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改革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2-22 17:57: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改革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化改革的意义

篇1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电子技术 改革

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企业需要,技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改革的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让他们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自己的岗位职能,所以对于技工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也是不断地随着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地创新。我作为从事多年的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的教师,对于本专业的电子相关理论和实习课程有自己的拙见。电子技术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训两大部分,都是由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两部分组成。理论方面是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各种单元电子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的电子技术专业基础课;实训方面是研究电子电路的制作,包括电路图的绘制、仿真、电路的焊接、制作和调试等。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获得电子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动手能力、逻辑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提高使用相关电子仪器设备的能力和电子组装工艺的水平,提高就业能力,从而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操作型、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针对此门课程,近几年很多技工学校都在改革创新,笔者根据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对此也有一些想法。

一、现状分析

1.课程介绍

在技工教育中,很多学校都已经注意到了电子技术理论教学和电子技能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但是一体化教学模式尚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一体化教学的系统体系。笔者认为,电子技术相关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是计算机专业、通讯专业、电子信息专业、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主要是以《电子技术基础》和《电子技能实训》这两门课程为主导。《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生产实践中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践问题。而解决“应用”的唯一途径就是电子技能实训,最终使学生在掌握了《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电子技能实训》能熟练地掌握焊接技术,设计装配图纸,调试正确结果,记录相关数据。

2.存在问题

现在的教学法中,虽然已经认识到了理论与实践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师、场地的局限性而忽略了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目前,仍有很多技工院校分开开设这两门课程,而由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在教学中就只能循序渐进地讲解。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无法通过相应的电子技能训练课题来加以巩固,而实训老师在课题训练时可能会遇到学生理论知识不足的时候,只能将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再进行讲解,学生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实训学习。这样既浪费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效性,又导致了理论学习的重复性,使一体化教学只能停留在宣传的“口号”上。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技工院校教育必须引入新的系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法,从而开创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教学中不断优化改革,使其更具备创新能力。

技工教育的 “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思想已经逐渐退出现代技工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也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现代技工教育要以传授知识、技能,提高动手能力为主,让学生在“教、学、做”三个方面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一体化”体验。

二、改革方向

1.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由于理论知识深奥、抽象,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把握技工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改革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结合项目教学,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学。

(1)利用实物演示教学

授课老师课前根据教学课题提前做好示范电路,在电路板上直接呈现出所有元件的排布、连线,还可以通电调试,观察电路使用。可以利用一体化教学的方式,根据电路的原理图从电源部分介绍元件的性能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原件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了解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以及元件在电路中的位置、连接方式。

(2)利用现代媒体辅助教学

目前很多教材都会提供课件光盘,将整个教材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网络上还有很多专业网站制作了很多视频课程,都可以借鉴到一体化课程中。学生在了解电路之后,自己动手操作时,对于教师的演示难免有遗漏的地方,这样就可以通过视频教学软件重复播放,为教师可以留出时间进行个别指导,让老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同时教师同样可以通过摄录机将学生的制作过程记录下来,在评价反馈中展示给大家,让学生们一同来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

(3)利用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教学

处于教改前沿的机电专业一体化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有很多新教学方法应运而生。项目教学法和头脑风暴教学法结合是目前比较新颖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课题)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学生要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利用团队解决问题,找到实施方案,制作出成果,最后进行评价反馈。这种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结合头脑风暴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4)利用一体化教材教学

随着一体化教学的深入改革,目前已有一些一体化教材出现,那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进这些教材,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制校本教材,用与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既要学习别人先进的经验,又要吸取别人的教训,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适应本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学师资、教学对象,适合学生所在地区企业需求的校本教材进行教学,才能获取更有成效的教学效果。

2.注重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要体现技工教育的特色,关键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一体化教学中更应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技工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学中要以实训课题为基础实施教学,理论讲解配合制作过程中电路原理的需要,结合当前社会上的高新技术,邀请企业优秀的技术人员来学校给学生上课;“请进来”的同时,让学生也能“走出去”,教学中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走进企业,亲身感受工厂一线是如何生产产品的,让学生了解企业需要如何的技术人才,让学生更早地适应社会,增强就业能力。

3.建立新的一体化教学考核模式

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通常都是试卷考评,实训课是以动手制作课件为方式,各自独立,联系很少。对于一体化教学模式来说,传统的考核方式很难适用。因此,需要建立适合一体化教学的考核模式。可以结合当前各级技能竞赛的模式,竞赛通常是考查选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考核学生对电路原理的理解、测量和调试数据记录、拓展应用等。在一体化教学中同样可以借鉴技能竞赛试题模式,采用理实合一的考核方式来考查学生。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多技工学校都在探索教学改革,如何体现出职业学校的特点,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实行适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研究出适应技校学生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更好地学到知识,能更快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唐云岐.电子专业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张梦欣.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叶昌元,冯建平.行为引导型教学法[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技工教学研究室,2001.

