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会计综合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4-02-22 17:45: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务会计综合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会计;税务会计;教学改革
一、新环境下税收的职能及对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
税收作为国家命脉,在公共财政体制下,日益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兴行业的出现、企业组织形式以及经营方式的变革,税制日益复杂化。税收征管水平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的运用不断提高,税务违法成本在增加。税金支出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一项日常支出,税收负担也渐趋成为压倒大量中小企业的沉重枷锁。精心财务操作,规避税制风险,合理降低税负已经成为全民企业渐趋强烈的需求,会计人员的税收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兴衰和命运,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对财务人员有了新的期望和要求。
随着“营改增”的逐步扩围,原营业税纳税人必须对供应商、采购商等进行重新选择,只有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行合作,才能取得专用发票并抵扣进项税额,否则税负会比原营业税加重。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任务不仅是账务处理和财务核算,还应参与企业的购销活动中。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需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由财务部门开具,不像原营业税那样可以由经办人或收银员开具发票。财务部门已成为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由于财会工作的专业技术性很强,对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相对要求较高,会计人员不仅需要通晓财务、会计准则,更需精通现行税制,精确纳税会计核算,否则无法在财务部门立足。企业对精通财税与会计、能办理涉税事务、进行纳税筹划的综合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大。根据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公布2009~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规模以上本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其规模分布情况整理的数据来看,税务专业和会计专业跻身近三年就业前十专业行列,特别是税务专业位居榜首。
表1 2009――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规模以上
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网站
表中数据可见,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遥遥领先,虽然会计专业的就业率不及税务专业,但从就业的总人数看,社会对会计专业的需求量远大于税务等其它专业,会计专业仍承担着为社会培养纳税岗位会计人员的重担,且社会需求量呈逐年扩大趋势。
二、《税务会计》课程在会计人才培养中重要性及现实的背离
由于企业的计税和报税信息必须用会计语言表达,只有具备基本的会计知识才能将税法知识落实到具体经济业务上,也只有具备相关的税收知识才能知晓对什么征税,征多少税,在哪个环节征税。《税务会计》课程作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法》等专业必修课程的后续课程,表现为《税法》与《会计法》的处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因此,它是以企业的有关税务经济活动为对象进行会计管理的一门重要的应用性课程。它产生基础在于税务与财务报告目标的不一致性,税务会计是以税法为基础,它着眼于为税务部门和企业管理者提供征纳税款所需信息,处理税务事项,其主要目标是按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计算应纳税额,正确履行纳税义务;而财务会计则是为不同信息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信息为目的,其编制的主要依据为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随着经济发展,税制的完善,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渐行渐远,财务会计、税法等课程代替不了税务会计。然而,据笔者查阅我国多所大学(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部分代表性院校《税务会计》等税务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 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税务课程开设情况调查表
资料来源:各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查阅整理
天津财经大学和北京大学会计专业是开设《税务会计》课程较早的学校,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大学的会计专业只开设《税法》而未开设《税务会计》课程,东北财经大学等院校将《税法》设为必修课,《税务会计》作为方向选修课。据查阅资料统计:目前高校中,本科院校设置会计专业的大约为42.9%,在本科会计专业中,开设《税务会计》必修课的院校约占16.7%,开设《税务会计》选修课的院校约占50%,有33.3%的院校会计专业未开设《税务会计》课程。
就目前实际状况来看,培养“账房先生”仍然是高等教育的重点。然而,经济发展所需的会计人员不仅应有高效、精准的会计核算技能,还应帮助企业规避纳税风险,灵活运用税收法律,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从陆续走出校园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素质与目前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能够满足企业需要,帮助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和纳税筹划、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理财的高技能人不足5%。笔者对近五年会计毕业生跟踪调查,学生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某些技能相对不足,根据其严重性不同,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纳税申报知识、税务法规、银行结算业务。这三项技能分别有71%、48%、3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此方面相对比较陌生。另外,在问及工作中必须熟悉的相关知识法规时,其中税务法律规定和银行结算法规分别位居前二位。此外,通过对企业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到,企业比较喜欢具备一定税法知识的会计人员,熟悉税务法规使得企业可以在最大限度内进行合理避税,这种类型的税务会计人员(毕业生)是非常受用人单位欢迎的。
《税务会计》课程在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中的全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的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是会计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三、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税务会计》教学改革之我见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不在于培养目标定的多么远大,培养方案制定的多么复杂,专业课程开设门数之多、涉猎范围之广,关键在于实现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程有高效的教学质量,课程之间衔接得当。纵观国内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有通识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方向选修课等复杂的体系。有的院校开设40多门必修课,30多门选修课。细看课时分配,税法54课时,财务模型分析与设计54课时,国际审计准则(英)36课时,国际比较会计36课时等等。稍动脑筋便知,复杂的现行税制体系仅给54课时,恐怕连名词也解释不完,更何况国际审计准则英文版36课时,读一遍的时间都不够,想要达到能审计、理财、筹划,有国际视野的培养目标纯属痴人说梦。开设门数越多,有限的时间越分散,学生学得越混乱,蜻蜓点水,华而不实。
会记账是会计人员的第一本职,由于企业的每一笔业务,无论是购进还是销售,几乎都涉及税在其中,需专业处理,因此,必须把《税法》和《税务会计》放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才能培养能够胜任基本会计工作的专业人才,才能为以后的投资理财、税务筹划、审计等工作打牢基础。
提高《税务会计》教学质量,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管理意识,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与社会企业调研来看,《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从以下方面进行转变创新: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高等教育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只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 “会做、能干” 的学生才能作为教学任务的完成。只有将教学过程适应工作流程,将学习的过程当作工作过程,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理解力和实践运用能力,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目标。因此,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遵从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才能达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即做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实现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对接。
就税务会计教学而言,必须基于企业会计人员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能力需求,对税务员岗位进行职责分析,培养能正确核算税额、会及时申报纳税、懂合理税收节俭的税务会计人员。首先以企业办税过程为依据,创建与实际岗位工作任务相一致的学习情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工作过程组织内容,通过模拟仿真,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学方式,进行情境教学。在教材组织上,必须拼弃以往按税种来设计章节,而选择按企业组织经营工作流程来安排章节,按岗位实际业务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岗位能力要求设计教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
传统的《税务会计》教材,基本都是采用《税法》的课程体系,按税种布置章节。税务会计就是在税法的基础上简单加了几个账务处理,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对税法的重复。由于税法是从法律的角度为了将税种解释清楚按属性进行归类、布置章节,与企业生产经营组织流程毫无联系,税务会计亦采用此种章节布置模式,学生一方面感觉不到教学内容的新鲜感,最主要的仍然是学不会用,不知道某个企业交哪些税,那个阶段缴纳,如何缴纳,学的与实际差距较大。
为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尝试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按企业组织经营流程设计为四个教学项目,即企业筹建环节涉税会计处理、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涉税会计处理、企业进出口环节涉税会计处理、企业结算环节涉税会计处理,再将各教学项目中所涉税种分解为若干各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又按税制要素分解为若干教学任务,每个教学任务均从情境导入、基础认知、税费计算及会计处理、纳税申报和税收筹划等教学模块进行教学。该设计思路打破传统的按照税种构建课程内容的组织结构,将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等都渗透到企业具体经营环节的具体业务中,使学生既便于掌握每个税种的征税对象、纳税环节,又易于掌握每个税税额的去处(成本化还是费用化,价内还是价外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较好,深得专家认可。
因此,教学中只有以各税种具体办税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各税种办税业务的工作流程为依据,将税收法令、会计核算、税收筹划的理论知识分解嵌入到各个办税项目中,才能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要求融通对接,才能真正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税法内容的琐碎与繁杂,税制规定与会计准则的偏离,如果没有一个适宜教学方法,教师完全控制课堂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只会感到沉闷而乏味,课堂因缺乏吸引力而使学生丧失兴趣,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总结,认为税务会计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1、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同一业务通过不同策划或安排,计算税额差异的对比。由于税务会计任务并不是简单的按现行税制计算税额并进行会计核算,保证纳税人依法进行纳税;它还应参与企业的预算和决策等管理活动,帮助纳税人合理合法地减轻税收负担。因此,税务会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税收筹划的知识融入其中,通过对比教学,学生才能对税务筹划理解到位,才能体会到税务管理的重要性。譬如商场搞促销,三种促销方式:百元商品打7折销售、买100元货物送30元礼物、买100货物返30元现金,表面看似乎三种促销没大差别,但按照税制进行核算,税后利润差异较大。
二是同一业务从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两方面对比教学,易于掌握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异同。由于税务会计既要解决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涉税问题,又要解决企业税收征管中的会计问题。它不是税收理论与会计制度的简单结合,而是要将税收法规和会计核算有机的融为一体,当会计准则与国家税收法规对某些业务的处理规定不一致时,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譬如:税法中的以物易物交易与会计制度里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通过对比可见,以物易物实质就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的一种,对此税制的规定与会计准则并无多大差异,只是文字描述不同;再如税法中的销售折扣、折扣销售与会计中的商业折扣、现金折扣进行对比,便于学生将税收法律融合到会计制度中,真正将税收政策用会计语言进行表达。教师在教学中习惯性地将各种业务从税法规定和会计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讲解、分析理解、最后融合三步走,可以帮助学生摆脱知识繁杂,记忆繁琐的困扰,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与融合能力,才能提高涉税会计处理工作的质量,做到学以致用。
2、现场教学与案例教学法
税收法律和会计准则中有诸多专业术语,对从未走出校门的学生来说,现实经济业务经过专业术语的描述变得高深莫测,学生难以准确把握。譬如:增值税的税率是按照货物实行差别税率,粮食、食用植物油13%,粮食内涵和外延究竟包括哪些,学生缺乏直观感受真的很难准确把握,如果把学生带进超市实行现场教学,很容易就能把粮食、农产品、工业制成品进行区分;把学生带进饭店,观察外卖窗口和室内服务的异同,学生很容易理解分别核算与未分别核算的税制差异;把学生带进火车站、邮局、银行、电信等营业网点,学生很容易理解增值税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的划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是掌握税收法律的最有效方式,走出校门,离开沉闷的课堂,学生新奇又有激情学习,使许多晦涩的语言变成了简单的常识。目前,许多院校处于安全和降低成本的考虑,将所有的课程都集中于课堂,笔者认为这是教育低质量的主要成因。我们可以探讨更加安全的方式,比如将学生通过分批与轮流实现现场教学,也可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自己进行。
