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赔偿范文

时间:2023-04-10 14:18: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事故赔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事故赔偿

篇1

[关键词]医疗事故、责任竞合、责任竞合、损害赔偿、医疗保险

一、医疗事故的界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极其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伤害的事故。

对此条例进行分析,它指明医疗事故的构成要件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一〉发生事故的主体发生医疗事故的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这里所说的“医疗机构”是指按照国务院1994年12月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医疗机构执行许可证的机构。这里所说的“医务人员”是指依法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疗技术人员,如医生和护士等,他们必须在医疗机构执业。“医疗事故”必须发生在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中,这指明了医疗事故发生的场所及其医务人员在合法的医疗活动中发生的事件。

〈二〉医疗行为的违法性“医疗事故”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而发生的事件。这里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依据和指南,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自己的有关业务活动中应当掌握的相应的规定。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医疗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主要有:《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献血法》、《职业病防治法》、《精神药品管理办法》、《麻醉药品管理办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

〈三〉医疗事故主体所持的心理态度必须是过失医疗事故主体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主观上必须是过失。在这里,过失,就是指医疗机构极其医务人员对患者应负注意义务的疏忽和懈怠。③但我们该如何判定医疗过失,学术界对此存在三种观点:

1、个人标准说(主观说):主张应以行为人实际认识能力大小为标准来判断有无过失。

2、客观说:应该以社会普通人员通常的平均的认识能力来确定行为人的认识能力,能否预见和避免不良后果应看行为人是否发挥了普通人的注意能力和注意水平。

3结合说:认为应贯彻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把人的主观能力与外在的认识条件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只有两者兼备,才可以认为有注意义务。

笔者以为,医务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都评定了相应的职称,在承认医务人员由其技术职称所决定的认识能力水平大致相同,而相同职称者认识能力又难以整齐划一的前提下,应遵循发展的动态的思路来最终确定医务人员的认识能力,因此把第二种观点既客观说判断标准更具合理性。但这里所说的“以社会普通人员的通常认识能力”为标准,是依照技术职称评定标准、临床医学水平、医院级别来确定一个客观标准,以此判定是否有过失。在实践中医疗过失主要表现如下:

1、医疗机构的过失一般认为过失是自然人的一种心理表现,单位不具有人所具有的心理活动,因而难以认定其具有过失,但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医疗机构也存在导致病员人身伤害的过失,一般说其具体表现为:

①医疗管理混乱,规章制度不健全;

②缺乏基本的医疗护理条件;

③对疑难病症未认真组织会诊,草率结论等。

2、医务人员的过失表现①诊断行为过失;

②治疗行为过失;

③注射行为过失;

④手术行为过失;

⑤麻醉行为过失;

⑥采血、输血行为过失;

⑦放射线治疗过失等。

〈四〉客观上造成人身损害。

人身损害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死亡,即自然人生命的终结。

2、健康损害,即组织器官的伤害,其又包括两发面的内容:

①组成人的身体的躯干、肢体,组织及器官受到损害使其正常功能不能得到发挥的。

②虽然没有表面上使患者的肢体、器官受到损坏,但却导致其出现障碍,如大脑受到刺激造成的精神障碍。

3、身体伤害,如刀伤极其留下的疤痕。

4、隐私权的损害。对患者隐私权的侵害主要表现为对患者生活信息秘密保密权的侵害,包括身体缺陷、心理缺陷(如变态行为),罹患有碍社会风化的疾病等发面的情况向外扩散。④

〈五〉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固果关系因果关系是指损害后果的发生可以归因于违法行为,行为与损害之间有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关联性。因果关系问题是目前法律上仍未能完全解决的难题之一。理论上将因果关系分为事实上的因果关系与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前者指以逻辑学上的因果律为标准,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关联性,又称“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后者指以法学理论为标准,行为与某范围的损害存在关联性,又称“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各国关于前者的理论差异不大,但关于后者,则有所不同。目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德国的相当因果关系说、英国的预见力说及流行于西欧地区的充分原因说。这些理论各自虽有相当程度的合理性,但均不足以完全解决因果关系这一法律上的难题。笔者认为,医学是一门专门性的自然科学,在解决事实因果关系问题上,应以医学科学原理作为判断依据,倘判断确有难度,应委托有权部门进行鉴定。在法律因果关系问题上,应结合案件的不同情况,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于损害发生所起的作用,适用不同的因果关系理论,以求得医患双方在损害负担上的公正性。

二、医疗事故的归责原则及责任竞合〈一〉归责原则:

过错推定原则1、采用过错推定原则的原因由于医患双方地位的不对等,患者很难证明医疗过失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且在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条第㈧项规定“因医疗行为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这就为医疗纠纷的处理规定了过错推定的推定原则。

2、过错推定的概念及特征过错推定也称过失推定,是指若原告能证明其所受损害是由被害所致,而被告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应推定被告有过错并应负民事责任。特征:

①免除了原告(受害人)的过错举证责任②采取举证倒置的办法,由被告就其没有过错问题作出反证,在过错推定过程中,推定常常以客观过失的概念为基础。倘若采纳主观过失概念,即以心理状态的检验方法来确定过错,则极易被行为人的反证所推翻。但过错推定毕竟不同与运用客观过错概念来认定过错,因为推定过错是通过举证责任倒置的方法来实现的,认定过错一般不需要采取举证倒置的方法,行为人是否违反了一个合理人,普通人应尽的注意义务,应由受害人对此举证。⑤

〈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责任竞合医疗事故中赔偿责任的基础同时包括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两个方面。侵权责任是指由于医疗侵权行为造成病员死亡、残废、功能障碍或者其他不良后果的,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就应该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违约责任是指医疗机构违反了患者与其订立的医疗服务合同,依法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医疗事故既符合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又同时符合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病员或其家属就会形成两个请求权,这种基于请求权竞合产生的赔偿责任并存的状况,可称为赔偿责任的竞合。所以,正如王利明教授所指出的依侵权法提起侵权之诉还是依合同法提起合同之诉,将产生完全不同的法律后果,并严重影响到受害人的利益的保护和对不法行为的制裁。

赔偿责任的竞合并不意味着医疗单位向病员极其家属承担两种赔偿责任,而应由医疗单位按照法律的规定或者病员或其家属的请求,确定承担其中一种赔偿责任。对于在哪些情况下医疗单位应承担何种赔偿责任,各民事立法的态度不尽相同。根据法国民法,病员只能提起合同之诉,要求医疗单位承担违约赔偿责任,但因医疗事故致人死亡时,病员家属才可以提出侵权之诉。依据美国法,医务人员治疗失当致人死亡时,属于侵权行为,只能提起侵权之诉,但根据合同法中默示条款制度,医务人员有不使病情加重的义务,故也不能排除医疗单位或医务人员承担违约责任的可能。

笔者认为,医疗事故中赔偿责任的竞合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法律现象,它是由于民法将民事责任划分为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所造成的。因此,必须首先承认责任竞合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应允许病员或其家属根据医疗事故的具体情况,选择行使其中的一种请求权。但在审判实践中,除少数地区和案件中允许病员或其家属依照违约责任取得赔偿外,“多适用侵权责任而不支持违约请求”。

三、医疗事故的举证责任分配在医疗损害赔偿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在能力上明显不对等。一方是掌握专门医学知识的医务人员,而另一方却是缺乏相应医学知识的患者,患者明显处于弱者的地位。在此情况下,如果要求患者方就医方存在过错负举证之责,无疑是对患者方求偿权的一种否定,这很难体现法律的公正。20世纪立法的特征之一,就是通过保护弱者的权益来体现法律的公正,处于弱者地位的患者当然成为被保护的对象之一。具体表现在:第一,随着医疗损害的大量出现和医疗过失责任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逐步完善,法官裁判明显偏重于保护患者方利益,在实体法中对医生过失的判定越来越严格,即使医方过失显著轻微,也要承担赔偿责任;第二,在诉讼法中合理分担举证责任,主观过错要件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作法,即主观过错由被告负责举证。医方必须证明诊疗护理行为没有过错,否则就要承担赔偿责任,这种作法调整了双方不对等的关系,更有利于保护患者的权益,以实现司法公正,也正是由于契约法在过错举证责任上对患者方更为有利,所以在七十年代后,由适用侵权责任向适用契约责任转化,已成为各国民法的发展趋势。

各国就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举证责任倒置所坚持的原则也有很大的区别,主要有三种原则:

㈠、英美国家所坚持的事实本身说明过失原则(Res Ipsa Loquitar):过失必须要有合理的证据,但若事实显示导致损害发生的事物是在被告或其受雇人的管理之下,且依一般情形,如果对该事物之管理予以适当的注意损害就不会发生,这时被告若不能提出说明,即可以认为已有合理的证据证明该事故的发生是由被告的过失所致。⑥英美之所以采用此原则,有以下三点理由:

1、为避免“沉默共谋”现象的产生。“沉默共谋”(conspiracy of silence):是指在医疗诉讼中,其他医师通常不愿意担任患方的专家证人(Expertwitness)提供其专业知识作出对被告(医方)不利的证言的现象,相当于我们说的“医医相护”。

2、患者接受治疗时往往处于无意思状态。

3、医师比患者更接近证据。

㈡、德国所坚持的“表见证明”理论(Anscheinsbewises):是指以具有高度盖然性的经验法则(定型事象经过)为基础,从加害的客观的事情抽象地推断出“某种”过失这样的要件事实在这种场合,始终要推翻以上的抽象的,不特定的推定,使推定的合理性产生疑问,对方当事人必须证明为排除经验法则的适用的足够的、具体的、特定的“特别的事情”的存在。⑦

