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行政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22 17:5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厂行政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第一条为保证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正确、及时地处理行政赔偿案件,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行政赔偿案件,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赔偿案件应当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依法处理。
第四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行政赔偿案件的机构为县以上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法制机构。
第二章赔偿义务机关及赔偿范围
第五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其损害的,对于加重部分,复议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第六条两个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共同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共同行使行政职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第七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使受委托的行政权力时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委托的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
(一)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
(二)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
(三)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
(四)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五)违法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
第九条属下列情形之一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二)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行政赔偿案件的处理
第一节申请与受理
第十条申请行政赔偿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赔偿请求人必须是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违法具体行为直接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受侵害的公民死亡,其继续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可作为赔偿请求人;受侵害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作为赔偿请求人。
(二)有明确的赔偿义务人,且赔偿义务人之一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三)有具体的请求、事实根据和理由。
(四)具体行政行为已被依法确认为违法。
(五)在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内。
第十一条赔偿申请应当使用书面形式,并载明下列事项:
(一)受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具体的要求、事实根据和理由;
(三)申请的年、月、日。
赔偿请求人书写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委托他人代书,可以口头申请,由被申请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记入笔录。
第十二条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赔偿申请书之日起十日内,对赔偿申请进行审查,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对符合赔偿范围及有关申请规定的,裁定予以受理,并书面通知赔偿请求人。
(二)对不符合赔偿范围及有关申请规定的,裁定不予受理,并书面通知赔偿请求人。
(三)对申请有关要件尚不齐全的,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赔偿请求人十日内补正;逾期未能补正,视为未申请。
第十三条赔偿请求人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有效申请期限内,就未经依法确认为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单独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赔偿的,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告知其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四条赔偿请求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赔偿申请的,依照《行政复议条例》及有关规定,审查其申请,并做出是否受理的裁定。
第十五条赔偿请求人向共同赔偿义务机关中的任何一个提出赔偿申请的,该机关应当及时受理,不得无故推诿。
第二节审理
第十六条法制机构受理赔偿案件后,应当指定专人负责审理。
第十七条赔偿案件审理的内容包括:
(一)赔偿义务机关已被依法确认为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了损害及损害的程度;
(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已受到的损害与赔偿义务机关被依法确认为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有直接因果关系;
(三)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赔偿的具体方式及标准。
第十八条法制机构审理赔偿案件,应当全面审查、核实相关的证据材料。
对于赔偿请求人申请中证据不足的请示部分,可责令其补充有关证据材料。赔偿请求人对赔偿请求未能或拒绝提供证据的,不予认定。
第十九条法制机构可以根据认定的事实,提出处理意见,报局长或提交局长办公会议决定。
第二十条局长或局长办公会对法制机构提出的处理意见进行审查,可作出予以赔偿或不予赔偿的决定:
(一)对已被依法确认为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未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财产损失和公民人身损害的,或已被确认为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已受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害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的,决定不予赔偿。
(二)对已被确认为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直接造成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财产损失和人身损害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下列处理:
(1)属于本办法第八条(二)项的,决定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造成财产损坏的,能够恢复原状的决定恢复原状;不能恢复原状的或应当返还的财产灭失的,按照实际损害确定赔偿金额。
(2)属于本办法第八条(一)、(三)项实施罚款,追缴、没收财产或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应当返还财产,对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和责令停产停业的,根据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确定赔偿金额。
(3)财产已经拍卖或变价收购的,给付拍卖变价收购价款。
(4)对财产造成其他损害的,按照直接损失确定赔偿金额。
(5)属于本办法第八条(五)项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赔偿标准,确定赔偿金额及赔偿方式。
第二十一条赔偿处理决定书应当根据赔偿决定制作,包括赔偿请求及其理由、赔偿义务机关认定的事实、赔偿处理决定的内容及赔偿请求人的诉权等事项。
第二十二条赔偿请求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赔偿申请的,复议机关应当先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违法予以认定。
经复议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合法、适当,予以维持的,应当在复议决定书中一并作出不予赔偿的决定。
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变更或撤销的,应当将复议决定书连同赔偿申请书一并转交赔偿义务机关,并告知赔偿请求人。
赔偿审理期限自赔偿义务机关收到复议决定书和赔偿申请书之日起计算。
第二十三条对应予赔偿的案件,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给予赔偿。
第三节执行
第二十四条赔偿处理决定及有关文书,应当按《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试行)》中关于送达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赔偿义务机关执行赔偿处理决定,应当由赔偿义务机关的财务部门在法定期限内按有关规定办理支付手续;返还财产或恢复原状的,由原办案机构负责办理。
第二十六条执行赔偿案件应当制作笔录,由执行人和赔偿请求人签字、盖章。
执行文书、票据等材料复印件,应当存入案卷。
第四章行政追偿
第二十七条有关个人或组织由于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一)、越权执法造成经济损失的;
(二)未经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批准,采取扣押、查封、暂停支付等强制措施,给相对人造成经济损失的;
(三)复议机关决定原办案机关停止强制措施,执行机关拒不执行,由此引起经济损失的;
(四)扣押、查封的物品遗失的;
(五)超期暂停支付相对人的银行存款而不补办手续,以及冻结金额超过违法金额造成损失的;
(六)扣押、查封的财物经查志违法行为无关,没有解除扣押、查封措施而造成损失的;
(七)违反办案程序给相对人造成损失的。
第二十八条追偿责任人员经济责任,由局长或局长办公会议决定。
第二十九条对责任人员确定赔偿数额时,依据责任大小,追偿金额为其月工资的1?10倍。
第三十条有关责任人员对其是否应当承担经济责任有申辩权。
篇2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90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保守性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保守性手术联合长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结论:保守性手术联合长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醋酸甲羟孕酮疗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075-01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科中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疾病,指的是因为某种原因,造成子宫内膜生长在身体的其他部位,而并非覆盖在子宫体腔面,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2]。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但是单一的治疗方法复发率较高,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3]。现在对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3年03月收治的90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别使用保守性手术治疗和保守性手术联合长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0年01月到2013年03月收治90例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4],符合以下纳入标准: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为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痛等;患者的年龄在40岁以下;术前没有使用其他激素类的药物治疗;近期内无生育需求的患者;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45例,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保守性手术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2.8±5.4)岁,平均体重为(55.8±7.9)kg;观察组患者使用保守性手术联合长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5±5.8)岁,平均体重为(57.3±7.5)kg。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探讨保守性手术联合长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
1.2方法。
1.2.1观察组患者在保守性手术治疗术后月经来潮的5天内给予长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使用醋酸甲羟孕酮(生产企业:上海信谊康捷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1768)进行深部肌内注射治疗,每次使用150mg,28~30天进行治疗1次,一共治疗6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性保守性手术治疗。
1.2.2观察指标。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FSH、LH以及雌二醇水平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SAS)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盆腔痛、痛以及痛经症状评分进行对比观察,并做好记录。
1.2.3疗效判定。对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主要分为治愈、显效和无效。治愈指患者经过治疗原有的疼痛症状消失,盆腔触痛结节均消失;显效指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原有的疼痛症状有所减轻,盆腔结节缩小,触痛减轻;无效指患者经过临床症状以及盆腔触痛结节等都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
1.2.4统计学方法。选用软件SPSS18.0对观察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检验计量数据,使用X2对计数数据进行检验,P
2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上是一种容易复发且对雌激素依赖性较强的疾病,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保守性手术治疗只能够对肉眼能够看到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进行清除,往往不能够辨认微小病灶、侵袭组织较深病变以及非典型病损等,复发率较高,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5]。醋酸甲羟孕酮作为高效孕激素,长期避孕效果显著,应用于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主要是能够对下丘脑起到作用,对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起到抑制作用,造成低雌激素状态[6]。醋酸甲羟孕酮还能够和细胞内的孕酮、雄激素受体进行结合,对异位病灶能够直接起到抗雌激素作用。醋酸甲羟孕酮注射治疗后能够降低血清E2水平,但是仍然能够使之维持在卵巢早期的水平,患者不会出现阴道干燥、烦躁、潮热等更年期症状,不会产生雄激素样副作用,也不会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造成影响。
保守性手术联合长效醋酸甲羟孕酮应用于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疗效确切,能够对残存病灶进行抑制和消除,有效缓解了临床症状,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安全、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7,8]。上述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郑秀英,郑乐荣,蔡珠华,夏秋霞,曹华妹.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联合长效醋酸甲羟孕酮治疗的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3,10(3):307-309
[2]吴智梅.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3,11(3):375-377
[3]黄霞.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52-53
[4]方向东.醋酸甲羟孕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后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0,16(10):1407-1408
[5]刘德娥,朱玉芹.保守性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5):693-694
[6]唐桂娥.药物联合腹腔镜治疗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9):510-511
篇3
简历表格如同是求职者的广告和说明书,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个人求职简历表格模板的内容,欢迎阅读!
