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范文
时间:2023-03-17 19:30: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纠纷,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目前,卫生界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严重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阻碍了医学的发展。医疗纠纷是影响医院稳定的最大问题。据统计2002年、2004年、2006年1~10月。全国发生严重扰乱医疗秩序的事件分别为5093件、8093件、9831件,打伤医务人员分别为2604人、3735人、5519人,医院财产损失分别为6709万元、12412万元、20467万元。为此,寻找相应的对策,防范医疗纠纷已是医疗机构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医疗纠纷原因分析
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错综复杂。可分为医源性因素与非医源性因素。
1.1医源性因素:医源性纠纷是指引起纠纷的原因来自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方面的纠纷。从医院的管理、医疗工作的实施到后勤服务部门,任何一个环节的任何一个人出现差错,都可能引起不良的医疗后果和医疗纠纷。医源性纠纷又可以分为与医疗失误有关和与其他方面的原因有关原纠纷两部分。与医疗失误有关的纠纷是指因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引起的纠纷。他包括对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的确认和对医疗失误的处理两种原因。发生在医务人员方面其他错误引起的纠纷,虽不属于医疗工作的失误,但其恶劣影响有的更胜于医疗失误引起的纠纷,这种纠纷主要源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粗暴恶劣,或是在医患之间故意搬弄是非“说长道短”或是乱开病情诊断书或病休证明等。
医疗纠纷除了源于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产生原因在认识上的不一致外,也可有其他因素,如发生分歧的是医生的医疗处置本身,或者是医生实施医疗处置的方式。
1.2非医源性因素:非医源性纠纷一般是由于病人或其家属以及病人所在单位缺乏医学常识,或对医院的规章制度不熟悉、理解不准确引起,也有的纯属是病人及其家属无理取闹造成的。在医疗纠纷的发生原因中,社会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非医源性纠纷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1)由于病情或病人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或是发生难以避免的并发症。(2)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纯属有意制造事端、妄图嫁祸医院的纠纷。(3)因医疗保健需求矛盾而产生的纠纷。主要是由于医疗设施和医务人员在人员配备、技术素质等方面还不能适应或满足广大群众保健日益增长的需要。(4)病人不配合治疗发生不良后果而引起的纠纷。如病人不依从医嘱、谎诉病史等。(5)社会原因:少数医疗纠纷是因为患方受某些社会舆论的影响而引发的,在某些有不良动机人的鼓动或挑唆下而故意制造纠纷。
从大量的医疗纠纷原因统计来看,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由于医患之间沟通不充分造成的。
2 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面对目前纷繁复杂的医患关系,频发的医疗纠纷,作为医患关系中的主要一方,医疗机构应当在以下方面进行积极的行动,采取对策最大限度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1)以法治医和以德治医。作为医务人员,要想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必须以医德为基础,道德是内在的“自律”,法律是外在的“他律”。依法治医是所有医院的基本办院要求,以德治医则是一种更高的标准。在医患关系的外部调节方式上,除了法律的规范作用外,道德观念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样重要。医院的一切工作都要坚持德治和法治两点论的统一。(2)提高职业道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具体在于: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的好坏,医院的管理制度合理,医院人员的医德医风。目前,我国有以下预防医疗纠纷发生的办法:
2.1“提前介入”对医疗纠纷预防:通过医务处参与“提前介入”措施,支持了临床医生的工作,保护了临床医生。避免了医疗纠纷,同时,也使得患者并没有因为风险高而影响治疗。“提前介入”措施也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宗旨,在医疗纠纷预防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
2.2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解决医疗纠纷: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法治社会的建立及我国《医疗事故条例》的颁布,人们的健康意识与法律意识逐步增强。发展循证医学将有利于临床医生利用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提高业务素质:将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科学化,避免乱医乱治;将帮助医务人员转变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循证医学的发展还将促进信息交流,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有利于卫生政策决策科学化,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2.3从源头――医学生的教育抓起,不断强化沟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医患纠纷尽管诱发因素较多,医患沟通效果尽管影响因素较多,但只要从源头――医学生的教育抓起,不断强化沟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积极探索医患沟通新思路、新方法,必将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医患纠纷,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医师攻克疑难重症疾病,也让医务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得到应有的尊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是很正常的。可种种迹象表明,由于少数患者对治疗结果的过高期望和部分媒体对医疗问题的过分渲染,有将医患关系对立起来的危险和趋势。一方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另一方面,需要广大患者对医疗工作的高风险性及高强度有所理解,媒体对医疗纠纷、差错和事故的报道和评论应尽量公正、客观。
2.4仲裁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医疗事故纠纷的诉讼不足以保护患者隐私、维护医方信誉以及医患双方的进一步合作。仲裁方式的设立为实现当事人的医疗事故纠纷方式的选择提供了可能。仲裁解决医疗事故具有三大优点:体现当事人自治的特点,体现快捷、高效的效益特点,体现专业性、保密性与和谐性等特点。
