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22 17:5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护理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献编号:1671-4954(2010)09-675-02
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及人群提供的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护士应熟悉和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主要内容,服务对象、常用措施明确社区护理的特殊性,从而指导社区预防保护促进方面的工作,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社区护理是适应居民的健康需求,伴随着社区卫生服务需要而逐步发展的。
1开展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1.1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高,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区保健需求。
1.2是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社区护理的需求量增加。
1.3是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家庭结构扩大化,一对夫妇照顾4位老人,医疗费用高居不下,居民难以承受,加之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这就需要“简、便、廉”的社区护理服务。
2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
即为社区范围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和每一个工作卫生场所。
2.1它的服务模式有三种即:社区服务站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型、社会参与型。
2.2社区服务站型指由卫生行政部门直接领导,由当地医院派出一定数量的医务人员深入社区居委会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居委会的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等项任务。
2.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型是指在当地医院内成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所辖地区居委会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2.4社会参与型是指由街道卫办事处牵头基层医院派人指导由居委会人员,退休医务人员短期服务培训人员及社会志愿者组成的初级卫生保健站。
3社区护理工作的常用措施
主要有三种:教育措施采取策划措施采取强制措施。
3.1教育措施教育是给居民提供信息,鼓励他们自愿改变生活方式促进健康发展。
3.2采取策划措施策划是一种比较强烈的规劝方式即通过一些护理活动来减少环境中导致危险因素。
3.3采取强制措施强制是运用强迫的方法:如儿童、传染病的隔离禁止吸入有害化学物质等等。
4社区护理的特点
4.1多样性
由于面向社区、家庭、社区护理工作范围十分的广泛,除传统的输液、打针、换药、抽血外,还要涉及到健康教育及家庭病床护理等多项服务内容,因此社区护士要有丰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4.2深入性
一个街道的社区范围是很大的需要护理者居住地点的分散及活动相对较强,决定了社区护理工作需要不断深入到社区的居民家中。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与人沟通的技巧与能力。
4.3随机性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常常有突发事件发生。这样不仅要安排好常规工作而且还要处理好一些紧急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得以信赖。
5所取得的成绩
通过社区护理工作的建立一方面使广大群众就医更为方便了,咨询问题更加满意了,也减轻了病人的医疗负担,另一方面提高了社会效益,增强了人们对卫生保健的参与意识和预防治病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社区护理起步较晚,加之缺乏合理的管理体系,故今后要使健康稳定的发展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才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5.1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
由于城市初具规模,居民小区正在建设,一些社区护理还停留在原有医疗服务水平上。因此,无论是社区护理机构网络建设还是社区护理各项制度、都有待建设和完善。
5.2进一步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
由于社区机构建设不健全,所以社区护士也很少,社区护士一般是由医院护士转化的,但医院护士暂时很难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应加大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在职护士进行社区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篇2
[关键词] 高职护生;社区护理;认知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126-02
2009年3月笔者对2005级5年制高护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了解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并分析总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5级高护1~5班,每班随机抽取22名,共110名护生,全部为女性,年龄19~22岁。她们均于2008年下学期学习过《社区护理学》。
1.2 方法
2009年3月笔者对2005级5年制高护学生进行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分为10个项目,每项分熟悉、部分熟悉和不熟悉3个等级并赋予10、5、0分,项目平均得分越低表明对社区护理认知越差。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110份,回收率为100%。针对调查结果对每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2 结果
高职护生社区护理认知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3.1.1 学生对社区护理的重要性的认识问卷第3、10项结果显示:所有被调查学生均熟悉或部分熟悉社区护理的意义,但78.2%的学生部分熟悉或不熟悉其在实习中的重要性,只有21.8%的学生熟悉其在实习中的重要性。从表中第9项可以看出有83.6%的学生熟悉或部分熟悉社区护理的作用与地位,但对社区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护士只掌握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即可,对社区护理是现代整体护理的一部分认识不足。
3.1.2 学生对社区护理的对象、涵义、工作目标与工作地点基本熟悉 从表1中第1、2、5、6项的得分可以看出(平均得分均超过6.3分),学生对社区护理的对象、涵义、工作目标与工作地点4项内容基本熟悉。被调查的学生80.0%能说出社区护理对象、涵义、工作目标与地点,即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深入社区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减少或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
3.1.3 学生对社区护理的步骤、工作方法、技术与手段等知识掌握不系统表1中第4、7、8项得分较低,分别为4.6、7.4、5.7分,反映出学生对如何正确开展社区护理不甚了解,没有系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有些学生片面地认为社区护理就是对社区人群进行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不知道在社区护理工作中也可以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社区护理的基本步骤缺乏认识,这说明学生在学习《社区护理学》的过程中接受的社区护理知识是不完整、不系统的。
3.2 原因
3.2.1 学生对社区护理认识不够大多数学生认为护理工作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临床护理,即是给患者打针、配药和其他一些临床护理操作,没有认识到为社区人群提供社区护理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部分,社区护理是现代整体护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再加上在学习《社区护理学》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空洞和枯燥,不像内、外、儿科等临床护理课程的具体、形象,因此学习起来不易理解,觉得乏味。学习热情不高、兴趣不浓,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3.2.2 社区护理教学模式尚未成熟我国社区护理起步晚,特别是高职医药院校的社区护理教学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距今也只不过10多年时间。社区护理教育尚未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3.2.3 师资不足由于社区护理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和理解,从事社区护理教育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在本院社区护理的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1∶2 000。同时,社区护理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实践经验不够等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3.2.4 缺乏社区护理实习基地由于没有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学生学习社区护理理论知识的同时难以将理论应用到社区护理实践中,学生只有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且易忘记。
3.3 对策
3.3.1 提高高职护生对社区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要透彻讲解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的相互关系,及我国现行医疗卫生政策和社区护理发展方向。使他们能够清楚社区护理离不开传统的医疗临床护理,是现代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社区护理与临床护理又有所区别,即社区护理是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护理[1],侧重疾病的预防,减少疾病和残障的发生。最终使学生能端正学习态度,把学好社区护理作为一种自觉行为。
3.3.2 加强师资力量加强社区护理的宣传力度,完善社区护理的相关政策,吸引大批有社区护理实践经验的护理工作者从事社区护理教学工作[2-3]。
3.3.3 深化社区护理教学改革改革社区护理教学内容,讲授的理论知识尽可能贴近社区实际案例,避免空洞说教[4]。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社区护理的兴趣。
3.3.4 强化社区护理知识系统讲授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社区护理的步骤、工作方法、技术与手段等知识,使学生熟悉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以社区人群为对象,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5-6],把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学科。
3.3.5建立社区护理实习基地开展社区护理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过程,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训练。
4 结论
通过对5年制高职护生在学完《社区护理学》后,对社区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发现护生对社区护理重视不够,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不很熟悉。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在以后的社区护理教学中采取相应的对策,使护生接受更加系统、完整的社区护理知识教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掌握社区护理相关知识和技能,以便毕业后能在医院、社区等不同的工作岗位胜任工作。
[参考文献]
[1]谭立宁,钱永浩.建立社区护理基地,促进社区护理人才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08,392:235.
