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2-22 17:59: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护理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护理的特点

篇1

【关键词】 卫生服务;社区;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42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55-02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对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也是对城市卫生结构的优化,现在城市居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而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方式,为社区人群提供经济、方便的整体系统的全方位护理和保健指南,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1]那么社区卫生护理工与医院的护理工作相比,有哪些相关性和自身特色呢?

1 多样的护理工作

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是多位一体的服务,所以社区医疗工作具有全科性。除了最基本医疗服务外,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还要把预防措施、保健工作、康复计划、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考虑进去。所以这也要求护理的工作人员要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在工作之前应该要熟悉内科、外科、儿科、口腔科等不同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的护理知识。这样才能及时有效地展开护理工作,为社区人群提供全方位的护理保障。

2 广泛的服务对象

社区卫生服务是把全体社区居民作为服务对象的。除了已经患病人群外,健康、亚健康、残疾等人群均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所以这也决定了社区卫生工作护理服务对象的广泛性。除此之外,护理服务工作的对象也并不只是就诊患者,还把社区健康咨询活动以及社区对儿童、妇女的保健包括在内。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不同种类的患者分别施以不同的卫生服务内容,服务内容多样广泛。因为执行起来相对复杂麻烦,所以要求社区护士要具有工作热情,在工作中不仅仅要与卫生保健人员密切有默契地进行合作,还要与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协调好工作。

3 高质量的服务工作

因其社区卫生护理和医院相比的特殊性,对社区护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在医院中,往往存在医生和患者难沟通,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问题。但在社区卫生护理中,它缩短了医生与患者之间距离,医生与患者、护理人员与患者的交流沟通都明显增加。社区服务人员要有责任感和高度的职业道德。随着这种现象以及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完善,医生与患者之间这种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已经慢慢过渡到医生和病患之间的平等关系。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和医生共同协调进而帮助解决社区群众的一系列医疗问题。护理人员要有高质量的服务工作,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社区护士必须具有社会学、心理学及人际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并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及工作热情,从而才能更好地开展服务护理工作。

4 高要求的个人能力

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会遇到许许多多不同方面的事情,所以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更高要求的个人能力。

41 独立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护理工作人员每天会处理不同的事情,所以难免会遇到许多的突发事件。所以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能协调处理好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社区,社区护理人员要会独立地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没有任何人的协助,要会独立运用护理程序,能够独立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且能够进行咨询和指导工作。在社区进行服务的工作条件和设备配备等方面是不够完善的,所以高要求的判断、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对于社区护理人员是非常重要的。

42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不仅需要合作者的在一旁的支持和协作,还需要其护理对象的理解、配合。社区护理者的合作人员不仅包括社区服务的其他工作人员和医生,还包括了社区的管理工作者。而且社区护理的对象更是广泛,包括了社区的全体居民,比如病人、病人的家属、和一些相关的健康人群。面对这些性格迥异,具有不同的年龄、家庭背景、文化及不同社会阶层的合作者和护理对象,社区护士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处理好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帮助社区群众更好地建立健康体质。

43 组织和管理能力 社区护理人员不仅要向社区人群提供最直接的方便的护理服务,还要调动社区人群的积极性,消除他们的消极情绪,要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有组织性地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咨询活动。社区护理人员有时还要负责人员的安排,物资的准备以及各种活动的策划安排,这些均需要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这些能力才能保障社区活动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44 综合的服务能力 综合护理主要包括各专科护理及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根据社区护理的定义及社区面向的广泛性,社区护理人员要具备综合的护理知识,护理人员面对各种病人和残障者。在工作中,往往要应用到内科、外科、神经科、儿科、中医科等不同方面的专业护理技能。[2]所以,社区护士必须具备各专科护理技能及中西结合的护理技能,才能满足社区人群的需求。

