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范文

时间:2023-03-26 06:1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卫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卫生

篇1

谁都喜欢吃零食,可是,有些零食的卫生保障是不能让我们信赖的,以下几件事情就是告诉我们不要乱吃东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曾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个建筑工地住着几十个建筑工人,工人们在建筑工地的自助食堂用餐,由二位大妈供应工人们的伙食。一天,工人们用餐后发生了异想不到的事,几十名工人先后出现了头晕,呕吐,昏厥等现象。汗珠像豆珠似的从额头上滚下来,工人们疼得无法工作,还好抢救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一场因蔬菜中的农药引起的中毒事件,对工人们及其家属造成了惊吓,同时也给工地带来了损失。

有很多学校附近都摆着无数摊点,小学生只要一放学,就能听到摊点的大叔大婶的吆喝声,“小朋友,你闻,多香的美食呀,只要5角钱就够了。”禁不住诱惑的小学生就忍不住地到那些摊点去买东西吃。结果,买零食的同学都因为买了不卫生食品而拉肚子 ,有的甚至中毒导致住院。

而那些快餐店更是毒辣,为了市场上的恶性竞争,放弃了追求质量的提高而开始降低成本,将一些农物残留物或生长激素类产品和一些加工过程中化学添加剂、防腐剂过分使用,使食品的不安全因素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而大多数打工人员又为了省钱到一些不规范的快餐店吃饭,导致了多种疾病的产生

在此,我大声呼吁广大中小学生应注意食品安全,提高对食品卫生的重视,对自己,对别人负责。

篇2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Food Hygiene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4-8456

国内刊号:11-3156/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89年,由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主办。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篇3

以近年国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看,从前几年南京冠生园月饼、多宝鱼、苏丹红、福寿螺,直到2008年震惊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食品安全面临着严峻态势。种种频发的恶性食品事故事件不仅暴露出我国食品监管的漏洞与不足,更反映出社会现实存在的情况:国民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内容比较单薄,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所导致的食品安全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多尚未涉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缺少一系列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制度。如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制度、食品安全信用制度以及食品安全信息制度等。同时。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对“食品安全”等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尚未有明确的法律定义。针对存在如此严重威胁国格民生的大问题,颁布实施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已是势在必行的国家行动。本文拟对《食品安全法》实施前后,我区食品安全的现状问题进行探讨。

一、当前内蒙古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

(一)农村牧区,尤其是城乡接合部存在的问题较集中

我区农村牧区食品卫生状况仍然很不乐观,主要表现在种植和养殖的源头污染、制假售假、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方面。其中,农村和城乡接合部为多发区,农村食品市场更是急需整治的中心所在。

(二)因经营和经济条件限制,区内多家小作坊及个别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存在隐患问题

自治区执法人员检查抽查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食品小作坊千余家,重点检查粮、油、米、面,白酒、茶叶、糕点,肉制品、散装食品、儿童食品。检查发现,食品小作坊不同程度存在着不按要求标注生产日期或者乱标生产日期、不合格产品处理无记录、原料堆放不规范、自检报告有涂改痕迹、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备案不全等问题。

(三)食品流通环节控管不严,奶粉中可致癌的砷含量超标

3年前我区查处的一批东方牌等劣质奶粉中砷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10倍,而砷超标可引起皮肤癌、肺癌以及各种内脏肿瘤和白血病等。这种名为东方牌劣质奶粉是2004年以来被检出问题最严重的劣质奶粉。为了促进销售,不法人员精心设计,刻意在外包装上伪造了内蒙古伊穆河乳业、黑龙江三联乳业的企业名称。此案例是奶业食品安全事故的典型。

(四)公众素质低下

在经营者和消费者中,普遍存在文化层次偏低,法律意识、食品安全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淡漠现象。由于严重缺乏相关的食品卫生知识,对问题食品存在的潜在危害性认识不够,同时,受“不干不净、吃上没病”等错误思想及收入状况的影响,农村牧区对质次价廉的食品仍有很大的需求。尤其是农村牧区孩子,往往容易受到那些包装华丽、价格便宜但却没有食品安全保障的小食品诱惑。这些致使生产者、经营者为了利润铤而走险,造成了目前农村牧区市场不合格食品屡禁不止的现状。

