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22 17:5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篇1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临床药学和临床医学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提高,新药品种在医药研究深入发展的情况下日新月异,为临床医疗效果起到了保障作用,并开辟了新的医药发展的空间[1]。但是,为提高医院人员个人收入及以药品消耗为主的医疗卫生经费。部分医务人员过分追求新药、贵药的使用,不能因病施药,导致药物滥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在延误疾病治疗的同时,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的同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针对参保的患者而言,不断增长的药品费用导致医院经济流失严重。合理用药的开展是一项难度高、涉及面广、复杂的工作。内罗毕国际便理用药专家会议以供药及时、对症下药、准确配药,以及用药间隔时间、剂量正确无误,药品必须质量合格、有效、安全无害为合理用药的要求和原则。合理用药WHO提出的核心标准是:正确、适宜、有效、准确、安全。达到以现代化的系统的医药知识,在病情需要和明确诊断的基础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卫生资源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医疗效益。

1健全和完善合理用药制度,加强用药监察

对药品的使用和管理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制定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管理规定、药品质量信息反馈、贵重药品的使用和审批、围术期预防用药规定、门诊用药范围、部分单病种病例治疗常规用药等各方面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在各科室发放,使全院医护人员在管理上有据可依,加强思想上对合理用药的重视力度。可建立用药监察组织,行管理和监督合理用药。由住院总医师或科副主任担任合理用药监察员,担任合理用药和药物监测的指导工作,做好药品不良反映的监测,为临床安全有效的用药提供保障,并对科室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在医院成立合理用药管理委员会,负责药品使用管理制度,探讨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评价老药品的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开展评比、检查、考核全院合理用药情况活动。

2建全用药管理系统,加强监测检查力度

在医院药学部建立“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分为药品基本信息查询、药物相互作用查询、药品不良反应查询等子系统,对近万种药品的商品名、外文名、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适应征、用量用法、相互作用、外观检查、注意事项等内容进行收录。其中药物适应征为用药方法和剂量、使用标准、给药动力学提示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为不良反应的提示,严重药害事件的抢救、药害临床防治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同时,需定期开展药品质量服务活动,对合理用药监察员进行培训,确保医院安全用药。落实药师下临床制度,对临床疑难、危重病例行用药检查,在药物配伍、选择、给予方法、剂量等方面给予合理化建议。由专家组对死亡病例和超过20d的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是否存在不规范、不合理和滥用药情况进行评估记录,同时不定期的开展用药审查统计工作,对不理用药情况进行纠正和上报。

3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药品滥用不仅增加药源性疾病和机体不良反应,同时对诊疗技术的提高造成直接影响,抗菌素的耐药性在近年来不断增高,临床疗效下降,用药剂量增大,说明滥用药品对医疗效果和医疗技术水平均有不利影响。开展职业医师继续教育,提高医疗来务技术,加强药学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强化合理用药意识,促进医师合理用药,杜绝重复用药和盲目用药的情况发生。

4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合理用药除为一个专业技术性问题外,职业道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故在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药物利用研究的同时,注重临床医师的职业道德培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以医疗为中心,本着科学态度,对症下药、因病施药,以方便、安全、有效、价廉的合理用药。

5举办专题学术讲座,引入药物经济学概念

结合本科实和个人实际,对药品合理应用的经验进行总结,在医院开展合理用药研讨会,对不合理用药现状进行分析,各科室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2]。引入药物经济学概念,将经济学方法、原理和分析技术对临床治疗过程进行评价,并对临床医生制定合理治疗方案进行指导,通过对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鉴别、测量,以优化治疗结果和治疗成本,使药物发挥到最好的效应。

6小结

应将合理用药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对各个环节依据法律法规进行探讨和总结。一切应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健康服务,杜绝通过药品来增加收入、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医务人员需自觉合理用药,对医院的声誉进行维护,提高其思想觉悟[3]。通过系列措施加强用药管理,使工作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得到强化,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工作和调动临床合理用药科研工作,从根本上认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强化合理用药的管理,提高了临床治愈率,降低了医院感染率,促进了诊治水平的提高,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使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永莲,孙新生,张文琴,等.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及考核的思考[J].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学报,2008,1(3):47-48.

篇2

〔关键词〕质量控制体系;医疗设备;构建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2-2376(2016)05-0118-02

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是现代化医院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质量管理使得医疗设备的质量得到很好的控制,安全性得到提升,从而为医院治疗提供更好的支持。现阶段医院对于医疗设备质量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误区,甚至是不重视,只重视设备的使用,这也成为了医疗设备管理发展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1医疗设备质量管理的含义

对医疗设备进行质量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医疗设备的运行稳定,顺利帮助医师提供治疗服务。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管理指的是保证设备的使用安全、结果准确,并且各项性能符合使用规范的要求。对于不合格的设备能及时发现,防止医疗设备故障导致的医疗事故。广义上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指的是医疗设备在运行中,受到指挥、控制、调控、检测与维护等相关的一系列活动等,减少或者排除一切可能影响医疗设备使用的因素,使医疗设备随时保持良好运行的状态,发挥最大的医疗价值。现阶段提倡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指的就是广义上的概念。

2现阶段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出现的问题

2.1缺少相关的规范

我国的卫生行业和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一直非常重视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文件来逐渐完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虽然在设备使用、安全维护、事故责任等方面已有了详细的规定,但是在管理体系的内容上缺少统一规范和检查标准,使得很多医院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无章可循,存在很多的问题。

2.2缺少风险管理意识

由于医疗设备质量管理需要较大投入却没有经济效益,因此很多医院对此缺乏重视,甚至很多医院并没有将医疗设备管理体系纳入到医院的管理中。医疗设备使用者存在以下问题:缺少对医疗设备检测的认识,对设备的使用规范不了解,很多错误的操作造成设备发生损坏;对设备故障无法判断,认为设备的外表没有出现问题、没有出现运行警报就认为设备运行正常,使得检查的结果出现失误,从而影响了医师的诊断;忽视设备的维修检查,造成设备使用寿命缩短等。

