有亲属的情况下,社区若能提供急诊联络等就医帮助,无疑缓解了老人燃眉之急。

(3) 近六成受访者很需要社区提供家庭医生服务。需要由医生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评估后制定健康管理方案,并长期跟踪评价、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服务。调查显示,医生服务较受老人欢迎。

4、老年群体需求差异分析

4.1 不同年龄段的老年群体需求差异大

70岁以上的“高龄”受访者与60-69岁的“低龄”受访者相比,体弱多病的相对较多,生活自理能力也相对较弱,因此对医疗保健类和生活养老类服务需求更高;而低龄受访者则相对来说身体更强健、求知欲更强,因此对文化教育类服务需求度更高。

4.2 不同收入的老年群体需求不同

收入较高,对医疗保健类服务需求也较高。月收入在2500元以上的受访者中,需要家庭医生、家政等服务,其次对精神文化类需求也较高。收入较低的老年群体对以上两类需求相对较低一点。

4.3 身体健康程度影响老人的需求

身体状况、生活自理能力越差的受访者,对医疗保健类和生活养老类服务的需求度越高。有一半的老人需要医疗、家政等服务。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年群体很需要社区组织价廉物美的“夕阳红”旅游活动,需要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休闲活动。

老年群体在医疗保健、生活养老、精神文化、家庭关爱方面需求较大,改善医疗条件和服务方式,增加文化活动场所和活动内容,家人关怀常回家看看是老年群体最普遍和迫切的需求。

本论文为贵州财经大学“夕阳红”教育服务中心创业实践项目

篇6

[关键词]吉林省 温泉文化 旅游吸引力 途径

温泉文化在中国已经有很久的历史延革,吉林省也蕴藏了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并且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业市场以及旅游者、消费者对温泉旅游需求多样化,有必要对温泉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以提高吉林省的温泉旅游吸引力。

一、 温泉文化的内涵

温泉文化是指人们在认识、利用、开发和保护温泉资源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化,是以温泉为物质载体或依托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及其“物化”体现,包括重视生命质量的温泉康体保健文化、愉悦身心的温泉休闲文化,以及温泉地名文化、宗教文化、诗歌艺术文化、民情风俗文化等。

本文以温泉旅游文化中所涉及的几个重要领域为主要元素,把温泉文化分成养生文化、洗浴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及其他文化(历史、诗词、温泉地名、建筑、会展等)五个部分简要分析其对提升温泉旅游吸引力的关系。

二、温泉文化与提升温泉旅游吸引力的关系

一切具有接近、收缩性质的运动形式都是吸引,接近与收缩力越大,吸引力越大。温泉作为旅游资源吸引力越大,能够吸纳的顾客越多,提供的使用价值、实现的价值也越高,能为景区和旅游企业带来的收入和利润一定也越高。

温泉文化的开发和培育对提高温泉旅游吸引力有极大帮助,重视温泉旅游文化建设应当以生命文化为核心,重点开发温泉沐浴文化、养生文化、乡土文化、休闲文化等。

1.温泉养生文化

“养生”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书籍《庄子》内篇,又称“道生”、“摄生”、“养生”、“保生”、“寿生”等,其含义是在于根据人的生命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在古代,温泉被人们看做上天赐予的“神水”、“圣泉”、“圣汤”,并且远古神话人物女娲被供为“汤神”。现代社会环境下,人们追求健康、乐观、轻松的生活态度也是钟爱温泉的重要理由。“养生”是贯穿温泉文化的灵魂,它是精神层次上的一种理念。因此温泉养生文化也是提升温泉旅游吸引力的核心内容,也是开展温泉旅游文化挖掘的着眼点。

2.温泉洗浴文化

中国养生文化成就了温泉文化的“魂”,但在洗浴文化上日本把含蓄、谦让、自律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温泉文化之中并不断发扬传承。洗浴文化是提升温泉旅游吸引力的外在形式,也是温泉旅游最主要的行为体现。洗浴文化和养生文化构成了温泉旅游文化的树根和树干,两者在开发时也要以相互统一地风格出现。

