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管理的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22 17:57: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安全管理的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安全管理的制度

篇1

关键词:资料管理、成本、进度、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建建筑在我国的各个角落新建而起。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对建设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将一个工程做到更好,让广大人民群众认可。我们从建设过程中资料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

建设过程中资料的管理是与建设工程同步进行的,二者相依相承不可分割。建设工程以资料为依据,资料以建设工程实体为寄托。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资料管理来了解建设工程过程中,关于成本、进度、质量、安全与合同管理的意义。

建设过程中的资料管理对于成本控制的意义。施工成本包含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成本管理有经济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而施工成本管理的主要任务有,施工成本的预测、施工成本的计划、施工成本的控制、施工成本的核算、施工成本的分析、施工成本的考核。

1、企业招投标阶段应对施工中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进行分析预测编制计划表格,汇聚成册以方便在招标投标阶段进行工程的总体估算和分析,大体把握住施工的总成本这就是施工成本的预测。通过汇聚成册的成本预测包括已完工程的成本资料可以帮助业主选择更好的施工质量,更低的施工成本的公司。

2、施工成本计划是以货币的形式编制施工项目在计划期内的生产费用、成本水平、成本降低率、以及降低成本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及规划的书面方案。编制计划书首先要编制好施工成本计划的指标(其中包含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效益指标),再按工程量清单列出单位工程成本计划汇总表,然后按成本性质划分的单位工程成本汇总表,根据清单项目的造价分析,分别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企业管理费进行汇总形成单位工程成本计划表。再将编制好的各个指标和汇总表汇聚成册即为施工成本计划书流转存档。它是建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开展成本控制和核算的依据,是降低成本的指导书。

3、施工成本的控制是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消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范围之内,通过动态控制并及时反馈,严格审查各项费用是否符合标准,计算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进而采取多种措施,减少或消除施工中的损失浪费。成本控制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它包括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在这些控制过程中,从一开始的合同文件中的相关条文对企业利益的利弊分析,到成本计划规定的成本控制目标,再到进度计划及报告,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索赔证据资料和工程签证单以及工程变更单等等资料全是成本控制中的动态资料,相信控制好资料的整理,对成本控制来说必将是一个具有较大影响的因素。

4、施工成本的核算包括两个基本的环节,一个是按照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对施工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施工费用的实际发生额。一个是根据成本核算对象,采用正当的方法,计算出该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核算内容包含:人工费的核算、材料费的核算、周转费用的核算、结构件费用的核算、机械使用费的核算、措施费用的核算、企业管理费的核算等等。对于这些核算项目均以表格及资料的形式归纳存档和执行,成本的核算应编制项目月度施工成本报告,年度施工成本报告。再将所有的这些资料汇聚成册以方便下一步的整体核算以及项目的竣工核算。归纳到底,施工成本的核算工作依然是资料的编辑整理对比的过程。所有的工作均是以资料的形式在进行控制和执行着。施工成本核算制是明确施工成本核算的原则、范围、程序、方法、内容、责任及要求的制度。项目管理必须实行施工成本核算制,他和项目经理责任制等共同构成了项目管理的运行机制。公司层与项目经理部的经济关系、管理责任关系、管理权限关系、以及项目管理组织所承担的责任成本核算的范围、核算的业务流程和要求等,都是以制度的形式作出的明确规定。而这些制度的运行都是以资料的流转为根本实行的。

5、施工成本的分析,是建立在施工成本核算所整理的资料的基础之上,对成本的形成过程和影响成本的升降因素进行分析,以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通过成本分析,深入研究成本变动的规律,寻找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以便有效的进行成本的控制。

6、施工成本的考核是衡量成本降低的实际成果,也是对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的总结评价。成本的考核制度包括考核的目的、时间、范围、对象、方式、依据、指标、组织领导、评价与奖惩原则等内容。以施工成本降低额和施工成本降低率作为成本考核的主要指标。

施工成本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他们之间的关系都可以通过资料的形式反映,通过资料的流转进行控制,同时都依据与资料进行管理。

建设过程中的资料管理对于进度控制的意义。项目进度控制的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业主方的进度控制:它是控制整个项目实施阶段的进度,包括控制设计准备阶段的工作进度、设计工作进度、施工进度、物资采购工作进度。以及项目动用前准备阶段的工作进度。主要编制的控制资料有设计委托合同、施工进度计、物资采购计划书等等。

2、设计方进度控制:它是依据设计任务委托合同对设计工作进度的要求控制设计工作进度,这是设计方履行合同的义务。另外设计方尽可能使设计工作的进度与招标施工和物资采购等工作进度相协调。它所提供的资料主要有设计图纸,出图计划书等等。

3、施工方的进度控制:它是依据施工任务委托合同对施工进度的要求控制施工进度,这是施工方履行合同的义务。在进度计划编制方面,施工方应视项目的特点和施工进度的控制的需要,编制深度不同的控制性、指导性、实施性,施工的进度计划,以及按不同计划周期(年度、季度、月度和询)的施工进度计划形成资料以资料形式流转控制。

4、供货方的进度控制:它是依据供货合同对供货的要求控制供货速度,这是供货方履行合同的义务。供货进度计划应包括供货的所有环节,如采购、加工、运输等等。供货方应提供的资料有,货物的合格证书,检测证书,供货方的资质证书,企业的营业执照等等,他们依据建设方提供的材料计划书,进行相应材料的运输供给。

施工进度计划同样是一个依赖于资料的流转执行而形成的控制性的过程。资料是进度控制的依据,进度控制的每一个细节也体现在资料的每一个细节里。

建设过程中的资料管理对于工程质量控制的意义。建设工程的质量是通过项目实施形成的工程实体的质量,是反映建筑工程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的要求,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所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其质量特性主要体现在适用性、安全性、耐久性、可靠性、经济性及与环境协调性等方面。

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内容。在如何施行管理的措施上我们通过资料的形式来理解和分析。建设工程施工前,首先要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它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质量管理的具体管理工作有,建立质量管理方针、建立质量管理目标、质量管理策划、质量管理控制、质量管理保证、质量的改进等等这些措施均需编制成册流转施行。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同步资料中,对于质量管理首先我们要建立施工质量验收记录自检表,然后再编制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记录表,在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交检互检中把握好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督管理。同时为保证工程实体的质量,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进场的原材必须进行二次检验,并通过抽检取样的方式送到相关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复试。对于现场制作的构件,例如混凝土试块、钢筋的焊接、机械连接、回填土的密实度等等均需要送检以保证工程实体的质量。所有的复试质量保证报告,自检质量记录,互检质量验收记录,最终全部参与工程竣工评定。以保证工程资料中对应的工程实体的质量合格。这是一个繁复而细致的工作。必须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把控,才能完善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检验批直至分部分项单位工程的评定合格。资料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表现唯唯突出。它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施工单位,也包含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供货单位,可谓是全员参与全员控制的过程。