2.3质量管理没有落到实处

很多医院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都纳入了医疗设备管理体系,但是缺少实质内容,仅仅是表面上的形式管理,使得管理的效果非常差;很多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人员匮乏,人员流失后无人接替,使得管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缺少对于管理的监督,很多医院缺少设备管理的监督和检查人员,对于管理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给医疗设备事故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质量控制体系在医疗设备中的构建措施

3.1质量控制体系构建背景

医院的管理层要提升对医疗设备质量体系管理构建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构建质量控制体系之前,需要详细了解现阶段医院医疗设备运行情况,包括设备的登记、使用、维护、管理等,并且整理现阶段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3.2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方案

首先建立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并且完善细节信息;其次是医院要对现有医疗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与维护,及时发现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减少医疗设备对医疗诊断的影响;医院要对设备工程师进行定期培训,使工程师可以掌握最先进的设备维护技能,更好地对医疗设备进行保养;工程师要对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医院的医师,规范医师的操作方法,防止操作失误给设备带来损耗;管理人员要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在发现管理中的问题时及时处理,最大程度减少设备故障带来的医疗损失;制定紧急事故应对流程,当由于设备失误导致事故发生的时候,可以将相关的损失降到最低;最后加强对质量控制管理的监督,医院应设监督小组对管理进行监督,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减少管理人员的管理失误,还能够及时的发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奖惩制度,明确相关的管理责任人,除了可以激励管理者的责任意识,还可以在事故发生时确定负责人,减少相关的医疗纠纷,为管理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3.3质量控制体系构建效果

通过实施质量控制体系,医院的医疗设备的使用更加规范,医疗设备为医师的诊断提供了准确的数据,设备的利用率也有了提升。

4结语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不仅可以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行,而且还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升医疗的安全性。医院在管理中要加强对设备管理的意识,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周丹.医院医疗设备质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J].中国数字医学,2007,2(8):18-21,25.

[2]王晓敏,李怡勇,郭赤.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08,5(1):40-42.

[3]汤黎明,吴敏,余春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31-33.

[4]陈晓红,任国荃,周丹,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实践与研究[J].解放医院管理杂志,2008,15(4):384-386.

篇3

【关键词】环节质控;病案内涵质量;关键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044-01

病案质量是指病案书写质量,其重点是内涵质量,即突出病案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和及时性【1】。病历质量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提高病历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病案作为合法的法律文件,其书写质量关系到患者和医生双方利益,关系到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因此,病案内涵质量的管理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多年来我们一直探索和实践提高病案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病历内涵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少入院后3天连续记录及48小时上级医生查房记录。

1.2 个别临床医生只注重治疗效果及病历书写项目的齐全,没有个性化分析,盲目拷贝,缺乏思考。

1.3 病史记录不严谨,不规范,如主要症状不突出或语言不精练,描述不准确,主诉和现病史不相符,诊断依据不充分,主次诊断排序不当。

1.4 上级医生查房内容空洞,缺乏内涵分析。个别病历上级医生查房未提示某某医师查房字样。

1.5 病程记录前后内容不一致,如有手术史,查体无手术疤痕;手术名称与术前小结名称不相符。

1.6 病历记录日期与入院日期不相或无记录日期。

1.7 对各种检查结果不分析,反映不出其对诊断的价值与帮助,和对治疗结果的评价。

1.8 治疗计划过于简单,或有调整诊疗方案时,没有调整的理由及治疗效果的评价,内容过于简单。

1.9 危重病例讨论与该病人病情不符且无上级医生讨论意见。

2加强环节质控,提升病案内涵质量

2.1 重视环节质控,质控重心前移。加强电子病历网络环节质控质控和反馈系统, 使质量控制的重点从终末前移到具体的诊疗环节中,从完善病历的源头和过程着手,狠抓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医疗文书的及时性、书写内容的准确性及书写的规范性。实时监测病历运行情况,对存在的个性问题迅速通过网络反馈系统督促临床医生及时纠正,充分发挥事前提醒预防、事中跟踪监督控制。及时发现缺陷、及时解决问题,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重要举措。

2.2 建立健全病案质控网络体系

2.2.1 建立质控员队伍,加强病案质量控制。为进一步提高病案内涵质量管理,医院从每个临床科室抽调一名具有副高职称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兼职院级病历质控员,建立健全质控科-院级质控员-科室三级病案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病案的层级管理。

2.2.2 充分发挥科室病历质控作用。科主任是病历质控小组的第一负责人,要将病历内涵质量作为基础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各专业的上级医师要把好下级医师各类文书的书写质量,做到及时检查指导,及时修改,及时审核签字。科内质控人员要认真把好患者出院前和病历出科前的病历质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3 采取有效的环节质控方法

各科室每天由专人负责科内运行病历质控。院级质控由质控科按计划统一安排质控科室,质控员按内外科系列每季度交叉轮换所查科室。质控科随时抽查各位质控员质控过的病历。这样行了一个有效的层级质控的管理网络模式。

2.4 信息反馈及效果评价

2.4.1 各质控员按《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运行病历进行逐份质控,发现缺陷及时通过网络质控程序反馈给主管医师,要求及时改正,并将缺陷记录在登记本上,每月汇总后报质控科,质控科根据缺陷结果,给相关职能部门下持续改进通知书,由相应职能部门督促缺陷科室认真整改、落实,并将持续整改反馈至质量管理科,以便进行追踪检查。

2.4.2 质控科每月将质控情况分析汇总后,在科主任护士长会议上或者个别科室医生会议上进行反馈,并在网上公示。

3 完善病案质控奖惩制度

3.1 医院对质控过的合格病历(合格率为95%以上),每份奖励质控员10元。质控科抽检后若病历合格率低于95%,每超过1%,扣质控员30元。

3.2 质控员质控出的缺陷病历,按照缺陷的轻、中、重、严重四级进行处罚主管医师,同时还处罚科室主任和上级医生。

3.3 医院督查组抽查质控科病历质控工作,如质控科质控医师未抽检出的缺陷,被医院督查组督查出来,将按照院级质控员扣罚标准进行处罚。

4 结语

病历内涵质量是医院基础医疗质量、学科建设水平和医疗管理的全面体现,应该成为各级质控人员监控和管理的重点。实时动态监控是加强现代病案内涵质量管理的新趋势,通过各级质控人员对运行病历的层层质控,切实提高病历内涵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AABB认证;输血科;质量管理