[2]徐筱莉,陈继根,王丽萍.社区中医护理服务需求及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6-18.
[3]再娜莆,那兰慧剑.社区护理的研究与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122-123.
[4]邓跃辉,周琳.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人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7):16-18.
[5]黄惟清,李春玉.社区护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
篇3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监测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具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点,对于身体机能、免疫能力均处于下降阶段的老年患者来说,这一疾病对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更为严重[1]。在社区医院为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优质、全面的社区护理服务的运用有助于提高老年患者相关依从性、生活质量以及血糖的有效控制。因此,应该分析更好的社区护理方案[2]。本次研究以我社区医院门诊接受诊治的5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分析了社区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我社区医院门诊接受诊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54例,根据其诊治时间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5例;年龄62~78岁,平均(68.9±3.1)岁;病程1~17年,平均(7.5±0.9)年。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4例;年龄61~76岁,平均(67.7±3.3)岁;病程1~16年,平均(7.4±0.7)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社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具体的内容如下。
1.2.1健康宣教患者因为疾病带来的不适可能会出现各种负性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了解其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让患者掌握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原因、表现、治疗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知道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其治疗信心及依从性。
1.2.2生活干预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身高、体重对其每天需要的热量进行计算,并通过计算结果为患者制订饮食计划,让患者以少食多餐为原则,多进食高纤维、蛋白质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并减少糖与盐的摄入。同时,应该嘱咐患者禁烟戒酒,并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订运动计划,让患者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并以患者不感觉疲惫为最佳限度,每天的运动时间在30min左右,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运动时间与运动量。
1.2.3并发症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看其是否存在恶心、呕吐等情况,并注意患者是否有血管性病变和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现患者有并发症发生可能时应给予针对性干预,如果出现并发症则应该立即告知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
1.2.4药物干预老年患者记忆力较差,加之部分患者没有认识到按照医嘱服药的重要性,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忘记服药以及擅自停药、更改药物剂量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将服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并与患者家属一起做好患者服药的监督,让患者养成按时、按量服药的习惯。
1.2.5血糖监测指导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天的血糖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为保证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应该让患者和家属掌握监测的方法,明确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的正常范围,并告知患者每天至少测量血糖2次,并做好相关记录。
1.3观察指标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服药依从性、血糖监测依从性、生活管理以及情绪控制等相关指标和生活质量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3]进行评价,其主要的评价内容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等,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中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比较
结果表明,观察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27例患者服药依从性、血糖监测依从性、生活管理以及情绪控制依从性分别为96.3%(26/27)、92.6%(25/27)、85.2%(23/27)和81.5%(22/27);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4.1%(20/27)、70.4%(19/27)、59.3%(16/27)和59.3%(16/27),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心理功能等指标比较
观察组27例患者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59.6±4.9)分、(55.9±3.2)分、(58.7±6.8)分和(56.9±6.3)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3.6±4.2)分、(50.4±2.9)分、(52.8±5.7)分和(51.3±4.9)分,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等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4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167-02
高血压疾病在生活中发病率较高,是导致各种危重疾病发生的因素之一[1、2]。而诱发本病的因素众多,其中不良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都与该病有着直接的连系[3、4]。选出并收集2012年5月-2013年4月期间本社区治疗的患有高血压疾病者132例,对部分患者实施细致的社区护理后,在多方面都取得较不错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出并收集2012年5月-2013年4月期间本社区治疗患有高血压疾病者132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模式对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中分别为73例、59例;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分别为54例,78例,年龄为48.6-76.2岁,平均年龄为(64.12±4.03)岁;小学文化程度的患者为68例,初高中程度的患者为37例,大专以上患者为19例,无文化的患者为8例。所有患者的伴有病症、文化程度等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简单的护理干预,依据患者病症状况选择合理药物,向患者详细讲解用药剂量及时间,叮嘱患者一定要按时服用药物等。观察组患者进行细致的社区护理,在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后,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疾病的宣传教育回到社区后定时对本病患者进行疾病的讲解工作,尽量让所有患者都准确的掌握相应知识[5、10]。对文化偏低的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讲解,可借助视频影像等方式更加详细的将宣传知识呈现出来。可用手册或海报的形式对本病知识进行宣传普及。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监测意识,增强控病防病的能力。
1.2.2日常生活干预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后,依据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绪逐一进行交谈。使护理人员更加熟悉患者的病情,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等情绪。对内心承受力小、精神压力过大的患者,鼓励多与医护人员或病友进行交谈倾诉,释放压力。同时要加强对日常饮食的控制,饮食要清淡,少食用高脂,高盐,多油的食物。多食新鲜的果蔬,增加膳食纤维及维生素的含量。对吸烟饮酒的患者劝诫后令其戒除,并控制体重,防止过度肥胖。引导患者在天气晴朗时,多进行体育锻炼,也可由社区名义举行大型集体锻炼活动,既可增进患者之间关系,可也通过交流分享防病心得[6、7]。