篇2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训室,教师和学生以实际的教学项目为载体,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非常有效。

《数字电路》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已经被提出很多年,也逐渐趋于完善。

一、课程的设计思路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偏弱,在教学过程中,刚开始的一些理论知识学生还可以接受,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大,学生随之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低。为了克服学生的厌学现象,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要实施改革。

基于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将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职业经验,提高职业能力。《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实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进行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的章节顺序和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实际项目来展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分组,把教学任务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讨论、制订工作方案、项目实施、成果展示、评估总结等完成课程的学习,掌握职业技能,增强团队合作。

二、教学过程的实现

1.紧跟行业的发展,确定教学项目

随着数字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EDA技术越来越成熟,逐渐成为电子系统设计的主流。因此,在设计教学项目的时候,淘汰一些过时的知识,紧密结合电子产业的发展,并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出发,设计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项目。该课程通过对企业、行业前期调研,专家后期讨论,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广播电视技术岗位需要为导向,充分利用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等基本元器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从设计基本的计数器、加法器等小电路开始,逐渐实现基于计数器的数字钟功能,并完成电路的调试。

2.基于工作过程进行教学项目的实施

学生分组完成教学项目,要求每组提交:设计思路、逻辑电路图、实现数字钟功能的产品、答辩材料。

(1)完成总体设计方案。学生分组后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分工合作,完成总体设计方案。在整个过程中,要保证全组同学都参与到项目中来,共同讨论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达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电路的设计过程是一个难点,各组可以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法,不同的触发器完成电路的逻辑功能。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最简单、最稳定可靠的方法实现。

(2)完成产品的安装。学生拿到手的元器件有面包板、触发器、七段LED显示器、逻辑门、编码器、译码器等。要求各组学生合作,通过查阅集成块的功能,合理使用集成电路和导线,在面包板上搭建电路。在安装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不准确的地方,并予以纠正,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电路测试及故障排除。数字电路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电路测试及故障排除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故障排除,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排查电路同时也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素质。在完成部分任务时,教师应先将介绍常出现的故障现象、出现故障的原因,并和学生共同分析如何排除故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熟悉万用表和示波器的使用。同时,鼓励先完成的组帮助其他小组排除故障,增加专业素质及团队精神。

(4)答辩及综合评定。各小组完成作品设计后,选出一名代表阐述设计思路,并完成产品展示,由教师和其他小组共同进行客观评判,为作品打分。答辩结束后,教师对所有的作品进行综合评定,并作为本门课程综合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课程的教学效果

该课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项目中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做了改革,以小电路设计、综合作品设计等为主体,笔试所占的比例从80%降低到40%,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学到专业知识,还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集体主结协作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秀红.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夏夕美.基于“学做合一”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8).

[3]王国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五化”原则[J].教育与职业.

[4]陈福恒.“教学做”一体化教材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

篇3

【关键词】信息化 数字化校园 高职院校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高校便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各个职能部门都基本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使各个管理部门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难度,管理手段落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

一、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概念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数字化校园是泛指没有围墙、网络化的、数字化的、虚拟的校园。狭义的数字化校园就是指:学校凭借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搭建学校网络化环境,信息化应用系统和平台,建设信息化应用终端,充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将学校各类资源、信息数字化,实现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通讯交流、后勤服务,教研科研网络化、数字化、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由传统教育向数字技术平台教育的转变。数字化校园的外延是建设数字化的校园环境,包括数字化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应用环境。数字化校园的内涵是实现学校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改变。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内容

(一)教学应用终端建设。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多功能教室建设,教职工计算机准备(或教师备课系统)建设,功能室多媒体建设,数字化实验室建设,通用技术室建设,图书馆信息化(含电子阅览室)建设,会议室多媒体建设等。教学终端建设,各学校可依据学校规模、办学条件、经济状况,因地制宜进行。

(二)校园网络系统建设。学校通过有线、无线或有线无线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覆盖学校办公、教学、生活等主要场所的校园网络,并宽带接入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陆教学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或者登陆电子图书馆系统阅读电子图书和期刊杂志,或者登陆网上考试体统进行在线考试等。

(三)信息化功能系统建设。主要包括校园电视台、闭路电视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校园完全监控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

(四)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全校教职工信息化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培训,使之适应学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创新的需要,其中信息技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五)信息化应用系统及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及平台是支撑学校信息化应用的核心。他包括学校教务管理系统、教师、学生评价系统、学籍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校产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学支撑系统、学习交流系统、资源应用系统等等。学校可建设一个综合管理平台,将各类应用系统整合在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

三、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意义

数字化校园全面建成后,学院功能、服务范围将得到自然扩展,使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突破传统的概念,延伸其内涵,成为一个可以覆盖全院各方各面的完善的数字化校园。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的实现,将为学校带来如下的意义:

(一)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数字化校园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活动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处理大量的管理数据,提高了教、学、管的质量和效率。

(二) 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数据的集中和共享。数字化校园将信息技术融于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全校所有部门的信息编码统一,使学校的所有信息能够实时自动的互连互通,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将学校内部相对独立分散的网络应用系统,进行了统一整合,有效地实现数据共享,消除对数据的重复管理、数据冗余以及数据不同步的问题。学校各个部门分别管理自己业务的相关信息,数据采集入口唯一。所有信息实现共享,当某个部门需要用到其他部门信息的时候,可以直接从网上获得,这样就避免了多部门的重复劳动,节约了人力成本,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存储。

(三)创建新型的学习环境,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校作为知识传授场所的功能存在一定的限制,而数字化校园建设能够更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文化氛围,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研究,终生求知的能力上,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自身素质。并通过互联网与外部世界、以及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知识生产建立十分广泛的而又深刻的联系,让学生生活在一种准社会的实践环境之中,互相接触、互相交往、互相启发、互相讨论、互相帮助,思想的火花不断并发,不断碰撞,不断整合,从而为开发人的潜能和实施个性化培养创造条件。

