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新发展范文

时间:2024-02-22 17:57: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创新发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创新发展

篇1

一、互联网与计量行业的创新融合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度发展,“互联网+”成为一种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手段。计量是科技、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生活无处不计量,计量不仅关系到科技进步,也关系到企业的产品质量与效益以及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科学发展。而计量标准是实施计量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国家重要的科技基础设施之一,计量标准和计量标准体系是实现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措施。设计开发一套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以网络平台的方式,辅助计量标准体系高效运行,促进其以更高的质量发挥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的作用。平台综合信息技术发展成果以及我国现行计量标准体系的运行状况,本着服务计量标准建立、运行、维护、管理的全过程,依托平台的构成、功能和服务模式实现创新发展,对计量标准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和全过程信息化服务,平台功能的搭建能恰到好处地弥补我国现行计量标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不足,以信息化方式带动实物标准优化,提高计量标准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提升行业整体的发展水平,服务工业计量、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和生活计量,支撑、引领行业转型升级,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创新发展了计量标准的传统运行体系

从JJF103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F1069《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和ISO/IEC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规范要求出发,计量标准从建立、运行、维护、管理等方面需要做一系列的工作以保障其运行状态。为了使各项计量标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并保证其有效的溯源性和准确的测量能力,就形成了传统的计量标准运行体系。而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对现行计量标准运行体系进行了有效补充,真正实现动态管理的本质要求,全过程信息化服务的管理创新,以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为核心,全过程信息化服务为手段,让计量标准运行融合互联网时展的要求,创新发展计量标准的传统运行体系。现今,制造业已经提倡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模式,而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全生命周期的数据管理模式变得更加便捷与高效;相对于传统方式,计量标准的运行记录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动态的电子记录,形成的记录以电子方式进行有价值的积累,用积累的电子记录对其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变得非常方便。而且计量标准运行记录将不再局限于一次结论的判定,还可以关注到更长时间段内的运行分析,对计量标准关键指标的变化形成直观的运行曲线,计量标准与时间、温度和特定属性的关系将形成精细化的动态记录。以此为基础,还可以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预测计量标准状态、性能衰退、准确度缺失、磨损等问题,再进行反向工程设计,明晰问题产生的过程、造成的影响和解决的方式。而这些信息还可以被抽象化建模转化成知识,再利用知识去认识、解决和避免问题。这样计量标准运行的核心将从依靠技术人员的经验,转向依靠挖掘数据中隐性的线索,实现计量标准的可视化、预测化、协同化运行,让计量标准更加准确、高效地使用与传承,计量标准的运行将会是在互联网工具支撑下的“工匠”模式。

三、实现了计量标准信息的优化与集成

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作为现行计量标准考核依据,其中规定了计量标准的建立、新建计量标准的考核、已建计量标准的复查考核以及计量标准考核的监督管理,其具体的规范要求力图全景式地记录或呈现计量标准全生命周期运行情况,但限于传统纸制文件记录与管理的方式,实现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即使有大量计量标准运行情况的记录文件,也不能直观清晰地反映出计量标准计量特性的变化情况,对于形成的大量历史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应用更无从谈起。但从“互联网+”的角度看,直接将运行数据记录在预先设定的模板中,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对记录文件的遍历,形成纵向或横向的数据阵列,再利用数据模型输出有价值的数据信息,量化相关条件与计量标准计量特性的相关性,再利用数据信息去指导计量标准的使用管理,真正实现有价值的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依托“互联网+”的模式建立对现有计量标准体系运行的有效补充。依据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计量标准的动态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文件集的动态管理上。而基于有效版本的要求,文件集的动态管理一般都是一种替换性质的更新,原来的记录情况将被新的记录取代,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历史记录回看,或者是一种混乱的文件堆积,计量标准的历史信息不能很好地进行应用与传承。但借助“互联网+计量标准”这个工具平台,对计量标准文件版本实现有效集中管理,依据需要自动分配现行有效的文件集,轻松实现文件集版本的有效使用。同时,实现历史版本的有效管理,也可以经过扫描,建立版本编号的一种永久存档。这样从根本上避免了计量标准运行文件堆积如山,有效版本乱用错用等问题。相关历史文件的回看,也变得方便可行,日志式记录计量标准的运行状况,真正实现电子化的计量标准动态运行记录可追溯。计量标准考核是国家为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全国量值传递的一致而设立的一项法制管理工作,其中规定的计量标准考核程序中涉及计量标准信息和计量标准文件集在建标单位内部、主持考核部门、计量技术机构、考评员之间流转,而这些工作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形成高效、快捷的运转方式,支持对计量标准进行信息集成、统一管理、规范运作,协调各部门之间有效配合。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财力。还可借助互联网工具建立起有效的历史记录回看,图文并茂反馈计量标准考核情况,也可加强计量标准考核的时效管理,在优化考评人员任务分配、量化完成情况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四、小结

篇2

关键词:互联网支付;创新发展;监管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1

近几年,第三方支付成为了网络金融的热潮,其实现了信息技术、金融服务和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它的出现标志我国的经济进入进入了信息化高速发展时期。

一、第三方支付的网络金融创新特点

1.显著由于银行服务

传统金融在最近几年不断的成长和完善,但是其发展还很不均衡,给网络金融的创新遗留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就支付服务方面,当前我国第三方支付活动必须要依靠银行清算。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银行处于对资金成本、收益、存款等因素的考虑,服务功能坚持二八原则,即重点服务于为银行带来80%利润的20%客户,在剩下的80%微小企业和普通客户群的金融服务需求上并不给予较大的重视,各家的银行业推出了网银无误,也就是移植线下传统流程[1]。第三方支付主要是依靠技术、客户群体、数据等特点,进行持续创新,充分满足小微企业以及民众金融网络服务需求;在移动支付领域内,推广二维码、手机刷卡等支付功能;针对金融服务的深化,实现门户网站的转账、消费、理财、缴费等多样化的便捷和低廉支付服务,其提供的服务远超银行服务。

2.从支付需求的满足到挖掘

伴随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方支付企业并不止步于网银渠道及传统支付中介等类型的角色。一边在运营中采集数据,并且通过对第三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习惯,此外还了解各个企业的经营情况,掌握市场行情及发展前景;一边散落于民间的小微资本的聚沙成塔数量优势,在长期投资得到较大利润获得的情况下,促使第三方支付机构采用长尾理论,对新型金融服务产品进行开发和提供,第三方支付机构推出了保险、存款、基金等更为灵活的碎片化线理财业务。

3.借助大数据深度构建金融产业链

互联网发展逐渐朝着大数据的方向在发展,它为网络金融的创新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相关研究指出,大数据时代中依靠互联网来发展存在三个重大优势。

软件使用泛互联网化,公司借借助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功能强大的软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一步优化服务,实现用户使用黏度进一步提高;还有就是在行业的垂直方向上实行整合,更接近终端用户,产业链的发言权也更大;数据成了对市场进行掌控的重要资产,并能从中获取巨大利润[2]。其中,我国很多电商企业如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十分清楚的认识到了互联网金融服务以及客户信息数据的重要性。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完善对策

