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医疗保险范文
时间:2023-04-06 14:1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医疗保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大学生医疗保险的优势
1.1参保费用比较低
为了保障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国家将大学生纳入了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这是一种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参保费用比较低,报销额度相对高。
1.2保障范围比较广
大学生参加了医疗保险之后,不管是遇到突发性的意外伤害,还是出现某些重大疾病等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医疗保障。不仅如此,即使是普通的门诊就医,这种医疗保险也能够给予保障。所以说,大学生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比较广。
1.3能够保障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大学生医疗保险与学生的实际特点是相符合的。不管是公费医疗,还是商业保险,其重大疾病的保障范围都非常广泛。这样一来,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学生因重大疾病而产生的经济压力,使大学生能够在患病时可以及时就医,从而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2大学生医疗保险参保率比较低的原因
2.1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项政策不了解
从大部分高校来看,不少学校针对学生保险事宜的办理都是在学生返校报到时集中办理的,而学生报名的手续比较多,高校中的学生也比较多,而报到的手续却比较复杂、报到时间也很短。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和家长根本没有详细去了解这一政策。再加上很多高校对这项政策实行的是自愿参与的原则,所以在对这项政策没有详细了解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和家长都觉得没有必要,这样也就导致参保率低的现象。
2.2部分学生家庭比较贫困
尽管在大学生医疗保险这一方面政府会给予大部分补贴,学生只需要交很少一部分钱就能够参保。但还是存在少部分贫困学生为了节约这点钱而选择不参保。虽然现在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贫困人口总数一直在下降,但还是存在着一部分为学费发愁的贫困学生。比方说以务农为生的农村家庭学生,或者是城镇下岗职工家庭的学生等,这些家庭经济大都不富裕,很多学生在开学之前都会去借钱筹学费。尤其是大学新生刚开学时,各种费用较多。因此,尽管参加医疗保险的费用比较低,但是很多贫困学生会为了节约而选择放弃参保,从而导致参保率不高。
2.3部分已经有保险的学生认为不用重复参加大学生医疗保险
大学生医疗保险实行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这是一种新型的、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只有大学生在入学之后才能够参加。但是某些家庭条件比较好、风险意识比较高的家长早就为学生购买了商业保险。而很多农村学生也已经在家里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已经有保险了,不用再重复参加。因此,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医疗保险参保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2.4部分大学生觉得自己身体非常健康不需要保险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可知,很多在校大学生都觉得自己正年轻,身体素质比较好,而且平时也很少吃药、很少生病。因此,大部分学生都觉得自己并不需要医疗保险。对于大学生医疗保险这一政策的实施,很多在校大学生也并不在意。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如今很多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相比以前有所下降。比方说由于气候因素的影响、生活环境的影响、饮食情况的影响等,这些都会为大学生带来风险,但是很多大学生却缺乏风险意识,不重视医疗保险,从而导致参保率不高。
3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险参保率的相关对策
以上几个方面,就是当前大学生医疗保险参保率低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几点对策,旨在能够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参保率。
3.1建立专门办理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机构
为了提高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参保率,高校可以建立专门负责办理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机构,并且落实人员配置,做到专人负责管理和办理,将办理大学生医疗保险当作学生工作的一部分,而不仅仅只是将其看作一种工作。除了新生开学和每年开学报到时需要集中办理保险手续之外,在平时也应该为学生做好相关的参保手续或者是理赔服务。这样一来,无论是不是开学时期,只要学生有参保需求,这个机构就可以为学生办理。
3.2加强宣传
学生和家长对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的不了解也是导致大学生医疗保险参保率低的一大重要原因。因此,为了提高参保率,高校就应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提高大学生对这项保险政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比方说,学生可以借助开讲座、班会、学校的公告栏以及学校的广播、官网或者是举行这方面的演讲比赛等来宣传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相关知识,让更多的大学生都能了解到这项医疗保险政策的参保程序、理赔手续、优势等。通过宣传,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地参与其中。
3.3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针对大学生医疗保险,其实很多学生是持有观望态度的,即处于一种犹豫不决的状态,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比方说,对已经购买了医疗保险的学生,教师应该积极地去了解这些学生所购买的保险性质,如果与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性质一样,那么就可以不用购买。但是如果两者的性质不一样,教师则应该尽量鼓励学生再去购买大学生医疗保险,为自己提供更多的保障。而对于某些因家长不了解情况而拒绝购买的,学校也应该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能够充分地了解到这项保险政策,并且了解到各种风险因素,促使家长能够支持学生参保。
篇2
关键词 在校大学生 医疗保险 保障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医疗保险是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将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对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及其身体素质,减轻学校以及学生的医疗负担和推动大学生的自身发展甚至国家的建设都有重要作用。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经历了单纯的公费医疗到逐渐多样化的发展过程。我国公费医疗制度建立于1952年,几十年来,这一制度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公费医疗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而逐渐被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所取代。目前我国的高校仍然实行公费医疗制度,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传统的公费医疗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弊病也逐渐暴露出来。本文对广东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详细的调查研究,并针对该项制度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一、大学生对大学医保的基本看法与主要问题
根据国务院《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我国大学生被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这一制度设计无疑对于引导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大学生们对于这一制度构架存在着什么样的反应和改革要求,通过我们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一)大学生对医疗保险制度的熟知程度低。
在调查中发现,作为大学生医疗保险保障对象的大学生,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基本内容、相关规定及实施方法等了解的程度都很低,甚至还有部分同学对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完全不了解。根据我们的问卷资料,目前在校大学生认为医疗保险很重要的占到79.75%,但其中有主动了解医保知识的只有16.46%,没有主动了解和不清楚自己是否有主动了解的占到83.54%(图1)。另据调查问卷显示,有79.75%的大比例人数完全不知道我校医保办的电话,只有12.66%比例的同学了解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如报销比例、异地就医、门特门慢项目等),对医保卡使用不清楚的占86.08%。由此可见大学生医疗保险知识的缺失。
(二)大学生主动参保比例大,参保率高,但参保覆盖面仍不全面,部分学生参保意识淡薄。
在86.08%参加了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的学生中,通过自己对医保的了解和学校的宣传以及身边人的影响,大学生都认为医疗保险有益,并表示会主动参保的学生的比例很大,占已参保学生的73.53%。(图2)但在13.9%没有参保的同学当中,有多种原因导致他们未能参保,如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没有参保的必要、报销比例较少、手续繁琐等。但其中他们有81.82%认为参加了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险的作用不大,里说明有些大学生对大学生医保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没有正确认识大学生医保的作用。当问到是否希望参保后,他们有63.64%的学生是没有意愿和不清楚是否要参保的。在没有参加保险的同学中,经济因素不是未参保的主要原因,因为贫困而不参保的同学只占少数。在今后对新的大学生医疗保险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中,其参保率还会不断地提高。
(三)大学生赞同强制参保比例较高。
调查发现,大学生认同高校强制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占43.04(“非常好”占15.19%和“好”占27.85%)(图3),比例较高,接近半数。但持“一般”和“不好”的态度的学生过半数,值得引起我们关注。目前居民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是每个居民医保年度每人280元,其中,个人缴纳80元,政府自助200元。大学生对目前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80/人/年)认为合理的有46.84%,与持赞同态度的学生比例较相符,而认为缴费标准太高、不合理的同学占51.9%。