医疗纠纷的实质绝大多数是经济责任的承担,其成因主要是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缺陷和法律上的漏洞及经济利益驱动。预防的惟一有效措施是提高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法规意识,在法律法规规范下提供医疗服务。
强化法律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融洽和谐的医患关系和健康向上的医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医际关系实际上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是充分发挥医疗部门整体效应的需要,是加强医务人员培养与成才的需要。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专业助人活动,社会工作对于医疗纠纷的介入是以专业的价值观、科学的方法,通过提供各种辅导和服务,协助患者及其家属与医方进行有效的沟通,促使医疗技术和服务更人性化地满足患者的需要,高度体现医学伦理和以人为本的现代医学精神,从而能够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医疗纠纷问题,最终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总体上看,其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在解决医疗纠纷问题中,社会工作者扮演着调查者、中立者和协调者的角色,这无疑保证了介入过程的公平性,并且为解决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促进医患双方的彼此理解和沟通,就需要一种起协调性作用的媒介:仲裁委员会或者社会工作机构。前者是强制性的解决力量,后者则以助人自助为核心原则,高度体现人性化的服务,相对来说更能有效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也更有利于建立平等相待、真诚信赖、负责和公正、礼貌的社会主义新型医患关系。
篇2
1.主体为医患双方。医疗纠纷是产生于医患之间的纠纷,其他人不能成为医疗纠纷的主体。如病人对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不服或卫生局的处理决定不服,是卫生行政机关及鉴定机构理患者的纠纷,矛盾不在医患之间,不属于医疗纠纷的范畴。再如伤害案件的肇事者对医疗后果不满,要求医院与其共同承担赔偿责任的,严格地讲,也不是医患纠纷,若确实存在医疗过失并应该由医院承担责任,也必须为患者的名义提请处理。
2.客体为患者的人身仅主要是生命权或健康权。一般医疗纠纷都是以患方认为自己的生命权或健康受到了侵害为基础的。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经诊疗护理过程,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后果,或者感到理下不良后果的隐患,并且这种不良后果的产生被患方认为是由医方的过失所造成。当上述两点同时具备时,便产生了医疗纠纷。
在此讨论的不良后果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严重的可致病人死亡或残疾,轻者可出现功能障碍、增加痛苦、延长治疗时间等。例如,某胸部剌伤病人于县医院就诊,接诊医生以本院无胸外科为由,未对病人进行任何处置,强令病人转至较远的地区医院,结果病人死于转院途中,引起了医疗纠纷。再如,某儿科护士在为一小患儿扎输液针时,由于手法不够过硬,加之患儿哭闹,反复扎了七八次也没能成功,最后护士长起来方才扎入。结果造成患儿嗓子哭进沙哑,头皮小块瘀血,引起医疗纠纷。
无论哪一类医疗纠纷,后果都是显而易见的,对此医患多无争议。纠纷急端的焦点往往在于不良后果产生的原因。由于人体结构复杂且存在各体差异,疾病的发展也变化多端,在目前的医学科学水平上,有些不良后果是产生发展的自然转归,是医护人员竭尽全力也不能避免的;当然,由于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程度、技术水平等方面的缺隐,致使病人出现不良后果的案件也比比皆是。产生医疗纠纷的关键是医患双方对不良后果的产生原因存有分歧。
3.存在于诊疗护理过程中。医疗纠纷必须是针对诊疗护理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而提出,除此之外的医患纠纷不属于医疗纠纷。例如,某产妇在市人民医院生一男孩。每天婴儿室的护士都按时用小车将新生儿送到病房喂食母乳。该产妇分娩后第三天,护士象往常一样将小车停在走廊里分别送新生儿到母亲的床边,当送完两个新生儿之后再回到小车旁,发现该产妇的孩子不见了。虽经多方积极寻找,但仍无下落。产妇要求医院承担责任,医院认为孩子被盗护士无法防范,也没有失职行为,拒不同意承担任何责任,因而产生了激烈的医患争纷。后诉至法院,才以医院赔礼道歉,赔偿损失了结了此案。由于本案不是针对诊疗护理工作而产生,故不属于医疗纠纷。
通过对回顾分析,我们认为,在目前新的形势下,医疗纠纷的产生有其新的特点,已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严重问题。
一、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新特点
医疗纠纷的数量不多,以诉讼方式解决纠纷的数量也在增加。患方要求的赔偿数额越来越高。另外,新闻媒介热衷于对医疗纠纷的报道,时有失实或歪曲,对医疗纠纷的增加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医疗纠纷增多的原因
1.诊治过程中医务人员及管理人员的技术、态度、收费、管理等因素的缺陷,产生医疗纠纷。
2.流动人口就诊人数增加。特别是在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一些打工人员由于就诊时缺乏资金有时故意指责医院出现差错或事故,以达到不交纳医疗费用的目的。
3.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不能理解病情的变化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自然规律。
4.其它因素例如新闻媒介对医疗纠纷不负责任的炒作,保护医疗工作和医务人员的法规不够完善等。
为此,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亟待加强,以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医疗纠纷的产生既有医源性因素,也有非医源性因素。医源性纠纷主要由医疗过失、医疗保护措施力、服务态度与医德医风不正、法制观念不强所致;非医源性纠纷主要表现为病员缺乏医学知识或对医疗制度不理解、病员或家属的不良动机、工伤交通及伤害责任的转移、社会变革时期某些制度的不适应以及经济价值观念的转变等。
篇3
[关键词] 医疗纠纷 防范 处理措施
从近年来全国及地方发生医疗纠纷数量来看,据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于2000年对全国326所医院的调查显示,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98.4%;于2005年6-7月间在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中显示:出现过患方使用暴力行为(包括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医院占73.33%;出现过患方纠集多人围攻并威胁到院长人身安全的医院占59.63%;出现过患者家属在院内摆放花圈、设灵堂、烧纸等情况的医院占61.48%;出现过患方拒绝出院且不交纳住院费的医院有76.67%[1]。据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发生率已高达98.47%,全国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逾百万起,平均每年每家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的数量在40起左右;在发生医疗纠纷的医疗机构中,90%以上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医闹围攻、打砸事件,尤其近两年来,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上升,增长幅度超过100%[2]。我们认为,医疗纠纷已经给社会和谐带来巨大压力,也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对此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医疗纠纷的特点