1.建立联合监管系统

各部门相互间构建积极有效联合监管系统。一是对网络金融创新活动的监管体系面临的挑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确定各个部门在监管内必须发挥的作用,构建适应性较强的基础性监管设施;二是中国人民银行要尽快构建第三方支付业的监管策略并且开展积极有效的调整,不断鼓励行业的创新和自律,并且实现要持续内部多方力量的整合,继续研究和探索持续、系统、同步创新活动,强化监管,及时有效的对关联性风险进行识别,规划和引导创新活动,并且要避免监管空缺,对市场失灵等无序发展倒逼机制实现坚决的地质;三要在网络金融服务中引入产品报备及消费者互动监管制度,从而对监管力度不足做出进一步的补充,并且弥补不到位的监管失察频繁发生。

2.尽快监管和研究第三方支付信息资源使用

要站在征信规划角度上,确定第三方支付信息的资源管理及思路。站在竞争防范金融业市场利益冲突角度,讲业务隔离当做核心,保证对支付信息的合理使用,基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鼓励和银行共享数据,实现差异化经营,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损害金融业的运行和发展。从国家信息安全出发,确保外资机构能充分掌握我国第三方支付信息资源,同时还要对借助网络金融创新的参与度实行评估。对我国的大数据研究和运用产业实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借助技术变革的优势加快网络金融服务业发展。

3.建设金融监管技术实验室

对新技术的发展进行密切的跟踪,保证监管在任何时刻都可以远远领先于技术风险管理,及时站在风险管理和防控角度评判创新活动的有效性,以此来为监管决策提供有效性意见。实现监管环境的有效模拟,研发同发展相互适应的技术监管手段,以此来降低信息不对称性[3]。将新技术和新应用研究分析成果当成监管手册内容培训监管人员,促使其可以更好的预防和解决风险,提高监管队伍监管水平。

4.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第三方支付活动指的是金融服务延伸,并且要将其纳入我国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系统中,同时还要对该体系实行进一步完善。

在立法下明确第三方支付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监管目标,将这一目标纳入金融机构监管的基本职责内。积极建设第三方支付机构消费者保护制度。实现投诉机制构的规范化,构建时效性比较强和层层递进的维权机制。树立风险意识,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协助金融消费者树立买者有责和卖者余责的观念,对金融消费者实施第三方支付、普及金融知识。

三、结语

将满足市场特色的金融服务需求作为创新点,突破传统支付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中的支付手段正朝着金融产业链纵深,这和我国的金融整体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要从全面和多层次上实行监管及引导。本文阐述了网络金融的创新特点,S后讨论如何完善我国网络金融的监管架构,希望可以为我国的互联网支付发展提供更具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赵紫剑,高洁云.第三方支付网络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要点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1):104-107.

[2]车云霞.论互联网支付机构法律监管的完善[J].理论月刊,2016(4):156-161.

篇3

一、“互联网+”背景下创新中职会计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首先教育必须随着时展而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培养不仅要被学校所认可更要被社会、时代所认可。所以在信息时展下的社会,中职会计教学课堂必须在教学中融入互联网技术,为中职会计教学课堂带来新色彩。其次,互联网时代下,会计行业与互联网也密不可分。在会计行业中,互联网既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也通过电子票据、电子凭证等将会计工作中的纸质书写所取代,解放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劳动力。这就说明会计行业与互联网密不可分,所以在中职会计教学课堂上,也必须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并且,中职会计教师由于受传统方式影响,采用过分单一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但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将单一的教学方法变成多元教学,将枯燥的教学课堂变为生动教学,恰好的解决的中职会计教学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展现其优越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并且开始走进中职会计教学的课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互联网并不能够与中职会计教学很好的融合。笔者经过总结,主要发现了两点原因。互联网思维的缺失,是影响互联网与会计教学融合的重要问题之一。因为部分会计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较深,对互联网的接受度较低,所以不能够很好的运用于联网在教学课堂上。此外,中职会计学校的互联网教学技术利用率不高也是影响互联网和会计教学融合的问题之一。即使部分教师对互联网有所认识,并且有所接受,但是却不能够很好地利用互联网,这样也只是导致互联网作为一个教学“鸡肋”存在,不仅增加了教师教学的压力,还浪费了各种设备资源。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应如何实现创新发展

互联网与教育融合是时展所驱,也是中职会计教学的一个创新机遇。中职会计教师要想实现教学新突破,就必须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并且要积极解决互联网背景下中职会计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以确保互联网能够顺利走进中职会计课堂,提高会计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篇4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电子商务教学

“互联网+”是在互联网操作平台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互结合发展,以创造新的生态发展。这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传统行业来说,也是飞跃性的跨越。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促进互联网、物联网等和现代制造业的结合,以此促进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这一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得到了飞速发展,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也推动了中职电子商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发展。

一、“互联网+”对电子商务教学的影响分析

首先,“互联网+”为电子商务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互联网+”的发展带动了社会整个行业网的调整和优化,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极速扩张。这也促使着中职院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满足市场需求。人们对电子商务教学的关注也加大。

其次,“互联网+”也对电子商务教学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互联网+”的发展不但要求电子商务教学的教材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符合市场需求,还需要学校具备先进的硬件设施,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和操作平台。此外,还要求教师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上有双向发展,并具备丰富的电子商务经验。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电子商务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强化实践教学

“互联网+”业态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提出了较高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为此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也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增加实践课程内容,并研究每一门学科对于学生的实际影响。当前,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授课+实践”的方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可以通过增设实训课、进行实践练习等方式。

比如,电子商务实训课是实践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们在设计实训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加大电子商务实训课程建设,制定完善的教W大纲,在课程开课之前可以讲授课程的知识要点,明确考核标准与能力培养要求。

2.改进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先进的实训软件,将其引入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B2B,B2C,C2C三种电子商务模式,及网络营销、跨境电商、电子支付、EDI、网上银行、物流配送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实训软件不仅能提升教学效率,并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除此以外,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性练习,比如让学生利用淘宝、京东等电商体验网上购物,鼓励学生自主创建淘宝店铺,为学生提供货物资源进行微博、微信、QQ等渠道开展无站点营销,并结合教学方案将教学内容设计为“线下准备、线上运营、线上与线下结合实施”这样三个阶段。参与主体由学生、教师和企业教官三者构成。通过移动终端创新电子销售模式,训练学生的电子商务实践能力,将理论灵活运用于实践中。

3.促进“双师型”师资建设

中职学生一般自主学习能力不高,因此需要教师的督促和引导。而教师的实践能力以及教学经验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当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多为科班出身,他们在理论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但是在实践方面还有些不足。为了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学校应促进“双师型”师资建设,在引进专业化、高水平的教师人才的同时,强化本校教师学术性、实践性培训。只有在学术性、实践性两方面拥有专业性教育人才,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理论性与实践操作性技能,培养实用型人才。

4.加强创业实践平台建设与指导

电子商务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为自己创造价值。为此,中职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最简单的一点,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开店。通过网络营销方式,解决开网店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将书本中的理论与实际遇到的问题进行融合,这样的一种经历会比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电子商务知识更能提高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现在的淘宝店铺中,有很多都是在校大学生开设经营的,他们将自己所学通过经营的方式加以体现,也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注意。在实现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也让自身的价值得到了体现,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创业实践指导,很多学生另辟蹊径,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三、结束语