5 高标准的整体协作

社区各部门的相互支持与相互协调,是社区工作顺利展开的前提条件。护理工作也不例外,护理工作要注重相互协调性和系统性,每个护理单元都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管辖区域,承担着各自负责的居民健康状况。不同于大医院的规模,社区卫生机构人员少,医疗仪器也不够先进,所以全区工作人员要配合默契,具备高标准的整体协作能力。同时,个人文化的修养和能力也同样重要。每一位工作在社区的人要有强烈的团队精神,良好的工作能力。注意加强交流,注重整体的协作,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社区护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是非常高的,不仅面对着众多的疾病的治疗者,还要管理好护理工作者。社区工作人员要不断总结社区护理的经验,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以保证社区护理工作的良好发展。我国的社区护理特点是针对我国的综合国情,我们要参考国际社区护理工作内容,不断地去探索适合我国特点的社区护理道路。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高血压;应用特点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0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32-02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会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1],因而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有显著作用。为了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特点,本文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社区高血压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我社区高血压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6例,女性40例,年龄在46-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4±5.1)岁,病程在2-19年之间,平均为(8.9±2.0)年;按照护理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对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患者的高血压和行为方式等信息,并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详细的护理干预计划,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干预高血压患者由于病程较长,而且容易引起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因而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康复[2]。因而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干预,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对患者进行安慰、保证、解释等,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且对患者进行家庭和社会干预,给予充分的关心,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以及早康复。

1.2.2健康宣教通过观看专题片、发放宣传册、口头讲述等方式,让患者了解关于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包括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药物治疗、监测血压仪器的使用等,让患者了解积极治疗的重要性,并且能够遵循医嘱按时、规律服药,并定期复查血压。

1.2.3饮食和运动干预①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进行饮食,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豆制类产品;②指导患者进行适量运动,可进行气功、太极拳、慢走等运动,每次20-30min,每周不少于3次。

1.3观察项目血压水平: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χ±s表示,P

两组干预后患者的血压均有显著下降(P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疾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西开展社区护理干预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3]。社区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针对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主要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和饮食运动干预,其中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治疗;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按时规律服药,促进及早康复[4];饮食和运动干预能够使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本研究发现,社区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血压水平明显降低,且降低水平明显优于常规干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在高血压患者中采用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参考文献

[1]钟守英.社区高血压患者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70-71.

[2]黄素芳.完善社区护理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8):119-120.

篇3

    1社区护理的特点

    1.1以促进健康为中心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及关注的程度的转变,护理工作的重点也逐步由疾病护理转移到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上来。导致对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等一系列变化。从而提出了以健康为中心的社区护理的工作特点。

    1.2以人群为主体

    社区是以某种形式之社会组织或团体结合在一起的一群人,这意味着社区护理将面对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单纯只照顾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对于所面对的这个群体,要求社区护理工作者经常做一些宣传和调查之类的工作。

    1.3综合服务

    由于人群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社区护理工作除了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等工作为主外,还应从整体、全面的观点出发,从卫生管理,社会支持、家庭和个人保护、咨询等方面对社区人群、家庭、个人进行综合服务。

    2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现状

    2.1社区护理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社区医师和护士比为1.0∶0.5,WHO提出社区医师和社区护士比为1∶2或1∶4。从这一点来说,社区护理人员短缺是非常严重的。当前从事社区护理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临床护理岗位重新调整或其他专业改行者,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及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业务水平不高、应变能力较差、协调能力欠缺等现象。这势必影响社区护理的内容和质量。另外,由于护理专业教育模式转变的缓慢,社区护理教育缺失严重,我国至今尚没有一所正规院校培养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

    2.2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服务模式单一,在理论上的研究可谓是一片空白,社区护理模式几乎都是按照国外的方式进行,没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因此很难适应我国国情。也正因为这样,使得当前的社区护理质量偏差,社会对于社区护理的认识存在误区。

    3社区护理对护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3.1丰富专业知识

    由于社区护理是以促进健康为中心,因此护生要想从事这一职业就必须掌握足够的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健康方面的知识不仅仅是疾病方面的,还应当包括饮食、饮水、环境和社会因素对于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其次,由于社区护理具有综合性,这就要求护生同时掌握内、外、妇、儿等几个专科的护理,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各科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社区医疗机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还要求护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2良好的心理素质

    护士保持良好的情绪,就能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情。要做好心理护理,应努力改善患者的心境,以良好的情绪去影响患者。护士保持良好心境是圆满完成护理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这就要求护生在工作中情感表达适度,不过分外露,既面带微笑又沉着冷静,同时还要善于忍让、宽恕、谅解、控制情绪冲动,自觉调节自己的言行。

    3.3高尚的职业道德

篇4

【关键词】社区护理;管理规范;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25-01

一前言

社区护理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中的网底地位,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为更好地发挥社区护理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质量,确保社区护理服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构建规范化的社区护理管理十分重要。

二社区护理的特点

社区护理是由基层护理人员以社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 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及残疾人为重点, 向他们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护理, 是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护理。护理工作一般由社区护士单独在居民家中完成。

