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医疗范文

时间:2023-03-19 18:4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ge医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ge医疗

篇1

虽然刁钻棘手,8万家县级和乡镇医院带来的市场需求仍值得ge医疗这样的巨头从高端市场上俯身。

2012年5月,通用电气(GE)中国首个创新中心在成都成立,GE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如此解释它的任务:“过去10年,通过位于上海的GE中国研发中心,我们已经在中国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现在正是我们扩大在华创新活动范围的好时机。”而这一所谓“扩大创新”中最重要的一项,便直指以二甲及以下基层医院、社区医疗中心和民营医疗机构为主的中国基层医疗市场。

在始于2009年的新医改的刺激下,中国基层医疗设备市场的“刚需”激增。报销比例的提升极大地释放了乡镇农民的就医需求,也刺激了医院对医疗设备的添置和升级。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县级和乡镇医院达到8万多家。这一市场规模使得在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几近垄断地位的“GPS”三巨头——GE、飞利浦、西门子也开始虎视眈眈,弯腰淘金基层医疗市场。

早在2006年,西门子便启动了“SMART”下乡计划,目的是设计出简单易用、维护方便、价格适当、可靠耐用和及时上市的产品,就此打开中国基础医疗市场的大门。GE的步伐稍迟,但重视程度不逊西门子,2010年GE医疗集团总裁兼CEO约翰·迪宁公开表示:“GE医疗在中国的高端医疗产品和基层医疗产品目前的销售比例是8:2,未来可能是5:5。”

但无论是西门子的“SMART”计划,还是GE的“5:5”目标,在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的复杂性面前,都不得不感到棘手。

如果说高端医疗市场比拼的是“GPS”最为擅长的研发实力和服务能力,那么基层医疗市场考验的便是这群大象在胡同里跳舞的技巧了。

山东省胶南市某一级甲等医院的一位医生并不认为自家医院有购买“GPS”产品的必要。这家医院的年营业额为几百万元,在同业中属于经营状况普通者。在此类医院,最常用的医疗设备有B超(黑白)、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x光机,大约10万元一台的B超机已是该医院购买的比较昂贵的设备。其他诸多小型医疗设备(如血液黏度计),则大多由江西南医药、北京宏润达等本土医疗设备制造商提供。“GPS”占据绝对优势的高端医疗设备领域(如CT、彩超等),医院几乎没有想过进行采购,除了自身无法负担之外,政策上也并不支持一级医院采购CT机这样的医疗设备。胶南市目前包括公私营在内的一甲医院大约有21家,二甲医院有3家,“像CT机,一个县有2-3台就够了”。

基于基层医疗环境的现状,很多县级医院在选购医疗设备时,尤为重视产品的多功能性。由于预算有限,设备最好身兼数职,一台机器同时满足各个科室的多样需求。这并非在高端医疗市场上以功能精专取胜的“GPS”的传统优势所在。

基层医院不仅对于功能的定义与高端市场不同,对性能一词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基层医院更为看重设备的稳定性,要在乡村电力环境下保持长时间运转不宕机,结实好伺候。此外,基层医院往往缺乏专业的维护人员,我国很多偏远地区的交通体系并不完善,例如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的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二甲医院),如果采购的CT机出现故障,即便当地的GE工程师赶到现场也要1000多公里,如需GE资深工程师赶到可能需要2-3天的时间。因此,医院期望要么设备不易损坏,要么易于自行维护,要么便需要厂商建立一个特殊的维护服务体系以保证及时反应。

医疗人才和技术等软件的匮乏,更是为设备等“硬件”市场带来了难以控制的变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医院医生对记者坦陈:“即使医院购买了CT机,让原本检查无果的患者能够成功检查出病因,事实上我们往往也医治不了,最后患者还是得去二级、三级医院就医。”购买了功能强大的医疗设备却缺乏能够使用的专业人才,或者能用其做检查,却无法进行相应的治疗,这些都使得医院对高功能医疗设备兴趣寥寥。

近年来,关于医疗设备市场的分析报告大多不利于“GPS”:在低端医疗设备市场,本土品牌更具价格优势,比较了解基层医生的操作习惯和知识,因而竞争优势明显。这些国产设备尽管鲜有一统天下的领导品牌,但在各自的细分市场术业有专攻,已经能够满足这些医院的需求。且医疗设备的购买频率低,习惯性强,一旦医生习惯使用某一品牌的设备,便不愿更换,市场先入优势明显,易守难攻。

一方面,是“GPS”因基层市场的独特与复杂而暂缓脚步;另一方面,则是东软这样的国内厂商在CT、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上不断获得突破,逐步向上移动,开始挤压巨头们的利润空间。“GPS”对待基层医疗市场的态度已经从寄予厚望,变为始见真章。

GE中国首个创新中心选址成都,便是GE医疗“下乡”战略的关键一环。

此前,GE医疗在北京和无锡均有研发机构,但并不能满足GE“贴地研发”的需要。国内东西部经济差距较大,沿海城市三甲医院密度相对西部城市更高,整个社区服务端的体系也更完善,西部的基层医疗环境更为典型。而成都则是一个非常好的实验点,四川农村人口的基数较大,同时也是全国在城乡统筹医保走在前列的地区,基层医疗市场的增长更为明显。同时,成都亦能够辐射藏区、川西等地区基础设施(包括医疗资源)仍然比较匮乏的地区,有助于GE医疗针对这些地区设计低成本、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如GE中国创新中心(成都)便设置了西南地区基层医生的培训基地。

在GE中国创新中心,记者见到GE针对基层医院研发的各种新设备。这些设备大都并非“原创”,而是在GE高端产品的基础上改进而成。这些机器都有各自的改进方式,但通常来说,涉及到科学研究的功能会被去掉—基层医院对此并无需求,有助于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以Brivo CT 325/315产品为例,项目组将其控制部分全部整合到特殊定制的计算机工作站,同时用数字倾斜技术取代机架倾斜,这些改造都以简化工作人员的操作复杂度为目标。

GE公司中国区副总裁马加宁如此概括其改进原则:“东西再好,价格太贵是不行的。原来我们出售给三甲医院、科研机构、大学的产品,到了基层就一定要调整。但如何调整是一门学问,并非把所有的功能加进去就是最好的,也不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减掉功能就最好,我们更愿意‘按需定制’,根据区域情况考虑相应功能的设置。”

篇2

在医学互联网的时代,人工进化与自然进化开始并重而行,人体本身加载必要的智能设施将成为重要的社会消费,大多数人会自愿提升为半机械人、芯片人或者成为较完整的智慧人。生理人将被智慧人取代,人工辅助进化将在2020年前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奇迹。

