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劳动计划范文

时间:2024-02-22 17:58: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劳动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劳动计划

篇1

为了解当地初中生的零花钱消费现状,从而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笔者对深圳市市区和郊区两所学校924名初中生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其消费现状,进而尝试提出教育对策。

一、深圳市初中生零花钱消费现状

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深圳市初中生零花钱消费现状的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该问卷从深圳市初中生的零花钱的来源及数量、深圳市初中生对零花钱消费的观念、深圳市初中生零花钱的消费行为、影响初中生零花钱消费行为的因素四个维度编制,共设28道题目。调查共发出问卷924份,回收917份,采用百分比的方法进行统计后,经过分析,笔者把深圳市初中生的消费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一)深圳市初中生零花钱消费的特点

1. 深圳市初中生以依赖性消费为主,独立性零花钱消费开始出现

从零花钱来源的调查中,我们发现,95%以上的深圳市初中生的零花钱依靠父母平时给予,他们消费水平的高低直接由家长给予的零花钱数量决定,属于依赖性消费。但深圳特殊的开放环境,也给深圳市初中生提供了一些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取零花钱的机会。有8%的初中生通过寒、暑假在麦当劳、肯德基等服务行业当服务员,或在工厂流水线上担任临时工人,获得自己部分的零花钱,并初步体会到劳动创造财富的意义。

2. 深圳市初中生的理性消费观占主导地位,勤俭节约观念已不太被他们推崇

从零花钱消费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深圳市初中生的零花钱消费观并没有表现出严重的非理性。只有2.5%的学生使用零花钱大力大脚,其余的学生都偏向于理性消费。从对于“名牌”的态度调查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是从产品质量方面去考虑名牌的使用,而不是单纯考虑到“面子”问题,说明了深圳市初中生在使用零花钱购买商品时的理性倾向。

勤俭节约虽然现在仍然被作为一种重要的美德来教育学生,然而,只有13.5%的学生认为“勤俭节约的观念应该被大力提倡”,其他学生则认为“勤俭节约”在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今天已不应该被刻意强调。

3. 深圳市初中生零花钱消费具有多样化,学习用品消费占主导地位

关于零花钱消费方向的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初中生零花钱最重要的消费项目仍然是“学习用品”,但消费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传统的学习用品消费外,娱乐消费、衣饰消费和食品饮料消费也占很大比例,特别是网络娱乐或网络购物花销的数量最大。

4. 零花钱个性消费与时尚消费为广大深圳市初中生所推崇

初中阶段是个体的“心理断乳期”,是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不断增强的阶段。这些特点使深圳市初中生在消费时体现出很强的个性特征。41.2%的学生在使用零花钱购买商品的时,以自己的喜好为首要出发点和考虑因素,并希望通过购物来提升自己的形象,显示自己独特的风格,引起更多的他人注意。可以看出一些初中生在消费时并不太注重商品的质量或功能,而更多追求时尚和档次。

(二)深圳市初中生零花钱消费存在的问题

1. 存在随心所欲的现象,缺乏理财意识

深圳市初中生几乎都有可供自己支配的零花钱,但对零花钱的使用却体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明显缺乏规划意识。从调查结果看,仅3%的学生能有计划合理安排自己的零花钱消费,3.9%的学生甚至在拿到零花钱后常常一次性地花光。这种消费的随意性导致很多学生出现月头用钱很潇洒,月尾处处都拮据的局面。

2. 消费结构不合理,过度强调娱乐及零食消费

本调查发现,深圳市初中生在零食、衣饰等物质消费和各种娱乐消费的比例明显偏高。以娱乐消费为主要的学生占39.4%,以衣饰消费和零食消费为主的学生占31.61%和87.6%。初中生由于自律能力不强,加上深圳各大校园内都有校园超市,学生购买零食非常方便,导致很多学生零食不离手,饮料不离口,对正处于发育关键时期的初中生的身体健康有极大的不良影响。

3. 出现模仿倾向,从众消费现象严重

初中生喜欢和同龄人一起交往,调查数据显示,73.7%的学生认为影响其零花钱消费观的主要因素是“同学”。初中生在与同龄同学的交往中,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其他人的零花钱消费行为,出现从众消费现象。某个初中生过生日请客,其他学生往往会产生过生日请客的愿望;某人买了某一牌子的漂亮衣服,其他学生也会相继购买。

4. 学校和家长对初中生的消费教育不够

调查数据显示,家长是影响深圳市初中生零花钱消费观形成的最主要因素,但许多家长在给子女提供经济支持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他们零花钱消费教育。有56.5%的家长给予子女零花钱比较随意,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子女统筹安排金钱的能力。同时,学校也并未完全认识到树立正确零花钱消费观对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50.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对其进行消费教育。有32.5%的学生希望增强学校和家长的消费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参照性。可见,深圳市初中生对零花钱消费教育的渴望。