(四)教学实践的提高
囿于会计工作常涉及商业秘密,企业一般不愿意让实习生接触其真实的业务,而且企业一次接受实习生数量有限,学校难以在校外与很多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因此,通过校外顶岗实习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作用有限,认识实习和校内实训成为税务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方式。
认识实习在会计实践教学中非常重要,它不仅要在大学教育之初开设,应该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专业教育之初,通过认识实习可以让学生对会计工作有感官认识,通过身临现场,对比不同企业的运作模式、业务范围、收入来源等,对比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的内容的差异,选择适宜的学习方法。在各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适时加入一些校外认识实习,学生可以对书本上的业务描述有直观地认识,避免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对业务生疏而靠想象理解,造成晦涩难懂、学不会用的结果。
缩短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适应期,实现学校与企业间的零距离,关键在于校内的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的效果。就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言,表面上实习实训都做得非常好,许多院校都将会计实践教学定位为自己的专业特色,实行所谓的双轨递进等等招数,但实效甚微,学生走出校门一脸茫然、一无所知。笔者认为,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必须狠抓会计核心课程的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质量着手,其关键在于实训教师的水平、实训素材的选择、实训环境的配备,三者有机结合,相互制约。
首先,实训教师不仅应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应有一定的职业经验,理论与实际毕竟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土地增值税,以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通过超率累进税率调节级差收入,理论上完美无比,但增值额的计算在实践中并不像书本上写的那么容易,各省的地税局对增值额的估算不尽相同。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师,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理论水平很高,但缺乏社会根基,不能胜任实践教学。既然学生走不出去,我们可以将教师请进来,寻求高校与事务所或记账公司合作,因为事务所或记账公司服务的行业多,业务范围广,可以说见多识广。聘请事务所或记账公司的业务经理或主管担任专业课实践教学,可以从实际需求出发,更高质量地完成实践课的教学。
其次,实训素材必须贴近实际。熟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水平再高,如果实训资料都是脱离现实的无用之才,同样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多年承担实践课教学,一直苦于找不到一套合适的实训教材。不是实训教材数量少,而是质量低劣。比如,企业只要是增加固定资产项目,无论是何种固定资产,所给的素材基本都是企业以银行存款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多少,税款多少,运费多少,取得发票几张。而现实中,企业的固定资产取得方式有多种,融资租入的、债务重组的,以物易物的等等,凡是复杂一点的业务在实训教材中很少涉及。目前,高校的会计校内实训大多数都是流于形式,照本宣科式简单重复,实际效果极差。
再次,实训环境的配备力争与企业逼近。实训室不在于装修多么豪华,是否悬挂了银行、海关、税务局的牌子,桌子上是否摆了主管、出纳的位子,关键在于实训软件是否装备齐全。互联网时代,要求会计无纸化操作,如果会计实训还停留在手工操作上,报税实训无法网络进行,那么,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意义不大。
(五)教学手段的利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我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捷,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用于我们教学,可以仿真不同的教学环境,克服会计实习难的障碍,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来达到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运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音频、视频、图像、动画等资料,做到图文并茂,丰富课堂教学,加大课堂信息量,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资料库中进行学习,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成功达到教学目标。
网络技术的运用:依托学校网络课程教育平台,开发丰富的税务会计课程资源库,包括电子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习题库、考核模拟题、动画库、案例库、视频库等,学生可以不受时空、地点的限制,随时进行自主、个性化的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摆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真正做到开放式教学。
综上所述,提高《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实战型会计人才,课程定位必须准确,课程设计必须符合知识掌握的逻辑,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配合高效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变通能力。
参考文献:
[1]夏桂香,王玲. “零岗培” 税务会计实践教学的构想[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11):155―157
[2]宋丽娟.“模拟公司”教学法在税务会计课程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9(10):82―83
[3]张艳莉. 《税务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教育.2011(8):182-183
[4]杨增凡. 税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决策探索.2011(5):49
[5]刘海英. 税务会计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9―80
[6]张丽静. 国外税务会计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J].中国商界.2009(4):155
[7]左晓敏. 会计专业《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2(1):133
篇2
关键词:轮岗 电算化综合实训 优化设计
2011年8月21日,山东省教育厅高教处李霞博士在我院做报告《狠抓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时强调:课程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产品”,是学院内涵建设和长久发展的基础,课程建设要科学规划、重点突破、强调优势、突出特色。抓好课程建设一直是我院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 电算化综合实训课程的现状
实训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1]。而实训类课程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中开设较多。目前电算化实训课程开设得比较多,但电算化综合实训课程开设很少。前者大多是侧重于财务业务实训和部分购销存业务实训,没有把财务业务一体化与其他软件结合成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实训。学生在实训后仅仅是掌握了一种软件的操作方法,而不会使用其他相关软件。通过对部分企业的走访和往届毕业生的调查,得知企业目前很需要网上报税和计算机审计方面的实用型人才。鉴于此,我们把用友ERP-
U872、航天信息A6、审计大师V11三种软件结合,共同开发、建设电算化综合实训课程。在国内高职院校中,我院是开设该课程较早的院校之一。作为一门校内仿真实训课程,它是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重点建设课程之一,同时为学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优化设计的必要性
当前就业成为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相对来讲,实用型人才更易就业。而电算化综合实训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技能课程,培养的正是实用型人才。它开设于第五学期,借助用友ERP-U872,完成财务业务一体化下的财务和业务的处理,包括各类账表和报表;利用导出的增值税相关报表数据和财务报表数据,输入航天信息A6软件的网上报税模块,完成每月的网上报税;通过取数工具完成账套取数,导入审计大师V11,进行财务报表审计。该课程将ERP知识与技能、网上报税技能和计算机审计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培养学生ERP软件操作能力、网上纳税申报能力和计算机审计能力。正因为使用三种软件操作,所以有必要从思路、内容上进行优化设计,与企业实际操作流程相吻合,培养出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3 优化设计的思路
3.1 总体设计思路
以培养多种软件综合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情境项目为主体进行总体设计。突出表现在:
第一,以校企共建为根基,实现课堂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山东神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是我院合作企业之一,每年都有一些学生进入该家企业顶岗实习并被录用。参考神龟的岗位设置和职责要求,与神龟共同确定课程内容,注重与岗位任务对接,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及高职生的特点,按“一般业务与典型业务相结合”原则设计实训内容,强调实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会计电算化类岗位任务,按照岗位工作流程设计了岗位认知及建账、账套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业务处理、网上报税及计算机审计共六个教学情境。
第二,课程内容与网上报税相衔接。
课程内容结合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内容设计,使学生通过学习、操作,在掌握航天信息A6软件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熟悉网上报税流程。
第三,课程内容与计算机审计对接。
在学生完成三个月账表的基础上,利用审计大师V11软件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培养学生审计岗位职业能力。
第四,实训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实训地点设在电算化综合实训室,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利用情境、任务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3.2 具体设计思路
以烟台金海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处理为主线,按照会计电算化类岗位工作流程的具体要求、顺序开展实训。整个实训内容的设计侧重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实训内容完全适用于工作岗位要求。学生依次完成企业业务实训、网上报税实训和计算机审计实训共三大模块。
首先,带领学生建立模拟公司“烟台金海科技有限公司”,设置六个工作岗位,让学生了解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和任务。其次,学生三人一组,进行仿真综合实训,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真实的工作情境,培养业务处理的综合能力。根据模拟公司业务,让学生扮演各岗位人员,包括主管会计+税务会计、制单员、业务主管+出纳、审计员。主管会计+税务会计、制单员、业务主管+出纳分别由三人轮流担任,一月一轮换。在轮岗中掌握各岗位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了提高计算机审计操作能力,审计员工作由每位学生单独完成。在一体化实训室,采用难点内容软件演示教学、教师现场指导与学生在所属财务业务综合部分工协作等方式,融教、学、做于一体,培养学生综合操作技能。
4 优化设计的内容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的文件精神为指导,以学院的教学改革为契机,以会计电算化类岗位群需求为导向,以“烟台金海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情境资料为载体,通过与山东神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情境,依托校内实训室,给学生创造高度仿真的实训条件,培养学生的各种软件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案例选取
在和山东神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商讨的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业务岗位设置的实际和典型工作任务要求,我们构建了“烟台金海科技有限公司”虚拟企业。它是一家私营企业,规模中等,主营电脑组装与销售、电脑配件生产、批发与零售。在整个实训中,设计了三轮综合实训,让学生直接在近似真实工作情境中学习,实现了实训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选取此案例,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4.1.1 实用性
企业业务岗位设置如下:主管会计、制单员、出纳、业务主管和税务会计。另根据外审的要求,设置审计员岗位,属于某会计师事务所。针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类岗位设计企业业务、网上报税、计算机审计三大实训模块,围绕实训模块演练职业技能。企业业务实训以山东神龟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工作流程为参考,结合几个中型工业企业的工作流程,设计了三个月的轮岗实训。网上报税是企业会计的基本业务操作,也是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而学生在学校接触的比较少甚至没有接触,往往不能适应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要。现在多数企业已普及会计电算化,与此相适应,计算机审计也越来越普及。毕业后,部分学生会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等从事审计工作。为增加学生就业适应性,我们以“烟台金海科技有限公司”三个月的账务资料为案例,利用审计大师V11进行简单的财务报表审计。
4.1.2 可操作性
在企业业务实训模块,设计的业务包括购料、领料、购货、销货、采购退货、销售退货、半成品入库、产成品入库、费用结转、费用报销、计提工资、计提折旧、收款、付款、票据结算、报税、审计等,其中购货业务分为普通采购业务和暂估业务,销货业务分为普通销售业务、委托代销业务、直运销售业务、分期收款销售业务和零售业务。
在网上报税实训模块,主要有录入税务报表,包括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二)、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录入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在计算机审计实训模块,主要包括:用取数工具取数、新建审计项目、财务数据导入、自动生成报表、自动生成底稿、自动试算平衡、生成审定报表、底稿批量签名、生成审计报告及附注。
4.1.3 综合性
根据虚拟企业机构设置、主要经济活动的特点,遵循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设计了各典型工作任务的业务流程,见表1。
4.2 配套的教材与指导书