“互联网+”的发展为社会生活的各个行业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促使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中职电子商务教学致力于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为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应与时俱进,从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师资力量、创业实践几方面入手,完善电子商务教学制度,实现电子商务教学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新媒体时展的日益加速,互联网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得以应用与普及,与各个行业都产生了交集并渐渐融合。当前,创新发展是时代的关键词,新媒体互联网在这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新媒体互联网对于信息的敏捷反应和集中处理对当前产品设计创新和发展,深化产业创新和加速产品更新速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在市场连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今,具有鲜明创新特色和独特表达的产品总能吸引大量的目光和关注,并且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附加价值,因此,我们应该思考,在新媒体互联网背景下,产品创新与发展应该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得长足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产业人进行产品设计创新发展的目的,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前提条件下,能够预见市场的发展动态,促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应该多多注重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产品创新发展情况,在促进发展中面向市场,更新产品表达方式。泛泛说来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产业人应该尽快深入研究以下问题: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互联网,如何创新产品的发展,如何更新表达方式,研究并解决这些问题,在产业的实际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阿莱格里所著《产品设计构思与表达》(2016年1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一书中,作者通过对现实真实情况的分析和阐述,推陈出新,标新立异,对新媒体互联网的背景以及产品的设计构思表达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反思当前的一些产业发展现象,全文见解独到。首先,对当前的新媒体互联网的现实背景展开批判探析,围绕在此背景下出现的问题、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创新的问题等方面展开陈述。其次,在书中列举了设计师的设计方式和他们的草图,涵盖了生产的过程、技术特性的显示、形式和功能之间的结合以及可持续材料的使用,总结了他们在设计方面的特点等内容,并结合现实,从每一件产品的语境背景出发,切实深入了解其中的设计理念,并由此推导出一种通用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诠释了在新时期背景下如何贴合实景进行产品创新和发展。再次,对新媒体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产品创新发展的内涵及特征、市场发展前景以及各大设计师的生平与设计理念进行讲述,对产品创新出现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作了解答。可以说,全书真正反映了当下新媒体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背景下产品发展创新的发展态势,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和深入的学术思考,对产品设计的创新发展给予读者深入的思考和启发。并且对一些已知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办法和改进方式,帮助产业人面对此类问题时能够化腐朽为神奇。

该书从宏观的分析和微观的讲解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在当前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日益严苛的发展要求下,为读者找到了一个有迹可循的准绳。其中,结合作者的独特分析和讲解,结合对当前形势发展的合理评判,将当前产品的创新、发展、表达的整个过程以及名家实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将讲解和实例相结合,避免了全文只讲理论的枯燥干瘪,既有利于当下的产品创新,也有利于让产业人认清形势,促使产业人能够更好地把握形势、利用新媒体互联网以及自身的优势进行新发展,这无疑对进一步发展开拓产品设计构思与表达的创新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本书非常适用于业余设计师和绝大部分专业设计师以及介于业余和专业之间的设计从业人员,对于想要理解产品设计和设计创新过程的人来说,它更是一本必备书。

新媒体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社会生活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思考。如何在新形势下加速创新发展,以获得自身生活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充盈式发展,是我们避不开的研究课题。在这样的环境和日益激烈的竞争背景下,我们更要好好地挖掘利用新媒体互联网的优势,利用它的信息集中和迅速传播,加速产品的创新发展。信息的集中有利于产业人更好地了解市场信息,信息在新媒体互联网上的流通能使产业人更加及时地把握市场动向,调整自身,更新发展,并且新媒体互联网对于各个产业人之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起着有益的连接作用,在这种优势条件下,产业人更要深入挖掘新媒体互联网对于产品创新、更新的参考作用。产业人要加强学习,深入市场,了解市场发展动向,真正把握市场动向和群众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同时,注意更新产品表达方式。例如,在包装和宣传上进行改变,迎合群众需求,切实把握创新理念,结合实际,推出创新产品。

(杜珊/硕士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篇6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3-0027-0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崭新的数字金融时代已经悄然而至。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功能的融合逐步改变着传统金融生态、业态和模式,并对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一方面,互联网企业等金融的“外行人”逐步踏入金融领域,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推进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金融产品或服务的提供方式,降低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成本,改变金融的格局与环境。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基于各自的优势融合发展,为金融体系的完备、金融业务的丰富提供了新的思路,为金融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向,引导创造更加丰富的金融新业态。

一、互联网发展催生金融的物质基础和功能基础

互联网发展产生了金融的物质基础和功能基础,为金融模式创新提供了必要条件。

1.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物质基础

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物质基础主要包括技术基础、平台基础和客户基础等。

第一,以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技术,深刻改变着传统金融模式,推进了金融深化发展,为金融模式创新提供了支撑。云计算通过分担电脑存储、计算及扩展等功能,提高了用户计算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通过交叉配置服务时间满足服务需求时间分布不同的用户需求,提高服务响应效率。陈甚澍(2012)认为云计算技术能够降低银行业的成本、风险,提升其竞争优势。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等方式创造价值,成为驱动创新、提高生产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基础。谢平(2013)指出,大数据为金融活动参与者的信用评级提供了支撑。在大数据技术运用背景下,互联网金融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违约概率。

第二,互联网平台是一个虚拟的空间,用于匹配参与者双方的需求。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平台基础主要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数据层,主要是运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原始基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反馈;二是规则层,主要由交易规则、运营规则、管理规则、安全规则等构成;三是应用层,主要是为金融需求者提供集支付、理财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当在模式创新基础上的用户累积数量达到质变之后,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层、规则层和数据层会出现联动创新的局面,呈现出向综合化或横向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第三,互联网的客户基础强调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互联网的客户基础旨在汇集客户资源,覆盖长尾市场,这要求单个客户边际服务成本足够低和客户数量足够大以实现规模经济。借助于互联网服务渠道能够有效获取大量客户,同时降低单个客户的边际服务成本。二是互联网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差异化和便捷化的服务需求。随着市场用户信息的不断透明化,客户需求不断凸显个性化,借助互联网的金融服务能够实现对客户的细分,充分挖掘客户潜在需求,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从客户需求出发提升服务价值。

2.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功能基础

互联网背景下的金融功能基础主要包括支付功能、信息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其中,支付功能是金融的基础设施,信息功能是金融资源配置的基础,资源配置是提高配置效率的支撑。

第一,传统支付是对交易者之间、金融机构之间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偿的一系列组织和安排。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支付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技术为支撑,实现债权债务清偿的制度与组织安排。以运营商为主体的模式下,运营商通常将用户手机账户作为移动支付账户,通过扣除用户话费进行支付交易。以银行为主体的模式下,银行通过运营商获得通信网络服务,将用户的银行账户与手机账户绑定,通过银行卡账户进行支付。在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主体的模式下,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与运营商、银行和商家合作,共同完成支付交易,合作方权责明确,有效提高了支付效率。

第二,互联网的信息功能不仅优化了传统金融的“提供价格信息”的功能,而且使“价格信息”的内涵得以丰富。一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加快了信息的流动和资金的流动速度,从而使利率指标更加准确地反映资金的供需状况,引导资金的配置效率,为金融机构带来了价值增长。二是信息的流?影樗孀胖Ц痘疃?,对这些支付活动蕴含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了解客户偏好、信用状况等信息,通过精准营销实现金融机构的价值增长。

第三,互联网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一是互联网技术对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均能进行科学高效处理,解决传统金融忽视的小微领域的信用评价问题,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二是互联网能够实现跨国界、跨时区和跨领域配置资源,拓展传统金融配置的范围和边界,为风险管理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完善的交易工具,可深化金融发展,优化资源配置。