(四) 建设和充实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平台,为信息化教学、远程教学与管理提供技术和资源基础。数字化校园建设以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为核心内容,实现数字化的学习、教学、科研和管理,创建数字化教学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网络化、远程化、智能化,大大拓展了学校的概念,为学校的跨地域传播知识和远程业务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五)各级领导管理决策数字化,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通过对各类数据的数字化处理,使领导者最大限度地拥有管理资源,能够集中集体的智力、智慧,便于明确决策目标,论证决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支持,进一步体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化。

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硬件加软件的建设过程,而是一个教育系统工程,应更加注重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数字化校园如何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如何在信息环境中受益?这应是教育信息化今后继续研究和努力的方向,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数字化校园给人们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将会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陈厚峰.给数字化校园正名[J].计算机教育,2004,6:44-45.

[2]赵先民.构建数字化校园环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3,(9):43-44.

[3]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篇4

关键词:数字化;建筑模型;创意

1研究背景

当代数字化环境设计方法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从构思的一开始就把设计的结果建构成可修改的、灵活的,能够满足各种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的计算机数字化形式。数字化手段对学生的专业和综合素质提升、动手能力的强化以及空间能力的锻炼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这种方法,设计师能够通过模拟检验微观单元模式在设计和实施中的运行状况和合理性,使设计途径得到极大的拓展,对于增强设计师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设计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筑模型制作教学改革特色与模块

2.1数字化建筑模型教学改革特色

我们对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建筑模型课程进行改革研究,研究重点关注在当前环境下,如何在建筑模型基础和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及公选课中融入数字化方式,最终强化动手能力,拓展创造性思维。(1)案例式数字化教学。将模型制作知识进行重新整编,强调了学生对于模型材料、数字化建模、数字化加工的掌握及特殊工艺的使用。重点在于通过计算机知识的传授和国内外先进案例的分析,能更直观地了解模型制作的基础知识,更好地掌握模型材料和制作方法及工艺。(2)数字化工具与材料的匹配。数字化同现实材料的对应是数字化设计最重要的特点,因此我们的数字化设计材料的选择不但要符合建筑模型的内在特点,也要适合数字化工具的高效运用,将不同类型的模型根据比例和内容特点匹配建筑数字化的方法,使学生做模型的同时熟悉材料是建筑组成的重要部分。(3)完善数字化制作流程。课程中形成一套完整的包括构思草模、数字化建模、实体模型、数字化修改、实体模型再制作、研究模型、最终模型数字化制作与设计流程,并通过循序渐进的课程让学生们进一步体验和掌握,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字化设计相适配的建筑模型制作设计方法。

2.2数字化建筑模型制作模块设计

我们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研究式教学,从学生专业特点、学习阶段和能力出发,引导他们通过对数字化概念的理解,掌握数字化相关软件,让学生们实现一个个小目标,将课程大纲的要求进一步细化,设置不同的数字化模块,每个模块8~12学时,分别有自己的模块目标,最后要求综合成一个总体的作业。(1)“数字化入门”。本阶段的任务是通过在Trimble…Sketchup中进行制作,研究如何展开然后粘连成几何体等人工造物形状的立体造型。这些造型通过自由组合布置的方式安排。利用各种方法在数字化世界中进行立体构成训练。这一阶段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三维构成”的数字化延伸,从简单、快速、高效的数字化方式引导人们进入模型设计的程序中。(2)“从数字到实体”。首先通过Sketchup建模,要求学生了解各种结构性能,比如将模块一中的模型变成结构性的模块,通过在墙面上挖出窗户,打门洞,支撑屋顶的变化等设计。这一阶段,这个模块促使学生开始思考并研究材料与材料的连接和支撑,但是关键性的问题在于必须把数字化的设计同实体模型的制作联系起来。(3)“数字化表皮”。这一阶段,我们引入Rhino…3D进行表皮的建模,Robert…McNeel…&…Assoc公司的Rhino…3D是非常强大的数字化建模专业工具,处理造型、结构、表皮的能力非常强大,让学生专注于模型的空间与外表协同进行分析研究,这一阶段的主题更加具体,是更为精细的模型制作阶段的一部分,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建筑的外表表达设计的特殊意向。(4)“经典与当代”。该课题是从历史及当代的建筑中汲取灵感。选择在建筑史和设计历史上最经典和最优秀的建筑,对之进行数字化探究性和创造性的还原,这一阶段的设计造型工具包括Sketchup、Rhino和3DsMax综合运用,能够接触到大师的脉络。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让学生对建筑的结构、材料、空间以及建构有所了解,对环境设计的理解也变得更加清晰。(5)“设计拓展”。在更高年级设计拓展阶段,建筑模型数字化的内容已经内化为学生的基本能力,因此同其他专业课程进行协调,旨在培养解决综合性复杂环境设计能力,结合“室内设计”“景观设施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专业课程,通过解决某一专项知识或者技能的问题为主,这一阶段的数字化工作可以在设计工作营和技术课程中开展。