输血作为现代医疗中一种特殊的抢救、治疗手段在患者的救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输血科(血库)的作用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血库”(储血、发血)还担负着全院临床用血的管理、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1]输血科的发展水平在医院的质量管理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国内输血科(血库)现状

为促进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和管理国家卫生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国内的输血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各地区的调查表明输血科(血库)还存在很多不足11机构设置和资源配置不合理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但部分二级以上(含二级)医院未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仍挂靠在检验科其次部分输血科人力资源配置不到位、业务用房面积不到位、仪器设备的配置不能满足业务的正常开展[2-4]12输血质量管理水平低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有些医院虽设有输血质量管理委员会但制度形同虚设并未定期召开会议对临床科室输血质量管理工作督查不到位对输血存在的问题不进行追踪与评价缺少对输血管理工作的总结、分析[5]部分输血科甚至无针对从血液发出到临床输注的相应管理制度对整个输血过程缺乏有效的质量管理13输血全流程操作不规范输血前医护人员缺乏对患者的评估时常不能正确把握输血指征、选择恰当的血液成分致使血液制品应用不合理的情况难以杜绝输血过程中疏于对患者的继续观察和监护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识别能力差、处理程序知晓率低导致不良反应未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和上报输血安全隐患未得到及时排除输血后未进行及时的疗效评估对输血没有达到预期要求的不查找原因血液制品的使用效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2实践AABB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输血工作质量的好坏、输血科的发展建设与管理水平对临床用血质量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医院整体医疗工作的质量和病人的生命安危如何有效提高输血科(血库)的质量管理水平已成为输血科(血库)建设和发展中迫在眉睫的问题建立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种有效的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方法已成为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6-7]AABB认证是由全世界最高水平的“血液银行及输血业务的标准指针”的最终认定组织单位全球先进的输血和细胞治疗技术联盟(AdvancingTransfusionandCellularTherapiesWorldwide简称AABB)发起的认证活动它以患者为中心强调为患者提供完善、统一、安全的医疗服务致力于制定输血医学的各方面标准从血液的采集、制作、检测、血液发放、血液管理全过程促进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的持续改进最终促进输血医学的发展水平的提升1957年AABB出版了第一版血站与输血服务机构标准之后每两年官方机构组织专家对该标准进行修订使其与国际标准相适应2016年4月血站与输血服务机构标准第30版正式生效与ISO15189相比AABB标准具有明显的优势:(1)专业性更强ISO15189是从医学专业的角度描述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要求适用于医学实验室服务领域内现有的所有学科AABB标准仅仅针对输血医学和细胞治疗专业性更强(2)覆盖范围更加全面:在用于输血服务机构评审的血站与输血服务机构标准中评估的内容包含了十大要素:1)组织结构2)人力资源3)仪器设备4)供应商与客户5)输血全流程6)文档和记录7)输血不良事件8)内外部评审9)持续改进10)生物安全这些内容覆盖了从血液采集到最后血液输注的各个环节既包含了血液制品的制作环节、输血科实验操作环节也包含了临床输血各环节全方位地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实施AABB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为输血科提供更具体、更全面的专业要求为实验室的检验能力和服务质量提供保证

3实践AABB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

3.1科室走向国际化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与国内医疗环境迅速发展的今天认证是机构打造核心竞争力寻求持续发展与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8]AABB标准是衡量输血科质量管理水平与患者安全的良好工具通过实践AABB质量管理体系科室可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各种资源和服务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使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水平

3.2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践行AABB标准的过程会促使科室在质量和管理方面进行持续改善在满足AABB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很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制度和流程形成科室自身的质量体系

3.3提升合理用血水平

AABB标准对输血全流程的每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标准通过对标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要对照标准对员工的日常工作进行不定期检视临床输血操作的规范化通过科学的认证标准和方法、长期的持续改进、常态的标准化、对细节的卓越要求实现规范化管理提升合理用血水平

4结语

AABB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实践AABB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增强临床患者对输血科的信任程度从而得到社会、医疗单位和患者的信任只有高度重视和加强输血科的内涵建设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输血科的全面质量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输血科在医院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屈英晓张文涛.三级医院输血科的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9):2714 ̄2715

[2]王显荣付铁红张萍萍等.浙江省三级以上综合医院输血科现状及分析.中国输血杂志201124(4):248 ̄250.

[3]刘建辉王凤红贾桂丛.河北省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现状调查与探讨.河北医学201521(7):1217 ̄1220.

[4]吴琼晟.基层医院输血科质量管理探讨.大家健康旬刊20137(10):291 ̄292.

[5]郭军.医院输血科现状分析.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30(2):33 ̄34.

[6]李天君赵锋刘晓丽等.ISO15189认可在输血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3(6):124 ̄126.

[7]安万新宫本兰梁晓华.血站实验室申请ISO15189认可的必要性.中国输血杂志201427(8):801 ̄802.

篇5

引言

医药行业的良好发展,是保障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国外相比,我国医疗器械相关生产经营企业的发展相对较晚,在技术层面以及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自2014年6月我国所颁布的医疗器械相关监督管理条例实施以后,虽然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提高。但部分经营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仍然存在欠缺。在实际应用中,一旦医疗器械发生故障,则很有可能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为此,本文将从加强我国医疗器械有关经营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过程当中的质量把控工作做出分析,希望能够对行业内相关人士带来一定的参考帮助。

1.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我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在管理工作当中存在一定的欠缺,致使医疗器械常出现故障、投诉等现象。根据笔者总结质管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质量管理规范内容不全面。经营医疗器械的相关企业在进行日常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较为全面和规范性的管理内容,从而使得获得的效果受到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企业只是将质量管理作为单一部门进行实行。管理的过程环节也只有胃霾棵沤行实际把控,并未将管理规范从头至尾的落实到经营生产的全过程当中。从而使管理缺乏实质性意义。另一方面,经营企业对医疗器械只是在生产以及销售过程当中进行质量的管理把控,缺乏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在器械设备输送到市场后,没有对相关进行进行及时的记录反馈,从而缺乏管理工作的灵活创新性,导致管理工作较为脱离实际。

