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2-22 17:5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优化营商环境的认识

篇1

根据省、州、县《关于做好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县红十字会贯彻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重要性

县红十字会落实领导责任制,常务副会长亲自抓,切实把贯彻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贯彻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把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为长期性、经常性、持久性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紧。提高思想认识,主动增强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抓好贯彻落实。

二、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培训,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开展集中宣传。利用宪法宣传日、会议等有利契机,集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活动。二是举办分类分块宣传。抓好本部门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宣传学习。把学习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为“营商环境提升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整合资源,加强左右协调和上下联动,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媒体、媒介,加大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宣传报道力度,不断扩大社会影响面,持续营造全社会关心、参与、维护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篇2

一、主要措施

1、努力实现效率最快。最大限度压缩报装时限,将县城办理接水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不包含外线工程规划及施工许可等行政审批、用户内部工程施工及气密性试验等时长)。县城管网报修、居民水表报修等均已实现30分钟到场,维修及时率100%。

2、努力实现流程最简。健全“一站式”办公、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服务机制创新“互联网+”服务手段,我单位已开通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平台,实现客户缴费一次性网上办理,推行“最多跑一次”“零跑腿”等服务模式。

3、努力实现标准最高。我单位严格遵照《城镇供水服务》及《省城镇供水用水管理办法》等行业标准,进一步落实窗口服务措施,提升服务品质。目前,我单位供水水质、热线受理、窗口办理、抢修维护等服务均达到国家标准。认真贯彻落实《水法》、《水土保持法》等相关水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水政执法“十条禁令”,坚持秉公执法,依规收费,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

4、努力提升服务最佳。牢固树立“精品”服务意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注的中心工作,围绕全县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主动靠上,掌握需求,针对涉水事务,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坚持事不过夜的原则,积极谋思路、出措施、抓落实、求实效,满腔热忱地给予帮助和支持。局领导坚持做到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存在问题亲自研究、落实情况亲自督查。真正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

5、努力实现形象最优。我单位将提升服务水平与转变工作作风紧密结合,强化考核问责及监督检查,成立了督查小组,督导检查服务措施落实情况,切实保障县城营商环境在供水得到提升,城市服务形象在供水得到优化。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单位将进一步强化“创新、一流、务实、高效、担当”的工作作风,立足岗位服务供水,全心全意为优化我县营商环境贡献供水人的力量。

1、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性。全局上下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优化营商环境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抓实干,突出重点难点,聚焦全县优化营商环境总体要求,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通过着力解决企业集中反映的痛点难点问题、优化审批流程,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为我县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保障。

篇3

为进一步优化我镇营商环境,按照《2021年市营商环境评价暨企业、群众“评机关、评岗位”“评乡镇(街道)”问题整改工作方案》要求,针对指出的问题,我镇精心研究,结合实际,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整改目标

紧抓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不动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举一反三,切实抓好问题整改,着力解决一批突出问题,持续提升我镇营商环境,努力实现“建设开放型经济强镇,打造一流生态乡镇”的奋斗目标,为我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二、主要问题

1.为群众服务方面总体工作满意度低。

整改措施:

(1)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一是贴近群众,做群众的知心人。镇村干部要坚持群众路线,多和群众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冷暖,让他们把我们当朋友。二是服务群众,做群众的暖心人。镇村干部要热情接待群众,当好“服务员”,特别是困难群众,要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到党的温暖。三是加强便民中心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2)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一是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加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力度,做到日产日清。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道路大中修、通户工程、公厕、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让城乡环境整治成为群众满意、人民受益的“民心工程”。三是丰富日常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百姓大讲堂活动,大力建设农家书屋,不断更新书籍和完善配套设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完善健身设施,实现体育器材镇村全覆盖。做好现有健身器材管护工作,对损坏的健身器材及时维修,确保正常使用和无安全隐患。

(3)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整治“四凤”问题,加大干部作风督查力度,规范窗口工作人员工作纪律,坚决惩处服务群众工作中的作风问题。

责任领导:

责任站所:镇纪委、镇清洁办、镇宣传线、镇文化站、镇新村办、镇便民服务中心。

2.落实上级政策(惠农、惠民等政策)方面总体工作满意度。

(1)加强政策学习。组织镇村干部学习各项惠农惠民政策,让镇村干部成为政策的“明白人”。

(2)加强政策宣传。通过村村响广播、条幅标语、微信群等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对惠民惠农等政策的宣传,由各村(居)挂点领导带领蹲点干部进村入户,深入群众,面对面向群众解读政策,答疑解惑。

(3)规范政策落实。规范各项惠民惠农等政策的办理程序,将申请、调查、评议、公示、审批、建档等每一环节严格按照要求实施。

(4)公开政策享受。及时公开各项惠农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保障群众的政策享受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责任领导:

责任站所:镇农业服务站、镇民政所、镇农医所、镇宣传线、镇便民服务中心。

3.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效率和工作人员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满意度低。

(1)严格工作纪律。做到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定岗定人,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更换,做好日常值班安排,按时上下班,加强错时延时服务,镇纪委不定期进行督查。

(2)优化服务态度。服务热情诚恳,做到“微笑服务”,严格按照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办事,严禁向服务对象“吃拿卡要”。坚持以人为本,设置接待室、指示牌、文件袋、便民眼镜、雨伞等物品,营造温馨办事环境。

(3)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干部业务培训,对办事群众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当时解决不了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及时转办上报,实行群众问题台账管理,落实解决问题销号机制。

(4)建立评价机制。在每项便民事项办理结束后,由办事群众对工作人员进行服务评价,并将评价纳入年终考核体系。

责任领导:

