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通信方式范文
时间:2024-02-22 17:5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卫星通信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卫星通信 多址技术 TDMA CDMA RA/TDMA
1.卫星通信及多址技术的概念
卫星通信是地球上(包括地面,水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之间利用卫星做中继站而进行的通信,是地面微波接力通信的继承和发展,是接力通信的一种特殊方式,同是也属于宇宙无线电通信的第三种形式: 即通过宇宙站的转发和发射而进行的宇宙站之间的通信.
:13000多字 310元
备注:此文版权归本站所有;。
篇2
【关键词】新型室分系统 BBU RRU SRS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14.012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14-0056-04
引用格式:胡应添,李伟丹,郝秀娟. 新型室分系统定位方法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40(14): 56-59.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accuracy of the positioning technology based on proximity relations in the new indoor distribution system scenario, the paper analyzed the new system, and proposed a new positioning method: BBU would analyze the received SRS signal strength of each RRU, then recognized the RRU location with the maximum power of the SRS as the terminal. The method of RRU labeling, distinguishing overlying SRS signals, is easy to realize, and improves positioning accuracy.
[Key words]new indoor distribution system BBU RRU SRS
1 引言
目前,移动通信网络中终端的定位技术发展迅速,基于定位技术的应用蓬勃发展,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导航服务、位置推送、关联搜索以及大数据行为等。现有的定位技术有基于临近关系的定位技术,该技术是终端通过接收参考源的信号,把接收信号功率最强的参考源所在的位置当成是移动终端的所在位置,从而实现定位。由于这种定位技术实现方法简单,因此被广泛地应用。
基于临近关系的定位技术在新型室内分布系统这种应用场景下仍存在定位不精确的问题,原因是:对于新型室内分布系统,一个小区由多个射频拉远单元协同覆盖以提升小区覆盖面积,且多个射频拉远单元间的信号通过叠加后回传给基带单元解调,这样就会因信号叠加导致信号源头无法识别,所以无法定位到具体的射频拉远单元的位置。
2 新型室分系统定位方法
2.1 新型室分系统
新型室分系统定位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其中,一个BBU(Building Base band Unit,基带处理单元)包含m个扩展单元,每个扩展单元又包含n个RRU(Radio Remote Unit,射频拉远单元),这样BBU下一共包含m×n个RRU,该m×n个RRU的信号通过叠加后发送给基带单元。
2.2 定位方法
通过终端发送的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信道探测参考信号)信号对其进行定位,具体定位方法是:BBU分析各个RRU接收到的SRS信号的强度,然后将接收到SRS信号功率最大的RRU的位置作为该终端的位置。
(1)RRU信号区分方法
由新型室分系统的特点可知,RRU发送的SRS符号具有时间对齐的特点,造成SRS符号在同一时刻被发出来,因此也就会发生信号接收时叠加在一起的问题。而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通过RRU标识将同一时刻接收的SRS符号区分,并进行排队生成序列,当然序列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
如图2所示,当前有2个RRU,每个RRU生成2个SRS符号,假设这2个RRU分别是RRU1和RRU2,其中RRU1生成的2个SRS符号中会有RRU1的标识信息;同理,RRU2生成的2个SRS符号中会有RRU2的标识信息。BBU同一时刻接收RRU1生成的2个SRS符号和RRU2生成的2个SRS符号,根据RRU1和RRU2的标识信息恢复出所接收的4个SRS符号各自对应的RRU源头。这样做的效果是:接收到RRU1和RRU2的SRS信号可以被很好地分开,从而有效解决新型室分系统数据源头混淆的问题。
(2)接收SRS信号时长设定方法
由于SRS信号周期的影响,为了接收完整的SRS信号进行定位,需要设定BBU接收SRS信号的时间,即设定时长。
根据在一个采集周期内的RRU个数和一个SRS周期内的SRS符号个数,确定设定时长。其中,设定时长小于一个采集周期。
采集周期是指基带单元在每次定位之前对信息进行采集所用的时间长度,它的设置是为了在设定时间段内采集终端生成的SRS符号。由于用户终端很可能处于移动的状态,因此通过设置采集周期,当完成一个采集周期的信息采集后就可以进行定位。采集周期的时间长短应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也可以约定在固定时刻或者固定时间段进行定位。
设定时长是指在采集周期中选择的时间片段。为了能够让BBU获得SRS符号,所以从采集周期中单独选择出特定的时长用来传送SRS符号,达到解析SRS符号,准确定位的目的。
具体地,将一个采集周期内的RRU个数和一个SRS周期内的SRS符号个数相乘,根据乘积结果确定设定时长。例如,因为标准已知1 ms传送14个SRS符号,假设RRU的个数和一个SRS周期内的SRS符号个数相乘的结果为m,那么根据m与14的比值就可以确定出设定时长,当然设定时长的取值最短不能小于m与14的比值,但也不能超出采集周期。
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时长设定方法:
如图3所示,小区0由1个BBU和8个RRU组成,每个RRU服务该区域内的50个用户终端,每个RRU在每个SRS周期内产生2个SRS符号(2个SRS符号被50个用户终端复用),那么8个RRU就产生了16个SRS符号,基于1 ms只能传输14个SRS符号,因此可以从第一采集周期1000 ms中选择2 ms用来传输16个SRS符号,也可以从第二采集周期1000 ms中间选取两个时长用来传输16个SRS符号(如图4所示),当然两个时长的总和一定大于16个SRS符号占用的时长。
由此可见,设定时长的具体取值取决于一个采集周期内的RRU个数和一个SRS周期内的SRS符号个数的乘积结果。设定时长可以为连续时长,也可以是多个短时长的总和,当然设定时长不能大于采集周期。通过设定时长可以单独对SRS符号进行传送,方便后续基带单元对SRS符号的解析,从而实现新型室分系统SRS符号数据源头的识别。
(3)定位流程
下面将分别说明扩展单元和BBU的定位流程。
扩展单元的定位流程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接收同一时刻由多个RRU发送的携带RRU标识的SRS符号;
步骤2:根据SRS符号对应RRU标识,将SRS符号排列成至少一个序列;
步骤3:将排列好的序列发送至基带单元BBU。
基带单元BBU的定位流程主要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BBU接收在设定时长内传送的信息,该信息是按照RRU标识排列好的SRS符号;
步骤2:从接收的信息中确定每个RRU的SRS符号;
步骤3:BBU分析每个RRU中SRS符号的信号强度,并将SRS信号功率最大的RRU的位置作为终端的位置。
如果一个小区中不包含扩展单元,则以上扩展单元的流程在基带单元BBU中执行。
3 结论
本文给出了一种新型室分系统的定位方法:BBU分析各个RRU接收到的SRS信号的强度,然后将接收到SRS信号功率最大的RRU的位置作为该终端的位置。其中采用RRU标识的方法,使得叠加在一起的SRS信号被区分开,并给出了确定设定时长(BBU接收SRS信号的时间)的方法,根据一个采集周期内的RRU个数和一个SRS周期内的SRS符号个数来确定设定时长。该定位方法可以提高新型室分系统的定位精度。
参考文献:
[1] 王敬昌,罗夕青. 一种基于Cell-ID定位技术的地图匹配方法[Z]. 2013.
