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的概念及特点范文
时间:2024-02-22 17:59: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护理的概念及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目前本市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但社区护理只是初具雏形。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不断推广,社区护理作为社区卫生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国护理专业还不能独立运作,还要依附于医疗或其他社区卫生组织合作,社区护理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应对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找好角色定位,不仅关系到社区护理工作在整个社区卫生服务框架内的作用、地位,也在客观上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向和服务体系。
1 在调查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社区护理存在以下缺陷
1.1 社区护理概念不清 目前社区护士概念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士通过社区护理转岗培训取得社区护士培训证书即称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偏重于以第二级预防为主的、较局限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临床护理。把出诊、下社区量血压认为就是社区护理,与第一级预防为主的护理活动有一定差距。
1.2 社区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 主要体现在社区护士工作内容分工不明确,岗位设置不具体,社区护理质量考核无标准,社区护士配置不合理。
1.3 社区护理服务形式单调 现在开展的护理工作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流于形式,为应付上面的检查突击建立个人、家庭健康档案,而且基本为死档。上门护理也仅注重治疗性措施的落实(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忽视其心理和康复的指导。下社区服务也仅是测血压,对于解决社区人群的健康干预有一定差距。
1.4 社区护士知识老化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士基本都是院校毕业后直接分配而来,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即可参加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由此无论从理论上、操作上、临床经验上都只能作为一个护士职业的起点。还有就是年龄大的,多年来接触的临床工作也仅是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等简单的临床治疗,所以显出了现有社区护士知识上的缺陷。
2 社区护理的概念及职能
2.1 社区护理概念 社区护理也可称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它以社区家庭健康为中心,以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为重点,提供集预防、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连续、便捷的健康服务护理。
2.2 社区护理的职能
2.2.1 预防保健为主 社区护理服务宗旨是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主要工作目标。通过一级预防途径,达到促进健康、维持健康的目的。
2.2.2 强调群体健康 社区护理是以社区整体人群为服务对象,以家庭及社区为基本的服务单位。收集和分析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决社区存在的健康问题。
2.2.3 社区护理工作范围的分散性及服务的长期性 由于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居住相对比较分散,使得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更广,对交通的便利性要求更高。另外社区中慢性病人等特定服务对象对护理的需求具有长期性。
2.2.4 综合 由于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求社区护士的服务除了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等基本内容外,还要从整体全面的观点出发,从卫生管理、社会支持、家庭和个人保护、咨询等方面对社区人群进行综合服务。由此可见,社区护理的面很广、有一定难度,需要护理人员有高水平、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2.2.5 可及性护理服务 社区护理属于初级卫生保健范畴,其基本要求所提供的服务应是所有社区人群在需要时能得到相应的服务。这就要求护理服务具有就近性、方便性、主动性,以满足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
2.2.6 具有较高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广,而且要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来预测和发现人群中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在许多情况下,社区护士需要单独解决面临的健康问题,因此,社区护士较医院护士有较高的独立性,需要具有一定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社区护理
发展对策根据以上社区护理的概念和职能特点,结合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护理工作,提出以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石发展社区护理的建议。
3.1 转变观念,调整社区护理人员结构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区护理服务有多种,涉及问题多且护理特点在于以预防保健为主,强调群体健康。护理观更应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士具有诊断和处理社区居民对现有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能力。而且社区护士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爱心,才能使社区护理达到最佳效果。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护士不仅是完成本机构的临床护理,更应该跨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迈向社区,进入家庭,摸清管辖范围内居民的健康状态,对辖区居民的慢五病管理提出干预方案,对各级各类人群进行有效分类管理。以达到第一级的预防为主的护理目标,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个性化、连续化、综合性的服务。
3.2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 注重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 根据以上社区护理职能特点及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护理人事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护士应提高准入制度,建议由主管护师或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有过三年工作经历,并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应社区护理学专科培训证书的护士才能成为社区护士,以满足独立辨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社区护理工作。或在现有基础上挑选具有敏锐的贯彻及护理评估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身心健康的社区护士,学习社会学、心理学、老年学、伦理学、行为医学等边缘学科,通过严格系统的社区和公共卫生护理教育,取得国家承认的相关学历的全科型护理知识的社区护士,才有资格进入社区,解决并满足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对于那些资历较浅或脱离临床时间较长的老年资社区护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社区健康评估、疾病人群、护士特点进行灵活实用的培训。学习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急救技术等,逐步推行培训和自学相结合,重点培养和普遍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以传帮带的方式拓宽知识面,提高护理技能,提高社区护士的职业素质,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人才均衡发展。
3.3 严格社区护理管理 社区护理具有高度自主性和独立性,这是由它的工作特点所决定的。尤其在做家庭服务时,一方面因条件简陋操作难度大,另一方面,护士可能会因忙碌、疏忽等造成意外,所以,要特别加强对社区护理的管理。不仅要求社区护士加强责任心,熟练掌握技术,还要制订相应的质量标准、绩效考核、监督与评价标准,根据社区护理的特点,考虑到影响社区护理工作量和工作效率的各种因素,从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服务质量几个方面着手,运用多方面资料,综合制订出适宜的质量指标,建立可行的社区护理质量,以“以需要编制,以任务定岗,以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以按劳分配和贡献大小”为奖惩原则制定护理人员业绩考评制度,激发其工作积极性,构建开放、科学的护理模式。
3.4 增强社区护理职能 现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服务职能仍定位在病人和疾病的普查、预防接种等工作上,对社区人群的健康少有了解、指导、促进作用。根据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入,社区护理应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家庭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社区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善终服务等服务项目。社区护士职责应从对个体的疾病护理扩展到对家庭、群体和社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以对群体行为干预达到健康促进为最终目标。
3.5 寻找政策上的支持 社区护理是一门技术,应当体现她的价值,在家庭护理、探视制度、健康教育等护理项目上有相应的法规,政策的保障以及工作价值的体现。鼓励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创造性。主管部门应根据地区情况,制订出诊项目、操作规程、意向协议等,使其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
3.6 加强宣传 通过多种媒介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方便、经济的就医、治疗及康复途径。
3.7 加强社区护理的研究,拓宽社区护理领域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的新兴领域,健全社区护理必然经过一个长期的探索尝试过程。社区护理应抓住机遇,重新审视市场定位,创造条件,利用资源,改变过去社区护理服务形式单一,“医院化”的护理方法,拓宽社区护理的服务项目,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发展我们的社区护理事业。
篇2
【关键词】护理;人文;人文关怀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8.240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8-2212-02
有句外国医学名言是 这样说的,“Treatment is more about restoring the peace of mind than about producing a cure.(医学治疗的宗旨不只是要治疗疾病,更要助人心安。)”。我们中国也有句名言“医者父母心,急患者之所急.”这当中都包含着医护人员对病者的人文关怀。对病者的人文关怀古来有之,当今世界经济快速迅猛发展,医学也跟着进步,护理人文关怀也越来越凹显出其重要性。我们的先人虽然注意到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但始终没有提出相关的理论来。
1.护理及护理学基本概念及理论的发展
1.1护理的定义。护理的概念是随着护理科学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的,nurse这一概念来源于拉丁语,原为养育、保护、照料等意。护理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le,1820~1910)1859年认为“护理是使病人置于能接受自然影响的最佳环境”。当时的护理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急性病患者的需要。1943年SisterOlivia认为“护理是种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包括照顾病人的一切,增进其智力、精神、身体的健康”。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对人、环境、健康、护理的认识,美国护士M-arthRogers在生态学家Newnan和Fitypatrick理论的影响下,认为应该重视人是一个整体,提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1966年美国VirginiaHenderson认为“护理是帮助健康人或病人进行保持健康或恢复健康(或在临死前得到安宁)的活动,直到病人或健康人能独立照顾自己。”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对护理下的定义“护理是诊断与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其内容是护士对病人现存疾病的状态和潜在健康问题评估,依据护理理论确定护理诊断,应用护理程序这一科学的护理方法为病人解决问题,并对效果进行评价。这一概念提出护理要作为医疗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仅执行医嘱,护理的发展不再是注重疾病,而是在重视疾病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人的整体护理,注重护理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以上各项护理定义各有其重点,也有一定局限性,是与历史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相联系的,我们可根据时代的进展对护理下定义,因为护理的内容、目标、对象等总是不断变化的,护理的内涵也总是依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着。但护理的任务和目标却是可以确定的。护理工作的任务就是帮助患者 ,恢复健康;帮助健康的人,促进健康 。护理目标就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1.2护理学的定义。目前对护理学概念尚无一致公认的标准定义。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护理学有了很大进展,对护理学的认识逐步提高。1981年我国著名学者周培源说:“护理学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1986年卫生部副部长顾英奇说:“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医疗有密切的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护理专家林菊英说:“护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护理理论逐渐自成体系,有其独立的学说和理论,有明确的为人民服务的职责。”究竟怎样定义护理学呢?许多护理学者提出不同的定义,但都认为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最近有些护理学者认为“护理学是研究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发展规律的应用性学科[1]。它以自然科学和会科学为基础,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2]。”我认为此定义比较准确的说明了什么是护理学。护理的对象是人,护理学本质属性就包含人文性,它是研究并最终服务于人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高度综合的复合体[3]。护理学的研究目标是人类健康,不仅是病人,也包括健康人;研究内容是维护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护理学的任务:①建立有助于康复的物质和精神环境。②着重用教授和示范的方法预防疾病。③为个人、家庭和居民提供保健服务。联合国主管卫生工作的专门机构-一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1977年提出了一个战略目标:“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1.3护理学的发展史。护理学的产生是人类生存的需要,护理学的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息息相关。护理既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他主要经历了自我护理(远古时代)、家庭护理(古代)、宗教护理(中世纪)、医院护理(中世纪末)、近代护理(19世纪中叶)、现代护理(20世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现代护理是南丁格尔创建的科学护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20世纪护理学进入了迅速发展时期,其发展可概括的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有病就是不健康,健康就是没有疾病”阶段,此时护理的特点就是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理只是针对于疾病的治疗,护理工作以执行医嘱为主,且形成一套规范的工作程序。协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成为这一时期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此时的护理教育没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但为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其致命弱点是只关心病人局部的病症,以协助医生消除病人身体上的病灶为目的,忽视了人的整体性,因而护理从属医疗,护士成为医生的助手,护理研究领域十分局限,束缚了护理专业的发展。
二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20世纪70年代)。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新的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而且是在心理上,社会中良好的适应状态” ,标志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医学的指导思想为“以病人为中心”,护士与医生的关系转变为合作性的伙伴关系,护理从单纯执行医嘱的被动方式转变为主动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的护理满足病人各方面的需要,如生理、心理,而不单纯的是疾病的治疗。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正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护理现状。此时,护理学已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脱离了类同医学教育课程设置。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改变了护理的内容和方法,但护理的研究内容仍局限于病人的康复,护理的工作场所限于医院内,尚未涉及群体保健和全民健康。
三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今)。1977年WHO提出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已成为各国健康保健人员的努力方向,护理从附属于医疗的技术性职业转变为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1977年WHO提出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成为护理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护理的范围、对象和内容都将有很大的扩展。护理的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病人,扩展到健康、亚健康的人,扩展到生命全过程的护理,也从个体护理扩展到群体的护理,工作场所从医院扩展到家庭和社区,扩展到有人的地区,护理教育趋于完善。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是我国护理发展的方向。护理学已发展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综合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的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学科。
1.4 我国护理学的发展。早期的中医药学与护理学密不可分,医学与护理学合二为一,密不可分,“三分治,七分养”,是我国古代对医学与护理学的关系所做出的高度概括。中医把人体看成作是统一的有机体,并把人的健康与内在心理状态和外在生活环境紧密联系起来。中医药学为护理学的起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在祖国医学中有关护理理论的技术记载就颇为丰富了,如我国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但当时并没有专门的护理人员,大多都是由大夫担任护理工作,一人任两职。前后,由于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签定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外国人可自由出入中国。我国近代护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护理的影响,随西医和宗教的传入开始。 当时的护士大多是外国人,由于当时社会的需要,更多的中国人去学习护理并成为护士,但那时的护士并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并不能算得上是严格意义上的护士。随着社会的发展,护士教育纳入国家正式教育系统,护士队伍壮大,护理教育体制日趋完善,护士晋升制度和注册制度的建立,护理出版物增加 ,护理研究日益发展都促进了我国护理学的发展。
2.人文关怀
2.1人文的概念。“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而又很难确切指陈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生存和生活及其意义、人的理想和人的命运等等密切相关。 英语中人文即是humanism, 从概念上讲,可以这样认为,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 易经 》中 贲卦 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 程颐 《 伊川易传 》卷二释作:“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人文原来是指人的各种传统属性。我国《辞海》称:“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现在大都采用辞海中的解释。
