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背景范文

时间:2024-02-22 17:58: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学教育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学教育背景

篇1

关键词:司法考试;法学教育;教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281-03

一、问题的提出

2002年司法部开始推行全国统一司法考试改革,初任法官、检察官和执业律师、公证员必须通过考试获得司法职业资格。制度的设计使司法考试成为了一种职业准入测试,一种精英选拔式的筛选,其目的在于提高和保障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从业人员的素质,为建立我国法律职业共同体搭建平台。2008年,司法部于报名条件中规定,普通高等学校2009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这一举措将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育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使通过司法考试获得司法职业资格成为法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砝码,司法考试通过率的高低成为社会公众评价法学教育的重要标准。至此,有关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育关系的问题成为了法学各界关注的焦点,法学教育是否应以司法考试为导向,如何解决当前法学教育改革的困境?至今仍无定论。笔者认为,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在我国都处于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前进的阶段,自身都存在需要改进之处,但二者的目标是共同的,即为建立我国法律职业的共同体而服务,为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培养、选拔人才。因此,二者必然应良性互动。进一步的问题是,良性互动的条件是什么?对于司法考试设立的职业准入标准是否科学、准确而言,现今学界存在不同的说法;但对于法学本科教育培养的法学毕业生是否符合法律共同体建立的要求而言,答案却肯定是令人失望的。因此,司法考试在客观上对法学教育提出的挑战是不容忽视的。法学教育如何利用教学手段更有效的培养学生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基本品质和技能,如何为与司法考试良性互动创造良好条件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二、司法考试影响下法学教育的窘境

我国法学教育盲目、过热的发展状况在实行统一司法考试之前,就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质疑,特别是司法实务界人士反映法学院毕业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在工作岗位上不能胜任司法实务工作,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与适应期。当实行司法考试之后,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已使法学院校倍感压力。第一,从法学院毕业生的绝大多数考生并不能顺利通过司法考试或者需要多次反复参加司法考试才能通过司法考试,而一些非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或社会在职人员反而能够比较轻松的一次性通过。人们从多年司法考试中总结出来一个客观的规律:博士考不过硕士,硕士考不过本科,法学本科不如非法学本科[1]。第二,司法考试培训学校的涌现,对法学课堂教学产生严重冲击。本科在校法学学生和家长将司法考试的重要地位强调的无以复加,对司法考试培训班趋之若鹜。司法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除了司法考试考查范围内的16门法学核心课程外,对其他课程置之不理。学生根本不听老师讲课,只是捧着司法考试书看,甚至请假去上校外辅导班,奔走于学校与补习班之间。第三,法学毕业生就业率过低。我国首部就业蓝皮书——《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法学大类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倒数第二,法学专业失业人数在全部本科专业小类中排名第一;高职高专毕业生法律大类就业率排名也是倒数第一。此外,法学大类的本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率仅为47%,排名倒数第二,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法学大类本科毕业生没有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工作;而到了高职高专法律大类,这一比例更是下降到29% [2]。以上种种现象使人们认为,司法考试是检验学生是否具备法律职业资格的准入性测试,法学毕业后连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资格都无法获得,足以表明目前的法学教育是存在问题的,是失败的。

三、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影响的正负面观点评析

现实表明,无论法学教育界是否情愿,司法考试在客观上成为了检验法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尺度。对此,法学界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由于司法考试本身存在的问题,是否能够实现国家法律职业准入的制度价值尚有待检验,因此其不能作为法学教学改革的导向。

第一,学者认为,司法考试是一种新型的应试考试,一旦法学教育以之为导向,则必然重回应试教育的老路,造成法学教育发展的倒退。有学者认为司法考试在方式上和题型的设计上选择题所占的比例太大,限制了题目的灵活性。使得那些没有系统学习过法学的考生取得合格的考试成绩变得相对容易。考试的成绩主要是反映考生的记忆能力和对法律一些基本条款以及司法解释的一些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而很难反映考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等。一些未受过大学法律教育或未系统学过法学的考生,在通过几个月的“背书”后,也能通过了考试[3]。

第二,当代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模式是“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而司法考试选拔的要求是“职业化、专业性、单一型”,二者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不能盲目使司法考试变成法学教育的指挥棒,否则必将扭曲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学者认为法学教育,特别是法学本科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并与职业能力教育相结合,把法学教育单纯定位为职业教育或素质教育均不合适。法学教育不同于法律教育:其一,法学教育是理性教育,法律教育是感性教育;其二,法学教育是理论教育,而法律教育是实践教育;其三,法学教育是关于法学领域中的“为什么”的教育,法律教育是关于法律领域中的“是什么”的教育;其四,法学教育要培养的是法学家,而法律教育要培养的则是法律工匠。因此,中国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加宽泛,层次定位更加复杂[4]。

第三,法学院毕业生绝大多数无法从事法律职业,“法学教育以司法考试为导向”的观点实际上是假定了所有的毕业生都必须从事法律职业,并且都必须从事法律实务工作。这种假定当然是不成立的。对于将来不会从事法律职业的学生,法学教育将使他们具备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质和品性,他们需要按照一个法律人的要求去思维,从一个法律人的角度去分析和处理将来面临的各类(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方面的)问题[5]。