3.温泉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沐以泉为尖,温文儒雅,泉涌乐膳。饮食可分为“饮”和“食”,温泉不仅具有康体、保健的功用,部分类型的泉水还可以直接饮用,泡茶作为汤药。现代的饮食文化也很重视食物饮品的安全性和保健性,很多地区也利用温泉培育出很多绿色食品,如温泉米、温泉丝瓜、温泉鳖等。有的地区利用温泉开发出许多特色菜肴,如温泉药膳,温泉鸭、温泉焖鸡等。

4.温泉民俗文化

温泉民俗文化因地域和民族文化的不同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民俗样式,主要有民俗信仰、洗浴方式、节庆活动、传说、诗歌、舞蹈等内容。我国有很多少数民族还保持着远古露天洗浴的习俗,无论男女老幼,沐浴时都,若不完露身体,他们认为是对纯洁圣水的一种玷污。

三、吉林省温泉分布及旅游吸引力评价

1.吉林省温泉旅游资源概况

吉林省温泉尤其以中低温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据资料记载,吉林省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高平原和东部山区,包括长白山天池温泉群地热田、抚松县仙人桥镇地热田、临江市花山镇温泉群等,中部高平原地区地热多埋在数百米至数千米的地下深处。长春市地热分布于西北郊区,在长春双阳区、安图二道白河、农安县九台市、公主岭市等地都具备地热储备条件。

2.吉林省温泉旅游吸引力的评价

对温泉旅游吸引力从旅游资源条件和旅游开发条件二个方面,扩展为五个影响评价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文资源条件、环境条件、区位特征和区域条件。吉林省温泉旅游文化评价。养生文化方面有着悠久的传承,吉林省在满清时期作为清王朝的龙兴之地,保留了这里很原始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吉林省在养生文化上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养生之道,还行形成了吉林省独具地方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粗狂、热情的区域温泉养生文化特征。洗浴文化方面还没有达到全民把沐浴温泉作为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观念的增强,而且吉林省在陆上与韩国接壤,与沐浴文化水平很高的日本隔海相望,因此,在汲取其他温泉文化的便利程度上,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容易借鉴日本、韩国的经验,乘势而为。饮食文化方面独具东北特色,也习惯吸收不同地域的风味饮食,加上东北人的大方、热情、好客的习惯,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利用温泉资源开发温泉食品及饮品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开发这种温泉类饮食产品可以延长温泉旅游的产业链。民俗文化方面,吉林省是满族的发源地,省内还有全国最大的朝鲜族自治州,满族民俗文化和朝鲜族的民俗风情就是吉林省最具特色的民俗文化,两个民族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十分丰富,也都有着对水和温泉情有独钟的风俗。

四、吉林省温泉文化建设的途径。

温泉文化建设可以为吉林省温泉旅游设定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并且成为吉林省温泉旅游发展的长久动力和智力支持。

1.温泉旅游文化应挖掘养生医疗保健功效。

温泉的医疗保健养生作用人们都有共识,但大都处在感性认识层面上,缺少深入的分析研究,缺少临床医学方面的科学探究。从临床医学上、理论上对不同类型温泉、不同特定组份含量的温泉对人体的医疗保健、养生功能进行科学探讨。考察不同类型温泉的医疗保健价值,开发出对应的温泉医疗养生旅游产品来,从功能上找准吉林省温泉文化的基点。

2.吉林省温泉文化应挖掘历史文化脉络。

温泉历史遺迹能够真实地再现温泉的历史变化。可以依靠吉林省温泉文化的历史文化研究,找到吉林省温泉发现、发掘、利用和弘扬的路程,在此基础上在温泉景区规划方面也要注重本省温泉历史沿革与发展,及承继历史传统又有新时代温泉文化气息。

3.挖掘吉林省各温泉的民俗文化内涵,凸显地域文化。

吉林省可就满族、朝鲜族和蒙古族三大民族充分发掘其历史、诗画、音乐、舞蹈以及民风、民俗,并与温泉旅游嫁接,形成独特的养生、洗浴、饮食、民俗文化。为此,可以由省旅游局和地方有关政府部门专门组织历史学、地理学家、地质学家、社会学家等对上述民族的文化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系统收集、整理和再现。同时应当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在温泉这种包容性的环境里各种文化可以兼容并蓄,丰富多彩,更加提倡传统文化用现代手段和方式加以表现。

参考文献:

[1]王艳平.俄国温泉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3):74—76.