(五)进货、配货渠道自由,为一些不合格食品进入农牧区市场提供了条件

由于我区边远盟市地区加工业发展落后,为了节约经营成本、方便销售,他们所经营的食品大部分由外地购进,也有一部分从周边地区(银川、兰州及其它地区)进入。虽然这种形式大大方便了农牧区经营者,降低了经营成本,但同时也致使一些过期或临近过期的食品被推销到农村牧区市场。而经营者受利益的驱动,加之批发商采取赊账等形式促销,更使源头失去防范意识,不合格食品很容易进入零售环节。

(六)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力度力量不足

内蒙古地域辽阔,农村牧区食品经营户比较分散,受地理条件、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的限制:加上监管手段滞后、成本高,工作任务繁重,监管区域大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监管周期长,给违法经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另外,监管观念落后也是原因之一。目前,自治区不少相关监管部门到旗一级就是最基层,农牧区食品安全基本上靠工商部门监管。一些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往往存在“重城镇,轻农村牧区”的监管意识,再加上政府各职能部门协调联系不够,难以形成执法合力,制约了农牧区食品安全的监管效率的提高。

二、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自治区农村牧区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力度

我区农村牧区是难点和死角,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首先要对农村牧区食品生产企业严格索票索证管理,对不具备卫生条件现场屠宰销售活禽的摊点要坚决取缔,尤其是城乡接合部应该成为重点整治对象。同时,加大对农村牧区食品的监督巡查力度,对馒头、糕点、豆制品、生肉和熟肉制品等大众消费食品进行监督检查和抽检,加大处罚力度。取得农村牧区食品生产监督管理的胜利,就会赢得全区食品安全全局的突破性进展。

(二)重点整治打击突出目标

在自治区范围内突出重点整治区域、重点整治对象和重点打击目标。要确定人流量大的苏木、镇集贸市场为重点整治区域,以粮、油、酱油、醋、蔬菜等与农民日常生活消费关系密切的食品为重点整治对象,加强对各类儿童小食品的监管,要将影响恶劣、屡教不改的食品经营户和屡次违规的小作坊确定为重点打击对象。使违法销售者为其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从而对其他违法行为形成有力的震慑。

(三)强化技术检测,排除或避免食品安全事故

在自治区境内,尤其是牛奶加工企业建立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既提高了检验效能,又能为树立优质品牌提供基础保障。进一步加大对食品检测设备经费投入,结合我区实际,建立奶制品及小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室,配备盟市旗县基层工商所专职食品安全监督员,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完善和拓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体系。要充分发挥农村牧区消费维权站(点)和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的作用,坚持食品安全事故属地管理、逐级上报的原则,强化食品安全事故责任制,有关部门在及时控制现场的同时,将案情上报,上级部门应根据事故的等级,区别对待,采取各种有力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蔓延。

(四)通过众多媒体大力宣传食品卫生法,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食品卫生意识

食品卫生法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法规,它与全社会成员休戚相关。因此,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依靠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和千万群众的共同努力。建议各

级政府召集轻工、商业、粮食、卫生、农业、化工、交通、铁路、工商、供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认真学习讨论研究如何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我区涉及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有关单位更要抓好组织干部职工(包括个体商品经营者)对食品卫生法进行认真的学习宣传并贯彻执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爱卫会办公室和卫生防疫站要组织所属人员认真学习、宣传食品卫生法,普及食品卫生科学知识,抓紧做好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建议各地报社、广播电台(站)、电视台、文化宫(馆)等宣传单位,在媒体舆论能够顾及的范围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卫生法,要把食品卫生法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宣传,大造舆论,使食品卫生法律意识深入人心。

(五)严把食品卫生流通环节关口

从两个方面人手:首先是加强对流动批发户的监管。要根据我区农村牧区食品市场进货的实际特点,推行监管“关口”前移最先端,实现事后监管向事前监管的延伸,定期不定期组织对批发商仓库和“送货下乡”车进行检查,通过源头监控,有效预防不合格食品进入零售流通环节,促使农村食品环境的根本好转。其二是加强对零售户的监管。建议自治区工商执法人员要加大日常巡查频率,要通过与经营者(包括个体经营者)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诚信承诺书》等形式,引导经营者建立进(销)货台账、索证索票制度,严格完善食品退市制度等,坚决在农村市场消除“三无”、过期食品,取缔制假伪劣仿造的厂地及窝藏点。