另一方面,也有学者认为法学本科教育应该服务于司法考试,司法考试的导向性作用能够解决现行法学教育的普遍性问题。司法考试在试题的设计上体现出了:“第一,注意以记忆为基础的知识应用能力的考察”;“第二,注重刑法知识的深度理解(或者细节的精确性)与体系性的结合”;“第三,刑法试题体现出刑法解释学与法哲学的统一”;“第四,刑法试题体现出知识的基础性(通识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第五,刑法试题体现了知识的理论性、学术性与趣味性、兴趣性的统一”。以上五大特点证明司法考试在整体上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应当成为当前法学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的风向标[6]。

对于以上两种不同观点,笔者认为,任何一个法律类型国家中,现代法学教育在培养和造就法律职业精英素质方面都发挥着主导作用 [7]。对一个国家法律职业人员素质起关键作用的应是法学教育,法学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司法考试参加者的素质和能力,也决定着未来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司法考试无法单独完成选拔高素质法律人才的目标,因为无论何种类型的考试都无可能脱离应试的本质,司法考试也毕然存在由于形式所造成的局限性。因此,法学教育是司法考试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健全、完善的高等法学教育,司法考试也无法健康发展。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应起到良性促进的作用,而绝非是指引和导向。诚然,目前我国的法学教育与法律实务严重脱节。教学方式以“说文解字”为主,倡导的案例教学的主要功能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消化法学概念和原理,而且只能形成短期记忆。实习环节和毕业设计流于形式,无法达到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良好效果。但这绝非对法学教育全盘否定的理由,反而应是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进行触动的体现,也是推动法律教育方法改革的主要方向。

四、司法考试推动下的法学教育方法改革思路

1.准确定位法学教育的性质

我国法学教育应是职业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是中国法学教育界讨论的重要议题,但至今没有定论。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法学教育的定性关系到法学教育方法改革的方向。笔者认为,我国法学本科教育应是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职业教育。素质教育重在对能力的培养,而法学学生的能力要求是内在的共同职业信仰和思维方式与外在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结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吴汉东在《法学教育的规范要求和特色选择》专题报告中也指出,法律人才应当有三个相同的规格要求: 第一,共同的法律精神、法律信仰、法治理念、法律职业伦理;第二,相同的法律知识结构;第三,相通的法律技能[8]。法律技能的培养必须要纳入到法学教育培养目标,其与我国法学教育的性质并不是矛盾的,而是法学素质教育应有之内容。无论法学教育界对司法考试试题设计有多少批评之声,但司法考试注重考生法律实践能力考察的宗旨无疑是正确的。因此,只有这样定位法学教育,才能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应用性人才的要求,才能提高法学本科毕业生司法考试的通过率。

2.高度重视法学本科教学计划调整

第一,法学本科教学在我国现阶段不能取消。有学者曾主张在我国法学教育应借鉴美国做法,取消现行法学本科教育,将法学教育的起点规定为研究生教育,吸纳各专业优秀的本科毕业生。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在我国现阶段是不现实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我国在20世纪末曾经继受美国经验开始实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制度,针对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本科毕业生展开法学教育。法律硕士区分与法学硕士,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为培养应用型高级法律专门人才。但实行至今,效果甚微,法律硕士在教育制度上并没有脱离于固有的传统法学教育,虽然学生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但对于提高其自身的法律职业技能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我国庞大的本科教育体系内建立适合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的教学体制。

第二,改革法学本科课程设置。考察我国法学教育现行的教学计划,理论课程几乎占满了学生4年大学时光,而实践课学时主要集中在10周左右的实习环节。这种教学计划的安排必然导致学生高分低能。法律职业对于社会的重要程度常常被比做医生,但法学毕业生的培养过程与医学院的学生相比却相去甚远。我国医学院校的学制是5年,第5年要在医院进行实习,而且医学教育正在进行7年制或8年制的教学改革,之后医学学生将有一半的大学时间是在实习。因此,法学教学计划应进行调整,增加学生实践课学时。美国法学教育以职业教育著称,各种法律技能性训练贯穿美国法律博士课程始终。大多数学生完成法律博士教育后都能顺利通过司法考试。我国法学教育在坚持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对美国式法学教育的职业导向是可以借鉴的。

3.重点强调法学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填鸭式的讲授式的法学教学方法已受到了人们的一致诟病,认为其是法学院之所以培养出应试型毕业生的症结所在。笔者认为,我们强调发展法学实践教学,但并不等于完全抛弃我国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过犹不及同样是错误的。大陆法系的基本属性决定了我国法学教育的基本属性,教师系统讲述法律基本概念和原理比学生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法律原理和原则更具有效率。任何实践性的方式都不能替代传统的讲述授课模式,其无法将大陆法系的理论性和系统性统统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教授的方法应杜绝过去泛泛的讲解,应加大理论的精准度和深度,增加学说理论的比较研究和前后知识之间、学科和学科之间的体系构架,真正的将大陆法系的知识体系性在学生心中构建。所以,法学实践教学在整个法学本科教育中的地位应是对传统法学教育方法的修正和补充,而非完全对立。