[2] 杜翠风,陆鑫. Cell-ID定位方法和装置[Z]. 2014.
[3] Fujiwapa Masanori. Position determining method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Z]. 2014.
[4] 张明华. 基于WLAN的室内定位技术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09.
[5] 谈飞,卢翔,涂时亮. 基于TOA的指纹定位系统[J].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0,19(3): 137-141.
[6] 曹佐. WLAN室内定位技术的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篇3
关键词:雷击;通信设备;防雷;措施
中图分类号:TM8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3-0000-01
Talk about the Importance and Measures of Lightning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Hazards
Zhang Zhigang
(Anhui Tietong Maanshan Branch Maintenance Center,Maanshan243000,China)
Abstract:The lightning will produce ultra-high voltage,current,communications systems,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are vulnerable to lightning attacks.In this paper,the formation and lightning damage,lightning, and the reasons for communication equipment,means of analysis,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and measures against lightning.
Keywords:Lightning;Communications equipment;Anti-lightning;
Measures
一、雷电的形成
雷电是积雨云中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当有强大电流通过时,使局部空气迅速膨胀产生巨大的响声,即雷电[1]。雷电产生的形态各异,大体可归为:枝状、片状、线状等等,一般我们常见的多为枝状。雷电的产生是由大气环流和当地气象因素所决定的,湿暖气流可以上升到大约15000米高空,高空云层中会产生正、负电荷,而强烈的上升气流会致使云层内的正、负电荷产生分离,正电荷位于云的上部,负电荷在云的下部,于是,云层与大地之间就形成了电场,云层的下端负电荷使大地被感应出正电荷,于是此时大地与雷云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大的已充电的电容器[1]。当空气的绝缘度相对教低,电场强度在0.5~10(kv/cm)之间,雷云与地间的电势差高到一定程度(约103v/cm~104v/cm)时,大气会被击穿,可触发雷电。
二、雷击的原因途径及防雷击的重要性
雷电破坏形式一般可分为直击雷、二次雷(感应雷)和球形雷两种。直击雷: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感应雷:雷电在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的放电时在附近的户外传输信号线路地埋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上产生电磁感应并侵入设备使串联在线路中间或终端的电子设备遭到损害的放电现象;球形雷一种特殊的雷电现象,非常少见。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的通信设备也随之增多,且越来越多的现代通信设备采用电压低的集成电路,产品越来越精小但线路板的线间距离变得微小,致使设备的板件耐受过电压、过电流的能力下降,抗雷击系数变低。雷电流具有电磁效应,雷击产生时,周围空间会产生非常强大且变化的磁场使该空间内的导体感应出很强大的电动势,并使处在闭合回路中的金属导体产生很大的感应电流,引起发热及设备损坏:轻者造成设备的接口损坏,大量数据丢失或无法传输;重者使主机损坏,导致通信中断[2]。为此,对重要关键的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进行防雷击是至关重要的。
三、通信设备防雷击的措施
通常,我们为避免遭受雷击危害常采用以下方式:
1.疏导:这包括接地和分流两类,将雷电的电荷通过避雷针、引线等方式引入大地。避免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击后电流流经通信设备。2.屏蔽:在通信设备外壳设置接地,大楼接地屏蔽其内部设备或将所需保护的设备与雷击产生的过电压隔离开来。3.均压、等位:平衡个处电压,联合接地,将所有设备工作地、建筑等置于等电位上。4.中和:释放异性电荷,中和雷云中的电荷,阻止雷电的形成。5.提高抗雷击强度:提高通信设备、通信线路、建筑等的抗雷击能力。根据以上5种防雷击危害的方式,具体到通信设备的防雷击危害的措施可从内、外两块进行防护措施。
(一)外部防护
外部防护主要使用避雷(避雷针、避雷器、避雷带、避雷线等)和接地装置(接地线、地极)等将雷电流引入地来进行防护,具体措施如下:
1.现代的高层建筑,可以使用建筑自身的钢筋混泥土、排水金属管来做为自然的接地介质。利用其引雷入地,可削弱雷击时的瞬变电磁场,又可屏蔽削弱电磁脉冲的侵入。要求接地电阻小于等于1Ω[3]。2.在支撑通信电缆及电线的电杆上安装避雷针(避雷线)拉线入地,接地电阻要求小于8Ω,防止在雷击电杆及杆上的通信设备。同时,建筑物的所有外露金属器件(管道)都应连接上防雷网(避雷带或避雷线)。3.所有户外接入的通信设备的各种通信电线(电缆)在入户处加装上适合的避雷器,且应使用金属外皮或穿入金属管道并连接地网。4.在通信设备的机房安装防雷器件,并在屋顶的四周铺设均压带与房外水平逼和的接地带连接,两者之间至少铺设两根以上的引下线,来有效减少感应雷击产生的过电压。
(二)内部防护
对内部的防护主要是电源的防护、信号信息的防护和接地防护三大块。雷电从电源线路侵入最为常见,为此,我们建议对380V低压线路进行三级过电保护:在高压变压器到通信站配电机房总配电盘的电缆内芯线两端、楼宇总配电盘至楼层配电箱间电缆内芯线两端以及机房内所有重要的、精密的设备以及UPS的前端对地均加装避雷器。并对建议所有信息系统进入楼宇的电缆内芯线端时,应对地加装避雷器,电缆中的空线应接地,并做好屏蔽接地来进行信号信息的防护[4]。
正确设置接地系统。通信设备的接地系统要求防交流电源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雷保护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及屏蔽体接地等。我们多采用联合接地的方式,将各建筑中的基础接地体和其它专设接地体相互连通成一个共用地网,使各接地网等压、等位,减少对通信设备的危害。通信设备要求交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地、防雷地必须独立时,如果相互之间距离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则容易出现地电位反击事故。
参考文献:
[1]杨金夕.防雷,接地及电气安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54
[2]金莺.浅析电力系统的雷电保护[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12
篇4
【关键词】新常态;潍坊市;传统产业;当代启示
当前,在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大幅上升的宏观背景下,潍坊市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空前压力,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优势传统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当家产业,既是以往工业制造、技术运用、要素聚集、实力积累长期努力的结果,也是今后推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基础和重要着力点。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会提升我市整体转型升级工作的效率,是加快我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务实选择。
一、潍坊市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状
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近年来,在有序的规划领导和稳步推进中,我市的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很大进展,提高了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加大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支持力度。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优势传统产业竞争力,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规范和推动作用,制定了涵盖我市七大优势传统产业在内的九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的《实施工业提升计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等较为完善的产业转型升级规划和工作推进体系,为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营造了良好氛围。
2.初步进行了“三化”和“五项建设”,推进优势传统产业的高端化。
通过近两年的 “三化” 推动和“五项”建设,提高了高新技术在我市传统产业中的比重,我市优势传统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竞争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其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
3.以重点项目作支撑,带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深入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十百千”工程,1500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2%;以链条式思维引导资金向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流动,大项目建设打造产业发展支点;创建国家技术研究中心等使创新载体支撑能力明显提升。
4.通过点线面推进两化融合,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信息化水平。
政府编制和出台《潍坊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潍坊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加强了针对性指导;率先在全省实施“两化”融合示范工程,通过试点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两化融合“2321”工程,提升区域传统产业整体信息化水平;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无线城市”、“光网城市”建设。
二、推进潍坊市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
加快潍坊市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我市优势传统产业走向发展新阶段、形成发展新动力、塑造发展新支撑、保持发展新态势的一次重大产业变革。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期,潍坊市应当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优势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的关系,增强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以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为潍坊由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由潍坊制造变为潍坊创造打下坚实基础。