发展医学互联网应该成为国家战略。中国经济必须维持在一定的增速水平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有效转型,这就迫切需要建设四、五个10万亿级别以上的创新产业,智慧医疗将是中国另外一个10万亿元以上的巨大产业。推进中国智慧医疗发展的关键之举就是建立放开型医疗经济,中国的健康医疗产业需要不断放开体制管制。历史机遇已经时不我待。

医学互联网通过将人体世界连接至网络空间,实现人机网一体化的智能医者和智能患者的良性互动。发展医学互联网应该成为国家战略。中国经济必须维持在一定的增速水平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有效转型,这就迫切需要建设四、五个10万亿级别以上的创新产业,智慧医疗将是中国另外一个10万亿元以上的巨大产业。推进中国智慧医疗发展的关键之举就是建立放开型医疗经济,中国的健康医疗产业需要不断放开体制管制。历史机遇已经时不我待。

医学互联网规模将超过现在互联网水平

40多年前,同样是基于电脑系统,美国发明了用宽带连接的电脑互联网,处理信息流的运行;同时也创造了用电脑解决医疗问题的专家系统,后者就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研发的适用内科诊断复杂病症的软件--敏捷医疗参谋软件系统,它收集了4000多种临床病征,可以经过系统程序运算,诊断600多种疾病,有效提高了快速诊断的能力。此外,美国斯坦福大学1972年也开始研制了MYCIN系统,这则是一个帮助医生选用抗菌素类药物治疗的专家系统。应该说,互联网诞生之际,电脑在临床诊断和药物检验领域也同步开始了革命性实验。从时间而言,现代互联网和医学互联网几乎是同时期诞生的。

纵观电脑互联与医疗互联这两个网络的兴衰器局,互联网革命的核心就是热烈而执着地追求通用网络的实现,形成了通用性和互操作性两个潮流原则;而医学互联网坚持追求专业自治系统的建立,形成了专业性和结构复杂性的思维运势。前者不但是一个开放系统,更是一个革命性平台,把一切机会开放,甚至美国的互联网根服务器都要交给国际社团管理;后者则是一个有限开放系统,也是一个保守行业,延缓或约束重大创新,甚至据此医生与患者之间至今是统治性的临床治疗关系,检验也被笼罩着神秘面纱,成为专业检测而非大众的网络。医学互联网如果崛起,就需要摒弃这些传统的思维。

我们认为:医学互联网通过将人体世界连接至网络空间,实现人机网一体化的智能医者和智能患者的良性互动。医院这个维持了3000年的封闭医学组织模式应该转变为开放性医疗组织网络和提升为互助型救治平台,人类型医生和机械人医生应该共同成为救治主体,医用超级计算机和人脑芯片技术将获得不断进步,智能机械人医生将出现思维能力。聪明性患者将成为病患的优势群体,较之各种特权患者更具长处,自我健康医学服务将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医学互联网有望全面改造人类,实现文明变迁。最终医学互联网的规模将超过现在的互联网,预计国际产业规模可以达到15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五分之一左右,足以支持医学互联网的持续发展。

医学互联网将进一步发展为生物互联网,打开生物体与智能人工系统一体化的进程,当代解决世界能源最大的机遇来自人工光合作用制造能源,通过基因工程可以改造油料植物,通过纳米马达、人工树叶、智能生物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解决世界所需能源问题。以光合作用制造能源险些成为奥巴马总统任内的最高科学成就,他几次欲言又止,但是,实验室不太帮忙,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室最前沿的课题就是以人工光合作用制造能源。

什么是医学互联网

现在的互联网天生就是有缺陷的,它的语法语义本质上是一维的,践行高维互联网是互联网改造的最大机遇,而医学互联网就是理想的高维网络。目前许多医师们脱口而出的名词就是大数据医疗、医学云计算、医院物联网,这些概念大部分属于互联网的阶段性概念,不可能成为建设医学互联网的纲举目张的制胜法宝,也不是构建医学互联网的基本原理。201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起了未来互联网架构项目,开始颠覆现有互联网的结构,因此,需要以创新思维才能建造医学互联网。

我将智慧医学抑或医学互联网定义如下:医学互联网就是通过人机连接的智能人以及相互连接的网络,有效利用智能人工系统的移动应用、数据整合、预测算法、集成运算和分析思维等功能,选用各种食物、训练、修炼和技术的智能方式驾驭健康、赓续生命、处理人体的各种疾病或病变。简单地说,医学互联网就是智能化的人,智能人工系统的辅助、分析、思维能力,以及智能化的实现方式,这也是医学互联网的三个要素。

建设医学互联网的意义是什么?显然,它的目的就是推动健康与医学的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国际产业的制高点,人工智能医疗与健康领域将出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非对称的竞争,那些拥有高端技术核心的国家、组织、网络以及联合体将居于领先的地位。医学互联网将从整体角度深度实现人工智能的进步,并影响到其他领域。

人机网合一的智慧患者

患者是医疗的基本对象,以前处于被动地位等候接受医师治疗的病人,在医学互联网的时代,将成为借助各种网络医疗助手,主动与医师互动并共同确定治疗方案的智慧人。医学不但要治疗其生理系统疾病,也将运维加载其身的智能人工系统,人工进化与自然进化开始并重而行,人体本身加载必要的智能设施将成为重要的社会消费,大多数人会自愿提升为半机械人、芯片人或者成为较完整的智慧人。独生子女政策的后遗症就是中国必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智慧人世界。这个转变将使人类比真实的生理人还优化,比原型更加体现原型的真实,生理人将被智慧人取代,人工辅助进化将在2020年前成为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奇迹。

我认为,作为机械人医生,医学搜索引擎的知识能力和数据库量度完全可以超过人类医生,专家团队还可以塑造其强大的融会贯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诊断准确率高、问诊量大、全日工作、自我纠错的特点,而且新的人脑芯片也将快速应用到新的医学诊断计算之中。虽然机械人医生的知识来自统计分析而非临床经验的集成,其面上知识可以超过医生,其点的临床知识难与医生比对,但是,机械人医生将使得医生和病人找到如影随形的人工智能的共同助手,这就是机械人医生的社会性质,它相当于衍生了人类的能力,据此,也可以导致搜索引擎从平台转变为自组织的社会网络。面对上述变化,新的医学比特币可以推出,以期实现医疗价值新的智能分配。当下,迫切需要建立中国医学互联网搜索引擎,它可以成为继微信、阿里、百度之后第四个大型用户接口,我们已经同中国互联网医学联盟等机构展开讨论推动设立,希望中国医学互联网的搜索引擎能够成为国际领先者。

