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制度特点范文

时间:2024-02-22 17:5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政制度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行政制度特点

篇1

(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 830052)

摘要:对新疆8种典型草地形成的不同类型土壤进行了光谱室内采集,以求能够通过包络线消除法和植被覆盖度对不同土壤有机质的含量高低做一个快速判断。运用包络线消除法提取了不同土壤的包络线特征参量,结合地上的植被覆盖度对有机质含量不同的土壤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包络线消除后所得到的特征参数中,不同土壤光谱特征值存在差异。吸收深度对吸收面积的影响不显著,吸收峰面积可以用来描述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建立了吸收峰面积和植被覆盖度之间的模拟方程,其中0~5 cm土层土壤的显著性最高(P<0.05)。与东北黑土包络线消除的显著性波段范围相比,新疆草地土壤的包络线消除相关性达到0.6以上的波段位置发生了前移现象。

关键词 :高光谱;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度;去包络线

中图分类号:S15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1-0043-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1.011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dow Soil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Beads

on Continuum Removing

XU Jing, JIANG Ping-an, WU Hong-qi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2, China)

Abstract: Eight kinds of major soil types in Xinjiang were studied. The envelope elimination method combining with the ground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 of different soil envelop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nts of different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foreca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soil spectral characteristic values differed. The absorption depth ha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absorption area. Absorption peak area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content of different soil organic matter. Between the simulation equation the absorption peak area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was established. The significance in 0 to 5 cm soil reached the highest(P<0.05). Compared with significant band range eliminated by the northeastern black soil envelope, Xinjiang grassland soil band with the envelope elimination relevance above 0.6 moved forward.

Key words:spectroscopy; grassland type; vegetation coverage; removal envelope

收稿日期:2014-04-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149);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405)

作者简介:胥 静(1987-),女,新疆塔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壤信息系统,(电话)15160879061(电子信箱)1289974610@qq.com;

通信作者,蒋平安,(电子信箱)jiang863863@sina.com。

草地资源作为重要的国土资源,也是有生命的可更新自然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1]。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有限的草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增加,对畜产品的需求在增大,这对有限的草地资源来说,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场退化使其恢复过程也将变得复杂。虽然草地土壤的退化速度要滞后于草地植被的退化,但土壤的恢复时间要远远超过草地植被的恢复[2]。土壤的退化主要表现在肥力的降低,机械组成发生变化,不保水保肥,荒漠化。衡量土壤肥力的高低指标主要还是其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由于新疆特殊的地形地貌导致草地的类型出现了明显的地带性分布,其中既有按着降水因素出现的水平性地带分布,还有海拔造成的垂直地带性分布[3]。新疆是中国主要的牧区之一,草地资源丰富,草场载畜量较高。近年来,新疆的草地资源也不同程度地遭受了过度放牧造成的草地地力退化。草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高低是评价草地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防止草地土壤有机质降低对于恢复草地养殖力,防止沙漠向绿洲的进攻有着重要的意义[4],同时,对于新疆经济社会的稳定也有着不可替代的战略性意义。光谱技术的运用至今已发展了30多年,在土壤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钱育蓉等[5]对新疆典型荒漠草地的高光谱特征进行了提取和分析;BEN-DOR等[6]研究了土壤光谱反射形成的机理以及有机质、水分、氧化铁、母质对土壤光谱的影响;SWAIN等[7]研究了土壤光谱特征中的参量并对其个别进行了定量分析;徐彬彬[8]对土壤剖面的反射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南疆土壤光谱与有机质的含量进行了早期的相关性分析;谢伯承等[9]运用包络线消除法成功建立了光谱特征吸收面积和有机质含量间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性达到0.01显著水平。与传统的土壤室内分析方法相比较,光谱技术的运用不仅提高了试验数据分析的效率,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还节约了成本。光谱技术在新疆草地群落[10]和植物营养元素[11]方面的研究较多,而新疆草地土壤的光谱特征报道较少。本研究在前人对有机质含量和光谱特征参数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结合光谱特征参数和植被覆盖度两个因子,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通过对土壤光谱特征参数的提取与比较,对草地土壤肥力的动态变化做一个快速的粗判断,以期为草地资源评价中判断土壤理化性质动态变化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于2012年7~8月牧草生长旺季对新疆的典型草地进行土壤采集,并用GPS定位。对于地上草本植物,选用100 m典型样线调查法,并在样线上设置1 m×1 m样方。所测土壤点的分布如图1所示(以1∶10 000 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地类型图”为依据,以 ArcGIS 9.2为平台制成样点图)。

测试土壤样点主要集中于新疆的西北部,少部分位于南疆昆仑山一带(阿勒泰地区11个点,塔城地区14个点、博乐地区7个点、伊犁地区9个点、克州9个点)。对剖面点地上部分的1 m×1 m样方拍照,并记录地上部分主要植被。地下部分按照宽度0.6 m、长度0.8 m、深度1.0 m挖取剖面,共挖取了50个剖面。同时,每个剖面进行分层取样,取样深度范围为0~30 cm,所得土壤样本共计200个。所取土壤样品经自然风干、研磨并通过2 mm孔筛,采用4分法取样装袋用于室内光谱测定。样方中的土壤样本信息见表1。

1.2 数据测定

光谱的测定分为野外测定和室内测定两种。通常室外测定容易受到天气及其他地物的干扰,得到的数据精确度不高。相比较而言,室内测定干扰因素少,几何条件也较易人为控制,得到的数据准确度高,运用也较为广泛。本试验选择的是光谱的室内测定。为避免阳光等人为因素对光谱测定的干扰,选择在暗室进行,测量人员尽量穿深色衣物将人为干扰因素降到最低。仪器室内几何条件设定为:光源入射角15°,探头距离30 cm,光源距离80 cm。将处理好的样品放入直径为22 cm,深度为3.5 cm的塑料小盘中,用直尺将土壤表面刮平,进行光谱测量。本试验按照以下规范[12]测量,每个土壤样点测10条曲线,每测10~20 min进行一次白板校正。

本试验的仪器采用美国SVC-HR768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光谱测量范围:350~2 500 nm,通道数768(光谱带宽350~1 000 nm 范围内≤3.5 nm;1 000~1 500 nm和1 000~2 100 nm 范围≤16 nm,最小积分时间1 ms),4°视场角探头和50 W标准光源。测量方式为手持;附带SVC-HR768光谱降噪软件,可对350~2 500 nm范围内采集的光谱数据进行集中的噪声干扰降噪处理。然后再用9点加权移动平均法对原始光谱曲线进一步去噪声处理。

1.3 数据处理

光谱的数据处理方法较多,土壤光谱数据通常是运用微分和倒数等数学方法进行建模。矿物高光谱分析中的包络线消除法也被广泛运用到土壤理化参数的提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图2为去包络线示意图[13,14]。运用ENVI软件中自带的处理高光谱数据模块,它可以有效地突出光谱曲线吸收和反射特征,并将其归一到一个一致的光谱背景上,有利于和其他光谱曲线进行特征数值比较,从而提取特征波段进行分类识别,并且能消除土壤中其他物质的噪声干扰,在土壤的有机质预测中运用十分广泛。土壤经过去包络线处理后,提取以下几个特征值:①吸收深度,在归一化的曲线的吸收谷中,即1-最小反射率的归一化值;②吸收位置,在包络线去除归一化的曲线的吸收谷中,反射率最小的波长;③吸收峰总面积,定义为吸收峰面积之和[15]。

植被覆盖度的计算是根据1 m×1 m草地样方的照片,利用ENVI软件的监督分类功能,对不同草地类型下的土壤进行植被覆盖度计算。通过前人对土壤有机质近红外波段的范围,确定有机质含量与草地覆盖度之间的相关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土壤下的植被覆盖度变化

图3是8种草地样方与对应的土壤之间的植被覆盖度关系图。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从土壤肥力的高低来看,盐土的有机质含量最低,图3中盐土上的植被覆盖度也是最低的。图3中草毡土的植被覆盖度最高,其具体的有机质含量还需下一步对其光谱数据进一步处理来得出。其他类型土壤的覆盖度高低从图3上看依次是灰褐土、黑毡土、黑钙土、灰棕漠土、棕漠土、棕钙土;由于取土的过程是分层取样,按照0~5 cm、5~10 cm、10~20 cm、20~30 cm总共取了4个层次的土壤,为了更加明确每层土壤中光谱特征参量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将上述土壤按照植被覆盖度的50%为界限进行分组。总共分为两组,植被覆盖度大于50%的高覆盖度组和植被覆盖度小于50%的低覆盖度组。

2.2 不同覆盖度下的土壤包络线消除处理

2.2.1 高植被覆盖度下的土壤包络线消除 图4是高覆盖度的0~5 cm包络线消除处理。图4a是350~2 500 nm全波段下的土壤光谱包络线消除图。根据刘焕军等[16]对东北黑土的有机质预测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有机质对近红外波段的吸收区域的范围为545~1 250 nm,包络线消除的图像上会出现明显的吸收谷现象。包络线消除后反射率的最大归一化值(等于1)。根据对半干旱区的新疆草地土壤实测后对其包络线消除,发现在与前人提到的有机质的近红外波段有重合外,起始波段发生了前移。为了使图像看得更加清晰,将有机质的近红外波段提出来单看就是图4b。从归一化曲线的走势来看,4种土壤的曲线走势大致相似,只是在曲线的弧度和波段范围以及吸收深度上出现差别。