篇2

为构建医疗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我院推出了以“十三大医疗质量控制管理”为核心的立体式医疗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全过程、全时段的医疗质量自控和互控,推进了医疗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建设,较好的预防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医院健康、稳定、和谐发展,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1 主要做法

1.1 细化质控内容,规范医疗管理行为标准

医院将医疗安全、病历、院感、护理、特检、检验、放射、血透、骨科、口腔、药事、麻醉、计量与设备安全管理确定为“十三大质控”对象,细化相应管理标准,覆盖医疗行为各个层面,为医务人员依法行医、廉洁行医、按章办事提供了规范依据。(1)细化科室岗位履职标准。以“十三大质控”内容为标准,明确各科室的岗位职责、岗位工作目标、科室之间协调配合要求和科室质控内容,通过每月对各科室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质控考评,及时通报考评结果,落实存在问题的限期整改,确保各科室整体医疗水平不断提高。(2)细化科室医疗行为标准。对各科室自身涉及的质控标准再进行严格的细化管理,确保医疗行为管理不留死角。如将医院口腔科的质控安全管理标准细化为口腔、院感、放射、病历、医疗安全、计量与设备等六大类。质控员、质控小组以此六大类质控细则为口腔科人员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定期进行详细检查、考核,确保安全医疗。(3)细化医务人员行为标准。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进行了全程规范,使全体医务人员能够对照标准做到按章操作。如医院病历记录作为诊疗过程中的主要法律依据,医院在病历质控上,要求各医务人员在书写病历时不但需要分病种、分类别书写,而且具体规范了首页、首(复)诊时间、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病程记录等所有诊疗内容,从细节入手,源头预防各类医疗争议、纠纷和事故的发生。

1.2 实施层级监督,确保质控要求落到实处

(1)抓好医疗质控管理网络建设。医院结合实际,构筑了一个全员参与、多层次的动态四级医疗质控管理网络,即院级质控、职能部门质控、质控小组质控、科室质控。医院制定质控目标,明确各质控网络的工作职能及责任分工,形成了分片、分点自控和互控的闭环监督体系。(2)抓好临床科室质控监督。各科室设立兼职质控员,严格按照质控标准实时监控本科和相关科室的医疗质量动态,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情况和医疗文件书写质量,及时报告本科的医疗差错情况以及提出改进医疗质量的合理化建议。同时,科室成员亦行使自控和互控职责,使科室每个医务人员切实做到质量从身边做起,自我约束,互相监督。(3)抓好质控小组质控监督。每月有计划地组织“十三大质控”小组开展自测自评工作,根据相应质控指标随时检查医务人员的履职情况,认真分析医疗质量的数据、病人的建议以及质量缺陷问题,并通过开展自我查找医疗隐患、自评工作优劣,将存在不足和整改方案及时上报职能部门,以引起重视,实现了医疗质控管理的严密性、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技术操作的严格性和临床思维的严谨性。(4)抓好职能部门质控监督。医务处和院务处每季度组织各质控小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收集反馈各层面质控信息,调查核实医疗缺陷情况,将检查结果及时书面反馈至有关科室和具体医务人员,召开医疗安全工作会议开展医疗调研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考评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案,推进医疗安全工作管理。(5)抓好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质控监督。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以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分析、处理质量管理重要问题的方式进行监督管理,对发生医疗风险的情况和典型案例分析情况,及时通报临床科室,引起高度重视,预防各类医疗事故发生。

1.3 建立辅助机制,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

(1)建立医德医风监督制度。医院从驻地社区有关部门、单位、学校聘请了14名医德医风监督员,每半年组织监督员座谈会,收集监督员对医疗服务、医疗操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落实整改。(2)建立病人问卷调查制度。每月开展门诊及住院病员的问卷调查工作,病区每月组织召开病人及家属工休会,认真听取对医务人员的综合评价。据历年数据分析,患者满意度每上升1%,业务工作量同时上升3%~4.5%,医疗差错发生率成反比下降5%左右。(3)建立医疗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医疗规章制度的科室与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对未及时汇报医疗安全隐患的科室与个人加重处罚,对发生重大医疗纠纷、严重差错事故的科室和个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4)建立激励与约束制度。医院充分运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季度医疗质量考评分数纳入科室目标管理,并作为科室的绩效评价指标,同时与科室人员年度评比先进、晋升、晋级挂钩。对落实医疗质控较好的科室与个人给予表彰,并做为业务干部和职工提前晋级的标准之一。

2 体 会

2.1 实行质控管理可以夯实医疗安全的基础

我们认为,医院要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医疗质量是关键,安全工作是重点。医疗质量控制将无序的管理流程变为有序,将操作性不强的管理方法变为可操作性,通过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控制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达到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确保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1]。

2.2 推广质控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水平

质控管理具有全方位、全时制、全员额、全过程管理的特点,在医院安全管理工作中,推行质量控制能够逐步形成覆盖式管理、网状式监督、超前式预防的管理机制,从而促进了医院精细化管理的深层次发展。

2.3 加强质控管理可以增强纪检监察的效能

医疗安全、医德医风建设、廉政建设和“两防”工作息息相关,不断加强质控管理,可以及时有效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将预防“关口”前移,有效促进纪检监察职能作用的发挥,确保医院安全无事故[2]。

2.4 深化质控管理可以促进队伍建设的长足进步

“十三大质控”管理充分依靠层级监督抓落实,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科室负责人以及医务人员参与医疗质量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官兵依法行医、廉洁行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提高人员整体素质、促进队伍建设的长足进步起到长效持久的作用[3]。

参考文献

[1]张捷.基层医院医疗质量、医院安全管理工作思路初探[J].西南军医,2005,7(3):69.

篇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二、活动范围及主题

(一)活动范围: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民营医疗机构)。

(二)活动主题:“持续改进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三)活动目标: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核心是“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切入点是“万里行”。

三、活动原则

(一)内涵建设与社会宣传相结合。医疗机构要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突出内涵建设,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教育和质控管理人员培训。同时,切实履行社会职责,充分动员媒体力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向人民群众普及科学防病治病和正确择医、就医等方面的知识。

(二)全面梳理和重点整治相结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梳理和排查医疗机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实验室和后勤安保等部门的质量和安全隐患,查找医疗质量管理漏洞、薄弱环节,重点整治违法违规执业行为,打击非法行医,查处虚假宣传。

(三)医院自查与行政督导相结合。医疗机构按照本方案,对本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进行自查,制定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县卫生局在医疗机构开展自查、整改的基础上,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督导检查。各级医疗机构做好迎接卫生部、省卫生厅、州卫生局抽查。

(四)当前任务与长远建设相结合。在2009年“万里行”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完善适合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四、组织管理

县卫生局成立“万里行”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县“万里行”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并指导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医政股,负责综合协调,组织督导检查。