个人求职简历表格模板(一) 基本简历姓
名:黄先生国籍:中国无照片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江西身材:171 cm?60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7 岁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应聘职位:建筑施工管理:测量主管、测绘技术类:测量工程师、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测量主管工程师工作年限:5职称:中级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月薪要求:5000--8000希望工作地区:广东省个人工作经历:公司名称:广州一高建筑公司起止年月:2009-05 ~ 2009-10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担任职务:测量工程师工作描述:负责湛徐高速公路(19.85km)A5合同段前期一级导线、四等水准高程控制点的加密,测量成果的编制,主线、互通匝道路基、桥涵测量放样,纵横断面测绘成图,土方量的计算。离职原因:公司名称:湖南德诚建设有限公司起止年月:2008-02 ~ 2009-01公司性质:民营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安装,装潢担任职务:测量主管工程师工作描述:负责公司一期长城世家13万平方住宅小区高层房建工程项目的控制测量,施工放样,数据复核,测量资料成果的编制。离职原因:工程结束公司名称:广东省水电三局起止年月:2007-02 ~ 2007-10公司性质:所属行业:担任职务:测量工程师工作描述:负责施工结构二队大型韩江水电站现场施工测量放样(工程总投资10亿)。离职原因:一期工程结束公司名称:江西省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起止年月:2005-03 ~ 2006-10公司性质:国有企业所属行业:担任职务:测量技术员工作描述:从事水利土坝防洪除险加固、13KM市政公路平面一级导线、四等水准高程控制网的布设、现场施工测量放样,纵横断面测绘成图,土方量计算。离职原因:公司改制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江西南昌大学最高学历:本科毕业日期:2004-07-01所学专业一:工程测量/建筑施工管理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 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2000-092004-07南昌大学工程测量/建筑施工管理中级0919001003400***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一般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熟练使用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公路纵横断面测绘成图,土方量计算、能独立完成高层民用建筑,大型水利、市政、路桥工程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及测绘、现场施工测量放样、测量数据计算、复核,测量方案编制,能独立组织开展大型土建工程项目的测量技术管理工作。 详细个人自传热情开朗,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服从安排。 个人联系方式通讯地址:联系电话:13788888888家庭电话:手
机:QQ号码:电子邮件:个人主页: 个人求职简历表格模板(二)个人基本简历
姓名:-国籍:中国个人照片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广州身材:162 cm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6 岁培训认证: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行政/人事类:行政人事主管 经营/管理类 总经理助理 工业/工厂类工作年限:5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一个星期月薪要求:XX--3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个人工作经历:公司名称:广州沪天贸易有限公司起止年月:XX-02 ~ XX-06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其他担任职务:行政人事主管工作描述:离职原因:公司名称:广州中远国铁物流有限公司起止年月:XX-06 ~ XX-02公司性质:国有企业所属行业:交通运输担任职务:文秘/人事专员工作描述:1、负责组织各项会议召开,撰写会议纪要、经济分析报告、申请报告等;
2、负责与董事会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上报公司经营状况和业务申请;
3、人事方面工作:员工社保公积金的办理、绩效工资的考评、工资的统
计、人事的招聘、档案的管理等。离职原因:公司名称:广州嘉辉医药有限公司起止年月:XX-05 ~ XX-06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化学化工,生物制品担任职务:行政人事部经理工作描述:1、行政制度、流程、工作计划的制定及执行;
2、行政费用的管理;
3、监督公司日常重要政令的传达,落实并规范公司文件的拟、收、发、存等工作流程,确保公司重要信息的有效传递;
4、负责监督、检查公司复印机、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网络设备、运输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情况;
5、负责监督及审批公司各类重要资质证件、执照、非技术资料、计算机磁盘、光盘等的使用与保管及公司印章的刻制、保管、使用及注销;确保各重要证照、资料满足使用需要及获得妥善保管;
6、负责公司人事管理:人员招聘、人事档案管理、培训档案管理、员工考勤、员工入(离)职手续办理等。
7、负责选拔及培训经理级以下新员工,合理分配下属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并督促其执行。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最高学历:大专毕业-XX-07-01所学专业一:工商企业管理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 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1998-09XX-07广州轻工专业学校电子技术及其应用中专毕业证1999-09XX-07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工商企业管理大专毕业证XX-12XX-06中海驾驭培训学校驾驭培训考取C1驾驭证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一般国语水平:精通粤语水平:精通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人性格开朗乐观;对工作任劳任怨;具有较强执行能力及协调能力;希望通过自已在岗位工作的努力对公司有帮助以及让自已更快的成长;喜欢有条理、有计划以及较充实的工作;重视团队合作。 详细个人自传保险行业、中介谢绝来电,谢谢! 个人求职简历表格模板(三)基本信息个人相片姓
名:性
别:男照片民
族:汉族出生年月:1977.6.15证件号码:430622197706******婚姻状况:未婚身
高:171cm体
重:75kg户
籍:湖南岳阳现所在地:广东东莞毕业学校: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
历:专科专业名称:企业管理毕业年份:2000年工作年限:五年以上职
称:高级职称求职意向职位性质:全 职职位类别:人力资源-人事经理
人力资源-人事主管
行政/后勤-行政经理/主管/办公室主任职位名称:行政经理/主管 ; 人事经理/主管 ; 办公室/后勤主任工作地区:湖南其他 ; 湖南长沙 ; 湖南株洲待遇要求:5000元/月 可面议 ; 需要提供住房到职时间:一个月内技能专长语言能力:英语 良好 ; 普通话 标准教育培训教育经历:时间所在学校学历1997年9月 - 2000年7月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培训经历:时间培训机构证书2005年10月 - 2005年11月广东省东莞市石排分局注册安全主任资格证书2005年12月 - 2006年1月广东省东莞市石排分局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证书2007年4月 - 2007年5月康达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ISO9001:2000注册内审员证书2007年8月 - 2007年11月长运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准驾车型C1工作经历所在公司:东莞基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时间范围:2000年10月 - 2001年12月公司性质:外资企业所属行业:电气担任职位:人力资源-人事助理工作描述:人員招聘計畫的製作、考勤、獎懲,公司的文體活動,教育訓練,電腦網路的維護及系統、軟體的安裝工作及工傷調查確認、監督治療、看護和日常事務等。离职原因:所在公司:理文造紙有限公司时间范围:2002年3月 - 2004年8月公司性质:外资企业所属行业:印刷、包装、造纸担任职位:后勤主管工作描述:主要負責工廠安全消防,食宿安排和車輛調度管理,清潔衛生,工廠內部各部門的協調及對外政府機關的溝通和廠內外應急事務的處理,建立和維護長期安全工作的戰略設想。离职原因:所在公司:嘉乐制衣厂时间范围:2004年10月 - 2009年10月公司性质:外资企业所属行业:纺织品业(服饰、鞋类、家纺用品、皮具)担任职位:行政/后勤-行政经理/主管/办公室主任工作描述:工作直接對總經理負責,主要負責新企業的組建、註冊,建立完善各項行政管理規章制度,產品說明書的設計製作及展覽會的推行,負責公司招聘發佈,各類人才選拔、培訓及後備工作,規範人員分工及建立公司薪酬及績效考核,協助總經理搞好各部門的綜合協調,加強對內部行政管理和日常後勤事務各項工作的督促、檢查,負責對會議決定的事項進行查辦和落實,做好公司對外公關以及各種接待工作的各項事務。离职原因:其他信息自我评价:a)新企業的組建、註冊,建立完善各項行政管理規章制度;
b)產品說明書的設計製作及展覽會的推行;
c)保安門禁管理:為公司財產安全與員工人身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d)廚房餐廳管理:為公司員工提供滿意之膳食服務;
e)環境衛生管理:為員工創造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提升公司形象;
f)宿舍管理:為員工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休息場所;
g)消防安全管理:預防為主,防消結合;消除火災隱患,確保公司安全;
h)車輛管理:合情合理調度車輛,利用有限資源,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
i)主導公司企業文化:促進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
j)固定資產管理:設制財產清冊,定期盤點,使公司財產帳物一致,帳帳相符;
k)社保、工傷事故處理等其他事宜。发展方向:本人離開學校走入打工行列,把自有技能資本發揮到實踐工作中去,因而在打工幾年中,在幾家外資企業從事人事行政管理工作,具有現代人事行政管理理論和實際操作經驗。能勝任大中企業全面人事行政事務管理的策劃能力,組織能力,執行能力。對行政制度和廠規廠紀的制訂執行、安全防患、廠內外應急事務都有豐富的經驗,為人正直、自製力強、綜合素質較好,能吃苦耐勞,實實在在地處理每一件事情。
基于上述的經歷,不知是否符合貴公司的要求,若蒙所聘,我將一如既往,不断完善自我,必将为公司做没有终点的追求,实现我的人生价值,为公司的繁荣与发展尽心尽力。其他要求:联系方式电话:0731-85640997
手机:15873141718
邮件:看过“个人求职简历表格模板”的人还看了:1.个人简历简单模板表格
2.个人简历表格免费模板
3.个人简历的模板表格
4.标准个人简历模板表格
5.标准个人简历表格模板
6.标准个人简历模板空白表格
7.个人简历表格完整样本
8.个人简历模板表格
9.个人简历表格模板参考
篇4
[关键词]蓝色壁垒 SA8000 劳动密集型产业 社会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令世人震惊的骄人成就,1978年我国对外贸易总值仅为206亿美元,而到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总值为22072.7亿美元,改革开放32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增加了107倍,但是,在这骄人成就背后,我国对外贸易也遭遇了太多贸易摩擦,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其中蓝色壁垒给我国外贸出口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威胁。这无疑对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出口企业有很大的影响,蓝色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严峻挑战。
一、蓝色壁垒概述
蓝色壁垒是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理由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又称蓝色贸易措施。目前蓝色贸易壁垒主要有六种表现形式:对违反国际公认劳工标准的国家的产品征收附加税;限制或禁止严重违反劳工标准的产品进口;以劳工标准为由实施贸易制裁;跨国公司的工厂审核,社会责任工厂认证;社会责任产品标志计划。
1.蓝色壁垒产生的背景及发展
WTO成立后的第一次部长级会议上,美国和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张将劳工标准以社会条款的形式写入WTO新加坡部长级宣言当中,但没有实质性的条款出现,目前,蓝色贸易措施是否纳入WTO多边框架,能否成为正式的法律文本尚无定论。
从发展趋势看,发达国家运用蓝色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一些发达国家将劳工标准引入关税措施。
2.蓝色壁垒涉及的内容
总体来说,蓝色壁垒涉及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伦理道德方面的标准,如童工、工会权利等,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争论大多与人权问题有关。二是与国际贸易利益相关的劳动条件标准,如工人的工资水平、工作时间、工作安全条件、劳动环境等,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的争论大多与多边贸易组织的贸易自由化谈判有关。
3.蓝色壁垒的特征
蓝色壁垒措施作为一种贸易壁垒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隐蔽性、灵活性和双面性。
(1)蓝色壁垒的针对性
从当前国际贸易的情况来看,图1反映了全球通过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组织的行业分布,从中可以看出,该认证主要集中在服装、纺织、清洁服务、建筑、商业服务、食品等行业,显然,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针对的是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图1 全球获SA8000标准认证组织的行业分布(前10名)
(2)蓝色壁垒的隐蔽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关税已经大幅度下降.。蓝色壁垒的隐蔽性使多边贸易组织难以对其加以限制,因此其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发展的抑制作用与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碳壁垒等一样必须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3)蓝色壁垒的灵活性
与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相比,蓝色壁垒涉及的不仅仅是某种产品,它还涉及到产品生产的中间环节,保护面非常宽泛,出口企业在某个环节如有不符,就有可能被取消出口资格。更为残酷的是有些组织不仅要求公司本身和其供应商达到SA8000标准,还要求其下级供货商也要符合SA8000要求,可见蓝色壁垒极易扩展其影响的范围,在操作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4)蓝色壁垒的双面性
蓝色壁垒的双面性是指其同时具有出发点的合理性和实施标准的不公性。
其合理性表现在如果企业完全没有社会责任的概念,仅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唯一目标,势必引起了一系列社会矛盾。蓝色壁垒的不公性表现在其推行的过程中,忽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完全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
二、蓝色壁垒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的影响
蓝色壁垒所强调的劳工标准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当今人类社会对工商企业发展趋势的一种期待,它从较深层次上提供了一个社会组织所应当遵循的运作模式,目前SA 8000社会责任标准在西方已是大多数企业自愿遵循的道德标准了。也就是说,蓝色壁垒所具有的双面性特点使其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国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负面影响也有正面影响。
1.蓝色壁垒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
(1)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在当前的对外贸易中,蓝色壁垒已经同国际贸易问题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劳工标准认证已成为产品进入主要发达国家市场的通行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行业。如今,我国的企业在没有取得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的情况下想要成为跨国公司的供应商,跨国公司就要派人来按照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检查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做出涉及面广泛的评估报告并根据报告列出企业需要改进的项目。只有我国企业接受这种检查并按其要求达到标准,才有可能实现合作。
(2)增加我国出口企业成本