(四)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医疗保险对缓解医疗负担作用不大,需提高大学生医保的报销金额。
问卷调查可知,大学生认为参加医保完全可以减轻应对疾病的经济负担的只有8.86%,有超过9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医保对减轻负担的作用不大。对于身体检查、住院大病、特殊疾病、意外伤害等需要高医疗费用的医疗项目,他们认为大学生医保的保障重点不在于此,而在于门诊小病(占48.1%)。门诊小病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们都希望门诊小病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大学生医保去弥补,从而减轻应对疾病的经济负担。大学生患病风险较低,但对普通疾病的医疗需求较大;然而当前大学生医疗保障水平低下,难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所以,医保的保障重点也应该放在除门诊小病的其他项目,对于其他医疗费用较高的大病实行保障才能切实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体现大学生医保的优越性。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适当降低医保费用报销的门槛,真正为大学生排忧解难。
(五)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报销程序复杂、报销手续繁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报销的程序和手续成为大学生参保后比较担心的问题。医疗保险知识普及范围不宽,导致大学生缺乏对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了解,他们有的不了解报销比例,有的不了解报销的程序,从而出现了“大学生参保后最担心报销手续繁琐”的问题。从问卷中发现,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医保的三大问题是报销手续、报销比例和范围、转诊、转院手续,分别占比例75.95%、63.29%、51.9%。这些都充分反映出报销手续等问题需要向参保学生明确。
(六)大学生对参保的担心各异,存在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
调查得知,大学生对参保存在很多担忧,分别有担心报销程序和手续太麻烦、医疗费不能报销或报销很少、就医不方便、医疗机构环境不好、态度差等。这与学生的自身原因和学校的这一外部原因有关:学生没有主动了解医保知识,导致不清楚相关的报销比例和报销程序等,造成自身的忧虑;而在学校和社会中没有完善好相关的宣传措施,缺乏对医保知识的普及,因此人们缺乏对其了解,也是造成参保的忧虑的原因之一,而与医疗相关的硬件措施也会成为学生的忧虑因素。
二、改善大学生医保的政策建议
完善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水平及其身体素质,减轻学校以及学生的医疗负担以及维护大学生的基本医疗权益。但是,将大学生纳入“全民医保”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不断推进与改善。
(一)以政府为主导,实行在校大学生强制性全员参保。
该制度以政府为主导,由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主管,基金独立并封闭运行。社会医疗保险费根据财政、高校与个人的承受能力合理分担,在加大国家财政力度补贴的基础上,吸纳其他多方面社会资金作为基金来源。由于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不强且抵御风险的能力弱,如果采取自愿的方式,参保率难以保证。政府和学校一方面要加强组织、引导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参保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对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有强制性的要求。为保证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顺利实施,政府可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高校学生医疗保险工作顺利开展。而学校也要做好相关的医保落实工作,如当学生医保卡丢失、医保卡密码被盗时,要提供相应的指引或服务。
(二)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生医保意识。
1、制度规定:将参保范围、保险费用分担比例、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与监督、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规范与引导、对违反医疗保险规定的处罚办法等都列入学校经常性制度安排,提高学生对医保知识的了解。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通过制度安排,对学校医保工作的开展起着监督作用。
2、日常宣传工作:学校宣传依然是最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但宣传的内容要更为深入、具体。首先学校在参保方面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可以适当增设有关医保的选修课程,利用教学的优势更新学生对于医疗保险的认识,使学生纠正错误观念,增强保险意识;其次可以通过开展活动的形式,如开展医保讲座、开展竞赛类的比赛,在同学参与活动当中向同学宣传医保知识;再次,学校可以将医保知识(包括缴费标准、就医范围、转诊规定、报销比例等)设置医疗服务专区,挂在校园网或发表在校报上,以便同学随时浏览了解。
(三)发挥学校的重要功能,进行校医院的改革。
学校要做好大学生的卫生保健和预防工作,建立大学生健康档案,实行完全信息化管理,让校医院工作人员或行政人员进行管理;有关部门还应定期开展体检工作,而不仅仅局限于新生入学时的体检。同时,对于贫困的同学,学校应该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扶持,通过建立“助医贷款”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分散风险、互助共济的功能。也可适当举办公益性活动向社会各界筹资,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学校直接面对学生,一定要监管好大学生医疗保险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同时重视索赔工作,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大学生享受到方便快捷,保障全面的医疗保障制度。
依据方便参保学生就近就医购药的原则,校医院应成为大学生获取医疗服务的首选,进行校医院的改革应以创新管理机制,改善基础设施与就医环境,强化服务能力为重点。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的质量,增加医药用品种类,同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校医院的业务水平,结合卫生保健和预防工作,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升校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在校学生对校医院的评价,提高其满意度。
(四)建立大学生医疗保险个人账户,适当提高保费标准,并指定相应的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定点单位。
可以从学生每个学期缴纳的学费中扣取适当的金额进入大学生医保个人账户,作为账户的最基本资金保障。还应适当提高保费标准,切实发挥医保缓解学生应对疾病困难的作用,提高保障水平。本着引入竞争机制的原则,可以在学校附近设置二至三家大学生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并优先选择高校附近的公立医院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定点,同时,定点医疗机构的选择必须遵循交通便捷,就近学校的原则,这样才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广泛、更规范的医疗服务。
(五)建立国家、学校、学生三位一体的新型医保体系,使制度法制化。
整个体系的资金来源为三部分,分别是国家的财政划拨、学校的划拨和学生定期缴纳的医疗保险费用。学生缴纳的大部分划入学生的个人账户,这些钱作为学生日常的门诊及药品费用支出。国家和学校的财政划拨及剩余的个人交纳的资金用以成立共同医疗保险基金,这个基金用于保障学生的大病及意外伤害。在这个体系中,国家、保险公司、学校必须要各行其职,国家有必要增加对在校学生的保障支出,保险公司是要真正使医疗保险体系得到完善并贯彻实施,基于患大病和意外事故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建议适当调低最低报销点,而对门诊小病适当提高报销点,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保险带来的实惠。
目前各地大学生医疗保障模式多样,但保障水平低,并且不同区域的大学生彼此不能平等的享有医疗保险,因此急需相关部门建立合理、统一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并鉴于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该体系应独立于目前其它的医疗保险制度,由国家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既要使医疗保险基金能够合理合法保值增值,又不能使保险基金结余过多而影响大学生医疗权益,建立起新型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使基金独立并封闭运行。国家各级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健全大学生医疗保健方面的法律法规,更好地明确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在医疗保险方面的权利与义务。从制度上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利益,用制度来指导和规范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用好每一分钱,争取以合理的投入为大学生提供较好的医疗保健,使大学生真正受益。
(六)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医疗保险保障体系。
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鼓励大学生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同时参加补充医疗保险,此外,还需大病救助基金扶持;二是大力发展医疗救助制度,在高校设立专项医疗救助基金,由教育部提出制定有关规定,从高校收取的学费中提取3%~5%用于设立学生医疗救助基金;三是通过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和个人进行爱心捐助,还可通过福利彩票等多渠道进行医疗保险资金筹集,加大对需要救助的大学生实施帮助;四是运用社会上保险公司开设相关大学生医疗保险项目,为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提供多种医疗保险的选择,做到“应保尽保”。通过“政府、社会、学校、个人”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帮助学生缓解医疗费用支付的经济压力及解决重大疾病所带来的难题,全方位满足每位大学生享受医疗保险的需求,使医疗保险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参考文献:
[1]郭明军. 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黑龙江史志,2010(11).