其实在过去的若干年,我国法学教育工作者一直不断地进行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例如案例教学、诊所式教学、模拟法庭、毕业前实习等,但多流于形式,收效甚微。探究其原因,关键在于这都是教师的个别探索仅是自下而上的行为,其自发性和随机性对学生缺乏环境的感染,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应有的重视,因此难以循序渐进、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加大法学实践教学课时的基础上,可以将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采取阶梯式的整体安排,将案例实验教学的学时分散到各部门法教学环节,定为必修课;模拟法庭实验教学应主要针对高年级学生,定为必修课;法律诊所实验教学应针对高年级学生,以选修课形式开设。这种安排主要考虑到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具有阶段性,需要与学生掌握的法学知识程度相适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实践教学方法的优势。 而且必须注重实践教学素材的获取,为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据统计,美国法律诊所的个案总数远远超过了政府部门。在我国社会对法律援助的需求与政府能提供的资源之间存在的巨大缺口,因此高校法律诊所应与各地政府法律援助中心相接轨。对于符合援助条件的案件,援助中心可优先考虑法律诊所,将援助案件指派给具有律师执业资格的教师办理,接受指派的教师对案件进行筛选把关,认为符合诊所式教学要求并与学生现有能力相适应的案件,可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办理;对于不符合援助要求的案件,经当事人同意可介绍至法律诊所,由诊所学生免费为当事人进行法律咨询、提供所需法律服务,直至接受委托诉讼。

篇2

关键词: 语法教学 重要性 规律性

一、新课程背景下是否还要重视语法教学

在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的今天,重提语法教学好像不合时宜。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可避免的是天天接触语法。于是我就在想,是不是要重视语法教学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要依然重视语法,但要不同于传统语法教学。传统的语法教学,以语法翻译、机械操练为主要教学模式,教师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讲解枯燥无味的语法规则和单调的操练上,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却培养了大量的“哑巴英语”“聋子英语”。这当然不符合我们当今的形势,也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当今,我们需要的是能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人,听、说、读、写应该是更重要的,应该是我们当前的主要教学手段。但试想,如果你语法学的不好,说出来的话错误百出,别人真的能完全听懂你的话吗?你句型记不住,写出来的句子不通,不影响其他人对你的理解吗?不知道一个词怎么用,不知道说这句话用什么句型,怎么进行交际?因此,我认为,语法教学很重要。

二、如何进行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依然必须进行,但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该如何进行语法教学呢?走以前的老路肯定是不行的,时间不允许,形势不允许。因此,一线教师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我们要想办法把学生从繁琐的语法规则术语当中解放出来,让我们的语法教学变得简单有趣,为交际服务。

我的办法是:学语法,找规律,变复杂为简单。我在教学当中尽力使语法规则简单化,总结出普遍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规则,让学生记住,并附加一些练习,让学生活学活用,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记忆枯燥语法规则进行无意义操练的痛苦,又彻底改变了教师“吃力不讨好”的满堂灌的语法讲解的繁琐和辛劳,何乐而不为?

三、学语法,找规律,变复杂为简单

每年在考试中都要考到冠词的用法,但学生就是记不住它们的区别。我是这样讲的:冠词分为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an,以及零冠词,它们最基本的区别在于:定冠词:起限定的作用,说明了是“哪一个”的问题;不定冠词/零冠词:不定(两个意思,不确定,或描绘),说明了是“什么样”的问题。

例如下列两个句子,用冠词填空:

1.?摇?摇 ?摇?摇 student standing there is my brother.

2.We are living in a world of wonders,?摇?摇 ?摇?摇 world in which anything can happen.

这样的两个句子,该填什么冠词呢?我们分析一下:第一句,站在那的学生是我的哥哥。哪个学生?站在那的学生。这是确定的,说明了是哪一个,所以填the。第二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世界里,一个任何事情都能发生的世界里。这个空不能填the,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只有一个,怎么能说是哪一个呢?要填不定冠词a,因为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是对这个世界的描述。这样给学生讲解,学生掌握了这个规则,见到什么题目都能做了。

再举个例子,什么叫宾语补足语?学生不明白。我对学生解释说:宾语补足语就是对宾语的补充说明,没有它,句子的意思就表达的不完整。例如:His words made me ?摇 ?摇?摇?摇.这句话当然不能理解为他的话制造了我。那么说他的话使得我……好像意思很不清楚、很不完整,所以我们必须在宾语me的后面加上一定的成分使句子意思完整。可以这样加:His words made me cry.他的话使得我怎样呢?哭了。哭了是对宾语me的补充说明,所以我就认定cry是宾语补足语。还可以说His words made me angry.使得我怎样呢?生气了,所以angry是宾语补足语。试分析下列句子是否有宾语补足语成分?

1.He looked at me angrily.

2.I heard her singing in the park.