这可能与土壤颜色的深浅有关,土壤之所以会有颜色深浅的不同,主要还是因为其中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对于半干旱的新疆来说土壤颜色大都以暗色为主,由于气候和地理位置等主要因素形成了具有典型特点的半干旱区土壤。对于其他层次的土壤也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光谱包络线消除。根据前文提到的光谱特征参数,对相应的参数按照数学方法进行提取。将归一化总面积定义为S,,i=350 nm,…,1 000 nm;此处di为吸收深度,Δλ为波长的增量。通过对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近红外波段的吸收面积,来比较不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低。

2.2.2 低覆盖度下的土壤光谱包络线消除处理 图5是植被覆盖度小于50%的0~5 cm的包络线消除处理,对于其他层的土壤处理也按照此进行。图5a展示的是350~2 500 nm全波段的包络线消除图。同样,按照前人提到的有机质近红外波段进行截取,将所测土壤的有机质近红外波段范围扩大,如图5b所示。与高覆盖度的图4b相比,归一化后,光谱曲线在走势和弧度上出现了明显差别。在图5b中,各土壤之间的曲线走势出现了交叉和部分重叠,而图4b各曲线走势较规律。

2.3 不同类型土壤光谱特征参数比较

利用数学统计方法将4种高覆盖度土壤各个光谱特征参数的值算出,结果(表2)表明,吸收峰面积最大的是黑钙土,最小的是灰褐土。4种土壤的有机质近红外波段位置是依次递增的。吸收深度的变化不是很规律。吸收峰面积最大的黑钙土的各个土层的吸收深度大小依次是0~5 cm、5~10 cm、20~30 cm、10~20 cm。各个土层的吸收峰面积大小依次是0~5 cm、5~10 cm、10~20 cm、20~30 cm。吸收峰面积最小的灰褐土的各个土层吸收深度是5~10 cm土层最大,20~30 cm土层次之,5~10 cm土层和10~20 cm土层较小。

表3是4种植被覆盖度低的土壤的光谱特征参数。从表4可以得出,在0~5 cm的土层中,吸收深度最小的是棕漠土,最大的是棕钙土,吸收峰面积最大的是棕钙土;5~10 cm的土层中,吸收深度最大的是棕钙土,最小的是棕漠土,吸收峰面积最大的是棕钙土;10~20 cm的土层中吸收深度最大的是棕钙土,最小的是盐土,吸收峰面积最大的是棕钙土; 20~30 cm的土层中,吸收深度最大的是棕钙土,吸收峰面积最大的是棕钙土。

4种土壤的特征波段范围是依次递增的。棕钙土的各个土层吸收深度的大小依次是10~20 cm、5~10 cm、20~30 cm、0~5 cm;各个土层吸收峰面积大小依次是10~20 cm、20~30 cm、5~10 cm、0~5 cm。吸收峰面积最小的盐土各个土层之间的吸收深度大小依次是0~5 cm、5~10 cm、10~20 cm、20~30 cm;吸收峰面积大小依次是0~5 cm、5~10 cm、10~20 cm、20~30 cm。

2.4 吸收峰面积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以表2和表3中的光谱特征参数吸收峰面积为自变量,建立植被覆盖度和土壤有机质积分面积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所得方程如表4所示。从表4中数据关系可以看出,表层0~5 cm土壤吸收峰面积和植被覆盖度呈显著相关。

3 讨论

通过对土壤光谱特证参数的提取,并对有机质含量不同的土壤进行了光谱特征参数比较。结果表明吸收峰面积可以用来表示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印证了谢伯承等[9]建立的吸收峰面积与有机质含量的线性相关性。对不同土壤之间的吸收深度比较发现,同一种土壤的吸收深度变化差异不大。植物是土壤理化特征的指示物,对于草地土壤而言草地资源的优良与否,植被覆盖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其指示的晴雨表,具体到主要影响因素,关键还是土壤中有机质积累量的动态变化。

本研究在前人光谱研究土壤的基础上,对以上两组不同植被覆盖度的土壤进行了光谱数据包络线消除,得到了不同土层深度下土壤中有机质在近红外波段下的光谱特征值。基于每种土壤下对应的植被覆盖度,将特征参数与植被覆盖度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①包络线消除后所得到的特征参数中,吸收峰面积可以用来描述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上述8种土壤中,吸收峰面积最大的是黑钙土,吸收峰面积最小的土壤因土层的厚度不同而有所差异。②包络线消除的相关系数在0.6以上的新疆草地土壤的有机质吸收位置(380~490 nm)与东北黑土光谱特征研究[16-18]的包络线消除出现的位置(545~1 250 nm)相比,发生了前移现象。③土层的深度对有机质含量的高低也有一定的影响,从模拟方程来看,表层土壤的吸收峰面积和植被覆盖度的相关性较显著。随者土壤深度的加深,显著性降低。

该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光谱特征参数中的吸收峰面积和植被覆盖度来评价不同土壤肥力的高低是可行的,尤其是草地表层土壤肥力的高低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相关性较显著。为了提高本试验的精度和稳定性,对于样本的容量还需进一步扩大。

参考文献:

[1] 干友民,李志丹,泽 柏,等.川西北亚高山草地不同退化梯度草地土壤养分变化[J].草业学报,2005,14(2):38-42.

[2] 周 莉,李保国,周广胜.土壤有机碳的主导影响因子及其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99-105.

[3] 张凤荣.土壤地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4] 范燕敏,武红旗,靳瑰丽.新疆草地类型高光谱特征分析[J].草业科学,2006,23(6):15-18.

[5] 钱育蓉,于 炯,贾振红,等.新疆典型荒漠草地的高光谱特征提取和分析研究[J].草业学报,2013,22(1):157-166.

[6] BEN-DOR E, BANIN A. Near infrared analysis(NIRA) as a rapid method to simultaneously evaluate,several soil properties[J]. Soil Sci Soc Am J, 1995, 59:364-372.

[7] SWAIN P H, DAVIS S M. Remote Sensing:The Quantitative Approach[M]. New York: 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Book Company,1978.

[8] 徐彬彬.土壤剖面的反射光谱研究[J].土壤,2000(6):281-287.

[9] 谢伯承,薛绪掌,刘伟东,等.基于包络线法对土壤光谱特征的提取及分析[J].土壤学报,2005,42(1):171-175.

[10] 杨 峰,李建龙,杨文钰.基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的荒漠草地覆盖度估测[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7):243-247.

[11] 王 成,赵春江,乔小军,等.番茄营养元素供应的光谱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2):343-346.

[12] 张 丽,武红旗,蒋平安,等.北疆典型土壤反射光谱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13,27(1):273-276.

[13] VAN DER MEER F. Analysis of spectral absorption features in hyperspectral image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2004,5(1):55-68.

[14] 樊 磊,赵文吉,宫兆宁,等.基于包络线消除法的岩石光谱对应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42(2):575-582.

[15] 张雪红,刘绍民,何蓓蓓,等.基于包络线消除法的油菜氮素营养高光谱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151-155.

[16] 刘焕军,宇万太,张新乐,等.黑土反射光谱特征影响因素分析[J].光谱与光谱学分析,2009,29(11):3019-3022.

[17] 孙建英,李民赞,唐 宁,等.东北黑土的光谱特性及其与土壤参数的相关性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27(8):1502-1505.

篇2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

作为我国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职业技术学院担负着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大量有用的人才的重任,而做好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是保证职业技术学院能够正常运行,正常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因此做好行政管理,是职业技术学院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职业技术学院和大学最重要的一点区别就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教学方面,侧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总体来说,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方式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方式。大多数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都会与一个或多个企业合作,建立紧密的联系,或者是在校园内建立各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这两点特征是一般大学所不具备的,也正是因为这两点特征,造成了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的特殊性。因此要做好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就不能以一般大学的行政管理方式来进行,要充分考虑职业技术学院的特殊性,结合实际情况,调整行政管理策略,做出有利于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行政管理方针。由于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因此要做好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要重点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1)指导学科专业发展,要兼行业特点和学院利益。(2)对实训基地的管理,要结合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两个方面,即要达到培养学生的教学目标,又要兼顾经济效益。

二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组织

想要做好行政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面对职业技术学院复杂的教学工作,缺少完善的行政管理组织结构,可以想象行政管理工作将难以进行。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组织,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比如设置相关机构、规划职能范围、责权关系等等。完善的行政管理组织能够让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更加条理清晰,可以明确的安排各项行政管理工作,做到岗位任务划分明确,责任到人,彻底落实各项行政管理任务。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组织,有利于职业技术学院科学合理的行政命令,进行行政管理,使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充分的发挥出管理功能,促进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如果缺乏结构完善的行政管理组织,那么学院下达的各项行政命令就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无人执行、行政任务不切合实际等等,进而影响到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任务,给学院的教学工作带来消极影响,甚至是动摇学院存在的根本。由此可见,想要做好行政管理工作,职业技术学院必须以自身为载体,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组织,针对学院的各项日常工作以及学院体系的正常运行,进行行政管理,促进职业技术学院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学院教学工作、实训基地与企业之间的和谐发展和共同提高做出重要的保障。