第二,缺乏相应管理人才培养机制。部分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存在只考虑经营模式的创新,将眼光放在如何加大利益点上的现象。这使得企业在短时间内可能能够收获较大的利润,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只是一叶障目,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状态。企业在进行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相应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使得企业的管理人才建设较为欠缺,无法有效对企业内部进行良好的产品质量管理工作。从而导致企业在管理工作方面难以做到有效突破,加大了医疗器械产品销售后出现问题的可能性。

第三,企业管理人员综合能力及管理意识有待提高。良好的管理意识是加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目前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对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日常管理工作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另一方面,部分质量管理人员在工作当中仅仅是“重形式”、“走流程”,存在得过且过的管理态度,导致管理工作的实质性作用难以展现。

2.加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2.1 加强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

为实际加强经营企业在日常工作当中的管理能力,促进监管工作的良性发展,应当首先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意识的培养。建议经营企业应当定期进行内部的人员培训,将企业自身的良好发展与管理者的发展相结合。可通过定期的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会议等方式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提高管理人员对于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2.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良好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加强日常工作中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因此,建议企业相关负责人应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的体系建设内容。这里的管理制度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施:一是要使其管理制度能够准确的落实到实际质量监管工作中,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避免脱离实际。如在生产销售等环节当中,除了确保器械设备符合国家生产及使用标准,还应当通过实际测试,对医疗设备的实际功能和质量进行抽查检验;二是要健全人员的管理制度体系。如部分企业管理工作者存在工作态度消极,工作能力不足等问题。则应当加强人员的管理制度,通过奖罚机制,对工作认真者进行激励。而对工作不足且态度消极的人员,应当进行适当的处罚。从而使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加强。

2.3 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

建议应当根据不断加强对企业管理层人员的综合能力培训工作,使其具有较强的管理工作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针对我国所颁布的相关医疗器械监管条例要进行充分的学习,并联系企业自身情况对不同品类的医疗器械进行分类管理,使质量检查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第二,要提高质量监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杜绝走形式。并将其质量监管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销售等一系列环节中。同时还要确保质管人员对我国相关医疗器械的责任法规做到充分了解。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疗器械相关经营企业在目前的管理工作当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而医疗器械作为较为敏感的医用设备,其质量的好坏不仅仅是企业谋求良好发展的重要前提,更是进入社会投入使用后,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前提。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当中应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使管理工作能够落实到实处,真正做到安全经营生产。

参考文献:

[1]医疗器械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范宏宾,周耀琮.经营管理者.2013(09)

篇6

努力提升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近几年来,我市始终把加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作为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了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等活动,形成了每年一个主题,多种形式培训,强化制度建设,依法监督管理的工作路子,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我市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对医疗质量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医院管理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各医疗机构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简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越来越高。同时,卫生改革不到位、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双重矛盾逐步凸现,医患矛盾愈演愈烈,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给医患双方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严重干扰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损坏了卫生系统的整体形象,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为了切实解决这些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我市从2000年起,把医疗质量管理摆在了重要议事日程,贯穿于卫生工作的全过程,坚持每年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活动。为加强对活动的领导,我局专门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市医疗质量管理活动的督导,定期检查、考核和调度活动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要求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明确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职能科室分工明确,精心组织,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确保了活动顺利实施。

二、明确主题,确保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内容丰富

2000年以来,我市以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政策为指针,以整顿医疗秩序、保证医疗安全、强化内涵建设、杜绝医疗差错事故为目的;以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法制意识为重点;以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严格诊疗护理常规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为主要措施,每年明确主题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引导、带领各医疗机构抓质量、抓管理、抓发展,使医疗质量管理逐步推向深入,努力塑造卫生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要求。

2000年,组织开展了以“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切实加强医院管理;从思想政治工作入手,强化法制教育,搞好医德医风建设;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全面提高医疗服务技术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医疗质量安全年”活动。

2001年,组织开展了以“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监督、管理、奖励、责任追究”为主要内容的“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

2002年,组织开展了以“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职责常规、规程规范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医疗质量教育年”活动。

2003年,组织开展了以“延伸医疗质量教育年”为主要内容的“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

2004年,组织开展了以“环节质量控制、服务模式转换和合理用药”为主要内容的“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

2005年,组织开展了以“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学习,急诊急救技术比武,完善和执行制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

2006年,组织开展了以“提升医疗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十项适宜技术推广,镇街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

2007年,准备开展以“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职责落实,实施十、百、千培训工程,镇街卫生院规范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通过以上活动,使我市的医疗质量管理达到了思路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的目的。

三、强化培训,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和水平

医务人员只有通过不断地培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水平才能得到更新和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才能不断增强。为此,在每年组织的医疗质量管理活动中,我们始终把医务人员的培训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开展业务技术人员培训,努力提升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和水平。具体做法是:

一是组织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职责规程、常规规范的学习。我们编印《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文件汇编》、《医院管理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各医疗机构所有人员人手一册,通过聘请专家讲座、单位集中学习、医务人员自学、专题讲座、典型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使各医疗机构所有人员了解掌握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职责规程、常规规范,强化其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执业的自觉性。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几年来,我们组织了院长培训、业务骨干培训、病例书写培训、“三基”“三严”培训、护理培训、药品培训、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疗纠纷防范等培训活动,使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明显提高。

三是实施科技兴医战略。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卫生事业的思想,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学科带头人选拔和培养、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措并举,着力抓好人才培养、科研和特色专科(项目)建设,提高卫生技术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是规范医疗文书,加强病历质量控制。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山东省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诊疗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规范医务人员的病历书写,提高医疗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从2001年起,每年坚持实行了病历质量逐级控制和评审。在各医疗机构院科两级病历质量评审的基础上,我局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出院病历,抽调专家集中评审,结果全市通报,按规定处理,并与医务人员的工资福利挂钩,有效地促进了病历质量提高。