[2]付艳华,张大明,杨慧莹.宜昌市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调查与分析. 湖 北 三 峡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2011(6).
篇3
(一)学校医疗机构整体满意度低
校医院是公费医疗的服务提供者和医疗制度实施的执行者,在高校公费医疗制度中曾扮演重要角色。在本次调查中,只有4.3%的同学表示对校医院医疗水平十分满意,54.2%表示一般满意,28.9%表示不满意,12.6%表示十分不满意。对于学校医务人员的态度,只有3.5%的同学表示十分满意,55.0%表示一般满意,29.9%表示不满意,11.6%表示十分不满意。总体来说,只有1.3%的同学对校医院的整体满意度十分满意,70.8%表示一般满意,22.3%表示不满意,5.6%表示不满意,医患双方矛盾较严重。
(二)保障范围狭窄,报销手续麻烦
调查的同学中,对于医保的缺点进行分析,有29%的大学生认为报销手续麻烦,占比最大,而参保价格过高以及医疗资金负担太重所占的比例较少。对于医疗保险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34.7%的大学生认为报销繁琐,30.4%认为报销范围过窄,只有18.1%认为公平性不足和15.7%认为参保费用过高。同时,针对医保存在缺陷的调查,有24.2%的学生认为放假期间的事故不能报销。大学生自身经济能力有限,大学生医疗保险范围不能覆盖全国导致该制度的保障作用受到质疑。综上所述,应该要改进报销手续以及保障范围,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来购买医疗保险。
(三)大学生作为消费者,报销的额度不能与居民相提并论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只属于成年人消费者的角色,医疗保险的报销额度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参保热情及长远利益。对于医疗保险如何完善的调查,20%的大学生认为必须加强服务水平,其次针对是增强医疗水平和报销金额增加这两个方面,比例各占19%和17%。针对如何完善医保体系的调查,有23%的大学生认为医疗保险必须增加报销的金额。面对当前物价的不断上涨,医疗、药物的费用的逐渐提高,大学生医疗报销的额度不能与居民相提并论,建立符合大学生群体实际利益的医疗保障显得更为重要。
二、在校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后的问题分析
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还是处于初期探讨阶段,存在上述问题只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低水平”的目标决定了在校大学生看病就医的局限性
政府一直强调目前城镇医疗保障体制的发展目标是“广覆盖,低水平”,其中“低水平”,就決定了即使大学生加入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制,所能得到的保障也将是有限的。首先,新的保障体系所能支付的资金数额与实际医疗所需费用存在较大差距。当出现重大疾病或发生重大意外事故时,医疗保障体系只会根据报销额度的多少为参保患者报销其中一部分的医疗费用,同时还有报销的最高额度限制。而且新制度的门诊大病和住院只是对某些特定的病种进行报销,不能够满足大学生全部的医疗需求。其次,医保基金所能报销的药品种类少,一些治疗重大疾病的特效药品却不包括在报销的范畴之内。而且大学生就医通常还要先自垫医药费用后才拿去报销,加之现在药品价格居高的情況,对于患病学生而言,就医仍然有巨大的经济压力。
(二)放假期间不在本社区发生的医疗事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在校大学生寒暑期放假或在外实习期间不在本社区发生的重大疾病或重大意外的医疗事故,尽管不同地方的高校因地制宜地作出了适合本地方的相关规定,但是,就目前来说,在全国范围内,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可行的规定体系。造成许多大学生虽然入保,但是由于其地域距离相差太远和地方规定的不完善等因素,在寒暑假放假或在外实习期间不在本社区内发生的医疗事故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稳妥的解决。这种不完善的制度必然会给大学生的看病就医和各种医疗费用的报销以及问题的解决带来许多麻烦。
(三)政府取消资助后给医疗基金带来负担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人数将越来越多。而且,把在校大学生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制后,便取消了政府的直接资助,缺少了一个重要而稳定的资金来源,这将使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医保基金的运行负担进一步加重。另外,在校大学生群体的人数相比起城镇居民来说相对少得多,大学生总人数占城镇居民总人数的比例低,那么,缴纳的大学生的医疗保险的费用对于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的总缴纳费用来说,其所占的比例也是很低的,所以大学生缴纳的保险费用对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基金的帮助是杯水车薪的。而且,医保的新体制规定了大学生的医疗保险不独立设立账户,而是将剩下的医保基金全部归入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的基金当中,这样一来,不仅加重了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的负担和压力,同时也相当不利于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基金的储备资金的积累。
三、进一步完善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议
鉴于上述问题和分析,为了进一步完善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障的法律制度
国家应出台综合性的大学生医疗保险立法,明确政府、高校、医疗机构和大学生个人四个主体,在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中的权利义务关系;规定大学生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中的各地收费标准、给付标准、报销范围与支付方式,明确问题出现以后各方的责任机制,尤其是当医疗问题发生时,能够更快地确认责任主体,高效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督促各方主体自觉履行自身的义务,保证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顺利实施,充分保障大学生应享有的基本医疗保险权利。同时要将高校对大学生疾病预防等工作内容及责任纳入法制的范围。
(二)探索构建覆盖全国、贯通所有的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障格式
由于大学生群体的流动性较强,尤其是大学生在寒暑假或外地实习期间,若在异地不能够享受到与本地平等的基本医疗保险的报销结算或医疗服务水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不利于他们就医,且甚至有些学生还可能会出现由于治疗费用太大,资金短缺而迫不得已地拖延病情,以至于把小病小痛拖延成重大疾病等的不良后果。因此,国家应该构建覆盖全国的在校大学生医疗保险体系,创新联通全年、处处受保的医疗保障形式,统一医疗保险的缴费金额和报销比例,让在校大学生在全国范围内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三)引入社会力量,发展大学生群体的医疗保险
足够的资金是保障参保人的最根本条件。在政府力量有限的情况下,为动员和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必不可少。我们要建立一个专门性的大学生医疗救助的公益组织,发挥社会上其他慈善公益组织的力量,利用他们的权威和知名度,来广泛筹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款。一方面可以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医疗保险投保上的经济补贴,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患重大疾病的大学生提供医疗方面的资金救助。探索模仿美国的医疗模式,利用蓝盾、蓝十字等数家著名的非营利性保险公司提供多种医疗保险服务,鼓励非营利医疗机构的发展,能够未解决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带来方便。
(四)强化政府管理,加强社会监督,提高医疗保险水平
篇4