第一个句子中,me是宾语,那angrily是不是宾补呢?我们分析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生气地看着我。说明生气的不是我,生气地不是对me,宾语的补充说明,所以第一句当中没有宾语补足语。第二句:我听见她在花园里唱歌。她是听见的宾语,我听见她,她怎么样了呢?没有后面的成分,意思就不完整了。所以,在花园里唱歌是对她的补充说明,是宾语补足语。这样一说,学生就恍然大悟了。

例子还有很多,什么叫定语从句?充当定语的句子。什么叫主语从句?充当主语的句子。什么从句?就是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的句子。

语法教学依然必须继续下去,但不必走老路。教师应该动动脑筋,找找规律,变复杂为简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语法。

参考文献:

[1]章振邦.新编中学英语语法.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篇3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英语语法教学 课程资源 活化处理

高职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新课标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于是曾经被视为学好英语的“制胜法宝”,到了最后却落个“哑巴英语”的罪魁祸首的英语语法教学,在“培养交际能力”和“任务型教学途径”的思想指导下,大有被淡忘的趋势。为此,有些教师误解了“淡化语法”的真正含义,误以为语法教学可有可无,忽视了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其实,不重视或不进行语法教学是对语法教学的误解。我认为,高职英语教师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防止“重听说、重阅读、轻语法”而造成部分学生“没有对错标准”、“动手写作就漏洞百出,语法错误连篇”的教学不良倾向,在教学中切实领悟好“淡化语法”这一教学指导思想。而且国内外语言教学界都形成了语法必教的共识。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流打基础的。“淡化语法”并不是不教语法,从某种程度上讲,反而要求更高了,学生有了坚实的语法基础,结合语境灵活运用,才能选出正确选项。语法在语篇衔接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法依然是中国基础英语教学的必要内容”(李永大,2007)。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虽然掌握语法并不等于掌握语言运用能力,但语法欠缺会制约学生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张红缨,2004)。我认为在语法教学方面,我们应该巧设计,以便学生掌握。新课程背景下语法必教,但如何教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绝大部分时间教师唱“独角戏”,不重视学生的口头交际,更忽视对其语言运用技能的训练。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语法教学与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等技能训练相互融合,从而达到新课标的总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利用情境进行语法教学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语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尽可能逼真的、反映知识生成和应用的学习情境,创建良好的实践场,注重课堂文化的生成,关注课堂情境的细节,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协商与建构。语法教学也应遵循语言规律,教师应利用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学习语法知识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让他们在生活化的氛围中领悟语法规则的内涵并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讲解表示可能性(possibility)、推测(guessing)的情态动词could/may/might/should/must/can’t为例。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4―6人一组,收集或拍摄身边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的照片。在讲到推测性情态动词时,让学生呈现所拍的照片。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各自收集或拍摄的照片,并讨论照片所反映的交通安全隐患。例如:

S1:Cross the road while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

S2:Overtake other cars too fast on the road.

S3:The drivers don’t slow down to avoid the walkers on the zebra crossing.

……

小组观察照片,并使用情态动词讨论某些交通隐患可能导致的交通事故.如:

S1:What may/might/can/could happen if you cross the road when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

S2:I may/might/could be hit by cars.

S3:What may/might/can/could happen when the drivers overtake other cars in a dangerous manner

S4:They may/might/could lose control of my car.

……

老师呈现一张交通事故图,与学生一起讨论该事故发生的原因.如:

T:What may cause the traffic accident?

S1:It must be rush hour. The road is so crowded.

S2:The tyres may/might burst suddenly.

S3:Some drivers may/must be too tired and sleepy when they are driving.

S4:Some drivers can’t drive carefully. They may/might/could do something else when driving.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板书这一组情态动词,并适当插入讲解。学生在讨论中意识到了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表达时的情绪比较激动。学生不仅知道要遵守交通法则,而且这样在语境中深切地、直观地理解了推测性情态动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及区别,从而促使学生真正做到活学活用。课堂教学就是一个由生活转化为知识,而又用知识去认识生活的过程。所以,在有限的条件下,教师要尽可能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所学知识、兴奋点、疑问点均能伴随学生走出教室,融入学生的课外生活中。开展相应的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内在情感的体验和升华。

二、利用语篇进行语法教学

教师只是机械地进行单句操作某个语法点,那么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将语法点融入语篇当中,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某个语法现象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就会从语境中归纳和总结出语法规则。语篇可以为语法规则的比较、归纳和总结提供良好的上、下文语境。脱离了语境,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就无法确定。因此教师要将语法融入语篇和语境之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发展言语交际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用短文描述一下自己的祖国或故乡,要求作文中出现几次倒装句的使用。这样的阅读和写作活动既能让学生通过语篇来学习语法,学到较系统的语法知识,又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语法教学

“新课标”高职英语教材对语法规则都讲解得非常系统,并设计了许多好的语法活动,从而体现了语法教学的过程性和应用性。例如:

关于定语从句语法的教学

第一步:在黑板上写出这样两个句子,让学生通过语境,试填关系词:

Mike has gone to Beijing, the 2008 Olympic Games will be held.

Mike has gone to Beijing, will hold the 2008 Olympic Games.

第二步:提问,并要求学生给出答案,然后提出问题:“Why do we have to fill in the relative adverb ‘where’ in the first sentence,while we have to fill in the relative pronoun ‘which’ in the second sentence?”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第三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差别:第一个句子的定语从句说明的是“2008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而第二个句子的定语从句说明的是“北京将举办2008奥运会”。前者说明北京是举办的地点,而后者说明谁来举办。

第四步:让学生总结关系副词where和关系代词which在句中所充当的成分:前者在定语从句中作地点状语,而后者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

第五步:提问学生:“Shanghai,Hangzhou,the factory,the museum等表示地点的词是地点(句中作状语),还是事物名词(句中作主语、宾语)?”学生通过以上步骤,就会很容易地认识到:这些表示地点的名词既是地点,又是事物名词,但关键是看它在定语从句中的作用。

第六步:在黑板上写出如下句子,让学生填写关系词:

The library students often study was on fire last night.