三湖北省社区护理管理现状

湖北省社区护理的发展之初,其管理方法基本秉承医院护理管理的模式,缺乏一套符合社区护理服务要求和特点的管理规范。管理者中普遍存在对社区护理服务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对社区护士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鉴别不清,因此,出现社区护理管理中组织结构不合理、服务目标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建全、质量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社区护理服务的快速发展。

四宜昌社区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受经济、文化、地区以及认识水平诸因素的影响, 许多地方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社区护理管理体系, 社区护理机构还不完善, 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社区护理的从属地位。

(二)社区护理缺乏专门人才和专业人士的指导。在我国, 大多数地区的社区护士是由临床护士转过来的, 年龄普遍偏大, 知识结构老化, 社区护理知识匮乏, 但由于未接受过正规、系统的社区护理训练, 难以全面开展社区护理工作, 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社区护理需求。

(三)社区护理的普及度不高。我国的社区护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日前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医院开展较普遍, 在经济相对落后及基层和农村地区尚未普及甚至还未开展。

(四)社区护理还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和理解。社区护士仅以协助医生工作为主,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不了解、不认可、未参与、不重视, 从而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改善社区护理工作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社区护理组织。可依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 先建立几个社区护理中心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制定社区护理的发展规划, 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逐渐建立专门的、系统的、完善的社区护理机构。

(二)建立并完善社区护理法规及质量控制标准。要不断总结社区护理经验, 深入研究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充分考虑影响社区护理工作的各种因素, 不断完善社区护士执业资格准入、技术操作质量标准及评价标准、社区护理服务标准等方面的制度和法规, 使社区护理工作趋于规范化、法制化。

(三)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鉴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可采取多种措施,如医学院校和护理学校应开设与社区护理有关的课程或相关内容的短期、长期培训;医院也可以成立社区护理组织与下属社区医疗机构联合, 负责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

(四)拓宽社区护理工作内容, 明确护理目标, 争取社区居民的密切配合。可以建立规范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开展以个体为中心的家庭康复体系, 协助家庭成员了解卫生知识,进行简单的医疗护理知识培训及应急抢救措施, 提供各类人群所需要的护理服务, 做到预防为主。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以其方便、快捷、经济的优势在医疗市场占有越来越重的份额, 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护理应抓住机遇, 尽力完善社区护理机构, 努力开展全面的社区护理工作, 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 这需要我们全体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 积极探索、不懈追求, 充分发挥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包家明,胡斌春主编.社区护理管理与操作指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3-141

[2]包家明,付伟,胡斌春.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61-62

篇5

【关键词】社区护理;健康;问题;对策 语言与非语言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5-0129-01

一,什么是社区护理活动中的沟通

社区护理活动中的沟通即是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换的概念,一种思想或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经过四个环节,话题或交流内容,传递方式与编制信息,用语言,配合非语言、信息。接受人,完全接到,全部理解。反馈,接受人用语言、文字表示同意或反对的意见。这四个环节,首先是发出者是否清楚地把自己的想法或情感表达出来,其次是传递途径是否畅通,最后是接受人能否接到真实的信息而且全面理解。

二,社区护理的特点

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有着较大的区别。社区护理扩大了护理工作的职能,服务对象从患者扩大到健康人群,服务范围由医院走向家庭和社会,工作内容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扩大到预防保健和提高人群的生活与生命质量,其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促进健康为工作中心。医院的临床护理多以恢复人的健康为主,而社区护理则强调促进人类健康为主,它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整个人群的身体、心理、社会整体水平。这些可以用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方面得到具体的体现。比如针对一位社区的冠心病患者,他的的文化水平、学习能力都有限,所以向患者讲解冠心病常见的病因、症状、发展后果、治疗原则、预防措施等就及其必要了,特别要向患者讲明冠心病的发病与肥胖、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精神紧张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生活调节在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必须要指导患者注意性格塑造,加强修养,保持情绪稳定,心境平和,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紧张,遇事要沉着冷静,当有较大精神压力时,应向朋友、亲人倾诉,与他人交流,学会自我调节等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社区护理干预, 这些可以改变一些病患者的生活方式, 疾病得到控制,症状缓解,减轻了因病痛引起的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护理人员走向社区,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对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方法上,可以采用群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集体活动与跟踪随访相结合,课堂授课与强化指导相结合,帮助患者参与疾病的自我管理,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