二、引导深圳市初中生正确消费的教育对策思考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家长和学校对初中生消费引导的缺乏,因此,初中生消费教育要从家长和学校两方面着手,形成教育合力。

(一)家长要加强对子女零花钱消费的教育引导

家长对子女消费教育的不够是他们零花钱消费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长作为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其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家庭的作用是学校和社会无法替代的。所以发挥家庭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家长要言传身教培养子女正确的金钱观。有些家长动辄买名牌,穿高档衣物,吃山珍海味,常给子女买高级学习用品,这对子女的成长必然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消极影响,助长了子女高消费的错误观念。更有的家长整天泡在麻将堆里,或花费大量金钱进行人情消费,使子女耳濡目染,培养了子女各种不健康的娱乐消费。家长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消费行为是否会给子女造成负面影响,尽可能使自己的消费行为合理,不讲排场、慕虚荣、铺张浪费。

其次,家长要以定时定量的方式给予子女零花钱。许多学者的研究都表明,子女的健康消费观的培养和家长给予零花钱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家长给子女钱的随意性越大,子女在花钱消费的时候也就越随意。因此家长在给予子女零花钱的时候应该尽量遵从定时定量的原则,迫使其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支出,避免无钱可用的窘境。

再次,家长要引导子女学会初步的理财技能。子女到了初中阶段,家长应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理财技能,使其具备一些初级理财能力。可与子女一起制定零花钱的使用预算并引导子女学会记账,还可以把子女带到银行,给他们开设储蓄账户,引导他们进行储蓄,让子女学会如何计划用钱,如何合理支配自己的零花钱。

最后,在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鼓励子女用劳动赚取零花钱。对于初中高年级的子女,家长完全可以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其走出家庭,积极参加社会所提供各类有偿劳动。事实证明,很多在麦当劳、肯德基担任过服务员或者在街上顶着寒风或烈日发过商品广告单的孩子都会对自己劳动的艰辛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更理解父母赚钱的辛苦,更珍惜自己赚取的每分零花钱。

(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消费教育

篇2

本研究将初中生学习习惯分成三个等级,分别为:较差、一般和良好。据调查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总体状况如下:

表1数据表明,学习习惯较差的初中“留守儿童”有146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22.12%;学习习惯一般及以下的454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的68.79%;仅有31.21%的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良好。说明,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总体状况堪忧。

2.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异比较与分析

对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进行T检验,看两者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对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进行T检验,发现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6),非“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得分要显著高于“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进一步分析学习习惯中八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在学习计划上的得分差异高度显著(P=0.01),说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计划性要显著好于“留守儿童”;在复习上得分差异显著,说明非“留守儿童”的复习习惯明显好于“留守儿童”。其他六个维度,除作业外,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考试、课外学习、应用等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虽没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但也可以看出非“留守儿童”的情况均好于“留守儿童”。说明,缺乏父母双方有力的监管,会极大地影响初中“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

3.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成因分析

初中阶段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人的很多活动还属于他律水平上。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对孩子学习习惯的监督与指导功能弱化,一旦缺少了强有力的监管,初中生的自律性又不强,导致他们的学习习惯变差,学习成绩不良。这是造成了多数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不良的主要原因。如果父母双方外出,由祖辈监护孩子,祖辈责任心虽强,但体力和知识水平不足;由其他亲戚监护孩子,由于这类监护人在对“留守儿童”施教时大多瞻前顾后,“有所为,有所不为”,遇到阻碍时,往往采取放任的态度;即便是父母单方外出,也会因为余下的一方在承担过重的家务劳动后,再无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去督促孩子的学习了,这都会导致家庭功能在指导“留守儿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中的弱化。 1.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将初中生学习习惯分成三个等级,分别为:较差、一般和良好。据调查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的总体状况如下:

表1数据表明,学习习惯较差的初中“留守儿童”有146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22.12%;学习习惯一般及以下的454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的68.79%;仅有31.21%的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良好。说明,初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总体状况堪忧。

2.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差异比较与分析

对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进行T检验,看两者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对初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进行T检验,发现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6),非“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得分要显著高于“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得分。进一步分析学习习惯中八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在学习计划上的得分差异高度显著(P=0.01),说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计划性要显著好于“留守儿童”;在复习上得分差异显著,说明非“留守儿童”的复习习惯明显好于“留守儿童”。其他六个维度,除作业外,课前准备、课堂学习、考试、课外学习、应用等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虽没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水平,但也可以看出非“留守儿童”的情况均好于“留守儿童”。说明,缺乏父母双方有力的监管,会极大地影响初中“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

篇3

初中生寒假通知书范文一

尊敬的 同学家长:

您好!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已结束,在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您的孩子在大冯营中学已经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在此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新的学期继续得到您的支持! 根据教体局通知,我校今年寒假定于2015年2月7日(阴历腊月十九)正式放假,农历正月十八日下午4:00到校,来时请携带:

