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起源范文
时间:2024-02-22 17:57: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护理起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结胞等多种细胞参与,大多在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基础上由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不同程度的弥漫性支气管痉挛、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及黏膜纤毛功能障碍等变化。气道炎症引起易感者广泛气道狭窄和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可自然或经治疗而缓解,并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本研究采取从医院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建立系统的监控体系,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出院后实行全面管理,为患者提供长期的多种形式的、个体化的干预措施,探讨其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规范用药,提高自我护理和症状监测水平。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可能会导致患者急性发作概率提高。为减少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次数、降低平均住院日、缓解部分患者住院难的问题及减轻经济负担,我院应用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护理实践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男性34例,女性6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例。入选标准:①年龄≥18周岁;②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临床缓解期哮喘诊断标准;③非激素依赖治疗者.有正常的思维.语言和生活自理能力;④无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和功能不全。排除标准:①对吸入治疗过敏或不能耐受;②孕妇和哺乳期妇女;③对本研究部支持不合作。入选40例患者,根据对象入组时间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0例,对照组失访5例,干预组失访3例,实际样本数对照组15例,干预组1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将我院住院的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均接受基本的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对干预组采用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与社区建立联系定期到社区进行知识讲座和解答相关的疑难问题。
1.2.1对照组 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服用药物指导、饮食指导、诱因的识别和预防、运动的指导、解答患者关于疾病知识的相关问题,并发放哮喘的相关宣传资料。
1.2.2干预组 干预组除与对照组实施相同的健康教育外,根据患者的症状、病程及个性化需求,实施家庭访视、电话随访、专家门诊、健康教育讲座等综合干预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半年的院外延续护理。将呼吸科护士中工作>10年的4名护士列入延续护理小组,并集中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及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的吸入技术标准化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延续护理小组。
1.2.3随访 出院时发放联系卡,出现任何问题可直接与延续护理小组护士联系,获得咨询与指导,电话随访1次/w,每月家庭访视1次,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心里干预。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进行自我表达,和患者共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生活干预。监督患者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注意控制尘螨,避开花粉,禁养宠物,告知患者如有明确的过敏原,应尽快脱离诱发环境,帮助患者找出致敏感食物并避免食用,饮食宜以优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糖类为主。指导患者在缓解期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走路,扩胸运动,缩唇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等。药物干预:督促患者遵照医属时服药,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平喘药物(泼尼松、茶碱类)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对可能加重或诱发哮喘的药物,应避免或慎用,如普萘洛尔、阿司匹林等。家庭干预:加强对家属的健康教育,教会患者家属一般的哮喘防治知识,正确识别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初期症状(包括鼻痒.打喷嚏及胸闷等),学会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紧急应对措施等。家中备有氧气,给予患者合理饮食;支持患者在缓解期,针对过敏原做脱敏疗法,应用疫苗.菌苗及免疫增强剂。延续护理小组在每月随访时,根据哮喘学组制定的哮喘测试控制表对患者自我哮喘控制进行测试,预约复诊时间,由呼吸内科医生更改治疗方案,延续护理小组根据该治疗方案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1.2.4健康管理 延续护理干预组成员每月安排集中教育和哮喘防治经验交流会,主要方法:成立哮喘之家,由医护人员、患者、家属、社会志愿者共同参与,安排健康讲座2期/月,通常选择星期三上午到社区,以讲座、录像、座谈等方式进行,系统讲解哮喘常识,学习和掌握各种药物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方法等;开展由医生与患者之间互动,同时进行经验交流。督促患者每月至少参加1期培训。
1.3评价方法 出院3个月后进行健康知识调查,出院6个月后进行哮喘评分问卷调查,统计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治疗的次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干预后两组健康知识得分,哮喘评分,住院次数比较,见表1
3讨论
哮喘治疗的新概念认为,哮喘治疗目标不只限于尽快控制哮喘急性加剧,而且应预防和减少反复发作,延续护理干预是住院护理的延续,是以护理人员为核心,将患者的护理从医院延续到社区。并更有针对性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尽管支气管哮喘不能根治,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护理,可以实现哮喘的控制。患者对哮喘相关知识的掌握、峰流速仪、定量雾化仪(简称MDI)及平喘药物的使用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年平均医疗费用、哮喘重度及危重度急性发作次数明显降低。
总之,哮喘的延续护理已成为哮喘防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延续护理需要多专业团队合作。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自我护理行为的形成与固化、减少急性发作次数、降低平均住院日、缓解部分患者住院难的问题及减轻经济负担等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1-3]。
参考文献:
[1]张红玲.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5.