2.2人文关怀、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关怀(caring,又称关心、关爱、关怀照顾等)是护理的核心概念与中心任务[4]。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5]。一句话,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科的核心和精髓[6]。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反映。人文主义是以人为本位的 世界观 ,集中体现为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和重视,它着眼于生命关怀,着眼于人性,注重人的存在、人的价值、人的意义尤其是人的心灵、精神和情感。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精神,它形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立在人性论、人文主义倡导的个性解放、个人自由思想和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的基础之上,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在高科技时代不断融入人类所有文化精神(包括科学精神、伦理精神、艺术精神)而逐渐成熟起来。护理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它所崇尚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尊重为核心的人道伦理意识和精神。虽然这其中包含了护理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护理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素养等内容,但人道主义的伦理意识和精神最重要。因为护理技术的正确应用、护理程序的有效实施、病人身心需求的合理满足等等,都需要护士的人道伦理意识作为前提,尤其是当护士单独从事某项服务时更需要良好的伦理意识加以保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要以人道和美德作为后盾”一样。护理实践中的人文精神与我们现今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显示了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有专家称,人文精神是整体护理的理论和导向,是整体护理的内在动力,而整体护理则是人文精神的具体实践和应用。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个人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7]。人文素质要求现代医护人员具有广博的知识、高尚的道德感、积极而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良好的沟通技巧、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8]。
3.护理人文关怀
3.1护理人文关怀的提出及发展。护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后现代时期正式提出来的。在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内科学教授Engel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影响下,护理学者开始反思自身的专业价值、地位及研究领域等内容。美国护理理论家Leininger与Watson,鉴于她们丰富的人类文化学与精神心理学知识背景和专业价值观,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的观点,并将护理学拓展到以“关怀整体人的生命健康”为本的人文关怀的发展阶段。Watson在她的著作《护理:关怀的哲学和科学》中首次应用了“人文关怀”这一词语。她将哲学以“人自身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引入到护理学“关怀弱势人群的生命健康”的内涵之中,揭示了护理学人文关怀的精神内核,以“关怀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包含着对自身生命价值的关怀。
3.2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内涵、核心内容。护理人文关怀是一个复合概念,是哲学与护理学的有机结合,是人文关怀理念在护理学科的具体运用[9]。护理人文关怀也即是人文护理,是文化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10],简单说是指护士将所学知识内化后,发自内心的给予病人的情感付出,以及对病人的同情理解和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关爱[11]。具体来说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护。即除了为患者提供必需的诊疗技术服务之外,还要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以满足患者的身心健康需求,体现对人的生命与身心健康的关爱,是一种实践人类人文精神信仰的具体过程。护理人文关怀的核心内容主要包含有五个方面: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协调患者的人际关系、满足患者的个性需要[9]。
3.3我国护理人文关怀进展及发展趋势。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使人类对健康与疾病概念的认识更为理性,更加全面。护理学作为一门逐步发展成熟的独立学科,在现代医学模式转化的实践过程中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其集中体现就是护理人文关怀。护理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和护理学科进步的产物。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护理人文关怀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成绩,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我国人文护理发展趋势一、护理实践的发展 社区护理:下世纪护士将从医院走向各级初级医疗保健场所; 健康教育: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扮演关键性的角色 ;各专科护理 :面对和管理更加复杂和危重的病人。二、护理教育的发展 教育层次:扩大高等护理教育规模,提高护理教育层次和增加护理教育的多样性形式; 课程设置: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三、开业护士的培养 护理管理的发展: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护理研究的发展:出于广泛深入开展的阶段,我国护理人员的科研素质和意识有待提高; 护理理论的发展:应用护理理论,检验和发展护理理论 。
总之,人文护理是现代护理的发展趋势,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必须人文护理。现在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人文护理即是以人为本的护理[12]。我国的人文护理才刚开始起步,我们要以虚心、诚恳的态度,刻苦耐劳的精神,向别的国家学习。我相信人文护理将在我国迅猛发展,人文护理的前景将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张静平.现代护理学.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2004,3-6.
[2]张静平.现代护理学.第一版.人民军医出版社.北京,2004,3-6.
[3]何宇芬,谭斌.浅谈临床护理队伍的人文素质教育[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4(17):1407-1408.
[4]段红梅.人文关怀体现护理质量提高[J].临床合理用药,2009,2(2):93.
[5]杨涯人,邹效维.论人文关怀的文化内涵.《学习与探索》,2008,02:11.
[6]刘德培,陆莉娜.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弘扬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与哲学,2003,24(3):5-7.
[7]宣扬,申正付.医学生人文素质缺陷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4):16.
[8]袁耿清.医用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2l2.
[9]计慧明. 护理人文关怀新进展.现代护理报:2009.
[10]王斌全.护理人文关怀与健康新概念[J].护理研究,2003, 17(1): 2.
篇3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经入院确诊治疗后,实施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患者。观察组患者60例,年龄36~81岁,男38例,女22例;其中心绞痛32例,心肌梗死后21例,无症状心肌缺血7例。对照组60例为同期住院后未能实施康复护理患者。经随机抽查问卷收集资料,两组基本资料与住院治疗方式无显著性差异。
实施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措施: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训练与护理;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饮食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等级划分:将生活质量分为3个方面12个小项,具体内容:①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社会适应、社会支持、工作情况、娱乐活动;②日常生活能力:睡眠与休息、生活自理、家务处理、日常活动;③精神状态:心理状态、脾气性格、抑郁或焦虑障碍,记忆力、注意力。达到其中9~12项正常为好,5~8项正常为中,4项以下正常为差。
对冠心病基本知识了解程度的判断:根据患者对饮食、高血脂、吸烟、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过重、高血压、遗传、缺乏运动、情绪变化、服药知识等方面的情况,掌握9~12项为基本了解,5~8项为部分了解,4项以下为了解甚少。
结 果
经过对6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使患者增强了配合治疗的信心和重新生活的勇气,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减少,使患者掌握并配合了规范的冠心病康复护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讨 论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概念及内容: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目标,在发病初期紧密配合康复医师进行完整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和各种专业护理技术。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3个阶段的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康复护理措施以医疗康复训练为主,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饮食调理、高压氧、体外反搏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措施,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心理护理,并且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冠心病康复治疗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1],即住院阶段、家庭自行康复阶段、返院复评阶段。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个人生活(如洗脸)、床上进餐、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等。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使平均住院时间由传统治疗护理的48天下降至20天。家庭自行康复阶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针对出院早期患者,在家自行康复锻练60~90天,通过随访进行指导;另一部分是出院后持续康复锻练6~9个月,主要目的是使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变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护士应根据每位患者病情及个人特点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适的运动程序。返院复评阶段,主要进行康复指标评价,根据每位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修正运动处方,继续康复治疗,还可让患者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治疗方法。阶段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记录患者康复治疗的具体执行情况,评价并提高康复效果,帮助患者修订运动方案,教会患者自我健康维护的方法等。
康复训练与护理: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呼吸训练、室内外步行训练、柔韧性训练、作业训练、医疗体操、气功等[2~3]。急性心肌梗死经救治生存的运动训练可增加转患者的体力活动量,改善精神及社会功能、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并能降低由于再次栓塞所致继发死亡的危险性。
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是动机强烈、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常表现为不耐烦。逢锦波等在研究中大致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为两类:①紧张型:患者表现为恐惧心理、焦虑不安、情绪急躁、精神高度紧张;②松弛型:多见于对疾病缺乏认识而较年轻者,患者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认或缩小自己的病态感觉或体验。对于前者,在安慰、鼓励的同时向患者强调大多数情况下冠心病是可以控制的,以使患者得到心理支持;对于松弛型患者的教育提高警惕,重视预防和治疗,指导、加速患者角色的适应[4]。
饮食的康复护理: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坚持以低盐、低脂为原则,心功能差的患者饮食中摄入食盐量≤2g/日,禁食咸菜、油条、酱等含盐多的食物,护士应该从感观上增加患者的食欲,如将各种颜色的蔬菜搭配或菜中加少许香油,让患者逐渐适应,并告知患者摄盐过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由于摄盐过多导致患者的饮水,加重代谢负担,大量水潴留易引起水肿,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脂肪摄入不应超过3g/日,摄入脂肪过多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如何传授预防保健知识,教会患者正确的康复训练以及日常生活饮食、休息等注意事项,是护理工作应重视的问题。护士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时,提供的知识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骆柳丽[5]提出了3种教育方法:①计划性教育:护士按典型的教育制定教育方案,有计划地对患者实施宣教,这种方式适用住院时间较长者;②针对性教育:即针对患者的某种心态,护士给予有效指导,这是多数患者较为喜欢的方法;③问答式教育:即护士积累一些科普资料事理成册,让患者阅读并提出问题,由护士给予解答,这是文化层次较高患者比较适宜的方法。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是目前心脏病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从理论到实践要求护理具备丰富的冠心病学、心理学、健康教育学等知识;通过本研究观察发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以后,极大地增强了患者的信心和勇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经过规范合理的康复护理后,也减少了冠心病患者再次住院次数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蔡晓莲,廖建梅.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整体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康复,2001,5(9):129.
2 梁英怡.冠心病的社区康复[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12):35-36.
3 庞妙玲,陈爱,袁小玲.实施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探讨[J].河北医学,2004,10(7):638-640.
篇4
1.重实践操作轻基本知识、理论学习
本院学生主要是专科层次,对其培养目标和岗位定位是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等一线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部分学生就有了重实践操作而轻基本知识、理论的现象,从而导致理论知识学习效果不佳。
2.对学习环境、学习方式转变不适应
由在高中依赖老师家长督促学习转变到大学靠自主学习,学生对学习方式转变不适应,而且学习医学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够,学习方法不恰当,导致了理论知识学习效果不佳。
3.学习科目多,课程安排紧
由于课程安排的要求,学生学习科目多,课程安排紧凑,自习课相对较少。课堂学习结束后,缺少充足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也导致本门课程学习效果不佳。
二 提高学生知识吸收率的对策
1.巧设课前提问
所谓温故而知新,教师针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现状,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以压力。如通过课前提问的方式,对上次课内容进行知识回顾,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化压力为动力,增强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巩固所学,提高知识的吸收率。
2.以思考题导入新课
授课前的导入过程,可以用思考题的形式导入。如在讲授生命体征中体温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出一名高热病人的病例及问题,将热型、发热程度及高热病人的护理措施等内容涉及其中,讲授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知识吸收率。
3.精练讲授内容
即讲重点。基于教学大纲的要求,某些章节内容多,课时少,对学生一看就懂的,或只要求了解的,或已经在基础课中学过的内容,可以作为学生自学内容,不必再占用课堂时间。如清洁消毒灭菌的内容中,可以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及物理消毒灭菌法,而化学消毒灭菌法,课本上已经总结得条理清晰,可以作为学生自学内容。这样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及知识吸收率。
4.讲授过程反复提问
在本门课程中,某些重点知识会反复出现。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可通过反复提问法来帮助学生反复记忆,加深印象。如“健康”的定义在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中初次学习过,在健康与疾病以及环境这两部分内容中,再次提到“健康”时,就可以提问的方式来回顾,起到督促学生记忆的作用。
5.讲授时适时进行阶段性小结
在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对一些知识点多、层次多、且整体性较强的内容及一些重点、难点及考点,可以阶段性地进行知识的整理与回顾。如护理程序这一部分内容,护理程序共五个步骤,每个步骤中又有很多重点、难点及考点,内容多、耗时多。往往同学们学习到下一个步骤时就忘了上一个步骤,对护理程序不能进行整体的把握。教师在讲授时,可以每讲授完一个步骤,进行一次小结,五个步骤全部讲解完后再进行一次总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6.善于总结口诀
简单而押韵的口诀是教学的好帮手,既可以使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又可以减轻学生记忆知识的负担,提高记忆效率。所以在本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前对知识反复琢磨,仔细研究,用通俗易懂、简练准确的语言编成口诀或顺口溜。如注射的原则共十条,经过仔细思考后,将其归纳总结为“三严格,三合适,防意外,要无痛”。只要记住这短短十二个字,就可以将繁冗的注射原则轻松记忆下来。所以,在教授过程中,教师多思考、多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吸收率。
7.做好课堂小结
课堂知识讲授结束后,以思考题或练习题作为小结内容,既可以将本节课的重点、考点进行回顾及复习,同时可以作为学生听课效果的评价,并最终提高学生本节课知识的吸收率。
8.布置课后作业
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性强,且涉及到护士资格证考试。在每讲授完一章内容后,教师可以从相关书籍上查找相应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学生通过练习、以及老师批改且答疑,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9.充分利用实训课练习时间
本课程实训课较多。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练习时间来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记忆。如在测量生命体征的实训课上,让等待操作的学生在某位学生测血压的同时,记忆引起血压测量不准确的误差有哪些等。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来督促学生记忆,将可能浪费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同样可以起到提高知识吸收率的作用。
10.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
直观性是多媒体教学的一大优势,借助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媒体,能有效地将各种信息直接传达给学生。如在各种注射法教学中,注射部位的选择、进针手法是重点内容。教师将注射部位的神经、血管与肌肉的解剖图扫描入计算机,制成动画,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清晰地展示了注射部位与解剖之间的关系,并将进针的操作录像导入计算机,分解动作讲解,尤其是突出演示局部进针的动作,使课堂上难以表达的重点内容真实、直观地再现出来。多媒体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从而提高知识的吸收率。
三 结束语
根据本院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及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作为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采取有效对策,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知识的吸收率,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汪美华.浅谈临床见习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作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18~19
[2]郑凤莉.浅谈口诀在护理学基础操作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6(14):77~78
篇5
护理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300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每个伦理审查委员会都应包括至少几名具有不同文化、经济、教育、性别和种族背景等的成员?