The library, was built in the 1930s,needs repairing.

The library you visited yesterday was built in 1990.

第七步:让学生联想上述例句,以使他们明确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的用法,及该语法现象的结构和运用规则。此外,要求他们运用“where,which,that”等关系词自行造句。通过上述步骤,学生经历了“发现、总结、发散、联系”等环节,亲自体验了使用定语从句的规则和方法。这样,学生牢固地掌握了这一语法点。

总之,教师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教材丰富化、实用化、兴趣化、活动化,就能达到活化教材的目的,从而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使学生在语法教学中能真正吸收所学的语法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借鉴他人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最符合自己学习目的和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变化的敏感度。虽然语法规则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变化,但时间长了,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过去学习的语法并非永远正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何安平.英语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葛玲芬.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

篇4

[关键词] 创新创业;财务决策;教学方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126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254- 02

1 引 言

2014年9月,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多次强调,高等学校要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笔者认为,高校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就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改革现有课堂教学方法。财务决策课程是广西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笔者讲授此门课程多年。下面笔者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就如何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日常财务决策教学活动之中谈谈自己的体会。

2 财务决策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在高校传统教学中,主要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集中授课形式。在财务决策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过去更倾向于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教学方式也仅限于学生“上课听讲、下课做练习”这种传统形式,正是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缺乏创新性。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这样一来,对于教材上涉及到的财务理论和财务公式只是进行机械性的记忆,无法做到真正的理解、融会贯通。而且财务决策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涉及到财务公式非常多,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视觉疲惫”、“听觉疲惫”,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就逐渐下降。

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虽然可以保证教师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但往往忽略了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要求学生不断的吸收知识,但往往消化知识的能力和时间却不在考虑的范围内,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处于被动地位,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大打折扣,实践能力的提高就变得无从谈起,创新能力也无法得到有效培养。

3 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财务决策”教学方法的选择

随着高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笔者认为在财务决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采用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财会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3.1 问题导入教学法

问题导入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某些知识点之前,根据上课的内容,事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再由任课老师进行答疑解惑的方法。教师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时,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设备,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播放一些小视频,利用一些图片、数据等,尽可能给学生还原真实案例,再在此案例的基础上提出相关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老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由此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

2015年,教育部举办了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大学也组队参加了此次大赛。在参加此次大赛时,部分参赛团队是以创业计划书的形式上交作品参赛的。因此,在讲授财务决策课程“项目投资决策篇”时,笔者便将自己指导的其中一个团队的创业计划书核心内容“项目投资可行性财务评价”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并以问题导入法开展了此部分内容的教学。

3.1.1 课前一周将项目资料发给班上同学,留下思考题

参赛团队拟注册成立一家公司:南宁钛隆污水处理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销售用于污水处理的的新型多孔钛合金材料,主打产品是多孔钛滤芯。要求同学们分小组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南宁当时的市场环境,预测该项目投资额、每年的成本、产品销量以及收入等数据,并在此数据的基础上证明此项目具有投资可行性。由于此项目是班上的同学要拿去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因此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利用课后时间,在南宁市场分头进行调研走访,收集数据。

3.1.2 课堂上根据各小组汇报的讨论结果和困惑,进行答疑

一周后的课堂上,各小组都汇报了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根据多个小组的讨论,同学们将该项目的投资额预算确定为80万元。各小组汇报的项目投资可行性财务评价报告固然是不太理想的,在表扬各小组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后,笔者就项目投资可行性财务评价的关键步骤和具体方法进行了仔细的讲解,告知同学们投资项目可行性财务评价,一般分两步走。第一步,预测项目现金流量,通常按照项目生命周期的三个阶段(初始阶段、运营阶段、终结阶段)来分别预测现金流量数据;第二步,根据预测的数据,计算投资决策指标,包括净现值、内涵报酬率、现值指数、投资回收期等,然后根据投资决策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可行性评价。在讲解过程中,笔者向学生仔细阐述了各阶段现金流量预测的注意事项,每个决策指标的计算的原理以及如何对计算结果进行解读。学生因为有事先的参与,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存在很多困惑,于是带着问题来听讲,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3.1.3 课后再次完善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篇5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探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应加强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探究 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法教学策略探究 谈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浅析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的词汇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新课程的语法教学 高中英语新课程的语法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浅议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行动研究下的新课程高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的语法教学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的语法教学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作者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的语法教学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语法的本质,并对高中语法教学方法的建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关键词】新课程背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纵观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改革之路,语法教学出现过两种片面的、极端的认识和做法:一是以语法翻译法为主的语法中心论。它几乎把语法教学当作英语教学的全部,它们的外语教学理念是学外语主要就是学它的语法规则知识,学好了语法就等于学好了外语。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既听不懂也不会说。另一种片面的倾向和做法是以交际法为核心的语法无用论,它把以前我国英语教学不尽人意的结果都归咎于语法教学,认为语法教学是造成“哑巴英语”的罪魁祸首,于是淡化、排斥语法教学,外语教学中不教语法。结果学习者又过早地出现了高原现象和化石现象以及汉式英语问题,又造就了“文盲英语”,即听说能力、表达流利性有所提高,但读、写能力和语言准确性严重下滑[1]。1语法的本质