2011年初会计电算化专业完成了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了“项目导向、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课程组教师以此为契机,根据会计电算化职业岗位要求,与校外专家一同开发了电算化综合实训课程。必须在实训教学中坚持立足于自编教材为主的原则[2]。根据2006年新会计准则,结合会计系现有软件,本着实用的原则,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组织专兼职教师编写了与电算化综合实训配套的校本教材与实训指导书,供财经类专业学生使用。该教材以ERP软件操作技能为切入点,与纳税申报软件、计算机审计软件相结合,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强化岗位技能训练为教材基本特色。实训内容是按照中型企业设计的,遵循基本操作流程,涵盖了电算化相关的各工作岗位,旨在缩短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使学生在使用本教材实训后,可以独立从事各岗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训指导书操作步骤详细,是学生实训的好帮手。
4.3 实训组织
在高度仿真的一体化实训室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课程实训。学生三人一组,由一人任组长,负责安排三人的轮岗顺序。遇到问题,小组讨论解决。若不能解决,指导教师予以必要的指导,但指导教师指导的次数计入教师考评,是参考打分的依据。也就是说,小组成员不问问题或者小组成员经常问问题,指导教师一般不会给高分。目的是让学生多用脑,多讨论,多配合,在做中学、学中做,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及相关软件的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若遇到多数学生都解决不了的难点,就由指导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及实务操作演示,这个不计入考核。
4.4 跟踪反馈
为了确保实训教学水平,一是要求实训指导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如行业企业专家或者能手;二是实训之前要有计划,实训之后要有总结。在实训过程中,及时记录每个小组的操作进度。实训结束,仔细检查各小组的操作成果。为了弥补课堂实训的不足,我们建立了师生互动答疑平台,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指导学生进行网上报税、计算机审计操作。同时向学生开放各种联系方式,如手机号、QQ、邮箱、飞信等,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加入授课班级QQ群,每周至少集中答疑一次,如果有必要,学生可以随时咨询求教。
4.5 考核评价
课程采用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考评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既注重过程考核,又注重结果考核。其中学生自评占20%,组内互评占20%,组间互评占20%,教师考评占40%。学生考评占的比重较大,主要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训模式。
4.6 突出特色
4.6.1 高度仿真
校企合作共同设计一个案例,真实模拟企业的财务与业务,让学生融入虚拟企业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处理中,得到高质量的岗前训练,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4.6.2 网上报税
网上报税是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申报税的方法,也是学生就业需具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在学生熟练操作ERP软件的基础上,引入纳税申报软件,拓展学生的实践技能。
4.6.3 计算机审计
计算机审计是各事务所外审采用的主要形式。引入审计软件,增强学生的就业实力。
总之,优化设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运用与实施中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郭树荣,董焕俊.实训课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2).
[2]徐艳萍.谈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若干问题[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15(2):185.
[3]欧阳电平,张林.电算化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
篇3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1325)
摘要:鼓励高职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的研究,以求解决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高职;会计类专业;职业技能竞赛证书;课程考核;互通;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041-03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竞赛”的大好局面。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即职业技能竞赛证书直接替代对应课程的成绩及直接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的依据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要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教育部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年规划(2013—2015)》提出,要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和评价作用,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教育部职教司印发的《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2013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出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免试升学的政策。《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遴选方案》规定,高职院校需要设置技能大赛专项资金,每年开展校级职业技能大赛;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和各项职业能力竞赛,在省级相关竞赛活动中获得优异的成绩。可见,开展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是参加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遴选的重要条件。以上政策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思想,开展互通改革研究和实践对高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的意义分析
课程考试考核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和特点,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实行“以赛代考”的新模式,适应了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需要。《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2012年度报告》指出,2011届广东省高职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三项,其中认为专业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占21%。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改变了教师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及学生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应考方式,实现了对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3年4月,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与深圳德永信税务师事务所职合举办了“德永信杯”会计技能大赛,有300多名学生参加了赛事,学生积极主动地按照竞赛大纲准备和学习,近50名学生取得优秀奖及以上奖项,直接取得《会计综合实训》的期末成绩和该门课程的学分。“以赛代考”的新模式有如下特点:首先是体现出教学和考试方式的多样化;其次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再次是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学习自主性、实践性、创新性。
《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2012年度报告》指出,2011届广东省高职毕业生认为专业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三项,其中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的占44%、认为“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的占18%。教育及信息化相关部门每年根据我院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技术变化,及时调整了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和标准。我院依据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内容及标准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项目、内容及标准。此外,我院每年与深圳德永信税务师事务所联合举办“德永信杯”会计技能大赛,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及标准由公司确定。该公司每年根据珠三角企业会计人才职业能力新要求,及时调整技能竞赛项目、内容及标准。我院根据企业调整后的技能竞赛项目、内容及标准相应调整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的项目、内容及标准,以顺应珠三角中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结构有待优化,教学能力有待加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需要教师深入分析竞赛项目、内容、标准,并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如全国职业院校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包括财务模块和供应链模块。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化教师不仅需要熟悉会计理论和实务知识,还需要掌握采购、库存、销售等供应链管理知识。此外,信息化教师还需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功底和企业实践经历,才能胜任会计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可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需要教师掌握更全面的业务知识和教学能力,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研能力。
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的内容
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的成绩替代和获取课程学分的原则 我院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的实践中,按以下原则进行:取得竞赛获奖证书可替代一门相对应课程的期末成绩并直接取得对应课程的学分,不同级别的竞赛获奖证书对应不同的分数,但团体赛只能按相同的分数替代对应课程的分数;若学生参加某门课程期末考试未通过而需补考,取得竞赛获奖证书可免补考,直接取得“补及”的成绩和对应课程的学分;若学生在毕业清考之前取得竞赛获奖证书,免于清考,直接取得“补及”的成绩和对应课程的学分;若某门课程已举行期末考试,则不得替代;只能替代已开课或正在开课的成绩,不得替代未开课的课程成绩,但取得省级二等奖以上(含省级二等奖)可申请免修一门对应未开课的课程;以上成绩的替代和获取学分均需要提供获奖证书的复印件或扫描件,作为登记成绩和取得学分的依据;取得竞赛获奖证书只能替代成绩一次。
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的成绩对应设置 我院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的实践中,按照竞赛证书级别越高分数越高的原则,在校期间学生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取得获奖证书,提供证书复印件,按表1替代对应课程的期末成绩,并直接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
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的课程对应设置 我院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的课程范围如表2所示。
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的保障基础
校企深度合作,与企业联合开展会计技能大赛 我院会计学部与深圳德永信会计咨询有限公司、德永信税务师事务所有良好的合作基础。至2013年4月,我院与德永信公司已联合举办了5届“德永信杯”会计技能大赛,累计有近千名学生参加了该项赛事。德永信公司每年根据珠三角中小企业对高职会计人才岗位、规格、能力的需求确定竞赛的内容、项目及标准,内容包括建账、日常经济业务处理、期末处理、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纳税申报及整理会计档案、工商及业务会计实训;岗位涉及税务会计岗位、账务会计岗位、税务助理岗位、账务助理岗位、工商服务岗位、业务会计、会计主管、税务主管等岗位。“德永信杯”会计技能大赛为我院会计类专业开展与“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互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实训教学平台可以支持大规模开展会计类专业校级职业技能竞赛和省赛、国赛的选拔训练 近年来,我院加大了对会计专业的投入,建立了网中网财会实训教学平台,涵盖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务会计”、“银行会计”、“会计单项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该平台支持教学、考试、竞赛、实训,利用财会实训教学平台可以开展校级“网中网杯”会计技能大赛。该平台也是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的支持平台,利用该平台可以为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提供训练条件。因此,财会实训教学平台为我院会计类专业开展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的互通提供了保障条件。此外,我院申报的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培育专业(会计专业)建设项目已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立项,按规定省级高职教育重点培育专业建设期为1~2年。为适时参加省级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遴选和改善实训及竞赛条件,我院购入用友会计信息化教考系统(U8.72),该教考系统可同时实现教学、实训、考试、竞赛一体化功能,且竞赛平台与目前全国会计类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一致。同时,教考系统为我院会计类专业开展与“会计电算化”、“用友erp应用”等课程的互通提供了保障条件。
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会计技能竞赛并取得了较好成绩,积累了竞赛经验 近来年,我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会计技能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我院同时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分析省级、国家级会计技能竞赛的项目、内容及标准对专业课程教学的影响,为完善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提供支持。
“以赛促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教学活动观正逐步被高职院校所接纳并实施。通过职业技能竞赛证书与相关课程考核互通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创新性,从而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方向阳,魏力,王竝.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促进高职教育改革[J].当代教育论坛,2009(5):104-105.
