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培训范文
时间:2024-02-22 17:59: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护理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56(2011)15-0050-03
社区护理服务的综合性和连续性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我国的社区护理人员存在学历低、职称低和系统的护理知识不足等问题[1]。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提高必然要求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而制订合适的培训课程和采用合适的培训方式对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十分重要的。近年来,深圳市宝安区对社区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全科医学的转岗培训和各类专项培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分别对宝安区西乡街道、观澜街道、石岩街道、沙井街道和龙华街道、新安街道的301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了抽样调查,回收问卷274份,有效问卷率为91.0%。其中本科及以上17人,专科150人,中专107人;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49人,护师93人,护士129人;工作时间在5年以下者127人,5~10年者111人,10年以上者36人。
1.2 方法 本研究根据《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制定了宝安区社区护理人员培训需求调查表,涵盖了社区护理人员对培训的认知、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其中,培训现状包括对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当前的培训方式、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对培训的满意度和培训是否能满足工作需要5项内容;培训需求主要包含了培训内容和时间需求,以及各项培训内容适合的培训方式。
1.3 统计学方法 问卷回收后采用Epidata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录入,并用SPSS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培训必要性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有40.1%的人认为培训非常有必要,有57.7%的人认为培训有必要,有1.1%的人不确定,说明大部分人都认可培训的必要性。
2.2 培训现状
2.2.1 培训开展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99.2%的社区护理人员均参加过岗前培训,但有52.7%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参加过社区专项培训,有41.6%的被调查者表示曾经参加过脱产、短期培训和自学等形式的专项培训。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员工参与积极性方面,有89.7%的护理人员表示参与积极性高,有9.2%的人表示参与积极性一般,仅有1.1% 的员工表示积极性不高。工作年限不同的护理人员参与积极性方面存在差异(P=0.023),表现为工作年限越少的工作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越高。
2.2.2社区护理人员对14项知识掌握程度 见表1。
2.2.3 培训手段使用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总结了七类常见的培训手段,要求被调查者选择最多使用的三种。结果显示,使用频率较高的方式有授课与讲座(37.2%)、实践(33.0%)和会议研讨(24.7%),采用最少的方式为辩论(1.2%)和电影录像(3.0%)。
2.2.4 当前培训结果 在员工对培训的满意度方面,有62%的员工表示满意,28%的员工表示满意度一般。在培训是否满足工作需要方面,有80.4%的人认为培训可以满足工作需要,但仍有7.9%的人认为无法满足需要。
2.3 宝安区社区护理培训需求
2.3.1 培训内容需求 根据统计结果,宝安区社区护理人员最需要培训的是中医护理(45.6%)、精神障碍者护理(占被调查者的(43.4%)和健康教育技术(31.6%),其次还有老年人护理(23.2%)和健康评估及方案制定(19.19%)。
2.3.2 培训手段需求 被调查者针对每项培训内容,可以选择最合适的三种培训方式。结果显示,授课讲座与实践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大部分培训内容。对健康评估和方案制定,可以增加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对社区特殊人群和慢性患者的保健护理可以增加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对与社区精神障碍者的护理、家庭访视和临终关怀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和案例教学的方式;对健康教育和沟通技巧的培训可以采用理论讲授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
2.3.3 培训形式及时间需求 在被调查的社区护理人员中,有61.0%的人希望采用半脱产和在职培训的形式,有24.0%的人希望可以参加全脱产培训,有7.8%的人希望采用自学的方式。其中,有68.2%的人希望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下;有22.0%的人希望培训时间在3~6个月。
3 对策
3.1 根据社区护理人员需求改进培训 培训的目的在于完善社区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强化其操作技能。当前发达国家的社区护理人员教育层次较高,普遍为本科、硕士及以上,在高等教育期间接受了系统的护理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2],但目前宝安区的社区护理人员初始学历主要为中专及大专,且绝大部分护士从临床转岗,对社区护理知识掌握不全面,这就需要加大培训力度,针对社区护理人员的知识短缺和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在调查中可以看到,社区护理人员认识到自身知识和技能的短缺,对掌握程度较差的社区精神卫生护理、中医护理及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培训需求,对实际工作中需求迫切的健康评估和老年人护理需求也较多。在未来的培训中,可将健康评估和老年人护理纳入社区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范畴,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对有一定工作年限且基础扎实的护理人员可以加大精神卫生、中医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在培训手段上,社区护理人员希望根据培训内容增加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及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
3.2 渐进推动培训内容的完善 对提供综合性、连续的社区护理人员来说,社区护理中的任何一项知识技能对其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在一定情况下有轻重缓急之分。由于宝安区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得相对不平衡,在不同地区培训方案的制订应有所侧重。在社区卫生服务开展较好的街道,可以增加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护理、临终关怀及沟通技能的培训,使社区护理工作满足“生理-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和“六位一体”工作的需要。
3.3 参考社区居民的需求制定培训方案 根据护理人员需求制订培训方案,有利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但不符合以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培训方案的制订要考虑到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需要社区护理人员提高慢性病干预能力和健康知识宣教能力,制定健康评估及干预方案,重点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但具体参考意见的提供还有赖于社区居民护理需求调查。
3.4 根据社区护理人员特点合理安排培训 根据访谈发现,工作、家务繁忙及培训影响收入等因素会影响到社区护理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且对一些形式灵活的在职短期培训有较大需求,可以考虑设计一些短期的专项培训,使用学分制等将其纳入护士阶段考核,既可以避免在职培训的随意性,又可以更好地满足培训人员的时间需求。加强宝安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有助于人员素质的提升,但要从根本上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执业能力,必须将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制度与社区护理人员执业准入制度相结合,为社区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制定统一标准;为强化社区护理人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将培训的参与度、培训效果与相应的晋升渠道和物质激励相联系,激发社区护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先进的社区护理理念及方法。而在社区卫生以政府举办为主体的宝安区,社区护理能力及居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必须依靠政府投入的增加。
参考文献:
[1] 周璇.建立完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想[J].医学信息,2007,20(7):1151.
