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计要求范文
时间:2024-02-22 17:45: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电设计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重要性;功能;应用发展;设计要求
一、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功能
1、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的意义。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应用属于一门综合了多种科学技术的系统专业,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化技术、通信技术等。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阶段,以计算机为主的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席卷全国各行各业,信息化技术水平日渐成熟。但是,当时许多开发商都简单的理解为泵站能够对设备的开关机进行操作就属于自动化技术应用,所以最终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将设备柜前手工操作移驾到计算机屏幕前。事实上,泵站自动化不仅仅是针对于设备开停机操作或基本运行进行监控管理,同时对泵站励磁系统开发、继电保护优化、水利监控、以及经济运行成果分析等方面问题予以完善都有着重要而又紧密的内在联系。泵站强调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是设备自动化操作、监控对象分析、设备软件系统平台控制、数据空定义、信息化接口配置、协议栈优化等方方面面的技术完善过程,同时也是未来泵站经营建设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需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的功能。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的功能要求主要包括:(1)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自动周期性地采集或由操作员通过应用程序发命令采集泵站现场各种实时数据,进行必要的数据预处理并以一定的格式存入实时数据库,按照信号性质的不同把它细分为模拟量、开关量及脉冲数字量等。(2)安全运行与监视。对主设备及辅机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包括当前各主要设备的运行及停止情况、闸门启闭情况,并对各运行参数进行实时显示。(3)控制与调节。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控制功能应该满足泵站机组启、停和变电所操作规范规定的要求。机组启、停控制有一条指令完成,计算机自动检测机组启、停条件并顺序执行,当满足条件时,执行操作。对变电所开关的操作应该自动检测操作条件,并按照预定的步骤进行分合闸。对所有设备应该设置手动控制方式和自动控制方式,并设有静态试验方式。机组事故停机时,应该同时关闭相关的辅助设备。
三、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发展
1、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通常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就是准确读取信息来源,实现自动化的机械操作,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摆脱了设备或机械受人类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泵站的信息处理操作沿着既定的技术程序精准运行,避免了众多负面因素的影响,达到了人力所不能及的运行高度,极大地减轻了人类的操作负担。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使得现场运行更具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所带有的自动预警装置和检测装置有效地减轻了设备的运行风险,更好地延长机电自动化控制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周期。此外,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有利于维修和保养,能很好地改善设备的运行状态,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所带有的功能比较全面,适应面极为广泛,泵站的机电自动化控制设备可以节省众多人力、物力、财力,有利于删减冗杂的部门和人力,促进了能源及材料的节省。
2、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发展。基于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其具有较强的复合性,并且机电的自动化囊括了信息整理学、计算机程序等多门学科内容,所以为了发挥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的作用,必须加强对其发展的研究。当今人类社会更加偏向于智能化和自动化,对于生活和工作的追求也发生了改变。首先,机电自动化必须要结合智能化这一重要发展方向,渐渐地向智能领域的自动化控制迈进。从目前的发展局势来看,智能化具有性能高、运行快、应用广等特点,注定成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主流。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要注意依靠网络这一现代化科技平台,远程控制就必须通过网络建立,将自动化控制的终端设立于泵站,就能很好地进行远程控制,甚至是家庭型控制。最后,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要讲求自动化和绿色化,机电系统自动化控制的核心就是自动操作,要重点巩固机电系统与人力的关系,逐步走向人机联合,通过自动化控制实现产品的绿色化和生态化。
三、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设计要求的分析
1、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设计思路的分析。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设计的目的不仅只是在开停设备上的控制,自动化系统需要完成的工作很多,如水位、流量的监控;电气设湓诵械募嗫睾捅;ぃ皇鹿屎凸收系脑ぞ;信息的采集与交换;实现无人值班等等。当然在实际设计时要以泵站的具体要求为前提,并分清设计的重点和次重点,作出切合实际的设计,主要设计思路有:信息设计,是以信息为导向的设计活动,泵站运行中所采集的信息数据是水利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点,能为水利信息系统提供准确的动态数据;典型设计,在没有相应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典型设计可以起到标志性作用,通过典型设计固定下来的技术和方案可以为同类型的泵站建设提供参考作用;模块化典型设计,由于泵站类型不多,但自动化系统要求不一,各个泵站还是存在机组台数和形式的区别。通过典型设计可以设计出若干个模块,整个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就是由数个基本模块通过积木式叠加组合而成,再根据不同泵站的建设要求就可将其应用到泵站设计之中了。
2、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设计的合理定位。通过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要从多方面分析,综合考虑如投入、技术、运行环境等,然后结合各种实际情况确定其自动化的需求程度,设计出符合实际应用的自动化泵站。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的作用,必须对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
3、所建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系统机构进行选择,常见的系统结构有以下三种:(1)监控主机+通讯协议设备。该结构是将指令交给监控主机来调整和控制的,而对通讯协议设备的要求较低,因此要重视监控主机的选择,因为它是泵站自动化控制的关键,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指令的正常专递,自控系统也就没法正常运行。(2)监控主机+PLC+通讯协议设备。泵站的机电设备自动化系统按其单元构成可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若干可编程控制器PLC、监控下层设备的通讯监控主机以及通过以太网通讯PLC。其中PLC是控制节点,对于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起着一定作用。但此系统结构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PLC和下层通讯能力较弱,对通讯速度造成了阻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要结合泵站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立足为生产服务的目标,准确对泵站进行定位,优化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设计,为泵站机电设备自动化运行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葛强.大型泵站的电气技术改造[J].水泵技术,2010(05)