[2]李文,高健.职业技能大赛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启发[J].职业时空,2010(4):48-49.
[3]游静,熊艳兰.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22(11):151.
[4]杨群,吴开岑.职业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1(3):33.
篇4
关健词 职业情境 无缝链接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Professional Situational Teaching-Competency-Centered Education
YANG Hong
(Shenyang City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12)
Abstract "PST―CCE" (Professional Situational Teaching-Competency-Centered Education) training model designed to seek to meet the job requirements for the purpose of typical tasks oriented to create workplace environments, students complete theory of teaching in a real work process, so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jobs effectively integrate, develop social usefulness of talent needed to achieve seamless links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schools, the paper tries to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 from the "context" of the teaching concept, meaning,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and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to talk about their own understanding.
Key words professional situation; seamless links; teaching practice
1 对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
1.1 “PST―CCE”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理解
PST--CCE :Professional Situational Teaching-Competency- Centered Education构建“以岗位能力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情境化”人才培养模式。情境化探究教学的本质是化理性为感性,创建一个情境的环境,学生在职业场景中,完成课程的学习,而教师要根据教材知识和行业的特点,以学生为主线,紧密结合现实会计事务的具体内容和实物,创设直观性的,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再辅之以生动的语言,并借助于电算化引导和核算,使学生深入情境,感受知识,强化知识。
1.2 “PST―CCE”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当前的高校教学中面临着很多的矛盾与问题,例如: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社会的需求相矛盾,教学与培养的目标相脱离,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理论教学,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不重视实际操作的训练,即便有训练,也是做做题,没有工作环境,学生很难理解题的真正意思,即便会做,也是为了得分而已,联系不到工作岗位,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短时间内很难适应工作岗位。虽然学过理论,但实际操作能力太差,而大多数企业是没有培训时间的,不但本人工作苦恼,而且也给单位带来麻烦,甚至是损失,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职业情境化教学是必要的,它涵盖实际操作环节,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岗位,深刻地领悟理论知识,明确理论的背后是实际的操作,所以“情境化”教学是改革的突破口,也是必须走的唯一之路。
2 在“PST―CCE”人才培养模式下,对会计专业职业情境教学的安排
2.1 按岗位能力设置教学内容
根据会计的工作特点,按照会计岗位的要求,设置出纳会计岗位、费用会计岗位、材料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主办会计岗位等五大会计岗位来按排教学内容,根据模拟发生的经济业务,各会计职能岗位学生从接收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开始进行会计处理(各岗位可平行操作)。在审核原始凭证的基础上编制记账凭证(会计实验室将处理经济业务活动所需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财务印鉴以及其它必要办公用品分发到相关学生手中),根据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汇总表登记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月末结账并编制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采用手工记账和会计电算化软件两种方式分别进行训练)。每月由指定财务人员(学生)将凭证按时间发生顺序编号并装订成册(根据凭证数量多少可编制一本或多本),封面注明凭证发生时间段及凭证编号区间。
2.2 强化实训环节
每个岗位的能力除了理论基础之外,要有大量的实训项目来支撑,例如出纳会计岗位要配有基础会计实训,费用会计岗位要配有中级会计实务一、实务二实训,材料成本会计岗位配有成本会计实训,主办会计岗位配有综合会计实训。在这基础之上,还可以细化为等级的会计岗位,比如可以化分为1~7级会计岗位,分七个学期来完成,学生可以用考级的方式来完成实训项目,与管理学分挂勾,既有强制性又有积极性,奖罚并重。
2.3 设置问题情境,考查岗位能力
会计人员不仅要保证账目核算及时、准确、不错、不乱,而且要控制企业风险(包括企业经营风险、资金风险、税务风险等等),保障企业财产安全,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要求企业单位会计人员不能只做账房先生)。因此,从审查原始凭证开始就要体现会计岗位的能力和作用。对原始凭证的审查首先要注意该项业务是否合法合规,即是否违背国家的财政财务法规,是否符合企业单位的相关规定。然后看原始凭证本身是否规范。我们可以设计若干案例来考察学生的岗位能力,比如外来原始凭证-VAT专用发票,除了审查普通发票应具备的要素外,还需着重审查纳税人税务登记号、不含税金额、税率及应纳税额等。比如对于企业内部的产品出库凭证,除审查数量、品种、规格外,还应审查接收产品企业的应收账款状况。如果该客户应收账款已经逾期,且数额较大,会计人员可根据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规定行使否决权,阻止发货,并配合销售部门催收应收账款。
2.4 课程建设与培养目标相结合
结合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实务一、会计软件应用一等基础课教学,以培养学生会计基础知识认知能力,以财务会计实务二、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软件应用二等培养学生会计业务处理问题的能力,以高级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项目评估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背后要配有各科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最后按排学生企业调研或顶岗实习,写出调研报告或论文,完成就业前的接轨。
2.5 熟能生巧
会计工作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工作,也是一门循环性工作,大量的实训有助于课程的理解,每个案例,每种业务都要学生触及到,而且各行各业都要配有实际业务让学生反复练习,比如典型工业、商业、房地产业、广告业、服务业等等,这些行业至少要完成一个年度的练习,这样才能熟能生巧。
2.6 加强通识课和导论课的教育
篇5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一)精心设计课程开发程序。应在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定向性、能力观、应用性、整体性、过程观等特征基础上,精心设计工作步骤。包括:1、建立信息渠道,获取需求信息;2、进行社会调研;3、进行第一次论证;4、进行教学分析;5、进行第二次论证;6、进行方案修订。(二)仔细进行教学分析。首先,可以按照能力逐步减弱的顺序,由复杂到简单提取会计专业核心岗位群和相关岗位群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行整合和归纳,形成与专业对应的工作过程;其次,分析典型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所需的知识,并进行提取;最后,按照典型职业工作顺序,由强到弱安排课程内容,将与学习型任务对应的知识排前,将与行动型任务对应知识排后,形成串行结构。(三)合理设计课程类型。在课程类型的设计中,既要强调符合学科逻辑顺序的纵向直线式排列,又要强调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的横向式排列,还要贴合职业工作过程。这种课程类型主要包括职业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过程
(一)通过专业市场调研确定就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调研内容包括会计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可采用实地调研法和小组座谈会等方式。调研对象是企业财会人员、部门领导和本专业参加工作的学生。我们在河北省及周边地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河北地方经济特色及人才需求,确定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和能力要求。出纳岗位,要求能进行现金收付的核算、银行存款的收付核算、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库存现金和有价证券的保管、有关印章的保管、往来结算业务的办理、企业备用金的管理等;财务会计岗位,要求能进行资金业务的会计处理、材料物资的核算、固定资产的核算、无形资产的核算、工资薪酬的核算、成本管理基础工作处理、往来款项结算业务的处理等;税务会计岗位,要求能进行公司涉税业务的核算和管理以及公司各种发票的领取、使用和保管工作;财务审计岗位,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监控,以促使其有效运行;对企业的资产安全和完整进行审查和评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日常工作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定期出具审计报告;财务管理岗位,主要负责公司资金的筹集、运用和分配的相关工作。(二)工作任务分析归纳为行动领域。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将会计专业行动领域归纳为出纳业务操作、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方面。与出纳业务操作行动领域相对应的工作任务是现金的管理、银行存款的管理等;与财务会计行动领域相对应的工作任务是应收和预付款项管理、存货管理、投资管理、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管理、流动负债的核算、长期负责的核算、所有者权益核算;与成本会计行动领域相对应的工作任务是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三)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是一个由职业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实践理论综合的学习时间(基本学时)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具体要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基本素质课程与职业能力课程。基本素质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邓、三重要思想概论,体育,英语,经济数学,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人文素质教育,形势与政策讲座,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选修课主要包括科技创新、人文知识、艺术修养、创新能力拓展等课程。职业能力课程分为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专门能力课程、职业综合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职业通用能力课程包括应用文写作、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统计基础、市场营销实务等课程;职业专门能力课程包括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财务会计、经济法、财政与金融、纳税实务、成本会计、审计实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包括会计基本技能训练、手工记账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ERP沙盘模拟实训、会计岗位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等课程;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包括管理会计,会计制度设计,国际贸易,小企业会计制度,证券投资实务,保险实务等课程。
作者:刘毅 干冀春 王翠敏 单位: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篇6
一、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
近年来,会计专业招生在逐年升温,但是受当前经济增长及国内企业发展状况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创业、就业难,已成为他们面临的严峻现实。从产生大学毕业生择业难、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来看,不外乎以下几点。
1. 学校方面
一是重理论、轻实践。虽然有部分高校在大力提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教师在上实践课时只是照本宣科,大学生只能了解肤浅的实际工作过程,教学效果不理想。二是重讲授、轻消化。在教学学时分配上往往是理论学时大大高于实践学时,有的甚至把习题课都省掉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给学生对答案或发答案。由于受到总学时的限制,教师上课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直在讲授新内容,给学生自我消化的时间少之又少。三是教学方法单一。在会计教学方法上,目前还存在填鸭式满堂灌的旧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采用科学的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大学生讨论式教学、实验教学、模拟教学、互联网教学、线上线下互动教学、场景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多注重会计理论,忽视了理论与实务的密切结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拓展性。四是教学手段落后。目前,部分学校的会计教学,依然是用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或一台多媒体作为会计教学的主要教学工具。再加之教材的滞后性及教师学习能力不强,一些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能及时融入教学之中。五是考核体系不科学。会计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的试题相对简单,且大多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为主,分析性综合题和会计实务题比重偏低,无法进行各部门业务往来程序的考核,而这正是大学生毕业后在会计岗位上需要完成的实际工作。因此,毕业生缺乏基本的实践常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上手速度过慢,培训成本太高。
2. 大学生方面
一是本科教学中大多数应届毕业生重理论、轻实践、少经验,眼高手低,所学知识脱离实际。二是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足。三是薪酬要求高于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等。
3. 用人单位
一是用人单位需要有工作经验的或上手快的大学生。二是要求上岗人员专业能力强且是复合型人才。三是需要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应变能力强的大学生。
上述三方面情形即形成了就业难的局面。就学校教育而言,如何突破现有办学理念,增强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其发展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理念