㈢日本所坚持的“大概推定”,在侵权行为的损害赔偿案件中,如依一般情况判断可以为“非因过失损害不致发生”,,此时若原告能证明损害已发生即有所谓“非因过失损害不致发生”的情形存在,即可推定被告有过失,被告必须就其无过失的事实或其行为无过失一点提出反证,否则难免受到败诉的判决。

笔者以为为了更好的保护医患双方的利益,我们必须在构成要件上借鉴“事实本身说明过失”原则,而在诉讼效果上借鉴“表见证明”理论或“大概推定”原则,形成我国所特有的“事实本身说明过失”原则。在我国医疗纠纷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形,依据我国的医疗损害救济体制,患者却需要申请鉴定,而大多数鉴定意见都不认为这是医疗事故而得不到赔偿。如果适用“事实本身说明过失”原则,被告医生则需反证其他的事情也可导致该损害结果,否则法官可判决被告败诉,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而对于一般依生活经验无法判断医师是否有过失时,也可引进专家证人的证明,对“如果没有过失就不会发生损害”作一般的证明,而不是针对某个案,以防止出现“沉默共谋”。

四、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制度及赔偿标准〈一〉、概念医疗事故中的损害赔偿是指医疗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其是由于医疗损害行为所引起而在医疗单位与患者或其家属之间形成的债务。

〈二〉、主体确认医疗事故的赔偿责任主体为医疗机构而不是医务人员个人。因医务人员是受医疗单位聘请或雇佣的业务人员,病员虽可有限制地选择医疗人员,却实际上是与医疗单位之间建立医疗服务关系。医疗单位应对医疗活动的后果承担责任,因此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和责任主体是统一的,都应当是医疗机构而不是医务人员。

〈三〉、法律依据《条例》在有关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行政处理与监督、赔偿方式、数额计算方面都作了具体规定,法院处理医疗纠纷无疑应该遵循这些规定,但对于行政调解调解不了的案件且经医疗事故鉴定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案件,未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的案件,根据民法中“损益相当”的法律意旨,当事人仍应适用《民法通则》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法院主要应依《民法通则》的规定处理案件。⑧还应该看到,《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侧重于行政管理的角度,对于出现的医患纠纷经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在行政上如何进行赔偿作出规定,但法院处理医疗纠纷不仅限于此,因此,《民法通则》仍然是解决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主要法律规定。

〈四〉赔偿范围及赔偿标准根据《民法通则》第119条及《条例》,笔者以为,医疗损害的赔偿范围及赔偿标准如下:

1、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2、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3、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4、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5、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6、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7、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8、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9、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10、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11、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赔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侵权行为所导致结果,即受害人的精神痛苦与损害程度;二是侵权行为人的过错责任,即主观上的过失行为;三是侵权人的侵权情节,即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的方法措施;四是侵权者与受害者双方的经济状况。⑨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五、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中的保险制度近年来,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多,医疗事故案件的赔偿额也不断增加,为确保损害赔偿能够实现以及医方的正常经营,人们希望通过保险的方式解决医疗事故的损害赔偿问题。由于医疗事故保险制度的构建是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对此进行专门性论述的文章很少,一般仅谈及医疗事故是社会保障,这一点与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医疗事故保险的现实极不相称,有文章介绍了美国医疗过失的保险制度,供我国行政管理部门参考借鉴。

笔者认为,医疗过失保险制度属一国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所以,在构建医疗过失保险制度时,就应当遵守我国的《保险法》及相关的法规、规章和惯例。

另外,我国医疗过失保险制度的构建尚处于起步阶段,经验少,理论准备不足,应当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1.关于我国医疗过失保险制度的现状在中国,目前并没有实行全社会统一的综合性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只是在局部地区或局部项目上实施,主要有三种方式:(1)区域性的综合医疗责任保险。如广西壮族自治区1988年实行的医疗事故保险,深圳90年代实行的医疗事故责任保险试点等。(2)单位性的医疗责任保险。如某些地方的部分医疗单位开展的住院病人医疗事故保险等。(3)单项医疗事故或医疗意外保险。如某些医疗单位开展的眼科手术风险保险、母婴平安保险、手术平安保险、精神病人住院意外伤害保险等等。

2.我国医疗过失保险制度面临的困难构建我国医疗过失保险制度,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所以,在进行具体工作之前,应当对我们面临的困难有比较充分的估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开展工作。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构建医疗过失保险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困难。(1)我国商业保险市场广阔,可以赢利的保险领域、保险险种极其广泛,而医疗过失保险风险大,赢利低,商业保险不愿介入。进入90年代,我国相继建立了多家颇具实力的保险公司,虽然这些保险公司之间存在竞争,但这种竞争主要集中在一些比较赢利的险种上。由于商业保险公司主要是为追求商业利润,所以对一些社会效益好、经济效益差的险种不愿介入。(2)对医疗单位来讲,发生医疗过失时,不愿通过卫生行政部门和诉讼途径解决,宁愿与患方私了,他们参加医疗过失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大家知道,保险是通过共同承担风险来降低每个个体的风险,如果参加保险的医院不多,降低风险的目的就不会实现。(3)医疗过失保险制度的构建,是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而且需要劳动部门、金融机构、财政部门等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共同努力、协调工作才能顺利实现。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单凭一个行政部门或某一金融机构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医疗过失保险制度,必须由国务院统筹,各个相关部门联合办公才能较好地实现目的。

3.关于医疗保险制度设立的步骤上文谈到医疗过失保险不宜定位在商业保险的范畴,所以在该制度建立之初,应当由某一卫生行政管理区域的所有医院根据规模大小、等级以及以往的医疗过失记录,定期向该卫生行政部门交纳一定费用,建立一封闭性保险基金,开始时,该基金可以由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当运作成熟以后,交由国家社会保险机构专门管理,采取这样的步骤有如下好处:首先基金建立伊始,由卫生行政机关管理,有利于基金的迅速建成。因卫生行政部门对各医院有行政管理关系,各医院尽管可能有抵触,但不得不交。其次在条件未成熟时,由行政机关管理,可以及时调整收费比例,调整各项制度。最后当基金建成后,各医疗单位得到收益,形成制度后,交由国家社会保险机构管理。社会保险机构是专门的资金管理部门,在投资、理财等方面比较擅长,交由它们管理,有利于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

4.保险赔偿医疗过失保险一般是以赔偿为基础,而不论是否由一次事故所致。⑩而保险赔偿应当包括:保险赔偿的依据,即保险公司依据什么对医疗单位赔偿;保险赔偿的金额,即当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公司应赔偿多少金额。(1)关于保险赔偿的依据。主要应当有两个:一是法院生效判决;二是医疗过失的鉴定结论。法院的判决表明医疗过失的责任已经明确,可以据此对医疗单位赔偿。当医患双方不愿通过诉讼解决纠纷时,也可以医疗鉴定结论作为赔偿的依据。(2)关于保险赔偿的金额。医疗过失保险属责任险,当发生医疗过失时,其保险赔偿的金额应当以实际赔偿责任为依据。也可由保险人与投保人在签定保险合同时约定一个最高限额,当实际损害不足该限额时,由保险公司全部赔偿,当实际损害超过该限额时,保险公司的赔偿以该限额为限。超过部分由投保人自行承担。

篇2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调整的仅是因医疗事故而造成的损害赔偿纠纷,仅限于医疗行政处理的层面。

如果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机构有医疗过失行为,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医疗机构不能按照《条例》的规定不承担赔偿责任,而应当适用《民法总则》和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的司法解释规定处理。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量的事实说明,在对医疗事故处理的立法上,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也没有合理解决这些。为了更科

学的处理医疗事故、协调医患双方的利益,本文对这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中美立法上的异同,指出中美立法

中各自存在的优缺点,在一些敏感、难点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对今后中国医疗事故处理的立法、兼顾医患

双方利益、妥善处理民事纠纷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医疗事故;鉴定;赔偿责任;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1—0035—06

comparis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gislation of compe nsation liability of edical accident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a.zeng wan—shan.law school of wuhan university,430072

【abstract】there ale usually four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handling process of medical accident:range limitation,

scientific identification,compensation foundation and the way of undertaking responsibility.a lot of facts show that,in the

field of legislation of medical accident,not only in china but also in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the problems

ale not dealed with very wel1.in order to handle medical accident more scientifically,and coordinate the benefits of hospital

and patients,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four part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di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points out the relate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author also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nd discusses on the legislation of medical accident for the benefit of hospital and patients.