[2]姚彦星.深圳机场排涝泵站电气设计[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10)
篇2
关键词:钢筋混凝;高层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V33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高层建筑是社会生产的需要和人类生活需求的产物,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强轻质材料的出现以及机械化、电气化在建筑中的实现等。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简要论述了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随着高层建筑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建筑类型与功能的愈来愈复杂,结构体系的更加多样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也越来越成为结构工程师设计工作的主要重点和难点之所在。
一.结构选型
对于高层结构而言,在工程设计的结构选型阶段,结构工程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1结构的规则性问题
新旧规范在这方面的内容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新规范在这方面增添了相当多的限制条件,例如:平面规则性信息、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等,而且,新规范采用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因此,结构工程师在遵循新规范的这些限制条件上必须严格注意,以避免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的被动。
1.2结构的超高问题
在抗震规范与高规中,对结构的总高度都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新规范中针对以前的超高问题,除了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级高度的建筑外,增加了B级高度的建筑,因此,必须对结构的该项控制因素严格注意,一旦结构为B级高度建筑甚或超过了B级高度,其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将有较大的变化。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出现过由于结构类型的变更而忽略该问题,导致施工图审查时未予通过,必须重新进行设计或需要开专家会议进行论证等工作的情况,对工程工期、造价等整体规划的影响相当巨大。
1.3嵌固端的设置问题
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嵌固端有可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设置在人防顶板等位置,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结构设计工程师往往忽视了由嵌固端的设置带来的一系列需要注意的方面,如: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的限制、嵌固端上下层抗震等级的一致性、在结构整体计算时嵌固端的设置、结构抗震缝设置与嵌固端位置的协调等等问题,而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后期设计工作的大量修改或埋下安全隐患。
1.4短肢剪力墙的设置问题
在新规范中,对墙肢截面高厚比为5~8的墙定义为短肢剪力墙,且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际经验,对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增加了相当多的限制,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应尽可能少采用或不用短肢剪力墙,以避免给后期设计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二.结构计算与分析
在结构计算与分析阶段,决定工程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如何准确、高效地对工程进行内力分析并规范地进行设计和处理。
2.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高层建筑的结构分析基本上都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但计算机软件无法代替人的设计概念,在这一阶段,首先进行计算机软件选择。由于各软件在采用的计算模型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导致了各软件的计算结果多少会出现偏差。如果选择了不合适的计算软件,不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有可能使结构有不安全的隐患存在。因此,在进行工程整体结构计算和分析时必须对计算软件进行合理的筛选,并从不同软件大大小小的不同的计算结果中,判断哪个是最可取的结果,这将是结构工程师在设计工作中首要的工作。
高层设计的难点在于竖向承重构件的合理布置。而布置的是否合理,可通过以下几个参数进行控制。轴压比:控制结构延性;剪重比: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剪重比过大或者过小都无法满足承重或者抗震需求,因此,剪重比的取值大小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计算位移;刚度比: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避免产生刚度突变。位移比: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产生扭转。周期比:控制结构扭转效应。
2.2是否需要地震力放大.考虑建筑隔墙等对自振周期的影响,新的设计规范中,根据大量工程的实测周期,已经明确的提出了各种结构体系下高层建筑结构计算自振周期折减系数,此处为强制性的规范,需在设计过程别注意。
2.3振型数目是否足够。结构设计规范中提出了振型数目的要求,明确了该参数的最小限值,在计算分析阶段必须对计算结果中该参数的结果进行判断,并决定是否要对振型数目的取值进行调整。
2.4多塔结构和分缝结构的计算分析。在一段期间内,大底盘,多塔楼的高层建筑类型大量涌现,而在计算分析该类型高层建筑时,是将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并按多塔类型进行计算,还是将结构人为地分开进行计算,是结构工程师必须注意的重要问题。如果分开计算,则容易导致下部裙房及基础计算误差较大,无法考虑各塔之间相互影响。因此,在将各塔分开计算周期的基础上,应当首先进行整体计算。而与多塔结构不同,对于分缝结构,最好的办法则是将各独立单元分开计算,如一定要合在一起,那么可以按照多塔模型计算,计算周期比时也应同多塔一样分开计算。对于整体的配筋计算,也与多塔有所不同,多塔应以不切开的模型为准,分缝结构则没有此类限制。在此基础上,还需注意,在分缝结构按多塔处理时,如果其分缝处不是真正的独立迎风面,将会出现风荷与实际受力状态不符的状况,应注意修正风荷载数值。
2.5非结构构件的计算与设计。在高层建筑中,为了达到建筑美观的效果或基于某种功能性的需求而设计的非主体承重骨架体系中的非结构构件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视,在这部分内容中,尤其是高层建筑屋顶处的装饰构件进行设计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中的非结构构件的计算处理措施进行设计。
三.关于强柱弱梁的设计
为了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强柱弱梁的设计理念被提出。柱破坏了建筑物整个都会倾覆,而梁破坏则仅是某个区域失效,因此,柱较之梁破坏的损害更大,当前我们的经济已高速发展,我们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中一定要将这一概念设计贯彻下去。必须严格控制柱轴压比,对柱断面及配筋设置时应分部位处理;边柱、角柱应适当加强,特别是角柱,建议应全柱加密箍筋,且柱筋品种不宜过多,矩形截面柱尽可能对称配筋。
四.地基与基础设计
地基与基础设计一直是结构工程师比较重视的方面,不仅仅由于该阶段设计过程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后期设计工作的进行,同时,也是因为地基基础是整个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这一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也有可能更加严重甚至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在地基基础设计中要注意地方性规范的重要性问题。由于我国占地面积较广,地质条件相当复杂,作为国家标准,仅仅一本《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无法对全国各地的地基基础都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规定,因此,作为建立在国家标准之下的地方标准。地方性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能够将