(一)医疗纠纷的专业性。医学是专业科学与经验科学的结合,具体医师在对待具体病人上如何控制个体中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的个体差别,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医学科学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不能解决的医疗问题大量存在,因而医疗纠纷的解决较一般民事纠纷的解决更加困难。
(二)医疗纠纷的多发性。患方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对诊断、护理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若达不到患者期望值,即便医疗行为不存在过错,患方也会认为不良诊疗后果是医方造成的。
(三)医疗纠纷的当事人之间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等。在医疗过程中,患者们虽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医疗的方法和方式等服务进行选择,但却因缺乏相关知识而在事实上没有进行选择和参与的能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缺苦于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不能对上述的服务进行选择的能力。在现实中医疗机构由于处在主动位置,往往掌握着重要的证据和相关资料。现行法律在诉讼中虽然对举证的责任实行倒置管理,但是这种做法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患者在医患纠纷中处在弱势位置的现状。 [3]。
二、医疗纠纷的新特点
(一)案件数量增加:随着人口增长、国家医疗体制的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医人次也成逐年增加的态势,所以医患纠纷也不可避免的增加,同时要求伤残、技术等鉴定的人次也大幅度增加。
(二)患方胜诉的情况逐年增多:由于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采用了“举证责任倒置”有效的解决了患方举证困难的情况。
(三)涉及赔偿金额增加:医疗纠纷进行到最后一步大多涉及到经济赔偿,由于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院方在出现“举证不能”的情况时往往激发矛盾,患方会采取极端手段比如聚众喧闹等来增加索要赔偿金额。
(四)纠纷的原因越来越复杂:虽然国家出台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纠纷的复杂状况,社会上普遍认为患者是弱势群体,有了这种主观印象所以有时候处理纠纷非常困难。
(五)影响力越来越大:由于现在媒体发展迅速,有些不良媒体为了收视率和点击率对医疗纠纷进行不公正的报道、炒作,加之患者家属越级反应情况的事件有所增加,所以对医院的声誉影响极坏。
三、关于医疗纠纷的结论:
(一)医疗纠纷数量、医疗事故鉴定数目、医疗纠纷的赔偿金额及医务人员遭受人身损害的数目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法律途径解决医疗纠纷的案件占的比重小。
(二)医源性医疗纠纷和患方原因引起的医疗纠纷是形成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医源性医疗纠纷的形成主要来自技术原因、服务水平、医师责任心不强,缺乏良好工作作风、医师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患方原因引起的医疗纠纷主要可以归结为对诊疗不理解、对诊疗不配合、患方个体差异、法律意识增强、患方不良动机。
(三)医疗纠纷三种处理方式的缺陷、医疗纠纷法律法规适用冲突的问题、医疗纠纷鉴定问题、医疗纠纷处理中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以及医疗纠纷中的知情权问题是我国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措施中的明显不足。
(四)完善我国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建议:
1、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意识;
2、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3、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4、强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患双方法律意识;
5、规范医疗纠纷处理途径;
6、规范医疗纠纷鉴定机制;
7、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力度,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
8、完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法律体系;
9、全民范围内开展健康知识教育;
10、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规范病案管理。
为完善和改进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措施,实现医患关系和谐,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还需要社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人民群众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丽娜.“医闹”事件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14(4):253.
篇4
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医患双方发生医疗纠纷后,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这种协商解决医疗纠纷的方式被人们俗称为“私了”。“私了”从幕后走向前台,为解决医患纠纷增加了一种简便而合法的途径,可在目前医疗纠纷“私了”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一连串的问题。
事件捕捉: “私了”半年 患方后悔
今年3月中旬,石家庄市郊县一产妇在省会某医院生孩子,产程中突发肺栓塞,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丈夫认为妻子的死和医护人员“抢救不力”有直接关系,要求医院赔偿20万元,否则将告上法庭。经和医院多次协商,其丈夫决定“私了”,并接受医院4万元赔偿款,签署“私了”协议。然而,近日,曾同意“私了”的丈夫突然萌生悔意,声称要状告医院。
负责解决医疗纠纷的医院医务科负责人面对单方撕毁“私了”协议的患方一脸无奈,慨叹:“医疗纠纷私了咋就这么难?”