A.3
B.5
C.7
D.9
2.利用已有的理论对各研究变量或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说明的是
A.理论框架
B.概念框架
C.理论模式
D.概念模式
3.类实验性研究中必须具备的设计要素是
A.干预
B.盲法
C.随机化
D.设对照组
4.护理研究论文的正文常包括
A.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
B.关键词、前言、材料与方法和讨论
C.摘要、关键词、结果和讨论
D.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参考文献
5.“吸烟会增加肺癌的发生率”这一假设是
A.有方向性假设
B.无方向性假设
C.无效假设
D.有效假设
6.特种文献又称为
A.基本文献信息资源
B.非书非刊资料
C.连续出版物
D.声像资料
7.载体是文献的
A.信息
B.外部形态
C.联系物
D.实质内容
8.在MEDLINE光盘数据库中常用的“AD”字段代表的含义是
A.原文出处
B.评论
C.文摘
D.著者地址
9.某护士欲调查社区里长期卧床的老人的营养状况变化情况。她先对社区里长期卧床的老人进行营养状况的第一次测评,然后每隔三个月使用同样的测评工具重复测评一次,这样持续进行一年的追踪。此护士的科研设计属于
A.质性研究
B.实验性研究
C.前瞻性研究
D.类实验性研究
10.某研究者欲调查北京市养老机构内护工的护理工作满意度,由于受研究时间和经费的限制,他拟从15所北京市的养老机构中随机抽取5所机构,然后对这5所机构内的符合研究对象入选标准的护工进行问卷调查。此研究者使用的抽样方法是
A.整群抽样
B.分层抽样
C.系统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11.某护士欲研究两种不同的口腔护理液A、B液对于ICU呼吸机插管患者的口腔内细菌的影响效果。她将符合入选条件的ICU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A液进行口腔护理,一组使用B液进行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后对口腔内细菌进行分析比较。这个研究设计中所选用的对照方法是
A.配对对照
B.组间对照
C.自身对照
D.混合对照
12.某护士在进行一项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问卷的回收率非常低,仅达到65%。此时产生的偏倚属于
A.混杂性偏倚
B.信息性偏倚
C.选择性偏倚
D.诊断性偏倚
13.关于问卷调查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研究者通过书面形式直接从研究对象处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
B.研究者将希望获取的资料以书面形式写出,分发给研究对象,研究者通过言语和文字向研究对象收集资料
C.是调查研究中较少选用的方法
D.常用的问卷有公认的量表和研究者自行设计的问卷
14.对于国外量表的使用,检测翻译并回译量表的信效度系数均应大于
A.0.4
B.0.5
C.0.6
D.0.7
15.护士李梅正在进行一个课题研究,需要通过单面透视玻璃观察房间内共济失调儿童的运动行为。此时李梅的角色是
A.局外观察者
B.完全参与者
C.参与性观察者
D.观察性参考者
16.关于生物医学测量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所获得的结果客观、精确
B.适用于收集研究对象的心理方面的资料
C.适用于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方面的资料
D.可通过查阅有关记录和档案而获得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17.下列可以反映研究工具与其所依据的理论或概念框架相结合程度的效度类型是
A.内容效度
B.结构效度
C.同时效度
D.预测效度
18.比较急诊科护士与老年科护士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情况有无差异,应选择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是
A.秩和检验
B.t检验
C.χ2检验
D.方差分析
19.若用统计图表示某学院教师职称构成情况,应选择的统计图是
A.线图
B.条图
C.圆图
D.直方图
20.关于护理综述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按照时间划分,如回顾性综述、前瞻性综述
B.按照内容划分,如成就性综述、归纳性综述
C.按照是否参考作者意见划分,如评论性综述、现状性综述
D.按照写作的目的划分,如动态综述、争鸣性综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护理研究应遵循的公正原则是指研究对象有
A.隐私权
B.免于伤害权
C.自主决定权
D.充分认知的权利
E.公平治疗的权利
22.文献检索的常用法分为
A.顺查法
B.倒查法
C.抽查法
D.循环法
E.追溯法
23.下面属于分类变量的是
A.身高
B.性别
C.体重
D.职业
E.血压
24.在数据收集完成后要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包括
A.数据录入
B.数据编辑
C.数据编码
D.资料分析
E.统计推断
25.按编著方式不同文献检索工具类型可分为
A.目录
B.题录
C.索引
D.文摘
E.期刊
26.利用《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查找有关“股骨颈骨折的护理”方面的文献,该课的主题词和副主题词是
A.股骨颈骨折
B.股骨颈
C.骨折
D.护理
E.股骨
27.下列有关预试验的描述正确的有
A.预试验的样本量可以是设计的总样本量的10%-20%
B.是在正式开始研究工作前进行的小规模试验
C.通过预试验可以与被研究对象建立信任关系
D.在预试验中可以对研究工具进行初步试用
E.通过预试验可以熟悉研究条件
28.下面有关实验性研究中设立对照的描述正确的有
A.设立对照时只需要设定一个对照组
B.设立对照可以减少受试者的主观偏倚
C.通过设立对照可以突出干预措施的效应
D.设立对照是为了排除研究中的干扰因素
E.常用的对照方法有自身对照、组间对照和配对对照
29.下列对于盲法特点的陈述正确的是
A.盲法包括单盲和双盲
B.盲法仅是针对受试者而设计的
C.仅在指标观测和数据收集阶段实施盲法
D.盲法可以减少来自于受试者主观因素所致的偏倚
E.盲法中资料收集者一定知道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干预组
30.关于Likert量表的描述正确的有
A.是最常用的评定量表
B.由一组句子组成,测量人们对某一主题的看法
C.呈现按程度轻重排列的评定标准
D.一般由40-50个项目组成
E.答案一般为5个类别,表示赞同的程度或行为出现的频率
31.观察法在使用过程中的缺点有
A.很难用于不易被测量的情形
B.获取的资料不够深入
C.容易涉及伦理问题
D.结果的主观性强
E.花费时间较长
32.下列对绘制统计图的正确要求是
A.图号、图题应写在图的上方
B.图号、图题应写在图的下方
C.应附有图例说明
D.绘制的图形应符合资料的性质
E.根据资料类型和分析目的选择不同类型的图形
33.下列关于护理研究论文创新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指前人没有做过或发表过的新内容
B.指论文的理论水平、实践水平和学术见解是否达到或超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C.科学研究中不允许重复或模仿他人的工作、验证他人的创造性劳动成果
D.创新性反映了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
E.可以体现在对既定说法的纠正、补充或对空白的填补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34.选题
35.数值变量
36.研究设计
37.访谈法
38.变异
39.护理经验论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0.简述根据性质和程度所进行的研究中的风险分类。
41.简述医学文献的阅读要领。
42.简述重测信度的概念及测评时的注意事项。
43.简述护理综述论文的特征。
五、应用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篇6
[关键词]高职高专;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成绩考核
妇产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临床课,应用性强,是联系临床护理的桥梁。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学会与患者沟通,培养护理情感,为进入护理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教研室围绕该课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室的建设,基本形成了完整的教学大纲、实验指导、实验大纲等教学体系。妇产科护理学作为医学专业的临床课程,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按照现代护理的理念,牢固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态度,并运用护理程序的理论和方法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护理能力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会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护理操作的内容复杂,涉及项目繁多,而且由于妇产科护理学的特殊性,更多地牵涉到比较敏感的隐私权的问题,更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笔者对于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探索和思考。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以现代医学教育理念为先导,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使学生具有知识面较宽、素质高、适度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的特点制定符合实用性原则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实验计划、实验大纲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目前,高职高专学制一般为3年,其中在校学习仅2年,最后1年则在医院实习,所以基本理论学习时间较短,而妇产科护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仅安排72学时,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师资缺乏、实验室硬件设施不足、学生自学能力有限等现状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指导性教学计划,结合学院教学资源合理安排课时,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尽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达到平衡并适当增加临床见习的机会。
1 教学方法的改革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难度较大,学习的全过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生除自学外,面授辅导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辅导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配合文字教材、多媒体课堂等对学生进行辅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用所学知识为患者服务。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有关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的实践方法按“了解、理船、应用”三个层次进行。了解:要求学生认识、了解、表述课程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及其含义。理解:要求学生培养主动自学,对课程中重点内容能够理解,有创造性思维,在“一般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孕产妇的护理、妇科疾病患者的护理、计划生育指导及妇女保健等主要内容。应用: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应用所学护理程序等知识在临床实践中正确运用,为护理对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并能掌握妇产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及常见妇产科手术护理要点。
首先,在创新课程体系上,按照高职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要求,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标。注重课程结构的实用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传统课程陈旧和缺乏整合的特点,围绕生理产科、病理产科、妇科学及新生儿护理的护理重点,压缩授课学时,精简授课内容,选择性地进行教学,并将其相互贯穿于整个妇产科教学中,使教学从点到线、从线到面,旨在使学生系统地、全面地和连贯地理解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并得到初步的临床思维能力培训,从而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医学护理人才。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以沟通式教学取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样,学生的学习将由被动转变为主动,而且和谐的课堂氛围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且,理论教学中注重联系临床,充分利用标本、挂图、教具、模型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针对案例、病例、知识点展开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最终重点培养学生结合所学主动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本身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人,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归纳教材内容,讲清课程重点,解决难点和疑点,帮助学生消化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的运用,因材施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资源等指导教学并完善教学。
2 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妇产科护理学是研究妇女在妊娠与非妊娠时解剖、生理变化和生殖器官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护理和保健的一门学科。它具有内容抽象、实践性强、技术要求高且责任大等特点。妇产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均为本专科常见的、基础的、重点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护理技术操作,通过这些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掌握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简单仪器的使用及常见的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及妇产科护理病历的书写等。