三规范行政制度

效率一直是困扰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行政管理工作一大重要难题,因此为了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就需要建立规范的行政制度,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促进行政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能够高效率的完成各项行政工作,成为推动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要在职业技术学院中建立规范的行政制度,以便进行行政管理,就不能脱离实际,首先要将职业技术学院的特殊环境结合起来,所谓的特殊环境,既包括职业技术学院与一般大学相比在教学制度、体系和目标等方面的特殊性,也包括各个职业技术学院之间的不同点,只有在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办学情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行政制度,才是符合学院要求,能够积极促进学院发展的先进制度,也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的行政制度才能够达到规范化、系统化以及完整性的要求,保证依据这一制度体系能开展的行政管理工作能够职业技术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以及各个部门,都能够有依有据的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以制度管理职业技术学员的和管事,避免个人主观意志对学院运营的影响,保证学院的管理制度公开、公正,从而使职业技术学院可以稳定且可持续的发展运营下去。由于职业技术学院具有与一般大学截然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建立规范的行政制度体系时,也需要注意侧重点,不可以按照大众化的思维来制定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制度。首先,在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规范行政制度,需要听取来自行政人员的反馈意见并给予高度重视,参考行政人员在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反馈意见,对行政制度体系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从而使学院的行政管理制度能免一直保持先进性,对学院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在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规范化的行政制度体系,自然少不了来自教学方面的影响因素,因此在建立和规范行政制度时,就要充分考虑各学学科专业的指导委员会、实训基地以及行业专家等对学院行政管理的影响,对于这些方面的资深教职人员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并且在日常的行政管理过程中,也要听取采纳这些人的意见,以便更好的完成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

四打造一支具有高职业素养的高效行政队伍

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是影响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工作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打造一支具有高职业素养、高行动效率的行政队伍是必不可少的。而要建设这样一支高职业素养的高效行政队伍,需要充分考虑三个重点内容:(1)成立一支完整、专职的行政队伍。在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行政管理工作,仅仅靠一个人或几个人是无法完成的。因此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学院的全体师生,因此行政管理任务极重,同时行政管理事务一般较为琐碎,因此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除此之外,各个行政管理岗位配置充足的行政管理职工,保证每个行政岗位都有专人负责,确保行政队伍的完整性,从而保证学院行政管理制度的正常运行以及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工作水平的另一重要因素。为了更好的建设行政管理队伍,对现有的行政管理人员要进行专业培养,提高其综合职业素养。此外还要引进和吸收拥有先进行政管理理念和技能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行政管理队伍之中,壮大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队伍。(3)建立完整、系统且合理的行政考核方法。在现行的职业技术学院行政管理方式中,由于无法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做出有效的量化考核,这就导致行政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监督以及奖罚制度,导致行政管理人员缺乏积极性,工作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服务态度、思想道德等多个方面做出考核,以科学的评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和成果,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以激励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发展。

五顺应时展实现办公信息化

办公信息化是时展的大方向,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早日实现办公信息化。实现办公信息化,需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要从硬件设施着手,改善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公条件,包括配备计算机网络系统、打印机、电脑设备等硬件设施,这些是实现办公信息化的基础,是必要条件。其次,要加强软件方面的建设。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及各种管理软件,使学院行政管理的办公方式更加灵活,效率也更高。特别是对办公自动化这一概念的推行,即能快速提升行政管理效率,还能节省行政管理的成本以及资源,为学院师生提供更方便的服务。

六结束语

职业技术学院的行政管理工作是保证学院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持力量,也是学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对学院来说意义重大,不可盲目,需要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自身出发,建立起最为适合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行政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王静.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实施柔性管理的思考[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94-96.

[2]陈柏林.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111.

篇3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实施机制

教育行政担负着在宏观上配置教育资源的重任。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的实施机制有重要的意义。教育的主管部门和民族事务的主管部门是民族地区教育行政的主要负责部门,这里仅就二者的主要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等,探寻完善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的实施机制的对策。

一、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实施机制

(一)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实施机制的概念

“机制”英语为mechanism,意为“机器的构件及其运作”。有研究者认为,“机制”一词来源于希腊,原意是指机器、机械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机制”有三层含义:一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二是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三是指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根据“机制”一词最原初的意义引申,笔者认为在行政管理学的范畴里,“机制”可以理解为管理的组织机构与其运作规范的总和。所谓“运行机制”、“实施机制”与“机制”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因此,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实施机制就是民族地区教育行政管理组织机构与其运作规范的总和。

教育事业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多个行政系统都参与了教育事业的管理。1992年10月,国家教委、国家民委印发的《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民族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民族教育”的语义常常统括了少数民族教育和民族地区教育。事实上民族地区教育包含了大部分的少数民族教育。因此,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实施机制的主要部分是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系统和民族事务主管部门的组织系统与其运作规范的总和。

(二)两个行政系统在民族地区教育方面的主要职责

1 教育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教育部是主管教育事业和语言文字工作的国务院组成部门,教育事业自然包括民族地区的教育,但教育部主要职责中仍然特别地标示了对民族地区教育的管理。教育部主要职责的第六条是“统筹和指导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协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援助”,并设置了“民族教育司”(一度为“民族地区教育司”)专司其职。省(区、市)和市(州、盟)的教育主管部门,也有类似的职责规定和民族教育处(科)的设置。这些专司其职的司、处、科构成了教育主管部门系统内民族地区教育实施机制的特殊保障部分。

2 民族事务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国务院对国家民委总的工作职责的规定是:“国家民委承担着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努力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科技等事业的发展,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任务。”其中第十条规定:“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总体规划指导下,研究民族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民族教育中的特殊困难,配合教育主管部门承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援助和国家民族教育扶持的有关事宜。”省级及其以下各级民族事务主管部门,也有类似的职责规定。

从上述的机构设置和职责规定,可见在民族地区教育管理中,教育的主管部门负有主导的责任,而民族事务主管部门则负有配合的职责。

(三)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实施机制的特点

1 组织机构设置与非民族地区相同

民族地区教育主管部门机构设置及其职能与非民族地区基本相同。例如,对应教育行政的主要工作领域,各自治区教育厅设有负责教育人事、教育督导、教育评价、教育事业财务等工作的处室;对应教育业务行政的主要工作,设有负责基础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成人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等处室。这些行政管理机构与其运作规范的总和,构成了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实施机制的主要方面。

我们将这些赋有具体管理职能的机构,称为教育的组织、实施管理机构。它们分别对各级各类的教育事业(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社会力量办学等)的组织和实施实行行政管理,提供一般的保障(教育人事、教育事业财务、教育规划等方面的管理服务)。

2 两个行政系统内部都有特殊保障机构

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均有主管民族地区教育的司、处、科等特殊保障机构,与教育一般保障管理机构的司、处、科并列。前者作为综合的管理部门,后者则是赋有具体的管理职能的部门。

从中央到地方的民族事务主管部门,都设置了赋有教育管理职能的司、处、科作为特殊的保障机构,具体地配合教育主管部门综合地管理全国或各自辖区内的民族地区教育事业。

这种设置的方式,说明中国政府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在主观愿望上是很好的组织设计,目的是通过“双重特殊保障”机制,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相关精神在民族地区教育领域真正落到实处。建国之后一段时期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超常规发展,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得到的种种实惠,在相当大程度上是这个机制成功运转的结果。

3 现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1)教育主管部门殊保障机制功能的模糊性。在这个机制中,综合的特殊保障机构与专业的组织、实施机构,在职能与管理对象方面是交叉的。专业的组织、实施机构的职能与管理对象是明确的。而综合的特殊保障机构的职能与管理对象是模糊的。在一些自治区对民族教育处职能的规定中,非专门的表述、不确切的字眼如“会同”、“协调制订”、“统筹规划并指导”、“参与指导”等比比皆是。对此类表述如没有具体实施细则或工作流程的规定,对其确切的职能、职责很难把握。一些自治区的教育厅甚至没有对民族教育处的职能作出明确的文字规定。这种情况显然已不能很好适应当前实行市场经济和管理法治化的要求。

(2)民委系统特殊保障机制功能的弱化倾向。赵丽华博士论述了自治区级民委职能的缺陷:“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其他职能机构在管理民族事务方面存在交叉、重叠的职能,具体表现在民族教育、民族文化、民族体育、民族经济等方面。因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与自治区政府的其他职能机构都是管理民族事务的职能机构。”其结果是“民族事务委员会的职能被分化、弱化”,“自治区人民政府因其具有的自治权而成为管理自治区民族事务的综合管理主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治区民委是小民委,自治区政府是一个大民委’……导致自治区民委只剩下‘宣传、教育、协调’的综合职能,并处于‘大到无所不管,小到无事可做’的窘况”。即便是综合性的职

能也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自治区民委与其所协调的职能部门是平级机构,同时,自治区民委已经停止实行委员制,因此,在实际行使协调职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阻力,影响其协调职能的充分发挥”。

这些论述是就整个自治区民委的职能而言的,自然包括了对教育方面的管理职能。这个分析有一定代表性,国内民族地区的一些研究者也持有类似的观点,其价值在于说明了一个普遍的事实。