各地方的地基基础类型和设计处理方法等一些成熟的经验描述和规定得更为详细和准确,所以,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一定要对地方规范进行深入地学习,以避免对整个结构设计或后期设计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是D个复杂且又循环往复的过程,任何在这个过程中的遗漏或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个设计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或使设计结果存在安全隐患,为了保障质量安全,这就要求设计者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建筑结构设计质量密切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我们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总结,不断的进步与完善。
参考文献:
[1]仲纪贵.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J].南北桥,2009(1).
[2]王忠武.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常见问题探讨[J].中华民居,2010(11) .
篇3
关键词:机电设备 安装工程 全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 A
摘要:污水厂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工期短,专业性强、工程量大等特点,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电建设工程的投入产出及工程质量。文章就目前污水厂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管理的任务及必要性展开探讨,提出项目业主应对机电设备安装工程实行管理目标控制的建议和要点。
一、加强机电设备工程全程管理的意义
工程管理就是对目标进行控制,管理工程师的任务是通过定期检查,把计划目标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就采取控制措施,通过对各方面的科学调整,确保工程目标始终处于最优状态。从机电设备工程管理各阶段的任务可以看到,无论是工程的实施前期还是实施后期,都存在工程目标的管理,而且各个目标都是相互制约的,对目标的控制应采取跟踪检查,定期取样,定期与计划目标进行比较的监管手段。因此,机电设备工程引入全过程管理是必要的。
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
2.1质量控制。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是实现设计及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水平,管理的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措施对工程质量严格检查、监督和控制,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2.2进度控制。管理工程师对进度控制主要职责是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协助业主对工程进度进行动态控制。安装单位应根据合同规定的内容和工期,编制安装总进度计划及安装进度网络图报管理部审批。经批准的安装进度计划及网络图,作为控制工程进度的依据。
2.3工程变更管理
设计单位对原设计存在的缺陷提出的工程变更,应编制设计变更文件;建设单位或承包单位提出的变更,应提交总监理工程师,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专家(如需)审查,审查同意后应由业主审核,然后转交原设计单位编制设计变更文件。
2.4合同管理。施工阶段管理工程师对工程承包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全面管理工程承包合同,对合同条款负责解释;对承包商选择的分包单位资格及分包项目进行审查提议;业主与设计单位签订设计文件和施工图供应协议。受理索赔申请,进行索赔调查和评价;业主进行有争议的谈判;依据业主授权处理合同变更事宜,当发生重大工程变更时,报业主批准后实施。
2.5信息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好信息资料归档保存工作,收集工程资料和管理档案并按有关档案管理或业主的要求进行整编,待工程竣工验收前或管理服务期结束退场前移交给业主;建立例会制度,整理好会议纪要;建立完善的各项报告制度,规范各种报告或报表格式为项目管理提供技术、管理方面的信息。
2.7设备管理。机电设备的质量控制是安装质量控制的前提。因此,机电设备到货验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参加验收的管理工程师要严格按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进行验收,质量不合格的设备决不能入库。因此,管理工程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担此重任,为保证设备安装质量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污水厂机电设备安装技术要求
3.1阀门设备安装技术
阀门安装前应进行清洗,清除污垢和锈蚀。阀门与管道联接时,其中至少一端与管道连接法兰可自由伸缩,以方便管道系统安装后,阀门可在不拆除管道的情况下进行装卸。阀门安装时与建筑物的一侧距离应保持300mm以上,其阀底座与基础应接触良好。标高偏差应控制在±10mm范围内,位置偏移应小于±10mm,阀门应与管道轴向垂直,排立整齐,不得歪斜。阀门安装后与管道法兰连接处应无渗漏。阀门操作机构的旋转方向应与阀门指示方向一致,如指示有误,应在安装前重新标识。
3.2钢丝绳牵引格栅除污机安装技术
在装配前应按照装配图检查格栅井的槽尺寸,不得在尺寸不符的情况下强行安装,造成设备变形损坏。导轨应准确调校,保证其平行无扭曲弯斜,其宽度尺寸应保证准确一致,以利于滚轮在其中顺利通行。导轨的安装精度应按规定严格调节保证。格栅框与渠侧壁之间用基础螺栓固定,在格栅底部与渠底、以及两侧导轨或格栅支承架与渠侧壁之间均用二次灌浆封实。平台上的钢架机座与平台之间用不锈钢螺栓固定,并作二次灌浆找平。
动耙斗的上限位,松绳平衡开关及开、闭耙均设有成对限位开关,应仔细调整,确保其工作同步。耙斗应确保其水平。
3.3楔形转鼓格栅除污机安装技术
楔形细格栅除污机应在现场整机安装,安装前,制造厂为防止部件损坏而包装的防护粘贴,不得提前撕离,安装程序应按制造厂安装手册为准。楔形细格栅除污机在土建构筑物的预留槽、预埋件均属土建工程。设备固定用的基础螺栓均为承包人的随机附件,次灌浆属本设备安装工程的范围。承包人应负责冲洗水管路的连接工作,管路连接处应无渗漏现象。
3.4螺旋输送机及螺旋输送压榨机设备安装
螺旋输送机或螺旋输送压榨机的初步就位应与机械格栅除污机卸料口位置对中,与格栅卸料口用防护罩密闭装配,并检查格栅除污机截取的栅渣是否准确落入输送机的进料斗内。螺旋输送机或螺旋输送压榨机的纵向水平度偏差应小于1/1000mm。定位准确后,机架用膨胀螺栓与基础平台紧固。螺旋输送机或螺旋输送压榨机的叶片转向准确。输送机及压榨机的废水回流管引至格栅井,冲洗水管路应按要求连接管道,管路的管螺纹处无渗漏现象发生。
3.5卧式或立式离心泵安装
支承底脚应支承在经机加工的垫铁,这些支承垫铁应靠近基础螺栓,垫铁组的总面积及垫铁形状、数量应符合GB50231的要求。在灌浆前及灌浆与支承移去后均应向建设单位提交泵的正确位置,标高及垂直度的测定证明。在灌浆养护及地脚螺栓旋紧之后,应检查泵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当旋转总成在现场安装到泵壳内后,将检查垂直度及同轴度。
3.6潜水离心泵、潜水轴流泵安装
就位后潜水离心泵、潜水轴流泵的位置偏差控制在±10mm范围内,安装泵的底座,调整其水平度偏差应小于1/1000。弯座下法兰(进水管法兰)的垂直度允许偏差应控制在1/1000;弯座上法兰(出水管法兰)的横向水平度偏差不大于1/1000。复测水泵叶片外缘与壳体间的径向间隙均匀,其间隙偏差值不小于产品技术规定40%。
3.7行车式吸泥机安装
行车式吸泥机采用零部件现场安装的方式进行,行车跨度的偏差不应超过±2mm。前后两对车轮跨度间的相对偏差不应超过2mm。前后两对车轮排列后,两轮中心的对角线相对误差不应超过5mm。检测所有吸泥管路应密封,不得有渗水及漏气现象。
3.8行车式刮泥机安装
行车刮泥机采用零部件现场安装的方式进行,行车跨度的偏差不应超过±2mm。前后两对车轮跨度间的相对偏差不应超过2mm。前后两对车轮排列后,两轮中心的对角线相对误差不应超过5mm。撇渣板及刮泥板的收放驱动装置安装时,应确保二组撇渣板可实现同步收放,与池侧壁不得出现碰檫现象。
行车的行程控制应位置准确,工作桥驶至池端部时,应有缓冲及限位控制,行程控制应灵敏、可靠。
3.9鼓风机安装
鼓风机各部件及附属设备的安装以制造厂安装手册为准。安装风机时,应采用专用专用吊装工具,不得用绳索直接捆绑的形式进行吊装。
进、出气管路、阀门、调节装置等均应有独立的支撑,并与基础或其他建筑物连接牢靠。主机安装时,平面位置的定位应符合设计要求,位置偏差应小于±10mm;标高偏差小于±20mm;主机底座的水平度偏差其纵向应小于0.05/1000、横向应小于0.15/1000。
3.10污泥脱水机及配套设备安装