为了增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一,实验室建设方面应该有较大的突破,增加硬件设施,为学生动手实验提供保证。提高师资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觉学习相结合。第二,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能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先进仪器和设备进行专业素质和技能方面的训练,从而提高专业素质。对学生实行时间开放、仪器开放、项目开放,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第三,开辟第二课堂,根据课程要求,开展护士行为规范和护士礼仪训练,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以临床教学医院和社区为基地,培养护理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临床运用能力。
3 成绩考核
篇7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市 100029
【摘 要】目的:探讨当今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临终关怀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通过综合专业知识,查阅书籍,上网等方法获取临终关怀的相关资料。结果:发现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并存在种种问题。结论:应正确地认识和实施临终关怀,健全并完善其体制,以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老龄化;临终关怀;死亡观
1 老龄化社会与临终关怀
按国际惯例:凡社会中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 或者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 即为老龄化社会。据此标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二战后全部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在1999年也达到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人口老龄化是21 世纪我国社会的主要特征,也是21世纪我国必须面临的一个严峻的挑战。另外,由于中国实施独生子女政策,现在“空巢”老人达2000 多万。许多家庭将面临:一对夫妇除了要照顾好自己的子女外,还要赡养家里的四个老人。在此背景下,如何让老年人度过一个平和的晚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临终关怀体现了对老年人的伦理关注,是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必然需求。因此,大力发展临终关怀事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
2 临终关怀的概念及意义
2.1 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主要对濒死患者进行医疗、心理、护理咨询和社会服务,在国外还包括宗教帮助,不以治愈康复、延长寿命为目的,而是通过缓解病痛从而安慰患者,提高他们弥留之际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临终关怀所下的定义是:“对治愈性治疗已无反应及无利益的末期患者的整体积极的照顾”。
2.2 临终关怀的意义
2.2.1 彰显了人道主义精神
对于治愈无望的临终病人来讲,临终关怀即缓解了肉体的痛苦,又减轻了对死亡的恐惧,受到社会的尊重和亲情的关爱,提高了病人的生命质量,维护了生命的神圣和尊严,是人道主义在医学领域的深化和升华。
2.2.2 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在圣克里斯多弗关怀院的门墙上,刻着一段名言:“你是重要的,因为你是你。即使活到最后一刻,你仍然那么重要。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你安然逝去。但也会尽一切努力,让你活到最后一刻。”说明临终关怀是在尊重病人的基础上,既不加速死亡也不延缓死亡,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由于临终关怀医院中的临终患者以姑息治疗为主,一般所需费用为普通医院的1/3。临终关怀的实施,避免了医院有限资源的浪费,也减轻了子女服侍父母的压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2.3 避免了安乐死面临的伦理难题
发展临终关怀事业,医生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重了。为医者只有智慧、经验、学识三者兼备,才能做好临终关怀工作。临终关怀和安乐死都是对临终患者的处置方式。安乐死一直面临着巨大的伦理争议。而临终关怀则通过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减轻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医护人员作为具体实施者,充分体现了以提高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为服务宗旨的高尚医护职业道德。
3 临终关怀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3.1 我国早期临终关怀的雏形
从历史来看,中国早在唐代,已经大致形成了较完善的养老体系。至宋代,北宋政府曾在今开封建立两个“福田院”,专门用来供养孤身一人、贫穷潦倒的老年乞丐。及至元代,元世祖忽必烈在1271 年曾下令各州设立“济众院”,用来收留孤独残疾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明代,政府颁发了关于收养孤老的法令,明初又诏令各府县设置“养济院”。清代康熙帝在北京设立了“普济堂”,并要求地方政府仿效。这些机构就临终关怀在中国的雏形。
3.2 中国当代临终关怀的发展
我国临终关怀的兴起和发展,是从借鉴引进国外的文献资料开始的。香港九龙圣母院在1982 年提出了“善终服务”一词,并于1986 年成立了“善终服务会”。台湾谢美娥于1982 年著文简介临终关怀。张樊泉在1986 年在发表译文“垂危病人医院”于《医学与哲学》上,介绍临终关怀。孟宪武在《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阐述“终末护理的概念”。之后,我国的医学界也开始对临终关怀和安乐死等措施给予高度关注。1988 年,上海南汇县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机构型临终关怀医院,标志着中国对临终关怀的研究与实践拉开了序幕。
3.3 当代中国临终关怀的现状
3.3.1 临终关怀在中国大陆的现状
1988 年开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各个城市先后建立临终关怀机构。其中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北京松堂关怀医院、上海市南汇护理院等都是当时临终关怀做得比较好的机构。自2001 年起,由李嘉诚基金会捐资设立的20 家专门对终末期癌症患者施以“临终关怀”的宁养院相继成立。2001 年,上海新华医院在李嘉诚基金会的资助下,以居家疗护为主,把临终关怀拓展到三级甲等医院。
3.3.2 临终关怀在香港的现状
在1982 年,香港圣母医院首先成立关怀小组,为晚期癌症病人和其他治愈无望的病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其后基督教联合医院、南朗医院等许多医院也陆续提供临终关怀服务。1987 年,香港的善终服务会成立,极大地推动了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3.3.3 临终关怀在台湾的现状
台湾的临终关怀是从实践开始的,他们先建立了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或相应的单位机构,接着成立台湾安宁照护协会,出版《安宁疗护》杂志,促进了临终关怀的发展。比较有名的机构有忠孝医院的临终关怀服务项目及马偕医院安宁病房
4 我国临终关怀亟待解决的问题
4.1 生命伦理教育的缺失和对死亡观的误区我国在生命伦理方面的教育很薄弱。
因为国人自小潜移默化地受到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他们的心理非常忌讳谈论死亡,尤其重生忌死。故临终患者一定程度上会对死亡产生还怕恐惧的心理,不愿接受现实,亲人也尽量避免谈论死亡的问题。
4.2 传统孝道的影响
“百善孝为先”,孝顺一直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优良传统。中国人评价子女是否孝敬的一个标准就是看父母临终时,其子女是否亲自服侍在侧直至送终。在多数人眼里,把病人送到临终关怀医院,一方面觉得子女抛弃了父母,没有很好地尽孝道;另一方面等于是让病人放弃治疗,在等死。这也成为很多人不接受临终关怀的主要原因。
4.3 缺乏专业服务团队
目前,我国在临终关怀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各个医科大学均没有设置相关的专业。且临终医疗机构的多数从业者从未接受过相关方面的规范培训和指导。在临终者没有明确意愿的情况下,医护人员更倾向于全力救治,忽略了病人治疗过程中遭受的痛苦。据统计,25.78% 的护士不愿意从事该项工作[4]。临床上真正接受过专业培训、系统学习的人少之又少, 大多数医务人员对临终患者仍以治疗,延长生命为主, 缺乏与老年病人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不考虑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使他们的医疗费用过高, 同时也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5]。
4.4 尚未建立完善的临终关怀制度
目前,我国很多类似宁养院的临终关怀机构是都是民营的,大多数临终关怀项目也未纳入医保,卫计委至今没有针对“临终关怀”这一特殊服务提出专门的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标准。缺乏规范化标准,又没有相匹配的政策支持,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这些因素都限制着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但缓和医疗尚不归属于医保范畴,因此病人无处报销。医院为维持自身运转而向临终病人收取一定的费用, 这也使部分低收入老人放弃接受临终关怀这项服务。这严重限制了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发展。
4.5 服务资源匮乏,资金不足
一方面,目前全国开设临终关怀的专门医疗机构比较少,约100 多家,几千张床位,但是每年需要临终关怀的人却多达几十万,供需极不平衡。[6] 另一方面,临终关怀机构的资金匮乏。国外临终关怀机构带有福利性质,很多都能得到政府拨款支持和慈善基金资助。我国除李嘉诚先生捐资,与医院合作建立的20 所宁养院外,其他临终关怀机构缺乏政府的专项投入,需要自负盈亏,这都导致资金的严重不足。毕竟在我国,临终关怀这一项目还不属于慈善范畴。
5 解决措施
5.1 重塑死亡观念,展开“优死”教育
人固有一死,人们只注重优生,注重生活的舒适,却忽略了优死。加大力度宣扬“优死”教育,是发展临终关怀的基础。首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塑人们对死亡的看法。其次,对临终病人,不应该为了所谓的延长生命而救治,忽略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临终病人弥留之际的生命质量。而应该给临终病人最大的关怀,安慰他们的病痛,减少他们心里的愁苦。最后,对病人家属的教育也非常重要,让他们能从容接受家人的死亡,让病人轻松舒适地度过剩下的时间。
5.2 革新 “孝道”观,与时代接轨
应建立一种新的“孝道”观, 要充分尊重濒死者的诉求,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人格尊严,以“善终”为价值, 以“善终”行孝道, 重视临终病人的生命质量,不求延命。当今,我们应在全社会提倡孝敬老人,每个人都参与到其中,而不应仅局限于传统孝道中个人对父母的赡养。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的出现一定意义上可看作是社会孝敬老人的一个方面,它实质上体现了对病人及大多数人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7]5.3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壮大临终关怀机构临终关怀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大力发展临终关怀已刻不容缓。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相应制度,增加资金投入。国外的临终关怀属于福利性质,我们可以借鉴国外, 建立“生命关怀”基金,或从其他福利基金中拨出一部分款用于建立临终关怀机构。建立方式应该在可行范围内多样化,灵活化,以适应各个老人的需求。公立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收费适中,医疗条件尚可,可考虑纳入医保;私立医院和民营机构的临终关怀服务收费高昂,但亦可为高收入、高要求的人群提供“高、精、尖”的服务
5.4 调整现行医保政策,出台相关法规
政府应根据当前老龄化的背景,调整现行医保政策,将缓和医疗尽快列入医保范围,并在政策中予以倾斜, 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 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节省医护人员的精力去治愈其他有希望的患者。临终关怀目的是给予病人安慰, 因此其病房的硬件设施要求像家一样温馨,而收费只按普通病房收。故政府要对其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以确保其落实到位。另外,国家还可以在医保政策中限制无效治疗。
5.5 提高临终关怀服务团队人员的素质和技能
应对临终关怀服务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注重提高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以及专业技能。服务人员除了需要具备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基础护理能力之外,使临终患者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减轻其痛苦,还要加强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服务人员应随时掌握病人的身心变化,根据原因,“对症治疗”,以稳定患者情绪,使其安详舒适。并让家属一同参与临终关怀的过程中,陪伴病人走完人生之路,让病人无憾地告别人生,同时也能减少病人家属的遗憾。
参考文献
[1] 吴素香. 医学伦理学第2 版[M]. 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08.
[2] 樊名胜, 张金钟. 医学伦理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8:144.
[3] 临终关怀的意义简介. 医学教育网,2009-11-14.med66.com/new/12a635a2009/20091114xiangf11640.shtml
[4] 孙建萍, 占巧云, 牛建华. 临终护理中护士的心态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1996;31(3):159-61.
[5] 顾竞春, 施永兴. 临终关怀的研究和发展现状[J]. 世界肿瘤杂志,2004;3(2):207-10.