【key words】medical accident,ldentification,responsibility of compensation,comparative stuay

在我国。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

维权意识的提高,在人民群众的医疗条件和健康水

平有了明显提高的同时,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各地卫

生行政部门受理的医疗纠纷投诉与日俱增。人民法

院受理的医疗纠纷案件也大幅上升。医疗纠纷已成

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比较中美两

国关于医疗事故赔偿责任的立法。希望中国能够建

立更加完善、科学的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制度。

、医疗事故范围的中美立法比较

(一)中国的医疗事故的范围

按20__年4月4日国务院令(第351号)《医疗

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条规定:医疗

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

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

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第4

条将医疗事故分为4级,第4级是造成患者明显人

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按照该规定。医疗事故有以下

特征:一是医疗事故的行为主体与责任主体是统一

的,即医疗单位。从形式上看,医疗故事是有某一(一

些)医务人员的行为造成的。但事实上,医患之间的

关系是医疗单位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医务人

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医务人员只是作为法人的一

部分来为患者服务。即某一个体的行为与法人内部

其他个体的行为构成一整体为患者服务,所以医务

人员的行为是法人行为的组成部分。本质上应视为

法人行为:二是医疗事故是因为过失引起的。不能把

医疗事故简单的理解成医疗加事故。即认为凡医疗

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都是医疗事故。只有在医疗过程

中,因有医疗过失而发生的事故才称其为医疗事故;

三是医疗事故是因医疗单位所提供的医疗服务造成

的:四是医疗事故是指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的医疗事

件:五是医疗事故是法律事实。它不仅包括有过错的

[作者简介]曾婉珊(1982一)女,汉,河南人,武汉大学法学院20__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犯罪学。

tel:+86—27—63128790;e—mail:zwsbill1982200o2o03@263.net

· 36 ·

医疗行为,而且包括因此发生的损害后果。按《条例》

第33条的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

故:一是在紧急情况下为抢救垂危患者生命而采取

紧急医学措施造成不良后果的;二是在医疗活动中

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制特殊而发生医疗意

外的:三是在现有医学科学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

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的;四是无过错输血感

染造成不良后果的:五是因患方原因延误诊疗导致

不良后果的:六是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美国的医疗事故的范围

美国将具有赔偿可能的医疗事件称为医疗事

故,尽管它的形 成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需要提

出可靠的证据。在美国.与中国“医疗事故”相对应的

法律术语是medical malpractice。这词直译成汉语是

“医疗不当”或“医疗过失”.它与我国目前所采“医疗

事故” 的含义相去甚远,它是指医疗服务的提供者

(healthcare provide)造成伤害的一般过失,从理论上

讲,它与因不注意而闯红灯造成伤害的过失没什么

不同。由此可见,该定义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医疗

不当的主体非常广泛,它不仅包括个人,而且包括组

织,同时也不限于具有治疗资格的人,只要它提供了

医疗服务。就有可能成为医疗不当的主体;二是医疗

不当是一种过失,不包括故意行为造成的损害;三是

医疗不当造成了损害的后果,如果没有造成损害后

果,即使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有过失,也不是医疗不

当;四是医疗不当要求主体有违反义务的行为,如果

主体没有违反义务,即使损害后果非常严重,行为主

体也不承担法律责任。即不以损害后果为必要条件。

在美国把医疗事故分成3个等级:a.一等医疗事故,

是治疗和处理的不良后果,它包括由于治疗和处理

过程中,在诊断上或治疗上所发生的不正常情况,也

包括在的医疗处理中的不良后果。它着重于不

良后果的本身,而不论其处理过程是什么理由。例如

外科手术的伤口感染、药物过敏反应等;b.二等医疗

事故,是诊断不正确或治疗不当产生的后果,它包括

由于研究或处理,在期望结果与证明结果之间的脱

节而发生新的不正常情况,还包括实现期望结果的

失败;c.三等医疗事故,是指预防和护理不完善的结

果,它包括预防和护理不完善而引起的不正常情况,

它是关于在适当的保健处理的标准下能预见和预防

而不预防所发生的不正常情况。

(三)中关立法比较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关于医疗事

故的范围在立法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1期)

1.从主体上看,我国规定医疗事故的责任主体

必须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且要求事故是发生

在主体合法的医疗活动中。其中,医疗机构是指依照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医疗机构职业许

可证》的机构,主要是各级各类医院,也包括卫生防

疫站、保健站和取得《医疗机构职业许可证》的县级

以上城市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机构:医务人员

是指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并且依法

取得执业资格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医生、

护理人员和其他技术人员。但美国医疗不当的主体

就非常广泛,不仅包括个人、组织,而且不限于具有

治疗资格的人。只要他提供了医疗服务,就有可能成

为医疗不当的主体。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立法的规定

更为严格一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资格都是依

法获得的。而且限定了医疗事故发生的场所和活动

范围。即依法取得职业许可证或者职业资格的医疗

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其合法的医疗活动中发生的事

故。美国立法中就未限定医疗过失发生的地点,并未

要求一定是在合法的医疗活动中,只要提供了医疗

服务即可

2.从主体的行为角度看,我国规定构成医疗事

故其主体行为必须要有违法性,即医疗机构及其医

务人员违反了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

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在美国,过失罪不是指非故意

给对方造成伤害,而是说没有作他应该做的事。在医

患关系中,只要医生没有做,或者做了不该做的事,

即医生有责任和义务但没有履行责任。所谓责任是

指医生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法庭判定医疗责

任是以“医疗标准”(standard of care)为基础的,医

疗标准并不取决于特别优秀的技能和技术,而是和

一般同行所应当共同拥有的知识、技能水平相联系

的,即医生所做的是否和其他大多数医生、医院所做

的一样,所采用的方式是否是大多数医生所采用的

方式 在这个方面,我国和美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规

定的。但作者认为美国的规定还是有值得我们借鉴

的地方。我国的这些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只是

规定了一些大的原则,但遇到一例具体病例时,该如

何处理,法律并未规定。当一些不良结果的发生,仅

仅是因为医生缺乏经验或未采用其他医生在这种情

况下会用的处理办法造成时,我们仅以其未违反这

些法律、法规的规定,认定其不存在医疗过失,那么

患者及其家属又怎会服气?又如何来维持公平、正义

呢?所以,在判断是否是医疗事故时,应再考虑在这

种情况下医生所做的是否和其他大多数医生、医院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1期)

所做的一样。若是一样的,则说明此种病人无论在哪

都会发生这种结果。即该结果的产生与医生无关系。

否则,也应纳入到医疗事故的范畴内。

3.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程度。《条例》对构成医疗

事故所所造成的患者的人身损害程度做出了明确规

定,分4个等级,并由《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做

出了详细罗列,即要求损害达到一定程度。但美国只

要求造成损害后果。不以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为必

要条件。根据民法的基本精神,并不要求每一案例只

有严重到构成医疗事故的程度患方才有要求赔偿的

权利,只要医疗行为有差错,符合民事责任的构成,

患者即有权向医疗单位索赔。《条例》的规定与民法

的要求有一定冲突,不能把一般损害排除在外。

4.免责条款的规定。《条例》第33条规定了6种

不属于医疗事故的情形,而美国则无此规定。由于人

体的特异性和复杂性难以完全预测。以及人们对许

多疾病的发生原理尚未认识。因而尽管现代医学科

学有了飞速发展。它的诊疗技术仍不可能达到手到

病除的境界。有时,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忠于

职守,竭尽全力,没有任何过失,但由于其他原因仍

然使患者遭受了比较严重的不良后果,这就不能定

为医疗事故。不能由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承担法律

责任。免责条款客观考虑到了医学行业的特点,突出

了医疗“紧急”的特殊性,有利于医生在紧急情况下

为了病人放手去做,而不畏首畏尾,最终保证病人得

到及时就治。

二、医疗事故鉴定的中美立法比较

(一)中国医疗事故的鉴定

《条例》第23条、第24条和第25条对实施鉴定

的人员及办法作了规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

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建立专家库。此“中华医学会”

特指按照《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经县级

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查同意成立、登记的医学

社会团体,即由医学科学工作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等

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

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医学社会组织。医疗事故技

术鉴定。由负责组织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的医

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的相关专业的专家,有一(或双)方在医学会主持下

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专家鉴定组进行医疗事故技

术鉴定。实行合议制。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

鉴定结论。专家鉴定组人数为单数,涉及的主要学科

的专家一般不得少于鉴定组成人员的二分之一。医

· 37 ·

疗事故的鉴定的内容在《条例》第31条做出了明确

规定,包括: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医疗过

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医

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医

疗事故的等级等。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启动方式有

3种:一是卫生行政部门移交启动;二是医患双方共

同委托鉴定;三是人民法院决定(no决定权不属于单

一某一方)。

f二)美国医疗不当的鉴定

在美国,没有设立医疗鉴定委员会这样的机构。

判定医生过错主要通过两种正式渠道进行:第一是

通过各州的医疗评审与监督委员会(state medical

licensing and disciplinary boards),第二是通过法院。

医疗评审与监督委员会有权批评、处分、取消医生的

行医资格,有权要求医生进行额外的训练。参与社区

的义务服务,暂停、吊销行医执照等。在处理和监督

医生方面。虽然他们有着很大的权力。但有许多人认

为,他们在管理、监督医生等方面的工作还不够充

分。同时,由于他们与医生在职业方面的联系,他们

的公平意识淡漠。在医疗过失赔偿方面也显得软弱

无能。所以,当发生医疗过失时,多数患者倾向于找

律师通过法院来判决赔偿。法院判定医疗责任是以

“医疗标准”(standard of care)为基础的。医疗标准

并不取决于特别优秀的技能和技术,而是和同行一

般所共同拥有的知识、技能水平相联系的。如果患者

医生。医院能证明医生所做的和其他大多数医

生、医院所做的一样,就没有问题。如果某些医生没

有这样做,医院也有责任。因为医院有责任使医生都

执行同行的标准。有些情况下,患者因没有达到期望

的效果而。如果医生能证明自己采用的方式是

大多数医生采用的方式就不承担责任。错与非错,你

看到的是医患双方的专家在法庭上打官司。双方代

表在法庭上必须陈述自己所受专业教育和水平,判

断是否受到伤害的关键。往往是看哪方专家专业的

权威性和对病情更为了解。

(三)立法比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医疗事故的鉴定问题

上,中美立法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1.在美国虽然没有医疗鉴定委员会这样的机

构。主要是通过法院来判定,且其鉴定的标准是确定

的(即医疗标准)。在我国,医学会并非负责医疗事故

鉴定的惟一合法机构,多头鉴定不可避免,实践中也

允许多头鉴定存在。在我国鉴定可以通过卫生行政

· 38 ·

部门判定、医学会组织、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社会

司法鉴定机构鉴定4种途径来完成,如此“多姿多

彩”的认定方法和途径,给医疗争议的处理增加许多

了不确定的因素,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权威性下

降,也与三大诉讼法难以衔接,必将加大社会定纷止

争的成本。因此,作者认为应只保留一个鉴定途径。

2.在美国医疗过失的鉴定没有卫生行政部门的

介入,但在我国,《条例》虽规定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由医学会进行。但仍未完全彻底地摆脱卫生行政部