篇4

第一条为规范食品卫生监督行为,保障和监督卫生行政部门有效实施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卫生行政部门行使食品卫生监督职责时,必须遵守本程序。

铁道、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的食品卫生监督机构,行使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食品卫生监督职责时,依照本程序执行,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进口食品的口岸卫生监督程序由卫生部另行规定。

第三条卫生行政部门行使食品卫生监督职责,应遵循合法、公正、高效、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并有权纠正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在行使食品卫生监督职责时的不当行为。

第二章管辖

第五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

(一)本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和食品生产经营者;

(二)本辖区内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三)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或移交的食品卫生监督事项;

(四)本辖区内的其他食品卫生监督事项。

第六条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

(一)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直接管辖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和食品生产经营者;

(二)本辖区内重大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案件的查处;

(四)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或移交的食品卫生监督事项;

(五)法律、法规、规章直接授权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行使的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行政专署的卫生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按上款规定执行。

第七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管辖范围:

(一)本级卫生行政部门直接管辖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和食品生产经营者;

(二)本辖区内重大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案件的查处;

(四)卫生部指定或移交的食品卫生监督事项;

(五)法律、法规、规章直接授权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行使的食品卫生监督职责。

第八条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认为必要时,有权管辖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管辖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食品生产经营者以及违法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食品生产经营者以及违法案件移交下级卫生行部门管辖。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有权在本级行政管辖区内开展食品抽样检测活动。

第九条下级卫生行政部门对自己管辖的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食品生产经营者以及违法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管辖的,可以报请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决定。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接到请示之日起七日内作出决定。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履行食品卫生监督职责时,发现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卫生行政部门。被移送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将移送案件的处理情况及时反馈给移送案件的卫生行政部门。

第十一条卫生行政部门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的,争议双方应当在争议发生之日起十五日内协商解决;不能协商解决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请示后十五日内作出管辖的决定。

第三章许可

第十二条卫生许可证的发放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利用新资源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新品种以及利用新的原材料生产的食品容器,包装树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的新品种,投入生产前须提供所需资料和样品,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报请审批。

食品用洗涤剂、消毒剂的审批程序按卫生部制定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十四条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其产品及说明书必须报卫生部审查批准,报批程序按卫生部制定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进行。

第十五条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检查,按卫生部制定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十六条食品广告的审批,按《食品广告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受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选址和设计的卫生审查申请时,应要求申请者提供规定的材料。

第十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接到新、扩、改建工程选址和设计卫生审查申请及有关资料之日起三十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书面答复。必要时,可指定专业技术机构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审查和现场勘察,作出卫生学评价。

第十九条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接到工程竣工验收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依照新、扩、改建工选址和设计的卫生审批意见,进行工程验收,并提出验收意见;对职工食堂、餐馆的工程验收,应在十日内提出验收意见。必要时,卫生行政部门可指定专业技术机构对竣工验收工程进行卫生学评价。

第二十条食品卫生监督员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巡回监督检查时,应出示监督证件,根据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卫生规范的规定进行监督检查。可将下列内容作为重点进行检查:

(一)卫生许可证、健康证明和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情况;

(二)卫生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情况;

(三)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食品用工具及设备卫生、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卫生设施、工艺流程情况;

(四)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情况;

(五)食品标识、说明书、采购食品及其原料的索证情况;

(六)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等的感官性状、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产品卫生检验情况;

(七)对食品的卫生质量、餐具、饮具及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进行现场检查,进行必要的采样或按监测计划采样;

(八)用水的卫生情况;

(九)使用洗涤剂和消毒剂的卫生情况。

对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及设备的巡回检查,按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

第二十一条食品卫生监督员进行巡回监督检查,应制作现场监督笔录,笔录经被监督单位或有关人员核实无误后,由食品卫生监督员和被监督单位负责人或有关人员共同签字,修改之处由被监督单位负责人或有关人员签名或者印章覆盖。

被监督单位负责人或有关人员拒绝签字的,食品卫生监督员应在笔录上注明拒签事由,同时记录在场人员姓名、职务等。

第二十二条食品卫生监督员在巡回监督检查过程中或监督检查完毕后,应当根据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实施行政处罚时,应遵守《行政处罚法》、卫生部制定的《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和有关卫生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

第五章监测和检验

第二十三条食品卫生监督员采集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食品用洗涤剂、消毒剂、食品用工具等样品时,应出示证件,并根据监测目的以及食品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的规定,无偿采集样品。