1. 以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导向深化会计专业建设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市场上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日前突出,化解结构性矛盾的出路就是教育供给侧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技能型人才。会计是具有技术性、应用型集成特点显著的专业,应该积极投身于教育转型的浪潮。未来会计教学应重点发掘专业发展潜力,突出专业特色,适应经济发展的财会类人才需求和专业发展动态,进行专业建设是会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要树立培养应用型技术性人才的理念,以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变化。
2. 以创业大潮为助力改革教学模式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创业教育的大潮汹涌澎湃,如何让创业教育在财会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是一个新的课题。为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教师就应在会计教学模式上进行系统、深入的改革。
三、互联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举措
针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走势,为了提高就业质量,高校会计教学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重视职业规划指导工作,重视个人特色培养,重视校合作机遇,避免过度形式化、同质化。
1. 构建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就业需要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有较强能力的会计人才。形成模块化、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案。根据市场动态需求设置实践性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对会计人才需要为出发点,设定多个实践教学模块;在教学活动中由第一至第八学期八个学期不断线地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活动中的全过程;从理论教学中的单项实训、独立的课程实训、岗位和业务流程实训、会计软件的仿真模拟,到线上线下的互联网实务操作实践;再到企业实际业务实习,实现模拟教学形式和教学环境的全方位。
(1)模块化。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块化是指根据会计实践业务、岗位、项目和流程等设置实训模块,进行单项技能与综合能力的模块化训练。实施方案分为业务实训模块、岗位实训模块、项目实训模块、商战演练及竞赛模块。1)业务实训模块分为一般业务模块和特殊业务模块,一般业务模块包括会计凭证模块、会计账簿模块、错账更正业务、会计报表、申报纳税等,特殊业务模块包括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外币业务等。2)岗位实训模块由记账会计、成本会计、主管会计、出纳会计、审计、纳税会计实训模块等组成。3)项目实训模块由企业经营流程实训模块、ERP沙盘模拟实训模块、VBSE财务版实训模块、审计之友模块、财税一体化实训模块、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模块、VBSE综合版实践教学平台(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训模块组成。4)商战演练及竞赛模块分为校内和校外,校内有ERP沙盘模拟、会计手工技能大赛、财商技能大赛,校外有会计知识大奖赛、会计手工模拟竞赛、会计信息化竞赛、中华会计网校财会大赛、大学生创业经营模拟大赛、ERP竟赛。
(2)全过程。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全过程是指实训教学不间断地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始终。第一学期基础会计实训,第二学期财务会计(一)实训,第三学期财务会计(二)实训,第四学期成本会计实训、企业经营流程实训,第五学期审计实训、税务会计和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实训,第六学期财税一体化实训、沙盘对抗模拟实训、综合业务模拟实训、VBSE财务版实训,第七学期会计岗位模拟实训、VBSE综合版实训,第八学期企业实习。
(3)全方位。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全方位是指实现模拟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环境的全方位。1)模拟教学内容全方位,分为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专项实训: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实训、审计学实训、纳税实训、网上报税实训、网上报表实训;综合实训:综合会计业务模拟实训、沙盘对抗模拟实训、会计岗位综合实训、企业经营流程实训、财税一体化实训、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训。2)模拟教学形式全方位,采用典型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学、岗位角色转换、分组讨论、课堂辩论、企业参观、社会调研、寒暑假到企业见习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采用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审计报告、纳税申报表、网上报税、网上报表。3)模拟教学环境全方位,分类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综合模拟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财务软件应用实验室会计岗位综合实验室大商科会计模拟实验室。软件条件:用友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成本会计软件审计之友软件会计手工模拟软件沙盘模拟系统纳税申报软件、财税一体化软件、VBSE财务(综合)版教学软件。
2. 探索有特色的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同知名网校进行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方式,改变高校现有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利用网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和在线教学平台,拓展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渠道,聆听会计实务专家实际操作技巧和方法;通过会计云平台创建产业基地提供会计实习岗位,使用学习行为分析系统记录大学生学习过程产生的各类数据,形成分析报告和大学生能力肖像,为企业提供匹配的人才,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1)专业共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和云平台技术,为高校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支持(如师资培训、精品课讲义、配套作业题库、机考试题库、名师课程),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考核过程都有记录。利用掌上高校APP支持教学互动搭建无线网络可实现免费学习的机会。(2)真账模拟。由网校提供真实企业的会计业务,高校教师和网校实务专家共同授课,通过线上线下、手工和电算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云平台电算化,随时随地反复操作演练,提高大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3)岗位实习。通过会计云平台计算,由网校向各地的创业基地提供本单位所需要人才进行会计实习。进而促进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完美结合,达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4)就业推荐。利用大数据手段对大学生日常理论学习、真账实训、岗位实习成果进行记录和分析,产生学习档案和能力肖像供企业准确识别大学生能力。精准地匹配企业所需岗位人才的特征,并对就业情况进行跟踪,提供后续教育服务。(5)考核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达到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现场授课+远程讲解,混合式教学培养双证人才。通过这样的学习和考核方式,改变了以考试成绩为准的考核模式,能促使大学生在毕业时既有本科毕业证,也有职业资格证,又有实务操作能力,真正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 特色的双师培训
通过双师队伍建设,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水平。鼓励教师考取专业职业证书,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利用网校信息资源进行教学活动拓展,掌握多种教学方法运用能力。利用PPT演示、思维导图、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混合式教学。定期进行网络交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试技巧和总结,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篇7
关键词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拟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0—0134—02
1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模拟实训模式现状
目前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嘉兴学院平湖校区一直将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专业人才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加之会计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应用性学科,因此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力度。嘉兴学院平湖校区具体实习安排情况见表1。
除此之外,各任课教师在课内或者课外会安排相应的实训内容,比如在会计学基础课程中会安排会计手工账的模拟实训;财务软件的应用会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穿插。这些实习、实训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实训效果仍无法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对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应达到的标准尚有一定差距。
1)实训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层次性。目前会计专业主要针对几门重要的课程开设了相应的模拟实训课程,主要有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等。这些实训课程所训练的专业技能主要都局限在会计核算上,缺少会计“审核、监督”的重要环节,例如缺少审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课程的模拟实训,因此学生很难得到系统而全面的练习。另外,目前学校没有对实训课程的时间做统一规定,因此在课时安排上有些不合理。例如,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实训都安排在第3学期,这样使得学生连基本的实训操作还没有做完就进行成本会计的实训,实训起来难度比较大。
2)实训指导教师缺少岗位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中,对指导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指导教师应对理论和实践都非常熟悉,才能有效地组织实训,并在实训的过程中灵活处理实际问题。但是目前会计专业教师本身缺少企业的实践锻炼,在指导实训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素质来理解实训项目的工作流程和技能要求,缺乏真实性、权威性。外聘的企业教师则由于时间问题,很难找到负责全部实训教学过程的指导教师,这也直接影响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3)实训效果缺乏有效评价。目前实训效果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以考勤和最终的实习报告为准,对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则不进行考核。学生为了不被记缺勤来到模拟现场凑数,抄袭其他学生的实习报告,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模拟实训也忽略了对实训教师的考核,这是一个极大的缺陷。
2 “全方位、三循环、多模块”的立体模拟实训教学
体系的构建
针对上述现状,构建一个“全方位、三循环、多模块”的立体模拟实训教学体系。通过模拟实训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境全方位,使学生精通业务,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术。通过会计系列课程单元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的三循环,反复不断地巩固强化实训内容,提高实际操作熟练度。通过会计各种不同模块的岗位实训,使学生能够在毕业时迅速适应各种岗位需求,了解各岗位职责,体会实际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按照以上设计思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实训教学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从时间上来说:第1学期以认知实习为主,了解本专业从业人员社会需求及其素质、技能要求等。第2学期以社会调查为主,让学生利用暑假和短学期调查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状况和当地经济发展形势等;第3、4学期以课程实训、技能培训为主,第5、6学期以课程实训和校外毕业实习为主。
从基本技能上来说,在完成会计基础课程后应以培养学生会计基本技能为重点,可以安排学生训练点钞、小键盘输入、会计大小写数字标准书写等基本技能。在完成财务会计课程后让学生练习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技能,要求学生完成一整套账的会计工作。同时增设审计的实训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审计软件完成对被审计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进行审计的专业技能。
从岗位模块上来说,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多岗位训练,在第4学期增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设置出纳岗位、库管岗位、会计岗位、会计主管岗位、稽核岗位等,要求学生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并且要做到定时岗位轮换实训,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扩大就业面。
2.2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平台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内容体系,必须由与之相匹配的实训教学平台体系来支撑。实训教学平台,按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平台、实训平台、实习平台等方面。实验平台可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实验,要求得出相应的结果,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强化学生对抽象理论的感性认识;实训平台是对一门或几门专业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如增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习平台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在真实或模拟的岗位环境中进行实习。通过多层次的反复进行实训,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一名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毕业生。
2.3 会计专业立体模拟实训教学的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实训的考核方式应是多样化的。这里主要设计两大类的实训考核指标,一类是过程类的评价指标,一类是结果类的评价指标。过程类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生学习主动性、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沟通能力、实训报告规范性等。结果类的评价指标主要以实训指导书/报告的完成情况为评价依据,对于每一步骤的操作都应给出相应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另外,成立相应的学生小组,最终的总分可以按照自评、小组互评、组长评价、教师评价不同的权重进行计算,这样可以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
3 小结
总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全方位、三循环、多模块”立体模拟实训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还需在实训教师队伍、实训教学基地、实训教材等三个方面加强工作,以此为立体模拟实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宣国萍.“阶梯渐进、校企融合”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8):156—157.