1、寒假作业;

2、通知书。 寒假期间,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做好安全工作,帮助孩子制定好寒假学习计划,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假期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疏理并查漏补缺,引导孩子开展有益活动,下附学生本期成绩,希望您对学校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寒假期间,如果您带孩子外出,请注意安全,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不燃放烟花爆竹;提倡勤俭节约,不吸烟、不喝酒、不沉溺电子游戏。祝您和您的家人新春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此致

班主任: 王平坡

电话:18567285535 67833965

大冯营中学九二班

年2月5日

初中生寒假通知书范文二

尊敬的家长们:

“旧岁龙标金榜去,新年蛇献玉珠来。”值此蛇年新春之际,我代表塘渡口镇中学260班全体授课教师,衷心感谢你们这一期来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精心配合!你们的期待,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这一期,我们所有教师始终全力以赴,在想方设法努力提高贵子女的学习文化成绩同时,也特别注重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值得欣慰的是,本期来,我班各方面都出现了很大改观和明显进步!班上没有出现一起校级以上违纪违法事件,班上学习氛围也正逐步形成,有礼貌有责任有理想懂感恩的学生已越来越多。由于寒假时间较长,敬请家长们在关心好贵子女日常生活的同时,别忘记督促他们的学习,为下学期做好必要的准备!

另,请各位家长要特别叮嘱其子女注意假期安全,特别强化安全意识,以确保子女度过一个快乐、充实、难忘的春节!

温馨提醒:

1、2013年春节开学开讲时间:2月25号(农历正月十六)

2、所有学生报名时候必须有主要监护人陪同,方可注册报名,随班就读。报名时学生需持已发放的个人《初中生素质报告手册》、《260班期末考试成绩单》和《260班综合考核奖罚成绩表》,并请家长们一定在意见签名回执单上签字。

3、贵子女在寒假必须完成的一些作业:1、《寒假作业》2、语文周记写在上期周记专用本上,《寒假作业》上作文不再另写。周记所写篇数和本人期末考试语文成绩直接挂钩: 80分以上: 指定5篇 总字数5000字左右。 60——79分:任选10篇 总字数10000字左右。59分以下: 任选15篇 总字数15000字左右。

备 注: 所有同学在寒假期间:必须读一本文学名著,并摘抄其中精彩段句,可抵周记总字数。

初中生寒假通知书范文三

尊敬的家长:您好!

XX-XX学年第一学期已结束,在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您的孩子在留固镇一初中已经圆满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在此班主任 ,代表学校和各位任课老师,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新的学期继续得到您的支持!

根据教体局通知,我校今年寒假定于XX年元月 日(阴历腊月 )正式放假,2月 日(阴历正月 )上午7:30,学生正式上课。来时请携带:1、寒假作业;2、通知书。

寒假期间,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做好卫生保健和安全工作,帮助孩子制定好寒假学习计划,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假期作业,对所学知识进行疏理并查漏补缺,引导孩子开展下面活动,请家长按下表做好记录。 项目名称 实施效果 家长签字 1、读一本好书 2、看一部好电影 3、学唱一首好歌 4、学一项本领或掌握一种简单的劳动技能 5、做一件好事 6、当一天家长体验一下做父母的辛苦 7、每天坚持学习半小时以上 8、为家长洗一次脚 寒假期间,如果您带孩子外出,请注意安全,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提倡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祝您和您的家人新春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您的合作!

此致

敬礼

年月日

 

初中生寒假通知书相关文章:

1.初中寒假通知书评语

2.初中寒假家长通知书

3.初中寒假通知书样本

4.初中学生寒假通知书

篇4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6-178-01

广西作为全国第一个实现"两基"目标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农村地区适龄少年儿童"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但是在这种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中,学校的办学、管理也面临了不少问题,我们以河池市环江县为例进行了调查研究。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聚居县,全县初级中学18所,在校初中生12852人。近年来,当地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加大经费投入,学校校容校貌发生根本性变化,于2005年、2007年分别通过了自治区级和国家级"普九"验收。但是,初中阶段的辍学率仍居高不下,与国家"普九"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经统计,从七年级到八年级共辍学134人,占5.5%,通过调查走访,调研论证,分析学生流失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受市场经济及国家教育体制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密集型就业机会和短期利益的诱惑成了农村初中生辍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劳动密集型经济对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要求不高,小学、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工也能够适应多种工作。据笔者调查研究,在想过辍学的同学中,因为觉得读书没有用而有可能导致其辍学的占23.08%,在实际辍学的学生中,部分学生因为河池市南丹县比较发达,在那里打工薪水较高,诱惑力很强,而成为其辍学的主要原因。