事态发展: 纠纷目前处在僵局
参与解决该医疗纠纷的医院医务科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该产妇是急产,产后突发肺栓塞。肺栓塞在产科是严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仍无力回天。其丈夫程某对妻子突然死亡非常不理解,医院建议其做尸检确定死因,或走法律程序,均被他拒绝,只要求医院赔钱。医院不同意程某的解决办法,可程某拒绝将孩子领回,还带亲属来医院闹,严重影响医院工作。无可奈何之下,医院和程某达成“私了”意向,医院一次性付给其4万元。双方签署协议:“产妇家属不再追究医院任何责任,将孩子领回抚养”,而“医院不承担‘抢救不力’责任,一次性给产妇家属4万元补偿费后,不再给予产妇家属任何经济赔偿。”
据悉,死亡产妇的丈夫和医院的纠纷目前处在僵局。其丈夫依然称要告医院,而医院拿着“私了”协议据理力争。
点评:医院的法律顾问认为,“其实,在符合法律法规的‘私了’中,患者无权反悔。”据该医院法律顾问介绍,根据《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符合法律法规的诉讼要具备三个要件:行为人有行为能力;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愿表示;不违反法律法规。只要具备这三个要件,已“私了”的案件原则上讲,当事双方都不能反悔。《民法通则》还规定:协议签订后受法律保护。如反悔,就要说明在签订协议时另一方是否有欺诈或胁迫行为,反悔一方要就此举证。如不能举证,法院将认定原协议有效。
院方说法: "私了"只为息事宁人
一家省级医院院长说:“遇到医疗纠纷,我们愿意‘私了’的原因是简单省事,社会成本低。一个医疗纠纷要告到法院,就要进行鉴定,医院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费时费力,律师诉讼费也不低。如果医院因医疗纠纷‘出名’,损失更大。”
省会某医院医务科科长对记者坦言:“私了医疗纠纷对于医院来说其实是无奈之举。从某种意义上说医院不怕打官司,怕的是患者不去打官司。而患者现在更愿意选择‘私了’,因为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过去的巨额赔偿明显少了,患者认为打官司麻烦,赔得不多,不如私了。对于一些可能不属于医疗事故,但医院工作也有一定缺陷的纠纷,医院确实愿意选择私了。患者只要几万块钱,如果上法庭,医院的诉讼花销比这个还要多。”
专家剖析: 正确看待"私了"
医院发生医患纠纷,院方和患者都愿意“私了”,于是,医院医务科的工作人员签字,从财务处领钱交给患者,而患者拒绝打收条,不久,患者到法院起诉医院,并否认医院给过赔偿。据了解,类似的情况比较普遍。针对这种现象,石家庄市医学会张小良会长剖析院方心理时谈到:“许多医院在医疗纠纷发生后都不愿提及纠纷,不愿留下字据,认为承认给钱是为了结纠纷,留下字据就等于承认自己有错。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医院只有摆正心态、”穷尽程序“,才能使医疗纠纷顺利了结。”他认为,医疗过程充满不确定因素,患者要求无法完全满足。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矛盾是必然的。医院要按法律法规办事,在处理上“穷尽程序”,这样,即使患者反悔,到法庭上,一纸正规的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医院才会有主动权。
一些医院与患方“私了”医疗纠纷后,为避免有承担责任的字眼在协议中出现,往往签署所谓“赞助协议”。而“赞助协议”不能证明院方已与患方“私了”。某医院与患者私了后,和患者签订了一个“赞助协议”。协议上说,因患者生活困难,医院赞助患者3万元。后患者反悔状告医院。医院在法庭上拿出“证据”时傻了:因“赞助协议”里根本没提到是为解决纠纷付3万元。最后,法院判决该“赞助协议”没有法律效力。
点评:据介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协议解决纠纷双方要写协议书,协议书要写明事件基本情况,双方认定的医疗事故的原因和等级、赔偿的数额,这是“私了”生效的必要形式。有的当事双方没有明确事故的等级,也可以模糊,但一定要写上是为了解决纠纷的赔偿,而不是补偿。
律师解疑 : "私了"如何"了"
医疗纠纷什么情况下可"私了"?医患双方应如何"私了"?就此记者采访了太平洋世纪律师事务所姚根强律师。
篇5
医院在无法完全杜绝医疗纠纷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纠纷成为目前所有医院都面临的社会性难题。为更好的防范医疗纠纷,首先要了解医疗纠纷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根源、途径,并对他们进行分析,以制定防范医疗纠纷的措施。
医疗纠纷的概念:
医疗纠纷是指因医疗发生的纠纷。狭义的医疗纠纷往往指医疗民事纠纷,即医疗合同纠纷和医疗侵权纠纷。
医疗合同纠纷是指合同当事人对医疗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终止及合同权利义务的争议。医疗侵权纠纷是指医疗服务的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对医疗行为及其后果是否侵权及侵权责任的争议。
医疗纠纷产生根源按照发生概率的大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医疗服务纠纷: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调查表明,1999年投诉中,因服务态度差,沟通不够引起的占62.5%;历年累积的8件医疗纠纷诉讼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解释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维权协会的调查中,有49.5%的医疗纠纷是因为服务态度不好造成的。
医疗服务态度造成了大部分的医疗纠纷,如果能够避免这类纠纷,那么医院就几乎可以避免将近50%的纠纷产生。
2、收费纠纷:因医疗收费不合理或者是解释不清楚所造成的收费纠纷,在现代医院里已经变成一个重要的纠纷诱发因素,并且在整个医疗纠纷的比重里正在渐渐呈上升的趋势。
3、医疗事故、医疗差错纠纷:因管理不严格,导致医务人员思想麻痹,而在工作中产生的医疗事故或医疗差错而引起的纠纷。此类纠纷在整个医疗纠纷中依据中华医学会2003年的统计,占整体医疗纠纷的23.6%。这种医疗纠纷很难为医院在纠纷中争得优势地位。是一类比较棘手的纠纷,但是同时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4、恶意纠纷:此类纠纷纯属家属或者一些毫不相干的人以医疗事故或差错为由,无理取闹,以恶意诈取钱财为目的。此类纠纷处理极难,一方面医院虽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医院没有错误,但是闹事方却根本不会诉诸法律;另一方面,闹事方往往人多势众,政府部门很难插手处理。
5、其他纠纷:新技术、新疗法、新设惫的不当使用导致的医疗纠纷不断出现尚有一些其他原因引起的医疗纠纷,所占比例较小。
产生这些纠纷的主要原因不是我们的医术在退步,而是我们在原地踏步的同时,人们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在逐渐增强。对这些纠纷进行细致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超过70%的医疗纠纷本不该出现。
首先,服务态度方面。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中不能尊重并平等对待患者,导致出现纠纷。
现在的医院在面临生存竞争压力的大环境下,都在开始进行服务态度方面的大力改革,但是由于一些其他的原因,服务态度的提高总是难以落实。作为护理工作一直是被认为是医院与病人接触最多的环节,所以,也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医疗纠纷最多的环节,但事实恰恰不是这样。
据某市医院统计,2002年共发生医疗纠纷48件,其中因为服务态度引起的纠纷共31件,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引起的纠纷7件,医生服务态度引起的纠纷竟多达19件,其他原因的纠纷5件。其他医院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作为医院来讲,医生是最早接触病人的环节,对于门诊病人来说,基本不接触护理;住院病人相反,主要的医患接触环节在护理。但是但是门诊所接触的病人绝对超过住院病人不止十倍。同时多年来一直重视护理人员的服务问题,而且作为护理人员绝大多数为女性,相对来说态度一直较好。脸难看、门难进、排队一小时,看病两分钟的事情多数发生的医生身上,所以要解决医疗服务态度方面的问题,不仅仅是长抓护理服务,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医生队伍的整体服务形象塑造。