二、完善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的实施机制的对策

完善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的实施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下面仅就这个机制的主要部分及其主要关系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理顺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教育管理职能

1 理顺两个行政系统管理职能的关系。如何谓之“顺”?根据国务院对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的职责规定,笔者认为,就大的方面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属于教育的组织、实施的行政管理机构,而民族事务主管部门属于教育的特殊保障机构。二者关系如下: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包括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在内的全国教育的行政管理。民族事务主管部门统一对民族地区教育在涉及民族问题方面的监督指导。就整个教育事业而言,这两个行政系统的管理是交叉的,即同一教育机构或同一教育活动,在不同的方面接受两个行政系统的领导或管理。但二者的分工有所侧重。前者管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教育方针的贯彻情况,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以及检查评估教育与教学的质量等;后者则关心民族政策的贯彻,提供或帮助解决教育的经费问题,以及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输送干部等。

以对民族学院(大学)的管理为例,民族学院的干部培训部分更多地应接受民族事务主管部门的指导,而它的学历教育的系(科)的专业业务工作就应更多地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民族事务主管部门更多地关心民族学院师生的待遇、民族政策的落实、为民族地区建设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服务的问题等,而教育主管部门则更多地关心其教育和教学质量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师的专业技术进修、职称的评定和晋升问题等。对民族地区普通中小学的管理亦同此理。民族事务主管部门更多地关心民族团结、师生待遇、地方对学校的支持等教育的外部关系问题,以及涉及到教学用语等一类特殊的问题;而教育主管部门则更多地过问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招生和考试的业务等。

以上分析的只是有关学校教育的情况,在教育事业的其他方面亦同此理。

因此,两个行政系统对民族地区教育的管理功能可以做这样大致的划分:民族事务主管部门主要起保证和监督作用,而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起组织和实施作用。前者对教育活动中是否落实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否采取了有利于少数民族的特殊措施等进行监督,并协调政府的其他职能部门和社会力量对教育予以支持,保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后者则主要保证教育方针与政策的贯彻,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使教育机构有效地运转和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

2 理顺教育主管部门内部的管理职能。在教育主管部门内部,“组织、实施管理机构”与“特殊保障机构”一般关系的原则,与上述两大行政系统之闻的关系原则基本一致,亦即按照“监督、保证”和“组织、实施”两类不同的功能做更细的分解。例如主管民族地区教育的司、处、科分别与管理高等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等职能的司、处、科,管理财务、规划、基本建设的司、处、科等并列。前者属于“综合部门”,它们在不同的层次和规模上对民族地区教育进行保证与监督,在某种程度上支配民族地区教育的专项经费、处理与民族有关的特殊问题;而后者则属于“职能部门”,它们在不同的层次和规模上进行着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对前者来说,因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内设机构,它的监督和保证作用应该比外部的监督和保证作用更加专业、更加具体、更加及时。它不仅是对结果的监督,也可以是与职能部门的行政管理活动过程的同步的实时监督和保证。

(二)确保民族事务主管部门管理职能的到位

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管理责任是不言而喻的。在实践中,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民族事务主管部门的教育管理职能是否真正到位。

1 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

(1)处理好主导与配合的关系。政府的管理对象――国家和社会,是以整体的形态存在的。为了管理上的方便,人们依据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区分为不同的领域(如分为不同的行业或产业),相应地建立了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管理。这些领域,就其主体或核心的部分而言是明确而清晰的,但边沿地带却是交叉的。相应地政府的各个部门就其核心的职责或职权来说是清晰明确的,但不同的部门的职能边界之间也是交叉或模糊的。只能尽量地使之清晰明确,绝对的清晰或明确是永远办不到的。即使人为地加以法定,也很难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因为世界是发展的,社会的实践永远走在法律法规的前面。政府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存在某种程度的交叉、一个领域的行政管理涉及到不同的政府部门等情形不可避免,也是正常的和必要的,舍此政府就不可能对国家和社会实施有效的管理。此外,政府除了设置针对特定的行业或产业的专门部门外,还设置了一些不针对特定的行业或产业的综合部门。这类综合部门主管某一项事业,这些事业虽然构成了特定的管理领域,但并非与特定的行业或产业相联系,民委行政系统就是这样一个综合部门。民族事务并不与特定的行业或产业相联系,甚至不与特定的区域相联系(非民族地区同样存在民族事务的管理)。教育主管部门与民委行政系统都是政府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在各自主管的领域居主导的地位,在其非主管的领域则居于配合的地位。就民族地区教育管理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居于主导的地位,而民委的行政系统居于配合的地位。配合管理也是一种职权,也必须工作到位。

(2)完整地看待管理权的概念。政府是一个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所谓“完整”,根据管理的封闭原理,指任一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自如地吸收、加工和作功。相应地一个管理系统可以分解为指挥中心、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和反馈机构等。政府的有关部门除了按照管理对象而设置之外,还可以按照管理回路中的功能区分来划分。这在广义的政府领域中表现得最为清晰,如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我国的人大、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职能划分亦属此列。在狭义的政府领域中,部门的职责也有按管理功能划分的情况,典型的如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统计部门等,均不针对特定的具体的行业或产业。所以并非只有指挥、执行或直接经营等才是行政管理。必须树立起这样的观念:要保证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的有效运转,所有这些行政管理职能都是必需的。不能把行使指挥、执行、直接的经营等职能视为有实

权,而将行使其他的职能视为无实权、虚软。一般说来专门的部门多行使指挥、执行、直接的经营等职能,而综合的部门多行使决策、协调、支持、配合、保证、咨询、教育等职能。

有论者撰文指出:“民委是干什么的?只是‘配合’、‘参与’、‘协助’吗?在法制社会里,如果继续下去的话,民委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民委工作虽然参与面很大,但权力非常有限,从目前情况来看作用也非常有限。尤其在民族自治地方,由于政府本身充当了‘大民委’的角色,因而作为政府一个部门的民委处于‘配合’、‘参与’、‘协调’的职能要求,只能在‘虚’而‘杂’的工作环境当中徘徊。”这种观点目前有相当的代表性,是没有完整地看待管理权的典型表现。我们认为,民委的教育管理职能总是处于配合、支持、监督地位,是完全符合管理原理的。同理也可以推及民委的其他管理职能(如经济管理职能、文化管理职能等)。如果对诸多领域的行政管理,民委都要行使全面的管理权,则民委将会成为“准国务院”、“准省(自治区)政府”等,从而使中国政府体系二元化。这从根本上不符合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会造成行政管理方面更大的混乱。

2 转变组织职能

(1)实现民委教育行政管理的职能化。民委系统在教育行政管理领域的职能是支持、监督、配合、反馈等。所谓职能化,就是这些职能不能停留在一种“权力宣言”的形式,应当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加以明确,授予行政权力,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法律责任等等。相关的法规必须有实施细则,具有可操作性,并形成一定的工作流程。对民族地区教育的管理,许多民族地区的民委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如对少数民族适龄儿童的升学率、辍学率的关注,对民族学校建设的关注等。这些关注通过调查研究、信息反馈、支持配合、批评督促、提出意见建议等方式,达到管理的目的。只是还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工作流程,没有完全实现行政管理的职能化。

(2)通过行政执法责任制实现职能化。支持、监督、配合、反馈、教育、宣传等行政管理职能同样需要依法而行,其法律责任同样可以分解到各级民委的组织机构和各个工作岗位,以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方式实现职能化。不同的法律其效力不同,不同法律地位的行为主体其职能作用也各有特点。以监督职能为例,有社会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等。民委的监督作为行政监督,在政府内部进行沟通,具有渠道畅通、便捷、信息失真小等特点,具有其他形式的监督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民委的监督从民族政策的角度进行,具有民族事务、民族政策方面的专业性,具有其自身特定的优势。作为民族问题,民委本身可以在民族法规方面实施行政执法。通过建立和完善民委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并切实地实行,许多教育方面的问题可以及时被发现并得到解决。

3 变革组织机构

建议恢复自治区级民委的委员制。国家民委目前实行委员制,除专职委员外还有兼职委员单位,包括了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事部等20多个部门。国务院对各兼职委员单位规定有明确具体的职责,各兼职委员单位指派专人作为兼职委员。自治区级的民委宜建立与国家民委相应的组织制度安排。这个建议是根据管理学的原理、结合地方民委组织机构的工作特点提出的。

以决策的方式区分,领导体制有两种形式:委员制与一长制。两种体制的特点不同,不同的组织机构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领导体制。

委员制是集体领导制。它的特点是通过会议来进行决策,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没有决策权,许多事情要开会才能作出决定。一长制的特点是责任制和内行领导。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一长制的优点是权力集中,责任分明,行动迅速,效率较高,强调责任制和内行领导。缺点是个人的智慧才能和经验毕竟有限,考虑问题难免不周,如果主要决策人选择不当,就有可能导致,贻误工作。委员制的优点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考虑问题比较周详,可避免个人专权;缺点是权力分散,责任不明,行动迟缓,效率较低,有时因意见分歧,往往使问题一拖再拖,贻误工作。

什么情况下实行一长制?行政性的、事务性的、执行性的、技术性的、纪律性的、需要速决的一类事务的处理,宜采用一长制,当机立断。什么情况下实行委员制?凡是方针政策、长远规划性的、立法性的、顾问性的、咨询性的、协调性的、学术性的、需要深入探讨的一类事务的处理,宜采用委员制,慎重从事。