组长:*县卫生局副局长

副组长:*县卫生局医政股股长

*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

成员:*县卫生局疾控股股长

*县卫生局基妇股主任科员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所长

*县红十字会专干

医疗机构根据活动的具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活动顺利实施。

五、活动内容

“万里行”活动重在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以查促建、纠建并举,与医院管理年活动、“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相结合,以医疗安全教育、医疗安全检查和舆论宣传引导等多种形式,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

(一)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强化医务人员和群众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意识。

1.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要加大对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管理、教育力度,更新质量安全观念,提高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2.开展公众就医知识宣传教育。各级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开展宣教工作,采取现场讲座、展览展示、专题报道等多种宣传、培训形式,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医学科学和医疗风险,正确择医、就医,提高群众医疗安全意识和甄别假医、假药、虚假宣传的能力,保障患者合法权益。

3.围绕“万里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

(1)充分发挥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积极作用。各级医疗机构要主动协调媒体做好本单位“万里行”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

(2)加强舆论引导,突出管理、突出质量、突出安全。大力宣传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宣传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要求和好做法、好经验,宣传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3)加大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宣传的打击力度,对非法行医、虚假医疗宣传等行为予以通报、曝光等。

(二)以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为重点,认真做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等项工作。

1.认真贯彻实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重点要求:

(1)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作为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对开展的第一类医疗技术进行技术审核,严格管理;同时做好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第三方技术审核的准备和申请工作。

(2)医疗机构对已经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全面梳理,重点清理以下3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一是尚不成熟或存在较多伦理问题的;二是须由卫生行政部门准入方可临床应用的;三是未取得相关诊疗科目的。

(3)医疗机构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对医师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审核并通过后,方可授予相应的手术权限,并实施动态管理。

2.贯彻实施《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药。重点要求:

(1)医疗机构要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2)医疗机构要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切实采取措施推进合理用药工作。

(3)以严格控制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预警机制。

(4)认真做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监测医院要按照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数据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5)建立健全毒、麻、精、放等特殊药品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

(6)县人民医院要逐步创造条件,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集中统一配制药物,保障药物的安全、有效、经济。

3.继续推进与落实“病人安全目标”。

(三)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医疗机构内实验室生物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制度建设、硬件设施、人员管理、应急处置、执行落实等方面情况。

(四)全面排查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环境、防控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重点整治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安全管理组织体系、责任落实、劳动纪律、现场管理、事故查处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要求:

1.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组织领导、管理机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标准等,明确人员配置要求,认真组织落实。

2.加强对安全生产重要设施、装备、关键设备和装置的日常管理维护、保养并保障安全运行,防止漏电、漏气、漏水;完善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

3.确保消防通道畅通,无障碍物,消防设备齐全,标志醒目,专人管理,设有消防预警系统。

4.加强应急管理,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救援物资的配备和维护,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5.加强对放射科、医用氧舱、同位素室、氧气供应室、危险品仓库、配电室、压力容器及电梯等重要部门的安全管理。

(五)贯彻执行《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六)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规范,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七)贯彻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开展县乡医疗机构运行病历质量评比活动。

六、活动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6月—7月)。

完成“万里行”活动的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县卫生局下发活动方案,对2009年“万里行”活动进行部署。

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学习实施方案,细化工作计划,开展“万里行”活动的准备、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8月—2010年4月)。

1.贯彻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统一部署,全面开展“万里行”活动。加强管理,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并组织媒体开展宣传报道活动。对自查中发现问题的要立即整改,对严重违反有关规定,或造成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2.检查指导。县卫生局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开展“万里行”活动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及时总结和推广“万里行”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有序推进,确保成效。及时将本辖区内开展“万里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检查结果、活动总结上报州卫生局。

3.督导抽查。州卫生局对县卫生局和医疗机构“万里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或抽查,并通报检查或抽查结果。

(三)总结交流阶段(2010年5-6月)。

认真总结开展“万里行”活动的经验和成效,部署2010年度“万里行”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质量意识,切实加强领导。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立院之本,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系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影响,关系卫生系统的公众形象。开展2009年“万里行”活动,是卫生系统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明确医疗机构负责人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大检查、指导力度,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重在质量建设,消除安全隐患。

医疗机构要重视内涵建设,从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入手,培训、教育、检查相结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同时要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的管理、检查力度,对医疗技术、医疗服务、建筑、设备、设施、危险物品及要害部门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杜绝医疗差错。

(三)明确活动目标,发动社会参与。

篇4

关键词:医院安全 管理制度 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047-02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是为确保医院人员、物资、财产安全,保证医院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是医院的根本工作,医院安全管理关乎医院生活、生产秩序和人身、医疗安全。因其行业的特殊性,使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实施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尤为艰难。近年来,随着医院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人们对人身财产安全的愈发重视,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也愈发重要。完善医院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1 医院安全制度的完善

1.1医院安全制度现状分析

目前医院安全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安全检查、安全工作、安全保卫、安全消防、设备安全、药品安全、饮食安全、安全应急等。这些安全目标的实施保障医院安全关键所在,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关乎人身财产安全。早在1997年,钱秋生提出在医院内部设立“安全奖”的想法[1]。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医院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安全治安、安全文化、安全技术等的研究也越来越多[2-6]。

1.2传统医院安全制度局限性分析

医院由于其人员流动性大、设备接触使用者多、开放性大、药材品种数量巨大等使得安全制度在实施的时候面临巨大困难。目前还没有形成医院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停留在经验化的层面,不具有系统性、指导性、约束性。

1.3医院安全制度的完善研究

制度实施的保障是制度规定的明确性、量化性以及强制性。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应该在各个方面形成章、节、条、款等规范性文件。医院的安全制度体系见图1。

2 医院安全制度综合保障体系构建

2.1医院安全制度综合保障体系构成分析

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必须要有相应的保障体系,才能使其切实落实,不然就会变成一纸空文,毫无意义。

(1)安全文化宣传。人的思想指导人的行动,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医院安全问题的关键就是人人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是安全生活和生产的前提,是安全价值观的核心,是安全行为的指导,是安全制度得以实施的源动力。加强安全文化宣传可以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指导人们的安全行动,提高人们的安全责任感。

(2)安全监督检查。安全监督检查是保障安全制度实施的有效手段。单凭人们的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其力度略显单薄,唯有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才能更好的督促医院各人员切实遵守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监督检查是指医院上级与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协同监督管理方式,以期实现安全管理制度的切实落实。

(3)安全责任制。完善安全责任体系,使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将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各部门甚至个人。使各部门各负其责,避免责任推诿现象发生。对于造成安全事故发生者予以适当的惩罚,评选安管管理优秀代表并予以奖励。这样使安全责任有据可循,安全管理分工明确,从细部入手,严管严查,维护医院的安全和谐。

(4)安全标准化。规范医院各部门、岗位、环节的安全行为,确定安全管理指标,使安全管理工作有标准可以参考,对落实医院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重大。通过安全标准化落实各部门、各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标准,遵循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根本理念,将为医院安全管理提供基础保障。