篇2
1 国外社区护理教育现状
国外的社区护理教育定位在比较高的层次,其社区护士学历普遍为本科、硕士及以上,澳大利亚社区护士学历已达到本科或硕士水平[3]。英国的社区护士培训比医院护士要求更高,一般为3年基础教育,毕业后还要进行1年社区护理技能培训,使之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4]。
2 国内社区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目前,我国医学院、护理院校很少开辟专门的社区护理专业,社区护士的来源主要是普通护理专业的护生,社区护士培养重点仍定位在在岗人员强化培训及医院临床护士转型培训上[5]。医学院校虽然陆续开设了社区护理学的课程,但是教材与社区实践上有脱节。
2.2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其重视程度都不够 我国在发展社区护理方面,除了缺少完善的管理体系、具体的实施计划及完善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外,还缺乏社区护理培训资金与政策支持。另外,医疗安全法规不完善等问题,也影响了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6-7]。
2.3培养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社区护士进行培训,但起步时期的师资力量相对较薄弱,数量上不足、总体素质不高,加之缺少社区护理业务培训机会,对国内外的新进展缺乏了解,导致知识老化,这些都将影响到社区培训教师的整体力量。对于目前来讲,仍然缺乏"双师型"教师:学院老师缺乏社区护理实践经验,社区老师缺乏相应的理论课程的学习。
2.4社区护理培训内容不够全面 目前,社区护士主要由临床护士参加短期教育培训后转型而来。在这培训内容方面,多数是临床知识的翻版培训,缺乏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的特殊技能培训。与卫生部《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规定的十个模块的培训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2.5教学方法单一,社区护理的特点突出得不够 社区护士的培训理论教学多数以课堂讲授为主,方法单一,影响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上往往也是单一定位于社区服务中心与护理站,不利于开拓实习学员的视野,影响他们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2.6我国社区护理发展不成熟、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可有较规范的社区服务中心作为社区护理教育实践基地,真正做到理论实践相结合,在大部分地区缺乏规范的、标准化的成熟的社区护理教学实践基地。这对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很大阻力。基于以上情况,目前很难培养出适合社区需求的优秀的实用性护理人才。
3 对策
当前国家对护理人才的培训要求要能适应护理专业实践发展的需要。在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中提到"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在重点任务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护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密切医疗卫生机构与护理教育机构的联系与合作,适应护理专业实践发展的需要。完善护理教育方式,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大力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注重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
3.1转变观念,完善培训的机制 社区护士培训需要在3个方面转变观念:领导观念要转变、培训对象观念要转变和服务模式要转变。转变领导层的观念,在资源配置上支持社区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制度上制定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在机构上构建系统的社区护理组织;转变培训对象的观念和服务的模式,社区护士是社区服务机构向民众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专业人员,社区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除了应具有一定临床护理经验外,还需掌握社区护理的一些特殊知识,以便能够在社区顺利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计划生育和常见病等工作。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知识结构 在筛选培养社区护理教师的时候需评估他们的知识能力、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我国社区护士培训教师主要来自两个渠道,前期主要由临床教师担当,其临床教学经验丰富,但在承担社区护理教学前多采用临床思维模式进行教学。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师资培养机制,通过到国内外先进地区的考察,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3.3完善教学内容,提高培训效果 卫生部《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规定社区护士培训包括十个模块的内容,主要有社区卫生服务、社区护理、社区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社区常见传染病的护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等。各层次学校的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尽早增设社区护理课程。
3.4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借鉴国外社区护理教学的案例教学、小组讨论、问题式见习与实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建议采用工学结合行动导向的方法在"学校-医院-社区"联合型培养模式的指导下,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提高社区护理人才服务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教学相长,促进"双师型"的社区护理教学师资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文婷,唐四元,张锋,等.从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谈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改革[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8):1056.
[2]吴晓琴.我国社区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及建议[J].护理研究,2008,22(2):387.
[3]沈慧霞,冯正仪.国外医学院校社区护理专业教学情况简介及建议[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2001,22(4):34-36.
[4]王富彦.国外社区护理状况对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启示[J].现代护理,2007,13(12):1115-1117.
[5]邓仁丽,夏同霞,付其刚,等.社区护理教育现状与发展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0):942
篇3
【关键词】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现状 社区护理问题解决措施
社区护理亦可称为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社区护理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
一、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发展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必要性越显突出,其原因主要有:①由于近年来受生育意识、经济压力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新生人口出生率逐年递减,人口老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在原有人口基数的前提下,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所面临的医护需要是非常庞大的;②在社会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医疗费用过高,其中门诊病人及人均医疗费用在6年间增长了40%。如今就医费用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公民面临的头号问题,已经超过其所能接受程度。社区护理是缓解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③由于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现在人们亚健康疾状况相当严重。一些重大慢性病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发病率逐年增高,社区健康知识传播、普及及便捷救治也越显重要。
二、社区护理工作现状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如下。
1.社区护理工作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由于部分地区相关医护部门领导在思想上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地位、作用以及专业功能的认知不足,从而致使社区护理人员的职责定位不明确,其作用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对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产生阻碍。
2.护理人才短缺,人力配置不合理: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社区护士人力配置严重不足,医护比例倒置,因此,这种情况一是,反映出我国社区社区护理人才不足,不能充分满足社区群众的护理需要,阻碍社区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我国社区卫生机构人力分配置不合理,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社区护理人员职业知识、技能补充不及时,培训内容不符合实际:社区护理在职人员应不间断进行职业知识,技能进修以完善自我职业素养。其进修主途径就是参加培训。但我国社区培训工作亦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各地社区护士转岗培训不统一、不规范,培训体系还不够完善成熟;培训内容过于套式话,实质培训内容不能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培训无实质意义;有个别培训单位是以营利为目的,没有达到转岗培训的目的。随着社区护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社区护理人员对知识及技能的及时补充是至关重要。
4.社区护理管理体制中的问题管理体制中的存在的问题包括分层监管导致管理制度传达不到位和部分地区对社区护理认识不足两个方面。
首先,因某一部分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对社区护理的管理不到位或因分管机构工作内容、性质的不同造成上下传达阻碍,基层单位不能及时了解上级传达精神,导致社区护理工作的有关政策不能及时落实
其次,某些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未将社区护理管理摆上议事日程,未建立社区护理管理的体系,未明确专人分管护理管理工作,以致存在对社区护士的执业准入把关不严、护理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5.服务收费中的问题物价政策支持不到位,影响社区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允许收费的项目和收费标准体现不出护士的价值,这也是导致社区护理人力配置不足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社区护理问题的建议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促进社区护理工作的良好发展,提出建议措施如下:
1.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开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工作态度、生活需求做详尽了解,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帮助,以缓解、消除其不良情绪。最大限度的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确保社区护理工作有效开展重要前提。
2.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培训体系制度。一是,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内容做合理划分,以确保在其能力及精力范围内工作,以免其出现工作怠倦、疲惫情绪,影响其护理工作质量。二是,相关部门要落实好社区护理人员再教育问题,制定完善的再教育制度,确保教育经费的落实,为在职人员提供良好的进修条件,为其工作服务打好后盾。
3.相关管理部门要提高对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视,为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协助其开展宣传社区护理意义的活动,让社区居民了解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和意义,提高社区护理的影响力,让居民从心理上认识并能主动寻求其帮助以解决健康问题。从根本使社区护理工作得到有效发挥。
4.制定合理的社区护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以确保护理人员在工作之余无经济方面的顾虑,以激发其工作热情。畅通社区护士职称晋升的渠道建议按照全科医生职称晋升的条件、方法、形式等,畅通社区护士晋升的渠道,促进社区护理人员的自身发展和社区护理队伍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韩英.社区护理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15):1409—1410
【2】姚建红.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进展、回顾与展望[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2):1.