离心脱水设备各单元装置安装时,其安装位置和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10mm,标高偏差不大于±20mm。设备的水平度允差不大于1/1000mm。各单元装置的管路、阀的联结应牢固紧密、无渗漏。其他设备的安装允差参照有关章节。
3.11通风设备安装
根据设备装箱清单,核对叶轮、机壳和其它部位的主要尺寸、进风口、出风口的位置等是否与设计相符;叶轮旋转方向应符合设计技术文件的规定;进风口、出风口应有盖板严密遮盖。检查各切削加工面、机壳的防锈情况和转子是否发生变形或锈蚀、碰损等。
3.12起重机设备安装
安装轨道时,二侧轨道应在同一水平线上,且应相互平行。检查轨道顶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应小于10mm,二轨道的平行度偏差应小于1/1000,轨道纵向水平度偏差小于1/1000,全长范围内的水平度偏差量不大于10mm,轨道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小于3mm,轨距偏差值为±5mm。
轨道的对接部分采用45°斜角方式,接头处的上、左、右的偏移应小于1mm,接缝处的间隙不大于1mm。
篇4
关键词:船舶;管系;消防;特点;设计
1导言
为增强客船的海上自救能力,降低因局部事故导致船舶面临绝对危险的可能性,国际海事组织在2006年8月举行的海上安全委员会上通过了MSC.216(82)决议,提出客船安全返港和有序撤离概念并将其写进SOLAS公约。随着船舶和海上结构物数目的增加,火灾事故也不断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2船舶消防的特性
船舶的活动环境、功能以及任务的特殊性,导致了船舶火灾不同于陆上建筑物火灾,故而船舶消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可燃物质多。在现代船舶生活和工作使用的舱室内,舱壁、甲板、天花板等部分通常由胶合板、聚氯乙烯板、聚胺醋泡沫塑料、化学纤维等可燃材料建造,舱内的一些家具、地毯、窗帘、床铺等也多由可燃材料制成,火灾隐患相当大。
(2)货客载量大。普通货船载重一般为1-2万吨,散装货船载重一般为1一10万吨,油船、液化石油气船载重一般为1-20万吨,最大为50万吨;客船的载客量一般为数百人至2000人左右。一旦发生火灾,危害相当巨大。
(3)燃油储量大。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中,船舶的燃油储量最大,并以汽油、柴油、重油为主,还包括辅机及其他机器设备的燃料,另外还有多种油。万吨级以上船舶(尤其是远洋船舶)的燃油通常储量是船舶载重量的10%,例如一艘十万吨级的货船,其燃油储量为8000-12000吨,相当于一个小油库。
(4)热传导性能强。船体为钢板制造,导热系数大,热传导性能强。起火5分钟后,温度可上升至500-900℃,钢板被迅速加热,极易引燃相邻或靠近船体的可燃物质而扩大火势。在火灾发展的条件下,起居和服务场所内平均温度为700-900℃,机舱内为800-1000℃,货油舱内可高达1100℃。而在650-700℃时,船舶的铝合金构件将被熔化;当温度高于900℃时,铜制的零件也将遭到破坏。
(5)结构复杂。受船体大小的局限,船舶结构比较紧凑复杂,一艘万吨级货油船上往往有几十个不同用途的舱室和很多通风孔洞与楼梯。舱内通道和楼梯比较狭窄,大多数船舱门和出入口仅能容1人通过。由于船舶的类型众多、结构各异,舱室和机器设备的分布也不同,火灾条件下,消防人员很难查清情况,从而影响到消防工作的开展。
3相关规范定义及要求
3.1安全返港
船舶发生未超出定义的事故界限的情况后,能够依靠自身动力安全返回或到达最近港口。在此过程中,SOLAS公约要求的未受事故直接影响处所的重要系统如舱底、压载、消防和固定式灭火系统以及为安全区服务的相关系统如饮水、卫生水、空调和通风等系统能够运行。安全返港对舱底、压载、消防和固定灭火系统的要求是位于事故界限内的部分允许失去,事故界限外的部分需保持运行。而对服务于安全区的各系统而言,仅安全区域内的部分需保持运行。
3.2有序撤离
有序撤离仅对超出界限的火灾事故而言,不包括进水事故。当船舶发生超出定义的失火事故时,船舶应具备有序撤离能力。在有序撤离时,未受影响主竖区的重要系统能够运行3h。仅对船舶水消防系统和舱底水系统提出要求,对其他系统不做要求。
3.3非失火源处所
指失火危险可以忽略不计的处所。这类处所中一般不存在可燃材料、易燃液体或气体,不存在电气配电板、分电箱等电气设备。非失火源处所内部失火危险可以忽略不计,但其是否会受到相邻区域火灾的影响,取决于相邻区域是否设有固定灭火系统保护。
非失火源处所的定义和设置对客船相关系统合理地满足安全返港要求极为重要。比如被定义为非失火源处所的双层底管路和空舱对舱底、压载系统,以及被定义为非失火源处所的主竖区垂直安全管弄对消防、舱室喷淋等系统极为重要。
3.4基本系统和临界系统
基本系统和临界系统是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这关乎系统配置及设计,是认定船舶有无安全返港和有序撤离能力的重要环节。
基本系统是火灾或进水事故后不受事故影响需保持运行区域的所有系统;临界系统是对基本系统进行评估并发现存在薄弱环节的系统。此薄弱环节将导致该系统在安全返港时无法正常工作。薄弱环节可能由于设备布置导致,或由局部管系或任何其他可能失效的部分导致。如果一个基本系统在评估后被定义为临界系统,则需要对该临界系统再次进行详细评估,以便采取可行的措施保证该临界系统在安全返港时保持可用状态。
4船舶管系消防的设计要点
4.1对应急消防泵所在处所的要求
(1)应急消防泵处所的位置
1000总吨及以上的客船和20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为保证任一舱失火时不使所有的消防泵同时失去作用,规范规定应设置固定独立驱动的应急消防泵舱。且应急消防泵处所不得与A类机器处所或内设主消防泵处所的界面相邻接。
(2)通往应急消防泵的通道
在机器处所与应急消防泵及其动力源所在处所之间,不允许有直接通道。通道有一个气锁装置,机器处所的门为“A-60”级标准,另一门至少为钢质,两门均适度气密、自闭且不设门背钩。作为一种替代方式,通道可设有能从远离机器处所和应急消防泵所在处所的位置操作的水密门,且在这些处所失火时该位置不易被切断。在此种情况下,应急消防泵及其动力源所在处所应设有第2个通道。梯道和扶梯,完整安全,设置有主照明和应急照明,且有效。
4.2隔离保护措施
由于前、后机舱、后辅助设备间及左右舵机舱等处所分别属于独立的水密及防火分隔处所,并均设有固定灭火保护。任一界限内发生进水或火灾事故不会引起其他处所压载管路的失效。采取设置隔离阀或局部保护等措施,可以保证系统事故界限外的部分满足安全返港的要求。
(1)设置系统隔离。压载总管在管弄末端分成2个支管,并通过隔离阀分别连接前后机舱压载泵。前后机舱压载泵至尾部轴隧舱的压载管路在进入轴隧舱时需设置隔离阀。如此当任一机舱因火灾事故失效后,通过关闭位于管路尾部和轴隧舱的隔离阀,可以将失事机舱的压载系统隔离,从而保证其余系统的完整。
(2)设置局部保护。如从管路尾部至后机舱压载泵的管路,其位于前机舱的部分需加厚或A-60包覆且焊接连接,如此发生在前机舱的火灾不会对该段管路产生影响,进而不会影响前机舱外压载系统的运行。另外,服务首尖舱的支管阀不应布置在首侧推舱,以避免该处所可能发生的火灾对首尖舱压载水操作的影响。这是从布置上对系统进行保护,是局部保护的一种形式。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船舶消防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牵扯的部门多,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问题。因此,各方面必须紧密合作、互相协调,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论证、设计、建造、使用、维修和管理等多方面入手,科学、全面、合理、有效地做好船舶消防安全工作,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篇5
一、秋季养蛇增肥四要点。谚语说得好;“秋风起,蛇儿肥”。秋季是蛇类大量进食的季节,也就是养蛇增肥的“黄金时间”。蛇为“变温动物”,它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8℃-33℃,但蛇在活动、觅食、增重的最佳温度却在22℃-28℃之间。因此,人工养蛇在秋季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说是全年蛇类管理的非常时期,一般需作好如下管理工作。
1、投饲要充足。秋季是蛇类进食的高峰期,应每隔一周按时投饲一次,投饲量为蛇体重量的二倍以上,以确保场内的大小蛇类均能吃上食物,投饲食物的品种尽可能多样化。投喂时间应选在下午5点以后,清扫工作应在次日晨进行。另外,在上午9点半至下午5点尽量不要进场,保持蛇场清静,让蛇吃好、吃饱,体内贮积丰厚的脂肪,确保度过漫长的冬眠。
2、秋季驱虫正当时。因青蛙、蟾蜍及其它蛇食身体上均有或多或少的寄生虫或虫卵,蛇吞食后会寄生在腹腔内并争食蛇的营养,使其出现多食少长的状况。解决的方法是:在入秋前后必须集中给蛇群驱虫,驱虫药物有肠虫清、精制敌百虫、灭滴灵和硫笨咪唑等,以上药物可直接给药,也可通过喂给蛇食后间接给药,但药物与蛇体重的配药比例一定要掌握准确,慎防用药过量影响蛇进食。
3、夜间布灯诱昆虫,秋季正是各种昆虫大量生长的季节,如蛐蛐、蚂蚱、蝗虫等,可在蛇场内布几盏黑光灯,在夜间开启诱虫喂蛇及蛇的食物,既增强蛇的活动能力又可以虫养蛙,保证青蛙和蟾蜍的健康鲜活与存活时间,可谓一举两得。
二、蛇类进场宜喝开胃汤。刚引进的蛇种由于运输受到刺激,或由于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常会出现拒食现象。预防方法是:蛇到场后两日内不给水食,放僻静处关养;第三天可用复合维生素b溶液对冷开水10份,给蛇饮用,必要时还得人工灌喂。蛇饮后能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肠胃蠕动,使蛇食欲大增。此时应尽快投放足量食饵,以供蛇类自行捕食。
三、快速治蛇口腔炎,用2%的明矾水冲洗病蛇口腔,每日数次;也可用2%硫酸铜溶液,于喂食前涂抹口腔粘液;还可用白矾末加白糖,用纸卷成筒状,吹入口腔患处,每天1-2次,2-3天即愈。