责任站所:镇纪委、镇便民服务中心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

各分管领导和站所负责人务必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对照评价分项指标,认真梳理第三方评价和收集的意见建议,深入剖析自身不足,举一反三,进行整改,确保我镇营商环境2021年得到跨越式提升,在市组织的营商环境测评中排名前列。

(二)抓好整改落实。

各站所分管领导要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工作部署,要亲自过问,抓好落实,层层压实责任。各站所之间要加强沟通协作,既各司其职,又齐抓共管,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推动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篇4

一、 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情况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工作方案。制定下发《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3个支撑、16项专项行动”,细化了25项改革任务,我局也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流程再造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的十条意见》(鲁政办字〔2019〕149号)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标先进、流程再造”的部署进行了充分落实。

(一)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工作。一方面,强化行政权力事项承接及下放。2016年以来,共分10批次动态调整我区行政权力事项,共调整、取消、承接落实618项区级行政权力事项,委托下放区级行政权力事项40项。另一方面,扎实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2018年12月,我区在全市率先一次性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按照“硬抽人、抽硬人”原则,划转业务骨干47人,划转 24个单位的176项行政权力事项。对所有审批事项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压缩,审批办理时限平均提速66%,业务最高提速达95%,审批流程压缩一半以上。

(二)持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定了《关于推行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监管的实施意见》,对同时涉及多层次、多部门的检查事项,实现一次性联合检查,全面推行跨部门“随机抽查”。27个区直部门全部制定出台了监管制度和办法,建立完善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在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领域分别建立随机抽查标准,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全面推进“一次办好”改革。一是制定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和服务标准。2018年底向社会公布我区40个部门单位“一次办好”事项清单1289项,其中,行政权力“一次办好”事项1019项、公共服务“一次办好”事项270项,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好”全覆盖。二是强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支撑。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全区一网通办率达86.36% 。着力推行“不打烊”自助服务和智能服务,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三是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开展优化企业开办行动,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 全面优化开办流程,实现了1个小时完成从企业注册登记到公章刻制、税务和社保登记全流程。推进不动产转移登记“一次办好”,整合不动产和税务窗口联合办公,真正实现了“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半小时完成不动产转移登记。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定了《河东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现投资建设项目全过程审批时间最长控制在73个工作日以内,精简类工程建设项目控制在24个工作日以内。推进工业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全区节约集约用地再上新台阶。截至2018年底,全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38.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33万平方米的任务。全面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清理无谓证明,调整取消了27项证明和盖章类材料。组建沂蒙红色志愿服务队伍,构建三级代办服务体系,为企业群众提供“保姆式”代办服务。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全面取消材料复印件,实行证照免费邮、材料免费印。

(四)大力开展流程再造。重点实施“4×4”系统工程,突出“一门全办、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四大环节,聚焦“营商环境、民生服务、监管效率、制度创新”四大领域,健全“你提我改、帮办代办、无权否决、动态优化”四项机制,着力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四减”行动,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度。推行“告知承诺制”“容缺办理”审批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告知承诺制”,对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出版物经营许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等9项审批事项通过施行告知承诺制代替现场审核。制定印发《河东区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办目录》,集中推出首批83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容缺受理”,各类容缺材料117条。

二、我区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部门压力传导不够。召开了“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工作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工作安排和任务分解,但压力传导不够,没有一抓到底,盯紧盯死。2018年省里组织营商环境评价,我区综合成绩列全省第48名,未进入第一梯队。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个别部门单位抓改革工作的恒心和韧劲不足,对“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工作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有懈怠情绪,未及时跟上改革步伐,窗口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仍时有发生。部门间工作不平衡,个别部门单位对“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回应群众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进工作考虑企业群众需求不够,思想不够解放、改革不够积极。受场所、专网等因素影响,人社、医保等部门一直未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三集中三到位”没有完全落实。

(二)行政审批服务创新不足。一是思想不够解放,与发达地区相比,个别部门及人员在行政审批制度创新及流程再造方面思想不解放,改革创新意识不足,根据上级出台文件抓贯彻落实较多,创造性、突破性开展工作较少。二是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局囿于条条框框,不敢打破常规先行先试。比如,天津港保税区对环评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环节取消现场勘察,值得我们借鉴。三是流程还不够优化,个别审批事项存在互为前置现象,影响了行政审批效率。比如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涉及到市场监管、教育 、住建消防等上级部门规章、规定互为前置,导致办事群众办事多头跑。四是对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的监管不到位。中介机构业务主管部门缺少约束中介机构服务时限的有效抓手,虽然通过一系列改革,政府部门提供审批的时限不断压缩,但是审批全流程的时间压缩不明显,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不强。

(三)便民服务标准不高。一是“店小二”意识树立的不牢,没有真正做到换位思考,不能真正从办事群众角度考虑问题。比如,群众反映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停车难问题,还没有系统解决。二是服务标准还不高,满足于办成事,缺乏精细化、个性化服务。三是个别基层单位受限于机构改革思维,对于行政审批服务局下放、委托的事项不敢接、不愿接。区里委托下放的40项审批服务事项,各镇街承接的还不到位。四是基层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在窗口、柜台设置、信息化设备以及便民服务设施的配备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需大力提升。基层便民服务及代办服务工作人员,大多为镇(街)及村居(社区)人员兼任,与发达地区通过面向社会招聘辅助人员从事基层便民服务工作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四)审批与监管衔接不畅。审批与监管难以有效衔接,审批与监管责任划分边界不清。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后,将原来一个部门的审批监管职责一分为二,审批和监管原本在一个部门进行的内循环转变为两个部门间的外循环,申请人在审批环节的行为由谁负责监管存在盲区。比如,法律规定吊销行政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由发证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为发证机关却没有行政处罚权,行业主管部门有行政处罚权却不是发证机关,因而对这类行为的处罚职责难以确认。

