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消防现状范文

时间:2024-02-22 17:5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消防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智慧消防现状

篇1

摘要:本文研究的设想是通过调研和结合长期的实践教学,对后勤课程教学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对消防指挥专业后勤管理课程做一个准确科学的定位,找到部队需求、专业特点、学科特点和学员发展的切入点,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促使后勤课程教学真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消防指挥专业;后勤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7—0066—02

本文围绕“消防指挥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后勤管理能力”这个核心,依托《消防部队基层后勤管理》课程教学调查研究问卷,通过对全国消防总队基层指挥员和各级领导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对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归纳、分析,最终确定后勤课程体系建设的方向和内容。

《消防部队基层后勤管理》课程教学研究调查问卷共发放686份,回收问卷623份,有效问卷600份,有效回收率为87.5%。该问卷主要从课程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调查,希望能对现阶段的课程建设有所帮助。

一、学员对后勤管理课程内容兴趣度调查研究

在调查课程的兴趣程度各项指标中,排在前三名的是生活待遇、军需、战勤保障,所占比例分别为:88.8%,83.8%,81.8%。其次是财务、车辆装备、营房,排在靠后的是卫勤、文书。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昆指学员学生对生活待遇的知识兴趣很高,表明学员对切身利益相关的工资、保险、转业等问题非常关注;其次是军需,说明学员对事关战斗生成的最基本要素是很重视的;再次是战勤保障,随着全国战勤保障体系建设的升级,学员对其兴趣渐浓。昆指学员选择财务管理的比例为63.7%,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昆指大多数学员从未接触过财务,但是对财务有好奇的求知欲;选择车辆装备管理的比例为60.1%,车辆装备是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物质基础,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队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打造铁军中队的过程中,更倾向于体能、技能的训练,无暇顾及装备车辆的维修和管理,工作的导向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兴趣度;营房管理所占比例为58.6%,基层中队营房管理的范围相对较窄,主要是日常管理和住用管理,营房管理很多权限都在支队机关,这直接导致了对营房管理关注度下降,影响了对营房管理的学习兴趣。排在稍后的是后勤文书写作,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后勤文书在后勤保障中起到的推动作用;排在最后的是卫勤管理,我们也应该正视它是部队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二、学员对后勤管理课程内容重要性调查研究

在对课程内容重要性的调查中,除个人生活待遇比例偏低外,其他后勤各大知识板块都占75%以上,基本说明消防部队后勤工作各方面都很重要,不能偏废其一。就具体数据指标来看,车辆装备、军需、战勤保障所占比例稍高,分别占85.5%、83%、81.6%。因此,后勤课程教学在把握住教学内容全局的同时,教学重点应适时、适当地向重要性较高的后勤工作知识板块调整。

三、《消防部队基层后勤管理》课程学员学习效果调查

通过对《消防部队基层后勤管理》课程的学习,大多数的同学多少都是有收获的,不能确定和完全没有收获的是少数,分别占8.8%和3.8%,这说明课程教学在丰富完善消防指挥专业学员知识体系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学员对后勤课程的认知度,并获取一定的知识。但我们通过对毕业学员访谈得知,《消防部队基层后勤管理》课程教学过分强调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环节教学,这与课程教材设计和师资队伍缺乏基层工作的实践有很大的关系。

四、《消防部队基层后勤管理》课程教学难点调查

从表1可知: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对财务知识学习的难度最大,占调查人数的92.7%,其后分别是车辆装备、后勤文书写作、军需管理、营房管理、战勤保障、卫勤管理、生活待遇,选择人数比例分别为85.3%、81%、64.2%、60.8%、33.5%、31.5%、24.3%。究其原因,认为后勤课程专业性太强,教材内容过深的学员占83.1%,认为教员方法和手段欠缺的占75.3%,认为自己学习不够努力的占33.4%,其他的占9.7%。显然,后勤课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像财务、车辆装备技术性都很强,特别是要在很多“零起点”的学生内,在短短几个课时内实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很困难的,加之消防指挥专业没有适合自身专业特色的后勤教材与之配套,教材传达信息的作用不强。有37.5%的学员认为自己在学习中,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造成难点章节学习有困难,认为是其他原因的仅占7.8%。

五、学员对后勤课程教学效果感知度分析

从调查结果统计来看,认为后勤课程非常枯燥的占40%,其中90.3%的学员认为是教材陈旧造成的,我校《消防部队基层后勤管理》课程现在使用的教材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版刘剑萍编著的《公安现役部队基层后勤管理》,旧的教材明显滞后于消防部队发展,不适应教学的需要。有83.1%的学员认为是内容过于理论,由于我国消防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与之配套的消防指挥专业的教材体系确未完全建立,导致《消防部队基层后勤管理》教材没有突出以“应用”为主旨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后勤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认为教学手段单一的占67.8%,表明教员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在综合性、实用性、技巧性上下工夫,用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去弥补学习理论知识枯燥的不足。认为参考资料较少的占30.8%,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金盾网的后勤资料都比较规范和齐全,以及各总队后勤资料汇编都是学习重要参考资料,因此认为此项的比例较少。其他原因仅占7.8%。

调查还显示,认为这门课程很实用的学员占32.1%,说明学员对后勤课程教学在对日后工作中起到的指导作用还是很认同的。其中,在对教员对教学内容设计是否有针对性调查中,有69.3%的选择了教学内容针对差,有待提高,其余的选择教学内容很有针对性。我们在访谈过程中得知,在昆指学员中,从事财务、营房、装备、车辆等后勤工作的都有,有的还在支队机关从事相关后勤工作,在有限的课时内,在教学内容上只能“抓大放小”,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最后,认为这门课程挺有意思的占29%,其中有70.2%的人认为教学内容针对性很强,29.8%认为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有待提高。这组数据说明教学针对性强对教学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六、教学方法、手段调查

教学方法好坏、手段是否丰富影响着学员对课程的感知度和满意度,在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调查中,我们总结调查数据可知,学员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需求多,要求高,并不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显然,不同教学内容需要采用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才能优化教学效果,这对教员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冯国锋.课程内容组织原则浅谈[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篇2

【关键词】消防;智慧消防;物联网;智慧城市;社会消防;安全

管理困境,以建筑消防设施管理最为令人堪忧。为了迎合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实现社会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智能化,以“智慧消防”为核心理念,将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充分应用于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已成为消防安全领域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

1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现阶段,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国家与政府加大了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相应的法律法规与配套的技术规范纷纷出台,消防产品的功能与消防技术的实用性不断完善,预防火灾的建筑消防设施的技术层次得到了较大提升。从整体来看,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较之以往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就近年来各地火灾的数据与情况而言,社会消防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涉及社会单位的火灾事故频频发生且屡禁不止,直接反映了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艰巨性。具体看来,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值班人员消防业务生疏、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管理不足、消防警力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2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结合的可行性

所谓物联网技术,就是以既成协议为基础准则,将信息传感设备作为媒介,实现物品与互联网的连接,目的在于实施信息的通讯与交换,完成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其核心是互联网技术,所依托的信息传感设备包括GPS、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智慧城市理念是借助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对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关键信息进行预测、分析和整合,从而实现城市智慧型的运行和管理[1]。其导向是城市公共安全、环保、城市服务、工商业等领域的需求,前提条件是城市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处理。本质上,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层次的反映,因而兼具集中性与系统性。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对智慧消防进行充分应用,可以强化社会单位建筑消防设施管理的质量与维护的全面性,进而全面提升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的标准化与智能化,有助于提高消防管理人员的相关技能,缓解消防警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实现社会公共的消防管理信息与资源的互联互通,实现移动办公与远程监管模式的构建。

3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3.1物联网消防安全监管平台

物联网消防安全监管平台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前端联网设备、报警监控网络、监控中心系统等。借助该平台,可以及时并准确掌握设备运转、火灾形势、人员巡检等具体情况,同时平台还提供火灾监督查询及用户服务功能。物联网消防安全管理平台的主要优势为:第一,反应迅速,对危险源反馈及时。该平台系统的各种传感器和视频图像会在第一时间将各单位的危险情况进行反馈,并依据危险情况与等级进行分级分色显示;第二,险情获取与火源定位准确。该平台以GPS定位系统与GIS信息系统为主要工具,可以在第一时间定位火灾现场并提供最佳的灭火路线,同时会提供火灾现场周围消防设施的具体状态,为消防人员灭火节约时间;第三,工作监督严格。该平台可以实时地清晰反映各单位消防自检与消防执法人员巡查的情况,凭借传感器与视频的物联化,可以避免打卡后脱离岗位的问题。