(2)服务对象以集体为主。医院的临床护理以单个的患者为主体,而社区护理的工作以集体为主,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然后解决人群中主要存在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即使社区护士照料到某个人与家庭,也仅仅是帮助整个人群健康中的工作。

(3)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医院护士是在医嘱的指导下进行工作,而社区护士由于工作范围广,而且要运用流行病学方法来找出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因而他们的工作自主性、独立性也很强。

(4)管案时间长。一般医院的患者住院时间短,护士只照顾他住院期间的需要,而社区服务对象长期居住于本社区中,因此,社区管案时间长,护士对服务对象的家庭、社会文化背景了解比较深,相互之间关系也比较融洽,有利于评估其身心、社会状况,并给予恰当的预防、保护或照顾措施。

(5)与各方面合作加强。社区中除医务人员之间要密切合作外,护士还要与当地政府、社区内的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等很多人联系,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做好社区护理工作。

三,做好社区护理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做好社区护理工作的保证。目前,护理工作仍处于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阶段,这种护理模式决定了护理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医嘱的要求执行打针、发药等具体的护理措施,在这种模式下,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因此更新观念,从思想上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是做好社区护理的关键,这就需要做好四个转变:一是服务功能从医疗护理服务向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基本医疗和身心康复转变;二是服务对象从患者个体向群体(家庭、社区)转变;三是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从临床护理向社会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等边缘新兴学科转变;四是工作方式从院内护理向院外、社区、家庭服务转变。

政府重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社区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基于对社区护理重要性的认识,我国政府对社区护理工作应高度重视,加大对社区护理的支持和关注。行政主管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大胆借鉴国外社区护理的成功经验,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范和指导社区护理管理工作和社区护理组织机构,制定统一的社区护理工作目标、范围、岗位职责、管理网络、质量评价等。如在建立医疗保险制度时,应考虑如何与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挂钩,既能使社区医疗资源做到合理应用,又能一定程度上保证社区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还能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快捷、便利、高质量的医护服务。

探寻符合国情的护理模式是推进社区护理工作的有效措施。针对我国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或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在南京、大庆等地,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大医院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既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也为各自发展找到契合点。

加强对社区护士的培训、开展社区护理研究是社区护理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新的医学模式中,护理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不断拓展,在护理实践中担任多种角色、培养社区护理人才势必成为护理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首先,应加快以社区护理为中心内容的教材;其次,在各大医学院校或中专护校中开设社区护理专业课程,或者在各层次护理教育中增设社区扩理的相关课程,以培养出既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又有全面临床护理技能的社区护士;同时,社区护理工作者还要不断总结社区护理的经验,要在社区护理的内容、方法、技术、管理以及人才培训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促进社区扩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梅 , 冯正仪 , 夏海鸥. 社区护理需求和工作内容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32.

[2]李春玉,金胜姬.国内外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75.

篇6

【关键词】基层社区医院;中医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7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居家养老模式的逐步建立、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区护理的健康观与中医护理的整体观预防观互相促进。中医护理以其速效、显效和在预防、保健、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很好地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其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

1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发展前景

1.1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1]。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1.2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其特有的饮食文化、养生保健及简、便、易、廉的护理技术更容易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2]。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2现阶段社区医院中医护理的应用

2.1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主要护理方法[3]。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社区护士将成为居家护理的主力军。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

2.2在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中,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著,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4]。

2.3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

2.4在居家康复护理中,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2.5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还不是很普及。

2.6在居家护理评估中,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3小结

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护理包括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其与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正在逐渐完美融合[5]。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连初秋.综合医院开展中医护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10):149-150.

[2] 王淑琼.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4-25.

[3] 熊成敏,陈泽芬.浅谈基层医院中医护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重庆医学,2009,38(18):2387-2388.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b)-122-02

1 社区护理概述

社区的概念:由一群共同地域、价值或利益体系所决定的社会群体。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地域性、人口要素、同质性、结构要素。社区的基本功能:社会化、生产、消费、分配、社会参与及归属、社会控制、相互支持及福利。

社区护理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将公共卫生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限制残障等服务,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社区护理的特点: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所以,社区护理是由基层护理人员立足社区、面向家庭,以社区内居民的健康为中心,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向他们提供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为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社区护理强调以人的健康护理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护理,是将预防、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从而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方便、快捷、经济、优质的医疗卫生护理服务。开展社区护理,有利于促进护理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社区护理设备简陋,护理涉及的学科较多,护理工作主要是以1名护理人员独立来完成。