采样的食品卫生监督员必须向被采样单位和个人出具采样凭证。

第二十四条食品卫生监督员根据监测目的,按国家卫生标准的规定确定检验项目,填写样品检验通知单,并按规定及时将样品送检,检验人员应验收样品,并在样品检验通知单上签字。

第二十五条没有国家卫生标准的,可参照同类食品国家卫生标准、地方卫生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企业标准确定检验项目。

疑似污染、变质、掺假、掺杂食品,以及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的检验项目,根据调查需要和食品生产经营提供的有关资料确定。

第二十六条检验按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没有国家卫生标准检验方法的,可参照同类食品的国家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或地方、行业卫生标准检验方法以及国际组织推荐的方法进行。

检验人员应填写卫生检验原始记录和卫生检验报告,检验报告经核实无误后,由检验人员签字并移交承办的食品卫生监督员

食品检验样品保存期不少于一个月或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时间保存样品。

第二十七条检验者应在收到样品检验通知单后,十五日内出具食品卫生检验报告,对中毒食品或可能引起中毒的食品的检验,应在五日内出具检验报告,特殊情况需延长出具检验报告时限的,应报卫生行政部门决定。

第二十八条被监测单位对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向原卫生行政部门或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书面复检申请,申明理由,经同意后进行复检。

书面复检申请应在收到检验报告之日起,或在指定领取检验报告期限终止之日起十日内提出,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书面复检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作出是否同意复检的答复。

第二十九条微生物检验结果不做复检。检出致病菌时,保留菌种一个月。

第六章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三十条卫生行政部门接到食品中毒或食品污染事故报告后,应当及时组织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并可采取下列临时控制措施:

(一)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

(二)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责令进行清洗消毒。

必要时,负责调查处理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通知中毒食品或污染食品的来源地和流向地的卫生行政部门。

采取临时控制措施时,应执行本程序第七章的规定。

第三十一条食物中毒的调查及证据的收集,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可疑及中毒病人的发病人数、发病时间、发病地点、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抢救治疗情况;

(二)可疑及中毒病人发病前四十八小时以内的进餐食谱及特殊情况下的七十二小时以内的可疑进餐食谱和同餐人员发病情况;

(三)可疑中毒食物的生产经营场所及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情况;

(四)从业人员健康状况;

(五)采集可疑食物和中毒病人的呕吐物(洗胃液)、血、便及其它需要采集的样品进行检验,必要时可做动物试验;

(六)填写食物中毒调查登记表。

第三十二条食品污染事故调查及证据的收集,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污染食品的名称、数量、来源、流向;

(二)污染物的名称、数量、可疑污染环节;

(三)取证、采集样品进行检验;

(四)制作调查笔录。

第三十三条对食物中毒及食品污染事故进行调查时,其采样数量不受常规采样数量限制,并实行无偿采样。

第三十四条食物中毒及食品污染事故的调查应制作调查笔录,笔录应由食品卫生监督员和被调查者签字。

第三十五条食物中毒或食品污染事故调查后,调查人员应及时对调查材料、检验结果及其它证据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写出调查报告。

第三十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应认真审查食物中毒或食品污染事故的全部证据材料,认为证据不足的,及时补齐或补正;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的,依照《食品卫生法》及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七章行政控制

第三十七条卫生行政部门对已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食品卫生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临时控制措施时,使用封条,并制作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

封条上应加盖有卫生行政部门印章。

第三十八条当事人对被控制食品及原料、食品用工具及用具应承担保全责任,不得私自转移。当事人拒绝承担的,卫生行政部门可要求具有条件的单位予以保全,保全所需全部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第三十九条食品卫生监督员执行公务时,遇紧急情况或特殊情况,可当场对已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以及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予以封存,并制作笔录,但在采取封存措施之后,应立即报请所属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送达行政控制决定书。

第四十条对封存的食品以及食品用工具和用具,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封存之日起十五日内完成检验或者卫生学评价工作,并作出以下处理决定:

(一)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依法作出予以销毁的行政处罚决定;