1.2.3服药干预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依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首先要让患者意识到坚持合理用药对本病预防的重要性。将药物的用法、剂量、疗效、不良反应等详细的告知患者,并叮嘱患者一定要按时按量服药。对年龄偏大或空巢患者,可通过电话叮嘱或上门告知等方式提醒用药。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控制率为97.26%;用药时依从性较好的患者为63例,依从率为86.30%。护理后,患者不良的作息、饮食、吸烟饮酒等习惯得到改善的患者为61例,改善率为83.56%。对照组患者的病情控制率为84.74%;用药时依从性较好的患者为38例,依从率为64.40%;不良习惯得到改善的患者为32例,改善率为54.23%。观察组病情控制等多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在对社区医疗进行研究时,大多患者对本病认识不足,用药的依从性差,不良行为的增多等使本病的疗效令人堪忧[8]。患者未认识到日常行为对本病的重要性,而医护人员对宣传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力度,都是导致疗效不足的因素[9]。患者血压恢复出院后,误认为病症已好无需再服用药物,私自进行减药、停药;还有部分患者坚持性差,经常漏服或忘服药物,致使病情反复发生或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患者出院回到社区后加强对本病有关防治知识的普及力度,尤为重要。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细致的社区护理后,病情的控制率、不良习惯的改善率、用药的依从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将细致的护理干预溶入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可加强患者自身的管理,对控制预防本病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黄燕红.社会支持的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3):49-50.
[2]钟守英.社区高血压患者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70-71.
[3]王红梅.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03):198-199.
[4]陈秀芬.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1:2007-2008.
[5]胥之梓,范秀华.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9:319-320.
[6]王红梅. 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3,03:299-300.
[7]郭润. 高血压社区中医干预及生存质量评价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8]马红宝.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护理干预模式探讨[J]. 现代医院,2005,06:89-90.
篇5
【关键词】社区护理;社区卫生服务;护士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175-01
社区护理(community health nursing),是面向社区人群,以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的一门综合学科。作为英美等首先创建社区护理概念的发达国家,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区护理体系,拥有独立的教育系统和培养体系,且拥有高层次护理人才。而我国现阶段的社区护理仍在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对我国现阶段社区护理的状况进行总结和探讨,并对一些问题提出解决思路。
1社区护理的现状
1.1 社区护理的必要性
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开始,有效遏制了我国人口的高速增长问题,但是带来的副作用就是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由国家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 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人口的老龄化带来的就是对老年人护理需要的加大。仅靠医院的力量是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这就要求我们社区护理的力度必须加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我国医疗费用也在逐年增加,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的《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费用分别上涨4.6%和3.3%,由此造成人们经济负担加重,人们对于健康的渴望加剧。由于目前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因此更多人愿意将金钱投入到健康护理,而不是疾病治疗。这是对社区护理要求的极大渴望[1]。
目前我国的社会发展步伐加快,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紧凑,再加上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双职工需要照顾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因此对年轻人和中年人的压力很大。空巢老人的数量急剧上升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一直都是亟待解决的焦点。社区护理人员的职责,就是照顾社区内人群的健康。大量的社区护理人员是目前社会急需的人才。
1.2 社区护理的问题
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发展阶段,社会财富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政府的财政支持对于社区护理而言是首要大事。目前我国的社会护理进展速度缓慢,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财政支持不足。虽然我国一直以来都在加大社会医疗的财政支出,然而其大部分用于医疗保障和重大疾病治疗,对社区护理的支持很有限。由于社区护理不是营利性的机构,因此护理站的护士、医疗设施、医疗器械等都需要国家财政给予支持。
护理工作工作量大,工作项目繁琐,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又很专业,因此参与社区护理的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和素质。由于目前我国参与社区护理的护士基本来自于临床,对护理工作中的三级预防水准并不了解,因此我们目前需要专业人才培养的机构[2]。西方发达国家拥有独立的社区护理人员培养机构,并有相应的技能等级分类,因此可以培养出大量专业的人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我国在这方面仍有很大差距。
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认可度仍然不高。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增长,但是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水平依然不高,对很多人来讲,衣食住行已经占据了经济来源的大部分,并没有多余的经济实力去享受付费的社区护理。我国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参加了医疗保险,但是部分地区社区护理的费用并不包含在医疗保险的范畴,这也使很多人不愿意额外付出额外的金钱来进行医疗卫生保健。
2社区护理的展望
2.1 现阶段问题的解决思路
在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同时,要兼顾社区护理服务。即使在财政条件有限的前提下,各级领导应该将一部分力量投入到社区护理服务的建设上,使社区护理人员得到保障。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监督每一名护理人员,明确职责。合理解决社区护理的经济补偿,制定社区护理的收费标准,促进社区护理的持续性发展。
社区护理的专业人才目前是影响社区护理服务发展的严重瓶颈,将专业人才培养提上日程是迫在眉睫的事。根据我国目前社区护理人员的从业水平和现有条件,短时间内培养出大量专业人才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步同时走的方法,在高等院校,增加与社区护理相关的专业课程,并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形式等;同时选择半脱产和函授的主要培训形式,逐步完成现有在岗的社区护士转型培训,同时,适当的开设全脱产培训班,培养社区护理的师资和管理人员。由于社区护理工作具有持续性、全面性、协调性、可及性、负责性等特点,而且一名社区护士可能同时负责内、外、妇、儿等几个专业的患者护理,因此,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全部护理知识和技术,对其进行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3]。
2.2 社区护理的发展
区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我们要加强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多媒体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保健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经济的康复途径。使广大居民从心里接受和欢迎社区护士的护理服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和广大护理人员要积极转变观念,看清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对社区护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与大力支持。针对社会中存在的重医轻护的偏见,应加大力度宣传护士工作的职责和工作性质,让社会认同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韵宏,谢圣兰,曹玲等。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及其走向[J].中国全科医学,2005,8(7):599.