[2]黄芙蓉.我国温泉旅游文化的建设[J]. 江苏 南京 中国市场 2011(36):162-162.

[3]王媛玲.吉林省发展温泉旅游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2010.7

篇7

了解和把握查新课题的科学技术要点是保证查新质量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1了解课题所涉及的技术概况通过如百度文库、词典、维基百科等互联网资源,是获取信息技术相关信息的捷径。重点了解该类课题相关概念的涵义、特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发展进程等。1.2明确查新项目的核心内容此类课题更多地为新信息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因此查新人员必须弄清应用范围、待解决的核心问题。1.3与委托方交流讨论通过与委托方的交流讨论,构建检索思路。1.4必要的文字修订与表述规范新的技术名词很多为国外引进,国内可能尚未规范,因此要考虑全部可能的表述形式,必要时对技术要点进行相关修正[8]。

2准确、全面选择检索资源

信息技术类查新项目具有一般生物医学查新项目的共性,同时更多体现出学科交叉的特殊性。因此选择检索工具除常用的生物医学数据库资源外,应重点关注综合性数据库、专利文献及信息技术专业信息资源。

2.1必检数据库

一类为常用的生物医学数据库,如CBMWEB、CMCC、PUBMED、EMBASE、BIOSISPREVIEW等。但由于此类查新项目涉及多学科,仅仅检索上述生物医学类数据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扩大检索资源范围,特别是一些综合性数据库。国内综合性数据库主要有CNKI系列数据库、维普《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这3个综合性数据库中不仅包含生物医学期刊专辑,还有电子技术及信息科学专辑,是查找此类课题必不可少的资源[9]。国外综合性资源库(如Webofscience)及工程类数据库如美国工程索引数据库(EI)、英国科学文摘(INSPEC)等。学位论文所研究的课题在本专业领域具有新颖性与开创性,信息技术类的学位课题大多是针对解决某一特殊问题而开展的,且博士学位论文在研究深度上尤其见长。上述特点与信息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特性相吻合,因此,可以把学位论文作为信息技术类项目查新的重要资源。国外学位论文数据库以PQDD数据库为主,国内学位论文主要依靠万方数据的《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CNKI的学位论文数据库则以收录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博硕论文为特色,此外,尚有中科院系统的学位论文数据库、CALIS系统的学位论文数据库。

2.2辅助数据库

一是专利文献数据库。信息技术类课题中相当一部分为产品或实物,因此专利文献检索工具是不可或缺的。如“便携式近红外脑血氧监测仪的研制”、“心理素质选拔与心理健康测评咨询平台研究”、“社区医师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或为信息技术装备的实物,或为独立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平台,均需查询专利文献。中国专利的检索主要依靠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专利文献检索服务,该网站权威性高,且可免费提供专利全文。国外专利检索主要依靠世界专利数据库、美国专利数据库、欧洲专利数据库及日本专利数据库等。二是其他专业数据库。如IEL全文数据库和ACM(美国计算机学会)期刊数据库。

2.3检索思路与技巧

检索信息技术课题,检索词的选取非常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主题词的发展有时滞性,因此检索策略中应更多地采用关键词。如课题“基于Multi-Agent技术的医疗信息整合研究”中,Agent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术语,它是指驻留在某一环境下,能持续自主地发挥作用,具备驻留性、反应性、社会性和主动性等特征的计算实体。Multi-A-gent技术又称为“多Agent”,在人工智能领域翻译为“多智能体”,主要是研究多个Agent之间如何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以完成系统的共同目标,它特别适用于物理分布或逻辑结构上具有分布性特点的应用领域[10]。因此,“Multi-Agent”、“多Agent”和“多智能体”都是该课题的关键词。医疗信息整合(Integra-tingtheHealthcareEnterprise,IHE)医用信息系统集成、医疗企业整合等是一项推进整合现代医疗保健机构信息系统的倡议。但是通过对该课题的研读,我们发现课题中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医疗信息整合在该课题中并非专有名词,因此,需要将医疗信息整合拆分为医疗和信息整合。信息整合又可表达为信息资源整合、信息集成等,这些都是关键词。在该课题中,我们需要采用Multi-Agent、多Agent、多智能体,医疗和信息整合、信息资源整合、信息集成这些关键词进行组配检索。