篇8
关键词:教学改革 VBSE 综合实训 平台建设
一、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的内涵与特征
(一)内涵
“VBSE”是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irtual Business Society Environment)的首字母缩写,它是一种综合实训平台,可以由多个不同专业学生模拟现代制造业及服务业的经营管理,分别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锻炼学生在模拟的商业社会环境中获得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学生的执行、决策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二)特征
1.仿真性。“VBSE”平台具有高仿真性,从机构设置、运行环境、业务流程设计等方面都是来源于实际案例,通过精心设计而成,为了使综合实训环境更加逼真,在环境搭建时,还可以在具体场景的规划上进行设计和模拟仿真。如:对银行环境的设计,有实力的学校可以按商业银行模式建立银行柜台。
2.对抗性。“VBSE”平台能够同时设置多个同一经营项目的公司营造竞争激烈的市场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跨专业综合性。“VBSE”平台可以用于会计、财务管理、金融、国际贸易等财会金融类专业学生的跨专业综合实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交流沟通、团队合作能力。
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的目标与作用
(一)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总体设计目标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平台的总体设计目标就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高潜质、具备全局观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根据企业财务职业岗位对人员的具体要求,将此培养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
1.温故知新。学会运用所需理论与专业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通过获取知识、整合知识、创新知识达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2.懂业务、知流程。提高学生对业务的解读能力,适应未来商业活动,能根据企业经营的经济活动解读分析财务相关业务,从财务角度对经营活动进行记录与监督;熟悉基于岗位的基本业务流程,了解并体验基于岗位的业务决策,结合岗位要求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整合内化为职业能力。
3.会软件、能核算。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化工具的管理能力,熟练操作ERP管理软件、办公软件进行业务处理与管理;提高学生的业务核算能力,能从业务需求角度设置核算体系,熟知每类业务的记账分录与核算处理流程,并根据业务需求出具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
4.会沟通、善协调。体验部门内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的协同关联,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具有全局观、会工作、会思考、善合作的未来职业人。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总体设计目标如下图。
(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的作用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以“把企业搬进校园”为理念,将教学、实操、模拟实习完美结合,有效解决了多年来的实习难题。通过对“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所起到的主要作用如下:
1.可以使学生熟悉各财务及相关岗位的日常工作及职责要求,ζ笠挡莆窈怂阆喙乇淼サ奶畋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VBSE”平台为师生搭建了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将现实中制造业与服务业相关的典型业务进行具体而全面的模拟,学生进入该模拟系统,一切都是高仿真的,包括企业的营业执照、各种章证资质等,学生的角色进而转换成员工,持证上岗,从开始的应聘到上岗,从企业文化到公司重大决策的制定,每个环节跟现实中并无两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2.较真实地感知企业财务核算内在的业务逻辑关系。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合适且喜欢的职位,通过“VBSE”平台体验实际工作岗位的具体业务,并理解业务在财务核算中的内在逻辑关系。关键是学生在感知业务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和职业素养。
3.通过线上线下模拟训练,让学生真实感知企业具体业务操作。“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多种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通过线上线下两条线将真实业务工作的内部资料、具体内容在教学平台上进行模拟,教师对学生进行细致而生动的辅导,将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情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实感知企业具体业务活动流程。
4.通过企业之间,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工商、银行、税务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也大大培养了学生的交流沟通及团队合作能力。
三、“VBSE”财务版的教学内容与关键点
(一)“VBSE”财务版的教学内容
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教学应用平台,是开展“会计业务场景+会计岗位设置+会计岗位任务+操作角色”有机结合的虚拟实训平台,实现融职业认知、职业判断、业务处理、实务操作、教学评价为一体的实训教学功能,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热情,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内容主要根据“知识技能、学习情境、学习领域”分层多元化组题,融“知识运用测试+职业判断测试+技能操作测试”为一体,实现“即时分点测试、定期总结测试”等多种测试功能。集上传、同步讲义、课程选择等功能为一体的视频课堂系统,使学生通过网络直接听取教学名师名家同步课堂教学内容,扩大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虚拟实训平台具有高仿真性、过程判断性与过程操作性,学生可通过平台提供的角色选择不同岗位按照业务流程完成各项典型任务。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一轮教学需要五天时间,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实习动员、组建企业团队、发放实习用品、期初建账、三阶段任务的推送及完成以及各种会议、流程演绎、LOGO海报制作、展示及评比、签合同、业务处理、团队汇报等环节。
(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1.推送并讲解第一笔行政专员借备用金业务时,一定要线上线下结合并慢速演示,选取其中一家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分角色扮演。
2.增值税在线纳税申报难度较大,要提醒税务会计按任务流程描述操作,只需填写4张附表和1张主表,其中主表的数据会从4张附表自动引入,附表填写完成后一定要点击暂存键,并注意附表数据不能从word文档中复制,4张附表暂存完成后,将主表的表头信息补充完整,点击暂存,核对无误后,点击保存并上传,点击主目录查看主表出现扣款按钮,点击扣款并打印。供应商所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中发票单价是不含税的。
3.关于材料入库、材料领用及完工入库,要提醒学生注意Word单据上的表头信息,要注意人物名称及虚拟人物日期。获取业务数据时,重点关注业务主体、业务时间、业务内容。
4.在业务操作过程中要时刻提醒学生,不怕慢,就怕乱,线上系统任务和线下填写单据一定要同步,这样后面的任务操作就会更顺畅,更清晰。
四、“VBSE”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通过“把企业搬进校园”使得原本严肃的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而轻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但“VBSE”平台还处于发展阶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建立适宜的物理实训环境
物理实训环境的设计要使学生有一个类似或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实际环境中的感觉,使学生自觉调整自身不同于课堂上课的状态。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在各个企业内部要设置各种主要业务工作岗位,并建立起各个业务岗位的管理工作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将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了解和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岗位之间、单位之间业务联系的途径和方式,体会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从而达到树立全局观念、增强业务工作能力的目的。
在物理实训环境搭建上,首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方面要力求与实际相一致,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在基地的实践教学中,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和了解现代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的全过程,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的文化与氛围。其次,从业务流程安排、工作岗位设置到企业情境设计都要尽可能地贴近企业经济与管理活动实际,突出模拟实训的高度仿真性。从办公场地、使用的设备、办公用品用具、实训指导教师、管理方式与手段、业务触发机制等方面充分考虑如何贴近现实。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要想达到良好的实训效果,就要建立适宜的物理实训环境,在实训室建设过程中要相对集中,方便企业相关人员的业务办理,尤其像工商、税务、银行、客户、供应商等公司,一轮实训同时可开设10家企业,所以尽可能在面积较大的实训室开设,软硬件设备要提供齐全,除了具备计算机及网络环境,还要考虑进行信息的公布与交流互动,提供投影、打印、复印设备、电话传真设备及扩音设备的配置,将给整个实训活动带来更好的效果。
(二)提高领导对“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的重视
由于受教育规划的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只注重理论教学,无暇顾及实践教学,使得毕业学生难以对接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高职院校要想培养高品质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只有将实践在课程中有效应用,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企业员工,从事具体岗位的业务工作,才能实现培养目标。这就需要领导重视,不仅要购买相关平台软件,还要做好实训前准备、过程中控制、实训后评价等工作。
(三)加强对师资的培训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懂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不仅要有动口能力,更要具备动手能力。教师要真正起到策划场景、节点管控、过程监督、疑难点拨、资源配置,奖惩评价等作用。但很多“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师资教学团队都以年轻教师居多,他们大多从校园到校园,缺乏实践经验,因此,要加大对这些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他们创造更多学习机会,比如:带薪实习,参加用友新道师资研修院假期举办的研修班等。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等,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和培养一批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应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四)加强制度建设及规范化管理
“VBSE”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主要是“把企业搬进校园”让学生体验平台运作和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全面多维感受企业的运行规律,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因为与该实训相关的实训场地、软件平台、实物教具等的购买和使用均需进行制度化管理。充分利用各专业教师和实训科教师的长处和优点,实现信息系统的实时、自动、数据全面挖掘的能力。
五、结语
总之,构建“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跨专业综合实训教学平台,有利于我国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相关专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该实训平台的实践对学生全局意识、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对职业岗位适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高校毕业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战略[J].会计研究,2009,(6).