篇6
随着护理学领域不断的发展与服务内容的不断拓展,护理人员的工作也由疾病护理逐渐向以预防为主导思想的护理内容转变;而且,护理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并由医院内部护理逐渐走向社区服务机构以及家庭,并将原有以病患为服务对象转向了有康复需求的全新护理人群。同时,其护理工作则向以预防疾病、保健、康复综合于一身的护理内容转变,并将其作为目前护理工作的主要目标。这是因为我国在卫生资源有限,同时资源配置比例也不尽可理,绝大部资源都分配了城市,而农村总体资源配置才得到了20%左右。与此同时,在有限的卫生资源中投入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仅仅20%。这也说明,医疗护理的转型是适应我国实际国情的医学发展趋势,也是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预防疾病、加强身体健康的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本文就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就城镇社区护理现状、问题以及相应的有效对策进行了浅显的阐述。
社区护理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虽然是全球性的战略目标,而社区护理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同时,社区护理也是为了满足我国人口日益趋向老龄化的客观需求。因为,老年人是整个疾病预防、健康、康复的最点人群。所在社区护理可以更加有效、更切实际地依据老年人群护理特点而开展更具针对性的预防保健、康复以及不同慢性病的护理工作。这对缓解老龄化人群就医难、看病贵有一定的实际作用。
社区护理工作如果能有效地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但可更步一步地达到卫生资源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同时也符合医疗保险的原则,这样就更加利于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
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基本社区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更精湛、更专业的护理知识与技巧。而现在许多的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巧有待进一步加以提高。
缺乏科学规范的社区护理管理规定:由于我国目前并未建立健全对社区护理的管理制度,其护理工作的目标与具体任务也未进一步明确,其面向社会的转轨问题也未得到完善解决,这就导致护理工作还无法真正走出医院。
社区护理服务缺乏上级系统指导:由于社区护理管理、规划工作未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这就导致了社区护理服务的管理工作不能护理服务同步,满足不了社区护理服务的实际需求。
社区护理的对策
加强对社区护理的重视程度:首先,彻底要丢掉“重医轻护”的错误思想,要从各级卫生机构领导及相关社区的医务人员都要深刻认识到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还加速转变“重医院服务”、“轻社区服务”的错误思想。
强化社区护理的系统指导与管理工作:相关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社区护理的规范化管理的实际调研与深入探究,依据当地客观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相关管理制度与规定。同时还要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重要性的定量研究,制定出具体部门对社区护理的系统指导与管理细则。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尽可能多地促使一般病人及康复患者流向服务好、费用低的社区卫生机构,以提高社区卫生机构的发展能力与社会位置。
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由于社区护理工作针对性强、护理技术要求全面等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应加大对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技术交流工作,以提高其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护理技巧、服务理念等。使其可以为社区内的居民提高多层次、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另外,还应侧重提高护理人才的待遇问题。在做好培养人才工作的同时,更要做好留住人才的工作。通过制订相关的激励机制、提高其社会地位、福利待遇等等,以激励护理人员热衷于本职工作,提高其为社区居民服务的热情态度与责任心。
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
全力推行社区护理工作,实现全民健康目标:社区护理工作是医疗改革与未来发展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重视城镇的发展,同时还也对农村的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加大重视程度。无论在城市与农村,都应侧重社区护理的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疾病预防、促进健康、提高其生命与生活质量,以优质的护理服务,使人民群众真正受益,从而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
篇7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3(a)-0167-03
Influence of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ommunity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WANG Li-jie,FAN Hong-ye,SUN Yu,LIANG Jing
Community Center of Harbin First Hospital,Harbin,Heilongjiang Province,150001 China
[Abstract] After the First Hospital of Harbin diabetes community jurisdiction, the sample of 150 cases of type 2 diabetes, a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6 month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fasting blood glucose, 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serum cholesterol, triglyceride LDL and other indicators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Integrated care interventio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内分泌一代谢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特征。随着病情的迁延反复,持续的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生存质量乃至生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早亡的主要原因[1]。糖尿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监测、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应用等内容,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及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显示,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2]。但糖尿病全面有效的控制并非单纯药物可以解决,还需要饮食、运动、血糖监测、教育等综合控制措施,患者除少部分时间在医院治疗外,绝大部分时间的治疗是由自己或家属协助在家完成。严励[3]的研究发现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以及出院时的健康教育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出院后患者遵医行为下降;而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各种问题,并能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帮助,对于慢性病的管理效果较好。该研究主要探讨社区综合护理措施对二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兆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录在册的糖尿病患者中,方便抽样选取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8例,女82例;年龄45~78岁;糖尿病程8~25年,其中15年以下98例,15年以上52例。纳入标准:①依据1999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 7.0 mmol/L;餐后2 h血浆血糖浓度> 11.1 mmol/L;②2型糖尿病患者;③年龄为18岁及以上;④具有听、说、应答能力并且愿意参与该研究。排除标准:①神志不清、不合作、语言表达不清者;②伴精神系统疾病或精神病史者。
1.2 干预方法
成立护理干预小组,结构合理,有1名组长和3名护士组成,讲座从糖尿病基本知识(包括血糖监测,胰岛素保存、注射技巧)、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等方面设计,每周五下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楼小会议室进行健康教育,由糖尿病专科护士讲课,时间控制在45 min左右。实验组所有患者均在社区建立个人信息和管理档案,本着自愿的原则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社区综合护理干预。