好事都成双。如同路由器的发明之于互联网的意义,发明手机超声波成像系统对于医学互联网而言也作用巨大,别号“美国生物学乔布斯”的乔纳森・罗森伯格(Jonathan Rothberg)创立的Butterfly Network在此领域居于领导地位。这个公司由罗斯伯格与麻省理工的工程师们共同创立,已经融资了1亿美元,其目标是用手机超声波成像系统取代现有医院价格高昂、体积庞大的成像中心,用户只需8秒钟就可以获得完整的医学影像。罗森伯格希望建立一个人体成像的超级数据库,可以逐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获得临床治疗解决方案。这应当是另类的医学互联网搜索引擎,一定会有巨大的生命潜力。

类似的突破就如同思科、华为、朗讯在互联网领域攻城略地一样,可以预期:实验诊断、影像诊断、放射诊断、超声诊断、核医诊断、基因诊断等领域都将创造出新医学互联网的奇迹,新的技术将组建成巨大的网络应用,我们正处在工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医学革命的风口。

此外,Practice Fusion、Doximity、

Health Catalyst、GE Centricity、Flatiron Health、NextGen Healthcare Information Systems、Greenway Health、athenahealth、Attencia&PeninaMezei、Allscripts、NextGen Healthcare Information Systems、eClinicalWorks等网站也建设了在线电子病历、管理就医事宜等平台,新融资了1亿美元的Castlight公司也致力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医疗服务计算工具等,Practice Fusion管理的电子病历已经超过8000万,新一代数据医疗资源的竞争在美国已经开始。

发展医学互联网应该成为国家战略

篇3

关键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受益资格;逆向选择行为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在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时,附加了一个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的规定,达到规定的累计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最低年限(含视同缴费),退休后才有资格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否则,就只能一次性结清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上的资金,就没有可能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笔者认为,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的规定,虽然有利于防止企业和个人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可以减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支出,但也有许多弊端,不利于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受益资格条件的规定

我国绝大多数省(市、区)设置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都有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的规定,即规定男性职工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25年,女性职工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20年,其退休时才有资格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达不到受益资格条件的人员,则无法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仅以北京市的政策规定为例,进一步理解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的主要内容。根据《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第11条,本规定实施后参加工作,累计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男满25年,女满20年,按照国家规定办理了退休手续,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或者退休费的人员,享受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本规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不满前款规定年限的,由本人一次性补足应当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后,享受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根据《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第71条,本规定从2001年4月1日起施行。对上述规定,本文的理解如下:

1.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的退休人员,必须达到养老保险的受益资格。如果劳动者不能获得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不能按月领取养老金,也不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若当前,我国大部分省、直辖市规定的养老保险受益资格条件是,最低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满15年。例如,北京市某企业职工,累计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是9年,2001年4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2006年12月退休。由于该职工的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其退休后显然不能获得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现在,即使该职工愿意补足企业和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也不能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由此可见,退休人员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的前提条件是,获得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

2.达不到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就会丧失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根据《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后参加工作的,累计缴费年限男不满25年,女不满20年的,一次性结清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上的资金,其退休后将不能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

3.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的范围比养老保险制度保障的范围狭窄。根据一些地方政府的规定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能够获得养老保险制度保障的退休人员,不一定能够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能够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的退休人员,一定能够获得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从这一结论可以看出,未来将有一些享受退休金的退休人员,不会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基本医疗保险的受益资格条件比养老保险的受益资格条件高,显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的范围比养老保险制度保障的范围狭窄。

二、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规定的利弊分析

制度设计是一把“双刃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于退休人员受益资格条件的规定,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1.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规定的积极作用。

(1)可以防止个人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如果一些地方政府不设置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的条件,有些没有履行基本医疗保险缴费义务的个人,可以在即将退休时,挂靠到某一家企业工作,缴纳一段时间基本医疗保险费,其退休后就可以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可见,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的设计,可以起到防止道德风险、防止个人逆向选择行为发生的作用。

(2)可以防止企业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如果一些地方政府不设置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的条件,有些企业就会不履行依法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义务。有些企业就会在有即将退休的职工时,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在企业没有即将退休的职工时,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这样会使一些企业不愿意履行缴费义务,就会影响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依法、足额征缴。

(3)可以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设计的公平。一些地方政府设置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目的在于防止缴费年限比较短的职工,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如果一个职工及其所在企业,只履行了几年的缴费义务,就可以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这对于长期履行缴费义务的企业和职工来说,是不公平的。为了实现制度设计的公平,有必要设置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的条件。

(4)可减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支付。根据一些地方政府设置的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的条件,未来将有一部分退休人员不能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这会减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支出,有利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积累。

2.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规定的消极作用。

(1)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规定得过于苛刻。笔者认为,我国一些地方政府设置的20年或25年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过长,条件过于苛刻,许多职工特别是低学历、低收入职工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年老退休时,可能会达不到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受益资格条件,将会成为无法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的社会群体。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劳动者面临失业的风险比较大。目前,我国劳动市场处于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的不均衡状态,劳动者在劳动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企业在劳动市场处于强势地位,劳动者时刻面临着被解雇的失业风险。劳动者失业后,就会失去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依托——企业,就会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因此,对于失业风险较大、失业频率较高的劳动者来说,其未来丧失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二,企业不愿意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在买方劳动市场条件下,一方面是劳动者难以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却是企业逃避依法承担的责任,不为员工办理参加社会保险的手续,不为员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侵害员工的合法权益。例如,2006年3月,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资料显示,在过去4年对9680户缴费单位进行的专项审计显示,64.54%的被审计单位存在漏、逃社会保险费问题。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有关人士介绍,缴费单位漏缴、少缴社会保险费的主要方法是在缴费人数和缴费基数上做手脚,有的单位只给部分职工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而以各种理由不给临时工、外地城镇职工、季节工、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一些劳动者受雇于企业,即使知道企业未依法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也不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否则,就会失去来之不易的工作。企业不依法履行缴费义务,劳动者退休后自然无法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

第三,政府执法监察的力度不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执法、监察的不到位,导致一些劳动者即使有在企业工作的年限,但是由于企业未依法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也会丧失基本医疗保险的受益资格。如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不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的力度,未来丧失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的群体中,这部分人将会占很大比例。这对于劳动者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反过来,政府对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不利,客观上纵容了企业肆意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比较低。目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男满60周岁,女工人满5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延长,劳动者实际就业的平均劳动年龄大约为20岁。这也就是说,即使个人在劳动年龄内不间断工作,其工作年限大约有30—40年。20年或25年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的规定,实际上意味着个人在劳动年龄内需要用大约50%—70%的时间履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义务,其退休后才能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否则,就无法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这样严格的缴费受益资格条件的规定,对大多数劳动者来说,是难以达到的。