医院的服务形象不是某一部分可以代替的,也不是某一部分人可以完全掩盖的,医院的服务形象需要医院的全体人员从个人做起,齐心协力,共同打造。民营医院在服务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但是,在竞争的过程中,能否从使至终的坚持以及能够做到何种水平,尚有待积极改进。民营医院大多比较脆弱,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因此,在服务态度上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纰漏引发医疗纠纷。
其次,收费纠纷。面对现在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各大小医院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施展浑身解数。但是某些医院、某些医生违背了医生的基本职业道德,将赚钱作为医疗工作的第一要义,畸高的收费、名目烦杂的不合理收费大量存在,导致了医疗收费纠纷的大量出现。
现在,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医疗工作和医疗行为更多的受到社会规范的强制性制约。而我们有相当多的人对此没有清醒的认识。在生存的压力面前,多数医院不得不通过多收费,高门槛的办法解决医院的收入问题,所以解决此种纠纷任重道远。民营医院从不被社会认同的角落里走出来,能否赢得病患的认可,本身就存在巨大的疑问。因此,在价格上,能否坚持如一的贯彻高质量、合理低价位将是民营医院发展的一道坎。
再次,医疗差错、医疗事故引起的纠纷。由于医疗技术的限制,区域医疗水平的限制,使得某一个地区的医疗水平可能低于其他地区,这样,在其他地区不成为医疗纠纷的医疗事件,很可能导致纠纷的出现。而医生责任心的问题导致医疗差错的出现,是最难处理的医疗纠纷。
篇6
近年来,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医院管理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防范和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成为各级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针对综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各科室的检查,治疗,操作有其特殊性,病人复诊次数多,治疗时间长,病人不理解时会发生医疗纠纷,现将我院近3年来的医疗纠纷进行综合分析。
1 投诉情况
1.1 门诊投诉呈逐年递减 通过查阅我院门诊投诉登记,2005年~2007年门诊总量分别为78 000人、89 126人、112 135人,纠纷例数分别是89例,76例,68例,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1.2 住院病人投诉呈逐年递增 通过查阅我院住院投诉登记,2005年~2007年住院总数分别是1010人、1200人、1325人,纠纷例数分别是12例、25例、28例,呈逐年递增。
1.3 投诉对象相对广泛 投诉医生66起,投诉窗口收费人员28例,投诉挂号人员20例,投诉医技人员20例,投诉实习进修人员30例。投诉护士12例,投诉院感5例,其他8例。
2 投诉内容及原因分析
对医院医疗纠纷进行分析,发现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是导致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医疗收费纠纷,医疗服务质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及医院管理方面欠妥等诸多原因,见表1。表1 投诉内容分布
2.1 服务态度 少数医务人员语言生硬,态度冷淡,加之对医保知识了解的不多,忽视了应履行的告知义务及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做详细的解答或不予解答。
2.2 收费方面 有些医务人员受利益的驱使,忽视了医院的整体社会效益,超出收费标准多收或自立项目乱收费,尤以医保患者投诉居多,破坏了医院为社会服务的宗旨。
2.3 医疗文书书写不规范 少数医生不严格执行医疗文书书写与管理规定,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记录不全等,特别是一些特殊治疗和检查复诊次数多的病人,一旦存在问题,难以查找原因,延误病情,易引发纠纷。
2.4 医院管理方面 科室间缺乏协作精神,推诿病人现象时有发生,在疑难病例转诊中未做好交接,特殊诊疗前未向患者说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医院标识不清等。
2.5 临床教学方面 因我院承担指导和培养学习,进修医生任务,在临床期间有的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强,没有做到放手不放眼,加之学生未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当治疗效果不佳时容易引起纠纷。
3 防治医疗纠纷的对策
3.1 加强医患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各科室建立留言本。病人可随时写上对医院服务的建议和想法。各级医院行政人员定期收集信息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医院门诊大厅设有投诉电话和意见箱。医务人员要耐心向患者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密切配合,使医患关系向和谐文明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通过网络建立医患交流平台,在规定时限解答病人的疑问。
3.2 建全各项工作制度严格遵守医疗法律法规
3.2.1 建立首诊医师负责制 要求首诊医师准确、真实完整记录病情,认真检查病情,若病人需要转科,应及时做好转科交接工作,我院在实施转科过程中要求必须有护士陪同护送制度,重病人规定医生陪同护送。
3.2.2 学习医疗法规知识 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法规知识,这对强化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有效防范医疗纠纷起到了积极作用[1]。
3.2.3 加强医疗工作监管 各级行政监管部门要把工作做在平时,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和管理,提高病案书写质量,完善病案内容,规范各种类型的知情同意书。
3.2.4 设立电子触摸屏 在门诊大厅设有医疗收费标准触摸屏,使病人治疗前心中有数,患者可根据自己的消费水平选择不同材料进行不同治疗,使患者树立正确的医疗消费观念[2]。
3.3 严格奖惩机制 行政监管部门定期汇总,对造成纠纷的医务人员写出书面认识材料,科室提出处罚意见和整改措施,对全年无投诉的个人和科室给予奖励。
3.4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增强责任感,克服对患者漫不经心 、草率、粗暴的不良作风,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自律意识,自觉维护医院和自身形象[3]。
4 体 会
加强医疗服务质量建设,减少医院医疗纠纷,必须做到以下三点。(1)严格医院质量管理。认真落实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规范医疗行为,坚决杜绝作风粗俗、有章不循、随意变通的问题发生;重视医疗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完善追溯制度和监督评估机制,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推进医护质量持续改进与实时控制。(2)改革医疗服务工作。培育和树立“患者至上,微笑服务 ”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行医疗服务工作流程化管理,使每一个服务岗位、每一个服务环境、每个服务细节,都达到规范化服务标准;改善服务环境,病区建设尽量达到人性化、绿化、环保、节能和安全的要求。(3)有效预防医疗风险。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寻求规避措施,尽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率;建立医疗风险保险管理制度,提高处理风险的专业化水平,维护患者正当权益,保证医疗风险处理的及时性和公正性。