二、受应试教育及新课改影响

初中虽是义务教育阶段,但长期以来,各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约束,片面追求高升学率,成绩好的学生千方百计转学到质量好的学校就读,成绩不好且升学无望的学生产生退回不如早归的心理,导致学生流失。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加上外界压力,如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耻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以致最后辍学。

三、环江县高中办学规模过小,学生升学率低

由于高中院校数量有限、招生规模有限,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能经过中考而进入高中,县里所提供的其它学校选择余地不大,以致于一些学生认为,反正考不进高中还不如提早辍学,另谋出路、进入社会、外出打工,这是大部分小县、市农村初中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素质教育推行困难

学校教育管理滞后,素质教育跟不上,无法适应学生全面发展要求,造成这些学生学习无味、产生厌学情绪,而学校没有及时采取必要措施,致使学生辍学。

农村初中推行素质教育十分困难。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考试学科教学,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等应试教育理念,表现得相当突出。学校评价教师、学生的唯一标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教法陈旧,"满堂灌"、"题海战术"仍是教师的看家本领。教育教学仅仅围绕教科书进行,不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特别是毕业班,为升学只开设中考考试课程,不能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个性和特长,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课外活动。

五、学校内部管理粗放型,学生进得来但留不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思想跟不上时代步伐,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或思路不切合实际,业务能力不强、思想散漫、不能以身作则、教学观念陈旧、不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质量低下,并对学困生、行为偏差生不是引导教育,而是歧视排斥,因此老师们教育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家长的满意。

学生管理与评价方式落后。一些农村初中的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既不能防患于未然,有了问题,又不能彻底解决。而且对学生的管理,过于倚重僵化的规章制度,刚性有余,柔性不足,人文关怀不够。评价学生偏重以"分数"论优劣,以"听话"论好坏。

六、留守儿童失去父母关爱而失去学习信心,不少学生远离父母,无人监控,行为无拘无束,对学习不感兴趣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使传统家庭模式发生变化,家庭教育作用弱化,于是留守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隔代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学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感到封闭、压抑,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电子游艺厅、网络游戏厅,使不少学生沉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一旦迷恋,有的连上课时间也去玩耍,根本无心思、无精力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七、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况对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影响

"升学跳农门"一直是广大农民投资教育和广大农民子女接受教育的主要动力。但是,近些年由于农村学生升学难、大学教育费用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等原因造成农民子女通过上大学跳出农门越来越难,使广大农民丧失了对教育投资的信心。

随着我国高校自1998年来逐年实行的扩招政策,曾经的"入口问题"已然变成了今天的"出口问题"--"就业难"。对于世代生活在西部广大农村地区的老百姓来说,"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他们心中依然根深蒂固,他们长期以来都把送孩子上学当成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在他们看来,"与其在学校浪费时间,还不如早点出来找事情做,越拖到后面竞争反而越大。"所以,大学生的就业难也成为农村初中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廖其发.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31-239.

[2]钟启泉,崔允郭.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97-303.

篇5

关键词:初中生;提高;写作能力

有很多初中生他们不喜欢写作文,有的甚至厌恶写作文。其实写作文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前提是脑海里要有非常多的故事和事例。这样写作就可以变得很容易,也会使作文内容变得很有文采。然而,初中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他们都没有意识到如何去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还需要他们来传承,而写作是他们必不可少的载体;另外,写作对学生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锻炼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修养身心,而这些对于学生的未来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阐述。

一、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人们若对某件事情非常感兴趣就会很深入、很认真地研究它,探索这件事情中蕴含的奥妙和奇特之处,也就会慢慢地喜欢上这件事情,因此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学校多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他们注重对课堂之外的收集,诸如,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社会辩论会、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写作,并且通过这样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样也渐渐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堂上老师应该给学生播放一些纪录片,给学生适当增加一些内容,让学生在写作时有素材可用。

二、鼓励学生积累素材

写作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有来源于生活,甚至高于生活。因此,写出一片好的作文,是需要很多生活阅历,且脑海里要有很多的故事,所以,积累写作素材是非常有必要的。有的人说写作是需要灵感的,但要知道灵感只会在某一瞬间才会显现,而且这也需要长时间地积累,没有素材积累即使有了灵感,也不会把它写出来。事实上生活中的素材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等以及理想与前途、成功与失败等,老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感悟这些素材,并坚持积累。在生活中要让学生去主动感悟生活中带来的启示,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会思想深刻、观点新颖。也可以在教室的一角成立一个文明墙角,在这里可以放一些杂志、名人传、报纸、生活小知识等,让学生在休闲之余也可以积累素材。其实,积累素材也并不是一味地关注生活,也要多读读书、多看看美文、美句,并把他们摘抄下来。有时候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的事情想要运用在写作中,却没有运用到优美的语句,这样也不能为学生的作文增加美感,但当学生把这两个方面都做得很好,这样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减少时间,也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因此,积累多的写作素材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唤起学生对写作的信心