(2)苛刻的受益条件,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相悖。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实现制度的“低保障、广覆盖”,使更多的人能够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累计缴费男性满25年、女性满20年的受益资格条件的限制,无疑会使许多履行了缴费义务的职工,在年老退休、需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时,由于达不到规定的受益资格条件,而丧失基本医疗保险的受益资格。根据我国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80%用于支付退休人员的医药费。根据个人生命周期理论,个人医疗消费的80%是在退休后的时间里花费的。可见,社会群体中,最需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障的人群是退休人员。大量退休人员无法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固然可减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减少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但却加重了退休人员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影响到退休人员的生活,给退休人员造成比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退休人员因病致贫、病困交加。

(3)苛刻的受益条件,对于未达到基本医疗保险受益条件的个人是不公平的。对于达不到基本医疗保险受益条件的个人来说,其单位已经履行了缴费义务。企业现期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主要用于目前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费用支出(即现收现付),而当其职工退休时,却因为达不到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的规定,而无法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也是不公平的。同样,对于个人累计缴费年限不满20年的女性职工或者不满25年的男性职工,其退休时,只能一次性结清个人账户的资金,不再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这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例如,对于履行了18年缴费义务的女职工和23年缴费义务的男职工来说,他们同其他劳动者一样,长期履行了缴费义务,只是由于达不到苛刻的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而丧失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显然,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的制度设计对于大部分劳动者来说,是不公平的。可以预期,未来会有许多劳动者由于达不到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

(4)苛刻的受益条件,会促使劳动者放弃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对于失业风险较高的劳动者群体来说,劳动者一旦失业、中断缴费,预期个人达不到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的条件,就会主动放弃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就会造成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损失。劳动者失业后,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并不意味着这些人年老以后,就不需要花钱看病了。当丧失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的人员无法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时,依然需要国家提供医疗救助的保障。我国的家庭结构正在逐步缩小,原来几个子女供养1个老人的人口结构,正在逐步向1个子女供养几个老人的人口结构转化。在这种情况下,个人面临的疾病风险,难以通过家庭成员的互济互助加以分散,其医疗费用的最终承担者只能是国家,政府的负担并没有减轻。

三、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规定的改进措施

基于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的利弊分析,笔者认为,有必要改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苛刻的受益条件,降低履行缴费义务的年限,可以将履行缴费义务的时间降低为累计缴费满15年,该受益资格条件的规定,同养老保险受益资格条件的规定相同,可以方便管理,降低管理成本。这一受益资格条件的时间限制也是适度的,是企业和劳动者可以接受的,也适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低保障、广覆盖”的目标,更适合政府实现全民保障的长远目标。这样设计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设置15年的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是劳动者可以接受的。这一受益资格的时间限制,大约相当于劳动年龄的1/3—1/4,是劳动者可以接受的,也是劳动者较容易达到的,可以激励劳动者积极履行缴费义务。

2.设置15年的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可以使更多的劳动者退休后获得制度的保障。同20年或25年的累计缴费年限相比,设置15年的累计缴费年限可以使劳动者比较容易达到规定的受益资格条件,可以使更多的劳动者退休后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适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低保障、广覆盖”的发展目标。

2.设置15年的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可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来源是企业缴纳的费用。设置15年的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可以鼓励职工监督企业依法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可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从而形成制度运作的良性循环。

3.设置15年的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条件,可以实现制度设计的公平。这样,既可以防止只履行几年缴费义务的个人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也可以防止个人因担心缴费年限过长、达不到受益资格条件的规定,而不愿意再履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义务。

四、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实施的制度建设

降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受益资格条件的限制,并不意味着这样的制度设计就是尽善尽美的,需要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良性运作。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强化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缴力度。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是将职工和用人单位直接联系在一起筹集资金的,如果用人单位不为职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即使职工个人愿意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也无法缴费。鉴于企业在履行缴费义务中的特殊作用,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进一步强化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征缴力度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尽快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随着劳动者就业难度的加大,许多劳动者到外资、合资等非公有制企业工作。这部分劳动者到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就业,即使履行了劳动的义务,但是,由于用人单位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这些劳动者同样面临着丧失基本医疗保险受益资格的风险。由此,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尤其是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非公有制企业为职工办理参保手续、依法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劳动者退休后才能达到基本医疗保险的受益资格条件,才能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否则,即使劳动者履行了20年或25年的劳动义务,而没有依法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也无法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

3.扩展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的方式。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方式主要是企业代扣代缴,个人缺乏有效的缴费渠道,如果个人不在企业工作,即使愿意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也没有缴费的渠道。这就意味着,劳动者一旦失业、中断缴费,就有可能丧失基本医疗保险受益的资格,这对于失业风险比较大的社会群体来说,是不公平的。失业风险比较大的人员,本来就没有工资收入,再无法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会进一步加剧这些人员的贫困化,会进一步扩大社会的贫富差距。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允许中断缴费的个人、失业人员、钟点工等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创新制度规范,扩展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方式,可以委托各地人才交流中心等管理机构,个人、钟点工、失业人员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申报、缴费手续,使愿意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个人拥有依法缴费的依托,使这些人员年老以后能够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保障,这也体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设计的公平。

4.规范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如果企业可以随意解雇职工,而不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职工特别是低收入职工就会处于不断被解雇的不确定状态,其达不到基本医疗保险受益条件的可能性比较高。为了保护这部分职工的利益,国家有必要出台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规范企业劳动用工制度。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北京市政府令[2001]第68号)[S].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网站.

篇4

关键词: 语文 阅读教学 情感 新课程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此而言,语文阅读教学便是一个因文得义、以文悟情的过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情感为动力,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

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仔细挖掘课文内在的情感因素,深切感受课文所表现的美,所抒发的情,上课时一定要先动情入境,在教学中全身心投入,借助作者的感情,营造美的情感氛围,拨动学生的情弦,促使它发出动听的心声。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充满感情的教学,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情感注入,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关爱学生,形成情感动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以对学生的关爱为动力和基础,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冷峻的说教变成亲切的嘱咐,把严厉的批评变成真挚的鼓励,才能形成教学浓厚的感情底蕴。只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潜能。惟其如

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在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中让孩子们的灵性尽情舒展。

二、美化语言,营造情感氛围。

教师运用优美形象、绘声绘色的语言娓娓道来,营造出诗情画意,让浓浓的情感淙淙地流进学生的心田。师生在充满诗意的的语境中实现情感、思维、精神的交流。如教学《月光启蒙》一课时,“在柔合的月光下,从母亲嘴里吟唱出来的歌谣又是一番怎样的的滋味儿呢?”(出示月夜图)配乐引读第一自然段。老师以舒缓的语调、充沛的感情讲出来,仿佛为学生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深深感染了学生,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从而体会了母亲月光下给我的启蒙。

三、创设情境,激感冲动。

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引感冲动。如教《月光启蒙》一文,课文学完后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母亲年老后,失去了记忆。孙友田在他的原文中写到:(出示原文片断,教师朗读,配乐《病中吟》)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此时,孙友田面对望着他傻笑的老母亲,泪流满面地说