篇4
摘要目的:分析某市社区护理工作现状。方法:于2012年9~10月对4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107份,对结查进行分析。结果:社区护理人员年龄结构较合理,服务形式和内容较全面,但社区护理人员配备不足且不稳定、学历及职称偏低、护理人员培训不够、缺乏适合社区护理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结论:建议制定政策,吸引并稳定社区护理人才,加快社区护士培养和相关技能培训,建立社区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增强社区护理服务能力。
关键词 城市社区;护理现状;调查分析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62
Investig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unity nursing
HUANG Hong-yan
(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Care Hospital of Jingmen city Hubei province,Jingmen448000)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community nursing work.
Methods:44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stitutions issued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107 copies 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 in 2012,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The age structure of nursing staff in community service was reasonable,the form and content of a more comprehensive,but the community nursing personnel shortage and unstable,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of nursing staff was low,not enough,the lack of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community nursing features.
Conclusion: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ormulate policies,attract and stabilize the community nursing talents,to speed up the training of community nurses and related skills training,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ty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system,strengthening community nursing service ability.
Key wordscity community;Nursing status;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在社区卫生服务快速发展的大背景推动下,作为社区卫生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护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1]。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是人才队伍的建设,美、英、日、韩等国家的成功经验证明了社区护理从业人员层次高、整体素质强,有助于为居民提供一种全科、完整、多方位、贯穿生命历程的护理保健服务[2]。为了解某市中心城区社区护理现状,于2012年9~10月对某市中心城区4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某市中心城区4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107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
1.2调查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情况、社区护理人员基本情况(年龄、学历、职称、继续教育等)、社区护理服务项目开展情况等。采取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07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07份,回收率100%。
1.3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 2000建立数据库,调查结果采用百分比进行分析。
2结果
2.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情况4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有全科医师134名,护理人员107名,社区护士与居民人数比为1∶3738,医护比为1∶0.8。
2.2107名社区护理人员基本情况(表1)
2.3社区护理服务项目开展情况(表2)
3讨论
3.1护理人员年龄结构较合理社区护士年龄多在35岁以下,这个年龄段的人员思想开放、思路开阔,观点新颖独到,创新意识强,队伍的年轻化使我们看到了社区护理发展后继有人的可喜局面。但同时也要注意年轻人由于社区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护理思维局限于临床,不利于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3.2护理人力配置不合理表现为社区护理人员配备相对不足,学历及职称偏低。社区护理人员配置未达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目前按1∶1的标准配备”要求,社区护士与居民人数比基本达标,但全科医师与护士之比未达到1∶1的标准,社区护理人员配备相对不足;社区护士中想稳定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人员仅占37.38%;50%以上属于聘用制护士,这些现实因素增大了社区护士的流动性,影响社区护理队伍的整体数量和质量。调查显示,社区护士学历以中专为主,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中专学历、初级及以下职称所占比例虽低于陈萍等[3]报道,但中专学历所占比例远高于孙晓等[4]报道,社区护士整体素质偏低。
3.3护理人员培训不足本调查显示,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护理人员绝大部分接受了转岗培训,且每年接受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培训至少1次以上,占社区护理人员总数的60.74%;而以从事基本医疗服务为主的护理人员占社区护理人员总数的4.67%。从事基本医疗服务为主的护理人员中接受社区护理知识培训的比例较低,已接受转岗培训的护理人员普遍反映培训内容还不能完全适应社区护理的需求,社区护理急需的知识和技能得不到充分补充,我国社区医护人员的康复护理知识水平有待全面提高[5]。慢性病用药、康复护理、居家护理、与患者有效沟通、慢性病规范化护理、社区紧急救护、临终关怀等知识和技能培训需求大[4]。
3.4护理服务形式和内容较全面在所开展的护理服务项目中,社区健康教育与社区医疗相适应的护理服务开展较好。开展比较普遍的家庭服务项目有: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常见慢性病患者的随访管理(主要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监测及随访)、65岁及以上老年人随访管理、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手册及随访服务,而针对残疾人、重型精神病等社区康复护理服务较为薄弱,社区护理服务功能尚未充分体现。
3.5卫生服务机构缺乏适合社区护理工作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社区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社区护理管理规章制度欠完善,社区护士上门实施的护理服务缺乏统一的护理常规与操作流程,从管理上未对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具体内容进行明确,存在护理安全隐患,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4对策
4.1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社区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建议把社区护理评价指标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单位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促进各级管理人员重视社区护理,推动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4.2保证合理的人力配置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6]目标,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医护比达到1∶1~1∶1.5,解决医护比例倒置问题。同时,调整相关政策,吸引并稳定社区护理人才队伍。
4.3大力培养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目前社区护理知识匮乏,对社区工作的护士应进行规范化、系统化培训,采取多途径、多层次地培养社区护士的工作能力,一是在各级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中增设社区护理课程,开展在职社区护士社区护理学历教育,优化护士队伍结构;二是规范开展转岗培训,重点在于帮助护士转变观念,了解社区卫生相关政策,补充社区实用知识与技能,如社区老年保健、社区慢性病管理、社区妇幼保健、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规范化、护理操作规范化及健康促进等,逐步提高社区护理人员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
4.4建立适合社区模式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可以借鉴国外社区护理的成功经验,规范和指导社区护理及管理工作。完善社区护理管理网络,如:中心总护士长-(站点)护士长-社区护士,制定统一的社区护理工作目标、范围、岗位人员职责、护理常规、操作流程、质量评价标准等,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尚少梅,侯淑肖.我国社区护理学发展的思考与展望[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55-857.