篇6
一要勤于学习。“人不学要落后,刀不磨要生锈”。学习是永恒的主题,是素质提高的源泉。每个人无论身在什么地位、什么岗位,都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能量,才能提高自身素质,事业才能获得成功。当前的社会,是各种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财政系统应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基础,重点在系统学习、真学真用上下功夫。要组织全体干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通过真学实现真懂,通过真懂实现真用;要学习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促进掌握,通过掌握促进运用,通过运用促进依法执政;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通过业务知识的学习与更新,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进而成为岗位能手、行业专家,逐步实现有文凭向有能力转变,阶,段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学了什么向学会什么转变的新突破。
二要善于理财。理财是开源节流钱生钱,人不理财,财不理你。要树立“财力有限、服务无限”和“以民为本、经世济民”的理财理念,正确处理好生财、聚财、理财和用财的关系,发挥财政部门的职能优势,帮助服务对象提高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寓管理、监督于服务之中,把县委、县政府用于解决人民群众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资金管好、用好。要创新生财思路,大力培植增长稳定、支撑力强的支柱财源和骨干财源,充分挖掘新的财源增长点,把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财源优势。要创新聚财思路,围绕分解下达的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将收入任务进一步细化、具体化,分解到条条、块块,落实到单位、人头,坚持从头抓紧,强化考核,确保实现时间进度要求和超额完成全年目标。要创新理财思路,一方面,要把有形的资产资源经营好,提高国有资产收益,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要善于把无形的财税政策经营好,促进或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要创新用财思路,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把必保项目、重点项目、可预见项目在财政预算中作出统筹安排,努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
三要忠于职守。财政部门是一个集执法、管理、监督为一体的重要职能部门,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责任重大,有千万双眼盯着财政,有千万张嘴议着财政,有千万只手伸向财政,有千万颗心连着财政,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矛盾的焦点,同时也是工作的难点。因此,对财政部门来说,强化队伍作风建设,防范财政风险显得尤为重要。要强化财政干部的敬业理念,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和奉献意识,在工作上坚持做到四个一样,即天冷天热一个样、白天夜晚一个样、上班下班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既从事财政职业,又敬仰财政职业;既奉行财政职业,又奉献财政职业,在队伍中形成一种爱岗敬业的氛围,养成一种拼搏奋进的作风,努力建设敬业乐群、勇于奉献、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效能型财政部门和“敬业为民”的财政干部队伍。
篇7
关键词:智能建筑供配电接地监视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U224文献标识码: A
现代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类对各类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科学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讯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是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综合配置建筑内和各功能子系统,全面实现对通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内各种设备(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公共安全等)的综合管理。
智能建筑的设备配置必须遵循国家的关方针,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安全可靠,因此,对建筑物内的供电和用电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讲,就是对建筑物(群)内的供配电、照明、空调、给排水等设备或系统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
1.对供配电的要求
智能建筑的供配电应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为了保证智能建筑供电的可靠性,应有两条独立的电源供电,并在末端自动切换,且具有防止两电源并列的有效措施,重要的设备还应配备UPS电源装置。对电源质量要求较高的智能建筑宜选用有载自动调压变压器,对于某些特殊的建筑物(如金融、证券大楼、通信大楼等)的智能化系统或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宜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为了满足未来逐步完善及扩容的需要,在设计时要留有适当的备用容量。重要的设备应采用专用干线供电,并采用放射式专用回路供电,其它设备可采用树干式或链式供电。智能建筑还应设置足够的无功补偿设备,以提高用电功率因数。
智能化系统的总控制室(主机房)内应设置专用配电箱为建筑物的智能化系统供电,每层或每个承租单元应设置专用的用户配电箱。从专用配电箱和用户配电箱配出的回路,都要留有备用裕量。智能化系统的供电设备,均应采取过电压和过电流保护。
智能化建筑的电源质量应根据智能建筑的分类,符合下列规定:稳定电压偏移小于或等于±2%~±5%,稳态频率偏移小于或等于0.2~0.5Hz,电压波型畸变率小于或等于5%~8%,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有稳定、稳频及不间断供电措施。
智能建筑内应设备足够多的电源插座,可根据智能建筑的分类,按每100m2 10~20个配置,插座必须是带有接地极的扁圆孔多用插座,每个插座的容量宜按300VA考虑。
智能建筑应具足够的照明,其水平照度应根据智能建筑的分类大于300~500Lx,灯具应选用无眩光或眩光指数为Ⅰ级或Ⅱ级的,照明灯具的控制要灵活,操作方便、可靠。
在智能化系统供配电设备的选择及线路敷设,电力干线和弱电干线应分别设置独立的配电间和弱电间,变电所附近不应设置通信机房,BA机房等。
综合布线电缆与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及线路之间庆保持必要的距离,其间距应符合规程规定。
①当电力电缆容量小于2kVA,双方都在接地的线槽中且平行长度小平10m时,最小间距可为10㎜;
②电话用户存在振铃电流时,不能与计算机网络在同一根对绞电缆中一起运用;
③双方都在接地的金属线槽中,是指两个不同的金属线槽,也可在同一个金属线槽中用金属板隔开。
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电缆、光缆及管线与其它管线之间的距离应符合规程的规定。
如墙上电缆敷设高度超过600㎜时,与避雷引下线的交叉净距应按下式计算,即:S>0.05L,S—交叉净距。(㎜);L—交叉处避雷引下线距地面的高度(㎜)
2.智能建筑接地的要求
智能化系统的接地要做到安全可靠,应采用YN—C—S接地系统,电源在进户处做重复接地。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器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智能建筑的设备中心,特别是在计算机机房周围,为保证设备可靠、正确运行,应有若干个接地极,其间距为3~5m,并用接地线将接地级连接起来,形成环形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应符合后述的要求。智能建筑的监控中心,宜采用地埋电缆供电,以免雷电入侵,在多雷地区的建筑物外应考虑安装防雷设施。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金属线槽或钢管敷设时,线槽或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在两端有效接地.综合布线采用屏蔽措施时,所有屏蔽层应保持连续性。配线设备端必须接地,且应同一接地体相连。