蓝色壁垒对出口企业成本的影响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于获得认证的管理费用,这可以称为“认证成本”。二是为了迎接认证必须完成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员工生活环境、应急设备、用工工资等方面等方面的必要支出,如果这些措施在认证之前是空白或承担较少的话,一次投入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这部分内容可以称为“整顿成本”。
(3)损害国家和企业形象
近年来,欧、美国家的调查结果表明,70%的消费者认为公司对社会责任的承诺,是他们购买产品或服务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受制裁的企业或国家不仅产品出口受影响,同时,还会被塑造成忽视劳工权益、缺乏社会责任的形象,其品牌和国际声望都会受到误导,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难以消除的负面形象,企业的品牌战略与可持续发展都将受到不良影响。
2.蓝色壁垒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正面影响
蓝色壁垒主要内容包括不使用童工;不强迫劳动;为员工提供健康与安全的工作环境;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以及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利等涉及劳工权益的九个方面。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蓝色壁垒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积极影响。它能促使我们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国内许多企业低廉的成本确实伴随着不合理的劳动待遇和简陋的劳动条件。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对广东省外资企业在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有25%的员工不能按时领取工资:近一半的人被迫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半数以上工人的收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正因为蓝色壁垒所具有的积极影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工作。
(1)有利于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出口企业通过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向公众展示了良好的社会责任表现和承诺,有利于获得政府的支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帮助政府减轻来自于社会公众的压力,反过来,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时会给予这些企业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会更容易得到投资者的青睐,出口企业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融洽的内部环境,会成为投资者除低价成本外看重的又一条件。通过劳工标准认证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商业信誉,缓解资本与公众的矛盾,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有利于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
中国传统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和人力资本低廉带来的生产成本优势, SA8000标准的实施将这种优势削减。我国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必须要拥有更高层次的竞争优势。例如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优势、长期积累投入获得的技术优势、持续创新升级换代获得的自我提升优势、依靠政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优势、领先独特的管理方法降低交易成本的能力优势、依靠挑剔的消费者和有力的竞争对手带来的压力优势、依靠网络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优势等。
三、应对蓝色壁垒的对策
蓝色贸易壁垒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我们应设法弱化其负面影响而扩展其正面影响。
1.积极参与国际多边谈判
作为WTO的成员,我们应在WTO的协商机制下,与其他成员共同探讨、明确蓝色贸易措施下各种劳工标准的细则,并细化其使用规则。在细化规则的过程中,应借助国际有关协议中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的原则,强调结合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和传统习惯,提出适合不同国情使用的规则并取得其他成员认同。同时,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联合发展中国家抵制发达国家的歧视政策,反对蓝色贸易措施的滥用,以保护我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
2.完善法律体系与行政制度
中国加入WTO后,客观上要求包括劳动法在内的国内立法都要与国际相关法规协调对接,因此,除了坚决贯彻和有效实施《劳动法》,切实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之外,还应不断增加劳工权利和提高保障标准,避免在劳工标准问题上给外国以口实。
具体而言,我国关于劳工标准的立法与行政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1)从更广泛的角度保护劳工权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公有制企业雇用的劳工越来越多,这些非公有制企业劳工的地位完全不同于国有企业职工,因为他们在企业中没有国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他们和企业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利益冲突。他们要向企业争取自己的利益,需要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在集体谈判权方面,尽管我国目前在有关立法中已经有了关于集体谈判程序与内容的一些规定,但是仍然有必要在立法中进一步明确工人“有权”与企业进行集体谈判,工会“有权”代表工人进行集体谈判,这对于保护职工的集体谈判权是十分重要的。
(2)消除对外来工的歧视性做法
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雇佣的劳动力多数来源于外来工,也称农民工。由于就业管理制度的不统一以及户口等方面的限制,造成外来工因户口原因在生活成本、社会福利与保障等方面面临不公正的待遇,户籍制度严重地妨碍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我国必须尽快考虑废除限制公民迁徙与工作自由的户籍制度,以此促进国内统一就业市场的形成。
(3)废除劳教制度,禁止监狱产品进入市场流通
目前国内各界要求废除劳动教养制度的呼声很高。首先,这种不经司法程序就长期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作法,严重违反了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且劳动教养制度也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法治基本原则;其次,不经过司法审判就由行政机关强迫公民进行劳动,违反了国际劳工组织的两个关于禁止强迫劳动的公约。因此,我国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禁监狱产品通过各种渠道出口到国外,以防给我国的外贸工作秩序带来不利的影响。而防止监狱产品流入国际市场的关键,就在于禁止监狱产品进入国内流通市场。
3.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
目前,我国各种行业组织的职能定位偏向于管理,甚至只收费不作为。行业组织应树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同时,行业组织需要加紧培养相关的专门人才,而人力资源条件的成熟有助于积极向社会责任国际(SAI)提出申请,在中国国内建立自己的SA8000标准认证机构。对许多国内企业而言, SA8000标准的咨询认证费用过高是其成为产品出口壁垒的原因之一,如果可以在国内开展SA8000标准认证业务,降低企业SA8000标准的咨询认证费用,将有助于SA8000标准认证的推广。
4.企业应重视非价格竞争战略
从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来看,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策略已使众多出口企业处境被动、发展难以为继。面对蓝色壁垒,企业应加紧制定自己的非价格竞争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功能创新、设计创新等途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摆脱在低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上与他国过度竞争、贸易摩擦增多的局面。蓝色壁垒所关注的劳工问题也正是我国企业乃至整个社会应关注的问题,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无论国家、行业组织或企业都应更多的从正面角度看待蓝色壁垒。一旦我们通过努力跨越了蓝色壁垒,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定能向着更加可持续和高端的方向延伸,我们的社会也将更加和谐稳定。
篇5
摘 要 当前我国的国防战略新定位是“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这就要求国防安全产品的生产不能像过去那样仅仅为战争所准备,而是要适应除了真正的战争以外的其他非军事行动的需要。所以改变过去的国防工业产业模式,引进非公经济促进改革是当前国防工业面临的新的转折点。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国防和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共同发展。但是,由于过去的各种历史因素和国防工业特殊性的影响,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还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
关键词 非公经济 国防工业 制约因素
一、制度因素的限制
过去,我国的国防工业一直处于政府垄断行业,与市场经济绝缘,因此有许多的制度也与市场经济格格不入,在引入非公经济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的障碍。
(一)缺乏必要的保障制度
我国正处于完善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许多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法律法规和行政制度依然存在,致使非公经济的生存与发展往往不得不面对许多政策的不公。国防资产产权的非转让性已经成为我国国防工业企业缺乏活力的重要原因,对进入国防工业的非公经济企业的要求几近苛刻,过去由指定军工厂生产的制度也严重制约着非公经济的进入。在一些已经制定的法律法规中,对于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的细节还需要更加准确的界定。在税收等方面,对非公经济也是缺乏了一定的支持政策。
(二)政府的严格管制
由于国防工业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安全保密的问题上都有特殊要求,因此,政府一直对国防工业采取严格的管制,采取政府指定的办法来确定厂商,任何企业不得随意进入和退出国防工业。非公经济要想进入国防工业首先就要满足武器装备对特定的知识和技术要求,而且具有必要的经济实力和产品生产的能力。所以,虽然目前已经逐渐放宽了管制,但是,对于非公经济可参与的生产经营范围都有着严格的控制,这就使得非公经济相对与一直存在的国有军工企业缺乏竞争力。
(三)准入门槛高
对于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而言,最大的门槛就是国防工业的高保密性,这是一般的企业很难做到的,但这恰恰又是国防工业所必须的。国防工业主要涉及的武器研制关系到国家的防务安全,许多技术必须对外保密,这就使得那些保密性很高的产品必须只能在特定的军工企业生产,以防技术泄密。即使是保密性不是很高的产品,非公经济也只有经过一系列的资格审查,保密审查和质量认证之后,才能参与项目招投标竞争。武器装备生产还是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活动,加上需要进行专用型投资,因而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的实际成本和机会成本都比较高。
二、经济效益因素的限制
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的动机,归根结底是希望获得经济效益,但是,目前我国的国防工业状况对非公经济的进入缺乏吸引力。
(一)利润空间小
首先,国防工业具有买方单一的特点,产品市场小,是绝对的买方垄断性,企业可销售的产品是固定的,无法增大产量,这就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其次,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武器装备有着和普通商品不同的特性。它的消耗量小,采购量有限,订货间隔期长,更新周期长,这样就会影响企业的利润,使得非公经济缺乏积极性。由于之前对于产品研发的大量资金投入,非公企业的利润空间很有限。
(二)高投入高风险
对于非公经济来说,进入国防工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投资行为。武器装备的投资是一种专用性投资。制造武器装备的设备、工艺、材料和人员都有一定的特殊要求,武器与其他商品有着截然不同的生产需求,也就是说,生产武器装备的生产线很难再做别的生产,但是由于武器装备的特性,如果没有足够的订单,企业短期不能收回成本,而武器装备的技术研发又需要大成本的投入,这就加大了非公经济的风险,很容易会使非公经济周转出现问题甚至出现亏损。
(三)需求信息不对称
进入一个行业的必要条件就是了解,可是由于国防工业的特殊性,并且长期封闭,非公经济对国防工业知之甚少,更不要说对于国防工业技术要求的了解了。同样传统的军工企业也对非公经济的市场化运行很陌生。没有一定的了解,非公经济是不会贸然进入国防工业的,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影响了非公经济参与国防工业的进程。
三、思想观念因素的限制
长久以来,非公经济进入国防工业都受到了很多质疑,许多人,甚至是政府人员还是有“疑私”“怕私”“防私”的观念和意识。因此,在涉及此类问题时,会把非公经济放在一个不公平的位置,影响非公经济的进入。由于长期的保护发展政策,传统的军工企业在资金和技术上都有着相对的优势,也有歧视非公经济的想法。并且,长期的垄断思想已经形成,传统军工企业没有经历过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会不自觉地对非公经济的进入产生防范和抵触情绪。
参考文献:
[1]叶卫平.论树立国防科技工业的观念.国防科技工业.2004(5).
[2].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2006.01.09.
[3]徐法林.国防经济寓军于民论.海潮出版社.2008.
篇6
公共产品组织的普遍特点与问题:
第一,多元性价值取向性。公共产品组织一般都存在多种价值取向。即一方面最大程度的利用本身的资源来服务社会公众,直接的或是间接的;另一方面还要保障自身的经济效益用以可持续性的发展。例如,邮政、电信、电力、交通等公共服务既要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服务,同时又要确保自身的经济效益,否则也难以实现其社会效益。因此监狱企业不可避免的即要保证实现改造、惩罚罪犯的社会目标,又要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第二,国家资本的垄断性。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提供,其业务一般为国家垄断。监狱企业便是特殊的国有企业,在监企合一的背后更有着国家垄断的影子。而这种垄断仅表现在资本性质上,而非行业领域。
第三,政策影响性。国家通过政策调控来影响公共产品的供求扩大或缩小。从一般公共产品的政府定价就可以明白,国家政策性因素的主导地位。监狱企业在改革中的产品定位、价格定位、劳动力价格的定位,应当都受到政府的指导和保护。
第四,生产效率的低下性。在我国,公共产品大多是国有国营的,并基本处于相对或绝对的垄断之下。因此,其内在的经济扩张动力与外在压力明显不足。与一般的企业相比较,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低下。目前的监狱企业也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也在体制与经营机制等方面;虽然因其特殊的“用工”制度,有的监狱企业活得还不错,但这也只是一种掩盖的假象而以。
因此面对公共产品组织问题,世界各国都有过不同的尝试。在监狱与监狱企业的改革管理上,同样也发生着变革。
新加坡议会通过了《新加坡矫正更生公司法》,组建新加坡复员技训集团(简称score公司),作为国家批准的法定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经营全国监狱生产,负责各监狱的生产项目、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和技术管理;负责对罪犯的培训;为刑满释放人员介绍职业;协调私人企业在监狱内设工厂,安排罪犯劳动。国家给予score公司不少优惠政策。
80年代后期,加拿大监狱局成立监狱局劳动服务公司(简称corcan)来管理监狱劳动。这样通过更透明的社会成本、更具商业化的财务管理、更易于与私人企业建立关系,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映能力更强和以更靠近私人企业的标准来培养罪犯的职业技能。corcan已开始对其产品和服务进行改革,以便向更多的部门提供更多的产品和劳务服务。同时,corcan还在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主的帮助下,以比以前更系统的方式去开拓新市场。corcan是监狱局的下属机构,但它基本采取市场模式来运作,它与联邦监狱之间并没有从属关系。作为一个专门公司,corcan通常只是为罪犯提供职业培训和工作机会,并负责产品的生产设计和市场销售以及运营盈亏。corcan还有一个由商界人士、工人代表和市民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在corcan内部,为了方便对不同产品和服务种类的管理,设有农业、建筑业、制造业、纺织品和劳务等5个管理处。