二、互联网发展背景下金融模式创新的动力分析

互联网技术发展形成了金融的物质基础和功能基础,这是金融模式创新的必要前提。从国内实践看,金融抑制、制度变迁和信息不对称为互联网基础上的金融模式创新提供了环境和空间,互联网金融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当前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新生态。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金融行业更为突出。信息不对称影响了金融交易的效率,并增大了金融交易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不能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全面了解,从而不能确定企业的风险与风险成本,导致商业银行只能依据平均风险值来确定企业利率水平。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低风险企业由于借贷成本高于自身预期而退出信贷市场,信贷市场存在更多的是借贷成本低于自身预期的高风险企业。在此背景下,必将推动信贷市场利率上升,同时增加信贷市场的整体风险,从而造成大量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使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互联网金融在本质上可被视为一种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形成的“新金融中介”。互联网技术能够提高信息传递效率,使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更加透明和有效,缓解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改善资金配置效率。例如,P2P、网络众筹等金融模式的出现,从市场痛点出发,有效弥补了市场空白,推动了金融模式创新发展。

2.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institutional change)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替代或改变旧制度的动态过程。制度变迁是以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替代原制度,突破原有制度的制约,解放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金融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金融制度滞后。从金融制度变迁的层面来看,我国原有的金融体系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的金融体系逐步从计划型向市场型转变。然而传统金融机构的牌照垄断、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忽视中小微企业等因素使金融体制改革整体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发展。

互联网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金融制度变迁。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法律层面,为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国务院及各省部委纷纷出台相关规章,鼓励和引导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在政策层面,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鼓励金融创新发展、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等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在征信层面,互联网金融与征信体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征信机构应运而生。

3.金融抑制

对金融进行过度管理会导致金融配置效率低下,甚至金融秩序无序。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扭曲导致形成金融抑制,使得金融资源不能发挥作用,从而制约了经济增长。像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金融抑制的特征,例如政府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信贷资金流向限制、信贷配额限制、银行开设分支机构限制等。

金融抑制导致了金融服务缺口不断扩大,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土壤,金融抑制下的市场需求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由于金融抑制的存在,大量的金融资源被配置到了政府项目及国有企业等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及一些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不足。互联网发展推动了金融模式的创新发展,为金融抑制局面的改变提供了支撑。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模式实现了金融行业内交易成本的降低、交易效率的提高以及信息不对称的降低,对资金需求者的信用和风险等方面进行评价,将分散化的金融资源高度融合,推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三、互联网发展背景下金融模式创新的方向

依据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从经济社会属性、产业组织属性和功能属性等角度分析金融模式创新方向,为未来的金融模式创新提供指导。

1.基于互联网金融经济社会属性的演进方向分析

金融功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向前发展。注重用户体验、满足用户心理价值感知和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的理念向传统金融持续渗透,成为互联网时代金融功能转型的内在驱动力。农业文明背景下,经济具有较强的自给性、区域性和封闭性等特征,此时的金融功能仅是货币功能。工业文明背景下,经济呈现出全球化、一体化特征,生产要素跨地区和跨国界流动,金融功能从支付结算到信贷功能,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信息文明背景下,互联网技术发展丰富了信息交流的空间和信息价值创造的渠道,信息数据出现了跨时空、跨虚实的交互。经济发展推动金融从服务生产功能向满足客户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与价值创造功能转变。

在此背景下,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模式创新的出现,融合了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基因、创新思维和消费方式,创造出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改变了现代经济用户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金融消费习惯。这在追求金融活动更加高效便捷的同时,也满足了广泛用户在支付、融资与投资等方面的金融需求。以关注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打上了关注内心、关注精神、关注感受的广义虚拟经济思想烙印,蕴含着社会生活价值重塑的社会经济生态变迁逻辑。

2.基于互联网金融产业属性的演进方向分析

互联网金融产业属性演进方向表现为互联网系统与金融系统的相互交织和动态演变过程。互联网企业的跨界渗透和传统金融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创新,使原本不交叉的产业领域实现了跨界融合。这一过程不仅包括“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思维向传统金融机构渗透,而且包括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技?g推进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金融模式创新本质上是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之间各种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持续交织、耦合与互动,生成新模式的过程。从互联网金融来看,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技术,以电子化、信息化等方式进行金融交易,并融入以人为本、注重用户体验、满足用户心理价值和提供个性化服务等内容,具有形态虚拟化、运行方式网络化等特征。金融机构在互联网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需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强调满足用户心理需求,让其因享受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而感知价值。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通过对信息数据等无形资源的挖掘和分析,使价值形成方式摆脱了传统有形资源的路径。互联网金融将价值创造与社会需求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以金融民主化、普惠化为特征的产业组织属性和价值创造的演进路径。

3.基于互联网金融功能属性的演进方向分析

以长尾理论为基础,互联网金融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降低边际成本。互联网金融的边际效益递增规律使个性化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资金的时间、空间匹配边界和规模得以极大的扩展。互联网背景下的虚拟经济时代,新的金融产品、金融需求、金融服务以及新的交易关系不断出现,冲击并颠覆着传统经济基础上的传统金融模式与功能,使金融模式创新成为必要和可能,并推动了金融模式创新进一步发挥壮大。正如林左鸣(2011)所强调:“正是此类让虚拟价值走上前台的规则变化和观念更新,使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必要并且可能。”

虚拟经济重新定义了金融行业的价值分工和商业模式,让虚拟价值走上前台,利用新思维、新技术对传统金融商业模式和服务功能进行创新。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将金融业态模式和本质功能加以网络化和及时化,是对传统金融功能进行的有益拓展,营造了新的金融生态圈及其价值创造方式。互联网金融精确对接用户的需求盲点,让金融回归普惠和民主化,让服务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满足用户体验。互联网金融模式演进与功能拓展,既取决于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的渗透,又取决于现代社会大众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更高层次的需求体验。通过金融模式创新与功能拓展,可向用户开放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制定权和所有权,为用户提供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生活体验和全新的金融消费生态链。

四、互联网发展背景下金融模式创新的路径与对策

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迎合了我国金融产业发展新趋势,带动了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改变着传统金融生态和模式,不断地促进传统金融的发展模式、运营模式和服务模式转型升级。

1.金融模式创新的路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产业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互联网企业逐渐开始拓宽业务范围,不仅为金融机构提供网络技术支持,还在不断地创新和探寻新型的业务模式。未来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的路径有两类:一是依赖技术进步而实现的移动支付、大数据金融平台和直销银行等;二是依赖与传统金融合作而实现的综合性平台和智慧银行等。

第一,基于技术进步的金融模式创新。从技术层面来看,移动支付、大数据金融平台和直销银行等将是金融模式创新的新渠道。在移动支付方面,未来支付模式将围绕“金融+生物识别”开展。目前,利用指纹、声波、人脸、虹膜、指静脉等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集中在开户身份核验、缴费支付认证、自助机无卡取现等场景,如招商银行的“ATM刷脸取款”、民生银行的“手机银行指纹支付”以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刷脸付”“声波付”“空付”等。多渠道探索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场景,是未来金融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金融数据平台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平台+数据+金融”。利用大数据金融平台能够实现对用户数据的分析、挖掘,对用户信用进行评价,以及对金融产品进行定价等,推进金融模式深化发展。在直销银行方面,由于没有物理网点,直销银行可以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比如汇丰银行的直销银行通过互联网渠道、手机银行方式或其他电子渠道提品或服务。