智能建筑应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将建筑物的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等进行联结。各楼层的智能化系统机房,楼层配电间,弱电间,有淋浴室的卫生间的接地,采用局部等电位联结,对上述房间的所有电气设备金属外壳、金属管道、金属构件及潮湿导电设备,均应接入局部等电位箱。总等电位板应采用紫铜板,总等电位线采用大于或等于25mm2的塑料铜芯线。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在采用联合接地体时应小于或等于1Ω;而采用独立接地体地,接地电阻应小于或等于4Ω。另外,还应根据设备的特殊要求,装设接地保护和电压故障保护。
3.用电设备的配置
智能建筑物内的用电设备就保证连续正常运行,为了适时了解和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就必须运行中的各类设备的运行工况进行监视、控制、测量和记录。这些设备包括供配电设备、应急(备用)电源设备、动力设备、照明设备、空调系统设备、通风设备、给排水系统的排水设备、饮水设备及污水处理设备、电梯或自动扶梯等。
3.1供配电设备
⑴供配电设备各高、低压主开关运行状态监视与故障报警;⑵电源及主供电回路电压、电流值显示;⑶电能计量及功率因数测量;⑷变压器超湿报警;⑸应急电源供电电压、电流和频率监视。
3.2照明系统
⑴庭院灯和泛光灯照明控制;⑵门厅、楼梯及走道照明控制;⑶停车场照明控制;⑷重要场所可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3.3空调系统
⑴相关设备的启停控制;⑵各种阀门的开关压差控制;⑶进出口水温控制;⑷风机和风门的转速、变速控制;⑸风机、风门调节阀之间的连锁控制;⑹加温控制;⑺设备运行台数控制;⑻寒冷地区换热器的防冻控制;⑼相关设备的运行状态显示;⑽水流状态显示;⑾启动次数、运行时间显示和记录;⑿过滤器状态显示;⒀各种进出口温度测量;⒁各种压力测量;⒂各种进出吕水流量测量;⒃溶液温度、浓度、压力测量;⒄室内温、湿度测量;⒅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测量;⒆冷热水流量调节及风量调节;⒇相关设备的过载报警和故障报警。
3.4通风设备
⑴风机启停控制及运行状态显示;⑵系统总风量调节;⑶最小风量和最小新风量控制;⑷再加热控制;⑸过载报警和故障报警。
篇8
关键词:结构设计;框架剪力墙;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318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剪力墙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的一种结构体系,具有施工方面、工艺技术简单、整体性好、用钢量少和结构刚度大等优点,能够较好控制结构的水平力,承担各种荷载引起的内力,目前在城市高层建筑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及推广。但剪力墙结构构造复杂,如果建设单位没有做好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工作,就容易出现一些突发状况,特别是薄弱层刚度弱及承载力水平突变等情况,这不仅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发挥,而且也会给建筑的质量安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建设单位必须加强剪力墙结构设计工作的研究力度,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对剪力墙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从而确保建筑的质量安全。
1.在框架剪力墙设计中应该严格遵守抗震规范
底层框架剪力墙房屋的震害随着楼层数的增加而加剧。因此底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应满足高度和层数的限值.所谓房屋总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
对不同设防烈度的第二层与第一层侧移刚度比的限值规定在历次地震中,底层框架房屋结构之所以发生严重破坏,其原因就在于底层层间刚度与上部层间刚度比过于悬殊。当地震作用集中在底层时,由于底层较上部结构小得多的侧移刚度,造成非常突出的底层弹塑性变形集中现象。因此,控制底层与上部侧移刚度比是很必要的。
2.对于剪力墙合理数量的确定
剪力墙的合理数量按许可位移决定,按高层建筑规范中一般装修材料,框架—剪力墙结构顶点位移与高之比 U/H 不宜大于 1/700,装修要求较高时 U/H 不宜超过 1/850, 在满足这个要求的前提下,增减剪力墙的数量。用结构自振周期校核剪力墙布置数量是否合理,因为从地震作用本身来分析,剪力墙结构刚度小,地震作用小,位移限制能宽松的满足, 但这种结构在工程上有可能不很合理 , 结构的自振周期有可能不在合理范围内, 结构自振周期的合理范围大致在:
T1=(0.09- 0.12)NS
式中: NS——楼层数
剪力墙数量多导致框架—剪力墙结构刚度就大一些 , 地震时周期短地震力也加大一些 , 材料耗量增大。日本震害调查表明当每m2 楼面平均剪力墙长度少50mm长时, 震害严重;在 50-150mm 之间时,震害中等;长150mm 以上,震害轻微,目前我国尚无这方面的成熟经验,设计中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建筑物高度、地区设防烈度及参考上面方法取值。
3.框架剪力墙的布置
剪力墙的平面布置一般原则是均匀、分散、对称、周边。分散原则是要求剪力墙片数不要太少,而且每片剪力墙刚度不要太大,连续尺寸不要太长, 使抗侧力构件数量多一些, 分散一些, 每片剪力墙的弯曲刚度适中,在使用中不会因为个别墙的局部破坏而影响整体的抗侧力性能,也不会使个别墙的受力太集中, 负担过重 而引起过早地被破坏,刚度过大的墙承担的内力也大,相应的基础处理难度增加,同时也考虑到剪力墙相距太远,楼面刚度要求大, 很难满足要求,周边的原则是考虑建筑物抵抗扭转能力,便于保证刚度中心与平面中心相吻合;剪力墙布置在周 边对称位置,增加抵抗扭转的内力臂,在不增加剪力墙面积的情况下, 提高抗扭转能力。剪力墙布置的位置应设在平面形状变化处, 平面形状变化处;角隅、端角、凹角部位往往是应力集中处,设置剪力墙给予加强是很有必要的,在高层建筑的 楼梯间,电梯间,管道井处,楼面开洞严重地削弱楼板刚度, 对保证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在工程设计中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来加强这些薄弱端部,如楼梯间,电梯井道处,竖向管道井等是十分有效的。
4.底层框架柱网的设置
底层应为全框架,至少应是框架形式,即在内柱纵、横轴线的内、外墙中均设柱或构造柱,且纵横两向均应形成框架形式。底部框架结构的柱网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7.5m左右,并且框架梁上悬墙数目不应超过一道。首先从使用功能上,底框结构大多为商住楼,该跨度对应上部可分割为两开间(4.2m+3.3m或4.5m+3.3m),(大于4.2m,已为大开间,其面积比受到规范限制),无论上部为住宅楼,还是办公楼,上述跨度对应的上部开间尺寸足以满足砌体结构所能实现的功能。而且可以控制框架梁上仅有一道悬墙。同时考虑底部框架梁横断面高度取值应控制在1/5~1/8梁跨,如果柱网过大,会使梁断面及配筋出现异常现象,而上部悬墙数目增多,更会加重这种现象。控制柱网尺寸,给出规定限值,限制框架梁上的悬墙数目,对底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来说非常重要。
5.框架-剪力墙中的连梁设计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与剪力墙、剪力墙与剪力墙的连接方式有铰结与刚结两种。铰结为通过楼板连接来保证剪力墙与框架协同工作,刚结为通过连梁连接来保证剪力墙与框架协同工作。在铰结体系中,由于没有考虑连梁的约束作用,使得楼板作用显著,要保证剪力墙与框架协同变形和工作,楼板必须绝对刚性。在刚结体系中,连梁对墙和柱都会产生约束,连梁将承担着较大的剪力和弯矩,约束作用明显,并可以与楼板一同作为连接构件,传递弯矩、剪力、轴力。当结构遭受小于其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整个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当遭受高于其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时,连梁形成塑性铰消耗地震能量,结构刚度降低,自振周期加大,地震力降低,减轻结构破坏。但由于连梁跨高比小,两端连接的墙或柱刚度差异较大,连梁变形产生较大的内力而破坏。连梁破坏有脆性的剪切破坏和延性的弯曲破坏,设计时应尽量避免连梁发生剪切破坏,让连梁先屈服,形成塑性铰。连梁设计时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5.1对连梁的刚度进行折减,既保证了塑性铰出现在连梁上,又减少其内力,满足结构设计要求。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5. 21 规定,在内力与位移计算中,抗震设计的框架 - 剪力墙或剪力墙结构中的连梁可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 0. 5。结构设计中,连梁折减系数一般取 0. 7。
5.2 若连梁刚度折减后内力还是过大,截面设计困难,可在连梁截面高度的中间开设水平通缝。
5.3 为保证连梁的延性,设计时应做到“强墙( 柱) 弱梁”,“强剪弱弯”,截面尺寸应符合规范设计要求。
5.4 不宜将楼面主梁支承在连梁上。
5.5在连梁超筋的解决方法。
5.5.1减小连梁截面高度;
5.5.2对连梁弯矩、剪力进行调整、调幅,塑性调幅设计;
5.5.3当连梁破坏对竖向承载力无明显影响时,可考虑大震时连梁不参与工作,但连梁本身设计应满足非抗震设计的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要求;