1.2.1 糖尿病基本知识及自我管理干预 糖尿病基本知识主要包括糖尿病的症状、诱因、低血糖的常见原因以及胰岛素保存、注射技巧等内容。社区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认识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的内容和降糖药物的正确服法以及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社区护士制定的综合护理干预可以让更多的患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患者利用这些知识可以更好的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1.2.2 心理干预 糖尿病并发症多,而且病程长,易反复住院,给家庭带来负担,个别患者甚至丧失了劳动能力,这些都是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障碍的诱因[5]。有临床研究发现,大多数糖尿病人不同程度的存在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急躁易怒、悲伤等[6]。情绪的好坏与病情发展紧密相关,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血糖的稳定,相反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使血糖升高,甚至加重病情[7]。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社区护理人员要耐心讲解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向患者告知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的重要性,消除紧张情绪,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饮食干预 饮食干预的目的是让糖尿病患者充分认识到饮食疗法的重要性。Miller等[8]研究证实饮食治疗在糖尿病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控制方面有效。饮食疗法仍然是控制血糖的基本疗法之一,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糖尿病,是否有并发症,不论是采用口服降糖药或者是注射胰岛素治疗,都要控制饮食。李晓慧[9]对糖尿病患者100例进行为期3个月的饮食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的餐后小时血糖明显降低,体质指数、腰臀比明显下降,疗效优于对照组。该研究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和劳动强度、计算每日总热量,确定三大营养素供给量并推荐配餐、食谱。三餐中的早餐为全天总热量的1/5,午、晚餐各占2/5。食谱以总热量和三大营养素为基础,适应个体差异和饮食习惯的主副食搭配,配以图文并茂的宣传单一起发放[10]。
1.2.4 运动干预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证实,运动疗法,不仅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血糖和血脂代谢紊乱,从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胰岛素抵抗,起到降低血糖及稳定血糖的作用,而且有效的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促进机体代谢,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自我感觉良不劳累为标准;运动时间应选择在饭后1~2 h进行,一般运动时间在30~60 min。
1.2.5 用药干预 当饮食治疗不能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时,应辅以药物治疗。因我社区是哈尔滨市第一医院领办的社区,对于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如果以前不服药,通过饮食运动等方法不能控制高血糖患者,社区护理人员将带领患者到市一院内分泌科门诊由专科医生给予开药,后由社区护士管理用药。社区医护人员需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使其了解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并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指导患者用药期间不能自行调整药量,更不能擅自停药,必须严格遵照医嘱执行。
1.3 收集资料
纳入研究对象时用研究者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由社区护士对入选对象进行全面系统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血压,晨起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餐后血糖。
1.4 统计方法
数据用EXCEL2003软件处理,用配对t检验。P
2 结果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糖尿病相关检验指标比较干预前后,150例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社区综合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指标比较(x±s)
3 讨论
我们知道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长期的慢性高血糖状态会引起人体的组织,尤其是眼、肾、神经以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功能不全或衰竭[11],―经确诊,通常需要终生治疗,并且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愈,只能控制病情。在社区内社区护士通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激发患者自身责任和潜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地控制病情而有效的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相关指标的水平,可以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12]。
①社区综合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该研究患者均选自本辖区的糖尿病患者,当患者在社区建立了个人健康管理档案,在社区慢病管理范畴内,按时参加社区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那么患者的体重,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较前改善,这主要得益于社区的慢性病管理服务体系。
②社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该研究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的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由干预前的(12.02±1.78)下降到(7.67±0.98),餐后2 h血糖由干预前的(17.97±2.99)下降到(11.75±2.43),总胆固醇由干预前的(7.54±1.88)下降为(4.98±1.23),甘油三酯由干预前的(4.55±0.23)下降为(1.98±0.23),低密度脂蛋白由干预前的(4.39±1.08)下降为(2.38±1.11),结果显示糖脂代谢指标明显好转。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分析原因可能为: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过程中,社区护士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指导调整饮食热量分配,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同时鼓励患者坚持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坚持晚餐后运动有关。运动时,肌糖原分解供能使血糖浓度下降,运动后,肌糖原的损耗修复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成糖原存储,使血糖水平再一次降低。体育锻炼和饮食控制从整体水平上提高了机体能量的消耗水平,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程度,减少了体内的脂质堆积,使胰岛的负担减轻,从而使骨豁肌细胞增强了摄取葡萄糖的能力,胰腺细胞增加了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最终促成了血糖水平的下降、血脂水平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许曼音.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
[2] Uk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 Group.Tight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nd risk of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ype 2 diabetes(UKPD:38)[J].BMJ,1998,317(7160):703-713.
[3] 严励.社区护理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3,2(1):50-52.
[4] 周爱民,戴霞,罗艳霞,等.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6,15(3):149-151.
[5] 夏荣芬.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分析和防治[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7):170-171.
[6] 郭凤玲.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实用全科医学,2007,5(7):644-645.
[7] Robin Whitte more.Translating the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to Primary Care:A Pilot Study[Z].
[8] Miller CK,Edwards L,kissling G,el al.Nutrition education improves metabolic outcomes among other adul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Prev Med,2002,34(2):252-259.
[9] 李晓慧,郭兆秀,冯秀娟.社区糖尿病患者饮食干预和健康教育100例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9):836-837.
[10] 丁兰,丁静,刘京芬,等.从量化指标评价糖尿病强化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国全科医学,2004,17(7):1243-1244.
[11] Tanis Liebreich,Ronald C Plotnikoff and Kerry S Courneya,et al.Diabetes Net PLAY:A physical activity website and linked email counseling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for individuals with type2 diabe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e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2009,6:18.
篇8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育;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62-01
【Abstract】The article analysed the status quo of community nursing,existing problems,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nursing and explor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munity nurs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nursing in china.