总结社区护理的特点为:预防保健为主,强调群体健康,工作范围的分散性和长期性,是综合性、可及性护理服务,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及多学科协作性。

2 社区护理的发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社区护理逐渐向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和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建立了完善的社区护理人员培养及教育体系,实现了工作的专业化及角色分工细化。国外社区护理的发展经历了早期发展(公元后~1895年)、正式地段访视护理(1860~1900年)、公共卫生护理(1900~1970年)、社区护理(1970~)这几个阶段。我国社区护理发展趋势:社区护理的不断推广、完善和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组织管理;完善社区护理教育体制;管理的科学、规范、标准和网络化;家庭和老年护理的发展、完善和提高;多层次社区卫生保健体制的建立。

3 社区护理的原则

持续:建立居民持久的服务关系,不因单一疾病治愈或转移而终止,良好和亲密的情谊是提高医疗保健服务依从性的保证。

全面:包括预防、医疗、护理、保健、健康教育和康复服务,并以预防为主来导向整个社区护理服务,使三级预防得以全面实施。

协调:运用社会、社区、家庭各种资源为居民进行医疗护理保健服务,提供医疗护理、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并协助开展转诊和会诊,完成对居民的完整系统医疗保健服务。

4 社区护理方式

常见的社区护理主要有以下两种护理方式:① 综合性的社区护理方式。优点:易建立专业性的人际关系,便于发现和满足健康需求,减少对社区和居民的干扰,避免人力资源浪费。② 专科社区护理方式。优点:提供详细周到的专业护理;护士容易精通业务。

5 社区护理的工作范围

传染病的防治、社区精神心理卫生保健、社区环境卫生、慢性病的防治和护理管理、社区特殊人群的健康服务、 职业卫生与护理、学校卫生保健服务、院前急救护理、临终关怀及护理等9项护理内容。

6 社区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6.1 护理人员缺乏社区护理的理念

我国的护理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的观念还未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院内护理向社区家庭护理方向转变,在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

6.2 护理人员知识陈旧,距离社区护理的要求差距较大

据我们调查,当前,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的问题,难以承担健康促进、社区保健的重任,特别是高层次的护理人才短缺,影响了社区护理的开展。

6.3 社区护理还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和理解

目前,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单纯的技术性操作上,以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到促进人的身心疾病康复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仍属于从属地位,不被社会重视,这也影响了社区护理的开展。

6.4 护理人员积极性不高

开展社区护理工作很辛苦,待遇很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直接约束了社区护理的开展。

7 发展社区护理的解决对策

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是推进社区护理工作的有效措施。社区护理是促进和维护人民健康的一种全科和完整的业务工作。它的服务不限于一个年龄群,而是视人口群体为一整体,直接提供护理给个人、家庭或团体,以使全民达到健康。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是推进社区护理的一种手段,是护士作为护理学科的专业工作者,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帮助健康人群提高健康水平的一种体现,是护理学从单一的疾病护理向针对人身心健康问题的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拓展。

开展社区护理研究是社区护理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有效手段。社区护理工作者要不断总结社区护理的经验,要在社区护理的内容、方法、技术、管理以及人才培训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促进社区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8 结语

社区护理要引导和促进社区人群建立健康和自我保健意识,学会基本的保健知识和技能,养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合理利用社区保健服务和资源,减低和消除社区健康危险因素。一方面协助个人提高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培养自尊、建立责任感;另一方面促进社区的健康责任感。培养人群对健康的责任感;促进医疗保健资源的有效利用;增进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医疗保健服务质量,促进社区护理发展。

篇8

关键词:高职;护理;社区;教育;对策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社会对社区护理人才的需求在质和量上都表现出重大变化。培养社区护士是高职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和职责,能否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护理人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一、社区护理教育的研究背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模式的转变,人口构成、疾病构成的变化,人们对健康的需要已逐步趋向于集宣教、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于一体化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模式正在由医院延伸到社会,服务对象也正在由患病的个体逐渐向家庭、社区的方向发展,社区和家庭已经成为护理人员重要的工作场所。因此,社区护理教育将成为21世纪护理教育的发展方向。

但是,由于我国社区服务尚处在试点阶段,社区护理工作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现实的问题是:现有社区护理人员教育层次、人员数量、知识储备不能适应社会需求[1]。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 在意见中明确指出“教育部门负责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2]。该意见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要求加强医学院校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的学科教育,积极为社会培育全科医师、护士。