3.2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借助有线、无线通讯网,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各建筑物内独立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互联互通,并借助GIS信息系统的定位功能,以视频监控联动的方式实现各社会单位的火灾实时监控,同时集中管理消防设施,提升消防设施管理的科学性与标准化。而视频监控的应用不仅可以在PC电脑终端进行观察与视频录像,还可以借助手机APP软件,实现移动性监控,以提高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的实时性,打破监控的时间限制与空间限制。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功能设置以应用层的用户需求为核心,其用户主要包括监控指挥中心、公安消防管理部门、联网单位等。监控指挥中心的用户是整个系统的中枢,因而其有权限应用系统中的全部信息[2]。其功能主要包括实时火警监控、联动视频监控、GIS定位、消防设备管理监督、值班人员巡查等;借助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公安消防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定位火灾位置,并结合单位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消防监控。其功能主要有实时火警联动、消防设备管理监督、消防安全管理信息查询等;联网单位不仅是消防服务的受益者,同时也是监控对象,对其来说,该系统的功能包括考勤管理、消防设施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信息查询、消防知识与技能学习等功能。

3.3智慧消防平台

所谓智慧消防平台,其基础支撑是对互联网、物联网、数据融合、云计算等进行综合应用的新型信息技术,主要针对数据的搜集、储存、分析等环节,通过适应消防管理体制与各种消防管理应用而构建的一种平台。其功能在于实现预警自动化、救援智能化和业务管理精细化,以其功能的实现为基本原则对智慧消防平台进行构建。智慧消防平台的构建需要对如下重点项目进行建设:第一,火灾预警自动化。构建城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消防报警设备、消防用电、消防水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的完好率。建设高空瞭望视频监控系统,对化工、人员密集建筑区等进行严格监控。同时需要开发并应用区域火灾分析评估系统,依据火灾风险的高低进行安排预防火灾的实施部署;第二,灭火应急救援智能化。该系统以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作战人员变成模块化系统、消防移动智能指挥等为基础保障。其中尤其需要明确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有赖于预案实施与火灾中的横向互联及纵向贯通,如此才能保障信息搜集的顺畅性。第三,部队管理精细化。应用该系统的目的在于规范消防部队的培训与管理,包括各级官兵的培训与模拟训练,与消防车辆的管理。其中以消防车辆实时管理系统为侧重点,将GPS、GIS、RS、“北斗”等定位系统综合运用,实现消防车辆的实时监控与动态管理。

3.4智能巡检

智能巡检系统是将物联网应用到城市消防设施巡检中,充分应用并发挥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网络的功能。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消防栓信息维护、消防栓巡检展示及巡检数据分析三部分[3]。其中,消防栓信息维护主要基于Android平台,利用移动终端对消防栓进行注册,然后通过编辑与整理,将有效数据信息发送到服务端;消防巡检展示可以实现GIS展示、基于Android移动终端的消防栓巡检、地图可视化;巡检数据分析主要是将一定时期内的巡检信息与数据依据选定维度展开分析与处理。该系统可以拓展消防设施之间和消防设施与巡检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有助于降低人工参与度与操作度,对实现消防巡检的智能化与自动化起到决定性作用。此外,智能巡检系统可以将消防设施巡检的业务范围拓宽,促进消防设施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4智慧消防项目设备结构图

由其结构可以得知,智慧消防系统以物联网为技术依托,并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水系统、消防疏散通道、消防车道、控制室人员在岗状态等方面的监测初步实现了智能化与自动化。

5智慧消防的应用趋势与前景展望

智慧消防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大大缩减了消防工作的管理成本,弥补了建筑消防设施运行故障率高、数据处理方式落后、值班制度执行不彻底等问题,同时赋予建筑消防设施智能化、自动化,实现了社会消防安全管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然而,通过实地考察,在目前智慧消防运行的系统中依旧存在以下缺点:对不尽责行为不能做到定性与定量处理;系统应用终端普遍以PC计算机终端为主,不能广泛普及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重点单位的应急疏散演练模型与灭火预案的开发相对比较流于表面[4]。总而言之,智慧消防技术在社会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依旧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有待相关职能部门与研究企业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完善系统的功能与实效性。

6结论

篇3

关键词:工业园区 三维建模 制作方法 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b)-0002-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信息化的进一步完善,以信息共享为理念的数字城市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如今全国已有近300个城市完成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等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的引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的不再是数字城市,而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数据为基础、以业务为导向、以管理为中心,面向园区基础设施管理、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建设、企业服务、招商引资等方面建设的综合性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逼真的三维模型是三维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反应了工业园区的现状。工业园区的三维建模包括:地面建筑物、场景和地下管线,该文针对这三类数据,详细叙述了其各自三维建模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1 三维模型制作

建筑物三维模型制作包括纹理采集、纹理处理、模型制作、模型贴图等步骤。

1.1 纹理采集

建筑物纹理是建筑物三维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纹理数据主要是通过野外实地摄影的相片获取的,它直接关联到三维场景中的地物。它的质量决定了场景的整体效果与纹理细节,并最终决定场景的逼真程度。拍照片前按照街区进行编号,同时,把街区编号、建筑名称以及楼层数打印在相应的影像上,在拍照的同时进行属性核查,如有变化则记录在打印图纸上。外业采集回来当天将照片按照街坊的编号来进行整理。拍照时,每栋建筑的每个面拍一张全景图。再拍相关的墙、窗户、门以及建筑物细节。尽量做到每个面有照片可以参考,即每个面起码需要两张照片,一张整体,一张局部,如有更多单元,则照片应该拍到每个不同的单元,在内业通过数字图像处理软件拼接成建筑物完整纹理。

1.2 纹理制作

外业采集和内业编辑是相辅相成的。外业采集合理有序,会大大降低内业编辑量;同时,内业编辑能力的提高,也可以降低外业工作量。

将采集好的照片,用Photoshop软件进行裁剪编辑,调整透视关系,除去不应存在的人、车、植物、空调、衣物等非建筑物体,调整亮度/对比度,色相饱和度,色阶等参数,注重保持工作区内所有纹理影像色调的均衡。不清晰的文字标识、Logo等需要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清晰化处理。

在制作贴图时经常出现这样情况,图片中有一部分无缝拼接可以,有一部分拼接不行。所谓图片的拼接,其实就是图像的左--右边、上--下边的图像纹理能够形成延续,或者说将对边卷起来找不到边了。有些图片在制作或裁剪的时候,已经充分考虑了这一点,所以效果很好,有些图片则需要修饰。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种就是首先使用Photoshop的OtherOffset滤镜按照图像尺寸大约1/3进行上下左右偏移,这时在图像中能清晰地看到图像边缘,将边缘处理的看不出来,这样在后面的底纹贴图中就不会出现线条不对齐的现象了。见图2。

(1)模型制作与贴图。

在根据三维数据源创建现状白模型的过程中,由于存在遮挡等原因,模型局部细节往往不能准确表达,有些模型可能和实地现状存在不一致等问题,这就需要通过纹理照片对白模型进行修改和细化。纹理的使用可以大大简化复杂模型的建模工作,使用纹理贴图可以不用增加模型的复杂程度就可以更好的表现出模型的细节,增加质感,并可以创建出反射,凹凸,起伏,镂空等逼真的视觉效果。

(2)场景三维建模。

场景的三维模型包含了地面、树和小品,这些模型无法通过摄影测量与遥感方法快速地建立三维模型,只能根据原始相片和野外调绘记录,通过3DSMAX来建立其模型。地面模型应能反映地面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区分,如道路、街区和绿化,在规划管理中作为参考依据,为规划管理提供详尽的基底状况。道路界线应与地形图严格一致,道路路面应采用接近真实情况的纹理。非道路地面的纹理,按照实际情况,分别用水泥、瓷砖、大理石等不同纹理表现,纹理贴图的方向应与实际情况一致,如地砖铺设是否沿人行道方向、是否有放射状效果等。如需使用重叠纹理贴图,要注意接边处的无缝处理。树模型分为十字面片树和多面片树。树木的位置、高度应在协调、美观的前提下,尽可能与实际情况一致,树木种类应尽量接近实际情况。要注意贴图中树木边缘抠图要处理干净,避免出现“毛边”的现象。

三维现状场景中涉及到的小品模型包括公交车站、路灯和路牌、道路交通指示牌、花坛、喷泉、道路护栏、电线杆、交通信号灯、消防栓等,以及垃圾桶、电话亭、书报亭、公园、绿地中的景观桥梁等类型。现场所有非建筑物类固定对象应尽可能全部表现,这些对象的建模能使场景更加真实,在规划管理中也能提供更多参考内容。

(3)地下管线三维建模。

地下管线模型采用自动建模,将包含图形和属性信息的CAD数据利用数据转换工具转换为符合三维平台入库标准的ShapeFile格式的数据,同时在建模工具中配置管线数据中涉及的各类特征点模型(电箱、电话亭、消防栓等)和纹理数据(如井盖纹理、井壁纹理、不同类管线纹理),完成后将自动完成地下管线建模。

(4)三维模型后期处理。

渲染是三维模型后期处理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渲染可以直观、逼真地显示建筑物表面基本着色效果。物体在光照作用下产生的阴影,使整个场景达到更逼真的效果。