[2]管惠娟,尹娜,许峻峰,等.北京市社区护理人员培训需求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4B):1258-1260.
[3]陈萍,刘秀娜,罗羽,等.我校所在地区社区护理现状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10,24(4):869-870.
[4]孙晓,田梅梅,施雁.国外社区护士教育培训系统对我国社区护士队伍建设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47-51.
[5]伊红琴,刘虹轩.社区护士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的现状调查[J].当代医学,2010,16(14):118-119.
[6]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国护理管理,2010,12(2):5-8.
篇5
【关键词】 社区门诊;护理工作;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1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28-02
在当前,随着社会中家庭结构以及居住相对集中的形势变化,社区医疗资源显得越发重要,社区医院、卫生服务站、门诊部等各种社区医疗单位应运而生,为社区群众提供了便捷、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成为了群众健康保障的重要载体[1]。但是就整体运行情况而言,因为国内社区医疗工作还处于探究推进阶段,社区门诊护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本文主要针对社区门诊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1 当前社区护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技能经验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调查显示,当前在社区门诊从事护理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有超过85%比例的人员属于临床护理行业的新手,从事护理工作时间不长,许多是刚从护校毕业的新进人员,他们在临床护理方面缺乏足够的从业经验,对于护理工作的技巧以及操作时间相对不熟悉,容易在具体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社区门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运用最多的操作就是静脉输液和肌肉注射,这属于基本护理技能,但是也有一些人员不能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引发患者尤其是患儿家长的不满。一些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中没有将无菌操作要求落实到位,患者感染风险明显提高。在涉及专科疾病患者的社区护理过程中,一些护理人员对专业护理方面知识与技能相对不足,护理观察存在滞后性,甚至会延误患者最佳的治疗时机,引发医患纠纷。还有的护理工作人员工作上不够积极主动,对新药的作用机制以及毒副作用和使用注意点等方面没有及时、全面、深入地了解,导致用药时对症观察效果不佳,无法全面、准确回答患者及家属的提问,尤其是在出现不良反应或者身体不适状态时,更容易引发患者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不信任甚至较大矛盾[2]。
1.2 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与责任心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对而言,社区门诊和医院本部距离较远,在管理制度执行以及领导检查等方面可能不及院本部严格,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护理人员对自己放松要求,工作态度存在松懈现象,责任心不强,影响了工作成效,以及降低了群众满意度。如有些护理人员穿着不规范,口罩使用不规范,在公共场所逗留、闲谈,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对前来就诊询问的患者不够热情等,都会影响患者对社区门诊整体服务的评价。另外,一些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医疗器械随意摆放,医疗垃圾随地乱扔等,都会影响门诊整体工作成效。
1.3 医院对社区门诊护理的管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一些医院的管理工作中,社区门诊的护理工作成为了忽视的环节,部分管理者认为社区门诊主要解决的是群众小病问题,社区门诊护理人员的操作主要为基本操作,技术难度不大,难以出现护患纠纷,因此在管理方面力度不足,在管理制度的完善性方面不足,在管理检查的力度、奖惩兑现差距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门诊护理工作缺乏了强有力的外在监督考核因素,对护理人员内在积极性推动不足,加上待遇不均,难以有效提升社区门诊整体护理工作质量。
2 有效提升社区门诊护理工作成效的措施。
2.1 进一步强化岗位技能培训,提升护理人员业务技能 医院要强化社区门诊护士技能培训,首先要制定适合门诊护理工作的培训计划,重点针对门诊护理工作中需要强化的技能技巧以及护士普遍缺失的技能进行培训。其次,要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可以通过新老护士结对跟学、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等方式对社区门诊护士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不仅要开展护理知识学习,更要强化护理技能操作,提高参训人员综合业务技能。另外,还要将技能培训工作渗透到护理岗位管理的全过程,采取脱产、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护士技能培训,将其纳入对护士的综合考核,有效提升人员从业技能水平[3]。
2.2 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护理人员职业操守 医院以及社区门诊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对护士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日常学习、讨论交流、先进评选等方式,在本单位选出一批奉献精神强、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提高护理岗位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操守。要强化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通过相互评价、领导点评、群众测评、社会参评等方式,对社区门诊护理岗位以及从业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让社区门诊服务质量公开透明,以此强化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2.3 进一步强化科学考核管理,提升护理人员内在动力 医院护理部应当针对社区门诊护理工作实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考核制度,对门诊护理工作以及具体护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全面、科学的考核,对门诊进行月、季度、半年以及年度各类考核,将其与门诊整体工作质效以及护士个人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与职称、分配等方面挂钩,提高考核激励调动效应。同时,还要定期不定期抽检护理资料,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及时分析护理工作存在的不足,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进[4]。
综上所述,在社区门诊护理工作中,应当树立科学、规范理念,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建树良好的医疗品牌。
参考文献
[1] 张晓惠.社区门诊护理工作展望[J].卫生软科学,2011,8(4):75.
[2] 冯丽丽.门诊护理存在问题简要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1,7(3):98.