在经济转型发展中,优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仍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严重影响着转型升级的推进步伐和效率。因此,我们必须制定对应的政策,以实现传统产业转型的战略目的。
1.强化政策推动,增强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保障性。
政府应在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健全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全市传统产业快速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一是应科学策划,研究和制定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各项扶持政策。指导企业用足、用活、用好现有各级扶持政策。二是进一步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对有规模、有效益的企业在财政、用地、金融等政策上给予全力支持。三是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支持转型升级政策。
二是综合分类,加强针对性政策支持。制定全市技术改造产业指导目录,选择优势传统产业项目,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加强行业共性通用技术平台建设;拓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融资渠道,引导全社会传统产业投资导向;进一步落实企业研究开发优惠政策,加大新产品开发扶持力度;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传统产业试点循环经济产业模式等。
三是不断充实传统产业发展规划。具有发展潜力的传统支柱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和新兴产业培育规划实施方案等,都应在今后明确目标定位、进行总体布局和规划发展导向以及及时配备相应措施。
2.加大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力度。
一是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继续实施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工程,融合高新技术与传统优势产业,按照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的要求,加强信息技术研发运用,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开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打造数字化改造示范优秀企业。
二是实施传统产业提升发展计划,坚持以机械、电子、化工等支柱传统产业为重点,积极做好企业与新产品计划、重点科研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国家、省科技项目的衔接,继续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联姻,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增强协同创新能力。
三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企业应充分研究和运用政府有关优惠政策,立足产业发展现状和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态势,进一步提高企业装备、工艺和技术水平,提升优势产品竞争力。加强产学研联合,完善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项目、人才、成果的转化机制,积极搭建企业科技合作平台。
3.以产业基地、园区建设为载体,推动优势传统产业集群发展。
要积极打造传统产业基地和园区,创建国家、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产业集群内传统产业链条的完善和企业间的协作,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效应。
一要围绕传统优势产业,以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为关键和抓手,加快打造“1321”优势产业集群。二是通过扶持龙头来带动。按照“突出重点、择优扶强”的原则,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依托,多元化拓展,打造自主品牌大公司集团、企业。三是通过延伸链条来拉动。围绕“专、精、特、新”的培育目标,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提高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市内配套率;大力发展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推进潍坊市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当代启示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形势更加严峻。老的问题需要解决,新的问题也暴露出来。结合潍坊市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与对策,我国应当全面深化改革,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继续转变政府职能,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乘法。政府继续简政放权,塑造适合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宽松、宽容的社会氛围,探索更加有效的适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政策制度和办法。同时还要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等。
1.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也是缓解资源要素压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一是实施传统产业自主创新工程。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鼓励传统产业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技术中心研发、设计、试验和检验、检测、产业化等建设,使其成为传统产业突破和解决关键技术的平台。
二是加快推进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在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加快建设由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等多元投入、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科技公共创新平台;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鼓励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完善基础设施,规范管理运营,提高研发能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载体和支撑。
三是深化管理创新。以优势传统产业中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工业企业为重点,分类指导,进行试点,努力提升传统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加快培养一批具有跟踪国际先进技术能力的学术带头人、一批产业化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和一支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努力营造企业家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完善企业家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2.转变思维,提升品牌战略效能。
一是实施“品质+品位+品牌”战略,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品牌价值。赋予品牌鲜明诉求和理念,并融入到产品研发、外观设计、质量控制、产品营销、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丰富和提高品牌的时代信息和文化内涵,增强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地方政府应积极支持优势传统产业创立自主品牌,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二是引导优势传统产业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要切实把设计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强文化创意与制造业的对接融合,从产业规划、产品设计、商品营销等环节,最大限度地增加文化元素,提高优势传统产业的产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三是树立“大数据、互联网”思维,增强优势传统产业市场环节的话语权。优势传统产业可以通过逐步引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电商渠道”等新思维、新模式,提升企业研发、生产控制、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优化生产流程,创新商业模式,以此提高生产精度和销售广度及市场应变能力,实现供应链的全球一体化,将产业链与价值链整合为全球价值网络。
3.以制造服务业为方向,发展新业态,加快产业融合。
资料显示,全球范围内制造企业服务业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已经达到26%,其中服务业占比最高的前10%的企业,这一指标均超过50%。我国要把制造服务化作为优势传统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争取到2015年,全国大型骨干企业制造服务业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5%以上,建成一批以制造服务业务为主的专门服务企业。要围绕整体解决方案、供应链管理、融资租赁、再制造等,研究出台推进计划,重点在国内500强企业开展试点。
鼓励引导企业加快剥离研发设计、增值服务等业务,成立专门实体公司、专业化运作。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的制造服务类企业,带动我国制造服务业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勇、陈雨露,货币与财政政策后续效应评估:40次银行危机样本[J]改革2012(5).
[2]刘世锦,争取较快转入经济增长新常态[J]中国改革2014(1).
[3]S益平,市场化:最大的如果[J]中国改革2014(1).
[4]陈永杰,我国多重所有制经济的份额与比重[J]经济研究参考2012(55).
[5]刘伟、苏剑,供给管理与我国现阶段宏观调控[J]经济研究2007(2).
[6]刘伟、苏剑,供给管理与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进程[J]北京大学学报2007(5).
[7]刘伟、苏剑,“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J]经济科学2014(4).
[8]苏剑,金融危机下中美经济形势的差异与货币政策的选择[J]经济学动态2009(9).