(二)属于未污染的食品、以及已消除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予以解封。

篇5

与国家现有同类评分表比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颁布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动态等级评定表》,该表由7个监督检查环节构成,分别是:证件、卫生管理、建筑与布局、环境卫生设施、设备与加工用具卫生、原料采购与贮存卫生、加工操作卫生等,共34个条目,计165分;国家卫生部最早于2002年颁布《餐饮业日常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2007年修订,在卫生部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移交前一直是政府对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包括许可管理、人员管理、场所环境、设施设备、采购贮存、加工制作、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剂、检验运输等9个监督检查环节,58个条目,共计90分。我们设计的《评分表》由8个监督检查环节(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结构与布局、环境与设施、原料采购与贮存卫生、加工过程的卫生、凉菜间等专间的特殊要求、餐饮具清洗与消毒)、62个条目构成,兼顾上述2种评分表的评价内容,同样是按照卫生管理(软件)--硬件设施--现场各环节的顺序,但是在监督检查环节上,根据军队实际,将“食品添加剂”、“检验运输”的内容放在“原料采购与贮存卫生”和“加工过程卫生”2个环节中考查而不单独列为环节,而将“凉菜间等专间的特殊要求”单独列为监督检查环节,突出了部队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从条目构成上,本评分表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条目数量接近。但是,国家的上述2种评分表中,各条目的表述均比较概略,如通常描述为:“6.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37.贮存是否符合要求”、“39.粗加工与切配是否符合要求”等〔3〕,监督员个体对卫生法规的掌握程度及裁量的习惯会对评价结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本《评分表》中依据法规明确了具体要求,细化了评价指标,例如,本表将“管理制度完善”具体化为“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岗位食品安全职责”、“操作间/区管理制度”、“留样制度”、“卫生自查”等5个条目,注明扣分标准和分值,便于监督员依照评分;再如,将“贮存卫生”的检查具体化为“库房卫生”、“定型包装食品的标识”、“是否有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等食品”等3个条目,“库房卫生”中列出6种具体评价指标(分架、隔墙离地、通风、特定存放条件、退货区、标识)和相应扣分方法。此外,为适应评价不同类型、不同规模餐饮单位需要,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我们沿用“标化分”的设计,即对不设凉菜间等专间的单位,需计算标化分:标化分=单位实得总分数÷900×1000。而对于同一个餐饮单位设有一个以上专间的,以得分最低的计分,即任何一个专间出现不符合要求均会扣分。

2《评分表》的有效性

经5名专家共同确定,模拟现场共存在问题13处,可归属于《评分表》中8个检查环节中的13个条目。根据《现场卫生监督笔录》的记录分析,7名监督员分别发现问题7处、10处、11处、9处、10处、9处和8处;而在7名监督员随后标注的《评分表》中,分别标注了12处、13处、12处、14处(该监督员将同一问题在相关项目上重复标注1次)、13处、12处和13处。用t检验分析7名监督员应用《评分表》前后发现问题的数目差异,计算得出P=0.00039,表明《评分表》应用后监督员发现问题数目的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

3一致性分析

9名卫生监督员采用本《评分表》对7个不同类型部队餐饮单位进行独立检查、打分,结果经方差分析,P=7.48,说明9名监督员对同一餐饮单位给出的分值差异无显著性,对各单位的评分意见趋于一致。

4易用性

监督员在7个餐饮单位自进入现场开始检查到完成打分的用时(不包括文书制作)分别是:小型餐饮单位平均22.2min(最长25min);中型餐饮单位平均25.5min(最长28min);大型餐饮单位平均22.2min(最长37min);超大型餐饮单位平均43min(最长46min)。

5讨论

篇6

为确保全体师生在校期间的食品卫生安全,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防范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时损失减少,危害低,使各口工作人员能快速、高效、合理有序地处置食品卫生事故,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文件与会议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组织机构

组 长: **

副组长:** ** **

组 员:** ** ** ** ** **

** ** ** ** 各班班主任和副班主任

组 长:负责定时召开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组会议,传达上级相关文件与会议精神,部署、检查落实食品卫生安全事宜。

副组长:负责各具体负责组织对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未雨绸缪,做好准备,保证完成校领导部署的各项任务。

领导组各成员具体负责和参与食品卫生安全发生时全校各年级、各部门突发事件的处理、报告、监控与协调,保证领导小组紧急指令的畅通和顺利落实;做好宣传、教育、检查等工作,努力将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减小到最低限度。

食品卫生安全领导组织机构下设通讯组、灭火组、抢救组、紧急疏散组,分别具体负责通讯联络、组织救火、抢救伤员、疏散师生等工作。

(一)通讯组:组长:**(副校长)成员:**、**、**(火险发生时,负责立即电话报告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组和上级相关部门,以快速得到指示,视火情拨打119,报险救灾)