篇8
关键词:智慧医疗;物联网;物联健康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health applications is still predominately in the government domain and is limited by skills shortage and a lack of standards. As smart health applications become more commonplace, demand for terminals will increase and comprehensive interconnection will be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we suggest that the goal of such applications is to allow every user to benefit from collaborative, coordinated, and intelligent health services. A smart health industry will include governments, medical service provider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Key words:smart health; Internet of things; interactive health
智慧医疗作为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交叉学科,为用户提供了医疗健康互动服务保障,逐渐成为未来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近年的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中突显出政府主导性、规模有限性、标准性缺乏等特点,同时也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和未来应用推广的发展趋势。
1 智慧医疗概念及业务形式
智慧医疗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智慧医疗的关键技术是现代医学和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医疗通过打造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全面信息化。
目前,类似概念很多,诸如无线医疗、移动医疗、物联健康等说法,然而从以上概念的核心特征看均属于智慧医疗范畴。根据信息互动主体不同,智慧医疗的业务范围大体分为智慧医院服务、区域医疗交互服务、社区/家庭自助健康监护服务、智能远程急救服务。
1.1 智慧医院服务
智慧医院服务主要指在医院范围内部展开的智能化业务,一方面有方便患者的智能化服务,如患者无线定位、患者智能输液、智能导医等(如图1所示为患者智能输液的业务流程,在药品配发、输液耗材配发、人药匹配上均自动化实现);另一方面有方便医护人员的智能化服务,如防盗、视频监控、一卡通、无线巡更、手术示教、护理呼叫等。此外,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也是智慧医疗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智慧医院内部信息化平台方面,各医院正在加速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整体建设。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优化流程为导向,以电子病历为信息单元的医疗临床信息标准化、电子化、语义化处理平台,在实现临床信息采集与存储的基础上,实现临床信息的深入利用。同时,在有资源有实力的医院逐步整合HI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R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会诊系统,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以及医疗信息集成和共享交换,实现医疗临床信息的深层次利用。
在智慧医院医生所持终端方面,逐渐向智能化、便捷化发展。据Manhattan研究所预言,到2012年,81%的医生将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然而在Manhattan研究所2011年5月的报告中展现,这一数字已经在2011年得以实现。随着终端产品的小型化及屏幕分辨率提高,移动护士站、医用Pad终端已开始在部分医院中应用[1]。
1.2 区域医疗服务
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是以用户为中心,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疾病控制甚至包括社区自助健康服务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该信息化服务以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区域内各类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支撑。该服务作为“十二五”卫生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在“十二五”医疗卫生规范中成为医疗信息化建设重点内容之一。
区域医疗服务平台是连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图2展示的是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本架构。通过该平台,将实现以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中心的妇幼保健、疾控、医疗服务等各系统的信息进行协同和共享。从业务角度看,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
1.3 家庭自助健康监护服务
健康监护业务主要直接针对个人类或家庭类客户,主要实现方式为通过手机、家庭网关或专用的通信设备,将用户使用各种健康监护仪器采集到的体征信息实时(或准实时)传输至中心监护平台,同时可与专业医师团队进行互动、交流,获取专业健康指导。实现形式多种多样,也可结合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开展全民建档及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更新;也可与应急指挥联动平台结合,结合定制化手机或定位网关提供一键呼、预报警等功能。
健康监护业务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分为家庭健康监护业务、个人健康监护业务和车载急救监护业务几类,各场景对平台、网络及终端的关键技术、实现形式均有不同需求。
图3展现了健康监护业务架构,其中涵盖健康监护终端、数据传送网关、信息展现平台等终端实现环节。
2 智慧医疗应用技术特点
智慧医疗需要新一代的生命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实现全面、透彻、精准、便捷的服务。智慧医疗体系架构图如图4所示。智慧医疗在整个泛在网、物联网体系中所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的各种关键技术。
(1)技术范围广
在智慧医疗相关技术领域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的关键技术,针对以上介绍的几类业务场景所相关的技术包括:
・智能感知类技术,如射频标识(RFID)技术、定位技术、体征感知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等。智慧医疗中的相关数据主要从医院和用户家中各系统传出信息的传感器获取的,实现被检测对象准确的数据采集、检测、识别、控制和定位。
・信息互通类技术,如上下文感知中间件技术、电磁干扰技术、高能效传输技术等。实现用户与医疗机构、服务机构之间健康信息网络协作的数字沟通渠道,为整个医疗系统海量信息的分析挖掘提供通道基础。
・信息处理技术,如分布式计算技术、网络计算技术等,完成对各类传感器原始测报或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进行综合和分析,更高层次的信息融合实现对原始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再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2)技术需求个性化强
针对几类医疗健康场景采用的关键技术也各有不同特点,具有一定复杂性。
・针对智慧医院场景下环境复杂、多种终端共存、医用设备防干扰要求高等特点,医疗健康环境电磁干扰技术要求成为智慧医院场景下一个重点要求。包括临床场景下多径环境下多个移动用户及射频干扰源时对医疗设备的电磁干扰影响,目前中国联通研究院与北京邮电大学开展合作“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拟与加拿大合作针对室内电磁辐射级别的室内现场预测模型进行建模,用于蒙特利尔医院无线局域网(WLAN)环境下的电磁干扰及覆盖研究。
・无线定位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重要技术之一,根据医院、家庭、野战环境下实时监护需求,提出三维空间的精确定位的要求,目前业内已提出了许多室内定位技术解决方案,如ZigBee定位技术、超声波定位技术、蓝牙技术、红外线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超宽带技术、光跟踪定位技术,以及图像分析、信标定位、计算机视觉定位技术等,以实现医护人员、病人、医疗设备等目标移动条件下的精确定位。
・高效传输技术是指充分利用不同信道的传输能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传输系统,使信息得以可靠传输的技术。针对医疗健康信息传输的需要,针对医学信号处理技术,研究能够有效压缩医疗传感器数据流、医疗影像数据的新的压缩算法;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能效传输技术研究,涵盖传感器网络分布式协作分集传输算法,从而提高传感器节点及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效。
(3)技术门槛高
智慧医疗属新兴行业,但其涉及技术和研发成本偏高,在为传统医疗信息系统和设备厂商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将一些研发实力薄弱、投入资金有限的企业逐渐排挤出智慧医疗主流产品供应商。
基于以上技术分析,面向智慧医疗的一些关键技术仍不成熟,还待继续完善、研发、产品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布局仍需投入较大研发成本,因此对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技术基础和产品沉淀有较高的要求。
3 智慧医疗应用发展现状
智慧医疗领域在电信运营商眼中的位置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无论是中国运营商还是国际运营商,都在积极向这一领域扩张。运营商不仅将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举措,而且也将其视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在组织结构上,全球重要电信运营商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以负责医疗信息化的运营,并且还大量聘请来自医疗机构负责信息技术的高管组成咨询委员会。这对于运营商了解医疗行业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运营商还非常重视与产业链重点环节建立伙伴关系。在服务方面,运营商非常重视网络及安全设施的部署,这是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的基础[2]。
2010年,运营商西班牙电信强势进军医疗信息领域,专门成立了智慧医疗业务部门。西班牙电信采取了进军电子医疗业务领域的做法。提供开发并销售基于ICT的医疗业务,包括通过移动方式提醒患者就医、适用于慢性病患者的远程监控、远程修改病历以及基于视频会议的病患咨询等。
AT&T公司最近在管理层架构中新设了一个全新的高层职位――首席医疗信息官。该举措标志着该公司已经将智慧医疗行业作为一大潜力领域进行系统开发。AT&T公司针对行业中医院、医生、公共卫生人员、纳税人等不同的主体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AT&T提供了包括医疗信息交换、远程医疗、安全服务、灾后恢复、统一通信、远程医疗等解决方案。
Vodafone在智慧医疗服务领域重点关注三类主体,制药公司、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提供者。Vodafone研发团队提供应用服务系统作为重点产业。医疗机构员工可通过移动终端以远程方式方便接入其应用系统,使其能够实时接入最新医疗健康数据并使用其他资源,以方便服务客户、判断产品效能、指导安全用药、提高产品和服务效率。
此外,国际几家主要的平台研发企业和服务提供商也高调介入智慧医疗行业领域。
高通公司宣布组建全资子公司――高通生命公司,将运营此前的高通无线医疗部门业务。同时还将设立规模为1亿美元的高通生命基金,由高通公司的投资集团――高通风险投资管理。高通生命公司的首项产品――无线医疗终端的2net™平台,目前已上市。旨在通过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将无线医疗终端互连,以方便终端用户、他们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和护理者访问生物计量信息。谷歌和IBM公司在2009年即宣布,患者可以使用IBM的软件从他们的医疗设备,如血压和血糖监测的接口来传输各自的数据,并通过谷歌在线录入个人健康记录库中。
英特尔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也早在2009年建立合作关系,在智慧医疗业务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他们发起成立了康体佳健康联盟,旨在实现医疗设备和系统之间交换信息标准化。
然而,在过去的3~5年内,中国运营商的智慧医疗业务与国际方向不同,大多数地方运营商目前主要提供的是一些保健、健康提醒类信息服务,多是为用户提供疾病预防和饮食调养之类的信息推送服务或预约类服务。该类普适性的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免费获得,缺乏针对性,并且在服务链中多以“哑管道”提供者角色出现,介入服务深入有限,对用户的吸引力有限,仍未在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本身中产生价值。令人鼓舞的是,近来中国智慧医疗应用发展,其多数发展模式是在延承国际健康服务先进理念的同时兼顾具体国情,其经验具有借鉴价值。如何突破价格竞争“瓶颈”,积累充足且合格的专业人才,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医疗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决定智慧医疗产业未来命运的主要因素。
综上,目前全球智慧医疗业务发展均突显出以下共同特点:
・传统通信行业多以ICT基础业务作为智慧医疗业务切入点和业务开展基础。
・智慧医疗作为行业信息化的一种典型应用,具有行业特点强、个性化要求高特点。
・智慧医疗作为新兴行业,目前仍未形成成熟产业链,各合作伙伴正在探索未来发展模式。
4 智慧医疗应用发展趋势
通过对全球智慧医疗技术特点分析及业务现状梳理,可见智慧医疗将成为健康管理最有效的适宜技术。智慧医疗将覆盖影响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因素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实现有效地利用以用户为中心的健康信息及各类医疗资源来达到最大健康效果。中国的智慧医疗产业是在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下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目前仍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可供比较和参考,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政府参与度加强、应用范围广、物联健康终端需求猛增、互联互通更加全面等特点。
(1)政府参与加强
智慧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没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目前中国还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政策及规范,现行政策按医院审批和监管模式进行,为医疗服务机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对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法律保护缺失。随着中国医疗卫生“十二五”规划出台,明确医疗信息化建设作为“四梁八柱”之一,要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并进一步明确“3521”工程建设要求,即建设国家、省和市州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可以预见在未来3年内,医疗主管机关将逐渐针对人群、服务范围、标准,出台相关政府监管、法律、规范,解决健康体检与健康诊疗、健康保险的结合问题[3]。
据谷歌宣布将从2012年1月1日起永久关闭个人医疗信息聚合服务Google Health,该服务的关闭反映出公共云服务的现状,也表明公众对于将个人信息存放于免费服务的意愿仍不够强烈,用户更期望政府监管下的健康信息服务。
(2)应用范围更广
随着应用系统和终端产品的逐渐成熟完善,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也将逐渐拓广,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逐渐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从新生儿出生、新生儿家庭访视、儿童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健康体检、高血压患者随访、糖尿病患者随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在国际上,IDC研究公司2011年数据显示,大约14%的美国成年人使用智慧医疗的移动医疗程序管理保健、健康和慢性病问题。中国卫生部“3521”工程明确提出重点业务系统中包括药物管理、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新农合监管、城镇医疗保障、药品器械信息化监管、远程医疗服务、共享协作服务等,智慧医疗也将覆盖以上范围。
(3)物联健康终端需求猛增
据ABI研究公司2011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2016年可佩带设备的市场需求将超过1亿台,未来将有8 000万该类设备成为健身感测器。ABI预测,在未来5年中,消费者在体育、健身以及临床上使用的心率监测器和可佩带血压计等设备将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蓝牙4.0等新型低功率无线技术也将与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相结合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4]。根据InMedica公司2010年报道,在世界范围内,远程医疗使用的家庭血糖仪、血压计、体重秤、脉动血氧计和峰值流量计等联合装置的发运量将增长到160多万台。
可见物联健康终端产品,将在未来3~5年里成为广大市民主要健康业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对于管理慢性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高血压和糖尿病[5-6]。
以便捷化、低成本化、移动化为特征的物联网健康终端也将随着智慧医疗应用范围拓广急剧增加。
(4)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将普遍
随着中国区域医疗服务平台分阶段开始部署、搭建,未来的智慧医疗将真正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而且,预计智慧医疗将成为一个多级、多层面的数据处理平台,完成多个信息源的数据进行关联、估计和组合,实现各系统及物联网多元数据相关信息的全面加工和协同利用,最终实现医疗信息的融合。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智慧医疗将成为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其核心目标是使得每一个用户享受到协同的、协调的、智能化的医疗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从产业角度看,未来将创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价值为基础的医疗产业链,包括政府角色,医疗服务提供机构角色,社区、药品和设备制造商角色。智慧医疗产业链如图5所示。
目前产业链各角色面向智慧医疗均有所动作,或研发平台产品,或研发芯片、或提供系统集成,或提供网络,然而远未实现针对智慧医疗信息为中心的有机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只有实现各角色协同合作,才能真正打通面向智慧医疗的智能管道,提供协同化健康服务,用户才能享受到最便捷、最放心的智慧医疗业务。
6 参考文献
[1] “感知健康 智慧医疗”战略规划报告 [R]. 2010.