门的影子,“老子鉴定儿子” 的问题还有,“群众不信

任”的“程序缺陷”仍然存在。《条例》把医疗事故的鉴

定,由过去卫生行政机关组织改为“卫生行政机关直

接调查认定”和“医学会组织技术鉴定”相结合,医疗

事故的鉴定体制、程序、人员没有本质改变,而这是

“医疗纠纷处理”的关键,因此,事件处理无从保证公

平合理。既然医疗鉴定是“技术”鉴定,就应当依法由

具有技术身份的组织或者机构认定,不应当由卫生

行政部门做出认定,而《条例》第36条的规定,显然

赋予了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技术定性的权力。因此,

建议成立由医学专家和法律专家组成的专家库,隶

属于司法部,由法庭随机抽选作为专家证人参与庭

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专家法官”体制),经法庭质

证后判定医疗纠纷责任。

3.在美国,医学专家是需要出庭作证的。在我国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人员则不需到庭。而事实上,在诉

讼中只有鉴定人员受到出庭作证义务的约束,才能

保证使其公正鉴定。

4.在美国。对于医疗过失的鉴定并未采用合议

制度。而是双方当事人各自找专家作证,判断是否存

在过失的关键往往是看哪方专家专业的权威性和对

病情更为了解。而我国采用合议制。鉴定合议制度不

符合法学原理,因为对事实的鉴定结论只应当有是

与非区别,不应简单机械地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尤其

是在医学领域,真理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情况并不

少见。

5.在美国。双方当事人各自请专家作证,由法官

决定采用哪方意见,但在中国《条例》一方面允许当

事人不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和卫生行政机关处理就

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另一方面,又没有规定人

民法院是否有权委托医学会进行鉴定。那么此时,法

院依据什么来判断呢?今后医学会的鉴定组织是否

可以对人民法院负责,接受人民法院的委托就成为

_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因此,作者认为鉴定委员会可

设立在司法部、司法局或学术团体,脱离卫生行政部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4卷(第1期)

门,每次鉴定由法院委托,法官主持。

三、鉴定赔偿的依据、标准的中美比较

(一)我国确定赔偿的依据、标准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是赔偿数额的关键依据 ,但

在民事诉讼中医疗事故的等级与医疗事故最终赔偿

的数额没有必然联系,存在行政处理与司法处理各

自采用不同的赔偿标准的问题。根据《条例》第49条

的规定,确定具体赔偿数额时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一是医疗事故的等级;二是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

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三是医疗事故的损害后

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因此,受伤害个

体的具体情况不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赔偿费用。

《条例》第50条对医疗事故赔偿规定了赔偿项目和

赔偿标准,共有11项费用(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

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

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及精神损害

抚慰金),各项费用根据不同情形均有相应计算标准。

《条例》第52条规定,医疗事故赔偿费用,应一次性

结算。

(二)美国确定赔偿的依据、标准

在美国,医疗事故由法院依法判决经济赔偿。赔

偿金额的多少要根据对病员机体所造成的损害程度

与由于损害给病员的职业和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

根据病员预期生命的测算而确定。如果病员是儿童、

青年,按预期生命测算,赔偿的金额比老人要高,如

果病员是钢琴家伤了手指,赔偿金额比一般职业的

手指受伤要多得多。美国属于英美法系,奉行判例法

的传统,一般缺乏成文的《民法典》,赔偿数额大都由

法官依判例确定,但大都在判例法中确认精神损害

赔偿制度。如1998年3月16日《法制日报》报道的

美国十大个人赔偿案,其中5宗涉及医院的医疗事

故责任,赔偿额最高的一宗是9 850万美元;其余4

宗,有两宗赔偿4 000万美元;另两宗的赔偿额分别

为4 200万美元和4 500万美元。美国名列《财富》杂

志500强的佳腾公司下属一家企业,就因医疗设备

事故被法院判赔患者9 200万美元,所以美国总统

布什近年来提出医疗事故赔偿额封顶的建议— — 最

多不超过25万美元。

(三)立法比较

1.赔偿依据不同。在我国主要是考虑3个因素,

再依据该11项赔偿项目和赔偿标准来具体计算应

赔数额:而在美国,虽然无明文规定的要参考的赔偿

项目,但是法官会考虑其年龄、职业等因素。作者认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1期)

为,考虑职业因素是合情合理且十分必要的。对于一

个以演奏钢琴为生的钢琴家而言,伤了手指所造成

的影响要比一般人伤手指要大得多,那么它就理应

多获得一些赔偿。

2.寿命计算不同及一次性结算问题。美国是根

据病员的预期寿命的测算来确定赔偿的,而我国则

是硬性规定赔偿的年限。我国法院一般按人均寿命

(73岁)来计算伤残生活补助费、护理费等。而一个

患严重疾病的人能否活到人均寿命呢?如果其早于

人均寿命死亡,其所获得的一次性赔偿的费用和由

此产生的孳息就成了他个人的不当得利。如刚出生

的脑瘫患儿,按73年来计算赔付,但实际上活不到

73岁。再如20岁的植物人,国内报道一般存活5~

10年,最长存活十几年,按73岁计算,赔付53年,

实际上可能活不到50年,显然非常不合理。对于此

问题.英国首席医学官liam donaldson教授将主持

一个委员会,研究无过错医疗事故的处理,特殊伤害

的固定赔偿金额,建立新的定期结算方法。看来这是

我们很多国家都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3.赔偿数额差距大。在美国一个医疗过失的案

子可赔几千万,据统计目前美国医疗过失官司的赔

偿额50%超过100万美元,而在我国则要低得多,

比如.精神损害赔偿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

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

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

年,按此规定,一个10岁儿童如果因医疗事故(医院

全部过错责任),如未做青霉素皮试过敏死亡的话,

全部赔偿一般不会超过2~3万元,难称公正。作者

并不提倡要像美国那样追求高额的赔偿金,因为羊

毛出在羊身上,医院还是会在其他病人身上要回来

的,会造成普遍医药费上涨,但《条例》所规定的赔偿

标准确实太低,甚至比其他人身损害标准都低。以误

工费为例,《条例》规定最高赔偿额是医疗事故发生

地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倍,比《国家赔偿法》

规定的5倍降低了2倍;致人死亡的,仅赔偿丧葬费

和相当于6年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的精神损害抚慰

金,而《国家赔偿法》规定的死亡补偿费为国家上一

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20倍。造成患者残疾的,仅赔

偿3年的当地居民平均生活费,而《国家赔偿法》规

定的丧失劳动能力的要赔10—20倍的职工平均工

资。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的收入是不同的,有时甚

至会差别很大,以平均工资的水平来赔偿一个高出

平均工资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人,显失公平。

四、赔偿的承担方式的中美立法比较

· 39 ·

(一)中国的赔偿承担方式

在我国,依照《条例》第46条、第52条的规定,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责任等民[!]事争议,医患双方可

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解决的或者协商不成的,当

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

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且医疗事故赔偿费用,

由承担医疗事故责任的医疗机构支付。

(二)美国的赔偿承担方式

在美国,发生了医疗事故,病人或 其家属可以向

庭外和解机构投诉,也可以向法院。近来,美国

的庭外和解机构越来越多,有些还是政府提供活动

经费,如独立的监察员组织、病人代表组织、仲裁机

构等等。这些机构的成员必须具备医学、法学、公共

卫生管理3门专业知识,并且热衷于这项事业。平时

他们对医院的医生进行监督检查,通过计算机系统

查出不称职的医生,建议医院将其除名。若有投诉,

他们根据病人受损程度,结合自己的医学、法学知识

与医院交涉,并且请非专业的志愿者参加其听证委

员会,以提高群众对专业组织的信任度。另外,还通

过新闻报道,使问题在公众的监督与关心下进行。通

过专业组织采用“庭外和解”的方式解决医疗纠纷,

可以节省高昂的诉讼费,节省久拖不决的诉讼时间,

还节省了医疗开支。另外,美国法院也受理医疗纠纷

案件。法院通过调查、鉴定,认为医务人员有责任,即

可判决其承担经济赔偿责任。一般情况下,赔偿数额

非常高,因为这里面含有精神赔偿与惩罚性赔偿。若

医院告发医务人员触犯刑律,法院还可以判决其承

担刑事责任。政府部门发现某医师多次发生医疗事

故与差错,可对其进行科以扣留或吊销行医执照的

行政处罚。所以,为了保护自己,美国所有医生、医院

都购买医疗责任保险,且费用昂贵。不同专业的医

生,医疗责任保险费用是不同的,最贵的像神经科医

生,一年要买十多万美元(而工资收入最多也就是三

十多万美元),接下来是妇产科和心血管外科保险,

一名医生一年要买七八万美元的保险。

(三)比较

在责任承担方式上,中美两国都有庭外和解和

法院判决两种方式,此外中国还有卫生行政部门的

调解,但作者认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调解是没必要的。

在美国.发生医疗过失后,医院和医生是承担连带责

任的 而在我国,则基本上是由医院承担赔偿责任。

美国是判例法国家,依据该国法学理论,法人与其职

员的关系是委托人和人的关系,职员法人

从事活动,当职员超越职权范围的行为给第三人造

· 4u ·

成损害时,法人与其雇员承担连带责任。而依大陆法

系国家的法学理论,法人与其雇员的关系是整体和

部分的关系.法人的行为是通过职员的行为体现出

来的,职员履行职务的行为视为法人行为,其行为后

果,无论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全部由法人承担责

任。在现有的制度下,要医生个人与医院一起来承担

赔偿费用是不现实的,所以建立医疗过失保险制度

是十分必要的。在中国,目前并没有实行全社会统一

的综合性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是因为我国长期实行

计划经济体制,医院都是国有的,没人去考虑医疗事

故赔偿费用的问题。现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个

问题十分突出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一方面,医疗赔

偿的费用成倍的增长;另一方面,全部费用都由医院

承担,非常不合理。一个医院的资产有限,让其去偿

付巨额赔偿费可能会使其丧失继续发展的资本,也

可能由于其根本没那么多的钱而使病人得不到合理

的赔偿。要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做到最优,就必须建

立医疗过失责任保险。美国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很值

得我们借鉴。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经过百余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比较复杂而完整的保险体系,如果医生参