(二)灭火组:组长:** (副校长)成员:** ** **(负责消防设施完善和消防用具准备,负责检查全校各办公室、教室、图书室、保管室、实验室、“两基办”、远教室等室的用电、用火安全;火险发生,立即参加救火救灾工作)

(三)抢救组:组长:**(教务处主任)成员:**、** 、**(负责做好及时送往医院的准备工作,负责火险发生时受伤师生及救火人员伤痛的紧急处理和救护)

(四)紧急疏散组:组长:**(教务处副主任、安全管理员)

成员:各班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负责制定紧急疏散方案,明确各班逃生途径与办法指导,负责所在年级、所管班级学生紧急疏散中的安全);

三、 灭火工作预案

1、发现火情,在场人员要立即引导室内人员进行有序疏散,并迅速利用室内的消防器材控制火情,争取消灭于火灾初级阶段。

2、如不能及时控制、扑灭火灾,在场人员要立即采取措施妥善处理(如切断电源等),防止火势蔓延。

3、在场人员要以最快的方式向领导组组长或副组长汇报,尽快增加援助人员,协力救火。

4、领导组组长或副组长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到达火情现场,并视火情拨打“ 119”报警求救。

四、 师生疏散及逃生预案

1、火情发生后,按照灭火预案,管理人员及各工作人员要立即通知学校领导组组长或副组长,尽快增加援助人员,如发生重大火情,同时向“119”报警,并根据火情发生的位置、扩散情况及威胁的严重程度逐个区域通知人员撤离。

2、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应该正确引导撤离师生奔向疏散通道,并将正确的逃生方法告知负责同志,其余人员按照既定位置,按要求灭火,并进行伤员抢救等工作。

3、为更好地应付紧急情况,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必须一切听从现场指挥部的指挥。

4、紧急疏散的负责同志必须接受基本灭火技术的培训,

正确掌握灭火的方法,切实保证逃生师生的。

篇7

为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进一步改善我市食品安全状况,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9]2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各级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切实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确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形成统一协调、责任明确、齐抓共管、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坚决遏制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消除食品安全危害,防止重特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确保我市食品安全。二、狠抓宣传和普法教育,促进社会监督机制的形成。让人民群众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健康权益,是贯彻实施食品卫生法的一个重要方面。单靠政府的监管难以达到法律应有的威慑作用,食品卫生法规定,国家鼓励、保护社会团体和个人对食品卫生的社会监督,这就是要努力使社会监督成为政府监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良好的社会监督环境的形成,有赖于人民群众食品卫生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因此,各地要狠抓宣传、普及食品卫生法的工作,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主动参与监督的意识,促进社会食品卫生监督机制的形成。三、明确重点,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各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粮、肉、蔬菜、水果、乳制品、水产品、豆制品等重点品种,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和市场准入的监管力度,完善食品卫生监管机制。一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环节的监管,严格食品生产经营市场的准入条件,树立一批诚实守信的品牌企业。对不符合食品生产、加工条件的从业人员,要责令其退出市场。二要完善和落实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加大对食品市场的监督力度。三要加大对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力度。加强生

产、加工、销售环节的预防措施,加强检验、检查、检疫、抽检工作。四要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定期办公制度、市场巡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度、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等,让人民群众真正吃上放心的食品。四、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做好食品卫生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各镇政府要对所在地的食品安全卫生负总责,要明确一名负责同志主管食品安全工作;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事故。农林、质监、工商、城管、卫生、公安、司法等各有关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各负其责,共同配合。市农林局主要负责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对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的监测和集中整治活动,强化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蔬菜的安检工作,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严厉查处违法使用违禁农药等行为;加强对农产品初加工的卫生监督,尤其要加强生猪屠宰的卫生管理、检验检疫工作,在全市实施放心肉工程。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主要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卫生的日常监管,实行生产许可等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查处生产、制造不合格食品及其他质量违法行为;将生产许可证发放、吊销、注销等情况及时通报卫生、工商部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负责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审查核发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营业执照,取缔无照经营行为;负责推进和落实食品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建立购销台帐和质量承诺制度,以及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制;落实市场巡查制度,开展对食品流通领域的执法检查和抽检,严格查处违法食品广告、虚假宣传、假冒注册商标和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及时将有关案件移送其他部门。市卫生局主要负责食堂和各类餐饮业等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严格发放卫生许可证;对直接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开展对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事故的紧急医疗救援和调查处理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查处违反《食品卫生法》的行为;及时将有关案件移送相关部门。市公安局主要负责对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食品、假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涉嫌犯罪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依法立案查处,并快侦快破;协助食品监管执法机关开展执法检查;依法查处