可见,新加坡与加拿大等国监狱生产的改革模式事实是将专门从事生产经营的部分独立成为一个特殊的企业,而直接受监狱行政管理机构的领导,与各监狱之间没有直接的关联。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谓“监企分开”的模式。但这类企业不仅仅涉及各类产品生产,更将对服刑人员出狱后的就业介绍、技能培训等服务作为重要业务职能。
近日司法部长张福森在调研监狱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时强调,监狱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改革实现“全额保障、监企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行”,最终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监狱管理体制。某些地方的改革已经先行:2003年11月通过政府注入1.4亿元资金,重庆市正式剥离了各级监狱企业,其中中央财政7100万,重庆地方财政7100万。按照改革计划,重庆市监狱管理局将原本负责生产经营的内设机构分离出来,组建成重庆市渝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由市监狱管理局管理。各监狱将负责监狱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机构分离出来,组建为渝剑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由渝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改革之后,人员彻底分开。负责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机构及人员整建制地划转到监狱企业。监狱所需的行政经费、罪犯改造经费、罪犯生活费、监狱业务费支出等纳入财政预算,由国家全额保障。监狱经费支出以及监狱警察的工资收入与生产收入脱钩。企业利润主要用于自身的企业拓张、再生产等。
从重庆监狱企业的改革来看,其一监企分离已由应然到自然;其二监企分离后的财政支付转移是国家财政制度改革大背景下的必然;其三监狱与监狱企业如何协调管理服刑人员是分离后的主要问题。
结合目前已经进行的改革,笔者就有关监狱企业分离后的某些预测性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以供参考。
其一,法律规制的缺位。目前的《监狱法》既无对监狱与监狱企业管理相关规定,也没有对监企分离后的事项有相关的规定。因此,在这方面存在着法律空白点。而相关政策支持,也仅是带有原则性的指导,虽说这是改革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就监狱企业这一特殊的企业而言,应尽快摸索出相应的运行模式并将其中成功的部分上升到法律阶段。
其二,产权结构与管理模式的探讨。
从重庆当前的改革来看,应当可以预见到其他地方的监狱企业改革,尤其是产权结构方面的改革,将必然采取国有资产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分离的模式。即原来的具有行政管理权责的机构与参与市场经营的机构相分离。
但就监狱企业的特殊性和目前国有企业运行的情况来看,即便是分离也会带来行政管理机构对母公司的干预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干预,从而影响企业的运行效率。由于产权结构的单一化,在增加融资渠道,拓宽监狱企业融资瓶颈和改革监狱产品的“身份”等方面都会遇到和原来一样的困难。因为监企分离后,首先得益的是原来的监狱管理,使其更加符合《监狱法》的要求。而对监狱企业而言,只不过是正了企业的名称而已,同时仍然需要面对市场经营中的风险和困境。因此,分离后的监狱企业更加需要更多的政策机制和法律保障:
1、改造原有的产权机构
变原来的单一持股制为多元持股模式。在产权设定明晰的前提下,应该将部分优质的产权进行上市交易。应当鼓励私营成分的介入,从而扩大原有的持股形式。进而在融资、生产、销售等环节上获得一般企业的平等地位。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国有企业受行政干预过多的弊病。笔者同时认为,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私营化的监狱企业也是完全可行的。
2、监狱企业的管理人员的建设
监企分离后,必然是导致人员的相应分流,或者在监狱行政机构中从事行政管理工作,或者从事监狱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后者往往又缺乏直接面对市场进行开拓的经验和能力,也就是说监狱企业目前普遍缺乏合格的职业经理人。但应当看到,在监企分离后,监狱企业具有较充分的人力资源调配的权力,完全可以引进和加大力度培养合格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这一点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监狱企业而言。因为除一般劳动力较其他竞争对手较低的优势以外,监狱企业缺乏其他明显的市场优势。
目前现存的国有企业,很明显的具有天然行业垄断性或资本规模扩张性;而在一般充分竞争性或低资本性的行业中已经很难找到国有企业的踪影。因此监企分离后的,监狱企业更加需要具有优势的职业经理人来为企业的发展打拼。
3、监狱与监狱企业协调
监企分开的做法并非监狱管理领域中的独家创造。实际上,在其他的一些多元性价值的行业中,相关的分离工作也在逐步的展开。特别是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将更加有力的推动各个行业的“政企分离”、“事企分离”。也就是说,将同一领域中的营利活动与非营利活动通过多组织的形式分开。这种改革方式在许多国家的一些领域中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然而,当多组织取代了单一组织,单组织多目标的协调问题变为多组织的协调问题。而新的协调成本也需要重新的估计。对以非经济效益为单一目标的组织而言,这一协调成本可能会更大。因此监企分离后,监狱与监狱企业间关于服刑人员的协调,监狱管理机构与监狱企业之间的管理关系。
4、国家政策与法律的保障
篇7
论文摘要:发展循环经济应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写入宪法,当前应加快建立起一套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包括建立衡量循环经济的标准、建立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财政、税收等激励制度、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保障制度体系、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废弃物资源化产业体系。应借鉴发达国家实施循环经济的政策、立法成果。
1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1.1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保障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环境污染、资源危机、生态安全等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瓶颈。依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分析,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3一ll倍。每创造一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中国的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l1.5%。到2020年,要再实现GDP翻两番。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虑,保障能源供给也有很大的困难。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的发展模式来实现工业化,中国的资源需求量将接近世界其他国家资源消费量的总和。当前我国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近极限,每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超过1000亿元,每年用于改善环境的经费高达2830亿元。
1.2发展循环经济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O的《贸易技术壁垒协定》和《卫生与植物检疫协定》要求各缔约国在制定国内法规时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加入WTO后,由于我国出口的部分产品的环境标准低,在国际贸易中经常遇到少数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和反倾销诉讼。这已影响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我国出口产品应当符合国际市场环境标准和市场准人、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等,否则,产品将可能会失去国际市场。
2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立法借鉴
自从2O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把发展循环型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整个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以立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是西方国家的重要举措.为我国以立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能提供相关启示和借鉴。
2.1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
德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德国的废弃物处理法于1972年制定,但当时只是强调废弃物排放后的末端处理。1986年德国制定《废物管理法》,强调要通过节省资源的工艺技术和可循环的包装系统。把避免废物产生作为废物管理的首要目标。1991年,德国首次按照资源~产品~资源的循环经济理念,制定《包装条例》,规定生产商和零售商对于用过的包装,首先应避免其产生,其次要对其回收和利用。该《条例》将各类包装物的回收规定为义务,设定了包装物再生循环利用的目标。1992年。德国又通过了《限制废车条例》,规定汽车制造商有义务回收废旧车。1996年德国推出了新的《循环经济与废物法案》,提出将系统的资源闭路循环的循环经济理念从包装推广到所有的生产部门,该法规定,每年总计产生超过20o0吨以上废物的制造者,必须对避免、利用、消除这些废物制定一个经济方案,包括:需要利用和消除的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和残留物:说明已经采取和计划采取的避免、利用和消除废物的措施;说明何种废物缺乏利用性而必须进行消除及其理由。
德国法律明确规定自1995年7月1日起,玻璃、马口铁、铝、纸板和塑料等包装材料的回收率全部达80%。在德国的影响下,法国提出2003年应有85%的包装废弃物得到循环使用。荷兰提出到2000年,废弃物循环使用率达到60%。奥地利的法律要求对80%回收包装材料必须再循环或再利用。丹麦要求2000年所有废弃物50%必须进行再循环处理。
2.2日本的循环经济立法
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循环经济立法最全面并提出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国家。1991年制定了《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其目的是减少废弃物,促进再生利用以及确保废弃物适当处理。1997年又制定颁布了《容器包装再利用法》,据此逐渐建立起了相互呼应的循环经济法规。2000年是日本建设循环型经济关键的一年。该年召开了“环保国会”,通过和修改了多项环保法规,包括《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特定家庭用机械再商品化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食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促进法》、《建筑工程资材再资源化法》、《容器包装循环法》、《绿色采购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排出管理促进法》。
上述法规对不同行业的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再生等作了具体规定。如《废弃物处理法》第3条第2款中规定,“生产者应当努力对伴随其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废弃物加以再生利用,以减少废物的排放量,同时,在产品的制造、加工、销售过程中,应当考虑所制造、加工、销售的产品、容器在变为废弃物时,不会使它们的恰当处理变得困难。”《推进形成循环型社会基本法》从法制上确定了日本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提出了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目标和根本原则,该法宣布要从过去那种“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社会中脱胎换骨,转变为21世纪的“最佳生产、最佳消费、最少废弃”的后工业时代生产、生活方式、构建一个降低环境负荷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社会。日本是世界上率先以基本法的立法模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国家。与德国先在有关具体领域实施循环经济思想,然后建立系统整体的循环经济法规不同,日本是先有总体性的再生利用法,然后向具体领域进行推进的。
2.3美国的循环经济立法
美国虽然于1976年通过了《资源保护回收法》,1990年通过了(1990年污染预防法》,提出用污染预防政策取代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污染控制政策,但目前还没有一部全国实行的循环经济法规或再生利用法规不过自从2O世纪8O年代中期,俄勒冈、新泽西、罗德岛等州先后制定促进资源再生循环法规以来,现在已有半数以上的州制定了不同形式的资源再生循环法规。
3循环经济的价格障碍与政府财税职能
3.1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存在着价格障碍
在我国矿业生产中.存在着矿藏资源价格过低和矿业生产支付的环境成本过低现象,而在原材料回收、加工、再生环节中却要付出较高的环保成本,由此造成了原材料价格显著偏低,而再生资源价格没有优势,另外,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再生成本高,规模效益差.以上原因导致在自由市场条件下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很难自发产生
3.2政府需用财税政策克服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价格障碍
政府推广循环经济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要运用各种财税、经济手段克服企业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价格障碍.让实施循环经济的企业有利可图.使企业自觉“循环起来”。
4加快建立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法律、政策、制度的推进和保障;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需要企业、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需要资金、技术的强力支撑。
4.1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
在我国《宪法》和《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中应增加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条款,且在相关立法中应将推进循环经济作为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立法之理念。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国《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法》、《资源综合利用再生利用法》、《可再生能源法》,同时加快建立具体资源再生行业法规,技术规章等。循环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推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应首先体现在综合经济部门制定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环保政策、产品回收政策等方面。当前,应加快建立起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核心的一整套促进、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在立法上,应将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作为政府、企业、民众的义务。
4.2实施循环经济要从根本上实行“四个转变”
一是由环保计划管理型向环保市场经营型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制定标准、规则、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实施循环经济的激励和惩罚措施,而环境保护则要努力向社会化、产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二是由传统的单向思维向新型的多向循环思维转变:各类经济建设项目,应综合考虑资源消耗、污染治理、废物利用、清洁生产等环节,应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为指导。实现减量——再用——循环的最大效益目标。三是由经济运营型向绿色运营型的转变:现代企业,不仅要为企业和国家创造财富,更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成本。努力实施绿色产品战略,这就需要牢固树立绿色经营思想,包括如绿色管理、绿色开发、绿色生产过程、绿色技术保障体系。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四是实现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的转化:循环经济下的工业体系主要有三个层次,即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企业间共生形态的生态工业园区以及产品消费后的资源再生回收。
4.3建立衡量循环经济的标准