篇4

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之后,逐步表现出了与国家发展路径整体上的相协调、部分中存矛盾的稳定形态。在这种态势下,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公共生活等方面均得到一定的发展。

一、公共行政管理特点

(一)公共行政管理具有全面性

所谓的全面性是指它在国家资源调配与事务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掌控权。公共行政管理对国家资源的调配不仅是指物质资源的调配,同时也包括对精神层面的人力或思维资源的调配,而这两种调配形式几乎将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它的全面性的特点得到了体现。

(二)公共行政管理具有公平性

公平公正是我国政府推崇的治国原则,而实际上公平性也在我国政府机构的工作中得到了体现,对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中的人群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尽管公共行政管理的公平性受到公共行政单位和相关法律条文的约束,但是恰恰因为这一点,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公平性处在科学的领导与合理的约束范围中,所以受权势的影响较小,公平性受到保护。

(三)公共行政管理具有强制性

强制性是我国政府部门依法实施监管手段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是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特点。就公共行政管理的监管对象而言,政府部门所监管的对象都要受到法律法规的制约,并且这种制约是强制性的,如果没有得到执行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就公共行政管理的监管制度来看,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在内容方面落实了强制性的基本原则;而从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的建设方面来看,资源调配与人员调控都强化了强制性的原则。

(四)公共行政管理具有宏观性宏观性

就是不仅要考虑局部,更要考虑全局。政府作为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机构,对宏观性这一特点的表现比较明显,政策扶持和制度管理等都属于公共行政宏观性管理。在这些工作中,政府不仅要研究历史文献资料,而且还要对现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从中找出问题,最后再从宏观性的角度制定解决对策并付诸实施。

二、公共行政管理发展情况分析

(一)政企信息交互明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行,社会各层面间的相互合作力度逐步加强使得当今社会对于政企结合的现象也逐渐趋于增多。这也就意味着政府机构的发展情况,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后期发展,而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同样会作用于政府后阶段的整体变化。政企信息交互明显,使得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的落实受到了一定的波动。一方面企业的资源配置和资金支持对政府的宏观发展提供了契机和帮助;另一方面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发展现状,会直接影响到市场秩序的稳定性BW终作用于政府部门的发展和规划。

(二)公共行政管理步及面广

公共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部门处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活动,因此往往会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在这样的基础下,公共行政管理并不只是单一的理论知识的运行,而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汇总和革新。由于公共行政管理的涉及面较为广泛,这使得公共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难度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也成为了社会市场秩序能否稳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社会的平稳发展与否有着密切联系。

(三)物质和精神一同发展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不再是单一的物质世界肚会各界人士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远远高于对物质生活质量的追求而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样顺应这项基本原则。根据现阶段的社会发展情况,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事物的处理和完善更主要的是加强了精神内涵的培养和凝练。在这一社会基础上物质和精神一同发展。其中人文主义精神作为重要的精神内涵,已经得到了公共行政管理行业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三、现阶段公共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行政管理工作中新理念与传统观念同时存在

新观念与管理工作之间还需要有一个过渡期。就现状而言,新观念的应用还不够深入,而与此相反的是,传统的管理观念在政府管理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在法律、规章制度等的操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这种新旧交杂的情况下,政府的角色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它仍然是行政命令发出的主体,是权力的中心。以招商引资为例,企业的招商引资仍然需要政府发挥牵头的作用,而投资者也对政府所引导的投资项目比较放心。这就说明,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工作中,传统观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新的管理模式与方法需要建立起来。

(二)服务行政与命令行政并存

命令行政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而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行政管理就面临着从命令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的问题。然而现实情况是,服务行政尚处于建设当中,而命令行政也同时存在于政府行政管理中,形式简单、只体现长官的意志。从历史经验教训来看,计划经济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作为它的产物的命令行政也没有理由在新的发展时期继续推行。但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公共行政管理虽然克服了一定的命令性管理,但是命令行政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具有一定的存在基础:一方面,上级政府给下级政府设定管理目标,下达管理任务,对没有完成任务的政府官员给予免职处理等,使得命令行政具有了执行的动力。

(三)制度行政和非制度行政同时存在

我国建国初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尚没有完善,并且旧中国所遗留下来的专制传统比较多,作为依法治国的实现形式,制度行政在我国政府管理中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不断改进的过程。但是就其实际的实施效果来看,法制缺失的情况仍然存在,特别是在经济领域,法制的建设总是落后一步。所以,当前的形势是制度行政缺乏有力的制度支持,比如在行政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方面,就没有一个具体的制度作为保障,而只具有笼统的规定。在这种制度缺失的情况下,非制度行政就有了生长的土壤,在公共行政管理工作中发生作用。

四、公共行政管理的创新对策

(一)转变行政管理观念,建设服务型政府

在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政府的角色应该从以前的权力主体转变成服务者,在市场活动中发挥引导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要成全企业的独立的经济权力主体地位,并且让社会权力回归社会。我国企业一贯对政府的依赖性比较强,特别是国有企业,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等几乎都由政府包揽,而如果这种情况还不改变,那么企业就无法成为独立的经济权力主体。企业没有掌握经济权,就无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长期生存。对此,作为公共行政管理机构,政府部门要转变行政管理观念,以服务于企业建设代替主导企业建设,不干预企业的经营与规划。除此之外,让社会权力回归社会也是创新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公共行政管理的对象是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而当今的情况是社会团体、社会组织逐渐增多,并且在公共事务的处理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对此,政府应该顺应这一发展形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的发展,改变包揽一切的做法,改为让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等在社会公共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通过这种方式,使社会权力终究回归到社会中。

(二)创新行政制度

行政制度是公共行政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要想创新公共行政管理,就要从创新行政制度开始。首先,建立听证制度。听证制度在一些地方政府机构中已经建立起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就更加说明它的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通过听证制度,人民群众能够对公共行政管理工作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建议,而政府部门也能够从中找到工作的不足之处。其次,建立公共质询制度。公共质询制度是建立在公民有知情权的基础之上的,为了提高行政的透明度,政府就要对公民及社会组织等就行政管理问题做详细的解释,使公民和社会组织等对公共行政管理具有充分的了解。最后,建立行政公决制度。行政公决制度是实现行政民主化的重要形式,确切地说是发展直接民主的方式。因为它是通过公民直接参与行政的方式来达到目的。行政公决制度在我国的实施尚处于探索阶段,笔者认为,这一制度建设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

(三)利用电视网络等新媒体来实施监督

新媒体作为新晋的监督机构,凭借其明显的透明性和广泛性而对公共行政管理工作的落实起到重要的监督和管理的直接作用。而创新公共行政管理不仅仅是要使用新媒体,同时还要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这种媒体监督的方式。首先,新媒体的不透明现象要得到整治,只有这样,监督才有意义,新媒体才能够发挥实际的监督作用。其次,与新媒体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应该建立起来,填补法律空缺,让新媒体监督具有法律作支撑,而能够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最后,新媒体也要努力完善自身的内部机制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新媒体在监督公共行政管理上的能力。

(四)提高办事效率

我国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着办事效率低的情况,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在创新公共行政管理的方法上,必须针对这一点做出改进,而改进工作要以提高办事效率为核心,以“精兵简政”作为改革的实施方向。对此“,一站式”办公“、现场办公”等新的制度就可以在其中得到应用。以“一站式”办公为例,政府在办公过程中既控制了资源配置权,又控制了各种审批权,在这种办公模式下,于是资源配置与审批工作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完成,这就大大提高了行政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式要在政府职能彻底转变为服务型、引导型的情况下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五、结语

篇5

一、不同时期教育装备部门职能概况

1.完全计划经济时期

1958年,为改变教育底子薄,办学条件差的状况,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和商业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商业部门将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供应工作移交给教育部门,教育部首先成立“教育部教学仪器供应社”,各省市相应的成立教学仪器供应社、站。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省一级装备部门不能满足学校对教学仪器的需要,各省地市、县也随之成立教学仪器供应站。教学仪器供应社的主要职能定位为配备、供应教学仪器,其模式为教育行政部门划拨经费,教育部仪器供应社分配教学仪器,仪器供应社向学校调拨仪器。供应社供应仪器的对象,主要以中小学为主,部分省市承担高校的供配任务。在仪器配置较多之后,参与管理仪器。统购统销是仪器供应的主要特点,供应社不能自行采购仪器,其职能单纯而简单,概括为“统计、分配、调拨和管理”。当时,供应社与行政单位一样,所有经费来源由教育经费划拨,没有创收任务。在物质匮乏时期,仪器供应社尽管职能缺乏灵活性和独立性,但是适应了当时社会要求,满足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需要,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中介作用得到充分,支持了教育的发展。