纵观语法概念的发展演变,人类对语言语法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全面。基于语法定义的演变,结合多年语法教学经验,对语法我们有了更客观全面的认识:一是语法的双重性质:静态语言形式和语言的动态功能;语法既是语言的一套规则系统,又是语言的一套有意义的动态功能系统。语法集语言形式、意义、用法和功能于一体。二是从内涵的角度看,除词法、句法外,语法还包括篇章语法。三语法规则的运用要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语用角度和人的认知角度考虑。

总之,语法研究结果表明语法是有意义的、语篇的、因语境而动态变化的,所以在语法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语法教学只局限于固定的词法、句法结构形式的教学的做法,从新的更全面的角度看待语法,剖析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真实作用和可谓外语教学所用的潜能、教学语法。从语法的性质看,语法是语言赖以形成和发展的要素,要掌握语言不得不掌握语法,它是学习语言不可逾越的环节,也是重要手段。所谓掌握语法是指既理解、学得语法知识规则又能内化运用这些知识规则于实际交际。可见,在外语教学中排斥语法就办不到了[2]。2对高中语法教学方法的建议2.1 显性与隐性语法教学、演绎法与归纳法结合并用

显性语法教学指教师将语法形式以显性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有意识地学习语法项目。教师对语法知识的讲解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复杂的外语语言现象。其不足之处是它强调语言形式,却忽视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相反,隐性语法教学注意语言的意义和运用,却忽视语言输出的准确性。两者各有优缺点。最好办法是,适合用归纳方式进行教授的语法项目则采用隐性教学法,适合用演绎方式教授的语法项目则采用显性教学法[3]。

新课标主张选用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语法教学法,但不是说对传统语法教学中的演绎法完全抛弃,它适用于较难的语法项目的教学,直接给学生展示语法结构进行系统分解。现行高中教材中的语法项目多是采用螺旋循环式编排,即把较复杂的语法点难度逐步递增地分层次呈现。这种编排对学生理解局部语法知识是有帮助的,但会破坏语法知识学习的系统性,阻碍学生整体把握语法知识,也可能造成新旧知识的混淆和相互干扰。因此我们教师应灵活使用教材,对教材中分散的语法内容做适当的调整,集中,归纳和拓展。在教学语法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类似的语法现象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使学生知其然和所以然,加深学生对同一语法项目的整体认识。并时刻注意培养在实践中提高其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系统讲解,并引导学生善于归纳分散的复杂语法以形成体系。2.2 任务型语法教学法

任务型语法教学法体现的是“做中学”,指的是在学生了解某语法项目的基本形式和功能后,教师设计融合该语法项目且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任务,在参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对该语法的感知、理解、内化过程,激发兴趣的同时使其不知不觉中用英语做事,在实际运用中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基本内涵就是将任务型学习理念应用到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而进行的实践活动[4]。

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可以改变目前语法教学过于重视语言形式而忽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培养的状况;可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实践,使枯燥的语法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促进学生之合作与交流。

当然,并非所有的语法项目都适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师应以语法项目的不同特点来决定语法的教授方法。新课标鼓励采用一切适合学生、有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2.3交际语法教学法

篇6

(1)对启发式教学存在误区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很多语文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但是对这种教学方法存在很多误解,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启发式教学就是“我问你答”。很多教师上完一堂课给人的印象就是问号满天飞,课堂内容讲的毫无章法,课堂效率极低,他们认为多提问,学生多参与就是启发式教学法,这明显是对启发式教学法的误解。“学则需疑”是著名的北宋思想家张载提出的,而课堂提问应该是把课堂中最典型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得出结论。提问的时机也很重要,要在学生“口悱悱”时候及时有效的提出,这样才是最有效的启发式教学。第二,启而不发。经常听到教师说“启发启发,启而不发”“启发不发,还不如填鸭”,这些都是教师对启发式教学存在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启发包括教学的行为和学生的反应,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想弄清楚,但还弄不清楚的时候,教师就不要开导学生,所以,启发不是指学生的反应,而是在教师教学中的行为指导。最后,启发式教学法只是一种简单的“法”和“式”。很多教师都只是从字面上简单理解启发式为一种法和式,这是一种不全面的理解方法。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有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独立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过程中应该积极点拨,激发,引导。更有部分教师不清楚启发式教学精髓,他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只要理论水平足够,不用启发式教学也能上好每一堂课。如果语文教师不能仔细探究启发式教学方法,即使学富五车,语文也很难真正教好。

(2)与谈话法相混淆

谈话法就是教师以对话的方式向学生叙述知识。谈话法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意识中形成各种明确的结论,它鼓励学生自觉的回答,而不是从主观上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在教师传统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学生只能被动的回答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还是被动的。谈话法的重点是让学生得出课本上的现成的结论,不关注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锻炼。因此,谈话法只是启发式教学法的一种方法,不能和启发式教学法的思想等同。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具体运用