“妈妈,你可曾记得_____________”。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能准确地传情达意,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引感共鸣。读着读着,我眼眶发热,声音哽咽。此时,我感到教室出奇地静,不禁向讲台下看一眼,只见许多学生神情凝重、哀伤,有的甚至眼中含着泪花。由此可见,教师的感情强烈地感染了学生,学生的感情被充分地激发起来了。

四、含情朗读,引导情感宣泄。

篇5

在网络里面,有作文党、作业党、淘宝党、新闻党、追星党。不过。最激烈的还要树扣字党了。扣字,有些人会很熟悉把。扣字有很多个项目。例如:正规、讽刺、华丽、对话、唠嗑、文章。有些人可能会说,还有滚刀呢。我可以告诉你。滚刀不算扣字里面的一项了。

在扣字界里。竞争很厉害。有的新秀看到出了名的大手子。就嫉妒。(尤其是女的)想方设法的造谣巴结。用各种手段把他造谣下去。(我就是被造谣的其中一个)当然。我也经历过这种事儿。不是讨论就是贴吧。不是贴吧就是讨论。。唉。。不过呢。我扣字4年。怎么会那么容易就让新秀造谣了呢。当然,我的名誉早就恢复了。~可喜可贺把。很多新秀是努力拜师学习裤子。而有些新秀是想着如何巴结人。如何把别人造谣下去。让自己出名。这样可不好。扣字界很激烈的哟。呵呵。

扣字界很激烈啊。在里面可以处对象、处qy什么的。我可以很庆幸的说。我徒弟已经快过百了。(88个)呵呵。你们听了我这么讲述。是不是很心动呢。加入扣字界,我是许至沁。欢迎你们哟。

篇6

这么多写“月”的文字,通过文人墨客的锦心妙笔,突现了作者的哪些深情呢?

一是烘托思妇对离人的思念情怀。这种感情在写月的文字中表现得最多,最充分,也最精彩。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乃思妇之月。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乃思乡之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杨柳岸,晓风残月”“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乃分别之月。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乃离人思亲之月。

二是寄寓家国变迁的感慨。身世浮沉,国家动荡,繁华不再,物是人非,诗人们将内心万千苦水化作一捧明月泪。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国家衰亡,君王成昨,乃亡国之月。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国家破碎,骨肉分离,乃伤时之月。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盛衰之道,理固宜然,内心却难以接受,乃感怀之月。

三是描写田园牧歌的风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乃隐居悠然之月。

“人间执热难为睡,起听松风视月明。”“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乃村居之月。

四是状摹旷达洒脱的心境。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乃潇洒之月。

五是倾吐抑郁沉雄的胸襟。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一统天下的豪情映射在明月上,乃渴贤望统之月。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缺月挂疏相,漏断人初静。”人生坎坷,遭遇不平,路在何方?乃沉郁之月。

六是抒发壮怀激烈的抱负。

篇7

关键词:医疗体制改革;社区医疗

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的召开,为今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使我们感到新一轮医疗改革的大幕开启了。在5年内,北京市将构建起医疗服务体系的新格局。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占90%的绝对垄断地位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不仅享有免税的优惠条件,还能在“以药养医”的体制内获得财政补贴,加之多年形成的品牌、人才和设备优势,以及定点医疗的保险政策,目前,占有大部分市场份额。在这种情形下,任何简单的改革措施都难以打破这种格局;加之保守势力和部门利益,使本应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医疗体制改革步履艰难、收效甚微,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呼声日渐高涨。医疗保险体系长期以来难以健全配套,更使得公立医院的改革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2006年,政府将把严控大型公立医院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作为卫生工作的重点。即将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是对医院现行机制的变革和挑战,医院管理者必须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并充分做好准备,才可能在这次调整中立于不败之地。

1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构建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

从宏观公共卫生层面上看,社区医疗站点建立并完善后,病人首先在社区医生处就诊,如诊治不了,则向上一级医院也就是社区中心医院转诊,遇疑、难、重症才向三级或专科医院转诊。大医院根据病人病情分类加以治疗,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种医疗格局在建立高效率、低费用的医疗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多年以来,我国社区医疗建设一直处于试点的初级阶段。目前,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仅占城镇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8.9%,卫生技术人员数占2.7%[1]。

在三级医院则有不同的境遇,随着社区医疗站点的建立和功能不断完善,大医院的病员和医生资源将向社区大量分流。作为付费方的医疗保险公司对医院施行分级管理,在社区就诊享受优惠付费比例,社区病人到大医院就诊须经社区医生转诊;近期,北京市将全面推行三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医院的管理模式,选派大批专家到社区卫生站坐诊。其结果,在社区医疗快速发展的同时,三级医院自身的医疗市场份额将逐渐缩小,资源利用率下降、收入减少,资源配置和医院规模也随之萎缩。尽管目前北京市大医院40%~60%的病人来自外地,但是,随着全国范围内社区医疗的建立和完善,也将面临同样的挑战。

在现行体制下,大医院的生存和经济来源主要靠以药养医、薄利多销、实验室检查、大型设备和特需服务。现有的运行机制是医院长期以来为适应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和生存挑战而逐渐形成的。社区分流病人后,使大医院的药品收入下降、多销渠道堵塞、实验室检查减少、设备利用率下降,其规模和效益都难以维持。调整的结果并非像某些媒体所言,社区医疗服务与大医院之间并非竞争关系,而是一种合理分工、密切协作、优势互补的关系。相反,在社区谋求发展的同时,大医院为了生存必然采取相应对策,如果大医院得不到适当的价格和财政补偿,这种竞争将难以避免。但是,社区医疗发展的初期,在大医院和小社区都需要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政府更可能将资源配置向社区倾斜。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医院和医疗服务本身是竞争性产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政府如果明确把大型公立医院办成公益性机构,就应首先解决医院的补偿机制。

社区医疗建立和发展的同时必然要伴随着公立医院的改革。政府只有正确处理好大医院和小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渐进式转变大医院已经形成的补偿和运行机制,才能使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和谐发展。如果脱离实际,将可能出现社区医疗服务站难以建立或者大型公立医院生存面临危机的两难局面。

2公立医院分配制度改革遵循事业单位改革原则

高强部长指出,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光靠价格不行,要转换机制:一是要改革医院的收支体制,二是改革人事和分配制度。今年将出台的改革对国家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在分配制度指导和总量控制下,实行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形式多样的分配方法;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定工资。虽然在评估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收益提成、风险报酬、贡献奖励等形式,实现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但是,终将改变目前在大医院中广泛采用的科室和个人奖金与医疗收入直接挂钩的分配模式。与以往奖金占个人收入比例大且激励作用有效的传统分配机制相比,事业单位的固定分配模式加少量奖金的旧方式将使医院现有的工作量和收入同步下降,难怪有些院长对改革疑虑重重。如果同时实行财务收支两条线管理,医院的自主分配权将进一步受到限制,科室主动收治病人的动机将明显减弱。