2.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

改革开放后,电化教育和实验教学工作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各种全国性电化教育工作会议、实验教学工作会议频频召开,教育装备事业获得快速发展。普及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对教学仪器需求巨大,各种教学仪器校办工厂大量出现,仪器设备品种、数量也得到了丰富。为顺应加强仪器设备生产、管理与监督的要求,在机构设置上,教育部成立了生产供应管理局(后更名为条件装备司),各省市仪器供应社挂生产设备供应处牌子。教育装备部门承担着仪器质量检查、标准制定、价格审核、生产许可证发放、产品推销,新产品研制开发、中小学实验教学的管理、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此阶段奠定了教育装备部门“建、配、管、用”基本职能定位。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计划经济开始过渡到市场经济时期,且国家机构改革也逐步在推进,实现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分开,鼓励事业单位创收。教育装备部门既享受着向学校计划调拨行政权利,又可获得参与办企业、开公司的双重收益。改革开放至教育部条件装备司撤销之前,教育装备工作获得国家层面的行政政策的重点扶持,也享有计划调配权和全额财政拨款经费支持,也可参与近似垄断性质的生产和供应,因此教育装备事业业务范围获得拓展、工作职能明确而具体、经费来源充裕,整体而言,此阶段是教育装备工作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双重机会之下,教育装备工作内容能很好的贯彻执行自上而下的政策要求,能服务好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发展策略,也能满足学校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需要,但装备部门的工作内容有政策性、工作方式非独立性、工作职能阶段性的特点。

3.市场经济时期

市场经济的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是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公共财政制度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于是教学仪器计划调拨和盈利性的采买的模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教育装备部门失去了市场保障。1998年教育部将原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撤销,只在基教等司局里设置一个行政职能的教育技术装备处。原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中的教育技术装备处也随之撤销,只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教育技术装备部,从此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在国家行政管理层面也失去了部门和政策保障,步入自求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于是,各省市教育装备部门跟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探索着自己的发展道路。10多年来,各省市教育装备部门在抱怨、怀疑、犹豫和思考中不断地探索自己的发展。新一轮教育改革似乎为教育装备部门带来生机,从近几年来看,作为改善教育的办学条件,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装备工作,依然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能缺少的成分。在现有的教育制度和财政体制之下,仍然需要有单位来承担政府和学校之间的中介,也需要有部门来监管教育装备工作,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于前两个阶段,如何定位自己的职能,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教育装备部门必须尽早确立的内容。

二、影响教育装备部门职能定位的因素分析

1.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因素决定了教育装备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

教育装备部门是事业单位,为社会公益目的服务,为教育提供公共服务,没有行政机关固定的行政权力,也不是企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其职能受到举办主体在不同时期的政策发展的需要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从建国初装备部门的成立,到上世纪70年代末电化教学的兴起,再到80年代实验教学的开展,以及现在的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装备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一直都在随之而改变,教育政策层面的因素一直改变着教育装备的发展。

2.教育公共产品的财政制度,决定教育装备的分配模式

多年来,教育装备的业务范围一直围绕“物”展开,执行行政部门的政策意图以“物”作为媒介,实施计划、采买、配置、管理,这种公共产品的分配完全依靠政府的财政制度。教育装备部门主要的业务三种实施模式计划调拨、自行采买和政府采购,决定于不同时期的财政制度。

3.服务对象的需要是装备部门职能定位最稳定的决定因素

从教育装备职能历史概况来看,一直缺少独立性和主动性。在特定的时期这种职能形式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一旦失去政策层面的支持,就该审时度势,在可能的政策允许范围内,研究服务对象需要,把对象的需要作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装备部门直接的服务对象是学校,间接服务对象是行政主管部门。为直接对象服务,就是为间接对象服务,目标一致,方式不同。

4.装备部门自身的能力是职能定位的最直接影响因素

按照哲学观点,事物的发展总受到内因和外因影响,但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根本原因,内因第一,外因第二。自身能力包括人才、管理、决策、执行、审时度势、上下协调、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等等因素,这是一个既复杂也简单的问题。

三、新环境下教育装备部门职能定位

1.新形势下“建、配、管、用”定位不足的分析

教育装备无论是作为一个行业,还是作为一个专业方向,几十年来一直都有大众认可而固定的工作职能或工作范围,就是装备人耳熟能详的“建、配、管、用”,后来又加“研”、“评”、“考”、“培”等等用词。“建”就是建设,“配”就是配备或者配置,“管”就是管理、“用”就是使用。《汉语大词典》释义,“建设”指创建新事业或增加新设施;“配备”指调配、分配,“配置”指配备布置,在此“配备”比“配置”准确;“管理”就是料理、治理;“使用”就是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在现阶段分析“建、配、管、用”的职能,已经不太适应解决教育装备所处的困境和发展的需要。首先,承载主体不一致。“建、配、管、用”都是以物(教学仪器)作为对象,四个功能的主体并不都是教育装备部门,“建、配、管”是由教育装备部门承载,但“用”的主体是教师、是学生,装备部门的职能应是采取措施促使教师、学生使用,是属于管理的范畴,而非使用。主体不一致,造成概念的混淆和责任的扩大。其次,“建、配、管、用”以物作为对象,局限或者缩小了教育装备部门真正的服务对象,没有体现为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要求。教育装备部门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学校、间接服务对象是教育行政单位。第三,现阶段装备部门无法独立、主动地实施“建、配、管、用”所包含的职能。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由教育行政部门预算控制和政策导向,教育装备部门实际无法独立和主动实现“建和配”,只是承担完成任务的职能。“用”由于主体非教育装备部门,受到学校管理者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第四,新环境下其他应承担的职能要求,“建、配、管、用”未包含。教育装备部门作为行政单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中介,若以“物”(教学仪器)为媒介,需要有监督企业和指导学校配置的职能。

2.新环境下教育装备部门的职能定位

教育装备作为辅助行政、为教育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其职能范围有其特点和条件,需要围绕举办主体的政策和教育发展的整体方向,需要明确最直接的服务对象需求,调整和确定自身的职能范围。依据教育装备部门所处的位置和几十年的发展历程,笔者提出自己对教育装备部门职能的一些看法:

(1)协助规划

教育装备部门无论是作为公益类还是辅助行政类事业单位,都需要把行政部门作为服务对象,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全省或全市教育装备整体规划,提出教育财政经费在办学条件领域的分配方向和投入方向。因此装备部门需要统计所有教育部门的各种装备数据,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分析各区域装备的需求和发展趋势,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2)协助建配

教育装备的建设和配置,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教育装备部门协助完成的。办学条件标准是行政意志办学的规范,需要根据整体发展水平和学校的实际需求制定,直接体现为学校服务。协助建配包括制定符合全市或全省经济条件的办学条件标准,依据学校需求组织制定市场无法采买的教学资源,按照投入方向承担大宗设备的采买和配备。

(3)参与督导

教育装备工作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把教育装备工作纳入教育的整体环节,有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无论是从经费投入还是教育装备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来看,教育装备都对整个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教育督导不能缺少装备领域的行家,参与教育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参与督导有利于提高教育装备采购质量,有利于整体发展。因此装备部门需要加强教学仪器的质量监控,实时掌握学校办学条件,为参与督导提供数据支持。

(4)坚持管理

教育装备的管理内容非常丰富,管理工作是几十年来教育装备的主要业务工作之一,也是服务间接对象和直接对象有力手段。管理的内容包括资产管理、人员管理、使用管理、行业协会管理、新产品的技术鉴定等。资产管理是保证建配后的装备完整性、有效性和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人员管理是提高队伍业务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使用管理是采取措施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益等。

(5)组织研究

篇6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意义,不足之处,对策

  一直以来,财政工作都作为我国的首要工作来进行,上至政府首脑下至普通百姓都时时刻刻的在关注着我国财政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更是给财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现阶段我国财政国库支付问题更为显著,在加上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致使解决我国财政国库支付问题更是刻不容缓。

一、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会计核算的含义

  在新的经济市场环境之下,传统的财政国库支付手法以及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国家财政部的需求,为满足社会市场的需要,因此,必须对传统的财政国库支付手法以及制度进行改革,故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会计核算由此便产生了。它是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将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增加财政资金的使用透明度为目的进行的一种集中支付会计核算。它有效地打破了传统国库财政支付下会计核算的种种弊端,实现国库财政支付手段与制度的不断完善,该制度将为实现我过财政支付工作更好的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实行我国现行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会计集中核算不仅是我国财政管理制度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更是社会经济市场下,构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框架的必然趋势,对我国财政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是有效的遏制了贪污受贿、谋取私利等腐败现象,为实现国家内部廉政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是,加强了对财政工作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监督力度,规范了财政支付行为,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各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积极性;再次是,实现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信息化以及网络化,不仅有效的保证了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及时性,而且还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实现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性、简单性、方面性以及规范性;最后是,提高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为断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提供了基本保障。

三、我国现行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不足之处

  基于我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缓慢,现阶段,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探讨我国现行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不足之处。

1、 缺乏完善的财政支付系统,致使存在系统风险

财政支付系统是实现我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门户,现阶段,我国财政支付系统功能不完善,再加上所用网络系统滞后,致使银行支付系统中缺乏查阅功能、财政支付申请书泄密现象严重以及对账操作繁杂,错误率极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正常进行。

2、 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方法落后

在社会经济市场之下,我国财政部虽对传统的财政国库支付手法以及制度进行改革,但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方法仍处在传统阶段,传统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管理方法已不能够满足现行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需求,致使其出现了诸多的问题。