篇5
【关键词】 胺碘酮;贝那普利;心房颤动;窦性心律;心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amiodarone combined with benazepril on the maintenance of sinus rhythm and on the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after conversion of non 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Methods 68 cases after con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2 groups: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4 cases in each; maintenance therapy with amiodarone was performed on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hile benazepril was added to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follow-up lasted for 1 year; the heart failure index of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detec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reoc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was statistically studied; the reoccurrence and the differences of heart failure index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difference of the reoccurrence in the 2 groups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heart failure index of the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f obvious difference.Conclusions The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amiodarone and benazepril both is of better effect than that with amiodarone only on the maintenance of sinus rhythm and heart function improvement in patients after conversion of atrial fibrillation.
KEYWORDS amiodarone benazepril atrial fibrillation sinus rhythm Heart function
房颤于心脏疾病中的发病率较高。引起房颤的病因和基础疾病很多,常见的有风湿性心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及高血压心脏病。近年来房颤于复律后常给予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但复发率仍高。房颤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心肌重构和电重构,不同程度导致心功能下降。降低房颤患者复律后房颤的复发率,改善心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研究两种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对复律后房颤复发率的影响差异,以及各治疗方案治疗前后,两种方案治疗后患者心衰指标的差异,从而明确合理有效的维持窦律和改善心功的治疗方法,切实可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年龄54.5±8.3岁,其中男38例,女30例。排除瓣膜性房颤患者。所有纳入对象均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确诊为房颤。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
1.2 方法
1.2.1 药物干预 对照组34例给予胺碘酮0.2g qd口服维持治疗,心率≤60次/min的患者,胺碘酮减量为每周服药3次;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贝拉普利10mg qd.观察时间为一年。
1.2.2 房颤复发率的统计及心衰指标的测定 房颤患者自转律维持治疗后开始随访,随访时间为1周,2周,1、3、6、12个月。维持治疗前和治疗后测量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心室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和血浆B型钠尿肽浓度(BNP)。治疗12月后,统计所有随访中的房颤复发病例,计算复发率。LVSD、FS、EF使用美国GE vivid T Dimension超声诊断仪测定,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采用北京普尔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脑钠肽放免试剂盒进行检测,检测仪器采用上海核所日环光电仪器有限公司SN-695B型智能放免γ测量仪。检测过程完全按照试剂及仪器说明书进行操作。
1.2.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用配对资料t检验,P
2 结 果
2.1 两组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一年后房颤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t检验,P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衰指标比较 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各指标差异经t检验,P>0.05,表明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前后各心衰指标无明显差别,t检验,P>0.05,表明单用胺碘酮对改善心功能疗效不佳;治疗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有明显差异,t检验,P
3 讨 论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人群的房颤发病率约0.5%,60~69岁和8O~89岁人群的房颤发病率可分别为2%和9%[1],其病死率1%~3%[2]。房颤机制复杂,与心房解剖结构障碍、房内局灶性异位兴奋、房内多个子波折返、各向异性传导及心房的大小有关。多项研究表明随着房颤病程的进展,RAS易于激活,心脏也会出现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心脏的神经重构,特别是心房的交感神经重构 [3]。这些改变最终导致心衰并反过来加速房颤的发展进程。
临床中,如果房颤复律后没有进行药物预防性维持治疗,那么在一年后只有很少一部分保持窦性心律,所以预防阵发性房颤的复发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措施。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可表现出I~Ⅳ类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能够轻度阻断通道,在通道失活状态下发生作用,能延长心房肌的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同时减慢房内传导,可以使阵发性房颤不均一不应期能均匀地延长,使心房肌对不均一的窦性激动反应性降低,使传导的不均一性得到改善,同时还可以抑制房颤的电生理重构[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关键酶之一,它能使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I转换成具有血管收缩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新近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均表明RAS在房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影响心房的结构和电重构而影响房颤的发生与维持。
贝拉普利系ACEI制剂。ACEI能改善心房肌电及结构重塑,降低房压,改善心脏舒张功能,提高心脏顺应性,具有使房颤发生率下降的作用,长期应用具有除改善心室重构以外的改善心房重构的作用[5],从而降低房颤发生率,改善心功能。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比单用胺碘酮有较好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其原因可能是两者联用能进一步抑制心房的重构,延缓心房的扩大。
本研究探讨了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对已复律的房颤患者房颤复发率和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优于单用胺碘酮。房颤发生后,心功能的减退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影响极大,进一步的研究是要找到更多更有效的维持房颤复律后的窦律以及改善心功能的措施,从而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丁训杰,廖履坦,等.实用内科学[M].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84.
[2] 杨宝峰.药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16-218.
[3] Chevalier P,Tabib A,Meyreanet D,et al.Quantitative study of nerves ofthe human left ala-lum[J].Heart Rhythm,2005,2:518-522.
篇6
关键词:卫星通信 本科教学 教学改革 Matlab软件仿真平台
中图分类号:TN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a)-0141-02
Research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Course
Hong Tao
(College of Telecommunications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210003,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and requirement of technical personnel for our country,the problem of cultivating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talents has been a challenge for chinese universities.In this paper,we focus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experimental hardware and software platform,and course examination method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 of practical teching.It is proved that teching reform had a better performance of this paper.