当然,这种改革模式还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展开,改革能否获得成功,一是看政府的财力能否维持医院的运行,二是看这种分配机制能不能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任何一项改革的成败,不仅是对大医院的挑战也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检验。

3政府举办医院坚持低收费,逐步缩小自主经营空间

新近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如医院大型设备检查、药品和输血降价,在三级医院中开辟平民病房,各项收费给予优惠,压缩公立医院需医疗的比例在10%以下,各医院间检验、影像检查互认,取消点名手术费等,试图用降价作为改革的主要措施来破解看病贵的难题。如果政府不同时增加投入,医院为了生存仍要寻找新的补偿途径,为弥补降价造成的经济损失而选择增加数量;其结果会使医院经费补偿不足的矛盾更加激化,不仅会挫伤公立医院发展的积极性,更难以解决百姓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还会削弱已经形成并日益增长的高端医疗消费市场,致使更多的公众对公立医院和政府不满。

平价医院亦称惠民医院,医务人员待遇与医院的收入不挂钩,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医院收入上缴,支出由政府核拨[2]。平价医院是政府确保基本医疗服务最有效、最理想的组织形式,但不应成为大城市中唯一的医疗组织形式。从设计原理讲,它改变了目前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旧机制和通过医疗服务创收的利益驱动,满足了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医疗需求。但是,平价医院与大医院有着太多的不同,新起点、新人员,专家靠支援、资金有保障,以及病人对其不高的期望值。可以预见,如果城市一流的大医院都办成这种机制和水平,不仅政府财力难以支撑,其服务水平也很难令广大群众满意。

4系列医改措施显现历史积淀深层次矛盾

上述系列改革的最终结果将直接导致三级医院收入和员工分配减少,继而,在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各种暂时掩盖的深层次矛盾就会因此而突显出来;如离退休人员的经费和待遇需不断提高,大批陈旧甚至是破旧的房屋、设备需要维修、更新,高水平人才的待遇难以维持,在门诊和病房楼使用率下降的同时还须支付高额的物业费用,大批高龄且低素质的冗员难以安置,一些大医院背负着大量贷款和债务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经费不断增长的同时逐步加以解决,如果没有适当增加财政投入,医院内部稳定将成为最大的问题;甚至,个别医院将面临破产的危机。在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呼声高涨的压力下,个别人不顾历史事实,一味指责大型公立医院是产生问题的根源,甚至认为平价医院才是真正的公立医院,这种说法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以药养医”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是在政府指导下多年形成的,政府在财政无力的历史条件下,为使医院获得补偿,允许在药品进价的基础上加成10%~15%;虽然有总量控制,但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就要从主动销药中获得补偿,事实上就是从病人那里获得补偿;因此,在研究和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时,不应当忽略其历史成因。卫生部门应首先会同相关政府部门做好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规划并建立新型补偿机制,少一些指责。历史已经证明,我国医疗行业不仅是市场失灵的领域,同样也表现出单纯政府调控的失灵。在政府投入不足和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应将政府主导资金用于确保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用市场调节的民营资本和外资来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只有将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的两种机制正确结合,动态协调两者比例关系才能最终解决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只有垄断没有竞争和只有计划没有市场的医疗体制都将必然导致“看病贵”的社会问题。我国的医疗服务供给制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要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全部承担起医疗服务供给的社会责任。在从目前仅一亿人口享有医疗保险的现实向人人都享有医疗保险的转变中,政府应更多地发挥和培育市场体系。随着时间推移,不能主观超越这一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级,只有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保险覆盖增加和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才可能不断提高政府主导和医疗福利的水平。

5大型公立医院要为医疗体制改革做贡献

按照目前医疗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大型综合医院将不再享有以药养医和财政补偿的双重机制。政府将从严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和发展速度,控制医院擅自利用银行贷款和社会融资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严格医院高新技术准入,抑制医疗范围盲目扩张,着力发展农村和社区卫生,着力发展基本医疗和适宜技术,实现医疗服务供需总量和结构的基本平衡。有学者认为,目前大医院无限扩张的行为本质是对利润的追求,必须严格约束大型医院的无限发展未来,公共卫生体系、农村医疗卫生和社区医疗服务将成为政府的主要责任和资源配置方向。城市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在社区医疗机构中获得,社区医疗中心主要由政府举办的

一、二级医院和企事业单位所属的机构转型或改造设立。在今后5~10年中,大医院的改革方向和发展定位最有可能是除传染病、精神病和妇幼保健院等与公共卫生密切相关的专科医院外,多数综合医院和非公共卫生相关的专科医院将逐步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引进民营资本,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在医疗保险付费制度和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逐步走上由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型公立医院应当做好各种必要准备,承担起在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时期历史赋予的重任,适时调整医院经营和管理模式,配合政府做好职工的思想转变工作。从表面上看,一系列出台的改革措施妨碍甚至伤害了大医院目前的发展和利益,而这一切也正是医院必须承受的转型期艰难历程的必然阶段。如果政府不首先从宏观上抑制大医院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就无法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更无法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6专科医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综合医院面临困难的同时,三级专科医院却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以往,在专科与综合医院的竞争中,因综合医院拥有广阔的医疗市场,更适应市场经济初期的政策环境,收入高且发展快。随着国家医疗新体系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区医疗必将在基本医疗领域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医疗格局调整的结果是,综合医院的病人、医生和设备资源将随市场需求的转变而转移。与此同时,专业市场的划分更加明确,市场对专科的需求更加细化;因存在双向需求,专科医院将逐步建立起与社区医院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和互惠制度,主动建立与社区医生的业务联系,双向互动,探索成立社区(院外)医疗部,制定方便可行的转诊制度,丰富网站宣传内容并深入社区加大宣传,甚至扩展至周边省市,以确保持续、稳定的病人来源。

参考文献

篇8

张新(化名)这几个月来烦恼不断,身为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的部门经理,面对很多到期而不再续约的基金定投客户而一筹莫展。“情况比预料的要严重,已经流失了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客户,任你说破天,无奈客户不再买账。”他依然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

这不单是王新源的烦恼。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在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下,许多基金定投客户出现了“断供”,暂停向账户里注入新资金。有些公司的客户“断供”比例甚至达到六成。如今定投不好做是基金公司的一个普遍现象。比基金公司经理更头疼的是这些投资客户,该挥刀割肉还是继续定投呢?毕竟这几年来很受伤。

三年来没保住血汗钱

“从09年开始定投,3年多了,结果打开基金账户一看,竟然亏损了15%,如果算上利息,亏损超过20%了,我还要坚持吗?”张新无奈地被客户电话质问,他说很多“断供”的客户是从2009年开始定投的。三年以来,这部分投资没有产生任何收益,连银行定存、理财产品都没有跑赢,因此而“断供”。