(五)信息化智能化支撑不足。一是自助服务建设起步晚,刚在区级全面推开,没有延伸到镇街。二是宣传发力不到位,全程网办率虽然达到86.36%,但办事群众很少通过网上办理,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使用率不高。三是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滞后,人口、法人单位、电子证照等重点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还没有落到实处,制约办事效率。

(六)信息系统孤岛现象依然存在。一是纵向信息不顺畅。由于省市地方数据平台之间未全面实现数据共享,导致相关部门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时,需要重复录入相关信息,费事费力,影响群众的办事效率。二是横向信息不顺畅。目前有些部门建有各自的信息系统,而这些系统之间往往互不相容,导致“信息孤岛”的存在,造成资源浪费。比如,原市场监管局的企业注册系统、食药监部门的食品类许可证系统尚不能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批效率的提升。三是政务服务平台不够优化,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用性、稳定性、人性化不足。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行政审批工作已经向纵深推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当今社会一个永恒课题,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树立营商环境的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新形势,实现营商环境的提升。

(一)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各项工作。在抓好面上改革推进尤其是省推进“一次办好”十大专项行动工作落实的基础上,针对各责任单位在落实“一次办好”、优化环节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前置审批、信息共享、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汇总,实行责任认领,将问题和整改通知书面交由各责任单位,进行限期整改,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同时,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研究制定衔接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加强业务指导及培训,尽快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一站快办,进一步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二)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力抓好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按照“审管分离、权责一致”的原则,厘清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权责边界,加强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建立信息共享、审管互动、双向反馈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审批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叫都启东,是乔庄供电业务部分管营销副主任。6.6优服投诉事件发生在,当前正值国家和公司系统全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给公司造成了不利影响,我在这里对6.6投诉事件作出真诚检讨并诚恳接受公司处理。

这次事件看似偶然,却是必然。这就反映出了我们平时在工作中的松懈态度和作风涣散。也暴露出我们在管理工作中诸多不足,首先是管理人员对公司优质服务和优化营商环境的精神要求认识学习不够深入,对员工管理粗放。没有按照业扩报装和积压业务清理要求具体要求落实到实处、没有将具体环节落实到人,没有做到对业务细节上的有效监管。

篇6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均取得长足发展成果丰硕。今年专利申请量已达255件,其中授权量为140件,授权同比增长38.61%;商标申请量161件,有效注册商标总量1277枚。具体做法如下: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认知水平。

在管理人员方面,一是选派2名骨干参加省局业务培训,并已取得《知识产权执法资格证》;二是组织人员积极参加法制大讲堂;三是根据岗位需要调选精干参加网上培训并进行考核;四是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群,通过平台交流,提升监管能力。

在市场主体方面,一是围绕“知识产权与健康中国” 的主题,组织知识产权知识进企业活动。先后深入多家企业进行宣传指导,引导他们学习知识产权知识、树立创新理念,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积极组织各类企业参加线上专题讲座。分行业组织了包括旅游、特产销售、食品加工、酒类等多种类型的私营企业、个体户、专业合作社市场主体参加了线上专题讲座2期,使广大经营者充分了解什么是知识产权、怎样保护知识产权,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有了清晰的认识。

——制定优惠政策培育成长土壤。

为激发民众创业企业创新,我县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分级培育、动态管理”的原则,相继出台制定了《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实施意见》、《企业家成长工程实施方案》和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办法等系列优惠措施,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扶持相结合,鼓励支持企业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调整改造、转型升级,推动企业走创新驱动、集约高效、资源节约、内生增长的发展道路,不断壮大规模,增强市场主体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

——优化服务提升知识产权转化。

一是组织开展主题为“知识产权服务助力复工复产、支持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从知识产权服务业吸纳人才就业创业、知识产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知识产权运用促进精准扶贫、知识产权便利化服务惠企助企。按照时间进度正逐步推进,确保国家总局、国家药监局、国家知识产权局部署的支持复工复产10条措施、省市场监管局支持复工复产9条措施、省知识产权局支持复工复产7条措施和县优化营商环境27条措施落地生根。

二是架设对接桥梁,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精准对接,协调专利、商标服务机构开展上门咨询和辅导活动,现场解答企业的疑难问题。目前专利、商标申请量连续五年增量超过10%。

三是跟踪服务指导,充分了解企业知识产权需求,利用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资源共享,及时精准的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先后接待专利保护、商标注册使用咨询服务100余人次,满意度达到100%,发放商标注册建议书11份、商标规范使用提示书15份、专利维权联系卡23份、工作提醒函2份,盘活城司闲置商标7枚。

四是深入推动实施商标、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培育,推进商标富农、地理标志兴农、专利技术强农。目前已完成地理标志商标贯标认证5件,地理标志产品贯标认证2件,证明商标许可备案2起。

——加大执法监管打击侵权行为。

一是开展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围绕防疫用品、日化洗涤用品、食品、农资、电子产品、汽车配件、服饰箱包等重点产品,依法查处商标侵权、假冒专利违法行为,加大对侵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二是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活动。目前正在组织实施上级职能部门发起的商标使用和商标行为 “双随机一公开”活动,对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将组织约谈、整改和后续处理;对发现的违法行为,将予以严厉打击,通过有效打击形成威慑,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基础条件薄弱,造成知识产权发展质量不高。此外,知识产权大数据共享不通畅,县级不能及时掌握本区域知识产权相关情况的问题。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环境;茶叶;物流运输策略;预防措施