(5)安全设施布设。医院的安全设施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技术保障,也是安全制度实施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可靠的安全设施系统将全方位提高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医院因其特殊的公共聚集性是一个非常复杂、不易管理的场所。各类遍布的医院生活、生产的基础设施也成为医院安全事故的源头。建筑设施、医疗设施、洗涤设施、保洁设施、饮食设施等等基础设施的安全,是安全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

2.2医院安全制度综合保障体系构建

医院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各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安全文化宣传、安全监督检查、安全责任制、安全标准化、安全设施布设之间并不是孤立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医院安全管理必须保证各方案措施的协同性,强调任一方案其成效都是微小的,它们之间相互协作、互相促进,发挥医院安全管理最大效率。

医院的安全文化建设使各部门、各人员切实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动力源泉,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管理,才会在行动中真实体现。只有人人重视安全,方能实现医院安全管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环节都切实落实安全,保障医院的人身财产安全。

医院的安全监督检查是保障安全制度实施的手段。在监督检查中使各人员意识到自己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去深化安全管理文化理念、提高安全责任意识、践行安全管理标准,保障医院安全制度的顺利实施。

医院的安全责任制是医院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的关键。将责任具体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才能保障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到位,避免互相推诿、依赖他人的现象发生。安全责任的明确是进行安全监督检查的前提、安全文化宣传的具体体现、安全标准化的依据。明确安全责任,保障医院安全。

医院的安全标准化是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的依据。一个具体、量化的标准是实施安全监督检查的依据,是安全知识文化的具体内容,是保障患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基础。安全标准化方能保证医院的每一项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达标,切实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的安全设施布设是医院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的基础。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设施布设才可以将安全管理落实到医院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安全设施布设是实施安全监督检查的技术保障、安全文化宣传的实物依托。安全设施的到位将大大提高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

3 结论

(1)完善了医院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为医院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2)构建了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综合保障体系,为医院切实落实安全制度提供了决策依据,为提高医院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方法保障。

参考文献:

[1]钱秋生.医院内部分配设立“安全奖”的一种尝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1998,1.

[2]孙民.坚持预防为主 做好医院安全保卫工作[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4.

[3]陈建荣,马念祖,缪旭东,王建军.构筑医院治安防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05,3.

[4]韩军.浅谈医院安全文化建设[J].医院院长论坛,2008,6.

[5]钱敏才,马琼芳,季红英.构建医院安全文化的探索和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0,1.

[6]刘阳晨,刘松林.数字化医院安全策略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

作者简介:陈海云(1979-),男,民族:汉族,籍贯:湖南耒阳市人,学历:专科,助理政工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医院安全保卫。

篇5

一、企业安全管理的实施

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目标和对象是生产经营中所涉及到的所有的人、事、物、环境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安全管理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管理,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方向,组织实施和不断改进完善安全管理的计划,指导,监督和决策,才能确保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1.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要取得一个很好的安全管理工作成绩首先要有一个团结的、分工明确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这是安全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2.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是对人的管理,消除人的失误是防止事故发生的一个重点工作。在人员的管理中,应严格按照安全管理的法规、标准及企业的安全管理规定为其基本准则。3.加强企业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不能一劳永逸,需要持续性的教育,不断的进行,包括平常的安全讲座、安全通报和在安全检查中的经验教训等各种形式。在安全教育培训中,安全意识和安全态度的教育是最为重要的。4.加强企业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方法,可以有效发现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能够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切实落实隐患整改措施,对于控制和消除伤亡事故,同时改善工作环境的重要方式。我们所说的安全检查,是一个包含了所有可能来自于人或物的方面的危险性方面的评估,它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安全检查的目的不仅仅是指出哪儿错了,还要告知有关部门,为什么错,怎样改正,只有这样,才能将安全检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另外,对安全检查过程中提出的建议,一定要认真调查分析,并把处理结果告知提出者,这表明了安全工作者本身对职工意见的重视,也会激励其为自己工作提出更好的意见和方法。5.建立企业的安全奖惩制度安全奖惩制度是一种激励,所奖励的数额就不能过少,否则就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对于检举揭发的奖励一定要适当,防止不良现象发生,当然,对检举人的保密是最主要的。6.建立健全企业安全隐患整改制度这里我们所说的安全隐患单指设备或工艺流程上的缺陷,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可能拥有绝对安全的设备,亦不可能其设备永远不坏,不出现故障,我们不怕出现故障也不怕有隐患,关键是及时的发现并改正。改正并有可靠的方法,比如说,调查或职工反映的问题比较多时,应经过调查之后,汇总成表格形式上报并提出解决方案及可行性请示审批。对安全工作者来说,多调查,多与员工交流也是我们取得安全工作成功的帮助,另外,对员工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职工。7.企业工伤事故的调查与处理企业安全事故调查的结果对安全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它,我们可以发现很多的问题,也许是设备的问题,也许是人员的意识问题,也许是安全制度规定的问题,而要准确得出这些结论首要一点便是对事故本身分析的正确性,。通过事故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设法改正它,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8.建立和完善企业医疗和工伤事故救护制度企业医疗这一制度不仅关系到全公司全体人员身体健康,而且对安全来说则是工伤人员生命安全的保障。所以,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医疗和工伤事故的救护制度。9.重视企业人员、设备、财产的保险企业人员、设备和财产的保险,虽然每年都要花钱,但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来说能减少很多的工作量,而且还会避免因为发生特重大伤亡事故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二、企业安全管理的要素

现代企业安全管理认为安全不是常识,而是一门系统的工程学,它包括了企业的各个方面,安全问题必须从工程学的角度出发,应用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和专门技术去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欠或不良都不可能将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做好。虽然安全管理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工作,但如果能依据实践,进行研究和探索,掌握安全管理的科学规律,就能使安全工作主动的开展起来,起到良好的效果。通过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实际上影响一个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成败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六点:1.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完善的安全工作管理机构是其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2.安全规定与标准是我们进行一切安全管理工作中依据;3.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及其自动化程度,減少设备的隐患是预防事故发生的一种有效办法;4.与职工的关系,安全管理工作者要融入到职工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要防止使职工出现抵触情结;5.安全教育形式的多样性,避免枯操乏味的教条化管理;6.企业领导的重视与主持,这也是一个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

三、结论

篇6

关键词:医院护理;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08-01

要想使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那么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这就要首先进行相关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要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及时发现护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完善,只有这样才是解决质量问题的根本,而且还有利于防止护理缺陷以及一些纠纷的出现。在这里,浅谈一下我院关于护理安全管理方面的一些措施和感悟:

1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1.1要实施安全教育,做到提前预防。要对所有的护理人员实施经常性的护理安全以及相关的卫生法规教育,树立护理人员在安全方面的理念,规范其操作,实现护理人员关于护理安全的被动接受到主动维护的转变,要让所有的护士有这样一种意识:那就是遵守规则就等于保护自己。在护理管理中尤其要注意一些薄弱的环节,要加强护理安全的预测,做到提前预防;在实践护理行为时,要注意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避免一些错误以及纠纷的发生。