据记者了解,目前各基金公司的定投产品几乎都亏损。wind统计显示,自2009年1月1日至今,496只基金中仅有150只基金取得了正收益。但排名位于前30名的都是债券型基金,且累计收益率均未超过1%。虽说基金定投是一项长期投资,但3年多看不出效果,很多投资者还是忍受不了连续的亏损。

大范围的客户定投亏损,还连续这么长时间,显然与投资者当初的预期相差太远。 当初开户时,基金经理都在重复着这些故事,“30岁开始,每年投入2万元基金定投,每过5年再增加2万元的投资额坚持投、利滚利,如果年收益率达到GDP增长率即10%的水平,那么到60岁退休时可以拿到920万元资金。即便每年需要消费40万元,到了70岁还能有1685万元,到了80岁时有3671万元。子女教育绰绰有余,养老后顾无忧。基金定投千万富翁不是梦!”

大多数基民经历了08年断供后,在09年左右重新开始相信神话,再次定投。基金公司经理当初的允诺如同小男孩对小女孩的保证,“你放心,我会负责的。”可是三年来参与基金定投的投资者赚到的钱并不多,投资者还能找到当初的“小男孩”吗?

用脚投票大量“断供”

“我刚刚把一份定投给停了,另外一份到期的定投也不再续约了!”在张新所在的公司交易大厅,一个投资者表示,不算人工和时间,3年来我的定投基金损失了20%。在大厅里,记者还听到了不少类似的投资者言论,纷纷表示亏损导致压力太大,虽已“断供”,但都亏损了10%到20%不等。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业内都在面临该情况,基金公司断供比例50%不算稀奇,甚至有定投“弃户率”蹿升至近八成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基金公司定投断供现象均十分严重。京沪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今年公司定投新开户数寥寥无几,同时有效扣款账户今年以来开始迅速减少,近期该数字仍有上升趋势。

继续加码还是出局

面对“跌跌不休”的股市,投资者究竟是认亏出局还是继续买入呢?在张新看来,目前在A股市场趋于探底的情况下,现在断供实在可惜。

大厅里的基民显然对他的说法不满意,我们已经亏损20%了,市场啥时探底谁也说不清楚,今年年初就有不少专家纷纷表示股市将要探底,一直到现在也没找到“钻石底”。不能相信探底的时间这是其一。其二,我们也逐渐了解了一些投资理论,懂得止损可以避免损失扩大,亏损在20%时止损也是多数理财专家的建议,总不能等到亏完吧!

以对冲业务为主的中欧温顿基金公司分析师李爱民则认为不妥,“定投要选择相对好的时机,盲目定投不行,要找到市场低迷的时候,或者说相对的底部开始投,高抛低吸毕竟是投资的基本原则。”对于现在是不是A股底部,李爱民表示这个不好说,但是可以用A股每月或每星期的开户数量和历史上的最低值比较,如果低于历史上的最低值,显然是不错的投资机会。

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初新增股票账户数继续缩减,代表场内资金交易活跃度的参与交易A股账户数占比也继续下降。10月29日至11月2日,参与交易的A股账户数仅为716.65万户,参与交易的活跃账户占比仅为4.28%,这一比例较前一交易周的4.82%继续下降。

篇9

一、为什么要品味语言

首先,是语文本身的特点的要求。汉语讲究音节的整齐匀称,声调的平仄协调,韵脚的和谐自然,具有音乐的美感和节奏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如水银泻地,一泻千里;如春潮涌动,势不可挡。句式整齐,音韵铿锵,旋律优美,易读易记。同时,汉语词汇的多义性和丰富性,又使汉语言文字显示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一个很寻常的词语只要调遣得当,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就如万花筒中的图案一经组合,就会平中见奇,拙中寓巧。经由语言,我们看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鲜艳色彩和生命力量,听到“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的动听乐音和内在情趣,嗅到“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的高洁淡雅和清新可人。经由语言,我们触摸到生命的温度,感受着生命的激情,聆听着生命的教导。美妙和丰富的语言让读者和作者的心灵彼此贴近,产生共鸣。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曼所说:“如果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缺乏敏锐的关注和好奇,你就不会在学科研究上有什么出息。因为在人们周围,没有一件事情是毫无意义的。”①而语言就是一座桥梁,沟通彼此。

其次,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学生在文本学习过程中,从肤浅的感知到深入的理解,从被动的接受到自如的倾吐,从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到积淀素养,必须靠语言学习来完成。通过反复咀嚼,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深入理解词语的内涵,丰富了学生的词汇积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语言感觉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当语言积累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生动形象的语言、深刻智慧的思想便如火山喷发般在学生头脑中涌动,在学生的笔下汩汩流淌。学生的作文便能妙笔生花。这正如香菱苦吟诗,正是熟读了《王摩诘全集》,体味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的无理,“圆”的太俗,领会了诗的“三味”,才会在短时间内写出了意趣新巧的诗作来。

最后,语文教学中阐发过度的现状呼唤我们回归到语言活动中去。目前,一些语文教师对课程标准进行片面解读,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人文性”,过分追求跨学科的学习,错误理解“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语文课上,围绕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轴心,令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纷纷上演。但语文课堂缺少了沉静和思考,有背离语言特点的趋势。例如,上《散步》一课,为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尊老爱幼”的主题,教师一会儿让学生学唱《常回家看看》,一会儿又让学生在母亲节为母亲献花,这样的语文课多么令学生激动啊!可学生的思维凝固了,语文能力退化了!这样的语文课必然消散了语言打动人心的魅力!语文是唯一以“语言形式”教学的学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语文姓语”。再说《散步》,如果是政治课,我们必须讲“尊老爱幼”,可语文课强调的是,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来表达“尊老爱幼”的主题的。古人强调“文以载道”,文是基础,道是蕴含在文中的,并不能脱离文而独自悬浮。王尚文先生说“语文虽然在品味形式的同时也在理解内容,但它的主要目的不在把握内容,而是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树立语言观,把重点放在语言形式上。

二、品味语言的具体方法

语言的丰富多彩,也决定着品味方法的多样性。教师应根据自身的学养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适合教学的品味方法。下列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一)置换比较法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一字精彩,则意境顿时皆出。”古今中外的文学家都重视炼字、炼句,面对无限丰富的语汇海洋,他们总是精心选择最形象、最恰当的“这一个”来表现生活,甚至所用词语达到了不可更易的程度。我们在品味语言时,就可用“置换比较法”。即通过增、删、移、换的方式把原句和改句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理解词语的特定用法和特殊含义,才能明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独具。