第二,合作基础上的金融模式创新。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合作方式从“大数据+电商平台”向“大数据+综合性平台”转型。商业银行通过与互联网金融平台合作,能够积累大规模的用户,并通过平台规则、互动机制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合作背景下形成的数据、平台和金融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实现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综合化管理,在此基础上能够为用户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包括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融资担保和财富管理等,实现互利多赢的全新商业模式。未来将形成三大模式:一是以浦发银行为代表,关注消费金融和支付功能,利用高效的平台处理终端,构建跨平台、跨币种、跨渠道的支付体系;二是以招商银行为代表,关注创新财富管理服务,构建一个提供资讯、金融产品精选、在线理财顾问的全流程财富管理平台;三是以华夏银行为代表,关注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功能,打造立足于支付结算、现金管理为代表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和创新的银企合作模式。

2.金融模式创新的对策

互联网发展与金融模式的创新深化,重塑了金融体系的核心竞争优势。作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应深刻认识互联网发展对金融模式创新的重要影响,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探讨促进商业银行创新的对策,为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的金融模式创新提供支持。

第一,借鉴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体现为尊重用户体验、开放包容以及公平普惠等。传统金融企业应借鉴互联网思维,为其金融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方向参考。重视客户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细微变化,根据用户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通过差异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设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学习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化商业银行内部业务流程,最大化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

第二,运用互联网技术。依托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挖掘、整理和分析数据,把握产品发展方向和用户需求偏好,精准设计金融产品和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增强用户体验;线上线下方式相互配合,实现用户获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线下主要是进行获客和增加客户体验,线上主要是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便捷化。

第三,推进服务渠道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金融服务或金融交易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在此背景下,传统金融企业必须瞄准金融服务趋势,推进服务渠道创新。通过开发各种软件,利用线上银行业务替代线下业务,提高工作效率。比如郑州银行的“简单派”和“鼎融易”,通过自建或整合外部渠道,为其上下游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利用广告宣传、新闻媒体和口碑等方式,推广渠道影响力。

篇7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可持续发展;计量经济学

[DOI]10.13939/ki.zgsc.2016.32.091

1 可持续发展与互联网创新

可持续发展最早在1972年被提出,其最初的含义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希望人们从注重眼前、局部、片面的利益转向长期、整体的利益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推动型的发展,从而能够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都能持续、稳定地提升。

当今,互联网正不断改变世界经济的形态,各行各业都深受影响。目前,互联网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已经从1998年的不足1%迅速增加至2014年的9%,成为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新的生命力来源。互联网创新凭借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不断改变着传统商业模式、产业经济,也赋予治理体系、管理方式以及思维方法等更多的创新内涵。

我国的互联网创新通过一批互联网企业的兴起,正在迅速地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在短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经济经就已经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互联网创新对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互联网经济相比于传统经济模式,具有低资源性、高技术性的特点;政府也一直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鼓励互联网创新,如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总的来说,互联网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2 互联网创新促可进持续发展的现状

互联网创新摆脱了地域、时间等传统因素的桎梏,并逐渐演化为全球性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2014年,中国的互联网渗透率超过45%,在全球互联网渗透率中排第五名。在英国,预计到2016年互联网经济的占比将达到GDP的12.4%。可以说,互联网创新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已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的网民总数已达6.6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8.8%,信息经济规模超16万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26%。以阿里巴巴、华为、小米、腾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互联网创新体系,并使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作为互联网经济发展大国,已经形成了独有的几种互联网经济新形式,并通过互联网经济的创新和发展对可持续发展施加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我国互联网产业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各大互联网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对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以及就业问题的解决都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互联网经济比重的不断提升,其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已经具有深远影响。从微观层面看,互联网创新也一直改变着我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不断创造出新的服务项目,使我国公民的购买力成为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原则。一方面,互联网创新不断丰富着我们传统的经济理论,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的互联网创新也正渗透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给自身发展发掘新的动力。可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互联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互联网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模型论证

为了定量研究可持续发展水平和互联网创新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必须科学地选择相关数据作为解释互联网创新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国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互联网经济是基于“用户”的经济,用户是互联网经济得到持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在此选取互联网上网人数(万人)作为衡量互联网发展状况的指标;可持续发展要求我国的经济发展步入一个高效率低消耗的阶段,所以选取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有效指标。

考虑到可持续发展水平可能和其他因素相关,参考郑音等(2015)的研究,选择个人消费水平(元)和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作为控制因子参与回归。考虑到上网人数和个人消费水平数值较大,增长较快,在此采用对数处理,使数据变化较为平缓;互联网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可能存在滞后效应,引入上网人数的一阶滞后变量;由于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故考察其变化量,即该年份单位GDP能耗减去上一年的值。

构造模型:

Δenergypergdpt=β0+β1lginternett+β2lginternetd1+β3lgconsumet+β4engpctgtlgini

在该模型中,lginternett、分别表示对2015年、2014年互联网上网人数取对数,一般考虑到互联网经济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认为2015年和2014年互联网上网人数越多,单位GDP能耗削减量越大,即β1、β2应为正值;lgconsumet表示对人均消费水平取对数,个人消费水平的一味提高会减缓可持续发展进程,单位GDP能耗削减量越小,即β3应为负值;engpctgt表示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一般考虑到煤炭作为传统能源的代表,被新能源替代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即β4应为负值。

对选取变量进行OLS回归,得出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表,本年度互联网上网人数越高,单位GDP能耗的削减量越少,并不符合预期。但这种效应在20%的水平上并不显著,说明本年度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初始可能会促进基础产业的发展。去年互联网上网人数越多,单位GDP能耗的削减量越大,去年上网人数每增加1%,单位GDP能耗削减量大约增加0.28吨/万元,并且这种效应在10%的水平上是显著的,这说明去年互联网的发展水平能够有效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使单位GDP能耗得到更大幅度的降低。此外,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能够相应地减缓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而煤炭在能源使用中的占比降低对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效果,均符合预期。

综上所述,模型结果基本符合预期,能够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1)互联网创新发展对可持续发展存在着显著的推动效应。互联网创新作为我国经济的新突破口,能够促进新型节能环保产业的产生和发展,对我国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积极转型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

(2)同时,互联网创新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只有互联网蓬勃发展,才能推动相关产业积极接入,采用“互联网+”模式进一步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化发展。

4 互联网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4.1 坚持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关乎所有人的生存、发展,是全人类共同承担和享受的事业。在以互联网经济为动力的可持续发展中,加强企业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是实现双赢的唯一选择。中国拥有很大的消费市场,但技术一直是发展的短板。比尔・盖茨在退休后为了缓解全球变暖和能源枯竭的问题,创立泰拉能源,致力于核废料发电的“行波堆”技术。为了实现互利共赢,主席在2015年的访美中就专门与盖茨先生签署中核集团与泰拉能源的合作,共同进行研究。互联网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互联互通、互利互惠。

4.2 开创全面协调、绿色节能的发展方式

互联网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社会生活和发展中提高效率,协调各方资源,从而实现资源优化。互联网是为了解决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协调问题而不断发展的,除了互联网打车能有效解决司机与用户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有滴滴巴士、神州租车、优信二手车等,它们有着明显的协调、资源节约的特点。同样,互联网也可以通过电力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方式在绿色节能上做出许多创举,从能源上支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 倡导线上线下、协作融合的发展路径