1.2完善并贯彻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些体制。护理安全管理的关键是及时发现一些制度方面的不足。要明确护理安全在质量方面的要求,不断完善相关的体制,要明确护理纠纷的解决办法以及赔偿标准,合理的分散风险,确保护患双方的利益都不受侵犯。要充分利用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力量,保证护理质量符合要求。建立相关的网络进行管理,该网络管理可以分为三级,包括护理部主任和护士长以及负责质量控制的护理人员,要确立各自的职能,强化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防止护理纠纷的出现,确保护理的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

1.3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使各项制度能够贯彻实施

(1)科学的进行人员的配置,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在危重患者很多的时候,要能保证有足够的护理人员以实现自由调配,要使在临床一线奋斗的护理人员有序开展工作,防止因为护理人员的短缺而发生的纠纷。科内实行弹性排班,设立机动人员,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减少风险的发生,护理部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对所有的护理人员实施分组,然后分时间对护理人员进行关于如何正确的抢救,科学的护理以及正确的观察病情等训练,关于一些新业务和新技术,要根据各科的差异性实施业务授课以及护理查房。还要经常实施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考核,促使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得以提升。

(3)普及人性化服务。医院要普及一切工作围绕着患者进行的人性化服务,要坚持所有工作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在对患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要始终微笑,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和迎来往送,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使护理人员树立起全新的服务观念和方式,建立起一种友好的、积极配合的护患关系,为病人提供科学的,可靠的、方便的、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这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要及时的抢救患者,要认真的查看患者的病情,要科学的救治和护理患者,最大程度的让患者满意,由此可见,人性化服务的确对安全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4)要对礼仪以及态度进行规范。在护患关系中,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说话不合适导致患者及其家人的反感,所以对护理实施分批分次的礼仪训练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使所有的人员接受培训。还要确立每个岗位上的标准工作语言,要让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经常性的交流。护理人员在每次进入病房时要有礼貌,面带笑容,和患者交流时要细致耐心,掌握患者的需要,要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正当要求,用优质的服务温暖患者。责任护士要经常与危重患者及其家人进行沟通,以解决护士与患者缺乏交流的问题。

(5)要重视护理中存在的缺陷,实现护理质量和意识质量无缺陷,这是目前的护理质量管理的最优标准,也就是说要一次性的完成工作任务,要自己控制自己,进行自我完善。护理实现无缺陷就可以避免医疗失误和纠纷的出现。要以患者和护理人员为中心,举办一些“百日无差错”等活动并开展竞赛,找出风险因子,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及时找出护理安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隐患,要把预防当做关键工作来做,及时消除隐患,做到提前预防。通过对缺陷的管理,使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风险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从而降低事故出现的概率。

(6)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护士的素质能力与护理安全有着直接的联系,故要鼓励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院内要加强业务培训,认真实施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通过科室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护理经验和技术,使护士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同时也要求护士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等知识,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护理安全和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转变护理观念,并围绕护理质量管理要求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病人安全。

2感悟

目前,很多医疗纠纷和事故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也变得多样复杂。因此,为了避免护理纠纷的出现,实现护理安全是目前护理管理的关键工作。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对护理缺陷实施控制;还要完善合理的、严格的管理质量制度,这对于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的预防存在的风险,要及时发现护理缺陷;要有医疗风险意识,具有风险辨别的能力,要使护理人员综合能力不断提升,这才是防止风险的根本。要使整个医院,所有人员参与,做到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护理,才能防止缺陷,实现安全护理。

参考文献

[1]黄莉.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2):182-184

篇7

1.1护理安全概念的界定

护理安全一般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4]。从广义的角度和现代护理管理的发展看,护理安全还应包括护士的执业安全,即在执业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与限度以外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和损害[5]。本文主要是从患者的角度讨论护理安全。

1.2安全管理概念的界定

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及时、有效的控制[6]。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

2护理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

2.1我国护理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

目前,我国护理安全工作多数由医院护理部和各科护士长监督管理,缺乏专职机构[7]。席淑华等[8]提出建立以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科室安全员组成的三级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体系。项伟岚等[9]建议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广泛推广委员会制,委员会制能充分体现护理管理的民主性、科学性,让护理管理更具客观性、公正性、主动性、实践性,充分调动了广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季晓鹏等[7]也建议各医院建立护理安全委员会,领导机构由护理部人员组成,实施机构由各科护士长组成,执行机构由各科室部分护士直接参与。由此可见,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在我国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势在必行。

2.2国外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

多数发达国家设有护理安全专职机构,全面负责安全管理。如英国建立了患者安全质量管理系统,成立了名为“全国患者安全处”的组织,英国政府高级医疗顾问委员会的专家在《质量世界》杂志撰文,专题阐述了这一机构成立的理论意义[10]。澳大利亚成立了“医疗安全与质量委员会”,其任务是监督医院和医护人员,旨在将事关患者生命安全的意外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点[11]。美国患者安全管理机构包括了医疗管理立法联合委员会(JCAHO)、国家质量论坛(NQF)、美国健康照护风险管理协会(ASHRM)等,其机构较完善且各自分工职责明确[12],比如国家质量论坛自2002年起每年都会就医疗照护领域中应避免的严重事件进行公布,以引起各州医疗机构的重视[13]。另外美国退役军人卫生管理局(VA)专门成立了国家患者安全中心(NCPS),主要负责美国退役军人医院的安全管理事务[14]。此外,WHO于2004年10月成立了“世界患者安全联盟”,该联盟从督促医护人员洗手工作入手,致力于改进患者的安全状况,取得良好的效果

[15]。

3护理安全管理新理念

3.1护理经验技术化与安全护理的关系

日本护理专家提出[5],护理技术是以含有技术要素的护理学知识为基础,从初步的实践返回到概念,再进行实践,提高到更高的水平。护理技能是螺旋上升的,护士经验的积累也是如此,即来自客观规律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望而知之是一种感知客观的本领。感知是在过去积累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受观察出的某种感觉、表象的启发,根据病情的发展规律,联想到其他相关变化而得到的,是由已知推导出未知所作出的科学性的预见。它既有客观性又有现实性,属于护理技术的范畴。一般说人们更信任年长的护士工作,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技术经验与安全有其内在的联系,技术向经验转化,经验提高了技能,成为防止护理事故发生的宝贵经验。由此进一步提示我们,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充分调动和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作用,发挥她们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比单纯护理部或护士长监督检查可以更全面地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3.2“近似命中”(nearmiss)的概念