篇8

论文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个在发达国家早已出现的问题,在我国亦已悄然出现。面对这一值得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城市规划工作者应该做些什么?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医疗保健事业的加强,人口死亡率在下降,人口平均寿命在延长,中国社会也正处于老龄化过程中。

如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同样是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这种现象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尤为显著。我国有部分城市,特别是老城市,将提前进入老年型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传统观念在变化,一些原来由家庭承担的职能将逐步转移到社会,其中老年人问题将首当其冲。如何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不仅是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城市规划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的新任务。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涉及面基广,将影响国家的住房政策、社会副利政策、退休制度、劳保制度、医疗保健及保险事业等,其对城市规划工作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现实生活中已有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规划设计者考虑,诸如:

1.住房问题。随着核心家庭的普及和传统家庭的逐渐消失,居住建筑的户型将产生变革。一方面下一代与老一代分居现象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中国家庭结构演变具有的“分而不离”的特点,要求两代人的住房距离不宜太远,出现了小户型住户比重将明显增加的趋势。在居住水平逐步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住宅设计与居住区规划应较多考虑这种需求。与此同时,对一部分缺少亲人照顾而又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老年夫妇或单身老人则需要安排具

有较高服务水平的专用住房——老年公寓。

2.大部分老年人退休后,迫切需要向他们提供相应的文化娱乐设施。西方社会学家预言:“寿命的延长与经济的富裕将会带来一个余暇时代。”今天我们可以在许多城市的街头绿地里看到有众多的老人在练气功、打太极拳、跳舞;一些“茶馆”或的文化娱乐场所又受到青眯;社会上各种“老年大学”及绘画、书法、养花、烹调学习班应运而生。凡此种种,说明“银发文化现象已成为社会需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一些分布于居住区内的城市基层医疗保健设施(保健站、门诊所等)深受老年人欢迎,使体质较弱但病情不严重的老人不必前往距离较远的医院,可在社区内就近得到治疗。

4.现在我国城市中,为老年人服务的养老院(敬老院)、康复中心、老年人服务中心等机构少得可怜,要进入这

些设施条件十分苛刻、费用昂贵,致使相当数量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又无人照顾的老人处境困难。

5.在规划图上明确表示、而在现实中常被忽视的街头绿地,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再次受冲击,殊不知它已日益成为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的休憩活动场所。这类绿地具有投资不多、分布均匀、利用率高、易于管理等特点,是城市生活环境优劣的标志之一,街头绿地的用地在规划和管理中远没有得到充分保证。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要从全市角度考虑设置市一级老年服务设施,如老年大学、老年俱乐部、养老院、康复中心等,为这些设施及相应管理机构落实建设用地。在居住区详细规划中则要更细致地安排为老年人服务的基层公共设施,如老人公寓、老人之家、老人活动中心、门诊部、老年人服务中心,以及安排更多的室外活动休憩场所和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公共交通设施等。在居住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更加细致,从住宅层数、住宅类型、户型比例到建筑细致处理,均应充分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如此形成一个从全市到期层,从大到小配套的老年人需要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老年人服务系统,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生活上能相对独立、丰富多彩的内外环境。体现国家、政府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对老年人的关怀,弘扬祖国尊重老人的传统美德,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来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

在我国,老龄化问题已经显现出来,老年人服务设施与发达国家比,尚有差距。根据具体条件,应当在我国城市规划中实施以下几项基本的老年设施:

1是老人公寓。适用于有生活自理能力并具有一定室外活动能力的老人。由低层公寓楼、公共活动中心及医疗设施组成建筑群。公寓以二、三层为宜,低层每户出入口直接连接室外绿地。楼与楼之间用楼梯及走廊联系。楼内可设小俱乐部、公共浴室、洗衣房等。公寓户型设一室户和二室户两种,二室户供老年夫妇居住。每套住房均设卫生间及小厨房、壁柜。公共活动中心包括:餐厅、电视室、图书室、活动室、门诊室、理发店、理疗室等。

2是老人之家。适用于生活自理程度较低的需照顾的老人。一般为1~2层建筑,有公共起居室、餐厅、男女活动室、健身房等。老人居室应带卫生间,房内有电炉、洗池,可自己烧煮简单食物,并有客房供来探望的亲人居住。