2.3课程阶段性成果

通过课程改革,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建筑数字化思维的方法,并为他们进行高效设计提供支撑和帮助。通过数字化方式的不断强化训练,对于本专业的设计表现能力、专业素养和严谨务实的精神都能有很大的提高。通过总结经验,本课程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善办学理念和方法,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各项成果能为设计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有助于促进空间类设计教学在多学科层面延展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数字化融入建筑模型制作课程的进一步改善

支撑数字化设计的发展要依靠逻辑思维,作为传统环境艺术教育体系,其对于逻辑思维的训练比较薄弱,因此要想让数字化设计真正与国际接轨,需要培养和提高综合素养。环境艺术专业的特长在于空间设计的可视化和表达方面,但只有把强大的造型能力和数字化的设计思维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为环境艺术的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进一步完善数字化设计的软硬件建设

国内一流建筑和环境设计院校,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湖南大学等已经普及KUKA五轴机器人进行数字化建造,但一般院校在实验硬件上限制了方案设计自由度和完成度。当然,在有限的设备和经费限制条件下,学生往往更加愿意发掘更多的设计潜力以实现创新。

3.2同民族和地域文化的融合

数字化设计作为工具手段,核心在于设计思路的颠覆性思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设计资源,如果与数字化的设计手段结合,能够在传承民族文化以及促进民族文化在现代空间的价值增值创造平台。

3.3增加学生在思考水平方面的训练

数字化的思维方式要求严谨、理性、客观,要求运用明确单纯的公式解释复杂的数学问题。因此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协同专业教师,适量加大数字思路的启发、数字制造的实现等专门性培养,力求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

参考文献:

[1]…陈一.民族文化意象融入环境设计教学——基于数字化背景下的实践反思[J].教师教育论坛,2017,30(05):40-43.

[2]…侯飞.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下高校建筑学实验室的教学与建设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

[3]…刘骜,冯静,丁蔓琪.模型启发设计思考——对高校建筑模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思考[J].华中建筑,2012(11):167-169.

[4]…刘熹熹.城乡规划专业《模型制作基础》教学改革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2014(08):45-46.

[5]…宾,李焰.浅谈如何通过建筑模型制作培养建筑学专业新生的设计思维[J].大学教育,2015(06):121-122+131.

[6]….古建筑保护中参数化设计应用[J].建筑技术,2016(10):941-942.

[7]…夏东亮.参数化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5(11).

[8]…肖平,蔡丽蓉.材料与空间——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32):31-32.

[9]…张磊.《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Z1):121.

篇5

关键词:数字;阅读;图书馆;服务;创新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纸质化阅读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逐渐出现的数字化阅读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15年里,一年时间新增网民3951万人,截止2015年末,我国网民共6.88亿人。这一数据显示,在手机网络状态下每天都有上亿网民进行着数字化阅读形式,因此,作为以纸质化阅读的公共图书馆正在面临着挑战。

一、数字化阅读的含义、特征、优点

(一)数字化阅读的含义

数字化阅读是指阅读的数字化,主要含义包括以下两种:一种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形式,例如:电子书、电子版照片、网页浏览等;一种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例如:电脑、手机、相关阅读软件等。数字化形式电子阅读书籍与传统纸质阅读书籍相比,前者的存储空间大、成本廉价、便于保存。因此,数字化书籍越来越受到广大年轻人员的喜爱。

(二)数字化阅读的特征及优势

第一,数字化阅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方便不同人群的阅读。数字化阅读既可以产生书面文字形式,也有图像、视频、声音等不同的数字阅读信息,且数量众多,方便阅读人员的查阅。

第二,数字化阅读具有可移动能力,无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阅读,既可将阅读书籍存入阅读软件内方便人们阅读,也可通过网络端口进入相关图书网站,利用在线观看、搜索、下载的方式进行阅读。

第三,如阅读的书籍属于正在更新状态时,利用数字移动网络客户端可及时阅读,既方便又快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第四,例如现代化智能手机中现已经出现“听书”的软件功能,既可以减轻眼睛疲劳状态,又可方便视力不便人群获取知识,在某些发展较快的公共图书馆专门为残障人士设置可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完成图书借还等服务。

第五,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购买一本纸质图书的价格可以换取四本左右的电子形式的书籍,因此,纸质书籍越来越不受人们的喜爱,而且在进行纸质书籍出版过程中,大量采集树木,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在进行数字化的阅读模式中,人们可以随意浏览、收藏,还可以激发人们潜在的阅读需求,从而扩大阅读人群。

二、数字化阅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化阅读的现状

随着数字化阅读形式的出现,推动了我国的服务行业的创新意识,各种数据档案库、公共图书馆、数据库厂商依据数字化的形式进行服务创新,现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在各省市建立数字化的公共图书馆,对其进行资金上有利支持,已确保数字化形式更好的发展;其次,在数字化公共图书馆内采用特色的阅读模式,用以改善阅读期间的枯燥问题;再次,根据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进行服务创新,不可盲目实行数字化的阅读模式;最后,在公共图书馆内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功能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确保公共图书馆书籍及时更新,方便阅读者观看。

(二)数字化阅读存在的问题

第一,公共图书管属于非盈利性的行业,资金运用仅限于国家财政上的拨款,来源单一,导致公共图书馆在进行整改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不开的现象。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对图书馆的立法制度,导致公共图书馆在申请国家政策及资金支持时得不到法律保障,从而在进行公共图书馆改善过程中缺乏资金,影响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