加了保险,由于医疗过失而产生的赔偿责任由保险

公司承担。美国政府认为,医疗单位是自负盈亏的市

场主体.当发生医疗过失时.由医院或医生承担民事

责任,所以,医疗过失保险是对医院或医生个人利益

的保护,国家不应参与。这种情况是与美国的国情和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1期)

法律制度相适应的,因为美国医生的收入较高,而且

当发生医疗过失时,由所有有过失者与医院承担连

带责任,所以,将医疗过失保险视为对医方利益的保

险。保险是通过共同承担风险来降低每个个体的风

险,如果参保的医院不多,降低风险的目的就不会实

现,所以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医疗过失责任保险制

度,由国务院统筹,各个相关部门联合办公才能较好

的实现目的。

通过分析美国的医疗过失保险制度可以看出,

医疗过失保险制度可以杜绝医疗机构的无过失赔

偿,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效率明显提高,医患双方的

矛盾冲突得到缓解.规范和简化了医患纠纷解决程

序,转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责任风险,使医院

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步人良性循环.增进了医院管

理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medical malpractice florida[oe/ol].http://www.florida.com/medical

malpracticelaw

【2] 何伦,王小玲主编.医学人文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__

【3] 柳经纬,李茂年.医患关系法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__

【4】官以德,孙建,方道茂主编.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处理【m】.北京:人

民法院出版社.20__

【5] 王传益,孙晓全主编.最新医疗事故认定与法律处理实务全书

【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

篇4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患者住院地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助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篇5

【中图分类号】d922.16; r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2—0076—03

五、医疗事故责任保险

为维护受害人的利益和分担、转移危险损失,保

险制度已为各国所广泛采纳。目前国外医疗事故的赔

偿都是依靠医疗责任保险来实现,为了保护医生、律

师等专业人员对社会提供服务,保险公司为其提供职

业责任险。①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出现了医疗责任保险

(仅限于过失责任),主要由医师自行购买,当其出现

医疗过失时由保险公司代为支付所需费用.同时保险

公司还向投保人提供律师顾问等服务。②‘‘在我国现有

的法律框架内,为了实现及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民

事权益,又能够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

进步创造有利环境的双重目的,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投

医疗损害责任险或者设立损害赔偿基金的方式.以分

散因医院过错行为造成的风险.减轻医疗机构承担的

损害赔偿责任”,③实现患者与医疗机构“双赢”。20__

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保监委核准备案.就出台了

《医疗责任保险条款》,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医疗责

任保险条款。

(一)医疗责任保险概述

保险是分散危险和消化损失的制度。责任保险具

有分散责任的功效,可以做到损害赔偿社会化,实际

增强了加害人损害赔偿的能力,可以有效地避免受害

人不能获得实际赔偿的情况。医疗事故责任保险是医

疗责任保险的一种,医疗责任保险又是专家责任保险

的一种(为论述方便,下文均以医疗责任保险论述)。

所谓专家责任是指提供专门技能或知识服务的人员

(如律师、医生、注册会计师、评估师等),因其服务的

疏忽或过失致人损害而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④专家

责任保险(professional liability insurance,professional

indemnity insurance)又可称之为职业责任保险.是指

以提供专门职业服务的被保险人,因专家行为(pro.

fessional s activity)致第三人损害而应当承担的赔偿

责任为标的的责任保险。⑤可见,专家责任保险以专家

对其当事人或第三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为保

险标的。专家责任保险为一个相对较为具有时代性的

保险(modem type of insurance)o⑥

所谓医疗责任保险又称为医疗职业责任保险或

医疗职业保险.是按照权利义务对等的原则.由保险

公司向被保险人收取一定的保险费.同时由保险公司

承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从事与其资格相符的

诊疗护理活动中.因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而依法应

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该险种既可由医生个人投保,

也可由医疗机构投保 ⑦

1.医疗责任保险与医疗保险的区别

尽管医疗责任保险与医疗保险都与医务人员的

医疗活动有密切关系,但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1)医疗责任保险承保的是被保险人的损害赔偿

责任,属于职业责任保险范畴。医疗保险承保的是被

保险人的身体和健康,属于人身保险范畴。

(2)医疗责任保险的风险责任是被保险人的医务

人员工作中的失职或过失行为。医疗保险的风险责任

则主要取决于被保险人的年龄及投保前的身>,!

状况。

(3)医疗责任保险必须由医院等各种医疗机构集

体投保(个体诊所只能投保个人医疗责任保险),以在

投保单位任职的工作人员为保障对象。医疗保险允许

任何自然人投保,保障的也是被保险人自己。

(4)医疗责任保险的赔偿须经受害方向被保险方

索赔并通过医疗机构才能获得赔偿金,保险人的赔款

实质上是对被保险人利益损失的相应补偿;医疗保险

的赔偿却由被保险人直接索赔并归其所有。①

【作者简介】武毅(1970-),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人民法院庭长.山西大学法学院20__届法律硕士。

tel:+86-359-2025125: e-mail:ycfywu@yahoo.com .ca, wy516688@sina.com

① 罗志坚《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及建议》载于《法律适用)20__年第l期(总第214期)

② 穆书芹《试论举证责任倒置在医疗事故案件中的适用》载于《当代法学)20__年第7期

③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就审理医疗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答记者问载于《人民法院报)20o4年4月10日

④ 邹海林《责任保险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06页

( w.i.b enright.professional indemnity insurance law。sweet& maxwel1.1996。p.80

( w.i.b endght,professional indemnity insurance law.sweet& maxwel1.1996,p.81

⑦ 参见宋敏《医疗责任保险功能分析》载于http:/ /www.allbrighflaw.tom.crdyiliao/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2卷(第2期)

2.医疗责任保险的作用和意义

医疗行业属于高风险范畴.误诊误治是客观存

在。有风险,就有保险。医疗责任保险通过保险杠杆的

作用及其风险转嫁机制,实现医疗保险承担的社会

化。一方面可以及时转嫁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的从

业风险。医疗机构出险后.由保险公司出面处理相关

的问题,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使患者获得保险赔偿,

从而使医疗机构免受经济损失,保持经营的稳定和营

业秩序的正常。另一方面.可以解除医疗机构后顾之

忧,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医务人员可

以从繁多的医疗纠纷案件中解脱出来.专心致志地提

高自身的医疗水平.从而提高医疗机构的信誉和市场

竞争力。医疗责任保险的推出.受益的不仅是医疗机

构.还有患者与医务人员。②其意义主要在于:

(1)保护医务人员的利益。目前大众越来越多地

关注医疗质量、医疗纠纷等问题.由于医疗服务的特

殊性.社会舆论倾向于相对“弱小”的患者是可以理解

的。也正因为如此.当纠纷发生时.医务人员的权利往

往也会受到忽视和侵犯,患者家属殴打医务人员、打

砸医疗机构的事情时有发生。如果建立一整套完善的

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就能相对客观、公正、公开地处理

医疗纠纷问题。避免了医务人员被误解和利益被侵

犯。

(2)保护患者的利益。一方面,如果有健全的保险

制度,当医疗事故发生后,则能最大限度地使患者得

到赔偿,保障了患方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医疗诊治

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如果医务人员为了自我

保护而选择对自己最安全的保守治疗方案,甚至是不

治疗.反而对患方不利。

(3)符合社会保险的原则。医疗行业是个高风险

的行业,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可降低社会总风险,

符合社会保险的目的。

(4)符合社会利益。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属国有

非赢利性质。随着医改的深入,wro的冲击,在可预见

的未来中外合资、股份制以及私立医院将陆续出现,

且比例会越来越高。如果医疗机构因医疗事故赔偿而

破产.对其所服务的社区居民的健康服务则有巨大的

影响.不利整体社会利益。

在西方国家.医疗责任保险是职业责任保险中最

重要的业务来源.它几乎已与医生的职业责任融为一

体,即没有医疗责任保险,医院或医生就不敢开业。如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责任保险市场上就有医疗事故责

http://www.jininfo.eom/eont

http://www.jininfo.com/contents/files/hewei.doc

http://v~rw.jininfo.com/contents/files/hewei.doc

李宪德《医疗职业责任保险保险责任范围》载于http://www.allbrighflaw

《医疗责任保险>载于http://liwenshen0513.51.net/1ws56.htm

· 159 ·

任保险、医师业务责任保险、药剂师责任保险、内科医

生责任保险、外科医生及牙科医生责任保险、护士及

护理员责任保险、理疗师责任保险、美容院业务过失

责任保险等众多与医务人员职业有关的险种.由于服

务广泛,险种众多,医疗责任保险已独成体系,在法律

制度健全和索赔意识高昂的国家有着广阔的市场.其

中又以实行绝对责任原则的美国更为普及化.赔偿额

也极高。医疗责任保险的发展成了各国保险业尤其是

责任保险业发展及其社会保障制度、民事法律制度完

善程度的重要标志。③

(二)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范围

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范围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医疗过失造成患

者人身伤亡而对患者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包括医

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

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

住宿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和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

近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值得注意的是.