用暴力、威胁等手段阻碍、抗拒行政执法活动正常开展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市教育局主要负责组织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教育,督促学校和幼托托机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报告制度,组织对学校食堂规范化建设及学生集体用餐工作的督查。五、落实措施,强化监管,将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1、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企业是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企业法定代表人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从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全面落实《食品卫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依法从事食品生产、采集、收购、加工、储存、运输、陈列、供应、销售等活动,及时消除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害与风险。2、建立和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增强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反应能力。各部门要制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应急组织,建立分工明确的应急处理责任制和预警机制,规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程序。确保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反应迅速、决策准确、措施果断、运转高效、处置得当、处理到位,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3、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监管能力。加强执法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执法就是服务的观念,努力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将每一项工作纳入法制、制度的轨道,做到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加大对执法监督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装备水平,增强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能力。4、建立食品安全执法联动协调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市农林、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卫生、公安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充分发挥整体综合执法监管效应。各行政执法部门要互通信息,及时移送涉嫌食品犯罪的案件。各部门要建立完善举报奖励制度,设立举报电话,鼓励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检举揭发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篇8

【关键词】 食品营养;食品卫生监管;食品安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3018-02

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工业取得了突出发展,但是随着食品发展的深入,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了,其中最为严重的当属食品安全问题,这已经成为了举国上下的焦点与百姓热议的话题之一,而目前包括苏丹红、瘦肉精、染色馒头、三氯氰胺以及黄曲霉菌等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过去对于食品安全包括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不完善,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要求并不充分,这个给维护我国食品安全带来了双重挑战,因此,本文着重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试图能够改进相应措施,更好的捍卫我国的食品安全。

1 食品安全内涵

根据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法》相关定义,仅仅将食品安全作为一个狭义的范畴来理解,只要食品没有毒,对人体没有伤害,并且要符合一定的营养要求,不造成对人体危害,那么这种食品就是安全的。实际上,这样的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出发,主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数量上要够,其次要在有足够营养的前提下不对人体造成伤害,最后是要符合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的要求。很明显,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的界定仍然是存在不足,实际上食品安全应该包含营养含量以及卫生与安全,而不仅仅是只注重各种卫生的法律框架,但却不涉及食品营养法律的各种条款,忽略食品卫生监管在其中的作用。

2 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现状

尽管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卫生法》中有涉及到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是食品营养问题。良好的营养将极大的有益于生物机体健康,营养不良将会使得人体受到各种疾病影响的可能性大大的升高,这种影响对人体是深重的,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的。而主要是对食品营养来源过于单一化,人们的营养意识不高,很多人不明白食物相克等原理,部分食品添加剂与非食品添加剂界定不明,食品原料比较差,但是没有相关营养标准限定,转基因食品潜在破坏人体的问题没有充分重视和研究,更没有相关的营养以及界定标准,这些问题都是人体岁食品营养问题极大的挑战。

其次,食品卫生监管问题。主要的卫生监管问题表现在律法规体系过于粗放,不能细化,对很多药物检测和标准都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食品安全存在多头监管,仍然采取以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责任分割以及沟通的不甚明了,安全标准体系以及信用体系建设都不完全,这都是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向。

3 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改进措施

第一,提高对食品营养问题的重视,加快建设食品安全。适量增强食物多样,降低安全风险。通过进行多种类型的、数量适宜的,涉及大范围的摄入各种食物,使得营养均衡,从而达到膳食平衡的食品安全目的,既可以防止摄入食物发生相克的反应,导致食物中毒,又可以防止由于食物单一化造成尤其是青少年的肝肾以及胃肠消化代谢器的损伤问题,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化学以及细菌性的食物中毒事件。