2 结语

相对于传统的二维展示,三维展示在效果上更具有真实感,能生动展现园区内高低错落的空间布局,建筑间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也一目了然,加上对综合管线等地下空间组成对象的三维展示,能够完美再现园区地上、地下三维空间。采用真实的地理坐标,利用支持水平距离、垂直距离、水平面积等量算功能的系统,有利于管理者直观、定性、定量地了解园区基本情况。

参考文献

[1] 程效军,朱鲤,刘俊领.三维建模中的纹理处理[J].遥感信息,2004.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智能小区;智能家居

前言

近些年,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区智能化的设计环节,除了要对传统的小区建立智能化系统外,还应逐步最求更安全、更舒适、更便利的室内智能居住环境。通过智能小区及智能家居的应用,实现小区业主从进入小区那一刻就体会到智能化的无处不在。

1 智能小区概述

住宅小区智能化是指通过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IC卡技术,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建立一个由住宅小区综合物业管理中心与安防系统、信息服务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以及家居智能化组成的“三位一体”住宅小区服务和管理集成系统,使小区与每个家庭能达到安全、舒适、温馨和便利的生活环境,最终目的是使每个住户得到满足其需求的最佳方案。住宅智能化系统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安全、舒适、方便,在设计和设备的选用,应考虑技术的先进性、设备的标准化、网络的开放性、系统的可扩从性及可靠性,主要涵盖了楼宇自动化、火灾自动报警、智慧社区等[1]。

1.1 楼宇自动化系统

楼宇自动化系统是当今高层住宅智能化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接口技术、监控技术、通讯技术等多项技术为一体的集散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空调系统、保安监控系统、供配电系统以及电梯、楼宇对讲系统等,同时通过管理系统的运行,来实现对各项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更有利于管控人员对楼宇的管理,为居民营造一个安逸舒适、节能环保、多功能、智能化的生活环境,为居民的生活以及建筑内部能源的使用做好充足的保障。

1.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以及居住安全也越来越重视,住宅火灾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火灾的防范是高层住宅智能家居电气设计的关键,更是确保居民安全的重要手段[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高层住宅建筑电气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由火灾报警装置、触发器件以及自动消防设施等组成,一旦住宅内发生火灾,报警系统会及时监测到火灾的发生,同时发出火灾报警信号,并启动自动消防设施,确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好火灾的消防工作,避免或降低火灾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损失。在进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需要严格按照消防安全有关规定进行设计,以保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安全性。

1.3 智慧社区概念

智慧社区涵盖了智慧物业管理、电子商务服务、智慧养老服务、智慧家居等内容,是智慧城市概念之下的社区管理的新理念,是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信息化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的社区。

2 智能家居概述

现在,楼宇的卖点越来越集中在智能化和生态环保化,而最大的变量和砝码就是智能化。通过智能家居的应用不但可以增强小区智能化,同样也可以起到节能的效果。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提高,智能家居也将逐渐引领装修时尚潮流,成为新的消费趋势[3]。

住房是生活的原点,未来的家居是什么样子,从美国科幻电影中,从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窥见未来智能家居生活的一些影子。清晨,轻柔的音乐自动响起并逐步增大音量催您起床,同时窗帘自动打开,音乐舒缓响起,早餐开始自动烹饪,新闻按预定播放。离家出门,您完全不必担心灯还没关,大门还没锁。因为在您开车上公路的时候,只需在手机轻触远程控制界面,智能家居系统会帮您照料好一切;同时安防系统自动布防,出现异常智能侦测,煤气漏了、发生火灾了、有人闯入了,系统将自动及时地通报到小区的管理中心,并将现场情况通过信息发送到正在上班的您面前。

2.1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智能家居系统主要满足实用性、可靠性、标准性、方便性等要求。另外,智能家居系统设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并将智能家居系统建立在电信平台上,可以实现通过手机、IE等,再加上家内设置的摄像头来实现远程探视。

实用性:智能家居最基本的目标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方便和高效的生活环境。对智能家居产品来说,最重要的是以实用为核心,摒弃掉那些华而不实,只能充作摆设的功能,产品以实用性、易用性和人性化为主[4]。我们认为在设计智能家居系统时,应根据用户对智能家居功能的需求,整合以下最实用最基本的家居控制功能,包括智能家电控制、智能灯光控制、电动窗帘控制、防盗报警、门禁对讲、煤气泄露等,同时还可以拓展诸如三表抄送、视频点播、园区服务、云平台服务及未来智慧城市所具备的必要功能和增值功能。

可靠性:整个建筑的各个智能化子系统应能二十四小时运转,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容错能力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对各个子系统,以电源、系统备份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容错措施,保证系统正常安全使用,质量、性能良好,具备应付各种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标准性:智能家居系统方案的设计应依照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标准进行,确保系统的扩充性和扩展性,在系统传输上采用标准的TCP/IP协议网络技术,欧州标准EIB技术,保证不同产商之间系统可以兼容与互联。系统的前端设备是多功能的、开放的、可以扩展的。如系统主机、终端与模块采用标准化接口设计,为家居智能系统外部厂商提供集成的平台,而且其功能可以扩展,当需要增加功能时,不必再开挖管网,简单可靠、方便节约。设计选用的系统和产品能够使本系统与未来不断发展的第三方受控设备进行互通互连[5]。

2.2 智能家居系统组网模式

图1 有线模式

(1)有线组网模式

该系统的所有功能都通过一根总线来控制,可以完成照明、电动百叶窗、供暖系统和新风系统控制、负荷管理、指示、信号、操作控制及安保监控。该系统也可以与建筑设施管理系统的其他系统相连接,应用范围相对广泛。优点:模块集中在弱电箱内,面板通过控制总线相连,信号稳定性强,缺点:不利于扩展,增加强弱电布管布线,造价高,比较适合别墅。

(2)无线组网模式

该系统是一套采用基于WIFI联网技术和RF无线射频传输技术为一体的无线智能家居解决方案。优点:减少强、弱电布线,容易扩展,造价低。缺点:信号比有线系统稳定性相对低,比较适合中小平层住宅。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家居的电气设计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不仅要注重建筑住宅使用的安全性、舒适性,更向着生态性、节能性的方向发展,智能家居的发展也不断地在改进人们的生活质量,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文章对高层住宅智能家居的电气设计分析,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自身对高层住宅智能家居电气的了解,主要对智能家居电气系统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对提高高层住宅智能家居电气设计的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超,骆德汉,郑魏,等.基于STM32的嵌入式智能家居无线网关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3).

[2]杨士元.中国智能家居的技术发展趋势―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杨士元教授在“全国数字家居与平安社区高峰论坛”上的演讲[J].智能建筑,2013(8).

[3]陈良银,李志蜀,刘轶,等.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4]王飞跃,黄小池.基于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J].家用电器科技,2013(6).

篇5

金属资源再生,顾名思义就是在各类废弃的机电产品中,通过人工、机械等方式,将原料中的金属、塑料、橡胶等可利用的原料分离,并销售给下游的深加工企业,做到最大化地回收利用。目前国内金属资源再生产业的货源主要来自欧美、日韩的进口,原料包括废电机、废五金、废电线电缆等国家允许进口的第七类固体废物,分离后的主要产品为废铜、废铝、废钢、废塑料、废橡胶以及不可利用的废弃物等。

二、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起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近40年历史,从最初的手工作坊,到如今的机械加工,台州金属资源再生产业正一步步走向科技化的方向。目前,台州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之一,被称为“中国再生金属之都”。金属资源再生产业是台州工业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是路桥区的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台州现有国家环保部批准的定点拆解企业44家,2012年回收利用各类废旧资源约206万吨,其中回收铜16.3万吨、铝8.3万吨、铁166.8万吨、矽钢片10.3万吨,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13.68亿元。

随着产业所在区域被纳入城区规划,越来越多的问题制约着产业的继续发展。为此,2007年底,经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共同决策,并报国家环保部批准,决定实施产业整体搬迁,在路桥三山涂围垦区筹建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新基地位于三山涂围垦区,总用地6633亩,拟投入25亿元(不含企业生产性投资)。

新建的台州市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是台州主攻沿海、打造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重大项目。按照“城市新区、工业新城”的要求,围绕 “品质基地”建设“四大目标”,把金属再生产业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级“城市矿产”、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省级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和现代工业园区样板。

三、生产技术转型升级

1、强化行业准入标准。市、区两级专门制定出台了新基地的产业政策、产业准入意见、“三废”处置要求和企业建设标准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企业必须配置的拆解装备和环保设施,明确准入设备产能、功率清单,确保企业试生产批准达到或超过准入标准。严格执行两个“一律”:凡是工艺装备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准开工投产,凡是“三废”排放量超标的,一律停业整顿。鼓励大企业延伸产业链积极进行深加工,引导中小企业兼并重组。