德国政府在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曾提出“工业4.0”,倡导“智慧制造”,要将信息通信技术、信息物理系统和传统工业结合起来,带来新的工业升级。2015年,总理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和“互联网+”计划,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能或可再生能源电力装备,等等,并且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在此背景下,海尔集团重视消费者体验,建设“海尔透明工厂”,成功地实现了转型创新,在管理上也借鉴了互联网扁平化的管理方式。

4.4 秉承共商共议、共享共建的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代人的事情,而需要几代人跨越国界的联通合作。云计算、4G通信等都存在着关乎隐私权的安全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共商共议、共享共建。其背后正是利益格局的重新布局,不仅是社会利害关系的均衡,也包括对子孙后代利益的考量。因此,无论是基于发展的现实问题,还是为了克服人类短视的天性,保持通畅的沟通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篇8

近年来,教育改革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伴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将教育改革的焦点逐渐与互联网相连,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断占据着重要位置。此外,关于数学天才的报道层出不穷,但我国的数学人才却寥寥无几。基于此,本文阐述了互联网的出现及特点、数学人才与数学天才的定义及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互联网时代下数学教育发展与创新,为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数学教育方面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

数学人才与数学天才;互联网时代;发展与创新

近年来,关于数学天才的报道是层出不穷。比如,沈阳二十中的数学天才在滑铁卢大学组织的国际数学竞赛中获得冠军。又如,22岁的刘路因其在数学上的专长而成为我国最年轻的教授。关于这类数学天才的报道不胜枚举,但在这些报道的背后,人们不禁反思,数学天才如此之多,为何数学人才却少之又少。如何把所学理论用于实际生产与生活中,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重点问题。与此同时,基于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网络通信的日益发达与普及,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社会。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索数学教学的发展与创新,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

一、互联网的诞生及特点

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的美国,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基础可以多台电脑同时操作的网络。互联网减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与外地的朋友和亲人进行视频从而减小彼此之间的距离,缓解相思之苦;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学习到课堂上老师没有传授的知识,总而言之,互联网的存在为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互联网之所以受到各界人士的喜爱,是因为互联网本身具备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互联网具有一个自由的环境。与现实的环境相比,互联网具有很大的自由,在互联网上人们可以浏览各种自由流动的信息,看这种自己需要的视频,数学天才与数学人才也可以通过视频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帮助自己更好发展。第二、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网络。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与熟知,数学天才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共享与别人共同讨论某一问题。第三、可以供人们免费享用。出于保护人们知识产权的立场,互联网上的某些信息需要人们付费才能观看,但是这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信息观看与网站访问是免费的,为数学天才提供方便。第四、互联网是一个平等的地方。在现实社会的环境中,人们总会遇到一些不平等的事情,例如,数学天才有一些数学方面的想法,如果想要和有权威、有能力的数学家交流时十分困难的。但是互联网却有很大的不同,网络环境下人们可以无身份、无距离的平等交流,为数学天才的想法能够与他人讨论与分享。第五、满足与他人合作的愿望。互联网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也是一个合作的平台。互联网实现了人们无距离的交流,数学天才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与有权威的数学家进行交流,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数学项目。

二、数学天才与数学人才

(一)定义

所谓的数学天才与数学人才都是在数学方面有着非常大潜力的人,但是数学天才与数学人才并不等同。随着互联网速度飞快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学天才被人们所熟知,比如华裔澳大利亚的“数学神童”陶哲轩以及草根数学家周玮等等。数学天才是指生下来就具备某方面的天赋,这种天赋是一般人很难超越的,但是数学人才是后天“加工”形成的。数学天才即使有再强的数学计算或者数学推算的能力,如果离开了后天老师对他的数学教育也终将像仲永那样“泯为众已”。因此,数学天才要想成为数学人才还需要后天的努力,不断地学习,用更多的知识培养自己使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数学人才。

(二)数学天才与数学人才的反思

在中国,我们并不缺少数学天才,可是我们的数学人才少之又少。数学中国网作为数学爱好者最喜爱的网站之一,每年都会推出许多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使数学爱好者兴奋不止,但是能真正将这些数学模型应用到企业发展领域的人数并不多。为什么数学爱好者能够将数学模型用理论的方式解决出来,却无法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思维不够敏锐。多数数学天才生下来就具备数学方面的天赋,在解决数学问题方面总会有自己的见解,但是这种见解只是局限于理论的模型。由于长期平面化、不够立体的数学模型使数学天才的思维局限,不能很好地开发。

2、知识结构不够稳固。对于传统的数学教育来说,书面上已经形成的知识结构就是数学天才所要学习的内容,但他们对于这些知识的来源一无所知,因此在他们大脑中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就仅仅是书本上面的一页纸,这就导致了数学天才“纸上谈兵”,无法成为真正地数学人才。

3、教育绝对的“平等化”。在传统的数学教育时代,很多学生坐在同一间教师,不能根据学生本身擅长的方面进行个性化教育。对于数学天才来说,课堂上简单的教学不能增长他们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流逝,数学老师讲的内容他们早就懂了,但是由于教学模式的要求,数学天才只能坐在教室等待老师一遍又一遍讲解自己熟知的内容,导致数学天才的能力逐步下降。

4、学生在性格上的局限。对于数学天才来说,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害羞的。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天才出于担心出错的角度,不愿意回答课堂上老师提问的任何问题,一方面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不利于数学天才将想法说出来与他们共同讨论。

三、互联网下数学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它的改革不断牵涉着社会各界人们的心。网络时代下的数学教育与传统的数学教育有很大的不同,网络时代下的数学是生动形象、动静结合、操作简单、具有很大吸引力的一门学科。互联网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使学生在课堂上摆脱了枯燥的时代,一方面丰富了老师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吸引着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不断推动着数学教育的向前发展。

(一)立体化与生动化的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

在互联网时代下数学教育事业变得立体化与生动化。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数学辅助工具是一些尺子、圆规以及相应的数学模型,一旦上到几何时,许多学生表示想象不出来,听不懂。时间一久,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数学的想法,这非常不利于数学教育的发展。互联网时代下,教师通过互联网将各种数学模型变得十分立体、生动。例如,当数学老师在讲正方体的表面积时,由于传统数学教育方式的限制,学生只能够看到一个已经制作好的正方体数学模型不能将它展开,但是互联网时代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同学播放正方体展开之后是什么模样以及表面积是如何计算的,使同学们对于正方体印象更加深刻。立体化、生动化的教学模式是数学教育的一大发展与创新,有助于推动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数学人才。

(二)互联网下的探究式学习,强化了学生知识结构

数学是一门注重思考与动手实践的学科。互联网时代下,数学教育摆脱了“一对多”的教育模式,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注重对知识形成的掌握。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网络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中,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学习知识,并动手操作使学生对知识结构印象更加深刻。这种深入角色式的体验,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原理,从而进一步地强化了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互联网是一个培养人个性化发展的舞台。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做到“挖掘自身潜能”的学习。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可能就是几页数学题目,学生做完之后,老师要收上来进行批改。这种数学教育不但不受老师的喜欢,还不能将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在互联网时代下,老师可以选择将题目放到互联网上,分为简单、一般、困难三个档次。当学生登录到互联网上时,老师针对每个学生具体的情况按下简单、一般、困难三个键,这时学生就可以在互联网下写作业,写完之后由互联网本身进行修改并统计哪些题目是学生犯错率最高的题目,然后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这种个性化的数学教育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力使一些数学天才通过后天的学习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变成一位数学人才。这样的教学模式使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学教育不断进行着发展与创新。