江苏省镇江市是全国最早实行职工统帐结合医疗保险的试点城市,2009年江苏省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知道意见》(国发[2007]2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2008]119号精神,同意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范畴。2009年8月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正式的启动了大学生的参保工作。江苏大学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是参加居民保险的其中一所高校,该校每年在籍大学生35000人左右,由学校统一代办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该保险属于一种基本社会医疗保险,参保所需费用由学生和政府共同分担,参保的年度参照学年,起止时间从当年的9月1日至次年的8月31日。学生每人每年缴费从最初的50元增至目前的80元,财政补贴从最初的70元提高到140元,总筹资从120元增高到220元。学生在定点社区医院发生的符合规定的门急诊费用可以报销40%;在镇江市各大医保定点医院住院的符合规定的费用可以报销,具体的是起付线以上的分段按比例报销,最低可报70%,最高比例达到90%;另设定8八种特殊病种以及校内发生的意外伤害转上级医院的门诊费用可报50%,这8种特病为癌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肾衰所需的血透和腹透、慢性肝炎、精神病、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用药、先天性心脏病。同一参保年度累计医保报销补偿金额的上限从2009年规定的1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0万元。
2江苏大学学生医疗保险的运行情况
2.1发生的相关费用情况
笔者统计了2011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这3年的本校大学生在定点社区发生的门诊费用和特病及住院费用的情况(表1)。学生参加的居民保险缴费低,政府补贴多,覆盖面广,一人一卡,在定点社区医院直接刷卡结算,方便快捷。在镇江市区各大医院住院也是直接刷卡结算,寒暑假在原籍发生的住院费用现金垫付,回校后到定点社区医院报销,报销比例不变。学生保险报销的各种项目范围和镇江市职工统账结合保险的范围基本一致。一些自费项目扣除之后,报销的比例远远达不到70%。
2.2住院报销的前
10种疾病笔者统计了2011年至2014年的3个参保年度内住院报销的疾病种类,共计63种,前10种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意外伤害导致的骨折在住院疾病中的名列第1,这个和我国大学生伤害状况相符,大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实验、生活中发生的意外创伤导致骨折的比例是相当的高[1,2],尽管得到了医保基金的部分补偿,学生自己还是要承担一笔很可观的医疗费用,这个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上的负担,由于骨折,导致的病休,严重的影响了学业。所以学校必须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加强校内道路环境的建设,加强大肾功能衰竭3例,骨肉瘤2例,子宫内膜癌1例,卵巢癌1例,生殖细胞瘤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精神病9例,慢性肝炎21例。该白血病患者年补偿达到最高限额20万元,其余的均未达到补偿的最高限额。像白血病这样的重大疾病患者,实际1年的医药费高达近百万。慢性肝炎的发病率在8种特病中发病最高,需长期服药和健康指导。
3对运行情况的分析和思考
3.1大学生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了解少保险意识差
大学生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大学生是一个相对健康的一个群体,不少人存在侥幸心理,觉得每年交80元的医保费就是打水漂,没有必要;学校统一代办参保,有学生认为是“被参保”。这样的认知存在很大的误区,大学生多为外省市人员,在校4年期间难保不会有意外或者发生疾病,一旦发生疾病住院,如果不参保,学校和个人都难以承担高额的医疗费[3]。曾经有一家长不同意给孩子参保,不幸的是孩子当年患上了白血病,医药费高昂,因小失大,家长后悔莫及。另外在医疗费报销范围上了解少[4],有人认为既然参保了,只要是医疗费都可以报销,不然这个保险没有任何意义。近3年本院通过分发相关政策的传单、张贴海报、在学校网站上相关的政策介绍、和老师、学生一对一的进行医保政策的宣传教育,了解关心居民保险政策的明显增多,甚至刚入校的新生就来咨询相关的政策。
3.2重大疾病补偿额度不够
应适当以商业保险为补充对于一些发生率低医疗费用高的重大疾病,最高限额20万元是不够的,像本校1名白血病患者1年的医药费达到80多万,医保补偿了20万,这对于患者的家庭来说是杯水车薪。对于这样的一些疾病,应该适当的引导大学生参与商业保险加以补充,分散风险,保障健康。社保部门可以通过政策引导或向商业医疗保险机构团购商业医疗保险服务,以优惠的价格高质量的服务鼓励学生参保,另外高校很有必要建立面向社会多元化资金来源的社会医疗救助机制,建立大病救助基金解决大学生贫困和重大疾病的医疗需求[5,6]。3.3特病种类应增加社区医院药品要全面笔者调查发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在大学生中发病率较高,需长期服药,另外像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笔者所在高校均有发生,社区医院无相关药品,需到上级医院配药,因不属于特病范畴,不能报销。社区医院的药品目录是由社保部门监督管理,社保部门应该定期进行调查统计,与时俱进,增加特病种类,特殊情况应该特殊对待,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科学管理,增加一些药品目录范围,让学生在定点的社区就可以买药治病,减轻学生医疗费上的压力。
3.4加强就诊行为的监督管理
实行学生医保以来,本校为减轻学生普通门诊的负担,另出资金负担在定点社区医院就诊费用的50%,医保补偿40%,患者仅自费10%,如此一来,出现了少数学生无病来开药、不是本校学生冒名用他人的社保卡开药、私自要求医生多开药开大处方等不良的现象,这是对大学生医保基金和学校资金的严重浪费,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对于这些不当的行为,医保、学校、社区医院应加强监督管理,从而确保学生医保基金使用的合理性,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
3.5重视健康教育
篇5
关键词:全民医保 大学生 医疗保险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招生规模显著扩大,到2007年,全国在校大学生已达到2300万人,其中包括计划内招生、计划外招生以及高职高专学生等。而同时,近年来大学生疾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原来的公费医疗及学生平安险远远不能满足治疗的需要。我们在网上或身边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现许多贫困的大学生因支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用而发出求助,学校师生、社会团体以及媒体发起爱心捐助活动。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栋梁,其健康状况、医疗保障状况关系到国家的未来。也正是基于此,今年两会后,经过多轮修改的新医改方案出台,其中一个亮点就是将大学生纳入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
一、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直至新医改方案出台之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并没有被纳入实质性的社会保障范畴,医疗保障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学生的医疗费用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一)公费医疗
根据劳动保障部的资料,目前我国公费医疗制度始建于1952年,从1953年起,大专院校在校学生开始享受公费医疗。经费由国家财政按照计划内招生人数向高校拨发一定数额的包干医疗费用,医疗补贴标准从1994年至今都是60元/年。这部分医疗补贴只针对高校计划内的学生,计划外学生(二级学院、扩招及高职高专招收)、自费生以及委培生则不能享受此补贴。由此可见,这种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窄,非计划内招生的学生一旦得了大病,医疗费用都得自己承担,而这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计划外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部分学生的医疗保障也越来越成问题。同时,这种医疗保险制度只对基本的医疗费用进行补偿,如常见处方药品,小额的医疗支出,门诊医疗费用等,存在保障范同小、水平低的问题。有人形象地将高校医疗机构比喻为“慈善机构”,渴了给点水,饿了给点饭,无法给予学生全面的医疗服务,对大学生的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
(二)学生平安险(学平险)