只有那些在保险单上提到了的医疗手段才属于医疗

责任保险的责任范围。

(2)因被保险人供应的药物、医疗器械或仪器有

问题并造成患者的伤害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但

只限于与医疗服务有直接关系的,并且只是使患者受

到伤害。

(3)因赔偿引起纠纷的仲裁或诉讼费用(案件受

理费、勘验费、鉴定费、律师费等)及其他事先经保险

人同意支付的费用。④

(4)被保险人为缩小或减少对患者人身伤亡的赔

偿责任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保险人也负责

赔偿。⑤

医疗责任保险承保的危险,以被保险人因其工作

疏忽或者医师业务过失行为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

任为限。故医师所为不属于其医师业务范围内的行为

所造成的损害, 以及为犯罪行为而造成他人的损害,

不属于医疗责任保险的范围。所以,被保险人的赔偿

责任如果系其医务人员的犯罪行为或者其他不诚实

的行为(如不构成犯罪的故意)所导致的,则“医疗责

任保险不能服务于这样的目的”。“当事人向作为被保

险人的专家索赔,被保险人应当承担的责任是专家责

任还是属于专家责任保险(笔者注:医疗责任保险)的

范围.依赖于索赔案件所查明的事实。索赔案件的事

实为被保险人承担责任的基础,若被保险人对当事人

· 160 ·

承担的赔偿责任的基础.足以认定被保险人的责任非

专家责任.则保险人不承担专家责任保险(笔者注:医

疗责任保险)约定赔偿责任”。①

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赔偿责任

的确定具有索赔参与权.并依照诚实信用原则承担抗

辩与和解的义务.所以在患者对医疗机构的索赔的问

题上.医疗机构对于患者的抗辩与和解的立场,可能

会与保险人的立场发生冲突,这是医疗责任保险的一

大特点。

(三)医疗责任保险的除外责任

医疗责任保险的除外责任,除不予承保的法定情

形之外.主要取决于保险单的明确约定。法定情形主

要有:

(1)被保险人任何犯罪行为(包括未构成犯罪的

故意行为)。

(2)战争、地震、雷击、暴雨、洪水、火灾等不可抗

力。

(3)未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合格的医务人员进行

的诊疗护理 工作。

(4)被保险人所从事的未经国家有关部门许可的

诊疗护理工作。

(5)被保险人被吊销执业许可证或被取消执业资

格以及受停业、停职处分后仍继续进行的诊疗护理工

作。

(6)被保险人在醉酒或麻醉情况下施行的医疗行

为。

(7)被保险人使用伪劣药品、医疗器械或被感染

的血液制品.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

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

(8)被保险人在正当的诊断、治疗范围外使用麻

醉药品、医疗使用毒性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9)被保险人采用的不是治疗所必须的医疗措施

与手段。

(10)在发生意外时为紧急救护所支付的费用,因

为紧急救护是医疗机构理所当然的义务,保险人不负

责偿付该项费用。

(11)被保险人及工作人员所受到的人身伤亡和

财产损失。②

医疗行业是高风险行业,用购买保险的方式转

嫁、化解医疗风险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③《规定》与

《条例》的出台,无形中提高了对医务人员的要求。使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进一步感到执业风险加大,缺

邹海林《责任保险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l11页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2卷(第2期)

乏安全保障。此种情势下,为降低风险,一些医疗机构

及其医务人员无奈地选择了自我消极保护:能保守治

疗的就不做手术;必须手术的,尽量选用安全度高的

传统手术方法.避免用风险大的新技术⋯ ⋯尽管后者

的疗效可能优于前者;这既不利于对患者的治疗,也

制约了新疗法、新技术的应用,不利于医学科学的发

展。在我国.医疗风险社会承担机制的建立和医疗责

任保险市场的开发刚刚起步,为了更好地改变这一状

况.维护医患双方的正当权益,及时妥善处理医疗纠

纷.确保医疗机构正常的医疗秩序,减少医疗纠纷对

医院工作的干扰.各保险公司相继推出了医疗责任保

险险种.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江苏、云南等许多

地方已经启动了医疗责任保险。④笔者从规范我国医

疗责任保险的角度出发.纵观我国目前的有关法律、

法规,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49条、第50条

规定了责任保险外.再未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该法

条文表述过于简单,可操作性不强,这不能不说是一

大憾事。在欧美地区,医疗机构投保医疗责任保险几

乎高达100% .医疗责任保险几乎已与医生的职业生

涯融为一体。⑤最近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

安全法》第98条就对违反强制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

任保险的行为后果做出明文规定,这为医事法律的修

改完善提供了一个借鉴。所以笔者认为,医事法律应

对医疗责任保险做出强制投保的规定,在民事立法中

也应明确民事赔偿制度和强制保险制度相结合的原

则.建议在民法典修订过程中或者在《医疗损害赔偿

法》的制定中应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责任保险做出相关

规定.并在保险法中明确保险责任范围和除外责任,

从而完善我国的医疗损害赔偿的法律体系。

结语

笔者因工作关系选择了这一论题,但在写作过程感

觉此论题甚大.且论文资料太少.虽然有些资料对医

疗事故损害赔偿问题有所提及,但因涉及医学知识,

都比较简略。所以笔者有些问题未敢涉及,如举证责

任、因果关系、法律适用、医事纠纷仲裁制度、能否适

用公平原则分担责任等问题。最终选择了几个审判实

践中的突出问题与难点加以分析研究,文章吸收了学

者一些有益的观点,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拙见,旨在

强化对患者的司法救济.分散医疗机构的风险,消化

医疗机构的损失.平衡医患双方的利益冲突,构筑完

整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体系,但文中有些观点还不很

成熟.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完善。

李宪德《医疗职业责任保险保险责任范围》载于http://www.allbrig}ldaw.corn.en/yiliao/04/030303j.htm

范又《医疗责任保险:谁为医院分担风险》载于http://fpon.cri.corn.en/773/20__—1-20/118@141507.htm

同①

篇6

【关键词】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法律适用

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医患纠纷也不断增多。医疗事故案件越来越多的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合理解决医疗事故损害赔偿问题,减少医患纠纷,保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双方的合法权益,是医学界和法律界都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应当从立法着手,通过完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来推进医疗法制的改革。本文从医疗事故的概念着手,结合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就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举证以及司法实践中对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几方面加以探讨。

一、 医疗事故的概念及与医疗纠纷的区别

2002年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在实际解决医患问题时,常发生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问题的混淆,医疗纠纷通常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认识不一致而发生医患纠葛,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提出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的纠纷案件,统称为医疗纠纷。《侵权责任法》使用了统一的“医疗损害责任”概念,摒弃了《条例》中医疗事故责任和医疗过错责任两个不同概念,但司法实践中仍有医疗事故鉴定和医疗过错司法鉴定。

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的举证

在医疗事故侵权责任中,因医疗行为具有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特点,患者及其家属由于缺乏足够的医学专业知识,不可能知道其所受的人身损害与争议医疗行为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更无法提出相应的证据,为保护受害患方的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由此可见,我国法律对医疗事故引起的侵权诉讼案件采用了举证责任倒置的分配原则。举证责任倒置是指依据法律的规定,应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就某种事由不承担举证责任,而由对方当事人就某种事实存在与否承担举证责任,如果对方当事人不能就此举证证明,则推定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的事实请求成立的一种举证责任分配制度。

三、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范围

在处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有关在法律适用及赔偿标准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精神损害赔偿和死亡赔偿金等方面,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元不等,因此不利于维护我国法律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到目前为止,各地法院处理医疗事故损害赔偿适用的法律主要包括:2002年实施的《条例》、1986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003年1月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事故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2003年12月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0年7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笔者认为,现阶段审判实践中适用法律不一致的问题主要是因为缺乏统一的法律依据,根据《条例》规定“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才能构成医疗事故,这说明医方过失导致患者人身损害未达到“明显”程度的,不构成医疗事故。可以看出,医疗差错并未完全纳入医疗事故范围,因此,从保护患者权益方面看,《条例》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按照《民法通则》规定,只要因行为人的过错而造成了他人人身、财产等民事权益损害,受害人应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并没有限定这种损害的类型和程度。患方只要认为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侵犯了其生命、健康及财产等民事权益,且造成了损害的事实,就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此类纠纷既包括了医疗事故引起的民事赔偿,也包括了医疗事故以外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于民法通则,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同时《条例》将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性质确定为侵权责任,也着重强调“过失”在医疗事故责任构成要件中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过错责任原则作为我国侵权行为法中最基本的归责原则,也充分体现了法律对患者这一弱势群体的保护。如照这样去理解和认识这一问题,便于适用《民法通则》规定的一些民法原则处理案件,有利于保护患者的权利。《侵权责任法》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基本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医疗损害赔偿责任纠纷解决机制。审判实践中产生争议最多的是《民法通则》和《条例》的适用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颁布的《通知》规定:“条例施行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诉到法院的,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此规定明确了《条例》与《民法通则》的适用关系。 因此医疗侵权造成人身损害,不管是属医疗事故还是属医疗过错,只要是造成人身损害了,其赔偿适用法律都是民法通则及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由于现阶段立法的局限性,《条例》中不违反民法精神和与民法立法精神相一致的内容,均可视为《民法通则》的细化,侵权责任法,可以参照适用。为正确指导医患双方妥善处理医疗事故,保障医患双方的利益,笔者认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应以民法通则及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为主,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为补充。这样既维护了国家的基本法律适用的统一,又在赔偿标准和数额上的法律适用上实现了相对一致,有利于充分保护患方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篇7