五是组织理论考试和技术比武。近三年来,我们以培养提高镇街卫生院医护人员急救技术、程序、常用方法和治疗方案的应用为重点,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每年遴选适宜技术向镇街卫生院医护人员推广。方法是:局里组织专家,采取理论讲座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组织镇街卫生院医护人员培训、应用;年底,对所有参加培训的医护人员的掌握应用情况进行理论考试,在此基础上,选3-5常用技术组织竞赛比武。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六是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讲座。对省、市两级组织的各种有关医疗质量管理和业务技术培训讲座,积极组织各单位参加学习,使医务人员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新观点。

四、依法监管,全面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

为了确保各项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得到落实,我们一直坚持“依法监督为主、行政管理为附、管理和处罚并举”的医疗质量管理监督机制。首先,坚持依法监管。变事后的被动说教检查为事前的主动依法监督,把医疗质量的综合监督检查与专项重点工作监督检查紧密结合,通过日常工作中依法下达监督文书,严格对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其次,注重各项制度、措施落实。从制度、职责完善到执行,加强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医疗安全隐患;第三,健全组织,明确责任。要求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达到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工作协调,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院长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领导组织职能科室,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指导检查、监督考核;第四,形成制度落实监控体系。局和各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制定医疗质量考核标准,采取专家组质量考评、科主任座谈会、医疗质量警示谈话、医疗质量院长大查房、查房参观学习等形式,广泛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和监督工作。

五、工作成效和体会

通过以上措施的积极开展和有效实施,使我市各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依法执业意识明显增强,医疗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医疗纠纷的发生逐年减少,特别是事故性医疗纠纷一直很少,医患关系明显好转,连续三年保持了滕州市民主评议行风前三名的好成绩,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多年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只有树立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生命线这一理念,坚持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得到持续增长。

(二)技术创新是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和不竭动力。技术创新、特色诊疗、科教兴院是医院经营管理的三大战略。只有坚持院有优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的发展思路,医院才能在竞争中形成和保持学科学术地位和技术水平在同行中的优势,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才有可能在市场中立足和发展。

(三)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促进医院发展的根本理念。在深化改革中,转变观念,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态度,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助于医疗服务水平上新台阶、上水平。

篇7

【关键词】 项目管理 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应用价值

医疗器械作为医疗方面的重要工具和器械,应用的对象是人和生命,健全和完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着力提高医疗器械质量显得十分重要。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是一项日常活动,而是一个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具备项目的一次性、独特性、周期性、目标性、整体性的特点。因而将项目管理引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有利于更好的实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1 项目管理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概述

1.1 项目管理的内涵

项目管理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个管理科学的新领域。所谓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在一起,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一个项目的全体或全过程被称为项目的生命周期,它一般划分为项目启动、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控制、项目完工与交付这五个主要阶段。

1.2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医疗器械指单独或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物品。医疗器械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二是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三是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因此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对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而言,自2000年起,欧美及亚洲各国均开始采用ISO13485医疗器材制造质量管理系统作为其法令基础,这一系统在ISO9000基础上增加了医疗器械行业的特殊要求,对产品标识、过程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控制要求。企业可依此标准进行医疗器械的设计和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以及相关服务的设计、开发和提供,同时该系统也可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组织满足顾客和法规要求的能力。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管理局已经规定所有申请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建立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以此淘汰那些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

2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方面的障碍因素

2.1 认识障碍

与传统的医疗器械管理体系相比,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超前性。一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项目目标是无形的智力产品,体现为知识的转移,因而更具有知识性;二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不受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资源的约束和影响,因而更具有独特性;三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涉及财务、销售、采购、生产、仓库、质量、人才、研发等部门,涉及面极其广泛,因而更具有系统性。但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对这方面的认识还不足,很多都片面的认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一种管理手段,缺乏系统性理念,制约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2.2 实施障碍

将技术资料累积起来,是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功能。由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系统性的特色,因而在实施过程中极易冲击一些部门和一些高层管理人员的既得利益,特别是通过实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就是会让一些高层人员的重要性不断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医疗器械公司在实施过程中缺少“顶层设计”和有效的制度安排,就会造成医疗器械公司的高层人员制约甚至抵制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这已经成为重要的障碍因素。

2.3 执行障碍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司所有员工共同去落实,否则实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但从目前我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情况看,我国很多企业都是通过聘请顾问以及专业团队的方式进行,还没有将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置于整个公司,特别是由于缺乏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育,因而在实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公司员工缺乏执行力。

3 项目管理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价值

3.1 有利于完善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可行策划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进一步明确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项目实施目标,不仅企业能够知道自己所有达到的目的,而且能够使实施方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责,在此基础上,能够对项目实施范围进行有效规范。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还能够成立项目组织框架,建立项目团队,落实项目人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责任体系,确保项目进展并且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保证进展、提升质量。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进一步完善项目计划,加强对项目计划的论证,使其更加符合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际。

3.2 有利于优化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业务流程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进一步优化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业务流程,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奠定重要基础。一方面,能够对内部员工特别是内审员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培训,为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体系奠定人才基础,特别是通过发挥内审员的作用,能够使业务流程更加符合生产需要。另一方面,能够加强对现有和未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为原有业务流程的完善和新型业务流程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3.3 有利于促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应用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促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特别是通过形成体系文件、培训体系员工、运行体系测试来确保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应用。文件形成后会发放到医疗器械企业的各个部门,提升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对使用者的培训,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执行能力,确保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顺利实施;加强对试运行体系数据的收集,能够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测试,能够更好的进行分析和完善,确保应用的科学性。

3.4 有利于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评估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对于加强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在试运行过程中,能够通过内部审核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否具备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应性进行测试,找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组建内部管理评审小组,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ISO13485标准等进行内部一个劲审,形成评审报告,有利于改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

3.5 有利于强化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验收移交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能够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验收认证,确保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特别是通过制定审核目标、范围、时间、内容和外审计划,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严格测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发放认证证书。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还能够全面做好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收尾移交工作,通过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今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决策者决策提供基础。

4 结论和建议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有利于提供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规范性、制度性、有效性,因而医疗器械公司应当将项目管理引入到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当中,通过项目管理的目标管理方法,能够成功的建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医疗器械公司必须进一步创新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理念,特别是医疗器械公司高层必须高度重视和以身作责,通过项目管理,全面做好可行策划、业务流程、有效应用、审核评估、验收移交等各个环节,确保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医疗器械公司还必须着眼于破解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方面存在的认识障碍、实施障碍和执行障碍,加强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宣传,提高内部员工的思想认识,并加强对内部部门和员工的教育和培训,着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执行能力,建立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形成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强大合力,确保项目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完工、交付等各个环节都能够顺利进行,真正取得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的良好成效。

参考文献:

[1]胡海珍等.项目管理在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中的应用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8(S1).