篇2
社区护理(communityhealthnursing)一词源于英文,也可称为社区卫生护理或社区保健护理。
根据美国护理协会的定义,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社区护理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
护理学是医学领域里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结合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理论,形成了护理的理论体系与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过程。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学的范围也在逐步拓宽。从疾病的护理扩展至疾病的预防;但其侧重点仍是靠护理人员的力量,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减少残障。
1社区护理的发展过程
社区护理起源于西方国家,是由家庭护理、地段护理及公共卫生护理逐步发展、演变而成的。追溯社区护理发展的历史,可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家庭护理阶段、地段护理阶段、公共卫生护理阶段和社区卫生护理阶段。
1.1家庭护理阶段:早在19世纪中期以前,由于卫生服务资源的匮乏、医疗水平的局限及护理专业的空白,多数患者均在家中休养,由家庭主妇看护、照顾。在这些家庭主妇中,绝大多数既没有文化,也没有受过任何看护训练,她们只能给予患者一些基本的生活照顾。然而正是这种简单、基础的家庭护理为早期护理和社区护理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2地段护理阶段:在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期的50年间,英国、美国为了使贫病交加人群能享受到基本的护理服务从而改善贫困人群健康状况,陆续开设了地段护理(districtnursing)服务。地段护理在英、美两国主要侧重于对居家贫困病人的护理,包括指导家属对病人进行护理。从事地段护理的人员多数为志愿者,少数为护士。
1.3公共卫生护理阶段:自19世纪末期起,地段护理在其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上逐步拓宽,其服务对象由贫困病人,扩大至地段居民;其服务内容也由单纯的医疗护理,扩展至预防保健服务。在从事公共卫生护理人员中,绝大多数为公共卫生护士,少数为志愿者。
1.4社区护理阶段: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护士以社区为范围,以健康促进、疾病防治为目标,提供医疗护理和公共卫生护理服务。于是,从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护理协会将这种融医疗护理和公共卫生护理为一体服务称之为社区护理,将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称之为社区护士。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给予肯定并加以补充,要求社区护理成为社区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负担得起的"卫生服务。从此社区护理以不同的方式在世界各国迅速地发展起来,社区护士的队伍也在世界各国从质量和数量上逐步地壮大起来。
2社区护理的特点
社区护理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因此,社区护理既具有公共卫生学的某些特点,又具有护理学的某些特点,但与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相比较,社区护理在以下四个方面更为突出。
2.1以促进和维护健康为中心――社区护理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维护人群的健康,所以预防是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
2.2面向整个社区人群社区――护理的对象是社区全体人群,即包括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
2.3社区护士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在社区护理过程中,社区护士往往独自深入家庭进行各种护理,故要求社区护士具备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高度的自主性。
2.4社区护士必须和其他相关人员密切合作――社区护理的内容及对象决定社区护士在工作中不仅仅要与卫生保健人员密切合作,还要与社区居民、社区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密切协调。
3社区护士应必备的能力
社区护理的工作范围、社区护士的职责角色对社区护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社区护士不仅仅要具备一般护士所应具备的护理基本能力,而且还要必备以下七种能力。
3.1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社区护理工作既需要其合作者的支持、协助,又需要其护理对象的理解、配合:社区护士的主要合作者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其他卫生工作人员,如全科医师,以及社区的管理者,如街道、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社区护理的对象则是社区的全体居民,如病人、家属、健康人群。面对这些具有不同的年龄、家庭、文化及社会背景的合作者和护理对象,社区护士必须具有社会学、心理学及人际沟通技巧方面的知识,从而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3.2综合护理能力:综合护理能力主要包括各专科护理技能及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技能。根据社区护理的定义及社区护士的主要职责,社区护士即是全科护士,将面对各种病人和残障者,如外科术后的病人、脑卒中恢复期的病人、精神病病人或临终病人等等。在工作中,就不免要应用到内科、外科、神经科、精神科、中医科以及老年和康复等方面的护理技能。因此,社区护士必须具备各专科护理技能及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技能,才能满足社区人群的需求。
3.3独立判断、解决问题能力:社区护士不同于医院护士,常常处于独立工作状态。在医院,护士遇到问题往往可以与其他护士、护士长或医生研究解决;但在社区,社区护士将独立地进行各种护理操作、独立地运用护理程序、独立地开展健康教育、独立地进行咨询或指导。此外,无论是社区的服务站还是病人的家里,其护理条件及设备与医疗机构均有差距,这就要求社区护士具备较高的解决问题或应变的能力。因此,独立判断、解决问题或应变能力对于社区护理人员非常重要。
3.4预见能力:预见能力主要应用于预防性的服务,而预防是社区护士的主要职责之一。社区护士有责任向病人或残疾人、家庭及健康人群提供预防性指导和服务。在护理病人或残疾人时,社区护士应有能力预见治疗、护理中可出现的变化以提前采取措施;对于病人或残疾人的家庭,社区护士应有能力预见到疾病和残疾将给家庭带来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如在健康上、经济上、心理上的影响;对于医学教育网原创社区的健康人群,社区护士也应有能力预见到可能将会发生的健康问题。因此,预见能力也是社区护士所应必备的。
篇3
论文关键词:哈萨克族;传统医药;知识产权
一、哈萨克族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一直以来,哈萨克族传统医药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成为保障哈萨克族人民乃至其他地区人民的健康所必不可少的元素。在许多国家,传统医学是穷人惟一负担得起的治疗方法,在发展中国家,大约80%的人口依靠传统药品满足他们的健康护理需求。传统医药知识的保护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如{(TRIPS协议》只字未提传统医药),以至于长期以来大多被非法使用,传统医药知识创造者与所有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这是哈萨克族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传统医药商业化带来的知识产权问题,即“生物盗版”的问题。
在我国,一些国外企业利用我国大量的药方进行二次开发并申请了专利,如果任由类似的“生物盗版”行为蔓延,我国的传统医药权利人将遭受巨大的损失,后果不堪设想。这与我国对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不明确密切相关,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传统医药法律保护是迫在眉睫。
二、我国立法应明确对哈萨克族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分散,各个部门从不同角度的立法对我国传统医药的法律关系进行规制。该种立法对传统医药资源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明确,权利人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不明确,侵权行为的认定和救济途径不明确,直接导致传统医药权利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漠,导致其既不知自己有哪些权利,也不知当权利遭到侵害时如何救济,这使得我国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处于不利的境地。我国应当改变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分散立法,应以专门立法为宜。我国宜将传统医药纳入到知识产权框架下,制定专门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法,或传统医药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哈萨克族实行地方立法,明确规定我国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权利主体、传统医药的类别、保护方式、法律责任等,使传统医药保护明确起来。这种立法具有明确具体,针对性强,保护主题突出;有利于传统医药持有者传统医药财产权的行使。另外,更能适应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现状,提高我国传统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