二级医疗事故赔偿费用的计算方法按一级伤残的80%计算。计算公式为居民年平均生活费乘30年乘百分之80%。

【法律依据】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条,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条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关于构成医疗事故的损害赔偿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1月6日颁布的《关于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审理医疗纠纷民事案件的通知》(法[2003]20号规定:“条例施行后发生的医疗事故引起的医疗赔偿纠纷,诉到法院的,参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因医疗事故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其他医疗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此条规定明确了《条例》与《民法通则》的适用关系。

2004年5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损司法解释)正式实施,那么,对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其他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而言,在该解释施行后,是参照适用条例的规定,还是适用人损司法解释的规定,在实践中又产生了新的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应按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规定继续适用,即构成医疗事故起诉到法院的,赔偿问题参照条例的规定办理;未构成医疗事故的其他医疗损害赔偿纠纷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在具体处理确定赔偿项目及数额时可适用人损司法解释的规定。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对于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只是规定了参照条例的规定办理。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下发时,人损司法解释尚未实施,现人损司法解释实施后,应当按照人损司法解释确定医疗单位所应负民事赔偿责任的大小,而不应拘泥于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规定,即不论医疗损害是否构成医疗事故都应按人损司法解释确定医疗单位应负民事赔偿责任的大小,否则有可能出现同样的损害后果而所获得的赔偿却大相径庭的现象,这对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是极为不利的。

之所以出现上述争议,是因为我国目前还没有侵权行为法或一部专门性的立法来调整医疗损害赔偿纠纷,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这样一部行政法规来调整完全属于民事法律关系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显得力不从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作为行政法规应是对行政法律关系进行调整,而现实是对医患双方的民事法律关系也在实现干预,造成审判实践中法律适用上的冲突和适用法律的尴尬。而《民法通则》关于侵权损害赔偿的规定又过于笼统和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最高院人损司法解释施行后,对于《民法通则》的有关赔偿规定进行了足够的细化,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该解释在确定赔偿项目和计算赔偿数额上充分体现了对于受害人这一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

纵观世界各国医疗事故立法与司法实践,对于民事赔偿问题采用的最基本的原则都是“受害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承担因其过失侵权行为造成的一切损害,从而使受害人恢复到如损害未曾发生的状态”。这不仅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原则,更是民法的基本原则。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人损司法解释的相关条款我们不难发现,《条例》在赔偿的适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1)《条例》第49条规定,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医疗事故的等级确定具体赔偿数额,但如何根据事故等级确定赔偿数额在条例中无具体规定;该条第二款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更是在实践中成为医疗单位与患者之间的争议焦点所在。现在的审判实践已经表明,在诉讼过程中经法院委托医学会对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进行鉴定的,其结论为医疗事故的数目极为有限,在个别地区几乎为零。试想如果我们要执行最高人民法院的通知规定,按《条例》执行的话,对于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以此为由驳回患者一方的诉讼请求的话,显然是不现实的,通常我们又以“不属于医疗事故,医疗机构不承担医疗事故赔偿责任,但仍然要承担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为由判令有过错的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可见我们在此适用了双重的标准,即一方面,我们既强调适用《条例》,另一方面,又不按《条例》的规定执行,从法理上是讲不通的。

(2)对于患者死亡的,《条例》只规定了丧葬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以事故发生地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赔偿的最长年限为6年,无死亡赔偿金的规定,而人损司法解释第29条规定,死亡赔偿金是按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我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此项就涉及到患者一方的重大利益;

(3)关于精神损害抚慰金,《条例》只规定了造成残疾和死亡两种情况下方支付该笔费用,对于未造成残疾和死亡的一般医疗损害行为而又确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精神痛苦,是否需要给予精神抚慰和抚慰的数额则没有具体规定。人损司法解释则在第18条专门就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问题明确规定为,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在该解释中对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给付并非以死亡或残疾为条件。对于构成医疗事故而未有残疾或死亡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上述通知规定,应当执行《条例》的规定,如患者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则很难获得保护,尽管患者一方可能存在一定的精神痛苦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关于给付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条件;与此相对应,不构成医疗事故也未有残疾或死亡的其他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因只考虑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则有可能获得精神损害抚慰金。这样就出现了:同样的医疗损害结果,因患者方是主张医疗事故赔偿还是一般人身损害赔偿而导致赔偿数额的巨大差异。例如,原告黎某与被告某镇卫生院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被告在为原告分娩过程中造成原告大出血,被告医生为原告用纱布止血时将一块纱布遗留在原告的体内,造成原告数年来苦不堪言,后经手术取出。该案如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确属医疗事故无疑,如原告起诉医疗事故赔偿,因原告无残疾也未死亡,则其精神损害抚慰金不能成立,如其主张医疗损害赔偿,则有获得精神损害抚慰金的可能,此案中由于被告的过错行为导致原告精神痛苦是显而易见的。

(4)对于结案后确实需要治疗的,《条例》规定是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而什么是基本医疗费用、基本医疗费用之外的合理支出能否得到赔偿等问题无法在条例中找到答案,这样的规定无疑有损于患者一方的利益;而人损司法解释这方面的规定要更科学、更合理、更人性化,在人损司法解释第19条规定了后续治疗费的赔偿问题,在第32条规定了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或者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后赔偿权利人请求继续给付护理费、辅助器具费或者残疾赔偿金的问题。对于医疗损害后续治疗的费用,国外大都规定应当以“在医疗上和社会普通观念上都具有必要性和适当性”为依据加以判断,也就是说,医疗损害后续治疗费用只是要在医疗上和社会普通观念上属于必要且适当的,就应当给予赔偿。

从《条例》的性质和目的上来看,《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其侧重医疗行政管理关系,对于出现的医患纠纷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后构成医疗事故的,在行政上如何进行赔偿作出了具体规定,制定《条例》的目的在于强化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明确医疗事故处理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事故”这一概念实际上是对行政责任的界定。当《民法通则》对于医疗损害的赔偿无具体明确的规定时参照其适用无可厚非,也是解决医疗损害赔偿的权宜之计,当人损司法解释出台后,应当适用人损司法解释的规定。因为对于普通患者来说,医疗单位的医疗过错或差错行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并非是患者关心的问题,他们所关心的和需要解决的是与医疗单位之间的民事实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即能否获得赔偿以及赔偿多少的问题。

所以说,在民事诉讼程序中,《条例》并不能充分地保护患者一方的利益,医疗机构可以借口《条例》无规定拒绝患者的赔偿要求,法官也因《条例》无规定而不敢下判。制定和实施《条例》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如果说,构成医疗事故反而比不构成医疗事故获得的赔偿更少的话,我不敢说这会给我们的医疗机构传达怎样的信息?

综上所述,笔者的观点是,对于起诉到法院的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不论其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均应按人损司法解释的规定确定医疗单位应当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的大小及赔偿数额的多少,除非赔偿权利人明确表示同意按《条例》规定接受裁判。前已述及,在民事诉讼中填平受害人的损失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按《条例》规定不能使受害人得到足额赔偿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不能适用民法通则有关诚信、公平的原则规定作为补充呢?

篇9

一、现阶段医患纠纷案件的特点

“医患纠纷,从广义上说,是指医方与患方在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纠纷,包括单纯医疗合同引发的纠纷、因医方行为侵害患方权益引发的医疗侵权纠纷、因医疗行为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引发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强制性医疗合同纠纷。”狭义的医患纠纷则是指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包括医疗事故案件和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医方存在一定过错的医疗赔偿案件,这也是各级法院受理的医患纠纷案件的主体。从近年来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医患纠纷案件来看,除了案件数量日益增多以外,还呈现出以下特点:

1.以患者医疗机构为主

医患纠纷案件中,大多数是患者或其近亲属以医疗机构侵权为由医疗机构要求事故赔偿或过错赔偿,仅少部分是医疗机构患者要求交纳医疗费。

2.涉诉纠纷表现形式增多

各级法院受理的医患纠纷案件主要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医疗过错损害赔偿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三种,近年来出现少数追索医疗费纠纷和因医用产品质量、非法行医引起的纠纷,实务操作中,一般将追索医疗费纠纷纳入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案由中,将因医用产品质量引起的纠纷纳入医疗过错损害赔偿案由中。对非法行医引起的纠纷不列入医患纠纷的范畴,而是作为生命权或健康权侵权纠纷案件来审理。