[2]汤黎明.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范的建立[J].医院管理杂志,2009(07).

[3]贺密会.整合型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2(06).

篇8

【关键词】医院 绩效管理 提高

一、医院绩效管理的概述

医院绩效管理是医院通过科学的管理理论,结合医院总体发展目标和员工个人的发展规划,定期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绩效评价,以此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落实绩效工资制度、实现医院战略意图、建立医院公平竞争的环境、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的管理手段。医院绩效管理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计划、实施、考核、沟通与反馈,通过这四个阶段的有机结合确保医院运行的规范性、有序性和高效性,实现医院管理的目标。医院绩效管理必须保持管理的系统性、动态性、连续性,任意一方面都缺一不可,否则会达不到管理的目标。医院绩效管理始终贯穿了每一个医院员工日常工作,通过连续不断的绩效管理,员工的能力得到提升,最后实现医院的管理目标和战略意图,形成一个完整而高效的体系。

二、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在医院绩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对医院绩效管理认识不足。绩效管理对构建和强化医院文化以及塑造医院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但是有很多医院的领导者对于绩效管理工作认识不足,不能把发展医院战略与绩效管理工作很好的联系在一起,轻视绩效考核工作,最后导致医院绩效管理工作一直提不上去。

第二,管理思想和方法落后。只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的技术方法才能保证绩效管理工作的效果,思想和方法必须要符合医院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管理工作的特点。然而当前医院现有的绩效管理思想和考核方法严重落后,根本不能适应当前医院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导致了绩效管理工作效果的不理想。

第三,缺乏战略管理以及系统化管理体系。绩效管理在医院战略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医院实施战略管理的载体。然而当前有很多医院把绩效考核的作用简单化了,并没有将其提升到医院管理战略层面上来实行,不能体现医院的战略目标。领导、科室主任、员工间权责不清,影响员工积极性,不利于绩效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绩效管理是系统性工程,在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计划、辅导、评价、和结果应用不同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缺少任何一个环节 ,绩效管理都不可能取得预期的结果。

第四,医院绩效管理在操作技能培训上存在诸多不足。之所以要加强医院绩效管理技能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医院职员在日常工作中效率。当前,医院多注重职员的专业技能的提高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对绩效管理的操作方式上的培训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工作人员对绩效管理的目的、意义、方式了解非常少,对绩效考核的重视度不够,评价指标的指定缺乏科学性,在绩效评价中主观性和随意性明显,评价的公平性缺失。

三、医院强化绩效管理举措

(一)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

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是实现医院现代化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当前国内外医院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在绩效管理体系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绩效考核,如何进行绩效考核、考核指标如何确定、考核结果如何评估都是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医院要按照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结合绩效管理的理论指定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以量化管理的模式实现医院管理,强化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医院人力资源考评体系,做到考核过程的公正、公平、真实,提高考核结果的认可度和说服力。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评价体系,对医院的各项成本进行全程管理和动态管理,为医院决策和成本管理提供核算依据。

(二)加强绩效管理操作技能培训

医院绩效管理制度的完善,必须将绩效管理技能培训作为主要内容。当前我国医院绩效管理工作涉及到操作方法和操作理论的适用问题,只有绩效管理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的理论和操作方法,才能确保绩效管理工作的进行。在提高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技能上,可以采取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如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在职人员的管理技能;也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对医院来开展讲座,就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强化绩效管理的认识和技能的提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派医院绩效管理的骨干去参加绩效管理的学习。

(三)完善医疗质量评价工作

医疗质量的保证医院发展的良剂,必须贯彻到医院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医疗质量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决定了医院的效益,将医疗质量评价纳入医院绩效管理体系中是必备内容,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发现原有管理体系的不足,不断探索医疗质量管理的新方法、新手段。在医疗质量管控中,要注重事前制度制定、事中全程监管和事后监控,将质量管理贯穿到医院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医疗质量控制的单病种的质量管理,做好系统化的护理工作,强化质量监管力度,做好质量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细化考核准则,通过多手段实现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医疗质量。

(四)坚持效益第一、完善医院和科室的管理

医院绩效管理中必须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首要在于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其次是社会效益的提高。经济效益的取得是医院持续经营的动力,而社会效益的取得是医院提高社会地位、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医院绩效管理是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是医院不变的追求。在绩效管理中,不仅要完善医院的管理,也要完善科室的管理,打开医院和科室完善的双赢局面。并不断强化医院文化的建设,对考核结果进行全面应用,使得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郝兰坡,张宝恒.试论医院绩效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3(5).

篇9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139-01

一、质量管理的定义、目标及其重要意义

1.1 质量管理的定义

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进行的所有管理性质的活动。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1.2 质量管理的目标

而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组织和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内外顾客期望的目标;确保公司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这个目标;确保产品开发、制造和服务的过程是合理和正确的。

1.3 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质量正像黄河大堤一样,一旦质量的大堤出现问题,他同样也会给社会带来危害甚至灾难。所以,企业有责任把好质量关,共同维护质量大堤的安全。从宏观上来说,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质量水平的高低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对于企业来说,质量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开拓市场的生命线,正可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二、 质量管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2.1 生活质量的定义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又被称为生存质量或生命质量。全面评价生活优劣的概念。通常指社会政策与计划发展的一种结果。生活质量有别于生活水平的概念,生活水平回答的是为满足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的多与少,生活质量回答的是生活得“好不好”。生活质量须以生活水平为基础,但其内涵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广泛性。