二、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社区护士培养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如何按照国情培养出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社区护理人才,是护理教育的当务之急。探索出社区护理教育特色之路是护理教学改革的方向。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的知识与技能结合,社区护理人员的服务对象不再是单纯的患者,而是社区全体人群。社区护士是一个能够为基层提供医疗、预防、保健一体化护理服务的初级卫生管理者,其工作环境、性质、内容及方法都要求他们必须是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和多种技能,能够独立承担社区护理和卫生保健工作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1.传统观念制约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

长期以来,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以临床护理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多数教师心目中已根深蒂固。其结果是:一方面,从事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教师观念不能或不能完全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整体健康为中心,以临床护理向基层、社区护理方向转变,对社区护理的价值和信念的认识比较肤浅;另一方面,高职护士专业的学生也不能充分认识社区护理的特点和重要性,并且存在着某些偏见,更为不利的是,大部分护生对毕业后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持否定态度[3]。绝大多数的护生认为社区护理的内容只是预防接种、健康宣教、打针输液等工作,在实习、择业时大都把目标定位在各级各类医院的临床护理,很少有社区护理的意向。有些护生虽然从事社区护理工作,但由于对社区服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他们工作的热情、自觉性、主动性及工作的效果都是不尽人意的。这也是目前影响和制约社区护理发展的重要因素[4]。

2.现有课程体系不足已满足社区护理教育的需要

社区护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大多是围绕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虽然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社会护理学、预防医学、健康教育、社区护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等有关课程,但是社区护理的内容只占了很小比例,学科特色不足,给学习者造成了学习内容不明确、任务不清楚的印象,所涉及的知识面、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社区护理的需要[5]。更不能体现社区护理本身所具有的高度的独立性、知识结构的特殊性。目前,各大专院校还没有统一的社区护理专业规范教材,对内容的选取没有统一的标准,更没有建立统一的知识评价体系[6]。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考评方法缺乏科学性

目前,社区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方法多仅局限在模型人身上进行,这样只能学习护理技能操作的具体程序和方法,不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沟通能力及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护生的毕业实习几乎都是在各综合医院进行,这样理论教学没有与社区实践有机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无法得到巩固和强化,学生的从业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和提高,培养出来的护生难以胜任社区护理工作,也很难实现向社区护士的角色转换。

三、对社区护理教育的几点建议

1.更新观念,加强对社区护理的职业认知

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一方面要具有独立观察、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必须具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及综合实践技能。因此,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教学内容要仅仅围绕社区护理工作的特点、需求合理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有关社区发展的政策,可通过主题讨论、问卷调查、专题讲座、社区参观等方式,引导学生就整体护理与社区护理的意义和发展趋势开展讨论,逐步树立现代护理观,帮助护生进一步加深对社区护理理念的理解,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开展集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社区护理已势在必行。

2.以任务为导向,改进社区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7]的新型护理理念,围绕社区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整合课程结构。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进行适当的精简。增设人文、社会科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内容,开设如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社区护理学、康复护理、护理美学等具有社区护理特色的课程[8],结合社区护理的特点,探索更适合社区护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使社区护理教育不断完善,最终走向成熟,从而开创社区护理教育的新体系。

3.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并加强社会实践,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职业能力

建立并发挥社区专科方向实践基地作用,实现专科护理实践教学“教、学、做”一体化,鼓励教师教学改革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意各种能力特别是关键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除开设相关课程外,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依托基层社区、家庭病床等综合教育环境,分阶段、渐进式、有针对地进行实践教学,积极组织学生深入开展“六位一体”[9]的综合服务。开展社区护理实践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鼓励同学互相交流、讨论,以提高人际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方式、专业核心能力、专业人文精神,引导学生通过课下讨论、自学、合作学习、模拟咨询及访视情境、制作宣传画报等方式学习,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还可使学生认识到社区护士角色的多样性,使他们潜移默化中逐渐适应社区护理的角色。

总之,高职护理教育作为护理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培养护生社区护理能力的重任,对发展中国社区护理事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社区护理作为护理专业中的一个新课题,它是医学模式转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促进健康、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和恢复健康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一些实际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高职高专护理教育应加大专业建设的投入和规划,不断地改革与完善,以培养出更符合人民健康需求、社会满意的专业社区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久红.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的困扰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4, 7(11):805-8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EB/OL].[2006-02-23].