【Key words】 community nursing;education,;teaching reform
社区护理是一种能适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需要的新的护理模式,它增添了新的护理工作内容,扩大了护理工作职责,实现了以护理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群整体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使服务从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家庭,变封闭式服务为开放式社会化服务。它预示着全球卫生服务的发展趋势。我国社区护理始于2O世纪8O年代,起步较晚,缺乏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及专业人才,目前社区护理在我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存在着许多影响社区护理发展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针对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探讨社区护理教育改革,从而推进社区护理的发展。
1.我国社区护理现状
1.1 社区护理人员人力资源配置严重不足。就我国而言[1],截至2005年底,共有注册护士134.96万人,其中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仅10 972人,不到护理人员总数的1% ,并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社区护理经验的高素质社区护理人才更是缺乏。据调查[2],一般一个社区护理站服务一条街道,一个街道通常有3 000人~5 000人,而护士只有1名~3名。过少的人力使社区护士忙于应付大量的护理常规工作,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健康教育活动,这严重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内容和质量。
1.2 社区护理人员学历及综合素质不高,护理观念未根本转变。据国内多项社区护士基本情况调查资料显示[3]: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社区护士学历结构以中专为主,占52.6%~76.9%,大专学历占7.2%~41.6%,无专业学历的护理人员占3%~15.9%,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仅为1%,其中80%以上的社区护士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教育,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知识面窄,护理观念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及综合素质,转变护理观念是当今社区护理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
1.3 社区护理教育体系不完善。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系统尚不完善,至今没有完整的社区护理人才培养体系。
1.3.1 各高等院校社区护理专业设置太少。国内只有很少医学院、护理院校开设社区护理专业,难以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4]。即使部分医学院、护理院校在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中开设了社区护理及与社区护理相关的一些课程,但由于我国社区护理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较晚,经验不足,在学时安排,教材建设、教学内容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1.3.2 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培训存在问题。椐统计[5,6],至2005年全国已有近8万名护士从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在这8万人中,不足一半的社区护士参加了短期岗位培训,还有一半社区护士没有受到相关职业培训。国家要求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必须接受专科培训,并要求到2010年80%以上的社区护士接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岗位培训。 闫红[7]等调查表明,短期和不脱产的培训所能学习到的社区护理知识非常有限,且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能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了达标,只是走形式,培训质量得不到保障,内容仍强调基础护理操作,让参加培训的护士感到茫然,不知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在哪里,这成为制约社区护理发展的瓶颈。
1.3.3 社区护理实践少。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还刚刚起步,且普遍存在数量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功能不全的问题。在学习《社区护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社区护理实践少,大部分学校没有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学校安排护生实习或见习,多数是倾向于到大的综合性医院,只有少数学校在社区护理授课的过程中,安排护生去社区做一些问卷调查或者访谈。这样,培养出的护生对社区护理的内涵认识不清楚,不了解社区护士的工作内容,护生毕业后进入社区工作,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期[4]。
2 发展社区护理的必要性
社区卫生服务是经济发达国家探索研究的一种最佳卫生保健服务模式,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社区护理教育是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养是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措施[8]。
3 社区护理教育的建议
3.1 广泛宣传,转变观念,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社区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高等院校要加强对护生的宣传,让护士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及美好的发展前景,对社区护理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与大力支持。同时也要增加社会宣传力度,通过多媒体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保健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经济的康复途径。使广大居民从心里接受和欢迎社区护士的护理服务。
3.2 加速我国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我国社区护理人员数量很少且缺乏社区护理专科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区的健康需求。因此,我们要加强社区护士的培养。首先,在高等护理教育和大、中专护理继续教育中,增设社区护理课程;加大社区护理临床护理实践的比例,给同学动手的机会,培训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加强社区护士的培训,举办社区护理培训班。第三,选派人员出国考察、进修,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社区护理经验。
3.3 健全并完善社区护理教育体系。
3.3.1 在各层次护理教育中开设社区护理专业,重视各学历层次社区护理知识的普及及实践教育。逐步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护理学院设置社区护理学系和社区护理学教研室。
3.3.2 加强社区护理实践,规范实习基地。社区实习是护生从学校走向社区的重要职业训练阶段,也是护生综合素质培养及技能培养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意义。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安排多种实践场所,包括卫生中心、护理站、学校、家庭、社区养老机构等,把一批有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实习生的实习重点从医院转向社区,社区护理实习安排可占到整个实习的50%[4]。
3.3.3 重视社区护理教材建设。 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一直奋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和行业专家编写一批主要专业的教材, 特别要编写一批实践教学辅助教材, 以推动实践教学创新, 促进实践能力培养。同时, 要加强教材的评估、推荐、推广应用工作和教材研究工作, 不断提高教材编写质量[9]。
3.3.4 加强社区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我国社区护理起步较晚,社区护理人才培养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社区护理人才远远满足不了社区人群的需求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专业社区护士紧缺,而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需几年时间,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对在职护士进行短期培训,将其转型为合格的社区护士是一个有效途径[10]。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教学资源,建立社区护理培训中心,设置社区护理专业的学历教育,通过短期社区护士资格培训,半脱产、全脱产和函授等学历教育方式,就能有计划地在数年内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社区护理技能,具有专科、本科学历的社区护理专门人才,使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与国际接轨,从而推动我国社区护理事业快速发展。
3.3.5 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高等院校应制定建设规划,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培训、进修、学术会议、与国外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教师,并对人员编制、职称评定、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尽快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社区护理教育师。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部.200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36.
[2]余虹,徐珊.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61-62.
[3]刘秀娜,张翠华,罗羽.中国社区护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9):1118-1119.
[4]吴晓琴.我国社区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及建议[J].护理研究,2008,22(2):387.
[5]郭燕红.发展护理事业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223.