[2]曹小林.刍议“营改增”对建筑业的利弊影响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4,(4).
[3]曹小林.宏观经济因素对房价的影响――基于VAR量模型实证研究[J].商业会计,2016,(5).
篇9
关键词 高职教育;技能大赛;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032-03
Exploration on Reformation of Vocational Accounting Teaching Directed by Skills Competition//Meng Yinping
Abstract Nowadays, it has been the consensus of the busines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society that the standard of general education i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is skills competition. Innovating the terms of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pick some outstanding models also becomes the long-term go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rs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skills competition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the vocational school to show the results of accounting teaching, and meanwhile, it has been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of vocational schools. On the basis of innovation and design of institution, reformation of vocational accounting teaching is inevitab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rategy and direction of the vocational accounting teaching reforming from some aspects, like the contents of competition terms, evaluation standard etc.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skills competition; accounting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Jiangsu United Vocational Institute Nanjing Engineering Branch College, Nanjing, China 211135
会计技能大赛近年来进行得如火如荼。作为实践性极高的一种比赛项目,会计技能大赛不仅要求选手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对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也要有全面、系统的掌握。有目标地进行会计教学改革将是各高职院校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1 会计技能大赛的现状
1.1 会计技能大赛的意义及目标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改革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在国家倡导下,各省各相关高职校之间有比赛和选拔,优胜者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彰显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和风采,展示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会计技能大赛是指定期举行的以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类学生为主体的会计职业技能大比武。会计技能大赛的目标是:增强会计从业人员会计实务操作能力,推动会计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促进会计人才的有效培养。
1.2 现行职业院校会计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及考核标准
2011年教育部首次将“中职会计技能大赛”列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比赛项目。会计技能的比赛内容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财政部新近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现行税法,组织专家精心制定的。在今年的国赛中,比赛是个人赛项目,分别为会计电算化、翻打传票和点钞3项内容。
早在会计技能大赛开始国赛之前,各省相关部门已在省内举办过类似的会计技能大赛,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应用技能的训练,倡导职业院校重视实践教学的风尚。例如:江苏省财政厅、教育厅曾于2009年、2010年、2011年在南京联合组织过3届全省职业学校财会专业技能大赛,共设会计实务、珠算两个项目。
2 会计技能大赛对高职会计教学的影响
2.1 会计技能大赛有效地展示了会计教学成果
会计技能大赛作为各会计专业院校学生大比武的舞台,较为全面、有效地展示了学校的会计教学成果。如2011年中职组会计技能国赛中,144名选手参与,会计电算化成绩:最高分89.70分。点钞项目成绩:多指多张,最高16把多;单指单张,最高12把。传票翻打项目:最高分386分。综合成绩:36个代表队,144名选手,最高分85.08分。以上成绩反映出:1)整体高低分差距很大,选手水平良莠不齐,电算化项目高低分相差悬殊。2)各比赛项目不可偏颇,要均衡发展;3)要有良好的竞赛心理素质,临场正常发挥。36个代表队,每省4名选手组成一队,本身都是各省市各职校层层选拔来的,专业水平应该较为接近,但是从单项最低零分的成绩看,选手竞赛状态的稳定与否,可能是影响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
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会计技能比赛项目比例分别为点钞20%、翻打传票20%、会计电算化60%,一、二、三等奖获奖人数分别为15名、29名、43名。
2.2 会计技能大赛是评价职业院校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通过大赛带动教学、评价教学,检验各学校的技能教学成果和选拔优秀学生。在国赛中,全国只有江苏、上海和广东3个省市获得2枚金牌。良好的大赛成绩形成强劲的行业口碑,增强获奖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吸引了优秀的生源。如此良性循环,学校和专业的优势突显。会计技能大赛的标准也是评价职业院校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进而带动社会各学校的竞争态势,促进会计行业的优化。
2.3 会计技能大赛对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指导作用
会计技能大赛反映了最新的职业技能要求以及各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采纳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对职业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有巨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对会计的管理工作,已经延伸到对会计人才培养领域的指导,是推动会计教育改革,探索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技能体系,形成会计实训标准课程,丰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内容,提高会计人员水平的有益尝试。
3 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策略
3.1 当前高职会计教学的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较为基础,大多定位是中小企业的基础会计核算岗位、销售票据管理岗位、仓库管理岗位、单证员等,对学生来讲缺乏吸引力。课程安排守旧,教学依既定大纲进行,专业理论教材一本一本地上下来,教学效果考评不到位。会计技能部分不够重视,珠算、点钞等大多随堂练,电算化部分最多有个会计实训周,学生一知半解,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学校实训设备有限,使一些本应该在实训机房完成的教学项目只能在教室里进行。从师资力量来看,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够,使得专业课教学水平差异较大。再加上高职类学生文化基础较弱,理解能力有限;学习自觉性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散乱,心理素质薄弱,学习效果较差。
3.2 会计教学目标和理念的创新
根据《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国家在未来10年内要继续增加各类别初、中级会计人才在会计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力争使各类别高、中、初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会计人才的分布、层次和类别等结构趋于合理。高职的生源文化课较弱,决定了大多数学生难以分布在10%的高级会计人员行列,所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性强化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去竞争40%或50%的巨大会计就业市场是可行的。要求会计教学目标重视应用性的技能的实践训练,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习训练项目要明晰。如与会计相关的具体岗位,会计、出纳、银行柜员、BPO录入、收银员等,各岗位分别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以及达到什么样的熟练程度等都要有标准。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激发学生对会计岗位的向往,自然可以引发学生对会计专业课程的热爱和技能训练的热衷。会计是一门技术,并非不可掌握,会计职业在社会分工体系中属管理类,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引导学生树立会计职业荣誉感,迸发出学生自己的学习主动性,胜过一万次的“填鸭式”教学。
3.3 会计专业课程的科学设置
从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必须侧重会计专业的综合性、实用性和交叉性学科的探索。特别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全面整合。从2011年的会计国赛可以看出,会计技能操作部分的比重非常之大。这也是出题组调研了职业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而设定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会计专业课程,已突破职业教育的大纲规定,内容达到会计专业中级技术资格的水平。
针对这种现状,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方案,加大专业课程的涉猎面。如在理论课方面,基础会计、成本会计、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纳税筹划、税务会计等专业课要讲透原理,让学生明白会计和财务原理结构,特别要注意“税”在经济业务中的会计处理要点,注重学科的交叉性应用。重视案例教学法,广泛搜集典型会计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加深学生理解程度。可能学生实际参加工作能进入上市公司财务部门的极少,但技能大赛是以生产型上市公司业务为样本的,40笔左右的经济业务,覆盖了几乎所有财务类型。宽度和深度要求授课补充注册会计师教材的部分案例内容。
技能大赛会计实务项目要求以电算化形式完成,指定专业软件为用友财务T3软件,因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指定的财务软件。另外,会计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还要求日常教学安排单项技能强化训练,如点钞、数字录入。可能此两项技能训练与会计原理无关,但是,无论是作为国赛的比赛项目,还是未来学生就业前后的职业岗位应用,都是必须重视的。
3.4 “双师型”师资的优化
会计是应用技术型学科,学以致用是关键,“用”是“学”的目的和动力。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是永恒的主题。就会计技能大赛的出题原则来看,紧紧围绕应用性组织题目。它兼顾各行业对会计技能人才的最新需要,重视理论和技能的结合应用。这就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会计教学改革,必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主导作用,而且,“双师型”教师不能流于形式和老化。
建议对校内教师从3个方面进行优化。
1)优化“双师型”的实质。当前形势下,迫于“双师型”的压力,许多专业教师具有会计证或会计师证书,但是没有一笔的实际会计业务处理经验,所讲授的知识都是教科书的例题,死板僵硬,没有新意,更谈不上交叉业务的处理技巧。这类教师应从“双师型”队伍中除名,减少滥竽充数的数量。
2)保鲜“双师型”教师的水平。会计是一门发展型学科,无论是税务制度的变更、会计法规的更新,或是经济业务类型的创新复杂化都会影响会计的处理手法。这就要求会计教师常学常新,学校要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会计类网站浏览权,财经、税务类期刊的订阅等,使学习渠道畅通易行,知识保鲜快捷有效。
3)提高“双师型”教师待遇。引入竞争性机制,区别对待是保留“双师型”队伍稳定的有效方式。“双师型”教师除了日常教学,还有大量的时间要投入知识的更新方面,担负有技能大赛的指导等任务,甚至有些教师本身也是参赛选手,压力之大,难以想象。这就要求学校给予这些教师较高的肯定和待遇,以平衡其消耗投入。
另外,从校外邀请一些会计专业机构的高级专业人士定期到学校作讲座,大则可以了解行业前沿的发展动态,小则交流一些特殊业务的处理技巧。如聘请一些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核心人员来作报告,既可以为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会计行业就业方向和应用前景,又可以为会计专业教师提供一个横向学习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水平。
3.5 完善会计实训建设
进行会计教学改革,除了软件上的改善提高之外,还要加强会计实训项目的设施建设。首先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资金投入,做好项目预算,确保资金投得进来,项目用得起来,效果显现出来。其次从技能大赛的项目来看,需要各职业院校的会计实训基地完善起来,包括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两个方面。其中校内实训室侧重日常单项训练,校外实训基地侧重师生到校企合作单位的财务部门实习参观等。最后要设计一些与会计技能大赛项目相关的专项实训项目,如点钞专项实训、数字录入竞赛性实训、会计实务电算化模拟企业实战沙盘演练等。
在会计实训的课时安排上,采用专项实训与日常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技能大赛要求实践操作的,都要采用各阶段最有效的方式训练。初期可采用日常随课时实训的方式,如电算化软件,在学习初期,各模块需要分步骤理解掌握;点钞需要各种方法的演练;数字录入需要正确的指法反复练习。基本方法掌握之后,需要大量时间投入练习,则实训课时的安排也转入阶段式的,如每周全天练习电算化,早自习练习点钞,晚自习练习数字录入等方式。
3.6 加强学生抗压心理疏导
会计职业是直接参与经济运行的,从基础数据统计,到会计分类核算,再到财务分析环节,直接影响一系列的决策,出不得半点差错。所以,要求会计从业人员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技能操作水平之外,还要有清醒稳健的工作作风。在技能大赛中,各代表队精选出来的4名选手,实际会计水平都非常高;但是相当一部分选手竞技抗压能力差,心理素质较弱。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抗压心理意识,逐步形成严谨、沉稳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作风。
篇10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 高职 会计电算化 课程体系
2009年至2010年,财政部先后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和《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和中长期会计人才发展规划。笔者认为高职院校要培养信息时代下满足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重构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欧美国家的高职教育起步早,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模式。通过归纳总结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在会计教育目标、课程体系建设的成果,能够对我国高职会计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一些新思路和新办法。
(一)英国高职会计教育的理念与课程设置
英国高职会计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每学年均要对会计课程进行修改、更新。学期末,通过计划、报告、论文、实结等大作业形式来考评学生成绩。考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美国高职会计教育的理念与课程设置