5.5.4连梁刚度折减。折减系数不应小于0.5;
5.5.5连梁铰接处理;
5.5.6连梁中部设水平缝。
6.结语
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也是影响建筑工程抗震性能及质量安全的重要影响。因此,建设单位首先要确定好剪力墙数量,分析剪力墙结构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制定出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做好合理的处理,尽可能避免安全隐患的出现,从而确保剪力墙结构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电缆敷设;施工技术;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392-01
引言
早前的电缆敷设主要靠人工敷设,人海战术施工越来越不适应装置施工工期短、雇佣劳动力费用大幅增加的需要,目前采用SJD电缆输送机敷设电缆的施工工艺,既安全可靠又节约成本,而且能够有效保证工期和质量。近几年,我们已在多个石油化工装置施工中实施这一施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电缆及其敷设方式
1.1 电力电缆的主要类型
大体上可将电力电缆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即纸绝缘型电缆、压力型电缆和挤包绝缘电缆。一是纸绝缘电缆。这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电缆,它是以绕包绝缘纸带后浸渍绝缘剂作为绝缘的电缆。二是压力型电缆。这种类型的电缆常被用于63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当中,电缆中充注了可以流动且具有一定压力的绝缘油。三是挤包绝缘电缆。这种类型的电缆又被郑志伟固体挤压聚合电缆,常被用于10kV及以电压等级的线路当中,它是以热塑性材料挤包形成绝缘的电缆,常见的有PVC电缆、PE电缆、EPR电缆等等。
1.2 电缆的常见敷设方式
由于工程条件、电缆类型及数量的不同,电缆的敷设方式均不相同,较为常见的有直埋式、穿管式、沟槽式等等。无论采用何种敷设方式对电缆进行敷设,都必须遵循运行可靠、便于维护以及经济合理的原则。
2.电缆敷设的施工技术要求
2.1 一般要求
一是在对电力电缆进行敷设施工前,应当按照如下要求进行检查:对电缆通道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畅通,并对金属部分的防腐涂层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完整,同时,要确保电缆的型号、电压以及规格尺寸与设计要求相符,电缆外观应当无明显的损伤,且绝缘应当良好,若怀疑电缆的密封存在问题时,则应当对其进行潮湿判断,直埋式电缆在敷设前必须进行相关试验,确认合格之后方可进行敷设。要确保充油式电缆的油压不低于0.15MPa,全部管路的接头位置处应当无渗漏现象,应当确保电缆放线架稳定牢靠,钢轴的长度应当与电缆盘的宽度相比配,在对电缆进行敷设前应当按照设计对单根电缆长度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对每盘电缆的敷设进行合理安排,借此来减少接头。
二是在对电缆进行敷设的过程中,不应损坏沟槽、电缆井以及防水层;对于三相四线制的系统而言,应当采用四芯的电缆,如果需要对电缆进行并联使用,应当确保电缆的长度、型号、规格尺寸均相同,电缆的接头位置处应适当预留出一定的长度。
2.2 直埋电缆的敷设技术要求
一是直埋电缆的埋置深度应当符合如下要求:电缆表面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7m,若是电缆穿越农田时,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则不得小于1m。如果需要将电缆引入到建筑物内,则可以采用浅埋的方式进行敷设,但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电缆应当埋置在冻土层以下的位置处,若是受到条件限制则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电缆损坏。
二是电缆与电缆之间、电缆与其它管道之间平行或是交叉时的最小净距应当符合如下要求:电缆穿管敷设或是采用隔板隔开时的平行净距不得小于0.1m,不同使用部门的电缆之间在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的交叉净距不得小于0.25m,高压等级的电缆应当敷设在低压等级电缆的下面。
3.电缆铺设安装施工
电线电缆敷设安装的设计和施工应按GB 50217-94《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进行,并采用必要的电缆附件(K端和接头)。供电系统运行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与电线电缆本身质量有关,还与电缆附件和线路的施工质量有关。通过对线路故障统计分析,由于施工、安装和接续等因素造成的故障往往要比电线电缆本体缺陷造成的故障可能性大得多。因此要正确地选用电线电缆及配套附件,除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外,还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电缆敷设安装应由有资格的专业单位或专业人员进行,不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的施工和安装,有可能导致电缆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二是人力敷设电缆时,应统一指挥控制节奏,每隔1.5-3米有一人肩扛电缆,边放边拉,慢慢施放。三是机械施放电缆时,一般采用专用电缆敷设机并配备必要牵引工具,牵引力大小适当、控制均匀,以免损坏电缆。四是施放电缆前,要检查电缆外观及封头是否完好无损,施放时注意电缆盘的旋转方向,不要压扁或刮伤电缆外护套,在冬季低温时切勿以摔打方式来校直电缆,以免绝缘、护套开裂。五是敷设时电缆的弯曲半径要大于规定值。在电缆敷设安装前、后用1000V兆欧表测量电缆各导体之间绝缘电阻是否正常,并根据电缆型号规格、长度及环境温度的不同对测量结果作适当地修正,小规格(10mm2以下实芯导体)电缆还应测量导体是否通断。
电缆如直埋敷设,要注意土壤条件,一般建筑物下电缆的埋设深度不小于0.3米,较松软的或周边环境较复杂的,如耕地、建筑施工工地或道路等,要有一定的埋设深度(0.7-1米),以防直埋电缆受到意外损害,必要时应竖立明显的标志。
4.电缆敷设施工的管理策略
4.1 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
一是在电缆敷设施工前,应当根据设计图对现场进行复测,并在施工现场内找出电缆路径位置,同时在关键点位处布设标桩。二是对线缆敷设路径上的地质地貌和土体性质以及地下设施等进行检查,并按照复测结果和敷设要求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电缆敷设施工方案。三是对电缆的型号、规格、电压、长度等进行检查,看是否与设计要求相一致,若是条件允许,还应当对电缆的绝缘电阻进行复核,并进行直流耐压试验。四是施工人员要准备充足,并在正式开工前,有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护栏和警示标识,确保施工有序进行。
4.2 施工技术管理
电缆敷设施工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为此,应当重点加强对电缆附件制作工作的管理。同时,还应当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充分发挥出电缆施工的技术优势,通过技术管理对人员进行合理调配,借此来加快施工速度。此外,还应对技术档案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电缆敷设施工资料是进行经验总结的依据,所以必须加强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
4.3 施工质量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缆敷设的整体施工质量,应当建立健全质保体系。在对电缆施工质量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对体系化建设予以重视,除了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之外,还应当贯彻落实班组三检制。同时,应当加强对电缆本身质量的检测,从根本上确保电缆的质量,在电缆入库和施工前,应当依据质量标准的规定要求对电缆质量进行复检,避免存在的质量问题的电缆被用于工程施工中。
5.总结
总而言之,电缆敷设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由于其中涉及的方面较多,一旦某个环节或是细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施工造成影响。为此,除了要了解并掌握电缆敷设施工的技术要求之外,还应不断加强施工管理,以此来确保电缆敷设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高压电缆线路工程建设中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07:127-128.
[2] 张雪峰.电缆桥架安装的关键技术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J].科技信息,2011,13:748+751.
[3] 伍义.220kV交联聚乙烯高压电缆隧道敷设工程[J].电线电缆,2009,02:40-42.