(1)留白、情景式教学法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上的留白,不要害怕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不要一上课就不厌其烦的讲解课堂内容,以至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兴趣。教师精心留下留白可以让学生放飞思绪,让学生冲破课堂约束。但是教师一定要有准备有筛选,不能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阻碍学生的对文章的情感体验。课堂留白能起到一种悬念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2)提问、点拨式教学法

在启发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提出有吸引力的问题。答案不能很容易得到,一定要学生经过思考努力获得,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教师的问题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一定要注意提问的难度,角度和步骤,还要考虑实际情景中的社会背景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在提问的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点拨,疏通思路,培养良好的习惯,纠正学生思想认识中的马虎。

(3)探讨、反诘式教学法

篇7

【关键词】新课改 提升 初中英语 语法 质量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38

对于初中英语的语法学习来说,除了需要学生勤下功夫,多加练习之外,还需要教师做好教学引导,在新授课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有效教学,提升语法教学的质量。

一、转变教学思维,强化英语语法学习的重要性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曾经存在着一些教学误区。就拿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来说,很多的教师只关注了学生单词量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升及作文水平的培养,恰恰忽视了对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视,导致语法教学的滞后,同时也限制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对于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来说,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语法的学习也是如此,它也是英语教学和学习必不可少的部分,为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重新构建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认识,提升英语语法的重要地位。作为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强调语法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提升其他能力的同时,提高语法运用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英语学习的整体水平。在初中阶段,掌握一定的语法,也可以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和能力拓展夯实基础,做好准备。

二、认真研究学情,搞清语法学习的重难点

对于初中英语课的学习,我们必须首先要弄清楚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了解英语语言运用的规律,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包括考试能力,要做到把语法知识的传授贯穿在课堂交际之中,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英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找出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出英语语法教学和学习的重难点所在,然后依据学情,巧妙构思设计课堂教学,逐个突破学习难题,避免教学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在英语语法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改进教法,改善学习方法,弄清楚英语语法学习的重难点。对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来说,要讲究策略,对于经常使用的相关语法,教师要下足功夫,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对于生僻的或者不长使用的语法要有选择性的学习。初中英语教材中一般经常使用的语法时态是the present tense.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the future tense。这些就要求学生能运用自如。而the past perfect tense.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the future in the past这些知识只需要了解,熟知就行了。在初中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清学习的轻重主次,有效的把握学习的重点,解决遇到的学习难点,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任务繁重,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也都是有限的,所以英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三、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语法实用能力

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对于任何一门外语的学习都离不开学习环境,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是轻松掌握语言的基石,也是提升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的练兵场。在我国,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困惑和最不利因素就是没有学习英语的环境,简短的英语课堂有时候也是母语的天地,学生根本没有说英语、用英语的时间和空间,这些都是我国目前造成低效英语学习的根本原因之一。从这个角度分析,要想提升英语学习的效率,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质量,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想方设法的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充满英语语言的环境中去学习和感悟,这样他们的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为了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和情境,可以采取活动法、游戏法、情境表演法、图式法、情境对话法等方式。比如可以采用接龙游戏的方式来学习条件状语从句,师:If it is fine tomorrow,we'll go camping.生:A:If we go camping tomorrow,we'll ask Helen to join us.B:If Helen goes with us tomorrow,we'll ask her to tell us an interesting story.C:If she tells us an interesting story,we'll……。在营造的英语学习环境中,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运用英语,进而英语的使用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四、学贵得法,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对于任何知识或者学科的学习来说,一定要找到学习的规律,找准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对于初中英语的语法学习来说,也是如此,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比如,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在掌握课堂基础知识之外,拓展他们的应用能力,多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试题,强化他们的认知。对于成绩较弱的学生,重点放在语法基础的学习上,能掌握基础知识,适当的做些简易的练习就好。

要想学好英语语法知识,除此之外还要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语言习惯等,总之,学好英语语法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必须因势利导,选择适合学生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从教学方法中,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质量。目前,我国对教育制度实行了种种改革,那么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潮流,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总之,教师应该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找到恰当的教学方法。

1 教师在课前应该引领学生做好功课的预习

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现在的教材知识难度已经远远超过传统的教材,它不再像传统教材只注重单一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播,而是强调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能力。知识难度加大了,给学生学习任务也加大了,如果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没有对课本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极有可能跟不上教师授课的节奏。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一步步带领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从而养成独立的预习习惯。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把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从而进行有重点的听讲,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语文功课预习中,学生首先要做的是生字词的预习,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认知生字额读音、意思,并熟练朗读课文。其次,教师在这个基础上,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关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学习和朗读课文。当然,教师要注重问题的质量,不可以直接采用参考资料中的,否则学生会为了省事,忽略课文的朗读。

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2.1 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也逐渐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的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传播声音,还可以为学生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因此,可以使得语文课程的学习更加生动形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地区,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师的整体素质不高,其中普通话水平达不到比较高的水平,而语文教学重点就是语言的教学,因此,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的标准录音为学生播放,让学生感受纯粹的语言魅力。