篇6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层级阶梯抽样调查法对河南省城市社区护士进行抽样调查。纳入标准:河南省城市社区的注册护士。排除标准:护士长或护理管理者,调查期间因病假、产假、外出进修等原因不在岗的护士。首先挑选出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的郑州、三门峡、商丘、信阳、安阳5个市为研究分站;其次,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列表,每个城市按照系统抽样法随机挑选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后,选择所选病区的所有注册护士。
1.2研究方法
每个城市分配1名研究护士分发调查问卷,均按照统一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指导填写,于现场发放,30min后统一收回并密封,发放时间为期1周。本研究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200份,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
1.3研究工具
1.3.1一般资料调查表
包括工作单位、年龄、聘用类型、职称、学历、是否正接受学历教育、工作年限等。
1.3.2自行设计的量表
根据河南省城市社区护士继续教育概况自行设计量表。包括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现状、社区护士对社区护理的相关态度、社区护士对社区岗位培训的认识与需求、社区护士对社区护理知识掌握状况及需求程度。
1.3.3护士工作满意度评估量表
(measureofjobsatisfaction,MJS)本量表由斯佩克特(Spector,1985)编制。它通过36道题描述了工作的9个方面(每个方面4道题),这9个方面包括报酬、晋升、管理者、利益、偶然奖励、操作程序、同事、工作本身和交际。信度:布劳(Blau,1999)证明α系数为0.89。效度:纵向研究中,工作满意度与对工作效能的期望、前1年的工作贡献、晋升幅度、工作转换和今年的工作贡献呈正相关。斯佩克特(Spector,1997)发现9个方面之间均为正相关。本量表采用6点量表作答:其中1,非常不同意;2,一般不同意;3,有点不同意;4,有点同意;5,一般同意;6,非常同意。R标识反向问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多元逐步回归、描述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中年龄18岁~28岁护士占78.63%,女性占99.51%,聘用合同护士占66.78%,职称在护师以下(包括护师)占78.96%,已取得学历以大专为主(76.77%),正在接受的教育为本科的占33.58%,从事护理年限为0~22年,工作年限为3.86年~4.39年。
2.2社区护士培训现状
2.2.1社区护士培训现状各维度
2.2.2社区护士对社区护理的相关态度
2.2.3对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的认识与需求
2.2.4对社区护理知识掌握状况及需求程度对“社区精神卫生及精神障碍者的护理管理的知识”“社区临终关怀的知识”欠缺,年龄39岁~44岁的社区护士对部分理论知识掌握较欠缺。
2.2.5护士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得分排序
社区护士工作满意度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管理者、工作本身、交际、同事、偶然奖励、利益、晋升、报酬、操作程序。除了管理者和工作本身外,其余维度均未到达基本满意水平。
3讨论
3.1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系统不完善导致继续教育效果不明显
研究显示,我省城市社区护士学历整体比以往偏高,大专学历占据主导地位,职称以初级为主,并且没有系统接受过相关社区护理专业培训和教育,缺少工作经验;现有的社区护理教育体系、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培养方向、师资的资历和培训经费、时间等各个方面均不能满足社区护士岗位培训需要。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为了能规范化、系统化地对社区护士进行岗位培训,需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根据护士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课程大纲,安排教学、实习计划,采取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方式,积极为社区护士培训提供高标准、高档次平台。
3.2提升社区护士整体素质,首先关注社区护士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首要满足的是生理需要。社区护士中绝大部分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主要是业余时间,护理工作忙、业务繁重等,在家庭和工作中不能很好兼顾。合理安排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时间,加大资金投入,才能达到较好培训效果,让社区护士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
3.3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应形成人才建设产业链式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拓展及老百姓健康需求的增加,对社区护士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议学习国外社区护理教育模式、社区管理模式,建立合理规范化培训基地,积极开展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工作。从在校期间就开始系统完善的教育,再与社区联合实践指导,然后在毕业后继续教育,以完善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既缩短工作时的继续教育实践时间,又能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社区护理人才欠缺的难题。
3.4优化社区岗位培训体制,提升社区护士满意度
社区护士不仅要有全科护理知识,更要有强烈的爱心、责任心及慎独精神;我国社区护理处于初级阶段,工作环境、制度流程、专业规范都有待完善,社区护士压力相对更大。从调查看出,社区护士对交际、同事、偶然奖励、利益、晋升、报酬、操作程序等均存在较低满意度。只有通过完整有效的社区岗位培训体制,针对性的给予理论及技能指导,从知识层面提升社区护士满意度,提高整体卫生服务水平,才能真正成为全民基层守护神。
3.5完善培训课程设置,提升护士主动教育积极性
篇7
调动护士积极性,培养护士的沟通能力对社区护理工作尤其重要
在医院下沉为社区卫生中心后,护士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科室转变为社区家庭,且社区护理工作覆盖面大,工作范围广,任务艰巨,局面复杂。其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与医院临床工作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容易导致护士抵触情绪产生。如何调动护士的积极性:首先让护士走出去,去先进社区卫生中心学习、观摩,认识到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要,以及社区护理的重要,再把社区护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让护士从心里接受并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如何让社区居民信任社区护士,护理工作者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掌握了沟通技巧,才能缩短与服务对象的距离,取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我院首先邀请礼仪培训中心组织全院护士进行礼仪培训,根据患者年龄、职业、性别、文化程度和病情等具体情况,学习如何用清晰、通俗易懂的言语和委婉、温和的语调与患者进行交谈,避免使用粗俗的语言和过于专业的术语,进而帮助患者建立起健康的生理、心理状态,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诊疗护理过程中[2]。
培养和提高社区护士的专业素质
社区护理的核心理念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社区护理一个融临床护理、康复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体系。由于护理对象是覆盖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所以对有多功能综合服务能力的“全科护士”要求较高。我们制定了培训计划,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质量标准:针对慢性病无需住院的患者、骨折恢复期功能锻炼者等社区护理服务的对象,要做到既能对重点患者进行身心全面护理,又能在伤者现场进行初步急救;既能指导患者进行恢复期功能锻炼,又能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知识宣传;既能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又能熟悉药品器材的使用。不具备全科护士的素质,难以胜任上述工作。我院在社区护理起步阶段,不定期选派全院护士到上级医院进行全科护理培训3~6个月,取得全科护士上岗证才能上岗。虽然在护理工作中,每项操作都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护士必须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但是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面对的患者、病情以及周围的环境都是复杂多样的。所以,为了提高护理效果,就要求护士除了严格掌握操作的规范外,还应该使其由会用提高到灵活使用的程度,在不违反相关操作规范的基础上,灵活操作。例如在社区护理实践中,消毒灭菌技术是不可以变通的,但所用器具是可以变通的。在区域划分和人员安排上,做到强弱搭配,优劣互补。