参考文献
[1] 徐利民.当前军队中小医院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3(20):20-21.
篇7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135-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和法律知识的普及,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健康理念和对疾病的认知也在逐步增强。在医疗服务中,医疗纠纷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很多,但医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却成了公认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统计表明,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占2/3。因此强化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培养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将医患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是减少医患纠纷的关键。
1 沟通不良引发医患纠纷的原因
1.1 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沟通不够,缺乏人文关怀
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是医疗服务的两个方面,传统医学模式只注重疾病的生物治疗,却对社会与心理关注度不够。有些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院和自身的利益;有些医生只重视“病”,不重视人,只从自身角度出发,很少考虑患者的想法,在诊疗时甚至过分依赖一些高科技仪器,而不愿花时间与病人进行交流沟通,缺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从而引发医患关系紧张。
1.2 医务人员压力大,造成职业倦怠
医务人员面对长期不断的压力:对来院求治病人的生命负有的责任压力;医学发展日新月异,需对知识更新不落伍的压力;社会公众评价差和没有自己正常的休息时间的压力;医院候诊病人多,医务人员忙于应付排着长队的病人群,可能开始几个病人尚能态度和善、耐心地倾听和询问,但用不了多久,疲惫和急躁就会有所表现,曾有调查发现,当病人诉说病情时,平均18 s就被医生打断了。这些都可能造成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影响与病人有效的沟通。
1.3 未能很好地履行知情同意的法律义务
对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解释不清楚或告知不详实。在施行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告知不充分,未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有时是知情同意了但未签字留据,一旦医疗效果不尽人意,便成为法律上的空白、缺憾,导致医疗纠纷。
1.4 缺乏情感交流和沟通技巧
医务人员除了要与患者多沟通外,还应掌握一定的技巧,进行有效的沟通。临床上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名医生本想向身患绝症的患者传递生的希望,说出却是“像你这种情况死亡率是80%”。而另一名医者却能这样表述:“你的情况虽然很严重,但现代医学发展很快,治疗手段也多,重要的是你要有足够的信心,战胜病魔的机会还有20%,所以希望你不要放弃。”
2 有效沟通,减少医患纠纷的措施
2.1 加强医患沟通,重建医患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医患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交流。如果医务人员能多为患者着想,把病人担心的事情说清楚,讲明白,帮助患者选择既保证医疗质量,又能够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的治疗方法,以人心换人心,就可以建立起患者对医院、医务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多与病人进行一些沟通,多给病人一些人文关怀,并尽其所能减轻患者痛苦,这样就能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
2.2 加强情商培养,促进有效沟通
情商包括认识自身情绪并能妥善管理、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和人际关系的管理五个方面内容。要着重培养医务人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学会控制个人的情绪,关注患者的感受和情绪反应。在工作中给患者以安全感、信任感,与患者建立一种融洽、信赖的医患关系,使医患沟通得以顺利实施。
同时,医疗机构要确保人员结构的合理配比和工作的妥善安排,解除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为病人服务,进行有效沟通,保障工作的有序开展。
2.3 认真履行告知义务,确保患者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的前提是医患双方要有良好的沟通,首先医方要向患者或家属真实全面地介绍病情、实施治疗措施的目的、效果,可能出现的风险。要求语言表达明确、通俗易懂,使病人理解,也就是“知情”。在此前提下,充分尊重患者的选择,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相互理解和信任,共同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与疾病作斗争,避免纠纷的发生。
2.4 培养沟通能力和技巧,提高患者满意度
学会倾听:以宽广和平静的心态对待患者的诉说,当患者正在诉说病痛症状时,医生不随意打断,使患者能无防卫地诉说,提高病史采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善于观察:注意观察沟通对象的情绪状态,对疾病的认知度和交流的期望值。当患者出现询问探求的目光时,我们医护人员要适时应对病人的反应,恰到好处地传达接待人员的交谈信息和丰富的人文精神,解决病人的诉求。
注意避免:沟通时要注意避免使用难懂的专业词汇,避免使用刺激对方情绪的语言和语气。
总之,要注意个体的差异,因人而异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并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 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调处机制
学习和了解与医疗相关的法律知识,避免轻易承诺赔偿。对病人的投诉应认真受理,注意倾听,善于利用换位思考,各自以对方的思维角度和价值取向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其共同之处、互补差异之处。客观公正地进行分析评价,对于医院或医务人员存在的不足要有勇于面对并及时纠正,而对于个别“医闹”想伺机来医院捞取一票的行为,也应通过法律途径给予公正而应有的惩处。目前,我市正在探索开展的医疗保险第三方调处机制,经实践证明不失为一种解决医患纠纷的好方法。