谈到患者安全的问题,英国引入了“近似命中”的概念。这个概念来自20世纪40年代一位工厂事故的研究专家。他的研究结论表明:在每一个重大事故之前,总会有300个(次)左右的偶然因素使这个重大事故没有发生。例如一位护士在给一名患有糖尿病的男孩注射胰岛素时,男孩的妈妈注意到注射器中的药量,就向护士询问,结果护士把7个单位的胰岛素当成了70个单位。这个事件是典型的“近似命中”,护士没能准确理解“单位”的含义。它至少告诉我们两个道理:首先“近似命中”是发生重大事故的前奏,它向我们提供改进的线索,其次患者在发现事故隐患和提高安全性方面有重要作用。正因如此,世界患者安全联盟于2005年11月底在伦敦成立了患者参与的安全工作室[15],该联盟认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应充分发挥患者的主体参与性,患者能够发现护士发现不了的危险因素,为护士提供大量的改进意见。这对目前我国护理安全管理体制中还未引入患者的主动参与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也进一步证实了护理服务是护患(包括家属)共同参与、相互监督的互动行为。

3.3合法化的安全事故自愿上报系统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都设有医疗护理差错的强制性报告系统,严重的医疗护理事故要求必须上报,以分析事故原因。但是针对一些并未或轻微引起患者损害的差错或危险因素,医护人员会因为担心受到惩罚而采取隐瞒的态度,同时因如等级医院评审等各项管理检查指标均把护理安全事故率列为评价指标,很多护理管理者均存在为难情绪,这样不仅无法避免差错的再次发生,而且可能会为更严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2005年7月,美国议会通过了“患者安全和医护质量行动”提议[16],目的在于鼓励美国各级卫生系统人员积极主动的上报医疗护理安全事故,营造合法化、自愿化的安全事故上报氛围,构建高效的网络化的上报途径,并在第一时间内给予信息反馈。同时,自愿报告系统具有非惩罚性、保密性、独立性、时效性、专家分析、针对系统等特点[17],充分体现了护理安全管理中科学、人性化的特点。

3.4构建“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文化”的概念是由Singer等于2003年首先提出的,可以理解为将希波格拉底的格言“无损于患者为先”(firstdonoharm)整合到组织的每一个单元、注入到每一个操作规范之中,就是将“安全”提升到最优先地位的一种行为[18]。安全文化就是将文化的所有内涵向以安全为目的的方向推进的一种统一的组织行为。构建“安全文化”首先需要管理者和整个组织系统懂得关注患者安全的重要性,能够公开对待缺陷并及时报告,采取少个人惩罚多系统改进的方法,同时创建学习型组织,要让当事人及其他所有成员都能从差错中得到警示,其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针对系统+非惩罚性环境”[19]。由此可见,“安全文化”的提出畅通了护理缺陷的上报途径,使被动性的事后分析护理差错的模式转变为主动汇报潜在隐患,有利于尽早发现护理不安全因素,调动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参与护理安全管理,从根源上防范了护理差错的发生,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

4护理差错的分析系统

护理差错一旦发生,为了能准确地查找差错发生的原因,尽早发现不安全因素,更好地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多数发达国家或地区根据本地实情均有较完善的临件分析系统。

4.1日本医疗事故调查委员会提出的事故分析法

日本医疗事故调查委员会,提出了SHEL事故分析法[5]。S:软件部分,包括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具体包括医德素质、专业素质、技术素质、身体素质等以及技术才能,是分析事故的核心。H:硬件部分,指护士工作的场所,如治疗室等。E:临床环境,狭义上通常是指护士执行临床护理最多的地方,是以患者为中心,半径为10尺以内的范围;广义上是指医院环境、治疗环境、物理环境等。L:对相关人员及当事人的分析,即从管理者及他人的素质(患者的违医行为等)分析,找出管理者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该方法将医护素质及能力问题作为分析事故的核心易导致分析的片面,忽略了从系统的角度全面分析差错发生的原因,以真正达到使全体护理人员受益、避免发生类似差错的目的。

4.2Vincent临件分析系统

该系统对事件的分析包括6个方面:①组织或管理因素,包括制度、工作流程、组织结构等;②团队因素:合作交流;③工作任务因素:包括工作负荷、人员数量、人员组合等;④环境因素:包括设备、布局设置等;⑤个人因素:包括知识、经历等;⑥患者因素:包括患者情感状态、理解能力等。将护理差错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原因统计学分析,得出造成护理差错的量化数据,为质量评价标准提供理论基础。

4.3优先处理系统———安全评估规定(SAC)矩阵系统

美国退役军人医院采用SAC矩阵系统,通过分析上报事件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决定需要优先分析和改进的行为。SAC矩阵分两类表格,一为严重性分类,二为可能性分类。严重性分类表分别从受伤程度、住院日延长时间、恢复所需的护理等级及医疗成本方面进行分析,并据此将上报事件的严重程度分成4级。可能性分类表将上报事件或潜在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分成4级:经常(1年内可能发生),较少(1-2年发生),偶尔(2-5年发生)和极少(5-30年可能发生)。可能性分类对分析者的要求较高,分析者必须熟悉该类事件,掌握医院安全信息资料,并具备科学思维能力。分析完以上项目,再将两分类表组合成矩阵进行综合评价,以评定上报事件或潜在因素的危害程度。建立优先处理系统是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步骤之一,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优先处理系统快速、准确地辨别事故处理的轻重缓急,从而采取及时恰当的处理措施。但应注意的是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同时有代表公众的明确的审查标准,优先处理系统才能有效发挥其辅助决策的作用。

4.4系统化观点检测或评估系统

中国台湾财团法人医院评鉴暨医疗品质促进会(TJCHA)提出对临件采取系统化观点检测或评估,从5个方面进行分析:①医疗人员互动方面,包括医疗团队人员之间沟通不良;病例记载不完整、不确实;医疗团队领导及整合不佳;医疗团队成员组成不合理等。②医疗人员与患者、家属互动方面,包括医患沟通不足;医疗人员态度不佳或技巧不良;家属个性与社会状况;突发疾病产生的压力。③医疗人员与环境互动方面,包括医护人员休息空间不足;患者就医安全性不佳;视线、行动路线设计不良;工作容易中断、环境嘈杂而分心;排班型态,如夜班、长时间班、连续班。④医疗人员与软件系统方面,包括工作缺乏指引与流程手册;工作设计太复杂;电脑资讯系统功能不足、自动化程度低;电脑资讯系统缺乏决策支援系统,如药物交互作用报告;检验服务品质不佳,速度慢、项目少或可靠度低;放射科报告服务不佳。⑤医疗人员与硬件设备互动方面,包括仪器设备不足;仪器设备摆设混乱,不符合人因工程原则;医疗耗材、药品的供应不足;仪器功能不佳、维修服务不完善。该系统从保健制度、医院安全文化与系统、社会文化与民众意识、专业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充分体现了经由事件分析进而改善系统,达到预防事件发生的目的,同时也保证了不良事件的自愿上报率。

篇8

【摘要】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护理安全,防止在执行护理操作技术过程中出现的缺陷、差错、事故等问题。