[2] 郭庆婧. 运营商剑指医疗信息化 [N]. 人民邮电报, 2011-10-12.
[3]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S]. 北京: 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2009.
[4] 李建功, 赵文东,王宁, 等. 移动医疗终端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J]. 通信世界, 2011(30).
[5] 贾雪琴, 包建军, 李建功. 物联网在智能心电监护上的应用 [J]. 信息通信技术, 2010(4):24-28.
[6] 李建功. 物联网环境下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思考 [J]. 信息通信技术, 2011(5): 75-78.
收稿日期:2012-01-12
作者简介
篇9
【摘要】中小学STEM教育已经成为了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工作,文章通过介绍美国STEM教育的发展历程、STEM课程类型、STEM教师培养等内容,进一步明确了在中小学实施STEM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 STEM教育;基础教育;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015-03
美国政府提出的STEM计划是一项鼓励学生主修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教育项目,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将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共四门分散的科目融合为一体,形成一个综合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等方面的综合科技素养,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提升其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美国STEM教育发展历程
美国从1986年首次在《尼日尔报告》提出大学要加强STEM教育开始,历经多年的STEM教育模式已日趋成熟。美国开始在大学本科实施STEM教育,到2007年开始重视并探索基础阶段的STEM教育。
二、中小学实施STEM教育的必要性
从STEM教育发展历程看,其与基础教育是息息相关的。美国一直以科技强国自居,在面临巨大的国际科技竞争力下,美国不断反思基础教育能否为科研界和工程界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为了尽快提高国家公民STEM素养,从儿童抓起显得刻不容缓。
1.美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需要提高STEM人才的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比如,中国获得大学理工科学位的人数已渐渐超越美国。正是基于类似严峻事实的强烈危机感,美国唯有加强中小学STEM教育从而给高等教育输送更多的STEM人才,才能使更多的毕业生走向工程、技术等岗位,创造更多科技价值。总之,在基础教育实施STEM教育将会为全民的科学和技术素养提升做出贡献。
2. STEM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行业的需求量。美国2011年于《人力资源调查报告》指出:超过一半的美国雇主发现自己很难找到具备高等数学、高等物理、高等化学知识的员工,但这些知识却是必须掌握的工作技能。西门子的报告表示,2012年该公司原计划在美国招收3000多个员工,但在招聘当中却发现仅有10%的应征者能够顺利通过STEM能力测试,这也就意味着90%的应征者未能从学校教育中获取职业所需的STEM能力。由此可见,所有学生都急需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优质的STEM教育,不管他们是上大学,还是步入职场谋生。
3.美国学生STEM评估中表现不佳。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看,儿童越早接触科学越好。美国学生在多项国际国内STEM评估中表现不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对15岁学生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美国学生在科学素养和数学素养方面均低于OECD的平均水平。但经过统计,2005年美国国家教育进步评估(NAEP)中四年级和八年级只有约1/3的学生达到熟练水平(proficient)。而且12年级的科学课程成绩从1996年到2005年都在下滑,只有18%的学生达到“熟练”水平。美国K-12学生在发达国家行列中科学与数学水平明显退步,所以,必须注重学生在基础教育时期的STEM学习。
综上所述,美国基础教育的STEM教育对能否充分保障学生STEM素养直接相关,加强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对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和全民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美国政府逐步意识到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STEM教育的重要性。
三、美国K-12阶段的STEM教育的实施现状
1.中小学阶段STEM课程类型。美国中小学与STEM相关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科学和信息技术等。而对于选修课,每个学校的教育理念不同,差异性较大,故在此不作讨论。美国高中的STEM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提高型科学和工程、与STEM相关的技术类课程。
(1)提高型科学和工程课程。提高型科学和工程课程主要包括提高型生物、化学、环境/地球科学、物理和工程等科目。其中,高等生物课程由两年期和三年期的生物课组成,如AP课程和IB生物课程。提高型环境/地球科学则主要包括AP和IB环境科学、大学预科和AP地球科学。而工程课程主要是学习一些科学和数学的概念及技能从而来解决工程问题的实际应用课程,但一些专业的科目,如航空航天材料、冶金、测量绘制科学、绘图等,也包括在内。
(2)STEM相关的技术课程。其主要指计算机信息科学、工程/科学技术和健康技术。计算机信息课程包括计算机编程、逻辑、算法和系统管理等。工程/科学技术课程则主要是关于仪器、设备维修和其他与工程和科学职业有关的技术课程。健康科学课程包括牙科医生、兽医、社区医疗、流行病学、护理、验光、听力学、心理健康、急诊疾病科学等。
2.美国STEM教师的培养情况。美国的STEM教师培养中,数学和科学教师的培养模式已经趋于完善。而技术和工程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还很薄弱,总体而言美国STEM教师培养的现状还是令人欣喜的。
美国教师教育大学协会于2007年6月了《准备STEM教师——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报告。该报告共收集了美国28个州的62所大学的STEM教师培养情况。在这些大学中,有11所大学只培养STEM中一个领域的教师;有31所大学培养STEM中两个领域的教师,其中培养科学和数学两个领域教师的学校为30所;有14所大学培养 STEM 中三个领域的教师;有6所大学培养STEM所有领域的教师。若按科目来分,90%的学校都培养科学教师,71%的学校培养数学教师,32%的学校培养技术教师,16%的学校培养工程教师。可见科学和数学教师的培养在大学当中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技术和工程教师的培养现在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62所学校中,有6所学校进行着STEM四门课程融合的教育,STEM融合式教育的特点是以研究生教育为主, 针对对象是具有本科学位证书,已经或即将在STEM学科进行教学的在职或职前教师。比如,在弗吉尼亚州立理工大学,2007年的毕业生中有7个本科生、27个硕士生和1个博士生,其中本科生和硕士生在毕业后获得了教师资格证。在由此可见,在STEM教师队伍中, 对研究生的需求很大,这也符合美国教师队伍的结构:研究生的比例在不断加大。
四、美国STEM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
1.加强学科融合,因时因地地开设STEM课程。美国中小学STEM教育取得成功逐渐引起国际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施STEM教育。为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理应从基础教育做起,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设置STEM的相关课程,如航模兴趣班、地球学、环境科学等。从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初中阶段设置“技术之门”课程项目,“技术之门”课程以活动为导向,旨在挑战学生的天然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初中生对科学有初步的了解。普通高中应设置职业技术课程,设置健康科学教育课程,技术和工程教育课程,生物医学科学课程,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综合化。我国高中仍以分科课程为主,对此,应该加强学科间的融合渗透,对于课程形式,可不拘泥于课堂,还可开设网络课堂。学习类似美国工程院创建的工程之路(Engineering Pathway)网站,网站上包括各个工程专业的普及介绍以及专业人士答疑,所有资源都是开放的。
2.中小学生参加国际科技竞赛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技术素养的活动。《自然》杂志总编、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布鲁斯·艾伯特认为,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积极地参与科学实践比死记硬背科学定理更加重要。因此,应有意识地将学生置于问题解决的真实情境之中,引导他们通过持续的动手操作,增进对科学概念的深层理解。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等活动是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工程素养的有效途径。
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 ISEF),它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学竞赛的“世界杯”之美誉,是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等级、也是唯一面向9 ~12年级中学生的科学竞赛。竞赛学科包括了所有自然科学和部分社会科学内容,它为全球最优秀的小科学家和发明家们提供了互相交流、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舞台。FIRST机器人大赛,它是由美国非盈利组织FIRST主办的针对青少年的国际性赛事,每年吸引全球约25万名学生参加。比赛旨在激发青少年对科技、工程和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积极参加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STEM素养,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把学习和乐趣结合起来,让每一个中小学生都有可能成为STEM人才。
3.借鉴美国经验,政府协同相关部门推进STEM教育的实施。美国国家科学院的一个报告《监测K-12STEM教育走向成功的进程——一个国家的进步》,从成功的STEM教育计划必备的要素中,能看出来政府对STEM教育支持的重要性,美国中小学STEM教育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我国开展STEM教育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力量。首先通过社会媒体力量,宣传STEM教育的重要性,将社会力量聚焦起来,重视STEM教育。开发让教育者和政策决策者都了解的网络资源,供学生和教育者学习和交流,政府还可鼓励社会科研机构与学校开展合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智慧,政府应该推动基础教育学校体系和三年制高校、非正式科学教育组织、职业技术学院的交互活动。积极参加相关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开阔我们的眼界,将有利于在我国顺利开展STEM教育。
4.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STEM素质。实施一项教育计划,教师是最重要的要素,因为教师不仅是计划的参与制定者更是执行者,所以需要给教师提供一流的资源和支持,给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工具,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讲授复杂的科学技术和社会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各方面的问题。但目前来看,我国教师队伍的综合科学素质普遍较差,学科背景单一,中小学教师单一从师范学校选择,将拥有更多工程教育背景的教师拒之门外。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重视教师的培养,对师范生进行STEM教育,适当招收具备工科背景的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对在职教师进行STEM培训,选修相关课程,提高教师的STEM素养。可建立由在职和退休的科学工程人员组成“科学团队”,从课堂、学校和社会各个层面帮助教师。近年来兴起的一个创客教育网站,旨在以民间的方式将各类优秀的STEM课程资源共享出来,应大力鼓励教师参加创客教育,在不断的学习中前进。
参考文献:
[1]范燕瑞.STEM教育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8-12.
[2]方兆玉.美国的STEM雄心[J].Global education:13.
[3]秦炜炜.全球化时代美国教育的STEM战略[J].教育技术咨询,2007,(10):1-2.
[4]卢春.美国STEM高中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1,(12):12-15.
篇10
学习有顺序地看图书,乐意与同伴交流图书的主要资料。喜欢看电视、听广播,并乐于将熟悉的资料与同伴进行交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1幼儿园大班班务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大班班务计划1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们班共有幼儿50名,其中男生27名,_23名。通过平时对幼儿的观察,我们对幼儿在身体、认知、社会性三方面进行三大领域的分析:
(一)身体发展方面:在老师有意识的培养及不断提醒下,幼儿大致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1、自理能力:幼儿的各项生活常规已大致形成,知道盥洗的正确顺序及洗手漱口的正确方法。
掌握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具有独立进餐的能力。能按顺序穿_物并进行简单整理。能保持个人卫生及周围环境卫生。
2、大肌肉动作:幼儿的大肌肉动作发展较平衡,能协调地进行走、跑、跳、投掷、平衡、钻爬、攀登等多种基本动作,会玩多种体育器械。
大部分幼儿会手脚协调的连续跳绳。
3、小肌肉动作:幼儿能正确的握笔进行书写,幼儿喜欢并能正确使用使用各种美工材料,如剪刀等。
4、自我保健:幼儿具备了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知道一些处理日常生活中有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的简单办法。
能认识安全标志并能主动遵守教师及成人提出的安全要求。
(二)认知发展:
1、智力能力:会按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会用不同的唱法表现歌曲不同的意境。能用感官直接感知和记住周围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能积极参与各种认知活动,喜欢探究,喜欢问为什么?