学生平安险是在校大学生可以购买的一种商业医疗保险。学平险包括死亡、残疾给付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对于大学生,患大病的风险越来越高,而原有的公费医疗保障并不能有效地化解这一风险,况且对于很大一部分非计划内的学生还不能享受公费医疗,所以,大学生购买商业健康险可以作为医疗保障的补充。但学平险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首先由于它是商业险而非社会保险,故要求学生在投保前身体必须是健康的,所以身患疾病的学生,尤其是贫困家庭的非健康学生是被排出在学平险之外的。其次,对于学平险,各个高校缴纳的保费一般是每年20~50元,保费低,但保障水平也低,最高赔偿额度一般在2-6万元之间,赔付能力有限,对于重大疾病更是杯水车薪。还有就是学生对学平险的具体条款并不是很清楚,在索赔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需要自行先垫付医药费,事后凭借费用发票、诊断证明及病历才能得到补偿,这也无异于“雨后送伞”,给贫困家庭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全民医保”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
(一)“全民医保”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概述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全民医疗保障体系,鉴于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的种种问题,经过长期的调研和研究,借着本次我国新医改方案出台的东风,2008年10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终于下发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被正式纳入全民医保的范畴。该《指导意见》主要提出了以下三点意见:
1.基本原则:坚持自愿原则;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试点地区制定具体办法,对参保学生实行属地管理。
2.主要政策:(1)参保范围。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科研院校(以下统称高校)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2)保障方式。大学生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按照属地原则通过参加学校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解决,大学生按照当地规定缴费并享受相应待遇,待遇水平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鼓励大学生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按自愿原则,通过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途径,提高医疗保障水平。(3)资金筹措。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标准,按照当地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应标准执行。个人缴费原则上由大学生本人和家庭负担,有条件的高校可对其缴费给予补助。大学生参保所需政府补助资金,按照高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责安排。中央财政对地方所属高校学生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办法给予补助。各地采取措施,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及按规定应由其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通过医疗救助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体系和社会慈善捐助等多种途径给予资助,切实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医疗费用负担。
(二)“全民医保”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实施概况
继《关于将大学生纳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颁发以来,各省市积极响应,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项实施细则。在浙江,《在杭高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试行)》9月1号起实施。具体措施为:9月1日起,在杭高校大学生(外国留学生除外)每年只需缴纳30元钱(学生个人每年缴纳30元,同级财政补贴90元),住院生大病的医疗费就能报销,报销比例在70%一80%,且没有设定最高支付限额,也就是说,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得了严重疾病,即便住院医药费花了l5万元或更多,统筹基金始终是他们的坚强依靠,费用至少能报销80%以上。这个办法的出台,意味着杭州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医保”。
转贴于 北京和沈阳两地对大学生医保T作也发出了量化通知:北京地区将把北京市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非在职非本市户籍的大学生,纳入到北京市医疗保险制度当中,标准与京籍学生相同。沈阳地区规定2009年级大学新生要100%参保,2008年级以前的在校大学生参保率不能低于40%。参保标准为:每人每年筹资80元,其中政府补助40元,个人缴纳40元,医保基金对每位参保大学生的年最高支付限额为l0万元,且该地区的参保学生在放假和实习期间都能享受医保。
经济相对滞后的西北一带如陕西,根据当地经济情况,规定大学生医保的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不高于100元,其中,个人缴费不高于20元。且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当连续参保缴费。毕业后就业的,应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年限,可与其就业后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年限合并计算。同时指出,大学生在假期、实习、休学期间,可选择居住地或实习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部分,由统筹基金给予报销。大学生在校期问异地就医和转诊治疗,按照高校所在市(区)城镇居民医保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总结
将大学生纳入社会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的举措是一种社会的进步。正如本文所述,在这之前,与大学生医疗保险有关的是国家公费医疗制度和商业险学平险的补充。但是,根据现实情况来看,公费医疗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得了小病得不到报销,得了大病时报销的比例却又很小,加之此项制度只能报销一些特定的药品以及特定的医院,在形式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且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未能享受公费医疗。学平险又由于是一种商业险,有在投保资格及理赔标准和程序上的种种弊端,大学生因此从中受惠有限。随着鸡肋似的“公费医疗”转变为社会医保,大学生虽然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但是由此而来的方便好处却是实实在在的。首先,社会医保覆盖范同广,保障高。该项政策惠及所有大学生,且没有象商业医疗保险那样的投保资格的审查,这给已经患病的大学生带来了春天的雨露;同时支付限额较高,甚至有些城市未设定支付限额,这对患严重疾病(如白血病等)的学生来说,无疑是生命的延续。其次,保费较低,基本上都在学生和家庭的承受范围之内,且确实有困难的还可申请其他途径的免交,真正惠及到了每人每户。再次,社会医保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保险,它在时间的延续上和未来的受益方面都要比商业保险更加完善,更加有效。此外,由于社会医保还可和以后自己工作时间段内的医疗保险、退休后的医疗保障直接挂钩,这也是普通商业保险所无法比拟的优点。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行为;影响因素
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按年级分层抽取4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方法