Key Words:Satellite communication;Undergraduate Teaching;Teching reform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信息交换的无线通信技术,综合了通信技术、计算机计算和航空航天技术的交叉学科[1-2]。近年来卫星通信技术不断革新,例如中低轨道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都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相比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培养我国的卫星通信专业技术人才是当今我国高校教育中面临的一项挑战[3-4]。
在南京邮电大学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卫星通信》课程是作为大四学生专业限选课程。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在《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的基础上,系统级的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习的通信基础知识、掌握通信基础理论在实际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卫星通信的组网技术。课程总共分为5个部分的内容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32个学时和8个实验学时,考察方式为闭卷考试结合试验成绩。在其他高校卫星通信课程教师的教学经验[5-6]和笔者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如下几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1)本课程属于专业限选课程,讲授内容是建立在《通信原理》等基础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的,学生对于无线通信基础知识掌握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讲授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课堂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2)大四学生面临毕业的压力,注意力主要放在的考研、找工作等方面,学生对于卫星通信技术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普遍很低;(3)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枯燥,加上卫星通信系统知识点的分散和抽象,使得学生课上对于知识点理解效率低下,课后更没有时间回顾课程的内容;(4)考试前学生只是结合前几年的考试试卷采用死记硬背的备考方式,根本不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导致学生考完就不记得所学习的课程。上述的几个方面导致课程的通过率逐年下降,学生选修学习这门课程的人数逐渐减少。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已是《卫星通信》课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的几个问题,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以下三点的改革思路:(1)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基础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回顾对比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无线通信基础知识在卫星通信系统级平台上的应用。采用多媒体、拓展课程等手段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对于从事卫星通信事业的兴趣;(2)知识点讲授,卫星通信课程知识点较为分散,在讲授的过程中对比其他的通信网络知识点,在对比的过程中使得学生掌握卫星通信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引入Matlab软件仿真平台和硬件实验平台,使得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3)课程考查方法,将传统上课点名和期末考试的课程考查方法改为平时大作业、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查方式。
1 教学方式改革
作者认为学生对于卫星通信课程学习的效果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知识点讲授方法;二是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为了做好上述的两个方面作者从以下的三方面入手,提高卫星通信课程的教学效果。
1.1 课堂讲授方式
卫星通信课程在无线通信体系中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应该放在整个无线通信大的背景中来讲授。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异,作者在传统讲授方法的基础上补充了以下的三种讲授方式:(1)支撑知识点的回顾,学生在理解卫星通信中新的知识点的时候,都需要用到无线通信中基础的知识体系,讲授在讲授之前用适合的时间回顾下基础知识点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如在讲授编码和调制技术的时候帮助学生回顾下编码的基本概念、正交调制等基础的知识点,再引申出卫星通信中使用的LDPC码、QAM调制技术等知识点。这样使得基础知识点较为薄弱的学生不会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就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恶性循环;(2)联系对比教学,卫星通信网络是适用于卫星通信链路的网络体系,与传统的地面移动通信网络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入这些差异性讲授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卫星通信的知识点。在这种上下联系,左右对比的教学环境中使得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引申出卫星通信的知识点;(3)拓展性课程,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堂时间中教师讲授的有限知识点并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卫星通信系统的理解,需要激发学生对于卫星通信技术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利用课余的时间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更好的学习卫星通信的知识。作者在课程中适当的加入了一些拓展课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课程讲授中加入美国的探月工程和中国的嫦娥工程等视屏结合PPT的方式激发学生从事我国的卫星通信事业。
1.2 Matlab软件仿真平台和硬件实验平台
卫星通信课程是一门需要软硬件结合教学的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自主的软硬件动手能力。由于学校硬件实验平台受资金等方面的局限,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作者在平时的教学课程中基于Matlab仿真平台以大作业的形式布置一定的软件仿真实验,补充硬件实验平台的不足。布置这种探索性的大作业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更好的理解学习的知识点,如在卫星通信VSAT网络中对于欧兰B公式的理解,作者布置了相关的Matlab编程大作业,学生在课程考试中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就很好,说明布置的大作业对于学生知识点的理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在实验室的硬件实验中增加学生自主的动手实验内容,增加学生对于学科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对于这些系统安装调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习的同时激发他们课程实践的兴趣。
1.3 课程的考查方式
南京邮电大学卫星通信课程传统的考查方式是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的考查方式。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种考查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结束后学生大多结合往年的考试试卷,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考试,考完后就不记得所学的知识点。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平时Matlab大作业占总成绩的30%、硬件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和课程结束考试占总成绩的50%的考查方式。在软硬件实验中强调培养学生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实验室的查资料学习和动手等能力。考试试卷中降低概念性试题的比例,适当提高探索性问题的比重,如在星站距和俯仰角知识点的考查中,在试卷中直接给出基本的计算公式,不需要学生去死记硬背计算公式,而在俯仰角的修正过程中增加试题的灵活度,如果学生在平时的课程和Matlab大作业中深入理解计算公式的物理过程能很容易的解答试题,而平时Matlab大作业不认真完成靠考试前死记硬背公式的学生不了解公式的物理含义很容易在修正的过程中出错,这样能更好的考查学生对于卫星通信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作者通过两个学年的实验,这种综合体系的考查方式更能真实的反应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2 结语