教师可先介绍置换比较的典型例句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认同感。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先是作“满”、“到”、“如”的,最后反复揣摩才确定“绿”字最佳。通过教师的引导、比较,学生才能更真切地体会到诗中所表现的春到江南,绿遍天涯,生机盎然的景象。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教师问:“‘顶’能不能换成‘戴’?”学生经过比较后明确,顶的东西比较小,而且是在头顶上,而戴仅表示了一个动作。因为是一髻儿白花在树尖上,所以“顶”字准确地表现了白花的位置和形状,也表达出作者对小雪的喜爱之情。学习《散步》一文时,可引导学生品味这样的句子:“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能不能换成“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的母亲,我,我的妻子和儿子。”学生联系后文得知,这句话强调了我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置换比较中,词句的优劣高下立刻明了,达到了选词知文的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觉能力。

置换比较法可以说是一种最基本的品味方法。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老师应该记住,他的工作不是要把世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而是在于使得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在于使学生采用正当的方法去求知,去改进自己。”②它易学易用,如果运用得好,将会终身受用。

(二)生活体验法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文章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文章好比鲜花,生活如同沃土,失去沃土的鲜花会枯萎死亡,失去生活感悟的作家会文思枯竭,失去创作的生机。优秀的作品无不蕴涵着博大深厚的生活关怀。因此,我们在赏析语言的时候,就要善于从生活的源泉中汲取养分,用生活经验来理解、类比和扩张、丰富语言的内涵。如《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长”字用得好不好?学生的回答各尽其妙。“这个长字说明了孔乙己很懒,很长时间没剪了。突出了孔乙己好喝懒做的特点。”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短衣帮做工,在做工时会损伤指甲,所以短衣帮是绝对养不成指甲的。因此长指甲和长衫一样,是他作为读书人,不劳动的标志。长指甲突出了孔乙己以读书人自居,死要面子的特点。”另一个学生也不甘落后地补充,其他学生也踊跃举手。学生的思维在活跃,激情在燃烧,灵性在流淌,教师的内心也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和感动。学生通过将文本语言和生活进行对接,更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妙趣横生。生活多么广阔,语文就有多么广阔。在欣赏语言的同时,学生不自觉地打通了和生活之间的一条通道,用生活来阐释语文,用经验来拓展思维。这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大语文;这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大智慧!

叶圣陶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检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③语言来源于生活,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才具有恒久的魅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言教学只有深深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才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三)情境再现法

喷薄的朝阳,流动的晚霞,潺潺的溪水,奔腾的浪花,自然界中绚丽多彩的万物构成了文学作品中的“景”,只有这“景”融入了作者喜怒哀乐的感情,才能趣味无穷,引人入胜。

我们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要善于敞开心智的大门,根据事物的特质,发挥联想和想象,跃入审美的时空,再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实现与作者的亲密对话。上《再别康桥》一课时,“那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油油’是什么意思?‘招摇’和‘甘做’这两个词好在哪里?”一生提出疑问,我把问题抛给了全班学生,并启发学生由“油油”和“招摇”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绿油油”和“招摇撞骗”,一生脱口而出,全班哄堂大笑,我也笑了。“有一定的道理!”一生略假思索回答道:“油油是从颜色上写出了水草的生机,招摇是从动作上写出了水草的柔美和对我的召唤力,让我心旌摇荡,不能自已。我呆呆地立着,痴痴地看着,忘记了自我,忘记了外物,对康河的爱恋之深、之浓、之切,使我恨不能变成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犹如摄像机般,学生不仅捕捉到了康桥的旖旎风光,还深入了诗人内心细腻的情愫。当学生披文入情时,静态的文本生成了动态的注脚,有限的文字蕴含着绵绵的情思和无穷的张力。与其说志摩赏景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不如说康桥、诗人和读者水融成一体。含英咀华,咂摸品味,让学生感受到体验的快乐,成功的愉悦。而精神的,自信的膨胀,又促使学生回归文本,品味语言,对语言爱不释手,对语不释手。长此以往,何愁语文素养不能提高呢?

三、品味语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的品味要先于学生。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一切的课堂行为都是围绕着为学生服务的。但学生对语言的品味要靠教师的点拨、启发、诱导。只有教师的高屋建瓴,才有学生的水到渠成。教师在备课时要反复吟咏回味,只有自己品出了味道,品出了心得,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品得深入透彻,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高品质的语言积淀。

(二)品味语言要成为常规的教学内容。

小说的语言传神,诗歌的语言精练,散文的语言优美,就是说明文的语言也是准确平实有许多值得玩味的地方。因此,语言的品味不能只附属于写作特点,一带而过。教师要把语言的品味作为常规的教学内容,要善于根据课文的特点,从语言的角度对课文进行品味;要善于从语言的角度处理和运用课文,使学生真正沉浸在语言文字的百花园中,观其形、察其色、嗅其味,达到“其言若出我之口,其意若出我之心”的境地。

(三)品味语言要与时代同步

丰富的现实生活让语言有了更深刻的内涵,语言也就有了更多的时代烙印。教师如果只是埋头于书本之中,即便搜肠刮肚,这种教学也是干瘪无味的,学生对语言的感觉自然也平淡无味。所以教师必须把眼光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那里才能见到斑斓多彩的语言现象。如美国总统奥巴马究竟是译为“奥巴马”还是“欧巴马”,就可让学生分析比较,为什么中文翻译最后定为“奥巴马”?虽然“奥”和“欧”只是一字之差,但其中蕴含的文化现象却值得深思。“奥”有“深奥”的意思,让人有了遐想有了神往,而“欧”却让人想起了欧洲,想起了欧巴桑。再如媒体关于地震报道2008年汶川地震用“全国致哀”,而2010年玉树地震则用的是“全国志哀”,后者更侧重于内心深处的哀思,庄严肃穆。这种比较能直击学生的心灵,让人经久难忘。长此以往,学生对语言现象就会有更多的关注和理解,教师也才能真正起到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语言是传递思想的媒介,交流情感的桥梁,展现生活的舞台,开启智慧的钥匙。品味语言才会让我们的语文之路更加宽广,让我们的人生之路更加精彩!

――――――――

注释:

①《光明日报》,2007年7月10日,第12版。

②约翰・洛克:《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56页。

篇10

1、孙铱,出生于四川成都,中国内地女演员,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

2、2014年,孙铱主演个人首部电视剧《爱的追踪》。2015年,参演悬疑喜剧《煮妇神探》;之后,主演改编自实同名小说的电视剧《白鹿原》,饰演白灵一角。2016年,参演都市喜剧《转角之恋》;

3、之后,参演古装传奇励志剧《楚乔传》。2017年,在都市情感剧《儿科医生》中饰演女主角唐雨佳; 并主演军旅题材剧《飞行少年》。2019年,主演缉毒案件刑侦剧《善始善终》。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