2、加强工艺装备技术合作。基地管委会与北京机电院共同出资,成立台州京城再生资源技术研究院,不断强化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高等学府的联系,重点围绕废电线电缆干法破碎分选、废旧电机拆解、废杂品破碎分选等工艺装备开展研究。目前,已有5项技术正在申报国家专利。确定了三家大小型企业作为示范样本进行重点跟踪落实,对厂房内部布局进行研究,优化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展工业流程再造,以示范带动效应加快所有企业生产工艺提升,提高生产效率。

3、突出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市区两级政府出台政策并拿出1000万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进行装备更新和研发,同时引进国内外成套先进装备。整体引进台湾铜米生产线和日本自动拆解、分选设备等国外先进工艺。

4、提升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基地坚持自主创新,积极联系本地废金属拆解设备制造企业,针对废五金、电线电缆、铜铝水箱等拆解工艺开展技术攻关。依托技术研究院、龙头企业以及本地设备制造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吃透国外先进成套装备的生产工艺并进行本地化研制,降低装备成本,提高产业装备总体水平。通过企业间的生产协作分工、共生互补、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研发来优化工艺装备提高拆解率和资源利用率,进而提高产业装备总体水平。

四、环保处理技术转型升级

1、废水收集处置。金属资源再生产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分为初期雨水、场地冲洗水和生活污水。初期雨水和场地冲洗水统称为生产废水,通过企业自行雨污分流,将清洁雨水收集直接排入河道,生产废水则经厂区周边的明沟暗管汇集至企业各自的污水处理站,经隔油、沉淀等处理工艺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与生活污水一并排入基地周边的滨海污水处理厂。

2、废气收集处置。废气主要分为热解废气、气割废气和食堂油烟。热解废气通过经过二次燃烧、急冷装置和活性炭吸附,达到国家《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后方能排放;气割废气采用源头控制,用先进的等离子切割机取代传统的乙炔气割,并在厂区内划分气割工区,工区顶棚安装有集气罩,配备布袋除尘、活性炭吸附等处理设施;食堂油烟则通过油烟净化器处理。

3、废渣收集处置。废渣主要分为一般工业废物、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废物采用气化熔融处理方式,能够减少80%的废物体积,剩余的废渣用于制砖,产生的裂解气可用于发电或供热;危险废物由企业自行收集堆放,再由基地管委会统一收集运送至相关资质的单位处理;生活垃圾由进驻基地的环卫部门日产日清。

五、管理模式转型升级

1、封闭式管理。采用全封闭“圈区化”管理模式,设立一个主入口和主出口,实行“固废入园-各厂区集中加工-成品出园”的运行模式。公安、口岸、海关、商检、环保、消防、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多部门共同进驻,协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流程和管理方式。

篇6

关键词:战训干部 体制 改革 发展

中图分类号:E280

随着社会的发展,火灾日趋复杂,呈现新的特点,新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战训改革,提高作战能力,建立一支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功能的消防部队,战训改革是现代火灾发展的客观需要,战训干部体制改革和战训改革密不分,战训干部对战训改革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中谋求发展,不改革,不仅不能保护人民的财产,反而,还会遭受很大的创伤和损失。现阶段,我国存在一些不利于战训干部改革体制。因此,认清战训干部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技术和管理机制,又要突出自身特色。针对消防部队存在的一些现象,对战训干部体制改革与发展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战训干部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消防部队整体专业水平低。

首先,现阶段战训干部一般在基层工作的年限短,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就被调离战训岗位。然而,对于具有一定的经验和理论水平战训骨干来讲,从战训工作转入防火工作,有关战训方面的经验和理论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加之少数干部转业,导致资源和人才外流。其次,消防部队引进了大量的人才,但培训期较短,导致专业水平低,甚至出现了不适应或不适合的现象。再次,因传统和多方面的原因,战训干部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加之个别价值观念的偏差,在职战训干部不是在本职工作中研究战术战训,而是去找关系调离战训岗位,少数干部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致使战训干部虽然在中队,却很少把心思放在战术理论的研究上。同时,也导致在训练、作战、日常工作等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战训干部人才缺乏,专业不对口的现象还依然存在。

在我国,由于地区的差异,消防发展不平衡,在很多的地区,干部缺编,人员不足,导致少数部门不是要专业,而是要人,出现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学后勤变成了指挥专业,学防火变成政工专业,导致在日常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失误。从地方进来的大学生,有的学教育专业的,在防火部门工作,同样存在专业不对口的问题,部队建设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选用什 么样的专业,达到优化配置人力资源目的。

(三)战训干部待遇低,人才流失严重,战训干部已被引起重视,但还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长期以来,传统上都认为搞防火才实惠,这种狭隘的价值观念制约着战训工作的发展,报酬和待遇不均是造成着这种问题的原因之一,在喊奉献的同时,也要给那些讲奉献的人多一点回报,去关心他们的生活,而他们只是为了生存,而这种承受带给他们的却是沉默,或者想摆脱这种局面,军龄长的认为我们是这样过来的,军龄短也应该是这样,这就像封建社会的“裹脚”一样,循环下去的结果是没有人愿意去探究基层灭火理论,战训干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积极性受到极大的伤害。基层干部开始向政治和防火部门岗位迈进,目标发生了改变,有上、下班和更多的时间,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和上级领导拉近关系或者掌握更多的权利是他们的向往,指挥人才就这样被无形的东西所束缚,经验和理论不在是大众化,而是掌握在少数优秀的战训干部手里,导致消防部队整体战术水平不高,人才资源流失,导致战训改革受到影响,不过在上海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改革,走在消防部队的前列。如:在上海,奖励战训和基层一万元,中队干部提前晋职晋衔,对他们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有效的改善目前战训干部的现状。

二、战训干部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战训工作的认识,加强对战训工作的领导。

首先,提高认识,加强战训干部的领导,这是战训干部体制改革的关键和基础,提高战训工作是消防部队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消防部队职能的拓宽,执法观念的转变,战训工作重要性变的更为突出,消防部队的形象和地位只能依靠部队的灭火救援和社会救助才能体现。战训干部是战训工作的火车头,提高战训工作关键在于人,关键在于基层干部和战训干部。战训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防部队是否能践行“三个代表”,是否能实现为人民服务的这一宗旨,强化战训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才能有效推动消防部队的发展。

(二)提高战训干部的待遇,最大的保留战训干部。

按照我国现有的分配体制和实际情况,提高战训干部的物资待遇,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战训干部,用实际行动关心战训干部的家属,建立公正公平的待遇机制和竞争环境,加大基层部队的警力,减轻基层干部的负担。深化战术理论,大力宏扬理论与实践创新,特别是加大对灭火理论、战术、训练、管理和装备创新的奖励力度。

三、加大对战训干部的管理力度,全面提升战训干部综合素质。

战训干部工作态度和作风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消防部队的形象。采用多种形式的管理机制,加大对战训干部的管理力度,依法治警,从严治警。要对少数责任心不强的干部除了教育外和帮助外,调到其它的部门,要培养和选用一大批爱岗敬业、务实创新的高素质干部。

四、加强对战训干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

全国可以统一组织,也可以在网上进行培训、教育和交流,创造一个网上学习的环境,对战训干部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进一步加强院校对战训干部的培养,对于一些突发的典型灾害事故要以文件的形式下放到基层中队,使基层指挥员尽快掌握扑救措施,确保扑救的成功,选派优秀的战训干部到国外学习和深造,努力实现中国消防与国际接轨。

五、聚战训干部集体智慧,全面推进消防事业的发展。

篇7

关键词:船舶;消防系统;技术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F407.4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10年,自主开发、建造的主力船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年造船能力达到2300万载重吨,年产量1700万载重吨,本土生产的船用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60%以上。江西省“十一五”规划把九江市打造成在长江流域有影响的中小出口船舶建造基地。整合现有船舶配套业优势资源,形成以“消防系统”等科研生产板块为基础的船舶配套基地。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船舶工业的发展受到制约,所以加强产品的技术创新尤其重要。

2技术创新的意义和必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爆炸、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时代,创新更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企业作为知识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作为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载体,以创新谋求发展已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具体而言,创新又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观念创新等。这其中,技术创新既是核心,也是企业经济保持旺盛活力的源泉和动力,是企业实现经济实质性增长的基本途径,并且逐步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其动力源自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和我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普遍重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一例外地纷纷制定应对策略,明确本国发展方向,惟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被淘汰。我国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宏观指导,社会服务组织积极参与以及各方面协调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有了外部技术创新环境的刺激,企业能否抓住机遇,在激烈的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则是企业内部的首要问题。而我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做的核心,也是企业创新的主体,更要求着力提升技术能力,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对于包括船舶消防系统在内的所有产品,持续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正是源于我公司自身发展的需求。