医患关系是一种的关系,改善医患关系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在为病人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让病人确确实实感受到医院的人文关怀,多给患者一份尊重和关心,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那么医患关系的和谐将会“水到渠成”,医患纠纷才能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华,王晓霞.医疗纠纷成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4):273-274.
[2]张荣贵,展咏,王玉红.知情同意防范护理纠纷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7,8:56-57.
[3]马静松,史也夫.新时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7,8:62-63.
篇8
[关键词] 医疗纠纷;成因;防范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8(a)-0164-03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modern medical disputes
YANG Mingchang1 LI Yuefei2
1.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Region,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010, China; 2.Department of Out-patient, Guangzhou Military Region,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080, China
[Abstract] Nowadays medical disputes have increased day by day and become increasingly acute in China. Intens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lack of integrity have become prominent social problems. Contradictions among social, medical personnel and patients prompte the present medical disputes occurred. Through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the improvement of hospital management as the leading factor, both doctors and patients work together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medical disputes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Medical disputes; Causes; Prevention
医疗纠纷的外在形式表现为患者与医务人员、患者与医院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但实质上却有着深刻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背景。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医疗纠纷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表现形式。目前我国医疗纠纷呈现出高发、频发、恶性暴力事件激增、高额经济索赔等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已经成为当前突出的社会热点问题。有资料显示,2002年全国发生严重干扰医疗秩序事件5 093件,医务人员致伤2 604人,医院财产损失6 790万元;2004年全国发生该类事件8 093件,医务人员致伤3 735人,医院财产损失12 412万元;2006年全国发生严重干扰医疗秩序事件增加到9 831件,打伤医务人员5 519人,医院财产损失20 467万元[1]。医疗纠纷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影响了其他患者的就医诊治,部分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严重挫伤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医学事业的发展,不利于保障人民的健康,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此现象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医患关系格格不入。探讨当前医疗纠纷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预、引导工作,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医疗纠纷成因探究
医院是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特殊机构,有别于一般的服务类行业。医疗服务的专业性、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使之更容易引发各类纠纷。尽管医疗服务比其他服务行业存在更高的风险系数,但只要正确认识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积极做好防范,仍能有效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1.1 信息获知不对称引发医疗纠纷
医患之间对病情发展、转归的信息掌握不对等,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并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在整个疾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其掌握的专业技能,客观地分析和判断病情的转归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部分医务人员因沟通能力相对欠缺,难以有效并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传达病情信息,导致出现信息不对等的现象[2]。相对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学专业知识知之甚少,这种专业知识层面的不对等以及对客观状况判断认知的不对等,使患者及其家属产生在疾病救治过程中处于弱势、被动、任凭医院处置的心理。部分患者在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后,无法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迁怒于医务人员。在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体制中,法制教育、服务意识教育乃至职业继续教育所占比例明显偏少,对各类法律法规认知的贫乏,使得医务工作者在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时,表现出对法律法规认知的不对称(与患者的医学知识不对称相对而言),在患者方面则是表现在对病情、治疗信息获知的不对称,患者知情权受到侵害。
1.2 大处方和过度检查加剧医患关系矛盾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是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投诉事件的40例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80岁,平均年龄43.2岁。
1.2方法对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2结果
本组40例患者12例因服务态度欠佳引起,9例因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引起,7例因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引起,7例因与患者沟通欠佳引起,5例因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引起。