引言

在互联网技术应用日益成熟的今天,电商模式已经发展成为任何产业营销过程中不可缺失的内容。随着当前人们对健康养身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如今饮茶已经发展成为多数人的共同选择,而消费者主体中,中青年消费者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消费主体,该消费群体的主要消费习惯就是电商模式。因此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想要获取相应经营份额和市场,就必须充分注重将电商经营模式融入到自身经营发展过程中。对于电商经营来说,其交易和付款环节可以在网上实施,但是产品配给则需要通过线下物流运输来实现。因此优化茶叶物流运输策略直接关系到茶叶电商模式的运行和发展。

1当前电子商务环境下茶叶企业贸易状况分析

电子商务是信息技术应用下的产品营销模式变革,其成熟应用,既体现了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发展,同时也使得整个消费活动更加便捷,方便,而消费者选购产品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产品营销成本也进一步降低,因此电商模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创新和突破。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日益成熟的今天,电商模式在产品营销中的比重日益增加。而对于企业产品交易活动来说,通过使用互联网媒介,从而将产品的内涵和特征直接展现给消费者,消费者则通过互相对比,以及对产品图片文字内容的具体展示,从而实现产品销售。通过使用电商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其购买过程更加简单,而产品的价格也更加低廉,当然整个产品购买过程中,也不需要考虑时间、地点场合因素等等。当然使用电商选购的茶叶产品也更加丰富。而对于企业来说,其使用电商模式,则有效降低了分销渠道压力,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销售运营成本,而企业直接面对市场、面对客户的消费模式,更使得企业便于直接了解市场需求和客户感受。随着互联网应用进一步成熟,如今互联网营销已经成为主要的消费模式和生活内容,任何企业、消费者都不能予以忽略的重要元素。我国是茶叶大国,从唐朝开始饮茶就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大众重要的消费习惯之一。一直以来,我国茶叶营销模式都基本使用的是生产商加营销商“门店式”经营模式,而我国茶叶企业的经营规模都不大,属于中小型传统企业。但是随着互联网电商模式应用日益成熟,茶叶企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探索适合茶叶企业经营的电商模式极为必要。对于茶叶企业贸易经营来说,需要借助互联网这一媒介,助力茶叶企业运营。目前茶叶企业电商贸易经营过程中,主要依赖的销售渠道是天猫、淘宝和京东等电商途径,各茶叶企业通过缴纳一定费用,从而向消费者展现自身产品。而消费者则通过查看各个茶叶的具体产品展示,从而选购茶叶。从茶叶选购、到费用支付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而茶叶产品的具体配给则主要依赖线下物流运输来实现。而当前电商模式中,很多消费者选购产品时,都会借鉴其他消费者的评价,因此良好的客户服务直接关系到茶叶企业的影响力和市场形象,所以对茶叶企业来看,必须针对自身运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合理的解决对策和思路。

2电商模式下茶叶物流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整个电商模式运行过程中,互联网解决了产品营销和货币支付的问题,但是实现整个交易活动的关键在于茶叶产品的运输。当消费者根据电商产品展示,选择并下单后,就需要物流公司上门揽件,并且通过分货,根据客户的目的地,从而选择各种合适的运输方式进行货物配送。因此,物流运输是实现电商运行的关键。可以说,物流运输虽然是后端,但却是实现整个产品营销过程顺利实施的前提。而在产品物流运输过程中,高效、快速、低成本是其主要考虑因素。对于茶叶物流运输来说,其有着自身特殊性。作为特殊性商品,茶叶物流运输往往会集中在茶叶产地。尽管现阶段人们对饮茶需求不断增加,但是茶叶生产效率实现了极大革新。如今茶叶产品市场已经从以往的买方市场转化为供方市场,消费者对整个茶叶市场有着重要影响。加上互联网电商模式中,客户可以将自身感受评论在茶叶产品下方,而这一评论会对消费者选购产品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如果茶叶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包装上的破损,甚至是产品的破损都会对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产生重要认识。但是现阶段,无论是茶叶销售企业,还是物流运输企业,均缺乏对茶叶产品运输质量的有效把控,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茶叶产品破损,影响了整个电商活动的有效开展。此外,茶叶物流运输过程中,由于其对商家和物流运输等相关环节的权责界定不够清晰和明确,以至于存在各方认知上的差异。对于茶叶企业来说,其认为物流公司收取了寄件费用,因此需要承担快件的完整性,但是在物流公司看来,其只是承担了快递物流费用,而费用本身和货物是否容易破碎并没有太大关系。在其看来,快件如果出现破损现象,应该属于额外附带责任。最后,客观上看,整个快递物流层级又较多,而每一个过程中都很难实现有效监督,一旦出现快件破损,则很难对问题的根源进行追溯。当然茶叶企业对产品包装缺乏必要的重视意识,加上物流企业内部运输机制不完善,也是造成快件物流运输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茶叶物流运输的价值作用认知

如今,随着电商模式运行进一步顺畅,加上其产品覆盖面更全,购物更加便捷,因此很多消费者在选购茶叶产品时,已经不在实体店中购买,而是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选购商品。所以,产品物流运输已经发展成为整个电商模式运营顺利实施的关键。对于茶叶产品交易来说,其本身就容易破损,所以物流运输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产品运输。对于茶叶电商营销来说,只有顺利实现茶叶产品的完整配送,才算完成了产品营销。因此,可以说茶叶物流运输关系到茶叶企业电商模式的实施,关系到茶叶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物流是实现产品从卖家到买家的流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的程序又较为复杂。比如揽件、分件、存储、运输和配送等。而物流运输实质就是实现货物从产品到商品的过程。在电商时代,选购产品、展示产品、支付货款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解决,但是只有货物配给需要有物流运输。随着电商运行不断成熟,人们对物流配送的速度和效率以及质量有着极高要求,其直接关系到商品交易。所以,当出现物流运输问题时,就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和印象。因此,提升物流运输速度和品质也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感受和影响。所以,完善开展物流运输活动直接影响茶叶企业对电商模式的融入。