3船舶消防系统的现状

目前船用消防的设计及制造主要依据的标准为SOLAS公约、钢质海船入级规范及各国船级社的入级规范。按规范要求,船用消防系统主要有水、气体卤代烷、二氧化碳、泡沫和干粉灭火系统等。特殊行业主要用气体卤代烷,灭火效率高,但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民品主要用气体二氧化碳,虽然价格低廉,但具有中等毒性,人员应避免长期接触,所以现在主要用的船用消防系统对环境、人员安全有一定影响,产品技术含量还比较低。

为了提高造船产业的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船舶配套业发展的政策及意见。船用消防是船舶配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涉及领域广,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新标准、规范不断更新环保、安全方面的要求,所以要不断发展符合新要求的消防设备,提升船舶配套业水平,对于加快船用消防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4船舶消防系统的发展趋势

船舶消防系统的技术创新应朝着洁净、环保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绿色环保”是我国在新世纪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开发“绿色环保消防产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也符合现代化城市向生态型发展的前景,所以说“绿色环保消防产品”将是今后长期的研究开发领域。

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嵌入”船用产品,实现产品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不仅可以提高其性能,使之升级,还可使之具有“智慧”,代替部分人的脑力及体力劳动,从而实现智能化、人性化的消防操控系统,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和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5如何进行技术创新

一是技术创新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满足市场需求,获得商业利润,是检验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所以技术创新要始于市场,终于市场,紧紧围绕市场。我们首先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技术方面的因素是前提,经济方面的因素是基础,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做好可行性的论证工作。进而发现市场的现实和潜在需求,抓住市场机遇。

二是技术创新需要我们企业全员参与,协同作战。我们要从一开始就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解,并对开发项目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效益进行评估。在项目研制过程中技术、生产快速反应的同时,销售作好市场化的准备,抓住开发项目可能给企业带来的商机,而不是等到项目完成,新产品或新工艺开发成功后,再去考虑市场,否则市场销售战略就很难成功。

6技术保护与持续开发

创新技术的保护与持续开发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技术的保护性取决于技术的复制成本,凡易用文字、图表等表达的技术就不易保护,反之,就易于保护。对于我们来说,产品创新后要加强关键技术的专利申报,进一步增强专利意识和法律观念,并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发一些有特色、起点高、易于保护的实用技术。

另外,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我们要保护市场的竞争优势,还要注重技术的持续开发,不断创新,这就需要挖掘我们职工和技术人员不断创新的动机和热情。通过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等活动加强对职工创新意识的培育,不断提高职工的思考能力,培养企业创新后劲,只有这样发挥所有职工的聪明才智,才能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企业竞争优势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

篇8

Abstract: Through the intelligent operation management system (BIM+3S) of the utility tunnel, to obtain and collect th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xygen content, toxic gases, flammable gas concentration etc.), medium parameters (water flow, gas, electricity, water gage, gas pressure, cable joint temperature, water pit level etc.) and other monitoring information, to make an intelligent analysis and control, and to realize the functions of high efficient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nitoring, surveying, emergency respons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to the pipe gallery, ancillary facilities (components),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gallery pipelines,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icient management of the assets of the corridor and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pipeline operation.

P键词:智慧化;监控;监测;应急处置;防灾减灾;高效管理;安全管理

Key words: intelligent;monitoring;surveying;emergency response;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efficient management;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2-0079-05

0 引言

作为“十三五”规划,国家战略百大工程的地下城市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大幕已全面拉开。地下综合管廊被称为城市的“血管”和“神经”,将电力、通信、给水、燃气、垃圾真空管等多种管线集中设置在同一地下空间,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实现安全、高效运营管理地位举足轻重。

综合管廊智慧化建设贯穿于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周期。设计阶段:智能化设计理念纳入设计,时时接收设计图纸及BIM模型;施工阶段:BIM深度建模,在此基础建立GIS、GPS和RS模型;运营阶段:维护、运营BIM+3S系统并实现可视化安全高效运营管理。

1 工程概况

南京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二期工程,包含江北新区核心区及其周边地区的18条路段下的综合管廊以及已建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一期中的未完及需升级改建部分的投融资及建设,全长约53km,其中:干线综合管廊31.29km,支线综合管廊22.12km。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既有管线改迁、交通导改、土方开挖、地基处理及支护、盾构 (顶管)施作、管廊本体及排水、消防、通风、电气、监控(含监控中心)、道路及绿化恢复等工程。管廊容纳电力、通信、给水、中水、空调热力管、燃气、污水、雨水、真空垃圾管等管线,各道路下建设综合管廊根据管线种类布置管廊舱室,管廊舱室分为单舱、双舱、三舱和四舱。

2 项目各阶段实施方案

2.1 设计阶段

提供多方参与的云端协同管理平台;提供BIM+3S建模与交付标准;建立BIM+3S模型文件入库审批流程;根据展示需要,提前建立样板段BIM+3S模型;实时接收和管理设计院图纸和BIM模型。

2.1.1 模型管理

支持Tekla、Revit、ArchiCAD、Bentley等主流软件建模的BIM模型文件、GIS地理场景模型以及RS模型,具有强大的兼容性;支持批量导入模型文件;平台能够实现模型三维渲染;平台能实现构件属性编辑,支持用户对三维模型构件的属性进行编辑修改等操作;可实现批量导出构件清单、构件属性清单,并能够给出属性信息的统计分析;能够针对属性数据进行设备、材料数量统计分析。

①场地现状仿真。

操作方法:依据场地现状进行三维模型搭建,搭建周边环境、施工场地模型,对项目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模拟,为前期规划设计提供可视的数据支持。

应用效果:三维场地仿真更加清晰直观,塔吊等现场机械与实际尺寸按1:1仿真,直接显示实际的工作方式。

②管线搬迁管理。

操作方法:针对重要阶段施工期间的设备使用和空间占用情况,结合设计模型和场地现状模型,制定各阶段场地使用情况模型,最终生成管线搬迁与交通疏解计划书并形成最符合实际的设计方案。

应用效果:取代传统的平面图或效果图,形象地表现出管线布设及需要搬迁的位置,并模拟出方案,让业主及相关责任方能全方位地了解搬迁,方案,促进各方的顺畅沟通,大大地提高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2.1.2 三维漫游展示

基于BIM+3S数据库,实现管廊内部虚拟现实漫游和查询等功能;能够对漫游速度、旋转速度、爬升速度、俯仰速度和渲染阈值等进行设置;在能够在三维图形平台中通过自定义关键词快速检索构件并高亮显示构件;完成展示中心大屏幕和计算机系统建设,通过BIM+3S模型定位,可三维展示漫游点情况和信息;完成项目对外展示网站建设,基于BIM+3S数据库,实现项目总揽以及施工实施、监控和运维过程展示等功能。

2.1.3 用户权限管理

对系统用户以及对系统功能操作权限进行管理;各部门管理员录入部门人员信息,并设置可以使用的功能点,也可设置用户角色和组织;系统仅允许系统管理员对相关信息进行修改,且每次修改均由系统进行记录。

2.1.4 档案管理

平台支持搭建文件流转、文件审批流程,实现一体化办公,能对文件审批状态查询,具备来件提醒功能;能对规范、标准、图纸、方案、会议纪要等文件资料实现共享,可根据权限在系统上查看或下载文档资料,可将验收记录等文件关联到模型附件;通过建立文件与BIM+3S模型的网状关联关系,用户能够快速检索跟构件(设备)关联的文档,同时也能快速查找跟文档关联的构件(设备),提高BIM+3S模型和文件的应用价值。

2.1.5 辅助输出图纸

基于BIM模型的全专业的二维出图:在综合管廊项目全过程设计中,由于基础设施施工企业水平的差异,交付成果时将模型转换为传统的二维图纸仍是过渡期不可缺少的工作。

相较于传统的CAD出图,Bentley综合管廊出图不仅可以支持二维平、立、剖面展示,并配以3D模型清晰显示内部构造,对复杂节点施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一方面提高了出图质量,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出图速度。(图1)

2.2 施工阶段

施工BIM+3S模型创建;BIM+3S动态施工管理;创建管廊BIM+3S应用技术标准、质量检验标准、成检表格。

2.2.1 施工BIM建模

管廊施工D深度建模:施工场地模拟,交通疏散及管线迁改,施工方案模拟,三维技术交底,自动放样定位,模型维护更新。施工场地模拟:管廊周围环境、施工场地建模,明挖施工模拟,盾构施工模拟,机械碰撞模拟;交通疏散及管线迁改:基于BIM+3S模型,可视化模拟现状环境、道路及周边管线进行,预先观察到交通疏解、路面拆除、管线布置方案是否合理,同时保存方案数据,作为后续工作的依据;施工方案模拟:施工阶段WBS架构划分及模拟,挖掘机械与支撑系统空间位置,支撑系统与结构主置碰撞,结构钢筋之间位置碰撞,标准段与节点空间位置碰撞,交叉口空间位置碰撞,预埋件与管线和主置碰撞,管线与管线之间碰撞,盾构机与工作井空间位置碰撞;三维技术交底:基坑围护,地基处理,管廊标准段主体施工,管廊节点施工,管廊基坑回填施工,管廊管线入廊施工三维技术交底;自动放样定位:将施工BIM模型导入放样软件进行放样点创建,基于BIM+3S数据库,采用放样机器人,通过发射红外激光自动照准,实现自动放样;模型维护更新:在施工过程中全程跟踪项目,根据设计变更同步维护和更新模型,使模型始终与真实的建筑保持一致,并在施工完成后提交竣工模型。