衡量工业部门是否实施循环经济,应看它是否以“减量”和“循环”为主要手段。并通过资源利用上的减量和将主要废弃物资源化,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应出台具体的考核指标,作为对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激励、奖惩依据。 4.4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绿色GNP由世界银行在80年代提出,它较全面地体现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框架,已逐步成为衡量现展进程、替代传统宏观经济核算指标的首选指标。目前,一些国家已采用了新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要扣除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破坏的损失。绿色GNP的计算如下:绿色GNP=GNP一(产品折113+自然资源损耗+环境污染损失)我国应加快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点和总结,采用绿色GNP代替传统GNP核算包括建立企业绿色会计制度、政府和企业绿色审计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此外,应通过各种媒介建立资源、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信息市场和信息平台,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的中介组织。
4.5建立绿色保障制度体系
一是绿色制度体系,包括绿色资源制度、绿色产权制度、绿色市场制度、绿色产业制度、绿色技术制度:二是绿色规范制度。包括绿色生产制度、绿色消费制度、绿色贸易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回收制度等:三是绿色激励制度,包括绿色财政制度、绿色金融制度、绿色税收制度、绿色投资制度等。以上制度的建立和有效运转都需要立法来规范和保障。
4.6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目前,我国企业使用其他企业的废弃物。如工业废渣、粉煤灰等,原来的产生者不仅不付费,还要向使用者收费,使综合利用资源企业无利可图。严重挫伤企业再利用和再生利用资源的积极性:我国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税收优惠有时落实不到企业头上。政府必须以制度创新构建资源再利用和再生资源生产环节的盈利模式。使市场条件下循环型生产环节有利可图,促成企业形成实施循环经济的自发机制。对企业生产再生资源产品的,国家财政、税收部门应积极研究制定和实施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提高再生资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的,各地税收征管部门要加快出台并严格执行税收减免政策,建立起促使企业自发实施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
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第一,行政手段:如排污许可证、资源配额;第二,税收手段,如污染税、原料税、资源税、产品税等,特别是应加快出台再利用和再生利用废弃物的企业实施税收减免的具体政策:第三,收费制度,如排污费、使用者费、环境补偿费等:第四,财政制度,如治理污染的财政补贴、低息长期贷款、生态环境基金、绿色基金等;第五,加大资金投入:继续提高政府对环保的投入比例,发挥其引导作用。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发展中国家为0.5%~1%,发达国家为1%~2%,我国用于环境保护的比例为0.7%~0.8%。随着循环经济的提出和实行,此项投资应逐渐增加。应积极探索成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灞动发展,专款专用。第六,充分利用加入WTO的机遇,加强国际和区域间的合作,积极申请UNEP、UNDP等国际机构的资金和技术援助。
4.7生产措施
4.7.1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整个过程,以增加生产效率和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危害。对生产.它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从要求减少原材料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当前.我国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应研究并加紧出台各产业部门推广、评价清洁生产的衡量指标体系。
4.7.2建设生态工业园。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发展形态之一.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工业园区改造的方向.应成为我国第三代工业园区的主要发展形态。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生态工业园区的目标是尽量减少废物,将园区内的一个工厂或企业产生的副产品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最终实现园区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和“零排放”。
4.7.3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包括清洁生产技术、信息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资源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等等,尽可能把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
4.7.4建立废弃物资源化产业体系。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有两种方式:一是原级资源化,把废弃物生成与原来相同的产品,如将废纸生成再生纸,废玻璃生成新玻璃,废钢铁再生钢铁等。这种方式利用可以减少原生材料量的20%~9O%:二是次级资源化,即把废弃物变成与原来不同的新产品.可减少原生材料量的25%。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再生资源回收总值已达到一年250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l5%~2O%的速度增长。
4.7.5确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首先,应该在资源的开采、生产、废弃等社会生产的主要环节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①在资源开采环节,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掠夺性开采:推进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低品位油气资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和洗选回收利用率。②在产品生产环节。应着重推进冶金、石化、化工、电力、有色、建材、轻工(包括造纸、纺织印染、酿造等)等资源消耗重点行业的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③在废物利用和处理环节,应加强对冶金、电力、石化、轻工、机械制造、建材建筑等行业的废弃物回收利用.为粉煤灰、煤矸石等大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创造更好的环境:应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和废弃物处理。其次.在城市建设中。应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在功能区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考虑城市产业体系之间的衔接和环境容量的大小。有关城市要注意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相结合。再次.在农业生产中.应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和无公害产品.积极提高土、肥、水、种、药等投入要素的效率.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生物农药,从源头上消除餐桌污染。要为综合利用秸秆、牲畜粪便等废弃物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并使之成为农村能源的补充和替代。
篇8
1.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度。一是进一步明确防汛责任制度。市政府和市防汛指挥部分别与乡镇(街道)、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签订了年度防汛工作责任书,市防汛指挥部专门发文公布各类防汛安全责任人名单。二是完善巡查员考核制度。20*年我们就制订了巡查员考核制度,今年针对多年的执行情况制订了新的考核制度,加大了考核力度,完善了奖罚机制。三是建立遥测系统维护管理责任制度。市防办落实专人负责实时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同时委托水文站对遥测系统进行维护,并签订遥测系统维护管理责任书,把工作情况和经费挂钩,有效提高了工作绩效。四是完善值班制度。值班安排上更趋科学,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正常值班组、双休日值班组和应急值班组,每班都由局领导带队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及时应对突发事件;为了让值班人员能够及时查阅相关知识,我们将值班常用联系电话、工程资料、水法律法规等常用知识汇编成册备查,做到了防汛值班正常,调度得当,水情汛情雨情灾情统计上报及时。五是完善小流域山洪灾害预警员制度。细化了《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严格落实可能出现点地人员转移方案。根据有关村撤并的实际,调整预警员名单,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了工作经费。
2.制订完善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三大水库安全应急预案。20*年我市三大水库就按照国家范本编制了水库安全应急预案并通过审批,今年汛前要求水库管理单位对预案进行了再完善,同时建成了碗窑水库洪水预测报系统。完善乡镇防洪预案。专门组织技术人员对乡镇防洪预案、各小型水库安全应急预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核,并按照省防指办颁布的预案编制大岗要求进行了重新编制。今年专门在大陈乡组织进行了全市性了水库抢险演练。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得到进一步完善。由于行政村撤并,今年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所有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行政村按照新村编制了预案,并要求人口居住集中,自然村范围较大,确实存在安全隐患的自然村也独立编制预案并设立预警员。编制河段防洪预案。防汛检查中发现我市*港淤头段防洪堤堤脚淘空严重,影响下游村庄安全,市水利局迅速组织专家前往查看,及时采取工程措施,对堤脚进行加固,并指导编制了河段防洪应急预案,及时排除了隐患。
3.推进防汛信息化,促使防汛现代化。一是为实现省、市、乡镇各级防汛会议、应急会商同步举行,在衢州地区率先完成乡镇防汛会商系统建设。二是对移动短信平台进行升级。我们20*年就委托移动公司开设了移动短信平台,平台分类保存了防汛相关人员(市领导、成员单位、乡镇领导、水利员、预警员、巡查员等)手机号码,在暴雨或台风来临前,将相关信息和工作要求通过系统发送到他们手机上,确保他们能够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三是完善水库查询系统。对水库抢险线路、预案进行了更新。
4.完善物资储备机制。继续实行专储与社会化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分区块设立物资储备点。根据年初遭受雪灾大批物资被调用的实际,及时对各类物资进行填充,并要求各乡镇、村全面推广社会化储备方法,储备好相关物资。
5.做好雨雪冰冻防灾救灾工作。局成立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防御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时叫停在建工程,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迅速组织抢修,确保应急供水、供电等。向上争取饮用水、小水电等工程修复资金121万元,渔业灾后恢复生产补助资金30万元,并及时拨付到实施单位发放到户。
二、围绕项目,有序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围绕年度工作目标,抓进度、抓质量、抓安全、抓廉政,确保了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并如期完成。
1.市政府20*年为民办实事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我市今年实施10个乡镇饮用水工程建设任务,解决9.1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共有13.02万人受益。主要项目有凤林片(含*)、茅坂片(含淤头)、张村乡、保安乡农民饮用水工程和20*年村级农民饮用水工程。今年,市政府加大了对农民饮用水工程的管理、考核力度,出台了《关于印发农民饮用水工程集中式建设考核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农民饮用水工程独立式建设考核办法的通知》等相关政策;多次召集相关部门、乡镇召开全市农民饮用水工程协调会、推进会。在工程质量方面要求饮用水管材使用国家免检产品,统一招标采购,中标单位分别与供货单位签订供货合同,确保管材质量。质监站加强了农民饮用水工程的监督,对水管的试压及材料质量进行了抽查。目前,全市已基本完成主管道建设任务。
2.市20*年“310”工程——千库保安工程和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工程。一是千库保安工程。今年实施的千库保安工程共有15座水库,全部工程在12月底前完成。同时,今年实施的15座1-10万方山塘除险加固工程也已全部完成。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浙江省千库保安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提出的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质量监督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等制度,严格执行分部工程验收、限制蓄水检查、完工检查、竣工验收等各项建设程序。切实加强质量管理,督促各建设业主和施工、监理、质量单位各负其责,切实抓好工程质量和进度,保证工程安全和投资效益。同时,2009年度建设项目*、大坑、王坛、南垄、兰底山、苏源、尖山底水库千库保安工程已完成前期准备。
二是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工程。年内完成了大桥溪、张村溪、金星溪、四都溪、*港等河道整治任务,共建设河道25公里,农村池塘整治47亩,超额完成上级考核的河道建设21公里、池塘整治31亩任务。
3.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水库灌区改造三期工程和千里渠畅工程。一是以*水库灌区改造工程。*水库灌区改造完成三期工程建设,总投资1361万元,改造东、西干渠总长14.53公里及相关配套设施,改善灌溉面积3.38万亩;新塘边镇青口水库灌区节水项目完成改造灌溉渠20.22公里,增加有效灌溉面积8000亩,改善灌溉面积1357亩;千外支渠灌区项目维修加固渠道4.35公里,改善灌溉面积5115亩;双塔街道花园垄水库灌区项目改造渠道总长8.7公里,增加有效灌溉面积470亩,改善灌溉面积4530亩。二是千里渠畅工程。本年度千里渠畅工程项目总投资500多万元,实施双塔街道莲塘村、虎山街道何家山村等14个乡镇17条渠道建设,维修加固渠道总长42.2公里。
4.小水电开发。峡里湖电站建成投产,双塔底电站建设按计划顺利实施,尽力做好清湖电站建设前期准备;加大现有老电站技改和报废重建力度,英岸电站报废重建工程动工建设;采取加强培训、强化监管等多种措施认真抓好水电站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完成白水坑库区小水电开发方案制订。
三、大胆创新,强力驱动特色生态渔业发展
按照“特色+生态”的渔业发展思路,把鳜鱼作为全市一品来抓,有效促进了全市渔业结构大调整,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发展势头迅猛,质量安全意识得到提高,水产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市渔业经济指标呈现量增、价升、质优的持续健康发展势头。本年度渔业投入资金446.09万元增18.8%,名特品种放养面积31000亩增6.1%,放养名特优水产种苗1530.5万尾增9%,休闲渔业建设水面过2万亩增25%,无公害健康养殖面积达3.12万亩增1.*万亩,主要水产品价格平均涨幅达10%以上,鳜鱼、鲈鱼等名特品种上涨20%以上,加工能力达70吨增26%,出口创汇4*.2万美元增24.8%。
1.鳜鱼“131”渔业富民工程。一是扶龙头攻技术。全力扶持市志和鳜鱼有限公司,攻克斑鳜成鱼养殖和种苗繁育难关。网箱养殖基地斑鳜成活率已达80%以上,开始向市场投放商品鱼。投资50万多元建成山溪蓬斑鳜苗种繁育基地,共进行3次斑鳜人工繁殖,成功繁育斑鳜鱼苗65万尾,斑鳜规模繁育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二是抓配套带产业。鳜鱼产业带动了常规鱼苗和饵料鱼小产业,消化了水库小型低值野杂鱼。仅市志和鳜鱼有限公司收购了10多万斤小鲫鱼,使往年无人要的水库清库后小鱼变成20多万元渔民的收入,公司和渔民取得了双赢。整个项目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阶段成果明显。三是抓推广重普及。采取统一供苗、统一销售斑鳜商品鱼等措施,斑鳜网箱养殖技术面上养殖得到推广。20*年全市鳜鱼养殖户达713户,养殖面积18000亩,鳜鱼年产量286.5吨,比上年提高75%。其中高价值斑鳜的产量达68吨,比例达23.7%,比上年10%比例有了大幅度提高,鳜鱼养殖品种结构得到优化。斑鳜总体养殖规模达到45万尾,成活率达90%以上。四是强宣传拓市场。积极向各级媒介投稿,宣传鳜鱼产业。先后有《衢州日报》、《浙江日报》、央视七套的记者前来作专题报道。
2.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活动,在全市范围禁止向养殖水体直接施用畜禽粪便。加强渔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并依托其抓落实水产品质量安全、规范用药、三项记录等。目前止我市取得有机水产品认证一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4个和无公害水产品认证5个,获得省局初级水产品信得过单位(户)44个。