完善各项护理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应认真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特别是“三查七对”制度,定时进行各部门的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般在社区就诊的患者较多,用药种类多且繁杂,所以,对使用青霉素等一些特殊药物的患者,应该做好登记工作,详细地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及用药情况,然后对接班者进行严格的交接班要求,防止工作中发生疏漏。在输液治疗的过程中,一般均是单人操作,所以,护士应该认真核对患者的一般信息及治疗药物,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所使用的药物来合理调节输液的速度,严格执行相关的护理操作标准和规章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3]。我院相关行政科室每月定期到各社区点进行检查,并把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方案中。
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医务人员是控制感染的重要人选,社区护理工作环境与科室有较大的区别,控制感染的发生更加重要。医院制定了对本中心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在自己平时的工作岗位中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无菌操作观念,对于一些重点科室,要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此外,对于一些常用的消毒包以及一次性物品,要做好检查,严把质量关,此外,应该定期开展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
加强对社区护理的宣传
社区护理人员可在给患者做治疗护理的同时,耐心地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同时,定期采用广场咨询和各居民点小范围上课的方式,让广大居民充分了解社区护理机构的性质和功能,认识到社区护理是一种既经济又方便的康复途径,从而自愿接受社区卫生机构提供的社区护理服务。
小结
篇8
目前关于社区护理方面的文献和研究较多〔1〕,但有关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认知和需求分析方面的研究有限。为使社区护理科研、教学及具体工作的开展更具针对性,进行了此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长春市朝阳区清河街道24个委随机抽取12个,每个委随机抽取15~20户,共抽225户,实际调查了208户家庭的户主。
1.2 方法 依据《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大纲》〔2〕自制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调查表。以居民是否希望社区护士开展各项服务为因变量(希望=1,不希望/无所谓=0),年龄等因素为自变量,见表1。
1.3 统计学分析 全部调查资料输入excel数据库,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表1 分析变量赋值情况(略)
2 结果
2.1 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 受访208户居民,中老年人比例偏高。家庭长期居住人口在1~5人之间,平均3人。样本中除4户(1.9%)的单身户家庭外,有核心家庭85户(40.9%),三代同堂的家庭为74户(35.7%),与成年子女分居的老年(空巢)家庭为23户(11.3%),单亲家庭为8户(3.6%),目前夫妻无小孩的家庭有14户(4.6%)。居民受教育程度多为高中、中专和大专;样本职业分布广泛,但以工人为最多,其次是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由于样本总体年龄偏高,其中离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比例非常高。家庭人均月收入平均值为1 574元。见表2。
2.2 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 208名居民中有57.3%及以上者希望社区护士在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三方面都能开展各项服务,前五位项目为:疾病护理方面的社区紧急救护(82.4%)、老年慢性病护理(80.9%)、上门基础护理(80.9%),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82.4%)和健康促进方面的口腔卫生宣教(77.5%)。见表3。
2.3 居民对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10个自变量引入多因素分析方程,运用逐步回归分析,选入变量标准为0.05,剔除变量标准为0.10,得到各项需求与影响因素关系的回归方程,见表4。住处与最近的医院或卫生站的距离(x10)是各项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距离越远需求越低。目前有无疾病(x6)是口腔卫生宣教、牙病护理指导、眼病预防宣教等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有疾病者需求高。家庭长期居住人数(x8)是社区紧急救护、儿童营养宣教、儿童常见病预防宣教、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等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家庭长期居住人数越多者对此4项需求越高。自觉健康状况(x7)(β=-0.613 3)是老年慢性病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自觉健康越差者对老年慢性病护理的需求越高。
表2 208名受访居民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略)
表3 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略)
表4 居民对社区护理需求与影响因素关系的回归方程(略)
3 讨论
3.1 居民在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三方面对社区护理提出高需求 社区紧急救护和老年慢性病预防等是社区护理的主要需求。调查显示57.4%及以上的居民希望社区护士在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三方面开展各项服务。说明居民的健康观念较强,在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今天,开始重视自身健康。调查显示居民希望社区护士开展的服务,前5位分别是:疾病护理方面的社区紧急救护(82.4%)、老年慢性病护理(80.9%)、上门基础护理(80.9%),疾病预防方面的老年慢性病预防宣教(82.4%)和健康促进方面的口腔卫生宣教(77.5%)。居民将社区紧急救护列为第一需求,可能是他们考虑到在社区有时会出现一些危及生命的事故,需要抓紧时间进行抢救,如果在社区附近有急救医疗场所和人员,则会提高抢救率。老年慢性病预防和护理也是居民的主要需求。上门基础护理是目前家庭护理的主要形式,也符合居民的愿望。而口腔疾病是常见病,调查中有77.5%的居民希望社区护士能开展口腔卫生宣教。
3.2 重视居民对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 住处与最近的医院或卫生站的距离(x10)是各项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可能是距离医疗机构越近者对医疗服务的了解和利用更方便和更多一些,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就相对高些。目前有无疾病(x6)是口腔卫生宣教、牙病护理指导、眼病预防宣教等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家庭长期居住人数(x8)是社区紧急救护、儿童营养宣教、儿童常见病预防宣教、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等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家庭长期居住人数越多者对此4项需求越高。分析原因:家庭中人数多,则需要卫生服务的人数就多,这可能会导致居民更希望社区护理服务的开展。自觉健康状况(x7)是老年慢性病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自觉健康越差者对老年慢性病护理的需求越高。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人均月均收入者对各项需求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社区护士应关注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及影响需求满足的因素:(1)掌握社区护理工作中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所需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2)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即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结合社区护士的实际工作需要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情况而制定具体的培训内容。培训重点要从疾病护理向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扩展。(3)现阶段以老年慢性病人的需求为重点导向,逐渐向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扩展。(4)增加社区紧急救护等社区护理服务项目。
【参考文献】
1 丁小萍,周 立,夏海鸥,等.护理本科教育增设《杜区卫生护理》课程的构想〔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1):35.