志,2009,26(3):34-35.

3.贾长宽,黄晓燕,黄桂开.238名护理毕业生择业心态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2,17(7):726-728.

4.阎红,朱丹.社区护士专业教育现状及其培养途径[J].护理研究,2006,20(19):1700-1703.

5.吴秀云,陈会波,朱亚南.社区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1,17(4):227-228.

6.刘可.社区护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6,3(4):163-164.

7.谭立宁,钱昶浩.建立社区护理基地,促进社区护理人才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235.

篇9

资 料

我县位于新疆中部,天山中段南麓,全县辖2区、4镇、8乡、5个国有牧场、1个良种场、1个平原林场。境内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个团场,和静县也是新疆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县,有开采价值的矿区117个,规模较大的矿产地17处。全县现有总人口18.6万人(少数民族7.7万人),蒙古族约3万人,是巴音格勒蒙古族主要聚集区。农业人口11.95万人。建立了32个社区居委会,成立了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县城4个社区服务站,各乡镇团场9个社区服务站,矿区4个社区服务站。近几年对我县18余万人口进行健康调查,发现社区的主要慢性病为脑、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结石病、包虫病、肝炎病等多发,社区43.6%的居民自己承担门诊医疗费用,愿意接受社区护理57.8%。社区服务中心现有职工68人,其中聘用16人,其中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19人,初级44人,护理人员32人。服务中心与和静县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建立了双向转诊制度,门诊患者免各项治疗费,主要以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为主,为辖区居民提供较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本卫生服务。

社区护理的特点

护士的区别:我国目前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护士称为社区护士,在其他医疗机构从事公共卫生护理的护士,如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治所、慢性病防治院工作的护士称为公共卫生护士。但无论是公共卫生护士和社区护士都与临床护士有很大的区别和不同。

服务对象:社区护理对象是健康人群,部分高危人群和少部分患者,是个体与群体的结合,相对较固定。服务范围:除个人、家庭外,还包括各种群体,如社区内的幼儿园的儿童、学生、工人等。护理时间:对护理对象的照顾是长期的,服务是全程的、连续的。护理的目标:鼓励患者及家属进行自我管理,可针对社区、人群、家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主动地开展护理工作。服务方式:社区护士走进社区,迈进家庭,将服务送进患者家里。

工作中心:社区护理和公共卫生护理都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强调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

社区护理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加强社区护理管理是提升护理质量的关键:社区护理管理是基层医院护理部的重要工作职能,重视社区护理管理,规范社区护理管理,将为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及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坚实的保证和基础。我县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质控工作在我县医院护理部的监督管理下执行,成立了专门的监督组,制定量化表格和考核标准,每个月在经管部门监督下进行核算;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和同事监督卡,了解服务质量;将质控结果与科室效益、个人奖金结合起来,目前我院社区护士工作积极性高,各岗位人员均能认真负责,充分发挥了个人价值。

监督、指导社区护理服务功能到位:我院成立了专门的监督管理组织,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奖惩分明。每周组织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社区主任、护士长、财务科等进行督导,每个月进行1次全面盘点、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专业技术操作和理论考试,并结合服务对象满意度,综合评价护士,对于工作优秀的护士给予物质奖励;实行末位淘汰制,对服务质量差的护士给予一定处罚,必要时将其返还原科室。

注重抓好康复和健康教育工作:争取政府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投入,为建立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经济保障。

转变观念:社区护士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才能使社区护理达到最佳效果。因此从社区护理的特点来进行人员教育。

对社区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加强社区护士培训是社区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一方面,一名合格的社区护士可能同时负责内、外、妇、儿等几个专业的护理工作,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全部护理知识和技术。要加强对社区护士进行临床心理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社会学、伦理学、现代电子技术及有关仪器使用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培训,就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继续教育。

加大对社区护理的宣传力度

社区护理人员可在给患者治疗护理的同时,要耐心仔细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经济的康复途径,使广大居民从心理接受和欢迎社区护士的护理服务,设立定点定时的免费医疗咨询站,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小知识,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宣传,让群众充分了解社区护理机构的性质与功能,从而自愿接受卫生服务站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讨论

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社区护士工作范围广,要求综合素质高,常需对个人或家庭进行访问和护理工作,除了要应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关系学等学科知识去护理患者外,还需运用流行病学的知识去发现社区中存在的健康问题,并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社区护理活动实践分析探讨后,认为应加强规范化管理,扩大社区护士角色及技能,强化护理的安全管理,做好适合社区需要的护理培训。结果显示,规范化的社区护理管理为社区的健康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服务环境,提高社区护士的综合能力及社区护理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红.社区护理管理面对的困境及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6,6(9):2426.