四、强化执法,依法加强水行政管理
有计划地对水利执法人员和渔业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练好内功,做到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水法律法规,加强巡查,强化执法,依法加强水行政管理。
1.加强日常管理。一是规范水资源管理。做好企业取水许可和新版取水许可证的换发工作,共换发新版取水许可证9本,新办取水许可证1本,建立了全市取水户基本情况电子档案。规范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基本杜绝拖欠水资源费现象,全年共征收水资源费291.98万元。开展了以碗窑、白水坑、*三大水库为重点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着手编制碗窑水库饮用水源保护规划,禁止在水库内投饵施肥养鱼,严禁在库区新建与供水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加大库区的执法巡查频率,协同环保部门及时查处污染水源的违法行为。在第十六届“世界水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水周”期间,和新闻媒体联合开展了“加快水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主题征文活动。二是规范河道管理。完成了*港河道打桩定界工作,加强对涉河建设项目、河道采砂等的审批管理和监督检查。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审批,新批砂场都进行公开招投标。全年共审查、审批涉河建设项目5项,制止违法涉河建设项目3处,收取占用水源水域补偿费30、23万元。共核发审验河道采砂许可证21本,共收取河道采砂管理费54.825万元。三是规范渔政管理。加强渔业船舶管理和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未发生一起渔船安全死人事故。年度审验捕捞许可证6本次,收取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16.7万元。签订渔船安全生产责任书65份,签订率100%。年度检验渔船8艘,责令整改存在安全隐患渔船,强制10艘乡镇养殖渔船配备符合要求的救生衣。开展全市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完成556份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表数据录入和复录工作。按时向国务院和农业部上报普查数据,并建立库塘养殖基本情况档案。四是规范水保监督。严格开展了预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狠抓“三同时”制度的落实。继续抓好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建设。全年分别审批、验收水土保持方案20份、5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征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90.6万元。
2.加大执法力度。一是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巡查制度,对我市山塘水库、矿山、工厂、建设工地特别是*港河道采砂活动加强检查密度,把水事违法案件及水事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巡查人员做到有记录、有汇报、有结果。认真开展占用水域调查和河道采砂管理调研工作,积极开展水政、渔政、水保、河道采砂弃碴等执法专项整治活动。共查处违法采砂及未经审批占用河道等案件14件。查处渔业违法案件12起,收取渔业资源赔偿费6200元;及时调处渔业污染案件4起,为养鱼户追回经济损失13万元。水政、渔政行政依法行政率达100%,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后被撤销、变更现象。
五、对接项目,积极推进招商引资
紧紧围绕我市实施“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战略,局班子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通过加强领导、全局动员、责任到人、强化考核等措施,充分发挥水利行业优势,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1.全面加强规划工作。先后编制完成了11条小流域防洪避洪规划、全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市水利发展中长期规划、*市生态水系规划、*市鳜鱼产业化发展规划等,上报重大前期项目25个,为招商引资工作设计了多条路径。
2.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去年就提前完成了今年的省级项目包装,全部按要求上报。今年上半年又加强沟通,密切联系。目前省级部门已安排我市雨雪灾后重建、防汛防旱、农民饮用水、千库保安、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工程、主要堤防加固等项目补助资金8602.17万元。
3.认真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6个,实际到位额2340万元,超额完成了市考核的1200万元任务。同时完成了和安监局、安全站组合招商3000万元任务。
六、预防为先,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局党委高度重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抓好制度完善工作,加强对机关资产使用、处置、收入情况的监管。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和公车管理等有关规定,完善用车、用餐、财务等管理制度。完善了党委议事制度、干部任前廉政谈话、民主评议等廉政制度建设,规范干部从政行为。修订了年度岗位责任考核、重点工作考核、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重大前期项目工作考核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水利资金拨付、水利工程招标投标、水资源开发权转让、招考干部职工等程序。
2.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廉政教育。健全机关干部学习、培训、评议、考核等制度,进一步增强干部思想道德、政纪法纪和廉洁从政意识。纠正干部上班炒股、在电脑上打牌、玩游戏、看电影、在上班时间做私自外揽的业务行为。开展了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开展树勤政廉政典型干部,表彰“贤内助”活动。
3.加大廉政监督监察力度。2008年度计划安排的省级及以上水利专项资金检查项目共有7项,省级及以上专项资金2449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0*万元。我们先后组织了千库保安项目、千万农民饮用水项目、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及管理、万里清水河道项目、特大防汛抗旱资金等水利建设项目的执法检查工作。两次开展对水政、渔政、河道、水保的执法情况进行检查。积极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暨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活动。通过开展调研、自查自纠、认真整改等措施,各基层单位认真剖析深层次的原因,认真整改,促使行风政风明显好转。
篇9
一、福建某矿业集团环境污染事件的案例分析
(一)Z集团环境污染事故回放
2010年7月3日下午,福建某矿业集团(以下简称Z集团)旗下J厂污水池发生污水渗漏事件,引发T江下游流域污染,造成沿江水质污染,并导致S县、Y县棉花滩库区出现了鱼类死亡现象。从7月3日至7月31日一个月的时间里,S县X乡下属五个村庄的渔民已全部“失业”,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共死了五百多万斤鱼。这仅只发生在S县境内,没有包括对Y县以及T江下游广东各县市的影响。总之,Z集团污染对于周边的百姓生命健康与农作物的潜在影响恐怕还得假以时日方会完全显现出来。事实上,“7?3”J厂污水渗漏污染事件发生之前就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事故:(1)1995年,四五头耕牛在畅饮溪水后暴毙。经化验表明,几项金属含量指标严重超标。(2)2000年8月25日,一场百年不遇的山洪冲垮了Z集团拦截废矿渣的大坝,带有氰化钠残留液的矿渣呼啸而下,将坝下X村几乎全部淹没。(3)2000年10月,一辆载有10.7吨氰化钠的卡车倾覆在某山涧以来,人们已经不再饮用取自T江的自来水。(4)2009年9月28日,库区暴雨酿成洪水,鱼死了一大片。根据提取的水样化验结果显示,水中铜离子明显超标。既然这么多年,Z集团发生了一系列环境事故,那么有关部门就没有监管吗?事实上,Z集团早已被上级环保部门“屡教”:(1)2008年Z集团接受上市环保审查时,被勒令停产整顿的5家下属公司,直到2010年5月环保部再次核查,整改仍未完成。(2)2010年5月,环保部发文批评了包括Z集团在内的11家存在严重环保问题的上市公司,称Z集团7家下属子公司存在不同类型的环保问题。(3)此次肇事J厂在2009年9月就曾收到福建省环保部门的整改要求。但直至此次突发事故,一年前要求的整改仍未完成。为什么环境污染频发,各级环保部门也一直在监管并提出整改要求,最终还是爆发“7?3”Z集团污水渗漏污染事件呢?经上级环保部门以及媒体的深入调查,最终一个官商不分、一企独大的上市公司的轮廓逐渐清晰,个中利益关系纷繁芜杂,纵横交错,使得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根治,最终酿成巨大灾难。
(二)A集团环境污染相关主体分析
主体一:Z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工业公司,主要业务是从事金属矿产的勘探、开采、生产、冶炼及销售,为中国规模较大的矿业企业之一。主体二:Z集团周边及T江流域下游的居民是Z集团环境污染事件最直接的受害者;主体三:作为地方主管部门的S县政府。
(三)S县政府、Z集团、居民三者的利益关系分析
“Z集团之所以走到今天,所有的问题,就在于S县政府是一个A加H股两地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2010年7月30日,一位S县老干部对《南方周末》表示。Z集团作为作为S县最大的企业,Z集团从一个县属国有企业发展至中国最大的XX金属生产企业,每一步都深深打上政府的烙印。“在Z集团发展壮大过程中,政府一直重点呵护、保驾护航。”同时,Z集团自1993年成立至今,对于S县财政的贡献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据有关数据表明,Z集团对S县财税贡献最大的时候,可以达到全县财政收入的近60%。而代表S县国资委的XX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则是Z集团的最大股东(占28.96%的股份),因此有种说法:“S县就是Z集团,Z集团就是S县”。Z集团与当地政府关系密切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许多政府官员都是Z集团的高管,其中Z集团的董事长是S县财政局 局长刘XX,S县原副县长郑XX,S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林XX都曾担任过Z集团的监事会主席。此外,Z集团还高薪聘请了大量的退休官员为公司出谋划策。据《经济参考报》7月19日报道,当地居民称污染问题与地方政府保护有直接关系。记者了解到,Z集团管理团队有浓厚的官员背景,多位管理人员曾供职政府部门。其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相当部分有政府部门工作背景。可见S县政府与Z集团之间的利益关系之密切已近乎水融的境地了。政企关系如此这般,以致每当Z集团发生重大环境事故时,S县政府在处理Z集团与周边受害居民的环境污染纠纷时,实在很难保持一个中立的立场。事实上,周边环境污染受害居民的维权之路一直都面临着诸多的障碍。近些年来,有关Z集团污染的举报很多,亦有上访维权现象,但一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此次“Z集团7.3事件”貌似突发事故,实则是长期积累的问题的一次集中爆发,其根源在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与Z集团长期利益共谋的后果。
二、地方政府与农村环境污染相关主体的博弈分析
如前所述,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居民、企业、地方政府在环境问题中的主体性地位日益重要,可以说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合作与博弈是造成当前农村环境问题复杂化的重要根源之一。接下来,我们分别就三者围绕着环境问题的关系进行逐个分析。
(一)转轨时期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当前,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企业围绕着农村环境问题所展开的利益关系中包含着博弈与合作。首先地方政府与企业是一种利益博弈的关系。一方面,作为一方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地方政府有义务也有责任扞卫当地居民的公共利益,当然也包括本区域居民的环境利益。而企业则是环境问题的主要制造者。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地方政府与企业存在着某种对立的关系。地方政府对于企业行为的调控或引导主要是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进行的,也就是说,政府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企业则是公共政策的实施对象。地方政府作为一方的管理者,它在实现本区域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的过程中必定会与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产生冲突。在双方利益博弈中,我们假定只有一个地方政府与一家污染企业,在由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构成的博弈模型中地方政府有两种可选择的策略:惩罚和不惩罚;污染企业也有两种策略:贿赂并继续污染和不贿赂但自行治理污染。假设该博弈模型的支付矩阵如表1:在以上图中的支付矩阵中,第一个数字代表污染企业的收益,第二个数字代表地方政府的收益,实际上就是社会收益。如-8代表地方政府进行惩罚时,污染企业实施环境污染行为的收益为-8,而社会收益为2,在这里需要注明的是,社会收益和污染企业的支出并不是一致的,因为我们知道地方政府实施惩罚也是要付出成本的,所以社会收益中需要扣除实施惩罚所付出的成本部分,同样,其他数字也可以作类似的解释。很明显,我们从以上的支付矩阵中可以看出,当地方政府对污染企业不惩罚或纵容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时,企业选择污染行为,因为污染的收益为7,不污染的收益为4,实施污染行为的企业比污染所得的收益多出3个单位;当地方政府对污染企业实施惩罚时,污染企业选择不污染,因为企业实施环境污染行为的损失为8,而不污染的收益为6,相比之下,企业选择不污染要比污染多得到14个单位的收益,显然,企业会选择不污染。污染单位的最终选择将取决于它对环保部门惩罚力度的预期,也就是他对风险程度的判别。如果污染企业被地方政府严惩的概率为10%,则污染企业:不污染的收益=4×0.9+6×0.1=4.2污染的收益=7×0.9-8×0.1=5.5从以上企业污染与不污染的收益情况的比较来看,企业污染的收益要比不污染的收益要多出1.1个单位,因此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它有着选择污染行为的激励,从而会选择污染。因此为了使企业改变对污染行为的选择,就必须通过加大污染企业对地方政府严惩的预期的方式来增大企业选择污染行为的成本。如地方政府对污染企业惩罚的概率为90%,则污染企业:不污染的收益=4×0.1+6×0.9=5.8污染的收益=7×0.1-8×0.9=-6.5当政府加大对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的严查力度后,即把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惩罚概率设定为90%后,企业污染与不污染的收益比较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如果选择污染行为的话,它不但得不到任何收益,而且还要为之支付成本6.5,相反,如果企业选择不污染的话,那么它将得到5.8个单位的收益。所以要使减少或杜绝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的话,就必须加大污染单位对地方政府惩罚的预期,增大企业污染的成本。其次,地方政府除了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外,它还有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责任: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提高本行政区域的整体经济福利水平,帮助居民实现增收问题。而企业在这方面则发挥着主要的作用,这就使得地方政府与企业除了因环境污染问题而形成的对抗或冲突关系外,它们之间还因为对经济利益共同的追求存在着某种变相共谋的关系。一方面,一个地方经济利益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辖区内企业的发展状况,因为企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可以为当地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从而能实现居民的增收问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能给当地政府带来大量的财政收入以及推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政府官员来说,本辖区经济的发展则可能为其日后晋升提供了很好的政绩。正是由于地方政府与辖区内的污染企业存在这种高度依赖的关系,使得地方政府对企业污染行为的任何严格规制无异于对自身利益的取缔,这无论是从地方公众利益还是从地方政府自身特殊利益的考虑,都不是一种理性的选择。一般来说,对辖区企业的环境污染行为,除非污染后果特别严重,以至于引起众怒或上级政府的不满,否则,地方政府是不会轻易对其实施严厉的环境管制措施的[1]。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虽然其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但是随着经济交往的普遍发展,企业必然要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了联系,因此其经济利益的实现也离不开相关利益者,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支持,一旦离开了他们的支持,任何企业都难以独善其身,从而也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居一席之地。因此企业作为该辖区的一成员,通过与地方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企业获得良好的资源与支持。而规制俘获理论则说明,产业中的利益集团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控制或影响规制,就是说如果企业的实力足够强大的话,它甚至可以发挥一个利益集团的作用,影响地方政府的决策,使地方有关产业的规制或立法朝向有利于自已的方向发展。