第二,在对公共图书馆数字化阅读方式宣传力度过小,导致阅读者对公共图书馆的认知还停在纸质阅读模式,对数字化的公共图书馆阅读模式不是特别了解,导致数字化公共图书馆人流量较低。

第三,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对移动设施管理过于松懈,经常出现移动设备丢失或损坏的现象,影响阅读者阅读心情。公共图书馆对社会群众属于全面性、免费式开放的情况,而在实际情况下,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根据阅读人士的不同对其服务态度也有所不同,这大大减少公共图书馆阅读者数量。

第四,由于我国数字化公共图书馆还处于正在建设过程中,导致各个省市数字化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不同、标准不统一、阅读资源数量不均等情况的发生,例如:国家图书馆纸质类书籍有大约七百万册,而国家数字化图书馆藏书仅有二十六万册,不足纸质类书籍的百分之四。

三、针对数字化阅读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

第一,根据国家实行的《“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对数字化图书馆加大管理力度、提高数字化书籍资源共享率,从而为更好的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在目前大部分地区现已完成数字化阅读模式的改革,对其实行大力宣传,利用移动网络的力量阐述数字化公共图书馆的优势;加大数字化公共图书馆书籍数量,方便各种社会人士阅读;提高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发展管理人员自身特点,提供特色的数字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例如:图书资源探索、导航、在线咨询服务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想要继续在信息化时展,就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背景,对原来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进行合理的优化、创新、改善,从而更好地实行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公共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应注重图书馆内部服务理念的创新,无论外界如何发展,与公共图书馆都无任何意义,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改变,只适用于图书阅读者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公共图书馆要明确目标,才能更好的发展,不断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莉,郝志福.数字阅读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3):165-167.

[2]许文惠.基于数字阅读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4(2):31-32.

篇6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高等院校;管理模式

计算机问世以来,科技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进入千家万户,信息数字化成为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核心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的数字化也使得“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现如今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将信息的价值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使人类文明又向前迈了一大步。高等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是体现我国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阵地之一,其数字化、集成化程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1]。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强有力的支撑,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三大主题之一[2],因此,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功与否就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进程。数字化校园管理就是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这个现代化手段以及以往的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通过全数字化平台,以电子地图的形式将学校的各种信息直观、准确、快速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为用户提供各种校园信息的双向查询、检索等功能,为学校的发展预测、规划决策以及科学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3]。因此,对于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的研究是十分必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

一、高校数字化校园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教育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信息数字化强有力的推动,国内外各高校在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建设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使得校园网络的应用和用户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初步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和网上服务等功能。譬如:基础网络建设基本满足师生需求,共享资源库建设已渗透到95%的院校、综合网络教学改革在很多院校得到实施[4]。但是,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及管理方面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严重阻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目标,经过全面深入的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统一规划国内各高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原本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建设步伐基本一致,但是由于教育投资的不连贯性、不同类别高校的特殊性以及其他比较特殊的原因,造成校园数字化建设的不连续性,缺少系统的规划,建设进程有快有慢,建设成果参差不齐,从而也很难采用统一标准进行评估。2.系统间关联性不强缺乏统一规划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必然带来缺乏全局的总体考虑,从而使处于实践层的各个应用系统之间显得凌乱,关联性差。应用系统大都是从部门、基层以及方便实际应用的视角来开发实施的,不同的应用系统、在不同时间段由不同科研人员开发完成,这就人为地割断了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有机联系;同时没有统一的信息标准,数据格式也各不相同,还采用不同的软件平台,使得系统间的关联性不强,无法实现有效的数据共享,造成管理机构重叠,办事效率低下。3.用户缺乏统一接口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学校师生需要分别登录进入各个系统进行访问,缺乏统一的访问资源和应用的接口。面对繁多的应用系统,师生用户难以寻觅所需,人性化程度低[3]。有时对于用户身份信息验证的方法也不一样,登录各个系统的账号和密码不一致,增加了不便,严重浪费了师生用户的时间。4.组织力度不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会对学校传统的管理思想、体制和方法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而且还会对学校的整个行政、人事体制造成不小的问题,例如管理机构重组、人事优化等敏感问题。在数字化校园的推进进程中,学校相关负责人会碍于传统的人事组织及利益群体,不敢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相应改革效果相差甚远。5.管理队伍薄弱正因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组织力度不够,才使得建设队伍薄弱。甚至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于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维护意义都认识不够深刻,这就会导致另一个问题的产生:对数据分析不到位,不能挖掘数据背后深层次价值,就不能对学校决策和学术研究产生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义[4]。

二、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模式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途径,必须规划好、实施好,才能呈现出实实在在的效果,方便广大师生的教学、学习和科研,更能提升高校在国内外的核心竞争力,与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吻合。而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众多提法的基础上优化了高校数字化校园模型(图1)。优化后的该模型[5]以广大师生用户的多样需求为核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遵守学校各类的管理制度和规章的基础上,围绕数字化校园的资源、应用和安全三要素,依托资源中心、应用中心和安全中心,建立相应的教育数据平台、综合校务平台和安全审计平台,而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校园网的前提下,形成数字化、多功能、便捷性的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为5E架构,即数字化教学(e-Learning)、数字化科研(e-Research)、数字化管理(e-Management)、数字化服务(e-Service)和数字化生活(e-Living),创建数字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生活空间,最终形成联合互补式的虚拟大学自由空间,实现国民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6-7]。换言之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开展都尽可能地实现网络化和数字化,使广大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都能安全、便利、高效,也为信息的传播共享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搭建一个更有利于科学管理的平台。