3、 会计核算单位预算工作缺乏整体性

目前,我国的会计核算中心所管单位的预算是独立的,而在进行会计核算预算的目标是各个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由于缺乏与其他单位部门的及时沟通以及交流,造成无法详细的掌握到其他部门的支出情况,继而,致使会计核算的预算与实际相差很大。

4、 支付凭证未纳入法规管理

支付凭证在法规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极其重要,它能够有效地使其在填制以及使用时趋于规范化以及合法化,目前,我国支付凭证主要包括财政直接支付凭证、银行支付申请划款凭证以及财政授权支付凭证等等,现阶段中,我国法规管理中的凭证管理仍处于空白期,使之不能够受到《支付结算办法》的管理,进而导致财政国库部门不能够全面的掌握到各银行所领取、已用、作废以及剩余凭证的数额,若是形成资金案件,势必会使国家财政资金遭受到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 完善我国现行的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对策

1、 运用网络手段,建立完善的财务支付系统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电子计算机更是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给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电子计算机势必会带动网络发展质的改变。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应将其运用于财务支付系统中,实现财务支付系统的信息化发展,以此,将大大的降低了系统风险。

2、 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实现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

国家财政部门应根据其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下会计集中核算的需求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其做出仔细的分析,大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以及能力,使之创新出适合现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管理方法。

3、 强化预算管理部门的预算管理力度,实现会计集中核算预算整体性

预算管理部门应根据以上所面临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探讨与分析,进而,实现国家财政各部门的整体合作与管理,为为快预算管理改革的步伐,推进部门预算的进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实现管理系统与预算执行系统的对接

根据财政资金管理的特点,以及财政部门资金管理与预算单位资金核算的内容和要求,建立管理系统与预算执行系统统一的数据接口。预算执行系统的指标、计划额度及支付信息通过数据接口,通过数据同步采集转入管理系统。预算单位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核算相关收入、支出事项,同时,进行预算执行进度分析。

5、 支付中心要进一步强化服务

  为加强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管理,提高报账效率,支付中心可制订报账指南等材料,让财务管理员能更好地了解报账要求,分清支出内容、准确填制支付申请,完善支出附件、规范报账手续,确保报账的一次通过率,同时中心要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支付效率,为单位提供快捷、方便的报帐服务;同时中心要增强服务意识,切实为单 位搞好服务,协助单位完善有关支出控制措施,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同时及时刷新有关报表,提供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为单位部门预算的有序执行提供便利。

四、 结语

我国现行的财政性资金缴库和拨付方式,是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的。在这种传统体制下形成的运作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对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行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总之,每一次的财政管理制度变革将都会对财政会计核算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财政制度的要求,结合财政部门自身的特点,不断的创新与完善,实现全面推进财政管理制度的改革,为我国财政管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财政制度每一次改革都会对预算单位产生一定的影响,预算单位要结合自身特点,根据财政制度要求,设置和选择适合自己的核算方式,使自己的核算符合国家颁布的财务和会计制度,符合财政制度改革要求,满足部门预、决算要求,满足单位内部管理的要求,要简洁明晰,充分体现财政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成林.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 (11)

[2] 王法慧. 刍议事业单位会计改革[J]. 中国商界(下半月), 2009, (11)

[3] 陆庆礼. 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魅力中国, 2009, (36)

篇7

【关键词】高中历史 比较教学 重要性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3.145

比较教学法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是指对于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不同时间与空间下复杂的思想、政治与文化以及历史过程的对比与分析,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让学生掌握历史的发展过程与历史的进步规律。本文就比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与说明。

一、比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历史学科的特点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必然要采用比较教学法。高中历史的学习内容较为繁重,内容较为冗杂,各个朝代的更替,每个朝代思想、政治与文化的交融,背诵记忆的内容较多,学生掌握起来的难度较大,且各个知识点之间容易混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带领学生走出学习高中历史的“误区”。比较教学法使教师巧妙地解决了学生在接受知识融合时混淆的问题,是学生走出“误区”的捷径,同时也是学生提高历史学习效率的关键。并且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教学法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高中历史的学习不应当再只是机械地记忆学习内容。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平时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传授的方法进行学习,提高历史文化意识,增强历史文化内涵。比较教学法的应用也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课本中的历史现象相互独立,对于教师来说,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引领学生对这些独立的历史现象进行串联,在头脑中进行相应的联系。但是比较教学法的应用,使教师对课堂丰富知识的串联成为可能,同时也能够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综合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另外,新课程改革后,高中历史教材的结构体系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历史教材由原来的通史体系转化成为了专题体系,历史教材的这种结构体系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并学习,也更加突显了比较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优越性。比较教学法为新课改以来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开启了新的路径,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成为带动高中学生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必备方法之一,近几年来,教师对于比较教学法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研究探讨并对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地应用。

二、比较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专题之间进行比较

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课本也有了相应的调整,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应当调整教学方法,汲取新的教学方式,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课程的重要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树立历史观,把握历史发展的进程,教师应当在学习完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建立专题学习的意识,通过专题比较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历史知识,掌握历史人物的历程,进而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有心灵上的感悟,从而达到历史学习的最终教育目标。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必修一课本内容的^程中,必修一的课文大部分主要讲解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外国的政治制度。学生在学习与记忆这些政治制度时容易混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这些政治制度,比如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的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以及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等。然后让学生对比这些历史学习的专题,自己查阅课本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列的专题进行填充与细化,进而掌握专题的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专题之间的比较可以让学生更加系统地接受知识,更加高效地记忆内容,更加灵活地运用历史史实,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双赢。

(二)不同地域或民族的相似历史事件之间的比较

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记忆内容较多,尤其遇到一些相似的历史事件时,学生很容易混淆记忆,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混乱,从而给历史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对待一些不同地域或民族的相似历史事件时,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建构清晰的知识体系,此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辅助学生最佳的教学方法就是比较教学法。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同样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从而进行变革的日本的“”与中国的“”时,学生对于“”与“”的社会背景、领导力量与国际环境容易混淆,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对日本与中国的主要项目列视并进行比较,为学生比较这些相似事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然后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对这些相似的历史事件的比较悟出道理,有所明智。

(三)纵向比较法

所谓的纵向比较法是对同一民族、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比较。通过纵向比较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地掌握某一国家与某一民族的历史知识,让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纵向比较,对历史事件有更深的感悟。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时,学生对于这种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的记忆比较困难,容易造成时期的混乱。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地方行政制度做一个简要的比较与归纳总结,让学生充分理清分封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制以及行省制的起源、实施背景以及它们对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要监督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这些比较的知识点,并从中有所收获。纵向比较法是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比较教学法之一,由于大部分的历史课文内容的学习都是按国家地点划分,因此,纵向比较法也是历史学习中应用次数最多的方法之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纵向比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高效记忆,提高历史学科学习的效率。

篇8

关键词:信息失真法律缺失民事赔偿

经济学新制度认为,检验一种制度的实施机制是否具有强制性,主要看违反制度为之所付出代价的高低。然而,现实状况令投资者沮丧。由于现行的会计准则缺乏相应的强力实施惩戒机制,其权威性必然受到挑战。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之所以层出不穷,从内因看是上市公司的利益驱动,从外因上看在于监管不正确,使得违规期望效益越高。违规期望收益高表现为,一方面违规成功后有巨大的物质回报成功募集到巨额资金等,另一方面违规行为被监管者发现的概率较小且违规行为被发现后承担损失也较小。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实施的法律环境存在如下缺陷: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到2003年1月9日,颁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虽有所改尽,可仍然规定只有在证券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遭受损失的投资者才可以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主体,人民法院才会立案。这种规定实际上不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进诚信制度的建设。在目前法规中,民事赔偿责任的执法力度不够。虽然最高法院2007年司法解释对于注册会计师失职为上市公司财报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明确要求注册会计师和上市公司一同作被告,应向受损投资者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现实中遇到该类案件,条文明明有规定,但许多法院或者不受理、或者虽然受理但不裁决,一直拖着。这使得被侵权者的积极性受到重大打击。结果是,司法解释效力大打折扣。迄今为止,行政制裁是我国监管层惩治虚假陈述所依赖的主要责任形式,但由于各监管主体对虚假陈述的歧义理解以及执行中存在交叉监管和真空监管,行政制裁的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对上市公司财务等造假,除了在发现后由交易所进行谴责、要求其改正外,证券监管部门也可运用的手段只有行政处罚。同时,公司造假一旦被发现,股价下跌又会使股东的利益在二级市场受损,而事后有关部门再对上市公司罚款,等于又罚了股东,而真正的始作俑者即应该受罚的是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这样,处罚的对象发生了根本的错位。综上所述,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已经作出了关于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的一些司法解释,如果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失实,只要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或者司法机关作出刑事判决之后,投资者即可上市公司。但是,此类案件难、审理难、执行难的特点,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提高违规者的违规成本和对违规行为查处的概率,尽快完善民事赔偿制度,加大违规惩处力度,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违规者的违规期望收益成为当务之急。郎咸平教授就认为,中国股市目前缺的就是法制化的游戏规则,更重要的是缺乏严刑峻法的机制。政府的功能就是保证中小股民达到挣钱的目的,因此政府的信用是维护股市成长的唯一关键,政府的一切施政措施应以此为根本,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是建立严刑峻法。