(二)转轨时期地方政府与居民的关系
建国以来,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实行的都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之下,政府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扮演的是一个决策主体的角色,主要通过制定各项计划政策来干预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引导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对于环境问题,政府采取的解决措施与办法主要是通过制定计划、安排项目、划拔资金并具体组织项目实施、负责设施运行等等。在以强制性为特点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具有强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动员能力,这对于解决一些重大而复杂的生态环境问题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由于承担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重担, 在环境治理与保护方面也包揽了大部分的责任和义务,甚至连许多本应由社会和公众承担的责任都推给了政府。结果,整个社会与广大居民也因此而对政府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政府,则在越来越复杂化,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上也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按理说,在环境问题方面,地方政府与居民本来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关系,地方政府作为一方百姓的公共利益的扞卫者,理论上本来就是为百姓服务的,但是后来却发生了一些变化。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与居民的利益主体意识越来越突显出来,各自的利益目标也逐渐发生了分化。地方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权力维护机构,其主要目标是公共利益,但公共利益的内容涵盖比较广,环境利益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以外,地方政府还承担着发展经济的重任。正是由于地方政府利益目标的多元化,使得不同的公共利益目标之间也会存在着谁先谁后,孰轻孰重的问题,再加上地方政府官员出于对自身私利的追求以及环境问题上的权力寻租关系的发生,这就使得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与保护问题上的决策行为存在偏差也就难以避免。事实上,全国各地在环境问题上有关地方政府偏袒污染企业的行为屡见不鲜。例如1992年3月,福建屏南县引进了某化工厂,并于1994年1月28日开始全线生产,每年上缴利税1500万元,还解决了当地500人的就业问题,原来屏南县财政每年只有2000万元的收入,后来达到一亿多元(化工厂就占三分之一)。但是同时,随着化工厂的开工生产,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化工厂周围的空气质量越来越糟,周围的毛竹、果树、花卉枯死,下游鱼虾逐渐绝迹。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合计人民币1033.144万元。病人也越来越多,周边的居民们经常头痛、恶心、胸闷,皮肤搔痒,因患癌症去逝的居民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此,居民张某某等人代表1721名当地的居民打官司索赔维权,但是由于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层层阻挠,经过十几年的艰辛努力和上诉才拿到化工厂的684178.2元赔偿款。对此,该诉讼案的法律援助者———中国政法大学污染受害者法律帮助中心的主任王灿发认为该诉讼案之所以如此旷日持久,其实关键就在于地方政府的不作为甚至阻挠。王灿发还根据其所在中心接手的诸多环境维权案的经验,指出污染企业多半是地方利税大户。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抓经济建设,会“有意无意”地偏袒企业一方,无形中加大了老百姓维权的成本。而且地方环保部门大多根据政府意志行事,也使得环境问题的解决异常困难①。从以上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偏袒污染企业的现象屡见不鲜,已成为居民环境维权过程中的常态了。本来地方政府与居民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却因为环境问题而演变成为一种对抗与冲突的关系。从这么漫长的诉讼官司来看,也反应出了居民在环境权益维护问题中的弱势地位。因此要加强居民与地方政府在环境维权中的议价能力,不但要提高居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得推进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建设。此外,还可以借助舆论媒体的力量来实现对地方政府部门的监督。
三、关于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对策探讨
通过前文对于农村环境环污染问题相关主体的利益博弈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环境宣传教育
为了提高居民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增强居民环境利益的维权意识,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加大环境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以便增进人们对于环境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认识和了解,获得防治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和增强环境意识、环境法制观念、环境政策和环境道德水平,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达到动员社会成员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的目的[2]。概括起来,当前我国环境教育主要承担几个重要的任务:首先,环境宣传教育可以使居民获得有关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改善居民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增强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意识;其次,通过环境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的普及教育,让居民可以充分了解到自身的环境权益以及如何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增强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维护环境权益的能力;第三,通过环境宣传教育,促使居民形成可持续消费的心理和习惯,而居民作为最大的消费群体,其良好的消费方式又将引导企业作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从而起到了一种间接保护环境的作用。
(二)促进环境非政府组织建设
在环境问题上,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都已成为学术界共识,说明环境问题单纯依靠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都没有办法从根源上解决的。从市场调节方面来看,环境问题的外部性一直是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顽症;对政府干预来说,由于环境问题发生的广泛性,又不得不使政府面临治理成本居高不下,环保力量严重不足的瓶颈,更重要的是由于政府干预的尺度难以把握,在通过政策对环境问题进行调控时,常常会出现政策失灵或干预过度的情况。因此环境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充分发挥全体居民参与的作用,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环境问题的共同治理。应该给环境非政府组织建设创造更为宽松的空间,简化申请审批程序等等,充分发挥环境组织的社会整合功能,动员更多的居民参与到环境治理的群体中来,为孤立地面对环境问题的分散的居民提供一个更好的表达意见,维护权益的平台。
(三)通过强制或选择性激励政策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
根据曼瑟尔?奥尔森的理论,环境利益具有非排他性的特点,集团中每个成员都可以无一例外地分享集体行动的利益,而不论是否参与了环境治理的行动,那么必然会导致每个成员都想采取“搭便车”的行为来坐享其成。特别是在集团规模庞大、成员人数众多的情形下,由于大多数的居民不能采取集体行动,单个居民付出的成本要远大于其可能获得的收益,因此单个的居民不存在单独行动的激励。按照曼瑟尔?奥尔森的观点,由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人所形成的集团,均有采取行动进一步追求扩大这种集团利益的倾向。因此为了避免这种“免费搭便车”的行为,激励居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活动,可以通过设计一种称为选择性激励的动力机制来对一些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居民进行奖励,同时,也对那些不参加为实现集团利益而建立的组织,或者没有以别的方式为实现集团利益做出贡献的人实行不同的待遇,即对搭便车的行为进行惩罚。这样既可以提高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使那些“免费搭便车”的行为不再具有吸引力。
(四)改革传统的政绩评价体制、引入社会评价制度
在宏观经济研究中,由于国内生产总值(GDP)在衡量和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和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GDP作为衡量政府绩效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但是当人们醉心于GDP的增长时,对于随之而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熟视无睹,由此导致了地球资源的急剧减少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我国当前的政绩评价主要还是以GDP的考核为主,虽然1990年开始实行了环境目标责任制,但现行的环境目标责任制的评价基本还是单纯依靠政府内部评价,没有象西方国家那样让公众参与到政绩考核体制中来,所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应该改革传统意义上的惟GDP论的政府绩效考核体制,建立包含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在内的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不仅局限于上下级政府内部进行,更重要的是应该引入社会评价,充分发挥公众评价的作用,特别是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新闻媒体的舆论来实现对政府官员的有效监督。
篇10
[关键词]程序、隐形程序、司法改革
英国有句古老的格言:“正义不仅应当得到实现,而且应以人们能够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Justice must not only be done,but must be seen to be done)。这句法谚大体意思是说正义应当通过公开的程序加以实现。相反,“没有公开则无谓正义”[1],因为“一切肮脏的事情都是在‘暗箱作业’中完成的,追求正义的法律程序必然是公开的、透明的”[2].然而审视我国司法实践,可以发现所谓隐形程序大量存在,这些隐形程序虽对弥补诉讼立法不足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负面效应却大得多。长期以来,这一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隐形程序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拟就隐形程序问题作详细剖析,以期对我国的司法改革有所裨益。
一、隐形程序:程序正义的背离
(一)、隐形程序的含义
所谓隐形程序是指在司法机关内部通行或者认可的但未向外界公布的办案规则与程序。之所以称之为“隐形”,是因为这些办案规则与程序未经有权机关正式予以颁布,外界既无法查阅也无从知晓;之所以称其为“程序”,是因为其在诉讼中几乎与国家颁布的诉讼规程有着同等的效力和功能,甚至有时成为办案人员办案的首选规则。这些“隐形程序”在静态上主要是以内部红头文件、请示、批示、指示、通知、讲话、经验总结、工作报告、惯例等形式表现出来;在动态上,主要表现为“暗箱操作”。
(二)、隐形程序的基本特征
隐形程序除了具有不言自明的秘密性、非法性之外,还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单方性
公正的程序应当保障那些对裁判结果有利害关系的人能够参加到诉讼中去,使其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提出支持该观点的证据,以及反驳对方提出的观点和证据,从而对裁判结果的产生发挥积极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程序多方参与性原则,一般认为,它是正当程序(Due Process)最基本的内容和要求,也是满足程序正义的最重要条件。[3]根据这一原则,裁判者的裁判活动必须在控辩双方同时参与下,通过听取各方的陈述、举证、辩论等方式来展开,而禁止裁判者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进行单方面的接触。然而在隐形程序中,“单方面接触问题”比较严重,如在庭审前,承办案件的法官为防“不测”同检察官查阅案卷讨论案情;承办法官对于庭上难以查清的案件事实予以“调查核实”时,几乎是清一色的单方行为:“三同现象”[4]等等。
2、多样性
由于隐形程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缺乏监督与制约的“地下活动”,因此,何人在何时何地出于何种目的采用何种方式开启该程序都存在极大变数,因而具有多样性。(1)隐形程序的参与者既可以是双方当事人、司法机关,也可以是与案件毫无关系的局外人和机关;(2)隐形程序可以发生在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的任何一个阶段,甚至在立案之前也可能存在;(3)隐形程序既可以在司法场域之内出现,也可以在司法场域之外产生;(4)隐形程序的出现极可能基于司法机关的原因,如办案人员为转移错案风险大肆进行案件请示汇报等,也可能基于诉讼当事人甚至案外人的缘故,如一方当事人为了获得对己有利判决而恣意进行“AMP交易”[5];(5)隐形程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如通气会、搞协调、打招呼、批条子、走关系、定调子等。
3、随意性
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诉讼当事人及其它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决纠纷的一种活动。而程序是主体参与决策活动的过程、顺序、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总和。[6]这表明规范性是诉讼活动的基本特征,它要求诉讼的进行应严格依照诉讼法规定的程序进行,而不能由司法机关、诉讼参与人随心所欲、恣意妄为。具有规范性的程序与恣意相对立,它能保证司法机关有条不紊地、合乎理性地定纷止争。而在隐形程序中,由于具有多样性、非法性的特点,使得办案人员、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活动不受程序法的调整和约束,常常游离于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之外,没有统一的行为模式,至于是否启动、如何启动该程序完全取决于实施者,因而隐形程序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4、非理性
诉讼程序应当具有理性,因为合乎理性的程序往往会产生合理、正确的判决结果。即使这种程序不能产生正确的结果,也“能使程序参与者有机会获知程序的进程、判决结果的内容以及判决得以形成的理由和根据,从而更能从心理上接受判决结果;同时,理性的程序能够对判决结果作出充分的合理性证明,使程序参与者确信自己受到了公正的对待”[7].为保证程序符合理性原则,程序应当按照公开性、多方参与性、说理性、亲历性等特征进行设计。而在隐形程序中,“暗箱操作”现象不仅直接违反程序的公开性,使诉讼的一方或双方丧失了解、影响程序的进程的机会,从而导致公开争辩、公开求证难以形成,而且使裁判结论根本无法从程序过程中产生,而是来源于程序之外的没有亲历整个诉讼过程的某种权威力量。因此,从本质上讲,隐形程序是一种非理性的活动。
由此看来,隐形程序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讲都是对正当法律程序的直接背叛,因为只有具备公开性、多方参与性、自治性、理性的程序才是正当性法律程序。故说隐形程序是对程序正义的恣意践踏实在不为过。
(三)隐形程序的负面效应
隐形程序与正当程序结伴而行、相伴而生,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它作为一种异化的诉讼程序所展现出来的负面效应十分明显。我们认为,隐形程序的危害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隐形程序是滋生司法腐败的温床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经验”,[8]而不受监督与制约的权力更是如此。由于隐形程序是一种“地下活动”,因此使司法活动未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新闻媒体以及诉讼参加人的监督与制约,这给好利恶害的机会主义者可趁之机,不惜动用各种资源如金钱、权力、人情、美色等对司法人员进行狂轰滥炸,有血有肉甚至半推半就的司法人员哪能抵挡得了这种诱惑!在这种情况下,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等司法腐败现象怎能消除!