三、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

根据模型可知,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完整的推进过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库建立、数据存储与处理、数学模拟和决策支持这五个依次的环节[3]。1.数据采集有数据才可能实现信息数字化,所以最基层的数据采集环节是实现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基础。采集到的数据必须是全面的,不仅包括学生的学籍、课程量、考勤、成绩、表现等,教师的教学信息、科研数据、实验实训等,校园的土地和建筑物位置等基础设施信息,图书馆的书籍和其借还等信息,还包括学校的财务、国资、后勤、招生、就业、校企合作、招聘等信息,总之就是囊括与校园有关的所有一切数据。各类数据还必须是真实准确的,在相应的时间段内必须及时更新。2.数据库建立这个环节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接手,采用专业的数据库软件,对采集来的广泛真实准确的数据进行整理,并根据数据的结构和特点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高校数据类型一般包括图像数据、统计表数据和文字数据等等。3.数据存储与处理在将所有的数据导入数据库的时候,由于数据和信息量比较大,因此需要依赖于分布式存储系统,各种类型的数据都以字段编码的形式按一定的表格结构有效地组织起来,从而存储于易于管理的数据库当中。同时采集到的数据在形成信息的过程中要采用统一的信息标准,使各应用系统内的信息能够兼容。4.数学模拟该环节是采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对将要进行针对性分析的数据进行仿真模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对于自然系统中的各种现象都可以加以仿真模拟,从而可以找到背后的规律并进行相对准确的预测,对数字化校园管理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撑。所以计算机通过各种专业的数学模型,在数据库的支持下,形成各类应用的仿真模拟系统,从而为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各类信息做出综合处理。5.决策支持决策支持是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最终环节,也是数字化校园管理的最终目的,以上四个环节的努力都是为了辅助决策。采集了全面真实准确的数据,建立了及时更新和覆盖面广的数据库,就可以随时使用数学模拟对将要解决的复杂问题模拟出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案。

四、高校数字化校园管理的实施

篇7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受到教师的青睐。越来越多的教师已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接受全新的教学理念,尝试改变自身的主导地位,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此外,数字化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拟在阐释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其在开元数字化平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全面细致的探究,以构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开元数字化平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中的首要因素是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学习者根据已有知识建构新知识(陶久胜,2013)。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主张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该理论主要涵盖以下观点:即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情境与实际情境的结合,协作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实现意义建构等。

(一)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这也顺应了当前“对分课堂”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推行。该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建构所学习的知识,而非被动接受教师教授的知识。学生应该充分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实现知识意义建构的最优化。同时,教师必须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指导。教师需要尽量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各种可能的环境,如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图、文、声、像等多种手段来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新知识,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并及时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反馈,也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从而使其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学习情境与实际情境的结合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境总是与实际情境相联系。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学习情境与实际情境的结合,以完成大量知识意义的有效理解和建构。换句话说,在现存的学习情境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创建与该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情境,从而使学生置身于这两种情境中,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结构与先前经验,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疑惑,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有选择性地实现新知识的同化、索引、重构或存储。学生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也要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情境中,以获取对学习情境和真实情境的深入理解,从而进一步为此情境下知识意义建构的完成提供了可能。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和活动应用至现实生活中,为其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三)协作学习

建构主义理论也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协作学习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善于利用教材教参、音像材料、学习平台等各种学习资料,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诸多协作方式积极指导学生展开协作会话,这些均将有助于学生思维和联想的发散,从而习得更多的知识节点,最终完成知识意义的有效建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络学习平台、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嘉年华、英语竞赛等形式建立学习社区,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抑或是课堂教学外的自主学习,一定程度上均需要教师的指导、调控和反馈,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四)提供有效资源实现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为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教师应该提供各种有效资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教材教参、文字材料、音像资源、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互联网等诸多教学资源均可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保障。教材教参和文字材料的使用能够为学生提供视觉刺激,对其知识的扩充和掌握以及进一步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音像资源、CAI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不仅能够使学生的视觉受到刺激,也能使其听觉受到刺激,从而更好地吸引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更好地进行师生互动、会话模拟、分组讨论与发言等活动,以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效创设,这无疑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互联网的使用也是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也符合当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需要。

二、开元数字化平台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开元数字化学习平台从一开始的1.0初级版本,逐步升级更新到如今的3.0版本。在这个过程中系统功能得到逐步完善。平台板块设置多样,包括教学中心、资源中心、慕课自助加工中心、图书中心和个人中心。教学中心主要与上课的各个功能紧密联系。数字化平台的教学中心板块主要包括点名、提问、抢答、答疑、随堂作业、问卷调查、课后作业、学圈和统计等多个功能,以更好地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施。