3是托老所。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晚间由家属自行照顾的老人,可在白天寄放在托老所,其设施内容可相对简化,但需教研室到一定服务水平。

4.养老院(敬老院)及康复中心。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可安置在养老院及康复中心,长期由人护理。后者应具有一定的医疗水平。此类设施服务范围可在居住区以上或从全市范围考虑。

5.人服务中心。生活上有自理能力、愿意住在自己家中的老人,中心可为其提供多种服务:雇人到老人家中料理家条及个人卫生,用专车送饭到家,安排文娱活动及旅游,家庭医疗护理,陪同外出等。

老年人由于行运不便,与健全人相比对生活居住的要求有较大差别,在无障碍设计中“安全”和“方便”是主要原则,应把避免失误和灾害放在首位。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一般人十分重视的私密性对他们显得不太重要,老年人更需要外界的关怀和人际交往,住房布置宜具有一定开放性。洗澡间、厕所、厨房是事故多发区,在建筑设计中应重点考虑。

篇9

对糖尿病前期的认识亟待提高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接近1/3的美国成人具有发生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但仅有大约7%的人意识到自身的风险状况,而采取行动以降低风险的人大约只有上述数字的一半。

在意识到自身风险且在调查前的一年中采取预防保健措施的人群中,由医生建议其控制或减轻体重者仅占35%,建议其减脂或减少热量摄入者占37%,建议其增加体力活动者占39%。亚特兰大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Linda及其同事进行了该项研究,并于2010年3月在线发表于《美国预防医学杂志》。

研究者表示,“如果在医疗保健系统和社区内投入更大力量以促进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那么医生与其他卫生保健工作者负责的预防促进工作可能会更加有效,并且还需要将基层医疗保健与有效的社区为基础的保健方式相结合的实用方法,”。

瘦素可能用于1型糖尿病治疗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报告,瘦素可能为1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比标准的胰岛素注射疗法更好的治疗选择。研究论文3月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该中心的报告说,与胰岛素相比,用瘦素治疗糖尿病小鼠提供了相同或改进的疾病管理方式,同时减少了这种动物的身体脂肪、胆固醇以及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

研究人员发现,非肥胖型糖尿病小鼠用瘦素或胰岛素治疗后表现出了类似的血糖水平和疾病康复,但是与仅用胰岛素治疗的小鼠相比,仅用瘦素或与胰岛素联用治疗的小鼠表现出了血糖波动、身体脂肪形成和胆固醇水平的显著减少。

糖尿病并发症“拖累”全球卫生系统

因过早死亡、并发症发病率和卫生花费的缘故,糖尿病给全球带来了沉重负担。与糖尿病相关的经济评估对旨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政策分析至关重要。有研究者在高、中、低收入国家中,对糖尿病主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率和医疗花费进行评估与比较,对与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和肾病相关的主要事件的住院率和住院时间进行评估。

该分析中的所有并发症,均可导致医院费用显著增加,其中,冠脉事件、脑血管事件和心力衰竭事件住院费用最高,在不同地区中,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使住院率和医疗费用显著增加,并可能给卫生保健系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新动态

新加坡鼓励国民顿顿吃粗粮

新加坡最近一次全国健康调查显示,当地成人肥胖率日趋严重,从1992年的5.1%上升到如今的6.9%。新加坡保健促进局认为,要有效对抗肥胖等问题,必须考虑以全谷物食品(粗粮)取代精米和白面,成为每人每餐的主食。

人们大多知道全谷物食品好处多,可是因为它的口感不佳,因此很少人以它为主食。为了让公众认识全谷物食品的益处,鼓励人们多吃,新加坡保健促进局在全国推出了一项措施――“健康选择”标签,只要食品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全谷物,就可在包装上附加“含更高全谷物”字样的标签。而贴上此标签的食品,政府会制订相应政策促进其在全国广泛销售。

与此同时,一些餐饮场所也推出了新的“全谷餐”,供人们选择。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在居民社区内开办专门的烹饪课程,指导附近社区的主妇用全谷食材做出更好吃的饭菜。