作者通过与学生的交流,采用上述的三种教学改革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卫星通信课程的学习热情,选修这门课程的人数具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更为清晰,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该文对于卫星通信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了初步的研究,如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与广大高校中卫星通信课程教师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丽娜.卫星通信系统[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 夏克文.卫星通信[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 张更新,谢智东,谭哲.卫星通信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综述[J].数字通信世界,2009(6):24-30.
[4] 杜青,夏克文,乔延华.卫星通信发展动态[J].通信技术,2010(3):24-29.
篇7
【关键词】卫星通信技术;应用体会;发展趋势;主要特点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一些新的通信技术不断涌现,如WiMAX、LTE等,显示出了当前我国移动通信业技术水平及实力。卫星通信技术于20世纪发展并兴起,与新通信技术相比,虽然不是新发展起来的,依然具备系统容量大、通信距离远等技术优势,应用价值很大。为了进一步了解卫星通信技术,有必要分析卫星通信技术应用,加深对卫星通信技术应用的体会,为未来技术研究与发展提供有益见解。
1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是一种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的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卫星通信技术具备覆盖范围广、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好、组网方便迅速、便于实现全球无缝链接等优点,但是也有缺点,主要是传输时延大,通信传输及时性较低。从过去应用现状看,卫星通信技术主要应用于卫星移动、卫星遥感、卫星广播、卫星固定通讯及飞机等领域。随着智能手机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有了应用,形成了以卫星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卫星定位系统,实现定位、导航、测距、测速等功能,提高了智能手机操作水平。
2卫星通信技术应用体会
2.1主要困境
2.1.1传输时延大卫星通信技术的优势突出,但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传输时延大,特别是在宽带通信方面。在宽带上,卫星通信及时性不能与光纤通信技术相比;在移动特性上,卫星通信不能与地面蜂窝移动系统相比。由于以上缺陷存在,受宽带限制,卫星通信技术已经难以满足高速数据业务需求,光纤通信技术渐渐取代卫星通信技术,这是现阶段卫星通信技术应用面临的主要困境。如,基于卫星通信技术建立起来的ATM网络,由于有较大的时延性,要求通信互联时能快速有效的进行转换协议,减少传输时延带来的影响。2.1.2很难保证协议转换方式最佳在卫星通信中采用宽带IP技术,应用难度是较大的,主要在于对不同的协议,卫星通信技术很难保证提供的所有转换方式都最佳。目前,宽带系统传输技术基本以ATM技术为基础,但是ATM技术难以适应卫星通信要求,不能确保准光线质量。特别是ATM技术不同于卫星通信技术,所以想要基于ATM技术建立卫星ATM通信网络难度是较大的,需要对协议及转换进行修改。2.1.3传输安全上的问题卫星通信技术发展时间不长,虽然在覆盖面、传输量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是与光纤通信技术等相比,其不仅有传输时延大等缺陷,在技术水平上也有一定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卫星传输安全。为此,应当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卫星传输的安全性。
2.2改进对策
针对卫星通信技术应用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提出采用以下技术加以改进与调整,完善卫星通信技术。2.2.1数据压缩技术由于卫星通信技术有传输时延大缺点,为实现高速数据传输业务,可以采用数据压缩技术。数据压缩技术是一种数据处理激激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动态、静态压缩,无论采用哪一种压缩方式,都能提高通信系统传输效率。移动通信领域,数据压缩公认标准有两个:①CCⅡT的H.26;②ISO中的静态图像压缩编码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数据压缩标准。2.2.2信息同步技术信息同步主要分为两大类:①连续同步;②时间驱动同步。卫星通信技术应用中,想要实现信息同步,可以采用以上两种信息同步技术,具体方法有反馈法、时间截法等。然后,按照以上方法建立协议转换方式,发展多信息流会话协议等,与当前最常用的分布式协议相适应。2.2.3智能卫星天线技术移动通信采用卫星通信技术时,需要利用卫星通信技术传输大量的多媒体信息,但是受宽带限制,传输效率不高。出于通信传输考虑,要求传输效率最低为2500MHz,一般选择Ku、Q等波段。虽然这些波段可以满足传输效率要求,然而实际传输中存在一定的雨衰现象,影响卫星功率。为改进这一问题,需要研究智能卫星天线技术,扩大波束覆盖面,利用多波束快速跳变降低雨衰现象,保证卫星功率。2.2.4宽带卫星通信技术为使宽带在卫星通信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应当积极发展宽带IP卫星通信技术。技术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继续使用ATM协议;②完全摒弃掉ATM协议,发展新的协议。在继续使用ATM协议情况下,需对ATM协议进行改进。如,将信元和VC级业务量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可以控制各种拥塞问题的机制,加快协议转换。在完全摒弃掉ATM协议情况下,可以基于宽带IP建立新的协议,如IP保密安全协议等,建立新型的协议。2.2.5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空间激光通信技术是一种以激光光波为载波的光通信技术,它以大气作为传输介质,通信传输的高效性、及时性可以光纤通信技术相媲美,且宽带、功率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技术优势。此外,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的波段窄、波速小,很难被截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通信传输安全性。所以,如果将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中,可以确保卫星通信安全可靠。
3卫星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卫星通信系统功能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监管如此,与光纤通信技术等相比,技术先进性依然存在一定差异,还需持续加大技术研究投入。卫星通信技术研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不能退缩、胆怯,要勇于科研、敢于探索,促进卫星通信技术发展。从当前及未来卫星通信技术应用需求看,今后工作中可以加大以下几个方面研究:(1)建立独立的卫星通信系统,不需要通过地面电信网,直接利用自身的独立通信网服务于民,减少对地面电信设施的依赖,可提高卫星通信传输效率。(2)加大卫星通信技术与其他行业的融合研究,扩大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范围,充分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带动社会建设。(3)综合卫星业务。卫星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于卫星移动、卫星遥感、卫星广播等领域,这些业务系统是相互独立的,可以考虑建立综合卫星业务,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卫星通信网络。(4)移动卫星通信方面,将其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建立更高效、高速的的个人通信网,提高卫星通信技术在移动通信上的服务能力。
4结论
综上所述,卫星通信技术在社会生产很多领域有着应用,如卫星移动、卫星遥感、航空航海、救灾等,极大促进了社会建设与发展。面临卫星通信系统传输延时大等问题,可以采用数据压缩技术、信息同步技术、智能卫星天线技术等,解决当前卫星通信系统应用中的难题,从根本上提高卫星通信技术水平,扩大微信通信技术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肖跃,秦红祥.国内外卫星通信产业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卫星与网络,2010(7):20~25.
[2]黄睿.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体会及未来趋势展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0):81.
[3]付强.卫星通信产业技术应用现状分析及其发展趋势[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0):00286.
[4]徐明月.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11):00017.
篇8
1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卫星通信系统是一种把卫星作为信号中继站来接受和转发多个地面站之间微波信号的通信系统。一个完整的卫星通信系统是由卫星端、地面端和用户端这三个部分组成的。在地球上空作业的卫星端在微波通信的传递过程中起的是中转站的作用。包含了星载设备和卫星母体的卫星星体在空中接收地面站的电磁波,放大之后再发送到另一个地面站。设立在地表之上的多个地面站是连接卫星系统和地面公众网的固定接口和传送点,由地面卫星控制中心、跟踪站、遥测站和指令站等部门构成。人们连接网络的用户端通过地面站传送出入卫星系统的微波信号,形成庞杂而宽泛的通信链接。卫星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很广,在卫星信号覆盖区域内的任意地点都能够顺利进行通信,不会因为距离的变化而影响通讯信号的好坏。卫星通信的电磁波主要在大气层以外的区域传播,微波传递的性质较为稳定。所以卫星通信的工作频带宽,通信质量好。即使部分在大气层内部传播的电波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也仍然是一种信号稳定性和通讯可靠性很高的通信系统。但是,运行在高空轨道上的卫星在同时进行双向传输时,传递速率会延迟到秒级,电磁波的精确度也会有所下降,用于语音通话时会出现明显的中断现象。卫星在高空上的位置是按照预定轨迹运行的,因此,卫星始终处于一种运动状态,然而卫星通信系统中的线路连接都是无线链路,管理微波接收和微波传递的控制系统相当复杂,不易操纵和操作。