2.2.2 GIS信息建模

创建二三维一体化GIS模型,提供地图显示和定位功能;提供专业GIS分析功能,包括距离量测、面积量测、空间查询、沉降分析和变形分析等;地图显示:包括矢量地图显示和卫星地图显示,真实展现工程涉及范围内的地形、地貌等特征;通过GPS和WIFI定位技术实现廊内廊外一体化定位。

2.2.3 RS信息建模

创建RS(遥感)模型,提供影像一张图和管廊周边环境变换信息提取;影像一张图:采用高分辨率光学卫星、遥感雷达生成的影像对管廊建设区域进行覆盖监测,为管廊施工规划和管理提供可视化的影像服务;通过监测管廊及周边的狭长地带,对环境变化及影响进行评估。

2.2.4 质量安全管理

安全标识标牌、现场防护措施和防护设备的模型创建,安全标识标牌模型创建,现场防护措施模型创建,现场防护设备模型创建;系统支持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按图钉”操作,在三维模型中快速标记有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的构件,用于记录巡检过程中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安全隐患问题;允许用户在移动端上拍摄现场问题照片,并能够保存、上传与三维模型链接相关的照片,添加质量问题的文字描述;平台能够按周、月、季度导出施工质量统计表,作为后续考核的指标。

①碰撞检查。

操作方法:把建好的各个模型在碰撞检查软件中检查软硬碰撞,并出具碰撞报告。

应用效果:能够消除软、硬碰撞,优化工程设计,避免在施工阶段可能发生的错误损失和返工的可能;能优化管线排布方案(包括临设的管线布置方案)。

1)通过数据直接输出碰撞结果,包括专业、数量、以及位置。在管廊出入孔布线的应用不管是在设计还是施工阶段应用效果都非常突出。(图2)。

2)通过对各区域的空间碰撞检讨,优化空间利用率,以及保证施工空间。(图3)

2.2.5 进度管理

将BIM模型与进度计划数据相关联,在平台中显示 3D 模型的动态变化,对工程进度进行模拟、分析和管理。

操作方法:根据三维按WBS架构细分的模型,把工程量清单编码规划导入模型构件中,实现计量计价的实时提取。

应用效果: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月度产值审核,实现过程三算对比,对进度款的拨付做到游刃有余;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可及时、准确地筛选和调用工程基础数据。(图4)

2.2.6 成本管理

将BIM模型与进度计划数据、价格数据相关联,对每个月、每一周所需的项目成本进行模拟、分析和管理;可快速预测按照当前进度计划安排和价格在整个项目周期内的投资情况(包括计划投资、实际投资、累积投资等),分析阶段和整体投资分布,合理安排资金,降低工程成本。

2.2.7 资源管理

平台可实现对设备材料到货计划管理,设备详细参数信息管理,设备材料状态管理和库存预警;BIM模型中构件二维码的编码规则;平台基于BIM系统提供二维码制作,通过于统一编码规则打印并生成构件二维码图片,实现可追溯管理。

2.3 运营阶段

实现数据化:管廊管线、设施设备、运营维护;智能化:实时监测、视频监控、设备控制。

为实现运营阶段的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分四层架构设计:

数据采集与设备控制层:采集感知传感器实时数据、设备状态信息、视频信息,同时智能设备执行远端平台控制命令;

传输层:在管廊空间部署有线无线一体化组网,将智能网关采集的信息,上传到平台层;

平台层即云平台:数据由云平台处理与分析,包含BIM模型、GIS地图、GPS定位、RS遥感等功能组件;

应用层:部署全景展示、实时监测、设备控制、报警应急、指挥调度、移动巡检、统计分析等应用,满足实际场景需求。

智慧管廊综合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图(图5)。

2.3.1 GIS展示

展示管廊全貌、定位管廊信息、沉降监测分析(图6)。

遥感影像展示、周边环境监测(图7)。

2.3.2 BIM展示

基于BIM数据库,展现管廊、管线模型(图8)。

虚拟管廊:身临其境地体验管廊效果和细节(图9)。

通过设施设备BIM模型,查看设备信息、状态(图10)。

2.3.3 综合监控

通过在综合管廊中设置各种传感器,进行多传感器融合集成监测,确保管廊运行安全(图11)。

远程控制灯光、门禁、风机、水泵等(图12)。

通过有线和无线组网方式,在管廊内部、外部、出入口等关键区域部署视频监控系统(图13)。

2.3.4 报警应急

当监测数据超过阈值,系统报警,并将信息推送到负责人,启动应急预案,运营维护人员通过GIS定位,确定附近摄像头,远程查看报警现场(图14)。

2.3.5 设备管理

有序管理空间信息、管线信息、设施设备信息(图15)。

2.3.6 运维管理

对设施设备全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管理(图16)。

2.3.7 统计分析

将监测信息、基础信息、报警信息、维保信息等,进行统一的分析处理,支撑管理决策(图17)。

2.3.8 移动巡检APP

现场照片、图像现集,自动上传服务器;

语音视频、无线对讲,巡检签到;

报警位置导航、巡检路径后台同步(图18)。

3 总结

2016年10月,南京市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二期工程动土开工,智慧管廊建设同步开始。53公里大断面地下综合管廊在全国属大体量建设规模,故实现南京智慧管廊高效安全运营显得无比重要。通过三个月的努力,在上级单位与合作单位的指导帮助下,BIM+3S综合管理平台实施方案已顺利完成并得到相关部门认可。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修改、完善。目前,全国管廊大规模建设帷幕已经拉开,为能给建设智慧管廊摸索中的人们提供一点微不足道思路,特把南京市江北新区综合管廊二期工程智慧化管理平台实施方案呈献给读者。

参考文献:

[1]程善峰.管理之真谛――智慧化管理[J].江苏教育,2006(05).

篇9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交通;交通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4(b)-113-02

物联网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选择,是传统道路运输方式结构的重要支撑,也是创新运输管理新模式、实现管理能效新跨越的强劲动力。自1998年济宁市组建信息中心以来,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新趋势,运用物联网思维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个性化运输需求,在国家战略的新机遇下,牢牢把握创新驱动这一着力点,推进“物联网+道路运输”的新模式。物联网技术产业将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会对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这不仅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而且还会提高劳动效率,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增长。

1济宁市物联网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现状

济宁市通过基础设施、运输工具、运行信息等物联网化,推进基于物联网平台的便捷化交通运输服务发展,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了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和科学治理能力,努力打造“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为交通运输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济宁市共接入218辆城际公交车辆、857辆城市公交车的车载3G视频信号,同时对1193辆“两客一危”车辆和4832辆教练车进行GPS/北斗动态定位跟踪监测。2015年新增光纤接入点5处,目前交通运输综合业务管理光纤网络已覆盖12处治超站点、14处违章处理室、47处驾驶员培训学校、13处驾驶员继续教育机构和11县(市、区)行政审批大厅、源头管理站点等,为各类交通运输业务系统的联网应用和平稳运行提供了集约高效的网络基础环境。现分析一下存在的问题。

1.1标准问题

目前国家要求重型半挂牵引车和重型载货汽车应全部接入国家联网联控平台,济宁市已有42329辆普通货车已接入该平台。但由于接口标准不统一,GPS设备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该产品针对不同的行业应用对其功能和接口都有不同的需求,车辆在出厂时GPS终端设备无法接入全国联网联控系统,从而使运输业户重复安装终端设备,增加了企业负担,延缓将来大规模的行业应用。但交通物联网相关技术甚广,如何统一终端和接入标准都是推进交通物联网的问题。

1.2信息共享问题

国家各个行业管理部门对GPS车载应用要求不同,导致济宁市有些运输车辆出厂后消费贷款部门安装一部、入户时交警部门安装一部、交通部门安装一部,结果是一辆车上安装3部~4部GPS车载终端,所以交通物联网的普及需要解决信息共享的问题。济宁市交通信息化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网络条件不断改善,已经具备了良好的设施基础,交通管理和信息化程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但各部门信息不能共享,各自为政的状态仍有存在,缺少联动机制,阻碍了物联网发展进程。

1.3职责划分不清问题

目前经交通运输部公布的合格车载监控终端达到400余家,平台服务商50余家,进入济宁市的平台服务商21家。通过两年的运营服务,在这21家中,由于服务不到位退出市场的有3家。终端设备生产商与平台服务商的配合不力,导致企业重复更换终端设备和平台服务商,制约了物联网的发展。部分信息系统在应用管理中存在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不清晰的现象,缺少配套的管理规定和措施,各单位未形成工作合力和协作意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差。