篇10
关键词: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FGD)防腐 箱罐
中图分类号: P619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是大多数火力发电厂通常采用的脱硫方法;该工艺中均需要设置立式圆形箱罐来贮存石灰石浆液、石膏浆液或滤液等。由于其贮存介质具有腐蚀性、磨损性与结垢性等特点,所以此类箱罐的设计不同于一般石油箱罐。因此,有必要结合脱硫箱罐贮液性质,阐述湿法脱硫箱罐设计特点,提出脱硫箱罐基础、本体及附件的设计要求,为实际工程中湿法脱硫箱罐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箱罐贮液特点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箱罐贮液一般为石灰石浆液、石膏浆液或滤液。该类贮液介质其具有腐蚀性、结垢性和磨损性等特性质。
2.1 腐蚀性
湿法脱硫浆液的腐蚀性主要受pH值、氯离子及温度等因素影响,而氯离子浓度的影响较大。Cl-不会沉淀,而是以溶解盐形式在浆液中累积起来形成较高的浓度。
2.2 磨损性
湿法脱硫箱罐贮液具有一定的磨损性,主要是由于设置的搅拌器搅拌时,含有大量附体悬浮贮液介质会与箱罐壁板及内部构件发生摩擦而引起的。
2.3 结垢性
湿法脱硫箱罐贮液含有的大量细小的石英砂、碳酸钙或石膏颗粒等悬浮固体,贮液呈悬浮态,属于悬浮液。若箱罐搅拌器停运维修或箱罐贮液没有完全排空,则会发生结垢。
3 湿法脱硫箱罐搅拌器设置特点
3.1 搅拌器设置特点
为防止箱罐内地浆液介质沉淀沉降而结垢,均需设置搅拌器。搅拌器一般为螺旋桨机械搅拌器,其形式主要有顶进式与侧进式两种。
3.1.1 顶进式搅拌器
顶进式搅拌器安装在箱罐顶部中心位置,一般安装1台。采用顶进式搅拌器时,需设置搅拌器挡板来增强箱罐内浆液的紊乱。搅拌器挡板的数量一般为3~4片,平均分布在360°的圆周上。
3.1.2 侧进式搅拌器
一般只有容积较大的箱罐采用侧进式搅拌器。侧进式搅拌器安装在箱罐侧壁底部位置并设置支撑,一般安装3~4台。
4 湿法脱硫箱罐材质及保温防腐特点
4.1 箱罐材质
湿法脱硫箱罐贮液介质温度一般属于0~150℃范围内,其壁板材质一般采用普通碳钢。箱罐接口管嘴一般采用20号无缝钢管。
4.2 箱罐保温
在寒冷地区,需对箱罐进行相应的保温设计。保温厚度需根据《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DL/T5072)设计;而在极寒地区等特殊情况,还需考虑蒸汽或电伴热保温。
4.3 箱罐防腐
根据防腐位置的不同,可分为油漆防腐与特殊防腐。油漆防腐主要用于箱罐外表面防腐;而特殊防腐主要针对箱罐内表面防腐。
4.3.1油漆防腐
不保温箱罐,仅需对外表面进行底漆+中间漆+面漆防腐处理;而保温箱罐仅需涂刷1~2度防锈底漆。
4.3.2特殊防腐
湿法脱硫箱罐内部均需要进行特殊防腐处理,常用的防腐有衬玻璃鳞片树脂或衬胶两种。
4.3.2.1衬玻璃鳞片树脂
湿法脱硫防腐箱罐一般采用衬玻璃鳞片树脂进行防腐处理。一般玻璃鳞片树脂的厚度为2mm厚且箱罐底部需要进行加强防腐处理。
4.3.2.2衬胶
湿法脱硫防腐箱罐还可以采用衬胶处理防腐。一般使用至少4mm厚的丁基橡胶衬里且箱罐底部需要进行加强防腐处理。
5 湿法脱硫箱罐设计要求
5.1荷载要求
所有的脱硫箱罐均需要考虑地震荷载与内压荷载(储存介质对罐体产生的压力荷载)并进行抗震设计。当室外布置时,还需考虑雪载与风载并进行抗风设计。此外,对顶进式搅拌器箱罐,需考虑搅拌器荷载及人员检修维护荷载;侧进式搅拌器箱罐,需考虑搅拌器对壁板的荷载弯矩。
5.2 基础设计要求
箱罐基础一般分为钢筋混凝土基础层与二次灌浆层。箱罐基础预埋钢构件需预埋在二次灌浆层中并最终与箱罐底板焊接成一体。
底板设计要求
箱罐底板需根据基础形式进行裁板,通常分平底板与锥底板两种,如图1。
图1. 底板设计
5.4 壁板设计要求
当箱罐底部壁板计算厚度≤箱罐最小公称厚度+厚度附加量+2时,一般应设计成同厚度的1层圈板。
当箱罐底部壁板计算厚度≥箱罐最小公称厚度+厚度附加量+2时,应设计成若干层圈板,且每层圈板的厚度之差一般按2mm设计。
5.5 顶板设计要求
湿法脱硫箱罐顶板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即平顶或锥顶。容积较小箱罐一般宜采用平顶形式;容积较大箱罐一般宜采用锥顶形式。
5.6 顶板加强筋设计要求
根据箱顶形式的不同,箱顶加强筋的布置形式一般分为平顶箱罐加强筋及锥顶箱罐加强筋两种。
5.6.1平顶加强筋
一般直径小或容积较小的箱罐采用平顶与顶进式搅拌器,且需在箱罐中心处设置顶进式搅拌器支撑型钢与开孔,如图2:
图2. 平顶箱罐加强筋
5.6.2锥顶加强筋
一般直径大或容积较大的箱罐采用锥顶与侧进式搅拌器,如图3:
图3. 锥顶箱罐加强筋
5.7 箱顶排水孔设计要求
室外布置的箱罐均需设置箱顶排水孔,用于排泄箱顶的积水。一般是在箱顶加强筋与顶板焊接面处设置半圆形排水孔。
5.8 人孔设置要求
为了便于箱罐内部件检修、安装或箱内清理等操作,每个箱罐一般需设置1个顶人孔及1个侧人孔。
5.8.1 顶人孔
顶人孔布置在箱顶且距离箱顶平台扶梯附近,便以检修等人员就近操作。顶人孔规格一般为DN500~800。
5.8.2 侧人孔
侧人孔布置在箱壁底部较靠近地面的位置,便以人员由侧人孔直接进入箱罐进行各类操作或将直径较大的搅拌器轮毂运至箱罐内。侧人孔规格一般为DN600~1600。
5.9 箱管嘴设计要求
箱顶管嘴主要有箱顶呼吸孔、箱顶进液管嘴、箱底放空管嘴、贮液至泵进口管嘴及液位测量管嘴等,均需根据具体工程特点合理布置。
5.10箱罐内件焊接设计要求
在箱罐需防腐前需完成所有焊接工作,以免对箱罐的防腐层造成破坏并最终导致箱罐腐蚀。箱罐内部焊接处均需采用连续满焊并进行倒圆角打磨光滑。如图4:
图4箱罐主要部分焊接
6 结论
湿法脱硫防腐箱罐箱罐设计时,需要设置合理搅拌器与箱罐形式。一般,对于容积较小的箱罐,优先采用平顶+顶进式搅拌器+防腐;对于容积较大的箱罐,优先采用锥顶+侧进式搅拌器+防腐。
箱罐基础与本体等进行设计时,需结合工程特点,优先采用锥底基础与底板;优先设置多圈不同壁厚的壁板;优先采用锥顶并合理布置加强筋;结合箱罐内部件大小,合理选择人孔大小;注意焊接与防腐,实现有效防止腐蚀、磨损与结垢,最终确保脱硫防腐箱罐能够长期安全运作。
参考文献
[1] 大型储罐设计. 北方工业出版社. 2004
[2] 立式圆形钢制焊接油罐(GB 50341-2003). 2003
[3] 衬里钢壳设计技术规定(HG/T20678-2000). 2000
[4] 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手册.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6
- 上一篇:乡镇森林防火总结汇报
- 下一篇:土地征地新政