对于开元数字化平台下的大学英语教与学,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开元数字化平台的运用有助于增进师生之间在网络信息环境下的互动。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拍摄视频上传到慕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播放。当讲解到重难点时,可点击之前拍摄的视频,学生通过视频的刺激反应,增强自身的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在数字化平台上传各种学习及娱乐资料,选择恰当的交际活动,如小组讨论、课件制作、角色扮演、集体游戏等语言体验活动,使学习者获取语言使用的真实体验。再次,该平台上的系统抢答功能有助于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求知欲。教师通过对平台上课堂问题形式多样化的设置,如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答案以提高英语学习自主性。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会有更切身的语言学习体验。在课下,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地方,“教”与“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分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助学为辅的教学方式得以体现。该平台的课后作业功能可以及时为教师提供布置作业的机会。学生在平台上提交作业,教师进行评分和点评。同时,学圈功能也使学生课后可以及时分享其上课心得;教师也可在学圈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并上传英语学习辅助资料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以提高其英语学习能力。

三、建构主义理论在开元数字化平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设开放式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其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平台上的随机提问功能是学生们最为感兴趣的。每当教师需要学生回答问题,点击提问按钮,系统便会自动跳转,随机显示一位学生的姓名。通过这个功能,学生们的注意力会立即被吸引,有助于提高学生们对于英语课堂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抢答功能的使用也同样可以激励学生们积极回答问题。开元数字化教学平台提供了个性化的成绩管理系统,只要教师根据当前课程的内容比例,有针对性地设置好成绩分配比例,学生们就会按照教师的导向进行自主学习。

(二)实际情境的营造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与书本内容相关的实际情境,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意识到书本知识点在真实情境应用中的重要性,进而促使其产生情感认知上的共鸣,结合自身的社会背景知识积极探索与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实现对知识意义的有效建构。教师在课堂准备与课堂设计过程中,较充分地运用数字化平台的各项功能以辅助学生的英语学习,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语言素材,合理地运用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网页等媒介,更好地创设真实的体验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慕课自助加工中心可以让教师对自己制作的慕课进行进一步加工,以更好地体现播放效果。

(三)协作学习的建立

教师应该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进行团队合作,从而建立协作学习。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开元数字化教学平台中上传多种英语学习和娱乐资源,选择丰富多彩的交际活动,如小组讨论、课件制作、角色扮演、集体游戏等语言体验活动,使学生们体验语言使用的过程,获得真实的体验。通过平台的学圈功能,学生可以进行交流互动,探讨英语课堂中的疑难问题,分享英语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以共同进步。学生们在学圈上的积极参与和交流也充分体现了开元数字化平台具备协作学习的作用。

(四)信息资源的强化

信息资源的强化有助于学生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数字化平台的学圈上,教师可以经常上传关于等级考试的高频词汇、阅读技巧、写作高分词汇和句型、翻译技巧、听力注意事项等内容,从而为学生提供资料上的帮助。课后,教师也可及时上传视频、课件和相关英语学习资料,以便学生及时下载学习。由此可见,开元数字化语言平台拓展了课堂体验的时空,便利了师生的及时沟通和教师对学生的监督评估。资源中心容纳了教师上传与分享的各类视频、音频、课件等资源。图书中心可为学生下载到每个学期讲授的课程书籍与图书资料提供途径。

篇8

数字化校园,是指在校园网环境下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学校的各类资源数字化,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办公、管理、后勤服务等为一体的数字化教育环境,并实现数字化的管理方式、教育教学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实现教学、管理过程和模式的全面信息化,对推进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在中小学开展创建数字化校园活动,以师生为本,从学校实践应用出发,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构建网络数字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环境,形成数字化的管理、教学、科研等工作模式和过程,促进学校全面工作信息化应用的质量和水平,为新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三、内容及标准

见《**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评估标准》(附后)。

四、创建及验收工作安排

自20**年3月开始,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数字化校园创建活动,利用一至三年的时间,公布100所**市数字化校园学校,其中20**年底公布20所学校,2007年底公布40所学校,2008年底公布40所学校。

申报创建的学校于每年3月25日前上报申请创建报告。市教育局建立创建学校档案,加强对创建过程的管理,帮助创建学校研究方案,培训指导,年底进行验收公布。

五、组织领导

开展创建数字化校园活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技术性、实用性和教育性,各级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专人负责,细化措施,抓出成效。

篇9

一、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 dl),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寻、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它是一个新生的事物。

二、传统图书馆担负着信息采集、存储、传播及版权控制的重任,而数字图书馆也同样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有各项任务的内容、采取的手段及服务方式发生变化

从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意义不难看出,建立数字图书馆对宣传和传播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理论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在建设一个新的更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对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积极的作用。

三、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fla)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数字图书馆概念

我国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始于1997年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的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本项目以国家图书馆为项目组长,在上海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和深圳图书馆的参与下共同进行,经过长达四年的科研攻关,开发了以六大馆的藏品为基础的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对数字资源从采集、加工、存储、管理、调度、到服务等全过程进行管理,该项目在2001年5月通过了国家鉴定。稍后,1998年8月文化部提出了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这个项目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电信总公司、中国科学院、航天工业总公司、广播影视信息网络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联手合作,其目标是要建立起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拥有大规模的、可以智能检索的海量数据库,使之成为我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目前,我国几个主要的数字图书馆是中国数字图书馆、中国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几年来,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在我国进展顺利,许多图书馆提供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知识产权问题

知识产权问题是制约数字图书馆发展的重要的法律问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和信息利用共享化的特点,决定了其知识产权问题始终贯穿在建设和利用全过程。陈兴良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案、郑思成等七位知名知识产权专家诉北京书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案、22名专家学者诉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杜、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案等,说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必须要规避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同时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如何在知识产权法的框架范围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将直接关系数字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