初中生还没有接触很多社会上的事情,因此,他们看待事情的时候是非常单纯的,他们非常重视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因而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带给学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有时候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简短表扬的话语都会在不经意之间改变学生对某件事情的态度,也可能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反之,就会给他们带来负担,变得叛逆,抑制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会很不愿意做这件事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多多地给予学生帮助、鼓励和表扬。在学生的作文中不能全面地反对和责备,每个学生都有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在优点上表扬他们,在缺点中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学生作文的独特之处,让学生看到他们的进步之处,这样学生有一种劳动之后的高兴和成就感。另外,在发作之后要举行一次小小的点评,让师生之间多沟通,增加他们对老师的新切感,使他们热爱这门学科。让学生之间互相点评,看到自己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借鉴他人来完善自己。信心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只要逐步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就为学生能写出好文章奠定了基础。因此,对写作有一定的自信心是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的。

四、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培养写作能力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劳动,这是一个慢活,需要学生不断地锻炼。在这锻炼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如果学生一遇到困难就放弃,那肯定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在平时老师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具有克服困难的准备和勇气,这样学生不会轻易放弃,更容易成功。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一套由简到难的训练方案,再制订一个计划,让学生逐步养成摘抄笔记写随笔的良好习惯。并且进行有关意志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意志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无可非议的。写作能力不仅对学生自己有着重要的作用,更影响着我国优良文化的传承。因此,中学生要坚定地承担起这个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奉献一份力量,使我国更加强大,更加繁荣昌盛。

参考文献:

[1]徐雪云.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指导[J].成才之路,2008(10).

篇6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口镇第一、第二低级中学进行,共发问卷1021份,回收有效问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以为学习的作用是进步自身素质,10%的学生以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16%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明显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以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进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以为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以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以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以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进。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中专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留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劳技学习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爱好。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以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很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做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熟悉的争议性,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熟悉,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爱好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看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看在劳技课、活动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

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们震动的数据,52%的学生以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以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看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许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或者夸大它的地域性特点,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27%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看的占37%。

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熟悉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进步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把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

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往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定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中专生和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中专或大学失往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初中文化课

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师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看,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往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看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预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把握基础知识;预备考中专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把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把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熟悉到了未来进进城市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67%的学生却表示不预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看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预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预备读高中中专,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将预备在农村务农,但这部分学生在上劳动技术课时并不认真,平时也很少接触农业科技方面的资料。同时,37%预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初中生深深地感慨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布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进,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大张旗鼓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由于他们享受到了蕴躲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以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用度而放弃考大学的愿看;52%的学生以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看,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爱好,失往了学习的积极性。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熟悉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留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以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题目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进,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期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进,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和刺激。

2.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进,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先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远景;向他们先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公道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先容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是非分明,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

学生了解不同职业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爱好、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天生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农村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学期职业培训或“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进了关、停、并、转的恶劣境况。那么,在农村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追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往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爱好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篇7

[关键词]技术素养:技术概念;技术发明概念;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022―04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无孔不入的时代。技术不仅应用到社会生产,而且形塑了社会生活的态式。因此任何一个人,即使不在职业中应用技术,也在生活中使用技术产品。具备基本的科学技术知识和使用技术的能力是生活在技术时代必备的公民素养。近年我国来对科学素养十分重视,已经进行了全民科学素养的多次调查。实施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措施。但是,由于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科学素养与技术素养的内涵也存在着不同,在现有的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计划中偏重科学,技术处于暖昧不明的地位,颇有用科学素质代替技术素质的倾向。尽管为了培养学生的技术素质,在基础教育的新课改中,部分省市的中学开设了《通用技术》的课程,但仍然存在着认知上的不统一和执行上的不适应。另外,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哪一种能力应当加以强调?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各应侧重什么?都有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技术素养定义和构成十分复杂,本文仪从与技术素养密切相关的要素:“对技术概念的理解”入手进行调查,鉴于正规教育是提高公民技术素养的最强有力的渠道,所以本次调查对象仅限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还没有扩展到普通民众。主要目的是比较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上述问题认知状况,从中讨论技术素养培养的得失。

二 研究方法

1 问卷设计

(1)对技术理解的问卷设计

本文把对技术的理解的考察因素分为如下六个方面:技术与科学的关系、技术与知识的关系、技术与技能方法的关系、技能与设计的关系、技能与物的关系和公众接触实用技术的情况。考察内容见表1。

(2)问卷运用映射法的说明

由于问卷调查的对象中有初中学生,考虑到对初中学生来说,问卷中关于技术和技术发明的概念理解比较抽象,故采用心理学的映射方法。以一故事或事例为引导,帮助他们理解问卷的题目含义。如对技术的理解,采用一家人对话的形式,分别涉及儿子在生活中接触的现代技术的知识(MP3说明书)、父亲在工厂中接触的现代生产技术、爷爷的传统生产技能和妈妈的生活技能,使他们可以从具体的方面去回答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又如引用科技史中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实例,让初中学生在回答有关技术发明的理解题目时有更多的感性依据。