国外学会针对文迪雅发表相关声明

2010年2月20日纽约时报透露了2007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就文迪雅的心血管安全性进行裁决之前该机构内部曾经发生过的争议,称个别FDA专家曾认为文迪雅对心脏有害而提议停止文迪雅在美国的使用。该消息被多个媒体报道,个别媒体甚至误传“FDA要求文迪雅在美国撤市”。这些报道在公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在糖尿病患者中造成了恐慌。

针对纽约时报的报道,美国FDA于日前已进行了回应,称FDA目前正在审查文迪雅新近完成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并没有发表新的与文迪雅相关的建议。FDA同时建议目前正在服用文迪雅的患者不可擅自停药。此外,美国内分泌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家协会也已陆续就纽约时报的文章发表声明,认为目前没有证据提示目前服用罗格列酮的患者应停用此药或换用其他降糖药。

日本开发患者生活管理系统

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和九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了一套面向糖尿病患者的生活管理系统,能够自动采集和分析患者的活动和健康数据,对其生活进行指导。这套系统由内部带有加速度传感器的行动计、体重计、血压计、血糖值计、手机以及与互联网连接的家庭服务器构成。

糖尿病患者将手掌大小的行动计挂到腰上以后,行动计根据患者的加速度就能判断出患者是在跑还是在走。行动计和血压计内都有无线电元件,能将获得的数据自动传送给家庭服务器和手机。

接下来,服务器中的生活指导程序会自动分析传来的患者活动数据,以及体重计、血糖值计等测得的患者健康数据。根据患者数据与存储数据的比对结果,服务器会及时向患者的手机发出“再走一走”、“血糖值过高,请去医院”等建议短信。

新发现

多种炎症标志物与儿童肥胖相关

炎症标志物如C-反应蛋白与成人肥胖有关,但这种相关性在儿童中并不明确。在美国进行的健康和营养调查研究中,研究者对1~17岁儿童进行分析,目的是评估多种炎症标志物和儿童体重状态之间的关系。

根据体重指数(BMI),将入选儿童分为非常肥胖,肥胖,过度肥胖,正常体重四类。主要监测指标为高反应性C-反应蛋白和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另外一个指标为铁蛋白/转铁蛋白比值。应用相关模型,评估体重相关的炎症标志物水平异常的风险。

结果显示,多种炎症标志物与儿童体重状态的增加强烈相关,这种相关性从3岁开始。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升高与年轻的非常肥胖儿童特别相关,因为,炎症可以导致长期、累积的血管损伤。这值得进行另外的纵向设计的研究。

心血管也能控制脂肪酸摄入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专家发现心脏血管和肌肉能自发调节日常摄入食物中的脂肪酸,这对治疗包括2型糖尿病在内的新陈代谢疾病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用老鼠进行了实验,他们将VEGF-B蛋白质作为从肌肉到血管壁的传导信号,对其生物功能进行测试后发现,该蛋白质能控制血管壁中的脂肪酸运输蛋白质的数量。

篇10

作者:简文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商务局联合组织了“奥运公园地下商业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和经营模式专家论证会”。奥林匹克中心区地下空间(商业)是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政府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而兴建的重要建设配套项目之一,预计2009年开业,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副会长王永平应邀参加了专家论证。

论证会上,北京新奥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该项目的开发建设单位通报了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地下空间(商业)建设规划情况,王永平在论证会上指出,虽然奥运概念前景看好,但由于奥运商圈成熟需要数年时间,因此前期招商和运营压力仍然不可低估。项目规划上,政府要有统筹考虑,奥运商业项目内部之间要有错位;同时要研究奥运效应弱化后的应对策略。另外,在设计规划上要体现商业适用性、环境友好性等。

据了解,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路段,占地约315公顷,东至北辰东路,西至北辰西路和白庙村路,南至北四环路,北至辛店村路。

世界运动医学科学大会6月在京举行

作者:文刀

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FIMS)主席陈启明近日在第29届FIMS世界运动医学科学大会新闻会上宣布,本届大会将于6月在北京举行。

2006北京FIMS世界运动医学科学大会除继承以往历次大会的学术讨论、专题演讲、优秀论文评选等精华内容外,还将增添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医学课程。届时,中国最具权威的中医专家,中国国家队队医等将讲解和演示中医药、中医治疗手法带给运动创伤的贡献,进一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医疗科技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