第二,提高对食品卫生监管的重视,加快建设食品安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加大食品安全标准以及法规的建设,试图与国际迅速接轨。主要做好细化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完善相关法规,使得食品安全监控有法可依。其次是建设食品安全信用机制,主要做好改善信用环境,提高企业信用意识,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框架、制度和管理等。接着是建设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做好完善包括ISO体系在内的食品管理以及认证体系,严格企业的食品召回以及溯源制度,强化安全意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然后是健全安全的预警反应机制。要完善各种评级标准、机制以及技术水平,提高整个管理监管队伍人员的素质、水平、经验以及能力等。最后是要极大监管的各种力度,落实各个相关部门的责任,公布相关的监测信息,使市场透明化、公开化,从而达到长期监控的目的。

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这么一说,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与食品打交道,而食品安全更是影响人们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它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繁殖、延续,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国在发展中出现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了社会稳定、影响了我国正当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国家整个行业的总体声誉,因此,要加强食品营养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的营养意识,加大食品卫生监管的力度,双管齐下,注重两者并重,将使得我国能够更好的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大学周围 小食摊 食品卫生学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217-01

大学生活的特点是集体上课、集中住宿、统一放学,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和社团活动的人比较多。群居和统一作息时间,造成学生食堂在某些时间段就餐人数多,满足不了所有学生及时就餐的需要,同时,参加课外活动会使学生经常错过餐厅的开饭时间。因此,学校附近出现了各种小食摊,弥补了学校餐厅的上述不足,为学生用餐提供了便利。但是,大学周围小食摊的食品卫生学状况缺乏系统的研究报道。

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消费者安全的科学[1]。食品卫生学也是重要的食品类专业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他们比较熟悉的校园周边小食摊为对象,进行卫生学调查,进而使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另外,通过调查研究也会为有关部门整顿市场、改善学生就餐环境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15年4-5月对我校附近的各种小食摊进行调查。

2.方法 根据加工方法,可将小食摊食品分为烧烤、煎炸、蒸煮、凉拌4类食品。2013级食品营养与检测班的学生通过观察、购买、品尝、咨询、讨论等方法,从小食摊的操作环境、从业人员素质、食品加工过程、包装材料等方面入手,开展食品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污染调查。

二、结果

1.小食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小食摊均露天摆放,位于道路附近,距离主干道10 m左右,道路上的扬尘极易对食品造成物理污染。从业人员存在卫生操作不规范、着装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如生熟食不分、操作人员边制作食品边收钱等。基本以劣质塑料袋作为包装材料,装入温度较高的食品会散发异味,可能造成有害物质向食品迁移。

2.小食摊存在的相对性问题 小食摊除了上述普遍性问题外,还存在因加工方法不同而造成的一些问题。如烤面筋、香肠、肉串等烧烤类食品,由于采用明火烧烤,不但使食品含有主的煎炸类食品,摊贩不具备控制油温的意识和措施,并且食用油在高温条件下反复使用,产生醛、酮等小分子有害物质和多环芳烃[2];另外,炸薯条、油条等淀粉类制品还会产生丙烯酰胺,油炸肉类和蛋类会产生较多杂环胺类化合物。蒸煮类食品以馄饨、饺子、麻辣烫、卤肉为主,不存在上述因加工造成的化学污染。凉菜、凉皮、米皮等凉拌类食品,虽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胃肠道不适症状,但是有1人发生了腹痛,存在卫生隐患,因此凉拌类食品生物性污染的几率较大。总之,烧烤、煎炸类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化学污染较多,凉拌类存在生物污染的几率较大,蒸煮类食品的卫生问题相对较少。

三、讨论与建议

教学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学生熟悉的饮食生活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其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调查中发现,与学校餐厅相比,校外小食摊食品中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比较多,这是由于学校对于校外小食摊没有监管权和卫生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造成的。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学校加强食品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学生对食品卫生的认识和危害因素的鉴别能力,并改善学生的就餐环境与条件,使学生尽可能在学校食堂就餐。(2)卫生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定期检查,督促小食摊入店经营,强制其操作人员进行卫生学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改进食品的加工操作方法,持证上岗,对于不按要求执行的小食摊坚决取缔。

参考文献

篇10

1、组织从业人员学习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并按要求认真执行。

2、及时办理从业人员(含临时工)的健康证,建立从业人员的健康档案,并要求每学期限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有传染病因立即辞退。

3、严格并及时办理或更换好卫生许可证。

4、积极创造条件,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采取灭蝇、灭虫、灭蟑的措施,做到无蝇、无虫、无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