[6]包家明,曹梅娟.社区护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思索[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795.
[7]闫红,刘书文,宋永慧.成都市社区护士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402-1404.
[8]翟忠美,韩昌洪,田维珍.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对我国护理教育的启示[J] 医学教育探索,2010,9(1):123-124.
篇9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社区里9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干预组采用积极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六个月以后,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做出判定。结果 干预组用药完全依从患者有41例,占干预组人数的83.67%,用药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P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 高血压 用药依从性
高血压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且其发病病因较为复杂,跟肥胖、高钠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1],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很可能引发心、脑、肾等并发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2]。该疾病患者在按时按量并遵医嘱的情况下长期用药才能有效地控制好血压,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如何保证患者高度的用药依从性成为治疗高血压和预防其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有段之一。现通过社区护理干预,探讨分析社区内98名高血压患者对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患者通过社区的干预护理,依从性大大加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98例,男52例,女46例;年龄53~82岁,平均年龄72.4岁。采集的对象均为已经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患病时间均超过半年,治疗期间都有服用药物。这些患者都有正常生活能力,愿意配合护理的工作调查。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9例,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54~81岁,均龄71.8岁。对照组49例,其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 53~82 岁,平均年龄73.6岁。收集对象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身体状况、用药方面、危险分层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因此,两组患者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选取积极的社区护理干预,详细方案如下:①建立患者健康状况档案,记录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及具体病史等,易于护理干预的实施。②建立稳定良好的护患关系,高血压患者大都数是老人,这类群体基本都有以下特征:生理机能都或多或少发生退化,出现耳聋、眼花、行动迟缓、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弱等情况,因此医护人员在护理他们时要倍加和蔼耐心,用心交流,抚平患者情绪,尽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获得患者的信任,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打下良好的开端。③医护人员用通俗的话语为患者及其家属阐述健康教育知识,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和积极的治疗态度,有必要时开设知识讲座,分发宣传资料,丰富高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的知识,改变以往对该疾病的认识误区。④保持电话沟通,这样既可以提醒和监督患者用药,也可以了解患者的精神及身体健康状况,定期上门为患者指导,询问各项详细情况。⑤告知患者正确用药量和方法。例如短效降压药可以每天服用三次,长效要则每天早晨服用一次即可。在用药时,尽量整片吞服,若有老人确实无法整片吞服,就掰成两半,已持续控制较长时间。还要说明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并教会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应做怎样的紧急处理法。以上这些护理指导,能进一步让患者明白高血压的危险性和坚持用药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⑥自我病情观察,教会病人及其家属测血压的方法,按时测,及时记录。⑦配备合理的营养伙食,做些简单的活动,改掉不良生活方式。
1.3 判定标准 用四个问题(Bittar 的判定标准中的问题)对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判定,若四个问题的答案都为否,则判为完全依从;若2~3 个问题的答案为否,则判为不完全依从,若1个或全部问题的答案为否,或者答案全部为是,就判为完全不依从。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t 检验和χ2检验以 P
2 结果
六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用药依从性判定,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有效地降压才能更好地控制高血压患者发病率及其他相关疾病的引发率。现在作为治疗用的降压药已经可以使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降压至正常,但是自然人群中这类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却是比较低的,主要跟患者用药依从性相关。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及病情发展。因此,如何提高用药依从性应视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社区护理干预可视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延续,能提示患者准时、按计量用药,在高血压患者有病状问题或困难出现时,可积极有效地指导,及时补救,稳定患者的病况。社区护理干预也让患者家属参与到治疗工作当中,他们可以监督患者的生活习惯,改掉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调节患者的饮食搭配,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患者用药依从性较低主要原因时,患者自身没有深刻认识到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病情稍微好转或者用药后病情短期内没有获得效果就坚持不下去。各项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能很大程度上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干预明显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患者血压至正常水平左右,预防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引发。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社区门诊部;社区医疗护理;存在问题;分析;对策
社区医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临床医学,而相对应的社区护理学也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社区护理不限于某一特别的年龄群或某一疾病,而是提供连续性的、动态的全科性质的整体服务。其主要职责是视群体为一整体,使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和健康教育手段,直接对社区中的个体、家庭和群体进行护理服务,从而使全民达到健康。同时社区护理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没有固定的疾病和患者,相对医院科室的护理工作更易出现护理相关问题。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社区内“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这六位一体的功能,对社区居民保健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各社区门诊部也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社区护理工作中的隐患,如不及时解决极有可能演变为差错事故。现将发现的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1 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1 社区护士对自身的形象和患者的就医环境不够重视:部分社区护士认为,社区门诊部远离医院,领导看不见,所以无须像临床护士那样着装整齐。因此操作时不戴帽子、口罩,长发不盘起的现象经常看到,甚至有嫌换工作裤麻烦,不按照规定着装进行治疗护理操作的现象。
社区护士除了自己的护理本职工作外,还肩负着药房、收费、社会保险等工作,甚至有的社区护士还要承担护工和卫生员的角色。护士的工作内容过于复杂繁琐,社区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规范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护士不注意医疗物品及药品的有效期,物品摆放零乱,没有秩序。这种个人的惰性造成的患者就医环境的不整洁却很能影响患者,使就诊患者对社区门诊部医疗护理质量产生怀疑。