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茶叶物流运输策略分析

随着电子商务模式运营日益成熟,加上消费者互联网购物习惯进一步形成,如今茶叶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充分注重对该模式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仔细把控。客观的讲,以往茶叶企业普遍缺乏对物流运输价值和重要性的应有认识,因此整个电商推行效果并不理想。结合电商进一步发展这一势头,茶叶企业必须立足自身产品特点,完善物流运输品质,助力茶叶企业电商模式融入发展。

4.1提升物流运输工作的重要性认知,深化细节把控

无论是茶叶企业,还是物流运输企业都必须充分认识到茶叶物流运输对茶叶企业经营的作用和价值,尤其是随着电商经济发展进一步成熟,各电商模式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重视茶叶的物流运输,通过深层次把握具体细节,尤其是要树立客户导向意识,从而完善开展物流运输工作。事实上,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茶叶企业,都需要认识到物流运输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认可度,而双方权益都是互相关联的。当消费者收到相关产品后,产品、物流运输都会成为消费者评价的重要内容。

4.2茶叶企业要优化内部追责、外部协定机制,确保运输安全

尽管茶叶企业和物流企业都具有产品完整运输的职责,但是从本质上看茶叶企业仍然具有主要责任,因此茶叶企业要做好物流运输策略的制定工作。首先对与茶叶企业自身,必须完善内部责任追求机制,强化程序管控。通过对茶叶物流运输过程中出现破损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问题主要出现在以下环节:出库、接单和转运环节以及派送环节。因此茶叶企业要在出库过程中对出库人进行有效监督,提升其服务意识,当出现问题时,需要第一时间予以解决,而针对其他茶叶企业无法监控的环节,要与物流运输企业进行约定。当然,还要对参与到产品物流运输的员工进行全面有效培训,一旦发生问题,必须坚持查找问题根源。对于物流运输企业来说,不仅要构建高效、低损耗的运输机制,同时必须做好对自身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着重降低运输风险。同时还要合理安排运输方式,针对易碎物品要提前做好准备,尽可能降低损失。

5结语

随着互联网电商模式发展日益成熟,完善解决电商环境下茶叶物流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极为必要。当前消费者饮茶需求进一步释放,茶叶市场正在面临重要的崛起机遇。而对于茶叶企业来说,想要有效把握此次转型契机,推动茶叶企业转型发展,就必须充分融入、结合互联网电商模式,通过着重完善物流运输策略,提升客户的认可度,从而帮助茶叶企业应用好电子商务模式。当然,完善物流运输,也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任声策.电子商务环境下茶叶物流配送[J].科技信息.2013(5):229-231.

[2]邢晶荣.电子商务环境下专业物流企业发展策略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2014(4):241-246.

[3]吴庆菊.电子商务环境下茶叶物流配送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14(17):64-66.

[4]郭伟奇.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茶叶贸易策略研究[J].福建茶叶,2016(5):72-74.

篇8

一、完善企业供应链的经营战略

在当今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已意识到仅靠价格、质量、服务已无法赢得竞争的优势,仅靠自身的资源已不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相关企业融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抵御各种经营风险。有关学者曾指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由供应链连接的企业群之间的竞争,也就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是一个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至最终的用户联成一体的功能性网络结构。供应链随着经济全球化而出现,它是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生产商、批发分销商、零售商等企业从商品生产、采购、运输、存储、配送、分销、零售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全过程所包含的计划、管理、营销、服务等一系列衔接活动,以及它们在顾客与供应商之间形成的一个个环环相扣的链条。每个企业都是实现价值链转换的战略性相关活动的一部分,只有供应链中的每一个企业都比其竞争对手更廉价或更出色地开展这些战略活动,才能取得综合竞争的优势从而实现共赢。

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对供应链的理解以及如何建立供应链,而且更取决于企业如何适应供应链和完善供应链,动态开放和协调一致的企业供应链将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影响供应商或生产商的价值链结构或者改善销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可以减少流通环节,缩短流通时间,降低物流的费用,使销售商与供应商双方受益。市场竞争的加剧使人们发现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最杰出者,必须联合与本企业的技术开发及新产品研制、物品的采购及供应、产品制造及工艺革新、产品的终端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业务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核心优势互补、业务关系紧密的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复杂的市场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因此,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要延伸和发展成为全行业的供应链管理,使多个企业实现协作经营,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加速供应链的物流速度,营造竞争环境下的整体优势。

二、建立企业战略联盟的经营战略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竞争的强度、方式、手段和策略,还是竞争的范围及结果都大大超出了以往。企业为了增强其核心竞争优势,优化产品、技术、资本、市场和人才等资源结构,纷纷寻求与其他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企业战略联盟。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充分发挥自身核心专长的同时,必须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设计、新工艺采用、新质量标准控制、新市场拓展等方面与其他企业合作,建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优化组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在科技进步日益加快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已认识到,单凭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已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研制出更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很难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更无法实现其更高层次的战略目标。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应对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企业间的竞争关系已开始进行战略性的调整,纷纷从对立竞争转向合作竞争,其合作竞争的主要形式就是建立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实现既合作又竞争从而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企业战略联盟作为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的创新,既是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重要选择,也是企业强化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联盟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推动了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进步,从而使企业管理逐步形成了以合作竞争替代单纯竞争为特征的新的企业经营战略模式。