自行研制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在校大学生的个体基本特征、对参加医疗保险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参保意向和参保行为。资料收集采用现场答卷法,数据分析方法主要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调查结果
1)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剔除无效问卷2份,共404份有效问卷,回收问卷中有效率为98.53%。404名调查学生中,大二年级人数较多,占总人数的49.0%;农村生源占56.9%;女生占65.3%,男生占34.7%;其家庭是低保户的比例为28.2%,非低保户家庭占71.8%;家庭月收入方面,收入在1001-2000元的区间的比例最高,占43.1%;学生月生活费在501-1000元的学生人数较多,占49.5%。
2)对医保的认知情况。本次问卷调查中,调查样本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30.2%。在对是否了解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相关政策,有40.1%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这些医保政策,45.5%的大学生表示了解一些,只有13.9%的大学生表示知道城镇居民医保相关政策。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城镇居民医保政策并不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并不能做出适合的行为选择。
3)身体健康及住院经历。调查对象的身体健康情况如下,429.9%的大学生上学期间有过住院经历,近70%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健康评价较好,说明正值青年的大学生群体,由于自身免疫力较高,整个群体的身体健康情况比较乐观。学生的自我健康评价和是否有住院经历存在关联,自我健康评价较低者通常住院的可能性较高。调查对象的首要就医途径情况如下,55.9%的受访大学生把到药店买药作为首要的就医途径,自己挺过去(15.3%)和到附近大医院治疗(13.4%)分别列二三位,仅有22.3%的大学生发现自己生病后选择马上到医院接受诊治。学生到校医院或附近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治疗评价较低,相对而言,更愿意到附近大医院进行诊疗。
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显示,年级、户籍、是否低保户、家庭月人均收入、参保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对参保行为的影响显著。年级越高,参保率越低,这与笔者了解到实际情况相符。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参保率较高,家庭月平均收入越高参保率越低,结合访谈结果,农村的学生家庭收入较低居多,这部分同学表示缴纳40元的参保费对其生活和家庭带来不了很大的影响,却让他们有了基本的医疗保障,降低了一旦患病后,可能会给家庭和个人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家庭月收入低的大学生反而参保率更高。参保态度越积极的大学生,参保率越高,这与实际情况相符。知觉行为控制由于本问卷的赋值是障碍程度越高,赋值越高,所以在该分析表中的B值为负值,表明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面临障碍越高,参保率越低,这与计划行为理论中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的关系是一致的。
4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低。影响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主要因素有学生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的了解度、年级、户籍等。此外,媒体宣传、首要就医途径、本校校医院医疗的服务水平等都对参保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若要提高大学生的参保率,国家和高校不仅要加大宣传力度医保政策制定部门应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诉求,制定真正能解决大学生就医保障等方面问题的政策,为大学生群体提供更有力的保障和服务。
作者:李岚君 韩彩欣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 G 478.2 F 840.684 R 179 R161.5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4-0364-01
【关键词】 费用,医疗;保险,健康;需求;学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正逐渐构建各项社会保险体系,其中面
向社会各阶层成员的医疗保险制度也得到了充分重视,备受国民关注。高等院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是未来生产力的主力军[1],目前,高校学生医疗保险体系虽然对这一群体起着一定的保障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若不予以足够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有可能被排除在整个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之外,成为不被关注的盲点,存在逐渐边缘化的危险[2]。
1 对象与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依据所知专业班级及人数,抽取15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450份调查问卷,回收423份,有效问卷377份,有效回收率为83.78%。其中男210人,女167人;城市181人,农村196人;377名学生全部参加学校代办保险;家庭人均年收入20 000元9人;年生活费5 000元117人,>8 000元16人。在全校范围内随机发放50份问卷进行预调查,得到α=0.765,CVI=0.824。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
2 结果
2.1 对医疗保险的认知状况 调查中发现,对医疗保险非常了解的有11人(2.92%),了解一些的有228人(60.48%),不了解的有138人(36.60%)。在参加医疗保险的学生中,认为医疗保险作用非常大的有42人(11.14%),认为有一些作用的有226人(59.95%),认为无作用的约109人(28.91%)。
2.2 保险意愿 80%以上学生每年可承受的投保费用为20~80元(20~元的占28.91%,40~元的占45.36%,60~元的占10.61%),可见大学生对高额保费接受程度不高,这与其自身无独立的经济能力、经济主要来源于父母有关;77.19%的学生认为医疗保险合适的报销比例在70%以上,说明大学生对医疗保障有较高程度的期望。
2.3 参保满意度 有医疗保险的学生普遍对所参加的医疗保险的满意度不高,认为医疗保险赔付率、理赔效率、服务态度为“一般”的学生分别占41.11%,39.79%,45.09%;对所参加医疗保险赔付率、理赔效率、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不知道”的学生分别占28.91%,29.97%,29.44%。
3 讨论
青少年是患病危险人群之一,同时又是医疗保险不够完善的群体。由于大学生群体以青年人为主,患病率较低,在对医疗保障方式上也没有太多考虑。本调查对不了解医疗保险的原因分析显示,有36%的学生根本不了解这个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没有必要投保,提示学校有责任和义务进行积极引导[3]。
目前,城镇职工已经实行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对大学生来讲还是空白。笔者认为,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要考虑到大学生是一个高知识群体,在受教育数年后,就要进入社会;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体质,政府、学校有责任提供基本医疗服务,适当医疗保障是一项有远见的投入,故而要制定大学生医疗保障办法,将其纳入国家社会保障计划,依据医疗保障办法成立管理机构,采用教育部门与卫生部门共管,以教育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制定资金筹集、享有医疗服务项目等明晰可行、易于操作的条款;校医疗机构的改革应逐步实行社会化,才能充分满足大学生医疗保险与卫生服务需求。
4 参考文献
[1] 杨辉.高校学生医疗保障体系探讨.中国学校卫生,2007,28(2):188.
[2] 胡月,冷明祥,王兴东,等.对大学生医疗保障与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6(2):141-145.