(四)自由发言、资源交流

互联网最大的优点就是虚拟化。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害怕数学问题回答错误不敢发言,课堂氛围冷清只有老师一个人在一直不停地讲话。然而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学教育有很大的发展与创新,互联网时代下,学生与老师在一个虚拟的环境下进行讨论。老师通过互联网将学生全部匿名化,不管是谁发言都不能看到名字,即使是老师发言也是匿名。这样,匿名环境下学生可以大胆发言、不怕出错、不怕害羞,能够有效做到资源共享,做到各抒己见,不断开阔学生的思维。

四、结语

总之,随着互联网不断地发展与普及,知识的日复一日的更新,使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的教学模式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互联网下,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言,不断增强对数学自信心。新时期、新技术,不断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推动互联网时代下数学教育的发展与创新,为社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数学人才。

作者:贾灵柯 单位: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参考文献:

[1]曲枫.“互联网+”时代下我国成人教育发展体系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7(1):61-63.

[2]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3-10.

[3]李霞霞.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z1).

[4]谢敏.“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智慧研究[D].吉林大学,2016.

[5]吕雪飞.“互联网+”下的中学数学教育[J].才智,2016(25).

[6]胡青云.互联网对小学数学教育影响研究[J].才智,2016(7).

篇9

一、目前现状的评判

(一)观念上的滞后

思想决定我们的行动,而观念决定我们的命运,在江苏、上海、湖南等多个广电媒体纷纷及时地调整思路,各自利用自身的平台资源优势与内容生产优势,在迅速地进行着产业拓展的时节,我国大部分地方的广播电视文化产业仍然受传统思维上的制约,没有将财力、物力、人力等有效地应用在产业的发展上。对于产业重视上的不足,以及缺乏发展思路与切实可行的方法,导致了文化产业的落后。

(二)缺乏人才

文化产业有着其独特的发展与经营的规律,这需要有能与之相匹配的经营管理型人才、产业技术型人才与文化创意型人才。在当今互联网的语境下,发展广电文化产业对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的新兴技术上的要求非常之高,只有详细地了解了这些技术,并且能够较为娴熟地应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统领整个文化产品的生产、策划、营销和研发,才能够在社会激烈的角逐中取得胜利。

(三)机制上的障碍

完全发挥人才的作用,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生态。在当今三网融合的背景之下,广电媒体的发展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用户都在迅速地增长,这使得广电媒体整体上的受众的规模在逐渐减少,广告增速也在持续地减慢,媒体支撑也是后继乏力。另外一方面,乐视、优酷、百度、腾讯等正在发展成为“一体共生”。他们从内容生产、传播渠道等多个方面对整个广电媒体进行蚕食。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机制与体制的障碍就显得尤为突出。在近些年来,像马东、王利芬等一大批业界内的精英都选择辞职并且转投到新的媒体,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传统的媒体在机制与体制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

二、亟需思维模式的创新和变革

文化也是一个国家在软实力上的重点组成部分,一种文化的力量,是熔铸在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与生命力之中。大力发展整个文化产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早已成为了我国一项基本的国策。为了推进文化产业的进步发展,我国已经先后出台了多种措施、政策,也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但这相对于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还显得远远不够。

在当今互联网的语境之下,文化消费的基本内容与形式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人们都希望能享受到更多丰富多彩的多样化、高品质、个性化、高品位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作为现今最为重要的文化产业与传播媒体的主体,广电媒体应当在思维模式方面进行创新和变革,以达到人们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相互呼应,而这种变革的内容涉及到生产方式、终端产品以及产业的主体三个层面。在这里我们将它概括为三个关系:商品与作品的关系,生产与创作的关系,企业与事业的关系。

(一)商品与作品的关系

互联网的思维主要原则是“用户至上”。在创作者的心中,能否以用户为中心,将用户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这关乎到产品的属性问题,也是商品与作品的分水岭。对于作品来说,是否有人会购买,可不可以传播都不重要,而商品则是相反,商品具有能够应用的功能,是文化产品的外在应用形态。例如:电视节目的播出首先是作品,是许多电视人努力创作的、适合在电视上播放的作品,并不是所有作品都可以转化为商品,只有那些能够满足大众的需要,且能够完成产业链的延伸开发的一些作品才能够变成商品。作品要强调思想和感情上的表达,但商品却必须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具体需求。作品只有在具备了商品的属性时,才能够发生买卖,进而形成利润。

(二)生产与创作的关系

创作是整个产业发展进步的基础,但是只有能够批量化的一些创作才能形成足够的生产规模,不能形成生产规模的一些创作,也就不能产业化。创作的发生往往追求个性,而生产却更重视其共性。综艺节目在创作中的一些“模式”,或者说“流程”,就是这些节目能够完成批量生产的主要元素。

(三)企业与事业的关系

电视台、电台等作为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化和新闻媒体的阵地,必须坚持住事业体制,坚持以新闻的宣传为主体,坚持其公益性。其次,电视台或电台中经营的部分,又必须要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完善产业化经营。广电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需要进行内容创新、平台拓展、技术升级,也需要对其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和传播体系做出较为深刻的完善和调整。

三、在新时代互联网语境下的创新模式

(一)在传播渠道上的创新

一云多屏,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却是2014年在广电行业中的一个热门词汇。伴随着智能终端的愈发普及,我们看电视的方法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由于受到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个人电脑的冲击,电视机开机率已经大为降低。而客厅作为传统的电视媒体核心的区域,正在受到PC、PAD、手机等多种智能终端疯狂的蚕食。即使电视节目再怎么好看,也难以扭转当代年轻人放下手中的遥控器转身按下鼠标或者捧起触摸屏的趋势。坐观自己的影响力在逐渐收缩,传统的广电媒体除了反击没有其他的选择,其服务范围必须由电视机逐步延伸到手机、PAD、电脑等终端,从而实现一云多屏。

(二)在经营板块上的创新

在互联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跨界竞争与融合的立体多元化已是必然之势,不同行业之间的各种业务经营互相渗透,而终端客户的争夺之战成为了当下竞争的焦点。2014年,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3家国内的互联网络巨头都不约而同地在整个文化产业方面发起了一系列投资和并购,触角涉及到了视频、手游、数字音乐、网络文学、电影电视领域等相关文化产业衍生的方方面面。而面对各大互联网巨头强力的“跨界打劫”行为,广电文化产业自然也要借势而动,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来武装自己,并重新去思考整个文化产品的业务形态、服务模式和生产流程。

(三)在运营机制上的创新

机制与人才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当新兴媒体都以傲人的业绩与全新的运营方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的时刻,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广电人的瓶颈终于有了突破口。在互联网的语境中,数据往往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在它的面前,所有的经验、程式、习惯以及传统都变得如此不堪一击。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正在通过对产品、用户、市场乃至产业价值链的重组,将文化产业带到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区域协同;幼儿教师;城乡均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07-0094-03