【关键词】手术室 安全管理 杜绝差错事故

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一部分,安全管理是举足轻重的重要一环,安全管理的目标是杜绝事故、减少差错、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影响安全管理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手术室管理不严或失控,如安全意识薄弱,教育不深入、不落实,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或监控不严;对所属人员业务技术或素质培训不重视、不得力,业务水平低、素质差;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发生不安全苗头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等。手术室安全管理抓得好、要求严格、制度落实、措施有力、人员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就可以确保安全无事故。

1 建立各项规章制度

1.1 制度是工作的法规,是处理各项工作的准则,是评价工作质量的依据,是消灭差错、事故的重要措施。通过建立规章制度,使管理有章可循、质量评价有量化标准,实现护理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

1.2 建立保障、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

1.3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护理安全

2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1 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时要做到“三查七对”,认真核对,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接手术病人时,应认真查对手术病人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术时间、术前用药、过敏史及输血史等。逐项核实,防止接错患者。

2.3 实施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时,落实器械、纱布、纱垫、棉片、缝针等物品清点制度,防止物品遗留体内。

2.4 严格控制参观人员数目,一般不超过三人,患者亲友、无关手术人员、特殊感染手术谢绝参观。

3 手术室器械与仪器的管理

3.1 手术室各种电气设备较多,稍有疏忽就会带来安全隐患,加之手术室内各类贵重精密仪器也需要精心保养和管理,如果管理不善、保养不当就很容易造成器械损害或器械“带病工作”,并将给手术带来隐患。

3.2 建立贵重仪器使用档案,使用后医生、护士双签名。对贵重仪器如各种腔镜要轻拿轻放,精密仪器洗涤后用氧气吹干或吸干,定期上油,分开放置,以免碰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或操作不当引起的损耗和浪费,延长器械使用寿命。

3.3 对手术室电器设备,交接班时要求认真检查,手术结束后切断电源。

3.4 对接受病人平车、手术床的性能每周五检查一次并由专人负责,做好记录,保证零部件、螺丝帽无松动、脱落,避免非医疗性安全隐患。

4 严格消毒隔离,防止院内感染

4.1 成立消毒隔离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和制定有效预防感染的措施, 专人负责感染监控、评价、资料储存和信息上报工作。

4.2 严格执行消毒原则是避免发生感染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首先要把好消毒灭菌关。严格掌握消毒要求和标准。手术室还要注意做好空气、地面与物表消毒,手术室内每天用消毒液湿拖地2次,紫外线每日早晚消1次,每次不少于30min,并做好登记。

4.3 每月进行一次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灭菌液的细菌学培养检测,每季度进行一次紫外线灯管强度检测。确保手术室无菌要求达标,为保证手术安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5 增强法律意识,做好手术护理记录

5.1 手术护理记录是重要的医学资料,具有法律效应,比如切除标本的处置记录、器械数量清点记录、消毒灭菌记录、输血记录、抢救记录等。

5.2 科室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

5.3 手术室室护士必须强化安全意识,注意相关证据的收集、保留和保护。在发生医疗纠纷时这些记录将成为重要的依据,对明确责任、防范严重差错事故有重要作用。

6 重视术前访视与术后回访工作

6.1 术前访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患者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护理和降低术前紧张程度以及保证手术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

6.2 术前访视: 术前一天,器械护士认真查看患者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和心理反应。介绍手术室环境、设备、主刀医生、麻醉师和巡回护士,简要介绍手术步骤和效果,可有效减轻病人焦虑,减轻术前应急反应,保持血压、心率处于稳定状态。

6.3 术中护理: 病人入手术室后的准备阶段,注意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做好解释工作,避免此时病人产生恐惧与孤独感,必要时轻轻拉住病人的手,悉心安慰,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并感到医护人员的关爱,增加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与安全感。

6.4 术后回访: 手术后第二天,器械护士负责做好病人手术切口愈合和身体恢复状况的回访,加强术后健教宣传,使病人了解术后如何保护切口,掌握防止术后感染的基本知识,并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进,保证手术的成功。

手术室是医院的高技术、高风险、高强度工作的一个科室,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内一旦发生失误,轻者影响病人治疗和工作效率,重者延误手术时间,影响病人的手术治疗效果和康复,甚至导致病人致残致死。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书写护理文书,可有效地降低护理缺陷和差错事故,避免医疗纠纷发生;做好手术器械设备的保养和管理,能更好地为手术提供优质、高效、低耗的服务。对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手术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海玲 马建中 《手术护理风险与防范》 山东 护理研究 2006.3

篇9

【关键词】产科护理 安全管理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280-02

妇产科具有非常特殊的性质,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容易发生医疗纠纷。而且随着人们法制观念意识的不断加强,病人对于医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使得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难度更大。因此,应该要强化质量以及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从而更好地确保孕产妇安全,避免纠纷发生。

一 产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操作以及执行制度不到位:在产科的护理中,如果出现产后出血或者在接产过程中观察不细致,出现异常不能及时记录和报告,就可能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当发生胎心检测不及时,未能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时,很可能会导致胎儿宫内死亡。当出现不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用错药时,就会造成重大的医疗事故。

2、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件是记录护士日常护理工作的书面记录,它是具有法律效应的记录依据。当护士与患者发生医疗纠纷时,护理文件可以作为关键性的事实依据。在产科的工作中,因为急诊分娩或者抢救的新生儿比较多,通常情况下都不能够及时的做护理记录。而是在抢救完病人之后,才去补充记录内容。这样一来,就可能会出现陈述不清,内容失真以及随意签名涂改现象的发生,给此后医疗纠分的举证,造成很大困难。

3、缺乏有效沟通:产科所接待的主要是孕妇。孕妇分娩虽然看起来是一项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因为家属通常都会非常的紧张和关心,所以很容易产生焦躁的心理。这样,在和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时,态度可能比较恶劣,不能及时有效的克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出现大吵大闹的情况。这样就给护理人员增加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同时增强了护理的风险。而家属法律意识的增强也是影响护理风险的原因之一。由于法制的宣传,家属开始有意识地要求医院对某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很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4、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护理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不健全,约束力不强;缺乏逐级管理、监督、检查和指导,质量监控机制不健全,措施不力; 物品、药品放置混乱,位置不固定;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不明,无菌物品和污染物品混放,消毒不严密所致院内感染。

二 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

1、提高护士的安全护理意识:安全护理意识薄弱是医疗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诱因,它由医院护理人员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等决定。医院部门要想提高护理效能,就必须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本医院相关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①严格医院护理人员录入制度。采取择优录取办法和试用期严格、动态考评办法,从根源处提高护理人员的质量。②加强医院内部宣传力度。将有关规章制度作为医院日常教育考核标准来运用,增强医院护理人员的安全思想觉悟。③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实现专门化规范,并落实责任到各个科室甚至是各护理人员身上,增加其责任意识。④定期举行有关护理质量的研讨会。实现护理人员之间经验的交流,促进护理人员全面提高。