所谓企业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各自的某种战略目标,通过公司间的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而结成的一种复合式网络化的联合体。它可以使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共担风险、共享资源、共得利益、获取知识、进入新市场。企业战略联盟不仅包括股权合资企业、互相持股企业,还包括联合开发、物品采购、技术秘诀、人才培养、产品质量标准、许可证生产、联合销售、分销网络等各种类型的非股权性质的契约式协议单位。企业战略联盟强调伙伴之间的全面相容性,它所重视的是相互之间某种经营资源的共同运用,谋求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寻求优势互补,在合作的基础上强化其核心优势。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的研发和老产品的改造需要涉及多项先进技术,单个企业既没有足够的技术力量也没有必要去研究每项技术。企业间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将可能获取联盟企业的互补性技术并促使各自的技术专长相互融合,从而解决单个企业无力解决的问题。面对市场全球化竞争的强大压力,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在通过不断地购并和部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纷纷将目光转向企业外部,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设计、价值供应链、新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新区域市场拓展和商品售后服务等许多方面与有关企业甚至竞争对手进行广泛地合作,结成各种形式的企业战略联盟。战略联盟是对传统竞争方式的突破,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成功,需要与竞争对手合作,既为竞争而合作,也靠合作来竞争。这样,企业才能对内部业务重组再造,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组合,在外部与其他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充分发挥各自的核心专长,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不断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过与其他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使自身的核心优势得到进一步增强,而使自身的劣势和短处得以弥补。建立战略联盟可使企业在联盟范围内有效地组织和利用经营资源,使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得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进一步节约某些固定资产投资和生产储备费用,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成本。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是企业内部精细生产、外部组织内部化、寻求合作伙伴并建立战略联盟的重要动机。企业战略联盟作为一种创新的组织形态和竞争模式,因其不涉及企业内部的膨胀,而又能有效地扩大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分界线,从而实现既可避免企业组织机构过于庞大,避免因购并企业的管理风格不同和企业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冲突,又可以通过联盟企业分享技术和市场等外部资源,并克服市场交易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把经营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可以说战略联盟是企业实现规模经营以降低经营成本的有效手段。

三、塑造企业品牌的经营战略

企业已由传统的产品经营战略发展到培育品牌、发展品牌、创造知名品牌,并运用品牌拓展市场、吸引用户、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品牌经营战略。企业的品牌所传递的是企业对顾客在商品质量、功能、服务和价值等方面的承诺,是顾客判断并决定购买的重要依据。现在顾客的消费观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数量和质量消费型发展到品牌和文化消费型。顾客不仅关注商品价格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而且对商品品牌、售后服务、心理感受等也十分关注。顾客追求的是购买名牌所带来的自豪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因而也关注商品核心功能以外的富有文化内涵的附加功能。可以说谁拥有了知名品牌,谁就拥有了吸引顾客、扩大市场份额并在竞争中取胜的本钱。企业品牌的内涵至少应包含商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并在两者基础上衍生出企业品牌。只有与企业的商品品牌相匹配的超值服务,也就是企业建立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富有企业文化内涵的独特的服务品牌,才能不断提升商品品牌的价值含量和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否则企业品牌的内涵就要大打折扣。正是有形的商品品牌和无形的服务品牌相互结合,才成就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品牌。

企业品牌是企业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尤其是知名品牌具有较好的市场形象、较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企业品牌是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它是企业的名称、字号、商标、图案、产品质量、产品功能、市场形象、服务承诺和竞争能力的综合反映。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无不把塑造和培育企业的品牌,提高品牌的价值含量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历了“培育品牌、发展品牌、经营品牌”的发展三部曲,利用品牌效应拓展市场,既可带来高额利润,又可降低进入新市场的费用。现代企业品牌包含的价值功能已大大增加,产品的价值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据有关研究报告表明,在产品的价值构成中,产品物料消耗占25%~30%、产品质量占30%~35%、产品功能和款式占25%~30%、品牌占15%~20%。可见企业在竞争中不仅要靠价格、质量竞争,也要靠功能、品牌去竞争。

四、实行以顾客满意为核心的经营战略

篇9

关键词:内部价值链;价值链管理;财务分析

一、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逐渐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和管理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间的竞争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企业竞争战略和营销观念的变化必将引起企业管理理论的变化,而财务管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现行的财务分析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单一地表现为货币和数量,而且将一些作业和流程人为的割裂开来,这样有可能使各部门片面强调单部门业绩,或简单地改良现行的经营过程,不利于整个企业综合协调地改善经营管理,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此,财务分析有必要为适应新的变化而做出努力。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价值链理论对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而且将之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二、基于价值链财务分析模式的构建

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波特认为价值可看成是资金的生成和增值,而价值链就是价值增值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实质上也就是对企业的价值运动进行分析。而价值链与作业链紧密联系。一个企业的活动可以依据价值链分解为价值运动的许多环节,并形成为三条价值链: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这三条价值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现行的财务分析中注入价值链分析的思想,使传统的财务分析置于企业价值链的环境之下,使两种分析融合、交流、相互补充是完全有可能和十分必要的。

(一)运用纵向价值链,考察财务指标反映的企业定位问题

纵向价值链主要反映企业从资源取得到产品销售的价值运动。供应商或销售渠道的各种活动的进行与企业价值链接触能够十分显著地影响企业的成本或效益。要考虑企业在纵向价值链中占有哪些环节,是进入还是退出某个环节,是向上游或下游企业扩展还是收缩等。结合这一思想,通过运用财务分析中的某些指标,以其作为分析的尺度来考察企业与上游供应商交往所采用的经营方式、策略是否给企业带来价值增值,是否影响生产作业链(工序)。设想通过影响供应商的价值链结构,或者通过改善与供应商价值链的关系,使得企业及供应商双方受益。