篇8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存在问题;对策
国务院国发[2007]20号《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规定,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保启动初期,考虑到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没有被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首批参保范围。
近些年来,大学生突然遭遇意外伤害或严重疾病的事件屡屡发生,也因此对他们的学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经常可见众多大学生为了延续重病同学的生命,自发在学校内甚至于走上街头向行人募捐,许多新闻媒体集中策划并组织对大学生健康的“爱心活动”。在精神抚慰和医疗经费的筹措上,大家已经在道义上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面对种种突发的意外,仅仅是依靠这种道义上的援助已日渐显得杯水车薪,同时也缺乏稳固保障。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作为经济方面的社会弱势群体,一旦遭遇大病或灾难,将会给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大学生的医疗保障问题如何解决,已经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一、在校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规定
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医疗保障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指导意见([2008]119号),明确了以下内容:
(一)参保范围: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科研院所(以下统称高校)中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全日制研究生。
(二)保障方式:大学生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按照属地原则通过参加学校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解决,大学生按照当地规定缴费并享受相应待遇,待遇水平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
(三)资金筹措: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标准和政府补贴标准,按照当地中小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应标准执行。个人缴费原则上由大学生本人和家庭负担,有条件的高校可对其缴费给予补助。
唐山市医保中心按照以上文件精神严格落实,并结合本地实际,以方便快捷、有力保障的方式稳步实施,明确了具体的参保方式及保障内容,规定唐山市在校大学生以学校为单位凭学生花名册和身份证集体参保,由学校统一组织,按一个自然年度缴费并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个人年缴费40元,一个自然年度统筹基金支付疾病及意外伤害费用最高额度为20万元,2013年度每年新增门诊费统筹金40元。
二、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截止2012年底唐山市范围内现有10所大专院校,在校大学生9.3万人,参加2013年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学生0.76万人,参保率8.17%,且参保学生大部分为本地生源。高校在组织学生参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十分明显。
(一)高校领导重视不够。部分高校领导认为高校的基本任务是教学和科研,没有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高到惠及全民的政府实事工程这个高度,只是被动应付这项工作。
(二)缺少主管部门的有力支持。唐山市为地级市,辖区内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有市教育部门、省教育部门、唐钢集团和开滦集团。由于高校隶属关系部门复杂,在组织大学生参保过程中,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没有对这项工作进行及时督导。而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过程中,医保中心直接面对高校确实对接不畅,也难以投入过多人力。在医保中心业务部门对高校督促报送参保学生信息时,部分院校工作人员对这项工作存在抵触情绪。
(三)学校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宣传不到位。学校工作人员工作不积极主动,听之任之,不进行广泛宣传,致使大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即使参保的学生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了解甚微,不知如何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四)高校学生对居民医保认识不够。由于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缺乏了解和认识,大学生往往不重视保险的作用,有的学生认为自已身体健壮,用不着参加医疗保险,有的认为大学生活毕竟几年时间,有没有医保问题不大。
三、高校推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对策
高校是在校大学生学习生存的场所,对在校大学生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虽然不是行政命令,但是从医保的功能和学生受益的角度考虑,高校作为在校大学生的管理者应该承担起在推进大学生参保工作的相应职责。
(一)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学校利用自身的固有优势,可以通过举办各类讲座、设立相关课程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大学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群体,在校期间很难保证不出任何意外,一旦出现问题,如果不参加医疗保险,学校和个人都无法承受巨额的医疗费用,这会严重制约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大力宣传,增强大学生的保险意识,将疾病对学生造成的损害和对家庭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二)确定专人负责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工作。必须确定专人负责,掌握政策信息,提供联络服务。高校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专管人员负责做好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各种服务工作,对每一位前来咨询和办理医疗保险信息修改、报销医药费的学生要耐心细致地讲解,积极帮助学生办理各种手续,特别是寒暑假期间患病学生的急诊住院的备案、转院转诊就医等手续,及时将报销的医药费发放给学生本人。
(三)高校可以集体组织、由学校统一集体缴费。按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规定,符合参保条件的各类人员应在申报缴费期内按规定办理参保或续保手续,缴纳下一年度医疗保险费,符合条件应在当年缴费期参保(续保)而未参保的人员,在其他年度参保时要从符合参保条件(断保)年度补缴医疗保险费,并按规定缴纳滞纳金。期间应缴的医疗保险费财政不予补贴,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基金不予支付。在集中征缴期内,各高校可以统一组织参保,集中由学校缴费(或学校先行垫付),以减少的学生缴纳欠费和不能享受医保待遇等各种隐忧。
(四)医保中心要结合实际做好医疗保险服务。有资料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目的只是想在减少麻烦的基础上更好地回避风险,因此,大学生参保和享受保险待遇的程序不应太复杂,医保中心业务部门要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参加实习实践以及家住本市以外时的就医情况,合理制定医疗保险报销业务流程,保障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待遇。
大学生作为具有高学历、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特殊群体,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在接受教育数年后便将进入社会,他们的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到人才的素质,进而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学校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服务,以保证在各种意外发生时,能够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让他们切身感受社会保障的关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
[2]国务院《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围指导意见》([2008]119号)。
篇9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085-02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内各高校的招生规模正在有序扩大。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这个群体又肩负着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神圣使命,他们是建设国家的未来人才,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优秀人力资源。所以,大学生的健康与否不仅对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今后的工作生活有着不可预期的影响。2008年10月,国家颁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规定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试点范畴,覆盖所有大学生,以期减轻大学生的经济负担,使困扰高校多年的大学生医疗保障问题将得到解决。虽然针对大学生医疗保障改革已有雏形,但具体的方案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进行研究并完善,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基本医疗保障若干问题分析
1.高校对基本医疗保险和风险意识教育的宣传不够。虽然大学生的参保率高,但通过我们调查,学生对社会医疗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对于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基本内容、相关规定及实施方法的了解也不多,很多学生仅限于知道自己通过学校组织参加了医疗保险,缴纳了保费,因而导致许多学生参加医疗保险意愿不高,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评价不高。
2.保险制度的原则问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险的一部分,强制性原则是社会保险的重要原则之一。然而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大学生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采用自愿原则,这无疑是矛盾的。关于政策的落实方面,社会保障部要求“在校大学生必须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体系,同时这项工作又必须坚持自愿原则”。这些矛盾都不利于政策的真正落实。中国大部分大学生在经济上对家庭存在严重依赖。因此,在医保政策的推行上采用自愿的原则很难有较好的执行力。二是不重复购买保险的原则与重复购买保险行为之间的矛盾。基本医疗保险属于社会保险范围,为了避免道德风险,一般不得重复购买。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很多重复购买保险的行为。例如:来自农村的同学有一部分已经在家乡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而这一部分同学在同一保险年度内又被要求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些重复购买的行为违背了社会保险不重复购买的基本原则,且重复投保并不能使学生同时享受双重保险,反而加重了学生和政府的经济负担。