2、隐形程序是诱发司法不公的源泉
近年来,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成为人们最深恶痛绝的社会丑恶现象。而罪魁祸首就是隐形程序,它犹如一座加工厂,源源不断地制造不公正的司法。首先,在司法腐败的情况下,很难想象还能保证司法公正。俗话说“拿别人的手软,吃别人的嘴短”,司法人员怎能“忘恩负义”而不“礼尚往来”?其次,隐形程序剥夺了或弱化了诉讼当事人参与诉讼程序、影响裁判结果的机会和权利,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不公正感,这种感觉源于他们的权益受到忽视,他们的人格遭到贬损。[9]
3、隐形程序是贬损司法权威的表征
司法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应当具有权威性,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司法权威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公开、公正的司法。然而,隐形程序一方面使广大人民群众无法充分了解司法权力及整个诉讼程序的运作方式,无法亲眼目睹实现正义的全过程,从而不利于增强社会公众对司法的认同感,使公众对司法产生怀疑,丧失信心,另一方面隐形程序所产生的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现象很容易使公众误认为权力、金钱、关系比司法更重要、更有效,从而导致司法完全成为“地下交易”的“遮羞布”。
4、隐形程序是降低司法效率的诱因
在现代诉讼中,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一个都不能少。为使司法具有高效率,必然要在保证司法公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司法资源的消耗。但是隐形程序的出现却大大增加资源消耗,从而降低司法的效率。首先,司法不公产生波斯纳所说的“错误消耗”,因为司法不公可能使锲而不舍为权利而斗争的人卷土重来,这势必增加一次或多次司法予以救济,而每增加一次司法就意味着司法资源的增长;其次,当地下“AMP竞赛”出于势均力敌时,诉讼的一方为了抢得“先机”可能会加大投入力度;最后,司法活动中不必要的请示、汇报、协调、审批等制度无疑会进一步增加司法资源的消耗。
二、隐形程序:司法的一大病灶
近年来,针对司法不公与司法腐败问题,我国进行了司法改革,然而普遍认为收效不大,甚至有人申称作为司法改革突破口的庭审方式改革已基本上宣告失败。司法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笔者以为,司法改革之所以步履维艰恐怕在于其未击中“靶心”,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隐形程序的泛滥无疑是其中“靶心”之一,举其荦荦大端者有:
(1)、“三长会议”[10]、“协调定案”制度。众所周知,我国在各级党委内部,专门设立一个政法委员会,统一领导公、检、法、司各部门的工作。然而,在一些地方,往往以“事关大局”为由,由政法委牵头,动辄召开所谓“三长会议”,实行“联合办公”,对所谓“本地区有影响、有振动”的大案要案进行“协调定案”。
(2)、联合侦查。一是滥用“两指”、“两规”。我国《行政监察法》第20条规定,监察机关在调查违反行政纪律行为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即“两指”。在党纪检查文件中,“两指”变成为规定时间内、规定地点,即“两规”。于是,在实践中,为“避免师出无名”[11],精明的侦查人员(反贪的侦查人员居多)常常利用上述模糊性规定,联合行政监察机关或者党纪检察部门,对所谓涉嫌犯罪的有关人员长期实行“两规”、“两指”,以这种长期“变相拘禁”方式去赢取时间,以便获取“口供”。一旦获取所谓“口供”即犯罪证据,马上就对其予以立案,直到这时,“两规”才宣告结束,侦查活动才开始由“地下”转为“公开”。[12]二是检察机关起诉部门为了所谓“证据把关”,提前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同侦查人员一道“并肩作战”。
(3)、庭前或庭外活动中心化、实质化。一是上下级法院的监督关系异化为领导关系,上级为了给下级把关搞所谓“批示”、“指示”;下级为了避免错案搞所谓“疑案报请”。二是在法院内部行政化管理模式情况下形成所谓案件审批制度,以及审判人员在法庭审理之前或之后就如何判决问题向庭长、院长或审判委员会汇报,由后者进行审批之后才能定案。这种“审者不判、判者不审”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合议庭形式化、庭审形式化、庭前活动中心化、实质化。
(4)、监督异化、领导异化、外界干预。在我国目前政治体制下,人大掌握法院人事权,政府掌握法院财权,而各级党委掌握法院领导权。在这种背景下,常常产生监督异化、领导异化。监督异化是指人大对法院的抽象监督异化为具体的监督、个案监督,领导异化是指党委对法院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异化为事务性领导。因此,法院审判往往受到这些部门的不正当干预,实践中所谓“批示”定案、“条子”定案、“指示”定案、“招呼”定案、“电话”定案等现象比较普遍。
(5)、第二审程序、再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中书面审理现象普遍。根据我国诉讼法有关规定[13],可以确定我国二审审理是以直接审理方式为原则,以庭外调查讯问方式、书面审理为例外。由于公开审理原则是我国审判的基本原则,它应贯彻于整个审判程序,因此二审的审理方式也可以理解为以公开审理为原则,以不公开审理为例外。但遗憾的是,我国有相当多的法院以所谓的“诉讼效益”为借口,将二审的审理方式演变为“以不公开审理为原则,以公开审理为例外”。再审的审理情况也与此相似。其次,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死刑复核程序只规定了书面审核的方式,因此,审判公开在死刑复核程序中根本无法贯彻落实。
(6)检察官、法官相互串通。一是检察官“咨询起诉”。或许是由于审判阶段是刑事诉讼程序的最后一个阶段的缘故,在许多检察官的心目中,“以法律为准绳”已经被“以法院为准绳”所替代。于是有的检察官对于一些吃不准的案件,常常携卷前往法院向承办法官“请教”,或者进行“电话讨论”,在“谈妥”之后,检察官才以承办法官的“意思”向法院提起公诉。二是法官“提前介入”,打探案情。即“刑事案件尚在审查起诉甚至侦查阶段,承办案件的法官就向警官、检察官了解案情,询问证据情况,甚至直接前往检察机关或者公安机关,与警官、检察官查阅案卷材料,或者讨论某一问题”[14].
三、改革路径:从隐形走向公开
(一)、隐形程序的生长原因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理由,隐形程序作为一种异化的诉讼现象也不例外。唯有找到隐形程序的生长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求得司法改革的出路。我们认为,隐形程序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大行其道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法律漏洞的客观存在为隐形程序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首先,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不得不允许法官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甚至法官造法以填补法律漏洞。不可否认,法官造法、自由裁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立法的不足,但前提条件必须是法官要保持公平、公正与理性。如果法官屈服于权贵或私利,那么造法、自由裁量必将成为某些人攫取私利的工具,此时隐形程序的产生不可避免。其次,相对稳定的法律(尤其是成文法)同瞬息万变的社会相比不可避免地具有滞后性,正因如此,案件的处理本身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这无疑会给诉讼当事人串通甚至收买法官以便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判决提供契机与动力,其结果必然是法官以隐形程序来完成他们之间的“幕后交易”。最后,由于我国程序立法上的不完善,尤其是违反诉讼法的程序性法律后果的缺失,使得办案人员、诉讼参加人敢于规避程序法的规定而大量采用隐形程序。
2、司法共同体[15]远未真正建立起来,程序难以自治[16],司法外因素常常成为主角,使裁判结果往往形成于程序之外。这主要是下面两个原因造成的。(1)我国司法地方化、行政化、官僚化、边缘化运作趋向使司法活动丧失独立个性,使司法成为一种被任意蹂躏、恣意干预的场所。(2)长期以来,我国司法实践中,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诉讼程序还是诉讼结果都存在很大的变数,“朝令夕改”,具有不确定性,甚至沦为某些人玩弄的游戏,使得“司法最终处理原则”无从体现,正义无处得到伸张,司法权威的丧失使许多“为权利而斗争”的人不得不乞求于某些司法外因素成为必要的动机选择。
3、世俗社会的影响。西方普遍认为,为了保证司法公正,法官应当与世俗社会尤其是与所在社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千丝万缕的关系网、人情网的干扰。如著名的学者兼法官波斯纳认为,“诉讼所涉及到的人们与法官通常有不同的社会距离,与法官关系越近就会得到越多同情的回应,而与实际的过错无关。”[17]所以为了实现司法公正,就应该适当割断法官与世俗社会之间过多的联系,以营造相对独立的“隔音空间”,而“隔音空间”的营造将会大大压缩隐形程序的生存环境。但遗憾的是,在我国看到的却是另一幅景象。首先,中国无诉、和谐性法律文化向来主张“法与情谐”、“情法同在”,在司法上强调“执法原情”、“准情定谳”[18],这为隐形程序在我国人情味甚浓的关系社会中的施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舞台。其次,中国的法院和法官背负的社会承载过于沉重:一方面,他们要定纷止争,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要带头送法下乡、扶贫支教、摧粮讨债、抗洪抢险,以便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这种满足与被满足之间使法律或司法权威灭失,隐形程序使得法律或程序虚无主义生成。
4、自古以来,以农业经济为主、商业经济不发达的中国使社会中间层消失,使得政府不得不直接面对民众,“官本位”、“百姓崇尚权威、服从心理”由此而生,于是大众民主观念、参与意识淡薄,很容易使他们认为“诉讼”是国家官员的事情与己无关,国家如何进行诉讼只能服从而无需异议,而权力极易被滥用,因此,非司法化、非程序化的处理方式成为官方“愚弄百姓”的良好的剂。特别是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诸多因素尚存在极大变数,使得“在许多场合,社会变动的实践迫使严格的诉讼程序要求撤退,转而采用较有弹性的方式来处理纠纷。”[19]上述非司法化、弹性的处理方式无疑会对隐形程序的滋生和蔓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中国法官的素质状况是隐形程序的诱发因素。如果说立法上有缺陷还能靠高素质的法官予以弥补的话,那么,司法一旦由素质低劣的法官或者比法官还外行的监督者所操纵则会步入“膏肓”。因为低素质的法官不仅无法满足司法必须公开、公平、公正、理性的需要,而且会反过来侵蚀司法活动的公正性。而中国恰恰是在这方面出现了问题。据统计,截止1997年底,在全国法院系统25万多名法官中,本科层次占5.6%,研究生仅占0.25%.[20]低素质的法官对引发隐形程序的作用十分明显。首先,法官的业务不精会迫使他们转移错案风险,不厌其烦地将案件向上汇报、请示。其次,法官的职业道德较差会大大降低他们的抗腐蚀能力。最后,低素质的法官往往在观念上更容易固守程序工具论、重实体轻程序,在执法上总是企图摆脱正当程序的束缚而求救于隐形程序。
(二)、隐形程序的改革路径
从前文的分析不难看出,隐形程序已成为我国司法改革道路上的一大障碍。为确保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找到渠道通畅的路径。笔者认为,当前的司法改革,除了继续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以改善大环境以外,还应当明确从隐形程序走向公开的改革思路,具体说来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改革司法管理体制、领导体制、人事制度、财政制度,理顺司法权与党的领导、行政权、司法权之内在关系,确保司法独立,树立司法权威,重塑程序自治性,以便“通过排除各种偏见、不必要的社会影响和不着边际的连环关系的重荷,来营造一个平等对话、自主判断的场所”[21].
2、尽快修改和完善我国诉讼法与订立证据法。主要包括:(1)、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行证据开示制度;(2)、赋予律师讯问在场权,扩大律师阅卷范围、为律师会见当事人疏通渠道;(3)、严格限制第二审程序、再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中书面审理方式的适用,扩大审判公开范围;(4)、建立保障警察、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5)明确规定“三长会议”、协调定案制度、联合侦查、疑案报请、审批制度等隐形程序非法,并规定违反诉讼法的程序性法律后果,确立司法审查制度或者第四种司法裁判形态[22].
3、贯彻落实《法官法》、《检察官法》、《警察法》,加大司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把好司法队伍“入口关”,提高司法队伍的整体素质。
4、继续大力推进警务公开、检务公开、审判公开;提高司法工作的科技含量,开发多媒体法庭出示系统,加快司法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加大民众旁听力度,方便民众查阅诉讼文书,实行“阳光”作业。
通信地址:华东政法学院研究生院研楼507室邮编:200042
电子邮件:achaowang@sohu.com电话:021-62071492
——
* [作者简介]:王超(1973―),男,河南信阳人,华东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诉讼法学、司法制度。
[1] [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48页。
[2]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52页。
[3]可参阅[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1-65页;[美]戈尔丁:《法律哲学》,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40-243页;[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7-98页。
[4]目前,由于法院办案经费紧张加之又要法官包揽调查取证任务,法官只能从当事人身上想办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谁出钱为谁办案”的现象以及法官与当事人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行)的主要原因也就在此。参考王利明:《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85页。
[5] A代表Affection,人情;M代表Money,金钱;P代表Power,权力。
[6]汪进元:《论宪法的正当程序原则》,载《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第54页。
[7]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7页。
[8] [法]孟德思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54页。
[9]根据美国学者马修的尊严价值理论,正当性法律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应从不同的角度维护当事人作为人的尊严,使他们真正成为积极参与裁决制作过程,主动影响裁决结果的程序主体,而不是消极等待官方处理、被动承受追究的程序客体,从而具有自主地决定个人命运的选择机会。否则,就是对他们的尊严的贬损,使他们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参阅陈瑞华:《程序正义的理论基础——评马修的“尊严价值理论”》,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3期,第144-152页。
[10]三长即公安局长、检察长、法院院长。
[11]实践中,侦查人员根据一些线索,往往对于涉嫌犯罪的有关人员掌握一定的证据,但又不符合立案标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侦查人员显然不能对其采取强制措施和进行讯问。于是,侦查人员联合行政监察机关或者纪检部门,并以后者名义开始进行“变相”侦查,因为后者对涉嫌人员实施“两规”往往是不需要理由的。
[12]说其“地下”是因为在实施“两规”期间,侦查人员由于缺乏立案依据,不能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只能以检察部门或纪检部门的名义进行“调查取证”,而立案之后,侦查人员却能名正言顺地展开侦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