2、数概念:会初步理解数量、重量、颜色、质地、距离、方位和时间等概念,学会运用分类、比较、排序和测量等方法。
3、语言发展:喜欢听故事、看表演,会翻阅图书并初步理解其表达的意思。
能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
在去年实施的学习及区角活动中,孩子们的个性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求知欲旺盛,各方面技能在幼儿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社会性发展方面:
本班幼儿大都懂事,有礼貌,初步能关心爱护自己的同伴,爱自己的集体,并且乐意与同伴相互合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表现对周围生活的美好情感。
但由于幼儿的能力发展不平衡和家庭环境不同,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幼儿常规时好时坏,良好的常规尚未形成。
活动中完成任务速度慢,遇到困难容易畏缩,不能坚持到底。耐心、仔细的行为习惯以及幼儿的计数、理解能力还需培养。
2、个别幼儿动作发展不协调,有部分的幼儿对体育基本动作还未能完全掌握。
3、幼儿倾听习惯较差,特别是幼儿语言的完整性、逻辑性、连贯性还需加强。
4、游戏活动中还有个别纠纷现象,自行解决的能力有限。
合作的方式、方法需要再培养。
5、幼儿大胆创造想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学期我们将有重点的抓幼儿行为品德教育,将更好的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继续抓好各科教学,锻炼意志,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进小学打好基础。
二、班级工作主要目标:
(一)幼儿生活管理目标
1、继续培养幼儿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
2、继续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
3、培养幼儿整理物品的能力及保持物品清洁的习惯。
4、继续培养幼儿早睡早起的良好作息习惯。
5、培养幼儿坐、立、行等的正确姿势。
(二)身体发展目标:
1、生长发育:了解身体器官及自身生长的需要,知道预防龋齿与换牙的有关知识。
2、动作发展: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通过模仿、练习调整自己的基本动作,使动作正确、自然、协调。
3、能适应环境、气候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对疾病有一定的抵御能力,知道一些预防常见病的知识。
4、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素,身体需要不同的营养素的道理。
5、学会处理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知道跌破、流鼻血等外伤的处理方法。
集体活动时能注意安全。
6、能积极参加并适应多种有合理密度和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充分活动身体,养成运动的习惯。
各种基本动作协调、准确、灵敏,有一定的耐力和速度,姿势正确。
(三)认知发展目标:
1、语言
(1)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能讲述自己熟悉的故事,语言比较完整
流畅,用词比较准确。
(2)能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敢于提出不同意见,会评价和补充别人的发言。
(3)喜欢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初步感知文学作品语言的丰富和优美。能够根据文学作品所提供的想象线索,联系个人已有的经验扩展想象,并创造性地进行表达。
(4)能够正确掌握看书和写字的正确姿势,能与同伴合作制作图画书。
2、艺术
(1)能自然愉快的唱歌,随音乐做游戏、表演、自由舞蹈等,以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态度。
(2)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乐器进行演奏出和谐、美好、有表现力的音响,在集体奏乐活动中,能使自己的演奏与集体相协调,与音乐相协调。
(3)愿意尝试使用多种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拼装、拆卸、制作和绘画,有初步的想象力和创新力,体会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初步发现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能力,初步学会正确的评价美,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欣赏活动,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想象。
3、科学
(1)能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了解现实生活中加减的实际意义,获得一些时间、空间概念。
(2)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感兴趣,喜欢探究、操作、实验,积极尝试用多种认知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社会性发展方面:
1、能感受成人的爱和周围环境中美的事物,爱周围的人并关心他们,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2、能理解日常规则,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常规,能辨别是非,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及不宜行为。
3、在集体活动中能大胆发表意见,尊重和学习别人的长处,有一定的自信心,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4、在成人指导下能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体验认识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和快乐,能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和需要,作出合适的反应。
5、能主动和同伴交往,接受他人邀请,共同活动和游戏,为自己和别人的成功感到高兴。
三、家长工作主要目标:
1、日常性的家长工作:
(1)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工作,与家长增进友谊。
(2)挖掘家长教育资源,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3)保证与家长经常沟通,向家长积极宣传正面教育孩子的方法及科学育儿知识。
(4)请家长协助加强幼儿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来园时间。
2、阶段性的家长工作:
(1)家长会:对幼儿的在园情况做详细的总结;分析班级孩子所存在的不足,并介绍本学期将采取的措施,希望得到家长的积极支持。介绍大班年龄段在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及幼小衔接方面的注意事项,希望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使班级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家长开放日:
请家长来班级观看或参加活动,使家长以直观方式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方法,直接看到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教师工作情况,增强与教师的相互了解,增进情感联系,也为扩大幼儿的社会接触提供了条件。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幼儿在各方面能力有所提高,健康愉快地成长。
幼儿园大班班务计划2一、班级概况:
我班共有幼儿28位,其中男生16名,女生12名。本学期有一位新生。该名新生原为我班幼儿,对班级情况比较了解,融入班集体生活较快。
班级优势: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幼儿养成了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均能自己叠被、穿衣、进餐,生活卫生习惯、进餐习惯较稳定,都能做到饭前洗手、便后洗手、饭后自己整理桌面以及餐具;同时都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身体情况都较好。孩子们兴趣较广泛、思维灵活、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与学习,活动中能积极发言。
班级弱势:班级普遍幼儿较为灵活,稳定性欠佳,有部分幼儿自控能力较弱,注意力容易分散,遵守集体规则意识较薄弱;还有个别幼儿倾听习惯较差,特别是倾听其他幼儿的习惯,喜欢插嘴,尊重他人的意识较薄弱。
二、班级工作总目标:
针对班级的现有情况,围绕幼儿园工作总目标,本班特提出以下一些工作目标:
1、进一步规范幼儿的一日常规。
2、进一步稳定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增强幼儿规则意识,增强控制能力。
3、家园配合,顺利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三、具体要求与措施:
1、规范幼儿一日常规。
本学期,我们班级三位老师将积极交流,达成一致,默契合作,进一步把幼儿的一日常规稳定。
学习常规:在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过程中,老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把更多的自由权还给幼儿,把活动常规要求与幼儿的相对自由相结合,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发表意见,鼓励幼儿大胆、自愿、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幼儿创设和谐、宽松、平等、自由的氛围,使幼儿敢说、愿说。
生活常规: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一些良好习惯、自理能力已经形成,现在的目标为巩固和个别不良现象的纠正。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做到细心观察、及时引导、长期坚持。我们抓住每一个机会,及时对幼儿进行经常性地教育,以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尤其对个别幼儿的不良习惯、更应该处处紧盯,跟进观察指导,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改正。
2、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本学期我们将围绕“幼小衔接”这一重点来开展工作,通过开展“比一比,谁能坐端正”、“我的作业最整洁”、“最爱动脑的好宝宝”等竞赛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开展“跳绳、整理箩筐”、“歌唱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多种活动,激发幼儿积极向上的良好情感。
(1)独立生活能力:
通过谈话、故事、社会实践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大班幼儿感知到,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生活、学习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师,要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和困难自己要想办法解快。
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在学习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批评、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时候不该做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请家长配合幼儿园,与幼儿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如:不迟到早退、不随便请假等(请假单);其次,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养成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注意倾听的习惯;再有,培养幼儿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的习惯;通过适当的布置作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游戏、活动中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幼儿园大班班务计划3一个学期的时光,在转眼间,如划破天际的流星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不见了踪影,纵然如此,依旧会留下一道痕迹,正如我们班的孩子一样,他们的成长,也见证了我们师生共同走过的西段足迹。回顾上学期得工作,我们的班务计划得到了较好的实施,但也有令人深思的事情。因此,本学期我们三位老师将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取长补短,认真去完成本学期的各项工作,本学期我们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共同讨论制定了班务计划如下:
一、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我班幼儿人数为28人,其中男孩14名,女孩14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大班生活,大多数幼儿在性格上体现得活泼开朗,善于交往,喜欢接受新知识,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良好的生活习惯本学期我班幼儿人数为28人,其中男孩14名,女孩14人,通过一个学期的大班生活,大多数幼儿在性格上体现得活泼开朗,善于交往,喜欢接受新知识,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良好的生活习惯已养成。特别是幼儿的责任意识和独立学习,进步尤为突出。在行为习惯方面大部分幼儿,对老师、小朋友热情、有礼貌。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表现出了一定的责任感。在性格方面,有个别幼儿胆子较小,不善于与人沟通,不懂自我保护,有事放在心里不愿向他人述说。在倾听习惯上,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有随意讲话、插嘴的现象。在语言方面幼儿喜欢讲述与表达,但在用适量的声音谈话上有较大的问题,有的幼儿声音说话过大,有的却小的无法让同伴听到。由于年龄差异和能力的强弱,个别幼儿的动作发展和动手能力不够理想,学习思维不够积极,完成的速度较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还将继续加强培养幼儿生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作为工作重点。
二、保育工作:做好班级卫生保健和生活常规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幼儿只有在良好的卫生环境下才能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本学期我班还是会注重幼儿得身体健康,严格按照我园的卫生消毒制度做好常规工作,卫生程序规范化,加强幼儿的体能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使每位幼儿在拥有健康体质的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本学期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1.搞好班级卫生,教室物品摆放整齐,定时清洗、消毒幼儿的生活用品和教玩具,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等。
2、做好春夏两季传染病的预防工作,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
3、每天做好四个时间段的检查:即早上入园、中午饭前、午睡起床后、离园前等。
4、密切观察幼儿在园表现,发
5、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促进幼儿身信健康发展。
6、在日常生活环节中做好幼儿常规训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
7、教育幼儿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便吃脏东西,随便把东西塞在鼻子、耳朵里等坚决杜绝传染病。
三、教育教学、本学期我们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以五大领域为中心制定初了合理得教学计划,促进幼儿个性全面的发展。
(一)蒙数:
1.通过“年历转盘”让幼儿了解一年有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并能在日历表上按顺序把日历缺少的日期补充完整,找出各种节日及自己的生日。
2.幼儿认识时间,整点及半点。
3,幼儿学习100以内顺数、倒数并感知数位个、十、百,进行数与量的对应关系练习20以内加、减法,10以内连减联加,整10加、整10减的练习。
4,运用除法板,让幼儿感知平均分配的概念,并进行二等分、四等分。
5.认识形与体得概念及它的特征。
6.认识货币让幼儿能进行对换尝试自己去用钱买东西。
(二)分阅:
1.幼儿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能积极主动地进行书面阅读认真阅读根据画面之间的前后变化猜测故事内容。
2.知道一本书的组成部分及其不同的功能,能在成人的帮助下制作图书。
3.在理解作品人物、情节或画面情境的基础上,学学习理解作品的主题。
4.乐意欣赏不同文学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
5.能理解画面内容,会用恰当的扩句和缩句进行说话练习。
6.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话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场合的需要调节自己讲话的音量、语调和语速。
7.尝试独立续编、创编故事、诗歌。
8.掌握基本的书写姿势,会按正确笔顺写自己的姓名。
9.能有表情地进行表演故事、诗歌等,并在阅历中伴随认识110个汉字。
(三)拼音:1.学习18个复韵母,及16个整体认读音节和四个声调。
2.幼儿了解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结合特点能读准音,认清形。
3.幼儿能以标调儿歌学会音节标声调并认读。
(四)生字:1.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幼儿对书写的兴趣让幼儿学会基本的书写技能。2.认识汉字及汉字笔画顺序的书写。
3.注重幼儿的坐姿、握笔书写姿势,发现幼儿书写姿势不对时及时纠正。
(五)日常:1.培养幼儿基本的文明礼仪及让幼儿学会照顾环境,如:叠被子,擦桌子、浇花等。2.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责任感及道德信等。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及耐心、自信心。
(六)感官:1.通过视觉让幼儿来分辨颜色、形状的对比度及对颜色进行配对。
2.通过嗅觉了解生活中存在的气味,体会气味与味觉之间的关系。
3.通过触觉认识几何图立体组的特征和性质,培养逻辑思考能力。
4.通过味觉来辨别基本味觉的能力及了解各式各样的味觉促进幼儿的灵敏性。
(七)自然人文:
1.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懂得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
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了解热爱我们生存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和责任。
2.了解家乡、祖国得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主要物产、传统节日及重大变化等,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初步接触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了解其不同的风俗和文化特点。
4.了解社区及城市的设施、景观,掌握简单的标志和文字,尝试用文字、符号等形式表现自己都意思。