2用物联网思维架起交通运输系统管理的桥梁

2.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对光纤网络、电子政务、定位监测、视频监控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从最开始的ADSL线路到独立光纤接入,在治超站点、违章处理室、运政服务厅、驾驶员培训学校接入光纤点,梳理应急指挥中心接入信号,更新客运站场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持续推进城际公交和城市公交车辆的3G视频安装工作,对综合执法车载移动管理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将车载终端的WiFi模块更换为内置3G模块,使车载3G视频信号传输和移动监察系统的数据传输线路进行分离优化,提高视频流畅度和数据传输速度。

2.2建立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

制定“济宁市公共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目标是建成覆盖全面、信息准确、适度超前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体系。面向公众出行信息需求,通过移动终端、网站、微信等多种载体,提供涵盖公众交通出行的综合性、多层次信息服务,包括交通资讯、实时路况、公交车辆动态信息查询、客运班线运行查询、水路客运信息查询、城乡客运信息查询、运河快修服务、驾驶员培训服务、航班和铁路动态等,提供出行路径规划、出租召车、网上购票、换乘信息查询、业务信息查询以及出行过程中的信息交互等服务,并将把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纳入其中,建设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体系。

2.3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依托省级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融合济宁市物流信息资源,鼓励互联网企业或物流企业建设济宁市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将广大中小物流企业组织起来,按集约化模式开展干线运输、城市共同配送,提高运输组织化程度。鼓励物流相关企业依托互联网开展物流金融、保险等增值服务。选取3~5个地区开展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引导企业建设农村物流信息平台,有效融合广大农资农产品经销企业、物流企业信息,及时高效地组织调配各类物流、车辆资源,推进济宁市农村物流业发展和农产品供应链的完善优化。鼓励物流园区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物联网、车联网、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建设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并选取2~3个物流园区作为智慧物流园区产业示范基地。

2.4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一是将车辆、轮船、车站、码头、船闸、港口、治超站、高速公路、客货运企业、驾驶培训学校、维修企业等交通运输资源数字化,即交通基础设施及其要素的GIS信息(地理位置信息)、GPS/北斗信息、应急电话、视频监控(包括固定点视频监控和公交车、长途客运班车、执法车3G视频监控)以及其他基础信息整合到一张地图上,融合到一个平台,形成“全市交通运输一张图”。二是加强与公安、安监、消防、环保、气象、医院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建立对内包括港航、公路、道路运输等部门,对外包括市公安、安监、消防、环保、气象、医院等部门的多级应急响应联动体系。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掌握现场信息,按照应急预案等级快速调度最近的交通运输资源,响应消防、医院等急救资源,提高在重大事件预警、突发事件的响应处理能力。同时结合“平安交通”建设,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化达标建设等纳入其中。实施交通运输领域“物联网+”行动,应坚持市场化原则,着眼新业态培育,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促进互联网产业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智慧交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智.当今物联网面对的风险及应对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4).

[2]杨倩倩.泓森农业物联网田管家生产追溯智慧农业大数据[J].现代园艺,2015(24).

篇10

智慧旅游,指游客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数位媒体技术,通过移动或PC上网终端,借由互联网自主获取旅游地相关资讯的现代旅游形式。随着互联网与个人移动终端的日渐普及,智慧旅游逐渐成为观光业的主流。台湾民宿业作为国际知名民宿品牌,紧承时展特征。台湾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移动4G网络发展迅猛,民宿业利用数字媒介技术,结合移动互联网进行整合行销,线上线下联动,致力打造台湾本土民宿业特色品牌,推动台湾智慧旅游发展。台湾民宿业在网络推广所取得的经验与成果,值得同为发达地区的上海借鉴,推进上海地区民宿业发展。

关键词:

智慧旅游 民宿业 网络行销

1.台湾民宿业发展现状

自从风险投资人John Doerr在2011年2月提出“SoLoMo(SociaI+Local+Mobile)”概念以及同年11月北美创投家FredWilson提出“SoLoCIoGIo(Social+Local+Cloud+Global)”概念,两者迅速成为数字化媒介社会下各行各业的发展新标杆。智慧旅游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民宿业作为旅游业的核心之一,自然要紧跟潮流。台湾地区《民宿管理办法》(2001年出台)规定:“民宿,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

截至2015年4月,台湾观光局登记台湾民宿户数共5847家(含393家未合法民宿),民宿近三年来呈加速上升趋势。快速增加的部分除台湾居民自家房屋出租外,很多是专门购置房屋经营民宿的“专业房东”,以及国际注资经商者。民宿发展逐渐趋向专业化、大型化、精品化、商业化,见图1所示。

台湾民宿业源于人烟稀少、风景秀丽的东部、南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近年来赴台旅游人数增多,民宿业主要客源由岛内转移至岛外,预订方式也趋于网络化。台湾民宿业的网络品牌推广对促进台湾智慧旅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体现“SoLoCIoGIo”概念如下:

(1)Social(社交性),台湾民宿业者在接待观光客中热忱真挚的表现,能够满足消费者在陌生城市的社交欲望;(2)Local(本地化),民宿业者普遍是当地住民,可以为住客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使游客可以细微地深入当地;(3)Mobile(移动性),选择入住当地民宿的多以青壮年游客为主,该类人群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客户端比例较高,民宿业针对消费者特点加紧进驻移动客户端具有重要意义;(4)Cloud(云端服务),即网络服务网络,民宿业网络平台与国外相关平台通过网络串联,允许第三方平台进驻,吸引海外客源;(5)Global(全球化),目前台湾观光业主要收入来源于海外市场,伴随近几年对大陆众多城市自由行的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数量急速上升。

2.台湾民宿业品牌的网络推广

2.1台湾民宿业网络推广的优势和劣势

(1)台湾民宿业网络推广的优势

其1:网络基础建设完备,4G发展空间广阔。据台湾网络资讯中心(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TWNIC)2014年编制《台湾网络基础建设概要》统计结果,截至2014年11月底止,台湾域名注册总量已达到712,771。岛内各联机单位互连带宽方面,于2014年10月公布的相关数据呈现增长状态。4G开台五个月之后已有11%受访民众开始使用4G连网,预估2015年10月4G使用人口可达507万人。

台湾网络资讯中心2014年《台湾无线网络使用调查》结果,2014年台湾居民12岁以上曾经使用网络的行动上网率达72.8%,曾使用行动上网的受访者,主要使用3G或3.5G上网,94%使用智能手机联网。民众曾经无线区域上网率为54.7%。无论行动上网还是无线区域上网,智能手机使用均占据榜首。

其2:台湾旅游国际化程度高。民宿业者注重国际推广。台北的店家和花莲等旅游景区的民宿,有很大一部分的客人都来自台湾以外地区,客源主要构成为香港、东南亚、及欧美地区。相对大陆民宿客源几乎都是境内或当地游客的封闭状况,台湾民宿网络推广是以全球为据点起步的。

(2)台湾民宿业网络推广的劣势

其1:法律完善迟滞。台湾2001年出台的《民宿管理办法》,第六条“民宿之经营规模,以客房数五间以下,且客房总楼地板面积一百五十平方公尺以下为原则……特色民宿,得以客房数十五间以下,且客房总楼地板面积二百平方公尺以下之规模经营之。”此条例“家庭副业”定义,在许多业主以家庭主业的形式经营民宿的现状下已脱离时代。条例中对民宿房间数的限制,以及“特色民宿”认证困难,导致一些业主钻法律的空子“走钢丝”;而当地政府为了本区经济,对此类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问题发生后再去处理。部分民宿网络平台由此处于灰色地带。

其2:淡旺季客流量遽变、民宿宣传策略匮乏。

台湾观光业存在起伏很大的淡季和旺季,民宿旺季供不应求,淡季门可罗雀,巨大的反差冲击着民宿业经营状况。

民宿业应对淡旺季的主要策略是应季调整价格,淡季联合举办特色活动等吸引有特殊需要的游客,效果颇佳。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淡旺季客流问题。有人提出效仿欧美,实行Timeshare制度来节省成本,可售卖使用权、推广会员制等需要有相当大的规模的民宿商业运作。但是这违背了现行的台湾民宿法规,再者,有能力实行的民宿寥寥无几,目前只是美好的期望。

2.2台湾民宿业网络推广渠道

目前,台湾民宿业网络推广渠道大致分为三类:

(1)专业化销售平台。此类专业民宿平台既有国际化品牌Airbnb、Agoda、Booking等;也有台湾本土品牌“E研”、“TRAIWAN出来玩”、“冰河森林Tourwoods”等;另外,随着近年来大陆赴台观光游客数量激增,大陆客商投资的网络销售平台也与日俱增,如台湾自由行、度假客等。