2、严格考核评价机制:提高产科护理考评标准,以护理质量为第一位,有意识弱化对护理工作数量的考核,贯彻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思想。同时,实行人才激励措施,这一措施对于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人才激励,不仅包括物质激励而且包括精神方面的奖励和督促。提高产科护理人员绩效工资,以物质奖励为引导,促进护理人员优化自身工作态度和能力的积极性。

3、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首先,医院应该要建立良好的监管制度,并且保证其能够有效地执行。比如:在日常的工作中,医院可以组建护理质量检查小组。定期对各项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指标进行监控和考核。通过考核评选出先进员工,并且进行奖励。同时各科室还可以进行各种差错和纠纷的检查工作,将可能发生的各种医疗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可以加强员工对工作制度的执行力度,强化护士护理质量意识,从而更好地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

其次,建立起相当完善的产科护理风险防范机制。这是加强风险防护的核心措施,也是提高医院护理水平的关键。比如: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意识,增强他们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并且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学习班。创设一个提高自身综合护理素质的平台,从而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风险防范。医院也要经常性的向护理人员灌输风险防范的意识,督促他们重视对患者病情的实时观察和监测。

三 总结

伴随着医药事业迅速发展,生活整体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明确,工作越来越体现专业化的今天。人们对护理工作所需要要求的服务也随之攀升,医院整体质量水平得以提高,必须抓好全体护理人员安全质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因此,医院应该要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把握护理工作每一个环节,把护理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最低限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使医院的安全管理更加的标准化、规范化,为患者提供更加放心、安全和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 亚太传统医药. 2010(10)

[2]兰惠英. 产科护理安全管理[J]. 医学文选. 2006(04)

[3]王威英. 产科护理质量管理之我见[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04)

[4]聂春花,卢红,钟序素. 风险管理用于产科安全的探讨[J].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0(03)

篇10

医院是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人员高度集中不可避免。一旦发生火灾,人员及时疏散困难,这既是医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特点,也是其管理的难点。

1)人口密度大。对于医院的高层建筑一般是门诊楼和住院部,建筑单体面积大。在医院的人员中有就诊、治疗、陪护、探望的各类人员,同时还有医院工作医护人员,机关后勤人员,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困难。

2)弱势群体多。医院里常驻人员更多的当然是病人及护理家属,而这些病人自理能力差,自我保护能力低,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出现摔伤、踩踏、烧伤甚至死亡等危害。

3)医疗设备多。为了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为了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医院引进的国内、国外先进医疗设备愈来愈多。这些设备的价格昂贵,一旦发生火灾,重型医疗设备抢救困难,将会给医院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2加强医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消防隐患大。医院建筑为了满足医疗需要,内部结构较为复杂,诊疗电器设备多样,在诊疗过程中多种易燃易爆物品被大量使用,某些医疗设备特殊,要求长时间(24小时)接电运行,加之资金投入不够,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运行受到制约。任何好的管理运行模式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保障。由于,医院扩建,病床和人数不断增加,资金缺口较大,导致消防管理“无米下炊”,使得消防管理的正常运行受到制约,这样就存在发生火灾的隐患。

2)人员疏散困难。一旦发生火灾,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紧急疏散人员至关重要的。医院人员集中、病员大多行动困难,医院高层建筑疏散距离长,建筑结构复杂,从而加大了疏散转移难度,很容易出现摔伤、踩踏、烧伤甚至死亡等危害。

3)火势蔓延迅速。高层建筑由于结构需要,通常会存在竖直连通的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等竖向井道,如果发生火灾,防火门未及时关闭,竖向井道就会形成烟囱效应,烟气最大可达6-8m/s,使火势各层迅速蔓延,会导致严重结果。

3加强医院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对策

医院消防安全关系到患者及医院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医院一定要采取得力的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防患于未然。

3.1健全制度,强化落实

强化管理制度,抓好预防工作,把其提升到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将其作为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之一,使消防安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做到人人管、层层管,“消”和“防”结合的好局面。其一,健全落实“四级”管理制度。医院各科室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同时进行“四级”管理制度,也就是医院、科室、班组、个人四级。在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做到医院主管安全领导每月组织一次相关职能科室对全院的安全大检查,科室责任人每周对本科室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自查,班组负责人每天对责任区进行检查,个人每日每班交接对自己责任内的如物资、设备、电源关闭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其二,健全完善日常巡查制度。注重日常检查,日常工作中,加强定期与不定期的巡查力度,对在消防安全工作检查中,要求检查人员做好检查记录,提取好影像资料,做好各项取证收集工作。发现的隐患,协调相关部门整改,要落实整改人、整改时间、落实整改结果检查人。其三,建立健全消防设施定期保修保养制度。确保消防设施的完好性,使其能正常运转,是消防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医院高层建筑及其附属设施不断折扣变旧,对于其消防设施,应定期检查及时维修。特别是火灾自动报警和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应急疏散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和消火栓等,都应该有专业、有资质的消防公司进行周、月、季、年定期的严格检查,同时将检查结果上报医院安全保卫部门,发现的隐患要及时进行维修,建立档案记录每次检查情况,确保系统设备正常运行。

3.2做好培训,提升技能

其一,做好消防知识宣传教育,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宣传教育是增强消防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应利用各种媒介立体地进行宣传,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突出针对性;贴近生活,突出丰富性;贴近群众,突出实效性。其二,重视岗位技能培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相关条款规定,消防控制室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消防专业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取得合格证,才能持证上岗;消防工作人员要熟悉各类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灭火枪等的基本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其操作技术,懂得排除其一般性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其三,重视义务消防人员的演练。重视义务消防队伍的建立,落实人员,对义务消防队员进行应急疏散的培训和演练,让每个义务消防队员熟悉预案程序,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会引导病人疏散,会扑灭初起火灾。如,以国内外医院的重大火灾事故作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医护人员从“要我安全”转变到“我会安全”从而有效地减少和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3.3制定预案,设定措施

医院要组织相关人员编制消防应急预案,预案中重点突出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专家对预案进行评审,形成成熟并切实可行的预案。在制定应急疏散预案时,一定要考虑病人的行动能力。具体来说,预案的主要内容有:其一,标明标识指示牌,在各房间内、每层的疏散通道明显位置设置疏散路线指示图,标明火灾发生时的疏散方向,同时各层指向标志完全,应急照明能开启。其二,科学设定疏散程序。加强入院病患、陪护人员的消防疏散程序宣教。如发生紧急情况时,对于不能正常行走病人应在医护人员的组织下进入楼层避难区暂时躲避,等待救援,并安抚病人情绪;对于能正常行走的病人应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有序地从疏散楼梯进行疏散。其三,加强对医护人员和义务消防人员的应急疏散预案程序的培训和演练,让每个医护人员熟悉预案程序,明确自身的职责和义务,会引导病人疏散,会扑灭初起火灾。其四,合理分工。建立消防应急组织体系,落实指挥小组、行动小组、救援小组、联络小组、后勤保障小组,各小组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