1.2 社区护士的临床技能欠缺:社区门诊部聘请的护士大部分是中专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时间短的护理人员。这部分人员缺乏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对护理技术操作更是生疏。可能在护理工作中出现以下问题:(1)社区护士在治疗护理中接触最多的是成人静脉输液及肌肉注射,可是部分社区护士不能“一针见血”。还有相当一部分社区护士未能严格按无菌操作原则执行护理操作,增加了患者院内感染的机率。(2)社区护理人员缺乏专科疾病的护理知识,一旦出现专科病例常抓不住护理要点。不能很好观察病情,并为医生提供患者的第一手资料,以致于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期。(3)部分社区护士只机械地执行医嘱,缺乏对药物特别是新药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的主动学习,对患者提出的有关病情和用药的问题不能给出准确的回答;不能很好地对患者进行用药观察,尤其是在患者输液过程中不能及早发现输液反应的发生,解释安慰工作做得不够。而且护理记录不够准确、详尽,容易造成医疗差错和纠纷。
1.3 医院对社区门诊部的工作不够重视:社区门诊部设立在院外,医院护理部很少到社区门诊部检查护理工作,导致社区门诊部的工作人员劳动纪律松懈,迟到、早退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会遭到患者投诉。
医院内布置的护理任务和新制定的规章制度往往不能迅速传达到社区门诊部,造成社区护士执行护理任务进展慢,任务完成结果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不如院内科室。
医院认为来社区门诊部就诊的患者中没有危重患者,社区护士日常工作多是打针输液,技术含量低,所以社区护士的工资奖金等福利待遇要低于院内护士,造成护理人员流动性大,不安心社区护理工作,缺乏主动接受社区护理系统和正规化培训的积极性。
1.4 社区护理人才的缺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不少国家对于社区护士教育有相当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而在中国,由于政府对社区护理工作不够重视,因此缺乏有关培养社区护士医的规定及指导,发展社区护理的意向不明确,影响了有关单位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各医学院校的高等护理专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全国20多个高护专业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的寥寥无几,而且即使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也没有一本统编教材,各学校各地区按照自己对社区护理的理解自己编写教材,因而难免出现对社区护理的歪曲理解;其次,护理人员本身观念仍未转变,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加之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2 对策
2.1 强化对社区门诊部护理人员的培训:医院护理部应把社区门诊部的护理工作与院内临床护理工作摆在同等位置上来管理。社区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应包括临床护理工作的培训,让社区门诊部护士有计划的定期到急诊和院内各专科病房轮转,参与临床护理工作,熟悉各种护理规范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提高社区护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技能。
2.2 积极制定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根据社区门诊部自身的特点制定规章制度,如:医疗垃圾转运制度、入户护理操作程序、危重患者转运制度等。建立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及时、准确地记录治疗所用的药物、采取的护理措施及病情发展过程,不出现遗漏、涂改现象,保证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健全各种登记本如:急救、输液、紫外线照射、医疗垃圾转运、细菌培养等。本着对患者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保证记录质量。
医院内的相关部门要定期到各社区门诊部检查护理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不定期抽查护理工作,向患者发放问卷调查,征求患者对社区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指导护理工作,让护士服务于患者开口之前。使社区护理工作规范、严谨,减少和消灭差错事故,从而提高社区护理质量。
总之,只有加强对社区门诊部的管理,提高护理人员对社区医疗护理工作的认识,自觉查找工作中的漏洞,消灭发生差错事故的隐患,才能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维护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同时,提高社区护士的待遇,使其安心在社区门诊部工作,更好的为广大社区居民服务。逐步使社会卫生服务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逐步形成适合国情、市情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作者单位: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远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接第305页)
较少采取其他疼痛干预措施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为切实有效地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应对患者进行术后干预护理。首先,与手术医生共同查房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提供手术成功的积极信息,尤其是患者术前担心的相关问题给予明确的积极地答复,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另外从患者的言语和非语言表达中了解疼痛情况及时给予镇痛药物,除药物止痛外可鼓励患者使用放松技术。此外,通过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克服术后消极情绪,让患者认识到自己处在康复的良好阶段。最后,通过帮助改变认知结构,及时提供功能锻炼相关知识,采用讲解和示范的方法指导锻炼。
3 结 果
患者在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经过护理人员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本组病例患者解除了心理负担,以轻松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术后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护治疗,患者均如期痊愈出院。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达到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4 讨论
护理人员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可稳定患者情绪,增强患者安全感和心理舒适感,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且调动患者的主动性:积极准备、配合手术,并为术后的治疗护理生活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减轻焦虑恐惧,促进血压脉搏的稳定,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增加术后患者活动的主动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术后进入康复阶段提供了保证。本研究中可见,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积极配合可以提高疗效,而且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健康的情绪有助于患者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
护士不仅要有精通的业务技术和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还要有崇高的道德修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要有耐心及恒心,要不厌其烦地帮助他们,给予热情的关怀及照顾,从而增加患者手术治疗的信心。在向患者宣教时,用亲切、通俗的语言耐心与患者交谈,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对于个别内向的患者要鼓励其诉说,让患者感觉到对他的关心和重视。及时向患者介绍各项检查和治疗的安排,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给患者造成不良的暗示。
不同病人需要不同的心理干预,要学会辨证施治。同一种疾患可以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方式及程度,不同的性格、文化程度和社会经历,对疾病和手术引起的心理反应也有很大的差异。对于担心手术成败者要向其介绍手术医师的技术;对于工作上有业绩的患者要给予鼓励赞扬,证实其并不比别人差;对于担心经济问题的患者则首先给予安慰,告诉其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其放下包袱,愉快接受治疗。另外患者考虑问题很多,想到手术本身所带来的结果,对家庭、子女、伴侣的影响,还考虑到手术费用的昂贵,思想上有很大的压力。所以心理干预就.. 显得尤为重要,使他们能够心情平静地接受术前准备及手术,并能在术后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良好的心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心理平衡,可增进医患沟通,让患者对有关知识有所了解,并予以心理支持,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焦虑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调节心理平衡,降低对疼痛的感受,保持良好的心境平安度过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 李琳.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进展[J].医学文选, 2006, 10(1): 126.
[2] 罗 洪,戴亚克,李菊兰,等.心理护理二联法对手术焦虑的干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3): 245.
[3] 何志晶,汤盛钦,吴其常,等.手术前焦虑与心理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6, 31(7): 42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