2 研究对象和统计方法

(1)调查时间和对象

调查时间为2007年9月~10月,分别在三所中学一所大学进行。

本次调查选取本地学生500名,分发问卷500份,收回473份,有效466份,回收率为93.6%。被调查者中男生250人,女生216人,学生的学段及学校构成如表2。

(2)统计方法

问卷一和问卷二,每一题按照“非常不符合”、“不太符合”、“比较符合”、“非常符合”的四级度量,对应赋值为1、2、3、4进行统计。从调查获得的数据主要不是表示接受测试的对象的对相关概念理解情况的高低,主要说明不同群体的掌握程度的差异。

三 研究结果与讨论

1 研究结果

(1)学生对技术概念理解的共性特征

从表3中可以看出,466名学生的共同倾向是,对一些技术的理性认识较薄弱,如“技术与知识的关系”、“技术与技术物的关系”等等。但对于“技术与设计”、“技术的使用的接触”,以及“技术与技能、方法的关系”认识较好。

(2)初中生与高中生的总体比较

问卷一,初中生对技术与设计的理解更趋于感性的方面,高中生的认识深度明显提升,只有在“技术与技能、方法的关系”上差异不显著,其余项差异均显著,高中生的认知高于初中生。(见表4)

(3)大学生与中学生的总体比较统计结果显示,所调查的项目并未显示出大学生的进步。在“技术与设计的关系”,以及“技术是一种技能方法”两个项目上,中学生得分高于大学生,达到显著水平。(见表5)

2 讨论

(1)初中生对技术概念的理解比较模糊

美国学者瑞特等人(Raat and de Vries,1985)曾在“学生技术态度倾向”(Pupils’Attitudes Toward Technology,简称PATT)项目中着重研究了学生对技术的态度和技术概念的理解,发现13岁左右的孩子对技术概念的理解是模糊的。贝默等人使用(Bame etal,1993)。PATT问卷调查美国的几个州的学生,得出了与瑞特相同的结论,同时发现如果孩子家长有一个从事技术工业对孩子的技术态度影响是正面的。本研究的结论与国外学者十分类似。统计结果显示,高中生比初中生各项有显著提高,大学生与高中对技术的理解没有显示出显著差异,只是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方面,大学生的认识水平高于中学生。说明中学是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完成对技术的通常理解水平。到了大学阶段,只是在专业技术方面得到提高。对技术发明和技术创新的认知,初中是一个认知变化更多的关键期。

(2)有关“技术物”的认知

有关“技术与物的关系”共有三道题。具体统计中发现,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明显低于高于中生。对第5题“技术就是指具体的技术产品,如计算机、扫描仪、mp3。”初中生的认知与高中生的差异不显著。看来由于经常接触现代技术产品,很容易形成一定的认知。对于第4题“技术是指劳动中的生产工具和设备,如铁锹和机床”高中生得分高于初中生,达到统计差异水平。这可能是由于初中生的社会实践知识和阅历都较高中生少,不了解生产中的工具和设备,因此认知不足。对于第11题“技术就是工程”。高中生与初中生得分有显著差异。第11题的设计出于这样的思考,由于我国著名工程哲学专家李伯聪先生认为工程就是“造物”,所以,把技术看成是工程,也即与物相联系。但“技术就是工程”的说法,也存着将技术与工程联系起来,却没有将技术与工程加以区别。

许多技术史和技术社会学的研究往往是通过人工制品来揭示技术发展的某些问题,乔治巴萨拉坚持认为:“技术和技术发展的中心要素不是科学知识,也不是技术发展的群体或技术经济因素,而是人造物本身。创造性技术活动的最终产品一般都要给人造物世界添加点东西――一个石锤、一只钟或一台电动机等。”虽然我们并不把技术归结为工具或人工制品,“然而人工制品仍旧是技术的动态表达的焦点,并提供了一个现成的、可见的发展索引。”人工制品作为技术的结果和重要维度之一,对其进化过程的把握是技术进化研究的必要途径之一。但是终究认为技术的本质并不是“物”的属性能够涵盖代替的,技术的本质不是“物”。从调查结果看来,初中学生并不能够明晰地分辨出技术产品与技术本质的不同。

(3)有关技术概念理解的性别差异

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特长生;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7-0044-01

初中生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期,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体育是一门比较受欢迎的学科。对普通学生来说,完成基本动作和运动技巧训练,便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但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他们热爱体育,衷情体育、擅长体育,体育运动就好像他们的专业,仅仅完成基本技能的体育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对初中体育特长生,一方面要重视基本体育技能的教学,奠定好参与体育训练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要注重在日常训练中不断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引导他们不断突破自我,形成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笔者在本文中基于对初中生训练的实践,谈谈如何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培养初中体育特长生,以抛砖引玉。