2.2 质量是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

当今市场环境的特点之一是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就更要求企业将提高产品质量作为重要的经营战略和生产运作战略之一。因为,低质量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它会降低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加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成本,损害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等等。特点之二,以前,价格被认为是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现在情况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用户现在更看重的是产品质量,并且宁愿花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产品质量。在今天,质量稳定的高质量产品会比质量不稳定的低质量产品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较好的质量也会给生产厂商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高质量产品的定价可以比相对来说质量较低产品的定价高一些。另外,高质量也可以降低成本,而成本降低也就意味着公司利润的增加。

2.3 质量管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质量体系,质量标准,比如,公共设施行业,交通运输行业,医疗行业,日常生活、生产行业等等都需要有完善的质量管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生活的便捷度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科技带来的不仅仅是便捷,如果对科技管理不当,带来的是灾难。

2.3.1质量管理不当,对生活质量的消极影响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住进了高楼大厦,生活中也有好多用电器来改善生活品质。本文将会以电梯为例说明,质量管理不当,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电梯的使用在我国越来越普遍,它的安全性能是人们生命安全的直接保障。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近10年来中国的电梯市场保持了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了20%。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统计,从2003年至今,类特种设备的安全事故起数以及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的分类排行,电梯的安全事故一直排在前三名。电梯数量的激增使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电梯安全可以说已成为广受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而电梯性能的安全运行更对维护居民生命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然而随着我国电梯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电梯安全事故的绝对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副主任介绍说,如今我国电梯保有量已超过100万台,每天有超过2亿人乘坐电梯,从2005年开始,平均每年电梯事故40多起,万台事故率为0.26,约占特种设备事故总量的1/5。据了解,目前单在首都北京就有电梯17万台,使用年限12到15年的老旧电梯有3万余台,居民住宅老旧电梯有2万余台,同时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的电梯高负荷使用情况也十分普遍。由此可见,我国的电梯安全正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官网显示,在发生的各类电梯事故原因中,违章操作占62.7%,设备缺陷占22.7%,意外占8.0%,非法使用设备占6.6%。而通过实地走访发现,电梯维修保养不到位,使用年限较长超期使用以及百姓对电梯安全意识较弱等也是造成事故高发的原因。 这些情况也再一次提醒我们:电梯安全不容小觑。这不仅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正常运行。提高对电梯安全的重视程度迫在眉睫!

2.3.2 质量管理得当,对生活质量的积极影响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于看病就医的需求和质量都越来越高。 如何提高人民的就医环境减少医疗事故纠纷,成了大家比较关注的话题。本文将会以提高质量管理减少医疗纠纷,改善就医环境为例进行阐述。

在医院开展“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开展活动以来,在“医疗安全日专项检查”的活动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医疗安全,秉承“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生命第一”。 加强了医疗机构对质量的管理与监察,强化了医务工作者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操作规范化,医疗器械及医药用品的质量严格把关。使得医院的医疗纠纷逐年减少,并且提高了人民的就医环境,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在各行各业里,都需要大家坚持质量管理,贯彻质量管理。只有把质量做好了,做到位,才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三、质量管理对生命安全的重要影响

根据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然而,交通工具汽车本身的问题,是造成生命安全杀手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汽车召回事件已发社会公众对产品质量的高度关注,尤其是对名牌产品质量的关注。 丰田召回!通用召回!福特召回!铃木召回!本田召回!日本召回!大众召回!……几乎所有的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列的汽车都卷入汽车召回实践中。终于,汽车问题成了2010奶奶“3・15”的主角。

以汽车为例,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是企业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一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收各种需求、具体目标、所提供的产品、所采用的过程以及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每个组织应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行程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四、总结

本文主要从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几个方面阐述了质量管理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是会威胁生命健康。所以做好质量管理对人们的生存,生活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M・朱兰主编,焦叔斌等译,(Juran`s Quality Handbook)《朱兰质量手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

[2]姚根兴、腾宝红编著,如何进行ISO9000质量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一版

[3]朱立立恩编著,商业服务业QC小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

篇10

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即QCC,下称“品管圈”)指的是由工作性质相同、相近的人员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团体,全体合作、集思广益,运用品管圈手法,按照活动实施步骤,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问题。

品管圈概念最初起始于美国1950年Deming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及1954年Juran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1962年,日本的石川馨博士创建了品管圈活动,并被首先用于制造业领域,随后进一步扩展到其他领域,医疗领域也不例外。

“品管圈是现代管理工具之一,日本、新加坡等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开展得比较早,近几年大陆也引进了品管圈。虽然我们开展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级院长高级顾问/教授刘庭芳指出。

管理:变被动为主动

品管圈的理论并不复杂,它其实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一执行一核查一处理(PDCA)循环理论的载体和抓手。品管圈活动的步骤繁复但却规范,分别为:组织团队、确定主题、拟定计划、把握现状、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改进(见图)。

品管圈团队不需要很多人,少则5个,多则11个,不能利用行政命令组成。圈员是否参与,全凭自愿,主要取决于圈员的兴趣、性格、相互间配合的默契程度。

海南省人民医院护理部是海南省最早开展品管圈活动的试点单位,参与活动的护士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记者,他们最初参与品管圈都是自愿报名,报名的人并不多,后来慢慢被活动改变,投身其中,如今护士们都竞相报名参与品管圈活动。

圈员确定,意味着品管圈活动正式启动。圈员首先需要确定圈名、圈徽、圈子文化和圈员分工。与规模上的小而精相似,品管圈的主题也未必宏大,可能只是医院管理和临床实践中的细节,但却攸关关键的质量问题。

品管圈强调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圈员们聚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各抒已见,提出自己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随后将所有问题排列起来,根据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员能力等因素进行531评分,最终确定活动主题。

主题选定之后,圈员要拟定活动计划,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具体化。品管圈活动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少则2个月,多则6个月,按照PDCA的步骤合理分配时间。

在设定改进目标之前,对现状进行数据收集很重要。一方面,分析数据后能够有选择地确定改进重点;另一方面,数据对比有助于在活动后进行比较,以便确定目标是否达成。

数据收集之后,圈员们利用鱼骨图、因果关联图、冰山图、柏拉图等,找出最关键的问题原因,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目标。