3.案件审理难度大

一是医疗活动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技术性活动,涉及手术、药剂、护理、输血、医院内感染、医疗管理等方面。而处理医患纠纷的法律判断往往需要医学判断为依据,即对涉及医学专业知识的纠纷案件必须依靠鉴定才能做出法律判断,现有的鉴定包括医疗事故鉴定和医疗过错鉴定两种。对同一案件,医学会所作的技术鉴定与鉴定机构所作的司法鉴定,以及不同的鉴定机构对同一案件所作的司法鉴定结论往往不同,甚至矛盾,法官无所适从。二是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侵权责任法》对医疗事故纠纷与医疗过错纠纷规定了不同的赔偿范围及标准,使得此类案件的审理在适用法律上争议很大,患方对赔偿数额期望值过高。

二、医患纠纷案件增多的原因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观法院审理的医患纠纷案件,原因包括医方、患方和立法三方面的因素。

从医方来说,主要是医疗质量问题。有的是医院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没有按规定定时给患者检查,或侵害了患者的知情权;有的是医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低下,造成误诊误治,或对特发病轻的治疗措施不当,造成差错事故发生;有的是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造成漏诊,或是对病历书写不规范,给患者的病历与医院持有的病历书写内容不一致,甚至随意涂改。其次是医德问题。有些医务人员对前来就医的急重危病患者漠不关心,不及时采取措施给予治疗,一旦出现患者死亡或病残的结果,患者及其家属即怀疑是因延误了治疗时机而致病情加重或无法挽救。

从患方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其一,因医患信息不对称,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诊疗工作和医学知识不了解,对医疗诊疗的期望值过高,认为治不好就是医院的过错。其二,患方的道德素质问题,一些患者及其家属掌握了医方不愿将事态闹大以及政府一味求稳定的心理,无理取闹。

从立法方面来说,一是依据一般的民事纠纷举证原则,患者很难提供出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错的证据,也无法通过诉讼维护自身权益,而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因果关系和过错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即规定由医疗机构提供证据,患者对此则无需举证,此规定的颁布施行是医疗纠纷案件急剧上升的间接原因。二是按照《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及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人身损害赔偿获得的赔偿额高于按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获得的赔偿额,以致患方对赔偿数额期望值过高,一些已经卫生主管部门或双方单位出面协调并已达成调解协议解决了的医疗事故,在患方拿到调解给付款后仍以医疗损害赔偿提讼。

三、医患纠纷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法院对医患纠纷案件的审理,本着调解为主的原则,着重钝化矛盾,协调解决;对双方矛盾激化确实无法调解的案件判决结案。目前此类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医疗损害赔偿案件范围问题

医疗损害作为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只要符合侵权行为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实施了医疗行为、具有人身损害事实、医疗行为有过错、该医疗行为与损害事实间有因果关系,受害人就应获得赔偿,而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并不是医疗损害赔偿的要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第2款规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这一规定的直接影响是造成医方和法院在医疗损害赔偿范围上理解的不一致。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条规定,医疗事故包括造成患者死亡、残疾、功能障碍及明显人身损害。而“明显”一词是个不确定的概念,实务中,一些经鉴定医方存在一定的过失但不构成医疗事故的纠纷,患者所受的人身损害也是很明显的。因此,何为“明显”,对此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实际上将一部分事实上遭受人身损害的患者因鉴定为损害“不明显”而得不到任何赔偿。而《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该规定不区分“明显”与“非明显”的损害后果。因此,《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非明显”的人身损害后果排除在医疗事故之外拒绝给予受害人任何赔偿,有违背侵权行为法基本原则和我国民事基本法律之嫌。司法界对不属于医疗事故的—38—处理是,对经鉴定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有过错但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虽不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承担赔偿责任,但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当然,在2009年12月通过并于2010年7月开始施行的《侵权责任法》对此问题已有明文规定,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的,医疗机构均应承担赔偿责任。“《侵权责任法》为法院审理医疗机构虽未构成医疗事故但存在过错的医患纠纷案件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也应该注意到,《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机构就其不存在过失但确实导致患者损害的情形是否承担责任的问题没有规定,而其他法律也没有否定医疗机构责任的发生,以致法院在处理此类纠纷时无所适从。”

2.医疗鉴定问题

目前,医患纠纷案件审理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鉴定,包括多头鉴定、重复鉴定以及鉴定机构因避免矛盾而拒绝鉴定等问题。一是由于医疗事故赔偿与非医疗事故即医疗过错赔偿因适用法律的不同导致最终获赔的数额不同,刺激了医患双方不同的诉讼追求:医方为追求最低限度的赔偿,无论其医疗过错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均会极力主张医疗事故鉴定;而患方为追求最大限度的赔偿,即使医方的医疗过错行为可能构成医疗事故,也绕开医疗事故鉴定而要求医疗过错鉴定;更有甚者,在医方以构成医疗事故进行抗辩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法院经审查同意医疗事故鉴定后,患方竟不配合人体检查,以致鉴定无法进行。二是在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20条的规定,医疗纠纷的技术鉴定工作由医学会组织,因医学会与医院之间的特殊关系,患方对医学会能否公平公正地做出鉴定持有怀疑,在鉴定结论对其不利的情况下往往对医学会的鉴定权威性不予认可,以致一次又一次地申请重新鉴定。三是在以医疗过错损害赔偿为案由的医患纠纷案件中,因果关系和过错的鉴定机构面临着被有严重对立情绪的患方要挟的情况,鉴定机构往往会采取拒绝鉴定的做法回避鉴定,导致因果关系及过错鉴定面临无法正常进行的尴尬局面,同样导致案件审理无法正常进行。

3.病历真伪问题

病历资料是对患者的疾病发生、发展情况和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疾病诊断、检查和治疗情况的客观记录,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书证,在医患间就诊断及治疗发生争议时,其对于认定医疗机构是否存在医疗过失行为起着其他证据难以替代的证明作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将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客观性病历和主观性病历资料两种,关于病历的封存,该《条例》的第10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其客观性病历资料,而无权要求复印或复制主观性病历资料。《条例》第16条同时规定,对于主观病历在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封存。但《条例》没有对客观病历资料是否也应一并封存作规定,尤其是在患者没有行使复印或复制病历资料这一权利。《条例》第16条规定:病历“应当在患者双方在场情况下封存和启封”,从该规定中很难判定封存主观性病历资料是医疗机构履行的义务还是可选择的权利?如果是医疗机构的义务,而医疗机构未能封存,医疗机构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如果患者或家属对封存病历程序不配合,如拒绝在场,医疗机构能否单方封存或在第三人在场见证的情况下封存,其法律效力如何?实务中,时常有患者因病历没有及时封存或医方对病历有涂改、篡改行为而对病历真实性提出异议,导致鉴定无法进行。

4.赔偿标准问题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事故的处理作了特别规定,此规定的赔偿范围和标准明显低于《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及最高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对人身侵权损害赔偿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审理此类案件适用的法律规定不同导致的赔偿数额也不同,而且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医患赔偿纠纷案件是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还是适用《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不仅是医患双方关注的问题,也是法院面临的问题。另外,对医疗损害的精神赔偿额问题,我国法律尚无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也无司法解释,导致各地法院在审判时差距会很大。

四、防范和化解医患矛盾的对策

1.医方加强医务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加强管理,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医疗护理规范、常规,恪守医疗服务职业道德,是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各种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医疗机构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医务人员要重视治疗病历和护理病历的书写,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规范对病历的书写和修改,医疗机构加强监督,患者有权查阅和复印自己病历资料。出现医疗纠纷时,医方应积极主动解决纠纷,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不能回避矛盾,更要站在患方立场考虑,避免因病历书写质量问题让患方产生不必要的怀疑,进而引起争议。

2.患方提高法律意识,保持理性态度当出现医疗事故时,首先保存好病历等相关证据,如缴费单据、出入院证明等材料来证明自己与医院确实存在医疗关系,以及发生的医疗伤害,及时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同时,患者对医疗事业保持客观理性态度和合理的认识。我国现医疗技术水平虽有很大提高,但仍有很多医学难题没有攻克。因此,对医生应抱有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加强与医生之间的沟通。对出现的医疗事故及其他医疗损害事件,采取理性的方式处理,杜绝“医闹”甚至以武力方式与医院对峙。

篇10

一、医疗事故鉴定与医疗过错行为鉴定不应有前后顺序

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第4条第8项的规定,法律推定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有因果关系及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存在过错。而医方最有力的举证则是鉴定机构的鉴定结论。医方为避免或减轻其赔偿责任,其举证(申请鉴定)的思路通常为:医疗行为无过错或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该情形不承担赔偿责任;退而举证(申请鉴定)构成医疗事故,该情形按《条例》第50条承担赔偿责任,较之非医疗事故造成的损害,其赔偿金额低;最后才按非医疗事故导致的损害赔偿。因法律推定医方的医疗行为有过错,医方在前两种鉴定结论与其追求的结果不一致时,已经没有申请鉴定的必要。为此,医方是申请无过错鉴定,还是申请医疗事故鉴定,甚至申请过错鉴定,完全取决于医方自己的判断。审判机关没有对其予以限制的权利,也没有给予提出限制的必要。有观点认为:首先应当进行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的鉴定,若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再进行是否有医疗过错的鉴定。笔者持不同意见。

二、医患双方均可提出医疗事故、医疗过错鉴定申请

按《民事证据规定》第4条第8项的规定,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是否有过错,医疗行为是否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其举证责任在医方。但对其主张的事实进行举证,既是当事人的义务,也是当事人的权利。患方当然可以向医学会提出医方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的鉴定申请,或者向相关鉴定机构提出医方是否存在医疗过错的鉴定申请。即使医方已经提起了医疗事故鉴定,患方仍然可以提起医疗过错鉴定。审判机关无权加以限制。

三、如何采信相互矛盾的鉴定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