篇9
[关键词] 沟通五技巧;社区;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1(a)-0165-02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1],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的公共卫生事业,社区护士即全科护士,除了必须掌握各种疾病的救护外,还应该能够熟练运用沟通技巧解决患者急需解决的问题,遇到形形的事件能够随机应变的处理[2],社区卫生服务的普及与高素质社区护士的培养将大力促进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本院社区门诊部通过对社区护士沟通五技巧的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极大地满足了社区患者的服务需要,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文字、动作或其他的表达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社区护理是在社会进步、医学发展和护理学科进步下产生的。社区护士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医院科室封闭式临床护士的新型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社区护士是在一个相对开放、宽松的工作环境之中进行服务、管理工作的。其工作对象、范畴、性质、责任要远远高于传统意义上的医院护士,她们在工作中一般以健康意识的唤醒者、初级卫生保健者、社区卫生代言人、健康咨询与教育者、协调者与合作者等多元化的角色出现。大多数社区护士的服务范围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对象,因此对于这类人群要求社区护士的沟通能力尤其显得至关重要,但目前关于沟通技巧的评价和培训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灌输和技能的培训,不具备实际运用的能力[3]。治疗性沟通已被国内外护理界认为是最能体现护士职业价值的三大护理行为之一[4]。
2 社区护理工作沟通五技巧
2.1 点头
社区护理工作对象是个人、家庭、社区,因此大多数居民到社区门诊以咨询健康问题为主,以治疗疾病为辅。社区门诊来访者一般是那些自觉心理不够健康的人,他们往往受某些社会刺激而引起心理不适,心理状态紧张,并且有明显的躯体和精神反应[5],存在焦虑、抑郁、依赖等心理特点,其需要尊重,求助愿望和康复动机强烈。针对这类患者,我们在培训中强调社区护理人员对任何一位来访人员都要主动热情迎接,点头招呼,建立良好的首因效应[6]。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效应,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不管是就诊者还是咨询者最先接触的大多数都是护士的服务,主动点头招呼,会增加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好感。
2.2 微笑
在人与人的交流活动中,最富有魅力和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就是微笑,坦诚的微笑是良好人际交往的开始,可以创造和谐、友好的护患沟通关系,缓解紧张气氛。微笑可以给患者带来3种感觉:①尊重对方;②谦逊 ;③亲切[7],因此我们在培训中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养成把友爱、温馨的微笑带给每一位服务对象,微笑要自然、明朗,要体现微笑和微笑服务的价值。杜绝工作中不合时宜的微笑、于事无补的微笑和居高临下的微笑。给患者最细致体贴的照顾,使患者及家属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温馨氛围和人文关怀。
2.3 回应
社区门诊患者不同于到医院就诊的患者,社区护理服务对象大多数是健康人群、重点人群、亚健康人群和高危人群等,在和这类人往过程中稍有服务不够热情,对患者的问题置之不理等都很容易引起其的反感,严重时甚至可造成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我们在培训中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养成认真回答每一位社区门诊患者提出的相关疾病知识和健康咨询问题,对对方提出的问题自己一时无法回答的,切忌不要妄下断语,运用灵活的随意语和委婉礼貌的语言回答,语气谦和,语速较缓,以每分钟50个字左右为宜,总之要通过娓娓动听的语言交流来赢得患者的信任,与患者之间建立起真正的友谊。真正做到“来有问候声、走有祝福声、不周之处有致歉声”。
2.4 倾听
在人际交往中把听、说、读、写按百分比计算,倾听所占的比例大约为53%,倾听是对患者的理解和尊重,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还可能获得友谊[8],因此作为一个护理工作者应该认真倾听患者的谈话,将谈话内容听完整,认真揣摩患者要表达的意图,切忌因各种原因而不耐烦打断患者的倾诉,因此我们在培训中,通过情景模式让社区护理人员亲身体验患者的痛苦,从而激发护士真正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要求护士在工作要做到有效倾听:聚精会神、距离适当、姿势自然、不轻易打断谈话者的讲话、适当的反应。认真倾听是护士对他人表现出的关注和尊重的表现,有助于良好关系的形成[9]。
2.5 记笔记
社区护理工作的特点主要目标是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所以预防和治疗性护理服务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同等重要。社区护理人员服务对象大多数是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这类人员对自己所患的疾病认识不足,对自己的身体状况缺乏了解,对如何用药存在随意性,对健康保健存在盲目性[10],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必须有一本在班记录本,随时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以弥补繁忙工作中遗漏的不足问题,特别是重点人群的管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看似简单的记录,确让人感觉到了医务人员的用“心”服务,增加了医患之间的感情,架起了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记录本的应用还能促进护士不断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素质修养。
3 体会
社区护理作为我国新兴事业,由于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训的滞后,满足不了社区人群卫生服务的需要,这势必影响社区护理工作内容和质量,高素质的护理人员除了必须具备熟练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必须具备基本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五技巧培训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社区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满足了广大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11]。
[参考文献]
[1] 冯正仪.社区护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5.
[2] 赵艳艳.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8(7):228-229.
[3] 杨晓莉,曹艳佩.护士与老年住院患者沟通技巧的培训方法与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24(8):2943-2944.
[4] 岳树锦,成翼娟.影响护士应用治疗性沟通技巧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0):891-892.
[5] 人际交流与咨询技巧[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
[6] 黄美兰,陆婷.注重门诊首因效应提高窗口服务质量[J].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70-71.
[7] 高晓荣.护患沟通技巧是营造和谐护患关系的桥梁[J].中国医学美容,2011,8(20):524-525.
[8] 余逢跃.沟通技巧在门诊分诊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1,7(18):1075-1076.
[9] 赵美环.社区护理沟通技巧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62-63.
[10] 樊智敏.干休所巡诊登记的改革尝试[J].中国保健医学杂志,2008,10(2):137.
篇10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1】
三个月的骨干护士培训在我们努力学习及不断的成长中即将结束,我很庆幸我能有机会到省肿瘤医院学习。三个月虽然短暂,但贵院的优质护理及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已深深扎根于我的心底,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病室温馨、舒适,设施尽显人性化:病区的环境就像人的脸,让人感觉舒心,良好的环境也会让人心旷神怡。病区的走廊两旁精心摆放着的常青植物,护士站旁挂着的一排排千纸鹤,墙壁上张贴的一张张大红福字,便民箱、阳光活动室,微波炉、爱心书架带给患者以家的温馨。聆听箱、精美的护患沟通园地及时接纳患者的意见聆听患者的心声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实行门禁系统,加强陪人的管理,保持病房的安静。全院推行9S的管理,时时保持病房的整洁、有序……….