3讨论
3.1护理纠纷原因分析第一,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操作不熟练。本组9例因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忽视对理论知识积累的重视,且不重视练习基本技术操作,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会因自身专业技能的因素使得患者痛苦增加,从而导致护理纠纷发生。第二,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7例因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工作粗心大意是导致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部分护理人员因缺乏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对工作不负责,在实际操作中未严格以“三查七对”原则为依据进行;加之护理人员工作态度涣散,因而极易导致发错药、打错针等现象发生,进而引起护理纠纷。第三,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欠佳,沟通障碍。由于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且部分医疗机构存在有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现象,因此,部分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为完成工作而忽略了与患者沟通交流的重视,极易导致患者误解,从而导致护理纠纷现象发生;另外,由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极易出现烦躁情绪,使得服务态度欠佳,因而极易引起护理纠纷发生。本组12例因服务态度欠佳引起护理纠纷。第四,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及证据意识同样也是导致护理纠纷发生的一项常见因素。比如护理记录不准确、漏记、多记等都可能会引起护理纠纷;同时护理人员因忙于抢救患者而未及时将患者病情通知其家属,若有不良后果发生,则极易因患者家属不理解而发生护理纠纷[3]。5例是因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而引起纠纷。
篇10
关键词:医疗纠纷 模式 医疗损害保险制度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19
1 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
当前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由于常规医疗过错和过失引起的医疗纠纷外,医院和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并不存在任何疏忽和失误,仅仅是由于患者单方面的不满意,也会引起纠纷。这类纠纷主要源于:一方面,患者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对正确的医疗处理、疾病的自然转归和难以避免的并发症以及医疗中的意外事故不理解而引起的。另一方面,患者错误的认知,认为进入了医院就如同进入了“保险箱”,便可高枕无忧。一旦发生意外事件,便把责任都归结于医院和医务人员,矛盾油然而起。
2 我国现行的医疗纠纷解决模式
依据我国2002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现行的医疗事故的处理主要分为三种模式:
2.1 由医患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这是当前医疗纠纷解决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这种协商解决的方式在日常纠纷的解决中显现出了较多的弊端。由于大多数患者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对于诊疗过程不清楚,对医院和医生所进行的诊疗行为和结果存在误解。所以,即使医患双方平等进行协商,患者对于医院的解释和处理仍然持怀疑态度。协商的结果往往不能令患者满意,患者和家属便采取花圈围攻医院、攻击医务人员等极端方式来解决医疗纠纷。[1]医疗机构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场所,患者这种私利救济不仅对医务人员治病救人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也对其他病人看病就医造成了干扰。
2.2 由卫生行政部门协调解决
由卫生行政部门作为解决医疗纠纷的第三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医患双方在解决医疗纠纷时所产生的弊端。但医疗行政部门作为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其解决纠纷时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中立性却往往令患者质疑,这种质疑也让患者对于卫生行政部门所作出的鉴定和处理方案难以信服。
2.3 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患者向法院提讼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上述两种方式所产生的弊端,但从目前我国司法审判现状来看,司法机关的法官们具有深厚的法律知识,但对于相关的医学知识却知之甚少,对于案件的裁决缺乏审判力。于是案件的审判完全依靠医疗鉴定机构,而医疗鉴定机构又缺乏相应的法律知识,双方在案件的衔接上所出现的弊端,便使案件的审判缺乏科学性和合法性。[2]另一方面,由于诉讼程序的复杂性,案件从到审判往往时间较长,不但当事人耗费了大量的诉讼成本,也造成了司法机关诉讼负担。
3 完善医疗纠纷损害保险制度
医疗行业的是高风险行业,逐年上升的医疗纠纷不但给医院造成沉重的财务负担,医务人员在面对患者压力的同时,更是选择自我保护、固步不前,而这些都不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而从上述我国的现行的医疗纠纷解决模式来看,更是存在着种种弊端。
当前我国少数大城市针对现行模式的弊端,已经建立了医疗损害保险制度。但该制度仅局限于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被保险人为医疗机构或者医务人员,当院方或者医务人员存在医疗过错和过失时,由保险公司对患者进行赔付。而在日常的诊疗活动中,往往存在着院方和医务人员并无过错,只是医疗行为本身具有的高技术性和高风险性给病人造成了危害。如果责任仍由院方或医院人员承担,那么就会导致院方和医务人员在探索医疗技术的发展上固步不前,更多的注重自我保护,不利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在现有医疗损害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拓宽其范围,不仅包含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还应建立非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使得院方和医务人员在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探索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参考文献:
[1][2]刘晓燕.解决医疗纠纷亟需第三方机制[J].法制与社会,2009,(9).
[3]刘伟宁.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模式分析及构建[J].中国卫生法制,2011,(5).
[4]王卫东,范贞.医疗纠纷第三方援助机制思考[J].中国医院,2008,(12).
[5]修金来.第三方化解医疗纠纷的探索[J].中国医院院长.
[6]李泽,庞元龙.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建立[J].医院管理杂志,2012,(10).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