(二)重复建设问题

目前,都觉得数字图书馆有利可图,于是国家图书馆、各地区各行业图书馆甚至是一些企业,都一哄而上,从自身利益出’发,纷纷建立自己的数据系统,在内容上缺乏明确的分工,相互之间在技术上、数据格式和标准并不兼容,往往好大喜功,力图“最大”、“最全”,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实际上形成一种信息“割据”的局面。但要考虑已有数字化版本的质量、记录状况和功能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以及获取数字化版本的条件,甚至还要评估获取数字化版本与重新数字化两者所需费用。一般来讲,自己再数字化的成本要比获取数字化版本的费用要高,如果我们确实需要这部分数字化资源,我们可以向这部分数字化资源的所有者购买使用权,这样就可以节省自己图书馆的开支,也达到了日的。在其它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重复数复数字化,因为重复数字化,是对金钱、时间、人力、物力的一种浪费。

(三)技术标准规范不统一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是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数字图书馆的分布式特点决定了建设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库必须由众多单位和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参与。但是,南于目前我国在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各个单位所建设的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不仅数据库本身不兼容,而且在用户界面、检索语言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都直接影响数据库的质量和查询服务效果,建立与国外统一的技术标准体系,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

(四)信息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低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

21世纪爆发的“信息革命”,对社会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信息时代,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校园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利用到许多新兴的计算机技术。本文从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介绍了计算机技术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情况。

1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学校作为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对于教育的实践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背景下,信息技术正在快速的发展,它与教育领域产生了多种交叉,甚至对现代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继而推动着教育的改革。校园信息化不仅可以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控能力,而且可以加快校园建设,实现教务系统信息化管理,以达到校园资源充分利用和提高办学水平的目的。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1 推动教育改革,提升教学水平

学校通过引入大量的多媒体设备、计算机设备来构建信息化校园,为教师展开数字化、多媒体教学提供硬件设备,有助于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1.2 提升校园综合管理的效率,学校管理具有较高的综合性,涉及到许多方面的信息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将会形成一个信息中心,与学校经营有关的各项信息能够集中在信息中心,有效提升信息的利用效率,提升校园管理的效率。

1.3 创建了一个便于师生交流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利用信息平台来传达教学任务、行政管理公告,促使校园管理相关信息处于一个公开、透明的状态,让学校的管理更加亮化。同时,师生之间、家长与学校能够通过信息平台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促进学校管理的和谐发展。

2 网络技术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2.1 数字技术应用

数字技术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数字技术是当今计算机领域发展的重要原动力。数字技术是一项与电子计算机相伴相生的科学技术,它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各种信息,包括:图、文、声、像等,转化为电子计算机能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后进行运算、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由于在运算、存储等环节中要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编码、压缩、解码等,因此也称为数码技术、计算机数字技术等。

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广泛应用了数字技术,包括对各项纸质资料的数字化处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处理等等,利用数字技术来将真实信息转换为信息平台的各项信息,数字化技术是学校利用信息平台进行综合管理的基础技术,在录入信息、信息交流中有着重要作用。

2.2 虚拟技术的应用

学校信息化技术过程中往往使用虚拟技术,主要包括对各种信息资源的虚拟化、系统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三个部分。利用信息资源的虚拟化使得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中的所有存储资源整合为一个大的存储系统,通过统一存取数据和管理存储空间对外以透明的方式提供存储服务,应用系统不必关心数据存储的位置,而仅仅关心存储空间的分配。而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则能够进一步整个学校的所有计算机资源,能够按照学校信息网络建设的实际业务需求,来有效合理的分配存储资源、CPUD等。通过网络虚拟化技术则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学校信息化网络建设架构的灵活性,提升整体网络资源的使用效率。

2.3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

云计算作为当前信息技术领域最为热门的技术,以其灵活的资源调度能力、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等优势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教育行业特别是高校成为有力的推动者和实践者。其中云存储技术、云计算技术对于学校的教育资源共享、网络教学有较大的应用。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中使用云计算技术,能够有效的提升对现有计算机的利用率,同时基于云的虚拟性,能够大大的降低对计算机设备的硬件需求。云计算的高效运行、计算还会进一步的提升整体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还能大幅度的降低人力成本、能源成本。随着校园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深入,可以逐步引入桌面虚拟化技术,减少终端管理维护工作量,有效解决学生上机环境快速配置、病毒困扰等问题,目前在国内外已有多个成功案例。

3 结语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久进行的浩大工程,基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的快速更新升级,学校信息化建设也必须要能够做出相应的应对反应,确保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当然,学校信息化建设并不仅仅只需要科学技术的加入,更多的是人为管理。学校信息化建设固然会为教学、管理带来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会由于信息的大量涌入,使得一些负面信息传递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学校还应该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展开学校经营以及教育改革,突出信息化系统的优势特征,降低信息化校园带来的不利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下最流行的科技技术,校园作为造人树才的摇篮,要时刻留意思潮发展的新方向,做到与时代共同进退,力求在教育过程中对模式、内容、理念产生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林伟华.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07).

[2] 鲁鹏,张剑峰,刘晋杰.初探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J].科技信息,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