一、了解体育训练原则,合理规划体育训练

体育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掌握了相关技术就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的成绩的。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性、渐进性、综合性等原则,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科学性是指教师在安排体育训练项目、内容、步骤、形式时,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其他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安排适当的体育项目,科学安排训练的时段、有针对性地采用训练的方法。渐进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项目训练时,要考虑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能力水平,切忌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幻想一蹴而就,短时大成,而要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分解技术,循序渐进地加大训练强度。综合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项目训练时要使用多样化、趣味化的训练手段,避免训练过程的枯燥性、乏味性。同时也指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时,不仅要注重项目技术的指导,更要注重良好意志品质的发展和体育技能、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通过以上体育训练原则的把握,教师更能深刻理解体育训练对体育特长生的特殊要求,便于教师合理科学地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

二、严格训练要求,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一定要遵循严格要求的原则。因为从体育运动的角度来看,适度的体育运动能让人身心放松,产生愉悦的心情,但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教师必须要求他们学会突破自我,挑战自我。在他们突破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痛苦,甚至会产生放弃训练的想法。这时体育教师作为教练,不能心慈手软,三言两语就顺从学生的各种想法,而要通过思想渗透、制度管理、适当奖惩等手段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尽可能地保证学生不因体育训练耽误过多的文化课学习,还要确保学生不进行过度的训练,教师要特别注意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训练时间。如每天固定训练的时间要确定,一般为晨练1小时,傍晚练1小时,根据训练和比赛的实际情形,周末还要适当加练,这样紧凑的训练安排能让学生保持必要的体能,感受体育训练的严格要求。同时让他们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这对其今后身心的成长、意志品质的训练是大有裨益的。

三、坚持正能量引导,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篇9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健全人格

我校地处甘肃陇中贫困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学生较多。由于种种原因,初中生心理问题多,但又缺乏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疏导。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增多,也导致了教育教学高耗低效。2010年笔者开始构想在初中生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以作文的写作主题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为主要突破口,对初中生作文过程中的立题、指导和评改这三个环节进行改革,在整个作文过程中科学合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而改革初中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

一、初中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要进行的所有作文训练,都有周密而完备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紧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既注意到写作全程训练的连续性、层次性,又注意各写作阶段训练的重点,训练要求,训练模式,作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要作详细的规定,以克服过去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地处西部偏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缺乏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初中学生心理辅导严重缺失,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及相关理论,从中总结出有针对性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心理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作文教学与心理教育相结合”为突破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分年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作文课堂,通过课内外的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以形成课题实施的基本流程。

七年级阶段:七年级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建立与培养的基础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作文结合心理健康的训练重点是提高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一阶段让学生懂得一些心理健康知识,自觉抵制书刊,不健康的书报杂志,音像制品等精神污染。

八年级阶段:教育学生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立志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广泛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使之正确处理男女同学间的友谊。

九年级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指导,培养坚韧不拨、顽强拼搏的意志品格。初中三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激发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能成为一个生理、心理上真正逐步成熟的人,使之社会无论对他如何挑选,都能良好的适应,愉快地接受,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意识日趋完善的境界,成为一个心理健康、能自强自立,积极向上,趋向成熟的人。

二、初中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指导学生广泛阅读

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内外阅读材料的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兴趣。同时,利用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人物、事物等来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控制,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将心理教育与阅读材料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心理教育。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搜集符合初中生阅读的时文,推荐给学生阅读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作文命题中渗透心理健康因素

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喜欢发表个人见解,同时自我评价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经常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因此,作文命题一定要考虑到初中生心理特征。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态度对待多元化的思想,但是学生毕竟有他们不成熟的地方,容易走向极端,教师应从社会发展、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作文命题要含蓄的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图。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日常作文教学有多种形式,各类形式都可以尝试渗透心理教育,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除了常规作文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日记中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有助于学生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心理。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初中生通过日记这一写作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另外,还可以通过书信等作文形式进行训练。

(四)在评价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文批语应当是师生之间凭借学生作品而进行的敞开心扉的心灵交流、情感畅谈和生命对话,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段宝贵的精神生命历程。老师对学生作文中心理健康方面的偏差要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心,提出自己的真诚看法,并对学生的转变和健康发展寄予热情的鼓励。

赏识性的评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肯定性的评价,凸显教师的教育理念。学生得到肯定后他的心智模式就行到了调适,对作文的态度也有了显著的变化。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被激发起来。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就成了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学生每次作文都是他们创造性的劳动,作文反映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都期待得到老师肯定和表现,所以在作文评语中要多写赏识性、肯定性的评语。