2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
2.1成本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现代的大众通信集中体现为宽带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在宽带领域中不及光纤宽带便利迅捷,在移动领域中也没有地面蜂窝移动系统的性价比优势。在移动的长途通信费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卫星长途通信的转发器费用却没有任何变化,大大提高了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行成本。这种成本高需求低的矛盾是卫星通信系统面临的最大尴尬。
2.2宽带IP的传输和实现问题
中国当前的宽带IP卫星系统基本上都采用的是ATM的传输技术。这种技术的性能支持卫星通信系统相关的指标要求,实现起来却很困难。在卫星ATM需要分层实现的说法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就是否改变现有卫星协议结构的问题展开着激烈的争论。含有ATM交换机的子网移动性管理因为过于复杂,至今也还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案。
2.3数据传递的速度和效率问题
信息时代最需要的就是传递信息的快捷方式。建立在频分复用和码分复用技术基础上的传统传递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卫星通信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虽然随后又研发出了分组交换技术,但长距离传输延时的问题还需要更加有效的技术和措施来降低传输延时对实时数据的影响。
3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3.1数据压缩技术
数据压缩不仅可以节约传输时间和存储空间,还能提高通信的便捷性和频带的利用率。数据压缩技术在处理数据的专业领域里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不管是静态的数据压缩还是动态的数据压缩都可以为卫星通信系统在时间、频带和能量上带来相对较高的传输效率。例如ISO对静态图像压缩编码的标准和CCOTT的H.26标准,以及MPEG62设计中的同步交互性和多媒体等技术都成为广泛应用于多媒体压缩的公认标准。
3.2多媒体准信息同步技术
卫星通信系统传输中所使用的多媒体准信息同步技术大致可以分为连续同步和时间驱动同步这两类。在卫星的多媒体通信中,可以选用缓冲法、反馈法或者时间戳法来实现多媒体准信息的精确同步。目前开发出来的同步技术有建立在近似同步时钟基础上的“多业务流同步协议”和以时间因果同步为特色,支持分布式协议的“多信息流会话协议”。
3.3智能卫星天线系统
要成功传输多媒体信息,对通信系统的带宽要求是2500MHz及以上。降雨等天气因素和地面吸收电磁波等客观的影响因素都会导致卫星ATM网络产生较为严重的突发错误。为了完成多波束覆盖的范围最大化,研究智能高性能天线的技术开发和具体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在平时采用多波束快速跳变系统,在需要完成跟踪和同频复用的低轨道系统中采用蜂窝式天线,在星上和同步轨道系统中采用相控阵列天线。
3.4卫星激光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对传输速率的要求很高,就目前来说,卫星通信系统的载波都是电磁性的微波。但微波天线能够接受和传递的微波数量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激光通信的辅助甚至替换。激光通信技术可以在减轻卫星密度重量和体积大小的同时增大卫星的通信量,提高卫星通信的保密性、可靠性和传输速率。而且卫星通信的激光传输之间是不会相互干扰和影响的,是卫星通信在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篇9
传统通信技术对基站有一定依赖性,通常需要利用基站所提供的信号才能实现通信,若基站出现问题或发生故障,便会直接影响到正常通信,并且传统基站信号覆盖范围有限,一些信号覆盖不到或其他特殊地区信号无法传递,便无法进行正常通信,传统通信技术已逐渐不能满足人类对通信业务的需求。VSAT卫星通信技术是基于卫星通信,发展起来的通信技术,不仅通信速度快,信号覆盖广,且通信过程中不易受到地理条件限制,突破了传统通信技术的局限性。本文将针对VSAT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通信技术;卫星通信;VSAT;发展与应用
VSAT卫星通信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通信技术,是现代通信技术研究和发展的主流方向。近些年来,随着VSAT卫星通信技术研究的深入,该技术已开始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如:地理信息采集与传输,远端通信、导航定位等。并且VSAT卫星通信技术具有较强导航、定位、测量功能,在导航领域中的应用能实现精准定位,实时导航,更有效消除了传统通信模式下,对基站信号的依赖性,具有非常强的应用优势,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研究VSAT卫星通信技术,对于促进通信技术改革,提高我国通信技术水平有重要意义。
1VSAT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
VSAT卫星通信技术的核心技术是:通信技术、CGNSS技术、卫星技术、定位技术、微波技术,属于微波通信的一种形式,是新时代背景下各类高新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该技术最早主要应用于军事活动领域,后随着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进步,该技术得到普及,开始广泛应用于社会活动领域。VSAT卫星通信技术源自传统卫星通信系统,是基于卫星通信技术,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率先研发一种新型卫星通信技术。VSAT卫星通信系统不仅设备小,天线小,结构紧凑,安装方便,且对使用环境没有特殊要求,价格便宜,具体智能化特点,组网灵活性强,不易受地面网络干扰和限制。VSAT卫星通信系统,能提供:数据传输业务、语言传输业务、传真传输业务、图像传输业务、信号传输业务,通信效率高,通信信号稳定性好。系统具体包括:系统部分与终端部分两大组成部分。系统部分由:射频设备、天线设备、放大器、变频设备、编译码器、基带设备等相关设备组成,具体应用中也会因通信业务类型的不同,应用到其他类型设备。具体根据通信业务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电视通信、数据通信、语言通信三大类,通常使用的是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具体应用:KA、Ku、C等频段。以语音业务为主的VSAT卫星通信系统,能为专用语音网信号与公用网信号交换与传输提供服务,且支持少量数据传输业务。而以数据业务为主的VSAT卫星通信系统,除能进行数据通信外,还能提供少量语言业务。综合类业务为主的VSAT卫星通信系统,既能提供图像业务,还能提供语言业务,应用范围最广泛。
2VSAT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
通过前文对VSAT卫星通信技术的分析可以知道,该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相比,具有很大优势,能有效提高通信水平,不仅继承了卫星通信优点,更有效弥补了传统通信缺点,且应用成本低,具有较强实用性和经济性。实践证明,一个VSAT卫星通信系统,可允许一千个小站和终端的接入,能进行双向通信。具体应用中,组网方式灵活,可分为:网状型、星型、混合型等三大类。可用于:气象、民航、地理、军事、石油、导航、工业等领域,以及边远地区通信。例如,VSAT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中的应用,能实现GPS全球定位,且通信延迟低,能对物体进行精准定位。并且由于VSAT卫星通信系统天线小,对使用环境没有特殊要求,所以不会因卫星天线偏离,造成通信与定位的终止,很好的解决了天线稳定性与不可移动问题,而且VSAT卫星通信系统智能化程度高,能自动对准卫星,获得信号极大值,所以定位信息更准确,速度更快。
如此强大的定位与导航功能,则可用于交通管理,铁路运营调度等各个方面。另一方面,近些年来VSAT卫星通信技术应用到宽带领域也成为重要研究方向,VSAT卫星通信技术下,能实现文件软件的传输、下载、互联、接收等等,通信速率能从几kbps到几百kbps,甚至是达到Mbps,且仍然在不断提高,这为宽带技术改革创新提供了条件。但具体应用中,必须要考虑到VSAT卫星通信技术条件下的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监管协议,所以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VSAT卫星通信技术还能应用到广播信号传输中,能实现多频传输,能有效提高广播信号覆盖面,解决传统广播信号传播中存在的覆盖面不足的问题,并且相关技术已十分成熟。此外,除了进行广播信号传播外,还能用于电视信号传播。我国电视受众群体庞大,电视机拥有量非常大,市场规模潜力非常大,但传统电视信号覆盖范围有效,且信号质量差,不能满足受众需求。而利用VSAT卫星通信技术进行电视信号传播,则能大大提高电视信号传播质量,扩大信号覆盖范围,解决偏远地区的看电视问题。很多学者认为,我国应积极发展自己的卫星电视直播技术,显然VSAT卫星通信技术融入电视传播领域将成为必然。此外,VSAT卫星通信技术还可在海洋通信中应用,海洋通信涉及语音业务、信号业务、数据业务,传统通信方式效率低,效果差,不能满足通信需求。而基于VSAT卫星通信技术的海洋通信系统,不仅能提供传统的语音、数据业务外,还能提供GPS和GSM业务,且能够进入网络,实现一种高性能的无缝通信,能实时接收到气象数据与应急告警,有效提高了海运安全性,解决了海洋通信问题,不久的将来VSAT卫星通信技术将成为主流通信技术。
3结束语
通过对VSAT卫星通信技术的分析,不难看出,该技术具有非常强大的应用优势,可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且该技术已逐渐成熟起来,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VSAT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定位,数据通信,语音通信领域都能发挥巨大的优势,弥补传统通信技术缺陷。
参考文献
[1]焦贵峰.VSAT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东北电力技术,2013,02:44-47.
[2]林端元,林红,俞国伟.VSAT卫星数据通信技术在尼洋河防汛预警报系统中应用[J].水利科技,2013,02:4-6.