3.保险制度的衔接机制问题。不少新入学的学生已经在生源地购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是新农合,进入新学校后可能又会被要求参加学校所在地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就面临着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并且大学生在校期间由于寒暑假和专业实习等原因,常会在多地居住、停留,发生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地域不再局限于学校所在地。此外,大学生毕业后在及时找到工作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医疗保险的转接;如果未能及时找到工作,是否能继续在高校所在地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或者是否回到生源地参加当地的基本医疗保险;怎样做好社会医疗保险保障的延续,这些都是尚待完善解决的问题。
4.筹资笼统化,缺乏灵活性。政府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大学生纳入医疗保障体系的政策,各大高校具体也以此为实施的准则。我们在实地访谈的过程中,了解到许多大学生对于这些细则存在不满。具体来说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缴费标准单一性,学生缺乏自主选择的权利,灵活性较差;二是相当一部分家庭极度贫困的大学生并没有得到更好的保障,没有政策上的照顾,这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处于经济原因考虑,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但他们恰恰是最需要保障的人群,这样便会产生“逆选择”。由此可见这样的单一性缴费标准,并不能充分体现社会保险的福利性和公益性,缴费标准和细则的制定仍需要改进。
5.医疗保障范围有限。大学生在校期间一般只有三到四年,并且大多数大学生身体健康,很少患病,大学生的就医类型一般以门诊为主。然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于这类比较普通的小病没有具体的保障措施或报销很少,就实际而言,门诊费用对于大学生这一没有固定收入的群体来说还是比较高的。高校学生医疗保障应该扩大保障范围,充分考虑大学生就医类型的特殊性,做到大病与小病兼顾,减轻学生医疗就诊的经济负担。另外,现行城镇攻保对于重大疾病的保障能力有限。当大学生遭遇重大疾病时,个人一般要负担40%~50%的医疗费用[1],再考虑到很多检查项目和药品不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内,因此患重大疾病的大学生往往要担负更多的医疗费用。除此之外,目前大学中存在的15%~20%的贫困生[2],这部分大学生经济、健康状况都较差,遭遇重大疾病的风险更大。因此,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样统一的筹资水平和医疗费用偿付比例,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种种特殊情况,在贫困学生遇到重大疾患时,捐款仍旧会成为唯一途径。
二、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的相关建议
篇10
摘 要 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公费医疗,以及现阶段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正逐步向社会医疗保险模式转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医保制度实施的现状,指出了该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医保制度 医疗保险
当前,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上升和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沉重的医疗费用使学校、学生和家庭不堪重负,而现行的大学生医保制度不能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高校学生的医疗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一、大学生医保制度实施现状
我国高校从1953年开始实施公费医疗制度,并对公办普通高校学生实行公费医疗制度。根据各地形势和学校具体情况,一般由政府承担80%,其余20%由学校和学生共同承担[1]。近年来,随着办学体制改革的加快,高校扩招,民办高校增多,加上大学生公费医疗制度缺乏社会共济,由此引发的问题日益突出。
1.大学生医疗费用的承担情况
大部分在校大学生的医疗费用占生活费比重较大,由于没有劳动收入且需要支付高额的学费,因此负担很重。在目前医药用品价格较高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难以承担医疗费用,一旦患上危急重病,他们的健康、学习乃至生活都将难以维系。
2.大学生享受的医疗服务情况
经调查发现,大学生在需要就医或购买药品时,喜欢到校医院与学校附近药店。然而,校医院医疗条件差、设备陈旧,医务人员业务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服务态度较差;学校附近药店则是药价太高、药品质量不好,因此,无法提供令人满意的医疗产品与服务。
3.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参保率
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对商业保险不了解,保险意识不强,普遍对商业保险不信任,不能确信当意外发生时所买的保险能否给自己提供保障。通过调查高校学生对医疗保险的了解情况及其在校学生的参保率,其结果具体如下:
二、大学生医保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医保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使得高校学生的利益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投入不足
目前,国家给予计划内统招的部委所属院校和省属院校的大学生的公费医疗拨款分别是60元和40元[2],且公费医疗拨款总额是在扩招前的1998年定下的,近10年来就一直没有变过。随着各个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人均所享有的医疗经费则会更低。因此,多数高校医疗费存在着超支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高校医院对大学生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同时由于经费不足,许多高校医院现有的医疗设备陈旧落后,严重制约了医疗水平的提高。
2.大学生医保制度覆盖范围小
大学生公费医疗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国家财政只对计划内招收的学生按人数拨款,民办高校则不享受任何形式的医疗财政拨款,学生的医疗保险只能依靠商业保险和学生家长负担。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计划外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些学生享受不到政府的医疗费用拨款,所在学校也不对他们进行医疗费用补贴。这种医疗保障待遇上的差异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凸现出教育的不公平。
3.现行的高校医保模式存在着弊端
多数高校都采用“公费医疗+商业医疗保险”[3]的模式来保证大学生的医疗,而这种模式又有着非常突出的缺点,即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成本相对比较高,贫困学生面对这笔费用,通常采取的方式是自愿放弃,不参加商业医疗保险。而生活条件差、经济不富裕的大学生往往是患病率较大的那一部分人群,因此政府和学校又尽可能的使这些学生能够有条件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4.大学生的保险意识差,健康教育不足
许多高校学生的投保率较低,普遍认为自己身体没问题,多交几十元钱没有必要。此外,学校在对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方面投入不足,缺乏对学生身体健康及疾病预防方面的指导和咨询,学生患病后自己到药店买药,这加大了大学生的健康风险。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在设计和管理上还存在着缺陷,医保制度应有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使得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三、我国大学生医保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原有的医疗保障制度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我们必须针对当前的形势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使大学生的医保制度纳入合理有序的轨道。
1.加强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
各高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如创办宣传栏、开设保险知识讲座或选修课,让学生明白风险的不确定性,谁都有可能遭遇风险,从而调动其参保的积极性,鼓励个人参加商业医疗保险。这样使得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购买商保;社会统筹基金也可以拿出一部分到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再投保,大额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可由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以减轻统筹基金的风险压力,但这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规范保险市场,同时保险公司也要积极开发新的险种[4],扩大保障范围。
2.促进高校医院的改革与发展
高校医院实质上是学生医疗保障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实施和管理机构,促进校医院改革与发展不容忽视。首先要明确新形势下校医院的定位、功能和发展方向。加强校医院投入与建设,切实为师生提供优质低廉的医疗服务。校医院应履行教育、管理职能,提高与社会医院的竞争力,并科学管理师生公费医疗和商业医疗保险,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同时,校医院应提供特殊人群的医疗救助,保障学生教学、科研顺利进行。
3.完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救助制度与其他医疗保险制度既存在密切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从社会公益性上说,社会医疗既非纯粹的政府行为,也有别于一般的赢利行为,它是一种社会道德力量支持的社会公益行为[5]。当前一方面要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将贫困大学生和当地低收入居民一起纳入社会医疗救助的范畴;另一方面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加大慈善机构对大学生的援助。如红十字协会等可以定期为大学生做健康调查,减费或免费为大学生治疗疾病;还可以让社会和企业为患重病的大学生进行捐款,以减轻大学生的经济负担。
4.将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纳入法制轨道
任何制度的推行都离不开法律的保证,在国家大力倡导“依法治国”的今天,国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了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得以实施,而在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上,国家的法律法规还是空白。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出台《大学生医疗保障法》。从制度上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利益。法规可以规定:学校推行保险,应该带一定的强制性,学校应统一代收保险费,统一操作[6]。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然而现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完善而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是大学生医疗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要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快大学生医保制度改革的步伐,建立能够有效保障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医疗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陈楠.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构建问题研究.理论学刊. 2010(2).
[2]郑会绍.“全民医保”形式下大学生的医疗保障浅析.经济研究导刊.2008(2):195.
[3]李洁.高校医疗保险现状及改革.医药世界.2006(6):36-37.
[4]张青枝.中国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透视.中国青年研究.2008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