篇10

【关键词】脑梗死塞;综合性社区护理;护理观察;功能障碍

脑梗死塞患者有发病急、病情重、危害大的特点,是急高血压、糖尿病之后的第三大病,严重威胁着中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因其发病急,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脑梗死塞患者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大多脑梗死患者都存在机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性社区护理能够社区脑梗死塞患者的护理要求,本文就综合性社区护理对脑梗死塞患者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分析,为今后脑梗死塞患者综合性社区护理的全面实施提供依据。

1 脑梗死塞发病机制及综合性社区护理作用

中老年患者脑血管局部在形成急性血栓或者由其他集体部位转移来的血栓,在阻塞患者局部脑血管后便会导致脑梗死塞。综合性社区护理对脑梗死塞患者的护理,对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发病率高、致残率高以及复发率高和发病急都是脑梗死塞疾病的主要特点,对患者心理以及家庭都会造成严重负担。随着近年来综合社区护理的广泛普及,综合性社区护理在护理脑梗死塞患者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护理效果,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脑梗死塞患者在接受综合性社区护理后,护理有效率高达88.0%,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功能障碍。

2 综合性社区护理内容

2.1 健康宣教

社区医疗中心的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社区板报或者开展社区讲座等方式,对社区居民进行教育宣传,其重要内容应当包含脑梗死塞的预防、饮食控制和日常行为控制方法等,在健康宣教过程中,为社区居民清楚讲述脑梗死塞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等,并通过图片和健康教育视频介绍脑梗死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方式。对脑梗死塞的用药常识进行讲述,其中包括药物使用剂量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使易感因素降低到最小,以此降低脑梗死塞的发病率,并使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提高[1]。

2.2 心理护理

脑梗死塞病症发病较急,患者一旦发病之后,病情表现也极为严重,大多患者因为不能够突然接受发病的现实,恐惧、抑郁和焦虑感逐渐萌生心底,因此在对患者实施综合性社区护理之前,首先要消除患者对脑梗死塞疾病的恐惧心理,然后逐渐对患者心中的不良问题进行疏通,帮助脑梗死塞患者迅速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经常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交流,以此更好的掌握患者的内心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解决问题。社区护理人员要经常对患者予以安慰,流露出同情的心态,保持真诚的心态和患者进行沟通,以此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2.3 生活护理

脑梗死塞患者大多为中老年患者,大多患者都存在肠胃功能紊乱情况,而长期卧床休息会导致患者极易出现便秘情况,因此患者应该多摄入一些高担保、易消化、高纤维的事物,同时还要避免摄入油腻辛辣食物,以此保持患者大便干燥[2]。

2.4 皮肤护理

脑梗死塞患者发病初期因机体功能存在严重障碍,大部分患者很少能够甚至不能活动,生活难以自理,同时中老年人自身血管循环就相对较差,免疫功能也因为年龄过大而下降,在长期卧床休息的情况下,极易长出褥疮。因此护理人员要定期为患者翻身,对患者背部皮肤进行擦洗等,并经常更换患者被褥以及被套,保持休息环境干燥和卫生[3]。

2.4 康复护理训练

护理人员要定期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并经常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摩,在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期间,要定期对患者肢体进行按揉、拿捏以及推拿,以刺激患者关节。同时为了避免患者关节出现挛缩和扭曲情况出现,护理人员要及时采取肘关节屈伸以及收支屈伸等方式对患者髋关节、膝关节以及足关节进行屈伸训练,每天坚持对患者进行4-5次肢体康复训练,每次时间不低于5min;在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中,要坚持由小至大、先下后上的关节活动原则,依据患者肢体以及肌理的恢复情况,决定肢体康复训练过程中所使用的力度,随着患者的逐渐恢复,护理人员应该鼓励患者自行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在功能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适时协助患者[4]。

3 结束语

有效的综合性社区护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减少致残率,对脑梗死的预后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系统的综合性社区护理不仅可以帮助神经系统恢复功能,而且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功能恢复的时间。

参考文献

[1]陆妍.脑梗塞患者综合性社区护理的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7):120-120.

[2]蔡舒,蓝宇涛.OSCE模式在社区护理综合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35):3283-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