三、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笔者通过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写作实践,促使家长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科学、合理地了解及理解学生。把学生提出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建议,及时向其家长汇报,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及配合。学生和家长互相倾吐自己的心声,使错误的家教方法得以纠正,使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得以发扬光大,从中选取优秀的经验加以推广,促进中学生健康地成长。通过作文教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家长懂得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作文教学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有趣的训练形式,不仅使学生有写作兴趣,而且把作文与生活、作文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使学生提高了作文与做人的综合素养,达到了作文修身的目的。让学生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强化情感,敏锐思维,健全人格,增强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应把作文教学置于一个全面开放的系统中加以理解,放在初中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来认识。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让学生大胆写作、合理宣泄情感的平台,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强化情感,敏锐思维,健全人格,增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语文教改的角度深化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这样不但对学生心理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二者相得益彰。

篇10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锻炼习惯培养

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健康、体质强健,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得学生具有奋发向上、执着追求目标的毅力,良好稳定的情绪,以及乐观豁达的胸怀。只有身心健康,学生才能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是每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必须实现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能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树立正确的、现代的健康观,并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自主愉快地进行体育锻炼,是养成良好锻炼习惯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中学生要想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必须很好地参加体育锻炼。

一、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体育教师认为,上体育课时只要让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就足够了。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如果对体育没有浓厚的兴趣,根本不可能自主地锻炼身体,更不要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体育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提起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名人爱好体育锻炼的事例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自编了一套模仿鹅掌划水动作的徒手体操――“鹅掌戏”,并用它来锻炼身体。此外,他还经常把一块砖头压在笔顶端,悬臂书写。久练之后,腕、指、臂力量大增,书写时运笔自如,其笔法清新飘逸,落笔有神,力透纸背,最终练成了著名的书法。又如居里夫人有一句名言:“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尽管工作很忙,但她从不忘锻炼身体。散步、郊游、骑自行车、钓鱼、游泳、登山、滑冰和滑雪等都是她经常进行的体育活动,甚至她的蜜月旅行都是骑自行车进行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访当地的长寿老人和一些长期坚持锻炼身体和不锻炼身体的人群,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兴趣。曾经有一个学生刚开始时不愿意锻炼身体,他认为只要吃好睡好就能有健康的身体。我耐心地给他列举了居里夫人等名人坚持锻炼身体的例子,以及周围人群中的实例,使他改变了观点,不但积极锻炼身体,而且积极带动其他

同学一起锻炼。

二、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是指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并把它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并不是所有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如果方法不当,就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所以,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等,让学生清楚身体哪些部位容易受伤,如何合理锻炼,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初中生的骨骼富有弹性,不易折断,但是容易弯曲变形。根据这些特点,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姿势要正确,以免导致骨骼畸形。另外,要注意身体的全面锻炼,避免一侧肢体或局部用力过多,造成肢体发展不均衡。肌肉发展的速度也具有不平衡性,大块肌肉发育比小块肌肉快,躯干肌肉比四肢肌肉发育快,上肢肌肉发育比下肢肌肉发育快。在体育锻炼中,初中生宜进行柔韧性、弹跳力的练习。初中生的心血管系统能够承担一定量的体育锻炼,但是运动负荷不宜过大,时间也不宜过长。初中生的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还不够均衡,兴奋过程占优势,易扩散,因而容易学会动作,但也容易出现多余动作;动作的准确性差,协调性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够持久。在体育锻炼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内容,通过各种有趣的体育活动、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更全面有效地锻炼身体。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素质等,提出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比如:长期生病、体质差的学生可以采取慢跑的方式锻炼,体质较好的学生可以用长跑方式;女生在经期要降低锻炼强度。

2.进行良好的锻炼习惯的训练

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心理特征、教学的需要和可能,制定严密、科学、可行的计划,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还要经常监督检查学生的锻炼情况,使学生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3.培养学生的锻炼兴趣

在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自主愉快地锻炼,而不是被迫锻炼。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锻炼态度端正了,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厚了,必然加快良好的锻炼习惯的养成。

三、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形成自律性

1.充分发主导作用

教师要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作用,要做到模范讲解,规范地做出示范动作,并且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以此来带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我自己多年坚持晨跑,给学生做出了榜样。

2.监督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教师先带领学生一起锻炼,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让学生逐渐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并且持之以恒。有很多学生在我的带动下从不锻炼开始锻炼,并且养成了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树立现代的健康观

健康是人生共同的愿望,长寿是人们普遍的追求,健康长寿乃是人类一直的目标。人们只有在日常学习、劳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身体锻炼,加强心理修养,才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究竟怎样才算是健康?有人认为没有疾病、能吃能睡就是健康,也有人认为健康就是人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有劳动效能。真正的健康应该指身体没有疾病,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现代健康观。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是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我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必须培养学生对锻炼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现代健康观,如此才能实现体育教学大纲培养身心健康、心理健康的新一代中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锻炼手段与方法系列).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