(二)运用横向价值链,分析财务指标反映的企业竞争实力

横向价值链,主要反映同类产品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价值运动状况,是企业确定主要竞争对手底数的基本工具,其意义在于找出与竞争对手在作业活动上的差异,扬长避短,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竞争策略。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中,运用这一思想,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了解情况、知己知彼,使本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比如,可以采用影子价格等宏观财务评价指标及成本分解的办法进行价格调整,以合理反映企业外部资源的地理分布和稀缺或富余情况;运用税费来计量企业为社会提供的贡献以及企业耗费的社会劳务,用补贴、贴息来计量社会向企业提供的支助与扶持。

(三)运用内部价值链,把握财务指标反映的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状况

内部价值链分析指的是企业的内部价值运动。内部价值链分析始于原材料、外购件的采购,而终于产品的销售。其目的是找出最基本的价值链、企业生产作业的成本动因及与竞争对手的成本差异,区分增值与非增值的作业,探索提高增值作业效率的途径。内部价值链分析涉及决策、预算、分析和控制所有方面,企业的内部价值链分析涉及企业的职能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是纵向价值链分析和横向价值链分析的交叉点。它强调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基本职能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组织,完成成本最低、差异最佳,从而价值增值最大的目标。

三、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模式的优势

(一)进一步拓展财务分析的范围

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模式,将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进行归纳、判断,使财务分析的视角不仅注视企业内部的战术性问题,且致力于企业外部问题的战略性研究。价值链中横向、纵向、内部分析的共同作用,使得财务分析成为多维的、纵横交错的立体分析结构体系,即具有鲜明的、整体的内部分析特征,同时具有开放的、动态的外部分析特征。使分析的结果与外界客观情况更趋一致,充分体现预测对决策把握未来、明确方向所具有的望远镜作用,在此基础上企业不但可以对结果进行控制,也可以结合过程进行控制。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或消除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企业竞争的无序,避免决策的盲目性,明确从资源到产品的价值链运动中,企业如何与之匹配、协调、运转,从而找准生存的立足点,创新的突破口,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使财务分析方法渐趋完善

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模式,一方面使价值链分析借助于财务指标有了具体的量化依据,分析内容得以充实。例如在内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可用不同的财务数据、指标来反映价值的增减变动,从而使价值链分析有了新的数量指标的支撑,易于操作,更具说服力。另一方面,价值链分析强烈的逻辑性、条理性无疑又使财务分析的思路更严谨,对财务指标及基础数据的关系和影响把握更准确,推动财务分析向深层次发展。因此,两种分析方法的相互补充及融合应用,使财务分析方法更为完善,推动了它的发展,对实现财务分析的目标向前大大地迈进了一步。

(三)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与水平

随着社会经价生活的向前发展,各种经济关系更为复杂,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企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由于再生产过程的价值运动伴随着多种形态的资源运动,企业不但要对价值进行管理,而且要对使用价值、劳动因素、信息等进行管理,不但要处理各种财务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而且要处理各种非经济利益关系。而整合、融洽这些关系取决于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包括对企业内部状况,外部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的能力。价值链分析的思想为企业的财务分析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开辟了新的通道。如财务指标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缺乏市场竞争力的问题时,价值链分析可以通过对每一阶段的价值链作业活动作出分析,找出症结环节。如果是纵向价值链出现问题,企业将决策进入还是退出某环节。如果是内部价值链出现问题,企业可采取降低成本或采用差异化策略,优化“内部价值链”,尽可能提高“顾客价值”来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价值链分析把企业的价值运动和最终收益紧密结合,视顾客价值为企业价值运动的核心。基于价值链的财务分析方法,使企业管理包括财务管理有了坚实的依托,从而突破传统管理的思维束缚,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大为提升。

四、优化价值链管理以提高财务分析水平的对策

(一)加强价值链分析在企业竞争战略中的运用

企业在追求可持续的长期竞争优势时,要将价值链分析同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相结合去支持企业的战略实施。一方面,企业应通过价值链分析,将企业整体价值活动及单个价值链环节的成本,与竞争对手相比,来确定企业自身所具有的成本优势环节,并通过对每一项价值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的分析,来确定其成本优势的战略价值,即成本优势的战略持久性。另一方面,企业要实现差异化战略,要了解顾客的需求和价值取向。对此,价值链是一种有用的思考方法,它考虑怎样通过价值创造形成差异化的不同基础,以及不同基础相互提高、相互支持的程度,并最终通过价值链的多种联系实现差异化。

(二)拓宽价值链的管理范围

企业的价值链分析,不仅要分析企业内部的价值链,更应向企业外部价值链扩展,将企业的价值链管理范围扩展到其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顾客之间,以及行业的整条价值链,加强价值链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导向作用。一方面,通过对供应商价值链的分析,帮助企业确定以下战略行动:通过谈判,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更有利的价格;同供应商进行紧密的合作,帮助其降低成本;尝试使用成本更低的替代品。另一方面,通过对购买商价值链的分析,帮助企业确定以下战略行动:促使购买商减少利润;转向更具经济性的分销战略;尝试砍掉价值链中前面某些阶段的成本;通过管理企业价值链与购买商价值链之间的联系,消除不增值作业,以寻找降低成本的双赢机会,优化财务管理,提高财务分析水平。