此类渠道的特点是民宿数量多、家庭出租多、第三方平台性质以及注重信息流通反馈。以Airbnb为例,其中登录的台湾民宿超过3000家,几乎涵括整个台湾,多是台湾居民自家闲置房屋出租,旅客可以一享家庭氛围。房东大多仅提供住宿服务即可;Airbnb作为线上支付的第三方平台,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诈骗问题;实行互评制度,加强旅客与房东沟通,有效增大了民宿咨询透明度和咨询信息量。

(2)地方民宿联盟。此类联盟平台有台湾民宿联盟、台东优质民宿联盟,花莲民宿联名网,宜兰民宿联名网等。台湾民宿发展源头之一是台湾政府为了补助农村村民收入,挽回农村人口流失。因此台湾东部、南部,如花莲、南投、台东等及北部部分地区,民宿经营时间较早,民宿规模较大,尤其是农村地区多以联盟形式发展至今。

此类渠道的特点是民宿开发时间长,专业经营民宿多,地方特色浓厚以及信息平台性质。以台东优质民宿联盟为例,其中登录的仅十几家民宿,经营特色化、内部风格高度统一;由于开发历史原因,这些民宿往往地靠温泉、农场、果园等,具有山原乡土的独特风情;点击一个民宿链接,会进入到该民宿的独家网站,方便浏览者进一步了解民宿的状况并增强消费欲望;网站不提供线上预订与付款服务,但其本身成为了消费者与房东之间的信息桥梁。

(3)个体推广品牌。例如“花莲云山水”、“阿里山四季星空”、“澎湖蓝海天晴”等。此类网站是专业经营民宿者为所有民宿所打造的专门网站。业者购置大片土地,耗费巨资,构划庭院,整修自然。民宿注重建筑风格和环境特色,除了住宿之外,还提供餐饮和“加值服务”,本身就是游览中的一环。

此类渠道的特点是商业化经营,精致化经营,口碑化经营以及推广加值服务。以“花莲云山水”为例:其地甚大,绿荫遍地,引水成河,郁郁葱葱,繁花似锦,其后有-^工森林,时人置水坝于其中,又置青石为桥,阳光下射,穿叶过林,影影烁烁。五幢欧式洋房置于其中、红墙黑瓦,宛若童话仙境。“加值服务”,是指民宿为住客提供代租机车、提供餐饮、代购门票等便利游览之相关服务。此类民宿往往靠近当地有名游览地,占据地利,顺势推出此类收费项目。“云山水”坐落在台湾名胜景区“花东纵谷”的中段,故借此推出多项游览路线。

此类个体推广平台虽然也附有知名民宿推荐网址链接,但并不靠挂后者。业者通过商业开发,已经使它们自成品牌并发展成熟,独立网站独立宣传,自然成其选择。笔者要特别强调的是,以上所介绍三类民宿网络推广平台,绝不仅限于传统网站,web6.0B寸代下的社区化与交互化趋势同样影响到了台湾民宿的网络推广形式。房东在相关论坛上大力推广房源,顾客在脸书上撰写住宿心得,民宿联盟定期举办网络征文、摄影等创意活动……台湾民宿网络推广不是静态的、分离的,而是动态的、联动的,网站与网站互动,网站与个人互动,个人与个人互动,并从管理者、经营者到消费者,各个部分的良性沟通组合成为整体,打响了台湾民宿的国际品牌形象。

3.台湾民宿业品牌网络推广建议改进方法

(1)串联网络平台,进驻第三方移动客户端

淘宝旅行2014年下半年宣布已完成3000余家台湾民宿的接入,目前淘宝旅行上覆盖全台湾的酒店、客栈、民宿已有近六千家,并陆续完成了与“度假客”、“百酷”、“EZ订”等知名台湾民宿预订商的技术接入,成为国内最大的台湾住宿预订平台。除了与大陆本土知名旅游网站合作外,也有陆台合资开发的销售平台,如“度假客”的推出。与客源地本土的成熟旅行品牌合作,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消减陌生感提升安全感,增强消费欲望。

伴随着移动4G网络的迅速发展,消费者外出旅行越来越依靠智能手机,民宿业加快速度进驻移动客户端的步伐。一些民宿主动建立与电子导航地图的合作关系,例如google map与ISO自带地图等,方便游客寻找民宿地址,提高重复消费几率与人际网络内宣传效应。

(2)提炼核心竞争力,多方位宣传策略

在台湾民宿业整体数量飞速增长的现状下,避免同质化,树立品牌口碑成为民宿业者最重要的目标。台湾民宿以“文创”成名,已经脱离了传统的B&B式家庭旅馆,转而提供独特的创新型文化感受。常见的废弃铁桶、钢筋,巧妙组合后就成为独一无二的“水牛”、“轮船”,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台湾民宿业只要继续保持发展“文创”特色,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同质化问题。移动网络的便利性则提供了多样化的宣传手段,除了传统的文字与图片解说,业者也利用现行的庞大社交网络平台去推广自己的产品。例如利用facebook组建民宿的粉丝团,定期民宿最新的更新状况与活动讯息,拍摄民宿活动视频录像等,增强与潜在消费者的双向互动与民宿的曝光度等。

(3)健全民宿相关法规,迎合民宿业发展潮流

目前台湾民宿业管理最大的弊病就是民宿房间数不得超过5间的硬性要求,对以经营民宿为家庭主业的从业者十分不便。虽有特色民宿,但其申请难度之高让人望而却步;同时旅馆业者表示,一些主营民宿业者个人购买多家民宿,不直接经营,房数可达15间以上,又不需要像旅馆一样硬性规定做消防安检、排污水、营业订金等,损害了合法经营的旅馆业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的公平正义。

笔者建议,短时间内,暂时放宽对特色民宿申请之门槛;同时大面积严厉清查违法行为。长远来看,尽快修订《民宿管理办法》,在“民宿”与“旅馆”之间增加一项类似“家庭旅馆”的经营实体,并依照对待小型旅馆的方式检查消防、征收税金等。“堵不如疏”,此举既可以解决主营民宿业合法化问题,又能治理民宿业市场违法乱纪现象。

4.台湾民宿业品牌网络推广对上海的借鉴

上海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乡村旅游业,宝山“桃花节”、崇明前卫村、南汇农家乐等享誉长三角地区,为上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与文化效应。然而,近年来随着农家乐经营户数增多,经营理念陈旧等缘故,上海郊区农家乐旅游吸引力有所下降。“农家乐”并不等于“民宿”。“农家乐”在定义上属于乡村旅游,在地域上也限制为乡村地区。然而由于上海发展的特殊性,上海周边地区已不属于“乡村”,统称为“郊区”。因此传统农家乐的粗放式经营已不适合上海地区农家乐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上海还存在发展模式更接近于台湾民宿业的日租或月租型房屋以及独门独户的家庭旅馆。前者多位于繁华的上海市内,后者多设于知名景点附近;前者多是由老式建筑改建或独家设计打造的文化沙龙,例如位于《新华日报》旧址的“热岛”、老石库门建筑的“后窗”。后者由多方投资建设完成,风格独特的休闲别馆,例如浙江莫干山知名的“洋家乐”。这两种形式的民宿发展时间不长,但更接近于台湾民宿的模式。无论是传统的“农家乐”,还是新兴的“民宿”,都处于类台湾民宿发展的初期阶段。学习台湾民宿网络推广的经验,能进一步推动上海地区民宿业的成熟,大致几点借鉴如下:

(1)创意为核,文化先驱。台湾“天晴民宿”有―项特殊的规矩,“以艺换宿”。只要旅客能献上高超的音乐表演,就可以免费入住民宿,在夜晚开办热闹的音乐会,载歌载舞,宾主尽欢。房东们还定期义演,为弱势群体筹集善款。以上行为录制成视频或撰写为文章在网络流传,为民宿增色不少。台湾民宿―直以“文创”为核心价值观推广一家民宿致力发展一项及以上独特内容,差异分明。上海民宿业急需学习这一特点:传统农家乐深度挖掘乡村或自然特色,新兴民宿业凸显文化气息、设计性质,以独特性持续吸引客源。

(2)联合推广,凝聚品牌。台湾民宿协会6月1日于facebook接连发出民宿微电影创作竞赛和征文活动,旨在激励民宿业者创新民宿形象,推广民宿传播。台湾民宿的一大特点就是民宿“策略联盟”,民宿联盟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台湾政府尚未通过民宿管理办法,政府各个部门对民宿采取不同态度的艰难时刻,台湾民宿业就是靠着策略联盟,彼此扶持才发展起来。进入web6.0时代,台湾民宿业保留了精诚合作的优良传统,整体凝聚,使得台湾民宿业打造成一个整体品牌形象。目前上海传统农家乐与新兴民宿虽然各有所长,但都处于“单兵作战”,对外没有整体的统一印象,应当学习台湾民宿业的经验,精诚合作,打造出‘上海民宿”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