(八)艺术:
1.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形成对音乐的敏感及其表演_,并在活动中学习与他人默契合作、互相欣赏。
2.喜欢听音乐和观看美术作品,能借助动作、表情、语言,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学会表现物体的基本部分和主要特征。
3.能有目的地安排画面,表现一定的情节,喜欢使用各种材料、工具、方法进行拼装、制作,喜欢想象、创造活动。4.学习用正确的姿势和自然的声音唱歌,用身体动作自由地进行歌表演、做律动,并能创编歌曲和动作。
四、安全工作:
队与安全防范教育,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着手,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安全教育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有利于幼儿的各种活动,时刻提醒幼儿意外就在身边,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学会西些必要的保护措施,知道简单的身体保护方法,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使幼儿意识到“要玩的开心,但更要玩的安全”。在平时生活中告诉幼儿不攀高、远离电、火、车辆等不安全因素,不把异物放入口、耳、鼻内。不玩尖锐的物品等。知道外出时不擅自离开成人,不接受陌生人得食品和礼物。幼儿意外就在身边,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让幼儿学会西些必要的保护措施,知道简单的身体保护方法,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使幼儿意识到“要玩的开心,但更要玩的安全”。在平时生活中告诉幼儿不攀高、远离电、火、车辆等不安全因素,不把异物放入口、耳、鼻内。不玩尖锐的物品等。知道外出时不擅自离开成人,不接受陌生人得食品和礼物。
五、家长工作:家园共育是扩展教育时空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一种幼效手段,要做到家园统一是很重要得工作,我们老师在一天中要关注幼儿的表现,并及时和家长进行交流。
1.利用早晨来园和家长互相交流孩子在园、在家的表现,并有针对性性的进行指导。
2.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幼儿在家情况。
3.通过躲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如:打电话、半日开放、家长会风方式和家长交流,同时我们让育儿有经验得家长为班级的家长提供好的教育方法、办法及建议,丰付富我们的家园联系。
4.办感我门的“成长足迹”丰富版面内容,定期向家长宣传新信息,让家长了解每月、每周的活动安排、并请家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
5.积极带动“家长代表”发挥他得作用,促进我班的各项工作,并及时地反馈老师的配合、要求和家长的建议及意见,帮助老师实施各项活动。
…以上是本学期的班务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将对班务计划进行补充和修改,业余之外我们会充分利用挖掘各种资源,发动家长收集废旧材料,投入活动区。同时我们会不断学习,积极探索,胖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伤富有和性地打展。
幼儿园大班班务计划4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幼儿34名,孩子们经过中班的学习生活,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在班级里,孩子们的自豪感,责任感,荣誉感均较强,各方面能力也很强,大多数的孩子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很强,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他们的倾听习惯欠缺,还需加强.孩子们相互学习,自主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培养,注意力及相互之间的情感在教育中还需重点指导。
1、大部分幼儿都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有很明显的提高,只有个别幼儿对老师教的动作记不住,动作不到位。
2、幼儿均能安静地进餐,只有几个小朋友有挑食现象,如;
周书畅,周定然等。大部分幼儿食量随着年龄的增长也随之增大,但个别幼儿进餐速度很慢。个别孩子午睡还没形成习惯,还待加强,孩子们的自理能力都有所提高,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还经常帮助同伴。3、大部分幼儿能用普通话进行日常对话,乐意与人交谈,对美术,音乐,故事,游戏等活动很感兴趣,但有几位幼儿在教学活动中思想不太集中。
我在《纲要》精神和《园务计划》的引领下,根据本班现有的实际情况,着重列出了这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及常规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继续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不安全的地方不去,不安全的事情不做。
2、培养孩子主动跟老师反映身体情况的习惯,不舒服时要及时告知老师。
3、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幼儿自己能完成的,老师不代劳完成,让孩子在自己动手操作中,提高自理能力。
4、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形成良好的协调意识,遵守规则,学习评价自己。
5、积极认真参加班级劳动,并能持之以恒,爱护公物,爱护周围环境。
6、在老师和家长的提醒下,保持穿戴整齐,基本能分清左右鞋,有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会使用剪刀,手眼配合协调。
三、常规工作目标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进餐,洗手。咳嗽,喷嚏,仪表,坐姿,饭前,饭后的活动量等。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积极性,倾听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等。
3、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培养良好的礼貌行为,参加社会活动落落大方。
4、能听音乐进行各项活动,培养良好的,有秩序的常规。
四、工作与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师幼及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开学初,提供机会让幼儿自领保洁任务,如;
擦学具柜,擦玩具,学习做保洁区的清洁工作。体会为班级做好事的乐趣并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注意保护视力,每个月换一次坐位,经常与家长联系,控制幼儿看电视的时间,注意纠正不正确的书写姿势及坐姿。
4、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地将衣裤穿戴整齐,保持服装整洁,会将衣服,手套围巾等整齐地放在固定的地方。
5、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抓好教育.认真观察幼儿的表现,加强随机教育。
五、家长工作
1、家长成为老师密切的合作伙伴,共同承担教育的重任,让孩子健康成长。
2、继续办好家长园地,每月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园情况。
六、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对他们进行教育。
晨间活动:我们让早到的幼儿园,为小朋友们整理桌椅、然后迎接小朋友。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增强文明意识。
我们改变了传统的点名方法,让幼儿自己来点名,使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同伴,热爱班级体。
课间活动:在这时,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照顾学习差一点的孩子,帮助他们复习课上所学的内容;要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进餐:进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收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生手”的不良习惯。
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
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将自己的东西整理好,等父母。
总之我们应当把品德教育寓于幼儿各项实践活动中,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情绪上感染幼儿。同班的两位老师协调配合,对幼儿提出一致的要求,同时,我们也要不断加强家园联系,共同努力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为把孩子培养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而努力奋斗!
幼儿园大班班务计划5一、班级情况分析
幼儿情况分析:我班现有幼儿39名,其中男生17名,_22名。从能力上看,经过中班一学年的学习,班上每一位孩子都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对园内开展的各种活动充满兴趣,有较为明显地求知_;对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常规、内容,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在语言方面,幼儿对早期阅读、认读常见汉字的萌芽了兴趣;在艺术方面,幼儿在绘画、手工的技能、唱歌、舞蹈、节奏等方面取得较好发展,更有个别幼儿在大肌肉动作、对体育器械的均有较为出色地发展。但同时也发现许多不足之处,如:游戏的活动规则末真正渗入幼儿的思想、行为中,幼儿做事、工作时不能较好的遵守活动要求,活动中规则意识较差;其生活、学习习惯欠佳;语言活动在形式内容上不够丰富、多样;数学活动开展不够,尚未全面落实到幼儿的活动中。因此,本学期重点:在常规中充分发挥游戏教育的优势,结合我班实际情况全面幼促进儿发展。目前本班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年龄特征和成人的宠爱包办等,个别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上与能力强的幼儿存在很大的差异,有部分孩子比较胆小、不够大胆自信。
班内成员分析:我班两位老师,我作为班主任,工作经验已有9多年,工作认真,能够勇于承担班里的各项工作,协调来自园里、班里、家长的各种教育信息和要求,小雅老师虽参加工作不久,但对待工作热情高,思想活跃,教态端正,能被幼儿接受和喜欢。保育员沈阿姨工作热情很高,耐心、细致,保育工作做得很到位,熟悉幼儿的健康保健知识,对孩子的生活护理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是孩子们喜欢和家长们放心的好老师,工作中我们三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
二、幼儿发展目标
(一)健康领域目标:
1.有节奏有精神地走,能灵活地向变速走。
2.听信号变队形,做早操。
3.知道换牙的卫生常识。
4.跑步姿势正确,会变速跑,躲闪跑和接力跑,会肩上挥臂投掷近距离目标。
5.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6.能迅速有序的穿_服,较熟练的整理床铺和自己的物品。
7.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识,主动遵守社会基本规则,能主动维护公共场所卫生。
8.掌握安全使用生活用品,游戏材料和体育器械的方法。
措施:通过日常的晨间活动及平时的体育游戏来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社会领域目标:
1.初步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懂得错误的行为会给他人和集体产生不良影响。
2.认识解放军,初步理解战争、和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主动参加节日活动,感受浓厚的亲情,友情与民俗氛围。
4.尊敬长辈、关心同伴,主动照顾体贴他人。
5.了解社会中的多种规则,知道集体荣誉需要每个成员共同努力才能获得。
6.认识社会生活中常见的标识,符号,具有学习兴趣。
7.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并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8.有初步的竞争意识,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措施:通过日常的参加节日活动等来达到预期目标。
(三)语言领域目标:
1.认真倾听他人讲话,懂得轮流发言的规则。
2.运用普通话与他人进行交流,学习正确使用声调和语调。
3.能有表情的朗颂诗歌,辨别声调和语调的不同,体会其情感的含义。
4.在集体生活中,能积极主动回答教师的体问,能用描述性语言,连贯,完整,有序地讲述图片的内容或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5.能与同伴进行协商,讨论,具有初步的语言评价能力和概括能力。
6.能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具有一定的必编、续编、创编的技能。
措施:通过语言区来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科学领域目标:
1.能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方向,体会空间方位的相对性。
2.感知闪电等自然界变化,能做简单的天气记录。
3.运用多种器官有目的、有顺序,较完整地观察事物带本质的特征。
4.在成人的指导下,能通过科学小实验或查阅资料来解答疑问。
5.了解浮沉现象,初步认识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了解保护自然资源组成知识。
6.寻找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变化规律,初步形成类的概念并进行_分类。
7.了解阳光、空气、水等对人类的作用及危害。
8.学习正确书写数字。
措施: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拓展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五)艺术领域目标:
音乐: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较有表情的唱歌,能完整地唱几首歌,
2.喜欢模仿创编歌曲和动作。
3.喜欢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情绪模仿动作、跳舞的做游戏。
喜欢用打击乐器的身体动作来表达音乐节奏。
美术:
1.绘画:继续用各种线条和简单形状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
尝试使用各种绘画方式作画。
2.泥工: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塑造物体的主要特征。
引导幼儿学习独立取放泥工材料、工具。
3.手工制作:鼓励幼儿利用自然物或废旧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大胆表现。
尝试用各种材料、工具、方法进行拼装、拆卸、制作。
措施: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和美工区来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具体措施
1.在一日活动的各个五一节中注意各类学科知识的渗透教育,并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积极良好的社会情感。
2.加强常规训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
3.适当的增加知识学习的比例,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大纲和本班的班务计划的要求,教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勇于创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4.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拓展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5.整合多元智能理论,有针对性的、灵活的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注重对幼儿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的自我表现与人际交往。
6.结合教学主题设置丰富的活动区和教育环境。
设置有特色的游戏环境,开展受幼儿欢迎的游戏活动
四、保教工作
抓好班级日常的保育工作,做到认真仔细。细心照顾幼儿每日的饮食起居,继续鼓励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幼儿的自理能力有所提高。帮助幼儿获得科学的健康知识及安全知识,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1.督促生活老师搞好班级卫生,每天做好清洁、消毒、通风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2.严格执行幼儿的一日活动作息制度,合理地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
整理好室内外的环境布置,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学习环境。
3.同时加强幼儿的卫生教育。
重点强调个人卫生:不能把脏东西放入嘴里,以防病由口入。
4.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扣纽扣、穿裤子和鞋子、整理游戏材料等。
5.在日常生活别关照年龄偏小和体弱幼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使幼儿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6.做好幼儿的服药登记工作并做好记录。
关注每位幼儿的身体状况,发现异常急时处理。
五、家长工作:
1.进一步开展家长委员会,鼓励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家长委员会,商讨户外亲子活动。
协助班级做好各项工作,协调家长间、家长与幼儿园的关系,成为幼儿园与家长联系的桥梁。
2.开展一次家长会,重点介绍我班的特色、幼儿的一日生活、本班幼儿普遍的发展水平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鼓励家长提出合理化意见,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举行户外亲子活动。
3.定期与家长沟通。
利用早晚家长接送幼儿的短暂时间与家长接触,了解和介绍幼儿在园情况,相互沟通提出建议等。
4.做好幼儿的成长档案,向家长介绍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及需要家长的配合。
六、安全工作
大班幼儿已具有简单的安全知识和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但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为了搞好班级安全工作,保证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针对班级实际情况,特制订安全工作计划如下。
首先,班级保教人员在思想上必须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做到工作到位,时刻注意孩子活动情况,不离开幼儿,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1.积极配合医生,认真做好晨间接待和检查工作,了解幼儿当天情绪和身体状况,杜绝幼儿穿拖鞋、带危险物品入园。
加强向家长宣传晨检的重要性,鼓励幼儿愉快接受晨检。
2.每天认真检查幼儿出勤情况,做好出勤登记,对缺席(请假)的幼儿及时了解原因。
3.做好户外体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检查活动场地、器械的安全,提醒幼儿检查穿着,消除不安全隐患,让幼儿轻松参与活动。
4.盥洗时,保育员应保证盥洗室的干爽,排除积水,防止幼儿滑倒。
教师注意维持盥洗室的良好秩序,防止幼儿碰撞及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