基于我国资本市场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法律意识、法律诉讼能力以及专业财务知识水平和专业判断能力的现实考虑,通过集团诉讼至少可以扩大诉讼标的,减少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从而维护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完善证券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建设与执行机制建设。法律手段与其他行政监管手段相比而言,其最大的优越性就体现在客观、公正、威慑性强,而且通常要比政府实施的行政监管成本低。我国现有法规中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案件的处理重行政处罚、轻民事法律调节的倾向,是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因此,当前应加大对违规者赔偿责任的追究力度,需要对民事赔偿机制作出详细规定。例如本文在对每年度上市公司年报公布的信息进行统计时发现,有为数不少的公司年报信息披露有误,在其后长短不等的时间后又更正公告,这其中虽不排除确实存在的一时疏忽,但也不排除故意的人为之作。笔者建议对二级市场虚假信息从日到更正日期间,对遗漏的信息从应该到实际期间,依据该信息做出合理的买卖决策导致损失的,应按照法律程序科学地评估投资者损失,确定相关责任人的赔偿比例,这样就可增加上市公司的违规成本,当然这还有赖于投资者财务素质的提高。加大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中有关个人的责任追究。虽然前述《证券法》对这些“始作俑者”规定了行政处分、经济赔偿和刑事责任,但是,由于这些法律规定不够明确和细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只受一点行政处罚,违规成本极其低廉。因此,目前可以借鉴英美等国的经验,细化会计信息披露违规案件中公司高管、公司财务主管、相关审计人员以及政府监管部门监管者各相关责任人的违规赔偿金额的确定方式和具体赔偿的支付方式。通过完备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一方面我们通过责令违规者赔偿受害者的损失可以有效地剥夺违规者通过违规行为所获得的非法利益,给违规者强行加上一种经济上的巨大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受害者进行一些补偿,以体现政府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公平目标。总之,本文从完善会计准则实施的环境方面对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政府权力部门应进一步明确监管目标,协调部门监管职责,特别是应加大对违规者的民事惩处力度。以达到有效地防止会计信息舞弊,从而达到降低经营者的投资风险,并保护投资者的目的,实现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研究报告.市场操纵行政法律责任构成要件比较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6年3月27日,深证综研字第0129号

[2]胡成.会计制度弹性:存在、影响及其优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篇9

一、开发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__开发区采取了扎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强化教育引导,落实工作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一是从区级机关和镇街、村(居)等三个层面,认真抓好中央惩防体系五年《工作规划》的宣传贯彻,指导各项具体工作。二是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赴监狱进行警示教育、集中观看反腐电教片、邀请__市纪委领导来区作廉政建设报告、进行专题宣讲、开展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党员干部强化党风廉政教育,切实增强各级党员干部树立既管好自己,又带好队伍的责任感。三是对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纳入到对全区各部门和镇、街基层党政综合考核体系之中。

(二)完善廉政制度,加强监督制约,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实效性。__开发区针对建设项目多、投资规模大、涉及人员广的特点,突出加强对关键领域、有权部门和镇(街)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在形式上,有效整合纪检、监察和审计等资源,注重从源头上抓好“事前、事中”防范,促进了各项工作公开、公平和透明。一是加大廉政制度创新和执行落实力度。从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制度的漏洞入手,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和监督措施,充分发挥制度的制约、警戒作用。在扎实抓好干部勤廉双述、民主评议、诫勉谈话、重大事项报告等有关制度执行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重点工程跟踪审计、拆迁补偿资金审核、学校重要事项公开等廉政制度建设,设置了坚固的防腐“高压线”。二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突出加强对人、财、物、事的有效监管,坚持日常监督和重要时期监督相结合,重点强化节日期间和干部调整等时期的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易发腐败环节的监督检查;扎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清查工作,加强资金的审计监督;强化对公务用车的监督管理;开展了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五项达标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小灵通”等通信工具捆绑单位办公电话清理和党政干部公款出国(境)情况自查等工作。

(三)严格督促检查,严肃责任追究,切实营造廉洁奉公、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对检查中发现履行责任不到位、问题解决不及时的单位及时督促整改,坚持“谁的工作谁落实,谁的责任追究谁”,对有关人员及时进行责任追究。20__年,严肃追究了6名干部违纪违规责任,促进了良好风气的形成。

二、开发区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难点

开发区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难点是:

(一)思想观念要不断创新。重点是对开发区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深入,解决新问题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没有很好地适应开发区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二)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重点是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管理上,要积极研究可能存在的腐败风险,创新监督和管理体制机制,确保督促措施落实到位。

(三)干部能力和作风建设需要不断加强。重点是打造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又不出事的过硬的干部队伍,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发挥监督检查职能,及时开展对“人”的督查,促进各项重大部署落实到位。

三、当前开发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重点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争先创优”为目标,以事前监督为着力点,以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为重点,以强化教育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案件查处为有效手段,全面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局面。

(一)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作用,为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一是重抓扩大内需、促进增长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突出把加强对政治纪律情况的监督放在首位,督查中央和省、市扩大内需资金落实到位情况,确保中央和省、市关于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在开发区的顺利实施。尤其要确保新增投资得到安全、透明、高效的管理和使用。二是重抓开发区“131”重点工程推进情况的监督检查。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重点工程进度等事项督查的同时,着重对各项工作责任人和承办人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定期予以

通报,确保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部署执行有力,落实到位。三是重抓行政效能的督促检查。扎实开展“机关服务企业年”活动,强化对管委会部门和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工作效能和管理效益的监察,推进行政审批服务进一步简化程序,缩短时限,提高质量。全面开展全区20__年收费效能情况调查。组织开展百家单位(个人)软环境问卷调查测评活动,着力抓好企业和群众对开发区软环境建设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改进工作。健全行政效能投诉受理机制,坚决纠正办事推诿、效率低下、浪费资源的行为。全面实行部门行政首长问责制,把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和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等行为,作为问责重点,为开发区打造一流的投资发展软环境作出新的贡献。

篇10

财政总预算会计属于一种专业会计,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主要作用是对政府预算执行、财政周转资金等进行核算、反映和监督,并办理财政收支、日常业务核算、调度资金等。当前,财政总预算会计是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核心,其外延是事业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另外还有参与预算的税收征收会计、基本建设会计和国库会计等。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其主要任务是在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根据国家预算管理要求,全面、准确、及时地记录政府的财政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反映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财政总预算具有政策性、计划性、统一性、广泛性等特点,也同时具有社会性、非盈利性、宏观性等特点。

一、财政总预算会计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财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存在弊端与不足也开始逐步显露。最近几年,财政部开始探索改进预算会计,通过推行编制部门预算、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政府收支分类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尽管如此,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一)会计核算范围覆盖面比较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投资形式开始从单一的财政无偿拨款形式,向着政府参股等多种形式转变,政府投资的形式变得日趋多元化、复杂化。但是,由于财政总预算会计局限于当期的支出,没有与时俱进地进行发展和完善,仍然停留在政府直接拨款的核算层面上,不能全面反映政府资金运作及结果,因而也无法适应多样化的核算需求。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改革的背景下,资本化运营将成为未来国库资金的主要运营方式,有价证券的买卖行为也将会陆续产生,甚至会涉及到政府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将无法更好地适应现代财政制度的发展,更无法真实反映政府资产负责的状况。

(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局限性

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对本期已发生的实际收支情况进行记录的一种会计方式。这种收付实现制下,那些还没有进行现金支付的费用支出和年度应偿还的债务本金或利息,就不能在会计预算上得到反映,这也就使得财政总预算会计无法全面、准确地记录和反映政府资产和负债的真实状况,无法有效防范财政风险。另外,财政总预算会计使得财政支出与收入之间在会计期间上存在非配比性,这种缺陷将制约评价收支结余的真实性。

(三)没有建立统一、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

财政总预算会计是区别于企业会计的,它是管理国家日常事务及会计核算的。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现行的政府预算报告只能单一地反映政府收支预算决算,体现不出政府债务、债权及资产的情况,降低了政府财务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不利于公众对政府财务情况的了解和监督,也不利于立法机关和公众对政府资金分配与运行的监督和管理。

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策探析

总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改革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过程中,要坚持立足我国经济发展实际,通过借鉴与创新国际财政总预算的先进经验,使之既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水平相适应,又能促进我国政府财政制度发展。

(一)扩大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对象

由于财政总预算既反映各级政府部门投资及当期预算执行情况,也体现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基于此,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的对象,就需要进行扩展,不能仅限于当期预算收支,而要涵盖国有资产管理和对内、对外债权债务管理及预算外资金收支并账核算等等。扩大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对象,能够使其更全面、系统、完整地反映整体预算资金运动情况,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改革财政总预算会计权责发生制

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转型期,还缺少统一的预算会计准则,同时,政府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也还比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允许财政补助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在预算会计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的条件下,针对预算事项,有选择、有目的地逐步扩大权责发生制的范围,适当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使之更好地对预算事项进行核算与计量。

(三)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对政府财务报告的需求日益增大。科学、完善的政府财务报告,包含的内容比较全面,有利于使用者充分了解政府财务状况、投资效益、投资业绩等各方面的信息,并以此来对政府绩效和经营能力进行有效评价。根据2014年财政部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2018年-2020年全面开展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运行成本、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支持,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