(三)优化企业自身的价值链,形成协同效应

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企业在战略管理的支配下,企业内部实现整体性协调后,由企业横向价值链、纵向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的功能来耦合而成的企业整体性价值链功能,它远远超出企业各价值链的功能之和,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1>2”,即企业的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的价值之和。正是这种隐性、不易被识别的价值增值,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因此,我国企业应该优化企业自身的价值链,使企业的采购、生产、营销及人力资源管理协调统一,以及各分支机构在资源上共享、资金上互补、人员合理流动等,从而充分发挥企业整体价值链对财务分析的协同效应,完善基于企业内部价值链的财务分析体系。

(四)力求量化成本动因,优化价值链财务分析环境

在成本分析过程中,企业的规模、产品的复杂性、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企业文化等无形动因是很难量化的,为此企业常常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但其实对更高层次的成本动因与成本之间关系的数量化并不要求非常精确,为了能判断各种成本动因的相对重要性,一定程度的量化还是很有必要的。为此,企业可以力求量化成本动因,并引进先进信息技术为价值链管理提供保障,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得出更高层次成本动因对成本的影响程度,以便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陈秋萍.浅析现代企业的财务分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01)[2]迟晓英,宣国良.价值链研究发展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01)

[3]郜丽梅.论现代企业的财务分析.大众科技,2006(05)

篇10

【关键词】供应链生产;合作;互利共赢;分工

当今,供应链生产及管理正在世界范围内深刻地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环境与经营方式,对于企业整体的生产来说,变革已经不可不免,如何在这种变革中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以及赢得更高的效益,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当中的重要课题,特别是作为世界制造业工厂的中国,每日都在进行着巨大的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地进行着原材料加工以及半成品输出的经济活动,其所受到供应链的影响又是巨大的,所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以及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水平,就成为了当今经济生活中的重中之重。

1.供应链生产及管理

供应链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它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将其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并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即是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操作、控制、优化、集成,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总成本,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优化而采用的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一种集成管理活动和过程。

2.供应链生产背景下企业的经营策略

由于供应链的存在,使得从原材料的生产到产品的销售成为了一个一体化的经济生产模式,这就决定了处于其中的每一个企业,不论是初加工企业、再加工企业、半成品企业、成品企业还是销售企业以及售后服务企业都练成了一个整体,处于整体环境中的企业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从而带来整体的变动,最后的影响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在如此生产背景下,企业之间的合作将会变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本片文章所要探讨的重点所在。

下面我们就将供应链生产背景下企业所要展开的具体的做法做具体的分析:

企业必须加强自我认识与自我管理:

2.1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培训

世界总是处于不停的变化当中,经济生活本身又是变化非常剧烈的领域,所谓时机转迅即逝,信息也是不停的更新变化,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员工能够深刻的认识到这种剧烈的变化,尽快的适应这种变化,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新的动力。

2.2精简机构

精简机构,剪除以及合并不必要的部门,使组织结构精练化,如此便可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反映也就更加迅速,如此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在环境就会更加的游刃有余,使得企业能在第一时间内抓住重要的机遇,从而顺势而上,占领经济领域的制高点。

2.3节约成本

如何节约成本是现代企业发展中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节约成本不仅能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而且还能带来更大的收益,以此便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节约成本主要表现在企业生产设备的及时更新换代,新的以及高效的生产设备能够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另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组织结构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废水的回收再利用,脚料的再使用等等措施都能减少企业成本的消耗,从而做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3.供应链生产背景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策略

由于供应链中企业一体性的关系,因此在此一方面的管理中如何更有效的加强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效沟通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集成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加强各企业之间的联系,能够协同起来共同抵御经济生活中的风险,也唯有如此才能够共同赢得生存赢得发展,但是由于各企业之间的分散性、管理理念的不同以及在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使得这一合作模式的运行颇为复杂与艰难,在此我们就将这一问题做简要的分析。

3.1相互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企业沟通就是通过反映经营者思想的语言、文字,对与本企业生产销售和产品购买等相关人员的一种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动,以求得认识的统一和目标的一致,从而促进企业的经营顺利、财路畅达。

经常性的互访以及相互学习可以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比如生产性的企业与销售型的企业的沟通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使得能够紧密的团结在同一条战线上。

3.2建立共享的数据交换系统

建立共享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使产品和信息在网链间迅速流动,从而快速明确的自己的生产信息,当下快捷便利的电子商务系统为这一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很好的环境,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及时自己的产品需求信息、销售信息,可以使得上下游的企业在第一时间内掌握这些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反映。

为了详细的说明这一系统,我们可以做个特例分析,在现代出版行业中,电子商务系统的使用可谓是相当的普及,出版商在第一时间内将自己出版的图书在自己的网站上,可以让下线销售商在第一时间内看到这些信息,然后快速的做出反应,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种类,另外出版商也可以使用信息传递工具,比如邮箱、传真以及聊天工具,在第一时间内将资料传递给销售商以供其选择所需要的类型加以购买,同样的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收集有关销售方面的资料,查看自己产品的销售情况,然后做出决断在下一步的工作的对销售良好的产品加以侧重编撰。

在这一环节中企业通过Internet作为技术支撑,使其成员企业能够实施获取并处理外部信息及内部信息,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对客户需求快速有效的反应能力,实现供应链各环节及时出售、及时制造、及时供应。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整体的经济风险,从而提高整体的收益。

4.总结

全球经济一体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传递已经成为了重中之重,而信息的有效传递又有赖于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因此在这种生产供应链条式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当今先进的电子商务系统互通彼此的信息以便结成战略联盟共同抵御经济风险的侵袭是十分必要的,也即能够达到各自收益的最大化,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赢得生机。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