2.2 在课堂中加入具体情境

由于小学生在智力、思维方面还未发育健全,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还很弱,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讲解枯燥的文字,而应该适当加入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教学情境中,体会文字的美。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户外,去感受真实的大自然,而不仅仅拘泥于课堂。

2.3 进行分组讨论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还要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学会听取其他同学的想法和看法,并将自己的想法用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一般情况下,教师先设置几个思考问题,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讨论。在小组发言时,教师可以指定学生,这样可以充分锻炼每一个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4 鼓励学生开拓课外读物的阅读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仅仅局限于教材是不够的,这样会限制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充分掌握了课本知识之后,还应该带领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要生动有趣,可以使学生在比较愉快的阅读中增长知识,拓展自己的词汇量。教师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成果,可以定期开展读书汇报工作,督促学生们加强课外读物的阅读。

3 教师在课后应该督促学生对功课进行复习

做好了课前预习以及课堂的知识学习,并不意味着一堂课的结束,为了更好地巩固学习的成果,教师还要督促学生及时对功课进行复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有些知识,学生可能在第一遍、第二遍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接受和掌握,而进行多遍的巩固之后,学生就会对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理清之前的困惑。而且,通过有效的复习,可以使学生不会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点马上遗忘,在复习的过程中,会不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4 结束语

统而言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及缺陷,极大地制约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及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尽快地改革教学理念,积极地采取灵活高效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同时,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教师还应当高度重视课前预习,并督促学生进行课后复习,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秦梁婷.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之初探[J].考试(教研).2012,11(11):125.

[2] 杨贵.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3,5(5):91.

篇9

>> 北京高校周边小型餐饮市场现状与未来发展的趋势 云南高校东盟留学生教育现状及发展前景 中国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现状及发展建议 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与教育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留学生教育现状及对策 高校中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刍议 北京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研究 北京高校奥林匹克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远郊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理工科地方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留学生教育服务贸易现状与对策 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与对策浅析 北京高校奥林匹克教育调查与分析 北大中文系留学生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吉林省高校留学生教育体制现状 新形势下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现状研究 健康教育现状及其网络教育资源构建:基于北京高校的实证分析 海南高校留学生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建议 浅析新时期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和发展 洛阳高校留学生教育问题分析及发展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3-06-27.

[11]The Migration Observatory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London: Census Profile[EB/OL]. ,2010-05-25.

[16]Russell, M. Marketing Education: A Review of Service Quality Perceptions amo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05(1): 65-77.

[17]Times Higher Education.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15[EB/OL]. https://timeshigher education.co.uk/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4-15/regional-ranking/region/asia, 2015-06-10.

[18]Neil Ruiz. The Geography of Foreign Students in U.S. Higher Education: Origins and Destinations[EB/OL]. http:///system/files/geography_of_foreign_students.pdf, 2014-08-29.

篇10

一、 现在完成时态教学案例

(一) 第一次先学后教

1. 板书课题:现在进行时态

2. 明确学习目标:学会理解并运用现在进行时态

3. 指导学生先学

(1) 教师呈现符合所教语法内容的语言现象。教师通过现场演示,边叙述边呈现。教师一边关门一边说: “I am closing the door now.”教师在黑板上写字时说: “I am writing now.”再叫一个学生读书,教师说: “Look! He is reading.”叫几个学生唱歌,教师说: “Listen! They are singing.”

(2)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句子,发现规律,揭示语法特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4. 教师后教

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后,教师利用表格形式对语法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

(二) 第二次先学后教

1. 明确学习目标:学会动词变ing形式的变化规律

2. 指导学生先学

(1) 教师呈现下列动词并变成ing形式

looklooking walkwalking readreading

movemoving recitereciting makemaking

sitsitting putputting swimswimming

(2)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动词的ing形式,发现规律,总结动词ing结构的特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 教师后教

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后,教师对动词的ing形式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规律如下:

① 一般在动词原形末尾加?ing。 如washwashing等。

② 以不发音字母e结尾的动词,先去掉e,再加?ing。 如rideriding等。

③ 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动词,如果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应先双写这个辅音字母,再加?ing。 如getgetting等。

(三) 提升能力

围绕本节课讲的语法项目,教师设计一些提升能力的口头和笔头训练。比如,教师给出动词让学生把它们变成现在分词形式的分组抢答比赛;用现在进行时描述同伴正在做的事等的口头练习和用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填空等的笔头训练等。

三、 对英语语法教学的思考

“先学后教,提升能力”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改革,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所以,语法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先学——遵循实践性原则

首先,教师在备课是要针对语法教学任务,精心设置真实自然的交际情景;接着,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带着任务置身于运用语言的交际活动中,让学生感知、分析、理解、体验、感悟,使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能自主地、自觉地参与学习;最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语法情景设计做出有意义的语言反应,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

2. 后教——遵循感性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原则

语法规则强调从熟知到认知的提升,在“提升能力”环节前,学生要熟知语法的结构形式,熟知语法形式的表意功能,熟知运用该语法结构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情景及场合,要具有语言表达所需要的思维,因此,教师对语法的进一步归纳总结,对语法规则或用法稍加点拨,便会使这种体验升华到理性高度,从而使学生能够把语法规则深层次地储存在大脑的记忆中。

3. 提升能力——遵循学会运用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