美国会计专业课程分为:“一般教育”、“一般商业教育”、“一般会计教育”、“专业会计教育”四个层次。每个层次开设的课程和培养的能力都不一样。“一般教育”的课程侧重于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一般商业教育”的课程聚焦于市场、金融等商业领域。“一般会计教育”的课程主要是与日常会计核算和管理相关;“专业会计教育”阶段开设是更高层次的课程,如:高级财务会计、IT审计等,这个阶段注重于会计专业的后续教育和学术研究。
(三)澳大利亚高职会计教育的理念与课程设置
澳大利亚高职会计教育目标是以培养适应经济发展和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注重学生的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的培养。围绕市场需求设置会计课程。采用讲座、辅导、研讨会和实验室操作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将会计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试相挂钩,使许多专业课程得到了澳大利亚和英国会计职业协会的认可。
(四)德国会计教育的理念与课程设置
德国职业教育是以校企合作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为主要形式。该模式实现了专业理论和职业技能并重,技能考试与资格考试相结合,实训教材主要由企业编写。理论教育只有一年,后两年都以企业培训为主,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因此,学生毕业后可立即上岗工作。
在国内,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由于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的大、中专教育不一样,培养的人才定位于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且,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不同,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上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而不应该是大专的翻版和本科的“压缩饼干”。
本文基于广东珠三角产业与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走访当地政府部门,对广东科技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进行调研,深入企业一线,了解最新会计人才需求情况,对会计电算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进行重构,打造服务地方经济的、具有广东特色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上用到的知识“零距离”对接,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与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一)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现状分析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跨会计学、计算机学、管理学等的交叉性学科,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具备会计知识、计算机知识、管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现阶段的人才状况是精通会计业务的人才仅能应用计算机系统,精通计算机的专业人士却对内部控制方式、会计业务流程改造、会计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感到力不从心。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时频频遭遇用人单位冷淡,因为他们缺乏工作经验,无法独立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抱怨难以找到满意的会计人才,尤其是管理型会计信息化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千金难求。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缺陷。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程目标不够明确。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不少高职院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高层次的人才,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脱离了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时没有考虑如何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仅仅根据本校师资、软件、硬件等实际情况开设课程,使培养的人才无法迅速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2.课程设置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先后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等会计法规文件,会计政策和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但部分院校在课程设置时,没有会计专家和企业财务经理或会计主管的真正参与,仍采用传统的课程体系,选用内容陈旧的教材,使课程与职业脱钩。
3.课程设置缺乏全局规划,部分课程内容交叉重复。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开设时没有考虑课程的前后顺序及课程间的内容重复。如:会计电算化课应置于计算机基础、会计原理、中级财务会计之后,否则,就会使学生感觉有些知识很难理解。再如: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在资金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杠杆原理、存货管理、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财务预算编制方法等方面有重叠内容,财务管理偏重于应用,而管理会计侧重于技术与方法;中级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在税费的账务处理方面也有重复之处;会计学原理与中级财务会计在会计概念、会计要素、报表编制等方面存在重复内容;财务管理与财务报表分析在财务分析方法上也存在重叠之处。诚然,在一门学科之中,各课程之间存在部分重叠内容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时可以进行统筹规划,删减课程的重复内容,将资源让位给新兴学科的课程(如:环境会计、无形资产会计等)和国际会计准则课程。
4.实践平台与实践内容的仿真性差。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实习主要采用传统方式。实践课程包括: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岗位技能实训等环节。这些实训仍然是学生根据教材或教师布置的案例,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的,没有岗位分工,每个同学扮演了财务部所有的角色,一个人做完公司完整的账套。虽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各种岗位的工作过程,但不能体会到实际会计工作的岗位分工情况以及各岗位的协同、会计资料的传递等情况,使学生不能真正体验到会计工作的职业场景。
5.评价考评手段有待改进。调研发现,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采用单一的闭卷笔试考试模式,测试内容以理论为主,评价结果是以试卷成绩来展示,并对此进行排名、对比。这种考试多在期末进行,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准确地测试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使学生学习热情受到严重打击。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原则
1.在教学理念上,主张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而不是知识水平,以能力为依据进行课程开发,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密切结合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课程开发以能力为主线,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课程结构采用模块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一体化的模式。“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的设计应紧紧围绕会计电算化岗位需求,根据信息前沿技术以及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来设置课程体系。在构建课程体系中,要贯彻落实“6+2”原则,“6”即:工学结合、职业活动导向;项目载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突出能力目标;任务训练;学生主体;“2”即将德育、外语教学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将职业核心能力渗透到所有课程中去。
2.在教学课程设置上,以行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组织协调和沟通合作能力。基于会计岗位要求设置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在教学中重视情景教学、案例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讨论中学习。
3.在教学手段和方法应用上,强调会计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与自主性。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实施开放性教学、互动性案例讨论教学和问题导入式的自主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如网络资源、教学软件融合等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服务和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1.实现课程开发主体多元化。建立由行业和企业会计专家参加的专业顾问指导委员会,让他们直接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确定教学内容。
2.构建基于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应该具备职业基本素质、财务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与管理能力、会计监督能力、电算化能力、企业管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及应用写作能力、投资理财能力、法律知识等。课程体系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公共必修模块、公共选修模块、职业核心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职业支撑模块、考证模块、职业延展模块、融合模块。公共必修模块着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质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态度,主要包括: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职英语、经济数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职业核心模块着重介绍专业关键知识,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实务等课程。职业技能模块着重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的业务技能,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ERP实训、出纳实务、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会计手工技能、计算技术等课程。职业支撑模块着重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需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税法、管理学原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社会调查与统计技术、税务会计、数据库基础、银行会计等课程。考证模块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增加了就业砝码,主要包括:英语等级考证、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资格证等课程。职业延展模块是满足学生职业岗位发展和职业知识拓展而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财政与金融、Excel在会计中的运用、管理会计等课程。融合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增强学生就业实力,主要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课程。
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既要来源于企业又要高于企业,将企业的工作业务过程提练上升为教学过程。广东珠三角地区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最大。需根据地方企业会计岗位的需求情况,开设实训项目,构建电算会计与手工会计相结合的双轨运行模式以及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岗位技能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技能实训主要包括出纳技能实训、手工会计技能实训和电算会计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主要包括:财务核算、成本计算分析、纳税申报、财务软件各模块的操作。岗位技能实训是上岗前的实训,包括校内综合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
4.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课程一般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环节进行,学生依据经讨论的任务和目标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最后采用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等方式来检验任务完成情况。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学习过程独立组织和实施,尊重学生的价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需要情境化教学环境,因此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如通过ERP实训室与会计专业综合实训的建设,满足会计电算化专业实习的要求。同时,也要加大产学研投入,与知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商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平台。
5.建设精品教材。教材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工具。教材质量影响到课程的实施及教学效果。然而,仅凭个人的力量很难开发出非常优秀的教材。教师可以跨校联合专家以及实务界的高级会计人才组建教材编写委员会,以地区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编写出实用性强的精品教材。教材要做到深入浅出,删繁就简,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实训,内容新颖实用,紧跟新会计准则、税法以及企业会计实务的发展而不断修订完善。
6.优化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实操能力,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由于大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这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带来了困难。因此,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多下企业,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聘请行业专家来校任教;在引进人才时实行经验与学历的资格准入制度。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科研意识,以研促教。通过科研项目,锻炼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打造优秀的学科梯队,为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成功提供保障。
四、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XBRL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引入会计电算化领域,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要求也逐步提高。高职院校必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创建仿真实训基地,选用优质教材,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J].会计研究,2009,(10):77-82.
- 上一篇:金融学教育部学科评估
- 下一篇:职工文体比赛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