目标确定之后,圈员们利用PDCA循环理论拟定对策。对策须具有很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圈员们对症下药,实施这些对策,并检查实施后的效果,确认他们自己所制定的对策是否改进了原本的问题,是否帮助他们达到了设定的目标。达成目标即说明这些对策有效,可以标准化。

医院和圈员所得到的成果分为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前者如医院的平均住院日缩短、成本节约等,后者如圈员的能力和组织凝聚力提高等。

“以往医院管理多是自上而下的,行政部门提出的要求形成文件传达到医院,医院再形成制度和规范,层层压下去。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断流失,到了基层医务人员那里,声音几乎弱不可闻了。基层医务人员的感受可能是上面有很多要求,做不到就要罚钱。实际上,我们应当把这种被动的要求变为主动的投入工作。品管圈的应用正好可以起到这个作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称“国家卫人委”)医疗服务监管司医院管理评价处副处长陈虎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记者。

自下而上、自发主动地参与管理,是品管圈活动的特点。它调动了基层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将他们从被动接受命令转变为主动参与管理。陈虎补充:“医务人员不再像机器人一样疲于奔命,而是带着发现问题的脑子在工作。每个人都变成了问题的发现者,都变成了管理者,形成了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这非常重要。”

刘庭芳将品管圈的优点概括为,保障安全、提升质量、控制成本、改善服务、培养人才、造就团队六点。实践:由点及面扩展

“无论台湾还是大陆的医院,品管圈的开展都是由护理部门首先扛起大旗,然后扩展至医技部门、行政后勤部门,最后才是医疗部门。”刘庭芳指出。

海南省的品管圈活动开展便是从护理人手。该省是全国唯一一个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开展品管圈活动的省份。

据海南省医院评鉴暨医疗质量监管中心主任杨毅军介绍,2004年起,海南省医院协会与台湾合作,在省内开始尝试应用品管圈;2007年开展全省性医疗机构品管圈培训活动,并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试点;2008年,海南省很快形成应用品管圈进行护理质量管理的热潮。“如今,海南省三级医院每家每年至少成立15个品管圈,仅全省护理系统就已成立2000余个圈组。”

品管圈在海南省快速而广泛的开展,一方面得益于时任海南省医院协会会长刘庭芳促成了海南医院与台湾医院之间就品管圈的交流,并积极推广科学管理工具,另一方面得益于时任海南省卫生厅厅长白志勤的支持。

“海南省品管圈真正兴起是在2008年以后。随着第三方评鉴的发展,我们在量化考核中发现了制度缺失和执行不力的问题。前者用制度建设弥补,后者则通过强化管理及监督来改进。然而,在改进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问题是管理者和操作者认识不到位而人为造成的。于是想到利用品管圈这一现代管理工具。”白志勤向记者解释,“当时主要在护理界推广,深受护理队伍的推崇,因为品管圈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尽管品管圈是由基层医务人员自下而上开展的活动,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院长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却不可忽视。海南省中医院院长陈少仕认为,医院院长可以从方向、资源和调动积极性方面推动医院品管圈活动。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推动品管圈运动的主要方法是大力宣传,树立典型。一旦有品管圈被医院运营管理部认定取得成效,医院宣传部门便会跟进,以录制宣传片在医院视频系统中播出的形式,使圈员们成为主角。同时,医院还给予优秀圈员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很多圈员还成为后备的专业管理者。精神鼓励与物质引导双管齐下,推动了品管圈的开展。

在2009年和2012年,海南省两次举办品管圈竞赛。首届共有29个圈参与比赛。第二届由于报名火爆,只能限定每家医院提交最好的一两个圈参加比赛。如今,海南省的品管圈已经推广到医技科室和药房,下一步计划向临床推广。

品管圈在海南省推广的成功,促使国家卫人委考虑在全国推广,不但委托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进行《品管圈在我国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研究》课题研究,编写了《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下一步还将开展品管圈培训。

“我们现在在各省进行培训,学员学成后回到自己的医院去推广品管圈。这些医院可以代表一个省份或一个地区,进行分区域的小比赛和大陆地区的全国性比赛。如果有可能,我们还可以和香港、台湾进行的品管圈竞赛。这也有利于两岸医疗管理方面的交流。”陈虎在描述未来的推广计划时表示,“我们希望把竞赛做成一个医疗质量管理的品牌项目。”

质量:持续改进之道

根据质量管理从无到有再至全的发展过程,学者们将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操作者自检阶段、质量专检阶段、统计质量管理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自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产生了全面质量控制理论、ISO9000系列标准等重大里程碑事件。质量工具发展成今天TOM、QFD、6西格玛、精益、品管圈等组成的大型工具体系(见表)。

医疗质量对医院的重要性并不在口头,而在于深入人心的理念和实实在在的行动。在刘庭芳看来,传统的医院管理是唯领导管理和唯制度管理,完全靠领导决策和推行;规章制度和指南规范都有,但却未必真正让医务人员理解并牢记。“传统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停留在定性的管理层面上,无法进入定量管理。如此谈持续改进是没有依据的,因此医院管理很难构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他大力推广科学管理工具的原因正是在于,这些工具并非唯领导管理和唯制度管理,而是一种全员参与、全程控制、全方位展开的“三全管理”,涉及领导、中层和一线员工。

一个品管圈活动的全过程,不只包含一个循环。一般是由大循环带动中循环,继而带动小循环;同理,每个小循环的运行保证中循环的实现,最终保证大循环的成功。各个循环之间相互作用,同步运行,才能共同促进医疗质量和安全的不断提升。

刘庭芳进一步解释,“一旦医院开展了品管圈,实现了三全管理,就多了一条自下而上的线,从自上而下的单轨变为双轨。医院管理也从抽象变为具象,从粗放的管理变为细节的管理,从单纯的定性管理变为定性与定量兼顾、以定量为主的管理。只有达到这一程度,医院才能够构建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海南省品管圈的特点是起步早、数量大、普及程度高,这与当时海南省卫生厅的支持分不开。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省将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写进了海南省医院评审评价标准。”刘庭芳认为,在品管圈活动中,政府的引导作用起到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