第二、健康宣教形式多样,护患互动频繁:除了医护平常热情的口头宣教以外,医院内随处可见图文并茂的健康宣传栏及宣传手册,随时为患者提供疾病健康相关知识,成立天使播音小分队每天为患者广播健康教育知识。定期为患者举行专家讲座,开展造口俱乐部,粉红丝带俱乐部等形式各样的护患联谊活动,增进护患间的感情,同时也让同病种患者相互传递疾病的康复及护理心得,找到了心灵倾诉的港湾。
第三、严格细致的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制订规范化的培训制度,对新进护士采取岗前培训,下科室采取一对一的导师带教,消除新护士下临床后面对患者的迷茫,对在职人员根据能力不同采取N1—N4不同层次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注重培训的效果。不仅如此对于进修、实习生在理论、实践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严格的带教考核,让我们学有所获,不虚此行。加强专科护理培训,如造口培训,PICC培训等造就专科护理人才,成立静脉输液小组、心灵关怀小组等,让护理人员有共同的交流平台。给予护理人员出国进修的机会,让护理管理理念跟与国际接轨,鼓励护理人员参与科研及书写学术论著,增加护理人
员的职业成就感 。
第四、护理安全工作管理到位
在当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不仅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还要崇尚学习,增强法律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人文素质,避免医疗纠纷。 首先从护理安全角度看,该院的各种安全标识齐全,例如小心地滑、禁止向窗外抛杂物、注意安全、防跌倒、预防压疮等。其次,护理人员时时处处都会提醒患者及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以此来避免纠纷。 建立“天天读本,”要求护理人员人人閲读并签名。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工作
中的点点滴滴,提醒大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将安全隐患勒杀于萌芽状态。
总之此次培训值得我学习及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今后我将立足于本职工作,将这里看到的,学到的结合本院实际,全心全意贴近于临床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为提高我院的护理水平做出贡献,不辜负领导及老师对我的期望。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2】
经过一年时间的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全科医学的含义:是一个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术专科。将各科相关知识机能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从而服务于社区和家庭维护与促进健康的需要。同时熟悉和了解了全科医疗是一个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与综合性保健的医学专业,又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于行为医学的宽广专业。
在一年的学习时间里 ,老师给我们传授了社区医学、全科医学、社区预防与保健、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康复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常见病症的中医药照顾、急症与急救、物理性诊断、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等学科,从中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了实施六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所需要掌握的广泛的全科医疗知识,尤其是突出社区卫生医疗健康、疾病、保健等特点的医学知识理论 受益匪浅。
由于从事社区卫生医疗工作时间不长,工作还不深入,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医学认识还不够全面,很多理念还停留在专科医疗的模式之中,在应对患者的过程中还存留着以医疗为主、以疾病为中心、以医生为中心的就诊模式,对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康复医学、中医药照顾等全科医学知识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所以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条件更新观念,改善服务质量和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更好的为社区广大居民的健康服务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3】
三个月的骨干护士培训在我们努力学习及不断的成长中即将结束,我很庆幸我能有机会到省肿瘤医院学习。三个月虽然短暂,但贵院的优质护理及先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已深深扎根于我的心底,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学习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病室温馨、舒适,设施尽显人性化:病区的环境就像人的脸,让人感觉舒心,良好的环境也会让人心旷神怡。病区的走廊两旁精心摆放着的常青植物,护士站旁挂着的一排排千纸鹤,墙壁上张贴的一张张大红福字,便民箱、阳光活动室,微波炉、爱心书架带给患者以家的温馨。聆听箱、精美的护患沟通园地及时接纳患者的意见聆听患者的心声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实行门禁系统,加强陪人的管理,保持病房的安静。全院推行9S的管理,时时保持病房的整洁、有序……….
第二、健康宣教形式多样,护患互动频繁:除了医护平常热情的口头宣教以外,医院内随处可见图文并茂的健康宣传栏及宣传手册,随时为患者提供疾病健康相关知识,成立天使播音小分队每天为患者广播健康教育知识。定期为患者举行专家讲座,开展造口俱乐部,粉红丝带俱乐部等形式各样的护患联谊活动,增进护患间的感情,同时也让同病种患者相互传递疾病的康复及护理心得,找到了心灵倾诉的港湾。
第三、严格细致的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制订规范化的培训制度,对新进护士采取岗前培训,下科室采取一对一的导师带教,消除新护士下临床后面对患者的迷茫,对在职人员根据能力不同采取N1—N4不同层次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注重培训的效果。不仅如此对于进修、实习生在理论、实践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严格的带教考核,让我们学有所获,不虚此行。加强专科护理培训,如造口培训,PICC培训等造就专科护理人才,成立静脉输液小组、心灵关怀小组等,让护理人员有共同的交流平台。给予护理人员出国进修的机会,让护理管理理念跟与国际接轨,鼓励护理人员参与科研及书写学术论著,增加护理人
员的职业成就感 。
第四、护理安全工作管理到位
在当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不仅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还要崇尚学习,增强法律观念,强化法律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人文素质,避免医疗纠纷。 首先从护理安全角度看,该院的各种安全标识齐全,例如小心地滑、禁止向窗外抛杂物、注意安全、防跌倒、预防压疮等。其次,护理人员时时处处都会提醒患者及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以此来避免纠纷。 建立“天天读本,”要求护理人员人人閲读并签名。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工作
中的点点滴滴,提醒大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将安全隐患勒杀于萌芽状态。
总之此次培训值得我学习及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今后我将立足于本职工作,将这里看到的,学到的结合本院实际,全心全意贴近于临床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为提高我院的护理水平做出贡献,不辜负领导及老师对我的期望。
康复培训心得体会【4】
经过一年时间的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全科医学的含义:是一个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术专科。将各科相关知识机能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从而服务于社区和家庭维护与促进健康的需要。同时熟悉和了解了全科医疗是一个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与综合性保健的医学专业,又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于行为医学的宽广专业。
在一年的学习时间里 ,老师给我们传授了社区医学、全科医学、社区预防与保健、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康复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常见病症的中医药照顾、急症与急救、物理性诊断、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等学科,从中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了实施六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所需要掌握的广泛的全科医疗知识,尤其是突出社区卫生医疗健康、疾病、保健等特点的医学知识理论 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