“互联网+教育”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为促进教育公平、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发挥引领、支持和服务作用,是地方幼儿师专应有的历史担当和大学职责所在。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上,地方幼儿师专能够发挥地方院校接地气的优势,有效利用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充分整合县域资源,建立区域乡村幼儿教师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区域与校本研修活动良性运行。

川北幼专近年来在推进区域内教师培训项目综合改革、促进区域内城乡教师协调发展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探索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基于网络的高校・幼儿园协同研修实践共同体及其研修实践活动,由川北幼专组织学校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学团队牵头,以合作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转岗教师为主体,幼儿园园长参与管理,组建一些以解决各种教学实践问题为目的的协作教学研究团队。这些协作团队围绕解决某一个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者高职层次幼教、小教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而建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开发、资源共享和在线协作教研等活动,以实现校、园协作,促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

网络环境下的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运行机制

1. 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运行规程

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牵头对地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统一规划,分析区域内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现状,统一规划本地化的幼教师资培训方案,对本地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层次、管理职责、区域幼儿教师发展质量标准做出具体可行的规定。建立完善的区域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管理评价机制,做到区域内幼儿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和认证标准上的全覆盖,对教师网络培训、网络研修的内容、形式和学时学分认证制定管理办法。

2. 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师资团队建设

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师资团队是一支整合了县区内教学科研、教育技术、一线骨干教师等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团队。其主要目的是,有效带动城乡教师的区域协作,指导城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其活动形式主要有开展区域内校际协作教研、培训活动等,同时不定期对各农村幼儿园的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进行实地指导。

3. 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研修模式

(1)基于网络课程资源的混合式学习

该模式主要针对区域内边远薄弱地区的幼儿教师,在具体应用中主要与院校集中面授、乡村幼儿教师访名校等培训活动相结合。基于网络课程资源的混合式学习以提供在线的网络课程支持,组织教师进行网络课程内容的学习为主。

(2)基于网络教师工作坊的团队研训

网络教师工作坊是一种依托网络平台,以区域内教学名师、高等院校学科专家学者牵头组织、区域内不同层次学校教师参与进行的网络研训活动模式。教师工作坊主要有组织课程学习、专题在线研讨、案例分享、协作教学、学术交流、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综合研训活动,以实现区域内同一学科教师的协同成长。教师工作坊研修活动主要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诊断测评、行动研究、总结提升和成果推广等阶段,跨年度、递进式、常态化研训,以培育一个团队、提升一个片区内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为目标。

(3)基于网络研修平台的送教下乡

基于网络环境的送教下乡是以送技能、送本领为主,以通过院校协作的形式,以协作创新的形式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主要过程有:首先,由院校专家团队入园,以乡村幼儿教师的常规教育活动为观摩对象,进行访谈和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访谈对乡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准备水平进行了解;其次,由院校专家团队、授课教师本人、幼儿园同行及院长,通过在线视频系统进行网络协作观摩和研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常态教学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再次,由院校专家协助乡村幼儿教师,根据修改意见进行教学活动的再次设计;最后,由乡村幼儿教师根据重新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进行第二次教学活动实施,院校团队则进行活动实施过程的观摩,并进行二次活动录像,对第二次教学活动的改进进行团队分析和交流,使乡村幼儿教师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所采取方案的优点和仍存在的问题等,进而达到促进乡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主要目的。

“地方高校・幼儿园协同创新平台”网络研修活动设计

1. 研修活动的组织与研究对象选择

选择以“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为研修主题,依托川北幼专与广元市利州区建立的“地方高校・幼儿园协同创新平台”发起并组织本次研修活动。网络研修共同体成员来自地方高校4人,幼儿园10人(其中城镇幼儿园3人,乡村幼儿园7人),高校教师中学前教育学科教师3人,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师1人。以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科学、艺术、健康领域的应用为切入点,分别在1所城镇幼儿园和2所乡村幼儿园选择1位主班老师和相应的班级进行教学实践研修。

2. 研修活动过程设计

(1)由研修主持人在进行调研分析后,会同指导团队商定研究主题,设计研修活动方案并通过网络研修工作坊研修计划,组织研修指导团队设计研修活动指导方案。

(2)由研修主持人协调召集共同体全体成员进行参与式研讨活动(线下集中培训),解读研修主题、观摩先进案例,进行理念、方法、技术以及评价反思等方面的参与式培训。

(3)主班教师返岗实践,带着集中研讨所获得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开展专业实践。同时,研修指导团队协助主班教师将初次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活动视频上传至研修工作坊,共同体所有成员进行方案与案例的观摩与思考,这一阶段的学习为自定步调学习。

(4)主持人协调召集在线研讨活动,由主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施过程视频、教学实施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通过网络进行,研修共同体成员通过网络会议的形式组织在线研讨。

(5)主班教师参与教学设计的修订,并在指导团队的协助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然后进行第二次现场教学实施。课后进行说课与反思,其他教师现场观课或在线观摩教学录像,进行评课议课。

(6)主班教师上传课程资源包和教学反思,教师网上继续议课或参与话题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研修成果。

3. 研修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主题培训与技术应用辅导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网络研修主题为“信息技术在农村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完成研修活动方案设计并在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在完成网络研修活动支持资源、支持方案的设计与开发的基础上,师资团队召集所有网络研修共同体成员进行了专题培训活动,就本次网络研修活动的主题、理念、方式方法、支持策略、组织与评价等进行了参与式培训活动。

(2)同课异构与协作重构

研修共同体3位主班教师进行岗位实践,由主班教师独立备课或小范围协作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验证性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指导团队协助3位主班教师将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活动视频上传到网络研修工作坊,主持人协调共同体所有成员进行方案与案例的观摩与思考,这一阶段的学习为自定步调学习。此后,教师研修工作坊主持人召集共同体成员召开在线视频研讨会议,对3位主班教师前期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视频以及实践中遇到和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集中研讨,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和教学实施建议,完成了教学活动方案的协作重构活动。

(3)反思总结与协作提高

在协作重构过程中,3位位于不同区域的幼儿园主班教师相互借鉴,与院校指导团队紧密互动,协作完成各具特色、适合本园儿童发展特性的教学设计,这一过程通过虚拟社区的协作实现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教学设计重构完成后,3位教师在共同体成员的协助下分别进行了教育活动的再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完成对在社区协作中所获得的显性知识的固化。

“地方高校・幼儿园协同创新平台”研修活动促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效果分析

1. 精确定位、深度互动,有效促进了城乡教师教育理念的一体化转变

“互动”是教师在网络研修过程中所有活动的核心,网络研修共同体中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实践正是在与研修平台上的同伴、专家和辅导团队的交流互动中,悄悄发生转变、实现知识和价值的重构的。这种高效、深入的互动,使得主班教师、普通教师的参与程度都比较高,在研讨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城乡教师教育理念的一体化转变。

2. 多轮迭代,以城带乡,有效规范了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

农村幼儿园对教育活动的规范性、教学性不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性不强等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在网络研修活动中,除了系统的培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念、知识、方法和价值外,研修活动反复强调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通过多轮次的协作设计和研讨,使教师们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在信息化资源的共享与支持、幼教专家在线指导下,通过多轮次的网络协作教学设计,通过案例研讨、同课同构、同课异构等协作设计活动,以城带乡,使农村幼儿教师掌握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并且开始能够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出适合农村幼儿身心发展的园本主题活动,有效规范了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