篇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技术也日益完善,其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火灾有着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这就对消防通信的通信速度、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卫星通信有着覆盖范围广、通信容量大等特点,其在消防通信中的应用能够是消防系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以上,本文从卫星通信概述入手,探讨了卫星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提升消防通信的有效性,促进消防系统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卫星通信;消防通信;应用
前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上各种大型活动不断增加,这就给消防安全带来了严峻的威胁,消防通信体系的完善对于提升整个消防系统的有效性,确保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卫星通信技术的覆盖能力强、传输数据容量大、传输性能好,其在消防通信上的应用已经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卫星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上的具体应用。
一、卫星通信技术概述
从本质上来讲,卫星通信技术就是将人造卫星作为一个数据和信号的中转站,以此来实现地球上各站的通信功能。卫星处于高空上,其视野开阔,覆盖范围较大,在其覆盖的地球区域内,任何通信站都能够通过卫星的中转作用来实现与其他通信站的通信,这就扩大了通信范围,提升了通信效率。相较于其他通信方式而言,卫星通信技术有着如下优势和特点:①通信范围大、距离远:用于通信的卫星在高空中,居高临下,能够覆盖的范围较大,这也就决定了其通信范围较大,同时无论距离多远,信号和数据都能够快速传达;②容量大、适用性广:卫星通信技术主要通过微波进行信息和信号的传递,因此其频带较宽,容量较大,适用范围较广[1];③多地址通信:卫星以广播的形式实现通信,也就是说一颗卫星可以作为多个地球通信站的中转站,从而实现了多地址通信;④可靠性高:卫星通信技术受到的约束较少,因此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可靠性较高;⑤适应性强:卫星通信技术不会受到时间、环境的限制,无论是高山、盆地、海洋都可以实现卫星通信,由此可见,卫星通信技术的适应性较强。
二、卫星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中的具体应用
从消防的角度来看,消防通信系统主要由指挥中心和消防现场设备组成,只有二者直接实现良好的通信,才能够及时发现消防事故,卫星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中的应用指的是通过卫星来建立中心站也就是指挥中心与消防现场的通信连接。本文从通信组成、具体应用及应用不足之处三个方面研究了卫星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中的具体应用。
2.1通信组成
卫星消防通信的组成主要有三个部分:①主站:主站主要是以卫星为中转站,实现对车载站的控制,实现地面网络与卫星网络的互相连接;②通信车:本文以微卫星终端站为例,则通信车部分主要有微卫星终端站车载、无线局域网设备、车辆等,通过微卫星终端站实现远程通信,从而采集消防现场的相关信息,实现消防现场的视频监控、指挥控制等;③便携站:便携站的主要设备有设备箱、辅助设备箱、便携式发电机、天线箱等几个部分组成,便携站便于携带,应用灵活,可以作为消防卫星通信的地面站也可以作为消防现场的移动站。
2.2具体应用
2.2.1业务实现
消防通信中,语音业务、视频业务以及数据业务是最基础的三种业务方式,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这三种业务的实现方式如下:①语音业务:语音业务主要指的是消防现场人员与系统和公网之间的语音通话业务以及消防现场内人员之间的语音通信业务,对于消防现场内消防人员之间的语音业务可以由车载集群设备来实现,而对于现场内人员与系统和公网之间的语音业务则可以通过海事卫星电话来实现,这种海事卫星电话利用卫星通信技术,不受到环境的限制;②视频业务:在消防抢险过程中,视频业务能够让消防指战员及时的观测到消防现场的火灾状况及火势情况,以此来为消防指挥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卫星通信技术能够将卫星通道接入到主站,从而实现消防现场视频的及时回传,实现视频业务[2];③数据处理业务:通过建立卫星频道,可以实现消防通信中的数据处理业务,将卫星设备与指挥中心网络连接即可。
2.2.2消防救援处理
消防通信指挥车相当于消防卫星通信的地面站,而这种指挥车有着操作方便、应用灵活的特点,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消防通信指挥车能够在消防现场建立移动指挥站,移动指挥站与在消防卫星系统中,与卫星信道相互连接,通过卫星信道可以实现与消防中心的通信,从而实现对消防现场的救援处理。具体来说,在消防卫星通信系统中,指挥车的车载台能够与消防调度中心实现通信,通过GPS技术,能够将指挥车的具置向指挥中心发送,在车顶的摄像设备能够对消防现场进行摄像,并将现场的情况以视频图像的形式实时的传送给调度中心,从而指导调度中心来合理的布置消防人员和消防设备。此外,深入现场的消防人员可以携带摄像机进入火灾现场,从而实现现场火情的实时传达,实现了移动式的消防作战,这对于制定合理的消防措施有着重要的作用。
2.2.3对消防现场的监控
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覆盖网络,实现对整个消防现场的监控,以工厂的消防卫星通信为例,这个巨大的卫星监控网能够对仓库、生产车间、中央控制室等各个区域进行消防监控,任何一个区域发生火灾危险都会发现,并向消防中心及时发出报警信息,实现了对整个消防现场的有效监控,确保了火灾的及时发现,从而为火灾救援提供宝贵时间,实现了现场消防的远程监控和远程指挥。
2.2.4消防报警与处警一体化
卫星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中的应用实现消防现场各项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显示等功能,例如消防现场的基础地理数据、空间基础数据以及关键区域的空间数据等等,这也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就可以及时发现火情,发出警报,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作出火灾相关情况的判断,例如火灾发生的地点、火势情况、现场环境分析等。在得到了火灾现场情况的相关信息之后,消防指挥中心能够根据具体的信息来合理分配消防资源,例如消防力量的预估、消防队伍的派遣等,同时这种对消防现场的实时监控还能够确保消防方案的及时调整,例如火势突然增大,则通过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获取火灾增大的信息,从而增加救援力量,增多消防人员。也就是说,应用卫星通信技术后,消防通信更加快捷、准确,获取的消防现场信息更加全面,真正实现了消防报警与处警的一体化。
2.3应用不足之处
首先,我国消防通信的整体联动性不足,在应用卫星通信技术的过程中,大多是局域性的设置,并没有形成整个社会的整体消防联动,这对于消防卫星通信的整体性、联动性发展还有待加强[3];第二,各个部门消防指挥中心的建立有着重复性的特点,这就制约了卫星通信技术应用的融合性,使得整个消防通信的协调性和运作差较差;第三,卫星通信技术应用的规划性不强,卫星通信技术虽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在具体的应用中,其规划性不强,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这就制约了卫星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中的应用。结论:综上所述,消防系统中的各关联关系较为复杂,这就对消防通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卫星通信技术的原理及优势特点,从通信组成、具体应用以及应用的不足之处三个方面研究了卫星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加强卫星通信技术在消防通信中的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万彬.微型卫星通信站在消防通信中应用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6:74-75.
[2]胡彦深.浅谈VSAT卫星通信系统在消防领域中的应用[J].铜陵学院学报,2005,03:66-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